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旅游

2024-10-03

电影旅游(共6篇)

电影旅游 篇1

尽管人们熟知电影和旅游间的关系,旅游界对电影旅游的研究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 电影旅游的提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英、美国家。 从供给的角度来说,电影旅游是指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 开发并利用电影的文化内容,经过策划、宣传,推向旅游客源市场的一种旅游产品类型。[1]

一、电影旅游的营销效果

虽然电影不是为吸引游客而拍摄的, 但电影加强了拍摄地的吸引力,提升了观众对拍摄地的好感度和美誉度,能够起到对拍摄地全方位宣传促销的作用。[1]通过录像、影碟和电视对电影的再播映,可使这一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部成功的电影可以依靠其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而对拍摄地产生极佳的宣传效应。[2]

1、电影旅游对景点、区域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效果

纽约的帝国大厦在1957年上映的 《金玉盟》、 1989年上映的《当哈利碰上莎莉》、1993年上映的《西雅图夜未眠》、1933年上映及2005年重拍的 《金刚》 等电影情境的塑造下, 变成了恋人约会的象征地,引来游人如织。[3]随着电影的热映,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广东开平碉楼建筑旅游景观在全国的知名度快速打响,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4]电影《阿凡达》2009年末在全球上映后,因片中潘多拉星球原型大部分取景张家界而备受国际关注。《阿凡达》问鼎世界电影票房之冠,张家界也因此国际知名度大增。至今,阿凡达之旅仍是张家界的主打旅游产品之一,而“阿凡达太远, 张家界很近”则是该旅游产品最响亮的宣传语。 电影 《卡萨布兰卡》公映以前,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是个无太多旅游资源的海滨小城。 影片成功上映后,卡萨布兰卡一跃成为浪漫、怀旧的旅游之都。[5]

2、电影旅游对国家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效果

新西兰利用电影《指环王》的巨大成功,其政府各部门协调战略,对新西兰进行联合推介。 政府投资1860万美元,将新西兰打造为“中土之国”。 时任首相海伦·克拉克甚至设置了“指环王部长”这一职务,以负责围绕电影《指环王》的旅游营销。 新西兰旅游营销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自然风光,同时也涉及新西兰的时尚、音乐、葡萄酒、食品、工艺品和艺术等领域。 “《指环王》系列电影上映三年,给新西兰带来了11.5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6]

澳大利亚旅游产业在和电影产业建立互动上也非常积极。 如借电影《海底总动员》和迪士尼电影公司展开合作,使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通过动画片进行电影旅游营销的国家。 2008年11月,由本土影星妮可·基德曼和休·杰克曼主演的电影巨制《澳大利亚》登陆全球院线,澳大利亚也借此同名电影投资数百万美元展开对外旅游推介。 此旅游推介活动的主操手亦是同名电影的导演,针对澳大利亚的主要客源国,推介活动持续数月,推介时间与电影的宣传和发行时间相吻合。 电影除了拥有张力十足的故事情节外,也展现了澳大利亚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 澳大利亚旅游官员希望借此电影,让澳大利亚作为旅游目的地征服全球影迷,并将其塑造成潮流旅游目的地。 虽然电影《澳大利亚》票房成绩平平, 但借此电影的旅游推介活动效果显著,尤其在美国和英国等主要客源国市场引起强烈共鸣。

二、电影旅游全过程合作营销机制的运用

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与电影产业的合作,从电影选景开始,一直延续到电影上映后。[7]本文所指的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除了包括旅游目的地政府设立的旅游 目的地营 销组织 (Destination Marketing Organization)外 ,还涉及旅游景点 、饭店 、旅行社 、航空公司乃至旅游书籍出版商等。 而电影产业则包括电影制作公司、电影发行方、电影院线和影院等整个产业链条。 具体来说,可在四个不同的阶段展开合作,进行营销活动,即:电影拍摄前阶段、拍摄中阶段、电影上映前阶段、上映中及上映后阶段。

