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欣赏(精选12篇)
课堂欣赏 篇1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运用音乐本体活跃音乐欣赏课堂。全文分三大部分, 强调了音乐体验的重要性, 并结合课例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 让耳朵走进天籁, 此部分强调了听觉对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其次, 让身体舞动节奏, 此部分主要阐述了肢体如何参与音乐及参与音乐的必要性;第三, 让嘴巴表达心声, 此部分从唱和说两方面对如何参与音乐进行了阐述, 其中特别提到了小组划分的问题。
关键词:体验音乐,音乐本体,音乐欣赏,课堂
音乐本体是指音乐的各表现要素,可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概括:人声与器乐声;力度、速度、节奏、旋律、和声、力度等音乐要素;音乐结构;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这四个内容有的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更多是交叉在一起的,需要结合具体音乐作品和实践活动进行整体的音乐学习,使其有益于学生参与和体验音乐。音乐本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是由音乐课的性质决定的。
正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擅和即共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否则,音乐欣赏课堂将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可以讲授音乐欣赏课。笔者通过对课堂的观摩发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教师仍偏重灌输式讲授音乐,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偏离音乐本体,至使课堂内容枯燥空泛,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结果导致学生不会欣赏音乐,很难引发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就是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综上所述,笔者对回归音乐本体,活跃欣赏课堂提出了几种办法。
一、让耳朵走进天籁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体验音乐的首要途径是“听”,如果没有听觉,再美的音乐也不可能感受到。铃木教学法中强调“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音乐中得到。”所以,听是音乐体验的首要环节,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活跃学生耳朵的关键。
2011年秋季学期,笔者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观摩了主题为《噢!苏珊娜》的音乐公开课。教师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同时给每位学生发一份乐谱,以事先提问的方式听录音,引导学生自己学唱歌曲,使其通过不同录音版本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辨别哪个版本好听,并找出原因,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与示范下,学生很快带有感情的唱会了歌曲。除此之外,笔者还观看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其中一位天津的教师讲授了京剧欣赏课《智取威虎山》,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电子合成器和现场范唱的方式,引起了学生们极大地兴趣。这两个课例给我的启示是:听是获得音乐体验的关键,而且让学生听音乐的方法极其重要,除了教师用录音外,现场的示范更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因为幻灯片对视觉的刺激会大大削弱耳朵对音乐的感受,所以教师应适当运用幻灯片,甚至闭上眼睛有目的地听音乐,会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觉上来,达到最好的听觉效果。有目的地欣赏,让学生锁定某一音乐表现要素来听,通过关注主题旋律、节奏型、乐器演奏等音乐表现要素的方式和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比较等方法,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表现要素的记忆和理解。笔者在2011年春季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梨树县的支教活动,通过教授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的音乐课发现,让学生有目的地闭上眼睛听音乐,更容易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显著。但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曲目的难易程度,当遇到难以记忆的音乐片段时,教师要降低难度,让学生容易接受,否则,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让身体舞动节奏
音乐教学是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过程,体态律动的有效运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尔克罗兹作为“体态律动”节奏教学法的创始人,曾说:“音乐不单做知性的反应”,“人类必然会在所有的随意肌中感受到节奏的振动。”也就是说,音乐的情感体验过程必然会伴有某些肢体活动。因此,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体验音乐,积极带动学生做肢体摆动等身体律动活动。如:拍打节拍、节奏等都会很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把学生带到音乐中去。笔者曾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拍手、捻指、拍腿等活动拍打节拍,在课堂中加入律动后,课堂的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明显提升。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或变换律动方式,保持学生的兴趣。节奏作为音乐的骨骼,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音乐表现要素,积极挖掘节奏的巨大能量,对于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集体拍打节奏节拍,利于统一拍感;分组拍打节奏节拍,便于体验立体节奏或体验节奏卡农;拍打身体不同部位,体验音色、强弱变化等。
除节奏外,其他音乐表现要素都可以设计到课堂中,如根据旋律的高低起伏、音乐快慢、音乐结构、演奏乐器、音乐主题等各表现要素的变化让学生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另外,也可给学生分配角色参与音乐活动,笔者曾在音乐教学法课堂上观看过《说唱脸谱》音乐欣赏课堂的视频,其中的教师准备了脸谱、服装、打击乐器等道具,给学生分配不同角色,让学生即兴发挥参与音乐活动,这样让学生身体力行体验角色扮演,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律动活动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设计,其太难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则不会带动学生的兴趣。总而言之,律动活动的体验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抓住学生注意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要注意掌握好课堂秩序,有效分配课堂时间。
