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利用

2024-10-10

地下空间利用(共12篇)

地下空间利用 篇1

地下领域不仅空间能利用, 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以上海为例, 上海年平均温度16度左右, 冬季地面温度随着深度的变化会降低, 夏天则随着地面温度而升高, 深度超过四米时, 温度变化就很小。在掌握了地层温度变化的规律之后, 如果把地层当中16度左右时的能量进行置换, 那么夏天可以降温, 冬天可以供暖, 这就是地源 (水源) 热泵技术。2010上海世博会中, 世博轴和几个永久性场馆的空调能源系统, 约80%的能量是通过地源 (水源) 热泵置换获得。

束昱认为,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现在还有生态环保方面的需求, 以及新的城市灾害的防御功能。由于人类城市活动, 改变了城市的水系和水渗透的状态, 特大暴雨之后, 地表雨水通过管路系统排水能力有限, 会形成地表的大面积积水, 局部地区形成涝灾。如果建设地下河流, 将积水快速排放到其中, 短时间可解决涝灾, 雨水经过处理可以再利用。在这方面, 德国的科学排水管道系统可称之为典范。德国人向来重视城市规划, 地下排水系统也极其复杂和严密。首都柏林的下水道系统始建于1862年, 下水管道总长9600公里, 仿佛一座地下城市, 它每年处理的废水, 相当于100个昆明湖的容积。柏林下水道的中枢管理系统, 令每一滴水都不直接排到污水处理厂, 而是由水泵倒入污水处理厂, 把污水和雨水分开处理。混合系统的雨水管道, 有3米高4米宽, 轿车和小型卡车都能通行。随着人口增加, 德国并未将现有管道加粗加长, 而是修建一些蓄水池, 在强降雨时防涝并获得一些额外的存储量, 甚至可以供应绿地的灌溉与喷泉用水。

地下空间需要合理规划

现代城市在研究编制总体规划阶段, 就应该考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 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编制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时, 首先要根据城市的近、未来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需求, 进行分析预测, 研究城市发展进程中哪些功能性设施应该或最好转入地下, 再确定这些功能设施的规模、形态和开发时序等问题。确定功能, 要围绕安全、环境、效率、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尽可能为现代人和未来人, 在地面上留存更多的开放空间和自然空间。

地下空间的环境问题相当重要。当人们进入地下空间环境后, 第一是由视觉反映带来很多联想。一提到地下, 人们可能首先会联想到“陵墓”、“防空洞”, 再进一步才是“地铁”、“车库”、“商场”等。联想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对地下空间的心理接受或抵触。在地面, 能见到阳光、树木、活动的人群, 视野很宽;进入地下, 封闭在有限的空间中, 这些东西都看不到了。人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 不确定是否安全, 难以掌控周围环境。第二个问题来自于嗅觉。地下空间的空气调节, 如果达不到卫生标准, 就会散发出一种“地下霉味”, 这种怪味使人们联想到健康问题。没有光照以及温湿度的差异, 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第三个问题, 是地下空间狭小、封闭使人烦躁。

所以, 在研究地下空间环境过程中, 必须重视环境, 要把地下空间环境的基本特性研究透彻, 并把环境特性对人身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程度及规律弄清楚。解决这些问题, 要从多个方面考虑。首先, 在空间上淡化人们进入地下空间的过程, 在空间营造方面使人身处地下, 却没有在地下的感觉。使用人们熟悉的光照、明暗、色彩、纹理、材料、形体、质感、粗糙度等, 以此来改变地下空间的环境构成。第二, 是改善空气质量、温热环境, 注意调节风速, 使人在行进和工作的过程中更舒适。第三, 是改善各种信息的诱导, 要让人非常清晰的知道, 所在空间位置和周边避难逃生设施, 使人有安全感, 遇到危险时有应急准备。第四, 是想办法把自然环境中重要的元素引入地下, 比如阳光、绿色植物、流动水体、小动物等, 让人感觉地下环境与地上的差异不大, 甚至可以通过影视手段, 把地面的景象引入地下。束昱表示, 他最近正在进行《世博地下空间环境生态化技术集成运用研究》的科研工作, 要把环境生态化的材料、产品、技术和工艺集成, 应用到营造世博地下空间环境生态化之中, 他最近还在进行另一个科研项目, 即如何建立一套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的评价体系与实施办法。上海现在已经有3000多万平方米的各类地下空间设施在使用, 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大量的人流要进入地下形成集聚。因此, 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安全问题不仅要关注建设过程中的安全, 关注使用安全也很重要。人流密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恐怖袭击、设备故障, 都可能引发次生灾害。所以, 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来评价各种功能业态下的地下空间。针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如何实施评价的推进办法, 以及进一步改善、符合安全要求的技术策略, 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 确保地下空间资源使用安全。

地下空间利用 篇2

探讨城市公园地下空间利用体系的建立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城市公园地下空间利用是城市地下空间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开发的便利性和必要性与生态功能的制约性,是城市公园地下空间利用的关键.本文从城市公园地下空间利用的功能出发,探讨其制约因素,提出城市公园地下空间利用应建立的.体系,引导城市公园地下空间合理利用,以期能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 者:李静 张浪 程佳佳 Li Jing Zhang Lang Cheng Jiajia  作者单位:李静,Li Jing(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张浪,程佳佳,Zhang Lang,Cheng Jiajia(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15(12) 分类号:X32.13 关键词:城市公园   地下空间   利用体系  

地下空间利用 篇3

摘要:地下空间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现代化城市离不开人防工程的支持。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中,过去曾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做过极大贡献的人防部门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城市人防工程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意义 必要性

0 引言

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最基本的条件是有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间。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国内局势,足以说明目前条件下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国人防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另外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并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实力。

1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意义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有效措施。第一,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突出问题。发达国家解决大城市“交通难”的主要措施是发展高效率的地下公共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第二,解决“停车难”,在很多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主要出路是修建地下停车库。第三,现代城市需要改造和增设的地下管线越来越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地下管线比较混乱,为了减少道路的反复开挖,以及施工对交通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特别是便于维护检查和拆换,减少事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便于维修管理的共同沟显得非常必要。第四,地下空间具有较强的抗灾特性。一方面能够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风暴、地面火灾等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弥补地下防灾空间的不足,特别是当地面建筑与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尤其是在战争空袭点穴式精确打击阶段提供人员和物资防护。因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有效措施,可以提供灾害时的避难空间、储备防灾物资的防灾仓库、紧急饮用水仓库以及救灾安全通道。波黑及科索沃战争表明,空袭和反空袭是当今高科技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为提高城市的生存能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的新世纪。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人防工程,在战争时上有能抵抗一定武器效应的杀伤破坏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工程,是保证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人防工程既是提高国家整体防卫能力、提高城市抗御自然灾害和防空抗毁能力的物质基础,又是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既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又完善了地下防护空间体系。人防工程应是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一部分,人防工程不等于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也并非就一定是人防工程。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只有将人防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统筹考虑才能达到节省资金、有利于人防体系化的目的。

2.1 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为相结合提供了契机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开发与利用,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地下铁路和其他地下交通线、地下街、地下公用建筑和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管线、缆线的共同沟等,在各大城市中相继出现。这些建筑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耗资巨大,成了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还成了城市的著名建筑景观。

国内外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即具备大规模有序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经济基础。纵观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人类对于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沿二维延伸扩展、高空以及浅层地下空间发展、深层地下空间开发。近年来,我国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开发的进展步伐很快。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铁也建成了几条线并投入使用。此外,地下街、地下宾馆、地下会堂、地下娱乐中心、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冷库等在各大中型城市纷纷涌现。许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甚至数万平方米的大型地下建筑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成。这些工程大部分是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国内外的这个共同的趋势反映了城市对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迫切需要,产生这种需求的动因是:

2.1.1 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地面空间极度紧张。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快速提高。我国从80年代以来城市人口约以每10年1亿人的速度增加。城市在增加人口的同时,虽然也扩大了面积,但城市面积的增加受到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增高。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市市区人口密度为2.7万人/平米公里,市中心区为5.1万人/平方公里,人口最密的黄浦西部分竟达9万人/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只占有11平方米的地面空间。人口密度过高导致城市地面空间负荷过大,造成服务设施紧张,环境质量下降,对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与发展,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1.2 城市从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中,可以获得很多收益。

