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会计研究

2024-10-13

财政会计研究(共11篇)

财政会计研究 篇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开始不断提升了各种综合国力。但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 我国事业单位也开始逐渐暴露出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是否科学合理, 对国有资产的正确使用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求事业单位加强财政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财政管理的相关规定。本文分析财政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针对问题, 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财政会计,问题,措施,管理

1 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财政管理过程中, 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 财务责任分工不清, 一旦有问题出现, 财政会计管理人员常常会互相推诿。更为严重的是, 在极少数事业单位中, 往往由一人身兼数职, 包括财务管理、核算、预算和管理, 这样不能有效发挥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功能, 造成了财政流失和浪费的现象频频发生, 既给国家财政资产带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同时也对事业单位正常的运行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1.2 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事业单位中, 必须按照部门的预算, 严格执行各项财政收支制度。但事业单位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往往没有足够重视财政管理预算工作, 无法准确体现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及财政收支情况。同时在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 没有合理和科学的规划财政支出, 造成了实际财政支出要远远高于预算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为一些会计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 他们往往为了一己之私, 徇私舞弊, 在财务预算管理中主要体现在: (1) 滥用职权, 肆意挥霍使用资金, 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 (2) 一些事业单位不能对相关项目严格把控, 造成了经费超支现象非常严重。 (3) 在预算过程中, 收支比较混乱, 无法进行管理。

1.3 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达标

依照国家会计法规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持有会计资格证书, 需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但在很多事业单位中, 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专业技能, 很多属于无证山岗。通过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管理培训和教育, 对风险缺乏一定的处理能力和辨别能力。这样由于会计管理不当, 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1.4 管理监督体系不严格

在财政管理过程中, 很多事业单位管理监督体系不严格, 在对财务问题进行检查时, 缺乏必要的监管。忽视财务会计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突发性检查较多。同时在监督过程中, 没有对资金的流通和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涉及范围较窄, 不能使财政管理监督的作用真正被发挥出来。

2 有效实施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加强财政岗位管理

在财政管理过程中, 事业单位必须将财政岗位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财政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会计规定进行财务管理, 同时落实责任, 这样财政管理过程中, 一旦有问题出现, 能够分清责任, 避免推诿。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还可促进财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监督和协调, 杜绝了财政人员为了一己之私, 而对国家财产大肆侵吞, 挽回和规避国有资产的损失。

2.2 健全财政预算管理

合理的安排财政预算, 不仅可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合理、科学, 同时还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预算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二是对预算内资金和超预算资金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 进而能够合理使用保障资金, 同时在财政预算中能及时纳入各项使用资金。三是对业务性支出和事业性支出的关系能够正确处理, 并保证公共组织有效运转的维持性资金, 然后根据财务和业务量需要, 对各项发展性支出进行妥善安排。四是对一般性支出和重点性支出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 分清先后主次, 按照轻重缓急, 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统筹兼顾, 将资金的效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2.3 完善财务报表体系

事业单位在加强财务管理过程中, 必须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完善, 一方面要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明确, 财务报告目标必须能为事业单位、公众、国家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科学和真实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要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完善, 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 建立一种通行的财务分析指标模式, 与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在整理财务报表时, 需将报表周期尽量缩短, 使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保障。同时对于特殊的专项报告,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对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予以满足。

2.4 建立财政管理监督制度

财政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 可利于财务的审核和管理工作, 同时可及时发现流通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以便不断的改正和完善, 这样即规避了事业单位财务的浪费和流失现象, 也使财务管理的失误降到最低。同时财政管理监督制度的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还规避了公用财产被挪用、被侵吞的行为。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 财务人员必须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工作职责, 监督检查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 避免因为人为失误而带来巨大的损失。加大预算单位会计诚信等级分类管理的力度, 跟踪监督检查实施C级和D级管理的单位, 督导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对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基础规范加大监管力度, 使财务人员和单位法人的法制观念进一步被强化, 对相关从业人员、会计人员和法人的职责予以明确, 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信用级别。

2.5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单位应研究制定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 并且具有一定的监督性、操作性和可针对性, 对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完善, 建立财务分析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计量验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等等, 分工必须明确, 同时票据审核和传递程序必须严格。

结语

通过对以上分析能够看出,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有效性。所以要想真正落实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工作, 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培训工作, 财务人员必须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水平, 并不断转变观念, 能够与时俱进, 在工作中不断运用新的理念, 真正发挥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财政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针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对今后财政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小萍.农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9 (10) .

[2]叶真真.关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商界 (下半月) .2009 (02) .

[3]张红霞.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16) .

[4]孙庆旺.以会计核算视角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2010 (07) .

[5]崔虹.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 (15) .

[6]孙惠玲, 覃金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0 (05) .

财政会计研究 篇2

财政会计

1、下列各项要素中,属于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内容的是(ABC)。

A、预算收支B、政府的资产、负债C、预算周转金D、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

2、财政会计的主体是各级(B)。

A、财政部门B、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D、税务部门

3、属于基金预算收入的是(B C)。

A、专项收入B、地方教育附加C、地方教育基金D教育附加

4、“财政零余额帐户存款”属于(A)类科目。

A、资产B、净资产、收入C、负债D、支出

5、“已结报支出”属于(C)类科目。

A、资产B、净资产+收入C、负债D、支出

6、各级财政将预算资金借给所属的预算单位应通过(C)核算。

A、预付款B、与下级往来C、暂付款D、财政周转金放款

7、各级财政将预算资金借给下级财政(上级财政),应通过(B

A)核算。

A、与上级往来B、与下级往来C、暂付款D、财政周转金放款

8、资金调拨收入的具体内容包括(ABC)。

A、补助收入B、上解收入C、调入资金D、基金预算收入

9、“其他财政存款”核算(ABCD)。

A、未设国库的乡镇预算收入B、指定存入专业银行的基金预算收入

C、指定存入专业银行的专用基金收入D、未设国库的乡镇基金预算收入

10、各级财政补充预算周转金的来源是(AD)。

A、一般预算结余B、基金预算结余C、专用基金结余D、上级财政拨入

11、各级财政可以用(D)购买国家指定的由地方各级政府购买的有价证券。

A、各项预算收入B、专用基金收入C、基金预算收入D、各

1项财政结余

12、地方财政购买有价证券的资金来源是(ABCD)。

A、一般预算结余B、基金预算结余C、专用基金结余D、预算外资金结余

13、各级财政部门能用各项财政结余购买(A)发行的各种有价证券。

A、中央政府B、地方各级政府C、各类企业D、各类金融机构

14、各级财政设置预算周转金的用途是(C)。

A、对下级财政进行补助B、安排本级财政支出

C、调节预算收支季节性差额D、平衡下级预算收支

15、年终,“调入资金”应结转到(A)科目的贷方。

A、一般预算结余B、基金预算结余C、专用基金结余D、预算外资金结余

16、年终,“调出资金 –基金预算”应结转到(B)科

目的借方。

A、一般预算结余B、基金预算结余C、专用基金结余D、预算外资金结余

行政单位会计

1、行政单位的资金收支可以分为(C)。

A、事业性收支B、经营性收支C、经费收支D、项目收支

2、属于行政单位会计支出类科目的有(C)。

A、上缴上级支出B、基建支出C、经费支出D、项目支

3、属于行政单位会计收入类科目的是(CD)。

A、财政补助收入B、上级补助收入C、拨入经费D、预算外

资金收入

4、行政事业单位固定基金属于(C)类科目。

A、资产B、负债C、基金和结余D、收入

5、行政单位根据代发工资银行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本

月在职职工应发工资10万元,应做账务处理(C).A、借:经费支出100 000贷:预算额度100 000

借:应付工资100 000贷:拨入经费100

000

B、借:经费支出100 000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100 000

借:应付工资100 000贷:拨入经费100 00

C、借:经费支出100 000贷:应付工资100 000

借:应付工资100 000贷:拨入经费100

000

D、借:经费支出100 000贷:拨入经费100 000

借:应付工资100 000贷:拨入经费100

0006、行政单位根据代理行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帐通知单”,显

示本月获得的财政授权额度为100 000元,并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无

误后,做(B)会计分录。

A、借:预算额度100 000贷:基本经费收入100

000

B、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100 000贷:拨入经费100 000

C、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100 000贷:预算额度100

000

D、借:预算额度100 000贷:拨入经费100 0007、行政单位收到代理行通知,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水费

