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2024-07-10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共12篇)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1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有些教师认为上课不用备课, 那么他们就大错特错了, 体育教师不但要备课, 而且备课内容必须细致、周密、全面。备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 更要备学生。备课不充分, 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备好课就要了解场地器材, 深入学生了解实际情况, 还要研究教材, 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 找准活动的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 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体育课堂效率低, 和体育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或根本不备课有极大关系, 以至产生常规体育课学生无事可干, 自由散漫的现象, 体育课变成了放羊课、课外活动课。

一、分析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就是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 青年体育教师首先要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和课时数分布情况, 通读全部教材, 做到心中有数。在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的同时, 依据学生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安排好一学年和一学期的初步教学任务。再依据任务挖掘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性, 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仔细推敲, 分析教材的内容。青年体育教师在结合本专业知识的同时, 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的体育学科知识, 掌握和研究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及主要培养目标, 随时注意积累资料, 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观看有关电视广播, 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 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较优教学训练方法, 随时收集加以保存, 以备备课时查阅。

教材分析包括对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分析, 教师应有统筹的安排。计划构设得周密, 每一次备课才会有条理。尤其是课时计划, 从目标的实现到内容的安排都应有系统的构思, 在一定程度上与以前的课能够顺利衔接, 使得每一次课都能有的放矢。在充分渗透新课程理念基础上在教案中体现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思想、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在分析教材基础上我们制定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 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为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发展等五个领域, 所以确定的目标需要包含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

二、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 完成“学会”到“会用”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过多束缚学生, 应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去活动,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在教学中, 教师把动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后, 就应该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提高。这样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 被动地接受, 逐渐丧失了个性和创造。

三、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法得当, 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应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做法,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让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不等于否定, 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方法应该保持和发扬, 关键是如何运用。新课标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强调改变现行体育课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 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是体育课程和教材改革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的成败所在。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用统一的竞技标准来考学生, 没有考虑学生的各自要求, 没有按照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 也没有满足学生的自身爱好。上体育课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训练, 因此,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 可采用拍手走, 两臂加动作走, 前脚掌着地走, 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 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同样在跳跃、短跑等练习中, 有的同学学了跳远, 还想试做三级跳远, 有的学生之间还想进行比赛。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 给学生1—2分钟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培养了学生的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 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四、备教学手段, 构建高效课堂

在丰富教学手段方面主要有两点: (1) 激发练习兴趣。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 他会因练习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无味”;反之, 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 积极主动, 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 激发练习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 灵活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很多, 贵在得法。无论何种方法, 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同一个班级中针学生不同个性采取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 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备”学生, 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 高中体育备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备好课, 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 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2

二、期中考试复习:

1、考试范围:必修一全册,侧重专题三、四,打“*”的课文本次考试不作要求。

2、命题要求:以考查课本知识为主

(1)字音、字形以课下注释为主,要求复习时加强。

(2)默写8分,不分选做题,要告知学生。

(3)阅读理解:课内2篇(文言文+现代文)、课外1篇(现代文)。

三、作业批改情况反馈

1、要重视作文训练和批改,大作文要求全批全改且有眉批、总评,分数。小作文可简略批

改。(本次调查结果:王学志:大作文3次,小作文3次;陈林芳:大作文2次,小作文4次;

兰帆:大作文3次,小作文4次;傅强:大作文2次,小作文2次;吴洗灵:大作文4次,小作文5次;季海静:大作文3次,小作文5次。)

2、下发的世纪金榜配套练习和本组自编的一课一练资料要充分利用好,不可废置。

四、教案书写

1、教学进度、学情分析、教学设想与措施都得写上。

2、不管是写简案还是详案,各环节必须齐全。要有三维目标,重难点,板书设计,导入,

授课过程,小结,作业布置,教后反思。试卷张贴不能是空白,课型要求多样,要有新授

课、复习课、试卷分析课、作文讲评课等。

五、语文组博客建设

要求各组员按时上传集体备课教案(王学志还未上传,要求本周三前必须上传),美文欣赏

要求一学期每人至少上传2—3篇(吴洗灵、傅强各已上传1篇)。

六、资料编写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备课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89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备课准备充足则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保证。语文教师备课好,那么在教学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如鱼得水,取得预期效果,相反,如果教师不认真备课,单纯依靠临场发挥和经验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则会显得混乱而无法收到预期效果,故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紧张学习的同时应该充分做好自己的备课工作,帮助学生一起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备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學生水平

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应该紧紧围绕的一个中心,而学生学习水平则是所有教学活动制定的重要依据。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备课中,教师应该首先充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比如说,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模式,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对学生思维模式及学习模式的掌握则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文章主旨大胆预测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疑惑同时也包括学生对教材所传达的中心思想的困惑,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能力、思想水平的前提下大胆预测,积极准备,以免在课堂上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应该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从哪些方面促进其成长。语文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和多样性,旨在帮助学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以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比如在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好几篇文章,其中《祥林嫂》这篇文章主要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祥林嫂不幸一生背后的社会因素,而文章《狂人日记》则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对于学生从多方面了解鲁迅的创作,了解鲁迅笔下的中国都有具体的、有侧重点的描述,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学习能力从不同的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乃至是价值体系。