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也有很多优越性。最主要的一点当然是节约地面空间,此外还有节省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生态平衡等优点。在一些特殊用途上,地下工程尤其显示其优越性,如地下仓库更利于储藏物的保质、保鲜、防鼠、防蛀,我国许多城市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2.2 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地下空间的防护潜力

地下空间具有极大的天然防护能力,不论对于武器袭击还是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是如此。地下空间也是战时民众快速疏散和掩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紧急情况下可作为疏散连通干道和掩蔽场所,这一点在英国二次大战中地铁所起的作用得到证明。为提高避难的机动性以及为民众避难方便,发达国家的城市普遍利用地铁、地下街、地下车库等设施组成一整套联通体系,战时迅速转为军事防卫设施。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各城市修建了大量的民用地下空间,因此开发利用民用地下空间的防护潜力应该成为城市建设和人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2.3 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间相结合建设是完善地下防护空间体系的必然要求

2.3.1 人防工程的主体是防空地下室,而防空地下室的建设依赖于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就决定了人防工程存在着布局分散、相对独立、机动性差的特点,难以形成地下防护空间体系。将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的开发结合起来,连接分散的人防工程,不仅可以提高人防工程的平时利用率,又可以提高战时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真正实现人防工程的“社会效益、战备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3.2 我国人防工程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战时的需求,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防护潜力,将一部分地下空间通过可靠的加固改造措施,战时转换成人防工程,可以弥补人防工程的不足。

2.3.3 人防工程建设的滞后性和依赖性,使得某些人防工程在规划期难以建设。如防空专业队工程、区域电站、区域供水站等,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考虑地下停车场与防空专业队工程的结合,生命线系统的地下室兼顾人防来满足战时供电、供水等的要求。

人防工程是提高国家整体防卫能力,提高城市抗御自然灾害和防空抗御能力的生命线工程;同时人防工程又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人防工程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正在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向发展,逐步融入到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振芳.《谈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利用规划》[J] 地下空间.1998(5).

居住小区地下空间的利用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市用地日趋紧张, 同时, 由于我国正在步入“汽车时代”, 交通用地及停车用地也显得比较紧张, 尤其是地面停车更为突出。在有限的土地使用范围内, 建筑地面以上的高度及层数是不能无限扩大的。因此, 许多建筑的功能空间开始转入地下, 比如地下车库, 大型超市等。

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满足了城市扩张后对土地的使用要求, 但由于大面积的地下建筑物覆土深度不够, 或者是覆土深度达到了种植的要求, 但阻断了土壤深层的透水性和适用性, 而使环境变差, 使得土壤沙化, 这也是我们在利用地下空间时要考虑的问题。

居住小区的地下空间利用, 在大城市已经很成熟了, 基本模式是:1) 高层住宅单体建筑地下为两层 (或三层) , 地下一层为设备层, 同时兼做自行车车库。地下二层为人防工程, 战时多为人员掩蔽所, 平时多为人员活动 (实际上平时使用, 归人防办管理, 因此要考虑, 它应独立使用, 它的安全出入口要与住宅部分独立分开, 互不干扰) 。2) 多层住宅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兼做自行车库, 或无地下室。3) 多层配套公建。如:会所、商业等, 地下多为两层, 地下一层为设备房, 兼做超市、商业等。地下二层多为汽车库或市政站点:锅炉房、变电室、消防水池水泵等。4) 独立的地下车库, 除地面出口外, 无地上建筑物, 地下车库根据停车数量的多少及用地规模为地下两层或地下一层, 也可以为复式停车 (即机械式停车等) 。同时, 根据园林绿化部门的审定意见, 车库上面覆土高度为三种:1) 无车库部分为深土绿地。2) 覆土1.5 mm以上者, 可种植乔木。3) 覆土深度小于1.2 m为浅覆土, 可种植草皮、灌木。同时覆土高度还需根据外线埋置深浅而确定。

2 地下空间利用的要点

1) 根据规划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人防部门、园林绿化部门审批的“六图二书”, 落实多个单体的使用性质和规模, 例如:地下车库的面积和停车数量。特别是要核实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开口的大小, 是否与审批的总平面图有矛盾, 以及有矛盾后解决的办法。

2) 确定各个单体之间的联接方式, 研究人员活动的特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 居住小区内人口密度比较大, 要区别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 做好安全防护设计。例如:住户在地下停车库停好车后, 就近转入地下二层的单元入口, 这里设有门禁系统, 住户用钥匙或磁卡打开门禁后可直接进入电梯厅, 非住户则不能进入, 只能从其他公共安全出入口出入。考虑到我国人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方式, 在人防工程设计中 (特别是位于住宅地下二层的人员掩蔽所) 一定要注意, 要单独设立独立于住宅部分的出入口, 出入口通道还要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人防室外出入口, 还可以与地下车库共同使用, 但要注意应能同时满足各个单体在防火疏散方面的要求, 并做好正常的防火分区分隔。

3) 各个单体之间不同埋置深度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 地下车库如果做一层, 再加上覆土1.8 m, 埋深约在5.4 m, 而高层住宅地下一般为两层, 埋深约为3.6+3.6-1.5=5.7 m, 相差并不多, 考虑不同的埋深应适当让开一段距离, 为两者高差的2倍。如果因条件所限, 两者距离不能满足时, 则埋深大者 (多为地下车库) 就要做防侧压力的结构设计, 代价可能较大。各个单体埋置深度不同, 其剖面层高必有差异, 而两者还要在使用功能上连通, 因此有三种方式未解决:a.当高差较小时, 可利用通道起坡, 连接两处。b.当高差在450 mm以上时, 可在通道内加台阶。c.当高差在1.5 m左右时, 应使通道在楼梯不同标高的平台处连接。

4) 出地面建筑物——竖井的处理。竖井主要为地下车库进、排风竖井和人防工程进、排风竖井, 两者一般不共用, 同时进风、排风也应有一定距离, 避免“短路”。人防竖井应紧贴主体建筑, 在适当位置出地面, 出地面高度在1.5 m左右。地下车库进、排风竖井一般根据车库规模, 每个防火分区 (4 000 m2以内) 一进一排, 各个防火分区的进、排风竖井可成组集中布置, 以避免地面上露出太多竖井, 不好处理。

地下车库竖井出地面后, 排风口底距地为2.5 m, 加上风口高度及顶部构造, 约3.6 m。如果进竖井在绿地内且人员不易到达的地方, 风口高度可考虑适当降低, 地下车库竖井如果在配套公建内, 应靠近公建处墙处出地面。独立地下车库的竖井应远离住宅楼, 以避免噪声干扰。地下车库出地面的竖井还应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使其成为美化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住宅小区地下空间的利用, 管理已经比较成熟了, 但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扩展, 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 维护和安全的问题, 特别是地下空间人、车导流和紧急疏散导向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地下空间利用 篇5

《长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名词解释】 本条例所称地下空间是指地表以下的空间,包括单建地下空间和结建地下空间。

单建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利用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用地开发的地下空间视为单建地下空间。

结建地下空间是指同一主体结合地表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市区范围内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基本原则】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优先用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五条【协调机制】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重大事项,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六条【部门职责】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

市国土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用地管理。

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市公用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综合管理。

市房地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权属管理。

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的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资金保障】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八条【分层要求】 本市地下空间实行分层利用。在竖向上分为表层、浅层、中层和深层。其中表层为地表至负五米、浅层为负五米至负三十米、中层为负三十米至负五十米、深层为负五十米以下。

表层优先安排地下管线,其中道路、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用地的表层只作为基础设施空间使用,原则上不得进行商业开发;浅层优先安排综合管廊、人行通道、下穿立交、轨道交通、地下道路;中层优先安排轨道交通、隧道、地下特种管廊;深层主要用于远期开发。

第九条【总体规划】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同步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并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下空间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功能分区、用地规模和布局、市政设施、交通体系,禁止、限制与适宜建设的空间范围等。

