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分级教学现状

2024-09-05

英语分级教学现状(精选12篇)

英语分级教学现状 篇1

引言

从2003年开始, 教育部在全国陆续启动了新一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并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分步实施的四项工程中的第二项。2003年12月2日, 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有计划、分层次、按步骤地选择部分高校依据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试点。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互动性将成为新教学模式背景下教与学的基本特征。2007年9月26日, 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 教学要求指出,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 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前, 各个学校仍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寻求英语分级教学的突破口, 努力改变以往“分级教学就是分快、慢班”的简单做法, 使之更加科学化、人性化。专家指出英语分级教学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出差异化和层次化。一些院校在英语分级教学课程安排上也突破了旧有模式。

一、分级现状

我校英语提高班学生一般基础较好、对英语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而且自学能力和语言能力比较突出, 学生入学后从大学英语第二册学起, 教师授课时主要采用交际法, 结合少量精讲并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扩大词汇量、开阔视野。对于普通班学生, 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灵活多变, 教学活动将精讲和泛讲相结合, 但以精讲为主。精讲难度适中, 而且比重大于提高班。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提高班的学生潜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只满足四级通过率, 缺乏目标进取心, 与华电培养高素质人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普通班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虽然在提高, 与国内高校相比有一定优势, 但四级成绩边缘群体学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英语能力的后续培养也是英语分级教学的薄弱环节。机考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这些边缘群体学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随着四六级考试形式的改变, 我校的分级教学要再上一个台阶, 以适应四六级机考形式, 提高我校四六级通过率。

二、问题分析及对策

针对在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分级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对策。

首先, 提高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没有接续高中较好的英语基础进行提高, 而是过早的进入四级强化训练阶段,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应为较高水平的学生设置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学习目标, 应增加听说等实用技能训练, 听说读写等几方面同步加强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不仅满足应试需要, 也进一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其次, 后续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在顺利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后, 可以免修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 并且可以结束英语课程学习。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尚为形成的大学生来学不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和维持, 这将对未来就业和英语运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在英语改革过程中应加大英语必修课程的设置, 以监控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并且要广泛开设全面的英语选修课程,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重视学生英语后续能力培养。

最后, 普通班的边缘学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边缘学生课堂课外学习状态松散, 缺乏自控力, 没有有效学习方法, 需要进行特殊管理, 授之于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联合管理机制, 有效的约束了学生的出勤率,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09年12月份四级统考全校过级率达到82%。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实施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 适应了外语学习的规律及外语教学发展的需求, 并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对分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给广大的外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 即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各自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 教师教学水平和其他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 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有效的教学体系。并且大大提高了我校的四、六级通过率, 但为了更好的促进我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英语分级教学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重视学生后续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我校国际化办学宗旨的要求, 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英语分级教学现状 篇2

大学英语课是大学生的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分级教学,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组织教学,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一、分级英语教学的实施原则

1.按级组织教学,新生入学后必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新生英语分级考试,并参考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级。其中:全体学术史被分在一级水平的约60%;二级水平的为30%;三级水平的约为10%。

2.尽量以系、专业和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班的分班,便于学生管理和学生对教学班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尽量保持任何教师的基本稳定,便于师生交流、配合,增加教师的责任感,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

3.大学英语课开设有一、二、三、四四个级别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学期,考核合格即可获得规定的4个学分学分。采用动态管理,成绩优秀者可以申请跳级。4.考试采用相同水平测试卷。试卷按照二级学生的水平出卷,涵盖三种层次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共有基础知识部分占70%。其中一级班所学内容占70%,二级所学内容占20%,三班所学内容占10%。一般二年级应基本达到英语四级要求,通过国家四级考试。

4.组织教学上,在教材内容选取上,高等级学生可以在深度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探索,安排一些课堂实践活动;初级班的侧重点放在教材本身。

二、分级英语教学的好处

将不同认知能力、学业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授课,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就不可避免。大学实行全新的“分级教学”模式,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这一弊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1.实事求是,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客观存在的,尊重教学规律和直面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做不同的处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便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空间来发展自己。

2.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学习环境的差异、教育背景的不同、初高中基础的高低,直接造成“90”后的学生个性差异非常的大。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混合班制,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次教学利于培养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加拔尖,树立学习榜样;激发了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消除他自卑情绪和消极行为,重执起自信心;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

3.循序渐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听过会忘,看过记得牢,做才理解。” 这一“学从做中来”的理念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交流,不要一味的灌输你的想法,要听听他们的意见。排除“一刀切”的上课方式,水平近似的学生在一起不至于会出现只有优秀学生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水平低的学生从头至尾只是旁观者、没机会参与、担心水平差而被人笑话的局面。

4.公平竞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

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这是人的本性,更是“90”后学生显著的特点之一。通过中国和欧美教育的比较发现,中国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而恰恰对应的是,说好英语没有自信是不行的。“学生的自信源自哪里?”这与学校推崇平等和多样化的教育理念有关。在国内,我们有的老师总爱问学生:“同样的老师教的,你的成绩怎么不如人家啊?”在美国,老师们从来不会这样质问学生。他们不会仅仅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不会刻意把学生放在一块进行比较。他们的学生没有成绩好坏之分,修完规定的学分即可,而学生的学分来自作业、小组讨论、演讲、考试等多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分级英语教学的弊端

班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受各地区教学质量的影响,水平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热门与冷门专业之间,高考成绩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达百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试想一下,这样大差异的学生在一起上课,一样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齐步走”的结果是,好学生怎么听也不起劲,差学生怎么听也不来劲,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

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新问题。分级教学对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挑战。如分级分班的原则与方法、课程设置与教材配置、师学的传统观念对分级教学的影响、学生对分级教学班归属感的形成、分级教学给弱势学生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分级教学与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关系、学生流动的管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分级教学与公共选修课的衔接等。

