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欣赏

2024-08-26

绘本欣赏(精选4篇)

绘本欣赏 篇1

一、对色彩的感知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出发点

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即对色彩的辨认能力是极其初级和简单的, 也就是说, 他们仅仅对最主要的色彩, 如黑、白、红、绿、黄、蓝有最原始的感知和辨识, 对于介于这几种主要色彩的中间色或过渡色就很难辨识, 通过绘本阅读, 可以拓展幼儿对色彩多样性, 复杂性的感知和辨识, 使他们的色彩辨识能力得以较大的提升, 并使各种色彩与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的景物联系起来, 初步对色彩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有所了解, 这就为进一步使幼儿可以用更多的色彩表达自我中心的景物和情感提供了初步的条件。

二、阅读绘本, 理解内涵

每个绘本都有不同的内涵和情感,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 我们辅以多媒体、图片、幻灯、动漫等形式, 引导幼儿感受绘本故事的内涵。理解绘本应把体验放在第一位, 在孩子大胆表现自己对绘本故事的体验后, 教师对幼儿的直觉体验进行提升。结合中班幼儿的阅读特点, 我选取了《黄雨伞》、《好饿的小白熊》、《小牛的春天》、《小黄和小蓝》《乱七八糟的变色龙》、《彩虹的尽头》、《花格子大象艾玛》《五只小鸭》等图画绘本书, 引领幼儿阅读绘本, 感受绘本的色彩美。

三、结合重点画面感知

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 我们要把握绘本的重点画面进行重点欣赏和层层分析。我们欣赏的重点画面要内容丰富, 与幼儿生活相联系, 色彩鲜明, 情境性强, 具有一定的情感性, 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渐进性和目标性原则, 由近及远、由简至繁进行欣赏。绘本《好饿的小白熊》, 重点欣赏了具有代表心情色彩的四幅图画。从这四幅图中, 幼儿对颜色体会比较到位, 表述得也比较贴切, 看到颜色亮丽的都说心情会很好, 看到黑色或深色都感觉很沉重, 明白了颜色能代表人物的心情。

四、在体验中创造色彩

幼儿对色彩的理解不仅包括色彩感知能力, 还包括色彩运用能力。我们在丰富幼儿美术技能的同时, 利用阅读拓展活动和区角活动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并运用于绘画当中: (1) 注重想象。在绘本《好饿的小白熊》的阅读活动中, 启发孩子进行想象, 锻炼幼儿将故事的情节画出来。孩子们通过前期的学习和欣赏, 大胆想象自己在天空云朵中的情形。 (2) 注重故事性。启发幼儿自己创编故事并能把自己编的故事画出来。如《小黄和小蓝》的绘本阅读中, 通过一系列的玩色游戏后, 请幼儿把自己配色图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幼儿会发现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 教师就引导幼儿去思考, 去观察色彩的变化。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 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原变化。孩子们不仅通过故事交流记住了各种漂亮的颜色是怎么配出来的, 而且百玩不厌, 每次都有不同生动的故事。 (3) 注重意境。通过欣赏音乐或创造意境, 引导幼儿富有情感的创造。培养幼儿通过欣赏音乐, 用颜色, 线条或物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绘本《黄雨伞》的阅读活动中, 画面非常美丽, 虽然没有文字表达, 但配音非常优美、动听, 通过提问、结合音乐, 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绘画画面来充分感受雨中伞的美丽风景。教师还根据具体情况, 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 鼓励别出心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引导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结合内容题材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学习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绘本《黄雨伞》的拓展活动欣赏了各种各样美丽的雨伞, 然后结合优美的音乐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表现雨中伞的美丽风景,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活动:社会活动———伞的用途;科学活动———大自然里的伞。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了各种菌类的实物与图片以及像伞一样的树叶, 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 幼儿拓宽了对大自然中像伞一样的东西的了解。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伞。点彩画“小花伞”。彩泥———我的小伞面。 (4) 注重体验。绘本的内容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体验进行欣赏创造。幼儿美术创作的前提是观察, 走进自然, 感受, 观察世界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小牛的春天》的绘本阅读中, 就是让幼儿感知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以及有生命的个体的生长。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 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 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春天来临时, 选择描绘春天景象的内容时, 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听听、摸摸、闻闻, 充分感知春天的美丽, 然后对感知到得美丽进行再次想象, 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5) 注重幼儿的大胆表现及材料的运用.以绘本《乱七八糟的变色龙》为例。从封面开始阅读:绿色的灌木中, 一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蹲在大石头上……孩子观察、思考并提问:变色龙怎么没有变颜色保护自己?是啊, 它可能会怎么办?孩子想象、表达:它可能要去医院看病;换个地方再试试, 跳到红花里……可是, 试了半天还是没有用, 如果狮子来了就会发现它, 吃了它, 怎么办?如果你是它的朋友你会怎么办 (思考、表达、倾听) 。看看朋友们是怎样帮助它的 (观察、倾听) 还是没有成功。谁来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观察、分析) ?如果你是变色龙会怎么做 (想象、表达、倾听) ?变色龙是怎么做的 (观察、分析、表达) ?狮子逃走了, 为什么?你喜欢变色龙吗?为什么? (分析、审美) 朋友们怎样做?为什么这样? (观察、分析、表达和审美) 乱七八糟的变色龙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无尽的思维想象空间) 从而使审美发展这一课题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得到逐步的解决。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 并根据幼儿生活中所见所闻, 鼓励孩子创造出自己的图式。追随幼儿创造性活动, 充分发展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我们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 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有单独涂色添画《会变色的变色龙》, 有集体作画, 这样既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 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求, 又促进了幼儿的更好表现。另外,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 我们还组织一些分组活动、分区活动, 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进而感受创造美的乐趣。在活动中, 我们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方式, 提倡个性化。

