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分级教育

2024-05-28

大学英语分级教育(通用10篇)

大学英语分级教育 篇1

目前我国大学学生来源分布较广, 而地区中学英语教育水平差异较大, 尤其是英语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分布的不均衡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例如西部地区的学生所在地区大部分仍然处于经济待发展阶段, 教师资源相对缺乏, 教育水平相对低下, 这些地区的学生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英语基础较差。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仍采取统一标准进行英语教育, 势必会对大学英语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优等生吃不饱, 后进生吃不了, 教师吃力不讨好”的局面, 严重挫伤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化解这种教学困境, 大学英语课程就需要进行分级教育, 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 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既兼顾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最好的发展。

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定义

所谓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 以大学生的英语基础为依托,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手段。它以学生英语基础存在差异性为前提, 以“因材施教”、“分级教学”、“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 分别对待, 逐级递进, 以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实行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把英语水平接近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保证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取得进步。学生在合适自己的英语级别班级里, 能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提高英语水平。而英语分级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进入更高级别的英语班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又改变了英语学习的沉闷气氛, 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2 大学英语分级方法

学生进入大学后学校组织英语分级考试。根据学生在英语分级考试中的成绩, 参考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 分为英语A级、英语B级、英语C级三个级别。因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 A级、C级班各占百分之十五比例, 英语B级班学生占百分之七十。不同级别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英语A级班的学生英语水平较好, 可适当拓宽学习范围, 如开设翻译, 写作课程等。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C级班学生则要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 以便能尽快赶上。而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B级班学生则按照正常进度进行学习。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进行学习, 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 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 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每学期期末进行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可以对学生分级情况进行调整。例如C级班学生如果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英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期末考试成绩优秀, 可调入B级班学习, 以此类推B级班学生如果成绩好也可进入A级班学习。反之, A级班的学生如果满足于现状, 学习不努力, 考试成绩不理想, 下一学年应从A级班调入B级班, 甚至C级班, 依次类推。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因分入不同级别的班级而产生的骄傲或自卑心理, 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 分级教育教学课堂组织

要根据分级动态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建议任课教师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 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真诚交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提高自身素养, 选用贴合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好英语。例如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 学生不仅能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而且体验到了英语国家不同与中国的的人文风情, 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这门语言。

分级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关系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 涉及到教学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但是它在很多方面也存在挑战和困难。

3.1 大学英语分级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大学英语分级虽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英语有许多好处。但是同时因为英语分级, 分入A级班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 觉得自己比别人英语好, 可以不用在努力学习了, 而分入C级班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 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从而丧失学习积极性, 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多找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 进行开导。而部分学生不太了解分级制度, 不知道经过努力学习还可以升入更高级别的班级, 而不学习可能会降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分级制度的具体规则仔细讲解清楚, 使学生对英语分级制度有充分的了解。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差异, 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3.2 大学英语分级使教学安排难度增大

大学英语分级分为三个等级, 英语分级打乱了原来的班级设置。同一班级的学生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英语等级班。这使得学生管理变得分散, 考验学校的管理能力。同时在排课时又要兼顾学生其他课程安排与不同英语等级班级上课的时间冲突的问题。如果英语课不排在同一时间, 各系的专业课就不好排课。因此, 把英语课时间作为一个板块留出来, 在同一时间统一安排上课时间。这样就可以解决英语分级与专业课冲突的难题, 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标准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对各级教学的具体要求编写试卷, 建立各级试题库, 以适应分级教学的需要。教学管理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成败的关键, 管理问题解决不好, 英语分级教学无法真正实行。学校各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英语分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 不同级别的班级教材需求不同。英语水平较好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好, 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增加学习课程。而英语水平较差的班则首先要巩固高中知识, 然后才能继续扩大学习面。学校要根据不同级别的班级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同时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要更加多样化,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校只有妥善解决大学英语分级带来的种种管理上的困难, 才能使大学英语分级制度真正运转起来。

3.3 大学英语分级考评难度增大

不同英语级别班级学习内容不同, 考试试卷难度不同, 最终考试成绩也不同。在评定奖学金时, 怎样换算英语成绩成了一个大难题。是按照卷面成绩计算还是各个级别的同学分开评选, 哪种方法更有效还处在摸索阶段。我们还要不断尝试, 以制定出更好更科学更完善的考核制度。

4 结束语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承认了学生的学习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同时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学英语分级制度虽然有许多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学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在实践中摸索完善, 扬长避短,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分级教育,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晚姑.论语言输入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邵阳学院学报, 2004, (1) :144-147.

[2]蒋满英.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之改革与探索[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110-114.

[3]黄兆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 2004 (8) .