二、全面把握教材内容

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讨论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等有关于学生的众多因素,同时,教师在备课中也要全面了解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的重要知识来源。对教材进行充分全面的把握是对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都是针对一篇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进行语文小单元的学习。语文与数学不同,数学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知识点的联系非常紧密,而语文各知识点的联系则没有数学那么紧密,它更多的是学生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故其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零散。所以,在语文篇章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全面的了解教材内容,充分准备教学材料。比如,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首现代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将这首诗的文体、文体特点和教法等进行充足的准备。此外,对徐志摩这位诗人写作此诗的背景了解充分,将作家生卒年,生平经历,作品风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众多关于文本作者的知识点都要有所准备。最后,将涉及到的这首小诗中的修辞、意象,重点词句的理解等内容也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当然,语文教师在教习的过程中不见得要将教案里所有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这也是45分钟的课堂无法完成的任务,教师对教材的全面充分的了解其目的只是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所要教授的内容,突出重点中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主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重点完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前两个准备阶段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教学过程的安排是整个备课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充分了解学生水平,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就应该重点完善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进行精益求精的设计和安排。针对教学过程,有几个环节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首先是语文文本的朗读。在语文教学目标中都会提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教师才能够从学生语速以及停顿中初步了解学生对词语的识记,对作者情感的认识和体会。尤其是作品中的诗歌部分的教学更需要重视朗读的作用。此外,伴随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融入了多种教学手段,其中课堂讨论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一种有效的改革。在语文课堂中,讨论效果的好与坏与教师问题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问题设置的恰当对教学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篇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林冲是如何一步一步被逼到杀人乃至走上梁山的。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会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以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对学生概括文本,掌握故事发展脉络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在教师教学过程的准备过程中要注意课后作业的合理设置。其实,作业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检查也是巩固其知识的重要手段。一堂课结束,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那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不能掉以轻心,而应该学会适当合理的分配。课后作业一般有三种类型:巩固基础知识、课文理解与研究以及拓展延伸研究。针对不同的文章,语文教师应该合理的选择恰当的作业,以期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略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集体备课 篇4

一、高中英语集体备课必须通过五套程序

1、个人初备。

要做到“三个一定”, 即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相关的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 摸清情况, 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而要摸清学生的情况, 必须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 (比如, 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 和非智力因素 (比如,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

2、集体研讨。

要在第一次集体备课中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 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 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教案, 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 以便扬长避短, 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做到“四个统一”, 确定“一个中心”:“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 统一教学目标, 统一教学重难点, 统一阶段测试。但不能搞“一刀切”, 而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经过集体分析, 统一安排;确定“一个中心”即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发言人可以由老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 以便做好“传、帮、教、代”工作。

3、修正教案。

一般由中心发言人说课, 教师们共同探讨, 相互补充, 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 但教案应注意避免千篇一律, 否则就谈不上创新。因此, 通过备课组成员共同研究, 反复推敲, 对遗漏和偏激的内容进行修正。修正教案应重在内容上, 不能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定式”, 要让教师结合实际和学生特点选择教法、学法。

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因此, 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 以便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备课组教师之间应提倡互相听课、互相交流、扬长避短。重点跟踪中心发言人或者年青教师教学的实践, 这样既可以印证备课的质量, 又可以衡量备课的效果。

5、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包括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 (编写教案) 、提高阶段 (即二次备课, 调整和修改教案) 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备课的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 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以便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高中英语集体备课必须突出三个提高

1、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集体备课的重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突出课外活动水平的提高。

课外活动怎么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做什么?这是两个根本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体现精心组织和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两大板块, 缺一不可, 因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故事会、日常用语交流会、英语作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 同时, 选取课外活动读物中的相关知识、故事、成语等作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 拓宽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整个活动气氛浓, 效果好。

3、突出各项测试整体素质的提高。

语言测试不仅是对语言学习结果的检测, 同时对语言的教与学也起了一定的导向和点拨作用。要提高英语测试的整体素质水平, 必须做到理清知识、熟知测试题型、通晓解题方法, 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三、强化高中英语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六种意识

1、责任意识。

每位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时, 首先要思想高度重视, 其次是态度要端正, 三是责任要明确。不能搞应付式的, 所提出的问题都算得上疑难问题, 所讨论的问题都应该经过反复认真地推敲, 要敢说真话, 愿做实事, 不能随意表态, 甚至不负责任等等。

2、忧患意识。

教师的忧患意识往往体现在个人初备的紧迫感, 集体研讨要多换角度设想, 课堂教学超常规尝试, 课后讨论的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每节课, 用发展的观点来改进集体备课的方法, 提高集体备课的水平和效率。

3、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全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氛围。对每个阶段的工作, 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 在准备SEFC BOOK 2A, Unit 7Canada时, 有些教师可以去寻找有关Canada的资料, 包括它的Population, Location, holidays, sports, system, customs, 有些教师可以准备教具, 比如美州地图和世界地图等。

4、整体意识。

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 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总揽全局, 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 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集体备课活动有可能会因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 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补上, 不能有松劲思想, 要始终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5、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 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 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个单元的课。SEFC教材每个单元均包括4课。

6、反思意识。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行为研究可以是在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调研活动, 通常包括“制定计划—实施教学—观察教学情况—教后反思”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有位学者指出,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逐步被集体备课方式所替代, 集体备课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认真探讨集体备课的方式方法, 遵循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强化集体备课的意识, 是抓好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集体备课

参考文献

[1]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010高中语文备课组总结 篇5

郑玉媚

一学期来,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6位教师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现把工作做一总结:

