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型氟中毒

2024-06-05

燃煤型氟中毒(共3篇)

燃煤型氟中毒 篇1

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防治方法是改炉改灶, 探索适合病区的节能、环保、卫生、安全、热效率高的降氟炉灶新型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该灶使用的新型降氟除氟技术和在病区推广应用价值, 笔者对2009年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公共卫生地氟病防治项目推广应用的生物质气化灶进行调查研究, 为推广应用该项目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重庆市良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物质气化灶, 了解该灶的设计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对生物质气化灶的新产品性能如单位时间产气量、燃煤消耗量、物料低位热值等进行科学实验, 测定其主要相关数据, 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性能进行比较。

1.2 方法

调查病区5户居民生物质气化灶使用前后用煤量、用柴量、炊事时间;测定使用前后空气氟含量、尿氟含量等指标, 计算其平均值。

2结果

2.1 设计原理及特点

设计原理:利用生物质热化学反应, 使它在厌氧条件下点燃, 一次进风, 热解为CO、H2、CH4等可燃混合气体, 当气体上升到炉口小喷火孔上时, 遇到二次风, 在喷火孔处的温度迅速达到“气体”的燃点 (650℃左右) 时, 它即以能量较高的气态燃烧。因而该炉燃料的燃尽率极高, 热效率也较高, 可达38%以上。当炉膛热起来的时候, 燃烧消耗气的速度和热解挥发出可燃气体的速度, 很容易达到动态平衡, 炉灶内即可稳定的燃烧。核心技术及创新点突出表现在:二次循环配风气化燃烧技术、连续给料技术。该项技术使生物质资源燃烧更加充分, 气化效率达到60%以上, 彻底解决了焦油的污染问题, 且不需外接电力。连续给料技术, 使产品更实用, 操作更加简便和安全。特点:①半气化、连续加料、二次供风;②结构和材料创新:采用灰铸铁燃烧器、炉膛与二次供风圈集成上座, 下座由灰铸铁炉桥、保温盒、风门集成;③燃料广泛, 基本不花钱;省燃料、省人力;火力强、热效高;④环保、卫生无污染, 可减少烟尘排放量;⑤使用寿命长, 经济实用, 贴近农户, 改善炊事;⑥设有续料口, 不端锅可长时间使用。

2.2 主要技术指标检测结果

产品的关键技术为二次供风技术、半气化、连速加料、自然通风。生物质节能灶技术指标:①气化效率60%;②燃料消耗量1.5 kg/h;③单位时间产气量3.3 m3/h;④物料低位热值14 500 KJ/kg;⑤单位物料产气量2.2 m3/kg;⑥燃气高位热值5 200 KJ/m3;⑦热效率45%;⑧焦油含量无。

生物质节能灶芯环保指标 (括号内为国标) :①烟尘排放浓度30 mg/Nm3 (120 mg/Nm3) ;②烟尘平均排放速度0.009 kg/N (0.096 kg/N) ;③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2 mg/Nm3 (550 mg/Nm3) ;④二氧化硫平均排放速度0.003 kg/N (0.739 kg/N) ;⑤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6 mg/Nm3 (240 mg/ Nm3) ;⑥氮氧化物平均排放速度0.008 kg/N (0.219 kg/N) ;⑦林格曼浓度0.5级 (1级) 。

2.3 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情况

本项目产品采用二次循环配风燃烧技术、连续给料技术使生物质资源燃烧更加充分, 较同类产品高出10%, 气化效率达到60%, 产生的焦油完全燃烧, 摒弃了传统生物质制气炉的焦油分离装置, 彻底解决了焦油污染和烟尘问题, 热效率获得大幅提高;连速加料技术使产品操作更加简便, 更加安全实用, 避免使用期间经常打开炉膛换料、加料的繁琐, 产生的可燃气体优质稳定, 利用率比同类产品提高10%以上;同时本产品体积小, 功能兼容性强、操作安装简单, 可根据原灶大小改进, 价格合理, 柴煤两用, 节能显著, 有利于在农村推广。详见表1。