三、让嘴巴表达心声
嘴巴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内化音乐知识,尝试用音乐表达情感,加深对音乐要素的记忆与理解。
1. 让学生们张开嘴巴唱音乐。
让学生演唱不是音乐欣赏课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加深印象和理解,利于学生对音乐结构和不同音乐风格的把握。学生通过学唱音乐主题,能切身体验到主题变化,让学生通过主题变化有效地掌握音乐结构。或通过学唱不同音乐风格来掌握不同音乐风格特点。这种对主题变化或风格特点的总结最好由学生完成,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或修改,并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堂中经常会遇到音调不准、节奏不稳等各类学习者,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被打击,同时也要耐心正确引导。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音乐公开集体课中,有一位会弹吉他的学生给我们边弹边唱,展示了他的才艺,但他的音准不太好,唱得却很投入,旁边的老师及时给他示范和鼓励,学生信心十足的完成了演唱,赢得掌声。这就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教师也可对学唱部分进行适当改编,使学生参与合唱或轮唱,使学生在体验不同音乐形式的同时,更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其合作精神。在欣赏课中尽量丰富学生们的音乐体验,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本体知识,学会欣赏音乐。
2. 让学生们敞开心扉,畅谈音乐。
笔者认为,畅谈音乐最好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它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容规避的环节。小组不能随意划分,原则是:组内成员要有差异,避免学生间的“强强联合”,组与组间尽量平衡接近,每组要有组织者、记录者、总结者等,尽量做到每个成员都有分工,都能得到个性发展,才能积极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小组间可以相互评价,以此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同时让每个成员学会倾听、说服、反思、自控、帮助、协调等能力;小组讨论的话题要围绕音乐本体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音乐术语表达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阐述各自感受与缘由。小组讨论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灵感,内化音乐知识,深化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认识和对音乐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拓展课堂内容,给学生创造发挥灵感和想象的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提高教学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音乐是情感艺术,“体验音乐”是实现音乐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以音乐本体为音乐课的主要内容,并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音乐欣赏课堂充满乐趣、积极活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音乐本体知识且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谢嘉辛, 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课堂欣赏 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唱脸谱》,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京剧知识。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能力。
3、感受京剧的艺术美,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通俗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兴趣以及爱国情感。
4、激发学生探究地方戏曲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一组艺术图片,初步进行热爱民族艺术即爱国的思想教育,自然导入课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设计都巧妙的融入了京剧脸谱艺术。
二、欣赏戏歌:《唱脸谱》
(一)、完整聆听感受,了解戏歌体裁和相关的京剧知识。
这是一种新的体裁,叫戏歌,在通俗歌曲里面融入了京剧的元素,这样大家听起来比较容易接受!现在的电视剧主题歌经常用到,比如《中华功夫》《包青天》《康熙》等。
(二)、欣赏第一段,从旋律和动作上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之美!了解相关的京剧知识并感受其表现的赞美之情!
1、从旋律和动作上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之美!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北京Opera和四击头。有一句也表达了对中国京剧的赞美!北京OPERA,看一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歌词,把它找出来。何谓四击头,请看图片!用大锣小锣钹单皮鼓这四种乐器一起演奏的锣鼓谱就叫四击头!主要用于主角如大将的出场亮相,请看录象认真听!它的背景音乐就叫四击头。我们一起模仿一下大将的出场亮相!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重新欣赏第一段,会唱的跟着唱一唱!
(三)、欣赏第二段,通过听、看、讲、演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关于脸谱的相关知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充分感受京剧的艺术美!
1、通过欣赏和讲解了解京剧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
2、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3、帮助学生感受净行的阳刚之美。
我们来了解一下京剧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
节奏比较慢,表现深沉、悲伤、忧郁情绪的唱腔就叫二黄。它给人一种非常凄凉忧郁的美!
何谓西皮呢?节奏比较快,表现高亢激昂、明朗欢快情绪的唱腔就叫西皮。
小结:京剧里面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花脸俗称净行,主要表现比较威猛的男性!在京剧里面不同的花脸代表的人物性格一样吗?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蓝脸的 红脸(请学生读)黄脸白脸 黑脸的张飞……代表的人物性格一样吗?不同的花脸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这些五彩缤纷的脸谱漂亮吗?中国的京剧不仅旋律美、唱腔美,脸谱美,连动作也很有象征性,引导学生模仿净行的基本动作!你们开心的时候都是怎样笑的?(微笑 大笑
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我们看京剧里面是怎样表现笑的?和我们平常一样吗?节奏由慢到快,速度由松到紧,比较夸张!了解了京剧里面净行的脸谱、动作、唱腔还有笑。师生总结:净行展现给大家的是一种粗犷、夸张、阳刚的美!
