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度量单位体系

2024-05-21

建立度量单位体系(精选3篇)

建立度量单位体系 篇1

1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1.1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 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管理, 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 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包括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产品/服务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1.2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表现

我国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资源分散, 这使得企业自身信息资源不能被充分地利用,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能。

对于西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描述可以通过诺兰模型做进一步分析, 在诺兰模型中, 信息化进程分为六个阶段: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能跳过的, 前一阶段的出现也意味着即将发展到的下一阶段。由诺兰模型定位, 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诺兰模型的较低阶段,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处于第二或第三阶段, 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投入, 但是还需要有具体的策略进一步控制。

西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主要问题是, 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 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西部地区,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 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但业务应用的只占44.2%, 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 4.8%应用了ERP。由此可见, 信息化如要深入西部中小企业, 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化度量指标体系, 以此让各企业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自身信息化水平, 同时为今后的持续化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2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度量指标体系

2.1 建立指标体系的意义

为衡量信息化程度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 不仅可以此评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而且有助于企业日后的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测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主要有二个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可以认清自身的信息化发展阶段, 并且清楚了解到信息化发展中的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以此调整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测评能为企业评估信息化发展为其带来的绩效, 认识信息化能为企业管理带来便利, 为掌握市场动态、客户反馈提供快速准确的情报。

指明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一方面, 不使企业在信息化的进程中迷失方向, 通过指标观测可明确信息化中所短缺的实际能力或制度缺陷, 以此对其进行补救;另一方面, 认清自身信息化层次, 不至于急功近利而使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出现漏洞, 导致今后在使用中由于基础不牢而产生无谓的财政损失。

2.2 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

2.2.1 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标体系

信息化中的基础设备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先决条件, 不仅需要充足的数量, 更需要持久的质量。这就需要在信息化过程中, 有一个较为稳定的设备体系, 对其建立指标体系可从基础设施投资、通信网络平台、信息化硬件平台、系统和软件平台四个方面来描述, 由此构建的指标体系见图1所示。

上述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标体系的说明, 可见其构建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 它不仅保障了企业管理的高效性, 也为企业对外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2 信息化组织建设指标体系

信息化的组织建设关系到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地位, 以及它的战略规划与开发。信息化实施的成败主要由企业的IT部门组织结构、信息化人力资源和信息化战略与开发三个方面决定, 同时也反映了信息化组织建设的第一层面的指标, 该指标体系见图2所示。

由此构建的信息化组织的指标体系, 可见在有了基础设施的先决条件后, 还需要组织建设能在合理的企业信息规划和稳定的组织结构中逐步发展提升。

2.2.3 信息化应用指标体系

在有保障的基础设施和稳固的组织体系下, 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信息化需求开展相应业务的应用, 以此体现息化在企业中带来的实质性作用。信息化的应用可从办公自动化、生产设施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该体系, 信息化应用指标体系见图3所示。

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程度表现了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同时也可以从中分析出作为信息化应用的基层设施与组织结构的建设力度, 进而对企业今后信息化的发展奠定明确的目标。

综合上述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标体系、信息化组织建设指标体系和信息化应用指标体系三个主要方面, 即可得到衡量信息化的综合指标体系。并且通过该指标体系, 不仅能测评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也能为企业今后的改善要点和发展目标指明清晰的方向。

3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度量指标体系应用

通过上述指标体系的建立, 各个企业均可根据此来评估自身的信息化程度, 根据各项指标得分和其权重来确定对某些方面侧重性地查漏补缺,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化度量的指标体系在建立后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重要的应用。

3.1 企业信息化测评应用

通过指标体系, 可以由专家评分法对各项指标说明权重值, 再由各公司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地数据统计, 再通过该综合指标体系对企业信息化程度得出整体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程度中的欠缺性指标, 再根据权重比例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提高。