我们通过绘本, 让幼儿找到审美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说和做, 不断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陈衍, 于海波.论建构中专语文模糊教学观[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9) .

[2]金彦, 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 1999, (03) .

[3]潘志亮.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折射的时代精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5) .

绘本欣赏 篇2

厦门市西林幼儿园 邓海燕

内容摘要: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故事绘本以其直观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故事语言和唯美的画面,引领幼儿进入音乐作品的神秘世界中,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开拓音乐眼界,感受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故事绘本 音乐欣赏 幼儿

“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是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曾说过的话。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通过让幼儿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的生理、心理、认识特点决定了幼儿音乐欣赏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仅仅利用听觉欣赏音乐,更多的是依靠外部的辅助资料来感知、欣赏音乐。故事绘本就是辅助幼儿音乐欣赏很好的一个载体。

故事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蕴藏着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艺术。它讲述的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情节简单而又清楚,描述的语言浅近、具体、形象、富有音乐感。为此,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借助故事绘本,利用其形象的故事人物、情节、语言、画面等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为幼儿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将幼儿带进音乐作品所展现的情境中,可以让幼儿在多感官的参与下倾听音乐,节奏感、力度感、速度感、音高感、音色感、结构感„„等获得提升。

一、直观的故事情节易于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结构

音乐和故事向来就是融于一体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作品取材于故事,又通过音乐向人们讲述故事。如家喻户晓《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协奏曲,曲作者就是根据人们熟知的民间传说写成的。全曲采用奏鸣曲的结构,乐曲的三个段落展示了故事中相爱、抗婚、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可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绘本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来进行教学,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有趣而富于变化的故事内容能引发幼儿的共鸣,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音乐欣赏的兴趣是故事绘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有效运用的又一手段。《啤酒桶和小老鼠》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绘本,它讲述的是一群小老鼠钻出鼠洞,发现了许多大啤酒桶。啤酒桶生长四肢,憨态可掬。小老鼠们纷纷爬上啤酒桶开心地在啤酒桶上跳舞,和啤酒桶做起了游戏,啤酒桶还兴奋地打开了盖子倒酒。结果,主人发现了,小老鼠们赶紧逃跑。因此,运用故事绘本中直观的故事情节来帮助幼儿欣赏捷克的世纪名曲《啤酒桶波尔卡》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活动中幼儿欣赏故事绘本后倾听音乐,纷纷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见解:“A段音乐是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东张西望;小老鼠左瞧瞧,右瞧瞧,发现了啤酒桶在旁边偷笑„„;B段音乐是小老鼠在啤酒桶上轻巧地跳舞,舞姿很美;小老鼠们在啤酒桶上捉迷藏;小老鼠在啤酒桶上跳来跳去,像是在玩蹦蹦床„„; C段音乐是主人出现,小老鼠吓得逃跑了;小老鼠在脚底装上弹簧,轻快地跳跑了„„。”可见,幼儿欣赏了《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绘本之后,对于感受《啤酒桶波尔卡》这个音乐作品的结构变得更容易了。能立刻发现故事绘本中三个突出的情节与该乐曲三段式的结构特点相吻合,把乐曲从轻巧的小快板过渡到悠扬的主旋律再回到轻巧平稳的小快板的特点表达出来。因此,将故事绘本中获得的认知迁移到音乐欣赏,易于帮助幼儿迅速进入音乐情境,理解音乐结构,从而获得审美效益。

