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舒通片(通用7篇)
心脑舒通片 篇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 将影响心肌的血供, 当心肌供养和需氧失衡时, 则出现心绞痛[1]。其基础治疗为休息、低盐低脂饮食, 使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药物。2008年7月—2010年5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 并与基础治疗组作临床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⒈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2008年7月—2010年5月门诊患者, 共163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80例) 与对照组 (83例) 。治疗组男45例, 女35例, 年龄48岁~78岁 (65.6岁±7.3岁) 。对照组男46例, 女37例, 年龄47岁~77岁 (64.5岁±6.9岁) 。两组间年龄、性别、心绞痛发作频度及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即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 选择心绞痛反复发作、心电图伴有缺血性ST-T改变, 并能接受系统治疗、按时复诊、资料完整的门诊患者。
1.3排除标准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自发性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 重度肺功能不全, 严重心律失常;未按时服药者;观察过程中因病情变化, 必须改变治疗者;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对试验药物发生过敏者;观察过程中使用不利于观察药物疗效的药物者;依从性差者。
1.4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治疗, 包括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治疗,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继续服用降压、降糖药, 停服其他血管活性药物5个半衰期, 在心绞痛发作严重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脑舒通片每次2片, 每天3次, 4周为1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安全性观察: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并随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性观察:治疗前后监测心绞痛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检查及心电图检查, 同时计数硝酸甘油用量。
1.6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且不再发作, 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程度减轻、频率减少一半、持续时间缩短;ST段压低, 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 但未达正常水平, 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变浅, 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一半。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 硝酸甘油用量基本无变化, 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3]。
1.7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等级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临床疗效 (见表1)
2.2 两组心电图临床疗效 (见表2)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
2.4 安全性观察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
3 讨论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及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 位于胸骨后, 可放射至后背及左上肢, 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 持续数分钟, 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可缓解。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 ST段压低, T波平坦或倒置, 发作过后数分钟恢复。目前国内外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主要从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 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入手[4]。主要使用的药物有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钙离子拮抗剂、代谢类药物等。
心脑舒通片是由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地上部分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片剂, 传统医学证明其具有活血化瘀、舒利血脉的作用。具有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学, 抑制红细胞聚集, 增强红细胞变形性, 降低血浆黏度, 抗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本随机对照观察显示, 心脑舒通片联合基础治疗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显著, 心脑舒通片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 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 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同时在观察期间, 患者无中断治疗, 亦提示心脑舒通片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陈在嘉, 高润霖.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5.
[2]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WHO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1, 9 (11) :75-7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41-45.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3) :195-206.
心脑舒通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7例均系我们两个医院内科门诊病例, 高血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 即收缩压 (SBP) ≥140 mmHg (1 mmHg=0.133 kPa) , 和 (或) 舒张压 (DBP) ≥90 mmHg, 并经详细的生化, 腹部B超、心脏彩超、X线胸片等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根据就诊日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8例, 男61例, 女27例, 年龄 (54.5±8.5) 岁;对照组79例, 男60例, 女29例, 年龄 (52.4±9.8)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1周内均未使用降压药物。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 (安内真) 每次5 mg, 每日1次或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胶囊 (吉林敖东洮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粒含呋甾皂苷15 mg) , 每次3粒, 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评定疗效, 并继续观察4周。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每次检查前数心率并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 记录不良反应, 分别观察记录治疗前1 d及服药后血压;治疗前1 d和治疗4周末各检查1次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尿酸、血脂、血糖。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取治疗前3 d和疗程最后3d偶测血压法测得血压的平均值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 显效:舒张压下≥10 mmHg并降至正常 (<90 mmHg) 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 但降至正常, 或下降10 mmHg~19 mm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 (见表2)
2.3 两组的降压疗效比较 (见表3)
3 讨 论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已知: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活性物质;胰岛素抵抗等等因素作用结果导致血压升高[3]。针对其发病机制采取的高血压治疗的七大原则之药物治疗就是要中西医结合治疗, 采用降压西药加中成药治疗是目前研究的方向[4]。氨氯地平属于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因其药效学特点扩张血管作用缓和, 避免了血药浓度的迅速变化, 从而降低了血管扩张相关的不良反应, 又因半衰期长达3 h~50 h, 故作用持久;心脑舒通胶囊的主要成分为蒺藜、含有的蒺藜总甾体皂苷具有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性, 抑制红细胞聚集, 增强红细胞变形性, 降低血浆比黏度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 抗血小板聚集, 增加抗凝血酶AT-Ⅲ活性, 使全血黏度降低,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比值, 增强抗氧自由基酶活性与机体免疫功能, 还能改善心脑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 减慢心率, 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 抑制动脉、心肌及肝脏的脂质沉着, 具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达到降低血压目的[5,6], 治疗组观察到心脑舒通对于消除高血压的伴随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后心悸、耳鸣及肢体麻木等症状较对照组减轻明显。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与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心脑舒通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安内真)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胶囊, 每次3粒, 每日3次口服。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 (分别为97.4%、64.1%) 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87.3%、54.4%)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心脑舒通治疗高血压病缓解自觉症状明显、降压、降脂作用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心脑舒通,高血压病,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参考文献
[1]肖琳玲, 邓万俊.组织多普勒成像测定Tei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6, 14 (12) :1011-1012.