3.2 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应用

根据诺兰模型对信息化六个阶段的解读, 可见不同时期的信息化程度有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 对不同阶段各个指标的要求设立一个标准, 企业可以通过该标准分析自身信息化能力所处的阶段, 即可分析出其中的不足以及应有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3.3 企业信息化竞争性应用

通过测评来分析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确立发展目标, 信息化的发展能为企业的工作效率带来不可估量的效果, 也能体现公司的实力。政府可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制定惠企政策, 由信息化的六个阶段 (诺兰模型) 对企业发展此给予实质性的鼓励。

上述是信息化度量指标体系的三个主要应用, 不仅为信息化的发展制定了一定的衡量标准, 还为西部整体的信息化发展起到带动性作用。

4 结束语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虽然还在普及和控制阶段, 但出现了明显地攀升趋势, 根据信息化的综合度量指标体系可为其标志处清晰的发展道路, 并且为此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执行标准。最后, 需要各企业根据该指标体系来对自身信息化水平进行明确认识, 通过客观的统计来清楚认识企业不足处, 为今后的发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

摘要:通过对西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 利用层次分析法从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组织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三个方面建立度量西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的综合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 企业可由此分析自身信息化水平, 并对相应薄弱的指标进行改善, 以此提高西部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层次。

关键词: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EB/OL].http://www.100ec.cn, 2011-07-26.

[2]候伦, 唐小我.企业信息化及指标体系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 (社会科学版) , 2001.

[3]中国科学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发展报告[R].中国科学院, 2009.

[4]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5]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OL].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 http://www.csai.cn, 2006.

[6]张士玉, 黄艳, 赵森茂.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途径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12) .

[7]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9)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8]马永涛.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建立度量单位体系 篇2

第1步,打开Word2010文档窗口,依次单击“文件”→“选项”按钮。

单击“选项”按钮

第2步,打开“Word选项”对话框,切换到“高级”选项卡,

在“显示”区域单击“度量单位”下拉三角按钮,在打开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厘米”、“英寸”、“毫米”、“磅”或“十二活点字”选项,并单击“确定”按钮。

建立度量单位体系 篇3

[关键词]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探讨分析;问题与对策;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162-1

伴随着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进入了改革的快车道,建设服务意识好,工作能力强的事业单位工作团队已经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所在。事业单位有着比较高的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征,事业单位并不是像企业单位那样以获取盈利为主要的经营手段,这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内容。事业单位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效率,这是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的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开展了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的发展。

一、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改革进程相对来讲比较缓慢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一直都在进行着改革,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众多的体系,这使得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还比较缓慢,所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保障事业单位在新时期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二)人力资源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考核制度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能够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就一定要定期的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考核。这是因为在工作中通过开展人力资源的考核,不仅仅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认识度进行科学的评价,还可以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更好的熟悉工作内容,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思路研究

(一)有规划的开展人员的招聘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

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以公平公正的原则为指导,以此来开展事业单位的招聘工作。事业单位要对对自身的工作人员开展有计划的招聘工作,同时还要对招聘来的职工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以便能够快速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另外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考核制度的建设,在事业单位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氛围,为优秀人才的不断晋升打开通道,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事业单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在工作中尽最大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群众对于事业单位的满意度,为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工作的过程中药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完善薪酬制度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明白自身的工作使命,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要恪守职业道德,促进自身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的强调,使得每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都可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另外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薪酬值得的完善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建立一个公平的薪酬制度,这样才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小结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型的事业单位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于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要适应服务型的价值理念的需求,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从招聘、培训、薪酬、晋升渠道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工作环节,这样才可以为事业单位服务能力的提升奠定很好的基础。实践中建立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使得事业单位更好的发挥其职能,并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效率,这有助于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事业单位的良好印象,进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实现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连益财.试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01).

[2]瞿凤仙.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3).

[3]郑丽艳,张景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4]赵立丛.如何优化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J].大众商务,2009,(12).

上一篇:信念成就梦想下一篇:选题与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