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设计

2024-05-18

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设计(精选6篇)

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设计 篇1

近年来, 能源需求大大增加, 能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 节能减排已然成为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核心话题, 同时也被纳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教室是高校中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合, 通常一个教学楼负责照明控制的工作人员很有限, 对照明的节能控制显得力不从心。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红外对射式传感器和单片机控制的室内照明节能系统, 它能依据教室人数智能控制室内灯的通断的个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1 系统模块

本系统共由5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其控制核心是STC-AT89C52RD。前端是传感器部分, 采用红外对射式光电传感器, 利用障碍物对光的遮挡, 传感器检测人的进出并发出信号给单片机, 单片机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 最后由数码管显示人数, 同时点亮相应个数的模拟灯。本系统的难点设计在于传感器单元的精确检测与系统的程序控制部分。

1.1 传感器模块

本系统采用的是对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该传感器分为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系统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实现对人员进出的智能判断, 从而得知当前被测场所的人数。

红外线发射电路主要由一块时基集成电路NE555为主构成, 电位器用于调整红外线遥控发射器的振荡频率和信号的占空比。用NE555定时器连接2个占空比可调电路, 通过两个NE555分别产生一个38kHz的红外线发射电路和100左右的调制电路。由于实际信号频率与理论计算值有偏差, 电路中的固定电阻用电位器来代替, 通过电位器的调节可以明显改善感应效果。

接收电路用的接收元件是2个红外一体接收头。检测到有障碍物通过时, 障碍物遮挡了接收头接收的信号, 接收头发出的是高电平。电路中使用了反相器74LS00作为对输出信号的一个滤波, 使得输出信号更加稳定。为了便于观察在反相器出来的引脚上也分别接了发光二极管, 在调试的过程中能直接明了的看到信号变化。本系统采用两个红外接收头, 当人进出方向不同时, 可通过两个接收头的信息综合判断人在教室的进出方向, 并可准确检测是人通过, 避免了有人在系统附近造成的检测失误, 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精度, 为教室人数的准确检测提供可靠依据。

1.2 单片机以及外围控制电路

系统中采用STC-AT89C52RD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 采用74ls248译码器与数码管作为显示单元。控制任务由软件程序实现。为了加强可操作性, 适应在不同大小的场合的相应情况, 以及应对意外情况的需求。系统设置了两个按键为系统预设, 人为控制提供必要的输入选择, 同时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系统的工作流程描述如下:当有人进入教室, 两个传感器接收头通过检测障碍物的先后顺序给出电平, 单片机执行判断程序, 实现人数累加;当有人出教室, 单片机执行判断程序, 并实现人数递减。两个按键可实现对环境人数, 亮灯设置的预设。单片机根据教室人数的多少, 控制点亮灯的个数。数码管单元用于显示教室人数。

2 软件设计

软件主要由人数检测、扫描显示、控制单元组成。本系统程序由单片机C语言编写, 具有模块化, 易扩展等优点。控制主程序描述如下。

3 系统调试

发射电路用示波器观察两个占空比可调电路的输出信号, 调整电位器, 使输出的频率分别在38kHz和116Hz左右。在近距离内将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对准放置, 开通电源后, 按复位键, 使灯和数码管都清零。用障碍物代替人经过检测区, 单片机通过检测引脚接收到信号的先后顺序将作出判断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 数码管显示人数, 另外根据人数将计算出亮灯数, 把信号送给发光二极管。

传感器两个接收头距离再35cm时, 发射端到接收端的距离为30cm~210cm, 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改变接收有效距离。

4 结语

本系统电路结构相对简单, 节约硬件设备。目前, 在市场上没有这种照明节能系统规范设计的产品。该作品的优点就在于考虑到很多实际问题。尤其是在红外接收电路的设计中, 连接了两个红外一体接收头, 是针对很多实际中检测遇到的问题而设置的。

本系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需要通过继电器弱电控制强电, 使单片机能够控制强电流电压驱动的照明灯。经测试本系统具有易操作, 性能可靠, 成本低廉, 功耗低等优点, 可扩展使用。

摘要:本文实现教室照明节能系统的设计, 采用STC-AT89C52RD单片机实现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路、控制电路、数码显示及模拟灯等部分组成。系统采用红外对射式传感器检测教室人数, 通过单片机控制点亮相应照明灯的个数。该系统能精确检测人应对意外情况的需求。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传感器,人数检测,节能照明

参考文献

[1]孙余凯, 等.传感器应用电路300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142~145.

