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级教学

2024-08-22

数学分级教学(精选12篇)

数学分级教学 篇1

在教育史上, “分级教学”是一直为教育界有识之士所推崇的一条办学准则。“分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就是针对生源特点和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讲授、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体现层次性, 突出实效性,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采用按层次编班、班内分级目标教学、定向培养目标分层等模式;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 分级优化, 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 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教育方案, 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推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 由于“大学扩招”热的不断升温, 专科层次学校生源的素质越来越差, 像我校一样的职业学校就更为显著。职业学校招生上的困难, 不仅反映在生源的数量上, 而且反映在生源的质量上, 大批低分新生涌进了学校, 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自办学以来最全面最强烈也是最为严峻的挑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面向2010级新入学的高职学生, 组织了一次数学摸底考试。部分专业有五百多人参加, 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不及格, 其中有201人在30分以下, 有的学生甚至只考了几分。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如果不适时改进或调整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 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激发, 厌学情绪将会迅速蔓延。

2.我院不仅招收高中毕业生, 同时还招收“三校生” (即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 和新疆生, 学生程度差异较大。再由于我院处于发展初始阶段, 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着专业配置, 课程结构, 以及教师、教材、教辅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又因生源录取门槛的降低, 整个教学计划更是难以完成。

二、我院推行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

为了制止教学质量上出现的大面积滑落, 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声誉, 也为了向广大学生及其家长负责, 向用人单位及社会负责, 当务之急是大刀阔斧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通过包括在办学思想、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教育创新, 整合一切教育资源, 与时俱进地推进分级教学。

结合我院自身的特点, 在教务处和基础部组织安排下, 数学教研室对2010级新高职学生进行“分级教学”, 具体的分级模式、操作方法是: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 我们引入并实行了“普职渗透模式”。所谓“普职渗透模式”, 就是综合普高和职高的特点, 融普教和职教于一体, 实施普职渗透的教学计划。根据这个指导思想, 在一年的基础理论课——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实行“4+2”模式分级教学。所谓的“4+2”模式, 就是按专业正常分班, 不打乱原有班级的编制 (便于日常管理) ,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周开设4节数学课, 然后按摸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ABC班, 按专业重新编班, 程度好的为A班, 程度差的为C班, 每周在业余时间再增加2节课。具体操作方法是:

1.快慢班教学法。除了正常教学外, 学生入学后施行分班教学。按新生升学考试成绩和入学后文化基础课摸底测试成绩分成ABC班。ABC班分别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 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授课。A班学生中途可视学习情况申请到C班插班学习, C班学生也可视自己的接受能力要求到A班上课。实施动态管理, 适时调整, 滚动前进。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和需求的变化, 在合适的阶段重新作出选择。通过滚动调整, 让学生能真正选择一条适合自己条件和需求的最佳学习途径, 使自己获得最佳发展。

2.课堂分层教学法。在同一班级里, 教师采取以下方法: (1) 课堂授课内容分层次, 即教师备课要兼顾基础与提高两套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授课内容, 以基础为主, 适当渗透提高课内容。 (2) 课后练习分层次, 即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的内容留必做题外, 有时还适当增加一到两个选做题, 即探索题、拓展题或讨论题。 (3) 考试内容分层次, 即每次考试, 在试题的分量和难度上都加以区分, 如一般基础内容占80%~90%, 提高内容占10%~20%。这样保证了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树立了自信。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施, 数学分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无论是成绩还是学习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生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这在上课出勤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来。特别是C级的学生成绩表现得更为显著。

三、分级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

通过几年数学分级教学的探索, 结合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对分级教学的架构及管理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分级教学”的主要架构有:

1.管理架构。“分级教学”实施方法的制定, 是通过基础部与教务处来共同完成的。具体工作由数学教研究室组织实施。基础部负责教材教法研究及教研成果落实;教务处负责教务管理及学生的考核。

2.目标架构。数学教研室应根据“分级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对数学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具体化和细化的研究, 以及对教材教法的质量和可行性方面的研究, 制定出适合各专业、各层次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配合教务处和基础部抓好教学计划、排课、教案、查课、听课、考查、学生成绩分析、期末教师考评和学生意见反馈等整个教学环节的目标管理。

3.教材架构。解决好教材的选择与装备, 建造一个较完善的教材架构体系, 是推进“分级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家出版部门精心挑选好适用教材, 另一方面由教研室统一规划, 从专业分析入手, 以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 建立教学模块, 确定教学内容, 协调模块间关系, 最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有效可行的课程体系。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 编写了贴近市场脉搏, 符合发展方向, 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 并且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通过几学期的使用, 我们自编的教材《高职高等数学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教师架构。构筑一个合理的教师架构, 是我校“分级教学”另一个重要条件。首先应该向社会广开招贤大门, 吸引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的大学高材生和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另外对在校教师, 政治上、生活上多加关心, 收入上多作倾斜, 业务进修上多作安排。经常到兄弟院校相互听课, 了解最新的资讯信息, 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 更新自身的知识, 增强教师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总之, 分级教学对于我校来说, 既是老要求, 又是新课题。随着我校教学环境及办学条件的变化, 分级教学已成为我校主要的教学手段, 成为我校最具实用、最可操作和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内涵就是指那总和, 概念的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 提出了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分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近三年的分级教学实践经历, 总结了分级教学取得的宝贵教学成绩, 研讨了分级教学中学生的班级管理、课程体系架构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分级教学,高等数学,班级管理,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关丽红.浅谈高等数学分级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 2004 (2) :24-26.

[2]王文珍, 范远泽.长江大学《高等数学》[A].分级教学实践探讨.长江大学学报, 2010 (1) :356~358.

[3]姚翔飞.工科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 2008 (3) :85-87.

[4]李春霞, 杨树国.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 2007 (2) :30-35.

数学分级教学 篇2

为了提升全校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本学期实施了分级教学,半个学期过去了,现对半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1、基本情况,本人担任分级教学B1202班的英语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室,每周二、周四晚各两个学时,使用新编实用英语教程。

2、学情分析,分级教学B1202的同学是来自化工系和机械系各个班级的大一新生,高考英语成绩均在50分以下,可以说英语水平十分的低,大部分同学基本低于初中英语水平,少数同学甚至对最基本的英语基础知识都不甚了解。

3、学风分析,开课伊始,学生出勤情况十分糟糕,可能有通知不到的情况存在。以后情况好转,但是每堂课都有迟到、旷课、请假的学生,其学习态度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大一学生在晚间活动过多,辅导员允许请假,学生会随意给上课同学批假。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能够积极认真的完成留下的作业,课堂积极回答问题。

4、教学内容,本课使用新编实用英语教程,教材包括会话练习、听力练习和阅读理解、每一单元后还有语法介绍。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课堂除了讲解词汇语法外,还给学生机会进行大量的练习。会话部分要求学生课上反复做角色扮演,练习对话,课下要求学生背诵重点对话。听力部分除了完成书上练习,还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复述。阅读部分,除了讲解重点词汇和语法点之外,还讲解如何翻译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课上课下自己翻译文章,并且背诵部分段落。每一单元后面有专题的语法介绍,但是较为简单。除此之外,教材中练习题也偏少,因此,课上还会额外用PPT详细介绍语法知识,并进行做题练习。英语学习重在记忆和练习,因此,教学中十分重视检查学生的背诵和作业完成情况。