2.在教学资源分配和管理方面带来难度。可能会增加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在排课、学分管理等方面。在安排教师时,可能会出现优质师资短缺的问题。低层次的班级也要考虑安排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使学生没有不公平的感觉。可能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3.缺少统一的分级标准,打击学生的信心。“分级对我的心理影响很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说,她的孩子平时其他科目比较好,但英语相对薄弱,她现在烦恼的是:长此以往,是否会对自己的心理造成某种暗示,“反正我英语分到比较差的等级,那就随便学学好了。”低层次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

四、新形势下的分级教学的对策

1.制定科学的分层标准。教师需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层分组只有做到科学分层,才能为今后的教学目标、施教过程、作业、评价分层的科学性提供基础和保证。

2.满足各层次学生发展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英语游戏,英语歌曲比赛等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第二课堂提供网络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按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激励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基础上提高自学能力。

3.制定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们参与了多少,进步了多少,树立自信等。

英语分级教学现状 篇3

关键字: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现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为迫切,高校为了满足人们这种愿望,采取了高校扩招。然而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兴趣、爱好等也各不相同,即便是接受了相同的教育,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大学教學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即施行分级教学策略。分级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最中心思想:因材施教。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证明,分级教学对大学数学课程的教育有着极其深远影响。

一、分级教学的概述

在保证教学活动符合教育部门制定的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分类:理工类和经管类。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学院性质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并结合相关的测试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类,类别包括两种:精品班和普通班。结合分级教学的结构分析两个班级的特点,为学生们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考试大纲和考核标准。用教育部门制定的高等数学基本教学要求要求普通班的学生,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对精品班的学生施以更高的要求,以拓宽精品班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重视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此外,在精品班和普通班内部,教师也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

1、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已取得的成果

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大学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对落实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根据类别、等级、层次等对大学教学的相关课程进行界定,将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针对那些未来职业与数学相关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二类,针对文史类学生,以提高学生基本数学素质为培养的根本目标;第三类,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以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第二,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分层,可以从大纲分层、学生分层、教学法分层、考核分层、管理分层等角度出发;第三,全面提升学生的认识,在其头脑中建立“分级教学很重要”的思想意识,为落实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2、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实践中突出的问题

对现阶段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分级教学的开展受到传统教学管理理念的制约,很多时候分级教学“徒有其表”;第二,分级教学的开展比较局限,现阶段主要局限于高等数学课程中,推广有待加强;第三,实施环节中,具体细节很难落实。

三、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相关启示

首先,教育者在落实分级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实践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材。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材,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过分夸大了教学的重要性,继而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教材的不合理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其次,教育者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 “填鸭式”教学,并使之朝着 “启发式”、“引导式”的方向发展。教学师生都需要明确一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只不过是引导者。在充分认识这一点之后,教师应该对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继而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再次,分级教学的出发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数学教育者也应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教育者还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己任,在认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发挥主观能动性,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分级教学基本方针。最后,在落实分级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强化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同时给予他们发散思维的机会,使之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扩宽数学思维。

结束语

分级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实现不同等级的科学划分,在划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在落实分级教育的过程时,需要对以下三点进行重点把握:第一,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科学的教学大纲是分级教学的关键,只有保证了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第二,改进教学理念和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更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第三,提高数学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良好的教师资源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分级教学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远生.浅谈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文理导航(下旬),2013(11).

[2]赵德钧,李路.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大学教育,2013(01).

英语分级教学现状 篇4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指导思想

高校英语教学应根据不同专业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要求,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出发,遵循“夯实基础,重视应用”的教学理念,按照因材施教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的,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的基础英语学习能力,对“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制定不同级别的教学内容,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学中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把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放在首位。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力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英语特长,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主要形式

1学生分级

大学新生入学后进行英语摸底测试,根据摸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较高要求层次、能力提升层次和基础要求层次。

2大纲分级

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采取不同的授课内容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1)基础要求层次的班级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当补充相关的英语基础知识,多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语法,同时采取适当的课外辅导、针对性补课、加强课堂练习等强化基础措施,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

(2)能力提升层次的班级设置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也要兼顾部分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适当增加一些英语四六级方面的知识,帮助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3)较高要求层次的班级应在课堂例题或习题中配备适量的专业英语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类型题,既能满足横向转专业、纵向深造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核分级

成绩以课程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为辅。总评成绩的比例为:课程考试占60%,课中测试占20%,平时成绩占20%。以分级授课班级为单位安排考场,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试题,即能够适应学生的要求,又能够体现学生的水平。

根据课程考试卷面成绩、课中测试成绩及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核算最终成绩。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现状

1教材内容落后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供选择教材都是在“统一授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下编写的,在知识讲解上注重“知识点全面”,在授课方式上注重“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根本不适合已经将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分开的分级教学。

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导致英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班级容量多在60人以上。学生容量大,教师工作量的加大,教学负担的加重使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师资力量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从而降低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效果。大学英语教学层次多,每个级别又分几个班级,这对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管理形式混乱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确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管理、课程设置、考试安排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考核等方面。英语分级教学打乱了以往按专业编排的授课班级的形式,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变得复杂化,部分高校在英语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工作做的不够细致,导致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着按专业排专业课和按英语基础水平排英语课在时间上相互重叠的问题。

4考核标准不一

有的院校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后,教师都争着上较高层次和能力提升层次班级的课程,而对基础层次学生的授课却明显重视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实施英语分级教学后多数高校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仍延用统一的考核制度,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估的参考指标。

5学生能力差异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英语教学水平也各不相同,这种情况导致了大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水平的较大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也相差甚远,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而有的学生却连基本的语法知识都还没有熟练运用。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使英语分级教学的难度加大。

四促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有效对策

1英语分级合理化

英语合理分级是分级教学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因材施教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新生入学后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摸底测试,遵照“学生自愿,学校遴选”的原则,试题设计应层次分明,有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通过测试初步判断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自我评价,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入学测试成绩和学生兴趣,确定分级教学班级学生名单,然后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开课后两周内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听课情况自主选取分层次教学班。