二、生动的故事语言帮助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风格 故事绘本是把音乐作品介绍给幼儿最简便的途径,绘本中使用幼儿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便于幼儿理解。通过故事绘本中的语言描述,可以使幼儿联系已有经验从而产生新的联想、展开想象,激发幼儿产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巧妙地对语言进行调节支配,能让幼儿感受体验到美、兴奋、难过,带动幼儿产生喜爱、欢乐、悲伤、惆怅等情感,从而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到音乐作品紧张、激昂、沉闷、欢快的风格中去,更加准确的感受出音乐的不同风格。

如故事绘本《大黄蜂飞行》讲述的是小黄蜂咪梦独自离开黄蜂队伍去冒险,在冒险中遇到了三个危险(花梗林、捕蝇草、蜘蛛网),最后在黄蜂部队协助下脱离险境。利用《大黄蜂飞行》的故事绘本来帮助幼儿欣赏里姆斯基的《野蜂飞舞》(节选)这样的音乐作品,可以化难为易,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该音乐作品与众不同的风格。《野蜂飞舞》这个音乐作品节拍短促、节奏变化快、旋律复杂,是一首让人感觉震撼的一首外国民间乐曲。单凭耳朵倾听幼儿不一定能深刻地感受到世界名曲所带来的震撼力。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绘本《大黄蜂飞行》能加深幼儿对音乐风格的感受。故事绘本中的语言、背景、人物表情等为幼儿描绘出一种紧张的情境,加上教师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煽动,使幼儿身临其境。

绘本中描述了咪梦偷看黄蜂部队“出征”,战士们威风神气、振翅疾飞去冒险的情境体现了A段音乐中旋律轻快而有力的风格。当咪梦遇到危险时,它大喊“我要飞出去”、“躲开他”、“救命啊,救救我呀”,看似简单的角色对白凸显了音乐中旋律震撼、鼓舞的特点。“咪梦一次一次地努力飞,拼命挣扎„„”绘本中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黄蜂如何勇敢克服困难,最后在大部队的帮助下解困的惊险画面,帮助幼儿在快速变化的旋律中,体验到乐曲震撼、鼓舞、紧张、快速的音乐风格。每一次倾听乐曲时,幼儿都不由自主地为咪梦加油。当听到乐曲B段时,他们会大喊:“快飞出去,小心向日葵,飞高一点呀;讨厌的捕蝇草会吃掉你,不要碰到它,快躲开它;蜘蛛来了,快跑,粘住了救命啊!„„”从幼儿紧张的表情和呼喊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身临其境,似乎自己就是那只勇敢的小咪梦,在震撼的音乐里冒险,心也随着紧张的音乐起伏。

故事绘本中塑造出的小咪梦努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冲出重围的性格特点,给予音乐作品积极向上的感情色彩,使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中情感教育得到升华。语言的美与音乐的美巧妙结合起来,触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神奇魅力。

三、唯美的故事画面利于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内涵

音乐作品的形象不像画面那么直观、具体,它的内涵底蕴极其丰富,而幼儿的形象思维处于雏形期,情感表达方式、思维方式都较为简单、直观,他们往往会受到画面的影响。故事绘本画面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或水墨画、或油画、或油水分离画、或剪贴„„。它不仅有着生动的角色形象、绚丽的色彩、精心勾画的细节,使幼儿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还能在时空中静止和流动,便于幼儿反复观察以及和音乐同步进行;它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篇幅里,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欣赏故事绘本时,把音乐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音乐这种对于幼儿来说相对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感官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选择线条、构图、造型、色彩、形象上与音乐作品相一致的故事绘本,发挥诸感觉或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让幼儿有更多的视觉参与的机会,以此来表达他们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欣赏韦瓦第的《春》这个音乐作品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春姑娘》的水彩画故事绘本。利用故事绘本里身着七彩服饰的春姑娘、清澈的湖水、绿油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美丽动人的景象,让幼儿的视觉感官受到美的冲击,把他们带入到音乐的想象空间中,发现音乐作品中生机盎然的景象,感受回旋曲华丽而洒脱,充满欢快而热烈的青春气息。在简单欣赏了故事绘本之后,幼儿一边闭着眼睛边倾听音乐,一边回忆绘本中的唯美的春天场景,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当听到音乐中欢快的段落时,有的说是种子的发芽了,冒出了嫩绿色的尖;有的说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小花竞相开放,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当听到音乐中激昂热烈的情绪时,大家都说是春姑娘打开魔力伞,魔力伞很美,上面有很多漂亮的花纹。当听到音乐中舒缓的段落时,有的说那是春姑娘用魔力伞给小草、小花送去雨水;有的说小草喝了雨水之后,由黄变绿,小花也变出了七彩的颜色。故事绘本中画面场景的变化呼应着音乐结构的变化及音乐风格的变化等。