1、拍摄前阶段

在此阶段,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需要从电影对目标市场的营销价值上评估电影, 选择能在风景或文化精髓上展现目的地、 并能产生轰动效应的电影作品。 旅游目的地营销人员要为电影拍摄方在选择拍摄场景等方面热情服务,还可通过降低拍摄收费、 提供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电影公司前来本地区拍摄。 旅游目的地营销人员更应“密切关注电影动态, 主动与摄制组建立合作关系,主动推介旅游景点,使旅游目的地”的显著性地标融入电影情节。[8]英国旅游局在电影选景阶段非常积极, 鼓励电影制片人将电影放在英国拍摄。 如英国旅游局将目光聚集到印度宝莱坞制片人身上, 通过吸引他们到英国选景拍摄, 为英国旅游业带来经济利益。 宝莱坞电影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广受欢迎,电影中的英国影像可以极大地提升英国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在国内,也有不少地方政府或景区主动和电影制作方联系。如《非诚勿扰2》就让观众对三亚整座城市充满向往。[6]

2、电影拍摄过程中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 目的地营销组织可以在住宿、租车、就餐、向导、翻译和获取电影拍摄许可上给予电影制作方协助。 韩国观光公社是韩国的目的地营销组织, 韩国观光公社甚至雇佣专门职员在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为电影制作方提供协助。苏格兰文物局为电影制作方提供的后勤服务则包括协助片方在苏格兰地区的城堡拍摄、 协助办理电影拍摄许可费免除手续、提供现场向导服务、为片方提供停车许可和停车场地等。 “电影进入拍摄阶段后,旅游目的地应与电影剧组保持良好公共关系, 确保在对外宣传中传递电影的拍摄地就是目的地的”信息。[6]事实上,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尤其是好莱坞大片,拍摄地有很多被宣传的机会, 电影方可不断发出拍摄地为优质旅游目的地的信息。 如在《指环王》拍摄期间,电影方发给媒体的简报不断提及该片在新西兰拍摄, 紧紧将电影和拍摄地联系在一起。 影片主演们也对新西兰大赞有加, 推介首都惠灵顿的时尚和咖啡馆文化,从而对新西兰产生了正面旅游宣传效应。

3、电影上映前阶段

目的地营销组织在电影上映前,应积极与电影制作方、发行方发展营销伙伴关系,并制作电影地图、拍摄地旅游宣传册、旅游指南、旅游网站等旅游营销材料,以深化观众对拍摄地的旅游认知,激发观众的旅游动机。 2005年,英国旅游局和索尼影业在电影《偷心》(Closer)上映前展开合作(《偷心》的主演包括裘德·洛、茱莉亚·罗伯茨等好莱坞一线影星)。 在英国旅游局的官网上,访客可下载《偷心》的电影地图,地图标示了电影中伦敦的知名景点。 有些景点也参与到了营销活动中,如伦敦水族馆对下载该电影地图的游客在门票上提供20%的折扣。 英国旅游局官网有索尼影业官网的链接,索尼影业官网主页上也有关于《偷心》电影地图的宣传。 同年在加拿大,育空地区(Yukon)旅游部门和电影《最后的猎人》(Le Dernier Trappeur)法国、意大利、德国发行方展开合作,以开拓欧洲国家旅游客源市场。 虽然 《最后的猎人》是一部英语电影,发行方对该片进行了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配音,以便更有效地进入育空地区旅游业的目标市场。 这部电影一方面展现了育空地区摄人心魄的自然风光,同时电影中充满异域风情的故事情节,极大激发了电影观众对拍摄地的认知热情。 在片尾或片头字幕提及拍摄地名称是电影行业的惯例,育空地区旅游部门和电影发行方协商,在电影开头字幕中重点提及电影拍摄于加拿大育空地区,强化电影和拍摄地的联系。 加方给予电影欧洲发行方6万加元的资助,以换取其对育空地区在欧洲国家旅游推介上的大力支持。 电影官网将育空旅游部门和加拿大旅游局列为其“合作伙伴”,并附有介绍育空地区的网站链接。

