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方式

2024-06-08

工作在方式(共12篇)

工作在方式 篇1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占49.8%。由于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煤层低压、低渗、低饱和等原因[1],造成煤层抽放效果不明显,当工作面回采时,易造成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2,3,4]。另外,随着采煤深度的增加,许多低瓦斯矿井上隅角也开始出现瓦斯超限,当存在瓦斯超限时,如果出现高温热源,很容易造成瓦斯爆炸事故。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关键是预防发生瓦斯爆炸的三要素,即温度、氧气、瓦斯浓度[5,6]。

由于工作面要保证一定的氧浓度供作业人员呼吸,并且工作中每一次机械的移动碰撞均有可能产生火花,从而达到瓦斯爆炸的温度。因此,必须防止工作面瓦斯超限,尤其是上隅角不超限。为了防治上隅角瓦斯超限,实践中一般是采取每日对上隅角瓦斯进行监测,当测得瓦斯浓度超过临界值时,便采取一定的防治上隅角瓦斯积聚措施。如: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设置木板隔墙或帆布风障;将回风巷道后联络眼的密闭打开,并在工作面回风巷中设置调节风门或挂风帘,迫使一部分风流经上隅角后,由采空区经联络眼排出等措施[7]。

本文对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结合寺河煤矿二号井XV1301工作面,对“三进两回”通风方式防治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效果进行分析,确定该通风方式可以在该煤层推广应用,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1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原因分析

1.1煤层瓦斯含量高

多数高瓦斯矿井都会出现上隅角瓦斯超限,这是由于高瓦斯煤层中瓦斯含量较高,在采煤的过程中,由于煤炭的破碎,使煤层中游离和吸附的瓦斯释放到工作面风流中,当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q与工作面风量Q之比大于1%时,工作面风流即出现瓦斯超限,从而导致上隅角出现瓦斯超限。另外,即使q与Q之比不大于1%,由于煤层内瓦斯赋存和采煤进度的不均匀性,当瓦斯绝对涌出量q突然增大时,也会造成工作面风流或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工作面风流对上隅角涡流区积聚瓦斯的驱散,主要靠工作面风流与上隅角瓦斯积聚区间空气对流和主风流的扩散作用。为了防止煤层瓦斯含量高造成的工作面或上隅角瓦斯超限,可根据瓦斯绝对涌出量适当增加供风量。

1.2通风方式的局限性

我国采煤工作面多采用U型通风方式[8,9](图1),在这种通风方式下,由于采空区巷道冒落较慢,且靠近工作面的采空区冒落碎胀系数较大,因此,会有一部分工作面风流从下隅角附近漏入采空区,在没有地面钻井、高抽巷等抽放的条件下,漏入采空区的风流在回风侧逐渐漏回工作面,同时携带采空区的高浓度瓦斯,部分漏风会在上隅角处形成涡流并汇聚,从而造成上隅角瓦斯超限。漏风携带出来的瓦斯气体来自2个方面:①采空区遗煤释放出来的瓦斯;②随着工作面的开采,地压使得采空区内部“两道”的外帮出现很多裂隙,甚至外帮被完全压裂,外帮煤层内的瓦斯会从裂隙中析出。如果工作面两侧是采空区或者存在瓦斯聚集区,裂隙会连通采空区或者瓦斯聚集区,从而形成采空区瓦斯源。另外,在顶板来压和采空区瓦斯析出的作用下,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采空区压力高于工作面压力的情况,工作面风流瓦斯浓度会增大,而这不利于上隅角瓦斯浓度的控制。

对于高瓦斯工作面,需要预抽煤层瓦斯,同时在回采时选择在上隅角埋管抽放(图2),瓦斯抽放管路选择Ø300 mm钢管,抽放管路每15 m留一个三通,三通与抽放口之间的距离为30 m,中间用Ø300 mm管路连接。抽放过程中,每2个抽放口为1组,当2#抽放口进入采空区5 m后,1#及2#抽放口同时抽放上隅角瓦斯,当2#抽放口进入采空区15 m时,停止1#抽放口的抽采工作,此时将3#抽放口与2#抽放口组成新的组合,以此类推进行抽放。由于通过抽放管路抽出了上隅角高浓度瓦斯,从而防止了上隅角瓦斯超限。

1.3采空区两端风压差大

当工作面上下隅角压差很大时,漏风量ΔQ与(ΔP/ρ)/2成正比(其中,ΔP为上下隅角的压差,ρ为气流密度)。较大的压差会增加采空区漏风,漏风会把采空区内部的高浓度瓦斯带出,上隅角为漏风汇合处,从而造成上隅角瓦斯超限。

为了防止采空区两端压差过大,一方面可以选择在靠近上隅角处挂一挡风帘[10],利用风帘引导较多的风流流经上隅角,且挡风帘对工作面起到均压作用(图3)。但此方法影响支、回柱及运料等作业,且很容易被破坏,因此,只能作为临时性措施。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可在采空区两端头施工有一定倾角的袋子墙,能降低采空区的压力,从而减少了采空区漏风。

2试验工作面概况

寺河矿二号井15号煤层为高瓦斯煤层,煤层倾角5°,煤层标高+533~+589 m,地面标高+830~+965 m,上距9号煤层29.03 m。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6 m3/min,CO2绝对涌出量为0.8 m3/min,煤尘无爆炸性,地温14~18 ℃,地压6.2~10.0 MPa,物理吸氧量自燃等级鉴定为Ⅱ类。XV1301是15号煤层的首采综采面,走向长1 494.3 m,倾斜长180 m,煤层平均厚2.35 m,局部地段厚1.5 m左右,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中间夹有厚0.06 m和0.04 m的夹矸。该面设置双回风巷通风系统,其中1条回风巷专门用来排放瓦斯,2条回风巷之间由联络巷连通,联络巷相距50 m。其通风系统如图4所示。

3瓦斯治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3.1 “三进两回”通风方式的应用

为了在增加煤炭产量时很好地解决15号煤层首采XV1301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该工作面采取五巷布置,即“三进两回”的通风方式(图4),XV13013巷为工作面进风巷兼作胶带运输巷,供进风、运煤、供电、供液、供水、排水用;XV13011巷为工作面辅助进风巷;XV13015巷为辅助进风巷;XV13012巷为工作面回风巷,同时为本煤层瓦斯抽放巷;XV13014巷为工作面专用回风巷,专门用来排放瓦斯;此种通风巷道布置方式可以使采空区内部的高浓度瓦斯通过采空区后部的联络巷进入专用瓦斯巷,使得高浓度瓦斯难以在上隅角积聚。该通风方式不仅能防治上隅角瓦斯超限,而且也降低了XV13012巷的瓦斯浓度,增加了工作和人员的安全性。考虑到采空区内部浮煤的自燃倾向性,当打开1个联络巷时,同时密闭1个联络巷,保证采空区内部只有1个联络巷与XV13014巷连通。规程要求专用排瓦斯巷回风流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2.5%,因此,专门设置XV13015巷来稀释XV13014巷的瓦斯,从而解决瓦斯对该工作面安全的影响。另外,为了防治瓦斯超限,该工作面还采取对煤层预抽和对采空区瓦斯抽放措施,对采空区瓦斯的抽放选择在联络巷密闭时插管抽放和高位钻场抽放2种方式。

3.2效果分析

为了分析以上措施对防治工作面瓦斯超限的效果,选取工作面、上隅角、XV13012巷、XV13014巷瓦斯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表1),利用Matlab生成瓦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5)。

从图5可以看出:①上隅角瓦斯气体变化比较稳定,均小于0.52%,且上隅角在半个月内没有出现瓦斯超限,这说明该通风方式对防治上隅角瓦斯超限具有很好的效果;②工作面风流和回风流瓦斯浓度普遍小于上隅角的瓦斯浓度,这说明采空区高浓度的瓦斯没有大量涌出采煤工作面,而是通过联络巷进入了XV13014专用瓦斯巷;③专用回风巷的瓦斯浓度并不高,这是由于XV13015巷进风稀释的结果,说明利用XV13015巷稀释专用瓦斯巷瓦斯浓度取得了良好效果,从而解决了专用瓦斯巷高浓度瓦斯给矿井带来的危险。

4 “三进两回”通风方式实用性分析

“三进两回”通风方式增大了采空区的漏风,因此,规程规定专用排瓦斯巷禁止布置在易自燃煤层中。对于XV1301综采面,其采出率较高,为95%,因此采空区不易自燃。当部分区域浮煤较厚时,可通过工作面实际推进速度与极限推进速度的关系来判断采空区是否能自燃,其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式中,V、Vmin分别为工作面实际推进速度、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Lmax为工作面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K为实验氧浓度与实际氧浓度相似比例系数,K=C0/C(C为采空区当量氧浓度值;C0为新鲜风流氧浓度,取21%);Tmin为浮煤最短自然发火期。

通过自燃“三带”观测可知,采空区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Lmax=144 m,由式(1)计算得出综采面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为1.26 m/d,由于该工作面日常推进速度平均为4.46 m/d,因此,采用“三进两回”通风方式防治本煤层上隅角瓦斯超限不会引起采空区自燃。

5结论

(1)从煤层瓦斯含量、通风方式和工作面压差3个方面对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瓦斯超限措施。

(2)针对寺河矿二号井XV1301综采面情况,分析了“三进两回”通风方式的应用方式;结合工作面、上隅角、XV13012巷、XV13014巷瓦斯监测数据,分析了该种通风方式对防治上隅角瓦斯超限的作用。结果显示,该方式可以很好地防治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

(3)利用自燃“三带”观测结果,计算得出了该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远远小于日常推进速度。因此,“三进两回”通风方式可以在本煤层进行推广应用,且不会引起采空区自燃。

参考文献

[1]刘汉邦.提高低透性特厚煤层瓦斯抽放效果的技术和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27(增刊):115-116.

[2]王志玉.寺河矿4301大采高超长工作面瓦斯治理实践[J].中国煤炭,2011,37(6):102-104.

[3]谭锋,肖永勤,刘高峰.高瓦斯矿井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治理[J].中州煤炭,2010(7):90-92.

[4]杨利平,王小朋,周厚权,等.走向长短钻孔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0,15(4):115-117.

[5]武小练.瓦斯爆炸及预防[J].科学之友,2010(9):28-29.

[6]陈志敏.矿井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0(8):26-27.

[7]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8]张倩,陈开岩,栗磊磊,等.U型综放工作面风流流动及瓦斯运移规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37(6):47-50.

[9]贾宝财,刘振宇.U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处理方法[J].煤炭技术,2008,27(5):88-89.

[10]司俊鸿,陈开岩,李迎业,等.五阳煤矿7802综放工作面瓦斯分布特征与涌出构成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37(5):22-25.

工作在方式 篇2

摘要:当今时代,群众史观正在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价值,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群众工作在党的全局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宣传思想工作要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遵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服务人民”这个根本宗旨,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改革创新,大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服务群众的境界。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特点 宣传

一、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这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是:①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人民的利益服务,鼓舞人们为实现各个时期的革命目标而奋斗。②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的工作,它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③严密的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理服人。④具体对象的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它的内容、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思想问题灵活掌握。⑤教育过程的连续性。人的思想受客观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制约,客观社会在不断变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续地进行,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

1、向新节点延伸,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服务群众的水平

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来自于对形势的正确估计和科学分析,必须增强工作的预判性和前瞻性,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逻辑和节点,对群众的思想状况要掌握在前。要通过经常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群众所思,认真倾听群众所想,敏锐洞察群众所盼,用心体谅群众所忧。充分依靠城市社区、村民自治等基层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的力量,广泛利用群众来信来访、媒体报道、舆情分析等手段和途径,深入了解群众的现实状况、发展需求和思想动态,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情况,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对党的方针政策要阐释在前。党和政府出台重大政策,必须做到宣传解释工作先行,形成理解政策、贯彻政策的良好氛围。凡涉及医疗保险、劳动保障、危旧房改造、物价调整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时,要与群众多沟通,讲明群众的利益安排、实惠好处,形成积极的心理预期,确保群众了解情况,支持政府,积极参与,为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对群众的困难要体恤在前。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掌握媒体资源多、触角灵敏、渠道畅通、反应快速的优势,建立访贫问苦、反映困难的常态机制和报道自然灾害、突发灾难的应急机制。不仅要全面推广“新春走基层”活动,还要变“新春走基层”为“常走基层、长在基层”,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同群众打成一片,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镜头话筒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群众,多说暖心的话、多说理解的话,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形成帮助弱者、抚慰心灵、安定情绪的氛围。

2、向新领域延伸,扩大宣传思想工作服务群众的范围

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和群众的现实需要,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域,扩大宣传思想工作覆盖面,消除工作盲区。向新社会阶层尤其是弱势阶层延伸。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会分层越来越多。宣传思想工作在做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等传统阶层思想教育和文化服务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困难群体,包括城市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老年人、残疾人等,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和利益诉求;向新社会组织延伸。宣传思想工作要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融入到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之中,扩展到新的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社会组织,努力建设大文化,推动形成大宣传、大服务格局。在新经济组织,特别是“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找准宣传思想工作与企业改革、生产经营的结合点,精心选择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载体。在新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间社团组织、行业专业协会,以及农村的专业合作社,要找准切入点把宣传思想工作融于不同组织的自身建设中;向新社会空间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屯延伸。在城市社区,针对下岗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社会流动人口等群体,通过兴办市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学校、文化夜校等,大力开展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法律知识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帮助群众转变观念,稳定情绪,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再就业能力。在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向新媒体延伸,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服务群众的载体

