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2024-06-19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共12篇)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篇1

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并作为一项银行业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开始实施。在实施《办法》中, 各商业银行调整原有业务流程、业务系统, 增设专门岗位, 《办法》对各行固定资产贷款工作已产生深刻影响。再造流程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相关成本和支出的增加, 但同时《办法》的实施必然能有效提升银行防范风险能力, 提高资产质量, 进而提高银行整体收益, 能够实现存款人与贷款人的双赢。现就《办法》的实施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起到的风险防范作用进行分析。

一、《办法》出台的必然性———固定资产贷款份额不断增加

近2年, 在国家“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经济政策下, 由于4万亿投资的拉动, 各地基础设施类、产业类大项目在原有规模上迅速增加, 银行配套固定资产贷款规模也迅速上升。以黑龙江省银行业情况为例, 截至2010年1季度末, 全省金融机构固定资产贷款余额1628.77亿元, 比年初增加119.26亿元, 占全部贷款的26.35%, 比年初增长了1.16个百分点, 增长势头明显。

由于“实贷实存”现象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活动中普遍存在, 借款人往往会因为相对自由的用款环境而将贷款挪作它用, 甚至违规进入股市、房市, 因此产生不良贷款并形成负面影响。而固定资产贷款普遍具有投资金额大、贷款期限长等特点, 资金支付监控难度更高于经营性贷款。随着固定资产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对固定资产贷款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各贷款人原有贷款管理模式均较为粗放, 贷款流程中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环节最为薄弱;贷后管理中贷款发放后对借款人的持续监控意愿不强, 监控能力和手段有限, 往往不能在借款人和贷款项目经营出现不利因素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适度介入贷款项目的经营, 维护贷款安全。因此, 加强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不仅是银行自身经营的安全性、效益性的本质要求, 更是维持金融安全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课题。

二、《办法》中涉及风险防范有关内容的解读

《办法》的核心内容是:“突出贷款支付管理、加强贷款用途管理”, 将贷款资金支付方式分为“贷款人受托支付”和“借款人自主支付”两大类。从更新风险管理理念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层面来看, 以下内容将有效防范经营固定资产贷款产生的相关风险。

1.《办法》强调对固定资产贷款的全流程管理

对贷前的受理与审查审批;贷时的合同签订、发放及支付;贷后的风险、抵质押物及借款人的现金流的动态监控等作出制度上的规定, 但同时强调可操作性, 力求做到全流程风险防控。全流程控制的要求在总则中即提出, 并贯穿办法始终。

2.《办法》要求贷款人在各环节都要明确责任人

要求贷款人建立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 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 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在贷前阶段受理调查审批阶段, 要由责任部门最终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用于贷款决策。贷款人要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 负责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这些设定强化了贷款责任针对性。

3.《办法》要求贷款合同或协议对控制贷款风险有重要作用的内容进行规定

其中对于提款条件的设置、贷款人对贷款资金支付管理和控制机制、账户监控等合同条款的要求, 是对借款合同所提出的新规定。这些新的规定与要求保障了贷款发放、支付以及贷后管理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管理。

4.《办法》对资本金是否同比例到位做出明确规定

合同除约定一般贷款的借款要求外, 贷款人还应在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与贷款同比例的资本金已足额到位、项目实际进度与已投资额相匹配等提款条件。固定资产在贷款发放和支付过程中, 贷款人应确认与拟发放贷款同比例的项目资本金足额到位, 并与贷款配套使用。项目实际投资超过原定投资金额, 贷款人经重新风险评价和审批决定追加贷款的, 应要求项目发起人配套追加不低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投资和相应担保。

5.《办法》创新性地将固定资产贷款资金支付由实贷实存改为实贷实付

贷款人应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与控制。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 贷款人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贷款人审核同意后, 将贷款资金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 并应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 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 并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6.《办法》明确建立贷后动态监测和重估制度

贷款人应定期对借款人和项目发起人的履约情况及信用状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宏观经济变化和市场波动情况、贷款担保的变动情况等内容进行检查与分析, 建立贷款质量监控制度和贷款风险预警体系。贷款人应对抵 (质) 押物的价值和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建立贷后动态监测和重估制度。贷款人应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收入现金流以及借款人的整体现金流进行动态监测, 对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办法》对银行防范风险的作用分析

《办法》的设计以防范风险为本, 适应我国当前信用环境, 充分考虑了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业务中存在的各类风险点。通过对《办法》的贯彻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能有效地防范预期的系统性风险、规避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提高银行风险控制力, 在保障存款人利益的同时优化信贷资产质量、提高银行收益。

1. 提升贷款人对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信用风险始终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也是影响银行业稳健发展的主要因素。银行作为高杠杆的经营风险机构, 借款人违约率的任何微小上升, 都可能迅速地侵蚀其资本。《办法》旨在提高贷款人整体管理能力、注重对借款人和项目的双重调查分析、强化资金支付管理水平、建立贷后管理动态监控制度、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贷款管理模式转变, 这将有效提高贷款质量, 减少贷款损失, 从而降低违约概率 (PD) , 能有效降低银行信用风险资本要求。

《办法》强调贷款人应将固定资产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及借款人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额度管理, 并按区域、行业、贷款品种等维度建立固定资产贷款的风险限额管理制度。《办法》还要求加强贷款监控, 动态管理借款人信用等级等。统一授信和监控有助于采用内部评级法的贷款人收集准确数据用于科学地测算违约风险暴露 (EAD) , 能有效地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办法》中有关贷款人应对抵 (质) 押物的价值和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建立贷后动态监测和重估制度等内容, 使采用高级综合法测算担保品抵消信用风险暴露的测算更加准确, 进而使违约损失率 (LGD) 的测算更加精确, 这不仅能提高贷款人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还能起到优化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提高风险测量水平, 推动贷款人实施《巴塞尔协议II》的作用。

2.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减少操作风险事件

《办法》要求贷款人对固定资产贷款进行全流程管理, 内部将贷款各环节进行分解, 按照有效制衡的原则将各环节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 并建立问责机制。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银行内控制度, 提高内控水平, 达到客观地相互制衡与监督, 这将有效地规避贷款流程缺陷、岗位责任未落实等内部程序风险类操作风险。

贷款支用管理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最为薄弱环节之一。信贷资金被挪用, 甚至违规进入股市、房市, 因此产生不良贷款并形成负面影响, 同时我国市场交易行为相当不规范, 通过虚假交易甚至无交易划转套取银行贷款的案件频频发生, 这些都给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隐患, 银行往往难以管控。《办法》通过贷放分控, 加强贷款支付的管理, 强化贷款用途管理, 堵塞了一系列贷款环节的漏洞, 增加挪用贷款的操作成本, 减少虚假交易和贷款挪用的风险, 提升商业银行对人员风险等操作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能力。

3. 增强银行补充性风险防范能力, 促进银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国际清算银行 (BIS) 认为, 银行系统性风险是一个参与者不能履约而引起其他参与者的违约, 由此引发的链式反应而导致广泛的金融困难的可能性。《办法》通过规范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管理, 强化贷款的全流程管理和用途管理的措施, 有力地防范贷款挪用和信用风险, 保障信贷资金顺利注入实体经济;以统一的标准规范贷款人行为, “齐步走”能有效防止同业间恶性竞争, 避免向存在建设风险项目发放贷款;实施贷款支付管理, 强化贷款用途管理, 加强贷款管理力度, 确实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明确法律责任,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这些都将起到防范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作用。

[责任编辑:刘玉梅]

摘要:已经全面实施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从强调对固定资产贷款的全流程管理, 在各环节明确贷款人责任、明确资本金到位比例、建立贷后动态监测和重估制度等六个方面强化了银行风险防范功能, 其作用将主要体现在提升贷款人对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减少操作风险事件;增强银行系统性防范能, 促进银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风险防范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篇2

1.下列不属于客户向商业银行申请固定资产贷款形式的是: √ A B C D 出具贷款意向书

出具贷款承诺书

第三人担保

直接申请固定资产贷款

2.在贷款受理阶段需要提交的材料中,不属于审批制需要提交的材料是: √ A B C D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资料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

项目申请报告

3.下列不属于对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初步调查所涉及的内容是: √ A B C D 客户情况