三、拓展活动,小结,引发学生探究地方戏曲的兴趣。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欣赏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 美术 课堂 欣赏 解说 讨论 兴趣
师生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教师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未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欣赏课中,教师讲授时间很多,大部分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趣,这也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减负运动。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解说型——教师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二)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三)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四)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做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改变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我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觀看泥人的制作过程。然后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
(三)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劳动中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
欣赏学生——让语文课堂充满爱 篇4
1 欣赏真情, 获得爱的接纳
今年的教师节, 我满怀惊喜和倍感压力地跨入了新的学校。走进教室, 我感受到的不是以往学生们兴奋的期待和热忱的欢迎。带着对原有老师朝夕相处的深情, 孩子们充满敌意的眼神, 让我多少有些措手不及。看着原有老师黯然地收拾东西离去的背景, 有的孩子眼圈红了, 难过得低下了头。从孩子们脸上诧异的表情和略带拒绝看着我的目光中, 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恋恋不舍。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原来的学生, 特地骑车赶到我家, 送上他们精心制作的贺卡, 递上他们晚上瞒着家长偷偷写给我的信, 流着泪拥抱着我, 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着他们久久不愿离去, 并且抢着帮我整理行李, 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无限眷恋和不舍。是呀!孩子们的真情和留恋让我也曾悄悄地流下了热泪。人都是重感情的, 孩子们的真情让我感动。于是, 简单的自我介绍是这样开始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教师节这天来到了美丽的附小, 走进我们这个班集体, 和大家成为新朋友。看着同学们因为舍不得周老师而难过的样子, 黄老师深受感动。前两天, 我们原来班里的学生和你们一样, 是哭着和黄老师分别的。 (说着, 我忍不住眼眶湿润了。) 因为我们早已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 早已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很多学生都抬起头来, 认真地看着我。“希望我们在未来的相处中, 老师的表现能让你们满意, 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好朋友, 老师的名字在一首诗中, 唐代诗人高适写的《别董大》, 感兴趣的同学们课后去查一查资料, 读一读诗, 了解一下好吗?”一阵热烈的掌声, 孩子们的眼中也多了一些友善和尊敬。晚上, 有个孩子在《我们的新老师》习作中写道:不知怎的, 我开始有些喜欢新来的黄老师了, 希望她能成为我们喜欢的大姐姐, 好老师……。”欣赏孩子们的真情流露, 也让我收获了爱的惊喜。第二天中午, 好多孩子一进教室就送来了自己画的画、写的信, 鲜花、贺卡, 有一个孩子还满怀歉意地说:“老师, 你昨天刚来, 我没来得及准备。今天早上, 匆匆忙忙, 又忘带了。我们送上迟到的礼物, 祝你教师节快乐!”在我听来, 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祝福了, 因为他们已在最短的时间内友爱地接纳了我这个新老师了。
2 欣赏个性飞扬, 放飞爱的希望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 经济的腾飞让很多家庭富裕而幸福, 造就了如今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见多识广, 年龄小思维却很开阔, 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而又独立的个体, 活跃而奔放的个性让他们敢想敢说, 敢作敢为。班里有个学生叫陈竹, 活泼好动, 在课堂上时常会做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或神情, 或突然抢话, 冒出一些“另类”的回答, 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让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扰乱课堂秩序。说实话, 有时也会让专注于讲课, 正感觉精彩时刻的我哭笑不得, 大为恼火。但很多次我忍住了, 只是温和的一笑, 问全班同学:“刚才大家都笑了, 他这样做你们喜欢吗?”学生们立即收住笑容, 坐直身子, 专心听讲!经过数次的观察, 我发现这个孩子思维敏捷, 知识面丰富, 所以经常脱口而出。他性格活泼, 聪明伶俐, 大方泼辣, 所以课上常故意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的表演才能。在别的老师看来, 这个有“多动症”、“令人头疼”的学生, 其实他身上潜藏着许多可贵的优点和实力, 张扬的个性让他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而随意地释放。这是一个调皮而可爱的学生!他身上不缺乏优点, 他缺乏的只是欣赏的目光和给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课后, 我拉着他的手, 像老朋友一样地聊起来:“聪明的你, 老师很喜欢!”他高兴地笑了。“但老师对你又爱又急, 爱的是你机灵可爱, 爱动脑筋, 发言踊跃, 表演逼真, 老师很欣喜你;急的是你总是太外向好动, 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 老师不太喜欢!”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一个真正聪明的好孩子, 什么时候该说, 什么时候该动, 自己很会掌握分寸, 自己能管好自己, 调皮但不捣蛋, 严守纪律, 又认真学习, 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你能做到吗?”他抬起头, 认真地看了我一眼, 使劲地点点头。“希望你做一个老师欣赏, 同学们佩服的出色的陈竹, 好吗?”他郑重其事地答应了!“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说话算数的小小男子汉, 加油!”我们轻轻地拉了勾。以后他的表现真的很让人高兴!课上他听得更认真了, 坐得更端正了!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他会心地笑了!虽然偶尔他也会“老毛病复发”, 但和以前相比, 他守纪律多了!在我的新教师亮相课上, 他主动举手要求参加表演, 当小导游, 给大家介绍“美丽的五彩池”, 大方的他拿起小喇叭就喊:“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泰师附小的小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九寨沟, 现在请你们欣赏的是神奇的五彩池!”引来听课老师一阵快乐的笑声!他一点也不慌张, 指着前面屏幕上的彩图, 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一阵热烈的掌声送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多么出色的小导游呀!老师夸奖着, 课后同学们都伸出大拇指夸他课上的表现特捧!他看着我, 甜甜地笑了!个性飞扬的他为我的亮相课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欣赏让他展示了独有的风采, 放飞爱的希望, 我们一起进步着!
