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检验

2024-10-02

对比检验(精选9篇)

对比检验 篇1

目前流感病毒实验室检验方法主要有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GICA) 和RT-PCR 检测技术, 可用于早期流感检验且检测时间短[1]。我们于2009年11月对某小学内暴发的流感疫情中的病例分别采用GICA和RT-PCR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观察这两种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探讨其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以有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2009年11月, 我市某小学发生流感局部显性, 共有38例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 其中男20例, 女18例, 年龄6~10岁。患儿表现为发热 (体温超过38℃) 、不同程度的咳嗽和咽痛。

1.2 实验材料

流感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条 (由美国基代尔公司生产) , RNA 提取试剂Rneasy Mini Kit、RNA 扩增试剂One Step RT-PCR Kit、 (均由QIAGEN公司生产) , PCR扩增仪MJ Research PTC-200 (由美国MJ RESEARCH公司生产) 。

1.3 样本选取方法

用压舌板抵信患者舌根部, 用2根咽拭子同时并列探入咽部, 取扁桃体隐窝处的上皮细胞组织。一根咽拭子浸入pH 值为7.4~7.6 的Hank’s 液中, 另一根咽拭子浸入胶体金快速检测裂解液中。

1.4 实验检验方法

1.4.1 GICA法

充分搅拌盛有样本的细胞裂解液, 以吸管取3~4 滴裂解液滴入检测卡加样孔中, 于15 min后观察检验结果。如检测区与对照区分别一条红色带, 表明结果为阳性;如对照区有一条红色带而检测区无红色带, 表明结果为阴性。

1.4.2 RT-PCR法

取100 μl混合均匀的采样液, 注入微量离心管内用于提取样本核酸。在PCR扩增仪中放入PCR反应管, 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观察检测结果及其电泳表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χ2检验, 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GICA 法进行现场快速检验, 38份样本中28份检验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73.68%。采用RT-PCR法结果, 38份样本中30份检验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78.95%。经比较, GICA 法与RT-PCR法样本检验结果一致的样本数为25份, 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流感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 很容易被误诊并在人群密集场所形成暴发式的疫情, 引起滥用抗生素等一系列问题[2]。流感病毒检验的传统方法是进行病毒培养, 可用于病毒分型和抗原变异分析。但是这种方法检测历时长, 操作步骤复杂, 易受检验人员素质因素的影响。RT-PCR检验方法对实验室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需要借助大型检验仪器, 检验成本高[3]。GICA检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以胶体金为示踪标记物用于检验抗原抗体反应技术。这一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验用时短、成本低, 不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等突出优点。在本组资料中, GICA法的阳性率略低于RT-PCR法, 但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之, GICA检验方法是流感病毒疫情与临床检验的有价值的筛查手段。

摘要:目的 观察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GICA) 和RT-PCR检测技术在流感病毒检验中的结果一致性, 以选择更加快速有效的检测技术。方法 选择某小学38份流感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样本, 分别进行GICA法和RT-PCR法检验。结果 GICA法下阳性率73.68%, RT-PCR法下阳性率78.95%;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25份, 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 。结论 GICA检验方法操作方便, 检验结果快速, 准确率高, 是流感病毒疫情与临床检验的有价值的筛查手段。

关键词:流感病毒,GICA,RT-PCR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 (2005~2010年度) .15.

[2]朱玉芝, 杨明, 苏杨.流感病毒快速检测分离鉴定新技术的应用.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22 (3) :233-2341

[3]尤凤兴, 居丽雯, 张敬平, 等.流感病毒快速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检验医学, 2009, 24 (8) :598-601.