企业情况

项目情况

项目资金来源情况

4.下列不属于项目评估重点环节的是: √ A B C D 企业信用度

项目必要性

财务收益

银行收益

5.对借款人的资本结构评估不包括: √ A B 投资人构成出资比例 C

投资人对借款人的控制和管理 D 借款人融资情况

6.关于项目概况评估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

项目基本情况和建设进度

B

建设必要性及生产条件和工艺技术 C

项目完成情况及盈利前景 D 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市规划

7.下列不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中静态投资评估的内容是: √ A

项目建设期利息 B

项目拟定建设规模 C

产品方案 D 项目建设所需费用

8.在项目融资方案评估中,属于权益类资金评估的是: √ A

银行贷款 B

股东投资 C

发行债券 D 有偿使用资金

9.下列不属于对财务效益进行评估时,所需要选取的基础数据与参数是:A

项目计算期 B

生产负荷 C

财务价格 D 经营成本

10.以下不可以量化的银行收益是: √ A 贷款转移收入

√ B C D 判断题 存款转移收入

项目贷款应分摊的管理费

中间业务净收入

1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估时,客户提供的申请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银行有关规定就可以得到批准。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12.调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初步调查,出具贷款意向书或意向性贷款承诺书以及项目评估。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13.对于项目贷款难以量化计算的银行收益和成本部分,应对收益和成本项目进行逐项说明,项目贷款成本不包括暂难以量化的各项投入和支出。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14.产品和市场分析,包括项目产品供求现状分析和产品供需预测和价格走势分析。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15.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主要用于项目盈亏平衡分析。此种说法: √

正确

上海:不用实物资产抵押也可贷款 篇3

上海市将在2010年开始在全市推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资金体系,并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开放。届时,企业无需实物抵押,只要加入这个互助担保体系,就可以贷款。

这个互助担保资金体系的模式是由上海市科委、上海银行以及参加互助担保的企业共同构建,共同承担风险。「政府承担50%的风险,企业承担40%的风险,银行则承担10%的风险。」浦东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助理马利敏说。

目前,这一互助担保模式正在浦东新区进行试点,已经向相关企业提供了100万元(人民币,下同)贷款,涉及到12家企业,企业贷款年限为半年到两年,一般为一年。为了推动2010年在上海全市推广该模式,未来上海方面将设立市场化公司或者互助担保协会,专门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按照马利敏的分析,这个基金的突破点在于打消了银行的担忧,「银行看中担保资金,所以愿意出来,如果出现拖欠,这个互助担保基金就会发生作用。」目前,上海市科委已经拿出900万担保。

据介绍,要加入这一互保体系,需要经过2个月的考察期,之后企业才可以提出贷款,而为了防止风险,单个企业贷款不能超过总量的10%。一旦出现企业拖欠,将由三方共同承担相应的损失,「不过到现在70多笔贷款没有逾期。」马利敏透露。

上海火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向基金刚刚贷款100万,「一旦100万逾期未还,政府承担50万,银行承担10万,企业所缴纳的担保基金20万,其他入会企业承担20万。」火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唐华军说。

那么,谁来监管这些资金?「目前由上海银行来监管这些资金。」马利敏说。按照上海方面目前试点的情况,目前每个月都会向入会会员报告企业加入资金情况,「以防止暗箱操作。」事实上,上海银行也是该信用互助计划的一部分,若在上海全市推行该计划,单纯由参与方上海银行来进行资金监管显然不是一个长久之策。这样一来,第三方监管的介入显然是个趋势。

据介绍,入会企业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通过信用互助担保审查委员会审核,对企业的正常盈利要求,企业入会要得到其他企业的认同。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风险研究 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风险,对策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金融服务创新, 也是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举措。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一方面拓宽了抵押物范围, 可以解决部分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扩大“三农”信贷投入的新渠道;另一方面, 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 把“活树”变为“活钱”, 为林业发展、林业投融资开辟了新的通道, 为实现森林资源从资源运作向资本运作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 由于森林资源资产具有不同于一般资产的特殊性, 其流转体系尚不完善, 管理难度较大, 林业灾害频繁发生, 如何系统地防范和控制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浙江省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风险类型

1. 抵押权虚设风险

所谓抵押权虚设是指贷款人设定的贷款抵押物失去抵押权的情形, 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中抵押权虚设是指设定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失去抵押权。主要包括: (1) 违禁抵押, 即将法律上不允许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设定为抵押物。《担保法》第37条规定, 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属于不能抵押的财产。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 (试行) 》第8条规定:森林或森林资产抵押时, 其林地使用权须同时抵押, 但不得改变林地的属性和用途。如果林农以林权证载明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林木资产作为抵押物申请抵押贷款, 就产生了违禁抵押的法律风险。 (2) 无效抵押。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作为抵押物的森林资源资产未经林业主管部门认可或者登记形成无效抵押;二是以产权归属不清的森林资源资产作为抵押物。目前浙江省山林延包工作已全面完成, 林权证换发工作也基本结束, 但是存在林权证记载的林地面积与实际拥有面积不一致的情况, 相当部分的森林资源资产存在权属不清的隐患。 (3) 重复抵押。借款人将同一抵押物在多家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 形成“一女多嫁”的现象。

2. 抵押物估价风险

多年来,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导致了潜在的抵押物估价风险。首先是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的资格问题。浙江省内至今无一家符合条件的专职评估机构, 以往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均由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或由林业勘察设计机构评估。为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 2007年浙江省财政厅和林业厅发布了《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产权变动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指出, 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 可委托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 (含丙级) 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 出具评估咨询报告。问题在于,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和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并不具有法定评估资质, 行使评估职能时, 不可避免将产生法律风险。其次是评估不规范的风险。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技术过程, 需要考虑坐落位置、四至界址、面积、树种、林龄和蓄积量等诸多问题, 要求评估人员既要熟悉林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又要熟练掌握或精通财务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较易缺乏林业相关知识, 而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机构人员则往往缺乏财务会计和资产评估知识, 从而容易导致评估不当的风险。三是评估管理不严格的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森林资源资产贷款抵押物价值一般委托评估机构评估, 易产生借款人与评估机构串通作弊或借款人、信贷人员和评估机构三方串通作弊, 人为提高抵押物价值的风险。

3. 抵押物管理风险

林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森林灾害很多, 包括火灾、病虫害、冻害、泥石流、风灾、水灾、污染及人为灾害等, 其中以火灾和病虫害尤为常见,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非常巨大, 造成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失控。浙江省的森林以针叶树幼中龄林为主, 而针叶树幼中龄林是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植物群落。我国也是受森林病虫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达1.1亿亩, 因森林病虫害而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万m3。近几年, 森林病虫害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最大敌人, 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森林火灾, 林业专家估算近年我国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880亿元。另外, 林区往往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人口稀少, 森林管理难度较大, 加上部分人员法制观念淡漠, 盗伐、滥伐林木的情况时有发生, 尽管在运输木材时需“木材运输许可证”, 没有该证无法运输, 但是数量小的、短途运输很难控制, 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作为抵押物的森林资源资产遭遇人为偷盗灭失的风险较高。

4. 抵押物处置风险

首先是采伐指标问题。用材林是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主要的抵押物, 一旦出现抵押期满借款人无法偿付本息时, 通常只有通过变卖林木资产才能使金融机构得以受偿。但是森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 国家对其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 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 未经林业部门批准, 金融、司法部门对抵押物均无权进行变卖处置。目前由省政府编制年采伐限额并下达给各地采伐限额总量和各分项指标, 各县 (市、区) 再将采伐限额分解下达到乡镇, 乡镇根据农户申请给予砍伐指标, 除可预留一定比例的备用限额指标用于解决因自然灾害、征占林地等需要外, 其余限额指标必须分解落实, 不得层层截留。一旦借款人出现信用风险, 贷款到期不能归还本息时, 抵押物抵偿给信用社, 信用社将会遇到有林木却不能采伐的风险。其次是市场风险。部分借款人以茶树、果树、毛竹等经济林作抵押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副产品价格发生波动是正常现象, 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可能出现抵押物的市场价格和抵押价格发生较大差距而影响金融机构利益的情形。