3 欣赏点滴努力, 品味爱的甜蜜
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快乐地生活, 会激起学生认真学习的愿望, 很多学生总是试图通过某一方面的努力, 勤于表现, 让老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得到老师的喜爱。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为什么不多用欣赏的眼神去留意每个孩子的努力呢?世界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并不缺少努力, 只是缺少欣赏。只要我们心中有爱, 眼中有学生, 一句小小的鼓励, 一声轻轻的问候, 一次小小的肯定,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次温情的握手拥抱, 都能传达我们的欣赏与赞扬, 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爱的甜蜜, 都能产生一个成功推动多个成功的神奇效应, 都能让孩子在爱的阳光沐浴中幸福而快乐地生活。
孩子们是一个个充满灵气, 可爱的小精灵。我们欣赏他们, 尊重他们, 而不仅仅是给予一种强制性的灌输, 一种机械的压服和命令, 而应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期望。让我们的眼中多些欣赏的目光, 让我们的教育多些爱的滋润, , 让我们的校园因为有爱的温情而更加多姿多彩。
摘要:教育是一种欣赏美的艺术, 教师要善于欣赏孩子们课堂上的天真顽皮, 让学生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快乐地生活, 会激起学生认真学习的愿望, 让语文课堂充满爱, 在教学中创造出一个个教育的“奇迹”。
让竖笛欣赏音乐走进农村音乐课堂 篇5
大方县坡脚中学杨钦惠
摘 要: 当前,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器乐教学引入课堂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其中的竖笛教学是被公认为最易普及的,尽管现时一些其他的器乐如:电子琴、手风琴、钢琴等乐器也非常普遍,但并不是所有地区、学校、家庭都能接受。而竖笛则不同,无论在携带方便、演奏的难易等方面,它都占尽优势。所以我们认为它是最易普及的一件小乐器。事实也证明,竖笛教学的介入,能给音乐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信心。关键词:农村中学竖笛兴趣吹奏技巧
当前,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仍然是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个方面,这与地方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有着密切联系。如今,学校教育高扬素质教育主旋律,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在掌握“语数外”的基础上,推动农村学生的艺术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事在必行。我校学生音乐课堂学习一贯以唱歌和欣赏为主,低年段引进了打击乐器。学生有了一定音乐基本素养,但是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加上音乐教材的版本时常在更换,乐理知识的承接性不够。还有我校学生主要是农村孩子,大多数学生家长的素质不高,经济较滞后,缺乏科学的艺术的熏陶,群众艺术意识较差。但我校学生纯洁朴素,喜爱音乐课、喜欢唱歌,这为开展竖笛进课堂的实验供了良好的条件。
且竖笛价格低廉,携带方便,同时它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时值、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对嗓音条件差的学生可以扬长补短,使其能够进入音乐之门。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去购买昂贵的器乐,只有竖笛在音乐课里能做到普及教学。因此,我倡导让竖笛欣赏音乐走进农村学校,提高农村学生的音乐兴趣,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竖笛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像鸟唱歌的笛子”。它由簧片振动发音,簧片永久性的固定在发音窗内,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这样,人们从初学开始,就很容易获得美妙的乐音。
器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并且在器乐教学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老师和孩子们的平等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方面竖笛教学可以有效的与欣赏、唱歌、视唱、创作、课外活动等方面相结合,使学生对音乐教学更有兴趣。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比较抽象,音乐作品充分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感受,有表现欢快的,有表现忧伤的,在竖笛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在学习乐曲《小乌鸦爱妈妈》时,先让学生欣赏乐曲,在欣赏的同时,教师把乐曲的意境进行描述:每个人都有妈妈,你们肯定都爱自己的妈妈呢?让孩子们自由讲述。然后再分段讲解此曲的演技处理:开始速度要慢,通过抒情手法,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如吹奏《摇篮曲》时,学生内心受到真正的感化,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我做了个美梦,梦见„„”有的说:“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摇篮„„”教师通过自己的情与乐曲中的情,启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做着甜美的梦,感受到父母的爱,周围人的爱,促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周围的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乐曲的色彩、情绪很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理解力。本课题以提高农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重点,形成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兼顾,偏重基本能力,以听、唱、跳、吹为中心的内容结构,以展示活动促进教学。竖笛的吹奏训练时,不仅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还在力度上有较强的表现,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的音乐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改变农村音乐学科的落后面貌,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竖笛的吹奏很讲究气息和指法的变化,而演奏的姿势对吹奏的气息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初学阶段,一定要强调正确的演奏姿势,利用单音的吹奏,掌握气息的控制与指法的变化。千万不要急于吹奏乐曲。一个音一个音的学,吹好了两三个音后,可以组成一个小曲子,以此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也锻炼学生在吹奏乐曲时变化指法的能力。当掌握了所有单音的吹奏方法时,以后的乐曲练习起来就快了。老师只需指导一下节奏的变化等小问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各个单音的吹奏方法,以及吹奏乐曲时的一些吹奏技巧等。当学生掌握的方法,自然会在自学乐曲的过程中去尝试运用,从而掌握乐曲的吹奏。达到这一步后,学生不仅能吹奏课本上的乐曲,还能自觉地去寻找课外的、他们喜欢的乐曲来吹奏。总之,就是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动脑筋设计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以兴趣为动力,以方法为基石,逐步掌握竖笛的演奏技巧,并不断提高演奏乐曲的能力。
事实证明,把竖笛的演奏和欣赏带进了农村音乐课堂,不仅能给农村音乐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还能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信心,更陶冶了农村学生的高尚艺术情操,让农村的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1)《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7月版。
(2)《竖笛演奏与教学》韩中健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上好美术欣赏课,追求高效课堂 篇6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总想把那些最有“营养”的“大餐”喂给学生“吃”,却很少顾及学生乐不乐意“吃”。因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较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用心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确立教学重点,找准突破口