000元,作会计分录(D)。

A、借:事业支出60 000贷:银行存款60 000

B、借:经营支出60 000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60 000

C、借:基本经费支出60 000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60

000

D、借:经费支出 60 000贷:拨入经费60 0008、行政单位通过零余额帐户支付本月邮电费100 000元,应做

(B)。

A、借:经费支出 100 000贷:预算额度100 000

B、借:经费支出100 000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100 000

C、借:事业支出100 000贷:财政补助收入100 000

D、借:事业支出100 000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100

0009、行政单位核算用于业务的各种材料物资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

准的工具、器具等,用(C)科目。

A、原材料B、材料C、库存材料D、低价易

耗品

10、行政单位购入材料时,其入帐价为(ABC)。

A、买价B、运杂费C、税金D、差旅费

11、行政单位因购入材料所发生的支出应计入经费支出的是

(D)。

A、买价B、运杂费C、税金D、差旅费

12、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帐面原值为10 000元,现对其进行扩建,发生的变价收入为1 000元,发生费用3 000元,扩建后的固定资产原值为(D)元。

A、13 000B、18 000C、11 000D、12 00013、一般而言,行政单位外购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杂费应计入(C)。

A、基本经费支出B、经营支出C、固定资产价值D、结转自筹基建

14、行政单位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变价收入转让收入应通过(B)科目核算。

A、基本经费收入B、应缴财政专户款C、其他收入D、专用基金

15、行政单位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清理费用通过(A)科目核算核算。

A、应缴财政专户款B、专用基金C、项目收入D、其他支出

16、行政单位用基本经费收入购买固定资产,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帐通知单”,做(B)的会计分录。

A、借:预付政府采购款贷:银行存款

B、借:经费支出贷:拨入经费

C、借:基本经费支出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D、借:项目支出贷:预算额度

17、行政单位用项目收入购买固定资产,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帐通知单”,应做(B)的会计分录。

A、借:预付政府采购款贷:银行存款

B、借:经费支出贷:拨入经费

C、借:项目支出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D、借:项目支出贷:预算额度

18、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缴款项包括(A B)。

财政会计研究 篇3

关键词:新形势;财政;会计管理;有效策略一、财政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发

展,有效的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我国在政策上对财政的支持越来越大。财政部门作为专项资金的主要管理者,专项资金是否能够有效配置与使用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当前我国在财政资金的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弄虚作假、私自挪用等现象,影响了财政管理的效益。

(二)财政会计管理职责不明确。财政会计管理与会计结算具有不同的职能,由不同的机关单位执行,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监督与协调的关系。但是,很多政府干部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的认识,将二者混为一谈,全部由财政部门进行负责。这种管理职责的混淆,导致了管理难度的增加,会计核算也无法进行明确,这就会造成财务资金在管理与核算方面容易产生偏差,无法发挥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作用。

(三)财政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财政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使用停留在对形式的管理层面,缺乏具体的、细化的管理,对于会计核算的内容也无法进行全面反映。在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淡化影响,这也造成了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核算意识低下的现象。

(四)财政会计管理预算不精确 。某些财政部门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凭借的是以往的经验或参照以前类似的财务报表所报的价格进行估价,对现存的财务的实际情况掌握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调研与分析,因此,在预算时难免与实际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财政会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管理不当。

(一)认识不足,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对政府的职能及财政职能的认识是在不断总结中逐步得到深化的,这种深化往往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而不能出现裹足不前。

(二)财政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一是财政会计管理编制不够细化。我国目前的财政会计管理编制基木上主要是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法。从而固化了原有的供给范围和支出结构,不利于支出范围的重新确定和支出结构的优化。二是财政会计管理预算约束软化。山于受政策及人为等因素制约,目前预算执行中临时性追加预算偏多,造成年度预算比年初预算增加许多。三是财政会计管理监督弱化。在财政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财政会计管理普遍注重资金的拨付,而对财政会计管理的监督无论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重视不够,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此外,财政会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财政会计管理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普遍不高。

(三)体制制约。体制对财政会计管理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几个方而,一是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和体制的转轨,一些新的机构建立起来了,而原有的机构却未能及时取消。二是利益驭动部分地方政府机构膨胀,这表现在两个方而: 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要求升格。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缺乏硬性制约。

四、新形势下强化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为了建立安定、有序的财务管理秩序,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财政会计管理的法律条文,加强对财政会计工作的指导,规范其行为。从长远意义来看,不仅能促进财政会计管理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强对财政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在各单位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实施管理,不断地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二)建立有效的财政预案 。防范风险有效措施是建立财政预案。公司要在集思广益、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定各种财务预案风险,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三)完善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 。新形势下,与国际相比,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还不十分健全,某些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必须健全财政会计管理机制,逐渐的与国际接轨,增强可操作性,不断的升级,达到国际的要求。

(四)提高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财务管理行业的精英,当面对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时,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财政会计管理的水平。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监督方案,努力实现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如果单位的监督制度不健全,某些人可能就会越过一些法定的程序,不按规章办事,甚至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意操纵财务管理程序,对整个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

性,财政会计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对财务进行科学的分析,形成组织严密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明确各位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财政会计管理的检查制度、监督制度,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阶段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方案,不断完善财政会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艳梅. 关于加强财政会计管理工作途径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18)

公共财政建设与政府会计改革研究 篇4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为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市场体系的完善我国财政职能进一步向公共财政转变,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财政收支内容的扩展和变化使得政府资金运动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更加复杂;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对会计核算信息提出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和核算管理的变化涉及到预算会计准则、科目分类和核算过程的各个方面;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范围和透明度的要求也会增加。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预算会计制度已难以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现行预算会计不能充分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只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它只是政府会计的一个侧面,并不能代表整个政府会计,更不能提供整个政府的运营业绩的会计信息以客观真实地评价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因此,构建全面反应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会计规范体系,提升政府支出管理绩效,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为防范财政风险及财政科学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已成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公共财政建设对现行预算会计的影响

1998年12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了建立公共财政的改革目标,而预算管理改革一直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的核心内容。我国预算管理改革主要包括实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措施,方向是建立集中性的管理与预算框架,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监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现行预算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部门预算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我国在2000年以前没有编制部门预算,财政部门向人大提供的预算,是一种收入按来源渠道、支出按功能进行分类的汇总预算,这种汇总预算简单明了、易于阅读,但存在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反映的内容过粗,各部门使用了多少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哪些项目、部门预算外资金规模有多大等都不能得到反映;二是批复时间过长,人大批复了预算后,财政部门还要与各资金使用部门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预算批复经常超过法定时限,这影响了预算的执行。部门预算的编制,使得所有的政府收支大体上都纳入了预算,初步实现了从预算的制定、执行、完成、审查、决算都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1. 部门预算对预算会计核算范围与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部门预算由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构成,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拨款、预算外收入、其他预算外收入,一般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金预算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指定范围的支出。从编制范围来看,部门预算涵盖了部门或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它是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审核汇总形成的。传统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仅限于预算内资金,并没有包含政府基金收支和预算外资金,这样的预算信息披露不足,透明度较低。在部门预算模式下,各部门有一本完整的预算,预算的收支分类及预算科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合并和细化,这就要求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应该扩大,能够涵盖政府所有的财务收支,为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详细的信息。