5、多媒体使用,由于学生成绩较差,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兴趣也不高,因此,除了课上使用多媒体授课以外,还会提前到教室,给学生播放一些简单易懂的动画短片,或者播放一些介绍西方风土人情的记录短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分级教学 篇3

关键词:高等数学 分级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70-011 分级教学的背景及必要性

我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二类本科院校,生源分布广、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近几年随着学校扩招,高等数学的不及格率更是居高不下。许多教师反映学生基础差,出勤率低、造成考试大面积不及格。我们调研发现高等数学是补考的人数多、次数多的一门基础学科,好多拿不到学位的学生80%都是因为数学不及格造成的。而传统“大一同”的教学模式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既束缚了优秀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长,又不能确保基础差的学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教学资源浪费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为了改变目前现状,我们尝试对高等数学进行分级教学改革。所谓分级教学是根据英国哲学家杰里米·本瑟姆(Jeremy Bentham)的效用概念提出的,是在现有师资力量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按能力水平的高低把学生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级别或层次,打乱原有的自然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班教学。

2011年9月我院对11级本科生实行了卓越计划工程,这恰好给我们分级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机会。分级教学在青岛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和长江大学已试行多年,我们借鉴外校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

2 分级教学方案

2.1 学生分级

在新生入学报到后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进行基础知识测试,考虑到学校的师资实际,按2∶5∶3比例将大一新生分成A、B、C、三个教学层次。确定每一位学生的级别,并向学生公布,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情绪。不要让他们误解为分级教学就是以往的分块、慢班,二者有很大区别。我们改革宗旨是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2.2 教学内容分级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根据我院各个专业需求将高等数学分为三级,分别是土建和计算机类的高等数学A涉及内容包含微分学、积分学、级数、常微分方程、空间几何和向量代数;经管类的高等数学B涉及内容包含微分学、积分学、级数(不含傅里叶级数)、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建筑类的高等数学C涉及内容包含一元微积分,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

2.3 作业、习题分级

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师要按教学目标有系统有层次地布置习题作业,达到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目的。编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册,每一层次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各层次自成体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求自己选取练习。

2.4 动态管理

在分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动态运行,各教学要素的“层次”都会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进行而有所调整,学校要为所有学生提供过级机会。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根据学生意愿如果第一学期期末考得较好的,原来属于中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逐步向中高层次转移;而中高层次的学生如期末考得较差确实不能适应本层次的需要,必须向低层次转移。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级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之间公平竞争,相互促进。

3 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中,A、B、C三级均以140~150人左右的教学班进行授课,分班原则和顺序:首先按相同专业分班;其次相同专业学生不足时(包括相同专业分班后剩余的学生)则按相同院系分班;最后相同院系学生不足时则按相同、相近学科类分班。

实行分级教学的目的不是降低培养目标,而是采取措施提高培养效果。三个教学层次中,要抓C级,保B级,促A级。具体办法是对于每个层次的教学都要以教学大纲要求为准。A,B级学时数一致,而C级多40学时的辅导课,通过精讲多练的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A级侧重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点;对于B级,重点放在落实教学环节,督促学生学习上。

大力拓展第二课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设了《数学基本思想与解题方法研究》《数学文化》《数学建模辅导》和《高等数学竞赛辅导》等公选课程。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创设辅助网站,上传不同层次教师的优秀视频课。创建QQ群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设定电子邮箱,教师定期上传一些考研资料和历年高数竞赛试题,方便基础好的想考研同学自学。

4 实践及结论

2011年9月我院对11级本科生就高等数学A实施了分级试点教学,涉及了11个理工专业的1700多名学生,在每个层次的教学班级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做分级教学效果的非量化检验,收取的300分调查表中,针对各教学要素的满意度做了调研,结果总结如表1。

以上调研表明学生对分级教学还是比较认同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课堂秩序有了好转。对教师而言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了,教师的备课、讲课都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的进度、深度和广度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分级教學在我院已取得初步成效,学院已批准2012年9月对12级所有理工科本科生全面实施高等数学分级教学。

然而分级教学给管理部门带来很大不便,建议在以后的招生中对数学基础要求强的工科专业可以用备注的形式设定数学最低分数线,并且不同层次的评价提倡用体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几种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总之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评都要与时俱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作喜,陈忠.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实践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2009,6(3).

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问题探讨 篇4

一、高校开展公共数学分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大众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日益显现。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凸显一些新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生源分布差异和知识水平差异也越来越大,学生之间差距日益扩大。如果对所有层次和所有专业的学生都继续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到部分学生学业的完成。这种差异会长期存在,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及学生的后续发展会带来很大影响。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更加广泛。数学自身的发展也为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思想和应用方法。但是,数学方法的应用在不同领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要不尽相同。如果在不同专业实施层次相同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必然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培养目标的完成。

再次,数学学科的严密性、系统性、知识性、逻辑性非常强,它的知识结构和严密体系决定了数学教育必须符合可接受性原则。学习数学知识, 前后内容的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跨越。因此, 在高校数学类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原来自然分班、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经常遇到许多诸如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希望更加深入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感觉困难,结果学生学习效果差异较大等问题,甚至部分学生放弃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度难以掌握,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

最后,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需要逐步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大学数学的课程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对比初等数学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大学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现行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考核和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多采用传统方式,趣味性不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是长期形成的,它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目前也不能够被其他方式完全替代。当今科技快速发展,大学教育由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应具有的多功能性的要求,即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由于刚入校的大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对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对后继课程学习也不够了解,从而对大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在课堂学习时不能全身心投入,课后也不愿多花时间思考、复习、 做作业,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这不仅使数学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难以达到,也影响了其他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 。

受到先天遗传素质及后天养成过程的影响, 不同的人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不尽相同,学习进程和效果也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教育教学上就应该在认知途径、内容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分级教学的办法, 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一个层次的特点,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体特点的学习条件,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做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特色,基础薄弱的学生稳步发展。近20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积极开展了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改革的理论探讨和具有各自特点的实践。自2007年以来,进行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高校迅速增多,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实践成为当前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探索方向。

二、高校开展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实践的成效

20世纪末以来,国内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对数学分级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从21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推动了更多的高校进行实践活动。

1.对大学数学分类、分级、分层次教学的含义进行了区分

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一些相近概念,经常使用的术语有分类、分级、分层次等。分类教学,是指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区分,实质上就是根据学生专业培养需要的不同而进行的教学分类;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同一类学生中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对教学深度的区分。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教学内容是面向以数学应用和相近领域为职业规划的学生,这些专业包括一些物理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统计学类专业等,对数学理论和方法要求较高,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掌握,重视数学思维方式的建立和数学方法论的掌握; 第二类教学内容是面向职业规划以数学为重要工具的学生,包括一些工学类和经济及管理类专业,重视数学在后续学习的工具作用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类教学内容是作为通识教育,提高公民素养的数学教学,如一些人文专业、公选课程等,强调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恰当的理性思维,重视数学的人文特征。

