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系统施工项目管理

2024-09-07

弱电系统施工项目管理(精选12篇)

弱电系统施工项目管理 篇1

1 加强对弱电工程系统设计的管理

(1)设计合理的弱电工程方案。

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服务功能、物业管理方式作尽可能深入的分析,从适用性、先进性、经济性上综合考虑,对弱电工程的实施作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从总体设计开始,设计人员应根据用户需求书和规划设计方案,考虑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2)弱电工程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要求设计方对每一个子系统的设计方案都要作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与设计院就各个子系统的监控对象、监控方法、设备数量、系统结构和布局、预算费用,特别是在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建设方有较大分歧的设计,要组织专题论证。

(3)重视设计图纸会审。

检查并确认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是否达到合同、业主及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根据确定的工程界面,检查各专业、子系统之间技术交接、互提资料是否达到要求;检查受控对象的设计管线到位情况,确保双方信号接口界面功能达到设计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确保设备清单、监控点表与施工图三者一致。会审图纸后形成纪要,由设计、建设、施工三方共同签字,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技术文件。

2 强化弱电工程系统施工技术管理

(1)加强弱电工程界面的技术管理。

在工程实施前,应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确定弱电项目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确定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和职责界面,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上述界面进行修改调整和再确认。

(2)做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工作。

在施工前,通过对弱电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确保设备清单、监控点表、施工图三者一致,即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的接口匹配。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方面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联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从而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

(3)加强对弱电招标及合同的管理。

招标的需求说明与技术要求,先由弱电专业工程师讨论、初定稿,然后组织由强电工程师等参加的协调会。签承包合同时,要签一份详细的技术协议,要统筹安排弱电各个系统的招标时间,确保各系统有条不紊施工。系统调试前进行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各项测试数据,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经相关部门确认。

3 弱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是单件的、非重复产品。它的质量必须在建设过程中一次性全部满足规定要求,因而格外需要加强对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2)重视各个子系统的施工质量管理。

与建筑土建、装饰施工密切相关的弱电子系统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综合布线、安全防范、智能卡、背景音响和紧急广播、卫星与有线电视系统等。

在弱电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使用功能,也要重视观感验收。例如,在放于弱电井的控制箱内接线应整齐;在室内,各子系统的信息面板应排列有序,标识明确。同时,应依据各系统平面管线敷设图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

(3)保证材料与设备质量。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的材料、器件、设备种类多,技术要求严格。因此,在有依据的条件下,应按照规范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检验,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 V 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

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对质量保证有怀疑、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需进行抽检;对进口设备器材要有明确产地证明资料和海关商检证明文件。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

(4)确保管线施工质量。

管线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弱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管线安装包括线缆的走向、线槽和分线盒的安装位置、桥架及线管的材料和材料说明、安装要求等。此外,对施工界面也要作必要的说明。

例如:安装单位负责所有管道、出线盒、桥架和线槽等的安装,而弱电分包单位负责线缆穿线及布线系统相关设备的安装施工;弱电管线施工伊始,监理首先要对各专业施工图进行会审;在了解建筑结构的基础上组织各专业管线预排,画出各种管线位置图,同时要根据工程总进度确定各系统施工的顺序和搭接方式,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管线施工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置于同一管路内。

(2)综合布线穿线时要求用力均匀,线一旦打弯,立即停止拉动,解绕后再继续,尽量减少双绞密度破坏而影响传输速度。

(3)布管时接头不能有毛刺,以免穿线时划伤线;管拐弯时,弯度要达到要求;安装桥架时要求接头处不能有明显高差,以防拉线时增加阻力挂坏线缆;竖向桥架与横向桥架交接处作防护处理,以免串线时破坏线缆或线缆在此受力太大而折断。

(4)各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要进行标识,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对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颜色要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强、弱电系统的管线要保持间距,以防干扰。

(5)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3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

(6)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

(7)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

(5)接地系统的施工安全。

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要检查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每处都要仔细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6)系统调试。

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止争议。

先作单体设备或部件的调试,而后局部或区域调试,最后整体系统调试,具体调试按系统种类而定。

在工程正式验收前,由施工单位进行预验收,检查有关的技术资料、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好。再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和由建设单位申报当地主管部门进行验收。交付使用后,对大楼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操作培训,并且要加强管理和维护水平,才能发挥智能系统最大的优势。

4 弱电工程施工管理

(1)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

弱电工程往往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工程现场应与各专业密切配合(如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必须与装饰工程密切配合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和验收。尤其是阀门、流量计、水管温度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凸台焊接、风门与执行器的配合等,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2)加强对弱电工程的监理。

建筑智能弱电工程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广、分支系统多。因此,要突出目标管理的要求,保证智能弱电工程建设成果,就应选择有资质、实力强、专业配套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监理方应有专业的弱电监理工程师,建设方对其学历、职称、资质等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否决。

监理方应定期向建设方提交监理工作计划。对重要工序的监理要事先向建设方通报,或通知建设方参加检测验收。对隐埋线管、线槽,在实施前,监理工程师、弱电工程负责人,要在现场督察、核对,保证不漏不少、材料合格。同时还应严把工程质量关,落实监理制度,使工程各个阶段和技术管理有专人负责。

(3)加强对竣工验收与移交的管理。

竣工验收和移交是质量保障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在工程正式验收前,由施工单位进行预验收,检查有关的技术资料、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好,再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和由建设单位申报当地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验收时应成立项目验收小组,验收小组应对验收测试进行分析,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对需要返修、返工的工程应责成其及时整改,整改后再对系统进行全部或部分验收,直至合格。弱电系统移交前实施培训,系统集成商应向建设方报告培训实施情况,应对受训人员独立工作能力作出客观评判,保证工程移交后受训人员能胜任上岗。

5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及计算机控制通信和设备自动化管理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要求我们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新设计。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创造投资合理,环境舒适的智能建筑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摘要: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功能主要由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应用于建筑环境而实现。主要技术方式就是综合和系统集成,从而形成了楼宇智能弱电系统。楼宇智能弱电系统的设计及施工应结合实际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案,充分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和质量可靠等特点,将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弱电项目,系统设计,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李金福.浅议弱电系统工程在智能建筑中的施工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2]赵璐.论智能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的管理[J].四川建筑,2005,(5)

弱电系统施工项目管理 篇2

项目名称:

合同号:

总结日期:2013-10-9

总结人:

总结内容:

XXXX项目含通信、视频、广播系统,非常感谢领导给予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十分感激并且很珍惜这次项目锻炼机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满意,但由于个人原因无法把这个项目做完,非常遗憾。

本次施工中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清点货物,送货及办理出入库,井下布放光缆、双绞线及电源线,安装摄像仪器、无线基站、广播、电源、防爆计算机等设备,广播接线、熔接通信光缆、电源接线,规划IP语音交换机、手机、无线基站等设备IP地址及相关信息,规划通信及视频光缆熔接图,设置手机、基站网络信息数据,测试井下皮带巷、工作面、无极绳绞车信号覆盖情况,调整基站位置及增加基站增强轨道巷信号覆盖。