2. 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会计核算内容的影响。

在传统的预算模式下,各个部门的支出是按照基期的支出数加上一个增长比例来确定的。实行部门预算后,采用了零基预算法,按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取消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打破了预算单位每年拨款只能升不能降的陈旧观念,在“零基法”下,一切从零开始,主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置等客观因素来确定资金的使用额度。这就需要预算会计不仅提供资金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各级政府拥有的固定资产不予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核算但不计提折旧,这意味着用于购置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后就退出了政府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无法全面掌握资产的实际情况

(二)政府采购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1. 政府采购对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影响。

政府采购改变了财政支出的确认基础。一直以来,我国以“财政拨款数”为基础确认财政预算支出。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后,对于购买性支出,财政预算支出的确认即财政再分配结束的时点应是政府购买付款这一刻,其后实际就属于居民或组织的消费阶段,财政预算支出的确认基础和确认时间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门从国库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并为支出预算单位取得商品或劳务的时候,就已完成了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应按照有关凭证以实际支付的“采购合同价”确认本级财政支出。这意味着,财政支出不再“以拨列支”,也不再依赖于单位支出。同时,政府采购扩大了总预算会计的监控范围。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控范围已延伸到原来的单位预算会计,此前由单位预算会计才能提供的信息现在总预算会计就能提供。由于单位的许多采购项目,不仅有财政预算资金,还有其他资金,这些采购资金,应集中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于是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也相应增加。

2. 政府采购对预算单位会计的影响。

政府采购改变了单位收支确认方式。在收入方面,预算单位从财政获得预算经费并不伴随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入,只在部分情况下存在实物资金的流入现象,收入确认的计量依据只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提供的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在支出方面,如果政府采购资金全部由财政预算资金构成,那么支出的确认并未伴随资源流出单位,支出确认的计量依据是通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提供的转账通知及货物验收单等其他有关凭证。政府集中采购的实施,特别是伴随着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全面推开,货币资金核算将逐步退出单位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预算单位将逐步作为报账单位,单位对收入、净资产及负债将不再具有实质的控制能力和权力。因此,单位会计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支出和资产的控制管理方面。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是市场经济国家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解决财政性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弊端的一种国际通用方式。

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影响。

预算会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取代了以前实有资金账户体系,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分别在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设立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资金先由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垫付,直接拨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然后从国库单一账户将垫付资金清算回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一方面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大部分支出列报口径将以其直接向供货商或服务者的拨付数为依据,改变了总预算会计在“收付实现制”下“以拨列支”的支出列报口径,为其实施“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财政部门从国库单一账户按照规定程序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而单位没有资金的收付,但按照现行制度,却要既做一笔收入又要做一笔支出,这样不符合“收付实现制”的原则。

2.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财政总预算会计为核心,预算单位会计为基础的体系。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财政资金拨付到行政单位,只需给行政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资金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始终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上,由财政部直接管理。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由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必须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付,因此行政单位资金活动已经通过总预算会计得到反映。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实质上变成了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核心,核算整个政府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即整合形成政府会计。

三、构建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

构建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政府会计准则体系,选择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1. 构建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在建立以反映财务受托责任为目标的新型政府会计规范过程中,制定高效、明晰的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无疑是改革的中心环节。基本准则是指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用来指导、规范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笔者认为,我国的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对象、会计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是由政府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若干会计基本前提。尽管政府单位的客观环境与企业相比有不同的特征,然而,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假设也基本上适用于政府会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政府会计把政府作为会计与财务报告的主体,应当从更广的范围来研究会计对象,即政府主体的会计对象除了反映当期预算资金运动情况及结果外,还应该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整个预算资金运动连续的过程及累积的结果。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要得到的结果,它体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政府会计主要目标是向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其他相关机构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对经济和政治决策及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和业绩有用的信息。具体来说,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的目标应当反映预算收支的合规性、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绩效、反映政府持续运营和服务能力,防范财政风险。

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都规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类要素,并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作了规定。这种划分体现了与企业会计的区别,基本上符合国际惯例。根据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实际需要,还需要对五类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充实。

财务信息质量特征是财务报告的信息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中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放在一般原则中论述,与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混在一起,这种做法不够科学。在政府会计基本准则中,应当考虑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区别开来,以便充分表达其涵义,突出其重要地位。

第三层次,主要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根据确认与计量的概念和标准,把应有政府会计系统处理的数据即产生于过去的各项交易和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特征,分别运用不同的账户计量、记录并通过财务报表和其他报告等手段,转变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这就是政府会计的最终要求。因此,这一系列的会计处理过程构成了政府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和在报表中确认与计量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内在协调一致的整体。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构成如图所示:

2. 构建政府会计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以基本准则为依据,对政府会计各项核算业务和报告事项作出的具体规定,是对政府会计目标的具体落实。如果说基本准则是会计准则的基础,具体准则就是会计准则体系的主体。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一般业务准则。即对总预算、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具有的共同性的基本业务作出规定。这些通用性准则应当包括:资产会计准则、负债会计准则、净资产会计准则、业务收支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规定。

(2)特殊行业的会计准则。主要对某些行业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所作出的规定。包括预算与决算报告会计准则、国库会计准则、捐赠会计准则等。

(3)会计报表准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收支情况表和基金增减及变动表等反映的内容、格式和项目的排列作出规定;对有关会计报表的汇总、合并等业务作出规定。

(二)选择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在传统公共管理体制下,由于收付实现制直接对货币收支加以记录,因而它能精确衡量预算对信贷以至国民经济的影响,并且在实施货币调控政策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收付实现制下的赤字与政府借款需求相当接近,在评价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时,相当便利的现金指标既能提供现实的信息,又使控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但随着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确立,收付实现制明显表现出了对新体制的种种不适应性。从现实看,它所反映的政府受托责任狭窄,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限且相关性较差;对于新公共管理体制下的政府绩效最大化目标、信息透明度、为社会公众维护国有资产的责任等问题则显得无能为力。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信息被扭曲。政府财政预决算信息的使用者无法了解政府行政能力方面的各种资源,政府拥有的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和承担的负债(积欠的长期负债、拖欠的费用等)在现金制报表中无从体现。

第二,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混淆。对跨期资本性支出,现金制在现付日即作为费用核销,因而预算报表就不包括此类支出的使用价值和服务年限信息。这种做法导致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对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也可能失控,一定程度上也为挪用经费开了方便之门。

第三,隐性债务问题。因为现金制只有在用现金清偿负债时,才对其确认,而根本不提前考虑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或有因素,事实上形成了隐形负债问题。最常见的是对贷款、养老金、社会保险计划等政府按原定利率或精确方法确定的承诺,可能导致若干年后的巨额现金流出。

第四,不适应新的预算管理的要求。对政府预算信息的使用者而言,因无法全方位的把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影响政府行政能力的各种资源信息,从而不利于正确地对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源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进行决策和管理;不利于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等预算管理活动的落实;对政府累计形成的负债不能合理的制定偿还计划。

借鉴国际经验,为了更完整地反映政府受托管理国家事务活动和履行受托责任的连续性和全面性,政府会计基础应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三)规范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财务报告是一个能够全面完整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各项事业和行政事务活动情况及结果的综合性报告,是政府会计的“最终产品”,它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助于分析和评价政府的受托业绩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现行预算会计系统虽然提供政府整体的预算报告,但由于许多类别的财政交易(例如政府基金和预算外交易)并未包括进来,因此我国迄今为止尚无严格意义上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1. 明确我国政府财务报表体系的构成。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政府财务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政府运营表和现金流量表。考虑到我国目前年度预算收支报告的实际情况,政府财务报表中还应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表。我国政府财务报表应包括四张主表:资产负债表、政府运营表、现金流量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报告主体资产、负债及其构成与差额情况;政府运营表主要反映报告主体在某个特定财政年度实际发生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其构成与差额情况;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报告主体在某个特定财政年度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差额与构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表主要反映纳入年度预算的财政收支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对比情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附加一些特殊报表,例如,承诺与或有事项表,反映报告主体的承诺与或有事项,可更好地揭示潜在的财务风险。这些报表从不同侧面揭示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它们相互补充,构成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内容。