故事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经典优秀的故事绘本为教师施展聪明才智创建了平台,也为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搭建了崭新的舞台。通过故事绘本的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力及鉴赏力,让幼儿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音乐,真正得到音乐能力的提高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正如达尔克洛兹所说:“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幼儿欣赏的审美情感,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参考文献

[1] 潘莉艳,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J],2007-6,龙源期刊网

[2] 蒋笛,音乐欣赏审美心理学与音乐欣赏教学 [D],2004,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探索(南京市“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课题组”)[4] 聂元龙,音乐欣赏入门 [M],1992,北岳文艺出版社 [5] 潘俞安,幼儿英语&奥尔夫音乐艺术 [M],神舟出版社

幼儿文学欣赏中的绘本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文学欣赏,绘本,审美,德育,启智

幼儿文学欣赏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高级形式, 也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重要途径。其中, 绘本作为“最适合幼儿阅读学习的内容”, 亦是幼儿文学欣赏活动的重要资源。但在许多幼儿园中, 绘本沦为幼儿学习拼音、增加识字量、组词造句的工具, 其丰富的人性关怀和人文价值被忽视, 基于绘本的文学欣赏活动也备受冷落。由此可见, 绘本在幼儿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价值回归与运用值得探讨。

一、幼儿文学欣赏的特征

幼儿文学欣赏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 是幼儿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作品及其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抽象和再造的精神活动, 主体性、审美性与多元性是其主要特征。

首先是主体性。幼儿文学欣赏是幼儿与作品中的文学语言、美术语言及教育语言互动的过程, 在原有语言经验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自觉地建构起相应的视听表象。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无意识的情感流露与肢体动作表明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作品, 这种主动投入并沉浸其中的状态有助于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与创造。

其次是审美性。这是由文学欣赏的核心价值决定的, 也使审美教育成为幼儿文学欣赏的首要目的。以绘本为代表的儿童文学, 其画面的艺术美、文字的律动美、情节的意境美等美学元素不仅带给幼儿美的感受与体验, 更能激发幼儿的审美想象, 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从幼儿时期发展起来的审美能力无疑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再次是多元性。幼儿文学有助于吸引幼儿关注美好的事物, 探究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启蒙幼儿美好的社会道德情感, 并初步建立社会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幼儿文学欣赏中的这些与审美并行甚至交融的特征是不容忽视的。

二、绘本的幼儿文学欣赏价值

(一) 独特的审美价值

幼儿的审美始于对色彩的感知。绘本中的图画用色大胆, 手法或夸张, 或细腻, 与文字相结合所呈现的自然美、形象美、意境美, 不仅能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直观刺激, 还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学作品所创设的情景中, 在绘本中初步感受美、发现美、观察美, 进而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

(二) 粗浅的伦理道德价值

绘本为幼儿模拟了多样化的人际交往模式, 是幼儿进入社会生活的“预备区”。幼儿真实的感受使其情绪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 甚至带着角色的特征与情感走进现实生活、走进社会。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在认识、欣赏、理解绘本文学的过程中被熏陶和滋养, 进而初步认识社会关系的真、善、美, 形成对伦理道德关系的早期认识。

(三) 巧妙的启智价值

丰富的想象力会激发创造力, 从而促进智力的启蒙, 多题材的绘本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如《小房子》中日月星辰的图示变化, 不仅能让幼儿习得天文知识, 而且有助于训练儿童的推理判断和联想思维能力。