2.4 效果评估

共调查评估5户17人, 男11人, 女6人, 平均年龄39.65岁, 平均每户人口3.4人。在项目实施前后, 笔者随机选取5户居民调查使用生物质气化灶前后用煤量、用柴量、炊事时间、测定旺火期、封火期空气氟浓度、尿氟含量, 平均用煤量、用柴量分别为;炊事时间平均减少0.46 h/d;空气氟使用前旺火期0.014 0 mg/m3, 封火期0.004 0 mg/m3, 使用后旺火期0.005 2 mg/m3, 封火期0.000 3 mg/m3使用前尿氟中位数为1.10 mg/L, 使用后尿氟中位数为0.69 mg/L。封火期使用前后空气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F=91.91, P<0.05) , 旺火期使用前后空气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F=9.68, P<0.05) (国家标准:日平均浓度0.007 mg/m3) 。平均每天用煤量使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F=89.87, P<0.05) 。平均每天用柴量使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F=36.79, P<0.05) 。炊事时间使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F=12.48, P<0.05) 。

3讨论

生物质节能灶所用燃料是农村司空见惯的农作物秸杆、林木废弃物等农村生活废弃物, 通过热化学反应转化成燃气直接燃烧, 具有安全、环保、节能, 燃烧后的草木灰还可以作化肥用, 进一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1,2,3]。本次项目评估结果显示:以前烧老灶平均用柴21.70 kg/d, 用煤9.63 kg/d;使用生物质节能灶后平均用柴8.42 kg/d, 用煤5.77 kg/d;较原老灶节约柴和煤分别为40.08%和61.20%, 同时节省炊事时间0.46 h。据此测算, 一户三口之家, 使用老灶每家农户一年挑煤砍柴约需60个劳动日, 每个劳动日按20元计算, 每个家庭需支出1 200元, 使用生物质节能灶芯改灶, 全年可节约30个劳动日, 每个家庭可节省600元;同时节省购买煤、电、气等开支约500元;一户一年共可节约近1 100元。我国广大农村有近9亿农民, 3亿农户, 主要靠使用薪柴、煤、电、液化气等作为生活用能。如使用生物质气化灶, 每家农户每年可节约薪柴约3-4 t, 相当于保护2亩森林免遭砍伐, 可节约标准煤1~2 t, 减少CO2等废气排放2 t左右;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生物质气化灶, 其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的[4]。因此其特点有: (1) 节能减排, 保护森林资源。每次使用2 kg生物质原料转化成的燃气可燃烧90~180 min, 3~8 kg原料可满足3~5口之家1 d的生活用能。 (2) 环保, 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空气质量。变废为宝, 将废弃在田间地头、村庄各处的各种农作物派上用场, 有助于有效处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废弃物, 促进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避免农村环境污染。能全面改善厨房卫生状况,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实现不用煤或少用煤的目标, 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经济环保的政策要求。 (3) 提高炊事效率, 生物质气化节能灶的上火快, 燃烧充分, 效率高, 能够减少炊事时间, 增加单位时间劳动效率。

2009年在借助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公共卫生地氟病防治项目在巫山县的15个乡镇14 000户进行的项目推广应用, 由生产厂家与课题协作单位巫山县疾控中心合作研制生产的生物质气化灶芯,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产品改进、培训、安装、售后等。从使用效果来看,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示范应用生物质节能灶芯改灶, 改变了农村燃料结构, 它将广大农村的林木废料及各种农作物秸秆加以清洁利用, 变废为宝, 促进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满足了农村家庭的煮食、取暖、洗浴等[5,6], 由于不用煤或少用煤, 达到了控制引起氟中毒的致病氟源, 减少煤氟对空气的污染, 对保障病区群体身体健康,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区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了解生物质气化灶的设计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 评价使用效果, 为其在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生物质气化灶生产厂家关于该灶的设计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及产品实验数据。随机抽取5户居民调查使用生物质气化灶前后用煤量、用柴量、炊事时间、测定旺火期、封火期空气氟浓度、尿氟含量, 计算平均值。结果 生物质气化灶具有节能减排、卫生、热效率高、操作安全简单、环保等特点, 平均用煤量、用柴量分别为4.77 kg/d、8.42 kg/d, 与未使用前比较减少了50.47%、61.20%。炊事时间减少0.46 h/d。旺火期、封火期空气氟浓度与使用前比较, 均有所下降;旺火期 (F=9.68, P<0.05) , 封火期 (F=91.91, P<0.05) , 均有统计学意义。尿氟有一定程度下降。结论 生物质气化灶有节能、卫生、安全、易行, 使用寿命长, 操作简单等优点, 能够有效降低病区群众受到燃煤型氟中毒的危害, 在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灶,燃煤型氟中毒,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泽峰, 宋明造.卫生节能灶 (Ⅰ型) 的建造及效果评价〔J〕.卫生研究, 1995, 24 (1) :63-64.