对比检验 篇2

(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江529500)【摘要】目的:比较已糖激酶法测定血糖与血糖仪测定血糖值的结果。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已糖激酶组和血糖仪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静脉血血糖值或末梢血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血糖仪组测得的静脉、末梢血血糖值普遍低于已糖激酶组。血糖仪组测定的静脉血血糖值与已糖激酶组测定的血糖值基本相同,P<0.05,血糖儀组测定的末梢血血糖值与已糖激酶组测定的末梢血血糖值差异较大,P>0.05。结论:血糖仪测得的静脉血血糖值与已糖激酶测得的血浆血糖值较为接近。【关键词】血糖仪;已糖激酶;血糖【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51-01 血液中所含有的葡萄糖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糖,因为人身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在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葡萄糖,尤其是脑组织、红细胞等没有糖原贮存的组织细胞。所以,保持血糖的稳定是维持各器官和组织细胞正常活动的基础。由于血糖的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波动性,不同人对血糖的耐受力也有差异。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空腹时应控制在3.3-6.1mmol/L之间,空腹血糖值超过11.1mmol/L,就视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就为低血糖。检测血液中血糖的浓度,对医生诊断病情和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检测血糖[1]的主要方法有葡萄糖氧化酶法、葡萄糖脱氢酶法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操作简单快速、轻便的血糖检测仪[2]器踊跃诞生,因它轻便快捷,可随身携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中被普遍的使用。血糖仪是以光学的原理做为检测的基础,患者根据说明书按正确的步骤操作就可测得自身血液中的血糖值。虽然血糖仪快速、便捷,但如果病人的血糖浓度过高,血糖仪就不能正确的或根本无法测得患者的血糖值。所以其检测效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还不是非常的稳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本文将罗氏乐康全活力型血糖仪测定的血糖值与已糖激酶法测定的血糖值进行对比分析,血糖的即为时检验质量提供有利的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45-75岁,病程1-12年,。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已糖激酶组和血糖仪组,每组50人,分别用已糖激酶和血糖仪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以上100例患者均由医生诊断证实为糖尿病患者,接受检测时为空腹或饭后两小时以上。1.2 仪器与材料 罗氏乐康全活力型血糖仪、原装葡萄糖已糖激酶法测定试剂盒,专用试纸条。1.3 方法 血糖仪组的患者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方法按要求进行检测。首先用酒精消毒无名指后进行穿刺,末梢血会自然的流出,把末梢血均匀的涂在试纸条的小孔上,接下来按说明书所要求的步骤观察得出测定结果。已糖激酶组的患者抽取静脉血、末梢血样本送实验室去做对照测定。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P<0.05视为无差异性。2 结果血糖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表1血糖测定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根据图表 血浆与静脉血P<0.05 血浆与末梢血P>0.05 静脉血与末梢血P>0.05经试验表明,用酶方法测得的血浆的血糖值最为稳定和可靠,得出的数据最接近患者体内真实的血糖情况。两组患者的血糖平均值比较 (见表2)表2两组患者的血糖平均值结果表明,两组的数据较为接近,统计学方法上P<0.05 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检验中,如患者血糖浓度过高,血糖仪就不能准确的测定患者的血糖值。 3 讨论 从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上看,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已糖激酶法的结果比血糖仪法测定的结果更为稳定可靠。在对血糖的检测上,酶法和血糖仪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一起构成了血糖检测的一个完整体。疑似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血糖检测时,应采用空腹酶测定法,这样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对接下来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更为精准的参考。而那些已经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或正在疗程中的糖尿病患者,他们需要随时的了解自身的血糖情况以便于掌握自己的病情,可使用血糖仪来测定。两种检测方法个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血糖仪优点:检测速度快,五秒左右患者便可知道测定结果,操作简单,便于携带随时检验,按照说明书非专业人员也可操作。缺点:质量控制差,开封后测试纸片不易保存,而且价格也比较高。检测结果线性较窄。血糖仪的探头常会暴露在空气中,这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会影响测试的结果。试用期间,要经常清洁光孔,尽可能的减少误差。酶法检测血糖的优点:可大批量的进行检测,结果准确;检测的结果线性宽,接触的层面广;价格低,适合大面积普查;便于质量的控制。缺点:从开始采血检测到得出结果的时间较长。另外,如果采血测定时,患者正在滴注含有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由于生理盐水会与所用的试纸产生过氧化氢还原,会使结果相对偏低。故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需要来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3],如果病人处在病危的状态下,如糖尿病昏迷、高渗性昏迷或低血糖所导致的昏迷,医生和护士就要根据血糖仪的测定结果来判断是哪一类型的昏迷及其血糖水平,由此指导治疗和用药,为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由于考虑到血糖仪不可避免的误差和局限性[4],检测结果受到温度、湿度及其自身稳定性灵敏度的影响,血糖仪的测定结果是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大多数情况下,建议还是采用酶测定法来检测血糖的含量更为安全、准确。参考文献[1]须根云 床旁试验血糖测定的结果调差[J].浙江检验医学,2204,2(2):9-10[2]张国军,康熙熊 即时检测的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1075[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59-363[4]Addae J Mahabir D,Byam N ,et al.Evaluation of a home kit blood gluose monitoring device[J],west Indian med,1998,47(4):153-15641

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80例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共有44例、女性共有36例,各占总数的55.0%、45.0%;年龄在19—62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36.8±5.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调查。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本次试验所采用的仪器为桂林华通医用仪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的HT—2000型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其配套试纸条、离心机、显微镜、酒精灯等,所采用的试剂主要有冰醋酸等。