4、电影上映中、上映后阶段

在此阶段, 目的地营销组织需要将观众对电影的兴趣转化为对电影拍摄地的兴趣, 进而使观众产生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6]旅游产业各利益相关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营销材料,积极调动和电影制作方、 电影发行方、院线等的合作关系,开展电影旅游营销活动。 苏格兰旅游局在电影《勇敢的心》上映期间,在影院为电影观众准备有苏格兰旅游宣传资料以供取阅。 而电影《指环王》的电影光碟中,则附有新西兰旅游局制作的“新西兰旅游指南”。 在此阶段其他营销工具还有向导旅行,把“电影中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和主要地点串进旅游线路的设计当中, 游客可沿着这些路线,身临其境,重温电影”中演绎的情调。[9]电影《摩托车日记》(Motorcycle Diaries)是一部追踪切·格瓦拉建立革命之心起源的公路电影。英国一家涉及拉美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在电影上映期间, 组织了一次为期三周的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秘鲁首都利马的向导旅行。 旅行社和该片英国的发行方合作, 提前为英国旅游媒体记者安排私人放映会,为电影及电影中的拍摄地宣传造势。

2010年 ,由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电影 《美食 、 祈祷和恋爱》(Eat, Pray, Love)上映,电影基于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同名畅销传记,讲述作者离婚后放下一切出国旅行, 在意大利尽情品尝美食, 在印度修行,在印尼巴厘岛再次遇到爱情,找回自我,获得身心平衡的故事。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的推出为电影拍摄地的旅游推介带来了契机。索尼影业、世界学生青年旅行社、 旅游指南出版商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和连锁书店博德斯(Borders)就此电影展开合作。孤独星球创建专门网站,就拍摄地观光景点和住宿选择做出推荐。 世界学生青年旅行社举办围绕电影拍摄地的竞赛活动,获胜者可获得赴意大利、印度和印尼为期21天的免费旅游奖励。索尼影业将世界学生青年旅行社列为其官方旅游伙伴, 共同推介电影和电影拍摄地。 拍摄地的酒店和旅行社乃至旅游书籍出版商也借此契机, 推荐并提供从自助到奢侈在内的各类型旅游产品。很显然,这本传记的读者不仅喜欢传记的内容, 在拍摄地电影旅游营销的引导下,也身体力行,追寻作者寻求内心的足迹。

三、结语

尽管很多旅游目的地已意识到电影能强有力地塑造目的地形象,但目的地旅游营销组织在电影旅游营销上仍有诸多掣肘。 一方面,目的地营销组织在预算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即使可以为电影方提供支持,在回报上也难以量化。 一些目的地营销组织对电影中拍摄地的呈现角度心存顾忌。 目的地营销组织应主动和电影制片方联系,争取拍摄地得到正面的呈现,但拍摄地不能要求电影制片方将电影做成关于拍摄地的旅游宣传片。 沦为拍摄地宣传工具的电影会失去其应有的可信度和观赏性,反而会使电影观众对拍摄地形成负面印象。[10]

电影和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从电影拍摄前到电影上映后全过程合作,进行联合营销,双方可以借力发力,在营销效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拍摄地还可以将本地区营造为“电影拍摄友好型”(“film friendly”)地区,从而形成电影和旅游产业双赢的局面。

摘要:电影中的旅游目的地会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电影旅游是一种可以有效推介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电影旅游对包括景点、区域乃至国家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效果;并探讨了电影和旅游产业在电影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全过程合作,是进行电影旅游营销的重点和形式。

关键词:电影旅游,旅游营销,全过程合作

电影旅游 篇2

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微电影贴近大众生活,同时更具有娱乐性、创意性和广告价值,具

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赵琳

目前,国内众多景区都热衷于微博营销。旅游营销必须求新求快,谁能满足潜在消费需求,谁就能赢得旅游消费者的心,也就能抢占市场先机。笔者认为,当下正在流行的微电影大可成为旅游营销的有效载体。

顾名思义,微电影是在电影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一般为3分钟到5分钟左右,但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非常适合于多媒体及现代化网络、手机视频、电梯广告等多种平台展出播放。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微电影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媒体适用度高、互动性强、目的性强、贴近大众生活等优势,同时更具有娱乐性、创意性和广告价值。

不少视频网站制作的微电影一出现便受到网友的热捧,以优酷网正在热播的《66号公路》为例,在发布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就播放1494万次,这是许多商品广告难以企及的市场效应。

众所周知,电视广告标价越来越高,而黄金时段的广告更是数以十万计,加上广电总局的“限广令”于2012年正式生效,这样一来,电视广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旅游广告相比其他商品广告时间更长,所以景区的广告负担无疑会大幅上涨;另一方面,80后、90后的旅游消费者更愿意通过网络了解各类信息,对于微电影来说,由于成本大大降低,这对于急需进行成本控制的景区营销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景区宣传也注重微博这一媒介,但是许多景区的微博还停留在轰炸性或者循环式的宣传上,由于过于直白的利益诉求,或者主题不够鲜明而难以深入人心,对80后、90后几乎失去了吸引力。