一、制定计划,步调一致地组织教学。

开学初,我们组的成员认真研读教材,集体制定了备课组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教学的目标要求、课时安排和开展工作的具体措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按计划组织落实,经常互通情况,做到进度统一、步调一致,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抓好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让学生打好今后学习的基础,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备课组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高一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四老师们下班进行早读指导,督促学生读书,认真检查背诵;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注重教学效果,注意通过检查督促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注意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增强他们的积累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向学生推荐配套练习,要求学生做到每课一练,对于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评改,要求规范;每周要求学生写周记,引导学生养成练笔的习惯;通过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建立班里的图书角,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另外,我们组的老师还通过举办班级朗诵比赛、写字比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团结协作,落实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享。

在本学期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按要求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分析教材,设计教学,交流备课资料和上课心得,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平时,在办公室坐班,组员也经常就业务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利用备课组里的电脑,组里的老师实行备课资料共享。每次月考我们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做好测试工作。考前由组里的老师商量考查的内容与形式,指定老师轮流出题,考后实行流水评卷,评卷结束集中汇报所评改的题学生完成的情况,对今后的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

另外,为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我们组的老师坚持理论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学习了相关教学理论,了解教研信息,丰富、提高了自己。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我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开展还不够正常,距离学校的要求和自身的奋斗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组将在下一学期工作中,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共同努力。

精心备课,搞好高中英语课教学 篇6

一、高中英语教学备课常见的两种不良倾向

1.备课流于形式,只是同组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内坐在一起聊聊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方法上的争论。或是组长一人说几点,大家随声附和几句了事。这种倾向往往不能形成标准化的要求,形成类似“散沙”状的授课状态,对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是有害的。

2.众人一面,过分强调统一。如作业统一、授课方式统一等等。集体备课应在一定标准基础上,更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劳动。若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那么,经过集体备课后的教师,就不过是讲台上的一部简单机械运动,从而抹杀了教师基本的创造性。作为备课组长,必须掌握备课火候,在二者之间寻求最佳优化点。

二、搞好备课,实践“四线三课”模式

集体备课的“线”是教师个体参与校本教研的行为:学习一实践一反思一创新,在螺旋式循环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大多能根据教师的实际要求,组织系列“研培结合”的活动,采取请专家作讲座、与教师座谈、交流课改信息、经验和体会、开展教师论坛、教育理论沙龙、课堂教学问题讨论、教师与专家对话等多种形式的教师互动学习活动,为教师提供较充裕的学习条件,让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有较明确的认识,使教师能够全方位、近距离地接触在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教育新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三课则是:教师备课、观摩课与课题研究。

三、教师集体备课做到“写议改补记”

“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议”为教师同伴间的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讨论理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实现每一课进行一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集体—卟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议是五者中的核心。“写、议、改、补、记’集体备课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在:集体讨论的针对性更强了,讨论的气氛更热烈了。因为有先写好的教案范式.讨论的中心更集中,大家都有话可说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易在讨论中交流;机械简单的教案书写工作量减轻了,教师可以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针对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修订,突出创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上,为业务学习赢得了时间,钻研精神更强了。要在集体讨论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迫使教师事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和分析学生。教学反思更及时了,每节课后,实验教师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撰写教学后记。

四、在备好课的同时要加强学习,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们的课要想使学生乐意听,我们自身要在学生心目中有地位。我们的学历每时每刻都有必要提高,不然学生会瞧不起,比如中师毕业教高三学科,学生会很不乐意。学历是一方面,你的教法是否引人人胜是关键。我们课上尽量做到独具匠心,使学生大部分时间有新鲜感,体会到他们的老师真棒。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不失时机地、有意识地传授其他边缘学科的浅显知识,使一部分英语成绩相对较差但其他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被调动起来。教无定法,所以每位高中英语教师都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其精彩与否决定了本节课接收者的听课状态和听课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对本节课能否明确学习内容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一个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还必须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例如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机、电脑多媒体的使用等等,这些电化教学的工具掌握运用的越多,就越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多的语言教学情景。真实的语言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7

一、研读课标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阐述了课程目标。同时还规定了各个章节部分的内容标准,以及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课程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它所规定的内容标准和目标都是学生在该阶段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研读课标,理解课标的要求,分析其中的要点和关键词。

例如在《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课中课标的表达是:了解、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可见这一课题的教学要求应该以明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为重点,并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分析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对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紧紧围绕明朝内阁和清军机处的设立、职能、特点等反应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及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研读课标之后,能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设计不偏离方向,课程实施具有目标性和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采取“一标多本”的形式,教师应该熟读课标,对比多个版本的教材,以博采众长。

二、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可见教材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资源。要理解教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分析课题立意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新的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是按照专题的形式,每个专题都构成一个研究课题,每个专题每一小节也形成一个研究专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这一课题的主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同时要弄这一课题的内容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地位是什么。[2]这样就要求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入的分析。例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首先要明确专制时代晚期指的是明清时期,属于专题一的最后一节,既是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延续和结束,同时又孕育着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通过对课标要求,分析得出本课的主旨是明清加强专制制度的主要措施。

2. 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

分析完课题的立意和地位后,要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分析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和层次、梳理所教内容的逻辑、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等,理清重难点。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主要以章、节、子、目为单位,每一课分为若干个子目,一般是三个左右。这些子目就构成了课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层次。教师要理解和清楚为何要分为这几个部分,分析和理解这几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为四个小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君主专制整体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各小节下面又分为若干部分。这些小节的安排主要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从纵向分析君主专制的开始—发展—鼎盛这一进程。教师只有把握了知识内容的框架和内在逻辑关系,才能使教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课本上的内容往往比较简洁,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深入,所以教师需要进一步地挖掘知识的内涵。