1.2.2 标本采集

按照统一标准于清晨取患者的空腹尿液,留取新鲜中段尿液标本,盛在洁净有盖的尿杯中,在常温下保存。

1.2.3 尿常规检验

传统手工镜检法:首先采用热醋酸碱法检测尿液标本中的蛋白质含量,并记录好检测结果;然后取10mL尿液标本,放于离心机中,以15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5min后将清液清除,保留沉渣0.2mL搅拌均匀,以试管吸取适量置于镜检片上,检测尿液标本中的蛋白质、红细胞及白细胞含量,同样记录好检测结果。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法:首先采用试管取20mL尿液标本,然后将试纸条放入尿液标本中,3—4s后取出,以干净纱布吸取剩余尿液,置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中,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检测尿液标本中的蛋白质、红细胞及白细胞含量,并记录好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检出率。阳性检出率=阳性检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对其中的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传统手工镜检法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16.3%、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6.3%;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法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3.8%、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13.8%、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2.5%;两种检验方法的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的常见检查项目,通过尿常规检验,可以比较准确和可靠地判断患者的代谢情况和肾功能状况。尿检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尿液标本自身、检测仪器、试剂以及检验方法等。传统手工镜检法是最为常用的尿常规检验方法,其经大量临床验证,检验结果比较准确;但其缺点是对尿液标本的要求较高,容易受标本采集、保存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法则是一种新型尿常规检验方法,其具有尿液标本量需求少、操作简单快速、检验效果好等优点;但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法在实际应用之时容易受环境、药物及检测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鉴于两者各有优缺点,所以临床上常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尿检。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手工镜检法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16.3%、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6.3%;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法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3.8%、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13.8%、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2.5%;两种检验方法的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传统手工镜检法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法两种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各有优势,其结果差异不明显,临床上可联合两种方法共同对患者进行尿检,从而提高尿检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洪丽.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3:47-48.

[2]郑德亮.临床中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9:69.

[3]孔瑞微,赵文凤.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177-178.

[4]韦绍卫.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03:53-54.

对比检验 篇4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血常规检验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内红细胞、血红蛋白或者血细胞浓度低于正常数值,这一疾病的基本原因是红细胞的增生与消耗失去平衡,其常见的两种疾病类型为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逐步发展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造成红细胞生成障碍进而导致低色素性贫血[2]。主要原因是铁摄入不足、铁吸收不良以及铁丢失过量和铁利用障碍等。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缺陷引起的血红蛋白以及珠蛋白肽链中一种或几种合成不合理所致,进而引起的贫血[3]。本文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贫血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总结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贫血患者78例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岁,2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A,26例地中海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B,26例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检查方法

对三组患者均采集静脉血2~3ml,置于EDTA-K2抗凝管中采取混匀,采用F-S2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以及血常规分析,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浓度,严格依照步奏实施检测,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于三组病例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浓度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供比较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6.O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A共26例患者,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均为69.3±2.15(g/L),红细胞的体积均为62.4 ±1.15(fL),红细胞浓度均为4.15 ±1.24(102/L);观察组B共26例患者,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均为89.8±3.25(g/L),红细胞的体积均为64.4 ±1.55(fL),红细胞浓度均为3.25 ±1.12(102/L);对照组共26例患者,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均为121.8±6.45(g/L),红细胞的体积均为88.3 ±2.25(fL),红细胞浓度均为2.35 ±1.12(102/L)。观察组A、B的血红蛋白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少于观察组B;观察组A、B的红细胞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B的红细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高于观察组B,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贫血主要的病症类型为缺铁性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两种,目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体内铁的储存量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发的贫血。而地中海贫血是一种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α-珠蛋白肽链与β-珠蛋白肽链合成不平衡而引发的贫血[4]。这一疾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要对这一疾病进行有效的排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在对贫血进行检验的过程中,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是临床诊断和判断贫血程度的重要依据。当发生缺铁性贫血时,由于单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少于正常值,进而导致血红蛋白量降低,红细胞计数下降,且红细胞体积减小[5]。当发生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的造血功能处于非常旺盛的状态,此时红细胞计数下降并不明显,但是较正常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异,且红细胞的体积以及浓度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6]。在实施血常规检查的过程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有一定的差异,经过检验可进行明显分辨。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经血常规检验观察组A、观察组B与对照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浓度等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浓度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三个重要指标,且血红蛋白计数与红细胞浓度是较为敏感的指标,而红细胞体积可作为一个辅助的指标,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简便快捷的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具有显著的检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改霞.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期刊.2012,01(25):125-126

[2] 文艳琼,黄爱群,江雁琼.缺铁性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结果差异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期刊.2012,06(01):88-89.

[3] 郭奇志.血常规在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13,08(10):249-250.

[4] 陈爱凤.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在血常规中的鉴别诊断[J].当代医学期刊.2011,09(25):323-324.

[5] 孙秀山,颜洁,管泽琴.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期刊.2013,03(15):239-240.