2. 完善政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

政府财务报告应提供政府财务收支状况的全面信息,这要求政府财务报告应从报告政府预算资金收支活动扩展为报告所有政府财务资金收支活动。现行的财务报告急需完善补充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财务报告应提供政府经济资源状况和债务状况的信息。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给政府所属的事业行政单位经费并不完全是在当期全部消耗的日常经费,其中包含了大量资本性支出的经费和基金余额。这部分资本性支出实际上构成了固定资产,应予以资本化。固定资产及当期经费收支(包括来自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拨款和事业行政单位自行组织收入及接受捐赠等资金收支)结余的权益属于国家,按照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管理的有关法规规定,应确认为国有资产并加以报告。现行的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并没有报告固定资产及其产权,而报告这些信息很重要,因为它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政府单位提供连续服务的能力。从债务方面看,各级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拥有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都必须纳入各级政府财务报告的视野,同时它们承担的债务也构成各级政府的债务,因为国家不可能让国有事业单位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倒闭,如果这些单位无力偿还债务,政府负有偿还的连带责任。政府不仅要反映国家在这些单位中的产权,而且还应把这些单位的资产、负债全部并入政府对外的财务报告,反映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

(2)财务报告应提供对国有资产权益的管理和控制方面的信息。政府代表国家意志对国有企业及占有国有资产的其他类型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产权及收益权实施管理,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职责。政府的财务报告必须向使用者报告和提供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信息,应当报告国家在国有企业及占有国有资产的其他类型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产权及其变动情况、收益权及其收益情况。这里,国有资产还必须包括各种无形资产以及国家对各种自然资源所拥有的权益。

(3)财务报告应提供政府业绩和财务受托责任的信息。由于非营利性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政府部门不可能像企业那样,可以以股东财富增长、财务状况改善、经营实力增强等财务指标反映其受托业绩。尽管财务指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受托业绩,但无法反映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或公共支出效率。因此可以把原来财政收支决算报告中决算说明书或财务情况说明书改为会计报告附注,在表外进行披露。用特定的议题、图形、图表和表格等形式,对涉及财务、非财务的事项及相关的受托业绩加以描述。

摘要:在财政职能进一步向公共财政转变的过程中,预算管理改革特别是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建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选择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已成为政府会计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预算会计,政府会计

参考文献

〔1〕贾康.部门预算编制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王卫星等.政府采购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6.

〔3〕张雪芬.政府会计发展与对策〔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4〕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

〔5〕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60年来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与若干重要节点〔J〕.改革,2009(10).

张汉兴引爆中国财政会计风暴 篇5

风生水起 老外一脸茫然地说:我看不懂你们的会计报表

1988年,时任财政部副司长的张汉兴被两件棘手的事情困扰着。第一件事的原由是,铁道部向世界银行申请100亿元贷款,用于解决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经双方磋商,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接下来的洽谈中却“卡了壳”,这“壳”不是卡在别的地方,而是铁道部提供给世界银行的会计报表。铁道部按照国内通行的做法做好了报表,但是世界银行的专家却不认这个“帐”,老外一脸茫然地说:“我看不懂你们的会计报表,贷款事项无法继续进行。”铁道部第一个想到向财政部会计司“求救”。本来,设计会计报表是会计司的“拿手好戏”,但是,对方要求的按资产负债方式设计的会计报表,对国内的会计人员来说是从来没有做过的,甚至闻所未闻,100多亿元的世界银行贷款一下子成了无从下口的刺猬。

无独有偶,第二件事情在上海发生。上海一家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决定在香港上市发行B股,但公司将自己的业绩报告连同资金平衡表提供给香港方面时,同样不予认同。在万般无奈之下,公司请美国一家会计公司按照香港方面的要求编制了一套资产负债会计报表,报酬却令上海公司直咂舌:“320万港元”。

“这就是一张‘资产负债会计报表’的价值,这又何尝不是中国会计制度的损失?”张汉兴多次在心中问自己:“中国执行了40多年的会计制度到底怎么了?”又不只一次地陷入沉思:旧会计制度,改还是不改。在一项重大决策面前,有时候,捅破一张纸更需要勇气。改革旧制度这个令张汉兴热血沸腾的念头在心中滋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早春湖北,已是满眼春色。以“会计机构改革”为主题的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在襄樊召开。满头银发的原财政部副部长谢明顾问大声疾呼:中国财务会计制度不改,就是死路一条。此时,台下台上一片安静,甚至连服务员的走动也没有了,只有谢明洪亮的声音在整个会场中回荡。张汉兴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萌生的力量。

“我是一个急性子,也是最爱在工作上‘折腾’的人。要么不干,要干就得干好。”张汉兴朴素地信奉着这样的工作原则。在会计工作形势逼人之际,会计司老领导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主持工作。当分管会计司的领导不容置疑地决定让张汉兴主政时,他临危受命。在全国上下对会计改革强大呼声中,张汉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在中国实行了四十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局。“如同一盘棋中部下的棋子,会计改革主要是会计司的一家之言,工交财务司、商贸财务司、文教财务司、农业财务司、外事财务司怎么办?会计制度要改,财务制度怎么办?会计制度改革成功了,财务制度不是就要取消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面临权利,在一次部长主持的会议上,一位财务司的司长竟指着张汉兴的鼻子说:你们搞的那套会计改革是搞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面对这样的指责,张汉兴心存委屈却无力回击,只在心里暗想,我们认定的会计改革一天都不会停。

1990年11月,“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的盛会在北京召开。会计司为与会专家、学者、会计工作人员“奉送”上了《会计准则草案》,并以提纲的形式下发,旨在进一步征求意见,完善内容。“只要有修改意见,哪怕一个字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张汉兴悉心叮嘱着。在会务组的一间小屋里,会计准则组的同志们如获至宝地整理着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第一个基本会计准则草案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前台。1992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公布,捧起会计准则草案,一股油墨的芬芳扑鼻而来,张汉兴心中是难以言表的欣慰、激动与自豪。

制度改革就像一枚硕大的铅球,要想把一枚铅球又准又远地抛出去,需要一种爆发力极强的推动力,在张汉兴带领下的会计司正在一段时间中积蓄力量,等待借助一只无形的大手,蓄成冲破一切阻力的“势”,而厚积薄发。

东风吹来满眼春。1992年2月,中办“二号”文件通报了小平同志南巡的讲话精神。 1992年1月到6月期间,朱镕基同志专门谈到了会计改革的工作:“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不符合改革开放的要求,迟早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我们的会计制度改革要赶快跟上来”……精辟的言论鼓舞着张汉兴和投身于会计改革事业的同志们。1992年5月,时任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在部长办公会议上也唱了一出精彩的“独角戏”:要求以他的名义写一篇文章发表,以财政部名义发文,为会计改革工作营造舆论。1992年7月1日到3日,在“实属罕见”连续3天的部长办公会议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改革得以“绿灯”通过:“会计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借鉴国际惯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准则,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任务”。会议之后,会计改革在全国财政系统拉开了帷幕,一场会计改革的风暴正加紧酝酿。

张汉兴预感到,会计制度改革正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一切阻力,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1992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了《企业会计准则》并由当时的财务部长刘仲藜签发部长令,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张汉兴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会计制度改革的春天。

取经,像唐僧那样去西方取经!

