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积温带

2024-06-06

不同积温带(共5篇)

不同积温带 篇1

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2]。黑龙江省作为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土壤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土地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 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壤约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3,4]。随着近些年国内外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发展, 结合农作物生产实践, 将土壤温度归纳为土壤分类分异特性具有重要价值和实际意义。因涉及土壤生理生化、土壤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栽培与耕作等不同学科专业交叉, 针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条件下黑土土壤肥力综合分析, 与农作物生产实践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研究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依据黑龙江省土壤分类标准及参比, 归纳出黑龙江省黑土土壤积温类型简单分类, 为不同积温黑土土壤条件下农业生产采用合理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011和2012年选取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不同积温带条件下黑土土壤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分别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实验基地 (哈尔滨市) 、农垦总局齐齐哈尔管理局查哈阳农场科技园区 (甘南县) 、一戎水稻农业科技园区 (佳木斯市) 、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前锋农场水稻示范区 (抚远县) 。在进行农业栽培耕作前将试验地点地段分为4个小区, 每个小区选取10点, 在50cm深度处取土200g, 将所有取样混合作为该试验地点的土壤样本, 送至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佳木斯) 及黑龙江省农垦环境监测站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数据处理、文字编排及表格制作均采用Office 2010软件, 其中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因两年数据趋势基本一致, 本文图表中所列试验数据均为两年测得结果的算术平均数。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选取试验地点均为位于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及黑土土壤资源区域有代表性的种植基点, 基本代表农作物种植推广示范区域的黑土土壤的基本情况。由表1可知, 供试种植农作物地点的不同积温带的黑土土壤理化特性表现为:容重、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均以第四积温带为最高, 第一积温带为最低, 其中第四积温带全氮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积温带, 而各积温带间容重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含量与全钾含量均以第三积温带为最高, 第二积温带为最低, 其中第三积温带与第四积温带间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但高于其他积温带, 而第三积温带的全钾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积温带;速效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均以第一积温带为最高, 第二积温带为最低, 其中各积温带速效钾含量差异极显著, 而第一积温带的速效磷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积温带;第三积温带pH值的酸性更接近于6.0, 且极显著低于其他积温带;各积温带间全磷含量差异极显著。

结合农业种植实际生产经验, 确定黑龙江省黑土土壤各项理化指标均选用S型隶属度函数类型, 将实际数据汇总分析确定隶属度函数的上下限阈值, 得出隶属度函数表达公式如下:

同时将实际测量值带入公式, 得到各项性状指标的隶属度 (见表2) 。

针对本研究中土壤肥力理化性状进行因子分析, 选取特征值较为理想的因子, 得到各相关指标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并计算出各项指标对应的向量值。通过黑龙江省黑土土壤理化性状相关指标累计贡献率数据的比较, 提取3项主成分, 其贡献率累计达到100.00, 大于85%, 可代表原来的全部信息, 这3项因子分别为碱解氮含量、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 向量值和公因素方差分别为 (0.121, 0.997) 、 (0.478, 0.878) 、 (0.231, 0.997) , 均对黑土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最终通过公式IFI=∑ (qi·wi) , 其中qi为土壤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值, wi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向量值。结论为黑龙江省第一、二、三、四积温带黑土土壤肥力综合分析IFI值分别为0.499, 0.506, 0.537, 0.502, 其中第三积温带黑土土壤肥力相对最高, 对该区水稻生产具有较强土壤肥力潜力。

3 讨论与结论

前人对土壤温度以及积温对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较多, 但研究角度多放在气候因素为计量基础的有效积温或温度变化的方面;而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最直接的土壤环境, 土壤热量系统循环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展, 同时随着人为开垦, 气候环境和热量资源的变化, 不同气温条件下土壤肥力状况也在发生复杂的转变。本研究表明黑龙江第一、二、三和四积温带黑土土壤肥力综合分析IFI值分别为0.499、0.506、0.537、0.502, 其中第三积温带黑土土壤肥力相对最高, 对该区农业生产具有较强土壤肥力潜力, 黑龙江省黑土土壤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只北安铁路沿线的两侧, 嫩江中游地区、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两侧。本研究中大部分处于第三积温带的嫩江平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适宜及土壤肥力潜能高, 相对第一、二积温带的地区开垦历史较短;第一、二积温带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土壤资源, 但因为过度开垦和掠夺耕作, 土壤肥力潜能在逐渐减少, 而第四积温带本身热量资源相对其他积温带少, 再加上冬春冻融现象, 造成轻微土壤耕地退化现象。这些可能与以上结论有关的原因, 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春春, 陈长青, 黄山, 等.东北气候和土壤资源演变特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3 (2) :19-24.