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教师内在文化的外化,如果教师腹中空空,教学永远无法进入游刃有余的境界。“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一节课而言,最关键的细节在于知识点的突破,也就是重点的把握。教学重点的确立是每节课的前提。当然,光有重点还是不行的,如何把重点分析透,找准突破口,让学生好接受、好理解,是每一位教师要重点考虑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二、激发欣赏热情,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在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够积极,在扮演“看客”的角色。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比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以往都是教师介绍式地讲述,学生面对课本上的图片,似懂非懂,一晃而过。笔者这一次改变了教学方法,上课伊始,先打出一串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幅画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画面有多少人?人都在干什么?有多少家畜?画面上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商业的繁华说明了什么?”然后,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学生都带着问题看图片,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就连平时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被小组讨论的热闹气氛感染了,迫不及待地跟着大家找答案。这时,笔者也深入到每个小组去参与讨论,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情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主宰,所以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美术教学不是固定的知识讲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大脑整体协调发展。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美术本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没有不可改变的方法,只要作品有创意、标新立异、突出个性就可以大胆地表现出来。
总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望。笔者相信,只要肯下苦功夫,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从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打破陈规,形成独具特色的欣赏课教学。
参考文献:
[1]雷玲.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的教学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2]王媛.论在美术新课改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课堂欣赏 篇7
●欣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从教师的肯定中树立起自信心,重新定位自我和目标、获得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记得1998年刚开始会考时,只要求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参加会考,当时考的是DOS和FOXBASE+中的一些繁琐的命令,对学生是一个挑战。那时有一个从普高转到我们学校的男生,这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在初中的时候接触过计算机竞赛,但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并且已落下了一个学期的课程——DOS这部份内容。这个学生想放弃这门学科的考试,我当时找他谈了话:你有操作基础,这是你的优势,你只要课外花点时间把那些命令记一下就可以了,你肯定会通过的!我观察了他的FOXBASE+作业,发现他的作业虽然有个别小题错了,但是非常认真,对练习册中的一些要点都做了标记,于是我又找他谈话,我对他说:“你作业很认真,刚转到这个学校,作业能做到这种程度,你很棒,老师相信以你的态度,落下的内容你肯定会跟上的,并且能取得好成绩的。”“老师我真的能学好吗?”学生惊奇地问道,我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个学生每天像背单词一样背命令,课后也经常来问一些不懂的知识……学生在我对他的欣赏、肯定的眼光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在学期结束时的会考中,不但考了个A级,同时其他学科成绩也突飞猛进,进入了班级的前茅。毕业后那个学生对我非常感激,说是我竖起的大拇指给了他信心!
自信心的树立会使人对行为目标采取积极的态度,同时振奋精神、积极开发潜能,敢于面对和迎接各种挑战。
●引导学生自我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的赏识是学生发展的外部力量,只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一学生自我赏识时,赏识教学才能化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才能为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
每个班级里往往有那么几个差生,他们经常是破罐子破摔,任课教师也常常是批评多,表扬少,我也不例外。但是对这个学生的处理,我采取了赏识教育中的引导学生自我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学的无限魅力。
记得去年刚开学的时候,我在介绍网页制作这块内容的第一课时时,介绍完FrontPage的功能及简单的文本和图像插入后,要求学生根据我所讲的,利用该软件进行简单的文本和图像的操作,当时我在教室中巡视时,发现班中平时最喜欢玩游戏的那个学生鼠标东点一下西点一下,不知道在做什么。我就问他:“你知道现在做什么吗?”他说做网页啊!好,那请你打开相应的软件开始操作吧。可是这个学生单击“开始”、“程序”后,不知道该选哪个,见我盯着他,他就打开了他所熟悉的PowerPoint,然后说这个可以做网页,我看着他,思索了一下,就说“行,你就用这个做吧!”结果他在下课时上传了一个用PowerPoint做的网页。下课后,我留下了他,我对他说,其实你很聪明的,你用PowerPoint做网页,并且找到了把它保存成网页格式的方法,你很厉害,你并不比别人笨,你要相信你自己的能力,欣赏你自己的水平!但是如果你用老师讲的方法去做,可能效果会更好。然后我给他补充介绍了FrontPage,并要求他在下节课开始用FrontPage做网页。在接下来的那节课中,我表扬了这个学生用PowerPoint做网页的方法,并同时告诉学生,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从此我发现这个学生的纪律好了,也不再玩游戏了,学习积极性也大增。最后在会考时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人都有一种自我包含的意识,认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因此,承认起来很不舒服。自己赏识自己不是自我陶醉,而是积极发展,赏识自己的人能使自己充满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敢于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课堂 篇8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
有许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长期运用一种教学模式:先是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接着教师点名欣赏曲目,然后播放录音,步入新课教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的程序和教学语言导致音乐欣赏课索然无趣,学生毫无兴趣。在音乐欣赏课中,良好的导入方法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和保持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进而为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欣赏课堂呢?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下。
一、创设有效的音乐参与情境
音乐欣赏课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在某种音乐情趣的引导下,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作品,了解创作者的心理,在这种音乐情境下和教师共鸣,激发兴趣,升华情感,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创设音乐参与情境时要自然适度,要切合实际,不能为了渲染气氛而造作。下面就以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为例简单描述一下。
首先,在课前教师准备教学道具,如绸带、锣、鼓等,教学生有节奏地全班一起挥动红绸带,跳秧歌舞步。由于刚开始不熟练步法,可以采取由慢到快的过程,并让学生一边敲锣打鼓,一边齐跳秧歌步。在欢快的舞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日常欢庆节日时, 人们的心情如何,人们的表情如何,让学生也融入这种氛围。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整个课前的氛围很热烈。然后,让学生就关于春节的话题积极发言。最终学生都认识到秧歌舞是一种热闹欢快、节奏鲜明的舞蹈,能表现出节日欢腾的气氛。一边富有感情地说,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喜庆佳节,每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演之前都要播放一首管弦乐曲,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春节序曲》,一边播放《春节序曲》作为背景音乐。 由此,通过律动参与法调动气氛,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从而导入新课《春节序曲》的教学。