我们正处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拥有草根化、个性化、即时化、交互化、族群化特点,与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无缝的耦合。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人都可以有博客、播客和微博,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编辑,通过论坛、微博和跟帖发表观点看法。认识问题、利益问题、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敏感问题交织在一起,情绪宣泄、理性思考、渗透破坏交织在一起。宣传思想工作要更好地服务群众,必须向新媒体延伸。要为群众管好新媒体。必须加强新媒体的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切实办好重点新闻网站,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掌握舆论主导权。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全天候关注、分析新媒体,及时处理虚假、不良信息,做到管理不缺位,引导不失语,打造健康新媒体,让群众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世界中始终保持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让群众用好新媒体。提高新媒体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打造成新媒体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大力传播高品位的文化信息,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新媒体文化品牌。抓住 “三网融合”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冲击力强,以及不仅能够实现由点到面灌输、教化,而且能够实现点到点的交流互动的优势,主动引导,设立网上省长、市长信箱,建立政策解读论坛、法律援助论坛、种养殖交流群、文化娱乐群、互帮互助群,为群众提供细分化、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服务。

4、向新职能延伸,丰富宣传思想工作服务群众的内容

工作在方式 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 优势 劣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33-0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的所获得经验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取得的紧密关系,在开展就业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伴随着许多劣势。因此怎样进一步提高这项工作成绩,都应是我们应该进行认真思考的。

1 负责就业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各项优势资源

1.1 辅导员所占有的独特身份

现在各大高校的辅导员多数是由年轻富有活力的教师担任,他们在社会阅历、校园阅历等等都和现在的在校的学生相似,甚至有着和学生一样的专业、学习背景,上述各项都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了指导和指引作用,此外他们还可以凭借朋友的角色优势,更易帮助在学生求职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上的困难,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1.2 辅导员在工作中所占据的针对性和普遍性

现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不仅包含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还涉及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学生大学生活的各各方面。因此关注就业问题也就成了高校辅导员日常的工作的一部分,在学生平时的交流中不断的加深学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让学生们在毕业季之前就可以了解社会的方方面。平常的就业指导课多加一些社会实践的例子和自主創业的事迹,并且主动宣传假期学生打工实习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脱离一旦毕业就失业的严重社会问题。

2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提高的部分

2.1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专业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辅导员在实际的操作中用到十分专业的就业知识,但是现在的辅导员只是注重了学生的管理,根本不能充分的掌握甚至了解学生的就业基本知识。这就造成了辅导员在就业的指导工作的出力不讨好不如不出力的现象,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务必要现在的高校辅导员不断的加深自己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学习和总结、研究,这些短板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话,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的就业方向,甚至让学生在选择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都会产生错误,因此我说现在大学辅导员在就业方向毫无工作思路可言。

2.2 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工作职责不明确

当前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地将就业工作划入到辅导员的职责范围以内,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遇到什么问题找不到负责人,这样在很大程度生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更是加重了学校在处理学生的就业工作的难度。更何况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我们也不能单方面的考虑学生管理者的责任,要想提高改善这些方面,真的很需要现在的教育主管部门在不断的加大完善毕业生的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更应该体谅辅导员的工作的繁重性和艰难性,把就业指导工作划归辅导员负责的同时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投资力度以增强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凡事都要有工作准则,就业指导工作也不例外,出台详细的指导说明和工作说明我想也是势在必行。

2.3 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严重影响就业指导组的质量

现在的大学辅导员在学校里是最繁忙的工作人员,教室、宿舍、食堂哪里没有辅导员的身影?联络教师、安排课程、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哪个不是辅导员负责落实?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哪一项不是划给辅导员的责任?这还仅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奖助学的评选、社团管理、团学问题,试问这么多的工作,还有什么时间去了解社会的需求,还有什么时间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3 关于大学辅导员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高校辅导员不仅扮演者辅导员的角色,更重要还扮演着就业工作者的角色

统一了思想认识,有了行动的指南,还要有战斗的武器,才能产生战斗力。所以,就业部门还要采取各种培训活动,增强辅导员就业工作的知识技能,从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当代大学生求职择业的方法、技巧、素质和能力培养来武装好辅导员。这样,辅导员才能应用自如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3.2 完善就业工作制度,统筹指导安排

当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只是配合就业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辅导工作,当然辅导员的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在这点上也就需要负责就业的有关部门在统筹安排和合理化开展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加大完善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一样的,就业计划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划不清责任和义务,这样会严重影响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上的热情,不然会使这项工作陷入被动。

3.3 大学辅导员的活力是无限的,我们要积极的发挥辅导员的工作能动性

像现在我们充分利用的公共邮箱、飞信、QQ群等形式,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位学生。当然在现实的工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我们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本着为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在实际工作中突出的辅导员,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予以表扬表彰,同样作为教职员工的晋升和加薪的标准。

3.4 开展创造性的就业工作首先就要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不遵循社会的需求盲目的开辟专业,再加上盲目的指导更会加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在现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加快适应的步伐,时刻走在社会的最前沿。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指导学生认清就业的机遇和正确的面对社会压力。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完善了就业指导工作,才是创造性的工作。

3.5 不要盲目的以追求就业率而忽略了就业质量,这样就是去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本质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要求就业质量而丢掉了学生的就业率,这样就会是绝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就业机会。我们要适度的把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系,只有就业率提高了才能不断的提高就业质量,只有在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才能稳定学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现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辅导员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时候,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奖励,更要在教职员工的晋升等问题中体现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辅导员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邹青.发挥辅导员优势完善就业指导体系[J].中外健康文摘,2011(18):428-429.

[2]林超.浅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73-74.

工作在方式 篇4

一、电算化会计对审计工作在环境、线索、内容、技术和准则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1. 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工作, 审查的对象是一沓沓凭证、一本本账簿和一张张报表等财务资料, 询证的对象主要是财务会计人员, 审计环境是由财务数据、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三个要素组成的。电算化会计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而且也扩大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和范围, 审计环境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介入变得更加复杂。

在人机交互的审计环境中, 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时, 不仅要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而且还要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操作员、管理员和维护员进行交流, 这样, 审计工作要使用财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 只有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才能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才能正确检查和评价会计数据电子处理的结果。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对财务决策的准确支持, 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会计数据处理环境中的各个组成要素。

2. 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 由审核记账到报表编制, 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 都有经手人签字和责任, 审计线索十分清楚。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只要将原始凭证以记账凭证的形式录入计算机系统后, 剩余的会计处理工作全部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集中和自动完成。同时, 传统的纸质账、证、表已不存在, 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被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等磁性介质所代替, 虽然查询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生成, 但它只是暂存的, 直接减少了肉眼所见的审计线索。因此, 电算化会计后, 传统的审计线索已不再适用或者被中断甚至消失。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 在开发和设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时, 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 使系统在处理会计数据时留下必要的审计线索, 以便审计人员跟踪审计线索, 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3. 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后, 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 但审计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1) 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 软件的功能愈来愈强大, 结构越来越复杂。而各财务软件公司编写财务软件时很少考虑电算化审计的要求, 更不用说提供财务软件的标准数据接口, 数据结构不开放, 为电子数据内容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 加大了电算化审计的工作内容和负担。

(2) 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会计数据由计算机会计系统按照软件程序自动进行处理, 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被不知不觉嵌入非法舞弊程序, 则完全可能为不法分子侵吞企业的财物提供方便, 增加了电算化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审计的工作量。

因此, 电算化审计必然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审查的内容, 也就意味着电算化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与审查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功能, 以证实其数据处理是否合法、正确、安全和完整。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由于会计事项是由计算机按指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处理, 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 则计算机就会按重新给定的程序来处理, 所有会计数据、财务结果就会不知不觉地出现错误。因此, 计算机审计的内容还要增加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审查, 以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程序的合法性、处理过程的可靠性和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虽然可以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查, 一旦发现其中有问题, 可以进行改进, 但改进要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难度大和费用高。因此, 审计人员最好在系统设计、开发、调试和验收等各个阶段就参与事前和事中审计, 以便及时纠正差错。

4. 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顺查、逆查和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的审计工作都由人工来完成。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 如果系统内的会计信息没有以纸张介质的形式打印输出, 审计人员就必须辅助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审计工作。

在计算机审计中, 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有效地从众多的会计事项中搜索到审计指定需要的会计数据, 从而减轻了繁重的审计文书处理负担。另外,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 还可以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就事先嵌入审计程序, 这些程序应具备记录会计事项操作记录、执行审计监督和建立审计跟踪文件等功能。

5. 对审计准则的影响。

《国际审计准则15号——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第三条指出:“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 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方式, 并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为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程序。因此, 审计人员研究和评价会计系统和有关的内部控制所采用的程序, 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内容等, 都可能受到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影响。特别制定的审计准则将对适合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审计程序提供进一步的指南。”目前, 我国正在积极地逐步制定与国际准则相接轨的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准则。

6. 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不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员, 将会失去审计资格。在各单位普及电算化会计的电子时代, 为了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审计人员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随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会计软件的改版升级, 审计人员必须在工作中及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审计效益, 降低审计风险。

二、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实行电算化会计以后, 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电算化会计的应用, 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问题, 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 加强对电算化会计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 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广泛开展, 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 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 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事前审计。

在单位实行电算化会计工作之前, 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 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 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 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 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 设置审计控制点, 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 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 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审计人员最好在系统设计、开发、调试和验收等各个阶段就参与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以便及时纠正差错。在这一阶段, 审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 (1) 系统的功能是否实用、完备, 能否满足用户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要求。 (2) 系统的数据流程、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制度、法规、法令和财经纪律的要求。 (3) 系统是否建立了必要的程序控制, 以防止或及时发现有意无意的差错和舞弊。 (4) 系统是否保留了充分的审计线索, 为日后顺利审计提供必需的条件。 (5) 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6) 系统投入使用是否有相关部门的评审手续和证明。

2. 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在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 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 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 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电算化会计过程的事后审计, 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 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二) 适应新形势, 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

自1979年电算化会计引入我国以来, 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 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 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 起步较晚后, 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 为了适应电算化会计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我们应该借鉴推行电算化会计的实践经验, 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 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 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 开发出成熟的电算化审计软件, 并进行推广应用。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 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 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 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三) 结合电算化会计高效率的特点, 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实现电算化以后, 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 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 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 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 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 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 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审计前, 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四) 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素质, 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电算化会计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 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 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 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 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 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 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电算化会计人才。但是, 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 这样就能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 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 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 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 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 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 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 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培养审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电算化会计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 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 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 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子伟.试论电算化下加强会计控制的方法.经济师, 2002 (8)

[2].张建.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四川会计, 2003 (4)

[3].袁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4

[4].张瑞君, 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工作在方式 篇5

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深入开展监督检查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保证

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14日电(记者周英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14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汇报会上强调,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监督检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在认真听取有关方面的工作汇报后,贺国强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是严明政治纪律、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的重要举措。自今年4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全面部署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各省(区、市)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和重点督查,10个中央检查组分赴全国20个省(区、市)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检查,中央巡视组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巡视监督的重要内容,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通过开展监督

检查,广泛深入地宣传了中央精神,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在政策落实、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协助中央及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完善了政策措施,防止和减少了腐败现象发生,有力推动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贺国强强调,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下一步的监督检查任务仍很艰巨。我们要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工作信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监督检查工作;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对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财政资金投向和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建设和质量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监督检查渠道,使监督检查工作形式更灵活、方法更多样、成效更明显;要抓好督促整改、严格执行纪律,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每个问题都整改到位、不留隐患,同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认真总结经验、健全长效机制,着力在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政策

措施、推动深化改革、强化日常监管上下功夫,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贺国强强调,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涉及面宽、工作量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合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在本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开展监督检查的双重领导责任,把加强监督检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来抓,确保中央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特别是牵头部门要进一步担负起所负责监督检查任务的主抓责任,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参加部门要按照分工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级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综合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派驻机构要积极协助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委(党组)抓好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各监督检查主体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努力形成运转协调、衔接紧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何勇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贺国强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理清思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动监督检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

“活在当下”的理财方式 篇6

“活在当下”是说人应该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全副的精神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痛苦来临时迎向痛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以坦然的态度面对人生。

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存在着3种心态。

第一类投资者惧怕股票、基金以及黄金等金融投资工具的高风险性,对中国经济良好增长性熟视无睹,不善于捕捉投资的最佳时机。一味把资金投向低风险的金融投资工具,错失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没有分享到资本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看到别人赚得钵满盆盈,自己却只分得几碗稀粥,于是心里不平衡起来。要么在上证指数达到6000多点时,一股脑把所有赖以养家糊口的钱不顾市场风险全砸进去,变成赌徒心理;要么望财兴叹,懒得打理钱财。特别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更是随其自然。

第二种投资者前几年通过在证券投资市场的历练和对各种金融投资工具的灵活掌握和实战操作,特别是抓住了2006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好、股市由熊转牛的良好市场机遇,狂赚一把,在市场上捞取了一桶“真金白银”。自认为理财、投资就那么回事,无非是低吸高抛,就把理性投资、防范风险的理念置之脑后。殊不知市场变幻莫测,一旦把投资当作投机时,市场就会给你好好上一课,叫你体会到什么是投资风险。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是证券投资市场的不二法则。在证券投资中,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之下的理财更应该注重风险控制。此类投资者应学会适度地对家庭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调整资产结构,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降低高风险投资品种,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第三类投资者,在投资上抱着“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心理,资本市场好时我也不羡慕,金融危机发生时跟我没关系,理财师讲家庭资产配置也跟我不沾边。现在六七十岁左右的人,这辈子的主要工作时间在20世纪的60~80年代,那时虽然有工资发,有福利房住,但每月省下的钱却只能放在银行,为子女上学或婚嫁用。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很多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仅靠退休金过上体面的晚年生活会比较难。讲到投资增值,很多人觉得很复杂,其实我们可以直观地把投资写成一个公式,即投资结果=时间×收益率。这个公式看似不合逻辑,却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在收益率既定的前提下,时间会成为财富的乘数,也就是放大器。建议此类投资者需要树立中长期的投资理念,可以考虑先选择基金定投、保本基金和国债等比较稳健的投资工具,逐渐熟悉其习性以后,再涉猎其他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