[2]王晓婷, 郭维栋, 钟中, 等.中国东部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与气候背景的联系[J].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2) :181-191.

[3]袁文涛, 刘滨辉, 刘燕玲, 等.黑龙江省1960~2000年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 (2) :67-71.

[4]林洁, 陈效民, 张勇.太湖典型水稻种植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浅层土壤温度的影响[J].土壤, 2012, 44 (5) :853-861.

不同积温带 篇2

1 黑龙江省各个积温带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通过对黑龙江省的各个积温带进行分析, 发现其不同积温带整体的气候正逐年上升, 并且每项气候指标的实际增幅大致上相同;对气温的年幅度变化进行调查, 发现每年增幅变化最大的是平均最低气温, 而后就是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最小;同时对黑龙江省的降水量进行调查, 发现总体降水量正在逐渐下降。

2 研究不同积温带的水稻产量

2.1对水稻产量进行介绍

对黑龙江省所有积温带所种植的水稻产量进行分析, 会发现在不同积温带中所生长水稻产量间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 水稻并不会随着积温的不断增加而提高产量, 其表现如下:种植在第三积温带中的水稻常量最高, 其次为第一积温带, 再次为第二积温带, 最后为第四积温带。这些积温带中, 生长于第三积温带中的水稻会比其余积温带会收获到更高的产量, 而第一积温带与第二积温带中的水稻。

2.2对比影响水稻产量的有关性状

主要研究和分析了九个水稻性状, 进而得出了影响水稻产量指标因素, 它们的影响力大小具体如下: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种性状是稻穗的粒数、其次为单位面积上实际穗数、稻粒的充实度、包括千粒重、饱谷率、一次枝梗数、二次粒率、受精稻千粒重、收获的实际系数。

3 研究不同积温带的水稻品质

3.1对其品质进行研究

对各个积温带中的水稻品质进行分析, 可以清楚地发现第三积温带中所种植水稻的糙米率、整精米率以及精密率最高, 而最低的为第一积温带。从水稻外观品质上来看, 水稻的粒长、粒宽以及粒的长宽比在第四积温带呈现出最低值。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进行检验, 发现他们在第三积温带中的测量值最高, 在第四积温带中的测量值最低[2]。对各个积温带所种植出来的水稻粒进行测量, 发现在第二、四积温带中种植的水稻粒中含有较高的蛋白成分, 而对稻粒中所含脂肪酸的量进行测量, 发现第三积温带中的水稻粒具有比其余积温带更高的脂肪酸含量。

3.2对比影响水稻品质的有关性状

对一些能够对水稻品质造成影响的性状进行了研究, 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 从实验品种品质的测量数据中提取出5 种主要成份, 其分别为:碾米品质、垩白、营养品质子、粒形和食味这5 个因子, 可以根据这些因子的贡献率来作为水稻品质评价指标, 进而对水稻的品质性状作出正确评价。

4 研究不同积温带的水稻株型

在第一积温带比较适合栽种东农425, 松粳3 号、7 号和12 号、 稻花香等品种。 第一积温带中生长的水稻株型有以下特点: 株高为95~100 厘cm, 穗长为18~20cm, 穗粒数为100~110 粒, 以及千粒重为20~25g, 剑叶上举、窄长、披散等。

第二积温带比较适合种植龙稻7, 松粳10 号, 绥粳, 垦稻8 号, 龙稻7 等品种, 其特点为:株高为90~95cm, 穗长为17~18cm, 穗粒数为90~100 粒, 以及千粒重为23~27g, 剑叶上举、窄中长等。

第三积温带较为适合种植龙粳12、14、19 号, 绥粳3、4 号, 普粘7 号等, 其特点为:株高为85~90cm, 穗长为17~19cm, 穗粒数为88~92 粒, 以及千粒重为26~28g, 剑叶上举、宽、长、厚等。