[2]陈少萍, 郑兴, 秦永文.复方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 (4) :461-462.
[3]贾伟杰, 张承宗.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 9 (6) :459-460.
[4]胡春松, 胡大一.高血压治疗原则的进展及我国高血压治疗策略的特点与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7 (6) :380-382.
[5]郑金荣.心脏舒通胶囊与速效救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03, 10 (10) :1066-1067.
心脑舒通片 篇3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32~70岁, 平均 (45.12±4.32) 岁;病程0.5~30年, 平均7.3年。对照30例, 其中男14例, 女16例;年龄28~70岁, 平均 (44.02±5.30) 岁;病程1~33年, 平均6.9年。以上经过统计学处理,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心脑舒通胶囊3粒tid, 口服共8周;对照组以眩晕宁冲剂6gbid, 口服共8周。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订疗效评定标准为: (1) 治愈: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及伴有的其他症状、体征消失, 并在3个月内未再发病; (2) 显效:眩晕程度、持续时间明显改善, 伴有的其他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在3个月内发病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 (3) 有效:眩晕程度减轻, 持续时间缩短, 伴有的其他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 3个月内发病次数较原来减少20%~50%; (4) 无效:各种症状及体征改善不足20%。
注: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 经检验, P<0.05, 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结果 (表1)
3 讨论
心脑舒通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09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高黏血症患者135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79例, 男47例, 女32例;平均年龄63.5岁;伴原发性高血压病39例, 高脂血症35例, 冠心病20例, 脑血管病15例, 糖尿病7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6例, 多数患者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病程最短6个月, 最长35年。对照组56例, 男35例, 女21例;平均年龄64.6岁;伴发原发性高血压病28例, 原发高脂血症27例, 冠心病18例, 脑血管病10例, 糖尿病6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5例, 多数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病程最短6个月, 最长33年。两组患者年龄、病史、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有关血瘀证诊断标准[1]:①主要依据6项, 包括舌象、脉象、疼痛、肿块、血管、出血等异常。共有24项症状和体征。②其他依据6项, 包括皮肤、月经、肢体、精神、记忆力、腹水等异常。共有10个症状和体征。微循环、血流动力学、血小板聚集性、脑血管造影或CT、超微结构改变等实验室依据。③虽无上述依据, 但结合病史及原发病与血瘀有关者可予以考虑。④某些疾病经活血化瘀治疗有效者, 也可以考虑血瘀证。只要具有主要依据2条, 或其他依据有1条以上, 并有实验室依据证实, 可以诊断为血瘀证。
1.3 排除标准
治疗前检查发现严重心、肝、肺、肾病变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心脑舒通胶囊 (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15 mg, 30粒/盒) , 每次3粒, 每日3次, 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藻酸双酯钠, 8周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2]。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实验室各项检测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 TG下降≥40%, HDL-C≥0.26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下降≥20%;有效:血液流变学指标部分改善, 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10%但<20%, TG下降≥20%但<40%, HDL-C下降≥0.104 mmol/L但<0.26 mmol/L, LDL-C下降≥10%但<20%;无效:症状、体征、血脂检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改善。
1.7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见表3)
3 讨论
高黏血症是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常与高脂血症并存, 以中老年多见, 成为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如长期不治疗会引起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或微循环障碍, 使心脏、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导致缺血缺氧, 加重原有疾病[3]。其临床表现属中医血瘀证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血行脉中, 如水之流, 血凝而不流, 血瘀滞不行, 血泣则不通”血流不畅则会造成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 故而功能障碍、平衡失调 诸病皆生。根据《内经》:“病在脉, 调之血”“疏其气血, 令其条达”“结者散之”“瘀者化之”所论, 故当治以活血化瘀。心脑舒通胶囊的主要由蒺藜总皂苷组成, 药理作用:活血化淤、舒利血脉, 能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性, 降血脂、降低全血比黏度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和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等作用[4,5]。
本研究观察显示, 心脑舒通胶囊对于血液流变有明显影响, 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有明显降低 (P<0.05或P<0.01) 。提示应用心脑舒通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高黏血症状态, 治疗高黏血症、降血脂疗效明显, 对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且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黏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5例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79例) 和对照组 (56例) 。观察组口服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藻酸双酯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液流变学均明显改善 (P<0.05或P<0.01) ,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黏血症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高黏血症,心脑舒通胶囊,血脂,血液流变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第一届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3, 3 (3) :封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5:171-172.
