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保护

2024-10-03

生物保护(精选12篇)

生物保护 篇1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期间产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成为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国际法, 从而为世界环境保护领域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保护工作以及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南。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部分是3项政治原则:

1.在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的同时, 各国在开发并利用资源方面享有主权;

2.相对富裕的国家在帮助相对贫困的邻国遵循公约方面负有义务, 应该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

3.物种资源丰富但经济状况不佳的国家可以分享以其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制成品产生的利润。

全世界签署《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总共已达167个, 但在各国政府签字后, 还须经过30个以上国家的立法机构批准, 才能生效。1993年, 批准这一公约的国家已达36个, 这一公约已经生效。

生物保护 篇2

一八班

我们人类本都生活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保护它。但是随着时代不断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虽然我们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却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因此,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不被破坏,保护环境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

那么,什么是环境保护呢?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 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四、地表森林面积锐减 环境污染会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具体表现在酸雨的腐蚀,有害气体的排放上,随着大气进入空气中,继而以自然雨水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

五、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六、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七、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 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3.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们正尝试着各种方法让环保赢得大家的重视,当然孩子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其良好的环保修养对于祖国长远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我们能做到的是:垃圾分类不乱扔 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收获更多的是培养了公民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无价的。垃圾分类降低了处理时的成本,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生物保护 篇3

【关键词】生物遗传资源;法律保护;流失;对策建议

一、生物遗传资源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CBD”)第二条规定,“遗传资源”是指有实际或潜在价值和用途的、具有遗传功能的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其他来源的包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遗传材料。具体指动物和人的细胞、组织、器官、染色体、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等所有生物遗传功能单位以及植物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二、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种类十分丰富.其中,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而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在全世界850种裸子植物中,我国就有大约250种。同时脊椎动物占世界种数近14%。我国有1938个品种和类群的家中动物品种,是世界之最。生态系统丰富多彩。我国具有完备的地球陆生生态系统,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由于人口基数大,民族多,同时由于一些偏远地区相对隔离,我国人类基因资源十分地丰富的,也极具研究价值的。

但200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生物遗传资源面对着严重的流失状况,生物物种面临的濒危甚至灭绝情况几何数攀高,各类物种受威胁的比例高达到38%同时由于人们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加剧,土地开发扩大,威胁和侵蚀大量动植物的原生环境。其中,西南的青藏高原和云南的亚热带雨林已有濒危及受威胁的高等植物1893种、濒危及受威胁的陆栖脊柱动物206种、濒危及受威胁的鸟121种。这些物种的濒危甚至灭绝不仅是我国生物遗传资源战略储备的严重损失,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了了不可估量的破坏.

在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由于国内经济活动加剧而流失的同时,西方国家以科技研究交流的名义,采取合作研究或者购买甚至窃取的手段,在我国盗取各种遗传资源。其中许多是含有传统利用知识、具有现实和潜在价值的生物种质材料,也有许多是未经知识產权化、有关遗传种质的科技成果。例如国人喜爱的北京烤鸭很多却是英国的品种"樱桃谷",而"樱桃谷"却正是中国传统"北京鸭"在国外杂交的后代;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大豆品种资源也严重流失,美国从我国大量搜集优质大豆物种资源,使得中国的大豆物种资源严重流失。这些优良品种资源被国外盗取后,经过其生物培养和技术加工而成为一个全新的品种,中国又花费巨额代价引进,造成双重二次损失。

三、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

1、我国生物遗传资源法律保护的困境

我国很多法律、行政法规条例、办法中都提到了遗传资源保护规定,但内容很不完善,也不具体。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体制的不完整,立法体系有很大的缺陷。现有的自然资源法律在立法上有不少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我国颁发了不少单项的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法规规章,可在生物资源保护方面起提纲挈领作用的生物资源保护基本法仍处于缺失,因此生物资源保护的单项法规规章各行其是,地方性的法规规章混乱甚至和上一级的法律法规冲突抵触。

(2)生物遗传资源保护范围有待扩大。我国现行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法规侧重的是对生物品种的保护,对更微观方面的遗传资源和遗传能力的法律保护乏力,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寥寥无几。

(3)缺乏国际性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我国己经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但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未提上日程,尤其是在CBD一些基础原则的细化执行比如关于知情同意、利益分享的规定,没有具体的国内法对其做出规定。

同时,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管理制度也疲态尽显,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管理机构不统一,各管理部门各司其职,职责混乱;生物遗传资源的输出渠道处于一种混乱不明的状态,对生物遗传资源的输出权责规定不明。这些缺陷在管理体制上限制了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造成了国家利益的损失。