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检验对比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 分为两组。静脉血组71例, 男33例, 女38例, 平均年龄 (46.81±6.02) 岁, 平均病程 (7.82±3.13) 年;末梢血组63例, 男31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 (47.28±5.49) 岁, 平均病程 (7.36±3.56) 年。基础疾病:2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12例患者合并冠心病, 14例合并高血脂。两组基础疾病、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静脉血组

采取静脉血检测, 选择BECKMANAU-2700型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 抽取患者肘部的静脉血, 剂量为3 m L, 并使用常规注射器给予采血, 抽血要在1 min内完成, 并将采集的血压在1 h内离心, 取上清液, 然后放入到生化分析仪中给予检验, 并记录检验结果。血糖≤2.8 mmol/L为低血糖[2]。

1.2.2 末梢血组

采取末梢血检测, 选择BECKMANAU-2700型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 在患者手指末端采血, 先对患侧采血部位给予按摩, 保持局部充血, 对指端末梢的皮肤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风干后使用消毒后的采血针, 穿刺皮肤进行采血, 在指端腹的内侧刺入, 深度为2~3 mm, 然后退针, 血液流出后, 严格按照其操作规程进行检测[3]。

1.3 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段血糖值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血糖值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低血压发生情况

经过观察, 末梢血组低血糖发生率 (4.76%) 显著低于静脉血组 (19.72%) ,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度较高的疾病, 若患者的血糖情况长期异常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不仅会加重身体不适, 而且还会诱发多种并发症, 直接影响生存质量与生命健康。应激反应会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量, 儿茶酚胺会刺激机体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 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升高机体的血糖含量, 促使机体的血糖升高[4]。近年来因为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此类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 血糖检测为重要环节, 也属于基础常规的检验项目。要想对患者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并延缓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时间, 加强血糖检测尤为重要。传统的血糖检验方法适宜静脉血为主, 此种方法虽然能够准确测出血糖值, 然而通常需要至少2 h方可得到明确的检验结果, 耗费时间相对较长, 此种方法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治疗。而且针对存在出血倾向、严重烧伤的患者不宜采取静脉血检测, 这就需要以末梢血取代静脉血进行检验分析。盛凤英[5]在研究中应用了罗氏公司生产的Accoutered GCT血糖仪对静脉全血与毛细血管中的胆固醇、葡萄糖与三酰甘油进行检测, 结果发现三项结果的相关性明显, 但是并无显著差异。该研究中给予134例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检测与末梢血检测,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盛凤英的研究结论类似。说明在血糖检测方面血糖仪检测准确度与静脉血检验一致, 准确度高, 操作简便。与静脉血检验相比, 应用血糖仪检验末梢血能够显著缩短检验时间, 快速、频繁的检验血糖, 进而更加客观的表现血糖情况, 优势明显。此外, 刘芳龙等[6]的研究提出, 血糖控制期间容易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尤其是无症状的夜间低血糖。低血糖能够兴奋交感神经, 致使患者出现面色苍白、饥饿、冷汗与心悸症状, 导致诸多不良后果。该研究中, 末梢血组低血糖发生率 (4.76%) 显著低于静脉血组 (19.72%) , 提示选择末梢血进行血糖检测采集量少, 疼痛轻微, 安全性高, 有利于预防低血糖反应出现, 与樊秀英[7]报道一致。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糖仪进行自我检测, 准确迅速, 方便快捷, 适合家庭使用, 而且检验末梢血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出现, 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尚合江, 刘皓.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1 (3) :538-539.

[2]穆启霞.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糖检验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19 (7) :29-30.

[3]陈丽芳.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8) :2462-2463.

[4]李小霞.观察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27) :160-161.

[5]盛凤英.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糖检验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 (23) :96.

[6]刘芳龙, 刘伟.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18) :2561-2563.

对比检验 篇6

1 钢丝绳重要用途场所界定及其分类

煤矿重要用途钢丝绳包括:立井提升用钢丝绳、斜井提升用钢丝绳、悬挂吊盘用钢丝绳、用于运送人员的倾斜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的钢丝绳及倾斜架空乘人装置用的钢丝绳。

当前煤矿重要用途钢丝绳, 有普通钢丝绳 (主要是线接触钢丝绳。点接触钢丝绳由于性能差, 已被禁止在煤矿重要用途场所使用) 和面接触钢丝绳 (又称压实股钢丝绳) ;有圆股钢丝绳和异型股 (常见三角股) 钢丝绳;有光面钢丝绳和镀锌钢丝绳, 镀锌钢丝绳又分为A类、B类和AB类三种。

钢丝绳检验标准按普通钢丝绳和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分为两类。

2 重要用途钢丝绳检验依据分析

对钢丝绳进行拆股钢丝检验, 其依据按执行的优先顺序依次为:

1) 《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九十八条至第四百零六条之规定;

2) 煤炭行业标准MT716-2005《煤矿重要用途钢丝绳验收技术条件》和MT717-1997《煤矿重要用途在用钢丝绳性能测定方法及判定规则》;