二、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风险的成因

1. 相关部门思想认识不统一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涉及到林业、金融、保险、财政和林农等多个部门和个体, 而且只有诸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这项工作才有可能顺利推进和展开。但是由于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目标, 行业之间也有较大差异, 在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试点工作过程中, 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相关部门思想认识、目标定位上的差异, 从而产生潜在风险。

2. 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

森林资源资产具有许多不同于其它资产的特点。一是构成的复杂性。如林木资产在生命周期内其位置固定不变, 是一种具有实物形态的不动产;而林地资产则具有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的双重性质。二是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动性。森林资源资产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性资产, 其形成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森林资源资产实物量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 相应地, 其价值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动。三是价值计量的复杂性。由于构成的复杂性, 特别是林木资产的自然增值性和生长的长周期性, 使得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进行计量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四是经营的高风险性。森林资源资产在形成过程中对自然和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而且同时承担着生态保护的职能, 进行采伐或者变更用途时往往受到相关政策的限制, 变现能力较差, 加上其生长过程中还会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最终的经营成果是不确定的, 从而使其生产经营者要担当较大的经营风险。

3. 林权流转市场不完善

抵押贷款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过程当中, 如果抵押贷款到期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时则需处置抵押物使债权人得以受偿。对于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 处置问题的关键在于抵押物的流通性, 也即林权流转市场的完善与否。浙江省经济发达, 市场化程度高,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山林流转, 近年来,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 山林流转日益频繁。但是山林流转中存在较多的不规范现象, 如合同签定不规范, 价格确定不合理, 没有向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申请登记等等, 全省至今没有一家专门的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市场, 客观上无法提供功能齐全的林权交易平台, 极大地制约了森林资源资产交易, 也提高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中债务人违约时抵押物的变现风险。

4. 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完善

一是木材采伐管理制度的刚性制约。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到期不能还本付息时, 金融机构只有通过处置抵押物才能得以受偿。但是根据木材限额采伐政策, 若抵押的林木资产不符合规定的采伐条件无法取得采伐证, 从而给金融机构带来到期不能还款的风险。二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滞后。一方面由于缺乏具备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 产权变动时, 经营单位找不到专业性的中介评估机构。另一方面, 由于评估工作独立性差, 易受行政干扰或合作双方意愿左右, 加上评估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因素, 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公允。三是林业贷款缺乏风险补偿。我国自1984年开始试点森林保险制度,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森林保险制度的缺失影响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也提高了金融机构发放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风险。四是融资成本过高。目前开展的几笔试点森林资源资产贷款的利率大多在8%以上, 最高甚至达到13.4%。而且为了争取到贷款, 借款人往往还要支付请客送礼等隐性成本, 加上办理贷款手续较为繁琐, 大大提高了融资成本。五是林业担保体系不完善。全省林业担保机构建设滞后, 至今仅有几家专职林业担保机构, 贷款担保能力不足。

三、防范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组织工作, 建立联合风险防范机制

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 只有相关部门步调一致, 通力协作, 建立联合风险防范机制, 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此, 应成立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的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工作领导小组, 省农办、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浙江银监局、浙江保监局、各商业银行、省农村信用联社为小组成员, 在省政府办公厅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与此相对应, 地市、县级则成立分管市县领导任组长, 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管工作,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实施效果。

2、加快政策制定工作, 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应由省政府办公厅统一领导, 组织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和研究有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要抓紧制定完善《浙江省关于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文件, 为规范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要改革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根据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 对公益林和商品林采取不同的采伐管理制度。对生态公益林严格控制采伐, 而对商品林, 则是将现行的“采伐限额制”逐步改为“采伐登记备案制”。三要建立森林保险和财政贴息制度。力争把试点地区林木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 以解决林农的后顾之忧, 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同时由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 按实际贷款规模和年限给予林业贷款贴息, 降低林农融资成本;四要推动林业担保机构建设, 采取财政资金支持或吸引民间资金加入等多种有效措施扶持林业担保机构发展, 提高贷款担保能力。五要根据《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产权变动管理暂行规定》, 抓紧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资质认定、建立评估专家库、相关培训等工作。

3、建立林业要素市场, 完善林权流转平台

为进一步促进林业产权的流转交易,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必须组建林业发展需要的林业要素市场。林业要素市场的交易标的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森林资源资产等各种林业要素。通过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开展林权登记业务, 搭建林业产权流转平台, 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通畅、程序规范、成本低廉的交易场所, 盘活森林资源, 提高交易效率;建立林业贷款信用平台, 在林权证动态管理的基础上, 市场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通过为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提供完善的抵押登记服务, 提高贷款安全性, 建立贷款风险分摊制, 有效化解金融机构开展该项贷款业务的风险。

4、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应提高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意识, 结合林业特点, 根据《担保法》、《贷款通则》、《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规定, 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抵押贷款发放程序, 建立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并加强抵押贷款的监督检查;联合林业、资产评估和高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 大力培训业务人员, 提高信贷员素质, 同时建立信贷联络员制度, 聘请乡镇林业站有关人员担任林业信贷联络员, 做好贷后跟踪, 确保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贷得出、有效益、能收回”。

参考文献

[1]. 陈平留, 刘健, 郑德祥.福建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  2001 (3)

[2]. 葛文宁.浙江省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变动问题探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23 (3)

[3]. 魏远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研究[J].科技导报,  2006 (03)

[4]. 魏远竹.森林资源资产浅析[J].绿色财会,  2006 (3)

[5]. 苏宏钧, 赵杰, 尤德康等.我国森林病虫害灾害经济损失[J]. 中国森林病虫, 2004 (5)

[6]. 王丹, 陈珂, 刘军等.我国森林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固定资产贷款行为,加强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贷款,系指商丘市商业银行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新建、改建、改造、开发、购并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人民币贷款。

第三条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应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坚持以经营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前提;按照受理、评估、审查及审批、发放与收回的程序,择优扶强,突出重点。

第四条 根据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平衡资产负债总量,合理安排中长期贷款比例,原则上一年以上(含1年期)中长期贷款与一年期以上存款之比不得超过120%,全系统新增固定资产贷款不得超过新增贷款总额的10%。

第二章贷款对象、条件、种类、期限

第五条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实行独立核算,能承担经济责任并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均可申请固定资产贷款。

第六条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年检的营业执照,法人资格证书,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独立核算,管理制度健全;

(二)在我行开立结算基本户或往来户,保持一定存款余额,具备人民银行颁发的贷款证(卡),并接受我行信贷和结算监督;

(三)借款用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要求,列入当地政府部门的有关计划,并已取得必要的批准文件;

(四)企业法人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总额不超过其资产净值50%;

(五)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六)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总投资30%。自筹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或按规定可用于自筹的非负债资金;

(七)能够提供符合我行要求的贷款保证、抵(质)押;

(八)企业贷款资产风险度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度均不高于规定水平;

(九)其他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七条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必须提供以下资料:

(一)借款人书面申请报告;

(二)经有权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三)有权部门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报告;

(五)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报告;

(六)项目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七)项目自筹资金落实情况及证明文件;

(八)经财政部门或会计(审计)事务所核准的前三年

财务报表;

(九)担保人的基本情况;

(十)其他应提供的材料。

第八条贷款种类、期限

按《贷款通则》中长期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贷款基本程序

第九条办理固定资产贷款应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固定资产贷款分:项目初审、出具贷款意向、项目贷款申请受理、贷款评审、贷款审批、签订借款合同、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监督、贷款收回等阶段。

(一)根据企业提供的固定资产项目有关材料(可研报告等),由客户经理初审,提出初步意见,经逐级审批后,由公司银行业务部具体办理。

(二)项目正式立项后,企业应报送固定资产贷款的相关资料,我行受理贷款申请。

(三)贷款审批

在可用信贷资金前提下严格审批手续,需报经信贷委审批。经审批同意的贷款,可以应借款人要求,出具贷款承诺函。

(四)贷款发放:力求借款合同、借据、保证合同等法律文件签订完整、准确、合法、规范、有效。

(五)贷款检查监督: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应对贷款的使用、贷款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按月检查监督。