[2]郭金仁.一种适合多种燃料的节能连锅灶〔J〕.生物质能动态, 1995, 4 (1) :19-20.

[3]胡运森, 杨华.采用降氟节煤炉灶预防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0, 15 (6) :356-357.

[4]蒲朝文, 熊祥忠, 封雷, 等.改炉灶降砷防治煤烟型地方性砷中毒效果的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2, 18 (3) :195-196.

[5]刘凡, 刘江, 胡国华, 等.农村贫困地区改良炉灶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6) :328-329.

[6]张清华, 何健, 张静, 等.农村室内空气污染综合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环境卫生, 2007, 10 (2) :54-56.

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与分析 篇2

关键词:氟中毒,饮水型,监测结果

为准确了解我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的流行现状和改水降氟工程的防治效果, 根据《山西省氟中毒病监测方案》的监测指标, 笔者于2007年5月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监测。着重选取定襄、代县、忻府区三个点, 其中定襄为未改水后的氟病区, 代县、忻府区为改水后的氟病区。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设置

在定襄县选择4个未改水降氟的饮水型氟病区 (村) , 在代县、忻府区选择4个已实施改水降氟的病区 (村) , 共8个村作为监测点。

1.2 内容及指标

1.2.1 居民饮水检测:每个监测点按不同方位及井型抽取10份居民饮水水样, 共78份样本。

1.2.2 8~12岁儿童即时尿样50份, 每个年龄组抽样10份, 共400份。

1.2.3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计算各监测点氟斑牙患病率和氟斑牙指数。

1.3 监测方法

1.3.1 水氟、尿氟: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浓度, 每个样品分别检验2次。

1.3.2 8~12岁儿童氟斑牙检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Dean分度方法进行诊断和计算。

2 结果

2.1 居民饮水含氟量

定襄县未改水的马城村、留念村、南社村、咀子村居民饮水含氟浓度均值为3.35 mg/L, 范围值为1.2~4.8 mg/L。代县、忻府区已改水的新高村、刘圪洞村、阳阁村、高城村饮水含氟浓度均值为0.97 mg/L, 范围值为0.4~1.8 mg/L。已改水村居民饮水含氟量明显低于未改水村的水氟浓度。见表1。

2.2 8~12岁儿童尿样含氟量

4个未改水村测定尿样式192份, 含氟均值为4.03 mg/L, 范围值为0.64~9.20 mg/L, 已改水的4个村测定尿样205份, 含氟均值为0.91 mg/L, 范围为0.32~3.10 mg/L。结果显示, 已改水村的儿童尿氟均值明显低于未改水的村。见表2。

2.3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未改水的马念村、留念村、南社村、咀子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58.33%, 52.57%, 54.05%, 62.96%, 氟斑牙数均>1。已改水的4个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20%, 氟斑牙指数均≤0.4。结果表明已改水村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氟斑牙指数均显著低于未改水的村。见表3。

3 讨论

3.1 改水降氟措施

代县新高村、阳阁村和忻府区高城村为中等氟病区, 原水含氟量均>2.5 mg/L, 上世纪九十年代代县实施打深层井改水降氟措施, 现水氟浓度降至1.0 mg/L以下, 达到了国家饮水含氟标准, 有效地控制了饮水型中毒病的流行。而定襄县监测的4个村均未实施改水降氟措施, 居民饮水氟浓度一直维持2.0~3.5 mg/L, 人群受高氟的损害一直未遏制。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改水降氟是防止饮水型氟中毒病流行的有效措施[1]。