3) 冶金行业标准YB/T5359-2010《压实股钢丝绳》和国家标准GB8918-2006《重要用途钢丝绳》。

国家标准GB8918、冶金行业标准YB/T5359和煤炭行业标准MT716分别为钢丝绳制造标准和验收标准, 在新绳悬挂前检验中也可做为拆股钢丝拉断、弯曲、扭转三种实验单项判定的依据, 而钢丝绳的整绳判定则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在用普通钢丝绳检验以MT717和《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

对于煤矿重要用途钢丝绳的检验, 这些规程及标准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能够较全面地对煤矿重要用途钢丝绳进行检测和判定, 但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现分析如下。

2.1 引用标准已做废, 有效标准之间存在差异

煤炭行业标准MT716-2005中的引用标准现已全部作废, 大部分被各自新的版本所代替, 而GB/T16269-1996《面接触钢丝绳》被作废后, 先后被两个版本的冶金行业标准YB/T5359-2006和YB/T5359-2010《压实股钢丝绳》所取代。《煤矿安全规程》中也引用了标准GB/T16269-1996《面接触钢丝绳》, 作为对面接触钢丝绳的韧性指标的要求。所以, 目前面接触钢丝绳检测的有效标准有MT716-2005和YB/T5359-2010。两个标准中有关抗拉强度的规定一致, 但韧性指标有一定的差别。现对两个标准中相对应的韧性指标做一对比, 结果如下。

2.1.1 最小弯曲次数

经比较, 两个标准中, 弯曲圆柱半径 (弯芯半径) 所对应的钢丝公称直径范围基本相同, 只是YB/T5359-2010中的最小直径为0.50mm, 而MT716-2005中的为0.55mm;YB/T5359-2010中的最大直径为4.40mm, 而MT716-2005中的为4.30mm。为了便于对比, 取共同丝径范围0.55mm到4.30mm, 取抗拉强度1570MPa、1670MPa、1770MPa、1870MPa, 以MT716-2005中的最小弯曲次数减去YB/T5359-2010中的最小弯曲次数, 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对于公称直径0.55~0.75mm的钢丝, 行业标准MT716-2005中的最小弯曲次数小于等于冶金标准YB/T5359-2010中的最小弯曲次数, 但根据实际情况, 煤矿企业送检的钢丝绳中, 丝径小于0.75mm的钢丝很少, 所以这一情况对检测工作影响不大, 可以忽略。值得重视的是公称直径0.75~4.30mm的钢丝, MT716-2005中的最小弯曲次数大于等于YB/T5359-2010中的最小弯曲次数。这说明, 对于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的弯曲试验, 依据标准MT716-2005比YB/T5359-2010更严格, 合格钢丝的弯曲次数更高, 韧性更好。

2.1.2 最少扭转次数

经比较, 两标准中钢丝公称直径范围相同, 都为0.50mm到4.40mm, 试验 (或标距) 长度也相同, 同样取抗拉强度1570MPa、1670MPa、1770MPa、1870MPa, 以MT716-2005中的最少扭转次数减去YB/T5359-2010中的最少扭转次数, 结果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 MT716-2005中的最少扭转次数大于或等于YB/T5359-2010中的最少扭转次数。这说明, 对于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的扭转试验, 依据标准MT716-2005比YB/T5359-2010更严格, 合格钢丝的扭转次数更高, 韧性更好。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对于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 从保证安全的角度考虑, 依据MT716-2005更有利于矿井的提升安全, 所以对于悬挂前的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 以MT716-2005中的韧性指标作为判定依据, 结果会更加可靠。

2.2 关于低值钢丝和不合格钢丝, 标准和规程中叫法不一致

在标准MT716-2005和YB/T5359-2010中, 低值钢丝的概念的外延基本一致, 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不合格钢丝, 从概念上讲, 应该是上述标准中所说的低值钢丝, 叫法上有所不同。

1) 对于普通钢丝绳, 标准MT716-2005中关于低值钢丝的定义如下:

(1) 钢丝的实测抗拉强度值低于该钢丝公称抗拉强度减50MPa而不低于该公称抗拉强度的82%;

(2) 钢丝的实测反复弯曲次数低于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弯曲次数而不低于该最小弯曲次数的80%;

(3) 钢丝的实测扭转次数低于标准中规定的最少扭转次数而不低于该最少扭转次数的70% (异型股为60%) 。

符合上述任一条件的钢丝为低值钢丝。

2) 对于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 标准MT716-2005和标准YB/T5359-2010中关于低值钢丝的定义如下:

(1) 以同一公称直径的钢丝为一组, 钢丝的实测破断拉力低于该组钢丝实测平均破断拉力的92%而不低于该实测平均破断拉力的75%;

(2) 钢丝的反复弯曲次数低于标准规定的最小弯曲次数而不低于该最小弯曲次数的75%;