一方面是课本所涉及的一些历史史实部分往往没有详谈,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介绍。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所有知识,包括概念、术语等,都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讲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时,不仅要讲清楚内阁的发展历程,同时还要注意交代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明朝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的专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另一方面是对于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发掘它的深刻内涵。这就是对教材所含内容的核心、性质、意义等进行深度的挖掘。教材上对史实的叙述往往具有局限性,因此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下一番功夫。比如讲到内阁,除了内阁形成的背景原因,形成过程等基本史实的交代,还需要在史实的基础上分析和概括内阁的特点,在时代背景下的影响和意义等。

3. 理清重点难点

在对教材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要紧扣课标,对知识内容合理取舍,分清主次,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历史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所在。一般来讲,某一知识点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或者在整个教材中的某一主题起着决定作用,那么可以将其列为教学重点。同时确立教学重点应该紧扣课标,在课标上明确规定了每一章节的内容标准,一般就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

此外教师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还需要找出教学难点。所谓难点就是教材中难以处理的知识点,比如教师不容易讲清楚的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由于历史知识的特点,一些学生没有听过的专业术语或者比较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学生不好理解的都应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有时候难点就是重点,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对于不是重点的难点既要想办法突破,又不能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对于难点的讲解建议教师尽量用通俗易懂简明的语言来讲解。

三、学情分析

我们在现实教学中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名师的教学设计确实很好,但是到了自己手中却达不到好的效果呢?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等。因此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该以具体的学情为出发点。

新课程提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还是课堂问题的设置都不可忽略一个问题———学情。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师备课时,如果能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探索的兴趣、攻坚的意志,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就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了解学生的学情,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特征。比如高一年级的学生各种心理品质趋于稳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自我认同感较强,且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日常的接触,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和知识水平。如果是熟悉的班级,则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比较了解。如果是新接手的班级,则教师可以采取摸底考试、课堂提问等形式了解。

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主要成果的体现。教学设计也叫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集中体现,是上课的蓝图。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类型、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教学设计中最主要的是教学过程设计。因为教学过程要展示出一课教学的整个流程,设定好教学的环节,步骤,安排好时间分配,如:导入新课、新课教授、课堂讨论、巩固练习等环节的设置。

教学设计的编写因具体的课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不一一详说,下面提出对教学设计的几个建议。

1. 教学设计的预设与弹性

教学设计的本意是为教学提供一个方案,目前常见的是一种对话式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把教师的每一句话和学生的答案都预设好了。例如: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军机处的特点。

生:简、精、速、密。

事先预设好学生的准确答案容易使得老师的心里有了一个标准答案,期望学生的回答能按照教案设想的答案来回答,或者引导学生往正确答案上靠。这样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判断和课堂观察。

教师备课应该考虑学生不是学生应该怎么答,而是学生可能会怎么答,然后根据可能的情况相应地给予肯定、补充、鼓励或者纠正、引导。

预设是一种假设,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上课的准备。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动态的过程,是与文本的对话,是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不是在演戏,不需要背台词。[3]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设想和计划,是课堂上教师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基础和准备,所以教学设计不是剧本。

正因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所以新课程强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而其中的有些目标是需要学生去体验感悟的,而这绝非在预设中就能完成。

2. 注重课堂生成

新课程在注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的发展。生成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原是只有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4]这种生成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求预设的弹性化和多样化,如此才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进行生成。比如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多准备几个开放性的话题供学生讨论。

3.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完善备课

孔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教学也是这样,需要教师在反思中进步。根据对实际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哪些知识点处理得很好在课后进行经验的总结,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调整,逐渐完善第一次的备课。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逐渐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循环上升的一个教学发展过程。

五、历史学科备课反思

由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性,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强调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对历史名词、历史事件的解释要清楚到位。因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历史名词中涵盖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有些历史名词含有特定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不好理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史实材料的补充,讲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尽量保证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立足于为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能有较为全面清楚的了解。

其次,教师在表述的时候尽量注意用通俗易懂简洁的语言。有的教师在讲解史实的时候把查阅的直接资料读给学生听,学生一知半解或者印象不深。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历史很晦涩难懂,不感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在这点上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艰涩难懂的史实材料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好能结合身边的事件进行语言的转换或者解说。例如:讲到“侍从顾问”这一名词时,可以告诉学生:“顾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咨询,侍从顾问就是待在皇帝身边供皇帝咨询的人。这样的语言平直易懂,也易于学生理解。

最后,历史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要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要把它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等.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赵才欣,韩艳梅,等.如何备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8

一、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势在必行。首先从高中语文课程分布来看,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五本,选修课本七本,课外读物四五本,如此多的课本,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如何既不重复又很有效地教给学生,显然,凭一人智慧是很难实现的。其次从语文课本内容看,必修课本五本,每一个单元涉及内容不同,有近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科普类文章等,有先秦诸子散文、古代小说、戏剧等,有各种文体的写作等等,语文老师如何整合,如何选择,如何有主次之分,如何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这些问题对单个老师来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后从语文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讲,语文老师由于受学历、教龄、喜好、教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或许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的优点,但是有些方面的缺点在所难免。如果语文老师能够真正认识到新课改对语文集体备课的需求性,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那么,语文老师就能够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而且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也是新课改的产物,是适应当代教育教学规律的。