2评价体系完善化

英语分级教学评价体系要打破“终身制”的固定形式,采用学期分级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课中测试、课程成绩以及应用能力测试等综合考查,重新分级,使学习能力大有提升的学生滚动到高一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而学习能力下降的学生则滚动到低一层次的班级学习。这对基础层次班级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较高层次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鞭策。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提升学生的竞争发展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定各级教学内容,使每一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合该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既要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综合发展,又要能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提升师资水平

师资水平问题已成为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瓶颈之一。师资水平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师资力量充足上,更应该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上。首先,各高校应积极出台灵活有利的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英语人才投身到高等教育事业。其次,教师要钻研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英语实践能力,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手段,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及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学习风格等,通过校园网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随时随地学习、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4教学手段网络化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使抽象的英语语法通俗化、直观化,降低英语语法的难度。把“启发式”和“合作式”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情景模式中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应用技巧,由此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学生课外辅导,将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详细的课堂讲解,或者利用辅导时间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反复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质量地完成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为英语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英语分级教学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迫切要求。然而,分级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目前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促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目标的实现,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目的,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为学生服务的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模式和方法,构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网络化学习和交流的开放平台。以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基础知识、应用水平以及利用英语思维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能够主动利用网络手段学习英语知识、更新英语知识、充分运用英语知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白淑霞.分级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1 (26) .

[2]张雪芹.试析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06) .

[3]高霞.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实现形成性评估[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 (02) .

[4]孟荣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反思[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1 (02) .

英语分级教学现状 篇5

本文为西安翻译学院2017年院级教改一般项目《关于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的改革研究》(编号:J17B08)

【摘 要】 分级教学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分级教学的一些教学构想和实践效果,以期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和问题,真正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分级教学;改革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从这一指示中可以看出英语教学要遵循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学英语如此,英语专业教学更是如此。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是否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及如何切实提高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值得广大教师思考和讨论。分级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实行分类教学,分阶段提高,最终实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在其层级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水平。对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非常适用。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1、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

分级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这一理论是二语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1理论指出语言习得是通过高出语言习得者已有的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大量的教学与实践也表明,只有当语言学习者所接触的学习材料处于其可理解的范围内并在一定的其可承受的区域内,学习才会有成效,高出学习者原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才能转化为其实际的语言发展水平。分级教学就是基于不同学生原有的语言水平,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语言输入,促进其在各自的发展区内实现最大化发展,使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弥补差缺,坚实基础知识,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目标,不断开发自身更大的潜力,取得更大进步。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时是学习者一个主动的、自我的建构活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即注重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这一点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英语教学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统一的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分级教学模式正是在充分重视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分层级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分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笔者所在的院校,英语专业作为本院办学的特色专业也是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生源的逐渐较少,高校招生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院在招生数量和质量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在生源方面,由于地区、城乡差异以及学生自身偏科等因素影响,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目前,英语专业大一年级有15个教学班,总人数571人,班级设置基本按照英语高考成绩,设置成了15个平行班。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英语水平不一,两极分化严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待也不尽相同。教学采用的是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帮助到基础差的学生又满足基础好的学生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问题。从师资方面,目前从事15个教学班基础英语教学的共有8位教师。老中青年均有,各位教师在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上有差异,也有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实行分级教学可以合理利用教师资源,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展现其独特的教学能力,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总之,实行分级教学的改革,对于低年级的基础英语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制定适合不同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实现符合自身认知发展的目标,提高了各个层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合理分配了师资,适应了个性化、人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值得广泛推广。

三、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及实施

1、教学班级和学生的合理分级

科学合理的分级是分级教学的前提和保证。首要举措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班级设置,即把平行班调整为不同级别的班级。新生入学后,在高考英语成绩基础上,可以组织摸底测试,以综合成绩的结果来确定班级的设置。成绩优秀的学生划分到A班(快班)、成绩中等的学生归到B班(中等班)、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C班(慢班)。经摸底考试,对本院15个教学班出现了新的分级班级设置。A班为4个,B班为8个,C班为3个,A级班和C级班学生总数占到总人数的20%,B级班占80%,形成了中等学生占大多数,优秀和差生的比例小的均衡格局。ABC三个分层班级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也就是说C班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可以进入到B班,B班可以进入A班,A班优秀学生可以申请跳级修读,这样层层推进,动态调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2、教学目标的调整与改革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级教学改革,首先要对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目标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在分级教学下,教学目标应该是合理的分阶段和分层级的目标。根据目前本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情况,在大一基?A英语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C班学生通过大一学年的学习,达到初级要求;B班学生经过大一学年的学习后达到中级要求;A班学生达到高级要求。这样,不同的学生在大一学期结束后分别达到了不同的级别要求和学习目标,在各自水平和能力范围内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当然,学生实现的目标层级不同,意味着进入提高阶段的时间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提高阶段较晚,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前进入提高阶段,并可以申请跳级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要求。

3、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与改革

在分级教学改革下,对ABC三个层级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出差异性,每个学期就需要开设三个不同级别的基础英语课程,使用不同级别的教材,C班慢班学生使用基础英语第一册,B班中等学生使用第二册,A班快班学生使用第三册。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业布置上也都有所差异,呈现分层次的特点。C班慢班的老师课堂教学中可以着重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积累,注重词汇记忆和运用、语法、句型结构等的复习和查漏补缺,构建学生英语知识的系统框架。也可以组织一些词汇语法专项训练,促使学生在词、句基础上打好坚实基础,实现“升级”。B班中等班级的老师在加强语言输入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能力的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可以进行演讲、报告、辩论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实际使用能力。A班快班的老师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可以扩展文章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使学生能在原有英语基础之上,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4、考核方法的改革