(六)贷款收回:信贷部门在到期前发出贷款到期通知书,通知借款企业及时筹措还贷资金,按期收回贷款本息。

第四章贷款管理

第十条固定资产贷款发放应按基本操作程序办理,坚持审贷分离制度,不得越级、越权发放。

第十一条项目自筹资金存入专户,与我行贷款资金一起专款专用,公司银行业务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借款合同约定,对贷款实行全过程管理,监督企业按用款计划使用贷款,按工程建设进度支付资金。

第十二条借款合同期间,借款人应按季向贷款经办部门提供借款使用、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等情况资料。

第十三条经办客户经理应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流向的跟踪和分析,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内容、实施进度、运营效益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随时掌握贷款风险状况。

第十四条经办客户经理应参与贷款项目的概、预、决算审查及项目建设工程招标等工作,对重大基建项目进行全面工程监理和财务监理,实地检查项目建设内容有无重大变化。

第十五条借款人破产时,商丘市商业银行应依法参与借款人破产财产的认定与债权债务的处置;对于以抵押、质押方式担保的债权,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对于保证人担保的债权,应依法向保证人追索。

第十六条授信信贷部门应建立贷款质量定期监测分析制度。及时、准确反映贷款质量状况。

第十七条建立固定资产贷款档案管理制度。授信信贷部门负责建立和保存完整的贷款档案资料;公司银行业务部负责保存

与贷款审批及备案有关的资料。

第十八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向外提供涉及商丘市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商业秘密的资料。

第十九条实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责任制,贯彻审贷分离制度。贷款坚持“谁发放、谁管理、谁收回、谁承担经济责任”的原则,对因违章违纪失职等行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有关人员要追究责任,性质严重的要给予处罚。

第五章附则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篇6

李雨樊茜是一名在校的大三学生,因在学校看到我们杂志为个人作的投资理财分析,所以也想请我们给她的家庭一些理财建议。

“我的爸爸妈妈是下岗工人,现在手头上约有13万元的活期储蓄,另有5万元投资于余额宝,1万元投资股市。没有负债,在县城有一套房子。每个月扣除各种生活开销还有1000元左右的剩余。请问如果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我的父母应该如何合理地配置资产?我的父母是保守的投资者,太高的风险承受不起。”李同学在来信中指出。

据李同学透露,她的父亲虽然下岗了,但现在开一辆面包车,属于城乡客运,拉客赚钱,每月净收入2500元左右。母亲在一个酒厂打工,每天赚40元,但不是每一天都有活干,所以月收入1000元左右。一家三口除去生活费,包括她在学校的开销,每月大概只有1000元的结余。

另外,李同学在校期间还申请了助学贷款,每年6000元,所以毕业的时候需要一次性还清24000元的贷款,要不然,这笔欠款就要开始算利息。

她的母亲有养老保险,不过还没有到领养老金的年纪。父亲今年50岁了,从1994年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金,但只交了15年就没有交了,所以也不清楚以后能不能领养老金,能领的话,每月有多少?若没有养老金领的话,父亲是不是需要购买一份保险?

理财需求

1.还清24000元助学贷款;2.积蓄该如何打理以便家庭资产保值?3.解决父亲的养老问题。

孙威龄

香港嘉丰瑞德资本集团上海分公司资深理财师,具有国家一级理财师资质,在金融业从业多年,在多类产品领域中,担任高级理财经理。

1)家庭收支情况分析

在李雨樊茜同学家的收入支出表中,家庭日常生活年支出占年收入的71%。可见,家庭开支比较高,而且父母的年收入也比较少,差不多只够用于平时家庭的生活开支,能存下来的钱基本很少,属于低收入水平的家庭。

2)家庭资产结构分析

李雨樊茜同学家的资产结构比较简单,活期存款占19%,余额宝占7%,股市投资占1%,自主房产占73%。其中流动性资产(活期存款、余额宝和股市)就占去27%,意味着家庭一旦发生意外等风险,基本能维持一段时间或完全能维持。不过,理财师认为这样的家庭资产结构太过于保守,家庭资产利用率很低,尤其是13万元储蓄每年只有0.35%的超低利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李雨樊茜同学的父母目前收入较低,除了父母的日常生活开支,自己上大学的生活费用都需要父母给予,所以家庭每月结余仅1000元。其次,家庭资产结构也比较单一,储蓄所占比率太高,整个家庭财产管理太过于保守,影响了家庭资产的收益,所以理财师建议家庭的13万元活期存款不妨转做一些稳健型的投资来获得10%左右的年收益,实现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理财目标。另外,李雨樊茜同学的父亲的保障非常弱,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父亲的保障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理财建议

1.还清2.4万元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即是上大学的学费借支,学生在校期间无需偿还贷款本息,但毕业后开始还款,还款方式分为一次或分次还清,李同学有两种方案来还清助学贷款:

方案一:毕业后一次性还清贷款。那就需要父母帮忙,李雨樊茜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争取获得更多的奖学金,其次可以通过勤工俭学获得额外的收入,减轻父母的还款压力。

方案二:毕业后靠自己分次还清贷款。毕业后前两年只需偿还贷款利息,第三年起开始按年分期偿还贷款本金,每年12月20日还款一次。

李雨樊茜同学待毕业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就业是否难、薪水收入、父母的意向等来综合考虑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

2.调整家庭资产结构

目前家庭的资产主要包括活期存款13万元、余额宝5万元、股票1万元、自主房产50万元。整体来分析,资产结构过于保守,建议尽快调整家庭资产结构,适当增加一些投资。从目前家庭的财务情况来看,虽说接触过股票等投资品种,但可以看出投资经验仍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理财师认为家庭应以稳健型投资方式为主,建议将银行活期存款13万元配置目前风险较小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宜盛财富月月盈,2年期,每月能固定获得收益1105元(13万*0.85%),一来实现家庭储蓄的保值增值,二来每月投资收益可以补充家庭生活所需资金,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在生活中,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按需购物,也能省下不少钱。

3.父亲的保障计划

李雨樊茜的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者,因此对父亲的保障一定要重视。父亲今年50岁,曾缴纳过15年的养老保险金,按照国家规定,养老保险只要累计缴纳15年,到退休时,就可以领取退休金,当然多交多得。现在男性法定退休年龄普遍为60岁,如果父亲之前从事的是高风险工种,就可以申请提前领取养老金。

至于未来能领取多少养老金,需要从多方面来看,可以使用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

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积累额÷计发月数。

或者可以拿着父亲的社保材料到当地社保部门进行咨询,他们会为你作详细解答。另外,考虑到李雨樊茜的父亲目前只靠开面包车拉客来赚钱,意外风险的几率较大,所以理财师建议可以再为父亲购买一份意外险和重大疾病险来提高保障,有助于报销因意外或重大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卢敏娟

1996年加入保险业,现任中意人寿江苏分公司江阴营销服务部业务总监。

一、财务现状分析:

1.县城的房产按50万估算,为整个家庭主要资产;

2.活期储蓄和余额宝作为流动性资产累计18万,在家庭总资产中占较大比例,对家庭资产增值是一种浪费;

3.投资性资产股票只有10000元,在总资产中占比只有1.45%,影响家庭投资性收益;

三、综合理财建议:

1.流动性资产较高,影响家庭收益,依据家庭目前的月度开支和收入的稳定性,建议保留6个月的生活费即15000元,这笔钱可以通过余额宝实现。

2.助学贷款还有1年到期,而且家庭没有较好的投资渠道,建议到期后从余额宝一次性支付,如果余额宝回报高于贷款利息,可以考虑分期偿还。

3.活期存款13万是家庭增加收入的重要资源,鉴于家庭的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可以考虑部分购买万能型保险、分红型保险以保证养老生活,另一部分购买稳定型基金作为孩子的创业或者婚嫁备用。

4.家庭的主要收入来自父亲,而且客运风险较大,必须考虑充足的意外保险以保证家庭的稳健。

5.父母均在50岁左右,有社保基础医疗保障,但家庭资产较少,能以抵御重大疾病所带来的大额资金风险,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储蓄性大病保险。

6.子女是父母的未来,即将踏入社会为家庭作出贡献,要有意外风险的意识,建议购买一定金额的意外保障。

四、保险规划:

保费为预估,不同险种会略有不同,年缴保费控制在10000元左右,年金保险采用一次性缴费。

保险缴费规划:

保费为预估,不同险种会略有不同,年缴保费控制在10000元左右,年金保险采用一次性缴费。

保险缴费规划:

1.从活期储蓄中支出5万购买年金保险,作为晚年的养老补充。

2.活期储蓄支出5万,剩余8万加上年度盈余大概10万购买稳定型基金,回报率8%~10%,可以支付每年的保费,首年保费从余额宝支出,余额宝剩余金额作为家庭备用金和助学还款。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篇7

(一)

例:某高校因建造××教学楼向银行贷款1 000万元, 贷款期限为5年。贷款协议中规定该高校每年年末归还贷款本金200万元。假设不考虑利息。该高校预计用事业费收入每年安排200万元归还借款本金。××教学楼在贷款当年建成。

现行会计实务中有以下处理:

1.收到银行贷款时, 借:银行存款——基建户存款1 000;贷:借入款项——××基建贷款1 000。或:借: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1 000;贷:借入款项——××基建贷款1 000。

2.支付基建工程款时, 有以下两种做法: (1) 单位不单独设立基建账套, 借:在建工程——××教学楼工程1 000;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1 000。或:借:其他应收款——××教学楼工程1 000;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1 000。或:借:其他资产——××教学楼工程1 000;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1 000。 (2) 单位单独设立基建账套, 借:在建工程——××教学楼工程1 000;贷:银行存款———基建户存款1 000。

3.基建项目完工验收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教学楼1 000;贷:固定基金1 000。同时结转基建工程支出。

假设当年收入中安排用于基建工程支出200万元, 如果超过200万元, 则当年事业基金就会出现负数。对此也有两种处理方法: (1) 单位不单独设立基建账套, 借:事业支出200;贷:在建工程——××教学楼工程200, 或:其他应收款——××教学楼工程200, 或:其他资产——××教学楼工程200。 (2) 单位单独设立基建账套 (两套账两套报表核算, 即单位单独设立基建账户, 独立成套账, 专门用于核算基建项目) , 借:结转自筹基建——××教学楼工程200;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200。同时, 借:银行存款——基建户存款200;贷:在建工程——××教学楼工程200。

4.归还本金时, 借:借入款项——××基建贷款200;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200。或:借:借入款项——××基建贷款200;贷:银行存款——基建户存款200。

在这里, 事业单位实际上没有购建这项资产的收入来源, 如果这1 000万元支出全部进入当年支出, 就会出现收不抵支问题, 事业基金就会出现“红字”。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便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会计处理。

对于不单独设立基建账套的单位来说, 无论怎么处理都是挂在资产账上, 待后续有了收入再将原来的基建支出列支。事实上, 在××教学楼工程支出未核销完这段时间里, 该资产是虚增的。

对单独设立基建账套的单位来说, 这时候未归还的借款800万元在以后事业单位年度收入安排数中转入基建账户。如前面例题中处理:基本账户上做:借:结转自筹基建——××教学楼工程200;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200。基建账户上做:借:银行存款——基建存款200;贷:在建工程200。

从以上处理过程可以看出, 无论如何处理, 在没有收入安排这项支出的这段时间里, 会形成待核销基建支出, 挂在了资产账上, 影响会计报表质量。

(二)

对以上会计处理, 相关人士有以下看法:

1.将待核销基建支出列入“经营支出”。理由是, 经营结余通常应当在年末转入结余分配, 但如为亏损, 则不予结转, 可以视为净资产减少, 不虚增资产。

2.基建专户单独核算, 在无收入归还贷款前该账户不撤销。理由是, 两套账两套报表, 不影响事业单位基本账户, 从事业单位基本账户角度来说, 资产应该记也记了。

3.参照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做账。即:在确认“固定资产”的同时减少“在建工程”, 不增加“固定基金”, 有收入来源能为支出埋单时确认“固定基金”, 同时增加“事业支出”。理由是, 这样处理能真实地反映资产。

4.在支付工程款时全额减少投资基金,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贷款基建) ;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理由是, 这样处理资产和事业基金都能得到真实反映。

5.净资产类增设“待核销基建支出”一级科目, 作为“固定基金”的备抵。这样, 会计核算关系清楚, 会计报表中净资产和资产总额都能得到真实反映。

(三)

对以上观点, 笔者有以下看法:

观点1, 这项支出不属于经营支出, 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

观点2, 设两套账, 与基本户分开, 也是不对的。一个会计主体, 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应如实反映, 不得藏匿。

观点3, 如果参照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 会与融资租赁业务的处理混淆。

观点4, 这项支出没有通过事业支出账户直接作为投资基金减少, 显然是不对的。这部分支出将来是要用单位收入来弥补的, 要收支相配比。

观点5, 以上面例题为例: (1) 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教学楼工程1 000;贷:银行存款1 000。 (2) 工程竣工决算时, 借:固定资产——××教学楼1 000;贷:固定基金1 000。同时, 借:待核销基建支出——××教学楼工程1 000;贷:在建工程——××教学楼工程1 000。 (3) 第一年安排200万元事业收入归还本金, 借:事业支出200;贷:待核销基建支出——××教学楼工程200。同时, 借:借入款项——××基建贷款200;贷:银行存款200。 (4) 后续有收入安排这部分支出时, 借:事业支出800;贷:待核销基建支出——××教学楼工程800。同时, 借:借入款项——××基建贷款800;贷:银行存款800。

这样, 第一年, 因贷款增加资产1 000万元, 增加负债1 000万元, 在年末又因用事业收入安排归还贷款200万元, 使得负债减少200万元, 净资产增加200万元。通过后续收入安排归还剩余的800万元后, 最终净资产增加1 000万元。会计核算关系清楚, 会计报表中净资产和资产总额都能得到真实反映。这也是笔者观点。

固定利率住房贷款的利弊分析 篇8

(1) 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 有利于拓展银行房贷业务, 刺激潜在住房需求者的消费需求。固定利率房贷利率固定不变、每月还款额固定,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支付能力, 避免了浮动利率下每月还款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对自身支付能力的担心, 诱导消费者放心大胆地决策, 在没有积蓄可随时支付的情况下, 提前享受舒适住房而不用担心支付困难。在浮动利率下, 由于随着利率的提高, 每月的还款数额也上升, 对未来利率会上升到什么程度, 借款人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期。由于每月的还款数可能超出借款人的支付能力, 借款人的这种忧虑可能导致其放弃贷款, 推迟消费。

(2) 有效减轻按揭客户大量的提前还款的压力。这个原因对银行来说更为现实和迫切, 因为央行对房贷加息后, 消费者出于减少房贷支出的考虑, 纷纷提前还贷, 而这种提前还贷的数量之大, 远远超过了银行的想象。以全国房产热点城市上海来看, 2005年房产按揭贷款新增额在整个贷款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004年76%的高位降低至2005年的45%左右。这种情况下, 银行推出固定利率住房贷款, 很大程度是希望这种新型产品可以规避央行的加息风险, 重新提升“萎靡不振”的个人按揭贷款市场。

(3) 降低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相对浮动利率而言, 固定利率房贷违约风险较少。浮动利率房贷在开始时利率比固定利率房贷的利率低, 随着时间的推延利率会提高, 这会诱导没有足够支付能力的消费者不顾今后的承受能力使用浮动利率贷款。在利率低时尚可按约归还本息, 但是, 如果利率不断上升, 借款人每月须还的数额增加很大, 而借款人事先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旦超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将导致借款人无法支付贷款本息。即使有些借款人是短期的支付困难, 但拖欠一旦形成, 就容易产生接二连三的拖欠, 产生赖账的念头, 最后无力归还债务, 增加了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固定利率房贷由于利率固定, 每月还款额固定, 借款人在决策时就能较为准确地确定自己能承受多大的债务, 在承受债务期间准确地安排房贷支出。同时有利于树立银行“铁算盘”的观念, 避免产生赖账心理。因此, 针对我国居民征信体系尚不健全, 借款人资格审查不够严格以及放贷条件比较宽松的现状, 固定利率放贷业务有利于降低违约率, 减少银行账面的不良贷款率。