微电影巧妙地将广告主题融入故事情节中,虽然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但由于它试图讲解一个曲折精彩、吸引眼球的故事,从而能使它的营销目标在故事不断被分享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与报刊、杂志及其他交通类媒介广告相比,微电影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由于交通、报刊、杂志等媒体广告投放只是对接受群体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分类,很难做到更细的划分,当景区需要针对某个特定人群推出广告时,往往难以迅速奏效,也会产生一定的无效投入。而微电影可以分析观看者的偏好和习惯,通过对影片内容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中进行重点推介,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宣传的有效性和精准程度。

电影旅游 篇3

微电影《圆梦水城》讲述了一个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来自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的影视片导演斯诺因对中国水浒文化怀着浓厚的兴趣,只身前往中国聊城拍摄“中国功夫剧”《武松》。拍摄过程中,斯诺偶遇美丽的“水姑娘”,一见倾心。历经苦苦觅寻,斯诺终于找到“水姑娘”,从此展开了他们的“聊城新生活”。4月20日,《圆梦水城》演员招募信息正式发布,4月21日,报名及面试现场便云集了一众靓女型男,其间不乏外籍男演员。5月初,《圆梦水城》将由“爱奇艺”独家首播,并由优酷网、土豆网、搜狐视频等国内主流视频网站积极转载。

自《圆梦水城》开始,“旅游微电影”正式成为《旅游世界》继“旅游摄影”后,开辟的又一条旅游营销新渠道。《旅游世界》“微电影视制作中心”不仅是专业微电影制作机构,同时也是优质的城市旅游文化品牌推介平台,其对景区、景点、酒店及城市人文内蕴的宣传作用可谓极佳,《旅游世界》杂志社将借助“旅游微电影”服务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市,着力于打造极具认知度和认可度的旅游目的地和极具辨识度的旅游“品牌符号”。

《旅游世界》杂志社“微电影视制作中心”真诚欢迎您。

《旅游世界》“微电影视制作中心”

微专线:0531-81902503/13475921104

电影旅游 篇4

1 旅游目的地微电影的发展

旅游目的地是在一定区域内,由政府或盈利性企业通过提供一定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的地理性和社会性单位[1]。旅游目的地微电影广告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一个发展过程。

1.1 电影营销阶段

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电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能将旅游地的理念和资源融入影片,将电影情感赋予其中。通过影片传递旅游品牌,效果显著。

1.1.1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早期,自然风光和特色民俗等重要旅游资源只是电影主题的陪衬。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在外景地实地拍摄或在摄影棚内通过技术手段模仿外景地的环境,观众通过电影认识旅游目的地的美景和民俗文化。如《少林寺》在河南嵩山拍摄,《刘三姐》在桂林拍摄,《五朵金花》展现了云南大理的独特魅力。其中《庐山恋》最为经典,至今仍在庐山滚动放映并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1.1.2 电影与旅游目的地相互合作

《庐山恋》热映后,旅游目的地意识到了电影的宣传作用,一方面,电影制作方主动寻找具有特色景观的外景拍摄地,以丰富电影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邀请电影拍摄方来旅游景点拍摄,借电影的放映进行大力宣传。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打开了中国旅游业电影营销局面,旅游目的地与电影开始结合并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此时的营销也不限于在旅游景点取景,还包括打造景点、影视主题公园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阶段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是被动营销,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活动依赖于电影。

1.1.3 量身定制旅游电影

从无心插柳到被动的电影营销,旅游电影营销走上了积极探索的道路。在这一阶段,旅游目的地主动寻求与电影合作。国内主要表现为许多地方政府或旅游景区邀请剧组前来拍摄量身定做的电影,其中,以《非诚勿扰》最为典型。