分级教学改革下,考试考核机制也要发生相应的改革,因材施考。基础英语考试考核实行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考试内容和难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考试可以分成模块测试,基础模块,听说模块,读写译模块。比如,C班慢班学生的考试可以参加基础模块考查,B班学生可以参加基础模块+听说模块的考查,A班学生可以进行较为综合的测试,可以参加听说模块+读写译模块的考查。通过不同模块的考试,学生可以对自身对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全面的检测和认识,发现问题,不断进步。

四、分级教学改革实施注意问题及建议

经调查和对ABC三个分级班的学生进行测试后,结果显示分级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认可。但是分级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1、对师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首先,ABC三个层级的班级划分,对于A班学生来说,无形中会有一种心理优越感,自信心充分,可以极大促进学习,但是过于优越的心理会让一些学生丧失竞争和危机意识,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业停滞不前,有可能面临“降级”。对于B和C班学生来说,这部分学生占大多数,难免会对比产生一些心理落差,感觉自己被划分到了差的班级里,是不被重视的人群,产生自卑感,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召开分级教学改革说明会,宣传分级教学改革的初衷。让学生改变错误狭隘的认识。分级教学并不是区别对待,并不是只重视好学生而忽略差生。同时广大教师也要树立强烈的教学责任心,不能因为自己带了C班就丧失工作热情,带了A班就松懈敷衍,同样要正确引导学生,给予学生更为广博的知识空间。

2、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

分级教学下由于ABC三个层级班级不同,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不尽相同,教学方法当然也有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一样,在内容侧重上不明显,该精讲的没有精,该粗略的没有粗。只是简单的调整了讲课速度,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适应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们应该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来规划自己课堂的讲解内容和方法,是重单词语法讲解练习还是注重语言运用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此来设计自己课堂的具体活动和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通过这些来不断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水平。

3、教学管理上的配合不到位

分?教学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班级设置,而且ABC三个层级的学生还会发生升级与降级,班级成员会定期变化的现象,导致班级管理、学籍管理不能随时跟进,责任不明确等。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院系必须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学生动态档案,同时任课教师和班级导员等之间要积极配合,加强协作,对分级班级齐抓共管,使各个班级得到有力的师资和管理保障,避免混乱。

总之,基础英语课程的综合性和重要作用给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分级教学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人性化教育理念,有效地实现了因材施教,不仅是大学英语也是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可取之举。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学校、学院和广大教师学生的通力合作,及时调整纠正问题,使分级教学能真正得以实施,切实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晴霞,田丽敏.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J].科教论坛,2016.16.292-294.【作者简介】

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70-02

一、引 言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全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及录取分数线的差异使得大学生们在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有的学生已达到或接近大学英语四级的要求,而有的学生尚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学新生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的差异更加显著。不同地区的高考对听力的不同要求导致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英语听说方面的训练存在着巨大差异。有些地区在高考中只把听力成绩作为参考而不计入高考成绩,从而使得来自该地区的学生在中学时几乎未接受过英语听说的训练;而来自将听力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地区的学生则在听说方面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像以前一样把学生按学院、专业分成自然班来授课,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同一难度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教学内容,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情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大学英语实施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二、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于2004年8月印发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要求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为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的。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发展的空间。这一阐述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向和保障。

科学的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史上历来提倡的原则。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并创造性地阐明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实施分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清楚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认识到学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即“现有发展水平”的高低,从而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采取不同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興趣和内驱力,主动获取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提出的语言监控理论中的“i+1”理解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也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支持。分级教学比较科学地划分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水平等级,因此教师可以为同一班级中处于相近认知水平的绝大部分学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i+1”(语言输入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避免“i+0”(语言输入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和“i+2”(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语言输入的产生,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控自己的话语和语速,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这在按自然班进行授课时是很难做到的。Krashen同时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仅有适度足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内在的情感因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等)对二语的习得也不容忽视。分级教学是按照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进行分层分班教学的,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焦虑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从而避免情感障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本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现状

为认真贯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本院)通过前期的大量调研论证后决定从2011级新生开始实施分级教学。根据2011级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分级测试成绩将其编入相应级别进行学习:A(高级)、B(中级)、C(初级)。此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分级教学实行了“滚动制”,即每学期期末会根据学生在该学期的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让英语水平大有提升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别的班级去学习,而成绩退步的学生则会降级到低一级别的班级去。为了使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期末总评成绩的评定中大大提高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以此鼓励学习一贯努力认真的学生,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教师而言,因为所面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大体相当,所以,便于把握课程的进度与难度。

经过一年的尝试,分级教学已初见成效。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所进行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改革也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1.分级标准

目前的分级标准主要依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但正如上文曾经提到的,不同地区对学生听力水平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异。有些学生的高考成绩很高,但其中并未包括听力成绩。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在中学阶段也几乎未接受过听力训练。这样的学生进入A级班后自然会觉得非常吃力。另外,即使高考成绩中包含了听力成绩,有些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未必成正比。也就是说,读写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听说能力较弱的情况;反之亦然。

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新生入学英语分级测试中把读写和听说分开进行;分级时也是把读写和听说分别分成A、B、C三个级别。学生根据读写和听说测试的成绩分别进入相应的级别学习。当然,这种分级方式会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大量工作,但从有利于学生和教学的角度来说还是值得尝试的。

2.考核标准

当初对于考核方式的确定也是大家争论颇多的。如果不同级别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试卷(A级采用难度最大的试卷、B级次之、C级则采用最简单的试卷),可能会出现A级学生的总评成绩低于其他级别学生成绩的情况。但这对学生,尤其是较高级别的学生将来的保研、就业或者出国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公平,不同级别的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全部使用相同的试卷。

实际上,这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适用相同的教学要求。而分级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应该适用的教学要求。现行考核方式使较低级别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因为教师在针对其英语水平的课程讲授及平时测验中会降低难度,因此学生会觉得掌握了教师讲授的内容。但全年级的统一考试成绩却让他们产生非常大的挫敗感,从而影响了其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因此,采用何种考核方式才能既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又能保护较低级别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决定着分级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3.教材选择