2.提高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对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探讨和实践,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分级教学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首先,分级教学比较有效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对于学生的差异和个体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有效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分层次教学能够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在面对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差别不大的学生群体时,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学生各个体间的差异较小,有利于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第三,有利于人才培养。在本科阶段,一方面是培养能够胜任实际工作的应用人才,同时还要培养能够进一步深造的人才。对于将学习目标定位在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如能实行分级教学,则可以帮助他们为实现理想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出了大学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一些具体实施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生作业、动态管理、科学评价等。教学目标分层次,就是将原来过于统一的教学目标更改为按照专业要求和学生意愿相结合的弹性目标,可以概括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学生根据自己职业规划和学习兴趣确定目标。学生学习分层次是针对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个性选择分为若干层次, 同一层次中的相近度较高,差异不凸出。教师教学分层次是指在不同层次之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加符合各层次的教学规律,教师需要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兴趣所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作业分层次是要求作业安排与目标分层次的一致性。根据教学目标,相应确定学生作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同作业训练水平相一致。动态管理是在教学过程中或在教学的某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意愿,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学生层次进行必要调整,满足学生由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向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迈进愿望,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选择低层次的教学目标。科学评价是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在分级教学评价中,通常采用目标参照的形成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全面、真实、及时了解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及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4.研究并且实践了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

近些年来国内一些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是局部分层次模式。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教学条件,在开设高等数学的专业中,对学生较多的专业实行两个或者三个层次的分层次教学,其他专业仍然采用按照专业设置自然班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二种是分类教学模式。一些学校学科和专业较多,不同学科专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差异较大,对全校非数学类专业本科学生的高等数学设置了多个类别,不同类别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有差别。第三种是完全分流模式。这种模式是打乱原来按照专业设置的自然班教学建制,根据入学时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教学班,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按重新划分的教学班进行。第四种是全方位分流模式。这种模式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班级分层次,对教材分层次和对教学内容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高校对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实践给出了肯定评价

开展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高校对教学情况进行了总结,普遍认为高等数学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同一层次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趋同,教师针对同一层次的学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基础好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基础较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高校数学分级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级教学是高校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积极举措,也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师生的正面评价,不过并不尽如人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1.实施分级教学仍然受到各种制约和约束

高校规模的扩大,专业门类增多,分级教学的实行往往受到教学资源不足与教学管理机制陈旧的制约,教师数量和教学设施不足是巨大障碍。 在分级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学实施主体的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安排没有自主权,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及专业院系的大力支持,否则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很难开展。另外,实行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

2.实施分级教学的课程需要进一步拓展

在目前高校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非数学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三门主干数学课程中,一般只是局限于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进行分级教学实践活动,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这两门课程中实施分级教学实践的很少,需要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实践进一步推进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的教学中。

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易处理好一些问题,有许多细节仍需研究解决

分级分班如何做到合理科学? 以什么作为分级标准? 静态的分级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动态分级教学管理模式? 分级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无法衡量或评判,如何使学生克服优越感或自卑感? 分级教学打乱了原有的自然班秩序,带来了教学管理上的困难。分级教学后同一年级的学生几乎同时上课, 影响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如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比较体系? 分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教师培训? 这些问题有待通过推进分级教学加以解决。

四、我校公共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设想

对工科高等数学进行分类,对数学理论与应用需要较多的专业如计算机类、物理类、电子通信类等专业增加教学时间,修订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 其他的工科专业采用目前的教学大纲; 经管类专业沿用目前的教学大纲并且适当增加教学时间。在上面分类的基础上,参照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及个人意愿,通过适当途径,将数学教学分成A、B、C三级。A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优秀数学素质,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潜能及科学思维方法。实行A级教学班级的学生往往定位于进一步深造上,其教学目标是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某些教学内容, 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B级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满足后续专业学习需要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夯实数学基础,强化数学思想、运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其学习动力。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大体上相当于目前的教学要求。C级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尽可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这些学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有厌倦、畏惧等心理,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和要求, 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循序渐进学好数学,掌握必要的数学工具。

由于每个分级教学班的学生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基本相近,这样更有利于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同时,教师更容易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实行分级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学管理,保证分级教学效果,力求达到分级教学的目的。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要求和规章制度, 做好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数学分级教学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从目前来看,大学数学分级教学是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其改革效果也是可以期待的。实施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可以更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本着一切有利于教学的宗旨和一切有利于学生培养的思想,不断进行研究实践,逐步改进完善,确保大学数学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摘要:文章探讨了大学数学分级教学体系的内涵与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公共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依据国内高校近20年来开展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情况,回顾总结了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实践已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目前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一些设想。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现状 篇5

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大势。其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分级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要求上,提出了“三层次,三要求”,即大学英语的英语教学要求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新要求的颁布使得分级教学的实施有了依据和学校的支持。——分级教学能从根本上解决在一个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学班级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

分级教学模式所涵盖的基本内容

1、分级考试三原则(Placement Test)

科学合理地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首先要做到对现有的学生进行:(1)合理分级;(2)比例均衡;(3)动态管理。

新生入学后,遵循“学生自愿、学校遴选”的原则,学校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学校组织的分级摸底考试成绩,确定分级教学班学生名单,成绩优秀者进入A级(快班)、成绩中等的学生进入B级(普通班)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C级(提高班)三个层次进行组合,分级编班。在学习过程中,英语成绩优秀者可申请跳级修读。分级时还应该把握比例均衡,一般来说,英语A级班(快班)和C级班(提高班)学生应各占全年级学生总数的15%左右,B级班(普通班)占70%。由此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教学格局。这种格局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可对ABC班的学生实行“滚动制”的动态管理,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期末考试成绩及个人意愿进行级别动态调整。这种级别调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2、分级教学目标

将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基础阶段要求学生在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提高阶段是在基础阶段之后,重点学习应用类、文化素质类等英语后续系列课程,并要求学生在上述各方面达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较高要求,部分学生达到其规定的更高要求。(1)基础阶段分为三个等级,即初级(1级)、中级(2级)、高级(3级),每学期4学分。1级:适用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争取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2级:适用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要达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3级:适用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学生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部分学生达到较高要求。(2)提高阶段:高级(3级)班的学生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第四学期进入高级班学习。

分级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分级教学原则、教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首先是要改变教学观念,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目标,科学地组织教学,不断地转换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采取精讲多练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在一个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学班级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

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固然有很多优点。比如,有利于学生在不同起点分别进步,方便了老师授课,又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在我校分级教学实施的过程由于对一些实际问题处理不当,使分级教学的效果大大折扣。

1.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心理方面。在A级班的大部分学生会有一种优越感,进而制定目标并为此努力学习,而C 级班的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同时,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不高,比如说,很多同学对晋级、降级这个制度了解得不够。