2、完善我国生物遗传资源法律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首先,促进相关立法工作和管理制度建设,促进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1)建立清晰的生物遗传资源权责制度。这就需要在法律上明确宣示中国对境内的遗传资源拥有主权,我国对这种生物遗传资源的主权同传统的自然资源一样,清晰明确和不容置疑。同时在法律上确立国内的生物遗传资源使用的权利主体以及生物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所衍生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在法律上设计各种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同时对生物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程序规范化,透明化,以确保我国的生物遗传资源的正常安全的流转和使用。

(2)建立和完善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益分享机制。这是对CBD有关生物保护原则性规定的细化和应用。在法律上明确生物遗传资源取得的事先知情同意制度,以及生物遗传资源转让的具体条件;明确规定在生物遗传资源的使用和转让过程中各种权益的界定和利益分配办法等。同时生物遗传资源的开发使用者应提供明确的生物遗传资源的应用范围和用途性质;

(3)统一生物遗传资源管理立法。制定一部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基本法,统一协调和保护生物遗传资源,指导各部门法和单行法,以确保法律制订和实施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4)完善生物遗传资源管理体制。确定统一的生物遗传资源管理部门,设立系统完整的层级机构,同时明确各级管理体制的职责和权能,解决当前国内生物遗传资源职权不明多头管理的混乱状态。

其次,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建立和完善保护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相关法律制度。在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下,分析在保护传统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扩大其对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空间。在新专利法实施的基础上,加强专利授予机构在接受专利申请时的审查范围和力度;同时积极研究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建立生物遗传资源的特殊权利保护制度,建立生物遗传资源的数据库制度。

最后,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利用的市场化机制。生物遗传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不仅个人、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和国家都能从这种经济效益中受益。在国内要明确生物遗传资源的供给者、需求者以及遗传资源提供方和获取方在市场化中充当了各个角色,完善生物遗传资源交换和服务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公平公开合作的生物遗传资源市场化氛围;加强生物遗传资源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为生物遗传资源利用流转提供硬件保障。在国际上展开合作和交流,促进生物遗传资源信息和成果交换和共享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生物遗传资源利益分享的交换机制和行为准则。在国际多边体系的框架下,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开展生物遗传资交换的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刘荟宇.遗传资源法律保护研究.政法论坛,2009(8).

[2]杜莉莉.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法律保护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2006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3]陈俊斌.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

[4]牟善忠.我国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09(5).

谈生物多样性保护 篇4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生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即生物资源。其次它可提供受生物影响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不同于非生物资源, 如果保护得法, 利用得当, 则是可再生的。因此在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人类来说,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1.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人类靠生物多样性为主, 没有生物, 特别是植物, 人类就无法生存。也就是说,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的。

1.1.1. 农业方面。

被人类作为食物使用的五千多种作物基本都是从野生种开始, 经过逐步驯化成为栽培种, 这就是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人类食用的蛋白质平均1/3是由动物提供的。象农作物一样, 动物品种也是驯化后成为饲养动物, 这些动物品种多, 遗传多样性也很丰富。人类未来食物结构的改进, 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赖于人们发现新的优良物种, 同时还取决于它们的遗传多样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利用水稻雄性不育这一宝贵的野生生物资源培育出杂交水稻, 在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方面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可见多样性丰富, 人们才能从中驯化, 培育出高品质的品种。

1.1.2. 工业方面。

生物多样性为工业提供了许多重要生产原料。植物提供的产品非常多, 有橡胶.漆.树脂.木材.纤维等。如芦苇可用来造纸;霍霍巴的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可作为高级润滑油的原料。动物为人类提供毛.丝.皮革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歩发展, 未来有望从动植物中提取更多能源, 为人类造福。

1.1.3. 医药方面。

许多药物都是从动植物中.微生物中提取研究后, 再加工生产。不少动植物还可直接作药。据调查发展中国的百分之八十依赖动植物提供传统药物;西医使用的药物有百分之四十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一万种以上。在不久前, 科学家在植物中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人类许多不治之症的根源, 需要开发和研究新的药品, 而生物多样性是其开发研究的基础。

1.1.4. 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价值。

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及其生理功能, 可以给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从重要启示。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美化人们的生活, 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

1.2.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2.1.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能量, 成为整个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

1.2.2. 维持气体平衡。

植物制造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动物消耗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 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1.2.3.