浅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目前,大学英语采取分级教学的方式较为普遍,它能够更加适应相关的扩招政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级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分级教学慢慢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走向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在教学上就存在着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教师授课无法面面俱到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通常是采用以中等学生为主的方式,保障大部分学生听课的有效程度。这种授课方式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应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教育。分级教学方式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根据学生的成绩或是性格划分为多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授课。这样一来,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听课时更能够达到共鸣,且课堂讨论能够更有效的开展。分层授课模式下,学生更能够更好的发挥个性,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实现学生全面化的发展。由于分级教学的难度对于学生而言是更适合自己的,因此在学习上不会因为那太简单而懈怠,或是因为太难而产生抵觸情绪。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二、了解学生差异,科学划分层次

大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并不能够保证学生在45分钟的每一分钟都是在有效听课的。由于存在听课时间差,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对同一知识点有疑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让这种复习更具有效性。在平时的练习上,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不同的习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联系。若是教师没有经过调查就盲目的对全班学生布置一样的练习任务,会导致学生做无用功。

在层次的划分上,注意千万不能将学生“标签化”,要及时根据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分组进行相应调整。传统教学中,教师也会对学生进行分组,但那种分组是仅仅基于学生成绩来划分的,教师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并且为了升学率只注重对成绩好的学生的培优,这样一来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整。

三、分级考核以及动态管理

大学英语课堂实行分级教学后,能够更加真实、客观的将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反应出来,同时还应该遵循分级教学和分级考试的原则,分级考试能够帮助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比较,根据试卷的不同难易度,按照一定的系数折算为三个级别的考核分数,另外,实施分级考核后,应该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管理,每个学期根据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自我的意愿对其调整,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的可以到上一级进行学习,反之,就降到下一级。这种动态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醒成绩好的学生不能掉以轻心,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同时也给成绩一般的学生提供奋斗的动力。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教学时的规范,自我的语言等细节,使学生更好的吸收英语专业知识。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加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英语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四、课堂练习的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师掌握学生当堂课程学习情况的最好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掌握的掌握情况,分层次的布置练习,并且在题量、难度以及时间上进行规定。根据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布置相应的习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适应在新课改下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要求。

五、结束语

分级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分级教学的实行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其理论及本质,认真做好分级教学中每个环节的工作,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的服务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促进大学英语改革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攀攀.浅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网络财富,2010(02)

[2]姬艳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

[3]孟爱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英语分级教学之教育心理学分析 篇3

关键词:心理性行为,分级教学

英语分级教学, 是大学阶段按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不同, 将其划分成若干等级, 选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教学方法。要改变英语水平起点不平衡对学生学习造成的阻碍这一状况, 就必须认识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并提出若干拙见。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 从内因来看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意志力、性格倾向、学习迁移以及情感因素的差异。从性格上讲, 在分级教学中, 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从情感上来说,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对教师、对课堂有一种抵触, 普遍缺少对教师的信任感及与教师进行深层次交流的意愿。动机是做好任何事情基础, 而情感是这一过程的催化剂, 二者缺失, 教学活动就难以有效顺利进行。要改变这一状况, 不妨试试让这种变化在学生内部自发产生。

第一, 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教师必须树立自己的威信, 言出必行, 行必有果;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师生关系亦可成为一种特殊的朋友关系, 只有理解他们, 融入他们, 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管理他们, 班级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第二, 兴趣。传统教学以学科为本位, 重认知轻情感, 教师更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为学生接受, 至于学生接受时的情感状态如何, 一般不考虑和关注。误以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作为被教育对象, 是被动的。在这种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 教师研究的是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 忽视了教学工作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学生的客观事实。在当今知识和信息多元化形势下, 不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 就无法抓住他们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教育。

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成功的教学应是一种积极情感的转移, 即由教师本身对知识现象的感知、理解、加工、兴趣向学生的感知、理解、加工、兴趣乃至利用和创新的转变。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 这种行为往往被扭曲为片面的感知和传达, 即教师认为自己感知理解的, 自己感兴趣的, 自己传授的就应该是学生应感知到的, 感兴趣的。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被忽略, 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权被忽视。这一点在分级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学生自身知识的缺陷, 学习意志的薄弱及教师过繁的教育, 往往会导致厌学情绪, 最终放弃英语, 甚至放弃该教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更活跃, 感知更敏锐, 记忆更牢固, 想象更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生知识积累的最佳时期, 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愉快因素, 把快乐引进课堂, 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激发求知欲望,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 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必不可少。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关口, 心理特征呈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身体机能渐趋成熟, 智力迅速发展, 有着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他们急于探索现实世界, 又苦于知识能力不足, 内心比较脆弱。把握了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尽量采用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让他们感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有实际用途, 不是离他们太遥远的大道理和空洞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性, 树立自信心, 在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给精神带来的愉悦。

心理学上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刺激事物发展变化必不可少的条件。英语教学中外因主要表现为英语学习环境, 教师的教学理念、综合素质及个性风格等方面。分级教学班是由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的复杂的群体,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性格以及人格魅力来改善英语学习的环境, 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英语学科的内容取材广泛, 形式多样, 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 内容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并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性或隐性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身语言知识和综合知识体系, 提高自身言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努力使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熟悉新的形势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进。如此, 才能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 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 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技能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只有努力拓宽知识面, 认真琢磨教学艺术,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备好课, 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和备教具等;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能力状况, 并据此制订出合理的课堂结构, 把握好教学节奏, 处理好量、度、质三者的关系,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 帮助他们树立近期和长远的学习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其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授课过程才能顺利地进行。

充分认识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外因, 综合运用英语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才能实现英语分级教学的最终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 促进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关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i+1理论;师资;个性发展