通过分析以上株型的特点, 在不破坏原品种的良好性状同时, 我们还应该适当应用杂交组合、基因导入等方式来改良品种, 获得较为理想的株型, 进而使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得到相应的提高[3]。

5 结语

综上所述, 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会受到不同积温带所影响, 笔者分析了黑龙江省各个积温带的总体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不同积温带的水稻产量与水稻品质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最后对各积温带中水稻株型特点和适合种植的品种进行了简单介绍, 希望能够为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户提供有利依据。

摘要:黑龙江省的水稻在粮食作物当中占据首要位置, 且在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黑龙江位于我国的北部, 有着较为复杂的气候条件, 农作物的种植特点可以根据积温特点划分成不同的积温带, 这不但对水稻株型有着严格的要求, 也对水稻的产量以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品质,株型

参考文献

[1]王麒, 张小明, 卞景阳等.不同插秧密度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 (5) :60-61.

[2]于秋竹, 孔宇, 陈东升等.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物质生产特点研究[J].中国稻米, 2015 (4) :68-71, 76.

不同积温带 篇3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很广: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但是,玉米在我国各地区的种植分布却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我国玉米划分为六个区,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本人阐述的是在黑龙江西北部种植的春玉米。

山河农场坐落在嫩江县行政辖区内,场部位于嫩江县与黑河市45公里处,正处于齐黑公路与科洛河的交叉点上。全场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4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9′20”~126°21′00”,北纬49°00′00”—49°29′11”。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炎热、多雨、光照充足,春季风大、雨小、气候干燥,秋季气温升降剧烈,昼夜气温变化较大。相对湿度的高低对农作物的蒸腾和土壤水的供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境内作物生育季节,相对湿度比较适宜,在作物生长季节和生产季节,其光能条件比较适宜,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平均无霜期115天、日照2400~2600小时、≥10℃有效积温1900~2100℃,适合部分春玉米的生长发育。2008年我场玉米喜获丰收,平均单产1300余斤/亩。

二、栽培措施

2.1产地条件

2.1.1气候条件:当年无霜期120天,年活动有效积温2477.5℃,年降雨505毫米。

2.1.2土壤条件:土壤肥沃,耕性好,黑土。PH值为6.5~7.0,有机质含量≥5%。

2.1.3整地质量要求: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10米宽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平方米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不超过3个。达到播种状态。

2.2播种

2.2.1种子处理:用35%多克福种衣剂每100公斤种子用1.0~1.5升拌种。

2.2.2播期:玉米在5月8开始~12日结束,播深压后4~5厘米,垧保苗8~10万株,垧播量25公斤。

2.2.3品种:并单6号龙单8号

2.2.4播法:采用窝眼式或气吹式播种机精量点播。

2.3施肥

2.3.1施肥量:每亩施磷酸二铵9.8公斤,尿素12公斤,生物钾肥3.3公斤。

2.3.2施肥方法:深施肥,深度8~10厘米。

2.4田间管理

2.4.1深松:玉米出苗后不用人工定苗,要及时进行垄沟深松,深度25厘米左右,放寒,增温,灭草。

2.4.2中耕灭草:在玉米2~3叶期开始中耕,中耕做到深耕22~24厘米,中耕2~3遍。不压苗,锄净草,防止欺苗。

2.4.3玉米化学除草:玉米苗后3~5叶期进行化学除草。配方:玉农乐750~1000毫升+2.4D丁酯0.5公斤/公顷,灭草效果好,不用进行人工产地。

2.4.4在玉米抽雄期,进行航化作业,防除玉米螟。可用5%来福灵225~300毫升/公顷。

2.4.5培高垄:在玉米封垄前,有利于灭草和防倒伏。

2.4.6放秋垄:在玉米抽雄穗时,结合人工授粉,进行放秋垄或拔大草,有利于玉米授粉和消灭杂草,保证苗全,棒大,粒多,粒重。

2.5收获

2.5.1收获时间:一般在上冻后,能保持良好的垄形,玉米子粒水分25%左右开始收获。

2.5.2收获方法:联合收获。在玉米子粒含水量在25%左右时,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同时茎杆粉碎。