涵养氺源, 防风固沙, 降低噪声。

1.2.4

.吸收分解污染物质, 美化环境。

1.3.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由于人类认识研究的局限性, 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 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未来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 其产生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2.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

近两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使生物多样性遭到过度的开发利用, 使其受损, 许多地方的生物资源已陷入枯竭的境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人类过度的采伐., 毁林开荒以及森林火灾, 病虫害等导致森林毁坏, 生态系统受损, 对原有的物种带来了毁灭性的打;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垦使大量植被遭到破坏, 甚至难以恢复;沙漠化, 盐碱化面积的扩大使许多物种绝…以上种种, 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2. 对生物资源掠夺式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物种灭绝。

人类对直接经济的追求导致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其生物多样性降低, 甚至导致灭绝。如:对野生动.植物的偷猎走私及滥挖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巨大威胁。

2.3. 环境污染影响生物多样性。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如: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污染使植被退化.森林不再生长, 土壤动物变得稀少甚至绝迹;空气中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等气体引发的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

2.4. 遗传物种资源受威胁或消失。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 使许多古老的遗传物种受排挤而逐步减少甚至绝迹。

2.5.

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或变异性以及灾难性的环境变化也影响生物多样性。

2.6.

生物保护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也造成了威胁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为了人类的生存及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从现在起积极保护和挽救生物多样性, 具体措施见以下几点:

3.1. 加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宣传力度。

通过报纸.互联网.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价值, 提高国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因为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另外在中小学专门开设环境课程进行环保教育, 尤其要重视相关课外活动。

3.2.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 即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 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所以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我国的《自然保护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等, 这些立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3.3.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外其他物种的普查。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了较大面积的保护区, 但保护区只占本国国土面积的很少一部分, 许多珍稀物种生活在保护区外, 另外食物链跨越保护区边界, 非保护区内的国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护区来的物种, 所以有必要加强对保护区外的其他物种进行普查。

3.4.

大力建设现代化基因库, 特别是加强保存野生种的基因。

3.5. 进行国际合作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为了更好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 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并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促进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等活动以及古生物化石进出境,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古猿、古人类化石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依照国家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的博物馆、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收藏单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给国家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其所有权。

第四条、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成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古生物学会推荐的专家组成,承担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的拟定、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咨询、古生物化石发掘申请的评审、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进出境的鉴定等工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按照在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

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下列古生物化石,应当列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

(一)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

(二)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

(三)大型的或者集中分布的高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古脊椎动物的足迹等遗迹化石;

(四)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

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拟定,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并公布。

第八条、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的区域,应当建立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的区域,同时该区域已经发现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应当建立地方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建立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执行。

建立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应当征求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篇6

驾车路线:北京→京津唐高速→京沪高速→徐州→徐盐高速→盐城。

地方特产:蟹豆腐、醉泥螺,麻虾酱。

旅游资源:盐城生物圈保护区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大的海涂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以及许多濒危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冬季,90%以上在中国大陆越冬的丹顶鹤栖息于此;这里同时也是东亚一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每年大约有近300万只候鸟迁徙途经保护区,常年或季节性居留的鸟类达50多万只:保护区还是我国少有的高度濒危物種集中栖息地之一:黑脸琵鹭、白鹤、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遗鸥、大鸨、白尾海雕、麇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或途经这里。

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位于我国长江、黄河两大江河入海口之间,有500多公里的海岸带,北部以5-45米/年的速度被冲刷和侵蚀,而南部海岸线则以每年50-200米的速度不断向海里推进,总体上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因此,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也被形象地称为一个在不断“长大”的保护区。

我国环保战线上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徐秀娟就长眠在盐城生物圈保护区这块土地上。传唱祖国大江南北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歌颂的就是这个美丽的姑娘。《人与生物圈》对此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盐城市历史悠久,海、盐、垦、殖和鹤文化底蕴浓厚。保护区内地势平坦,拥有典型的河口和滩涂湿地,辽阔壮观、一望无垠;由陆域向海边,地势由高渐低,植被类型演替阶段分明,珍禽水鸟种类多、数量大、特有性强:这里的海洋物种丰富,可以冬季观乌、夏季采贝。海面上可以乘船游览近岸海域,包括看日出、观海潮,特别是东台市以东海域,南北海流在这里汇聚撞击,其景蔚为壮观。

挑战与建议:盐城生物圈保护区多年来的努力和成绩得到了主管部门和外界的肯定,这是国家科学发展的大战略和政策、财力大力支持以及各方面努力的结果。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顺,管人与管事分离,保护区不能集中精力搞保护。

我们建议,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应由主管部门统筹人权、事权和财权,让保护区集中精力搞好保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保护区的潜力,更好地行使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更好地履行义务,让生态环境更美好,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赣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篇7

赣南地处南岭山地、武夷山脉和罗霄山脉交汇地带, 中亚热带南缘, 气候温和,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十分适宜各种生物的繁衍生息, 动植物分布具有古老性、多样性、独特性和集中性等特点,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古老植物种属的“避难所”, 属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中的南岭山地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行动战略 (2011~2030) 》中划定的3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列,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研究和探讨赣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赣南生物多样性特点