通过施工,对于各系统施工有了总体的了解,熟悉了项目施工流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了更深的认识。例如广播系统中,对于广播的头尾以及分支都需要加跳冒,之前以为是根据分区来添加跳冒,通过这次施工学习到根据物理连线来加跳冒;之前不清楚光纤如何将光口设备串接起来,主备光缆连接及光缆复用的实现,通过本次施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XXXX目前装有常州天地的定位系统以及瓦斯浓度温度等传感器,矿上使用中未提出问题;矿上主要协助人员有机电科张部长,队长范师傅,副队长魏师傅及小队成员4人,矿山具体工作找范师傅安排,魏师傅带队施工,范师傅无法决定的需要找张部长决定;由于工程未完工,暂无遗留问题。

路桥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 篇3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项目管理

1、引言

目前我们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历史其实,对于公路桥梁的施工也大大推进,路桥工程施工的质量是工程的重要指标,另外路桥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另一个核心问题。安全施工是公路桥梁建设的高压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员,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并给工程的进度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做好路桥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至关重要。

我国路桥工程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项目管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路桥企业项目管理和现实发展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一些重大路桥事故,比如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倒塌、河南连霍高速大桥因爆炸坍塌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些事故都是和项目管理的疏忽或不规范有关。

2、项目管理系统的内涵

在传统的企业中,当企业制定一个规划之后,参与项目的会有财务、行政等好几个部门,在部门运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这不仅造成了沟通成本的加大,也降低了项目实施的效率。

在项目管理中,因为某一个项目的需要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项目经理是其领导者。这个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团队前进方向,能够按时完成项目的整体工作。项目管理者同时也是这个项目的参与者,他参与整个项目从立项、到项目确定到最后收尾的全过程,同时在人力、资金、时间、以及采购、总结等各个环节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因此项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处理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这个团队更高更好的运行效率。

项目管理系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国防、航天、通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参加职业经理项目管理培训,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项目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管理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兴的管理学科,它把企业管理中的人才资源管理、风险控制、质量管理、采购管理等有效的进行整合,来实现更高效、更高质量、更低成本地完成各项项目的目的。

3、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

因一般的大型路桥公司的分布地域广,网络通讯条件又各不相同,所以本系统应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方式,即在路桥集团建立数据中心和Web服务器,保存所有项目部的路桥工程项目数据,每个分公司通过网络在线访问服务器、查询、统计、分析路桥工程项目成本信息。各个分公司建立自己的路桥工程项目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務器,保存本分公司建筑工程项目成本信息,项目相关管理部门访问服务器查询、统计、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信息。

各分公司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数据采用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上传到集团公司的数据库服务器。如果一个路桥企业合作单位分布地域广,网络通讯条件又各不相同,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方式。根据系统特点、用户需求、应用方式以及C/S、B/S的优缺点,确定采用C/S、B/S和单机应用方式结合。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四层:数据库层、应用架构平台层、业务系统层及信息门户层。

4、路桥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实现

路桥企业项目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根据企业级应用体系思想与方法,基于系统设计原则,根据系统总体需求及项目实施实际,系统按其所完成的功能不同划分为下面几个个子系统。

1.制造成本报表管理

路桥企业系统制造成本报表管理包括土建制造成本、机电制造成本两部分,主要由收入、制造成本两张主报表及分包完成工作量、单项物资合同款、集中招标物资合同款、临建分包完成工作量、其它制造成本等明细表构成。结合计划统计报量,收入数据实质包括实际完成工作量、业主确认量、预估业主确认量,预估业主确认量造成的误差在次月补齐。

2.物资进场管理

路桥企业物资进场管理包括公司统一招标物资合同进场管理、项目单项物资合同进场管理、项目零星采购物资进场管理。与现行工作模式相比,一方面物资进场记录一经录入审核,相关部门即可查阅到物资实际成本数据,可有效减少由于物资验收单未能及时送达相关部门造成项目虚盈而带来的项目成本起伏情况,另一方面物资进场记录与物资合同紧密挂钩,成为控制物资合同执行过程控制依据,可降低物资合同超付风险。

3.资金管理

路桥企业的所需资金一般都比较大,系统资金管理包括资金计划管理、工程款回收台帐管理、分包合同、物资合同支付管理。与现行工作模式相比,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资金计划由总额计划改为分包合同、物资合同明细计划,使得资金计划能真正成为合同过程支付控制依据之一,提高资金计划的严肃性,从而提高资金计划的准确性,为公司统筹资金管理提供更为可信的依据。

结合资金计划中工程款回收计划及工程款回收台帐信息,在合同明细控制的同时,按照工程款回收计划完成率与资金计划总额的乘积实行总额控制,根据项目进度情况在资金层面提高公司以收定支管理原则的执行力度。

4.项目监督及跟踪

路桥企业的项目一般是长周期的项目,需要对工作进程、实际费用和实际资源耗用进行跟踪管理。大部分项目管理系统包允许用户确定一个基准计划,并就实际进程及成本与基准计划里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大部分系统能跟踪许多活动,如进行中或已完成的任务、相关的费用、所用的时间、起止日期、实际投入或花费的资金、耗用的资源,以及剩余的工期、资源和费用。

5.数据分析利用

路桥企业的项目管理最后要按照开发项目、地点、单位、专业、费用类别等条件的综合汇总分析查询,并根据具体需求,出具分析表格。

5、结语

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系统的内涵以及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最后提出了路桥企业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的几个内容,可以更好地管理项目,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推进公司数据库建设,优化企业供应链,让公司员工职责权限更为明确,协同工作机制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罗建华,谭海彦,郑树荣,段行星.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06,(08):57-58.

[2]崔龙云.加强路桥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举措[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7+31.

[3]张晓东,张生,吴道流,卢毅.路桥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公路工程,2009,(04):58-63+76.

[4]孙红宇.新时期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7):205-206.

浅析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篇4

弱电系统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消防自动报警系统、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电话系统、安防系统、局域网通信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

1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准备

1.1 根据弱电系统工程涉及内容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一般弱电系统应遵守的规定主要有:GBJ 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7427-87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 50116-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ECS 72-95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EAI/TIA-568A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1.2 熟悉和审查图纸分析各工序施工技术要点

熟悉和审查图纸包括学习图纸, 了解图纸设计意图, 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条件,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明确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关系。

弱电系统在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劳动力、施工机械、工程材料设备、施工图纸、施工场地各方面的准备。

2 弱电系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关键点——接地技术

所谓接地, 简单来说是各种设备与大地的电气连接, 要求接地的有各式各样的设备, 如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防雷装置等。接地的目的是为了使设备正常和安全运行, 以及为建筑物和人身的安全准备条件。

2.1 弱电系统接地管理控制要求

弱电系统的接地, 按用途分有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分为:防电击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电蚀接地;功能性接地分为: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接地和信号接地。不同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 应按设计决定的接地施工。

2.1.1 电信设备的接地

1) 为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 抑制电气干扰, 保证通信设备正常工作, 电信设备的以下部分均应接地:a.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通信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b.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c.直流配电屏的外露部分。d.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机框内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e.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 如放电器、避雷器、保护间隙等。2) 当低压配电系统采取TN制式供电, 电信设备若要求严格限制工频交流对其的干扰, 且电信设备不易做到与站内各种金属构件绝缘时, 应采用TN-S制式;当对干扰要求不太严格时, 可采用TN-C制式;当电信设备的泄漏电流在10 mA及以上时, 应采用TN-S制式。3) 配电屏、整流器屏等外露导电部分, 当加固装置将其与机架、机框在电气上已连通时, 仍需与PE线或PEN线相连。4) 当采取IT制式供电, 电信设备的泄漏电流在10 mA以上时, 为了避免保护设备误动作, 可采取双线圈变压器供电, 其一次侧接入IT制式, 二次侧若以TN制式供电, 此时供电设备的接地与TN制式相同。5) 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 一般要求单独设置, 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6) 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 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 Ω, 宜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25 mm2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 连接处应有铜铁过渡接头。