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内涵

分级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其宗旨是让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从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分级教学就是设置适应各阶段学生水平的分级目标,并为这一分级目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包括书本的分级,师资专长的分级,以及课程设置的分级,并非简单笼统的难易程度的分级,通过创造相应激励和竞争的群体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i+1”理论和情感过滤因素:美国著名的应用语音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现今第二语音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Krashen的“i+1”理论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即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为“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为“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了,这样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充分把握“i+1”的度,适当的过度学习,有利于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同时,这也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

“i+1”理论不仅仅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获得,更同时强调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这正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精髓以及理论基础,同时,Krashen还提出情感过滤在语言输入中的重要作用。因为,语言输入不仅重要,还需要学习者在情感上吸收理解它。情感因素主要是指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虑(anxiety),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能有真正的习得。而分级教学无形中也将情感因素进行了分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便是个中道理。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出自于《论语为政》,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而当中提到的“差别教学”便为现今的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对处于同一阶段的学习者进行性格,能力,原有基础的测试,从而进行分级,于是分级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因材施教与分级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分级教学

如今,随着教育部考试院关于英语考试的调整,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专家指出建议废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无疑将英语这门学科摆在了一个向职业技能化转型的位置。因此,像先前一样刻板的、成批量式的攻四六级考题,呆板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必然受到挑战。因此,更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式必蕴育而生,分级教学便很好的适应了这一改革模式。“让优生更优,差生开口”成了广大一线教师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将在学校所学投入到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这无疑回归了英语交际功能的本质,也希望广大学习者能通过英语而打开通往另一世界的窗口。因此,要做到真正的分级教学有着非凡的意义。

自2012年以来,南昌理工学院航空系对于英语学习提出了分级,分班教学的要求,即将2013级空乘专科六个班分为A-B-C 三个等级,六个班六位教师,同时上课。其中,A班,B班系统地学习《新视野英语教程》,而C班则侧重于口语与实践运用型英语的学习。空乘专业对于英语口语要求比较高,但是鉴于我专业许多学生都是艺术考生,英语基础有限,并严重的参差不齐,进行分级教学以来,各班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因材施教,A,B班的同学以考级,口语双重发展为目标,学习劲头更足了,动机更为强烈,而C班同学则以航空英语口语为目标,上课时得到了更多口语锻炼的机会,也激发了学习潜能。但是,班级由于是针对英语教学而临时组成,因此,班级疏于管理,比较松散,同学们凝聚力不强,很难组织英语活动,其次,分级后的监督管理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有的C班同学经过努力学习,日后迎头赶上,那是否要重新分级。最后,师资如何安排?师资要发挥最大的配置优势,术业有专攻,不同的英语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特色,是否能最大限度的配合分级教学模式的需求,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4 结语

因此,本文认为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简单的分教材,分师资,分学生,而需要更多的配合动态的监测与调整,这样,分级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所谓“教无定法”,分级教学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因此,作为教师,更应以语言的功能和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将分级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联系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探索大学英语的教学新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勇攀教学高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Krashen,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n,1982

[3] Krashen,S. 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4] 李京平,《推进分级教学,追求教学效率》[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

[5] 陈晚姑,《论语言输入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 邵阳学院学报,2004

大学英语分级教育 篇5

本文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显性与隐性分级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对比辨析入手, 系统地阐述了实施显性分级模式的困难, 揭示了隐性分级模式的优势, 并为隐性分级模式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 显性分级模式及其困难

所谓显性分级模式, 是指将分级粗放地理解为分班, 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 (或结合以入学摸底测试成绩) 划分英语水平等级, 并按此等级重组教学班, 配以相应师资。分级分班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类[9]:1) 三分法, 将学生分成三个英语水平等级分别组班教学;2) 两分法之培优模式, 将基础好的学生组建“提高班”, 其他学生仍按普通班教学;3) 两分法之帮困模式, 将基础较差的学生组建“帮困班”, 其他学生仍按普通班进行教学;4) 分级+模块模式, 将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英语水平等级分别组班, 并在各级分别选择听、说、读、写不同模块开展教学。其中, 由于第一种方式 (三分法) 做法相对简单、易于操作, 因而为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用。

显性分级模式已经过多年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但也逐渐在教学设计、师资配备、教学管理保障、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 导致其效果始终不能如意。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1) “形分神不分”。由于打乱院系隶属关系重新组班所带来的教师新增工作量、课表安排和教学保障等方面问题不易克服, 有的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图简便省事, 并未在内容选材、进度控制、作业设计等实质性问题上实现分级。此为分级教学之大忌。2) “好马配好鞍, 坏马且将就”, 即好教师教好班, 弱教师教差班, 师资配备严重不均衡。这在分级教学的学校比较普遍。其出发点是确保四、六级通过率, 但不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原则, 导致学生培养质量两极分化明显, 也出现了低级班学生心理失衡、信心下降等现象。实际上, 教学质量的准则不应片面强调优秀学生是否取得好成绩, 而应以“学困生”的进步为重。而且, 由于生源英语水平接近正态分布, 中等水平居多, 尖子生和差生较少, 因此重新组班的意义并不大。