[3]唐雄.临床血液流变学治疗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48-149.
[4]顾仁樾, 周端, 陈琼, 等.白蒺藜总皂甙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5, 3 (1) :25-27.
心脑舒通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136例患者均系门诊和住院确诊病例,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的脑梗死标准, 并经影像学检查 (CT及MRI) 证实。其中男90例, 女49例, 年龄53岁~92岁, 首发者105例, 再发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 男46例, 女22例;合并高血压病40例, 冠心病26例, 糖尿病12例, 高脂血症25例。对照组68例, 男44例, 女24例;合并高血压病39例, 冠心病23例, 糖尿病13例, 高脂血症26例。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史、用药史、病程、辅助检查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神经康复训练, 控制血压、血糖, 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等综合性治疗。治疗组予心脑舒通胶囊 (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22021965) , 每日3次, 每次3粒, 口服。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 每次10粒, 口服。两组连续使用2个月后对比疗效。有出血史或血黏度偏低患者慎用, 脑出血急性期禁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意识、口眼歪斜、肌力、构音、吞咽、呛咳等变化, 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 (CRP) 等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分标准。痊愈:患者的肌力达5级, 构音清楚, 生活能自理;显效:患者肌力提高2级以上或失语等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患者的肌力提高1级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2]。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变化 (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CRP变化 (见表4)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 存在缺血和神经细胞受损两个基本病变, 缺血性脑损害是由缺血后再灌注损害所形成[3]。因此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原则为:增加脑血流量;抗缺血瀑布, 即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生化和代谢改变的恶性循环, 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抑制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促进神经元功能的修复和再生。脑梗死发生后, 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受损, 这时血液黏滞度成为影响病灶区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脑舒通胶囊是中药蒺藜科属植物, 主要成分是蒺藜, 含有蒺藜总甾体皂甙, 主要包括呋甾醇和螺甾醇两类皂甙, 能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性, 抑制红细胞聚集, 增强红细胞变形性, 降低血液黏滞度和纤维蛋白原, 抗血小板聚集, 从而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的血液流变学[4]。该药还能增强抗自由基酶活性, 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和调脂作用, 抑制心脑血管的脂质沉着,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现代研究证实, 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细胞内钙超载, 而钙超载在神经元缺血性损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钙超载通过损伤线粒体结构、功能, 激活蛋白酶, 引起血管收缩, 促进兴奋性氨基酸释放, 促进自由基生成等途径导致神经元死亡[5]。使用心脑舒通治疗后, 可防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从而防止神经元损伤, 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此外, 心脑舒通胶囊还有降脂、降糖作用。脑梗死后遗症在中医学属中风证, 在治疗上宜疏其血气, 活血化瘀, 疏利血脉, 而心脑舒通胶囊正具有此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18%, 优于对照组的69.12% (P<0.01) , 提示该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安全、肯定, 且明显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血糖、CRP等指标。本组观察表明, 心脑舒通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 通过降低血液黏滞度、抗血小板聚集, 改善血液流变性, 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抗氧化、抗自由基、修复神经功能缺损, 并进而对脑梗死的再发和二级预防起到有益作用[6]。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2]秦震.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
[3]Peter KM, Sngder KF, Rush BD, et al.16prostalundin E2decrea-ses the fomation of fibrotic rat liver slice[J].Prostaglandin, 1989, 37 (2) :445-446.