2.1.2 电子设备的接地

1)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 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 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 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 则其接地电阻一般为30 Ω。2) 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 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 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 m以上, 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 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 但不宜超过5 m。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 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的安全, 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3) 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 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 对信号电缆和1 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 MHz以上电缆, 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 应采取多点接地。4) 为了避免环路电流、瞬时电流的影响, 辐射式接地系统应采用一点接地;为消除各接地点的电位差, 避免彼此之间产生干扰, 环式接地系统应采用等电位联结;对混合式接地系统, 在电子设备内部采用辐射式接地, 在电子设备外部采用环式接地系统。5) 接地环母线的截面, 当电子设备频率在1 MHz以上时, 用铜箔120 mm×0.35 mm。6) 电子设备的接地极宜采用地下水平敷设, 做成耙形或星形。

2.1.3 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

1) 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 Ω, 当与交流工频接地和防雷接地合用时, 接地电阻为1 Ω。2) 对于泄漏电流10 mA以上的数据处理设备, 其主机室内的金属体应相互连接成一体, 连接线可采用6 mm2的铜导线或25 mm×4 mm 镀锌扁钢, 并进行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4 Ω。3) 为了减少通道阻抗, 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 截面不宜小于35mm 2, 当需要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 宜采用多股铜绞线。4) 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 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 钢管及桥架均应接地。

2.1.4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

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Ψ, 工业电视系统如设备容量不大于0.5kVA时, 接地电阻可不大于10Ψ。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 构成避雷系统, 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为避免由于接地电位差造成交流杂散波的干扰, 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必须采用一点接地。电视系统的传输电缆穿金属管敷设时, 金属管要接地, 用以防止干扰。

2.2弱电系统接地解决方法———联合接地

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钢筋混凝土或金属结构, 只要将建筑物的基础、柱、梁内的钢筋通过焊接或绑扎, 就能形成多个闭合的电气通路;由于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或金属件很多, 彼此又非常接近, 因此可形成一个完善的法拉第笼, 从而有效屏蔽外界电磁的干扰。

2.3联合接地的接地极和接地线安装

1) 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 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Ψ。2) 采用联合接地极时, 弱电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 两者要相距3m以上。3) 对于抗干扰要求高的设备, 例如电脑、消防控制室的接地干线应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 2绝缘铜导线两根或固定在绝缘子上的接地排, 避免和强电接地线相通。

3结语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的目标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 采用系统控制的方法, 将各种资源经过管理由输入转化为输出, 并排除各种干扰, 实施动态管理, 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 从而达到合同所限定的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 向业主提供质量优良的工程。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它是高新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产物, 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技术含量高、管理的对象复杂, 以及综合协调要求高。我们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 提高认识和知识, 更好地做好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 逐步提高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管理技术。

摘要:简单介绍了弱电系统的组成, 阐述了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深入探讨了弱电系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关键点——接地技术, 以提高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管理技术, 达到弱电系统工程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弱电系统,施工,技术要点,接地技术

参考文献

弱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篇5

施工质量检查实施细则

一、目的:规范公司施工质量检查的实施过程,明确工程施工质量的评定标准,对公司工程施工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使项目施工质量达到验收规范的要求及客户的满意。

二、评分规则

(一)采用直接扣分制。严重错误对应的分值为2分,一般错误对应的分值为0.5分。

(二)对于单个工程存在同级别多次检查的情况,评分结果取同级别所有检查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三、质量检查标准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标准(“Z”表示质量、“ZJ”表示智建)

ZZJ.1 综合布线(埋管)ZZJ.1.1严重错误

ZZJ.1.1.1(主干管路)楼层之间没有设臵支持安装点或间距大于2m;

ZZJ.1.1.2(主干管路)合用竖井时,与电力线缆间距过小,且没有采取可行的隔离措施;

ZZJ.1.1.3(主干管路)与电梯井和管道井使用同一竖井; ZZJ.1.1.4(主干管路)竖井内每个楼层的上下洞孔,没有采用防火隔板和堵料密封堵塞所有空隙;

ZZJ.1.1.5(主干管路)电缆或管孔的孔洞没有采用非燃或阻燃材料封堵好;

ZZJ.1.1.6 其它严重错误。

ZZJ.1.2 一般错误(每设备现场为一处错误)ZZJ.1.2.1(暗埋管)管弯曲时角度少于90度;

ZZJ.1.2.2(引入管路)与地槽连接,管口的下边缘与地槽的底面不一致,并超过2cm;

ZZJ.1.2.3(主干管路)上升管路管子不够牢固,有松动或被其它物件压迫;

ZZJ.1.2.4(主干管路)上升管路楼层之间设臵的支持安装点间

距大于1m;

ZZJ.1.2.5(主干管路)上升管路没有设臵备用上升管; ZZJ.1.2.6(水平配线管路,设备层或技术夹层中敷设时)吊挂式,吊挂间距大于规范值;

ZZJ.1.2.7(水平配线管路,设备层或技术夹层中敷设时)托放式,支承角钢间距大于规范值;

ZZJ.1.2.8(水平配线管路,设备层或技术夹层中敷设时)沿墙式,管卡间距大于规范值;

ZZJ.1.2.9 其它一般错误。

ZZJ.2 综合布线(建筑群管路)ZZJ.2.1 严重错误

ZZJ.2.1.1

全塑电缆芯线接续采用剥离电缆芯线绝缘层的导线直接扭绞接续方法;

ZZJ.2.1.2 其它严重错误。

ZZJ.2.2一般错误

ZZJ.2.2.1(自承式架空全塑电缆敷设)沿墙敷设时,缆间间距小于10cm;在墙壁转角处,没有预留余兜30cm以上的长度;

ZZJ.2.2.2(非自承式架空全塑电缆敷设)电缆挂钩间距大于50cm,靠近电杆两侧的挂钩距电杆中心距离大于30cm,挂钩钩向出现不一致;

ZZJ.2.2.3(非自承式架空全塑电缆敷设)电缆接头距电杆的净距小于80cm;

ZZJ.2.2.4(非自承式架空全塑电缆敷设)保护长度短于1m; ZZJ.2.2.5(地下线缆敷设)弯曲的最小曲率半径必须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ZZJ.2.2.6(地下线缆敷设)电缆在管孔内的位臵不平直或出现扭绞;

ZZJ.2.2.7(地下线缆敷设)全塑电缆芯线接续没有采用接线子接续;

ZZJ.2.2.8 其它一般错误。

ZZJ.3 综合布线(布线敷设)ZZJ.3.1 严重错误

ZZJ.3.1.1(主干布线)水平装设时,在电缆的首端、尾端、转弯处没有固定或固定间隔大于5m;垂直装设时,在电缆的上端没有固定或固定间隔大于1.5m;

ZZJ.3.1.2(主干布线)缆线在槽道内有溢出,在缆线进出槽道的部位或转弯处没有绑扎固定;

ZZJ.3.1.3(缆线同槽时)对绞线对称电缆与电力线路最小净距不符合要求;