1.2 微电影广告营销阶段

1.2.1 旅游目的地薇电影出现

从内容上看,传统旅游广告将旅游景区图片罗列给观众,毫无吸引力。从成本来看,电视播出的旅游广告时间长、成本高但效果差。电影营销或许可以增加客流量,但每个旅游目的地都拍一部电影或植入一部影片中并不现实。如《卧虎藏龙》《非诚勿扰》等电影的成本高昂,可遇不可求。旅游目的地微电影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旅游因为文化性、故事性、特色性等特点和微电影天然契合,是不错的营销方式。

1.2.2 旅游目的地微电影市场持续繁荣

2012年是旅游目的地微电影的高产年,全国旅游目的地微电影有30多部,大部分视频点击率高,微博转发次数也非常可观,可以说,微电影营销取得了一定成就。旅游目的地运用微电影广告营销,改变了传统旅游宣传片只关注自然风光的习惯,从故事情节方面体现了旅游地的特色,观影者和旅游目的地进行了深层情感沟通,传递了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理念。

2 旅游目的地与微电影相适性

2.1 消费者分析

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者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呈现年轻化、高素质化和中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微电影广告依靠互联网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也符合年轻一代旅游消费者的媒介接触习惯。新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宣传的不只是外在美,更多的是其内在的丰富文化,可以在表现美景的同时传递旅游目的地的内涵。

2.2 微电影主题分析

传统微电影在内容创作上绞尽脑汁,而旅游目的地只需结合自身条件就能策划出具有独创性且不可复制的影片。尽管有些旅游目的地微电影的故事情节不佳,但是,微电影的内容是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主题多样,单独来看也是一场视觉盛宴。

3 旅游目的地微电影广告规范体系有待完善

在现有微电影中,旅游目的地微电影所占比例很大,显示出旅游目的地对微电影营销的狂热,一些投资方有时却高估了微电影广告的作用。有数据显示,认为微电影对景区宣传作用一般的人数为64.70%,没有看过旅游微电影的比例为66%。此外,作品数量虽多但精品匮乏,表现为题材选择狭隘和内容创意不足。一方面,旅游目的地微电影广告还未形成评价标准,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网络点击率和转发量不能明确统计由微电影广告引起的出游率。总而言之,当前的旅游目的地微电影广告规范体系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电影旅游 篇5

旅游微电影是微电影的一个创作领域与方向。因此,本文借助微电影的概念与特征来描述旅游微电影。旅游微电影是以营销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为目的的微小型电影,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可于各种新媒体平台展出播放(多媒体及现代化网络、手机视频、楼宇或公交移动电视等)。时长一般在3分--30分钟之间。

二、旅游微电影的营销效果

(一)超高的点击率和转发率

绍兴旅游集团投资拍摄的旅游微电影《樱为爱情》上线之日,10分39秒的微电影深深吸引和打动了观众们的心,影片在网络上传1个月,点击率超过50万人次。《樱为爱情2--五月之恋》上映后,几天时间里,微电影点击率就超过10万次。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手机用户在微博上转发,其他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站如浙江在线、新浪浙江、国家旅游局官网等也纷纷予以转发或评论。点击率之高、传播速度之快反映了这两部片子颇受欢迎。

(二)游客数量大大增加

《樱为爱情》及续集播出后短短十多天的时间,片中绍兴的宛委山樱花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绍兴樱花节尚未开始时,宛委山就接待了3万多游客。3月中旬到4月中旬的樱花节期间,绍兴旅游集团下属各景区购票人数和门票收入更是同比增长175.26%和95.93%,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绍兴景区门票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其中小长假第一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沈园接待游客1.1万人次,同比增长64.65%。

三、旅游微电影营销成功的原因

(一)故事主题符合城市特点

绍兴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等,自然风光秀美,山清水秀,小桥流水,樱花漫舞,人文和自然风光体现了绍兴的“古老、温柔、闲静、浪漫”,这正与《樱为爱情》及续集所选中的“爱情”主题紧密契合。人们所向往的爱情是亘古不变,温婉如玉,岁月静好和激情浪漫的。古老的沈园中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一直被所传颂,宛委山中一望无际的樱花林也是邂逅浪漫爱情的极佳之处。