三、幼儿绘本欣赏的实践策略

依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 幼儿的文学欣赏包括知觉欣赏、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三个递进的欣赏层次。面对类型多样的故事绘本、诗歌绘本、散文绘本与科学知识绘本, 不同的绘本因情感基调、审美表现、作品内容、文体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其文学欣赏的价值取向亦有所不同, 需要教师在分析、研究绘本的基础上明确绘本的欣赏价值, 确定欣赏活动的侧重点。

(一) 重视审美教育的绘本欣赏

1.形式美欣赏

形式美是绘本优于其他儿童文学的重要方面, 包括装帧、封面设计、色彩、线条、构图以及插图与文字的结合方式等显性特征, 能帮助幼儿的审美能力从简单的形式审美趋向复杂的艺术审美。例如:绘本《猫头鹰》中猫头鹰眼部的立体造型贯穿整册书, 以眼睛为中心的多个动物形象依次登场, 这种强烈的视觉刺激与重点的多次重复可以激励幼儿展开想象, 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构思, 绘制出自己的“猫头鹰”。再如《小蓝和小黄》, 两种颜色交融后的奇妙变化可使幼儿感知色彩的丰富与多变, 了解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大班幼儿可边动手配色、边讲述故事欣赏绘本, 进而续编或改编故事。此外, 英文绘本《彼得·潘》中立体呈现的大帆船亦能让幼儿感受精巧的构思与手工制作带来的震撼。

2.语言美欣赏

语言的美主要体现在音韵上, 通过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表达语言丰富的情绪情感, 这是幼儿对语言美的最早、最直观的认识, 也是培养幼儿文学欣赏能力的基础。幼儿对语言美的欣赏重在“听赏”。首先, 分析感情基调。它蕴含在绘本内容、画面用色、人物表情以及景物设置等诸多方面。例如:《彩虹的尽头》的感情基调是温暖友善的, 《让路给小鸭子》充满了理解与关爱, 《驴小弟变石头》洋溢着信任与希望, 《会变的小房子》则带有困惑与惊喜等。其次, 示范朗读身临其境。教师在示范朗读时应把握绘本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根据绘本内容既可平静舒缓, 也可有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 让幼儿体会绘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再次, 营造氛围融景于情。根据绘本的感情基调与内容, 教师可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调整活动室的灯光等方法营造氛围, 使幼儿在安静认真的倾听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最后, 模仿朗读亲身感受。通过鼓励幼儿模仿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感受绘本语言的起伏、节奏和韵律。

3.意境美欣赏

对意境美的欣赏主要表现为幼儿的感性欣赏, 教师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角色的思想情绪, 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 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期间应关注四个方面。第一, 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素材绘本, 更能引发幼儿与绘本的共鸣。例如:诠释生活常规的《大卫, 不可以》, 描写亲子情谊的《我爸爸》, 鼓励珍惜友谊的《我有友情要出租》等。第二, 强调色彩和图画蕴含的生命情感。例如:《妈妈的红沙发》中交织的红蓝黄使幼儿能感受到明亮与温馨, 火灾后窗内黑漆漆的残骸与窗外蓝天的对比体现出母女悲伤失望的心情, 结尾大面积的黄色是邻居们爱心的表现, 玫瑰花纹则传递着维系家庭亲情的浓浓爱意。第三, 引导幼儿学习高级别词汇。幼儿对描述个性、品质、表情、情感以及事件情境的形容词认识较浅, 需要教师借助图画、录音、录像等媒介, 将事物特征与相应的词汇建立联系, 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词义。第四, 创设情境体验意境美。情境的创设着意于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绘本欣赏中, 情感准确的背景音乐、形象生动的角色道具、相得益彰的环境布置等多种手段的应用以及幼儿的角色扮演、教师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在愉悦中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交流。

(二) 渗透伦理道德教育的绘本欣赏

幼儿伦理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从自我认同到社会关怀, 绘本中不乏善良、友爱、尊重、宽容、勇敢的道德主题, 一些经典的道德形象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

1.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引领作用

教师在洞悉绘本德育价值的基础上, 帮助幼儿分析绘本角色的行为, 通过表扬、赏识以及强化角色对的、美的、善的行为开启幼儿的道德认知, 使幼儿初识真善美。例如:在《三只小猪》中,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 老三勤劳、机智、勇敢的形象愈加明朗, 与老大、老二的懒惰对比强烈, 此处教师可着重赞赏老三的优秀品质, 为幼儿树立起榜样。