目前,不同级别的学生全部使用相同的教材,而且教学进度的要求也是相同的。这与考核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考核方式得到改变,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如果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使用不同的试卷,那么在教材的选择或取舍上就能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例如,如果全部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那么对于较低级别的班级教师可以只选取每个单元三篇文章中较易的一篇进行讲解,而将其他两篇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处理。这样实际上减慢了课程进度,更加符合较低级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教学效果会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要被分级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吓倒。要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分级教学,使之成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 Pergamon press ltd,1982

2 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英语分级教学现状 篇7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问题,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陈旧、费时低效等现象,教育部在2004年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其核心在于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建立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育手段为一体的教育体系。”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融入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即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化为“网络自主学习+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持,以教学软件、电子课本、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表达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良好道德情感体验能力,还要满足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需求。自2002年以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可行性,阎志坚等[1]提出分级教学,分类指导,使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都能有所提高的主张。200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明确指出:分级教学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3]又指出:各高等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我国各省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导致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显著。这一特点在以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省,更加突出。另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云南财经大学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省各地区,面向全国的招生也使得学生个体素质的差距拉大,要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正是适应这种实际的最好模式,它根据学生语言基础的差别,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课堂授课内容及速度。在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将大大增强。

3 网络环境下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自2006年以来,我们在全校学生中率先进行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学校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三级分级教学。新生一入校,先参加分级考试,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按50人编为为一个班,教材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视听说教程及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系统,授课采用“4+2+2”的模式,即每周4节综合英语(以读写为主课堂面授),2节上机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视听说),2节自习课(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突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以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对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我们对我校07、09级三级起点班200名生进行了英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与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目前我校分级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06年分级教学以后,我校学生四、六级通过率稳步上升,远远超过以往各届学生,但教学中仍存在着若干问题。

3.1 分级教学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易导致两极分化

分级教学后学生极易出现两极分化,进入一级起点班的学生显得比较被动,对此产生不满、进而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而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时,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而对于担任一级起点班的老师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要积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围,“教学改革是最难的事,因为它是人、文化和观念的改革。”[4]授课教师应转变观念,不过多依赖教材教学内容,让学生也意识到对于外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应该学会以课堂学习为跳板,进行发散性思维。逐渐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逐步培养英语学习热情。无论是一级班还是三级班的学生都应得到同样的重视,尤其要给一级班的学生给予情感上的关注,避免与二三级起点班差距拉大,产生两极分化。

3.2 分级教学使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分级教学给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分级编班,一个班级可能存在好几个专业的学生;加上往届的重修声,一个班就会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这样致使相关院系对学生管理变得分散化,且责任不明确。同样也加大了管理部门对教学管理及学籍管理的难度,如成绩登记、存档问题、教务处排课、考试安排、阅卷工作等。

3.3 评价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Bachman认为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评价手段也不再局限于一份试卷,而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维度地进行评价。基于网络的革新,应当相应健全大学英语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当前大学教师越来越面临这样的职业尴尬:一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但因为没有适宜的评价机制来做衡量而让人无所适从;对网络这个新型“全能型对手”,大学英语教师对自身现有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都产生了质疑,职业信心受到冲击。建议在加强高校英语教学的制度激励的同时,注重高校英语教师的内在激励,主要通过人文关怀和强化的制度激励。

另外,对学生的激励也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求知欲和能动性,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校在对大学英语进行分级教学的同时,在学期末分级出题,分级测试。虽然分级测试能很好地检查出分级教学的效果,但分级测试的成绩给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定所带来的不公平是暂时没能解决的。学期末使用难易程度不一样的试卷来考查学生,所得出的分数就不是学生英语水平的真实反映。高级班的学生会认为初级班的考试题简单,容易得高分。学校综合测评和奖学金的评定以这样的成绩作依据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有的三级起点班学生因此要求转入一级起点班。因此分级教学的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考核标准,建立适应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分级试题库,分别给出难度系数最后得出英语考试的综合成绩才有可能是学生英语水平的一种客观的、准确的反映。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的必要性,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完善。我们在注重分级教学实践的同时,应该加强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发掘分级教学的最大潜力,把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8-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

英语分级教学现状 篇8

本文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显性与隐性分级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对比辨析入手, 系统地阐述了实施显性分级模式的困难, 揭示了隐性分级模式的优势, 并为隐性分级模式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 显性分级模式及其困难

所谓显性分级模式, 是指将分级粗放地理解为分班, 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 (或结合以入学摸底测试成绩) 划分英语水平等级, 并按此等级重组教学班, 配以相应师资。分级分班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类[9]:1) 三分法, 将学生分成三个英语水平等级分别组班教学;2) 两分法之培优模式, 将基础好的学生组建“提高班”, 其他学生仍按普通班教学;3) 两分法之帮困模式, 将基础较差的学生组建“帮困班”, 其他学生仍按普通班进行教学;4) 分级+模块模式, 将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英语水平等级分别组班, 并在各级分别选择听、说、读、写不同模块开展教学。其中, 由于第一种方式 (三分法) 做法相对简单、易于操作, 因而为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用。

显性分级模式已经过多年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但也逐渐在教学设计、师资配备、教学管理保障、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 导致其效果始终不能如意。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1) “形分神不分”。由于打乱院系隶属关系重新组班所带来的教师新增工作量、课表安排和教学保障等方面问题不易克服, 有的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图简便省事, 并未在内容选材、进度控制、作业设计等实质性问题上实现分级。此为分级教学之大忌。2) “好马配好鞍, 坏马且将就”, 即好教师教好班, 弱教师教差班, 师资配备严重不均衡。这在分级教学的学校比较普遍。其出发点是确保四、六级通过率, 但不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原则, 导致学生培养质量两极分化明显, 也出现了低级班学生心理失衡、信心下降等现象。实际上, 教学质量的准则不应片面强调优秀学生是否取得好成绩, 而应以“学困生”的进步为重。而且, 由于生源英语水平接近正态分布, 中等水平居多, 尖子生和差生较少, 因此重新组班的意义并不大。