(二)故事情节构思巧妙

《樱为爱情》采用了设置悬念的叙事手法,影片开始女主角散文诗般的内心独白“有种记忆,让人感知懵懂;有种记忆,让人重温旧爱;有种记忆,让人回忆隽永;而我的记忆是什么?”让观众产生了对答案追寻的好奇心,接着女主角又收到了未署名的小盆栽,使观众们跟随着女主角疑惑的心情想继续探寻答案----送盆栽的人到底是谁;在女主角独自一人游绍兴的途中观众们一直期待男主角的出现,但出现的只是默默陪伴的身影;在旅行结束后,女主角收到了孔乙己为自己在旅行中拍摄的照片的邮件,并约定“期待下一次共同的旅行”,至此给观众和女主角留下了大大的悬念----这到底是怎样一场爱情,这场爱情能在绍兴宛委山无际的樱花林中有怎么样的结局。《樱为爱情2--五月之恋》继续观众们的疑惑开始了演绎了两场美好的爱情。两对男女主人公,一对是男主角默默地陪伴,帮助女主角寻找失去的记忆,寻找曾经的爱情;一对是默默等待的男主角主动约分手三年的女主角参加他的“婚礼”,最终破镜重圆。同样步步悬念,扣人心弦。这样的情节设计在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使其紧跟故事探求答案,达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

(三)旅游资源与故事情节融合自然

《樱为爱情》是一部关于一个女孩努力找寻丢失的记忆的爱情故事。绍兴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古色古香、宁静优美的画面恰到好处地衬托了故事的背景。鲁迅故居、百草园、咸亨酒店、沈园等著名的景点也很自然地成为女主角寻找回忆之处。《樱为爱情2--五月之恋》延续了上集的故事,静默的宛委山,樱花以窒息的美盛开在春风中,怒放在阳光里。这里是孔乙己与陆昔相约的地方,这里也是陈默与前女友季薇再次相遇的地方,在故事进展中很自然地展现了大禹陵、东湖、宛委山主要景区。旅游广告植入非常巧妙与自然,没有僵硬与牵强之感。

(四)影片制作精良

这两部微电影在画面、声音、文字、背景音乐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听享受。画面清晰,用远景、近景、中景、全景、特写等镜头从最好的角度展示了绍兴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及历史文化古城的风貌。画面与主人公的心情配合恰到好处。影片文字更如散文一般,让观众在如诗如梦般的文字中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如在陈默与季微在樱花林相见,他握住了季微的手时,画面上出现了“陈默:若此生不遇,则年华殆尽皆枉然”,体现了男主角对两人曾经分手的惋惜与再次相遇的珍惜之情。这些隽永的文字把观众带入了更深的情感体验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背景音乐与画面、主人公的心情配合的相当默契,为影片的成功增色不少。

(五)整合营销的传播方式

这两部旅游微电影营销的成功离不开广泛的传播,依托多种传播平台,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实现了立体化传播。借助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新媒体形式,运用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实现了裂变式的传播。

四、旅游微电影营销构想

(一)主题必须反映营销对象特色

随着旅游微电影遍地开花、风生水起,收效甚好,更多旅游资源的提供者纷纷跟上,制作相关的旅游微电影来达到提高旅游营销对象吸引力的目的。但是,旅游微电影市场中存在主题单一、情节雷同、盲目跟风的现象。因此,在制作旅游微电影之前,投资制作方应该重视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确定营销对象的独特性与排他性。以求塑造营销对象独特的、良好的、辨识度高的形象。

(二)故事设计必须有吸引力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爆炸性的增长,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易缺乏耐心、审美疲劳,对于没有迅速抓住他们兴趣点的信息会选择放弃。如本人所说的这两部微电影,正是由于巧妙的构思与设计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才得以实现营销效果。因此,旅游微电影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叙事方式的选择上都应充分考虑目标观众的心理特点、审美情趣,设计出引人入胜、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与情感,更容易持久记忆。

(三)故事内容与营销对象自然融合

旅游微电影本质上是植入营销,是扩大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树立旅游产品品牌与个性的重要营销手段。观众对硬性的广告宣传常有排斥之情,因此,旅游微电影制作者将商业动机巧妙地隐藏起来是微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营销对象自然地融入在故事之中、故事内容反映营销对象品牌、文化、价值与内涵。

(四)提高旅游微电影制作方的水平

目前,由于旅游微电影的微投资成本、微制作周期等特点,一些非专业团队和也加入到旅游微电影制作行业中,旅游微电影作品良莠不齐,影响了整体品质与水平。因此,在今后旅游微电影的创作于拍摄中一定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明确营销对象的定位、提高制作水平、保证作品质量。