二、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创设悬念来导入新课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针对知识储备较薄弱的学生,设疑的问题可以浅显一些,易于回答;另一种就知识储备较丰富的学生,可以通过设疑较深层次的问题,开阔学生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两种形式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
比如,在欣赏谷建芬的二重唱《清晨,我们踏上小道》之前,我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悬念。歌曲中展示了什么样的画面?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具体的乐段可以分为几个等等,在问题的带领下,我们再给学生播放一遍《清晨, 我们踏上小道》,这样学生在第二次欣赏时,就会有目的、有方向地去听、去分析,并且我们还可以再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歌曲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歌曲中的这几个乐段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三、通过对作品背景知识的介绍导入
每一个优秀音乐作品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地位、社会影响、作者介绍、创造时的心理等等,这样的知识可能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也能让学生对作品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被激发。这样的形式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新课的导入材料。
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先从乐曲的历史和声誉两方面讲解。《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历史悠久的琵琶曲,名叫《夕阳箫鼓》,后来又有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它是人们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而命名,从历史考证知道,《春江花月夜》的乐谱最早见于1875年的一个手抄本。但目前广为流传的《春江花月夜》,是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音乐家们将其改编而成的。后面根据需要还可以介绍外国报刊报道的中国广播乐团在德国演奏此曲时的景况:“台下的听众静极了,大厅仿佛空无一人,瞬间的寂静,随之而起的是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这样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乐曲以外的知识,音乐作品在社会上的地位越高,反响越大,声誉越广,背景知识越丰富,学生的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越高。从这些知识的介绍中学生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体会音乐作品的分量与价值,从而爱上中国古典文化。
四、运用言语煽动法抓住学生的学习情绪
言语煽动法是指教师以丰富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言语, 引导学生进入欣赏主题的一种导入方式。比如,欣赏轮唱歌曲《保卫黄河》。这是一首以黄河为背景的歌曲,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强博大的民族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在座的每位学生,都是炎黄的子孙,龙的传人,当我们听到黄河的吼声是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了解中华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斗志吗?那么,就请跟我一起来听吧!”这样就为新课欣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浅论小学美术课堂的欣赏教学 篇9
一、小学美术课堂开展欣赏教学的意义
当今时代是竞争激烈的时代, 这种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在对人才实施全面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小做起,更需要从各个方面做起,其中包括艺术教育。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欣赏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小学阶段的美术欣赏教育不但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美的体验,进一步提升欣赏技能和审美能力, 这些都将对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误区
从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来看, 其中存在许多教学误区, 包括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 过于自信和张扬,无法正视自身缺点,对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不予接受等。针对这些情况, 需要教师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对正确评判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而对部分表现不足的学生,帮助他们改掉这些弊病,使学生培养起正确的思维和观察力,提高欣赏能力。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主要教学手段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 开展欣赏课的主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材中配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图片, 教师实施欣赏课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这些图片,丰富图片的意境,加强学生对教材中图画的感受,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教材以外的其他内容和意境。同时,教师需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培养他们审美能力。如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体验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艺术类相关知识,增长学生见识,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为其审美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二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年龄较小,具有好奇心强、玩心重、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特点,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他们对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培养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欣赏课, 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对形象的感知和想象能力,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表现欲望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此,我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如引导学生欣赏风景画时,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我积极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强大的功能,搜索丰富的风景画让学生欣赏,并且鼓励学生在计算机上亲自动手操作,尝试一些初级配色和绘画,这样一来,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一举两得。
(三 )丰富学生思维想象与创新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是当前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应当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 教师要摆脱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空间,引导他们去追求、去探索、去发现,从而找寻到他们内心想要找寻的艺术世界。
(四 )提升学生美术欣赏的积极性
在美术欣赏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很多学生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风吹草动”的影响,从而出现思想开小差、上课说小话的现象。对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美术欣赏积极性,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四、结语