工作在方式 篇7

1 社康中心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定位

我国的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主要由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 (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康中心三级组成。社康中心从机构意义上将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结合在一起。医防分离的现象在我国十分明显, 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 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 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运行规范的基层网络体系。卫生部等10部委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 (卫基妇发[1999]第326号) 指出, 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为范围, 以适宜的技术, 用较低的服务价格, 为居民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是连接临床与预防的桥梁,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防结合的思想。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卫生服务, 最终定位应当是疾病的预防和社区人群保健。因此, 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放到社区, 符合疾病预防控制发展的趋势。

目前, 已有学者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职能、基层卫生机构应承担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工作项目进行了界定[1,2], 但笔者认为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网底, 社康中心是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的枢纽, 以此为基础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居民卫生需求的满足。

由于社区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相对较大, 而目前社康中心大都以医疗为切入点, 真正的社区预防远未到位, 因此, 必须解决以下几点定位问题:

1.1 确定社康中心在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社会责任

我国历来重视预防工作, 并将“预防为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针。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导致心理行为、环境生态和生活方式改变, 使疾病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体, 还取决于遗传、营养、环境、精神等各种因素, 也取决于个人、家庭、自然、社会等多层次协同作用, 也就是说, 健康和疾病已不是个人卫生问题, 而是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社康中心要履行在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社会责任。

1.2 顺应社区群众卫生服务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转变, 人们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病等多重压力, 社康中心应顺应社区群众卫生服务的需求。社康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应从以预防急性传染病为主拓展到急性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重的疾病预防控制新体系, 通过控制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 并充分发挥其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使社区居民人人享有预防保健服务。

1.3 社区疾病控制工作实现3个转变

①由过去以卫生执法为横梁、枢纽向倡导、联合、促进的工作模式转变, 社区动员至关重要;②由以预防急性传染病为主向急性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重的工作职能转变;③由单一的防治疾病向维护社区居民健康的工作目标转变。

2 社康中心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的作用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哨”

2003年5月9日, 国务院颁布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指出: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等。社康中心是城市医疗预防网络的基层组织, 应承担突发事件的“前哨”作用。

2.2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逐步认识到健康是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下, 我国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以社区为依托, 开展以慢性病综合防治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2.3 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档案

通过社区卫生调查和家庭健康档案, 收集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社区主要疾病分布等有关资料, 分析确立社区存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主要疾病流行状况, 研究探索造成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流行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 为制定和实施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在社区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保健干预活动, 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措施减少危险因素, 从而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3 社康中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运作方式

3.1 加强行政干预, 强化网络管理

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复杂工程, 没有街道、社区的支持和协调很难推进。因此, 政府应把此项工作纳入街道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区级疾病控制中心应成为全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的组织者和业务指导中心, 结合区域特点开展健康需求评估, 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各部门合作, 动员社会力量, 开展综合干预, 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各街道办事处设立相应组织协调工作;社康中心负责具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等工作;社区工作站负责本社区疾病控制的组织、发动、配合工作。从根本上加强公共卫生网底建设, 以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教育和社会公众互助等各种形式将疾病预防控制辐射到街道、居委会和家庭中去。

3.2 制订目标和规范, 落实奖惩措施

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的确立, 因此社康中心应结合本社区特点制定工作规划和规范。层层明确责任目标、落实奖罚考核指标, 找准切入点, 使政府的目标行为与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双向需求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激活疾病预防控制在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当中的主要作用。

3.3 培养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人才

社区卫生服务是直接面向社会人群、面向家庭的服务, 由于处于起步阶段, 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因此, 必须大力培养或引进全科保健型人才, 特别要强化从业人员基本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公共卫生基本理论等知识, 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 使公共卫生人员的各种知识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保健的需求。

3.4 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规划

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网底, 社区卫生服务应当纳入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规划,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 构筑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专业疾病预防控制主要发挥技术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作用, 而不是更多地直接面向公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基本的公共卫生措施应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载体——社康中心得到有效地落实。同时, 政府应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责任,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一方面, 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为其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另一方面, 要充分体现政府公共财政的职能, 保证社康中心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必要工作经费, 为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在社区得到落实提供保障。

总之, 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公共卫生目标的有效形式, 已为很多国家的经验所证实。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特别关注, 因此, 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 在服务内容、筹资方式等方面也要注重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切实落实“预防为主”战略, 与疾病预防控制密切结合, 真正实现“六位一体”的服务内涵。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定位

参考文献

[1]苏忠鑫, 马宁, 谢洪彬, 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界定.卫生研究, 2005, 34 (3) :257-260.

工作在方式 篇8

关键词:企业,新态势,新局面

面对新局面、新事业、新水平的出现, 给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带来了新的环境, 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合理的利用新的条件, 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才是企业工会在企业创新管理中的关键。

一、解放思想, 工会工作与公司发展相适应需要创新

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提出贯彻“务实、创新、发展”的原则和“三抓一创”工作思路, 扎实推进“两个转变”, 全面落实“四化”要求, 建设创新型企业, 创建和谐企业。公司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为工会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活力, 也为广大职工大显身手提供更加宽阔的舞台。由于长期以来形成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 有些上头干的事非要让下头干, 有些下头干的事上头非要抢着干, 这样一来工会难以按照工会性质和特点开展活动, 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职工群众。

就现今的情况来说, 我国许多供电企业的工会工作仍旧存在着许多误区。例如许多供电企业的工会主席往往是由党政方面的领导来进行兼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这种领导模式往往更加强有力, 并且也可以让领导组织减少了臃肿的概率, 但是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 党政领导兼任工会主席往往也会让领导人员难以集中精力来处理重要的工会事务, 从而使得工会需要工作的效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其次, 在新时期不断深化电力体制的改革过程中, 许多牵扯到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急需解决。在这一前提下党政领导兼任工会主席的工会运作模式必然会带来许多弊端, 例如立场不客观、业务不专精等方面的缺点。与此同时, 我国企业工会发展的另一大障碍是部分工会的工作人员对于工会的业务不狗熟悉, 有部分工会工作人员甚至是抱着到工会过渡一下或者是干脆到工会养老退休的想法, 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工会缺乏发展所必要的激情和活力, 最终影响到了其他工会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的整体工作积极性, 因此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适应。在现实中职工权益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特别在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 社会各方面利益进行了调整, 职工继续再教育、竞争上岗、劳动分配和生活福利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公。如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对改革的承受力, 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改革, 促进生产力发展, 这是目前工会工作遇到的新课题。因此, 当前工会工作欲不断适应广大职工的意愿和要求, 需要进行创新, 创新势在必行。

二、理清思路, 实施创新是工会工作与时俱进的抉择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现代企业只有着力进行管理创新, 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促进和谐稳定发展。工会工作欲与公司发展相适应, 促进“一强三优”目标的实现, 创新是抉择, 当前要对于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第一个是进一步的加强工会法在企业内部各个阶层的观察与实施,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明确、完善工会本身的职能和任务, 最终让工会企业和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能够具有良好的写作关系, 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工会的发展还不需要建立在和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优势互补上, 从而能够为企业内部队伍的建设, 按照干部“四化”标准, 采用公推公选竞争制, 最终能够促进企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 工会干部必须要彻底的代表职工的切身利益, 并且能够真正的维护职工的权益, 代表职工的立场进行交涉。其次, 工会干部在执行工会工作时还应当能够正确的认识并且把握“务实、创新、发展”三者关系,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观的树立,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的树立起上级为下级服务, 机关为基层服务的理念, 克服行政化倾向, 不搞形式主义, 倾听职工呼声,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 让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有亲切感和信任感。

三、适应形势, 做到“三个围绕”是工会工作创新的前提

当前, 供电企业的发展形势虽然是前所未有, 面临困难和挑战, 但只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工会十六大讲话”精神来进一步的指导企业的工会工作, 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是。以《工会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作为工作的约束和规范,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使得企业的工作真正得到成效。其次, 工会工作人员在适应形势的过程中还应当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为中心开展工作, 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1. 围绕“四个服务”促发展。

2. 围绕主辅分离抓维权。

3. 围绕队伍抓素质。

四、把握重点, 突出三个方面是工会工作创新的关键

在新的形势下, 企业工会人员只有不断的团结企业职工, 才能够更加主动的适应环境形势的变化, 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工会工作人员应当从自身工作观念、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工会运作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 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企业工会所应当具有的职能。

一是要在工作观念上创新。

二是要在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上创新。

三是要在工作制度上创新。

五、自身建设, 提高工会队伍素质是工会工作创新的基础

加强工会队伍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改进工会干部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 是开创工作新局面, 创新工作的基础。当前, 提高队伍自身素质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

二是, 博学多能, 在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 要有无畏的胆量和气魄, 利为职工所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实践没有止境, 创新就没有止境。只要工会工作在面临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时, 勇敢面对、大胆实践、知难而进、不断创新, 工会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 增强工作的活力, 体现自身的价值, 开创出供电企业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工作在方式 篇9

自80年代至今, 我国历经几次医疗体制改革, 虽然取得了如扩大了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了覆盖水平等成绩, 但也凸显了如“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 医疗领域表现出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在医学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 随着医疗体制各该的不断推进、我国疾病谱系的变化, 我国福利模式的变动等, 医疗领域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力量的介入, 其中, 基于医患之外第三方中立地位的力量——医疗社会工作——的介入尤其必要。

2 医疗社会工作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医疗社会工作, 也称作医务社会工作, 是伴随着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起来的医疗领域社会工作形式。具体说来, 医疗社会工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疗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医院围绕着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而展开的社会工作[1]。广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指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为实现患者康复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包括与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关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专业服务[2]。医疗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填补预料方面的漏洞, 提供实用性的建议事项, 并且减少医疗界与病患群间的差距, 以确保医业目标与病患福祉得以充分实现[3]。

医疗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之一, 其秉持如助人自助、案主中心等社会工作价值伦理, 并使用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等三大社会工作方法, 致力于解决服务对象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功能康复。

虽然就业模式少有不同, 但在欧美、澳大利亚、甚至台湾等地, 医疗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医疗体系中照护患者社会功能的最主要力量, 在以上地区, 医疗社会工作已经职业化。

医疗社会工作最早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 基督教各差会 (Mission) 为了协调宣教事业, 提出了著名的“协和”理念, 即进一步在空间和组织上联合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教派, 具体操作主要反映在教会隶属的教育和医疗事业中[4]。在此种背景下, 联合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合力建立了北京协和医院, 该院是基督教各差会在中国“医务传教”的实践驻地之一。1921年, 由洛克菲勒基金会选派的医疗社会工作者蒲爱德女士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医院社会服务部”。30年代, 济南鲁大医学院附设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上海红十字医院等纷纷设立社会服务部。就当时协和医院的情况来说, 医院社会服务部主要承担医患沟通的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 医疗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专业一度被取缔, 直至改革开放后, 我国社会福利模式转型, 社会问题凸显, 社会工作专业受到政府重视, 医疗社会工作实践再度兴起。目前, 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一些医院都已设立医务社会工部门。医务社会工作的推广和设置在当今中国医疗环境中更具有紧迫性、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3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3.1 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和医疗服务实践中人们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 是人类在于疾病抗争和认识生命自身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5]。

生物医学模式是伴随着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产生的医学模式, 其建立于生物科学基础上。生物模式使世界范围内的一些烈性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结核等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进而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谱系和死因谱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占据了发达国家和正在经历现代化的国家死因谱系的主要位置。

从急性传染病到慢性非传染病疾病谱系的转变带来了医学模式的变化, 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 甚至医疗服务因素都成为了医学诊疗要考察的对象。在此种情况下, 医疗服务的模式即发生了变化, 从治疗扩大到了预防保健、从医院服务扩展到了社区服务、从生理治疗扩展到了社会心理调适, 而医生作为以医院内生理诊疗服务的提供者尚无法满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全部医疗服务需求。

3.2 我国疾病谱系变化

通常来说, 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比例在10%以上或7%以上的社会为老龄化社会, 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年型社会, 且老龄人口比例还在不断增加[6]。这一人口结构性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医疗领域疾病管理和发展的方向, 医疗资源将向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在内的老年人常见病投注。

此外,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城乡社会的完善、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的鞥因素, 我国的疾病谱系也呈现出由急性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变化的趋势。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前4位的疾病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迁延、需反复就医, 需医患双方通力合作进行疾病控制。此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卫生环境调整等进行控制, 其疾病进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功能是否完好。

在此种情况下, 我国目前医院及医务人员的配置及资源情况更多的集中于疾病诊疗方面, 无法实现对慢非患者的社会和心理功能支持, 在慢非预防方面的工作也较为薄弱。

4 医患关系

2007年, 首都医科大学对全国10城市医患关系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医患关系现状很好或较好、一般、不好或很不好的比例分别为36.4%、42.9%和20.7%[7]。中国医师协会曾对114家医院做的调研报告显示:3年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务人员5人;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 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事件[8]。此外,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也在不断降低。曾有学者调查显示, 患者对医护人员表示信任的仅为10.38%, 医护人员认为医患之间互相信任的只有25.96%[9]。造成医患关系这种状况的原因, 除了有制度层面的因素, 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 病人诉说症状时, 每19秒就会被医生打断, 双方沟通顺畅程度可想而知。医患之间急需第三方力量介入以改善双方关系。