(五)整合多种传播平台

电影旅游 篇6

关键词:定制旅游,微电影,记录旅行

一、大连市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一)大连市旅游业的优势

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依山傍海,环境优美。被誉为“浪漫之都”的大连,早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在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过30多年的不断努力,大连市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更是成为韩国、日本等国游客入境旅游的最大目的地。而在这30多年中大连市创造了很多第一,如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第一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第一个旅游形象成功商标注册城市等。管理者也十分机智地将大连市的旅游形象与广告传媒相融合,制作城市旅游广告在央视频道播出,为大连市的浪漫形象锦上添花。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国家相继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旅游法》等政策,大连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这些都为大连市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由于国家对旅游业予以高度重视,随着居民收入和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旅游活动日益频繁,这为大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机遇。

(二)大连市旅游业的劣势

1. 旅游业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大连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在环渤海旅游圈有多个旅游产品特色和客源地与大连相似的城市,如青岛、烟台、秦皇岛等。并且海外旅游商入驻大连市,它们的国际知名度、海外客户网络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经验给大连市的酒店和旅行社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现有景区、景点、旅行社及旅游饭店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出现了柠檬市场效应,如好的导游被挤出旅行社,爱忽悠游客的导游则颇受一些旅行社的喜爱,影响了大连市旅游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品质。

3. 旅游业受季节影响大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海洋性气候明显,旅游的季节性强。游客多集中于旅游旺季的5—10月,这时旅行社导游供不应求,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饭店人满为患,基础设施负荷过重;而到了旅游淡季,旅行社则走出大连市开辟外部旅游线路,景点和宾馆都冷冷清清。

二、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旅游行业的人员管理、填补冬季旅游空白

大连市政府应落实国家相关的旅游政策,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普法知识的讲解和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提高整体员工的从业素质。大连市政府应积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承建冬季旅游项目的企业予以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以大连市区、旅顺口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重点旅游路线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北三市(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和长海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滑雪旅游和海洋旅游,填补大连市冬季旅游的空白、实现旅游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二)为大连市“定制记录旅游”

提到定制旅游,也许想到的只是旅游者能享受高品质、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使旅游者追求个性时尚的心理得到满足。但旅游市场现在要做的是将传统“定制”的含义扩大,加入“一对一”、深度体验记录形式,为游者提供更加有个性特色的服务、更奇特适合的线路、更舒适深度的体验、更美好浪漫的回忆。

1.“一对一”定制旅行

按照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的说法,顾客定制化营销就是指“以批量为基础,从事大量的个人化产品制作,来满足每个顾客的要求”。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向每一个游客提供富有个人特色的旅行活动,在目标市场营销中最大限度满足购买者需求,产生细致到“一对一”的旅游新方式。“一对一”的定制充分重视了旅游者需求的个性化,所以可根据游客对大连市的不同需求进行面对面的定制,明确每个游客的不同需要,并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以满足,充分体现出个人特色。由于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的个体也有相同性,可以形成相似的市场,从而可以实现企业合理统一运作的营销规模。

2.“记录式体验旅行”

“体验式旅行”也许对多数人来说是个新名词。它不同于传统的普通的游览形式,旨在让旅游者亲身实地地参与到旅行活动中来,体验旅行带来的鲜活感受、客观性真实。而记录却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体验”,通常人们记住的历史和时代的摄影记录作品,不见得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很有可能就是记录常人生活的细节的摄影记录作品。记录式体验旅行在大连市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大连市被誉为“浪漫之都”,这个称号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游客人数多,不同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年轻人的边走边拍、中老年人的时光记录将成为新时代的新旅游需求体验。

3. 记录型深度游

所谓深度,是能够在白天看天地万物、在夜晚静观星空璀璨深邃。“深度游”,就是指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某座城市、地区中,对某一专题、某一特色进行深入的了解体验。随着新旅游法的实施,超低价甚至负价的跟团线路或许将不复存在,深度旅游将越来越多的为大众所熟知,自由行和深度游将是下一个热点。