“走出国门,实地考察外国会计准则的成功做法,一定会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取经,像唐僧那样去西方取经!”。当时正在热播的《西游记》,给时刻思考着会计改革的张汉兴带来灵感。

为了保证会计司独立组团出国考察成功,张汉兴想到了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想到了在中英会计届交流合作会上结识的露丝女士。露丝女士也很快给会计司带来了好消息:“ACCA欢迎中国财政部会计司来英国考察。ACCA全面負责安排中国财政部会计司考察团在英国的考察活动。”1990年9月9日,赴英国考察团一行6人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前往万里以外的英伦三岛。“一定要取回‘真经’,不虚此行。”无尽的动力在张汉兴心中油然而生。

英国的会计准则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成型,世界很多国家的会计准则纷纷效仿,被誉为国际会计准则的“蓝本”。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会计司考察团在英国伦敦的临时课堂。张汉兴和同事们把在工作中产生的疑问向授课老师和盘托出,每天如饥似渴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辩论。当10天的学习结束时,每个人的笔记本上都记得密密麻麻,满载而归。1990年9月21日,张汉兴透过舷窗,看着越来越模糊的建筑物,听着身旁青年低吟《再别康桥》,张汉兴心中不禁感叹:我也是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但是我却带着丰硕的考察成果,我带走了英国会计制度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这将对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构筑中国新会计制度大有裨益。

张汉兴正静静消化学习成果时,突然感到机身一抖,直往下掉,头顶上的氧气面罩全部脱落,货箱里没有放好的东西噼里啪啦地散落。没有系安全带的乘客几乎飞了起来,撞在机舱顶部被重重地摔下来。顿时机舱里尖叫声、哭声、撞击声骤然响起,一片混乱,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所幸的是,飞机的陡降没有持续下去,10多秒钟后飞机冲过了气流,但是从乘客惊魂未定的表情中看出,恐惧依然弥漫着整个机舱。早晨7点,这架穿越了死亡之门的国际航班安全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同志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搞会计制度改革,考察会计准则,你们差一点把命都丢了。”

飞越太平洋的终极谈判

1992年7月27日,张汉兴作为财政部赴世界银行谈判代表团成员,前往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就制定中国会计准则技术援助贷款项目与世界银行举行谈判。会计改革又把张汉兴推上了世界银行的谈判桌。

在世界银行总部谈判的第一天,张汉兴和世界银行代表藤茂夫有一个轻松的开始,藤茂夫认为中国会计改革速度之快可惊可喜。第二场谈判对手卡夫卡女士的开场白,却一下子把会场的气氛降到了冰点。“中国的会计准则应该是高质量的,但是你们这次提交的会计准则草案,经过世界银行会计专家的初步审查,感到不少地方还不成熟,还需要修改。”

张汉兴明确表示:“中国进行会计改革,加快会计准则制定步伐,世界银行是因该欢迎的。在取得这些共识的基础上,也必须正视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现实情况,目前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会计改革步伐加快了,作为会计改革的主要成果,会计准则的草案已经完成,并且已经计划在1992年底正式公布实施。”

卡夫卡女士同样针锋相对地说:“中方提出,在1992年底要公布中国的会计准则,如果你们拒绝世界银行认可的会计专家,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世界银行将取消这个贷款项目。”

张汉兴马上十分干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世界银行取消这个援助项目,并没有意味着中国的会计准则不制定,我们现在已经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下去。”

由于张汉兴的强硬立场,在中国会计准则公布时间上,卡夫卡女士逐渐开始妥协。但是在随后关于贷款费用的安排上,她又变得强硬起来。下午经过一番激烈地的谈判后,双方都作出了让步。最终的谈判达到双赢。合影留念时,卡夫卡女士不胜感慨地对张汉兴说:“我们经过了长达两年多时间的谈判,今天终于签订了这个会议纪要,向您表示祝贺!希望中国的会计改革能够做得更快更好!”

1992年7月以后的时间里,会计司全体总动员,会计改革最后一阶段的修订行业会计制度工作,事无巨细地展开。财政部与会计司的工作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大刀阔斧”可谓对财政部工作的最佳概括:56个行业会计制度最终修订成13家,这不是简单数字的增减,而是旧会计制度的蜕变,更意味着沿袭多年的不同行业袭断各自行业会计制度的体系被摧毁。同时,从1993年7月1日起,一夜之间废除旧会计制度,实施新制度,对全国近4万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脑筋急转弯”。时任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提出的“先立后破,改而不乱,全员培训,稳妥实施”十六字培训方针随着会计培训的开展,霎时间席卷全国。历史定格在1993年7月1日,《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在全国实施,中国会计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甲申年生人

张汉兴的妻子回憶到:“那五年,汉兴为了掌握会计改革的主动权,出差、调研、开会几乎占去了他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为了会计改革事业,汉兴有时下班回家喜形于色,这说明会计制度改革工作有了新进展,有时回来忧心忡忡、眉头紧锁,这说明改革在某个环节上受挫了。改革期间,家里的电话几乎成了会计改革的热线。”

加强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途径研究 篇6

1.1 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 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 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针对会计人员的分工, 没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财务责任也没有明晰的界定, 出现问题后, 给责任的判定带来困难, 导致财政会计管理人员对工作没有责任心, 具有侥幸心理, 出现问题后经常互相推诿。在极少数事业单位中, 甚至还存在着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 财务管理、核算、预算和管理都由一人负责, 导致无法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功能不能得以体现。由此引发的财政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浪费的现象也屡禁不止, 不仅给国家财政资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更加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此外, 还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

1.2 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事业单位中, 对于每一个部门都会制订其相应的预算, 为了使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得以体现, 并对财政收支情况能够充分地了解, 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的财政收支制度。然而, 在实际的工作中, 事业单位经常对财政管理预算工作重视不足, 因此, 重点工作体现不足或不够准确, 财政收支情况不明确, 无法对事业单位的收支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进行宏观调控。此外, 对于财政支出, 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财政预算的执行力度不足, 进而导致实际的财政支出超出预算支出很多。由于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存在一些漏洞和弊端, 一些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 经常为了个人利益, 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滥用职权的现象较为突出, 对于资金的使用肆意进行挥霍和浪费, 不仅损害了单位的经济利益, 带来巨大的浪费, 更加会造成很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一些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 造成经费超支, 缺乏对于相关项目的严格有效的控制。

1.3 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达标

作为财务管理人员, 必须持有会计资格证书, 这在国家的会计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然而实际上财务管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却非常普遍。这就导致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专业技能不能达到要求。目前, 在很多事业单位中, 缺乏有效的财务人员培训和上岗机制, 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不重视, 财务管理人员也缺乏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意识, 业务知识匮乏, 仅凭经验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处理普通的财务管理事物还勉强能够应付, 一旦遇到风险, 就会因为不具备处理能力和辨别能力而束手无策, 甚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管理监督体系不严格

当前, 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管理时, 没有配备严格的管理监督体系, 这就导致难以充分发挥财政管理监督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一个日常性的管理工作, 所涉及的问题种类复杂、繁多。因此, 进行有效的日常监督和管理非常重要。目前, 在事业单位中, 主要以突发性检查为主, 这就存在着问题和弊端, 很难及时地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问题日积月累, 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进而影响到整个单位的运作。

2 有效实施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加强财政岗位管理

在财政管理过程中, 事业单位必须将财政岗位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财政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会计规定进行财务管理, 同时落实责任, 这样财政管理过程中, 一旦有问题出现, 能够分清责任, 避免推诿。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还能够促进财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监督和协调, 杜绝了财政人员为了一己之私, 而对国家财产大肆侵吞, 挽回和规避国有资产的损失。

2.2 健全财政预算管理

科学合理的计划, 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财政管理也是如此。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政预算必不可少。首先, 就是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其次, 对于保障资金要合理的使用, 这就需要正确处理预算内资金和超预算资金的关系, 同时应注意及时纳入各项使用资金。再次, 明确业务性支出和事业性支出的关系, 并加以正确地处理。对于维持性资金, 必须确保这部分资金的使用, 因为它是公共组织能够有效运转的有力保证。对于发展性的支出, 则需要根据财务和业务量的需要, 加以恰当的、妥善的安排和管理。最后, 需要明确的是, 安排财政支出时需要分清主次, 根据支出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的不同, 进行合理的安排。正确处理重点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的关系, 从全局的角度统筹安排, 兼顾重点项目和非重点项目, 从而实现充分发挥资金效能的目的。