二、集体备课的有序性

高中语文的集体备课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也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这个系统性工程中,个体的语文老师很难实现备课的有序性,只有集体备课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所以集体备课的有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备课组成员,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制定教学计划既要有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的短期、中期计划,更要有三学年的长期计划;既要有单元教学计划,又要有阅读、写作教学计划;既要有重难点课文讲解计划,又要有自读、精讲课文计划;既要有彰显学生个性的教学计划,又要有体现班级凝聚力的教学计划……凡此种种,都需要有序性。那么,如何让个人的有序达到集体的有序,如何让各个阶段的有序既合理又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在谈个人认识,个人教训,个人经验中不断总结、提升,进而形成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三、集体备课的科学性

高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不是人人从必修一备到必修五,不是人人从选修的每一篇课文备到最后一篇课文。集体备课应该有合理的分工,应该讲究科学性。备课组的分工要结合备课组各个老师的优点进行。有些老师擅长诗歌教学,有些擅长小说、散文、文言文、写作教学等等,备课组应该让老师们备自己的优势单元,然后再拿到备课组会上集体讨论,共同协商,最后形成备课组的教案。其他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自己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进而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老师在备课时压力减小,同时,他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备出的课可行性更高。同样,备课组在听课方面也应有所选择,根据老师自身的特点选其优秀课堂让老师去展示,这样讲课的老师们自信心会更高,听课的老师也受益匪浅。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9

一、备课材——全面把握教材的基本要求

首先, 要把握通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总体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要领会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明确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 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通读或浏览当前高中英语教材, 了解全部高中英语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重点阅读当前所要教授的教材, 弄清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要求和在整个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把握英语高考的基本态势和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把握高中英语教材的单元要求。仔细阅读教材, 熟悉教材内容, 弄清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分析本单元与其它单元之间的联系, 理清单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阅读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进一步理清单元教材的结构, 明确教材编写意图, 阅读相关背景材料, 借鉴其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单元教学思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方案等。

最后, 把握课时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师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 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编写出具体而详细的教学案。在高中英语课时教学案的编写过程中, 一定要兼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力求详实、准确、全面, 因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涉及到从语音、词汇、短语、句子、语法、段落、篇章、语言交流、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问题, 让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和创意。尽力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 引导学生凭自己的努力, 在知识的台阶上拾级而上。要让教材内容具有可操作性。静态的书本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大脑的加工制作, 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 我们要科学地设计一些多样化的习题,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用,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帮助学生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还要注意优化教材内。要让学生对你的这一堂课始终有兴趣, 既要巧妙地设计问题, 还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炼出内容的精髓, 用最恰当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都协调起来, 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愉悦情感, 从而保持住对这堂课的长久兴趣。

二、备学生——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状况

新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没有对学生这一主体的深入了解, 教学是难以成功的。所谓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 (包括了解学生来源校, 原有的英语水平、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这个过程, 就是所谓的“备学生”, 其目的是为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 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 根据学生的英语认知程度不同, 备课时因人而异, 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 以便在课堂上针对性地提问相关学生, 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这对提高教学质量, 密切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另外, 应该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特长, 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反映。在备课时, 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 改进教学方法, 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三、备教法——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备教法就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什么是恰当?适合就是恰当, 恰当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使学生可以接受, 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学期教学计划, 着重备好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切实六个“点”: (1) 落实基点。落实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及其与思想教育的基本结合点, 明确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点以及学法指导点和科学方法训练点等; (2) 突出重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 (3) 突破难点。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难点、能力训练难点, 有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 (4) 辨析异点。明确本节课中的知识点与以前或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5) 激发疑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适当的设疑; (6) 体现特点。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特点, 反映了学生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色。以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

四、备语言——精心锤炼准确规范而富有磁性的教学语言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用英语去表达思想、解决问题, 是将语言的实际表达意义与语言形式较好地统一起来而形成一种技能。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英语,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教师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能使学生脱离母语思维的习惯, 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精练, 是否符合特定群体学生的水平,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语言的领悟与掌握。作为一名语言教师更应在语言的表述上下功夫, 严格要求自己, 字斟句酌, 使用地道鲜活的语言材料, 使学生真正学到这门语言的精髓。

五、准备教具——选择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

教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其它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各种演示模型、挂图、投影片、自制教具、现场教学实物、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 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叙述用生动、活泼的形象显示出来, 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的使用,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精心设计, 积极准备, 恰当地运用, 做到“三适”, 即适量、适时、适度。适量就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选择不同的教具。教具的使用也并非多多益善, 使用不当会冲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适时就是教具使用的时机和使用时间的长短要恰当。就一堂课来说, 教具的使用要设置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突出重点和难点之处。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恰如其分地使用教具能使课堂结构更合理。环节衔接更紧凑, 教学效果更显著;适度就是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任务。不可为使用教具而使用教具, 更不可为追求花样翻新、表面热闹而过度使用。要从实际出发, 务实求效。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10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备课

新课程理念, 往往强调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形成有效的生成, 以打破传统单一静态的课堂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但我们知道, 有效生成的形成必须要有提前的预设,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活动, 只有在有效的备课下, 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整体教学过程和节奏, 在此基础之上, 才能因势利导, 结合学生实际, 形成有效的生成, 为动态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有利的条件。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备课才能称为有效的备课呢?事实上,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很多教师对有效备课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所谓的有效备课就是在课前把教材浏览一遍, 或者准备一份详尽的教案就算完成备课任务了。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备课活动与我们所说的有效备课相距甚远。