1.1 生态系统多样

赣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孕育了复杂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和众多的生态系统, 境内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自然生态系统有淡水生态系统、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有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2 植物种类丰富, 区系复杂, 植被类型多样

赣南处热带与亚热带及温带区系交汇渗透地带, 生境复杂多样, 蕴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据科考资料, 仅分布于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就有4大类270科1 035属2 843种[2], 其中:蕨类植物40科89属229种, 裸子植物9科17属20种, 被子植物169科830属2 402种, 苔藓植物52科99属192种;境内植物区系种类繁多, 成分复杂, 起源古老, 是东亚植物区系的发源地之一, 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植物区系, 也是我国特有植物珍贵树种分布较多的地区, 据调查, 全市分布有珍稀濒危树种124种[3], 属于国家Ⅰ、Ⅱ级保护树种41种, 其中:Ⅰ级6种, Ⅱ级35种;境内植被类型多样, 常见森林植被类型有暖性常绿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以及竹林、灌丛等, 局部地段少量分布“亚热带沟谷雨林”和山顶矮林等类型。

1.3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在动物地理区划上, 赣南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 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既有南北广泛分布的种类, 也有分布于华南亚区的种类, 还有与西南亚区相似的部分动物种类。据调查, 仅齐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就分布有森林陆生脊椎野生动物34目101科394种[2], 无脊椎野生动物18目200科1 364种。全市列入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125种[3], 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48种, 省级重点保护77种。

2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截至2012年, 全市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 (林业) 35个,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受保护总面积26.36万hm2, 占国土面积的6.69%;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8处, 面积13.97万hm2, 占国土面积3.55%;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8个, 面积1.88万hm2, 占国土面积0.48%;建有各种木本种质资源基地9个, 面积0.18万hm2, 保存了大量的优良种质资源;建有树木园1个 (赣南树木园) , 通过异地迁移和保留原有树种的方式, 保存树种1 200多种, 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树种52种, 引进示范树种120种, 贮存种子标本1 442种。通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种质资源基地及树木园建设, 为动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有效地保护了域内濒危和珍稀野生动植物。

但由于赣南现有森林大多是在贫瘠的荒山、水土流失区内由飞播马尾松和经人工造林形成的, 纯林多混交林少, 中幼林多成熟林少, 针叶林多阔叶林少, 纯林、中幼林及以马尾松、国外松、杉木为优势的针叶林在乔木林地中的占比分别达到71.1%、88.3%和66.5%, 低产低效林多, 树种单调、森林群落结构简单, 综合功能较弱,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较大压力;其次, 森林资源分布特点也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分布呈现不均匀状态, 多样性丰富的阔叶林呈块状相嵌于针叶林分中, 增加了保护难度;再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 对森林资源不合理的采伐利用现象剧增, 原始群落逐显萎缩之势, 使许多动植物特别是珍稀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狭窄且质量下降, 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瓶颈。改善森林结构, 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原始群落环境, 恢复、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 是赣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3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重点

要立足“赣南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生态定位, 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分布特点, 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就地保护为主体、迁地保护为补充、资源管护为基础,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构建、完善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 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园等为辐射的市域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网络, 强化区域内特殊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进一步充实“绿色宝库”、复兴“生态王国”, 推进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的南岭山地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建设工作。

3.1 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要根据境内特有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分布状况, 以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 珍稀、濒危和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植物原生地或集中成片地区, 特有、典型的植被类型分布区, 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迁移地, 候鸟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等为保护对象, 新建 (或晋升) 一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 重点抓好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晋升与建设, 安远、定南、宁都、会昌、寻乌等县7个自然保护区的晋升 (省级) 与建设, 兴国、于都、赣县等县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新建等工作, 并新建一批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保护小区, 完善市域自然保护区体系, 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等级和管理水平。

3.2 新建一批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众多珍禽和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繁衍场所, 是就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物种繁衍丰富的重要措施。要以《中国南方 (赣州) 重要生态屏障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3~2020) 》为指导, 落实完成规划期内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新建和晋升工作, 至2020年, 全市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4个、面积3.18万hm2, 形成覆盖市域的湿地保护网络。

3.3 林木种质资源基地维护和续建

林木种质资源是植物遗传多样性的载体, 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要通过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林木种质资源基地, 保护、恢复和扩大林木种质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等重要种质资源的物种栖息地和典型生态系统,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模、水平和成效。