2.3 完善财务报表体系

事业单位在加强财务管理过程中, 必须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完善, 一方面要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明确, 财务报告目标必须能为事业单位、公众、国家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科学和真实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要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完善, 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 建立一种通行的财务分析指标模式, 与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

2.4 建立财政管理监督制度

财务的审核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得益于财政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因此,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管理监督制度。在流通使用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 而财政管理监督制度的完善则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和防止浪费, 还降低了财务管理的失误率。在事业单位中, 挪用和侵吞公用财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通过完善财政管理监督制度, 则可以有效地规避这种不法行为。在进行监督管理时, 对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落实相关财务人员的职责, 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对于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注重日常检查, 防止人为的因素而导致的管理失误, 造成重大的损失。对于实施C级和D级管理的单位, 要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监督和指导对于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加强预算单位会计诚信等级分类管理。

2.5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单位应研究制定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 并且具有一定的监督性、操作性和针对性, 对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完善, 建立财务分析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计量验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等等, 分工必须明确, 同时票据审核和传递程序必须严格。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能否顺利、有效进行, 取决于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因此, 加强和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是当前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财务人员, 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学习前沿的专业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在工作中主动、灵活地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 推动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经济也获得了飞速发展, 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然而, 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 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地突显出来。国有资产的正确使用与科学、合理地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 应进一步加强财政会计管理工作, 并严格执行财政管理的相关规定。文章对财政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财政会计,问题,措施,管理

参考文献

[1]孙秋月.关于加强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路径与方法探析[J].财经界, 2013, 36.

[2]赵育国.加强财政会计管理工作途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4.

财政局如何加强会计预算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 财政局的会计预算管理模式不断深化。仔细分析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方法和手段, 提高会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保证财政局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顺利开展。因此, 财政局需要加强对会计预算管理的重视。

1. 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财政核算不够全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财政预算会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财政拨款形势和政府投资形式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但是, 财政会计预算依旧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核算方式单一。另外, 随着国库体系改革的深入, 国库资金运行呈现资本化特诊, 国有资产基本都是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但是, 目前我国采取的财务会计预算方式, 核算内容不包括有价证券和国有股份, 只包括财政资金支出项目。

第二, 对财务报告缺乏约束力。目前我国政府预算决算模式比较单调, 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资产和债务情况。会计预算信息比较单一, 没有明确资金使用状况, 存在许多漏洞, 从而易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由于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不够透明, 容易滋生腐败, 所以说财务报告缺乏约束力。

第三, 政府固定资产核算不完整。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将固定资产登记到账面上, 这种记账方式, 计算的是固定资产原值, 忽视了固定资产折旧。因此, 无法从财务报表上查到固定资产使用、价值和损耗等情况, 所以不能从账面上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也没有反映行政服务成本, 从而不能对财政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管。

第四, 收付实现具有局限性。现行的会计预算无法全面反映国有资产和负债情况, 所以不能对财政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在进行会计预算时, 如果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负债情况, 则可能高估支出, 虚增财政收入, 也掩藏了部分负债信息, 不能全面反映出财政风险状况。所以, 采取这种会计预算方式, 影响了收支结余的真实性。

2. 加强财政会计预算管理的措施

第一, 坚持与时俱进, 创新观念。依法履行相关职责。会计人员应该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包括监督权和管理权, 做好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不仅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履行职责, 依法行使权利, 才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财政部门如果无作为, 或者违法乱纪, 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谋取私利, 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 财政部门需要妥善处理财政支出, 合理安排预算, 有效地调节宏观经济, 积极落实财政收入分配等工作, 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财政部门需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 遵纪守法, 提高财经行为的规范性, 节约成本, 增加收入。同时, 需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 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 避免出现财政漏洞, 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二, 明确预算监管内容。首先, 保证监督和法定要求相符, 加强对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审查工作的重视。各事业单位的会计记录、会计年度核算以及记账本位币与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是否相符。各单位是否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要求设置了资产、收入、支出、负债等内容。其次, 保证预算编制质量。预算编制是会计预算的重要内容, 也是进行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财政局需要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预算管理质量。目前, 经济形势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 财政局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学习与预算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将收支目标计划归纳到财务经营活动和财政收入中。根据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需要增强会计人员的学习意识, 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学习, 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最后, 加强职业道德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能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保证预算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第三,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财政局有时会出现预算超支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 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分析, 找出原因, 积累经验, 为后续财政预算控制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信息。在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 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应该追究其责任, 严肃处理, 这样对违法者来说必须付出代价, 对其他人员也起到警示作用。对于严格执行预算, 合理控制预算, 且表现突出的相关人员, 需要给予一定奖励, 从而调动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 实施全面核算。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需要转变财政预算方式, 综合运用多种预算方式, 从而满足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采取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预算管理, 需要全面核算财政资金支出, 并对有价证券和国有股份进行全面核算。

第四, 提高会计预算管理质量。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约束, 采取多手段、多渠道的方式, 丰富预算信息内容, 减少财务管理漏洞, 提高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全面性。创新政府固定资产核算, 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预算报表需要全面反映固定资产使用、消耗和折旧等情况。加强财务报表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真实反映财政风险状况。加强会计业务培训, 吸收大量优秀人才, 拓展人才培训渠道, 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壮大预算管理人才队伍, 从而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 目前财政局在进行会计预算管理过程中, 出现了诸多问题, 因此, 财政局应该仔细分析问题成因, 制定有效措施, 明确预算监管内容,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提高会计预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蔡雅丽.试论财政局加强会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1 (23) :273-274.

[2]于德丽.构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机制创新探索[J].财经界, 2014, 12 (12) :232-233.

财政会计研究 篇8

一、财政局会计预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 会计预算管理是在优化分配企、事业单位财务、非财务资源的基础上, 使对应的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紧密相连。以统筹规划为基础, 严格考核企、事业单位的预算, 加以控制, 协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发展, 使他们能够实现所制定的经营目标。当然, 就财政局而言, 想要强化对应的会计预算工作, 需要从实际出发, 先对它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为采取可行的解决对策提供有利的依据。因此, 本文作者对新时期会计预算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了分析。

(一) 收付实现问题

以我国会计预算形式为基点, 已有的会计预算并不能如实反映国有资产的具体情况, 政府负债的实际状况, 使财政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就政府负债情况而言, 如果无法准确掌握负债的实际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 表明国家可支出的收入更多。随之, 将会阻碍下一阶段经济发展计划的准确制定, 无法合理分配财政, 存在较大的财政风险, 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财政收支不平衡。

(二) 财政核算问题

在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浪潮中, 已有的预算方法已经顺应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规律。财政的拨款形势、政府投资方式更加复杂。就财政预算的现状而言, 核算方法单一化, 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此外, 在新形势下, 资本化是国库资金运行的显著特征, 以有价证券为主。但当下财政资金支出项目才是财政核算的核心组成元素。

(三) 财政报告问题

在新形势下, 已有的财政预算模式单一化, 无法对政府实际的资产、负债情况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而与之对应的会计信息也不够全面, 资金具体的使用情况不够清晰, 漏洞较多, 为各种腐败现象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此外, 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不够科学化、合理化, 是滋生腐败现象的首要前提。从根源上说, 这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财政报告不具备一定的约束力。