[2]蔡朝洋.单片机控制实习与专题制作[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275~282.

[3]许保彬.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红外发射与接收系统的研究[J].通信技术, 2008, 9:75~77.

教室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篇2

目前,学校教室照明系统是由固定开关来控制的,由于大多数同学的节能意识淡薄,并且强光下人的眼睛对弱光不敏感,在自然光照大于灯具光照的情况下,难以觉察到灯光的存在。因此,教室内的长明灯现象仍到处可见,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而且,在有些大教室内的光线差别很大,很难通过控制开关来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使室内的光照达到人眼适应的强度,不能有效缓解视疲劳。针对这些问题, 本系统利用光敏电阻检测室内不同地方的光照强度, 利用光电开关和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结合检测人数, 采用以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设计了基于MSP430的教室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教室无人或者光照充足时自动关灯,有人到来且光照不足时自动开灯的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实现对教室照明的智能控制。

1 系统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本系统主要由人数统计模块、红外探测模块、光照强度检测模块和参数显示模块等构成。人数统计模块用来统计进出教室的人数,同时光照强度检测模块实时地检测教室内的光照强度,如果在教室内有人并且达到开灯的光照强度时,系统就会根据教光照强度的分布自动打开教室内的灯,红外探测模块实时检测教室内是否有人并且与人数统计作对比,用来弥补系统因为同进同出而产生的误差。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电源电路

因为MSP430是3.3V供电,整个系统控制部分都是采用3.3V,同时考虑到系统对电源要求具有稳压和纹波小等特点,另外也考虑到硬件系统的低功耗等特点,为了与其他模块的引脚电压相匹配,因此本硬件系统采用LT1086电源芯片实现,该芯片能很好地满足本硬件系统的要求,而且具有很小的封装,因此能有效地节约PCB板的面积,具体原理图如图2所示。

2.2 光照强度检测模块

光照强度检测电路[3]主要元件器是光敏电阻等, 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光敏电阻随着光照的不同而阻值不同,其分压也就不同,从而对光的强度进行实时的检测。经过反复的测试,将阻值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这些阻值区域对应相应的电压范围,电压经ADC0809后成为数字量输送到单片机。

2.3 人数统计模块

系统的人数统计模块[4]中,采用镜反射式光电开关检测统计人体的个数,镜反射式光电开关把发射器与接收器设计在不一体上,光电开关的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接收器,当被检物通过且完全把光线阻断时,光电开关就会产生探测的开关电平信号。

2.4 人体检测模块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人体移动时发出的一定波长的红外线,探头接收到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透镜滤光片加强后,汇聚到红外感应源上。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一定量外围元器件即可构成最基本的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模块。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电路图如图4所示。

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检测的是移动的人体,而在教室内的人不会持续移动,这时传感器就会失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系统采用舵机带动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运动实现红外热释电传感器与人体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静止人体的检测。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系统主要分为正常模式和非正常模式,首先系统进入正常模式,开始统计人数,同时系统每隔一段时间通过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检测教室是否有人,避免因为教室人数为零而统计人数不为零的情况。当教室人数统计为零的时候,如果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教室有人,系统将进入非正常模式,将实时扫描教室,当教室没人时将自动将教室的灯关闭。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系统软件流程图 (参见下页)

4 总结

本系统较好地实现了教室无人或者光照充足时自动关灯;有人到来且光照不足时自动开灯的功能, 并且实现了教室内光线不均匀时自动调节教室内光线的目的,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实现对教室照明的智能控制。此系统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教室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此系统采用MSP430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光敏电阻、光电传感器和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分别检测教室的光照强度、进行人数统计和人体检测,并通过LCD1602液晶屏实时显示测量的结果。此系统实用性强、性能优良、智能化强,实现了对教室照明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MSP430,教室照明,智能控制

参考文献

[1]沈建华.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陈书旺,张秀清,董建彬.传感器应用及电路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