第十条【专项规划】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地下空间专项规划。

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交通、地下市政、人民防空工程等各类专业规划组成。具体内容包括地下空间的建设适宜性评估、地下空间功能分区、竖向分层、地下空间建设重点区域的总体布局和规划指引、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人民防空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等。

涉及地下空间安排的各类专业规划,由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详细规划】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地下空间开发范围、竖向分层、开发深度、建筑面积、使用性质、连通要求、出入口位置,以及人民防空工程的类型、范围、建筑面积等。

对于规划确定的重点地段、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列入近期建设计划的地下空间,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十二条【规划调整】 经批准的地下空间规划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三条【规划条件】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

规划条件应当明确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位置、规划用地面积、规划用地性质、可建设范围、建筑面积、容积率、开发深度、竖向分层、连接通道及出入口位置、人民防空设施建设要求等。

第十四条【规划许可】 单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结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随地表建设项目一并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第三章 用地管理

第十五条【使用权的取得】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依法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列入国家《划拨用地目录》范围的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可以采用划拨方式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他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以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同一项目分期建设的,市国土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依据规划许可,可以分期核发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第十六条【使用权出让方式】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采用协议方式出让:

(一)附着于地下交通设施等公益性项目且不具备独立开发条件的经营性地下空间建设项目;

(二)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在其建设用地范围内单建的经营性地下空间建设项目;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情形。

第十七条【用地手续】 单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用地手续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结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用地手续随地表建设项目一并办理。

第十八条【使用权出让年限】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用途确定,不得超过相同用途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定出让最高年限。

第十九条【使用权出让金】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应当综合考虑竖向分层和使用功能,以及单建和结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不同情况,按照周边同类用地性质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的一定比例收取。具体标准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条【建设要求】 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符合地下空间规划,不得改变和影响规划确定的地表土地使用功能及性质。

第二十一条【工程设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应当满足地下空间对环境、安全和设施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与出入口设计应当与地表建设相协调。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文件内容除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定及要求外,还应当明确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用途、界址、面积等;配建人民防空设施的,应当明确人民防空工程的防护等级、位置、面积、性质。

第二十二条【施工许可】 单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结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随地表建设项目一并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第二十三条【施工要求】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认为有必要改变设计方案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施工,应当尽量避免因施工干扰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得破坏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对临时损坏的地表地貌及相关基础设施应当及时恢复。

第二十四条【施工安全】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对人民防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地表及周边的建筑和设施、文物、古树名木等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其安全。

第二十五条【连通要求】 规划条件对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有连通要求的,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明确与相邻建筑的连通方案。相邻建筑已经按照规划预留连通位置的,新建项目的连通位置应当与之相衔接。新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建设衔接段的地下通道,并可以依法取得地下通道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规划条件对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未明确连通要求的,建设单位可以与相邻建筑所有权人,就连通位置、连接通道标高、实施建设主体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内容进行协商,达成协议后,形成连通方案,纳入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一并提交审核。

第二十六条【连通管理】 地下空间需要穿越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等用地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征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施工安全控制】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之间的距离,应当符合相邻地下设施安全保护的要求。地下空间规划应当根据相关行业标准、规范,明确隧道、地铁、综合管廊等大型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

需要在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审批前应当征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批施工保护方案,并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周边影响区域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项设施的安全进行监测和检测,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二十八条【优先开发】 地表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开发其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人民防空工程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地下空间的除外。

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开发其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下空间的,应当符合地下空间规划的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挖地下空间。

第二十九条【综合管廊】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综合管廊建设,在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过程中,配套建设综合管廊,集中敷设。

已明确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不予另行安排地下管线路由。

第三十条【地下管线】 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应当与道路年度建设计划相协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第三十一条【竣工验收】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第五章 人民防空工程管理

第三十二条【兼顾人民防空需要】 隧道、地铁、综合管廊、地下道路等公益性设施以及单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三十三条【结建人民防空工程】 新建民用建筑符合人民防空结建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因地质、地形等条件限制不能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缴纳易地建设费,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易地修建。

第三十四条【人民防空工程许可】 单建人民防空工程应当依法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批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结建人民防空工程应当随地表建筑一并办理立项及规划、用地和施工许可等手续。未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市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五条【人民防空工程验收】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和竣工验收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

第三十六条【人民防空工程拆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或者拆除人民防空工程,确需改动或者拆除的,应当依法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

经批准拆除人民防空工程的,拆除单位应当按照相同防护等级和建筑面积补建或者按照重置价格补偿。

第三十七条【平战结合要求】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保证其防护设施的完好,确保战时能迅速投入使用。

第六章 权属登记管理

第三十八条【土地使用和建筑物权属登记】单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单独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

结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与其地表部分一并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范围,按照土地审批文件中载明的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范围确定。

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属范围,按照竣工规划验收文件载明的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外围所及的范围确定。

第三十九条【地下建筑物权属登记】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和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属登记,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为小区业主按照规划配建的地下车库(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办理抵押登记,在建工程抵押登记除外。

地表建筑物所有权人与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一致的,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单独办理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

第四十条【权属登记要求】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属登记应当在登记簿及权利证书中注明“地下”字样。

第四十一条【人民防空工程所有权】 单建人民防空工程的权属,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以划拨方式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二)以出让方式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所有权属于投资人。

经依法批准结建人民防空工程的,其所有权属于国家。

第四十二条【人民防空工程权属管理】 单建的国有人民防空工程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到市房地主管部门办理初始登记手续;其他人民防空工程的权属登记手续,由所有权人依法办理。

国有人民防空工程不得办理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抵押权登记。

国有人民防空工程未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转让、租赁。

第七章 使用管理

第四十三条【预售许可 】 地下空间建筑物、构筑物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三)按提供预售的建筑物、构筑物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国有人民防空工程和无固定实体界址的商业铺位、为非住宅配建的地下车库(位)不得销(预)售。

第四十四条【征用要求】 政府可以依法征收、征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权利人应当配合。

因国防、人民防空、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需要,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依法为建设单位提供便利,并不得损坏相关设施。

第四十五条【日常维护】 地下空间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对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公共通道及出入口的开放性,做好地下空间的标识管理,并配合基础设施的维护单位对相关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第四十六条【安全责任】 地下空间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建立健全地下空间的使用安全责任制度,采取措施防范发生火灾、水灾、爆炸及危害人身健康的各种污染等。

第四十七条【信息管理】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并实现各专业系统的信息共享。

市城乡规划、国土、建设、房地、公用、人民防空等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地下空间普查,并将普查结果纳入地下空间信息系统。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罚则一】 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及有关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地产管理、人民防空等方面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罚则二】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对已经依法设立的用益物权、建筑物或者构筑物造成妨碍或者实际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罚则三】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中,有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相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或者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地下空间利用 篇6

“杜甫千诗碑”项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文物工作重要指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的背景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而确定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项目选址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下简称“成都草堂”)、浣花溪公园片区,以书法刻石等艺术形式全面呈现杜甫存世的1455首诗歌,打造“800亩草堂,千诗百景”的中国诗歌文化中心,并计划于2017年12月底完工。

“杜甫千诗碑”项目,在启动之初就遭遇了各种限制和制约。项目选址位于市区1环路与2环路之间,属于黄金地段,为解决项目“落地”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15年底,将与成都草堂相邻的浣花溪公园划归草堂统一管理,用以保证项目的推进。但是,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周边建设控制地带的相关规定:“有景观价值的地面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要求限高应在文物檐口以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的建筑,多为承袭于清嘉庆年间的古建。这明确了不能通过模仿现当代博物馆的一般建设规划范本来承载和展示“杜甫千詩碑”项目。既然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明文禁止在草堂周边新建高大建筑,而该项目又有巨大数量级的空间要求,那么关于该项目的策划,我们需要另辟蹊径。