2 隐性分级模式及其优势

隐性分级模式不对学生重新组班, 而是以根据院系结构划分的原始班为单位, 进行班内分级。具体地, 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智商、潜力、性格特点等因素, 在内心将他们进行层级划分, 将学生分成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教学组, 以班级教学、分组教学等结合为基本形式开展教学, 分级设定目标、分级评价。学生所在层级只有教师自行把握, 不向班级公布, 仅作为划分协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级教学的依据[10]。

这种模式不用重新组班, 从而缓解了师资配备失衡, 避免了课堂气氛调动难的问题, 降低了教学管理和保障的难度;在同步教学中实现异步教学,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尊重个体差异;形式上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从而避免分班造成的低层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利于协作学习, 差生与基础好的学生共同学习, 利于其确定学习目标, 更好地自我控制和鼓励, 实现共同进步。实践表明, 隐性分级模式较之显性分级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 其成绩和能力的上升更加明显[8,10,11]。

3 隐性分级教学的有关建议

作为分级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隐性分级模式的有效实施并非易事, 涉及多方面的综合设计。教育部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1]。据此, 建议在隐性分级教学班内根据学生初始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将其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级别, 而在这三个级别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法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作业安排以及考核评价等也应与显性分级模式有所不同, 从而在这些方面实现隐性分级。

1) 教学内容和教学法

针对A级学生, 以强化英语思维、综合运用和自学能力为教学目标;内容上, 根据不同年级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接轨, 并在西方语言知识深度和文化知识广度上有所拓展;教学法上, 以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式、讨论式学习为主, 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语言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鼓励自学和适当超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B级学生而言, 教学目标应重在打牢基础、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并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内容上则偏向于基础知识巩固及实践使用。对C级学生而言, 教学目标上与B级接近而稍低;教学内容紧扣教材, 要求读懂每篇课文, 掌握重要词汇和语法;教学法上, 慢进度、多重复、重使用、多反馈、多鼓励。为实现以上目标, 教学实施时应在引导理解、内容复述、课文翻译、分组研讨、课堂提问等方面区别对待。

2) 教学活动

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设计短文翻译、英语演讲、模拟辩论、短剧表演等教学活动来活跃气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 如采用隐性分级模式, 在上述活动中需要尤其突出“分组协作”以实现各级别学生的共同提高。在分组方式上, 要避免采用强强联手、弱弱结合, 而以“ABC搭配”方式为宜, 每组各级学生数量和总人数的设定则依班级人数的不同而稍有不同;组内任务分配上, 一般按学生的A、B、C三个层级分别按难度由高到低指定任务, 以体现上述三个层次教学要求, 偶尔也可刻意打乱, 鼓励学生自行安排以突出团队意识。隐性分级教学中的分组协作式教学活动, 重在促进学生产生归属感, 维护其自尊和自信, 避免心理失衡;利于在组内扬长弃短, 使A、B、C三个层级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帮助, 营造民主氛围, 培养团队精神, 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3) 作业安排

分课内、外作业分别讨论。隐性分级班的课内作业参照传统非分级教学模式进行安排, 采取全班统一标准和要求的方式, 以教材内容为主、扩展内容为辅,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 主要面向B级学生, C级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主要区别在课外作业, 参照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 (i+1) 理论[12—14], 突出分级设计, 不同层级学生在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上均应有所不同。为A级学生布置提高题, 强调实践性、拓展性、深入性要求的作业居多, 难度上则依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别向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的难度靠拢;为B级生布置巩固复习题, 难度较A级学生作业稍易;为C级学生布置基础题, 突出教材内容的掌握, 达到基本要求, 在大学二年级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难度。通过这种方式, 适应三个层级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 既缓解C级学生学英语难的状况, 又可减轻其作业负担, 提高自信和学习积极性。

4) 考核评价

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 要考虑上述三个层级教学要求的不同, 只要他们在各自层级有良好表现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做出合理评价。在隐性分级教学中, 应采取多环节、分级纵向的方法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所谓多环节, 是指不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是更多关注课堂、作业、教学活动等各个环节的平时表现, 因为对这些环节的综合考虑更能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此也有必要提高平时成绩的权重。所谓分级纵向, 是指尽量不做横向性评价, 而是按学生的不同层级分别进行纵向评价, 强调以A、B、C各个层级学生分别较其本身的进步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多环节、分级纵向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避免用一两次统一标准的考试作为最终评价准则, 但其指标体系相对复杂,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构建和落实。