[4]卢军.白蒺藜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10) :2670-2671.
[5]Siesjo BK.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part2:Mechanisms of damage and treatment[J].J Neurosurg, 1992, 77:337-349.
心脑舒通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均为2005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病人, 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根据WHO1999年诊断标准;脑梗死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 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 并具有神经缺损定位体征。排除标准:急性脑梗死后应激性血糖增高;脑梗死发病超过72 h者;有意识障碍者;失语严重不能配合检查者;再次中风者;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等;严重心、肝、肾衰和消化道溃疡者;感染、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未按要求用药3 d以上者。将8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2例。治疗组中男25例, 女17例;年龄42岁~84岁;合并有高血压病27例, 冠心病18例, 高脂血症3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分~38分 (24.3分±5.7分) 。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9例;年龄45岁~78岁;高血压病29例, 冠心病16例, 高脂血症3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分~39分 (23.6分±6.3分)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包括调整血压、吸氧,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必要时予甘露醇等脱水减轻颅内压, 并加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 1次/日, 生理盐水加胞磷胆碱钠0.75 g静脉输注, 1次/日, 空腹血糖>11.1 mmol/L时, 给予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在7.1 mmol/L ~11.1 mmol/L, 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0 mmol/L~8.0 mmol/L, 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0 mmol/L~10.0 mmol/L;并予以中风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心脑舒通胶囊 (吉林敖东洮南药业公司生产, 每粒含呋甾皂甙15 mg) 3粒, 每日3次, 饭后30 min后服用, 2周为1个疗程, 观察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血脂[包括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检查血、尿、粪常规, 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脑梗死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 病残程度0级;显著: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不减少或增加在18%之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如因药物副反应退出者, 视为无效;因病人自身原因退出者, 由新病例补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内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比较 (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均未见异常, 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组中有1例疑似服用心脑舒通胶囊后胃部不适, 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而继续服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例因病人自身原因退出, 以新病例补充。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急性脑梗死是糖尿病病的一种严重大血管并发症, 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致残、致死原因之一, 严重地危害了病人的身体健康。糖尿病性脑梗死具有腔隙性、多发性的特点, 且有大面积的脑梗死也不少见[5,6]。
目前对糖尿病性脑血管之脑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 研究表明与高血糖、动脉内皮损伤、血液流变学改变等有关。糖尿病脑梗死病人中TG、 LDL-C增高尤为突出, 而HDL-C则降低, 这是由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代谢紊乱, 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物质基础。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它的减少使其在体内清除胆固醇的能力下降, 引起胆固醇积聚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加, 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变形能力下降, 使血液黏度进一步增高, 发生血栓的倾向增高[7], 说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除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外, 还与糖尿病病人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严重受损, 局部脑血流缓慢以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8]。同时高血糖状态时, 可以引起血管病变, 包括大、中、小动脉的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展的血栓形成栓子, 引起病变动脉供血的大脑皮质或半球、小脑、脑干局部功能更新丧失。另外, 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也是糖尿病脑梗死发病高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病人血栓素A2 (TXA2) 合成增多, 内皮细胞易被损伤, 损害部位有依前列醇 (PGI2) 合成酶减少甚至缺乏, 使TXA2与PGI2失衡, 而致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管趋向痉挛, 局部阻塞[9]。糖尿病病人的血液高凝、高黏度状态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容易形成血栓, 这也是糖尿病卒中以缺血性为多见的主要原因。而当脑梗死发生时, 脑组织不能对糖进行有氧代谢, 无氧糖酵解加速, 乳酸生成增多, 乳酸酸中毒进一步抑制线粒体产生ATP引起细胞能源耗竭而死亡, 这种情况在糖尿病糖代谢紊乱时更显著。同时糖尿病存在弥漫性血管病变, 高血糖时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脆性增加, 参与了梗死面积扩大和水肿的加剧, 使脑组织的血流量进一步下降, 导致致残率和病死率上升[10]。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属中医学“消渴合并中风”范围, 其病因病机以消渴病为病机基础, 以中风病的发病为转归, 多为气阴两虚、痰瘀同病而阻滞脉络所致, 治疗关键在于益气养阴、活血祛瘀通络。