按照土地利用的分类标准有关规定:土地使用权的设立,除了地表部分外,还有地上和地下部分。但是,因为文物保护法律相关规划的限制,在该项目中地上部门的利用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所以我们把该项目的空间利用范围转向草堂周边的地下空间(文保红线内的地下部分亦不可考虑)。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土地本身的属性即为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在认识到这点后,从很早便开始了对利用地下空间的探索和实践。如:传统上储藏食物等的地窖;近代用于躲避战火的地下防空洞;现代高层住宅配套的地下停车场??故,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营造“杜甫千诗碑”项目,便成为一个亟待探讨,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俗称“川西坝子”,又名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是一处极其肥沃的冲积平原。该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发育于东北—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之上,再由岷、沱二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在地质条件上,拥有适宜于开拓地下空间利用的有利条件。具体践行:自2010年成都第1条地铁正式运营后,成都当前已建成运营了贯穿东西南北的4条地铁主干线,并有近2万公里的地下轨道交通正在规划建设中;成都还建成了蕴藏成熟地下空间的大型商业CBD,包括:IFS、环球中心、万象城、大悦城等。如此大规模的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和巨大体量的商业综合体建成投产,均要求城市具有相对优越的基础条件和雄厚的经济技术去拓展城市土地除地表部分外的,地下立体空间。因此,从自然地理条件和技术实践经验来看,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营造“杜甫千诗碑”项目亦是可行的。

此外,从项目建成的远景预期的角度,就项目本身而言,其建设意义在于:

1、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诗教精神。杜诗作为诗教的首选教材,在推动民族文化复兴方面具有主导地位,复兴这一传统,势必影响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影响整个东亚文化圈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具有文学和儒学的双重价值。

2、有助于丰富成都草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文化新地标的营造。杜诗石刻在成都草堂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草堂作为成都的文化名片,有责任再现这一珍贵的历史记忆,继承风雅传统,提升文化品质,吸引八方游客,并以此营造城市的文化新地标,进一步推动城市文化之都的建设。

同时,以拓展城市地下空间的方式来营建该项目,我们还实现以下预期:

1、更大限度的发掘土地价值。以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来看,作为新一线城市,成都市区可谓寸土寸金,成都草堂和浣花溪公园,分别以风景名胜和市区“绿肺”的城市功能,完整的发挥了该地块在地表部分的土地价值。因此,如何利用其地下部分(主要是浣花溪公园范围内),将是进一步发掘该区域土地价值的主要方式。

2、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议分为步行精品区与车行普及区。一方面,步行精品区,主要将原来呈现在地表部分的展陈空间,位移至地下部分。除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外,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密闭空间,使项目展品免于风霜雨雪的侵蚀,并有利于项目展品的保存和维护。

另一方面,车行普及区则主要“对症”于当前国民紧凑的日常生活。迫于新时代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国民已经基本放弃前往周边文博馆区,欣赏文物和领略传统文化的“充电”方式。借鉴麦当劳开设汽车穿梭餐厅的成功案例,我们能否通过拓展城市地下空间,借营建“杜甫千诗碑”项目,规划建设适合汽车穿梭的博物展馆区,并适当的延长车行普及区的开放时间。此举定将吸引没有时间参观文博馆区的人群,有机会驾车缓慢的行驶于“杜甫千诗碑”项目的车行普及区,利用不那么刻意的时间和精力去领略艺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这种新颖的模式,也会成为将“杜甫千诗碑”项目打造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的又一亮点。

综上所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营建“杜甫千诗碑”项目,无论从规避法律法规的限制,还是从技术经验的累积,乃至前瞻发展的远景来看,均是具备可行性的。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冯至. 杜甫传[M]. 北京:人民文化出版社, 1956.

[2] 周維扬、丁浩. 杜甫草堂史话[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3.

[3] 陆红生. 土地管理学总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 百度百科. 成都[EB/OL]. http://baike.baidu.com/item/.

[5] 四川省文化厅.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Z]. 201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若干思考 篇7

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价值与意义

(一) 地下空间资源的潜在价值。地下空间资源有着地表资源无法相比的优势之处:第一, 地下空间蕴含着丰富的天然矿藏资源, 能够满足人类基本生活所需;第二, 地下资源在一定的技术下可以供给相当大的采集量, 只要合理开发、合理利用与管理, 其数量与质量都非常可观;第三, 地下的资源可以持续供给相当长的时间, 能够为人类的使用提供较长时间的保障。另外, 地下建设可以在现有的城市规模的基础上, 进行很大的扩建, 增加城市空间, 大部分的地下空间所需要的技术要求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来看是可以达到的, 因此, 对于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极大的潜在价值。

(二)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背景与意义。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有着多种背景:一是我国人口基数本来就很大, 而人口数量仍旧在不断地增长着, 城市居住、发展等多方面所需要的空间资源被严重压缩, 急需解决的方法;二是我国土地资源虽然丰富,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 以及山丘、沙漠等地理因素, 适宜利用的耕地、林地等各种土地资源平均到每个人, 数量就非常稀少, 而在城市中, 土地资源紧缺更为严重;三是水资源紧缺, 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生产对水资源的要求, 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地域差异非常大, 更是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四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不能得到满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人均量与世界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限制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五是我国交通业发展不够完善, 尤其是城市交通, 经常会出现拥堵不堪的情况, 甚至造成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 为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另外, 环境污染对于城市的空间资源利用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还有时而发生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遗留问题, 对于城市发展造成的不利因素。这些问题都要求城市需要通过开发地下空间来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可以不断扩展城市地下土地资源, 实现城市发展由二维平面向着三维立体的方向转变;提高城市中土地的利用效率,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缓解城市发展中由于土地资源带来的各方面的矛盾;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完善的城市地下交通系统, 保证城市运作流畅;加强城市安全建设, 做到防止灾难发生, 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害, 从各个方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三) 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价值与综合效益。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首先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付出之后得到的资源回报, 其综合效益大于开发时付出的成本, 就证明本次的开发是成功的。而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也无形中拉动了房地产业、建筑业、机械制造业等各行业的发展,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我国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对于城市的绿化、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随着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 我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了地下空间开发的进程。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事业已经逐渐重视起来。相应国家的号召, 在国家整体策略方针的指导下, 出台了符合本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 鼓励各方面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随着城市地下体系的建设, 城市各类公共市政管线逐步下移。消除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各种线路, 节约了土地资源, 美化了城市的环境。并且城市地下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交通系统, 休闲娱乐、购物、医疗等各方面的设施也逐渐建设起来, 使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

(二)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虽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已经开始, 但是在这个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作用不够。地下空间规划滞后, 指导作用不够强劲, 连续性不强, 地下建设中不断出现各类问题, 阻碍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另外, 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不到位, 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效与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在开发的过程中严重影响来市民的正常生活。除此之外,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缺乏有力的法律政策, 民事权利难以保障, 开发利用者难以取得相关产权, 导致了一些人的权益受到侵犯, 影响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完整的信息来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相关部门都局限在自己的范围之内, 信息难以流动与共享, 导致了城市地下建设进度慢、效率低。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策略

(一) 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体系。现如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人们对于地下资源开发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对该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城市规划中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融合进去, 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 因此, 做好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体系, 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开发战略、发展预测、开发层次等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准则, 明确开发的规模、进行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人力等。另外, 向地下开发一些建设工作必然与地表工作有所不同, 要注意开发过程中的各方面的配合, 做好开发地下空间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二) 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系。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 各部门要明确自己的权利与责任, 做到以市政府为领头, 一个部门发挥主要管理作用, 另外的多个部门积极参与管理, 形成“1+X”的管理模式。管理部门要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关的资金运用、设备使用、安全问题、专家咨询等管理工作做到面面俱到, 以免管理不到位为地下空间开发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管理中, 市政府要把握管理的主要方向, 主要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权, 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管理工作, 做到各司其职, 防止滥用职权及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

(三) 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要具有高度的导向性, 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与优惠措施, 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入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行列中来。具体的鼓励措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出让金优惠, 吸引更多的开发商积极进行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工程运行市政设施收费优惠政策, 对地下空间开发工作中所使用的水、电、燃料等资源费用施行价格优惠;地产税收实行优惠政策, 减免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中的一些税收, 从而吸引更多的城市建设者, 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进程。另外, 还可以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形成比较完善的导向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策体系。

(四) 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制体系。从现有的法律来讲, 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的法律体系, 然而, 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工作的法律可以借鉴地表城市建设的相关法律。而对于地下建设与地表建设中的不同之处, 要进行具体的、单独的立法。让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完善的法律依据。立法要涉及到土地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等各项资源的归属, 开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 开发建设资金流动等各方面都要涉及到, 以明确到每一位参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人员及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让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的责任, 享有应有的权利。

(五) 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信息平台。城市建设中, 信息的沟通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各个城市之间, 城市与周边地区, 以及参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部门、单位、个人之间的信息必须要保证畅通, 才能够让城市建设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构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信息平台, 就要保证信息的来源要全面而可靠, 对信息的处理要迅速而准确, 再通过管理与决策对信息进行反馈, 从而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建设工作做好, 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地下空间开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思考, 寻找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童林旭.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道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1.