4 结语

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篇6

《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化, 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 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 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 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发展需要”。这样, 如何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 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必须审慎思索并着力予以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科学设计大学英语教学流程, 突破传统外语教学在应试教育背景中简单的知识授一受和习惯性运作模式, 试图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下面试作论述。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教育学角度:分级教学, 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史上历来提倡的原则。两千多年前的孔子, 是我国第一位自觉实践这一原则的伟大教育家。正因为孔子能“因材施教”, 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注重补偏救弊, 使弟子扬长避短, 学有所得, 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所以培养出了各具千秋的七十二贤人。宋代朱熹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 他总结孔子的教育经验说:“圣贤施教, 各因其才, 小以小成, 大以大成, 无弃人也。”蔡元培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 主张教学不拘形式, 尊重学生兴趣, 采取学生自动、自主、自学和自助的教学方法, 反对“守成法、求划一”。陶行知先生针对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状况, 提出了“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的方法, 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 学得多教得多, 学得少教得少, 学得快教得快, 学得慢教得慢。班级授课制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组织形式, 它的最大弊端是“教学步调统一, 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利于因材施教”。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和现行的考试制度, 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只是用一成不变的授教方式“孜孜不倦”地把几十年不变的知识内容传授给一批又一批变化了的同时又是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 教师面对的个别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班级, 进行的拉平教育和补短教育, 难以开展扬长教育、创新教育, 难以挖掘学生潜能, 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剥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承认差异, 张扬个性, 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二、分级教学的意义

1、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学理念由传统的“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化。“独白”式教学是工具主义、权力主义和科学理性主义至上的预设, 知识传递成为教学的中心, 学生成为教学的边缘。“对话”既是分级动态教学的一种教学理念, 也是一种教学态度, 也是一种认知方式。

2、教师职能转化。教师角色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者、中心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化。教师在分级动态教学中从事的是越来越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学术与理念的成长, 从而成长为反思式教师。

3、学生职能转化。学生角色实现由传统的被动学习、他主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转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既是分级动态教学之因, 也是分级动态教学之果, 其中隐含的是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

4、师生关系转化。师生关系实现了由传统的“主体一客体”向“我一你”关系转化。传统上的“主体一客体”关系内隐着中心与边缘的命题。“我一你”关系是“主体一客体”师生关系的扬弃, 它张扬是人际交互作用、求同存异及个人的独特性, 体现的是一种平等, 一种尊重, 一种认同。

三、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管理

1、分级教学模式设计。将大学1-2学年作为大学英语基本能力教学阶段, 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 打破传统上英语教学一贯制式平铺直叙的做法, 全面实行分级动态教学, 使学生以不同的资质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各尽其职, 各守其位, 各尽所能。以学分为管理和激励手段, 学生完成某一级别的学业, 将获得相应学分。新生入学伊始, 在全面听证、考察和征求大学英语教师意见和建议基础上, 按照测试学原理, 科学设计入学考试, 对学生进行分级测试, 并结合高考外语分数, 测试出新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新生将按照分级测试成绩分别进入预备二级、一级、二级或三级, 开始不同起点的大学英语学习。学生需要在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内修完大学英语基本四个级别课程。修完每一级别, 进入到下一级别学习, 并获得4学分。鼓励学生尽快完成基本能力阶段学习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应用能力阶段深造。

2、分级教学管理。分级教学中, 对各级别教学与学生学习实行动态、弹性管理。该阶段大学英语成绩实行双轨制管理, 即分级教学动态管理成绩和学期成绩。前者作为学生分级教学动态管理标准;后者作为学生本级别的期末成绩标准。

改革考试制度, 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加大主观题分值比重, 全面测试学生英语实用能力, 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听力分值的比重;每学期期末考试写作部分设最低分数线, 若达不到最低分数线, 在总成绩中倒扣分;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 重点考核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大学英语要求分级教学, 是改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 提出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管理的构想。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设计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策略的思考 篇7

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含义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综合发展为着力点.以大学教师的因材施教模式为支撑, 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 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全面提升的教学体系。由于我国地区间教学水平差异不等, 所以学生的英语基础也不同。教师要想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施展, 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授学, 在帮助和鼓励英语水平较差同学的同时提高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 缩小文化差距, 打破传统的墨守陈规教学模式, 更多的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为学生营造出公平、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更加充满信心, 口语交际和写作应用能力快速提升。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快乐。这样一来, 学生才能更加轻松的进行英语交流和学习, 整体的英语水平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也有利于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中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综合能力强, 个人素质高, 交际和组织能力全方位发展的新型人才。

2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课堂教学方法欠缺

由于高考优惠政策颇多, 新生扩招逐渐增多, 大多数的学校都采用大班教学模式, 一般都是3—4个小班组合到一起上课, 由于学生个人基础不同, 人数颇多, 老师授课时就不能顾全到每位同学, 学生个人受偏科等诸多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 课堂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课堂知识消化的就不好, 这种大规模的上课和教学很难考虑到学生个人的英语水平, 为统一学习进度常常抓大体, 易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很大程度的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2 课程安排不当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放在了学生的语言技巧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忽略了对人文知识, 文化背景和历史的研究, 学生较少接触英语文化背景, 就不能充分理解英语所表达的众多复杂的内容, 比如圣经, 英美文学, 人文地理等等, 而且只是一味的讲说专业知识, 而不运用多媒体等高端辅助教学, 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无聊, 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2.3 考试模式局限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都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 在学习英语方面, 也只是通过传统的笔试考试还决定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 其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专业英语四级, 八级考试都作为决定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检验手段, 甚至现在普遍成为一种定性, 没有通过考试就不能顺利地到毕业证书, 在应聘工作时也会成为必要的敲门砖。