5 医疗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针对医学模式变化、我国居民死因疾病谱系变化、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 医疗社会工作需尽快介入, 以靶向解决目前我国医疗领域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 医疗社会工作可利用个案手法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个案管理, 利用小组工作手法组织慢非患者互助小组、自助小组、教育小组, 以帮助慢非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 协助慢非患者进行疾病自我管理。此外医疗社会工作还可以利用社区工作手法进行慢非疾病预防宣传。此几种做法, 不仅节省了医院的诊疗资源、提高了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 也更好的管理了慢非患者的疾病紧张状况, 提高了慢非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可以为慢非疾病及慢非患者研究累计资料。

其次, 医疗社会工作可作为调节医患关系的中间力量, 能够进行医患之间的信息双向传递。一方面, 医疗社会工作者可以将患者疾病的社会、心理等医务人员关注不到的非生物因素信息传递给医务人员, 进而协助医务人员作出最佳诊疗选择;另一方面, 病人生病后, 依赖性增强, 被动性加重, 要求别人关心, 情绪波动大, 容易多疑。此时, 医疗社会工作者可真诚、尊重的倾听其诉求、同理其感受, 能够安抚患者情绪, 更为理性的对待医生的诊疗安排, 增进医患互信。

目前, 医疗社会工作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和患者服务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医疗社会工作者接受医院或政府雇佣, 或作为给营利组织雇员进驻在医院, 与医院的医务人员通力合作, 着重解决患者信息支持、心理调适、社会支持资源整合、丧失辅导、社会功能康复等问题。这对我国在医院引入医疗社会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总的来说, 现代疾病已经不仅仅是医学问题, 它还牵涉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 因此, 现代医疗团队需要多学科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各医学科室之间的纵向合作, 更是与医疗社会工作专业及人员的横向合作。也唯有医疗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助医务人员团队更好的管理患者, 医患关系才能顺畅、医疗资源才能高效利用、患者的福祉才能最大化得以实现。

摘要:医疗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 我国医疗领域面临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居民疾病谱系的变化及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 此时, 急需医疗社会工作介入, 以应对医疗领域的主要变化趋势及问题。

工作在方式 篇10

2010年, 交通运输部党组明确提出了“一个主线、五个努力”的总体思路, 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 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符合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 顺应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前进方向, 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加快道路货运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变道路运输业发展方式客观要求

道路运输企业对甩挂运输期盼很高, 一些企业纷纷将甩挂运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形成了一些甩挂运输运作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一些先行发展甩挂运输的企业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 我国道路货运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和14%左右,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越来越突出, 2009年道路运输所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比重分别达到76.3%和30.7%, 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倍多和10倍多。道路货运业的快速发展, 为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道路货运业发展过于粗放, 长期积累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很多, 突出表现为“三低一高”。“三低”:一是集约程度低。全国道路货运业户平均拥有车辆数仅为1.5辆, 其中拥有10辆货车以下的业户比例高达91.6%。道路运输业缺乏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 引领行业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的骨干龙头货运企业。二是技术水平低。目前, 道路货运企业的经营组织与运营管理模式普遍落后, 个体运输、承包和挂靠经营仍占主导地位。运输设施设备的技术状况仍较为落后, 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应用程度整体偏低。三是运输效率低。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专业运输企业, 我国运营货车的实载率低1/3左右, 平均车日行程大约只有发达国家的1/3到1/2, 运输组织效率明显偏低。“一高”:即单位能耗高。我国大部分货运车辆低于欧Ⅲ标准, 仅仅处于欧Ⅰ或欧Ⅱ的水平, 总体燃油消耗和排放水平居高不下。同时, 我国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资料显示, 我国机动车百吨公里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 道路运输百吨公里油耗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非常明显。

节能减排和现代物流的重要举措

道路运输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耗能大户, 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为此, 近年来部党组始终将道路运输作为整个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提高道路货运的集约化水平, 可以有效提高车辆和能源的使用效率, 进而大幅度降低全行业的单位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粗略测算, 如果全国道路货运业能将甩挂运输周转量比重提高到10%, 则可每年节省燃油折合300~400万吨标准煤, 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850万吨。

正因为如此, 发展甩挂运输已经上升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战略任务之一。国务院2008年8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和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中, 都对发展甩挂运输提出了明确要求。交通运输部近两年也一直将促进甩挂运输发展列为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道路运输作为物流发展的基础环节, 大力发展甩挂运输这一先进运输组织方式, 能相应提高运输效率、集约利用资源、加快车货周转、节约牵引车购置与仓储费用, 从而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同时, 海上的滚装运输、铁路的驼背运输等, 都需要甩挂运输的充分发展作为支撑, 因而甩挂运输也是多式联运的重要基础。总的来看, 甩挂运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 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就道路运输业自身而言, 发展甩挂运输也是促进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着力转变道路货运业发展方式

现阶段, 将发展甩挂运输作为优化道路货运组织结构和运力结构、提高货运整体效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主要突破口, 就等于抓住了加快转变道路货运发展方式的牛鼻子。

首先是努力破解法规制度瓶颈。我国现行的法律和国家标准将挂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同时, 法规对双挂、全挂汽车列车上路行驶作了禁止或限制性规定, 这不利于甩挂运输的发展。挂车本身不具备动力装置, 不符合机动车的条件, 而具有类似集装箱式的“可移动运载工具”的属性。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情况看, 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 普遍将挂车排除在“机动车”范畴之外, 而将其纳入“被牵引车”之类, 作为特殊车辆进行管理, 因此, 甩挂车辆普遍将交强险缴纳和理赔主体定位在牵引车, 挂车无需单独投保交强险, 且挂车牌证管理、安检、报废等要求也不同于机动车, 比较简化。

其次是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解决牵引车和挂车链接及匹配问题, 促进大范围甩挂作业, 就必须加快推进甩挂运输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交通运输部已研究提出标准制修订方案, 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先立的原则, 启动了《道路甩挂运输标准化导则》、《甩挂运输车辆技术要求》、《厢式挂车技术条件》、《货运挂车系列型谱》四个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道路甩挂运输车辆技术条件》、《厢式挂车技术条件》两项行业标准, 交通运输部即将正式发布, 《道路甩挂运输标准化导则》将于明年上半年发布, 《货运挂车系列型谱》国家标准正在报国家标准委组织审查, 也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发布。考虑到试点要先期推进, 过渡期间拟采取推荐车型的办法, 规范引导试点企业选配甩挂车辆。目前第一批推荐车型目录已拟订待审后发布。

再次是加快站场设施建设, 我国货运站场建设总体看来比较落后, 难以满足甩挂运输的发展需要。加快运输站场设施建设是开展甩挂运输的必要条件。甩挂运输是网络化运输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而运输站场设施则是开展甩挂运输不可缺少的网络节点, 一方面提供货物装卸、中转、包装、理货等服务, 另一方面提供车辆摘挂、维修检查、停车保管等服务。运输站场既是交通基础设施, 具有公益性, 同时又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设施, 又有经营性, 因此要实行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最后扶持培育专业运输企业。甩挂运输是一种组织化、网络化程度比较高的运输方式, 要求运输企业具备相应的规模和现代化管理能力。要加快培育发展道路货运业的龙头企业, 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和市场体系, 形成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环境和条件。强化政策引导和经济调节, 促进甩挂运输资源向服务质量好、市场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物流运输企业集中, 重点从技术改造、运力优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扶持, 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作的甩挂运输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引领甩挂运输规范发展。此次甩挂运输试点, 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扶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效应、专业化的甩挂运输企业。

认真组织实施甩挂运输试点工作

由于甩挂运输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涉及经营模式的创新和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市场还没有成熟前, 有必要先行组织试点, 在试点中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同时, 五部门《通知》印发后, 各方面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 通过组织试点, 对现有突出薄弱环节给予政策扶持, 引导试点企业积极探索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 可以有效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

首先加强试点组织领导。试点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等要充分认识甩挂运输及此次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试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按照试点方案, 试点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发展改革等部门, 认真细化试点工作推进措施。要建立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协调机制, 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加强对本地区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要建立与试点企业的联系机制, 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加强宣传引导和组织经验交流, 积极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争取政策支持。

其次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甩挂运输已经成为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 除了交通运输行业自身努力, 要积极争取政府各层面、多渠道的政策支持。《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拟从车购税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对站场设施改造、信息系统建设、甩挂运输车辆购置等几个方面, 给予试点项目投资补助。试点方案还明确提出对甩挂运输车辆实行通行费优惠。试点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认真落实, 尤其要加强对政府补助资金的监管, 确保及时到位, 按规定使用。同时, 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制定和落实配套扶持政策。

再次试点企业要切实做好试点实施工作, 试点企业要按照交通运输部批准的企业试点实施方案, 认真组织落实。要加强货源组织, 优化网络布局, 积极探索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的新模式。要加强资金和人才投入, 提高运输车辆和装卸机械技术水平, 完善站场设施功能,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要定期上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运行分析报告, 及时总结试点经验, 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标准, 要把有效做法经验化, 把好的经验制度化, 逐步形成加快拓展甩挂运输市场份额的良性运作机制。要按照批准的站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加快站场基础设施改造, 严格执行政府投资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政策, 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最后试点技术支持单位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交通运输部已委托规划研究院和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试点工作的技术服务工作, 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与培训服务。技术支持单位要组织得力班子, 指导试点企业编制试点实施方案及站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组织专家对试点实施方案、站场改造工程可报告进行技术审核。针对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政策和技术问题, 组织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国内外考察、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负责试点成果、经验的汇总与总结, 并组织交流、推广。

工作在方式 篇11

关键词:惧内;《狮吼记》;《珠帘寨》;陈糙;李克用

作者简介:李广帅,男,汉族,河南安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宋元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2

黑格尔认为:“任何一个本质与现象的对比,任何一个目的因为与手段的对比,如果显出矛盾或不相称,因而导致这种现象的自否定,或者使对立在现实中落了空,这样的情况就可以称为可笑的。”[1]《狮吼记》、《珠帘寨》作为两部喜剧,是如何惧内主题的?笔者认为,两部剧的剧作者都采用角色本质定位的反转手法来表现惧内主题。笔者所讨论的角色本质定位的反转,是指某一个角色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被当时社会心理普遍认同的价值定位与扮演该角色的个体在剧本中所呈现出来的现实定位之间的反转。

宋代社会对读书人的价值定位是读书人应担负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使命,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余英时先生一再强调和表彰宋代士大夫尊道崇义、以天下为己任、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而重建一个合理人间秩序的崇高气节和人文理想。[2]而在崇尚武功的唐代,社会对武将的价值要求也是要一直秉承传统的忠义观,要求武将仁义忠勇,担负起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责任。

《狮吼记》中,陈糙本质定位与其呈现出来的定位之间产生了反转尴尬的困境里,陈糙妻子柳氏就将传统社会对士人的价值定位作为一种武器,在对陈糙进行训斥甚至虐待时,取得她自认为的道义上的“合理性”。因此,在陈糙提出要到京城谋求功名时,柳氏虽然自称愿意和丈夫比翼双飞,不图功名富贵,但最后还是没有阻拦陈糙上京,反观后面柳氏的骄悍强势的性格,如果她真心不图丈夫博取功名,必定不会放丈夫出去。由此可以看出,在内心深处,柳氏对陈糙的价值定位还是要他作一个传统价值规范下的儒家士子。明白了这一点,柳氏后来的一系列举动也可以得到解释。比如当她得知丈夫并没有求取功名,而是流连于花酒美妓之中时,便勃然大怒,这固然是嫉妒心驱使使然,更是由于陈糙既不能“达则兼济天下”,又不能“穷则独善其身”的行径让她愤慨。再如陈糙柳氏用绳索锁在书房,将其锁到书房而不是别的地方,或许无意识为之的,而正是这种无意识恰恰反映了她内在的潜意识是希望丈夫发奋读书,有朝一日厕身士林。

男权社会里,三纲五常固然对妇女起到束缚作用,让妇女无条件服从丈夫。但是对有学识、有强烈个性的女性来说,反而可以入室操戈,同样拿社会对读书人的价值定位之戈去攻击他们有亏的操守,正如柳氏手中所握的那根藤条,其实也可以看成社会心理对传统士人的本质的价值定位。当柳氏以这样一种价值定位去规范陈糙时,陈糙作为一介读书人,就不能不有所畏惧。这就是惧内主题通过角色定位的反转在剧本中得以顺利实现。

按此思路,来分析《珠帘寨》里的武将李克用。按传统价值定位,李克用是唐朝旧将,自然要忠于唐。所以才有了戏剧开头的一幕:当李克用得知黄巢作乱,唐王有难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前去助剿平叛。不难窥见他内心一贯的秉持是尽忠报国观念。但他毕竟挟有私愤,又发下宏誓大愿,永不与唐王出力报效。这样,传统的对武将价值定位就和他目前所扮演的角色定位间发生了反转。这也为其夫人对其进行折辱提供了批判的武器。面对着传统价值定位这样的武器,李克用在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惧内”其实是有理亏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当李克用的两位夫人要求李克用发兵时,尽管李克用在程敬思面前,为表现出不惧怕二位夫人,故意一时嘴硬,连说三声“不发兵”。但是两位夫人不吃他那一套,径自传令下去,提点起满汉四十五万雄兵,与唐灭巢时,李克用也只能顺水推舟,乖乖就范。二位夫人手上所有的并不只是调兵的令旗,还抓住了传统社会的武将的价值定位这一个有致命打击的武器,迫使李克用服从自己的调遣。这是惧内主题在《珠帘寨》一剧中的实现途径。