2.以情感体验为主要方式

因绘本角色被赋予了人的生命特征和社会特征, 是极具感性的生命存在, 幼儿很容易走进作者创设的生命世界。教师可采用复演游戏、创编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合作的成功、分享的快乐、宽容体谅带来的轻松, 在游戏活动中认识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行为, 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南瓜汤》讲述了三个好朋友松鼠、猫咪、鸭子经过沟通与谅解找回友情的故事, 通过复演游戏能使幼儿体会分工合作与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3.推动绘本欣赏向生活延伸

有关道德教育的绘本欣赏不是一个戛然而止的活动, 幼儿在生活中的模仿以及教师奖赏性的语言强化均能促使幼儿优秀的道德品质逐渐固化, 也使绘本欣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 启迪生命智慧的绘本欣赏

生命智慧源于对自然与个体生命的认识, 对事物本质以及事物间关系的认识, 而对生命及其存在本身的好奇使幼儿自小便有了哲学家的思维。因此, 挖掘绘本中的启智因素与启慧因素在绘本欣赏中是必不可少的。

1.运用绘本中的数学与科学元素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其发展具有阶段性。幼儿的思维特征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特征”鲜明的绘本将数学与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使教师的活动指导富有可操作性。例如:《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中有趣的几何图形创意拼接, 可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 同时, 也可以感受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神奇。科学知识绘本《地球的呼吸》中极具“隐藏性、隐喻性、说明性”的细节描绘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画面的细节, 针对细节提问。例如:天空发生了什么变化?浓烟从哪里来?动物们为什么要戴面罩?教师要鼓励幼儿细心观察, 了解破坏环境的后果, 进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保护环境。

2.初识人的生命与死亡

生命与死亡对成人来讲是比较羞涩、冰冷的话题, 却被绘本用坦然、温暖、美好而又不失理性的方式给化解了。例如:《小威向前冲》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 《獾的礼物》讲述了獾的朋友如何学会接受朋友死亡的现实。针对此类绘本, 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在回答问题中解决欣赏的难点。

3.激发幼儿的哲学思维

发问是幼儿对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思考的表现, 教师可鼓励幼儿发问并自己探索答案。例如:在绘本《小哲学家》中, 幼儿就同一个问题向不同人提问, 可以得到不同的回答, 幼儿在惊喜中学习自己判断和思考。此外, 还可引导幼儿辩证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如在对《逃家小兔》的欣赏中, 老师可提问:“你喜欢这只小兔吗?如果喜欢, 为什么?如果不喜欢, 也请说出理由。”以此让幼儿对小兔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这也将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理性地评价自己和同伴。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绘本欣赏 篇4

根据我们图书馆的借阅统计, 我发现学生都喜欢看有图画的书, 因为图画的生动形象及丰富的色彩, 更能吸引他们, 激发他们看书的兴趣, 因此我尝试从一些图画类的故事书即绘本开始, 激发学生对美术日记的创作兴趣。以下主要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几种方式, 意在抛砖引玉, 与教育界的同行作深入探讨、交流, 共同进步。

一、以绘本故事引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绘本以其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的画面, 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 享受文化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为了让学生开始尝试美术日记创作, 在课堂上, 我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美术学习情境,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 把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带给学生, 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最初我引入《蚯蚓日记》这一有趣的图画书, 它以日记的方式, 写出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 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 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 很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同。同学们听了之后很感兴趣, 我便借机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的生活点滴, 大家都很踊跃地举手说着自己对同学、家庭、周围社会的观察所得。有的说在放学路上看到一辆电瓶车不小心撞了树, 那人头上还流血了, 有的说自己家吃饭的时候弟弟老挑食, 爸爸都会瞪大眼睛批评他, 等等, 趁此机会鼓励学生也像小蚯蚓一样试着画一画这些平时看到的, 像日记一样把这些有趣的事记录下来, 果然大家都拿起画笔跃跃欲试地画了起来。虽然在画面中由于基础的差异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看到他们兴奋地交流自己的作品, 讲述画面中的故事时, 我知道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于是我趁机对大家说以后我们可以每周交流一次, 把你在本周看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二、注重对绘本插图的欣赏, 解决疑难推动兴趣

有“画面”的故事必然带给孩子的吸引力、感染力更多些,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大多数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兴趣就会慢慢冷却下来,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绘本插画的欣赏, 把如何构图、如何选材、制作方法、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作为美术教育元素的切入点。