3 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

3.1 分级教学进行课堂组织

以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为根据, 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 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情况出发, 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知识, 而是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想法。只有充分掌握了学生的英语基础, 才能更好的, 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师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知识, 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所给学生个人发挥的的空间和机会, 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也可以多举办一些和英语有关的活动, 比如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观看英语电影或者学生亲自表演英国戏剧等等, 学生不仅能真实的进行口语交流和对话, 提高英语听说和表达的能力。而且体验到了英美国家的人文知识和地理文化, 便于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英语。

3.2 主修和辅修课程相结合

将大学课程合理的分类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可以对新生进行大学英语考试测验, 并根据其成绩划分不同等级的班级,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做到因材施教, 合理安排教学资源, 同时开启主修和辅修课程双管齐下的课程设置, 这样为学生的学习的枯燥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 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专业或者兴趣爱好所在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辅修课程, 拓宽视野和知识面的同时,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为以后更好的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同时设定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完成所有的课程安排获得相应的学分, 这样不仅给了学生压力却也让学生有了动力, 也有效遏制学生进入大学时间充裕后懒惰习惯的形成。

3.3 课内课外全面发展

学校要多开展一些英语课外活动, 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课内的理论学习和课外的实际应用完美结合, 比如英语角, 英语口语交流, 英语演讲, 英语戏剧表演等等, 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外学习交流活动, 不仅有利于可内置式的掌握, 也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充分运用, 增强课外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3.4 改革考试制度

大学考试是测试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必要方式, 也是评价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不适应现在学生的个人发展, 更多的转向了注重素质教育.所以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 还要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口语表达能力, 只有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才能保持学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不能只凭一考定终身。要采用分级测试法。将学生的课堂平时表现、期末成绩, 口语测试, 思想测评等整体分数作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 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注重课堂表现, 认真听讲, 积极互动, 巩固专业知识, 端正学习态度, 还要积极参加分院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学生的补考, 重修和学位授予制度, 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 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成绩和自身发展的息息相关。

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创新举措。要保证分级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 就需要我们在实践应用中总结和积累经验, 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挖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同时,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积极学习并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方法,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分级教学模式,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现状,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并深入分析了实施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进而优化教学模式, 建立完整的、全方位的分级教学体系。

关键词:教学资源,大学英语,分级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晚姑.论语言输入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邵阳学院学报, 2004 (1) .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之我见 篇8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行性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大纲的一个重要政策就是要实行分级教学,许多高等院校的实践也证明分级教学有利于层次不同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分级教学是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分级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1]。分级教学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分级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到各自需要的系统的教学内容。实行分级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加速培养人才。由于我国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中学外语师资和设备条件相差很大,致使入学新生的实际外语水平悬殊极大,即使是高考成绩相同的学生,其实际水平也可能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把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编排在同一班级,势必会出现很难兼顾周全的状况,一方面限制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却让基础较差的学生疲于应付,甚至最终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实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大学中英语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和更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兴趣等制订出在校期间的整个英语学习计划,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拥有学习主动权和改进自己外语学习情况的权利,这样做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有利的。

二、关于分级教学所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分级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引起了许多高校的关注,得到了很多师生的肯定,但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发现对于目前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仍存在着一些反对意见,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首先,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长春大学2007级100名本科生(其中A、B级各50名)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100份。

第一个问题是“你对分级教学的观点?

A.赞成B.反对C.无所谓

A级学生A:40人B:7人C:3人

B级学生A:28人B:18人C:4人

其中B级的学生反对分级教学的比例很大,大部分被划入B级的学生会产生失望、自卑、紧张、抵触等负面心理。很多反对分级教学的学生表示分级教学的考核方式存在不公平性,甚至有些A级的学生认为在B班可以拿到高分从而想主动降级。因为A班的的学生期末要考十一个单元(包括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捷进大学英语阅读教程,捷进大学英语写作教程)。而B班的学生所有这些只需八个单元,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大大减少了。持无所谓观点的学生认为分级教学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想的快速提高,还有一些B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对英语丝毫没有兴趣,已经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对于分不分级无所谓。而A班的学生80%支持分级教学,他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获得一些英语知识,尽快的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找工作增加一个有力的砝码。

第二个问题是“你能适应分级教学的进程吗?

A.能B.努力才能C.不能”

A级学生A:44人B:4人C:2人

B级学生A:26人B:15人C:9人

有些学生,尤其B班的学生表示不能或很难适应分级教学,主要是对陌生的新班组合这一环境从心理上不能适应,并且觉得很没面子,一个学校,一个自然班而英语却因为学习成绩差一点却分在了不同的班级。并且他们对英语老师也产生了歧视感,觉得教B班的老师可能比A班的老师差,这样他们就会在A班和B班的老师间进行比较,猜测,对比等,大大分散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其次,笔者通过访谈的形式对4名从事本科英语分级教学的教师进行了调查。其中有2名教师不赞同分级教学。因为感觉教B班没有面子,和B班的学生一样会产生失望、自卑的负面心理,而且感到教学精力投入大,教学成果收益小。四级过级率差,影响自己的口碑。最后,笔者通过访谈的形式对教务处、各个分院等教管部门进行了调查。其中教务处表示虽然分级教学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但很支持分级教学;各院的专业课教师大部分不支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认为英语分级教学采取同时上课的方式,干扰了专业课的正常排课,给他们的授课安排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另外,分级教学后,一个英语班级的学生们大多来自于不同的分院、不同的系或不同的专业,由于各自专业的不同需要,学生们时间不统一的专业实习或实践经常会和英语授课发生冲突,这一点也是一些英语教师和各分院教师反对分级教学的原因之一。