[2]任致远.城市空间发展的理性思维[J].城市发展研究, 2004.2.

城市地下空间商业开发与利用 篇8

上个世纪末之前,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是以中国在国际政治环境大背景的影响下以国防、人防工程建设等军事目的为出发点开发建设。改革开放后,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人口暴涨、交通堵塞等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随着土地价值的攀升开发的大趋势成为必然;地下商业的开发为地方经济的提升添加新的动力, 以商业用途的开发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流, 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

2 国内外地下商业空间发展现状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空间系统中地平面以下部分的空间, 它以地下建筑的形式出现, 常常起到补充城市地上空间的作用[1]。因其空间位置具有特有的一些属性, 如建筑的节能性、生态性[2]、不可逆转性等。人类从地下空间最初的居住功能、储存功能、避难功能逐步扩展到交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等混合复杂开发利用。国外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比较成熟, 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中都具有详细的标准和长远的规划, 城市建设注重立体开发, 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建设了多功能四通八达的地下城市, 商业空间作为组成部分无论从设施还是功能都非常完善。

目前中国是地下工程建设最多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 但对于地下商业空间还没有出台具体标准和要求, 仍处于学习模仿的发展过程, 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上对其前瞻性考虑不足, 由于没有长远规划, 不仅造成了空间的浪费更对地下环境造成了损害[3]。目前中国地下商业空间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将已建成的人防工程开发利用于商业;二是按照国家规定和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单独修建的战时用于防空, 平时兼用于商业的人防工程;三是随着房地产开发有意识的附着于地面商业建筑的进行地下商业开发[4];四是建设地下交通体系是扩展出的用于商业部分的地下建筑。

3 地下商业空间开发业态的选择

3.1 地下商业业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按照开发和聚集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地下综合体, 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场[1]。地下综合体集地下商场、超市、餐饮、休闲娱乐、文体及办公、银行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大体量建筑。地下综合体一般位于原地上商业发达、消费人群聚集度高的地区, 不仅有效缓解商业核心区域服务的承载压力, 还能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的商业竞争能力。地下商业街一般依托于地下通道建设, 常规形式在通道两侧布置一些门店, 形式有下沉式露天型和地下封闭型, 由于地下商业街业态主要针对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 因此在不同经济实力的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运营差异很大。地下商场一般是地面商场向地下延伸出部分, 其主要以百货、超市、餐饮为主, 是对地上商场服务功能的完善和补充, 其运营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该商场的综合运营能力的强弱。

3.2 影响地下商业业态选择的几个因素

3.2.1 区域消费能力

地下商业空间商业业态的选择主要由区域消费能力所决定, 区域消费能力决定着商业规模的大小与形态, 要按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流量、商业环境及类型定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复合分析, 科学、合理选择业态。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地下商业定位的客户群千差万别, 消费能力大相径庭, 处于城市核心商业区要比处于其它非核心商业区的地下商业业态选择面宽;但要注意即使在同一地段相邻的地下空间选择同一业态其经营收益也是有差距的。

3.2.2 商家及消费者心理

地下建筑空间环境不同于一般建筑空间环境, 天然光线不足、自然通风较困难、空气质量较差、湿度大等缺点, 其环境条件对人的生理舒适度有较大的影响。地下商业空间内部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地下商业空间的主观评价, 最终影响到地下商业建筑的使用价值和综合效益的高低[5]。长期以来人们都将地下商业作为主流商业空间的配角来看待, 作为一线品牌的商家除非在非常成熟的核心商圈选择地下开店, 一般不会轻易入驻地下;作为大的百货企业也尽量选择家电、超市、餐饮和低端品牌百货放在地下。消费者也认为地下商业就是低值商品区域, 所以到地下的消费者具有很强的消费目的, 地下商业越向下延伸人流越少, 与地上商业越往上人流越少一致。商家要结合自身的条件选址适合的业态需要很好的掌握消费者心理。北京新东安百货的地下商业可以说非常成功进行商业业态的组合, 将百货、超市、步行街、餐饮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消费者不仅能购物还可以体验到老北京文化, 将购物、休闲有机的融为一体。

3.2.3 地下空间的布局

在前文提到地下商业空间的四种类型, 其空间布局先天决定了商业业态的选择。中国城市原有大量的防空洞受其结构所限并不适合作为商业空间, 北京天外天批发市场 (原) 就是在防空洞基础上做为商业空间使用, 目前由于安全原因已停止使用。由地上商业延伸下来的地下空间由于柱网结构按上部布局, 地下空间分割灵活多变, 选择业态方式可以多样化, 加之客流随地上商业运营情况容易分析定位, 选择较为容易。而对于交通体系扩展出的用于商业的空间比较适宜选择商业街方式以及小商品批发市场等日常百货类。对于一些处于特定区域的地下空间可选择针性的商业模式, 如北京会议中心地铁站其面对外来旅游消费人群较多的特点, 量身定制的一些纪念品店铺和手工装饰摊点经营比较成功。

4 地下商业空间衔接

地下商业空间的人流动线需考虑周全, 尤其是与其它部位衔接部分。由于地下空间具有自然光线不足, 与室外环境隔绝[6], 可达性成为地下商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点之一。对于地下商业, 能够到达的便捷性越好带来的商业客流量也就越大。

4.1 地上地下衔接

对于地上本身就是商场的地下空间, 为吸引客流, 采取开放空间的设计方式, 扩大地上对地下可视视野, 牺牲部分一层面积使用中庭的设计将地上和地下空间浑然一体, 交通组织除直梯外设立错层自动扶梯, 增强顾客的可达性, 可有效的提高地下人流量。对于只有地面出入口的地下商业, 其出入口的面宽必须留出足够的尺寸, 在提高开敞性的基础上加强空间导视, 有效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以达到增加客流量的目的。

4.2 与地下交通线的衔接

在这里主要探讨与地铁站点的连接问题, 地下商业与地铁站点采取地下通道连接方式, 距离长的有几十米, 结点位置要有明显标识, 着重突出商业气息, 将乘坐地铁的人群吸引过来。如有可能在本身地下空间设置直达地面的设施, 虽然这样做会增加日常维护成本, 但会带来的更多的商业利益。要考虑乘坐地铁人群的特点, 在业态上如对于上班族提供快餐服务, 空间导视的设计上要重点做到吸引外来流动人群。

4.3 地下不同空间衔接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难度要大于地上, 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地下空间多为指导性规定, 规划等政府部门没有对区域地质条件提前勘探, 对于每个独立的开发商仅按单体项目提出规划要点, 没有对同一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做出详细的分析数据并制订长远的规划, 造成不同时期开发的地下空间衔接出现标高差距过大、公共共享空间不足、无法连通等问题。地下各空间的衔接的连贯与否关系到人流量的多少, 直接影响到商业运营的扩展。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 在不对地质层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开发, 由深及浅逐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开发, 保证空间的充分利用, 从相关规划法规的制订到实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吸取国外已有的经验少走弯路, 使中国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龙, 刘宏.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2]吴然然.关于地下商业_娱乐建筑的设计初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08

[3]张双.浅析我国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利用模式[J].现代交际, 2012 (4)

[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d438a010097u9.html

[5]阎娥.城市综合体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地下空间利用 篇9

该规划显示, 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但是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定相对滞后、现状利用基本情况不清、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挑战。

“十三五”时期, 我国将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工作。到2020年, 不低于50%的城市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 补充完善城市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同时, 将开展地下空间普查,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到2020年, 不低于50%的城市初步建立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等的综合管理系统, 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能力。