2.5.3产量状况:300亩地总产195吨,平均亩产1300斤。

三、产量分析

今年我场玉米获得亩产1300斤的良好产量,与历年情况做纵向对比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

3.1气候因素历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平均无霜期115天、≥1(0℃有效积温1900~2100℃,而2008年降雨505毫米、无霜期120天、年活动有效积温2477.5℃。在降雨方面没有太大出入,在无霜期方面多出5天,有效积温高出历年平均340余度,因此,生育期的延长、活动有效积温的增加,是增产的因素之一。

3.2密植因素历年我场播种密度一般在6~7万株/公顷,2008年我场在密植方面考虑到合理的以密增产,播种密度为8~10万株/公顷,收到良好效果。因此,合理扩大密植尺度是玉米增产的因素之一。

3.3技术因素在生育期内,我场对玉米生产严格了作业规程,提高了质量标准,从播种前种子选择、处理、机械调试等准备工作,到中耕、化除等田间作业,直至收获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我场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

摘要:山河农场坐落在嫩江县行政辖区内,受区域气候环境限制,选择种植农作物种类十分有限。近年来,大豆市场价格走俏,导致大豆连年重迎茬耕种,产量明显下降。玉米为高效倒茬作物之一,但多年来玉米的种植效益分析明显不令人乐观。因此,如何在本区域内提高玉米种植效益一直是热门话题。本文主要阐述作者根据2008年当地玉米生育期内所使用的农艺措施与高产栽培经验进行总结,以求今后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获得更可观的产量、效益。

不同积温带 篇4

1.1啤酒大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有以下三个产区

1.1.1西北产区

西北啤麦产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大麦生长,啤麦质量普遍较好,籽粒饱满,千粒重、发芽率都较好,近年来,西北啤麦生产发展较快,但由于种植成本过高,总产量有所下降。前几年,由于西北大麦多渠道经营,部分单位放松了质量管理,一度出现以次充好,品种混杂,掺假掺杂等现象,因此,严重影了了西北大麦的声誉,近年来开始已有好转,质量普遍得到麦芽、啤酒行业的认可,有的厂家包括有些专家认为质量容易控制,甚至不低于欧麦。

1.1.2江浙产区

八十年代以前,江浙啤麦是全国唯一的主产区,主要优势在于农场,农垦系统,很多农场常年种植啤麦,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品种单一、生产条件好,有的农场还配备了烘干设备。江浙产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大麦收获季节往往遇到雨水气候,严重影响大麦的外观及内在质量。

1.1.3东北产区

啤麦主要产区在黑龙江,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要求在黑龙江垦区“抓紧建设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国家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设资金,计划建设300万亩大麦生产基地,当时,根据实际情况,黑龙江将基地建设任务落实到土地面积大、气候条件较好、机械化程度较高、科技力量较强的50个农场,1994年,黑龙江省啤麦种植面积最高发展到121万亩,而1975~1997年,种植面积下降为43~52万亩,1998年只有30多万亩。2000年以后,由于政策引导与市场导向,大麦种植面积又逐步回升。本人阐述的是在黑龙江西北部种植的大麦。

1.2山河农场发展大麦种植条件

山河农场坐落在嫩江县行政辖区内,场部位于嫩江县与黑河市45公里处,正处于齐黑公路与科洛河的交叉点上。全场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4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9'20"~126'21'00",北纬49°00'00"~49°29'11"。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炎热、多雨、光照充足,春季风大、雨小、气候干燥,秋季气温升降剧烈,昼夜气温变化较大。相对湿度的高低对农作物的蒸腾和土壤水的供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境内作物生育季节,相对湿度比较适宜,在作物生长季节和生产季节,其光能条件比较适宜,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平均无霜期115天、日照2400~2600小时、≥10℃有效积温1900~2100℃,适合部分大麦的生长发育。2008年我场大麦总喜获丰收,平均单产600余斤/亩。

二、栽培措施:

2.1产地条件

2.1.1土壤条件。

土壤肥沃,耕性好的黑土。PH植为6.5~7.0,有机质含量≥5%。

2.1.2水源。

选择无污染地下水进行灌溉,并设置抗涝排水沟。

2:2轮作

为防止病虫害侵染和土壤肥力偏耗,在无公害农产品环境监测范围内实行合理轮作,麦一豆一杂三区轮作。

2.3整地

2.3.1耕作时期:在上年10月20日前把地整平耙细达到播种状态。

2.3.2耕作方法:采用深松或浅松耙茬相结合的耕作方式,麦茬、玉米深松,大豆茬耙茬,耙深12~15厘米。

2.3.3整地质量要求:整地后耕层土壤达到细碎疏松,地面平整,10米宽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平方米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不超过3个。

2.4品种选择

2.4.1大麦品种主要是垦啤7号。

适合在黑土地区种植,抗旱、耐瘠薄能力强,每公顷产量可达5000公斤以上。

2.4.2种子处理

2.4.2.1种子精选:大麦种子必须用种子精选机进行精选,去除杂质、破碎粒、瘪粒,使种子饱满,均匀一致,达到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0%的标准。

2.4.2.2药剂拌种:大麦条纹病是垦区大麦主要病害。带菌种子是其主要侵染源。药剂拌种是防治大麦条纹病有效措施,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拌种,每百公斤种子用100~200毫升,兑水1~1.5升。

2.5播种

2.5.1播种密度

大麦分蘖多、杆较弱,播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倒伏、粒小、减产;但过稀会使大麦分蘖过多,主穗和分蘖差异大,熟期不一致,晚熟影响收获质量。所以大麦播量要适中,公顷播量在200~220公斤,公顷收获穗保持在450~525万穗。

2.5.2播期

大麦最佳播种期在4月上中旬,4月20日之前播种为高产期,大麦正常播深应在压后3.5~4.5厘米,过深出苗慢,苗弱;过浅,由于春季风大易芽干出苗率低。播后及时镇压保墒,确保苗全、苗齐、苗壮、苗均。

2.6施肥

肥料应施在种下4~6厘米的位置,最好秋达播态秋施肥。亩施尿素2.6公斤,磷酸二铵6.2公斤,生物钾1.3公斤。

2.7田间管理

2.7.1压青苗及化学除草

在大麦3~4叶期用V型镇压器压青苗1~2遍,蹲苗壮杆,防止徒长。化学除草每公顷用72%2.4-D异辛酯0.6公斤,兑水200公斤喷雾。

2.7.2防治病虫害

大麦重点防治条纹病和粘虫。条纹病为种传染病,除拌种防治外,在抽穗前去除病株是防治这种病害扩散的好办法。防治粘虫可采用有机磷制剂和菊酯类农药防治即可,用量同小麦。

2.7.3叶面追肥,防倒伏

一般在3叶期结合灭草同时进行追肥一次,孕穗后再喷一次。叶面肥品种可采用多元复合微肥。除镇压外,在拔节前喷洒麦业丰等

2.8收获

采用分段收获的方法,在小麦蜡熟中期用割晒机割晒,在田间晾晒3~4天,当籽粒水份达到20%时拾禾。

割晒要求幅宽一致,千米弯曲度不超过20厘米,放铺厚度不超过10厘米,割茬高为茎秆总长的12%~15%。

拾禾要脱净,不跑粮、不漏粮、不裹粮,综合损失率不超2%。茎杆细碎抛撒均匀,不积堆,并做到单品种拾禾,单运输、单堆放、单贮存,确保不与普通大麦混杂,保证质量。

2.9晾晒

当籽粒运到晒场时,应立即进行扬场出风,除去秸杆和其它杂物,降低籽粒的温度。要边出风边摊晒,不能长时间堆积,更不能过夜堆积。如堆积超过2小时,则中底部的籽粒就会发烧,造成籽粒颜色加深并降低发芽率。晾晒厚度不能超过20厘米。遇雨天也应尽量避免堆大堆。也不能摊得过薄,尤其是籽粒含水量高于20%,气温过高的情况下,摊得过薄,会使籽粒降低发芽率。晾晒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翻晒的间隔不能超过半小时。

2.10收后加工与储存

当大麦籽粒水分降至13%时,清选、加工、装代、入库。入库最好在早晨或晚间低温时入库。

三、产量分析:

今年我场玉米获得亩产600斤的良好产量,与历年情况做纵向对比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