在小学美术欣赏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积极寻找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方式,通过扩展教学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升美术教学水平和学生审美能力。
摘要:当今时代是竞争激烈的时代,这种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在对人才实施全面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小做起,更需要从各个方面做起,其中包括艺术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欣赏教育,不但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美的体验,进一步提升欣赏技能和审美能力,这些都将对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意义及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探索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建议。
浅谈美术课堂中的美术欣赏 篇10
1.专题欣赏:
就是围绕一类课题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从造型,色彩,情感方面进行欣赏。这也需要教师在此之前对这一类型的课题有所研究并且归纳重点,以一个系列在欣赏,这样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同题目作画时就不会感到困惑。在四年级我上过这样一课《抽象画——走近米罗》,看到这题目,顾名思义这是一堂抽象画的课,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这课的确很难理解,什么是抽象画,这课到底要画什么?所以在上这课之前,我就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有米罗早期的具象画,还有梵高的风景画,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平时能体会到的画面,这就是具象画。然后再欣赏抽象画,让学生了解抽象画的特点。以故事的形式告诉他们以几何形,简单造型绘画的大致轮廓称为抽象画。抽象画的大师有米罗,还有梵高,让学生们欣赏下他们的画作,对比下同样是抽象画,感受他们不同的魅力,又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种画法。
相同点:两位大师都有同题画作———星空,他们画笔下的星空是那样大气,赋予了大自然中星空不曾有过的韵味。每位欣赏者都可以从画中找到自己的星空。两位的作品在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的同时更彰显出彼此的艺术特色。不同点:梵高善用他独有的思想诠释对星空的理解,黄色和蓝色调贯穿整幅画,象征着梵高心中对绘画,对生命的激情。在画中他得到心灵的一种释放,画面如此洒脱,豪放。米罗是西班牙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从小对大自然风景非常热爱,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默默地浸润着这位大师。他喜欢一些自然,无拘无束的东西,他内心追求自由,富有童真的思想,促使他晚期开始慢慢转型,星空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诞生了。他的画里有星星,有眼睛,五角星,长方形,胡须和点,线排列组成的梦境和畅想。米罗的画风抽象简洁,打眼一看,画面中都是点和线,也正是这样简单的线条贯穿构筑了他的简单画面。用一个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拼成一个做着运动的孩子,非常有趣,随手剪出的一个红色圆圈配合两条横线,组成了扑面而来的活力。让学生从不同中找出米罗大师的抽象画特点,这样不仅从造型和色彩上讲解,更对米罗这个人的一生的情感生活作了归纳,这样让学生的画作更富有情感。
2.随堂欣赏:
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在随堂课上进行有效欣赏。每堂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我都会播放一些实物图片,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绘画元素,再让学生欣赏一些美术绘画的作品,让他们知道怎么样以生活元素进行联想,理论联系实际。随堂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很重要的形式之一,它能让学生很快获益,立马欣赏,有些学生随手就能跟着画,这也就达到了美术课堂欣赏的目的。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以现场绘画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如:我上过高年级的《山水画》一课,在欣赏完图片的同时,主要还是要讲授国画的技法,我会现场准备纸,墨,笔,让学生来围观,画山石是如何用笔的,中锋用笔,提,按,侧锋用笔,泼,染,以及用小笔来画树的画法,用墨的多少,用水的多少都是很有讲究的,只有这样现场的讲授才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绘画的魅力。
3.?外出欣赏:就是让学生到大自然,博物院等地方欣赏自然景观,名家名画等,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欣赏的水平。周末可以是在父母的陪同下观看画展,欣赏大自然的淳朴之美,把自己对美的感受说一说。也可以是教师利用写生课带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对观察到的实物进行写生,以书本上的理论联系实际,大家小组讨论,说说你对美的看法,让学生更有感悟的学习,教师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授课。如:我上过的《风景写生》一课,就是让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观察你感兴趣的地方,它是什么造型,上面有什么样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然后选择实物最美的角度,把这种美留在你的画面上。任何美的东西都是来源于生活,选择生活中美的事物,哪怕是一个小小角落里的美,都可以让笔说话,将美的东西记录下来。
优化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优化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52-0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音乐课已不再是单一的会唱几首歌曲了。现在的音乐课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尤其对于音乐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对于欣赏教学的设定就在于通过音乐欣赏来开拓小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目前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音乐”、“听听歌”形式一下而已,把大部分音乐欣赏课上成了听音乐。音乐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模式单调,导致多数学生反映上音乐欣赏课“没兴趣”、“听不懂”,课堂效率极低。那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音乐欣赏课就成为当下音乐教师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巧设导入手段,激发欣赏兴趣
音乐新课标中曾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的目的。而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听听音乐,分析分析乐曲速度、力度、情绪等等。枯燥乏味的解说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明显不符,完全违背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核心理念。小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音乐欣赏的教材中发现并找准切入点,运用故事、器乐、舞蹈、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欣赏要想激起欣赏兴趣,引起情感共鸣,发挥学生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欣赏音乐《梦幻曲》时,教师可以什么都不说,让学生静静听音乐后提问:你好像看到了或听到了什么?《梦幻曲》很柔美、很安详,有的学生会说:我好像看到了寂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在眨着眼睛。有的学生会说:我仿佛看到了小娃娃睡在摇篮里,睡的很香很甜。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很精彩,也比较贴近主题。这时老师可以给他们介绍这首乐曲的内容,让他们再去聆听,在想象中去感受音乐,从而引起情感共鸣。那在欣赏《龟兔赛跑》等故事性强的音乐时呢,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引入,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等,激发学生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激发兴趣的方法都要与音乐欣赏的本来目的相结合,需要教师对音乐作品特点的反复摸索与实践。