《狮吼记》和《珠帘寨》都采取了角色定位反转的方法,下面探讨使用该方法的原因。

首先这是由剧作者借惧内主题宣扬教化的内在动机所规定的。《狮吼记》选择以通俗戏谑的创作手法来维持社会纲纪风教,让下层民众经由生动活泼的戏剧场面,经由“女尊男卑”、乾坤错位的喜剧情节发现荒诞虚妄的人生,进而实现其教化人心的目的。《狮吼记》以戏谑嘲讽的笔法,展现了在父权与夫权统制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用儒家的伦理纲常对妇女进行约束作为稳定社会尤其是秩序的基本方式。而悖离“妇纲”本份的妒妇柳氏,有着极为强烈的个体意识,她以其人之道还诸其人之身,把传统社会对读书人“修身一齐家一治国的价值预期作为其批判的武器,对无法达到“内圣外王”的文士极尽嘲讽虐待。尽管其悍妒的性格颠倒了伦常纲纪的夫妻关系,也破坏了社会礼法与宗法制度,但是通过她的这一系列反传统行动,可以看出剧作家希冀明代士文积极致力于经世致用,进而实现儒家抱负,更好地维持社会纲纪的潜在创作意图。

《珠帘寨》为使剧作波澜起伏,实现教化大众的目的,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有意安排李克用角色定位反转。剧作开始故意把李克用塑造成不顾全大局的一介莽撞武夫,通过擅杀国舅、拒不发兵几个典型事例体现出来。但作者最终目的是要写他的忠勇品质。为使戏剧波澜起伏,剧作家让李克用回想起与唐王朝的旧怨,出尔反尔,收回发兵成命。剧情在此制造了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剧作家安排程敬思来搬兵。程敬思的出现是为表现李克用不忘旧情、知恩图报的这一品性,可以预想李克用定会念唐王曾重用过自己的恩情而发兵。但李克用面对程敬思,坚决不发兵,甚至双方在发不发兵这一问题上的矛盾达到白热化,作者及观众的对情节的预期落空,戏剧的矛盾似乎无法解决。这时由大太保李嗣源点出李克用惧内一事,并借李嗣源之口说出二位夫人必定可让李克用发兵,舞台下的观众在此时必然会会心一笑,因为勇武如李克用,也不免惧内,观众深受传统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在家里也不免有惧内的表现以及惧内的情感,这样一种情感通过戏剧宣泄出来,使观众和演员产生共鸣。

其次这是由剧本的外在形式决定的。《狮吼记》为深入表现惧内主题,突出维护封建纲常的重要性。剧作家发挥传奇写作自由灵活的长处,把创作视角无限拉大,使凡间到神界、从平民到官吏的整个男性族群的角色定位全部反转。第十三出《闹祠》以夸张谐谑的笔法刻镂柳氏与陈糙、县官与县官奶奶、土地与土地娘娘三组家庭成员之间的角力,“鲜明地凸显出从凡间到神界、从平民到官吏的普遍‘惧内’现象。县官代表着官方‘政权’,裁定柳氏妒悍‘情理难容’,应运用政治法统的公权力‘需加刑宪,庶正纲常’,以维持皇权社会的伦理秩序,没想到反遭县官奶奶打落乌纱帽喝定下跪。至于土地则作为‘神权’的代表,其断定‘柳氏悍妒真堪罪,陈糙风流不异常’,可惜土地娘娘持相反意见,这一幕非常世俗生活化的画面,完全是人间夫妻吵架打闹的场面,将土地神的“民间性一人格化”表露无遗。”[3]通过这样一种上天入地、奇幻非常的情节实现人生教化的目的正是传奇写作的内在要求。

《珠帘寨》作为一部京剧更多注重唱念做打,通过演员的精彩唱功和到位的舞台神情动作博得观众的喝彩。李克用的角色定位反转,无形中会加大表演者的表演难度,而难度越大的舞台表演,被出色的演员淋漓尽致地展现时,必然会赢得观众的掌声。虽然,相对于传奇来说,唱词的内容,故事的情节略显得简略,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唱词内容无关紧要。实际上,出色京剧是剧本内容和舞台表演的相得益彰。李克用角色定位反转深化了李克用的角色内涵,使读者或观众通过戏剧情节的展开看到一个血肉丰满、内心复杂的武将形象。这样的反转不但切合李克用的身份地位,也是剧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人物改造方面的体现,更是作为京剧创作中剧作者为展现人物性格,实现教化目的而有意采用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瘦竹:《戏剧理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2]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三联书店,2004。

工作在方式 篇12

“十一五”是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最好得历史时期, 期间,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 明确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 农业得到发展, 农民获得增收。中央持续加大对农业的综合补贴, 从2004年开始实施得农机具购置补贴, 特别是从2006年农机补贴资金大幅增加, 拉动了农机工业快速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得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再次重申了农机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是今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得意见》, 极大地振奋我国农机工业的全体干部职工,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机工业得高度重视, 这在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尽管我国遭遇到了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经历了前所未有得国际金融危机得严重冲击, 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农机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以振兴农机工业为己任,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得有关精神, 团结拼搏, 奋发进取, 取得了农机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成绩。

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2009年, 规模以上企业农机工业总产值超过2 283亿元。2010年11月, 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2 565.78亿元, 到12月, 有望达到2700亿元, 超额完成了“十一五”2 000亿元的目标。

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2008年, 出口达到64.88亿美元;农机产品出口高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幅27.8个百分点, 实现贸易顺差51.42亿美元。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出口下降, 出口为50.52亿美元。2010年, 我国农机出口继续表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到10月份, 出口为52.67亿美元。

由于农机工业的持续技术进步, 加快了先进适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 使全国农机的拥有量不断提高, 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稳步提高, 2009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49.13%, 2010年达到52%。

2 把调结构、促发展作为协会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农业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坚持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调结构、促发展作为协会的中心任务, 为行业的发展服好务。

一年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紧扣国家发展大局, 不断强化为“三农”和行业的服务工作, 坚持办实事的宗旨, 力求在行业有新作为, 开创新局面, 推动行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回顾2010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1 开展行业研究, 强化为政府和行业的服务能力

开展行业发展中的前瞻性、共性问题的研究, 研究行业运行的态势。实实在在做好为政府、为行业服务工作, 为政府制定规划政策、落实项目提供支持。

2.1.1 开展产业政策问题研究

完成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下达的《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相关政策研究》 (简称《技改政策》) 课题、《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简称《产业政策》) 、《行业准入》、《农业装备新产品生产鉴定管理办法》等课题研究项目。

《技改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 结合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实际,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装备产品和制造技术水平的研究, 提出了我国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的发展战略。同时通过借鉴国际农机企业技术改造经验和总结农机行业生产特点, 对我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九大类主要农机产品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平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我国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技术改造内容以及政策建议, 体现了《技改政策》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有关专家认为, 《技改政策》提出的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清晰、目标明确, 符合我国农机工业实际, 有利于农机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振兴;提出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符合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能够促进行业的升级, 具有可操作性。

2010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产业政策》 (征求意见稿) 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在充分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1月征求了部内有关司局的意见, 日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将《产业政策》 (征求意见稿) 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根据各部门反馈的意见, 我们将继续修改、补充、完善。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 按照国务院22号文件的精神,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承担了《行业准入》文件的起草工作。在起草过程中, 按照工信部的要求, 在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了行业准入条件。

2.1.2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 制定完成《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未来5年, 我国农机工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农机工业的调整和振兴,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农机制造业的振兴, 制定并实施《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规划》提出今后5年, 农机工业要重点抓住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实现确保农机工业稳定增长, 突破核心技术, 带动产业发展。主要是从“调结构、促创新、上水平”的主线出发, 根据行业特点, 提出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

《规划》提出了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规划的原则、重点发展领域、近期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和产业布局。同时就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行业准入、税收、企业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同时《课题》还提出了现代、高效大功率拖拉机及关键零部件等“十二五”期间15个重点建设项目。

2.1.3 完成了商务部委托的有关工作

受商务部委托,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正在制定《农机工业“十二五”进出口发展规划》。提出了进出口的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和有关政策。

同时, 根据商务部的要求,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还开展了“人民币升值对农业机械制造业产品出口影响的基本情况分析”、“对WTO非优惠原产地规则文本机电产品类修订意见”、完成了“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布置的鼓励进口产品目录编制工作”, 参与修订“外商投资不予免税进口的商品目录”, 提出对“2011年海关税则号”修订意见, 提出了增加“茶叶加工机械”、“大中型拖拉机悬挂或牵引式喷雾 (喷粉) 机”、“机动水稻插秧机”、“粮食加工机械”和“奶油分离器”5个产品税则号。完成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布置的“农业机械产品出口退税率建议”等工作。

2.1.4 对新型大功率农业装备进口税收提出政策意见

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精神,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 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创新有积极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内 (国务院确定的16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 ,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关税[2007]11号) 文件的精神, 由财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委托有关部门, 制定专项进口税收政策, 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这些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

受财政部关税司的委托,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从有利于我国农业装备自主创新出发, 对“新型大功率农业装备及其关键零件进口税”中的重大装备和产品、重大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清单提出了调整意见, 得到了采纳。

这一政策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机工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 有利于通过引进关键零部件再创新, 提升我国的农机产品水平。

2.1.5 参与了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有关工作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积极配合农业部农机化司工作, 针对主要农机产品生产企业增加过快的问题和目录门槛过低等方面的情况, 提出了加强对《推广目录》的审查和评审等有关方面的建议, 这一轮的《推广目录》增加了对一些产品规模上的要求。参与了《推广目录》的评审等有关工作, 同时也为企业申报目录进行了一些咨询服务工作。

同时, 根据企业的反映, 向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建议完善购机补贴办法, 加快补贴款的收回, 对补贴产品放开价格等方面的建议。

2.1.6 参加了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

根据国家质检中心的要求,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作为组长单位, 参加了4次国家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

2.1.7 组织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奖工作

组织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农业机械专业的评审工作。2010年农机行业申报参加“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项目共有21项, 确定获奖共有11个项目获奖, 其中:获得一等奖2项, 二等奖3项, 三等奖6项。评奖会务工作由江苏大学协办。

一等奖 (2项)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报送的《玉米籽实与秸秆收获关键技术装备》;江苏大学等单位报送的《油菜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二等奖 (3项)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报送的《东风-750/754型轮式拖拉机》;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报送的《马铃薯种植与收获相关设备研发项目》;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报送的《设施农业智能监控技术产品示范与推广》。

三等奖 (6项) :山东时风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的《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报送的《系列多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研发及产业化》;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报送的《4YZQ-4型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报送的《9ZC-170智能型种猪测定系统》;江苏工业学院报送的《新型棉花包装技术的应用》;浙江新界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报送的《QJ (D) Y (便拆式) 井用多级潜水电泵》。

从2001到2010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已经组织开展了10年的农机行业科技奖评奖工作。10年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推荐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情况如下:一等奖9项, 获得二等奖37项, 三等奖64项。

2.2 继续参与了国务院

《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的起草和修改补充, 做好宣贯工作

2.2.1 对《意见》进行完善补充

2010年4月19日, 国务院原则通过《意见》。根据国务院19日的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增加《意见》中农机工业等方面的内容, 发改委于21日即召集工信部和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在《意见》中增加了“农机工业行业改革”、解决“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组建公益性的国家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内容。

《意见》已于2010年7月5日有国务院颁发。《意见》提出了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内容涵盖农机行业改革、解决产品结构性矛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国际合作和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等农机工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统筹提出了扶持农机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2.2 配合工信部做好《意见》的学习宣贯工作

受工信部委托,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于2010年11月18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农机工业学习贯彻《意见》会议。工信部苗圩副部长到会做了重要讲话, 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经司副司长方言,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宪,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主管部门, 有关科研机构、主要农机企业和农机媒体等方面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主持。

苗圩副部长在讲话中表示, 要增强对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0]22号) 重要性的认识。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意见》的出台, 为农机工业发展确定了新的战略定位, 提供了政策保障, 指明了前进方向, 标志着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3 开展有关调研工作, 提出了有关建议

2.3.1 开展了甘蔗机械的调研工作

根据张德江副总理2010年3月2日在《国内动态清样》第685期“我国甘蔗收割机研发30年难突破”上的批示精神, 会同工信部等单位于2010年4月7日到4月11日对我国甘蔗主要产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了调研, 走访了几个主要生产企业和部分农场, 实地查看广州科利亚公司的4GZ-56切段式甘蔗收割机现场操作收割甘蔗情况, 考察了广东广垦机械有限公司、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广西农机院、广西云马汉升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样机和有关的试验录像, 与华南农大等院校和有关厂家的人员进行了走访和座谈。根据调研情况, 提出了尽快提升我国甘蔗收获机械产业化水平等政策建议。

2.3.2 开展了对联合收割机、拖拉机质量调查工作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的委托,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工业质量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及《拖拉机及收获机械行业产品质量专题调研委托函》的要求, 组织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对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的重点拖拉机企业、收获机械企业开展了专题质量调研走访工作。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行业整体质量发展状况, 总结分析调研中所涉及的问题, 更科学的评价了农机行业质量发展水平。