3.2 8~12岁儿童尿氟水平

人群尿氟水平可以表示一个地区环境氟与人群接受氟的水平[2]。新高村、阳阁村、高城村属中等氟病区, 刘圪洞村为重病区, 经改水降氟后, 4个村8~12岁儿童尿氟均值均<1.0 mg/L。未改水降氟的马城村、留念村、南社村、咀子村8~12岁儿童尿氟均值均>3.0 mg/L。由此可见饮用低氟水能降低人体内氟的浓主度, 从而减轻氟对机体的损害。人群尿氟浓度的高低也是评价氟中毒流行程度和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2]。

3.3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从氟斑牙监测结果看, 未改水的4个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30%, 实施改水降氟的4个村氟斑牙患病率均<30%。氟斑牙患病率改水与未改水有明显差异。氟斑牙指数未改水的4个村均>0.6, 平均指数为1.298 8。已改水4个村氟斑牙指数均<0.6, 平均指数为0.333 4。按照Dean人群氟斑牙流行情况分级范围[3], 定襄县的马城村、留念村、南社村、咀子村为氟病中度流行区 (指数1~2为中度) 。忻府区的高城村为流行边缘 (指数0.4~0.6为流行边缘) 。代县的新高村、阳阁村、刘圪洞村为非流行区 (指数<0.4) 。

从监测结果看, 我市的饮水型氟中毒病例在局部还很严重, 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需加大改水降氟力度, 不断把改水降氟工程拓展, 使更多的人从病区解脱出来, 提高防治成果。

参考文献

[1]易贵鹏, 陈少民, 周海玉.103眼防氟改水井水氟含量调查[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1, 16 (6) :356.

[2]程开军, 张洪财, 陈桂敏, 等.改水降氟工程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评价[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1, 20 (2) :126.

[3]刘德章, 白牛福.天津市儿童氟斑牙抽样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1, 20 (2) :128.

[4]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M].哈尔滨: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 1991.

[5]吴锦权, 陈泽池, 邓峰.地方性氟中毒[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513.

燃煤型氟中毒 篇3

1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华家乡松柏村和万顺乡光辉村是本县饮水型氟中毒重病区,水氟含量分别为13.0 mg/L、9.0 mg/L;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82.00%和53.00%。2008年两监测点实施集中供水,饮水氟含量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2 样品采集及测定

于2009~2011年4、8月,在两监测村的东、西、南、北、中及水源处各采1份样品,共计15份测定水氟含量,与2008年日常监测结果相比较。水样的采集及检测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

1.3 儿童尿氟含量的测定

从接受氟斑牙检查的8~12岁儿童中,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10名,做到男女各半,采集即时尿样。用微电脑精密酸度计和CSB-F-1型氟电极,按照WS/T 89-1996 《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与2008年日常监测结果相比较。

1.4 儿童氟斑牙调查

对两个监测村8~12岁在校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临床诊断采用户Dean’s法。与2008年日常监测结果相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尿氟含量以几何均值表示,尿氟与氟斑牙患病率作直线相关分析。

2结果

2.1 饮水氟含量检测结果

测定水氟含量,取其均值作为代表值。从表1可以看出,监测点松柏村改水前,水氟含量均值13.09 mg/L,2009年改水后,水氟含量均值1.08 mg/L;与2008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P<0.01)。2010年,水氟含量均值1.06 mg/L;与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2011年,水氟含量均值1.02 mg/L;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光辉村改水前,水氟含量均值9.065 mg/L;2009年改水后,水氟含量均值1.075 mg/L。与2008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5,P<0.01),2010年,水氟含量均值1.08 mg/L。与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2011年,水氟含量均值1.005 mg/L,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两个监测点水氟含量基本稳定,均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

2.2 尿氟含量的检测

两村随改水时间的延长,8~12岁儿童尿氟含量也随之下降,且与水氟含量的下降趋势一致 。从表2可见,监测点松柏村改水前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5.19 mg/L;2009年改水后,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2.86 mg/L;与改水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1)。2010年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1.805 mg/L,与2009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2011年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即降至1.435 mg/L,与2010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光辉村改水前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4.66 mg/L,2009年改水后,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2.21 mg/L,与改水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1)。2010年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1.01 mg/L,与2009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2011年8~12岁儿童尿氟几何均值降至1.16 mg/L,与2010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因此可以看出,2009-2011年本县两监测点8~12岁儿童尿氟排泄量已达到稳定下降趋势状态。见表2。