(4) 稳定银行收益。银行通过承担利率风险换来了违约风险的减少, 增加了收益。在固定利率房贷业务中, 利率风险由借款人转嫁到银行, 银行凭借其经营风险的优势, 经营应由借款人承担的利率风险, 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借款人将利率风险转嫁给银行, 须向银行交纳“保险费”, 即让银行将固定利率确定在一个较浮动利率高的水平, 从而增加银行的收益。固定利率房贷的利率在开始时较浮动利率房贷的利率水平高, 如果贷款发放一段时间后利率水平下降, 则借款人可能提前还贷。因为银行已经收取了一段时间的高利息, 再加上借款人的违约金及手续费, 相对浮动利率而言, 银行赚得多。如果贷款发放后利率上升, 只要上升幅度在银行控制和预期之内, 就不会造成银行亏损。

(5) 固定利率可以降低信贷管理成本。在浮动利率条件下, 由于目前利率变动较频繁, 使得购房者的还贷额度需要不断调整, 这势必会增加银行的管理手续, 操作繁琐, 从而增加贷款管理成本。而固定利率可以有效地减少银行贷款管理手续。在固定期内, 不必因金融市场信贷利率的变化而调整还贷额度, 从而降低了信贷管理成本。

2 对购房者而言, 固定利率房贷的优点

(1) 不承担利率风险。固定利率房贷为购房者提供了一种风险管理手段, 将购房者承担的利率风险转嫁给银行。合同一旦鉴定, 无论市场利率怎样变化, 借款人仍按签约时的利率支付利息, 不用关心市场利率的变化以调整自己的收支计划, 不用忧虑市场利率上升时还款压力增大造成支付困难, 影响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 给借款人带来了时间精力的节约和精神的放松, 避免了浮动利率下, 利率快速上升时, 借款人利息支出迅速增加以及可能因无法按期归还贷款本息而产生的精神压力和其它业务中断造成的损失。

(2) 固定利率房贷赋予借款人更多的选择品种。预期通货膨胀率增加, 经济增长, 则选择固定利率贷款。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 经济发展放慢, 选择浮动利率贷款。这样借款人得到更多实惠。如果借款人无法预测长期利率, 采用固定利率是一种稳妥的方法。

对社会和国家政府而言, 固定利率房贷具有如下优点:

(1) 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对住房市场的微调。对于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来说, 当房价过快上涨以致于央行要通过提高利率来调整时, 不仅新发生的贷款利率上调, 而且已经发生的存量贷款的利率也会上调。存量贷款利率的变动显然不会对新房的价格上涨产生影响, 而只会加重借款人负担, 并提高贷款的信用风险。只有在不对存量贷款产生影响、只对新增贷款发生“边际”作用时, 货币政策才能自如实施。满足这种条件的就是固定利率抵押贷款。

(2) 可以突破目前房贷业务低迷的困境, 为该业务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央行发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 2005 年第二季度, 个人住房贷款月增额明显减少, 5月份新增144.89 亿元, 比2004 年同期减少159.37 亿元, 是2003年3月以来个人住房贷款当月新增最小值。6月末,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1.74 万亿元, 增25.59%, 同比回落16.38 个百分点。造成房贷下降就是因为储户对未来房贷利率有加息的预期所致。自央行多次加息以来, 选择提前还贷的购房者日渐增多, 使得银行业务量巨增而不堪重负。而自光大银行2006年1月5日推出固定利率房贷业务以后, 定息房贷业务申请量突增, 至2007年8月, 光大银行已发放固定利率贷款7000多笔, 金额超过33亿元。招行、建行、农行等银行的数据也显示出定息房贷新增量均呈迅速增长态势。前后数据的反差充分显示了固定利率房贷在利率加息周期内的优势。

3 对银行而言, 固定利率房贷的不利之处

(1) 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增加。

利率上升时, 银行吸收存款支付较高的利率, 而发放的贷款仍按事先约定的利率收取利息, 导致银行资金收益不能抵补资金成本或不能产生足够利差而亏损。在利率下降时, 借款人可能出售他们的住房或重新融资。固定利率是银行预测的, 预测的利率由真实利率、风险补偿和通货膨胀率三部分组成。未来其中之一变化, 都将引起银行的损失。最重要的是未来通货膨胀率。由于未来通货膨胀率具有不确定性, 对其预测较为困难。虽然利率在产业周期扩张阶段上升, 在经济衰退时期下降, 但影响利率的因素很多, 有时一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而有时另一因素起主要作用。在西方国家, 利率预测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职业, 但即使是最优秀的利率预测人员作出的预测也常与实际南辕北辙。

(2) 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分散利率变动风险的衍生产品。

国外金融市场比较发达, 有各种配套金融产品来帮助银行和客户锁定风险, 如利率掉期、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利率远期等。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固定利率房贷的同时, 可以通过利率互换等方式来锁定风险。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这些衍生产品, 资产证券化也仅仅是刚刚起步。另外,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具备衍生产品市场操作的专业人才极其缺乏, 许多银行从业人员对衍生产品的概念依然模糊。银行一旦提供固定利率产品将意味着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身来承担风险。如果预期未来长期内利率变动较大的话, 则固定利率产品的收益波动率将会大大提高, 从而给银行和客户都带来较大的风险。

(3) 给银行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固定利率房贷要求银行具有更强的市场预测能力, 制定恰当的固定利率房贷的利率水平, 采用更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降低利率风险。

4 对购房者而言, 固定利率房贷的不利之处

(1) 购房者将利率风险转嫁给银行需接受较高的利率。

固定利率房贷的合同利率通常高于签订合同时的市场利率, 在合同期内如果利率不下降, 则借款人比浮动利率房贷多付息。

(2) 利率走势难判断。

购房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收人、还款能力, 对未来利率走势做出判断, 然后再考虑是否申请固定利率住房贷款。尽管购房者可以对自己未来的收人进行预期, 但是未来利率走势这样专业的问题, 很少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也就很难说这个保险上得是否划算。在利率下降时, 借款人不能享受降息所带来的利息支出减少。如果借款人持有贷款期间平均市场利率低于固定利率房贷的合同利率, 则借款人多支付了利息。借款人多支付的利息也是银行多收的利息, 是银行承担利率风险应收取的“保险费”。

(3) 固定利率住房贷款中的一些违约罚则也会增加贷款人的成本。

比如, 光大银行制订的固定利率贷款条款中, 违约金为3%, 也就是说, 如果想提前偿还10万元贷款, 就要缴纳3000元的违约金。这个成本是比较高的, 而目前大部分银行浮动利率贷款提前偿还是不必缴纳违约金的。

5 固定房贷利率的发展

我国的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只是刚刚起步, 产品的设计和利率的制定还处在摸索阶段, 众多消费者不了解这种产品。

从近期来看, 商业银行对固定房贷利率的推出从谨慎到追逐。在近期, 商业银行对固定利率房贷产品的定价和期限结构的设定应该是比较保守的。银行发放一定规模的固定利率房贷, 只要能找到相同固定利率的负债来源即可以保证业务的运转。在这方面, 目前银行主要采取发行金融债或者协议存款两种方式, 由于避险工具有限, 风险出口不多, 对银行来说难度较大一些。但随着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的放开, 一些如利率掉期交易等衍生工具的推出, 相信将使银行有更多渠道获得固定利率负债来源。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推出固定房贷利率业务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从长期来看, 固定房贷利率的发展毋庸置疑。首先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可以让住房抵押贷款流动起来, 大大降低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及商业银行推出固定房贷利率的风险。其次, 固定房贷利率的推出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产物。最后,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人, 我国银行将会经历一场洗礼, 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也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童霞.固定利率房贷, 房贷的新热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4) .