调研结束后, 于2010年10月下旬召开了农机产品质量专题调研工作座谈会。30多家企业的质量工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通报了质量专题调研的情况, 认真学习了工信部通过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培育品牌和改善服务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的4个工作要点, 通过大力开展抓规划、抓政策法规、抓标准、抓技术改造、抓质量监管和加强对行业、企业的指导推进工业产品质量, 认真听取了工信部领导和企业代表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了《收获机械/拖拉机行业产品质量专题调研报告》。

2.3.3 提出了有关建议

(1) 为国务院《意见》提出了有关建议。在《意见》的起草中,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把农机工业方面的内容写入《意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机工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产业政策、市场准入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有利农机工业发展内容写入《意见》。

(2) 提出了设立“农机工业专项资金”的建议。“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机工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技术和智力引进等, 使农机工业的发展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符合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目标, 这一建议得到工信部、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但财政部等部门认为, 目前对农机工业已有相应的支持渠道, 建议仍通过现有渠道给予支持。后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意见》第十六条中增加了“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 支持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和智力引进。国家技术改造投资要对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给予倾斜和重点扶持, 地方政府也要按照一定比例落实配套资金。”虽然目前对设立“专项资金”还没有形成共识, 但跟国务院《意见》的精神, 各部门、各地方也对农机工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4 加强行业运行监测, 做好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2.4.1 做好行业统计工作

接收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统计数据, 获取农机工业产值、产量、经济效益和进出口等经济运行的数据, 分析整理“农机行业产值统计表”、“农机行业产品产量统计表”、“农机行业经济效益统计表”和《农机行业进出口统计表》, 结合市场分析, 按月编写《农业机械行业运行分析》内部资料, 提供给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等国家主管部门, 为国家制订农机工业宏观调控政策服务。同时, 协会及时把信息发布给有关企业, 并在有关的媒体上发布, 为行业提供信息服务, 这份资料已经成为分析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态势的重要依据。

2.4.2 做好协会会刊《农业机械 (工业) 》出版工作

2010年开始, 与《农业机械》杂志社合作, 联合出版《农业机械 (工业) 》双月刊作为协会会刊。联合出版以后, 由原来的内部刊物成为正式出版物。编辑部加强了编辑工作力度, 侧重对行业运行分析和典型企业的宣传, 及时搜集政府有关信息、行业信息和企业信息, 重点报道重点企业、重点人物和重点事件, 全年共出版了6期, 免费寄送会员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会刊已经成为协会发布信息的固定平台, 成为企业了解行业动态的主要信息来源。

2.4.3 做好协会网站工作

2009年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网站改版以后, 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 在改版工作的基础上, 继续强化了协会网站 (www.caamm.org.cn) 作为发布信息主渠道的功能。为了加强网站工作, 加强协会与各专业分会、会员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保持信息资源共享, 协会组建了“协会信息通联人员” (包括:评论员、通讯员和联络员) 队伍, 进一步丰富网站信息内容。一是保证每天信息更新;二是充实各专业板块的内容;三是逐步实现协会各部门、各分会工作的网络化;四是着手准备为各会员单位建立企业档案。

网站作为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官方网站, 也是协会为中国农机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2010年, 协会各个业务部门开始利用网站开展工作, 网站已经成为各部门业务工作的延伸。

2010年以来, 加强了会刊与网站工作,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着力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协会官方网站———“中国农机工业网”作为信息发布主渠道, 《农业机械 (工业) 》杂志 (标准刊号:ISSN1000-9868, CN11-1875/S) 作为协会会刊, 形成了面向全行业服务的“一网一刊”信息发布渠道。

2.4.4 做好《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的编辑工作。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主要记述我国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所取得的成绩;系统、全面地提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技术资料和统计数据。同时, 收录了国家有关重要政策法规;介绍了政府主管部门, 主要企业产品;重要的科研、设计、检测单位的情况, 是行业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2010年,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继续与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合作, 由该院负责采编等方面的工作。信息部配合编辑部做了大量编辑组织工作。在编辑部积极努力下, 希望给企业提供更广泛的信息服务, 希望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

2.5 搭建国际交流的平台,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扩大国际市场, 走向全球化

2.5.1 开展了到有关国家的考察访问

(1) 赴美农机工程学术考察团。2010年2月,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研究单位组成的农机学术考察团, 赴美国进行农机专业考察。考察团参观了美国世界农业博览会, 然后考察了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学和伊利诺伊州大学, 并分别与各大学的农业工程系和研究中心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座谈, 参观了实验室, 对无土栽培、生物农药、温室环境控制植物生长、如何收集废气处理为沼气, 将研究养鸡场空气流通运用到飞机机舱的空气流速等课题有了深入的了解。

(2) 赴南美考察团。2010年4月29日—5月10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了赴巴西进行有关农业装备的考察团, 参观了巴西国际农机展, 考察了爱科集团在巴西设立的维美德拖拉机制造公司, Urina de Pedra糖业加工工厂等。通过此次考察使我们感到解决甘蔗的收获机械化问题不单单是机械装备问题, 而需要解决一个产业链问题, 从种植模式、种植规模到糖厂布局、交通运输、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都要综合考虑才能完善整个制糖工业。这需要国家统一考虑, 统筹运作才能实现。巴西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建议组织糖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专家共同考察, 确定适合中国糖业生产的方案。

(3) 赴欧洲考察团。2010年11月7—19日, 受意大利农机工业协会和德国农机工业协会的邀请, 由常柴、一拖开创、洛阳博马、江苏牧羊、石家庄农业、南京农机化所、洛阳聚翔、浙江长泰、安徽淮丰、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和石家庄旭东等单位组成的中国农机工业考察团, 一行33人, 赴德国和意大利进行为期12天的农机专业考察, 先后参观了在意大利博罗尼亚举办的第40届EIMA国际农机展, 高元恩理事长应邀出席了第三届全球农机工业协会会长级会议并作了“中国农机工业”的报告, 与意大利农机工业协会签署中意两国农机工业合作备忘录, 考察了爱科集团的Laverda联合收割机厂和德国ZF公司等2家著名的农业机械制造公司。

(4) 赴日韩考察团。受日本新农林社和韩国农机工业协会邀请, 由临沂三禾永佳动力、深圳市桑泰科、湖州丰源、湖州安格尔、中机南方、湖州思达, 湖南农夫机电、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欧森、山东常林、台州市广丰塑业和台州市丰田喷洗机等公司一行17人于2010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 对日本和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 先后参观了在韩国天安市举办的国际农机展览会“Kiemsta2010”, 参观考察了韩国大同有限公司 (Daedong) 、日本洋马公司 (Yammar) 和丸山制作所 (Maruyama) 三家著名的农业机械制造公司和千叶农机具经销中心 (株式会社石川商会)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侯庆忠副秘书长应邀出席了“韩国2010年国际农机研讨会”, 并作了题为“中国农机工业现状与发展”的演讲。

2.5.2 积极参加国际会议

(1) 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三届全球农机工业协会会长级会议。Agrievolution是全球农业和农机行业的风向标, 是世界主要农机生产国的农机工业协会的高层会晤, 每年举办一次, 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交流会。2010年会议在EIMA农机展期间召开。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土耳其、印度、日本和巴西等国家的农机工业协会的会长出席了会议,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高元恩理事长应邀参加会议, 大会首先交流了全球农业及农机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各国代表做了有关本国农业和农机工业的报告, 高元恩理事长作了《中国农机工业》的报告, 回答了会议代表的问题, 大会代表对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十分关注。

大会还讨论了各国农机工业协会联络网的建设, 会议代表认为为了全球农机工业发展, 提高农机工业水平, 加强贸易合作, 建立联络网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联络网可以搭建一个互通信息的平台, 交流技术、商贸等方面的信息, 加强各国协会之间的合作。会议决定每季度总结和互通一次行业情况, 每年召开一次高层领导会议, 下一届会议将于2011年12月9日在印度召开。

(2) 参加了2010韩国国际农机研讨会。2010年11月3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侯庆忠副秘书长应邀出席了“韩国2010年国际农机研讨会”, 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农机工业的现状与发展”的演讲, 对我国的农机工业的现状及“十二五”农机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与会海外学者及高校、企业单位同行们对我国的农机行业充满了的兴趣, 引起海外同行对中国市场的极大关注。

(3) 中意两国协会共同搭建国际合作的平台。由于意大利丘陵山地多的地理特点, 意大利中小型农用机械产品很多, 更适合中国国情, 更适合在中国推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与意大利农机工业协会一直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往来, 并且不断地探讨两国农机方面的合作, 通过双方的努力, 于2010年11月11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高元恩理事长和意大利农机工业协会哥多尼主席签署了中意两国农机工业合作备忘录, 双方将为两国农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渠道。这为我国农机行业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坚实的基础, 两国协会定期征求本国企业的合作意向, 相互提交合作企业的名称和产品目录, 寻找合作契机, 进而组织两国企业对接活动。

2.5.3 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引进新产品服务

(1) 零配件供应:帮助国内零配件企业与德国知名农机生产企业合作。

(2) 国际招投标项目:组织了有关企业参加国家援外项目农机部分的采购。

(3) 国外并购:帮助国内企业以并购国外企业的形式, 引进先进技术, 投放国内生产, 开拓国际市场。

2.6 2010中国现代农业装备国际展览会

2010中国现代农业装备国际展览会于2010年3月29—31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2010年展会有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家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单位参加了展览。展览面积近3万平方米。

本届全国农装展期间举办了多项配套活动。

一是举办了“2010国际农业机械合作与发展论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陆仁琪副会长做了“机械工业外贸形势分析”报告;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高元恩理事长做了“加强国际合作, 促进产业升级”的报告;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树君做了“中国农业装备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的报告;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沈广树副局长做了“江苏省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日本新农林社岸田义典社长做了“推进日中农业机械化的合作”的报告;这些话题都是当前国际农业机械合作与发展方面的重大前沿问题, 为行业发展、企业战略的制定及向国际化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召开了“联合收割机配套件供应体系研讨会”。从2009年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联合收割机产品的质量调研情况看, 我国联合收割机的部分配套件存在的质量问题, 已经严重制约了收割机整机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整机质量和技术水平, 组委会组织召开了联合收割机配套件供应体系研讨会, 30余家联合收割机及相配套的柴油机、变速箱、液压件、V带等生产企业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联合收割机配套件供应体系现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的举办在行业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召开了“拖拉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与应用专题讲座”。组织了拖拉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与应用专题讲座。由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专家做了专题演讲。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的动力源, 是农业机械化的关键。近几年,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国家“三农”政策的出台, 大中型拖拉机田间应用范围逐年扩大。对拖拉机的性能、技术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使广大拖拉机制造企业对拖拉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与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 结合国内外拖拉机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针对目前我国拖拉机生产企业普遍关心的技术发展问题, 展会组委会邀请我国拖拉机行业专家, 主要从拖拉机整机性能的提升、拖拉机部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控制技术及信息化技术在拖拉机技术发展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拖拉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与应用, 为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升级等方面开拓了新的思路。

四是进行了“首届名茶机械炒茶现场比武大赛”。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名茶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联合浙江省农机工业协会共同组织了首届名茶机械炒茶现场比武大赛。择优推介名优名茶机械产品, 通过现场炒茶表演, 展示具有世界水平的茶叶机械单机、成套产品。炒茶大赛共有21家茶机生产企业参赛。经过评委会根据茶叶感官评审国家标准对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的评审, 评出金奖8名、4名优胜奖。

五是发布了“2010中国农机工业新产品”。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对新产品的征集、评审并召开新产品信息发布会, 新产品信息发布会每年度在全国农装展期间举办一次, 同时组织编印、发行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工业新产品发布》单行宣传册。为了扩大对新产品的宣传力度, 结合此次新产品发布展会还举办了新产品图片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会期间, 还举办了“大中型农机工业企业人才招聘咨询会”。邀请了江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三江学院等近10所高校几十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约1万人参加招聘咨询活动。一拖集团、常发集团、大同农机和久保田等参展企业在展会现场专门设立了招聘咨询台,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为企业吸纳优秀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储备的同时, 也是对企业的一次全面的宣传。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展会期间, 召开了“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座谈会。

2.7 继续开展培育农机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工作

产业集群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和产业发展状态, 代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有效途径。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 是我国农机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产业发展, 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2010年8月1日, 授予江苏省灌云县“中国旋耕机之都”称号;2010年12月7日, 授予湖南省“中国碾米机械之乡”称号。

2.8 继续做好农业机械行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7]17号) 精神, 在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的领导下,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承担了农业机械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并于2009年2月20日发出通知, 启动了第一批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开展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为会员企业服务, 促进行业自律, 提高行业信用水平和企业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我们严格坚持了自愿、公正、保密和非盈利的原则, 按照“申报—资料准备—提交材料—信用评价—公示—终审—备案—发证推介—年度复查”的程序进行。

2010年, 共开展了两批。第二批共有有20家企业参加。其中, AAA级18家, AA级2家。第三批有22家企业参加。其中, AAA级20家, AA级2家。

2.9 做好为会员、企业的服务工作

2.9.1 开展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和申报咨询工作

参与了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节能环保中型拖拉机”, 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年产1 000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项目”, 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技术改造项目”, 山东虹宇的“年产30万套大中马力拖拉机液压提升装置技改项目”, 河南豪丰机械集团的“年产5 000台数显深松多用机建设项目”, 河南力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年产5 000台多功能复合式免耕精播机项目”, 佳木斯常发佳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及农机具建设项目”, 山东大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4YZ-2.6自走式玉米籽粒收获机技改项目”, 赤峰市宁城长明机械有限公司“年增产1万台深松灭茬多功能联合作业机技术改造项目”等12个项目的进行咨询工作。受工信部的委托, 对常州东风、广州科利亚等60多个项目进行了评审, 共有48个技改项目获国家技改资金支持, 项目总投资32.8亿元, 其中国拨资金1.32亿元。下一步, 将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 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方向, 引导产业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 提高产品竞争力。