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设计 篇3

学校教室主要的能源消耗就是照明, 目前, 大多数的学校教室仍然采用传统的照明方式, 即一个开关控制几个灯,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 但是, 不具有智能性, 一旦开了就有可能不用的时候也在开着, 这就形成了资源浪费。

本文设计的教室照明控制系统, 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结合光照度和教室内人员情况对教室内照明进行控制, 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相对于传统照明方式, 本文设计的照明控制系统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

教室照明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硬件设计包括室内人体感应模块、光照度采集模块、电灯控制模块、串口电路等。系统整体方案框图如图1所示。

教室照明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微处理器最小系统

微处理器最小系统如图2所示。

串口通信模块

局域控制器与上位机之间通过RS232进行通信, MAX232转换电路如图3所示。

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

热释人体红外模块电路如图4所示。

光度采集电路如图5所示, 图中主要由接近人眼反应的光敏二极管, 集成运算放大器, 模数转换获取16位数字数据电路组成, 其中集成运算放大器是电路的核心。信号经过集成运算放大器:将PD电流转换为PD电压, 送入A/D转换电路, 通过单片机处理后, 最终作为系统应用程序进行开关总电源判断的依据。

照明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下位机主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

上位机主程序流程图如图7所示。

结束语

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设计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3个城区中抽取10所中学和10所小学, 其中省一级中学6所 (含示范性高中1所) , 省一级小学5所。在各校分别从不同教学楼、不同楼层、不同朝向、不同位置抽取教室进行测量。每校抽取测量的教室不少于6间, 共测量教室126间。

1.2 方法

测量时间控制在9:00-11:00, 14:30-16:00, 上午和下午测量的教室数目均等。测量仪器采用ST-92型照度计。对每间教室的黑板和课桌面进行照明状况的测量。在测量黑板照度时采用6个测量点测量;在测量课桌面照度时, 采用按灯交叉布点进行测量, 测量点不少于9个。

2 结果

2.1 教室朝向

根据广州市的地理位置, 教学建筑的朝向以南偏东22°30′或南偏西5°为宜[1]。在被调查的126间教室当中, 有100间教室的朝向大致符合这一标准, 合格率为79.4%。

2.2 教室自然采光情况

被调查的126间教室中, 自然采光的平均照度>150 lx的教室有99间, 达标率为78.6%。采光系数>1.5%的教室仅有41间, 达标率为32.5% (表1) 。从总体上来看, 被调查的教室自然采光条件不良, 主要原因是教室朝向以及教学楼与邻近建筑之间的距离不符合学校建筑卫生学要求。

2.3 教室人工照明情况

2.3.1 课桌面的人工照明

被调查的126间教室内均安装了6支以上40 W的日光灯;灯管悬挂高度符合标准;灯管符合纵向排列且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要求的学校有19所, 合格率为95.0%;教室使用控照式灯具的学校有11所, 合格率为55.0%。

桌面平均照度达到现行教室照明标准的占97.6%, 桌面平均照度>300 lx的教室有77.0%。照度均匀度>0.7的教室仅有5间, 达标率为4%, 教室桌面照度均匀度最低的仅有0.2;桌面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的仅有4间, 达标率为3.2%。见表2。提示被调查教室的照度大多数不均匀, 而且差距甚大。在同一间教室内, 照度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的差距最大达34.8倍。

2.3.2 教室黑板照明情况

黑板平均照度>200 lx的教室仅有48.4%, 照度均匀度﹥0.7的教室仅有35.7%。黑板平均照度和均匀度都符合现行卫生标准的教室仅有25间, 达标率为19.8%。黑板合格率如此之低, 主要原因是安装在黑板前的灯具角度不好, 不能充分发挥灯具的照明作用, 导致投射在黑板上的光线不均匀;个别教室的黑板前仅安装1支灯管, 甚至有个别教室的黑板前无任何照明设备, 黑板的平均照度仅有66 lx。见表3。

2.4 教室现有照明设施状况

调查20所学校均采用普通日光灯作为教室照明灯具, 其中有1所小学于近期进行了教室照明无频闪化改造。但灯具缺乏维护, 没有定期更换灯管, 直到灯管烧坏不能使用才更换。因此, 灯管普遍老化, 发光效率降低, 光源质量下降。此外, 日光灯还存在频闪现象。这些都是对学生视力具有损害作用的因素。