[2]张才杰.论固定利率房贷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消费导刊, 2007, (10) .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篇9

一、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美国公众,由于经济的萧条,难以解决住房问题。为此美国政府设立了一些机构,如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是由各州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管理及融通的储蓄机构,其宗旨在于帮助受经济大萧条影响的住宅拥有者取得购房基金。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在取得财政部拨款后,贷给资金需求者,如储贷机构。其后,美国国会依据全国住宅法,于1934年成立联邦住宅管理局,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承做机构保险机制,降低不动产抵押承贷机构必须承受借款人因无法偿还本息所面临倒闭风险的冲击。

美国国会在1944年通过公职人员重新调整法,授予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开办类似提供抵押贷款保险的业务,提供融资保证,方便了退伍军人顺利取得购房贷款。其后,美国于1968年成立政府国民抵押协会,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购房服务,并借以提升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同时,美国开始收购有抵押的资产,成为了担保人并且发行证券。房贷转手证券之类相继出现,其目的在于为确保承做该房贷创始人,在有保留权益因而仍拥有该房贷群组一部分权利的情况下,能维持部分该房贷的承做标准。但是这种传统房贷并未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承保或保证。实际上,以传统房贷作为担保,且未受美国政府保证的转手证券是在1977年首次发行的。由于这些民间担保的转手证券并无其他的保证,因此,该证券的信用须由民间的信用评级机构来评估。资产证券化发展至此,已渐由政府参与并主导的发展,转变成全面由民间主导的商业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各种类型的债券性质的证券化开始仿照一些先前的市场模式,将这些新贷款组合起来,发行资产担保证券;在此同时,商业房贷也被组合起来,发行商业房贷担保证券,标的物也转变成各种其他金融的无形资产。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资产所有人通过这种方式将特定资产对应的风险和收益转移出去,由购买这些证券的投资者承担资产对应的风险和收益,实现了风险向金融市场转移和分散。正是由于美国拥有发达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这就为不吸收存款的专业性抵押贷款机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因为抵押贷款机构可以将全部抵押贷款以证券化或非证券化的方式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而只赚取出售过程中的折扣收益和出售后的服务收益,借助二级市场抵押贷款机构可以迅速回笼资金以支持进一步的贷款扩张。在这一模式下,抵押贷款机构的放贷能力明显提高,除了放贷规模扩大以外,放贷的对象也得到了扩展。二级市场的方便融资功能,使许多抵押贷款机构在繁荣时期过度授信,美国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MBS从2000年的81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7 320亿美元,7年间的增长超过9倍。

二、资产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

由于优质抵押贷款可以得到美国政府性机构提供担保,可以获得比较高的信用评级,同时,其收益率显著高于同风险评级的国债或公司债,因此,以优质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MBS获得广大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也在情理之中。但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MBS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很难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无法达到美国大型投资机构如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政府基金等投资条件。为此,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又进行了大胆的金融创新,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产品———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

债务抵押担保证券是指一种新兴的投资组合,以抵押债务信用为基础,基于各种资产证券化技术,对债券、贷款等资产进行结构重组,重新分割投资回报和风险,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的创新性衍生证券产品。CDO的资产组合不同于传统的ABS,传统的ABS资产组合中的资产是同质的,而CDO的资产组合则是包括ABS、MBS、垃圾债券、新兴市场债券、银行贷款等固定收益资产的分散组合。正是通过CDO这种产品的创新,把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MBS与其他类证券汇集构成资产池,按照MBS、ABS的信用增强模式,一部分CDO优先级证券被评为AAA级,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持有,而CDO次级证券,则由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对冲基金持有。这样,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MBS经过CDO产品的包装,低信用评级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2006年,CDO一共吸收了1 500亿美元的MBS,其中大部分是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至此,一条完整的产品链条形成了,在低利率和房价上升阶段,链条上的所有人都能获益。但如果这条链条最原始的次级抵押借款人出现还款问题,则整个链条都会产生问题。美国自2005年4季度起,房价上涨速度开始明显下降,到2007年3月房价停止上涨,随后出现明显的下跌,这也直接导致自2005年起,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开始上升,2007年第2季度,美国抵押贷款违约率达5.12%,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达14.82%。这样,在房地产价格下降和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MBS及CDO出现了大幅度的缩水,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开始向以此为基础发行的证券持有人扩散。

由于MBS、CDO、ABCP等证券化产品及CDS等信用产品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美国房贷市场证券化的高速发展,约80%—90%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也使得美国房贷市场参与主体的业务发生转变。对于许多放贷公司而言,证券化的发展使其盈利模式由原来的存贷款利差转变为赚取出售房贷的手续费及服务费,业务重点也从注重房贷品质转为如何扩大房贷数量。在这种情形下,房贷公司开始推出大量创新产品,扩大次级房贷市场的规模。同时,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放贷公司逐渐放宽信贷标准,不再要求借款人提供所有证明。这些潜在因素加速了次级房贷市场的恶化。因此,CDO等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三、结论

资产证券化的存在,不仅有负面的影响,也有正面的意义。因为正是资产证券化改变了人们对风险的认识状态,让风险由存量化变成了流量化,赋予了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资产证券化正是通过风险定价和转移技术实现了风险配置的功能,成为金融功能从资源配置到风险配置转型的有力工具。

但是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而这显然有可能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从而有可能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如何控制风险,掌握尺度,加强危机预警,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是势在必行。对于我国而言,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监管不松懈。如今央行和银监会都要求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从根本上把基础产品风险控制好。金融创新并非是一剂毒药,适当的发展一定能收效良好。另外,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要透明,尽可能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减少,这样就能最终减少广大投资者和所有人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臧慧萍.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演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曹红辉.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R],2008.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810/53212.html.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篇10

据央行网站10月10日消息, 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 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 (市) 推广试点。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央行内部评级, 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是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 引导其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支持实体经济。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篇11

在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上,保险公司也在加速前进。日前,由太平人寿与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行的“太平人寿保单质押贷款债权支持1号专项计划”(下称“太平人寿债权支持1号”),拿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复并迅速成立引发市场关注。

该产品虽然仅发行规模5亿元,但是对于目前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的保单质押贷款的市场来说是一次全新试水,未来前景可期。据悉,这不仅是全国首单,更是全球首个保单贷款ABS项目。

保单质押贷款暴增

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寿险全行业保单质押贷款的规模已经达到2298.6亿元,相比年初增长了27.6%。

尽管与7万亿寿险总资产相比,目前的质押保单占比只有个位数,但从四家上市险企质押保单增速来看,未来保单质押融资仍有很大空间。

保单质押贷款,是指投保人将保单的现金价值作为担保,从保险公司获得贷款。可以进行贷款的保单是具有储蓄性质的,如人寿保险、分红保险、养老保险、年金保险等。保单质押贷款额度一般为保单现金价值的70%~90%,期限多为6个月内。若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债务,当贷款本息积累到退保现金价值时,保险公司有权终止保险合同效力。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近年保单质押贷款增长的原因是一些高净值客户在财务上短期需要资金周转,与退保相比,保单质押贷款既可以解决短期财务问题,又可以继续维持保险合同效力;还有一些高净值客户将原本趴在保险公司账上的资金通过保单质押贷款方式盘活进行再次投资,这样也不影响享受保障的权益。

从披露的上市年报来看,近年来内地四大上市险企保单质押贷款规模大幅上升,这为险企提供了另一种盈利方式。

截至2015年末,在A股上市的四家保险公司保户质押贷款合计达到1775亿元,较2014年末的1387亿元增长388亿元,增幅28%。

其中中国人寿2015年贷款利息同比增长36.6%,由2014年的81亿元增至111亿元,“主要原因是保户质押贷款、信托计划等规模增加”;中国平安贷款及应收款利息收入由2014年的10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53亿元;中国太保2015年的其他固定息投资利息收入为107亿元,同比增长7.59%;新华保险保户质押贷款利息收入由2014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9.8亿元。

在保单质押贷款存量规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显然看到了这块市场的潜力。以太平人寿此次发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例,虽然预期收益仅有3.88%并不高,但是期限短仅有半年时间,资产质量又好,因此很受市场的欢迎。

可以降低质押利率

“保单质押贷款是国际通行做法,做好相应测算便没问题,目前国内寿险公司的保单质押贷款已相对成熟,而资产证券化会涉及更复杂的测算,将保单质押贷款与资产证券化相结合是保险的创新尝试,太平人寿的总部在香港,保险贷款在大陆之外的地区也有许多新做法,应当相信其对风险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分析和评价。”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太平人寿也表示,对于办理了保单质押贷款的客户而言,将保单质押贷款证券化的做法,并不会对客户的权益和体验产生任何影响。

“保单质押贷款ABS项目的诞生,经过大量的法律研究、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它在充分尊重贷款人意愿的同时,保证了项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法合规。”太平人寿方面向本报记者介绍。