受国家发改委东北司的委托, 审查并同意了中国一拖等东北农机技术改造项目。

2.9.2 开展了企业进口税收项目的咨询和审查工作

国家对国内暂不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实行免进口税制度, 为了使企业获得这一政策支持, 为有关企业进行了咨询服务。

同时, 受财政部关税司的委托, 对中国一拖、福田雷沃、江苏常发、天拖、中机美诺、贵州平水和久保田等企业的免税资格和进口额度进行了审查, 财政部已经批准了上述企业2010年免税额度约1.2亿元。

2.9.3 召开了“联合收割机配套柴油机优化升级研讨会”

研讨会就当前全球范围内联合收割机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联合收割机行业发展现状, 联合收割机对配套动力升级要求, 以及国家实施“质量兴业”战略、加强行业监管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高元恩理事长介绍了克拉斯、约翰迪尔、芬特、凯斯、纽荷兰、道依茨法尔和三普7个大品牌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俊宝介绍了联合收割机行业标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介绍了联合收割机行业制定落实“质量兴业”的实施方案;国家农机具监督检验中心介绍了联合收割机国家抽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研讨会就加快联合收割机配套动力的技术升级, 实施“质量兴业”战略形成了共识, 为联合收割机企业选配柴油机、柴油机企业的产品如何更好满足联合收割机配套要求、共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整机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 还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修改补充, 对国家发改委《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7年修订版) 》进行面修订。完成了海关总署布置的“WTO原产地产品税则修订意见”。

2.1 0 规范内部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商协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行业协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面临着大好的形势, 面临着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更多的任务将等待我们去做, 我们要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用改革的精神去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不断提高协会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 才能承担起国家交给我们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2.1 0. 1 参加了民政部、国资委社会组织评估

根据民政部“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发[2007]127号) 的精神, 这几年协会稳步发展, 在提供公共服务、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协会基本具备申请更高等级社团的条件。通过评估过程,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内部治理、规范组织行为、提高社会公信力, 通过评估, 有利于加强自身建设, 促进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同时, 通过评估, 有利于优化政府的监督管理, 促进监管方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增加协会的透明度, 强化社会监督。2010年11月民政部组织专家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构将于2011年1月前公布。

2.1 0. 2 申请获得了社团免税资格

按照财政部、北京市财政局的要求, 协会重新申请了免税社团资格并获得批准。

2.1 0. 3 制定和完善了内部管理规章、规范了工作程序

为加强协会的财务管理、规范协会的管理行为, 提高协会的业务管理水平, 根据有关规定, 协会制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财务管理制度 (试行) 》等八个制度、办法分发协会各有关部门及分会, 使协会的财务制度更加健全。同时, 根据中央专项治理“小金库”和财政部、中机联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协会制定了“关于分支机构资产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 下一步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 特别是财务管理。

3 加强对分支机构的指导, 提高分支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对收获机械分会、植保机械分会进行换届。根据大部分会员的要求, 在广泛调研和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两个分会于2010年8月初在浙江三门市召开植保机械与清洗机械、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分会会员代表大会, 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了浙江机电机械有限公司为植保机械与清洗机械分会理事长单位;选举了中机南方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为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分会理事长单位, 确定两个分会本届理事会的工作要点。会议得到了浙江三门紫金港胶带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3.1 指导帮助分会开展活动, 为会员做好服务

3.1.1 农用运输车分会主要工作

(1) 关注有关政策变化, 及时反映行业诉求,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及时了解低速汽车行业有关政策的变化, 开展行业调查和用户调查。2009年汽车下乡政策实施后给低速汽车行业带来很多影响, 分会及时介入这方面工作, 征求企业意见, 把有关情况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 为行业尽可能减少影响。

针对汽车下乡政策, 协助行业人大代表两会期间组织提案, 向政府部门反映我们行业对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的诉求。

为了能够使政府主管部门更好的了解低速汽车行业的情况,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 开展“低速汽车发展战略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 针对低速汽车行业发展三个阶段的情况, 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尽快与汽车产业并轨, 通过该研究报告我们提出了15~20年以后并轨的问题, 对我们行业的发展战略和行业的存在起了重要作用。

参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的研讨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的调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把低速汽车列为限制类产品, 目的之一是加速低速汽车与汽车产品的并轨, 针对低速汽车行业的情况, 我们希望对一些节能、低耗和低排放的产品不要列入限制类, 分会及时代表行业反应意见, 暂缓制定对我们行业不合理的规定, 使相关部门在产业政策中作了调整。虽然没有全部接受, 通过分会的工作, 充分反应了行业诉求, 对低速汽车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服务于质量监督与公告管理工作, 提升行业质量, 维护行业形象。参与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了解行业质量状况, 助推企业关注质量。通过协助的国家质检总局的监督抽查, 全面了解企业情况, 规范的低速汽车行业管理。

在《公告》管理过程中, 分会秘书处和分会有关人员也尽可能协助企业提供帮助, 及时完成产品公告, 实现新产品早日推向市场。

(3) 参与标准制修订, 使标准体现产品特点和特色, 促进低速汽车行业技术进步。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及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的要求, 协助完成《低速汽车标准化体系》构建工作。

参与2009、2010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立项工作。参与《低速货车试验方法》、《三轮汽车试验方法》等21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制修订。参与低速汽车排放、噪声等环保标准研究制定。

组织行业参与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部分的修订工作。

3.1.2 风力机械分会主要工作

(1) 努力为政府部门做好服务工作

(a) 参与了科技部“‘十二五’风能发展战略研究”调研和编制工作。受科技部高新司的邀请参加了“‘十二五’风能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编制工作。战略研究报告在对国家风能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十一五”科技攻关工作进行了总结的基础上, 分析了风能开发利用的重大需求和重大技术问题, 以及与国外风能开发利用方面的差距, 分析我国在相关方向上的现状及突破的可行性, 研究出“十二五”期间风能开发利用的战略需求和发展趋势。制订出了在“十二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十二五”风能开发利用应重点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重大技术系统和核心关键技术。编制完成了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技术系统路线图。同时, 对关键技术的技术差距、研发方式、技术首创时间、市场首次应用时间等进行评价, 形成了“十二五”本领域发展路线图。并研究制订实现发展路线图的保障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b) 参加了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十二五’风电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写工作。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 受科技部高新司委托, 正在参与编制“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0年9月份,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多次在北京组织召开风电科技发展座谈会, 邀请来自风电领域协 (学) 会、大学、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知名专家共同起草“‘十二五’风电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风电科技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十二五”的战略目标是为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5亿k W的国家目标提供技术支撑;拉动装备制造、材料、信息、电子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将我国风电制造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全球领先的高技术企业。形成数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

在风力发电机组和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方面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掌握核心技术, 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培育若干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风力发电制造企业, 建立有效的产学研用结合机制, 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 为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c) 参加了国家工信部“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的编写工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8号) , 进一步促进风电装备产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对全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通过各生产企业调查统计出2009年风电装备制造业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召开了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认证机构、生产企业、用户企业及部分地方工业主管部门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广泛听取了建议和意见。

2010年1月18日, 按照116号文的部门分工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会同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共同召开了“制定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工作启动会”, 并成立了专家编写组。2010年1-3月风力机械分会参加了工信部《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制订工作和《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写工作。编写组经过多次研究、论证, 完成了《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

(d) 参加了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全国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2010年3月29日, 国家能源局召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 提出加快推进风电行业标准建设,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规范风电设备市场秩序。

国家能源局已经制订了《风电标准体系框架 (讨论稿) 》。国家能源局表示, 这个体系确定后, 将成为今后风电标准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在这次会上, 风力机械分会代表同与会人士讨论了“风电标准建设的工作规则”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 提出了将中小型风电机组标准单独分组的建议。国家能源局确认, 将加快建立一批国家级风电产品检测和试验公共平台, 制定统一认证准则, 建立权威检测机构, 加强认证技术研究。

(2) 做好为企业为会员单位服务工作

(a) 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 (上海) 国际风能展览会暨研讨会”。应会员单位和企业的要求, 由分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风力与潮汐发电专委会及世界风能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 (上海) 国际风能展览会暨研讨会”于2010年4月27日—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

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展商汇聚上海参加本届展会。展出面积超过20 000 m2, 展商数和展出面积分别比上届增加了30%和50%。中小型风力发电行业有31家企业参展, 为历界参展企业最多的一次。“CWEE风能展”已成为中国权威性最强、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风能展览会之一。与其他展会不同的是, “CWEE风能展”是中小风力机械企业参展集中的唯一一个展会。连续四届的成功举办也引起了国内外中小风电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众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已达成共识:“要想了解中国中小型风力发电产品情况, 就去每年4月上海国际风能产业展览会。”研讨会上举行了2场中小风力发电产业专题会议。会议期间召开了“REEP中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中国 (上海) 国际中小型风电产业发展论坛”。

(b) 成功举办了2010年平壤国际风能技术研讨会。2010年9月6日-10日, 风力机械分会与世界风能协会、中国风能协会等单位与朝鲜平壤国际科技与经济交流中心一起在朝鲜平壤市召开了2010年平壤国际风能技术研讨会。来自德国、中国和朝鲜全国各地的50多名风能专家出席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 分会及有关专家介绍了世界和中国风电产业取得的成果和发展趋势, 并就小型风电设备基本知识、小型风电机组控制技术、叶片设计制造技术、小型风电机组设计中风轮与发电机的合理匹配、小型风电机组的标准、检测、认证以及风力提水技术等进行系统讲解。朝鲜中央电视台9月5日报导开幕式盛况。此次活动加深了中朝两国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也为今后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国际风能研讨会、培训会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c) 组织产业联盟, 促进行业发展。为推进中小型风力发电行业技术进步各产业化发展, 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分会和国际铜业协会 (中国) 倡导下, 由2家社团和9家行业中的企业组建了“中国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联盟”。按照联盟工作计划开展有关工作:考察了浙江华鹰公司生产现场和上海世博会风力发电示范点;参与了分会年会和展览会;向国家能源局提出政策建议, 反映联盟成员单位要求;开展宣传活动, 在《电能效益》杂志上宣传“分布式中小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技术特征。

(d) 圆满完成了REEP“中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受国家能源局委托, 分会与北京计科电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中心、北京远东博力风能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了“中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REEP“中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在现有各项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调查中国以及世界小风机产业现状, 深入开展并网/离网小型风力发电应用的技术和经济分析。调查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在分布式发电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为政府提出支持小型风电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建议, 并为小型风力发电并网应用制订示范计划。项目进行过程中, 课题组深入调查了合肥阳光公司、神州风力机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公司、宁波风神风电公司、中科恒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公司、北京远东博力风能公司等典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和内蒙古、新疆、山东、天津等典型小型风力机用户, 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 我国小型风能产业引起了国家能源局领导的重视。课题报告提出的小型风电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激励政策建议将作为政府决策部门的参考。

(e) 积极关注国家有关项目的进展, 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积极关注国家“风电场特许权项目”、“全球环境基金 (GEF) /世界银行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发展促进项目”和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和863计划及风电场招标等项目进展。协助政府部门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 为项目推荐产品, 为会员单位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风力机械分会秘书处积极地与各有关负责部门联系, 密切关注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精神, 及时在《可再生能源信息》、《风能产业》杂志上发布, 以便会员单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项目的申报和参与。分会秘书处还利用一切机会, 及时、客观并公正地向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单位的情况, 以得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促进中小型风电产品的出口, 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 根据商务部的要求, 分会以推荐的方式向商务部提供了主要生产企业名单, 以便商务部有关部门掌握中小型风力发电行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服务能力、出口情况等基本概况。部分会员单位在有关项目中获得资助和支持。

(f) 组织会员单位赴欧洲、美国和日韩考察。为了了解国外在风力发电机组开发、研制、生产和应用情况, 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开发经验, 分会于2010年3月、5月和9月3次组团赴欧洲和美国, 分别参加了由欧洲风能协会主办的波兰华沙欧洲风能大会、由美国风能协会主办的达拉斯风能展览会以及风能行业首屈一指的胡苏姆国际风能展。

2009年12月, 应朝鲜PIIN TEC国际部的邀请, 分会及有关专家前往平壤与朝鲜PIINTEC国际部刘京日部长等商讨了筹办平壤风能培训班和安排朝鲜技术人员访问中国企业等合作事宜, 访问了朝鲜大安电器工厂, 为2010年平壤风能技术研讨会做了前期准备。

2010年3月, 风力机械分会与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以及山东新泰市有关企业共同组成代表团访问了荷兰WES公司, 重点考查了80 k W、250 k W风电机组的生产和运行情况, 并访问了荷兰能源研究中心 (ECN) 。

(g) 参与了农业行业标准和能源行业标准的申报、起草和评审工作。分会参与了农业部科教司有关农业行业标准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对农业行业标准《农村能源术语》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并申报了《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验收规范》等3项行业标准。

根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下达的能源行业标准编制计划, 分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农村风/光互补室外照明装置技术条件及质量评价》标准的起草工作。