浅析中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利用 篇10

关键词:中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途径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空间拥挤, 交通堵塞, 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增强城市功能, 改善城市环境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 我国的大城市已经逐步认识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 开始考虑通过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以缓解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经建成了地铁, 并且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 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 和大城市相比, 我国数量众多的中等城市对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经济技术条件是成为制约大多数中等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主要原因, 但是不等于中等城市就可以不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及地下空间规划的问题。

1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史

1.1 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是指在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经人工开发形成的空间。地下空间被认为是与宇宙、海洋并列, 为人类最后留下的新的开拓领域。作为一种公认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1.2 地下空间的发展史

地下空间的发展, 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天然岩洞是早期人类作为住所的普遍形式。在原始社会晚期, 穴居成为民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利用黄土窑洞一直沿袭到近代。

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发展, 始自陵墓。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兵马俑坑最为典型。古代统治阶级厚葬成风, 到了明十三陵, 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宫。在隋唐两代, 为了生产和民生, 开采铜矿、修建了竖井、斜井等。古代战争中利用地道偷袭敌方。在近代, 抗日战争中的地道战以及60年代~70年代的大量人防工程等。

以上表明, 我国利用地下空间历史悠久,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municipal architecture, imagery, transition, affinity, stateliness

从近代开始, 国外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更为重视。19世纪20年代, 蒸汽机的出现以及铁路和炼钢的发展, 促进了隧道、地下工程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 逐步总结出各种类型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的基本原理, 在土木工程系统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程领域。

2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

2.1 地下室

地下室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地面建筑密度, 将市中心街区和特定街区建筑物的地下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 其用途主要有餐饮、购物、停车场、仓储等。

2.2 地下停车场

停车难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突出的矛盾。解决停车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修建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突出的优点是容量大、用地少、布局合理等, 特别是结合地铁站修建的地下停车场有助于换乘地铁到达城市中心区, 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2.3 地下街

地下街是由地下步行街、店铺、停车场等组合起来的综合性的地下工程, 一般与地铁车站连通。地下街有利于提高交通机能优先的原则, 特别是满足步行人员的安全、舒适的要求。

2.4 地下铁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修建地下铁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乘车困难最佳的方法。地铁运量大、快速安全, 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交通效率, 并且不直接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

2.5 复合型地下市政设施

在城市特定地区和再开发区, 通常对地下市政设施进行复合型的一体化开发。比如结合地上高层建筑, 在地下实施高速公路、公共停车场、供水泵站等设施的一体化的联合建设。

3 中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

3.1 基本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应遵循“人在地上, 物在地下”“人的长时间活动在地上, 短时间活动在地下”“人在地上, 车在地下”等, 最终目的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3.2 适应性原则

根据不同情况的地下空间特征, 应尽可能地将适宜发展的城市引入地下, 而不能盲目地将所有城市都引入地下。地下空间的范围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拓展, 原来不适应的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变成适应的, 地下空间的内部环境与地面建筑室内环境的差别不断缩小证明了这一点。

3.3 对应性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是对地面空间的补充, 满足了对某种城市功能的需求, 在不扩大或少扩大城市用地的前提下,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拓展城市空间容量, 加强城市中心地区的聚集作用。

3.4 协调原则

充分发挥地下空间资源潜力, 完善城市功能, 改善城市环境, 保护传统风貌, 实现地面、地上、地下三维空间的协调发展。旧城区的改造实行立体化再开发, 新城区的建设从规划阶段起就要实行立体化开发, 然后分期、分层实施。

4 中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4.1 资金筹措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城市的经济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不很富裕,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中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根据所在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具体情况和城市的经济实力,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积极、合理、有效、稳步地发展,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类原则, 并明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 对于公共设施给以无偿使用, 对于以经营赢利为目的的实行有偿使用, 政府可以收取地下空间使用权出让金, 既得到经济利益, 又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程度。

4.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内容

1) 地下过街道。我国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量的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和人流同时存在, 使得到了交叉口的交通非常复杂, 尤其是在城市的商业繁华地区, 人流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负荷。因此, 在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建造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可以重新组织城市交通, 实现人车分流, 减少交通压力。2) 地下商业设施。随着城市地面空间日趋紧缺, 地下空间将成为商业服务设施的第二理想空间。地下商业设施包括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场等。地下商业设施应与地面建设协调, 统一建设开发。地下商业设施在开发的规模上和功能上应与地面大致呼应。3) 地下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是中等城市开发地下交通设施空间的主要形式, 其类型可细分为社会地下停车库和地面建筑配件的地下停车库等。大力开发地下静态交通空间, 已成为解决城市综合症的手段之一。

5 结语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21世纪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等城市也不例外, 从目前我国中等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分析, 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中等城市已经具备了适度开发地下空间的条件和实力, 这就是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的基础。中等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否成功, 关键是要研究适合中等城市特点的方法和途径, 因地制宜, 有效的与中等城市的经济以及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才能使中等城市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朝着良好的前景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保.合理适度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3 (1) :72-74.

[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陈立道, 朱雪岩.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4]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城市地下空间的防水 篇11

【摘 要】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大规模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入,城市地下空间的排水与防洪功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目前尚无成熟有效的地下空间防洪标准可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地下空间排水与防洪功能的现状,指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防洪排水的重要性。同时也根据现有的技术程度,总结出一些的已有的可用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防水现状;处理措施;盾构法隧道衬砌接缝防水

0.引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不断适应人类的需求,现在已经不断发展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铁,地下超市,地下停车场等等设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下空间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但由于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一旦发生暴雨等,城市地表水极易涌入地下空间,对地下空间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加强城市地下空间排水与防洪功能的研究和建设,不仅是高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自身要求,也有利于解决城市的排水防洪问题; 另外,地下空间的规划不同于传统规划,其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其布局更加注重空间的连通和衔接,使得地下空间的前期规划尤为重要,因此,对地下空间排水与防洪功能的深入研究对整个地下空间的规划意义重大。

1.地下空间防水现状

纵观各国防水技术,不论是明挖法还是暗挖法,大体可分为三种 类型。其一是从围岩、结构和附加防水层着手,拒水于工程之外,采用种种办法,千方百计地使地下水不进入工程内边,称之为水密型其二 是从疏水、泄水着手,将地下水有意识地导入工程内边的排水系 统,使之不破坏结构本身,称之为泄水型或引流自排型其三是两者结合,在同一工程中既有泄水的一面,又有水密的另一面,称之为混合型。防水做法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材料防水是靠建筑材料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强抗渗漏的能力,如卷材防水、涂膜 防水、抹面防水等。构造防水是采用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如底板设置盲沟排水系统倒滤层,离壁式衬砌等。任何一种防水作法都依附于或立足于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效能,即防水混凝土的质量。[1]

2.防水材料

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现行市场上主要有两种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即通用型GS防水材料和柔韧性JS防水材料。通用型防水材料是一种双组份防水材料,两种组分分别是由丙烯酸乳液和助剂组成的液料与由特种水泥、防水涂料包装效果图级配砂及特殊矿物质粉末组成的粉料按特定比例组成。

JWG-1型防水材料。JWG-1防水组合是由JWG-1型渗透式防水剂和JWG-M型防水膏组成。JWG-1 防水剂是一种无毒、无味、不燃、无污染、环保型高分子聚合物防水材料。具有优良的渗透性、防水抗渗透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及耐候性,施工简便快捷、省人省时省力、造价低、防水效果好,且不破坏原有装饰做防水维修。适用于屋面、墙面、地下室、卫生间、蓄水池、泳池浴池、外墙体渗漏、窗口渗漏等防水工程。

高弹防水。高弹防水涂料是以高档丙烯酸乳液为基料,添加多种助剂、填充剂经科学加工而成的高性能防水涂料,是普通防水涂料的升级产品。由于添加了多种高分子助剂,使得该产品的防水性能比普通防水产品更优,同时又具有高强度拉伸延展性,能覆盖裂缝。[2]

丙凝防水材料。丙凝又叫丙凝防水防腐材料,环保无毒,是一种高聚物分子改性基高分子防水防腐系统。由引入进口环氧树脂改性胶乳加入国内丙凝乳液及聚丙稀酸脂、合成橡胶、各种乳化剂、改性胶乳等所组成的高聚物胶乳。加入基料和适量化学助剂和填充料,经塑炼、混炼、压延等工序加工而成高分子防水防腐材料,选用进口材料和国内优质辅料,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最高等级批示生产的优质产品。