二、财政局强化会计预算工作的有效对策

随着财政局会计预算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变其现状, 优化会计预算工作, 国家从已有的国情, 各方面实际情况出发, 对已制定的预算法律法规予以了优化, 颁布了最新的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来健全新时期的会计预算工作, 解决存在的问题, 使其能够有序地得以开展, 拥有全新的发展面貌, 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而言, 素有“经济宪”的美称, 自1994年颁布以来, 已有20年的实施历程。在其发展历程中, 该宪法不断被修订, 最新修订版是在2015年1月正式实施的, 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性转折。当然, 就优化会计预算工作而言, 其有效的策略体现在很多方面。因此, 本文作者以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为纽带, 对其中的冰山一角予以了探讨。

(一) 预算编制方面

就预算编制而言, 保证预算编制质量是优化预算管理, 提高预算业务能力的首要前提。财政局工作人员需要学习最新《预算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理论知识。从预算的实际状况出发, 把财政收入、经营活动巧妙地融入到已制定的财政收支计划中。以一系列核算数据为基点, 仔细核对相关的数据信息, 并明确预算编制基数, 如实填写财务经营活动的数据信息, 使预算编制更加合理、可靠。比如, 在编制预算过程中, 需要以一系列相关发展目标为基点, 比如, 该年度经济发展的实践目标, 跨年度预算平衡具有计划, 以上一年度预算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比如, 预算目标的执行状况, 科学预测本年度预算收支情况, 严格按照对应程序, 来编制预算。

(二) 预算管理制度方面

在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方面, 需要不断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力度。就财政预算而言, 需要深入而客观地分析预算超支问题, 有效解决, 能够为下一阶段财政预算的合理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 要严格依据最新《预算法》, 依法追究违纪行为, 避免各种腐败现象的出现, 预算执行要落到实处, 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 明确资金使用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各级政府不能制定财政收入与支出方面的法律法规, 但需要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合理调整预算计划, 制定出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制定的预算方案中, 要对预算调整的原因、具体项目、数额具体说明。

(三) 会计预算监督方面

就监督管理方面, 财政局要严格依照法定要求来履行监督权利, 明确监督的中心所在。比如, 预算核算内容是否具有真实性、完整性, 是否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负债情况等方面进行如实记录。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全新的监督理念, 把日常监督工作予以落实, 改变以往的突击性、定期性的监督检查策略, 明确预算工作的监管内容与范围。以此, 使单位内部的控制更加合理化, 能够和会计监督巧妙地融合, 把预算监督管理融入到具体的服务中。在预算重大事项、特定问题调查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如实提交能够反映该地区预算实际情况的资料数据。在监督方面, 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对下级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合理地监督, 并要求这些政府部门定期汇报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 使上一级政府能够如实掌握下面的预算情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新时期, 财政局强化会计预算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完善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最新《预算法》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来解决实际的预算问题。这样可以使最新《预算法》相关法律条例落到实处, 使预算管理工作得以创新, 得到更好地监督管理, 保证预算收支平衡, 改变单一化的预算方式, 明确预算内容, 使政府部门能够如实掌握预算收入、支出情况, 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 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增强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J].中国工会财会, 2015 (02) :59-63.

[2]刘海丽.财政局加强会计预算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8) :2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续) [J].中国工会财会, 2015 (03) :59-62.

财政会计研究 篇9

( 一) 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在财政管理过程中, 实行集中化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财政集中化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绩, 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自信心。

( 二) 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如果企业的子公司比较多, 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管理不能同步, 这样就会使得当发生风险时, 大数量的资产流失, 失去控制, 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财政集中化管理现状分析

( 一) 管理制度缺乏

财政集中化管理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工作, 但是, 目前, 财政管理工作还表现为管理制度缺乏, 管理人员没有统一的规范进行约束, 从而使得财政集中化管理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 二) 会计核算与管理严重脱节

会计核算与管理严重脱节也是阻碍财政集中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这主要是与管理人员的财政观念不够先进, 没有意识到会计核算与管理之间的联系, 所以造成的脱节。

( 三) 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繁琐, 以前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财政管理模式。传统的仅仅依赖人力进行管理的模式, 不仅大大浪费了时间, 而且效率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最重要的是人工操作经常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加强财政集中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 一)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财政集中化管理与有效的监督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在财政集中化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要确保财政集中化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能够达到最优, 有效的防止财政风险的发生。财政管理部门要根据管理人员的特点, 合理的进行工作分配, 让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很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为财政集中化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 对于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违法相关规定的人员, 一定要严格进行惩罚, 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中去。

( 二) 建立起有效的核算与管理协调机制

在信息化时代, 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技术被大量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企业的财政集中化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为此, 财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超前的风险防控意识, 要提前做好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 建立起有效的核算与管理协调机制。财政集中化管理人员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 全方面的进行分析, 在充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做好会计预算工作, 使得企业发展目标能够与会计预算目标相协调,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 三) 加强培训力度, 培养专业化人才

财政集中化管理需要有专业性人才来保障。为此, 一定要加强培训力度, 多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深化他们的理论知识和责任意识, 使得他们都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 不断的为工作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财务集中化管理工作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的生命力注入, 为此, 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观念, 及时的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并且不断的去创新, 去探索, 真正为企业财政集中化管理工作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四、财政预算会计改革思路分析

( 一) 构建一个全新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

财政集中化管理人员要构建一个全新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会计预算人员在进行会计预算管理工作时一定要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发展方向和目标, 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会计预算, 从而使企业的财务预算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除此以外, 还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制度, 让企业预算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预算管理制度。预算人员在指定管理规范时, 要包括每一个工作流程, 使得企业的整个预算管理过程都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从而促进企业会计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 二) 改变预算内容, 实行综合预算

企业会计预算人员要改变预算内容, 实行综合预算管理, 在制定企业会计预算管理规范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对数据进行处理, 真正了解预算内容, 实行综合预算, 预算要具体包括每一个工作流程的要求, 流程设计要科学, 责任要落实到每一个人, 减少企业预算的盲目性, 使得企业的会计预算变得真实、有效、合理。

( 三) 优化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要搜集有关信息, 及时的掌握财务活动状况,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建立起比较全面的预警系统, 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 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从财政集中化管理意义、现状出发, 对有效的提高财政集中化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然后针对会计预算改革进行了分析, 希望通过这些, 能够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摘要:财政集中化管理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 让企业的财政工作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 能够有效的提高财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会计预算改革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指定出可行的目标, 让企业的财务预算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企业的会计预算真正的发挥实效。

关键词:财政集中化管理与预算,会计改革思路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淑杰.探究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J].商, 2015 (14) :167-167.

财政会计研究 篇10

一、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当前,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执行2012年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反映乡镇政府及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结果,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乡镇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实行的收付实现制核算制度,已产生了诸多弊端。

1.弱化了乡镇政府资产管理。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制度下,以资金收付为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一方面,乡镇支出大于收入时,许多大额公共事业支出长期挂往来账,造成债务管理混乱,有时乡镇对支出拖延不处理,形成隐性债务;另一方面,资产以原始价入账,不计提折旧,容易造成资产账实不符,管理不善,不能科学、全面、准确反映乡镇政府资产负债。

2.无法准确核算乡镇政府运行的成本费用。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制度下,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不具有配比性,不能准确核算乡镇政府当期的收入支出、运行成本,不能形成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权责发生制的综合财务报告。

(二)会计核算运用不到位。2007年我国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细致、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对支出按照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进行分类,从不同侧面完整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活动,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可以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同时,支出还须按项目核算,项目支出也须按功能和经济分类。乡镇财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收入基本能够按级次按分类规范核算,但是单位会计在支出上大多仍停留在按经济分类层面,只核算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明细支出,未能按功能区分是行政运行支出还是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也未能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平时,无法反映按功能分类的明细支出,也无法反映项目的明细支出;年终,通常以年初预算数定功能分类的支出决算数,不科学,不规范。

(三)资产核算管理不准确。乡镇财政管理的资产总量越来越大,但是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且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资产核算易出错。按照2013年财政部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正常情况下购入固定资产要同时作两笔分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事业单位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经费支出”科目(事业单位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这样同时作两笔分录且无勾稽关系,乡镇单位会计在账务处理时常常只记支出,漏记固定资产,造成核算错误。