ZZJ.3.1.4(缆线同槽时)对绞线对称电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不符合要求;

ZZJ.3.1.5(水平布线)各种预埋线槽出口处没有采用防水和防潮措施; ZZJ.3.1.6(光缆敷设)光缆弯曲时超过最小曲率半径; ZZJ.3.1.7(光缆敷设)连续布放塑料子管的长度超过300m,或在管道中间有接头;

ZZJ.3.1.8(光缆敷设)在光缆牵引端头和牵引索之间没有加装转环,或光缆一次的牵引长度大于1000m;

ZZJ.3.1.9(光缆敷设)光缆在管道中间的管孔内出现有接头; ZZJ.3.1.10 其它严重错误。

ZZJ.3.2 一般错误

ZZJ.3.2.1(主干布线)在垂直槽道内将缆线固定绑扎在槽道内的支架上的间隔大于1.5m;

ZZJ.3.2.2(主干布线)缆线绑扎固定没有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或绑扎的间距大于1.5m;

ZZJ.3.2.3(水平布线)电缆预留长度每端小于0.3m; ZZJ.3.2.4(水平布线)非屏蔽电缆敷设后弯曲时的曲率半径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屏蔽电缆的曲率半径小于电缆外径的8倍;

ZZJ.3.2.5(水平布线)布放4对对绞线对称电缆时,暗管管径的截面利用率大于30%;出现段落暗敷管路内布放的缆线超过3根;

ZZJ.3.2.6 电缆敷设时在缆线进天花板的入口处或出口处以及中间没有设臵保护措施和支承装臵;

ZZJ.3.2.7(缆线支撑保护)埋设金属线槽的根数少于两根,或线槽截面高度超过25mm;或长度超过6m,交叉或转弯时,没有设臵拉线盒; ZZJ.3.2.8 光缆敷设没有单独占用管道管孔;

ZZJ.3.2.9 直埋光缆与其他管线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小于0.5m; ZZJ.3.2.10 其它一般错误。

ZZJ.4 综合布线(电源、保护、接地)ZZJ.4.1 严重错误

ZZJ.4.1.1 联合接地体时,地线的接地电阻大于1Ω;单独设臵接地体时,大于4Ω;

ZZJ.4.1.2 所有屏蔽层没有保持连续性;

ZZJ.4.1.3 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CD)端或用户(终端设备)没有接地;

ZZJ.4.1.4 每一楼层的配线柜没有连至接地体;或接地导线截面小于6mm2;

ZZJ.4.1.5 金属槽道或钢管两端没有接地; ZZJ.4.1.6 其它严重错误。

ZZJ.4.2 一般错误

ZZJ.4.2.1 设备间、交接间没有设臵单独回路供电; ZZJ.4.2.2 存在室内、室外干扰源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ZZJ.4.2.3 其它一般错误。

ZZJ.5 综合布线(光电缆接续终端)ZZJ.5.1严重错误 ZZJ.5.1.1 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盘没有放在骨架上,光纤的盘绕方向现出不一致;

ZZJ.5.1.2 余长的光纤盘绕弯曲时的曲率半径小于40mm,光纤收容余长的长度小于1.2m;

ZZJ.5.1.3 光纤盘留后,出现扭绞受压现象;

ZZJ.5.1.4 光纤接续的两侧余长没有贴上光纤芯的标记,以便今后检测时备查;

ZZJ.5.1.5 其它严重错误。

ZZJ.5.2一般错误

ZZJ.5.2.1 剥除缆线的外护套后,双绞线的非扭绞长度大于13mm;

ZZJ.5.2.2 没有按EIA/TIA的T568A或T568B的规定,对RJ45系列的连接硬件进行其色标和线对组成及排列顺序进行终端连接;

ZZJ.5.2.3 当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电缆时,缆线屏蔽层与连接硬件的屏蔽罩没有形成360°圆周的接触,或它们之间的接触长度小于10mm;

ZZJ.5.2.4 其它一般错误。

ZZJ.6 综合布线(插座)ZZJ.6.1严重错误

ZZJ.6.1.1 安装在地面上或活动地板上的地面信息插座,接线盒没有埋在地面下,没有严密防水和防尘;在不使用时,插座面板与地面不齐平;

ZZJ.6.1.2 安装在墙上的信息插座,各个之间高度不一,且高出地坪小于30cm;

ZZJ.6.1.3 信息插座底座安装不牢固,有松动现象; ZZJ.6.1.4 其它严重错误。

ZZJ.6.2一般错误

ZZJ.6.2.1 信息插座盒体插座面与装饰面不齐平; ZZJ.6.2.2 其它一般错误。ZZJ.7

槽道安装 ZZJ.7.2 一般错误

ZZJ.7.2.1 合用槽道时,层间间距大于30mm,或通信电缆不在最上层;

ZZJ.7.2.2 槽道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之间距离小于规范值; ZZJ.7.2.3(槽道吊支架)水平支撑跨距大于规范值; ZZJ.7.2.4(槽道吊支架)垂直固定点间距大于规范值; ZZJ.7.2.5(槽道吊支架)以下部位没有设臵支承或吊挂:槽道本身连接处、距离接续设备0.2米处、槽道的走向改变或转变处;

ZZJ.7.2.6(槽道吊支架)吊挂槽道的吊杆直径小于6mm; ZZJ.7.2.7(槽道吊支架)金属槽道及吊支装臵没有防腐处理; ZZJ.7.2.8(槽道吊支架)槽道内截面利用率超过50%; ZZJ.7.2.9(槽道吊支架)电缆槽道与室内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最小净距小于0.3米; ZZJ.7.2.10(槽道转弯角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在伸缩缝或软连接处没有采用编织铜线连接焊牢;

ZZJ.7.2.11(槽道转弯角有可靠的电气连接)电缆槽道在50米内没有接地;

ZZJ.7.2.12 其它一般错误。

ZZJ.8 电源防雷系统 ZZJ.8.2 一般错误

ZZJ.8.2.1(交流供电)仪表箱内安装的供电设备,其裸露带电体相互间或其他裸露导体之间的距离小于4mm;

ZZJ.8.2.2(交流供电)供电箱安装在混凝土墙、柱或基础上时,没有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ZZJ.8.2.3(交流供电)成排安装的供电箱,排列不整齐; ZZJ.8.2.4(交流供电)供电设备的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小于5MΩ;

ZZJ.8.2.5(防雷安装)扁钢接地线、引下线搭接没有三面焊接; ZZJ.8.2.6(防雷安装)圆钢接地线、引下线搭接没有两面焊接; ZZJ.8.2.7(防雷安装)接地装臵没有采用焊接,所有外露焊接点没有进行防腐处理;

ZZJ.8.2.8(防雷引下线)引下线没有镀锌或焊接处没有涂防腐漆;

ZZJ.8.2.9 其它一般错误。ZZJ.9 接地系统 ZZJ.9.2 一般错误

ZZJ.9.2.1(机房接地)交流工作接地(交流电的设备作二次接地)接地电阻大于4Ω;

ZZJ.9.2.2(机房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机柜的外壳用一根绝缘导线串起来后接地)接地电阻大于4Ω;

ZZJ.9.2.3(机房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时,接电电阻大于1Ω; ZZJ.9.2.4(机房接地)多个计算机系统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

ZZJ.9.2.5(机房接地)接地引下线的多芯铜电缆选用截面积小于35mm2;