在美术教学中, 常常会碰到一些美术专业知识, 如果只是由老师讲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 而在儿童绘本中, 依托故事的情节,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如有次有位学生表现道路上的透视现象, 怎么画都画不好就随意画了两条线交给我。透视是小学美术教材中的难点, 不同的视点产生不同的透视现象,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运用绘本里的插画分析不同的视点带来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诸如, 鸟瞰, 从极高处往下看。在《让路给小鸭子》中以展翅翱翔的野鸭为视点, 从天上看下去, 波士顿公园的情形一览无遗;《走上世界最高的钢索》展现了最触目惊心的鸟瞰画面, 画家用一连串的鸟瞰视野, 展现了钢索的高度, 看得让人头昏目眩。

再如绘画的色调:画面的色调可以表现环境的意境, 可以表现时间, 可以表现心情。这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难题, 在儿童绘本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诸如《黎明》中的画面, 几乎没有什么情节, 只是靠天光水色的微妙变化, 通过色彩的渐变, 就表现了一个黎明的全过程。还有《菲菲生气了》就使用了鲜红的色彩作为背景贯穿全书, 表达一种愤怒情绪。让学生感知颜色不仅仅是绘本的基本元素, 还是一种特殊语言。

诸如此类, 我们在绘本欣赏的同时把一个个枯燥的美术知识点融合在不同的绘本插画中, 丰富了同学们绘画知识的同时解决了遇到困难时的兴趣冷却问题, 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绘画兴趣。

三、在绘本式日记的创作中, 体验成功保持兴趣

美术日记中很大一部分表现的内容与孩子周围的人物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多鼓励孩子画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人物与之一起欣赏。记得有次我布置同学们画画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我和孩子们先走进了安东尼·布朗的《我的爸爸》, 作者把爸爸刻画得极富人性、可爱又逗趣。更吸引的是, “老外”所表现的画面极富想象力、幽默、自由, 在安东尼眼里, 父亲的身影无所不在吧。受了启发的孩子们跃跃欲试, 通过一周的观察, 一个个童趣可爱的爸爸形象跃然纸上, 同学们也抓住了自己爸爸的长相及生活上的习惯把自己的爸爸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可是杨一菲同学却画不出来, 她跟我说爸爸很晚才回家, 早上她上学时还在睡觉, 她看不到, 于是我建议她每天早上去看看爸爸, 把爸爸的样子画下来, 把每天想对爸爸说的话写在边上。在收到她的作业时我很感动, 我看到了一个爸爸每天的睡姿, 初生的胡渣, 凌乱的头发, 还有孩子真诚的语言。我还利用家长日的机会把这些作品展示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看, 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 我想也必定给他们童年留下温暖的记忆……后来这个孩子还很开心地对我说现在她爸爸会抽空陪她玩, 还对她说可以把想对他说的事用美术日记告诉他, 我在她脸上看到了非常灿烂的笑容。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小小成功中, 同学们的绘画兴趣得到了保持和提升, 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也越来越细微, 真正成了生活的有心人。

四、由绘本艺术风格的理解中, 张扬个性升华兴趣

儿童绘本的艺术风格在夏洛特著的《儿童文学在小学》一书里, 被分成了八类:具象派艺术、印象派艺术、表现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民间艺术、卡通艺术等。如凯迪克的《夏日海湾》, 作者用充满韵律感的散文和美丽的水彩画, 为我们描绘了一段悠闲而又充满了大自然神秘感的小岛生活。这本书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特征, 不那么在乎物体的实质, 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光影与色彩的变化上。可让对色彩比较敏感的学生在欣赏中领略印象派的风格并加以借鉴。《谁来我家》《凝固的时间》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子, 让喜欢创意的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这类优秀的儿童绘本中挖掘出美术知识进行欣赏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理解艺术风格, 而且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特点进行创作, 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 彰显特有的绘画个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 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如果运用有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兴趣得以升华, 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乐趣。

【绘本欣赏】推荐阅读:

欣赏绘画07-19

欣赏内容07-22

美学欣赏06-17

欣赏教育06-18

欣赏体验06-18

如何欣赏07-05

对话欣赏08-08

欣赏水平09-05

欣赏色彩09-08

欣赏习惯09-16

上一篇:合理组合下一篇:电工基础与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