2.资产管理易失真。行政单位和不核算成本的事业单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实际成本进行计量,资产不计提折旧。这样处理虽然有利于全面反映单位所拥有的资产总数,但容易形成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相符。有的单位房屋早已拆迁,但是账面上未作任何处理;有的单位账面上还存在许多年前早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有的乡镇在接收上级有关部门公共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等大型固定资产时,受部门职能、交接手续、资料传递等方面的影响,易漏记固定资产,造成账面反映不全面。

3.债权债务管理不明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镇在公共事业投入中越来越大,但受自身财力不足的影响,易形成大量的暂存暂付款项,特别是易形成大量债务。因支付能力不足,长期挂账,长期得不到清理,呆账大量存在,加上经办人员变动,债务管理上容易出现不清楚、不明晰现象。

(四)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1.账务处理不规范。有的单位在安排大型项目支出时,收到发票的按支出处理,预付项目款的按往来处理,未按规定统一归集,多年后,项目资金管理十分混乱,无法准确提供资金支付明细。有的乡镇财政与对方单位无法对账,仅以对方单位提供的付款明细作为余欠款凭据,账务处理不规范不科学。

2.票据管理不规范。有的乡镇财政票据使用随意性大,不核销,不追缴,票据管理存在漏洞,有的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利用漏洞进行违法活动,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单位接收票据上审核不严,大量白条入账,造成国家税款流失,也易滋生其他问题。

3.现金管理不规范。乡镇财政受领导支付观念、银行结算网点等方面的影响,现金使用量较大,大额现金支出的情况很多,坐收坐支时有发生,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情形非常普遍,现金账实不符,白条抵库现象仍很常见,保险柜过夜现金达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现金管理规定形同虚设,现金管理仍不规范。

(五)会计报告编制不合理。乡镇财政受核算的影响,会计报告在支出方面通常只反映按经济分类的明细,不能准确反映按功能分类的支出明细,不能准确反映项目支出明细。乡镇财政决算报告通常作技术处理,保证收支平衡,不反映支出中超支部分;虚列支出未支部分,有的乡镇财政甚至沿用老会计传授的方法虚制会计凭证,超支或者少支部分挂往来账处理,造成大量不明往来,在冲减往来时还造成许多不明支出;支出中超出收支预算部分,会计决算报告随意性也很大,随意删减支出类别,造成账表不符。

二、加强乡镇财政会计核算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健全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对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作了框架安排。要按照改革方案时点推进实施,尽快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二)充分利用财政信息化系统进行会计核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要求全面、细致、规范地反映收入支出情况,财政管理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必须依靠财政信息化系统进行精细化核算,准确提供各项收入数据,准确汇集按功能分类、按经济分类、按项目核算的各项支出明细,及时编报并公开符合新预算法规定的政府信息,全方位满足公众、媒体、审计、人大等监督需求。

(三)强化资产管理。一是清查核实资产负债。有计划、有步骤清查核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代表政府管理的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企业国有资产等资产,按规定界定产权归属、开展价值评估。

二是完善资产核算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修订现行资产基金与支出并行处理的制度,改变一笔经济事项同时作两笔无勾稽关系的会计分录核算方法,购入资产时增加资产,使用资产时增加支出计提折旧。

(四)加强业务培训。加大会计基础知识业务培训,准确核算经济业务,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培训,严格财政票据领销制度,严格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加强现金管理,现金业务日清月结,保证账实相符,不定期现金盘点检查。

(五)依法编制会计报告。乡镇财政应以所执行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框架体系,按时编制以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按时编制财政决算报表。要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保证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东王集乡财政所)

财政会计研究 篇11

一、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建立的必要性

(一) 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

所谓公共会计管理体制, 包括会计相关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会计制度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它与普通会计不同的一点在于这里的公共会计指的是特定国家组织和管理会计事物的方式。公共会计管理体制是公共财政的会计管理体制, 是对政府职能的强调。所谓的公共财政指的就是政府在向整个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支出和收入情况。对于公共财政的财务会计管理有助于政府公共财政的健康, 让公共财政能够更好的维持社会运转, 造福社会大众, 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1]。

(二) 公共会计管理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建立公共会计管理体制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必要性的。首先, 公共会计管理体制是国家针对公共财政进行适当调控的需要。会计工作可以有效的计算出国民经济情况, 为建立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要保证国家对于公共财政的控制力, 建立一个高效的公共会计管理体制是唯一的选择。而且, 会计工作最讲究诚信和职业道德, 保证整个公共会计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也是维护社会良好风气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设想

(一) 公共会计管理体制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任何一个制度都必须要先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 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 制度就不能良好的运转下去。我国已经形成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但是针对公共会计的专门法案没有制定, 这无疑影响了公共会计工作进入正轨的进程, 需要引起相关立法机构的注意[2]。

(二) 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管理主体

公共会计管理工作要明确谁是管理的主体。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我国国务院的财政部门是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部门。也就是说, 这就是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管理主体。这是因为会计管理的工作关系到财政管理的有序进行, 需要财政部门进行统筹规划[3]。

(三) 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管理内容

1. 政府会计管理

管理内容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政府会计管理。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建立政府会计的岗位, 只是在进行财政预算时有一个预算会计, 这是不够的。预算会计只能核查预算的实施情况, 而具体的财政收支情况需要专人来管理。这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4]。

2. 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

非营利组织会计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这种组织又叫做事业单位, 也就是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来支持, 并不进行盈利的组织。这种组织包括了气象水利部门、科教文艺部门以及社会福利单位。第二种是民办非营利组织会计。这种组织有的也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 有的需要民间捐款, 还有的依靠会员会费等, 不一而足。

3. 企业税务会计管理

所谓税务会计, 指的是以纳税人为主体的会计工作, 让纳税人能够及时准确的上缴税费的同时, 也不违反相关法律。税务会计由税务部门管理, 要依靠他们来取得财政收入。

4. 企业会计管理

企业的会计管理并非是企业自己的财务管理。而是政府对于企业的财政状况监督, 行驶公共职能的会计工作。这种企业会计管理是为了让企业能够明确会计的工作职能, 监督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财政部门不能以此为借口干预企业的财政管理。

(四) 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管理方式

1. 会计人员管理

建立起一整套的公共会计管理体制, 需要大批专业合格的优秀人才。所以, 建立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会计人员管理。首先, 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和后续教育工作。提高资格认定的门槛能够确保会计队伍的高素质, 加强后续教育能够保持会计队伍的高素质。对于素质不达标的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人才选拔程序来淘汰, 而优秀的会计人才也要有一定的晋升奖励机制。其次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行业是一个需要工作热情和道德操守的行业, 对于会计工作的任何懒惰和不法行为都会对所在的组织产生巨大的破坏效果。要持续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2. 会计监管

我国的会计监管工作主要由政府来执行, 包括会计监管规范的制定和建立会计监管机构等。具体表现在制定会计制度, 进行会计制度等级的鉴定和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三、结论

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构建影响到政府对于财政状况的控制, 关系到国家和社会能否平稳运行。本文首先对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必要性进行了总结和诠释, 对建立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设想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摘要:一般来说, 会计管理体制指的是企业的会计管理, 这是许多人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会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如果只针对企业的会计进行管理体制的研究的话, 那么其他领域的会计工作就没有办法有效开展。我们今天要涉及到的是从公共财政视角论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构建研究。本文将对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相关意义进行探讨, 对公共会计管理体制的构建展开研究。

关键词:公共财政,公共会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张廷文.公共财政视域下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08.

[2]邱添.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理论与实践思辨:国际经验与中国政策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3]赵术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公共财政支出效率问题及改善途径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上一篇:测绘行业下一篇:写作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