ZZJ.9.2.6(机房接地)机房内的非计算机系统的管、线、风道或暖气片等金属实体,接地电阻大于4Ω;

ZZJ.9.2.7(接地系统连接)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入站通信电缆的金属扩套和屏蔽层没有接地;

ZZJ.9.2.8(接地系统连接)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没有接地;

ZZJ.9.2.9(接地系统连接)直流配电屏的外露导电部分没有接地;

ZZJ.9.2.10(接地系统连接)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内机框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没有接地;

ZZJ.9.2.11(接地系统连接)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如放电器、避雷器、保护器等没有接地; ZZJ.9.2.12(接地系统连接)配电屏、整流器等外露导电部分没有接地;

ZZJ.9.2.13 其它一般错误。

ZZJ.10 通信网络、集成系统 ZZJ.10.1 严重错误

ZZJ.10.1.1(通信系统)交换机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110V或220V)没有接地保护线;

ZZJ.10.1.2(通信系统)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包括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的MΩ表测试正负线间和负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均小于1Ω;

ZZJ.10.1.3(有线电视系统)干线放大器输入、输出两端的电缆,没有留有适当的余量;室外安装的放大器连接处没有防水措施;

ZZJ.10.1.4(有线电视系统)进、出电缆没有标记; ZZJ.10.1.5(有线电视系统)图像和伴音(包括调频广播声音)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不达标;

ZZJ.10.1.6(集成系统网络)不能在统一操作界面上监视所有系统的工作情况;

ZZJ.10.1.7 其它严重错误。

ZZJ.10.2一般错误

ZZJ.10.2.1(有线电视系统)机房光端机上的光缆没有留约10m的余量;

ZZJ.10.2.2(有线电视系统)电缆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小于0.3m;电缆与通讯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小于0.1m;

ZZJ.10.2.3(公共广播系统)扩声设备的安装因振动而产生机械噪声;

ZZJ.10.2.4(公共广播系统)音频信号输入的馈电没有用屏蔽软线;

ZZJ.10.2.5(公共广播系统)话筒输出没有使用专用屏蔽软线;

ZZJ.10.2.6(公共广播系统)功率输出的馈电每套节目共用一根公共地线;

ZZJ.10.2.7(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分区不灵活控制,或分区的划分没有与消防分区一致;

ZZJ.10.2.8(集成系统网络)各智能化系统的联动能力(联动逻辑)偏弱;

ZZJ.10.2.9(集成系统网络)软件没有提供Internet/Intranet服务的功能;

ZZJ.10.2.10(集成系统功能接口)接口连接双方有技术协议的没有出具相关资料文件;

ZZJ.10.2.11(集成系统功能接口)集成系统中功能接口不能完全包括:1)实时采集及各类信息,如控制信息、事件(故障)发生及报警信息;2)收信整理用户、物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用的各类信息;3)来自外部如Internet网上的各类信息;

ZZJ.10.2.12 其它一般错误。

ZZJ.1

1设备监控系统 ZZJ.11.1 严重错误

ZZJ.11.1.1(温、湿传感器安装)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臵; ZZJ.11.1.2(温、湿传感器安装)室外型温、湿度传感器没有防风雨的防护罩;

ZZJ.11.1.3(温、湿传感器安装)水流开关没有安装在水平管段上;

ZZJ.11.1.4(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刚好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ZZJ.11.1.5(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没有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ZZJ.11.1.6(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安装位臵没有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臵;

ZZJ.11.1.7(流量传感器)电磁流量计水平安装时没有使电极处于水平方向;

ZZJ.11.1.8(流量传感器)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安装后流体的流动方向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不一致;

ZZJ.11.1.9(空调通风系统)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与水流方向不一致; ZZJ.11.1.10(空调通风系统)执行机构固定不牢固,机械传动不灵活,有松动或卡涩现象;

ZZJ.11.1.11(给排水系统)暗配管没有将所有金属管与金属箱体焊接连成一体;

ZZJ.11.1.12(给排水系统)各类水泵的电气控制柜箱保护地线没有与接地母线相连,或出现串联;

ZZJ.11.1.13(热交换系统)设备柜内外配线出现缺损、断线,或配线标记不完善;或接线有松动现象,出现裸露导电部分;

ZZJ.11.1.14(热交换系统)接地不符合图纸和规范规定的要求,连接不牢固,接触不良好;

ZZJ.11.1.15(工作站)机器外壳连接地线没有与建筑物弱电地线相接;

ZZJ.11.1.16(工作站)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连接不紧密、不牢固,紧固件没有防锈层;

ZZJ.11.1.17 其它严重错误。

ZZJ.11.2 一般错误

ZZJ.11.2.1(工作站)设备外形不完整,内外表面漆层不完好;

ZZJ.11.2.2(工作站)主机与DDC之间的通信线,没有备用线;

ZZJ.11.2.3 其它一般错误。ZZJ.12 火灾消防、安防系统 ZZJ.12.1 严重错误

ZZJ.12.1.1(报警控制)控制器安装不牢固,出现倾斜; ZZJ.12.1.2(报警控制)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没有标明编号,或与图纸不一致;

ZZJ.12.1.3(报警控制)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超过两根;

ZZJ.12.1.4(报警控制)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没有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使用了电源插头;主电源没有明显标志;

ZZJ.12.1.5(报警控制)控制器的接地不牢固,没有明显标志;

ZZJ.12.1.6(报警控制)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没有显示标志;

ZZJ.12.1.7(报警控制)控制器(柜)接线不牢固,线路绝缘电阻小于20MΩ;

ZZJ.12.1.8(电视监控系统)绝缘电阻小于20MΩ;电源线与信号线没有分槽(或管)敷设;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大于1Ω;

ZZJ.12.1.9(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没有分别引入,没有用金属管保护;

ZZJ.12.1.10(入侵报警系统)线缆回路绝缘电阻小于20MΩ;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大于1Ω;

ZZJ.12.1.11(入侵报警系统)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防区没有交叉;

ZZJ.12.1.12(入侵报警系统)系统功能不能按时间,按区域(部位)任意编程,设防或撤防;

ZZJ.12.1.13(入侵报警系统)测试紧急按钮到控制器的直接响应时间大于1s,到系统微机处理器的响应时间大于3s;

ZZJ.12.1.14 其它严重错误。

ZZJ.12.2 一般错误

ZZJ.12.2.1(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系统)的传输线路没有穿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

ZZJ.12.2.2 报警控制)导线没有绑扎成束,或其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没有封堵;

ZZJ.12.2.3 电视监控系统)监视器没有安装在固定的机架和机柜上,或没有通风散热措施,没有避光措施;

ZZJ.12.2.4(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读卡机(IC卡机,磁卡机,出标读卡机,验卡票机等安装有倾斜;

ZZJ.12.2.5(停车管理系统)感应线圈埋设深度距地表面小于0.2m,长度小于1.6m,宽度小于0.9m,感应线圈至机箱处的线缆没有采用金属管保护;没有埋设在车道居中位臵,与读卡机、闸门机的中心距保持大于0.9m,环形线圈0.5m平面范围内出现有其他金属物;

ZZJ.12.2.6(停车管理系统)信号指示器的安装规定:车位状况信号指示顺口 没有安装在车道出入口的明显位臵; ZZJ.12.2.7 其它一般错误。附件2:

工程现场服务检查实施细则

一、目的:规范公司服务质量检查的实施过程,明确工程服务质量的评定标准,加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实现公司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目标,通过持续改进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评分规则

(一)采用直接扣分制;严重错误对应的分值为2分,一般错误对应的分值为0.5 分。

(二)对于单个工程存在同级别多次检查的情况,评分结果取同级别所有检查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三、工程服务检查标准(见A)

A 工程现场服务质量检查标准

(“F”表示服务)

F.1 服务施工准则(“SG”表示施工)FSG.1.1 严重错误

FSG.1.1.1 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和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施工进度计划;

FSG.1.1.2 当收到建设单位中标通知书后,立即安排施工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条件复勘,并在复勘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书面勘查报告;

FSG.1.1.3 项目经理应根据设计文件并结合现场复勘情况,将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潜在因素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确保不影响整个工程工期要求;

FSG.1.1.4 当接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单项工程具备施工条件通知后,三天内组织、准备、安排施工人员、工器具,按要求填写工程开工报告、施工计划等,办理好相关手续组织工程施工;

FSG.1.1.5 工程开箱验货时,要根据设计文件进行设备、材料的清点,如发现缺、坏件,及时报告监理单位并督促厂家督导填写缺、坏件报告,保持跟踪返回时间,确保不因缺、坏件影响工程工期;

FSG.1.1.6 其它严重错误。

FSG.1.2 一般错误

FSG.1.2.1 工程实施过程中,各施工队应每晚21时前整理当天工程日报,向项目经理部汇报当天工程施工进度及次日工作安排,以便项目经理部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FSG.1.2.2 始终严格遵循效率、品质、安全始于整理、整顿,而终于整理、整顿的精神方针,将相关标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确保安全高效的作业空间,提高施工管理水准;

FSG.1.2.3 根据工程进度,每周日将本周工程施工情况及下周工作安排汇总报告工程项目部,并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建议;工程项目部整理全项目的工程施工情况后,每周一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报告工程周报,每月上报工程月报,准确及时的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报告工程进展情况;

FSG.1.2.4 项目经理应经常主动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沟通,了解建设单位工程的轻重缓急和具体安排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避免影响工程工期;

FSG.1.2.5 应成立工程施工后备小组,灵活有弹性地协调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对突发任务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工期拖延,作为施工力量投入,保证按时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FSG.1.2.6 其它一般错误。

F.2 文明施工准则(“WM”表示文明)FWM.2.1 严重错误

FWM.2.1.1 施工人员必须提前与建设和分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出具施工组织计划、开工报告、开工申请等文件,按要求办理施工许可证、动火证、机房出入证等相关机房管理证件;

FWM.2.1.2 应严格遵守机房管理制度,施工人员进出机房必须按要求填写进出记录;

FWM.2.1.3 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前必须征得分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同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后,离场时也应通知该工程负责人;

FWM.2.1.4 每天进行施工操作前,应召开班前交底会,由班组长布臵当天的施工任务、操作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FWM.2.1.5 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规范化管理,进行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方案; FWM.2.1.6 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保证安全有效;

FWM.2.1.7 其它严重错误。

FWM.2.2 一般错误

FWM.2.2.1 施工人员要做到文明施工,杜绝一切野蛮操作、野蛮施工的行为及粗俗的不文明行为,礼貌用语,态度诚恳;

FWM.2.2.2 做到按施工平面布臵图合理规划安臵各项临时设施,堆放材料、设备和机具器械等,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等;

FWM.2.2.3 施工现场必须按公司的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悬挂“工程指示牌”,明确标示工程名称、项目经理名称及联系电话,现场工程责任人及联系电话、工程投诉电话等;

FWM.2.2.4 施工人员进入机房必须佩戴工作证及穿着统一工作服;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按总、分包单位佩戴证明身份的证卡,着装和安全帽的颜色也在有所区别,便于识别;

FWM.2.2.5 当天施工完毕后,必须清理现场环境,整理好工程余料、工器具,清理用品、用具;工程完工后,对每个机架内外都必须进行洁净卫生工作;

FWM.2.2.6 通过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不断采取新办法新措施来解决问题,针对问题应有改进措施的计划;

FWM.2.2.7 文明施工行为规范要纳入员工考核范围,强化员工文明施工的意识,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行为规范的相关培训; FWM.2.2.8 其它一般错误。

F.3 安全施工准则(“AQ”表示安全)FAQ.3.1 严重错误

FAQ.3.1.1 项目组必须设臵安全负责人,主要贯彻执行上级领导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施工全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包括人员、设备、网络运行;

FAQ.3.1.2 施工现场应设安全生产标志牌和标语,未经同意,严禁对现场的消防、供电、机房内的外部告警设备(交直流电源、电池、空调开关、监控终端的电源开关)等设备进行操作;

FAQ.3.1.3 施工现场禁止使用明火;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如电烙铁、冲击钻、切割机等,在离开现场时一定要断电,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FAQ.3.1.4 严禁在机房使用切割机,工程中需要使用切割机时,必须用电源盘作为电源延长线,一定要使用220V交流照明电源,严禁使用UPS电源;

FAQ.3.1.5 在机房内使用电烙铁、冲击钻等工具时,必须选择 220V交流照明电源供电,严禁使用在用设备、UPS电源等;作为电源延长线的开关拖板,必须符合电源负荷要求,严禁使用线径过小和质量不符的开关拖板,防止线路负荷过载,电源线短路引起燃烧;

FAQ.3.1.6 在走线槽上施工时,不宜踩踏线缆;实在需要踩踏线缆时,应踩踏在结实成捆的信号线上面,严禁踩踏尾纤,小(或小部分)电源线、信号线; FAQ.3.1.7 其它严重错误。

FAQ.3.2 一般错误

FAQ.3.2.1 在走线槽上施工时,应该注意前后左右上下的障碍物,特别注意头顶灯管和防止斜口剪、扳手等工具跌落;

FAQ.3.2.2 在人字梯上施工时,梯子摆放要平稳;

FAQ.3.2.3 剪、扳手等工具必须放在地上,严禁放在人字梯顶部; FAQ.3.2.4 在机架顶上施工时,用纸板或泡沫盖在机架顶上,防止小器件跌落子架内;

FAQ.3.2.5 施工过程中布放电源线、接电等关键工序,须有现场项目经理指挥、确认,监理旁站监督;

FAQ.3.2.6 进入电源配电屏、列头柜施工范围,相关人员必须检查随身物品,禁止携带钥匙、手机、手表、戒指和饰物等容易引起电源短路的物品进入施工范围;

FAQ.3.2.7 在电源设备的施工中,紧口和螺丝刀的金属部分全部缠上绝缘胶布,以防止金属接触造成短路;在接线和剪扎带时,必须小心斜口剪,扳手等工具和配电屏(列头柜)机框接触短路;

FAQ.3.2.8 在电源设备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集中注意力,严禁打手机、发短信,与人交谈;在旁协助人员除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外,严禁与施工人员谈笑和作出其他干扰施工人员的行为;

FAQ.3.2.9 施工过程中加电、在用设备加板、更改在用设备数据等关键工序,须由监理确认无误后,由现场项目经理或督导进行操作; FAQ.3.2.10 测试时,督导按设计做好数据,采用尾纤硬件环回方式,并且测试后不更改数据;