2.学生成绩评定系统上的不足。不管是A班还是C班的学生,都是直接由任课教师给出分数,这一英语分数在学生自然班评定奖学金的过程中也没有实行换算。同时原来方案中规定的留级以及可以申请升级的实施办法也没有得到落实,大学四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一直就保持入校时分班的情况。

4.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我校不管是A班还是B班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只是在教学进度上有所不同。相同的教材对于A班的学生来说有的内容过于简单,但对于C班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管是A班还是C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的传统的语法-翻译法,重点讲述词汇和语法知识点。A班的老师只不过加快了讲课的速度,扩充了授课内容;而C班的老师则是选择一些单词和语法进行讲解,将整篇课文译成中文,做做课后练习题目,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这样以来,没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英语也无法提高。

三.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1.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应该以学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和入学英语分级摸底考试成绩为依据。分班前做好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分班的目的及对各班级学生带来的不同好处,并鼓励分在A、C 级班的同学不但要把英语作为一项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运用,还要自己不断努力,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同时,我校应该把每个学期的第一次课定为导入课,重点介绍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2.教学管理是分级教学成败的关键,管理问题解决不好,分级教学将功亏一篑。教学管理上的不足需学校教务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分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应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这就需要全校各院系之间共同协调,合理安排。

3.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是深入发展分级教学的关键,由于我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还处于初步阶段,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比较全面,科学,合理,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参与。

4.确定分级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分级教学内容。处理好教学对象,教材选编以及教学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应该以在校大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分级

教学对课本教材的要求较高,在教材难度的选择上,A班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比实际水平稍高一些的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听说材料较多的教材,而C班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词汇量较少,语法规则不是很清楚,则应该选择能够让学生查缺补漏的,注重知识构建的教材。同时,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多样化,相关部门应重视分级教学,特别是加强集体备课,以老带新,形成一支既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又有高度责任感的师资队伍。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初探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各大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因材施教,逐步实行分级教学方法。分级教学主要分为ABC三级。首先对刚进校的新生根据实际的英语水平和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级,同时注意比例适中,还同时加强动态管理。

一、分级教学原则

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分级,新生入学时,可遵照“学校筛选,学生建议”的原则,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筛选,第一,将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纳入60%,毕竟是学习英语十几年来的水平展示,第二,学校可组织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分级考试,成绩占40%,合计100分制,从高到低来确定教学各级学生名单,成绩突出者进入A级(快班)、成绩一般的同学进入B级(普通班)而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则进入C级(提高班)三个层次进行分级编班。分级时应遵循中间大两头小“柠檬型”的分级格局分布,这种格局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每个学期结束时,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表现、期末成绩结合个人申请进行适当的级别调整,这样既可以充分地发挥这种分级教学的特点和作用,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分级教学目标

A级的教学对象是根据学生的英语测试考试成绩挑选出来的拔尖的同学,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在听、说、读写方面优于一般的学生。那么A级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较高的英语综合能力(包括过硬的听说读写译交流和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并能将英语作为一门有用的工具灵活应用于各个行业。

B级的教学对象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同学,一类是学习悟性高,但是自觉性太差,导致成绩平平的学生;另一类则是学习悟性一般,方法欠妥,但是还算刻苦的学生,尽管学习的愿望强烈,可是效果一般,这两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在听说读写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属于中上等水平的学生。

C级的教学对象就属于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较薄弱,虽然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也记住了一些单词,在读、听、写、说等方面也受过初步的训练。但是,基本上不能准确地朗读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掌握的知识零乱、分散。对于这类的学生则主要是通过听力、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的训练还有适当的说的练习使其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習兴趣和自主的学习习惯,在大学期间能顺利通过各类英语过级考试。

三、实施分级教学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分级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心理方面。在A级班的大部分学生会有一种优越感,进而制定目标并为此努力学习,而C 级班的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同时,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不高。首先,在开学伊始,从学校层面到各个班级层面要开展正确认识分级教学概念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明白分级管理并不是将学生分为三教九流区别对待,而是为了更好的让每一个同学平等地充分地更好地学习英语。同时,任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杜绝对差班同学在言行上有所蔑视,这样会加重这些敏感孩子的自卑心更会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积极鼓励和表扬他们会有效促进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良好开展。

2. 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学方法上。既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出了三级,那在不用级别中就不应该使用同样的教学大纲、同样的教学计划以及同样的教材,还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考试考核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这些客观条件不能跟上进度那么分级教学只是掩耳盗铃的行为,只是把教学对象分开来了,上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变就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必须确定分级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分级教学内容。处理好教学对象,教材选定以及教学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是推动分级教学的关键,由于我院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比较全面,科学,合理,公正的考核制度,可征集老师,学生的建议,集思广益。

4. 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协作。 学校的教学工作不是教师和学生孤立的完成的,它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为了给分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教学管理,合理安排,才能共同完成这一改革措施,从而使分级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实行分级教学是我院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尝试,它说明了我院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的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造。

参考文献:

[1]李大纲.分级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7(1).

[2]王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4).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篇7

一、前言

高等数学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必备的基础与工具, 而且对数学方法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严谨治学态度的养成、科学世界观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西南林业大学是综合性林业大学, 学校大部分专业都必须上高等数学课程, 所以高等数学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因此, 如何开设好这门课程, 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随着我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 入学基础差异相对增大, 按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改变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 必须对高等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而实施分级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级教学能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谓分级教学, 就是承认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差异,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有区别地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组合教学内容, 控制教学进度, 变换授课方式, 创立评估体系, 动态监控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每名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分级教学在某些重点院校已试行多年, 借鉴国内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经验,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形成对我校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实施方案.

二、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实施方案

1. 级别及标准

(1) A级:教学内容较深、知识面宽, 为完成本科教学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B级: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授课, 完成本科教学目标.

(3) C级:加强数学基础训练, 按本科教学大纲要求授课, 完成本科教学目标.

2. 分级方式

(1) 学生分为A, B, C三个层次, 原则上分别占学习高等数学学生总数的20%, 50%, 30%.

(2) 根据高考数学成绩进行划分, 由于各省高考数学试卷不同, 所以总分分值不同, 故首先全部换算成总分150分进行比较并排序, 按比例折算出各层次的实际人数.

(3) 允许学生按个人自愿进行微调, 由学生自愿提出调级申请, 由课程审定小组审核批准后可调级, 每次只允许跨一个级别.第一学期在开课后三周内调整完成, 第二学期在开课后两周内调整完成.

3. 分级教学管理

(1) 动态管理:分级教学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学期可根据第一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适当微调.

(2) 考核方式:采取教考分离, 教师集体出试卷, 流水阅卷, A, B, C三个层次同卷考核.

(3) 学生管理:缺课学时累计达到本学期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或缺作业达到本学期应交作业总数的三分之一者, 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及补考, 其高等数学成绩以0分记, 须参加重新学习.出勤及作业情况由任课教师逐步告诫, 缺课或缺作业达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者, 将由教务处在网上公布.