3 讨论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和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 教室应有良好的朝向和适宜的光照条件, 这是对教室的卫生学基本要求之一。此次调查的学校主要分布于广州市老城区内, 教室的朝向和自然采光条件存在较大的缺陷, 因此, 教室的人工照明就显得十分重要。调查结果显示, 在被调查的教室中, 其采光照明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 教室照明均匀度低, 导致教室照明合格率严重低下。按照现行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 7793-87) 》, 被调查的126间教室中, 有123间教室的课桌面平均照度>150 lx , 合格率达97.6%。但是照度均匀度>0.7的教室仅有5间, 达标率仅为4%。造成教室照度均匀度低的原因除了灯管安装支数不足, 导致教室课桌面照明不均匀之外, 与教室的朝向不良、单侧采光以及日光直接照射到学生的课桌面上有关。特别是单侧采光的教室, 靠窗边的座位照度较高, 而另一侧的照度较低, 从而在同一教室内形成较大的亮度差。当视线由亮度较高的区域移到另一个亮度较低的区域时, 需要一段调整时间以适应新的亮度水平, 亮度差太大时更容易引起学生视疲劳。此外, 在光线太强的环境下读书写字, 也会损害学生的视力。 (2) 教室黑板的平均照度和均匀度均比较低, 合格率不到20%。本次调查发现, 教室照明存在另一个严重的卫生学问题, 就是黑板的照度和均匀度合格率低, 特别是黑板的平均照度普遍低于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 造成学生要在散射光的照射下注视黑板, 增大了学生自身视力的调节度, 令学生更容易出现视疲劳。近几年来, 广州市大多数学校的教室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从而忽视了对黑板的关注。虽然本次调查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方面的内容, 但从调查现场情况来看, 多媒体设备同样存在屏幕亮度低于学习面上的亮度, 从而增加了学生调节视力的负荷。 (3) 光源质量较低, 也是影响学生视力的因素。在教室照明中, 采用日光灯取代白炽灯显然是一大进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日光灯的弱点也逐渐显露出来。教室灯具疏于管理, 灯管老化, 发光效率降低, 从而造成教室的照度衰减;由于传统的日光灯存在频闪现象, 导致学生容易产生视疲劳[2]。

4 建议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 对教室采光照明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 在进行学校硬件建设时, 学校应重视教室的卫生学要求, 使教室具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和合理的照明设施。 (2) 现行的教室照明标准要求较低, 主要是受当时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针对教室照度均匀度低的情况, 建议将教室平均照度提高至300 lx[3], 桌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200 lx;在自然光线较强的教室, 应安装窗帘, 减低散射光以及教室内的亮度差;应重视黑板表面的照明, 建议黑板面的平均照度应达到300 lx以上, 在黑板前应安装带遮光罩的灯具照明。 (3) 有条件的学校应改善照明灯具的光源质量, 采用三基色荧光灯以及无频闪装置, 减低频闪效应对视力的影响[4]。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现状, 为开展近视眼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T-92型照度计对城区10所中学和10所小学的教室进行测量。结果教室朝向合格率为79.4%, 有78.6%的教室自然采光的平均照度>150lx, 仅有32.5%的教室采光系数>1.5%;有97.6%的教室人工照明的平均照度>150lx, 但仅有4%的教室照度均匀度>0.7, 仅有3.2%的教室桌面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2项指标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 仅有19.8%的教室黑板平均照度和均匀度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教室普遍存在照度均匀度低、亮度差大、光源质量低下的状况。结论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需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关键词:采光,环境卫生,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45.

[2]董中旭, 梅建, 王兵, 等.无频闪光源对学生视觉功能保护作用的评价.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4) :310-311.

[3]张绍纲.关于修订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的建议.中国学校卫生, 2001, 22 (4) :289-290.