3.4 重视迁地保护

在就地保护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收集、保存具有重要价值的动植物资源, 并在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的同时促进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重点在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新建赣州植物园, 使之成为保护和拯救我国华东地区植物资源的信息库及普及植物、生态、环境等科学知识, 提高国民素质的科普园地;分别在市域东部的石城县、中部的章贡区 (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西部的崇义县、南部的龙南县等地, 依托自然保护区布局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为科学研究、有效保护和繁育濒危物种、及时救治伤残动物、促进濒危野生动物的引种、驯化和回归自然等提供理想场所。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 建立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其资源调查 (动植物区系、动物群落、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物候等) 、生境变化及其影响分析、保护效果评估、生态灾害预警等。

2) 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增强公众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和法制观念。

3) 加大保护能力建设投入, 在生态重要区域设立界碑、界桩、指示牌、管护点、巡护哨卡, 添置野外巡护装备设备、执法机构装备、动植物救护设施设备、扑火设备, 进行必要的通讯网络建设, 维修野外巡护道路, 新建或维护防火设施 (瞭望台、瞭望塔) , 对执法人员和森防人员进行专项技能开展定期培训等。

4) 建立健全投入机制, 采取多种途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筹集经费, 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征收开发利用资源的补偿费, 争取国际援助、民间募捐等建立专门保护基金等。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发[2010]106号文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2011-2030年) [R].北京, 2010.

[2]刘小明, 郭英荣, 刘仁林, 等.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试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篇8

1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森林生物多样性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活有机体及其遗传变异的有规律组合。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三个方面的含义。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森林赖以生存的环境为系统提供了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森林生物是生态系统运转的中心, 森林物种多样性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体现, 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演替阶段及可持续性的标准。森林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指不同森林种群之间、相同森林种群的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 它是森林物种多样性的遗传基础。

2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1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追求目标。

森林是多种生物的摇篮。地球上有170万种生物, 大部分与森林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森林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和能量资源, 森林中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 才能发挥森林的整体生态效能, 并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反之,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减少, 将导致森林迅速退化。

2.2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标志。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 系统内能量与物质循环, 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保证了系统与环境功能协调。森林生物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

2.3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森林不仅向人类提供木材, 同时还提供果实、种子以及药用、油用、生物化工原料, 森生物多样性为可持续林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发展可持续林业是从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 配置资源, 实现生态、社会效益的持久发挥。

3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及原因

3.1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 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 环境污染加剧, 森林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目前, 热带森林面积每年以减少1.2%递减, 换言之, 每天就有2740公顷原始森林从地球上消失。估计近30年左右, 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将导致占世界总物种数5%~10%灭绝, 即每天50~150个物种被灭绝。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森林是地球上生境损失和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 也是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现有森林1.75亿公顷, 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 低于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8%。近年来, 虽然我国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 但主要是人工林面积的增长, 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的天然林仍在减少, 并且残存的天然林也大多处于退化状态。近年来, 我国有200种植物灭绝, 高等植物受威胁种达4000~5000种, 占总数的15%~20%。据濒危野生动物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资料显示, 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 我国有156种, 约为其总数的25%。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就有388种。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等20多种珍稀动物分布明显缩小, 居群数量骤减, 濒临灭绝。森林物种多样性的衰减同时也反映了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或受严重胁迫。如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已被大面积砍伐, 由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所取代。这些发展起来的人工林物种急剧减少, 破坏了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普遍出现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3.2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

除了前述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原因外,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2.1森林过度砍伐。由于森林集中过伐, 加之更新跟不上采伐, 导致一些地区疏林、迹地和荒地扩大。造成森林过伐的主要原因有毁林开荒、樵采、乱砍滥伐等。森林过度砍伐, 减少了森林群落类型, 同时破坏森林的生境, 使动、植物种类随之消失或被迫迁移, 对森林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3.2.2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破坏作用大, 不仅直接烧毁大量的森林物种, 而且也影响森林生境, 改变区域的气候、土壤以及植被组成和演替进程。森林火灾还改变了林地生态环境, 如坡地干旱化, 低地则沼泽化, 岛状冻土层退缩, 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中落叶松八齿小蠹虫 (Lonchura spp.) 猖獗发生。火灾对林下土壤动物的影响也颇大, 如个体大的捕食性种类减少, 而个体小、腐食性种类增加。3.2.3森林病虫害。20世纪60年代后期, 随着森林过伐和大面积人工纯林的不断发展, 改变了森林的组成结构和生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 降低了森林自我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剧增, 对森林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3.2.4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中国海南岛大片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大部分转变为橡胶林和其他人工林, 部分变为山地草坡。文鸟和麻雀 (Passer spp.) 取代绯胸鹦鹉 (Psittacula alexandri) , 地栖兽类取代树栖兽类。长臂猿 (Hylobates spp.) 是典型的树栖灵长类, 鼯鼠 (Petaurista petaurista) 和巨鼠 (Ratufa spp.) 等也与树木相伴而生, 热带森林成片消失后, 这些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绝迹。据统计, 海南坡鹿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约有2000头, 由于大面积种植人工橡胶林, 到20世纪80年代初仅残余76头, 黑冠长臂猿由2000头减少到30头左右。栖息地破碎化也直接影响森林野生动物生存。栖息地破碎化造成物种近亲繁殖, 致使遗传杂合度下降, 种群的生存面临直接的威胁。此外, 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过度采集药材和经济植物也是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4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原则是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 充分考虑物种的生存环境的前提下, 用人工促进的方法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更好地管理物种和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用途和功能, 并维持它们更高的生产潜力以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4.1 林地管理。