2 隐性分级模式及其优势

隐性分级模式不对学生重新组班, 而是以根据院系结构划分的原始班为单位, 进行班内分级。具体地, 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智商、潜力、性格特点等因素, 在内心将他们进行层级划分, 将学生分成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教学组, 以班级教学、分组教学等结合为基本形式开展教学, 分级设定目标、分级评价。学生所在层级只有教师自行把握, 不向班级公布, 仅作为划分协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级教学的依据[10]。

这种模式不用重新组班, 从而缓解了师资配备失衡, 避免了课堂气氛调动难的问题, 降低了教学管理和保障的难度;在同步教学中实现异步教学,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尊重个体差异;形式上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从而避免分班造成的低层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利于协作学习, 差生与基础好的学生共同学习, 利于其确定学习目标, 更好地自我控制和鼓励, 实现共同进步。实践表明, 隐性分级模式较之显性分级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 其成绩和能力的上升更加明显[8,10,11]。

3 隐性分级教学的有关建议

作为分级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隐性分级模式的有效实施并非易事, 涉及多方面的综合设计。教育部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1]。据此, 建议在隐性分级教学班内根据学生初始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将其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级别, 而在这三个级别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法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作业安排以及考核评价等也应与显性分级模式有所不同, 从而在这些方面实现隐性分级。

1) 教学内容和教学法

针对A级学生, 以强化英语思维、综合运用和自学能力为教学目标;内容上, 根据不同年级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接轨, 并在西方语言知识深度和文化知识广度上有所拓展;教学法上, 以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式、讨论式学习为主, 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语言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鼓励自学和适当超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B级学生而言, 教学目标应重在打牢基础、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并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内容上则偏向于基础知识巩固及实践使用。对C级学生而言, 教学目标上与B级接近而稍低;教学内容紧扣教材, 要求读懂每篇课文, 掌握重要词汇和语法;教学法上, 慢进度、多重复、重使用、多反馈、多鼓励。为实现以上目标, 教学实施时应在引导理解、内容复述、课文翻译、分组研讨、课堂提问等方面区别对待。

2) 教学活动

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设计短文翻译、英语演讲、模拟辩论、短剧表演等教学活动来活跃气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 如采用隐性分级模式, 在上述活动中需要尤其突出“分组协作”以实现各级别学生的共同提高。在分组方式上, 要避免采用强强联手、弱弱结合, 而以“ABC搭配”方式为宜, 每组各级学生数量和总人数的设定则依班级人数的不同而稍有不同;组内任务分配上, 一般按学生的A、B、C三个层级分别按难度由高到低指定任务, 以体现上述三个层次教学要求, 偶尔也可刻意打乱, 鼓励学生自行安排以突出团队意识。隐性分级教学中的分组协作式教学活动, 重在促进学生产生归属感, 维护其自尊和自信, 避免心理失衡;利于在组内扬长弃短, 使A、B、C三个层级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帮助, 营造民主氛围, 培养团队精神, 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3) 作业安排

分课内、外作业分别讨论。隐性分级班的课内作业参照传统非分级教学模式进行安排, 采取全班统一标准和要求的方式, 以教材内容为主、扩展内容为辅,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 主要面向B级学生, C级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主要区别在课外作业, 参照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 (i+1) 理论[12—14], 突出分级设计, 不同层级学生在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上均应有所不同。为A级学生布置提高题, 强调实践性、拓展性、深入性要求的作业居多, 难度上则依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别向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的难度靠拢;为B级生布置巩固复习题, 难度较A级学生作业稍易;为C级学生布置基础题, 突出教材内容的掌握, 达到基本要求, 在大学二年级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难度。通过这种方式, 适应三个层级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 既缓解C级学生学英语难的状况, 又可减轻其作业负担, 提高自信和学习积极性。

4) 考核评价

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 要考虑上述三个层级教学要求的不同, 只要他们在各自层级有良好表现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做出合理评价。在隐性分级教学中, 应采取多环节、分级纵向的方法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所谓多环节, 是指不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是更多关注课堂、作业、教学活动等各个环节的平时表现, 因为对这些环节的综合考虑更能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此也有必要提高平时成绩的权重。所谓分级纵向, 是指尽量不做横向性评价, 而是按学生的不同层级分别进行纵向评价, 强调以A、B、C各个层级学生分别较其本身的进步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多环节、分级纵向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避免用一两次统一标准的考试作为最终评价准则, 但其指标体系相对复杂,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构建和落实。

4 结语

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 篇9

如今, 很多兄弟院校都实行过或正在实行英语分级教学, 多数做法为:学生入校后, 进行英语测试, 根据英语测试成绩将每个专业的英语课程分为A、B班, 这要求每个专业同时上英语课, 成绩好的同学到A班上英语课, 成绩差些的同学到B班上英语课。但是, 因为生源的扩招、师资的不足、学生的不满、老师的抱怨、教务管理的不便等原因, 最后很多学校都没能继续坚持英语分级教学。我院采取切实可行的分级方式, 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2. 英语分级教学的意义

实行英语分级教学 (以专业为单位, 按照学生入学的英语成绩进行编班) 能改变所有学生“齐步走”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它让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学习英语, 老师针对同一水平的学生安排相应适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处在不同英语水平层次上的学生都能提高英语水平。

实行分级教学不仅能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而且有利于集中强化学生的各项英语技能, 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格局, 整体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分级教学能够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优化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

3. 我院英语分级教学实施

3.1 编班方式

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分级教学要求每个专业的英语课必须同时授课不同, 我院每个专业按照学生入学的英语成绩进行编班, 使英语水平相近的学生始终在一个班级上课, 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自卑、老师的不满和教务安排的不便。

3.2 教学目标

A班注重学生听、说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标准为培养目标;B班注重夯实学生基础及语言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 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标准为目标;C班注重夯实学生基础及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 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标准为目标。