二、丰富教学形式,突显欣赏目标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往往根据音乐作品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学生学得被动,不喜欢,就更谈不上体会音乐的美感了。因此,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音乐欣赏课堂,借助动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在更直观、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体验。这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跟随旋律的变化扮演狮子和各种小动物。当音乐强劲的时候就模仿狮子威严的走姿和吼声;音乐轻快时就模仿其他一些小动物,然后从中挑选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演。这样既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主体,开发多元学习
现如今,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家都知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主导是实,学生主体是虚的现象,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习惯性地去听,教师去讲,教师做,学生跟。即便是学生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兴趣,但学习也总是处于被动的情绪之中。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科学地选用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方法达到一个双向的、积极互动的、富有创造的过程。如在欣赏《春》的这首乐曲中,我让学生感受并设计几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对乐曲不同的感觉。由于乐曲采用了回旋曲式,所以在每次乐曲回旋时,相应的律动动作也重复表现。学生通过简单的方式就了解了乐曲结构和乐曲中出现的插部音乐。随后,通过学生们联想,我又为他们创设不同的情境,再由他们把对于整首乐曲的感受通过动作和情境表现出来。
其实适当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常常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通过听、赏、奏、舞等一系列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他们融入音乐,积极参与产生情感共鸣,开阔视野,体验音乐的美好境界,培养感受音乐的能力。
课堂欣赏 篇12
基础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不能单纯地以技术技法的培养为目的, 而应该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动机。所以,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 加强学生美学修养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远比单纯的技术技巧训练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那么,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 最终使美术教学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呢?下面就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调整课时分配结构, 注重欣赏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配置
新课程标准之前的美术教学大纲, 比较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时结构的分配, 比较注重学生的操作和练习, 而真正用于美术欣赏的时间相对较少, 这就使欣赏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不足。这是一个指导思想和教学方向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路, 更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以技术的好坏为主要。 既然美术教学的目的应该以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为出发点, 那么相对的增加学生的欣赏教育就很有必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可以增加欣赏、谈话、讨论和交流审美感受的时间分配, 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交流创作的感受, 分享创作的心得体会。
二、联系其他学科, 拓展思维空间
艺术形式尽管多种多样, 各有鲜明的个性, 但彼此也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 恰当地联系相关的其他学科, 可以使审美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使单一的说教转化为形象的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能力。
比如, 单纯讲述绘画语言的组成和表现就比较抽象。点、线、 面、色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就事论事地讲, 中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假若适当地引入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 以及散文等文学方面的作品, 以字、词、句、段落等文学语言, 对应于绘画语言中的点、线、面色, 就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又如, 给学生讲述色彩知识的时候, 如果能联系到音乐的和声, 以及语文当中的形容词, 都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色彩所能表达的冷暖情绪。艺术语言既有个性的一面, 又有共性的一面, 绘画语言中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深浅的变化, 同音乐中旋律节奏的变化所产生心理效应, 有很类似的感觉, 尽管一个是听觉上的, 一个是视觉上的。
因此, 审美欣赏教学的过程中, 适时而恰当地引入音乐、诗歌散文方面的相关内容, 不仅增了学习的趣味性, 还使学生加深了对艺术语言的理解, 开阔了视野还拓展了思维空间, 非常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实现。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使社会效率空前提高,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其高效多维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应用, 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对于美术教学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有效利用,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美术欣赏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 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 不但可以联系静态的如文学、诗歌、摄影等艺术形式, 而且可以非常方便地联系动态的如音乐、舞蹈以及电影等艺术形式, 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 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超越出来, 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反应, 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也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教学方法, 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艺术教育往往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对其他学科要感性的多,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尽可能地寓理于情, 寓教于乐,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艺术教育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来说都和智育、德育或体育有着很大的差异, 即便如此, 各种教育形式彼此之间也都存在着许多的联系, 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其中的联系, 对于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素质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要:作为提高青少年美学素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美术课的主要任务, 不应该是单纯地以技术技法的训练为目的, 而应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动机, 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美学修养的培养, 立足学生审美品位的提高。就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以提高审美欣赏教育, 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课堂优化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1.
[2]张道一.美术长短录.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