据悉,在操作方面,每一笔保单质押贷款,太平人寿都将征得贷款人对“公司转让合同项下债权”的书面同意后,方进行后续处理,且全过程中客户无需与任何第三方发生直接接触,客户的贷款、还款行为与以往没有任何变化,没有繁琐的手续。

而在确保“合法合规运作”和“客户体验不变”的基础上,太平人寿认为,通过运作保单质押贷款ABS项目,可以优化投资收益,为公司保单质押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甚至进一步降低创造了可能,这将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

与此同时,太平人寿债权支持1号的设计和报批过程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上海保监局有关部门指出,该项目的推出是“金改40条”发布以来,保险机构在自贸区内探索金融创新的有效尝试,进一步促进了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双向融合。

资产证券化标的扩容至保险

据了解,随着资产证券化规模发展的迅猛,泛资产证券化越来越常见,基础资产的不断丰富,并形成大类基础资产产品,而本次太平人寿试水也是资产证券化首次扩展到保险资产。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作为激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重要工具,资产证券化成为金融企业和实体企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选择。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证券化研究组在《2015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就曾提出,2016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向万亿级规模进军。

报告指出,2015年全国共发行1386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金额5930亿元,同比增长79%,市场存量7179亿元,同比增长128%。

太平人寿债权支持1号作为首次将保户质押贷款进行证券化操作,可以说是丰富基础资产的来源。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篇12

上世纪末,美国采取低利率刺激消费的方式,在给美国的经济注入强劲活力的同时,也为房地产泡沫埋下了隐患。2006年,次贷危机在美国开始逐步显现,危机迅速蔓延,致使全美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危席卷了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引发全球大规模经济激变。公允价值计量在推动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顺周期性促使金融危机在初始阶段的显现,并催化了金融危机的大规模蔓延。从而使顺周期性的显著特点充分显现,即在繁荣时加速经济发展,在衰退时恶化经济形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也同样具有“顺周期性特点,这是亟待改进与完善的步骤。

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存在的诸如顺周期性及利息收入大幅度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经济稳定具有不利的影响,为此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了改进资本监管和减值拨备的设想以期达到缓解顺周期性的目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加快了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有关的会计准则的修订。2009年11月,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旨在分三个阶段逐步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IAS39)。随后IASB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预期损失模型。该模型的提出意在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对具有大量金融资产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 , 我国大多 数http://www.chinairn.com/report/20140327/083504292.html房地产市场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两方面都有下跌的趋势。中国指数研究院调查全国100个主要城市, 结果显示,2014年5月城镇住房均价环比下降0.32%,在房价持续上涨两年后首次下降。虽然各地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价量齐跌,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长出现放缓势头。2014年3月末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1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我国房地产贷款涨速持续在多个季度增加后的首次回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比上季末低0.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

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银行业提升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判断,预期未来房价可能下降,房地产贷款抵押品价值下跌,会带来潜在损失,银行业开始收紧贷款,减少贷款额度。针对我国目前个人住房贷款紧张、贷款难度大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希望商业银行能够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服务,对符合标准的个人住房贷款提高放款效率。应央行的要求,各大银行不得不放宽针对住房市场的信贷紧缩政策,同时也增加了贷款的风险。所以我国银行应该科学地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鉴于目前采用的“已发生损失法”相比于“预期损失模型”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前情况判断不够,风险预期不准确,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因此,我国银行应该借鉴IASB的做法,改用“预期损失法”,利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减值准备。

二、关于预期损失法的国外理论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性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已发生损失法即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已经发生减值时,才可以按照贷款的摊余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差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经济繁荣时期,银行借贷的违约率与损失率较小,计提较少的贷款损失准备,利润增加,借贷规模增大,经济持续上行;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借贷的违约率与损失率较大,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借贷规模缩小,财务状况继续恶化。由此可见,已发生损失模型对于贷款损失准备的确认时间较晚,在贷款信用周期的早期计提准备金的金额较少,这使贷款早期利息收入被高估,贷款损失准备金无法得到有效积累以吸收经济下行时期产生的信用损失。

(二)贷款和其他金融工具计提减值准备方法的改革

2008年10月,IASB与FASB共同成立了金融危机咨询组(FCAG),提出使用考虑了预期信用风险的模型取代目前金融资产减值所使用的已发生损失方法。

2009年6月,IASB提出,可以用预期损失模型来取代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该方法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在项目初期合理估计,科学使用金融工具,对现金流量进行宏观把握,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009年11月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以及《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预期现金流量法提出了预期现金流量法的预期损失模型,摒弃了之前提出的公允价值模型、动态减值模型等备选方案。此时,FASB暂时决定保留已发生损失法。

2010年5月FASB发布了一份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会计以及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修订》(Proposed Accounting for Financial Instruments Update),综合考虑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减值和套期的。在减值模型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移除了确认减值的阀值 (threshold),并且提出了在初始确认整个生命周期的预期损失的要求。

2011年1月31日,IASB和FASB联合发布了2009年11月的征求意见稿的补充文件《金融工具:减值》(下称“补充意见稿”)。补充意见稿建议依据金融资产现金流量可收回性的预期,区分好账 (Good Book) 和坏账(BadBook)分别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针对意见反馈者提出的相关质疑,IASB和FASB于2011年6月提出预期损失模型“三分类法”,建议将金融资产按照内部信用层级区分为三类,信用风险由低到高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

FASB认为“三分类法”不易理解、难以操作和计算,于2012年12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用以提高信用损失确认的及时性和额外信用风险的透明度。该征求意见稿建议用FASB替代现行美国GAAP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FASB要求确认金融资产整个寿命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FASB就当前状态对金融工具进行预期损失的确认,不考虑其信用质量自初始确认以来是否恶化。

2013年3月,IASB发布了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提供了关于金融资产、信贷承诺的预期信用损失的相关信息,该征求意见稿提出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取消初始确认阀值(Ini-tial Recognition Threshold)(即识别信用损失事件),而是主体应基于对合同现金流量在报告日的预期缺短金额作出的当前估计值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三、FASB“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与 IASB“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之争

FASB和IASB的模型在对预期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方面要求不同,IASB建议依据信用质量的不同级别分别确认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和生命周期的预期信用损失。FASB就当前状态对金融工具进行预期损失的确认,不考虑其信用质量自初始确认以来是否恶化。在“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在最初确认时即确认金融工具到期前所有预期信用损失;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要求在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才确认金融工具到期前所有预期信用损失。

IASB建议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FASB建议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确认信用损失方面表现的更为谨慎,二者都在征询意见稿中要求取消确认阀值。建议主体需要预期确认信用损失,并在预期损失发生变化时更新预期信用损失。相比于FASB规定主体在估计预期信用损失时只能使用有效利率对现金流进行折现;IASB建议主体在对预期信用损失估计进行折现时,可以选择有效利率或无风险利率,由于在使用无风险利率时,是用较低的利率对现金流进行折现,存在预期信用损失被高估的风险,因此需要从有效利率和无风险利率中选择一个合理的利率。此外,在确认预期信用损失时,IASB和FASB的最新征求意见稿考虑广泛的信息,比如:主体的历史信息,当前金融工具信用质量状况及可靠和有根据的预测。IASB的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接近金融工具的经济实质,但其可操作性的难度较高;FASB的模型对计提减值准备的预测更为谨慎,最大限度地、简捷高效地反映股东需求。

四、我国采用预期损失模型的选择及实施难点

IASB近年来进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基本已成定局,我国应及时考量应对之策。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旨在平滑各期利润,保证企业稳健运行,主要体现了金融监管的要求,但严重影响了会计的独立性。征求意见稿为了准确地反应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在金融工具信用质量转好的情况下,可以转回前期计提的减值准备,但这种做法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风险。IASB并未对转回提出严格的信用标准要求,并认为这样会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中立性和如实反映原则。因此,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重建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系统,以确保持续核对信用损失的估计。另外,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对其内部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或者重建,以确保能够提供相关的原始数据以支持对信用损失的估计。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将会导致银行大幅度提高准本金,最高增幅可能达到50%,但我国银行原本已经比较审慎的拨备计提制度以及存贷比制度的限制,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的压力会比较小。

上一篇:多道程序下一篇:青年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