3.防水方式

盾构法隧道衬砌接缝防水。盾构法隧道衬砌管片防水的基本措施,按构造形式分为单层衬砌防水和双层衬砌防水两大类。单层衬砌 防水的特点是,接缝防水构造是隧道衬砌构造的永久组成部分,选用 的防水材料要求具备良好的粘着力、弹性复原力和较高的耐老化性能。双层衬砌由于隧道内衬层起主要防水作用,对管片接缝的防水材料要求较低,仅起临时止水作用。此外,螺栓孔防水衬砌背后注浆防水都是不可忽视的防水环节。基于圆形隧道衬砌结构受力要求,在纵向缝中还要加承力衬垫。

地下工程新奥法防水层。新奥法构筑隧道时,在一次被覆与二次被覆之间设置防水层解决防水的问题,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其构筑 防水层的方法有喷涂防水膜。在一次被覆与二次被覆之间喷涂防水膜这样形成的防水膜要求被覆的底层比较平整,不能有滴水现象否则,影响防水膜的附着力,降低防水效果。所以,这种防水层只适用于没有涌水和滴水的隧道。此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防水膜厚度较难控制。此外,由于这种防水层完全隔断水的渗漏而不能把水疏导排出,所以二次 被覆结构要承受外水压。

混凝土裂缝及防水。混凝土裂缝是常见的现象,裂缝的产生与防水设计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裂缝按常规的说法不一定就是缺陷或事故的预兆。经过多次调查表明,在具有一定厚度如左右和承受水压不太大的防水混凝土构筑物中,表面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时,尚不致造成影响使用的明显渗漏当水压不大,轻微渗漏时,这种混凝土的裂缝具有自愈能力,同时对钢筋锈蚀影响也不明显。因此,处于地下水和淡水中的混凝土允许宽度,其上限可定为万,在特殊重要工程裂缝允许宽度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结构防水宜采用多层防水线。隧道和地下工程结构防水,采用多层次防水线是我国多年来施工经验的概括。目前,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多层次防水线的做法是第一道防水线初期支护加背后注浆,初次支护一般都采用喷射混凝土,视地质条件决定喷射混凝土是否加钢筋和网构拱架第二道防水线初期支护与二次模注混凝土间设置封闭的塑料防水板隔水层,其作用是防止二次模注混凝土开裂,并起到隔水和防水作用第三道防水线二次模注采用抗渗等级高的防水混凝土,并做好接头缝的处理。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做好每一道防线,其防水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4.结语

地下工程防水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必须认真对待。要结合地下工程的地质状况、防水等级、防水材料、工程造价、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比较。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寻找解决的办法,即材料、技术的先进性和人员素质的全面性。对于地下室工程防水,特别应注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从原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完全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功能。

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地下空间的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地下空间的开发耗资巨大且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对其规划建设更需要经过慎重的研究,而从城市长远发展来看,地下空间又需要提前规划。 [科]

【参考文献】

[1]薛绍祖,花象娟.隧道和地下工程的防水现状及发展趋势[J].2007,7.

扬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浅析 篇12

关键词:扬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一、引言

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悠久, 利用目的和形式繁多,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进行过。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很多。在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中, 城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可以看作是从死人城市演变而来, 因为首先获得永久性固定居住地的是死去的人。可以说, 人类地下空间利用的历史就是一部出于各种目的和动机、发展和挖掘地下空间的潜力、不断寻求其新的使用方法的历史。

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地下空间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种类:

(1) 办公型地下设施。地下空间的安静、安全和隐蔽性, 在我国, 地下办公设施主要指人防指挥所等特殊性建筑。

(2) 交通功能型地下设施。主要包括道路隧道、铁路隧道、城市轻轨的地下部分 (包括地下隧道和地下车站) 、各种形式的人行过街通道、地下停车库等。

(3) 商业服务功能型地下设施。一般包括地下商场、地下餐厅、地下旅社等, 最典型的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是地下商业街。

(4) 娱乐体育型地下设施。地下娱乐设施主要指建于地下的影剧院、音乐厅、舞厅、俱乐部、游乐场以及其它各类娱乐活动中心。建造地下娱乐设施, 地下空间的最大有利点在其隔绝性强上, 但一旦灾害发生疏散不易成为地下娱乐设施开发的最大障碍;地下体育设施指建于地下的各类体育场馆、游泳池、体育训练基地等, 尤以前两者为主。

(5) 文化型地下设施。主要指建于地下的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等, 此类文化设施要求安静、恒温、隔声性好。我国城市在这方面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多, 主要原因在于认识的局限性。

另外常见的地下公共设施还有地下科教设施、地下医疗卫生设施、地下文物古迹类公共设施等。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以内、地表以下, 以土体或岩体为主要介质的空间领域。将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早已是学术界的共识, 1982年, 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将地下空间列为“自然资源”。十九世纪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形式发生了改变;20世纪50年代开始, 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网络的展拓, 引起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到阶层冲突、社区文化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引发出人口高度密集、建筑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出行困难、绿地减少、环境恶化、能源缺乏等严重问题。当城市交通成为发展的障碍, 城市的空间形态由“水平”转向“垂直”, 城市功能形态布局发生变化。而地下空间开发已被视为是开拓新的生存空间较为现实的途径, 是一种新型的国土资源, 也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途径。

二、国内外进展

(一) 国外

现代意义上的地下空间开发是从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国外地下开发的空间利用已实施100多年, 从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 (地下街) 再到地下城 (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系统) ;同时地下市政设施也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 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 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 地下生活垃圾的清除、处理和回收系统, 以及地下综合管线廊道 (共同沟) 。与旧城改造及历史文化建筑扩建相随, 在北美、西欧及日本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大型地下公共建筑。其中以地铁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最为突出。

欧洲国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具有恒温、恒湿、隔热、遮光、气密、隐蔽、安全等优点, 广泛修建过街通道、地铁、商场、仓库等, 近年来还修建了地下综合服务区、地下发电厂、核电厂、垃圾处理厂等。著名的建筑大师贝利铭将巴黎卢浮宫的地下空间设计成集地下街、地铁、地下娱乐设施、地下道路、地下停车场的地下综合体。

在日本, 地下空间更是发达。以地铁一项为例, 日本最早的地铁于1927年建成并开通, 此后, 日本就以东京、大阪为中心, 开始发展地铁网络。现在公营地铁网络已遍及全国10个城市, 共计34条, 总运营长度为525 km, 另外还有107 km正在建设中。

目前, 一些地下空间利用较早或较为充分的国家, 正从城市中某个区域的综合规划走向整个城市和某些系统的综合规划。

(二) 国内

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 至今还有4000多万人居住在延续数千年的窑洞建筑中, 在黄土层中还修建过结构简单和圆筒拱形地下粮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主要集中在地下商场、地下交通和人防等方面。

地下商场建设早于地铁。以南京为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建成了夫子庙地下商业街。之后, 伴随着地铁建设, 新街口地区地下已连成一片成为规模较大的地下商业街。

北京、天津是我国地下铁道建设最早的城市,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建设;上海、广州次之, 都在20世纪建成运行;之后是南京、深圳, 也在本世纪初建投入运行。

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的挖地下防空洞运动, 建设了一批地下工厂和早期人防工程。80年代的大城市陆续修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地下综合体工程;与此同时, 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室随着城市中心及居住小区的开发而大量发展。90年代初, 一些城建专家建议大规模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但是当时的社会关注度和认知度都比较低, 加上开发成本太高,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我国人口众多, 虽幅员辽阔, 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低, 世界平均人均耕地面积为0.33, 中国仅为0.10, 土地承受的人口负荷非常沉重。我国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随着用地需求的增加, “城市综合症”的普遍蔓延, 向地下索取生存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3]地下空间已不再是地上空间的补充, 它恒温、抗震性强、环境保护效果好、综合利用率高、节约用地, 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其自身优点来创造一个优于地上环境的城市生存空间。