一、有效备课要力图脱离教案

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花上大量的时间准备一份内容详尽、无所不包的教案, 在上课的时候, 也是手不离教案, 严格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内容一步步推进教学活动。这种过分依赖教案的习惯其实是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课前设计详尽的教案对于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把笔记整理、资料摘抄、资料拼接以及对教材内容的注解分析等作为教案编制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准备好丰富的素材, 然而, 做这些准备并非是为了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照本宣读, 事实上, 经过课前扎实的备课, 教师要做到对教案中的教学内容烂熟于心的程度, 换句话说, 在课堂上, 没有教案的备课才能真正体现出有效性。一旦教师能够脱离教案, 会腾出更多的思维空间进行课堂环节的把控, 这样在有效按照预设推进教学活动的同时, 还能及时把握生成资源, 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有效备课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备教材是备课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备课的过程中, 教师要务必从各个方面把教材的内容吃透, 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教育资源。首先, 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节都有严密的知识体系, 单元、课、节、框之间都布满各种逻辑关系和知识原理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首先要理清这些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然后以结构为依托, 把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于知识结构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 还能帮助学生提升结构性认知, 深化理解层次;其次, 注意对教材中心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每一节都会有一个中心思想, 而每一个中心思想也是这部分教材的核心内容。例如, 人教版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这部分内容的中心思想就是“货币的本质”, 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 教师在备课环节中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概念分析、资料说明等多种方式, 把“货币的本质”剖析开来, 一旦学生理解了“货币的本质”以后, 围绕着这个本质所衍生出来的各种信用工具也就不难理解了;最后, 集中精力备教材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备课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集中“火力”对准这两点。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偏重于理论的学科, 在讲解重难点问题的时候, 切记照本宣科, 而要通过搜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这样才能讲清楚概念、原理的内涵。

三、有效备课要关注备学生

一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往往信奉“拿来主义”, 常常把一些经典教案、教学策略拿过来直接用, 但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究竟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呢?事实上, 教案、教学策略本身的质量没有问题, 而教师把教案、教学策略拿过来利用也没有问题, 问题就出在教师在使用这些教案、教学策略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要知道, 这些教案的编制、教学策略的设计都是基于一定的学生实际产生的, 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 对教学对象的了解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案的直接参考。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注, 设计一些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教学计划, 自然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因此, 在备课环节中, 认真备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 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包括学生掌握哪些理论知识, 以及掌握的深度如何, 对于一些与政治学科有关的其它学科内容的掌握情况, 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政信息的掌握情况等, 了解这些内容以后,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才能准确把握备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其次, 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内心体验等, 一旦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能够“投其所好”, 设计出一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和活动;最后, 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也要有所差别, 例如, 针对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 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活动类课程, 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有效备课要形成动态的课堂内备课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 课前的备课活动即使再充分, 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 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果善加利用, 就可以作为生成性资源用于课堂内的备课, 从而为课外的备课进行补充。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国民收入”的概念时, 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 把它同“社会总产值”的概念进行了对比, 这时候, 就有学生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社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 笔者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准备, 但经过学生的提醒, 笔者认识到了学生在这两个概念之间也会发生混淆, 于是笔者随即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比。在课后, 笔者把这部分的内容直接补充到了原有的教案中。

总之, 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第一步, 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认识, 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努力通过有效的备课活动走好教学活动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如新.新课程下政治课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0年09期

[2]徐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怎样进行“有效备课”[J].学生之友, 2013年第12期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11

一、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势在必行。首先从高中语文课程分布来看,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五本,选修课本七本,课外读物四五本,如此多的课本,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如何既不重复又很有效地教给学生,显然,凭一人智慧是很难实现的。其次从语文课本内容看,必修课本五本,每一个单元涉及内容不同,有近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科普类文章等,有先秦诸子散文、古代小说、戏剧等,有各种文体的写作等等,语文老师如何整合,如何选择,如何有主次之分,如何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这些问题对单个老师来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后从语文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讲,语文老师由于受学历、教龄、喜好、教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或许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的优点,但是有些方面的缺点在所难免。如果语文老师能够真正认识到新课改对语文集体备课的需求性,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那么,语文老师就能够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而且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也是新课改的产物,是适应当代教育教学规律的。

二、集体备课的有序性

高中语文的集体备课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也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这个系统性工程中,个体的语文老师很难实现备课的有序性,只有集体备课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所以集体备课的有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备课组成员,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制定教学计划既要有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的短期、中期计划,更要有三学年的长期计划;既要有单元教学计划,又要有阅读、写作教学计划;既要有重难点课文讲解计划,又要有自读、精讲课文计划;既要有彰显学生个性的教学计划,又要有体现班级凝聚力的教学计划……凡此种种,都需要有序性。那么,如何让个人的有序达到集体的有序,如何让各个阶段的有序既合理又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在谈个人认识,个人教训,个人经验中不断总结、提升,进而形成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三、集体备课的科学性