(4) 分班原则:各层次由教务处随机分班, 原则上同专业同层次的学生尽量在一个班, 便于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三、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实践

1. 分级情况问卷调查

我校于2009~2010年上学期实施了高等数学分级教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分级教学实践,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实施的效果?学生对分级教学是如何看待的?我们对2009级1296名本科生 (占2009级本科生的55%) 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

(1) 有60%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是有必要的, 说明我校分级教学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支持与肯定,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分级教学持否定态度, 所以在分级教学的初期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的宣传, 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2) 有38%的学生认为分级教学首选应按数学基础分, 这与我们采用高考成绩来分级是吻合的.同时有28%的学生认为数学基础、专业与个人自愿应三者兼顾, 在今后分级中应如何体现三者兼顾,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因为分级教学中分级方式得到学生认可才能保证分级教学的效果.

(3) 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建立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 分流培养的教学理念是可行的.同时极大多数学生都不认同高等数学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 在教学中不应一味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

(4) 我们所做调查是在大一进行, 36%的同学还没确定是否考研, 33%的同学只求顺利毕业, 如何争取和改变这些同学的观念, 并树立考研志向, 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就至关重要.

(5) 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是考研当中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 所以高等数学教学的好坏对学生今后的进一步深造产生很大影响, 高等数学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是必要的.

2. 期末考试成绩统计

我校为林学类综合大学, 高等数学共分为工科、生物、管理三大类进行授课, 三类的课时设置上学期分别为:80学时, 48学时, 48学时, 由于生物、管理类的教学要求、教学设置基本一样, 故在期末考试时采用同一套试卷进行测试.现以生物、管理类为例, 对高等数学2009~2010年上学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及分析, 以期说明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效果.

(1) 生物、管理类高等数学考试情况

成绩分布:

2008~2009年上学期生物、管理类平均不及格率为45%, 与之相比, 实施分级教学后的及格率有了较大进步, 说明高等数学进行分级教学是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是值得肯定的.

(2) 试卷分析

这次分级教学后的考试成绩较为理想, 而考试成绩与试卷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这次试卷的质量如何呢?我们对本次生物、管理类高等数学试卷进行试卷分析.从总人数1621中, 按A班20%, B班50%, C班30%的比例随机抽取200人, 进行试卷分析.

试卷总难度为:p=0.350, 说明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出题把握度较好.一般试卷难度以0.3~0.5为宜, p>0.7为难题, p<0.2为易题.

试卷区分度为:r=0.447, 此份试卷区分度较优.一般认为区分度在0.4以上的试题为优良题, 位于0.3~0.39之间的为良好题, 位于0.2~0.29之间的为一般题, 0.2以下的为劣等题.

信度指可靠性或可靠的程度, 试卷信度就是指试卷结果的可靠程度, 即考试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一般认为试卷信度在0.5~0.9之间是合理的.在实际信度的估计中, 一般采用克龙巴赫α系数.

此次生物、管理类高等数学试卷的克龙巴赫系数α=0.716, 信度较理想.同时对信度进行方差分析, 由于F统计量取值越大, 考试所反映的学生真实水平的差异就越可信, 试卷的可靠性也就越好.本试卷的F=1140, 且其显著性水平远小于0.01, 由此推断试卷的可信度不错.

通过以上的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区分度较优, 信度理想.说明此次考试覆盖知识点全面, 重点突出, 既考查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又考查了考生的做题技巧.本次试卷的质量应是优良的.

四、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 我们可看出:

1.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支持, 学生对我校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实施方案是认同的.

2. 通过分级教学生物、管理类及格率为78%, 比往年有较大进步.说明分级教学效果显著.

3. 本次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区分度较优, 信度理想.

此试卷可为今后出卷提供借鉴.同时由于考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并具有不确定性, 而这一切均会对试卷的质量分析产生影响, 所以今后需要对试卷进行不断的监测, 并为最终建立试题库提供依据和方向.

4.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符合我校实际情况, 是值得肯定的一种教学模式.

西南林业大学进行高等数学分级教学, 就是在学分制下对高等数学课程实行多元教学模式, 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 以满足多样性要求、完成课程教学要求为目的.通过分级教学, 确立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 分流培养的教学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潜能, 并最终完成本科教育学习.通过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实践, 说明分级教学符合当前扩大招生下的教育形势, 并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廖永志, 刘涛.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8) :143-144.

[2]张新军.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0 (6) :28-30.

数学分级教学 篇8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数学建模,学习网站

1 前言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西南林业大学是以林学学科为主, 以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 农、理、工、文、法、管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一所综合性大学。高等数学是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的深造,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就是通过高等数学分级教学, 数学建模, 高等数学学习网站三者的有机结合, 达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允许自主学习和多元发展, 强调高等数学的应用性, 培养人才所必需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解决高等数学学时的有限性及师生交流的局限性。

2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2.1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

西南林业大学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就是根据高考数学成绩进行划分, 学生分为A、B、C 3个层次, 原则上分别占学习高等数学学生总数的20%、50%、30%。允许学生按个人自愿进行微调。分级教学实行动态管理, 第2学期根据第1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再分班。采取教考分离, 流水阅卷, A、B、C 3个层次同卷考核[1]。高等数学分级教学从2009年9月开始在西南林业大学实施, 现已有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近2万人的学生参与分级教学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及格率有了很大提高, 以下为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来的生物、管理类 (同卷考核) 及格率统计:

通过对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及格率统计证明, 高等数学及格率基本处于稳步上升之势, 其中成绩略有起伏, 这符合教学规律。说明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是符合西南林业大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试卷是考试运行的重要载体, 其质量的高低是能否很好检验教学质量真实情况的关键,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考试的可靠度和准确度, 往往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在教育部各项评估指标中, 试卷质量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试卷质量分析是教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而合理地对试卷进行评价, 对提高试卷的水平, 并最终做到“以评促教”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西南林业大学生物、管理类高等数学试卷进行定量分析[2], 通过难度、区分度、信度主要检验指标[3], 对部分高等数学期末试卷进行试卷分析, 以期达到检验试卷质量、评估教学水平, 并最终建立了生物、管理类期末成套试卷库。高等数学试卷库的建立和应用, 不仅可以全面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的效果,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而且对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水平, 减轻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负担会起积极作用。