林地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载体, 在统筹规划不同土地利用形式的基础上, 要确保林业用地不受侵占及毁坏。林地用于绿化造林, 采伐后及时更新, 保证有林地占林业用的足够份额。在荒山荒地造林时, 贯彻适地适树营造针阔混交林的原则, 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4.2 科学分类经营。

实施可持续林业经营管理, 对森林实施科学分类经营, 按不同森林功能和作用采取不同的经营手段, 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4.3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对受威胁的森林动植物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策略,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从而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到2003年, 我国共建有保护区1999个, 其中森林生态保护区1056个, 占国土面积的3%左右。目前, 还存在保护区面积比例不足, 分布不合理, 用于保护的经费及技术明显不足等问题。

4.4 建立物种保护的基因库。

建立物种的基因库是保护遗传多样性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信息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尽快建立先进的基因数据库, 并根据物种存在的规模、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建立不同地区适合生物进化、生存和繁衍的基因局域保护网, 最终形成全球性基因保护网, 实现共同保护的目的。也可建立生境走廊, 把相互隔离的不同地区的生境连连接起来, 构成保护网、种子库等。

摘要:阐述了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受威胁的现状及原因和保护措施。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篇9

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植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重大损失。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古老的地质历史,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拥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其中有17300多个特有种,如“活化石”水杉、银杏等,可是有些种类现在的数量已经极其稀少,目前濒危的高等植物达4000~5000种,占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总数占世界的10%以上,脊椎动物6347种,其中有667个特有种。更有大熊猫、金丝猴等160多种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上述野生生物都需要我国特别注意保护。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产地保护最为有效的途径。自然保护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旱涝灾害、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演化等重要功能,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2007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2%。其中有26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7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十多处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此举有效保护了我国80%以上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40%的天然湿地、20%的天然林、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以及绝大多数自然遗产,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就湿地调查、分类、形成演化、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湿地资源状况。对沼泽、湖泊、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在一些珍稀水鸟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生态习性、饲养繁殖、致危因素以及保护策略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通过开展鸟类环治工作,对中国鸟类特别是水鸟的迁徙活动有了深入了解。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目前,我国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占国土面积的10%。从陆地到海洋,可以说,我国自然环境最洁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

为了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我们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第一,补充自然保护区制度,明确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体制。第二,建立严格的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制度。从维护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如加强生物引种,交通运输国际货物贸易等各方面的监督,建立生物引进风险评价等。第三,建立基金制度。要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

完善法规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基础。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十一五”乃至较长的时间内,我国还要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生物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态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继国务院1994年发布《自然保护区条例》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政策、规划。为了实现“十一五”生态保护目标,我国还要建立生态保护标准体系,如矿山生态恢复标准、生态脆弱区评估标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评估标准、生态旅游标准等,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生态保护和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生物安全议定书》的成员单位,与国外相关机构密切配合,开展了一大批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引进了生态保护管理理念、技术和资金,以外促内,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展现了新的风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设计 篇10

(一 )教材内容分析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第二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第二节内容,是环境教育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保护知识,其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较大。

(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 高二学生已经全部完成了前面对生物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以生物六大基本特征为主线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熟练, 而且已经学习过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要从丰富的内容中概括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等,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需要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 )知识与技能

1.能 准确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阐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及总结归纳能力 。

(二 )过 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 )情感与价值观

1.让 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 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通 过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精神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3.提高学生热爱自然 、 热 爱生物 、 热爱生活的理念 , 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要求 。2.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 。

(二 )教 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2.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 )教学方法

1.任 务驱动法 (观察分析 、对比 )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有关录像资料和图片并通过交流、讨论识别五灵脂、蝉蜕等动物药物标本,当归、凤尾草等植物药物标本。

2.讨论交流学习法 (讨 论 、讲述 )

通过对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的对比,在此基础上多播放、些动植物种类,了解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在此过程中,同学、老师之间加强交流。