通过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改革,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意愿,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 集中强化学生的各项英语技能, 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促进英语教学的整体优化, 同时, 使部分优秀学生在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中彰显其优秀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带动全院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3.3 具体实施

改变以往根据学生高考总成绩进行分班的方式, 改革后, 根据高考入学的英语成绩, 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班级的编排 (A、B、C班, 英语成绩由高到低) 。这样就不需要学生进校以后再重新打乱各班的建制, 也不影响其他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具体试点如下:

经济管理系:

金融127班 (英语A班) 与企管1211班 (英语A班) 合班上课;

金融128班 (英语B班) 与企管1212班 (英语B班) 合班上课。

3.4 可行性

虽然英语课程是合班授课, 但2012级招生为每个系每个专业招收的班数为双数, 所以可以采取同一个系的两个专业A班合班、B班合班。

英语只是一门课程, 按照英语成绩进行分班, 不会造成同一个专业的A班、B班之间总成绩的明显差异。

3.5 课外辅导

加强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指导, 将学生社团“英语协会”交由英语课程组直接指导。这样, 可以对学生社团进行专业化指导, 同时, 也便于安排和组织课外英语活动, 如:英语角、英语讲座、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翻译比赛、英语语法比赛、英语词汇大赛等, 以利于提高全院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3.6 考核方式

加强平时学习的考核,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 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做如下调整:

平时成绩占40% (包括出勤、作业、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学习进步速度、教师布置的课外任务等) ;

测验成绩占20% (包括能力模块展示、平时测验和期中测试) ;

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检查) 。

4. 分级教学的效果

从试点改革的结果很容易看出, 高职英语分级教学能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从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课堂组织等方面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对比结果表明, 分级教学使得A班和B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极大的激发, 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近90%, 提高了20%。

5. 结语

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让所有学生都不断地取得进步。只要组织得当, 分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班级教学“一刀切, 齐步走”的不足, 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刘雅敏, 朱正才, 常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探——按技能分级学习、按模块分层上台阶[J].外语界, 2009, (04) .

[3]燕频.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11, (04) .

[4]都丽丽.浅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4) .

[5]高旭.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9) .

[6]高扩昌, 刘建林.商洛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商洛学院学报, 2012, (05) .

[7]曹叶秋, 李艳辉.关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2, (30) .

浅谈高职英语分级教学 篇10

一、实施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一) 当前英语教学现状。

高等院校的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急剧上升,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很大。原来自然分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 造成教学起点难确定、教学过程难实施、教学评价难把握的“三难”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英语教学安排不能搞一刀切, 教学进程不能齐步走, 分级教学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二) 分级教学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别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英语分级教学就是本着这一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 成为安排英语教学的理想选择。

(三)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

该文件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分级教学, 这无疑为分级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分级教学设计

(一) 确定分级的标准和依据。

在新生入学后进行统一测试, 根据所掌握的摸底成绩, 确定不同的层次, 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和要求进行编班。水平较高、中等、较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依次分为A、B、C三个级别。

A级学生一般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英语学习兴趣, 而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 可适度的提高要求, 引导、鼓励他们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B级学生基础有待提高, 英语运用能力欠缺, 但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较多的讲解和示范, 并简要复习高中所学的语音、语法知识。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 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C级学生基础较差, 一般在基本语法和词汇方面仍未过关。最好以较快的速度将初高中的内容再学习一遍, 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在加强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训练。教师要对他们有耐心、善于引导, 多鼓励少批评, 以恢复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二) 根据不同的层次制定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A层次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 应尝试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如参加四六级考试。这一层次的学生要求全部达到英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 部分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水平。B层次学生应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要求绝大多数达到A级水平。C层次要基本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 相当部分学生达到英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 部分达到英语应用能力B级水平。同时要根据分级情况合理配备师资力量。

(三) 根据英语期末统考成绩进行级别调整。

教学考核与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也是教学活动重要的调控阀。英语分级教学是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学模式, 按照摸底成绩分班的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根据期末考试成绩, 英语进步的学生可以升班, 退步的学生必须降班, 这种淘汰和上升的制度让学生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并给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平等求学的机会。

三、分级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 教师观念的转变。

分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 必然会对一些思想落后、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教师产生冲击。如果这些教师的陈旧思想不发生改变, 会使学生积极性越来越低落, 对学习、老师和学校失去信心, 这是分级教学的大忌。因此, 想要实行英语分级教学改革, 就必须先从教师的思想工作抓起。

(二) 分级教学对落后生所产生的负面心理。

部分学生进入C班可能会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 进而带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来学习, 这样非常不利于教学。因此, 在分级教学中, 尤其是在对C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学习者的情感教育。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外语的心理难关。

(三) 教学管理混乱。

分级教学后, 原有的自然班被打乱, 学生重新组成了新的班级, 由于原有的导员和学生干部已不再对新的班级负责, 学生往往处于混乱状态, 旷课、迟到、课堂纪律不好的现象会层出不穷, 这样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也会影响整个教学秩序。因此, 为了便于学生管理, 在分班时要尽量使新成立的班级人数控制在40~50人之间, 新班学生的组成也不要过于分散, 不要包含太多不同自然班的学生。同时, 分级班级的教师必须加强管理力度。

高职英语分级教学从理论上来说, 是完全符合个性化教学、素质化教育的需要, 从实践上来说, 也是现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搞好分级教学, 将分级教学落实到实处, 充分发挥其作用, 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英语分级教学改革, 只要大胆实验, 勇于探索、敢于挑战, 就一定能使英语教学走出一条新路。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实施分级教学则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实行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实行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构想。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析 篇11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正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重“教”轻“学”的现象,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新理论,从而实现了大学英语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取得进步。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1.i+1理论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生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时,才能习得语言。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i+1为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只有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并按照自然顺序,才能从i层次过渡到i+1层次。如果输入低于学生水平,或已为学生所掌握,就变成i+0,学生不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技巧,同时还会产生焦虑和厌烦的心里。这样的输入对学生毫无意义。反之,如果输入过难(i+2),那习得也不会发生。只有当学生接触到的语言输入等同于i+1水平时,才会对他们的语言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实践来看,实行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别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分级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分级教学的优势