三、由分级教学的反对意见引发的几点思考

1、科学分级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科学分级的标准,只有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级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高考成绩进行分级是一般院校常用的方法,我认为新生应把高考成绩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成绩结合起来作为分级的依据。高考成绩可作一定的参考,但不全面,不能反映学生的听力水平。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占35%的比例,所以仅以高考(没有听力)水平来分级是相当不合理的。

2、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加强目的性教育。

分级教学前一定要做好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心理动员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分级教学的意义。

3、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

首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再次,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对于慢班教学内容要降低难度。

4、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分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应试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5、学习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猛增,使得一些高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有些高校图书馆的自习室数量不够,部分学生只好在宿舍里看书学习[2]。在学习资料方面,虽然外语类课外读物不少,但真正能够适合学生需要的书籍却寥寥无几,加之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与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助互动,可以想象,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的。

6、为了鼓励学生学习,提高竞争意识,要实行级别间的滚动机制。

级别滚动机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基本应该保证慢班升快班的人数等于或多于快班降慢班的人数。为了能够公正合理地进行级别间的动态滚动调整,学期末的考核是十分关键的。期末试卷要具备足够的信度和效度,能明确地把握主观题评分标准等等,另外要以考核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所以我校学生最后期末英语总成绩包括20%的口语成绩,20%的平时表现成绩和60%的卷面成绩,并且试卷主观题占一定的比例。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现在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面对各种挑战,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反省,不应严防死守,找一找自己的不足之处,锐意改革,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英语能力。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测评标准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讲授、辅导、练习、测评和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3]。由于学生个体的来源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以及方法的不同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学生不同需求的多样性。从理论上来说,分级教学是完全符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从实践来看,也是解决当前因大幅扩招所引发的英语教学难以组织这一难题的理想方法。但是,要搞好分级教学,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还需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更加完善。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找出一套适合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分级教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汾喜、闫玉枝:《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中国高等教育》, 2001年第17期。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与实践 篇9

【关键词】分级教学 大学英语 实践

一、什么是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也称分层教学、分类教学,是根据学生每个个体的实际状况,将教学班分成不同的几个层次,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要求为基本目标,再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逐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成绩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1]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要求提出了“三层次三要求”:大学英语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新要求的颁布使分级教学的实施有了大纲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因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

二、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Krashen 的i+1理論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2],其中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Krashen 的i+1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应当为i+1,i(input)是指与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相当的语言输入,即这种输入为语言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i+1是指高出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输入远远高出语言习得者的语言水平,即i+2或i+3,或者是接近甚至低于语言习得者现有水平,即i+0或i-1,学生会感觉太难或者太易,这都不符合语言习得的最佳条件,只有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才是“可理解性输入”。i+1被视作教师所应提供给语言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

三、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现在以警官学院为例,展开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际运用的分析

(一)组织领导

警官学院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工作由教务部门、教学系和学员旅共同完成。教务处负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组织指导与协调;教学系负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包括理论研究、课程建设、教学实施等;学员旅负责分级教学实施的具体协调与配合工作,包括思想动员、参与分级及协助任课教员抓好日常教学管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二)分级教学具体实施

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们最初将教学班依据学员入学英语成绩和入学后统一组织的分级考试成绩分为三个层次,即C级班(一般要求)、B级班(较高要求)、A级班(更高要求)。人数比例分别为25%、50%、25%,形成抓两头、促中间,提高教学针对性,达成分级教学目标。施行两年后由于排课难度较大,又将学员由三个层级分成了两个层级。在每学期末考试结束后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升降级。在本层次进步明显名列前茅者可以升入上个层次,在本层级退步明显的降到下个层级。

分级分班时,按照摸底测试、成绩排名、班级编排、征求个人意愿等步骤,完成自然班重排工作,制定班级花名册。其中,教务处负责分级协调、考务组织、成绩排名等工作;教学系负责试卷拟制、问卷设计、班级重编等工作;学员旅负责思想动员、征求学员意见等工作。

教学实施时,教学系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级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对ABC三类班级或AB两类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为每名学员建立学习档案,持续跟踪学习情况。

四、分级教学的优点

(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个体水平差异而采用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种教学形式,打破了一刀切的常规,更好地体现了个性化教学,教学体现出因人制宜的特点。

(二)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

由于我国各地文化、教育水平差别较大,生源的英语水平也相去甚远,如果实行大混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就可能抑制一部分尖子生的发展,挫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采取分级教学方式,能让基础好,对英语学习又感兴趣的学生相对加重学习任务,加深课程难度,满足其在该学科拔尖的愿望。

(三)有利于优化师资配置

采取分级教学学校在师资配置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而优化配备师资,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且适宜自己的教学资源。

(四)升降机制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升降级制度是分级教学的鲜明特点,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可以升级,成绩退步者则要降级。这样就使竞争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3]。