大多数的游客到大连市旅游,只看到大连这座城市的表面,其实大连市还有很多不被人熟系的美丽景色,比如旅顺的太阳沟、愚人部落等等。最近有一部电影名叫《夏洛特烦恼》,电影美丽的景色就取自于旅顺的太阳沟。并且旅顺还有闯关东影视基地。该基地抓住旅游者从众好奇的心理,开发旅顺影视景区游,将记录旅游与影视景区游紧密联系在一起。

4. 新型记录——微电影

“微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借鉴微电影的方式,为定制旅行的游客定制属于他们自己的微电影。与电影的巨大投资相比,微电影短片不论是在拍摄设备、资金、团队、流程等方面都有较低的要求。而我们将根据行程的时间长短,拍摄制作不同规模的视频电影。通过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微电影记录”,加之“体验式记录旅行”、“记录型深度旅行”、“一对一定制记录”,建立一个拥有强大专业的策划和组织能力、设计纯净美妙的旅行线路、热忱的服务团队、敬业并富有人格魅力的领队导游团队,边走边玩、一路行摄,分享大量照片游记和短片的新型旅游形式。

(三)记录式旅行品牌化与网站合作

记录旅行的同时也要实现旅游品牌化。微电影的独特制作手段和艺术风格会吸引游客、感染被记录者。并且有了网络及其他新媒体的支撑,未来的微电影形式的记录式旅游必将百花齐放,因而形成品牌化是必然选择。企业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如微博、博客、社交网络、论坛等方式对大连市旅游进行网络推广,还可以通过定制化城市、酒店、旅行社或景区服务类APP、LBS、HTML5等各个方面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旅游出行、酒店预订方案和团购信息,实现旅游企业与游客的积极接触和良好互动,加深游客对记录旅行品牌的认识和信任。

近几年我国提出了“互联网+”的新政策,含义是“互联网+传统商业”。旅游业作为一项传统的商业更要推行“互联网+”的新方式来跟上新形势发展。“绿野网”和“游侠网”作为目前最大的户外旅行活动网络平台和国内最大的深度旅游、摄影旅游公司,与他们进行的网站合作,有助于推广记录型定制旅游、提升品牌形象。

三、记录式旅游在大连市的可行性(结合大连市发展模式)

(一)海洋文化、广场文化与记录式旅行

大连市拥有海岸线2 211km,是著名的海滨游城市之一。现阶段大连市旅游发展依托于海滨特色,其中包括渔家民俗、海洋公园、滨海广场以及金石滩、老虎滩海洋公园和圣亚海洋世界。2008年大连市滨海路木栈道的贯通为大连市滨海旅游增添了新的活力。“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与血脉。美丽的海岸线赋予了大连市独特的海洋气质,海洋文化是沉淀在大连市人民心中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城市形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一定功能或主题的社会活动场所。目前,大连市有几十座风格各异的城市广场,其中星海广场、海之韵广场、中山广场等在全国都小有名气。所以大连市旅游业可以充分利用大连市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场文化的高口碑,结合“边走边拍”等新型游览方式,将大连市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给更多的游客。

(二)节庆活动与记录旅行

由于节庆活动能在短时期快速提升城市知名度,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而且节庆活动也可增强竞争实力,最终塑造旅游地的精神,使旅游地具有文化使命感,所以旅游节庆正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大连市也成功创设了国际服装节、国际赏槐会、国际啤酒节等活动。旅游节庆不应只是旅游者的节庆,更应该是普通民众的节庆,只有普通民众高度关注并参与,才能形成浓郁的节庆氛围,使旅游地的形象得以迅速提升,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我们要在传统节庆活动基础上加之记录,形成充满浓郁生活气氛的记录式旅游,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总语

旅游,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应该是形式大于内容的痛苦仪式。所以,传统跟团参观景点的旅游形式将要被新型的旅游模式所取代。而大连市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资源条件、开放的进取精神,多次引领中国旅游新形势,并且通过不断努力形成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旅游模式,将“一对一定制”、“记录式旅行”以及“网络营销合作”结合在一起,形成大连市“人无我有”的特色,才是制胜之道。

参考文献

[1]李悦铮,毕剑,周成.大连旅游发展创新路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2]陈才,谢春山.对大连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2,(5).

[3]盛琦.新时期“一对一”顾客定制化旅游营销战略[J].南开管理评论,1999,(3).

上一篇:车辆噪声控制方法分析下一篇:生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