(二 )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幻灯片, 黄土高原破坏之前和现在的对比。引出:保护生物资源,生物圈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思考。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设计问题,使其产生急需探求的心理,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二 )生物多样性基本内容

教师活动: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我们应从几个层次对它进行保护? 引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生活动: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师活动:野生生物资源具有很大使用价值,只有全面认识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所在,才能增强并树立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出:1.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 2.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1.对人类来 说 ,生物多样 性具有直 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2.直接使用价值指人们能够直接利用的,包括药用价值、科学研究价值、重要的工业原料、美学价值及文学创作素材。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四 )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教师活动:以上是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我国地域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 近年来, 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应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引出:1.谁能说说我国生物多样性有怎样特点?2.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学生活动:1.第一,物种丰富;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第三,经济物种丰富;第四,生态系统多样。2.据统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 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五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师活动:我国生物多样性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多数野生生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引出: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保护野生生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设计意图:强化法律法规。

(六 )小结

教师活动:1.结合板书,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知识框架。2.挑选典型习题,学生相互解答,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整理知识体系,做习题。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拓展思维,便于记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 )教学流程设计符合认知规律

采用先导入再引导的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体系,归纳总结,便于记忆。

(三 )利用课件讲解

亚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篇11

驾车路线:北京→成都→雅安→康定→雅江→理塘→稻城县城→香格里拉镇→亚丁。

地方特产:松茸、贝母、川贝、雪茶、雪莲,青稞酒、酥油、奶饼子、红景天、牦牛肉、藏香猪。

旅游资源:亚丁生物圈保护区位于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拥有我国保护最完善,体系最完备的极高山生态体系,区内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有10座,以海拔6032米的仙乃日、海拔5958米的央迈勇、海拔5958米的夏诺多吉最为著名。三座雪山的下部被宽阔平缓的贡嘎古冰川“U”形分割,呈“品”字型鼎立,直线距离不超过7公里,举世罕见。通过宽谷,既可以观赏到三座雪峰的雄姿,又可以领略第四纪古冰川形成的风貌,这种特有的地貌组合形式的景觀,在青藏高原地区极为少见。三座雪山下,红杉林的分布高度竟达海拔4800米,与终年不融化的冰川镶嵌分布,远远望去,像一条绿色的彩带装饰在银白色的冰峰脚下。此外,保护区内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30多座,结合高原特殊地形、气候,形成了亚丁奇特的热岛效应。

亚丁保护区既有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有雪峰、冰川、海子、峡谷、原始森林,又有世界级古冰川和现代冰川公园,在海拔4200-4600米高山带内,现代冰川地貌星罗棋布。景区内有30多个高山海子,其中“牛奶海”、“五色海”、“珍珠海”最为绚丽多彩。

在藏传佛教中,“仙乃日”意为观音菩萨,“央迈勇”意为文殊菩萨,“夏诺多吉”意为金刚手菩萨,合三座雪峰称为“三怙主雪山”,在佛教二十四座神山中排列第十一位。

亚丁保护区牧业与农业并存,以藏文化风俗为主,同时融合吸收了当地和邻近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如纳西、摩梭、彝族文化等),因而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多元的文化美。保护区内居民为藏族,呈现出浓郁的康巴风情,例如独具特色的藏式碉楼、牧场上悠闲吃草的牛和马、袅袅升起的炊烟、朝拜神山的人群,表现出一派祥和、安宁的气象。民居村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强烈地方色彩,被称为“稻城古堡”。

挑战与建议:近几年,通往亚丁生物圈保护区旅游景区的柏油路比过去改善了许多,但路程仍然很长,游人长时间颠簸于汽车之上非常辛苦,故有人戏称亚丁旅游之行为“苦旅”。前往亚丁的南线线路是“云南香格里拉县→四川乡城→稻城→亚丁”,全程320公里,路况差,常遏泥石流、塌方,造成交通中断。

我们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尽快制定措施,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缩短游客前往亚丁保护区的旅途时间,增加旅途舒适性。

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研究 篇12

1 张掖湿地环境和法律保护现状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 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但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湿地法》来切实保护湿地。 虽然各个湿地地区都有从法律方面保护, 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地方特色明显, 难以规整。从更深层讲, 我国虽然初步形成法律体系, 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湿地法律保护依然存在漏洞。

甘肃河西走廊干旱少雨, 风沙盛行, 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 但张掖黑河湿地的存在, 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 黑河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湿地植物45 科124 属195 种;由国家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等18 种, 国家“三有”鸟类60 余种。

湿地生物物种虽然丰富, 但是由于人们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 从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 生物多样性减少, 动植物生态环境更加恶劣, 虽然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 但仍不能有效的解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现状。