(3) 钢丝的扭转次数低于标准规定的最少扭转次数而不低于该最少扭转次数的75%。

符合上述任一条件的钢丝称为低值钢丝。

3) 关于低值钢丝的允许总数, 标准MT716-2005中的要求与《煤矿安全规程》中的不合格丝的允许总数一样。

标准MT716-2005中规定:钢丝的抗拉强度、反复弯曲、扭转三项实验允许的低值钢丝总数, 在没有不合格钢丝的情况下, 以低值钢丝的总断面积与试验钢丝的总断面积之比计算。用作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的钢丝绳应小于6%;专为升降物料的钢丝绳应小于10%。当一根钢丝有多项低值时, 只按一根计算。

《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零二条第 (一) 款中规定:新绳悬挂前的检验:必须对每根钢丝做拉断、弯曲、扭转3种试验, 并以公称直径为准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判定:不合格钢丝的断面积与钢丝总断面积之比达到6%时, 不得用于升降人员;达到10%时不得用于升降物料。

由上述可以看出, 《煤矿安全规程》所称的不合格钢丝即为标准MT716-2005中所称的低值钢丝。

4) 关于不合格钢丝, 标准MT717-1997中的规定与《煤矿安全规程》中另一条的规定一致。

行业标准MT717-1997中规定:定期检验的不合格钢丝断面积与钢丝总断面积之比必须小于25%。《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零二条第 (二) 款规定:在用钢丝绳的定期检验, 可只做每根钢丝的拉断和弯曲2种试验。仍以公称直径为准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判定:不合格钢丝的断面积与钢丝总断面积之比达到25%时, 该钢丝绳必须更换。

5) 综上所述, 不合格钢丝的定义应为:

(1) 对于新绳悬挂前的检验, 低于三项低值钢丝下限的钢丝为不合格钢丝;

(2) 对于在用绳的定期检验, 标准MT717-1997中规定:以同一公称直径的钢丝为一组, 钢丝的实测破断拉力小于该组钢丝平均实测破断拉力的90%的钢丝;用作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光面绳, 反复弯曲次数低于新绳允许弯曲次数的90%的钢丝;用作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与物料的AB类镀锌绳, 反复弯曲次数低于新绳允许弯曲次数的85%的钢丝;用作升降物料的光面绳和镀锌绳, 反复弯曲次数低于新绳允许弯曲次数的80%的钢丝。

3 在用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的定期检验没有依据

《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零二条第 (三) 款规定了新绳和在用绳的韧性指标, 强调在用绳按MT717-1997标准 (面接触钢丝绳除外) , 而标准MT717-1997中也明确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面接触钢丝绳。标准MT716-2005和YB/T5359-2010属于验收标准和制造标准, 可用于新绳悬挂前的检验, 而不可用于在用钢丝绳的定期检验。所以, 当前阶段, 没有在用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的检测和判定依据。在工作中, 只能将YB/T5359-2010作为暂时依据, 进行在用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的检测工作。事实上, 这不符合规定。

4 结束语

补充编写适用于在用面接触 (压实股) 钢丝绳的检验标准, 更新行业标准MT716-2005和MT717-1997, 统一标准和规程中关于低值钢丝和不合格钢丝的概念, 以便清晰界定钢丝绳的判定依据, 将促进和规范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的钢丝绳检验工作, 提高煤矿企业在用钢丝绳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1.

[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MT716-2005, 煤矿重要用途钢丝绳验收技术条件[G].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

对比检验 篇7

关键词: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细菌学检验

布氏菌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及传染性疾病,且人畜共患,以布氏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包括19个生物型及6个种,致病菌包括马耳他布氏杆菌、犬种菌、流产布氏杆菌、猪种菌等[1]。机体被布氏菌侵入后,会造成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发生增生现象,损害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同时会伴有毒血症、菌血症等,尤其是骨关节损害[2]。布氏菌病一般常发于牧区,但是在近些年来,大中城市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高发人群为青壮年,主要为从事屠宰业、皮毛加工业、兽医的人士。对其进行有效诊断是预防和控制布氏菌病的关键,本研究为探究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选择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布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布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与布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并确诊;排除流行性感冒、感染性疾病、血液性疾病的患者。64例患者主要包括44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为70岁,最低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42.5±4.8)岁,最长病程为27 d,最短病程为5 d,平均病程为(15.9±3.3)d,12例为兽医,11例为饲养员,20例为屠夫,21例为做皮毛加工工人。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清学检验及细菌学检验方法进行分别检验,具体方法如下:

1.2.1血清学检验:检验方法为试管凝集试验法,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抽取,将血清分离出来,血液要保证新鲜、无腐败气味、无溶血现象、无明显蛋白凝块;血清用0.5%石碳酸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在患者血清中加入抗原;充分震荡血清后,在37℃恒温培养箱中放置进行22~24 h培养;检验结果通过血清凝集反应程度进行判定;以检验的规章流程进行检验,并要严格执行;检验要由两名检验师进行;如果检验结果中两名检验师的检验结果不统一,要再次进行检验,以此保证准确检验[3]。