五、分级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学生情感问题

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等级分配,姑且不说根据一两次考试成绩进行分班是否科学合理,即使做到分班的相对科学公正,也会使部分学生情感受到影响。会使一些分到高级班的学生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也使那些想学好但是被分到低级班的同学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甚至“破罐子破摔”,使这部分学生产生焦虑感,影响其学习效果,难以让学生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学习英语。

(二)给教学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以警官学院为例,分成A,B,C三级教学时,要么需多个营连同时安排英语授课,要么以按英语成绩分成的教学班作为所有学科的教学班,这样使教师在课后通知学生相关事宜时特别困难和麻烦,遭到许多其他学科教师的反对。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对不同等级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难度或强度也不同。但各个等级在学分上没有差别,英语成绩的评定也难以兼顾公平。升降级的存在,使学生的班级呈动态变化,容易造成混乱,部分学生成绩容易被弄缺失。

六、结论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从理论的提出到全国许多高校的实践证明,分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的原则,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教学效果明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也存在分级不科学,忽略学生情感因素和教学管理难等问题。这就使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后续教学中要加强相关问题研究,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198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与探索 篇10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原则

1.尽量在一个专业内进行分级教学以便于教学管理, 本专业学生也会对于所分班级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教师的配置上也要保持稳定, 以考核奖励制度激发老师的教学责任心, 尽心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质量, 将课堂视为自己的生命,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极大调动学习教授的积极性, 实现双赢。

2.新生入学后必须参加分级考试, 根据统一试卷的考试来划分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 试卷出题部分应以基础知识为主, 按照考试结果再参考高考成绩按照比例合理公正地划分等级。一切都要有依有据, 科学严谨。

3.教材设定上应该按照级别不同有所偏倚。高级班总体水平较高, 可以采用应用型教材即单词涵盖广, 听说阅读部分比重大, 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大的提高空间。而初中级班水平较低, 这种情况下则可以采用基础型教材即单词较简单易懂, 语句基础学习比重偏大, 学生容易接受学习。这有教材上区别开了才能真正凸显出因材施教的真实含义。

二、高校英语分级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基本区别,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给学生接触真实目的语材料的机会, 如先听后说, 先读后写。针对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 按照学生的初始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级教学。实际教学中输入的信息要让学生可以理解, 不教授超出学生现实理解范围的知识, 并且所传授的知识要注意趣味性和关联性, 控制输入量, 原则上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 添加学生可以接受的部分, 略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 通过不断的激励和引导, 促使各个阶段的学习对象最大化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水平。

三、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心理建设问题。分级教学会使一些高级班的学生产生自满心理, 认为自己的英语功底好, 即使没有老师教一样学的好, 骄傲自负, 最终半途而废。而初中级班的学生就会相对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输在了大学起跑线上, 自暴自弃, 消极应对。

2.教学考核标准。因为学生的英语出现了等级教学, 所以在学生的奖学金等评判方面就出现了问题, 不论是高级班还是初中级班都会认为针对自己的试卷不合理, 高级班认为自己的试卷太难而初中级班的试卷太过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级班得高分的机率就远远高于自己, 引起不公从而导致高级班学生对于分级教学的质疑。

3.课程安排。因为分级训练的设置是将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按照英语考核水平来进行重新分配行成分级班来上英语, 而其他科目的教授又都会按照分级前的自然班级来上课, 这就造成了一种冲突:一个分级训练班里同学十分散乱, 同学之间的情感相对淡薄, 英语课的设置与其他课程的安排会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这些这对于课堂管理及教学行政管理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缓解问题:

1.加强相关院系及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分级训练不是一个学院的事情, 也不是一个专业的事情。它是由许许多多学院一起努力的结果, 外语学院作为主要领头人, 一定要随时随地和相关分级专业学院的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2.合理地选定教材。由于分级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各有不同, 所以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就一定要谨慎。因材施教的教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材的选择上面。对于高级班的教材选定上可以选择内容偏难, 单词量较大的教材, 这样高级班的学生在第一节课接触教材后才不会掉以轻心,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而对于初中级班的学生, 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偏向内容简单的课文, 让他们在接触教材后树立信心, 重新点燃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3.灵活考核机制。目标考核管理制度一直都是估量教学结果的重要标准, 由于在分级教学上已经实现了针对不同级别采取不同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 那么在相对应的学生考核管理守则上就不能只设定一个标尺了。这需要院校之间的具体协商, 采用月考核打分, 将一季度的考核评比具体到每一月的考核记录, 针对分级班级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考核标准, 在学期结束时, 按照每个级别的考核标准做出最公正的评判。

总而言之, 分级教学不仅是一项教学改革, 它更是一项结合心理学, 管理学, 教育学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根本改变教学观念, 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处处为学生着想, 不断地探索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才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真正所在。

摘要:目前, 我国高等院校众多, 经历大规模扩招之后, 在校学生质量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 如何针对每名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和特点, 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是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分级教学打破了英语教育的常规模式, 从实际工作入手, 结合学生入学水平、学习状态和能力素质, 科学划分教学对象, 因材施教, 最大程度发挥高校英语教育的核心作用。

上一篇:供电企业招标管理下一篇:价值链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