3.1春季抗旱:春播前,我们抓住了有利时机进行耢地封住地表墒、保住地表水,经气象部门测定,播种前土壤平均含水量适中,达播种最佳状态,为一次播种保全苗打牢了基础,此项工作是增产的因素之一。

不同积温带 篇5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黑龙江省嫩江县农业科技园区进行, 土壤类型为黑土, 地势平坦, 肥力中等, 有机质含量3%, 前茬马铃薯, 秋耙地, 春起垄夹肥, 每1hm2施玉米专用复合肥 (N-P2O5-K2O=27-12-12) 种肥600kg, 大喇叭口期每667m2追施玉米专用复合肥 (N-P2O5-K2O=27-12-12) 150kg。人工除草。其他措施同田间常规生产。

试验共设7 个播期, 从4 月30 日~5 月30 日, 每5d播1 期。采用大区对比法设计, 不设重复, 每播期面积42m2 (6 垄 ×0.7m×10m) , 每1m2设计株数9 株。成熟期每播期随机抽取10 个样点计数每点穗数, 每点取5 穗调查每穗总粒数、实粒数, 用以下公式计算结实率

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100%

随机取5个100粒, 称取百粒重。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产量及其差异显著性见表1. 由表1 看出, 各播期的理论产量, 以第3、第2 和第5 期即5 月10 日、5 月5日和5 月20 日3 播期最高, 每点理论产量分别达1.66、1.65 和1.65kg, 分别折合16600、16500 和16500kg/ha, 显著高于第7 播期, 即5 月30 日播期的1.36kg (13600kg/ha) , 极显著高于第6 播期即5 月25 日播期的0.99kg (9900kg/ha) , 最早播期4 月30 日播期产量仅1.44kg/点, 是4 月30 日~5 月20 日5 个播期中最低的。可见, 德美亚1 号在嫩江的高产播期是5 月上中旬, 4 月底播种并不可取。

2.2 播期间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各播期的产量构成见表2。由表2 看出, 5 月5 号、5 月10 号和5 月20 号播期之所以产量最高, 是因为其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3 因素较为协调, 第1 播期即4月30 号播期之所以产量不高, 是因为其穗数太少, 而百粒重又不很高, 穗数太少的原因则是播种至出苗期间出现了-3.7℃的低温, 导致出苗率降低 (表3) 。5 月30号播期之所以产量较低, 是因为其百粒重较低, 5 月25号播期之所以产量最低, 是因为其百粒重太低, 而百粒重低的原因是灌浆期间温度较低, 降雨量较大, 灌浆期较短 (表4) 。

对表4中各气象要素与百粒重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5。由表5看出, 气象因素中温度与降雨量与百粒重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其中温度为极显著正相关, 即温度越高, 百粒重越高, 而降雨量则相反, 即降雨量越大, 百粒重越低。吐丝~成熟天数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即灌浆期越长, 籽粒越大, 反之越小。

2.3 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

7 个播期的德美亚1 号都能正常成熟, 全生育期113~121d。产量最高的5 月10 号播期, 成熟期为9 月23 号, 仅比第1 推迟1d (表6) , 产量居第2 的5 月5号播期, 成熟期与4 月30 号播一样, 均为9 月22 号。因此, 5 月上旬播种, 不会推迟熟期。

3结论与讨论

2015 年在位于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及内蒙积温相近地区中心地带的嫩江县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的德美亚1 号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 4 月30 日~5 月30 日间7 个播种的德美亚1 号的产量, 以5 月10 日、5 月5 日和5 月20 日3 个播期最高, 这3 播期之所以高产, 是因为其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3 因素较为协调, 第1 播期即4 月30 日播期之所以产量不高, 是因为其穗数太少, 而百粒重又不很高, 穗数太少的原因则是播种至出苗期间出现了-3.7℃的低温, 导致出苗率降低。5 月25 日以后播种之所以产量较低, 是因为其百粒重较低, 百粒重低的原因是灌浆期间温度较低, 降雨量较大, 灌浆期较短.

产量最高的5 月10 日播期, 成熟期为9 月23 日, 仅比第1 推迟1d, 产量与5 月10 日播期几乎一致的5月5 日播期, 成熟期与4 月30 日播期一样, 均为9 月22 日。因此, 5 月上旬播种, 不会推迟熟期。

上一篇:五优下一篇: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