1.2.2细菌学检验:检验方法为细菌分离培养法,标本在干琼脂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如果干琼脂培养基有菌落出现,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以检验的规章流程进行检验,并要严格执行;检验要由两名检验师进行;如果检验结果中两名检验师的检验结果不统一,要再次进行检验,以此保证准确检验[4]。

1.3统计学方法:研究中两种检验方法的相关对比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和处理,研究结果中检出率为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作为标准进行判定,如果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2结果

64例布氏菌病患者经过两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血清学检验结果为呈阳性患者的例数为48例,检出率为75.00%;经细菌学检验结果为呈阳性患者41例,检出率为64.06%,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布氏菌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及传染性疾病,且人畜共患,以布氏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布氏菌的初次分离呈现球状,发展变化后呈现短小杆状,布氏菌病主要包括19个生物型和6个种,在不同宿主身上病原菌为生存就需要发生遗传变化,以此会产生多种生物型。布氏菌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死亡的牲畜脏器中、疾病的排泄物及分泌物中布氏菌均可生存接近4个月,一旦有不良环境的影响会有变异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布氏菌病均可发生,在我国多个城市中布氏菌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北方牧区,通过野生动物及家畜传播,牲畜一旦病发对人类有危害,牲畜如果患有布氏菌病,其乳类、排泄物及分泌物中均会有大量病菌存在,其作为传染源具有危险性,人类与家畜密切接触后,可将人类感染率增加。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但提升,布氏菌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一旦爆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布氏菌病病情程度及发病症状不同,在临床上无法很好的把握,对其进行有效的检验和诊断,是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5]。

在我国布氏菌病的发病范围在不断扩展,由牧区扩展到非牧区,具有发病急、容易复发、范围广的特点,如果发生,会呈现大规模的疫情蔓延,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预防布氏菌病很关键,对传染源进行控制,家畜要注射疫苗并要进行定期检疫,一般有感染的牲畜,要及时进行隔离,并有效的进行诊断和治疗,牲畜在进行免疫过程中要将自身防护加强,带胶手套,并将防护服进行穿戴;将传染途径切断,死亡畜生及其住所均要进行杀菌消毒,无害化处理计划做燃料及肥料的家畜粪便,对水源进行保护,避免水源发生污染;另外,加大宣传力度,大型养殖场饲养员要对布氏菌病相关知识进行充分了解,主要包括发病症状及发病原因,以对布氏菌病进行有效的预防[6]。

在临床上布氏菌病检验方法主要包括补体结合试验法、试管凝集试验法、虎红凝集试验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细菌分离培养法等,其中虎红凝集试验法会造成患者血清非特异性凝集,假阳性结果出现。而补体结合试验法则较多的血清量和抗原量,且操作也较为繁琐,有较低的敏感性,也没有足够的稳定性;PCR检测法却没有稳定的检查结果,检测设备价格也比较昂贵,在基层医院不适合应用推广。本研究对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的检测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研究结果中显示:64例布氏菌病患者经过两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血清学检验结果为呈阳性患者的例数为48例,检出率为75.00%;经细菌学检验结果为呈阳性患者41例,检出率为64.06%,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见,两种检验方法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两种检验结果差异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应用血清学检验及细菌学检验布氏菌病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参考文献

[1]赵玲.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结果比较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1147-1148.

[2]刘佳.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的对比[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592.

[3]王庆香,魏钺玲.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以及细菌学检验结果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0):109-110.

[4]王倩.对比分析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以及细菌学检验结果[J].医学信息,2015,28(37):384-384.

[5]张瑞娟.用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诊断布氏菌病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0):49-50.

对比检验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 其中男69例, 女51例, 年龄7~62 (平均38.4) 岁。对120例患者分别抽取静脉血和末梢血, 对两种血液的细胞成分进行比较, 分析采血方法对血检结果的影响。

1.2 方法

1.2.1 仪器和设备

采用日本光电MEK 7222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并采用该设备仪想配套的稀释液、清洗剂和溶血剂。

1.2.2 采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分别采取静脉血和末梢血, 静脉血的采用方法应用真空采血法, 血样采自患者肘部静脉血2ml, 并装入专门的硅化塑料管中, 轻轻摇匀, 以免溶血;末梢血的采集血样来自患者无名指。