与国外相比, 我国起步较晚, 但近年发展势头较大, 不仅发展速度快, 建设规模也大。目前, 我国大城市, 特别是特大城市, 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较为完整的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控制性规划或详细性规划, 其普遍模式是结合城市中心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并逐步进入“网络化”和“体系化”阶段。然而, 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停留在人防工程和城市防卫相结合的阶段。

三、扬州市地下空间利用概况

(一) 现状

历史上“富甲天下”的扬州, 地处江苏省中部, 东与泰州市交界, 东北与盐城市交界, 西南与南京市、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 南临长江, 与镇江隔江相望, 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 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

扬州近代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为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修建的防空袭的人防工程, 较少有用于民用和城市建设的。近年来, 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市区地面空间容量接近饱和, 在这种情况下, 可适当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扩大市区容量。扬州是国务院第一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现已成为旅游热点城市, 更加需要在保护好自然文化资源和优美的文化环境的同时, 把扬州建设的更加美好。

目前, 扬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仅限于地下人防工程和单位地下配套设施, 公共交通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至今还没有被开发利用。开发的主要类型有:

(1) 地下市政设施, 主要包括给水、排水设施、电力、通信、燃气管线等;

(2) 地下商业和文化娱乐设施, 主要包括地下商场、地下商业街、地下文化娱乐城、地下餐饮等各类地下综合体, 文昌阁的“一号潮流”正是地下商业综合开发的代表, 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3) 地下生产和贮存设施, 主要包括地下工厂、地下生产车间、地下仓库等;

(4) 地下人防设施, 现状结合人防工程有多种利用方式, 如结合商业、餐饮、生产、仓储等;

(5) 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场, 近年新增大量高层建筑, 大多配合结构及建筑功能需要而建有地下停车场。

(二) 存在问题

与大城市相比, 扬州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是思想认识、管理机制, 还是投资保障, 都还处于低水平、浅层次甚至是空白无序的状态。

(1) 产权界定不明,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随之而来的是地下空间权属问题, 已经进行的地下空间建设项目中由于此原因而诱发了许多纠纷。目前, 扬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产权界定方面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予以规定, 同时, 在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工作中, 也缺乏规划、设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扬州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该根据现阶段的具体经济实力和需求情况, 主要进行浅层的开发, 进行地下空间建设时首先一定要分清地下空间权的归属, 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 环境问题。人类自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以来, 地下空间利用的功能、形态和动机都处于被动利用状态, 如何过渡到完美利用地下空间资质的主动状态是地下空间利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近年来的高密度社会中, 出现了无视地下空间的环境资质而仅对地下空间作为替代空间的性质感兴趣的倾向。地下空间作为人类的一种新的活动空间, 其环境质量的保证技术 (建设、维护、心理等) 是一个重大课题。

(3) 地质问题。在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中, 工程地质条件对于地下建筑的选址、类型、规模及以后的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扬州市水系众多, 河网密布, 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 水深江阔。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 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地下空间利用可能会改变土地的资质和城市环境, 所以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扬州城市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 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评估, 由此得出地下建筑布置的合理位置和特定地质条件所适合建设的地下建筑类型和规模。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评估对将来扬州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起到指导或者辅助作用, 使得地下空间的规划更加安全、经济、合理。

(4) 地下空间设备老化问题。原有地下空间设施的老化是不可避免的, 如排水管、煤气管、电力与通讯设施、共同沟、地下街等。为确保地下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 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地下空间设施的老化对策、维护与管理体系, 并研究对这些原有设备进行整修及再开发的对策与技术。

(5) 整体规划问题。扬州市的地下开发利用尚处于萌芽状态, 各地下工程之间缺乏连接, 分散建设, 各自为阵, 缺乏统筹规划。合理规划, 综合利用, 稳步开发是关键。

四、扬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与条件

(一) 需求

1、商业

近年来, 扬州市民爆发出惊人的消费能力, 消费商品也更加注重时尚、休闲和品质, 恩格尔系数不断减小。但扬州市中心——文昌阁已达到饱和状态, 扬州商业逐渐步入“一核多中心时代”, 商业网点随着城市新区的建设, 逐渐向城市外围延伸、扩散。为维持老城区内商业网点的主导地位, 保持市中心的繁荣稳定, 更要加强该地区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地下空间能够满足大型健身中心、美容SPA馆、地下体育中心、大型餐饮中心、综合文化娱乐等大面积的商业需求, 还可以避免地面酒吧、电玩、KTV等对周围市民的干扰。

2、交通

扬州的交通虽然还没有明显阻碍其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对于扬州市中心的一些商业繁忙地段, 发展地下交通网络能更有效地解决高峰时段出行难的问题, 把人流和车流更好地分隔开来, 保护行人的出行安全, 保证车辆的快速通行。这对改善扬州市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建设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3、环境

扬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是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 吸引人们不断前来观光游览的, 正是其优美秀丽的人文环境, 集北方妙景之雄, 兼南方佳境之秀, 被誉为“淮东第一观”、“竹西佳处”。为了保持扬州的秀丽风光, 节能、保温、优美、宜人的地下商业和休闲空间将成为最理想的公共空间, 并可缓解中心区严重的热岛效应。

(二) 条件

1、地形地质条件

扬州市位于江淮平原南端, 地处下扬子准地台基础上的新生代大型近海盆地——苏北至南黄海盆地陆上部分的西部。区内几乎全部被第四系覆盖, 空隙发育, 地表未见构造形迹, 以推测隐伏断裂为主, 未发现明显的褶皱构造。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 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 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 水深江阔, 岸线稳定。

2、经济条件

据国际隧道协会测算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以后, 基本上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和实力,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2000美元之间时,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则达到高潮, “城市综合症”问题也相应得到解决。显然扬州市在经济上达到这一标准。

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 享有“商贾如织”、“富甲天下”的美誉。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从扬州东渡到达日本。1988年, 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 现已与10个国家的1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扬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 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近年来, 扬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0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35400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 随着每年一度的“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的举办, 更进一步促进扬州的发展, 给扬州带来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 大大提高和推动了扬州的城市化水平。

3、技术条件

近年来,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各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布局规划理论日趋完善,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已从单一的钻探取土试验, 发展为测试占主要比重的综合勘察, 手段多样, 为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地下空间岩土力学理论的发展, 地下空间开挖技术和支护技术的不断进步, 信息化技术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广泛应用都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扬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构想

地下空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一旦建成就很难对之进行改造, 因此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应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可划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有地下轨道交通设施的城市, 即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点线结合的网络形式;二是没有地下轨道交通设施的城市, 即主要为散点形式, 包括点状地下空间设施、带状地下空间设施和具有一定发展轴的相对较大面积的面状地下空间设施。

扬州市的地下空间开发不能盲目照搬大城市, 一味追求大规模、高标准。除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外, 人们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认识和紧迫性还未达到共识。因此, 中等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只有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否则, 不仅不能发挥地下空间的作用, 影响城市建设进度, 造成资源的浪费, 还将对整个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带来消极影响。[5]政府可与民营企业合作或引入国外资本, 进行地下空间项目开发。

城市商业中心区, 以“文昌阁”商业圈为例。该地区人口聚集, 人车混行, 交通拥挤, 地面空间发展趋于饱和, 若利用现有人防工程及地下停车场等, 进行适当开发, 设计成下沉的广场, 并将人行地下通道延伸至商业区的各个商业网点, 使其连成一体, 不但能解决人车分流, 保障行人安全, 减少地面交通压力, 还可形成与文昌商圈相匹配的经营业态, 增加商业人流量。

在城市进行新区开发时, 如城南沿江开发区、城东广陵新区, 应在规划地面建设的同时, 制定地下开发计划, 包括商业、交通、环保等。对于小型地下项目, 应尽可能地上地下同时实施建设;对较大的项目, 应分批逐步实施。

目前众多的旅游景点中, 人流过度集中, 可以结合地形建设商业、餐饮、服务的地下综合体, 让游人更加舒适地欣赏扬州的自然、人文景观。

六、结语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地下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 是新型国土资源。

地下空间开发取决于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中等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必须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因地制宜, 全面规划, 量力而行, 分步实施, 既不能重蹈某些大城滞后发展的覆辙, 也不能超越经济能力盲目发展。对于扬州这样一个中等城市,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下一篇:诗词教学中的美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