高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不是人人从必修一备到必修五,不是人人从选修的每一篇课文备到最后一篇课文。集体备课应该有合理的分工,应该讲究科学性。备课组的分工要结合备课组各个老师的优点进行。有些老师擅长诗歌教学,有些擅长小说、散文、文言文、写作教学等等,备课组应该让老师们备自己的优势单元,然后再拿到备课组会上集体讨论,共同协商,最后形成备课组的教案。其他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自己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进而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老师在备课时压力减小,同时,他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备出的课可行性更高。同样,备课组在听课方面也应有所选择,根据老师自身的特点选其优秀课堂让老师去展示,这样讲课的老师们自信心会更高,听课的老师也受益匪浅。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要有效必须集体备课,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摒弃过去的单打独斗思想,转变观念,利用备课组提供的这一平台,尽可能彰显个性,发挥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12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然而,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 传统备课格式在使用时越来越显露其局限性与弊端, 根据多年对备课的思考与分析, 我认为传统备课格式下的教学设计存在粗糙、随意、模糊、应付等缺陷。

1. 内容格式粗糙, 教学安排混乱。

传统教案格式一般包括课题、目的要求、重难点分析、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 是属于从头到尾面面俱到的统一格式。因此, 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整体框架、备教学计划、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与重难点把握等, 教案中的大量篇幅是用来写教学过程的, 因此, 这样的教学设计往往存在教案内容随意, 课时教学内容安排混乱等弊端, 致使课堂教学内容混乱, 教学品质低下。

2. 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品质低下。

传统备课格式由于撰写教学目标的空间有限, 因而不可能写全具体的、明确的、可测的教学目标, 这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就比较模糊、随意, 而且教案中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重点与难点的处理等都是对整节课而言的, 显得比较粗糙、模糊, 不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指向不明, 教学比较模糊, 效率品质不高。

3. 时间设置缺乏, 教学过程随意。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也是十分宝贵的, 教师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然而在传统备课格式下, 由于教案格式中没有备教学时间,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常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 没有把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安排在内, 致使课堂上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方法简单、过程无序、教学随意等教学面貌普遍存在,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当快则快, 当慢则慢”, 精心预设课堂45分钟时间。

4. 备课脱离学生, 应付现象严重。

在传统备课格式中, 通常教师只重视有形教材的备课, 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和教师自身的准备, 强调以本为本, 以纲为纲, 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忽视学生技能、能力等的准备, 忽视对学生情感、兴趣、个性等的思考, 教案只起教学备忘录的作用。再者, 按传统格式拟写教案时, 助长了教师在备课中抄袭、下载、剪辑与拼凑的现象。多数人写教案不是为了教学, 而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 备而不用、先上后备、盲目照抄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分段式模块备课”的基本要素

所谓“分段式备课模式”是指将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方式进行组合与切分成几个段落, 相应的教学时间、目标和程序也切分为几个区段的备课格式。“分段式模块备课”要求教师“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备好每一节课”, 运用该新备课格式进行备课, 关键是将课堂45分钟时间进行分段, 确定各段落中教学内容模块, 有效选择教学方法, 以分梯度、分步、逐级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具体介绍新备课格式中的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后反思五大要素。

1. 时间段落。

所谓课堂教学的时间段落, 是指在整节课中完成每一块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时间, 就是时间段落。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 必须考虑一节课大致分成几个段落, 每个段落大致用时多少分钟。建议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以“三段”为宜, 每段时间可因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不同而不同。

2. 段落目标。

分段式备课格式中的“课时目标”转换成“段落目标”, 这一教学目标的转换, 目的是使课堂教学的每一时间段中均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由模糊转向明确, 促使课堂教学从“低效”转向“高效”。

3. 内容模块。

“分段式模块备课”中所指的内容模块, 是指教师把一节课的总教学内容, 按照一定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与切分而形成的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的几小块教学内容。凡是教师按合理方式放在同一时间段一起教学的教学内容板块, 称之为内容模块。

4. 教学过程与方法。

所谓教学过程与方法, 是指在每一节课中, 教师对于自己设计的各个内容模块的教学过程, 必须事先有一个大致的教学方法与方式的设计。如对于任一内容模块来说, 教师必须考虑选择什么教学方法?需设计哪些问题?是通过教师自己讲解, 还是让学生回答?

5.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实际上是回顾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 学生反馈如何, 尤其把思考的焦点集中在那些使自己一时难忘的教学细节、教学事件上, 然而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悟与得失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就是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要求教师善于从鲜活的教学实践案例中, 总结经验, 提炼思想, 以及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修正。

三、“分段式模块备课”的优化策略

根据“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的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课题组强调该教学设计改进的关键在于备课格式中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要素的优化设计与实践改进。

1. 规划时间段落。

由于一堂课时间段落的划分与确定, 反映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与时间结构安排的精细化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节的教学段落与时间安排进行仔细设计。我们建议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以三段或四段为宜, 比如在“四段”式新课学习中, 第一段通常是新知识的自主学习, 第二段可以是教师引导下的疑难问题的解释, 第三段可以是课堂知识的提升, 第四段可以是练习巩固与反馈。

案例:人口的合理容量

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分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巨大垂直温室设计。

问题设计:这个垂直温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3分钟。

方法二:教师提问, 引导学生回答。

时间段落:第2段18分钟,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教学过程:

活动二:阅读楼兰古城案例、新加坡案例。

问题设计:

(1) 楼兰古城为什么会消亡, 说明什么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2) 新加坡这么个弹丸之地, 为什么能养活那么多人口?