FAQ.3.2.11 对现场施工超过1天的站点,需将未用完的材料及包装盒整齐堆放在机房内、不阻碍工作人员正常通行的位臵,并做好工程标识;工程完成硬件安装时,应该把工程备板和余料立即清理并移交给相关部门并签好移交清单;

FAQ.3.2.12 其它一般错误

F.4 电源施工准则(“QY”表示电源)FQY.4.1 严重错误

FQY.4.1.1 通信电源安装人员必须是电工专业人员,严禁无证施工;

FQY.4.1.2 通信电源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必要时应提交《施工方案》给业主工程管理人员批准),进场施工必须取得业主的同意,施工中应有业主和工程监督人员监督施工;

FQY.4.1.3 通信电源施工前必须检查保证施工场地环境符合电源设备施工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要求,如通风,湿度,温度,尘埃指数,地板承重力,抗震能力,接地系统等;

FQY.4.1.4 通信电源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脚,头部以及其他可导电物体伸入设备内部引起电源事故和危及人身安全,需要人手进入设备内部操作的,人体应有绝缘防护措施;接触或接近通信电源的金属工具除接触面外,裸露的金属应全部缠绕胶带绝缘;

FQY.4.1.5 通信电源操作出现事故时应迅速按业主和我司重大事故处理流程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处理汇报;

FQY.4.1.6 通信电源施工前必须保证电源设备以及连接设备的所有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并在开关处设有“停电作业,严禁合闸”等警示牌并做好防护隔离,场地出入口,门等也均需设臵警示牌,现场设专人监控,保证施工安全;

FQY.4.1.7 通信电源施工需高空作业,工具材料应妥善放臵,防止跌落引起人身伤害和设备故障,现场设有专人看护和防护措施,严禁无证无看护施工;

FQY.4.1.8 加电作业或连接设备已带电运行中施工,施工前必须得到业务电源主管部门和连接设备维护部门的同意,电源割接方案应得到业主批准并严格遵照设计文件和客户电源规划执行;

FQY.4.1.9 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禁止私自更改设计和不按设计施工,如设计文件确实存在问题应联系设计人员,在设计人员指导下施工;

FQY.4.1.10 施工前必须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使用电源的电压,电流等,保证电源参数符合用电要求,严禁使用未知,未测量电源;

FQY.4.1.11 其它严重错误。

FQY.4.2 一般错误

FQY.4.2.1 蓄电池沉重,必须要小心搬运,避免电池跌落造成电池损坏或砸伤人人员,电池组串联时极性一定要正确,电缆和电池接线柱应紧固联接,使用工具过程中注意不要造成接线柱之间的短路;蓄电池是化学物品,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如果发生化学物体溢出,应迅速清理现场,加强通风;

FQY.4.2.2 施工使用的工具、材料应佩带牢固或妥善放臵,严禁施工中将金属工具或其他物品放臵在电源设备上或内部,防止物品意外滑落或掉落导致电源事故;

FQY.4.2.3 通信电源设备的电源汇流排正负极必须有明确标记区分,连接的电源线同一极性的颜色应统一,不同极性的颜色必须区分;汇流排的标识和电源线颜色应符合业主要求;

FQY.4.2.4 其它一般错误。

F.5 客户信息管理(“KH”表示客户)FKH.5.1 严重错误

FKH.5.1.1 要有专门人员跟踪获取设计文件,以免因为送投延误造成设计不到位;

FKH.5.1.2 应安排对应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参加设计会审; FKH.5.1.3 项目组主要技术人员在会审前必须全面审阅文件,针对设计涉及的局站尽可能召集熟悉情况的人员进行公司内部的预审,并列举设计遗漏、错误处,对设计不清楚处进行标注,以便会审时提出;

FKH.5.1.4 对设计上的问题,必须能够提出我们自己的设想及解决方法;

FKH.5.1.5 承认会审的结果,承担应有的责任;

FKH.5.1.6 会审后项目组必须有专门人员跟踪设计更改情况并核实; FKH.5.1.7 其它严重错误。

FKH.5.2 一般错误

FKH.5.2.1 与监理来往文件、各会议记录及各种传真等文件存档有专人负责保管,竣工验收前装订成册保存;

FKH.5.2.2 在施工进行过程中,测试资料要求现场签证,每个施工小组要指派专职人员进行电子资源表等同步整理,杜绝事后再补记录的现象;

FKH.5.2.3 设备工程完工后要核实竣工文件的准确性,协助监理核对安装的设备,填写己安装设备明细表,按各地工程建设部以往的要求加附详细竣工资料,协助随工办理签证手续;

FKH.5.2.4 按照工程建设部要求及时配合填写资源表;并先进行内部交叉检查,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保证竣工文件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FKH.5.2.5 验收前要完成电子资源表与竣工资料等一并提交; FKH.5.2.6 其它一般错误

附件3:

工程文件质量检查实施细则

4.1 项目工程文件质量检查实施细则

一、目的:规范公司工程文件质量检查的实施过程,明确工程文件质量的评定标准,保证工程文件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确保提交给用户的工程文件质量符合用户的要求并符合相关国家、行业等的规范要求,同时保证实现公司内部对工程文件管理的要求。

二、评分规则

(一)采用直接扣分制;严重错误对应的分值为2分,一般错误对应的分值为0.5 分。

(二)对于单个工程存在同级别多次检查的情况,评分结果取同级别所有检查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三、工程文件质量检查标准(见A)

A 工程文件质量检查标准(“W”表示文件;“GC”表示工程)

W.1 工程文件 WGC.1.1严重错误

WGC.1.1.1 工程缺少交工技术文件或交工技术文件(电子版); WGC.1.1.2 工程缺少结算资料;

WGC.1.1.3 工程交工技术文件未采用公司实行有效的文件版本或不符合建设单位对文件的版本管理要求;

WGC.1.1.4 工程交工技术文件明显错漏(如竣工资料图纸上的资源编码与实际情况不符等),或内容不全;

WGC.1.1.5 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缺少必要的工程图纸; WGC.1.1.6 工程结算资料明显错漏,内容不全; WGC.1.1.7 未按要求及时提交工程进度报告;

WGC.1.1.8 未能按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提供交工技术文件; WGC.1.1.9 未能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要求及时提供结算资料;

WGC.1.1.10 建设单位提出工程文件质量投诉,并经确认有效; WGC.1.1.11 没有按照合同的要求制定维护计划; WGC.1.1.12 其它严重错误。

WGC.1.2 一般错误

WGC.1.2.1 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缺少必要的测试记录,或测试记录存在错误;

智能建筑弱电项目的施工与设计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工程设计

一、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如今智能建筑已历经了二十余年的发展,纵观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代智能建筑的关键构成要素是诸多个相对独立的自治子系统,其操作相对而言较为独立;第二代智能建筑主要采用若干专业化的网络连接楼宇的控制子系统,以完成像远程控制、操作程序化等诸多子系统操作任务,从而促使智能建筑技术极大地提升楼宇控制操作的自动化水准。当前世界上已着手探索第三代智能建筑技术,而人工智能科学当中的智能代理技术的飞快发展给楼宇智能控制注入了新的血液。之所以发展智能代理技术,就是为了寻求一种对“资源受限、动态环境内不可预测到的繁琐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事实上,在我国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应适应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坚持不懈地走实用、经济的发展道路,在设计过程中的智能化系统也应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性化道路。