1.分级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

分级教学要求将学生按照入学时英语水平分班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各个级别的学生真实的,具体的情况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材等等。这样就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致命弊病,完全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现代教学理念。

2.分级教学更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兴趣与动机是决定学生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搞好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分级教学按学生水平高低入级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基础不同、水平参差的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因材施教保护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方向。

3.分级教学使教师备课更有针对性

分级教学使教师备课更有针对性,对所教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本杰明•布卢姆教育理论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50%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情况,包括备课内容,教学方法等。这说明教师备课内容必须适合学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班中,学生基础不同,好、中、差混在一起,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困难。分级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分级班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齐,教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也好把握。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全局出发考虑所有学生的需求来确定授课内容。

三、分级教学的合理构建

1.分级机制的制定

科学合理的分级是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重要一环,按照测试学原理,科学设计入学考试,对学生进行分级测试,并结合高考外语分数,测试出新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按照较差、中等、较好三个等级,编入相应级别的班级开展滚动式分班教育。所谓滚动式教育是指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进行班级调整,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进入高一级别的班级。这种动态滚动的分级教学机制可以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也在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视听说学习的环境和氛围。首先,根据各层次班级学生的水平选择相应的教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要根据各层次班级学生的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过去英语教学的“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多媒体为辅助,以教师指导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方式。

3.分级考试制度的创新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事实分级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客观、真是、准确、科学的测量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使其在相应级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因此每学期期末考试要严格实行级别测试,充分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应以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四、结语

总之,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正在不断完善和走向深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实践,作为高校公共课程的一种改革模式,在其逐步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分级教学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本着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级,革新教学方法,实施差别策略,相信大学英语教学会早日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0.

[2]朱山军.对高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5,(2):23-25.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析 篇12

1、主体与客体没有充分互动

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老师多采用较单一的教学方法, 学生多是乏味的听, 在课堂上记笔记, 下课再背单词、背笔记, 做教材后面的课程作业。老师没有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对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更是接受不了。教师在进级或职称评审中, 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的进度, 总是在应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教学过程中, 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互动, 然而, 教师们没有注意到教学不仅是在课堂, 更在课外的特点。从初级英语到大学的“填鸭式”、“哑巴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瓶颈。我们都知道, 大学的下一个阶段就是渎研深造或就业, 因此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趋利避害。所以, 变换目前的传统教学方法, 已成为改革英语教学模式的共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缺乏广度与深度, 没有体现出最新的发展动态与专业的理论体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 形式单一, 往往以译代讲, 无法有效的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2、在教学中目标导向存在误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老师与学生都在围绕着四、六级和考研英语进行教学, 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各项技能的优劣不一和知识结构的畸形。不能给大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环境与实践的氛围, 大学生学英语目前还是主要靠大量的死记硬背单词。大学生学的非常辛苦、费劲, 从而对英语失去了基本的热情与兴趣, 甚至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我们在评价一种教学方法的时候, 最终要看的是, 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它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分级教学主要具备以下几项优点:

1、分级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功能

分级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因材施教。第一, 对同一级别的学生在英语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可以在学生非常低的学生要单独的组班授课, 既解决了他们在自然班由于听不懂而产生的自卑和消极放弃情绪, 又有利于让授课教师因材施教;其次, 对学生来说, 分级教学把基础水平相当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材和取舍, 讲解详略得当, 安排适中的进度, 努力营造课堂内外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就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保护学生学习外语的激情和兴趣, 增加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更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练习和考试。

2、分级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英语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实行分级教学, 容易衡量出学生的勤奋程度;可以明显的看出谁的进步比较快, 对于老师, 担任同级教学的班级, 因为学生英语水平相当, 也就反映出了不同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就会形成相互促进、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构建

1、科学合理分级

新生入学后, 学校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学校组织的分级摸底考试成绩, 确定分级教学班学生名单, 成绩优秀者进入A级 (快班) , 成绩中等的学生进入B级 (普通班) , 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C级 (提高班) , 3个层次进行组合, 分级编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要充分的依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大学英语教学课时与教学安排。在尊重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 课程英语教学过程中, 对基础好的班级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减少英语教学时数;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可以适当的延长教学时间, 尽量降低英语教学的难度, 形成强势少补、弱势多补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适当补习中学课程。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过程中, 要安排教学经验丰富, 并且责任心强的英语教师来讲授教程。建议实施教师两年一贯制, 让学生与教师互相熟悉, 使联系更为密切, 解决教学策略与风格的适应性问题。对于低起点班的教师要更需要有爱心与耐心。其中, 高起点班的教教学理念比较先进, 善于组织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活动。

教师要开设选修课, 在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情况, 随时应对和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进行课外辅导和网上答疑等工作。这就要求加大英语教师培训交流的力度,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武装英语教师。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分级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是教师和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之外, 教师要根据级别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课后安排进行充分合理的设置、引导和检查。

要继续加大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 加大多媒体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加强建设外语专业网络, 积极的创设教学情境和优化学习环境, 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自主学习空间。开发与建设网络监控程序, 督促学生不断增强网络学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 它能够充分的发挥每一位大学生的学习潜能, 符合外语学习的规律, 在凸显其优越性的同时, 也逐渐暴露出了此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给外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复性试验研究, 力求真正建立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 从而使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更加优化, 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毛亮清:《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和英语教学》, 《教学与管理》, 2008 (2) :80—82。

[2]高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课堂心理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 《山东外语教学》, 2010 (2) :56—62。

[3]许伍霞:《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研究》, 《高等农业教育》, 2010 (12) :69—71。

上一篇:子宫内膜癌首选手术下一篇:流动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