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6分钟, 后小组讨论4分钟。

方法二:教师提问, 引导学生回答。

……

设计意图:“分段式模块备课”要求教师预设每个段落几分钟, 教师缄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几分钟, 提问几分钟等。通过时间的精细化预设, 控制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这样促使课堂中教师精练语言, 教师对时间的把控从随意挥洒到分秒必争, 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 以充分解放思想, 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真实有效。

2. 明确教学目标。

“分段式模块备课”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即教学目标由原来的“课时目标”转变成“段落目标”, 而且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具体内容模块相结合, 不求大而全, 应更有指向性, 更细化, 使之更明晰, 要求段落目标的陈述主语必须是学生, 而且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具有作业化、可测性、全面性特点, 体现教学目标由模糊转向明确的过程, 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从“低效”转向“高效”。

案例:人口的合理容量。

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说出目前全球面临的人口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图片, 引发思考,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人口观念。

时间段落:第2段18分钟,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人口爆炸”的特点。

(2) 能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 学会分析和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

设计意图:“分段模块备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将目标模块化。教学目标更明确、清晰, 更细化。对哪几分钟教师应该努力促使学生实现什么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划, 而不再是一盘散沙, 教学实际过程更容易操作, 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3. 构建内容模块。

在构建内容模块时, 教师要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 适当增补, 调整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向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方向转变。对于内容模块的陈述, 有时对完整模块内容加以陈述, 有时用“指示牌”的方式指清内容。但不管以何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分段式备课要求教师从呈现目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等方面有选择地呈现, 使教学内容呈现的布局既合理又明晰。

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分钟。

案例:中亚的自然特征。

内容一:中亚地理位置。

(1) 土尔扈特回归路线。

(2) 第二亚欧大陆桥。

时间段落:第2段18分钟,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内容一:中亚的河流和地形地势特征。

(1) 河流发源地、流向、流经地区的流速和地形。

(2) 中亚地形地势特征。

内容二:中亚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1) 哈萨克斯坦东、南、西、北四个城市阿拉木图、乌尔根奇、阿斯特拉罕、阿斯塔纳的气候直方图对比。

(2) 中亚降水特征和水汽来源。

(3) 中亚总体气候类型和特征。

……

设计意图:对于内容模块的构建, 有时是按教学章节、篇段或不同学习材料等进行构建的, 有时通过编辑精致问题链构建内容模块的, 还有把所有要讲评的题目重组在同一模块, 重组依据除了原本编排的题型、题序外, 还有按题目的难易程度重组的, 按知识点类别重组的, 按解题方法似同重组的, 按学生答题正误率重组的等, 具体使用哪种重组整合方式, 完全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实际确定。

4. 编制教学过程。

“分段式模块备课”明确每个段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从一个模块过渡到另一个模块, 块块相连, 井然有序, 上课流程自然清晰、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抓住教师的上课节奏, 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有时按课本 (教材) 呈现的先后顺序教学, 有时重新安排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 课堂上我们尽力避免“以教代学”, 必须遵循“少教多学”、“学生主学”的操作要领, 尽力做出从“多教少学”到“少教多学”, 从“教师主讲”到“学生主学”的调整。

案例: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一) 。

时间段落:第1段20分钟,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活动一: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问题设计:

(1) 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为何能生长高质量的长绒棉和哈密瓜?

(2) 南方地区是我国的水稻种植区, 为何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种植单季稻?海南和珠三角却能实现一年三熟?

(3) 古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何西安不能实现荔枝的种植?

(4) 杭州的“明前龙井”世界驰名, 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 但效果始终不好, 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6分钟, 与同桌讨论4分钟。

方法二:教师提问某某同学,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纠错和总结。

……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运用哪些教与学的方法、策略、手段等, 这些要连同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起重点设计。以课堂上叫学生回答问题这一细节为例, 事先需设计课堂上能供应多少时间思考, 让哪个学生回答, 还是哪几个学生回答, 叫几个学生板演以暴露共同问题, 还是叫学生站着回答, 教师一边听, 一边讲, 一边问, 一边板书, 一边诱导唆使。因为分段, 教师对课堂的把握更胸有成竹, 对课堂的驾驭更轻车熟路, 对课堂的重点更心中有数。

5. 总结反思心得。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撰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是很重要的, 可以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自我, 需要每一位教学实践者执著尝试, 勇敢反思。通过“分段式模块备课”的教学反思撰写, 在实践中渐渐掌握新备课格式背景下课堂“缄默”的操作要领:缄默不等于放任自己看书, 缄默并不等于阅读理解, 而是学生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下自主学习、思考、训练、学习顿悟的过程。

案例:非洲自然地理特征。

问题:刚果河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 (学生自主学习6分钟)

在这次缄默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能产生很多问题, 学生的思维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而且仔细倾听之后, 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很多是有一定道理并且经过理性思考的。有的人考虑了地形, 有的人考虑了气候和植被, 有的人还考虑到人为因素。学生各抒己见, 整个环节精彩纷呈。过去, 我们总是将自己的思维强行灌输给他们, 不仅没有让他们得到思维的锻炼, 反而阻碍并且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之后的教学中, 我会继续探索, 争取将“缄默”教学调控得更好, 使课堂变得更高效、更活跃、更自主。

设计意图:“分段式备课”教学反思及时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情境, 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备课格式教学理念, 反思课堂上学生的智慧, 反思课堂的成功得失, 反思教学细节的改进思路, 及时记下教学心得与体悟, 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以此作为以后改进教学的资源与经验。

上一篇:加强良好的沟通下一篇: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