张掖市出台了一些关系湿地保护的政策性规定:建立省级的高台县黑河流域地及候鸟保护区, 编制了《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4 年4 月10 日市政府等32 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办法》, 然而, 湿地保护法制体系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地方性法规的配套, 执法制度的建立, 执法机构的建立等方面还相对滞后, 没有把湿地管理真正纳入法治化, 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2 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的影响因素

2.1 自然因素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祁连山雪线不断上升, 气温逐渐升高, 导致了冰川渐渐融化, 这样虽然对土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增长有一定的好处, 但这样会导致黑河径流减少, 进而地表水减少, 湖泊干涸, 湿地面积开始缩小, 荒漠化加剧, 植被枯竭死亡, 物种减少。 如果在肆无忌惮开发和过度开采, 不保护生态环境, 使得湿地这样一个生态宝库将成为历史的一段风景。

2.2 人为因素

2.2.1 人类的活动开发

张掖市地处丝绸之路重镇河西走廊, 北方的小绿洲, 物种资源丰富, 人口密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为发展经济大量使用化肥等农业, 污染了湿地土壤, 湿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农业开垦, 群众法制意识和湿地保护意识淡薄, 而且相关的法律措施不完善, 导致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沼泽旱化, 草地退化和沙化加剧。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现象明显, 加上过快发展的畜牧业、种植业和城镇化, 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2.2.2 管理机制及执法制度不健全

各个地区湿地法律保护条款分散, 差异较大, 并且地方的湿地保护条例中一些法律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 使得湿地保护立法仅仅具有一种宣示作用, 而且没有可操作性, 这使得执法的效力大打折扣。当前湿地生物多样的保护, 在基础建设方面还很薄弱, 当地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在执法过程中, 并没有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也是当前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

2.2.3 公民保护意识淡薄

张掖作为一个农业城市, 当地群众目前所依赖的还是土地, 肆无忌惮地开采土地, 不合理利用农业肥料, 由于经济的落后和文化差异, 使得当地的群众缺乏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一方面湿地的保护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 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完成湿地保护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张掖湿地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 倡导公民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3 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环境优先, 湿地优先的法律意识, 加强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

张掖市随着经济发展,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黄金段的加快建设, 张掖作为河西走廊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 “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 承东启西, 承南启北的作用日渐显现,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使得张掖成为河西走廊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区。

因此, 为了促进张掖生态法制建设, 实施天然林保护, 草原生态治理, 退牧还草, 加大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 推进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实现生态资源在城乡的合理流动,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发展中, 利用保护好生态资源, 将生态价值充分发挥, 进而推动经济, 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完善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制度体系

法律为了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规范而制定的法律关系的总和, 而现在我国的依法治国国策, 逐渐侧重于调整生态与社会的法律关系, 但随着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生态严重遭到了破坏和威胁, 这促使全世界人民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

为了湿地生态的发展, 也为了更好地为子孙后代造福, 在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发展策略中应该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好地衔接, 充分的发挥湿地的多功能性, 需要加强对湿地的监管和保护, 并在湿地保护立法工作中建立一个专门的湿地保护执法机构, 更好地保障湿地建设, 加强管理监督, 建立湿地保护的协调管理机制, 缓解现阶段我国湿地管理权利冲突问题。①公众参与湿地保护是以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与姿态参与社会管理, 而且参与湿地环境保护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但在湿地保护中, 公众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公众普遍缺乏对湿地定义和功能的了解, 而且在许多人眼中, 湿地与一般的景观公园无差异, 张掖湿地公园走访考察过程中公众的保护意识令人担忧, 游客在欣赏原生态自然风光的同时, 将矿泉水瓶和塑料袋随手丢弃在水面上, 垃圾污染随处可见。

因此, 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设置标语, 更多的举办环境保护的法律宣讲活动。 目前的公众参与机制仅停留在宣传教育, 应当加快改变此种模式, 在一定范围内赋予公众保护湿地的权利。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切实发挥网络信息功能, 将公民参与湿地保护的评论, 建议及提出问题及时给予回复, 还可以通过手机将湿地最新资讯发给公众, 当然如果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保护协会, 鼓励公众积极去参与到保护湿地的队伍中去, 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实现从传统的法治社会向法治生态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徐广, 李萍.张掖黑河湿地资源现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J].甘肃林业科技, 201035 (4) :51-53.

[2]吕宪国, 陈克林.中国水禽及其栖息地的保护[J].野生动物学报, 1997 (3) :10-13.

[3]孙中艳.论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D]中国发展, 2006 (04) :64-67.

[4]张雪.完善中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D].2015 (01) .

上一篇:电影旅游下一篇:现代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