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设计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丰台区不同地理方位的103所普通中小学校, 调查覆盖率为69%。每所学校检测3个班级, 分别来自不同年级。共调查305间教室, 其中小学210间, 中学95间。

1.2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 检测使用的仪器有:5 m钢卷尺和TES-1332型数位式照度计, 所用仪器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依据GBJ 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 7793-87《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和GB/T 18205-2000《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进行评价。

利用Epi Data 3.02建立数据库, 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录入;利用Excel进行核查, 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 教室照明设施达标情况均不乐观, 教室灯 (指有效教室灯, 下同) 为2~24根, 黑板灯 (指有效黑板灯, 下同) 为0~4根, 灯桌间距为1.5~3.0 m。由表1可以看出, 所有调查项目达标率无一超过80%, 其中教室灯数量不足最为严重, 其次是灯桌间距和黑板灯数量不足。中学在教室灯≥9根和黑板灯控照式方面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小学, 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课桌面平均照度达标率 (70.4%) 高于教室灯数量达标率 (50.5%) , 黑板垂直照度达标率 (51.3%) 低于黑板灯数量达标率 (54.8%)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68.013和100.610, P值均<0.01) 。

注: () 内数字为达标率/%;**中小学比较, P<0.01。

3 讨论

教室照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视力的发展。调查发现, 辖区内中小学教室照明状况不容乐观, 近50%教室的教室灯或黑板灯数量不足、灯桌间距不达标, 20%~40%的教室灯或黑板灯不是控照式、课桌面平均照度不达标、教室灯不垂直于黑板或黑板灯不平行于黑板。

调查还发现, 学校间教室灯数量差距较大, 教室灯最多的教室有24根灯管, 最少的仅有2根灯管, 小学教室灯数量达标率明显低于中学。造成教室灯或黑板灯数量不足的原因, 主要是教室灯位数不足;其次是学校疏于管理, 没有及时更换已坏的灯管, 造成实际正常照明的灯管数不足;再次是学校为了节约用电或其他原因而故意摘掉部分灯管。增加教室灯或黑板灯灯位数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其次是加强日常管理, 对超过使用寿命时限的灯管及时进行更换。

辖区内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 教室灯数量不足9根, 为了让更多的灯光照在课桌上, 学校采取降低灯桌间距的措施, 从而导致灯桌间距不达标, 这可能是课桌面平均照度达标而教室灯数量不达标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中还发现, 使用新灯管的教室, 即使灯桌间距高于1.9 m或者教室灯数量不足, 课桌面平均照度仍然高于标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更多的学校在普通教室安装了多媒体, 多媒体屏幕占据黑板的一部分, 为了不影响多媒体的使用, 学校多选择减少一根黑板灯, 或者将该侧黑板灯悬挂很高、很远, 这样势必削弱对黑板的照明作用, 导致黑板垂直照度达标率不高。

中小学教室的照明设计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由北京市各级疾控中心采取普查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教委注册的所有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状况进行监测,每所学校抽取规格不同的2~3间教室进行现场检测。

1.2 方法

1.2.1 监测内容

包括照明状况下课桌面平均照度、黑板平均照度、灯桌距、照明功率等。

1.2.2 监测方法

严格按照《照明测量方法(GB 5700)》固定的方法进行现场检测,每间教室根据教室的面积测量12~16个点,每点测量3次数值,取平均值,计算课桌面平均照度。测量前打开教室内所有光源15 min。监测时间如果是白天,采用厚窗帘遮挡窗户,以避免外来光源干扰。

1.2.3 评价标准

依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教室课桌面照度达到300 lx为合格,黑板面照度达到500 lx为合格。

1.3 质量控制

参加监测工作的所有人员均为各区县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经过岗前培训和考核,各级疾控中心均通过计量认证,有教学环境卫生检测资质。 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实施,使用仪器均为2006年北京市卫生局配备的统一仪器,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定期开展现场质量控制督导。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平均数描述教室照明现状。

2 结果

2.1 2010-2011年教室照明状况

见表1。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2010-2011年北京市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仅为65.10%,黑板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仅为23.76%。其中郊区中小学校教室课桌面平均合格率明显低于城区中小学校。

黑板面平均照度合格率,无论城区和郊区的中小学,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合格率最高的是城区小学(27.95%),最低的是郊区中学(14.62%)。