2.2 数学建模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由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涉及实际应用的内容基本没有, 导致学生不知道学习高等数学有何用处, 尽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把数学建模与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有机结合, 让学生真实感受到高等数学的广泛用途,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是在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架设桥梁的一项创造性科研活动。通过高等数学与数学建模的有机结合, 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理论联系实际, 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 “数学建模竞赛”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是分离的[4], 主要原因在于数学建模培训是“精英化”教育, 起点高、难度大。而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连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都学不懂, 因此无法在普通高等数学课程中贯彻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西南林业大学高等数学实行分级教学, 把学生分为A、B、C 3个等级进行教学。其中, A级学生约占总学生的20%, 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好, 适应能力较强, 比较合适开展创新能力培养, 在A级学生中, 先挑选出2个班级作为试验班, 探索和建立高等数学课程与“数学建模”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积极渗透、有机融合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提高数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现在已编制了高等数学与数学建模有机结合的案例讲义, 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积极渗透、有机融合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具体做法是:以课本的每一章为单位, 在按照正常程序讲解完基本知识后, 适当补充2~3个数学建模的小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对发掘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的后备人才、全面提高A班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讲课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一方面要保证课本上基本内容的讲解, 同时又要补充一些数学建模的小案例和基本思想, 要做到两者的兼顾和有机融入, 这需要任课教师不断进行摸索和总结, 才能找到最好的结合方式。试行2a后, 将经验向所有A级学生班级中推广。

2.3 构建高等数学学习网站

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今天, 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的学生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时数却非常有限, 仅靠课堂教学, 教师只能勉强讲授完基本内容, 信息量较小, 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解决高等数学教学中“内容多、学时少”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使用网络媒体, 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可以多种方式组合, 以适应A级、B级、C级不同学习者的需要。高等数学的教学从单纯课堂教学延伸到了网络上的协同辅导、学习和工作。网络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还可以被不同高校共享, 并在每个学习者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被使用, 使高等数学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

利用学校已经建设完成的遍布教室、学生宿舍的校园网络, 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为核心, 以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测试题库等为资源支撑, 建设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网站, 为教师按需集成各自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网站分为“教师教学系统”、“学生学习系统”和“教学资源区”三大模块。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 教师和学生以不同身份登录, 进入各自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界面。

在教学功能区, 教师可以定制个性化的课程, 管理课程文件, 发布课程公告, 讨论交流, 解答学生问题等。

在学生学习区, 学生可以根据授课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学习, 查看课程公告, 观看教学视频, 进行自测与辅导, 提问题, 以及参加讨论交流等。

系统将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供学生学习和练习。

在教学资源区, 系统将提供围绕各章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模块、典型例题模块、释疑解难模块、数学建模案例模块、数学史话、分级教学文件等。同时提供高等数学课程有关电子教材、电子课件、习题课讲义等。

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 从不同的方面形象化地阐释了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 为教师针对本科各层次不同教学要求, 满足分层次、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资源,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数学素质。通过学习网站的建立, 教学从课堂的狭窄天地中解放出来, 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学习, 这对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 辅助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实践与创新过程中的关健问题

在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实践与创新过程中, 教师在授课前应有针对性地结合现行教材的各个章节, 搜集相关内容的实例。在讲课过程中要适时、适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适当介绍相关的一些简单模型, 尽可能将高等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收集、整理适合于高等数学课程中讲解的数学建模案例。同时要处理好高等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建模”补充案例的关系, 首先一定要保证基本知识教学, 然后才能讲解基本知识的应用案例, 不能顾此失彼。在学习网站建设中, 必须保证教学资源的定期更新和形式的多样性, 以及教与学的交互性, 才能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达到教学目的。不能将传统教学照搬到网络上, 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

通过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数学建模+高等数学学习网站,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丁琨, 王清晖, 陈焱, 等.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05) :10-12.

[2]丁琨, 肖永峰, 张元铎, 等.基于统计方法的高等数学试卷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 (17) :15-17.

[3]马江山, 梁莉芳.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试卷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2 (06) :10-13.

[4]贾学龙, 杨华.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 2011 (02) :93-94.

数学分级教学 篇9

目前, 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有数学课程, 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而在现代医学的各个领域中, 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地凸显出来。首先, 随着医学学科模式的转变, 从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到新兴的核医学, 医学研究在不断的精细化;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广泛的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制约, 医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了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 如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生物医学软件工程等;加强对医学生的数学教育, 培养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为医学生学习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打好基础。其次, 医学模式从单一到多元的拓展, 使得整合系统的各知识体系、建立各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变得尤为重要, 这更需要科学的思维、严谨的分析和适当的数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例如, 可以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问题的研究中建立医学数学模型, 利用模型对病因、病理、治疗等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再次, 随着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要求现代的医生、医学研究人员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这都要求其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可以说, 数学已成为医学工作者必需的科研工具。毫不夸张地说, 将数学这一工具运用到医学领域之中, 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因此, 提高医学工作者的数学水平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医学院校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数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今, 各医学院校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

(1) 数学教学仍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目前, 数学的教学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大课堂的形式, 教师讲, 学生听。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沟通, 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中的反馈信息也很难传达给教师, 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相对较差。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 学生学习以习题的计算、练习为主, 缺少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另外, 在医学院校中数学课程通常被设置为考查课, 课时较少, 并且学生不了解数学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 因而, 学生往往轻视对数学的学习。

(2) 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可以分做3个主要类别:一是实践医学类专业, 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等;二是辅助医学类专业, 包括基础医学、药学、制药工程、营养学等;三是与医学相关的交叉类学科的专业, 如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医学软件工程等。不同类别的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实践医学类专业的学生, 他们注重的是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的医学诊断与治疗之中。而传统的教学模式, 刚好与这一需求相悖,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 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辅助医学类专业的学生, 是医药学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主力。作为未来的科研人员, 他们更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交叉类学科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知识, 因而, 对学生数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例如, 生物信息学的学生需要学习微积分学、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运筹学等数学类课程。由于专业需求具有差异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要求。

(3)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与个体素质的差异和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相关的。一方面, 统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探求, 扼杀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 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接受较深的知识;这2者之间的矛盾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建立全新的医用数学教学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医学院校中专业的特殊性和需求的多样性, 笔者建议将数学分级实践教学的体制引入到医学院校数学教学中来。

3 医学院校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初步探讨

分级教学是指教学中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评价上区别对待, 争取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1]。

3.1 分级教学模式的特点

(1) 注重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应当具有差异性, 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 注重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医科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专业需求的差异性, 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3) 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这体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 教师有针对性地“按需教学”,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特点等因素, 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课程。

3.2 如何在医学院校中构建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

结合目前医学院校的实际和分级教学模式的特点, 建立科学医用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 进而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数学水平,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体来说, 对于实践医学类专业, 在一定数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行数学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 使理论能够及时地得以应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辅助医学类专业, 相较于实践医学类专业而言, 对数学的要求更高, 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学时多, 知识深, 应用强。在医学院校中, 对数学要求最高的是交叉类学科的专业, 根据不同交叉学科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2) 结合学科特点, 采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医学类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而, 在医学数学的教育中, 数学的实践性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将常用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s、MATLAB、SPSS、SARS等实用性工具引入数学教学中, 学生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技能。另一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教授一些典型的医药学模型、生理系统模型和数学模型, 如传染病模型, 人口的预测和增长模型等;并指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建模活动。