(h) 积极开展了海峡两岸小型风电技术交流活动。2010年4月, 风力机械分会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台湾中小型风力机发展协会共同签署了“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技术合作备忘录”, 并决定定期举办“海峡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技术研讨会”。

2010年7月5日—9日, 由风力机械分会与台湾中小型风力机发展协会、台湾核能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10年海峡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技术研讨会”在台湾召开。此次会议为未来两岸在小型风力发电设备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研讨会是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界的首次全方位互动, 研讨会议题涉及两岸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概况与前景、中小型风力机开发技术与应用、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与技术合作以及发展两岸中小型风力机共同标准等行业焦点问题。

(i) 积极了解企业和市场动态, 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分会秘书处不断的接到用户对风力发电机组的需求信息, 本着为用户负责的精神, 积极地为用户推荐质量可靠的产品, 使用户满意。积极地向外商和进出口公司推荐会员单位的产品出口, 接待国外代表团, 推荐企业与国外合作, 出口产品和技术。

例如:2010年4月20日—5月3日, 分会组织包头天隆永磁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安华新源开发有限公司、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接待了以朝鲜国家计委副主任Choe Ho Chol先生为团长的9人朝鲜风能考察团。朝鲜客人受到了各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的热情接待和欢迎。代表团成员认真学习考察了小型风电机组的生产设备和产品, 与中方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了设计和生产技术。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向代表团赠送了测风仪器、上海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向代表团赠送了300W发电机和产品样本、说明书等资料。最后代表团在上海参观了第四届上海国际风能展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5月3日, 朝鲜风能考察团结束在中国的风能技术访问, 满载丰硕成果回国, 朝鲜风能考察团对中方企业的周到安排和真诚接待表示衷心感谢。

积极为有关会员单位联系生产配套产品及生产材料。也为各会员单位之间牵线搭桥, 互相配套, 取长补短, 以利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协助有关企业组织风力发电机产品技术交流和信息发布。

为及时、真实、准确地掌握中小风力发电设备行业基本情况, 从1984年开始, 风力机械分会逐年统计各主要生产企业的产量、产值、利税、出口等技术经济指标。2010年分会对34家中小风力发电设备主要生产企业继续进行行业基本情况调查及数据汇总。根据统计的基本数据和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为有关部门在编制行业规划、拟订发展政策等方面提供了依据。同时分会也将统计的基础数据在全行业作为信息进行公布, 使各企业了解到各自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身理性发展的依据。

3.1.3 拖拉机分会主要工作

(1) 开展了小型拖拉机产业政策调研。

(2) 进行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拖拉机试验工、检验工培训鉴定基地建设和日常工作, 并开始为行业培训拖拉机试验检验工, 第一期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农机集团培训了60名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3) 为一拖公司俄罗斯GOST认证提供服务, 并与俄罗斯国家认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心, 今后将为农机行业尽心GOST认证提供咨询。

(4) 与河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合作研究俄罗斯GOST认证, 该课题将持续两年。

(5) 与认监委合作撰写了部分农机产品实施环保认证课题。

(6) 编辑出版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 受到行业内外的好评。

(7) 拖拉机行业的专利工作。《2010年上半年我国拖拉机授权专利状况分析》已经完成;《2010年我国部分农机企业专利状况分析》、《2010年我国拖拉机授权专利状况分析》将于2011年1月数据公布后完成。

(8) 编译了2000年—2008年世界主要拖拉机生产企业的产品性能基本情况, 约十几种产品, 2万余字。

3.1.4 旋耕机械分会主要工作

(1) 编辑《中国旋耕机械专业通讯》。为了更好更快地向各会员单位提供行业资讯, 使会员单位及时地掌握行业动态, 介绍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旋耕机为补贴机型的相关情况, 传达政策要闻、通报商情、沟通信息, 编辑了5期《中国旋耕机械专业通讯》, 从行业的不同角度做好各种信息服务。

(2) 对行业情况调查摸底,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发文、走访、邮件采集和农机展会等各种渠道, 了解统计了近100多家旋耕机生产企业的产品类型、产销量、出口情况等, 为会员单位和政府了解旋耕机械行业和企业现状与发展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

(3) 组织召开了2010年度旋耕机械行业大会。于2010年11月26日—30日在西安召开召开了2010年度全国旋耕机械行业大会暨六届二次理事大会。

(4) 协助总会做好“中国旋耕机械之都”命名的各项工作。江苏省灌云县旋耕机产业是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具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 科技创新能力强,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目前全县有90余家旋耕机生产和配套企业, 企业集中度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前列。每年生产配套大、中拖拉机的旋耕机产销量占全国销量近50%, 产品辐射全国各地, 是全国旋耕机械产品的集散地之一。根据灌云县县委县政府的申请,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协助该县政府, 并配合总会, 于2010年6月19日-20日, 在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高元恩理事长带领下, 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旋耕机械分会等单位组织的专家对灌云县旋耕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并通过了评审。2010年8月1日授予江苏省灌云县“中国旋耕机之都”称号, 同时在灌云县进行了揭牌仪式。为旋耕机行业在国内国际上多做些形象宣传, 也为旋耕机行业今后在国家争取一些补贴优惠政策。

收获机械分会、植保机械分会直接在总会领导下, 也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总之, 在总会的指导和帮助下, 一些分会积极开展活动, 为政府、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例如风力机械分会在风力机械行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性研究报告, 为政府制定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信任, 成为在风电行业有影响的行业组织。农用运输车分会发挥在农用车《目录》、标准等方面的优势, 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得到广大会员的肯定和信任。

但是, 也有一些分会或委员会目前活动处于停滞状态, 有机构, 没有人员, 下一步, 要根据民政部和国资委的要求, 总会要加强指导和帮助, 对于确实不能开展工作的, 要进行撤销或改组,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4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积极贡献力量

4.1 保持清醒头脑, 增强忧患意识, 充分认识我国农机工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机工业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 由于起点低, 基础薄弱, 投入有限, 仍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特别是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方面尚有很大距离。一是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开发创新能力差;二是企业装备水平差、制造水平低;三是行业结构散、乱, 大企业不强, 小企业不专;四是农机工业宏观调控和引导的力度不够, 没有完善的产业政策。

4.2 扎实工作, 努力推动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党中央、国务院为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务院《意见》精神, 按照《意见》的精神, 认真履行农机工业行业服务的职能, 依据行业和市场发展需要, 研究制定和落实振兴农机制造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要按照《意见》的要求, 把农机工业发展摆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位置, 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加强协调, 密切配合, 确保《意见》目标如期实现。各有关企业要按照《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落实方案既要严格贯彻《意见》的思路和原则, 落实重点任务, 做好重大工程的衔接配套, 同时, 要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 提出与当地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阶段和区位比较优势相符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下一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要做好以下工作。

4.2.1 宣传贯彻《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未来5年, 我国农机工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有利机遇和严峻挑战。加快农机工业的调整和振兴,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农机制造业的振兴, 制定并实施《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1年初,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已经完成了《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提出了现代高效大功率拖拉机、节能环保型中小型拖拉机、通用高效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水稻种植与收获机械、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型自走式青饲收获机、自走式采棉机以及大型喷灌设备等重点产品及关键零部件, 以及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农机具、牧草收获与压捆机械、精量低污染施药机械、甘蔗收获机械等15个重点建设项目。经工信部装备司、规划司同意并报工信部部领导批准, 按照《意见》的要求, 抓紧发布并进行宣传贯彻。

4.2.2 加快促进实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意见》明确提出“抓紧研究制定农机工业产业政策, 建立农机行业准入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整顿行业秩序, 优化产业结构, 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杜绝低水平重复制造。”, “农机工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 加快制定农机工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办法, 抓好产品质量管理”。另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治理条例》第二章第十条, 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工业产业政策。

根据《意见》和《条例》的要求, 为了使农机制造业能够健康顺利发展, 必须创造相应的有利于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快促进《产业政策》的实施, 以规范行业行为。

同时, 要以《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为依据, 制定农业装备行业准入条件。2011年, 要积极推进《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生产行业准入条件管理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工作程序;完成准入管理系统相关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完成准入审查与考核专家库的组建;确定准入管理工作机构及监管配套体系人员, 组织并完成相关人员的上岗培训, 开展《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和准入管理办法、准入条件、准入管理工作程序的宣贯。

目前《产业政策》已经在工信部以及其他部位征求意见。

4.2.3 规范新产品和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 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意见》提出要“规范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 这里认为, 国家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后, 农机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不但使一些新技术、新产品设计定型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 也使一些不成熟的技术和产品直接流入市场, 影响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工作。因此有必要规范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

下一步要按照《意见》的精神, 起草《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 对鉴定的范围、原则、内容、程序、组织和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

4.2.4 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战略重组, 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 我国农业装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 因此, 必须加快推动农业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 通过产业布局, 以及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 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适合国情、产业集中度较高的新格局, 满足国内农业发展需求,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扩建等形式, 通过市场竞争形成5家左右工业总产值超过150亿元, 具有先进制造水平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 进入全国工业500强, 成为全球农机工业50强企业, 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装备企业集团。

4.2.5 狠抓产品质量管理, 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

农机产品季节性强, 要求产品必须安全可靠, 要在产品研发过程中, 贯彻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把好设计关, 提高装备水平, 保证制造质量。主要抓好以下4个方面。

(1) 制定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政策,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2011年, 要通过制定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政策, 明确未来五年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方向, 引导产业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调整技术结构, 从而促进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的优化, 提高产业竞争力, 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2) 强化企业质量意识,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纲领,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以质兴业”的原则, 以产品质量提升为宗旨, 以骨干企业为基础、以主导产品为重点, 以技术改造为动力, 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发展农业装备的需求出发, 围绕提升农机工业产品可靠性和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质量兴业”, 促进农机工业平稳、有序、又好又快的发展。

通过实施“农机兴业”, 争取达到:一是行业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优化升级, 生产组织方式和重要生产工艺得到改进。主导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显著提高, 逐步解决关键零部件的质量问题,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证机制和诚信体系, 培养和充实一批高素质的技术质量人才。评价推出100家左右“AA级”以上诚信企业。三是行业主要企业的产品100%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四是在行业现有基础上, 重点建设2—3家具有较强检验测试能力、具备产品质量技术评价、验证的第3方检测机构;以重点企业为中心, 建设一批兼顾整机及零部件的质量技术攻关与检测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五是在“十二五”期间, 培育50种以上优质品牌产品, 培育20家质量信得过明星企业, 完善质量保证制度和用户服务制度, 根本上改变产品质量形象。

(3) 围绕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建议。 (1) 加强企业基础工作, 严格内部质量管理, 发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主体作用。 (2) 完善行业质量政策和法规, 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政策引导, 强化执法监督力度。 (3)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做好双向服务。 (4) 加强外购零部件的检测和可靠性分析, 提高整机产品质量水平。

4.2.6 增强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 解决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

(1) 通过科研立项, 争取科研经费支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产品科技研发项目的计划和实施。积极推动工信部进行科技项目立项, 立项围绕大功率拖拉机、多功能收割机、高效节能大中型水泵、喷灌机等重大产品开发, 围绕单机向成套装备集成转变, 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围绕发动机、传动、电控、液压等核心部件研发, 增强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重点突破水稻插秧、玉米收获和油菜种植及收获机械, 以及节水灌溉设备等瓶颈。

(2) 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单位反映, 建议建设公益性的农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加快急需的关键性农机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通过国家级技术公用平台或鼓励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与国外合作开发和建立技术研究中心, 提升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研究开发能力。引导零部件制造商和整车制造商独立发展互相合作, 形成技术共享的局面。

4.2.7 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质量监督检查体系

(1) 要加强企业基础工作, 严格内部质量管理, 发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督促企业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增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 主动面向市场, 接受用户、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努力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证机制和诚信体系。加强对产品标准体系的贯彻, 加强产品出厂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完善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 积极制定高水平的自控产品标准。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力度, 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 在改善品种、提高质量水平, 加大技术设备改造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加强检测手段, 促进产品品种更新和质量水平提升;严格控制供应链管理, 加强对配套零部件的采购检测和可靠性分析。完善售后服务机制, 积极从用户收集反馈产品质量信息。建立健全用户培训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等加强内部质量管理, 并注重认证有效性。鼓励企业争优创优。

(2) 要完善行业质量政策和法规, 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政策引导, 强化执法监督力度。修订完善农机工业行业质量政策和法规, 制修订行业准入条件, 提高对产品质量要求。引导企业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投入、设备改造, 创新品种和质量提升。加大对可靠性研究等基础工作的投入, 协调有关部门, 组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质量共性技术攻关, 为开发品种和提升质量创造条件。强化质量监督。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防止违法、违规和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督促企业认真履行产品质量责任,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营造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支撑行业发展的质量服务体系。建设行业可靠性技术评价实验室。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立名牌产品, 建立和推动质量奖励制度。

4.2.8 加强向有关部门汇报与合作, 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

一方面, 加强部门配合, 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加强对关键产品领域、骨干企业、优势产业集群的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 根据情况变化, 及时调整有关部署;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合作, 围绕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 帮助企业在农业装备投资新建、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时争取政府立项和资金支持, 辅助企业争取金融信贷扶持和税费支持。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按照工信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指导意见》的精神, 发挥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功能。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要积极承接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管理、行业标准、行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的总结、鉴定、评价、评估和推广应用等行业有关工作, 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 加强调查研究, 反映企业诉求和行业情况, 组织制定“农机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并监督实施, 协调维护企业利益, 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上一篇:分质利用下一篇:课堂学生沉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