心脑舒通胶囊有效成分为蒺藜总皂苷, 是从白蒺藜地上全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11], 主要包括呋甾醇和螺甾醇两类皂苷。中药蒺藜, 辛、苦, 微温, 有小毒, 归肝经。其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记载, 《神农本草经》曰:“主恶血, 破癥结积聚, 喉痹, 乳难。久服, 长肌肉, 明目”。《本草汇言》载:“去风下气, 行水化瘀……”。动物实验已表明, 心脑舒通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具有一定的缺血损伤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改善缺血组织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自由基损伤, 抑制炎性因子过表达, 多环节阻抑和调节缺血级联反应有关 [12]。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蒺藜水浸液有降压作用, 并有显著的强心作用, 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强壮、抗衰老等作用;蒺藜水煎液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
本研究中应用心脑舒通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有改善病人神经功能, 调节血脂代谢, 降低高血黏度的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分析其总的疗效机制可能为:其具有一定抗凝、扩张动脉, 解除血管痉挛, 抗血小板聚集, 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降低血液黏度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可能清除氧自由基,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 改善脑缺血局部血供, 从而促进病变周围组织修复, 且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心脑舒通片 篇7
关键词:心绞痛,心脑舒通胶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 心肌负荷增加而引起的急剧的、暂时的、可逆的心肌缺血缺氧综合征, 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心脑舒通胶囊是从蒺藜科植物蒺藜中提取的以呋甾皂苷为主的有效成分制成的胶囊剂, 具有活血化瘀、舒利血脉功能, 已广泛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收集了2002年1月—2009年5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50例, 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 并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评价治疗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29例, 女21例, 年龄40岁~65岁, 平均50.2岁。符合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且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
1.2 方法
50例病人应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前均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采用Bruce 方案) , 以最大心率=190-年龄为心率预计标准, 结果均符合阳性标准[1]。全部病人口服心脑舒通胶囊, 每次2粒, 每日3次,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药物, 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伴高血压病人则血压治疗稳定1个月且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前后降血压药物不变。治疗1个月后复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统计治疗前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运动时间、恢复时间、运动后2 min ST 段压低≥1 mm 的导联数及其ST段压低总和 (∑ST) 。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运动终止时诱发心绞痛率、运动时间、恢复时间、运动后2 min ST压低≥1.0 mm导联数、∑ST 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1。
3 讨论
心脑舒通胶囊是由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地上部分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胶囊, 主要活性成分蒺藜总皂甙一般为螺甾醇和呋甾醇两类[2]。本研究结果表明, 心脑舒通胶囊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 提高运动耐量和心绞痛阈值。心脑舒通胶囊具有以上疗效可能与其主要活性成分蒺藜皂甙具有的以下多重药理作用有关:研究表明蒺藜皂甙能增加血浆中环鸟苷酸 (cGMP) 、环磷腺苷 (cAMP) 含量, 降低血栓素B2 (TXB2) , 抗血小板聚集、增加抗凝血酶AT2Ⅲ活性、抗氧自由基损伤等作用有关, 从而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及冠脉循环[3];蒺藜皂苷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升高卵磷脂胆固醇的值, 具有阻止动脉、心脏、肝脏的脂质的沉着作用[4];蒺藜皂苷对缺血导致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此保护作用与其增加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 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关[5]。心脑舒通胶囊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并有多个临床研究证实,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6,7], 但这些临床研究在评价抗心绞痛的药物疗效时都依据临床症状转归及常规心电图的变化进行评价, 由于临床观察症状转归以及常规心电图的变化影响因素多, 因此药物疗效评价差异性大。本研究中使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方法评价治疗疗效, 这种方法可进行定量评估, 且更加客观、可靠、准确。本研究再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心脑舒通胶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陈在嘉.临床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106.
[2]褚书地, 瞿伟菁, 李穆, 等.蒺藜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 22 (4) :4-6.
[3]宿燕岗, 杨学义, 陈灏珠.心脑舒通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 9 (1) :39-40.
[4]钱本余.蒺藜研究概述[J].中成药, 1990, 12 (1) :34.
[5]魏征人, 李红, 杨世杰, 等.心脑舒通对大鼠在体结扎冠脉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5, 31 (1) :60-62.
[6]刘述辉, 靳小中.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 2001, 16 (10)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