(3) 依据教学计划, 遵循教学方法, 实行多级实践教学。如医学院校可分成A、B、C、D 4级教学。A级是针对交叉学科中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 如生物信息学、医学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等。A级的课程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和较强的数学严谨性, 教学中可以采用发散式、问题式教学法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外布置拓展练习, 课内组织讨论,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概念及理论, 能够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 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B级是针对交叉学科中偏文史类专业的学生, 如卫生管理、英语、法学等。B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 对数学的应用有所了解;侧重于对数学基础的夯实和数学思想的掌握[2]。C级是针对辅助医学类专业的学生, 如基础医学、医药学等。C级的课程内容, 首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 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此基础之上, 注重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医学领域的能力, 有方向性地引导学生在实验课及拓展练习中,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医药学模型, 解决医学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看到数学的实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级是针对实践医学类专业的学生, 如临床医学。D级的课程内容, 一方面, 使学生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另一方面, 通过讲授典型医药学模型、生理系统模型、数学模型等, 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数学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4)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行灵活的选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兴趣,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强度。在专业要求的前提之下, B级中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A级的课程;D级中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C级的课程。在同一级别之下, 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3]。

实行数学分级实践教学综合了专业的不同需求、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和个人兴趣等方面因素。分级实践教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同时, 为普通学生的成长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4]。

3.3 分级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医学院校中实行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2]。然而, 分级教学不是对学生分级, 也不是对教师进行分级, 学生可以自主选课, 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教学的班级。通过这种双向选择,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 分级教学中具体的“分级”方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来确定。再者, 分级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模式, 需要教师、学生、教务等部门的协调合作。

在医学院校建立数学分级实践教学体制,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把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而分级教学体制的完全确立, 还需要广大教师的充分调查,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具体的实施细节更需不断地完善。希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将数学的教学提高到全新的高度。

摘要:数学为医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数学的思想、方法已经应用到现代医学各个领域。现探讨数学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在医学院校进行数学分级实践教学的构想, 同时对医学院校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数学教学,分级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邬国根, 陈火弟, 徐定华.实施院内分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大学数学, 2006, 22 (4) :18~22.

[2]杨戍, 牛永君, 马素平.分级教学:工科高数教学的新平台[J].教育与职业, 2007, 27:122~123.

[3]关丽红, 杨丽贤.探讨选课机制下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 2007, 17 (2) :98~99.

数学分级教学 篇10

本文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显性与隐性分级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对比辨析入手, 系统地阐述了实施显性分级模式的困难, 揭示了隐性分级模式的优势, 并为隐性分级模式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 显性分级模式及其困难

所谓显性分级模式, 是指将分级粗放地理解为分班, 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 (或结合以入学摸底测试成绩) 划分英语水平等级, 并按此等级重组教学班, 配以相应师资。分级分班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类[9]:1) 三分法, 将学生分成三个英语水平等级分别组班教学;2) 两分法之培优模式, 将基础好的学生组建“提高班”, 其他学生仍按普通班教学;3) 两分法之帮困模式, 将基础较差的学生组建“帮困班”, 其他学生仍按普通班进行教学;4) 分级+模块模式, 将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英语水平等级分别组班, 并在各级分别选择听、说、读、写不同模块开展教学。其中, 由于第一种方式 (三分法) 做法相对简单、易于操作, 因而为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用。

显性分级模式已经过多年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但也逐渐在教学设计、师资配备、教学管理保障、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 导致其效果始终不能如意。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1) “形分神不分”。由于打乱院系隶属关系重新组班所带来的教师新增工作量、课表安排和教学保障等方面问题不易克服, 有的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图简便省事, 并未在内容选材、进度控制、作业设计等实质性问题上实现分级。此为分级教学之大忌。2) “好马配好鞍, 坏马且将就”, 即好教师教好班, 弱教师教差班, 师资配备严重不均衡。这在分级教学的学校比较普遍。其出发点是确保四、六级通过率, 但不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原则, 导致学生培养质量两极分化明显, 也出现了低级班学生心理失衡、信心下降等现象。实际上, 教学质量的准则不应片面强调优秀学生是否取得好成绩, 而应以“学困生”的进步为重。而且, 由于生源英语水平接近正态分布, 中等水平居多, 尖子生和差生较少, 因此重新组班的意义并不大。

2 隐性分级模式及其优势

隐性分级模式不对学生重新组班, 而是以根据院系结构划分的原始班为单位, 进行班内分级。具体地, 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智商、潜力、性格特点等因素, 在内心将他们进行层级划分, 将学生分成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教学组, 以班级教学、分组教学等结合为基本形式开展教学, 分级设定目标、分级评价。学生所在层级只有教师自行把握, 不向班级公布, 仅作为划分协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级教学的依据[10]。

这种模式不用重新组班, 从而缓解了师资配备失衡, 避免了课堂气氛调动难的问题, 降低了教学管理和保障的难度;在同步教学中实现异步教学,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尊重个体差异;形式上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从而避免分班造成的低层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利于协作学习, 差生与基础好的学生共同学习, 利于其确定学习目标, 更好地自我控制和鼓励, 实现共同进步。实践表明, 隐性分级模式较之显性分级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 其成绩和能力的上升更加明显[8,10,11]。

3 隐性分级教学的有关建议

作为分级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隐性分级模式的有效实施并非易事, 涉及多方面的综合设计。教育部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1]。据此, 建议在隐性分级教学班内根据学生初始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将其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级别, 而在这三个级别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法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作业安排以及考核评价等也应与显性分级模式有所不同, 从而在这些方面实现隐性分级。

1) 教学内容和教学法

针对A级学生, 以强化英语思维、综合运用和自学能力为教学目标;内容上, 根据不同年级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接轨, 并在西方语言知识深度和文化知识广度上有所拓展;教学法上, 以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式、讨论式学习为主, 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语言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鼓励自学和适当超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B级学生而言, 教学目标应重在打牢基础、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并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内容上则偏向于基础知识巩固及实践使用。对C级学生而言, 教学目标上与B级接近而稍低;教学内容紧扣教材, 要求读懂每篇课文, 掌握重要词汇和语法;教学法上, 慢进度、多重复、重使用、多反馈、多鼓励。为实现以上目标, 教学实施时应在引导理解、内容复述、课文翻译、分组研讨、课堂提问等方面区别对待。

2) 教学活动

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设计短文翻译、英语演讲、模拟辩论、短剧表演等教学活动来活跃气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 如采用隐性分级模式, 在上述活动中需要尤其突出“分组协作”以实现各级别学生的共同提高。在分组方式上, 要避免采用强强联手、弱弱结合, 而以“ABC搭配”方式为宜, 每组各级学生数量和总人数的设定则依班级人数的不同而稍有不同;组内任务分配上, 一般按学生的A、B、C三个层级分别按难度由高到低指定任务, 以体现上述三个层次教学要求, 偶尔也可刻意打乱, 鼓励学生自行安排以突出团队意识。隐性分级教学中的分组协作式教学活动, 重在促进学生产生归属感, 维护其自尊和自信, 避免心理失衡;利于在组内扬长弃短, 使A、B、C三个层级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帮助, 营造民主氛围, 培养团队精神, 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3) 作业安排