1.3 检测指标

分别对静脉血和末梢血的WBC (白细胞) 、RBC (红细胞) 、Hb (血红蛋白) 、Hct (红细胞压积) 、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PLT (血小板) 8项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系统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 采用χ2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分别对静脉血和末梢血的8项检测指标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WBC、Hb、Hct这三项指标结果有显著差异,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RBC、MCV、MCH、MCHC、PLT差异不显著, 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血液检测仪的灵敏度不断的提高, 应用血液分析仪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检验质量, 因此静脉采血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末梢血的采集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但是末梢血的采集又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 如穿刺部位的深浅、采血时动作的快慢以及人体表温度多会对末梢血的采集结果产生影响[1]。在本组的资料中, 分别对同一组患者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的采集, 检测结果显示, 静脉血样本的RBC、MCV、MCH、MCHC和PLT的指标结果与末梢血样本结果差异不显著, 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静脉血样本的WBC、Hb、Hct这三项指标结果明显大于末梢血的样本,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若在采血的过程中发生采血不畅, 会导致采血的时间延长, 因此导致更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如采血不畅过程中的反复挤压, 会使组织液进入到血液, 对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2,3]。总之, 在临床中应用静脉血取样具有稳定性好、受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较小、且可以进行重复检测的特点, 总体效果优于末梢血取样, 值得临床推广。

注:*:P<0.05

摘要: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 分别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取样, 并对两种样本中的血液细胞成分进行比较。两种取样方式的血液常规的比较中, WBC、Hb、Hct三项指标结果有显著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RBC、MCV、MCH、MCHC、PLT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静脉血和末梢血取样对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影响不是很大, 但静脉血取样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因此临床上可一般采用静脉血取样的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查。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

参考文献

[1]代碧珍, 杭永伦.血常规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 11 (1) :9-10.

[2]唐菁娟.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 2010, 32 (12) :102-103.

对比检验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就诊需要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同时, 将9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分组, 采用随机分组方式, 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45例。干预组中男29例, 女16例,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 (40.8±9.2) 岁。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7例, 年龄16~67岁, 平均年龄 (41.3±8.1) 岁。经对比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间的男女比例、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组的尿常规检验方法为采用尿分析仪, 方法如下:采集新鲜的尿液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取3 s的尿液并将试纸插入到放置尿液的离心管中。然后, 将滤纸取出并做好清洁工作。最后调节好尿分析仪进行尿样检验。对照组的尿常规检验方法为采用常规化学法, 方法如下:采集新鲜的尿液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首先, 需要遵照说明书对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情况进行记录。然后, 通过加热醋酸法对尿蛋白进行检验。对于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验采用离心管装10 m L的尿液, 离心5 min, 将0.2 m L的沉渣保留。最后记录对其结果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4]

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5.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用χ2校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比较分析

经对比分析发现, 干预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检验阳性及阴性相符合情况比较分析

经对比分析发现,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的蛋白质检验符合率为97.8%, 红细胞检验符合率为95.6%, 白细胞检验符合率为93.3%。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临床医学中对于尿液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临床检验中尿液检验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能够有效的为医师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5,6]。尿液检验的方法不仅快捷、方便, 而且能够准确的观察机体的肾脏及肝等器官的情况[7]。因此, 尿常规的检验方法备受人们关注。对于尿常规的检验可以通过尿分析仪的方法进行检验, 也可以采用常规化学法的方式进行检验[8]。常规化学法的优点是需要的尿液样本少、检验速度快, 并且可以减少在检验中出现的误差。这样在尿常规的检验中不仅可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还能够加快工作效率。但是此检验方法的弊端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尿分析仪进行检验的优点是需要的尿液样本少、检验速度快, 在对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尿分析仪检验的弊端是对于淋巴细胞和球蛋白等的检验有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 也有可能受其他因素导致出现假阴性或是假阳性的现象。上述研究内容可知, 对于尿常规的检验方法来说, 常规化学法有其自身的优点, 也存在一些缺点;尿分析仪检验的方法也一样。故在尿常规的检验中可以将这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互补, 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为医师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讨论和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就诊需要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同时, 将9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分组, 采用随机分类的方法, 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各45例。对照组尿常规检验方法采用常规化学法, 干预组尿常规检验方法采用尿分析仪。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和两种方法检阳性及阴性相符合情况。结果 经过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尿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数据对比分析可知, 干预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相差无几,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发现, 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 将两者联合使用更能够保证尿常规检验的精准性。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尿分析仪,常规化学法

参考文献

[1]陈雪梅.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结果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9 (14) :1206-1207.

[2]刘腊君.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4 (24) :865-866.

[3]ZHU Hongjuan.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Urine Sediment Analyzer and Automatic Detection in 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J].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15, 7 (9) :177-178.

[4]郑爱君, 郑慧蓉, 徐丽燕, 等.三种检测方法用于尿常规结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4, 10 (21) :55-56.

[5]赵敏, 李新玲.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4) :79-80.

[6]黎文应, 曾海深, 游青青.尿常规检验中对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应用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 (2) :142-143.

[7]梁巍, 潘莉, 王域平, 等.尿干化学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13) :90-91.

【对比检验】推荐阅读:

案例对比07-15

肥效对比07-16

优势对比07-17

造价对比07-18

岩性对比07-20

对比启示05-11

数值对比05-16

对比强化05-18

疗效对比05-19

对比总结05-24

上一篇:步进式项目设计下一篇:超声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