注:a与上一年比较,P<0.05。表2、表3同。

2.3 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松柏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氟斑牙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光辉村2011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有所上升。改水后,两村氟斑牙患病率均>30%。2009~2010年松柏村氟斑牙指数>2.00,仍属重度流行;2011年氟斑牙指数在1.0~2.0之间,由重度流行降为中度流行。光辉村氟斑牙指数仍在1.0~2.0之间,仍为中度流行。由表3可以看出,松柏村在改水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98.18%,2009年改水后为8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5),2009-2011年3年间,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P<0.05)。光辉村在改水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50.12%,2009年改水后为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2009-2011年3年间,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01,P<0.05)。由此可见,两监测点氟斑牙流行已达到下降稳定控制状态。2011年度调查结果,在11例氟斑牙患者中,中度患者占10例,轻度患者仅1例,无中重度患者发生。见表3。

2.4 相关分析

本次调查600名8~12岁儿童,对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867,P<0.05,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尿氟是机体从外环境中摄入氟含量多少的一个指标,随着改水时间的延长,尿氟与氟斑牙患病率也随之降低。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还需要做更深、更全面的研究。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改水降氟后,两个监测点的儿童尿氟与氟斑牙患病率也随之降低,这表明改水降氟是预防饮用水型氟中毒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进一步证实饮水型氟中毒实施改水措施的干预效果[1]。

8~12岁儿童氟斑牙的变化是衡量降氟改水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童氟斑牙的发生暨说明病情存在[2]。但也受脱离高氟环境时限的影响,本次监测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超过30%,其原因是两个监测点都是近年才完成改水工作,所以当地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较高。从尿氟检测结果来看,个别儿童尿氟较高,这可能与体内骨氟蓄积量有关,在脱离高氟环境后多年仍可保持尿氟的高排出量[3]。

降氟改水使两个监测点的水氟含量在1.0 mg/L。 但由于松柏村是重病区,在改水后的第3~4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仍然很高(81.38%和74.22%),氟斑牙指数>2.00,仍属重度流行,从2011年开始才有所下降,流行趋势进入中度流行范围,但氟斑牙患病率仍然很高(71.82%),这可能与儿童在恒牙萌出时期摄入高剂量(13.0 mg/L)氟有关[4]。

氟中毒是慢性蓄积性疾病,即使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控制标准也需一个漫长的过程,光辉村在改水前水氟含量是9.0 mg/L,2008年改水后开始饮低氟水,儿童尿氟含量和氟斑牙患病率均有所下降,但2011年却有所回升,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改水以来水费在逐年提高(从2.50元/t提高到3.50元/t),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负担,导致一些比较贫困、负担较重的家庭重新饮用或交替饮用自打井水。以往的资料显示,改水6~8年后,病区人群尿氟浓度可以达到非病区水平[5]。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改水降氟力度,加强改水工程管理,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使较贫困病区的群众有保证的饮用低氟水。

摘要:目的 掌握农安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水、尿氟含量的变化及儿童氟斑牙的流行趋势,评估饮水型氟中毒防治效果。方法 于2009-2011年每年4、8月,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华家乡松柏村和万顺乡光辉村两个监测点水氟和8~12岁儿童尿氟含量进行测定;用Dean’s法对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与2008年常规监测结果比较。结果 华家乡松柏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13.00 mg/L降至1.03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98.18%降至71.82%;万顺乡光辉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9.08 mg/L降至1.01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50.12%降至42.93%。随着改水时间的延长,水、尿氟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之间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r=0.867,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水降氟能够有效控制饮水型氟中毒的流行。

关键词:改水降氟,尿氟,氟斑牙

参考文献

(1)赵艳,刘开泰,薛茜.我国饮水型氟中毒预防措施效果评价(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25(2):222-224.

(2)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组.2003年和2004年全国饮水型氟中毒重点监测报告(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2):161-164.

(3)赵艳,刘开泰,薛茜.我国饮水型氟中毒预防措施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4):434-437.

(4)白广禄,陈宝群,李峻岭,等.陕西省地方性氟中毒改水防治效果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5,14(5):306-308.

上一篇:班主任如何赏识学生下一篇:真情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