2.2 2010-2011年学校照明灯具安装情况

由表2可见,依据GB/T 18205-2000[11]标准评价,2010-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校教室灯桌距合格率为49.81%,照明功率合格率为76.60%,控罩式灯具使用率为85.33%,黑板灯安装合格率为87.12%。各项指标均为城区学校好于郊区学校,中学略好于小学。

2.3 2006-2011年教室照明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2010-2011年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较2006-2007年度增长了9.85个百分点,其中城区增长明显,增长了23.82个百分点;郊区却下降了8.59个百分点。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2010-2011年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较2008-2009年增长了5.86个百分点,其中城区增长明显,增长了12.36个百分点;郊区却下降了5.68个百分点。

3 讨论

学习环境照明条件是影响学生视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4,8,9]。在当前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和防病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视力保护工作,尤其重视对教室照明环境的改善。北京市政府在《2006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中,就包括了中小学校全部更换高效照明光源的计划,要求在2006年底完成对中小学校教室的灯管更换工作。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各区县疾控中心每年深入学校开展教室照明卫生监测和指导。3次监测结果显示,2010-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校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为65.10%,较2006-2007年增长了9.85个百分点;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为23.76%,较2008-2009年增长了5.86个百分点,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状况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改善效果有限,尤其是黑板照明与国家标准要求[3]差距很大。

调查中还发现,5 a来城区教室照明合格率呈大幅上升趋势,而郊区学校教室照明合格率却呈现下降趋势。这与郊区学校照明经费投入不足,照明设备老化,不能定期更换灯管、及时改造设施设备有关。近年来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学校较多,但是因为取消了对卫生审批备案,学校没有依据相关的国家卫生标准进行设计过程和竣工过程的预防性卫生学评价,教室建成后不符合卫生标准,监测中发现问题再改造,难度增加。

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 01-607-2001)》、《学校建筑设计标准(GB 50099-2011)》中,在提高照明标准要求的同时,考虑到节能的需要,都规定了最大照明功率密度标准值和目标值[1,7,12]。但是,新标准出台后,没有配套修订相应的安装技术方案,致使学校在进行照明改造时缺乏技术依据。如果仍依据旧标准《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GB/T 18205-2000)》有关条款进行照明灯具安装,无法达到新国标的要求。2010-2011年监测结果显示,照明用灯功率合格率为76.60%,控罩式灯具使用率为85.33,黑板灯安装合格率为87.12%,但课桌面照度合格率仅为65.10%,黑板照度合格率仅为23.76%,两者差距较大。因此,应尽快针对新国标出台新的安装技术规范,以便指导学校尽快实施教室照明标准化改造工作。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推广使用,对教室照明改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解决多媒体教学和教室照明标准间的矛盾,是学校教室照明改造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改造学校教学环境和设备设施,尤其是2009-2011年的校舍加固工程投入非常大,多数学校在加固校舍的同时对教室内部重新装修,但是在装修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照明设计、安装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时,拆除了黑板灯,致使黑板照明效果欠佳。

各级教育、卫生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学校改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视力。北京市各疾控中心、中小学保健所均每年到学校指导改善教室照明,但效果欠佳。其原因与对有关教育部门、学校设备设施主管领导和人员的宣传、培训不够,主管领导和人员卫生知识和意识欠佳,致使学校校舍改造过程中缺乏卫生意识,未关注教室照明改善效果有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2004-12-01.

[2]姚远.教室照明设计的几个问题[J].照明工程学报,2003,15(2):59-61.

[3]张昭纲.教室照明卫生标准的建议[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289-290.

[4]季成叶,刘宝林.儿童青少年卫生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7.

[5]孟超.北京市部分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现状分析[J].照明工程学报,2006,17(1):34-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S].2001-11-01.

[7]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DBJ01-607-2001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S].2001-12-17.

[8]詹庆旋,李中虎.教教室照明质量的评价与改进(摘要)[J].学校卫生,1985,6(2):15-18.

[9]陈玉胜,杨玉华.教室照明质量对学生视力影响研究[J].医疗保健器具,2009(8):46-47

[10]晏志武.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初步比较研究[J].校园心理,2010,8(6):406-407.

[1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8205-2000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S].2008-10-05.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下一篇:现代中医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