分课内、外作业分别讨论。隐性分级班的课内作业参照传统非分级教学模式进行安排, 采取全班统一标准和要求的方式, 以教材内容为主、扩展内容为辅,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 主要面向B级学生, C级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主要区别在课外作业, 参照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 (i+1) 理论[12—14], 突出分级设计, 不同层级学生在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上均应有所不同。为A级学生布置提高题, 强调实践性、拓展性、深入性要求的作业居多, 难度上则依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别向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的难度靠拢;为B级生布置巩固复习题, 难度较A级学生作业稍易;为C级学生布置基础题, 突出教材内容的掌握, 达到基本要求, 在大学二年级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难度。通过这种方式, 适应三个层级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 既缓解C级学生学英语难的状况, 又可减轻其作业负担, 提高自信和学习积极性。

4) 考核评价

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 要考虑上述三个层级教学要求的不同, 只要他们在各自层级有良好表现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做出合理评价。在隐性分级教学中, 应采取多环节、分级纵向的方法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所谓多环节, 是指不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是更多关注课堂、作业、教学活动等各个环节的平时表现, 因为对这些环节的综合考虑更能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此也有必要提高平时成绩的权重。所谓分级纵向, 是指尽量不做横向性评价, 而是按学生的不同层级分别进行纵向评价, 强调以A、B、C各个层级学生分别较其本身的进步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多环节、分级纵向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避免用一两次统一标准的考试作为最终评价准则, 但其指标体系相对复杂,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构建和落实。

4 结语

浅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篇11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大学生生源分布广,各地区英语教学水平不同,大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也参差不齐。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一刀切”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最终英语学习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头疼科目。分级教学的出现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科学的分级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各级学生的可能性相适应,让各级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所提高,以达到分级发展的目的。

科学合理的分级教学是保证因材施教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学校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确定分级教学班学生名单。若成绩优异,可以进入A班学习,成绩中等者分入B班,成绩一般则进入C班(有的学校只分A、B级)。班级人数则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有些学校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机制,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对ABC班级学生实行“滚动式”动态管理模式。这样的分级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紧迫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但是,这样的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级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大多学校是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划分的,虽说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这样的划分标准不能一成不变,应该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入学考试、分班考试等。

2.教材选用不够合理。大多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仍然使用同一本教材,只是在授课内容、作业布置、课堂要求等方面有所区分,这样看似是分层,效果却不佳。

3.考核标准相同。即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同一份考试试卷,这样做不免有失公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减弱。

4.学校管理难度大。分级教学对自然班和英语班学生调整幅度大,范围广,给学校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等都增加了难度。再加上“滚动式”动态管理,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难度相当大。

5.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由于学校对于四、六级过关率要求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会被分配到A班,学生成绩提高快,过关率高。但这种分配方法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学效果的评判是看有多少成绩不佳的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提高成绩。

三、应对措施

1.应认真分析大学英语教学需求(needs analysis)。基于学校实际,系统地梳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思路,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专业(理工、文科、经管、艺术、体育)的学生,采取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以艺术类学生为例,通过艺术生拍摄微电影、网络自主学习等方式,把大学英语和学生特长紧密结合,圆满地完成大学英语学习。

2.应科学分级。各省高考试题难易度不同,用高考英语成绩分班显然是不合理的。出一套科学严谨的分级试题是分级教学成功的关键之处,也是每一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所面对的难题。

3.教材的选择和分级考试应符合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应选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材。如果不同级别的学生使用同一教材,分级教学就名存实亡了。针对A班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应选择听说材料多、对读写能力要求高的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客观地反映学生分级学习的效果,不同级别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测试卷。同时,考虑到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三份试卷的难易程度,加以适当折算比例,以便更好地对成绩进行比较。

4.实行学生动态管理。为了增强竞争,提高B班和C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应该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实行流动式管理。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将B班和C班学习进步快、成绩优异的学生调整至上一级学习,同样,A班退步的学生则调至B班和C班学习,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完全符合个性化教学。为了使分级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认真研读分级教学的相关理论,学习成功案例,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最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独立院校英语分级教学初探 篇12

因材施教。《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分级教学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分级教学针对学生在认知基础, 个性特征, 认知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使学生全面发展, 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发挥空间。心理学依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 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帮助, 学生就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分级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实现“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 (LW安德森, 2009)

二.具体措施

1. 目标

2008-2009学年, 我校公共英语教学部对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将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分为三级, 即艺术类学生的基础级, 非艺术类学生的普通级和提高级。艺术类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 争取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基础级要求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提高级的学生则要重点学习应用类知识, 技能和学习方法, 并要求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较高要求。

2. 教材和教学进度

2008级新生入学后进行了大学英语分级考试, 并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提高班、普通班和艺术班。提高班约占总人数的45%, 普通班约45%。艺术班10%。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一致, 均为浙大版的《新编大学英语》, 但所设定的教学进度不同。同一单元, 设定提高班3课时完成, 普通班4课时完成, 艺术班6课时完成。所有学生在第三学期参加全国英语四级统考。

3. 课堂内容提高班学生基本功

扎实, 对英语学习有兴趣, 并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因此, 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和讨论的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教师以引导为主。普通班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基础较薄弱, 教师课上精讲, 起到主导作用。艺术类学生基础较差, 对英语缺少兴趣,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通过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关。课堂上教师以语法词汇为重点, 课文理解以翻译为主,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4. 考核测试

考试为笔试, 最终成绩要与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相结合。笔试分级别统一测试、统一阅卷, 达到考、教分离。试题中主观题, 艺术类为翻译, 普通级和提高级为写作。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 三个级别学生数量不变, 按成绩重新编排。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竞争意识。

三.改革成效及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一年, 我们在2000-2008年第一学期分别对采用自然班教学的2007级和采用分级教学的2008级的法学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机械专业, 工业设计和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调查人数2007级为314人 (包括普通班252人, 艺术班62人) ;2008级为339人 (包括提高班123人, 普通班146人, 艺术班70人) , 收回问卷651份, 有效数据为632份。也对既教授过2007级也教授过2008级的1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分级教学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的学生达到86.7%。而83%的教师认为分级教学有利于师资合理分配, 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针对问卷的分析也表明改革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分级标准上, 以入学分级考试成绩一锤定音不足以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也忽略学生个体意愿。其次在考试测评标准方面, 一些学生认为采用不同的期末考试试卷, 有失公平。再次, 班级调整。教师反映分级组建的班级中同学关系不如自然班亲密,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统一管理也有困难。而且频繁的调整需要师生双方都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互相适应。

四.完善措施

分级教学反映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首先, 学校要在学生中对分级教学进行充分的讲解。分级教学不是分等级进行偏重教育, 师资分配会保证公平配置。其次, 针对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应加强与各院系领导、辅导员的联系, 相互配合, 保障分级教学的顺利进行。再者, 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完善考试标准, 使考核更科学。

五.结论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的分级教学, 适应了外语学习的规律及外语教学发展的需求, 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更是独立学院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当然实行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这也促使我们对改革进行完善,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Lyle F.B.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上一篇:未来的机遇下一篇:资本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