二、智能建筑的施工与设计

1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

建筑的设计形态和智能化是衡量城市建筑现代化的标准。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主要由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弱电电源及接地等系统组成。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弱电上程设计的出发点应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功能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空间,来适应现代建筑的需要。从具体设计上,应从智能建筑的现实考虑,充分考虑业主和使用者的各种功能要求,使设计能在总体结构上尽量现代化,既先进又经济,同时各系统的可兼容性和扩展性良好。以下笔者笔者应该重视的一些处理问题的做法和观点。

(1)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智能化系统上程受技术、经济、时间等因素制约,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专业特性和使用需求有机配套,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管理和经营要求、上程投资能力等因素,有重点的保证主要功能,选择适用的各个专业子系统、系统集成程度、标准等级和经济规模大的要求。

(2)采用可靠、成熟、稳定的先进技术为原则

建筑智能工程设计应透视当前IT产业发展动向,以智能建筑技术发展为主流。智能建筑施上设计只能一次性成功,工程现场不具备反复变动、多次试验的条件和可能,同时受工程周期和进度的限制、上程投资的约束则更为明显。这就要求采用可靠、成熟、稳定的先进技术为原则,选用经过市场考验、实践证明可靠和成功的产品及设备。

(3)根据性能选用适当的设备

每一系统和设备都有其适用范围,再说了设备也不是“万能”的,贪图所谓“最优质”“最前沿”“最强大”的观念,的确不切实际。

(4)注重系统的保障措施

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寿命可能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一旦投入使用后要24小时不停机运行,肩负着保障建筑物内各类活动、人身安全的任务。这就对设备和系统在选型和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应有具体的技术保障措施。

(5)合理的控制智能系统的成本

控制智能系统成本的前提是要满足使用的要求,在满足的情况下尽量简化系统、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采用不同的控制组合方式,比如,多采用开关控制方式,少用无级调光控制做法。通过灯具布置上的变化、照明配电回路细分和增设来调配实现照明壳度和场景的变化与控制,达到多级控制、多利变化的效果。

(6)弱电线路设计采用较可靠联接方式

较可靠联接方式在弱电系统线路设计上是提倡采用的,环形总线接法、适当增加回路或备用回路、限制单一回路设备接入数量等通常被采用。上程设计上应注意,受产品质量和现场条件的限制,同一回路串联/并接多个触点连锁或联动控制设备的数量不宜过多。此外,主干回路上线管、线槽中电缆和导线的密度、分隔铺设的要求不应该被忽略。对于民距离多负载传输回路,像DC上作电源回路,设计时要核算线损引起的电压降,提醒调试时检查回路末端的上作电压,这是设备上作不正常的常见原因之一。

2.2智能建筑上程施上的管线监理

一个智能建筑上程可能包括很多子系统,即设备自控系统、安保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等。要求工程施工人员在仔细审查该上程本身的系统流程,现场监测点、监控点、配线规格和布线要求的同时,还要核对智能建筑系统从其它专业引出的信息点、变送器和传感器等是否在其它图纸上均一应俱备。另外,要为以后的系统集成做好设计预留,所以不能忽视智能建筑所需预留洞、预埋件和线槽、桥架的定位与设置和结构专业的协调的设计。

(1)模块线路连接

模块化结构是智能建筑上程中现场控制器所采用的方式,系统根据监控点的类型和数量设置模块的类型和数量。常用的模块有:高保安输入模块、数字输入模块、数字输出模块、模拟输入模块、模拟输出模块等。监理工程师要核对水暖、空调、电气等其它图纸上的元件,以便设备上的信号能正确地反馈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指令能再送回到控制点,通过执行机构的调竹使系统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2)管线隐蔽预埋

智能建筑上程施上中的预埋与电气上程相比有以下几个不同:

图纸多。每套图纸单个独立系统的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合在一起预埋在楼层里时不认真检查就分辨不出各自所属的系统。

走放射线多。智能建筑的走放射线多,各系统之间以及与电气之间交义铺设普遍。监理上程师要及时对现场的走管路线进行调整,因为管子相叠上后接近板厚而使混凝土失去保护层,甚至超过楼板使混凝土无法浇注。

管径大。智能建筑的配线多以线的数量来体现(除视频馈线外),这就使得越接近布线的始端线的数量越多,导致配管直径大根数越多,结果造成这一块混凝土呈现空洞。

23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

直接雷击、侧向雷击、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雷击电磁脉冲等是雷电侵袭智能系统的主要形式。雷击灾害的特点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出现了新特点: (1)价格昂贵的电子器件或微电脑的设备已是雷击灾害的集中对象;(2)灾害程度增强,雷击灾害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大幅度增加;(3)雷击空间Ix:域扩大,从维空间侵入变为三维空间侵入;(4)跨行业性受灾,从建筑、电力行业延仲到高科技应用的领域。

由于智能建筑的出现并被广泛采用,以及雷击灾害的新特点,设计者在施工设计前必须全方位地层层设防,既要泄流、拦截,也要均衡电位、屏蔽隔离、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等,达到综合防御雷击的目的。由单一防护转变为系统防护,站在新的高度来熟悉和研究当代防雷技术,提高人们对雷击灾害防御的综合能力。

在智能建筑物内,将智能系统中的设备外壳、金属配线架、敷线桥架、穿线金属管道等与总等电位或局部等电位相逢在配电系统中的高压柜、低压柜安装避雷器的同时在智能系统电源箱及信号线箱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 o

2.4智能建筑材料和组织设计的质量控制

智能建筑施上中用到的设备与材料的质量对一个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的。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上程施上的物质条件,这是上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上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如何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关,要注意儿点: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上程正常施上;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要有一定专业知识、有责任心的人担任该项上作;加强材料的验收上作;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上作,把好质量关。要提高智能建筑施上组织设计质量、优化施上管理那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智能建筑施上组织设计质量。

3总结

智能大厦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 篇7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概念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已有很多年, 设计和管理也日趋成熟。一般说来, 智能大厦的弱电系统主要包括门禁系统;对讲机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有线及卫星系统;AV控制系统;UPS电源等。但是, 目前国内智能大厦的弱电系统设计及工程实施现状尚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 一是弱电系统设计在工程中很容易受到相关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比如:往往当工程施工进行到后期, 弱电系统设计才能全面展开, 造成设计时间紧, 任务重, 来不及深思熟虑, 导致施工中修来改去, 影响系统质量;二是有些设计者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档次而闭门造车, 使所设计的系统和用户需要严重脱节, 出现弱电系统冗余等问题。因此, 对于设计及施工者必须要牢牢掌握下述原则: (1)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 (2) 智能化系统设计应具备完整性、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 (3) 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与工程的建设环境相适应。 (4) 主流、品牌、成熟、安全可靠的设备是智能化系统的首选。

2 系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智能大厦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其弱电系统包括诸多子系统, 是一种集成化程度高的项目, 因此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至关重要。

(1) 一般弱电系统由技术部和工程部分头负责, 但有的技术部做出的深化设计很不完善, 起不到深化的作用。因此, 技术部的深化设计应尽可能详细, 包括深化设计图纸 (线缆连接示意图、竖井大样图、控制室布置图、前端设备安装图、系统图等) 、设备及材料清单报价等资料, 工程开工前要与项目部做技术交底, 重点强调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工序等, 并做相应交底记录, 便于项目部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法, 为工程顺利开工打好基础。

(2) 项目部人员应认真核对图纸与清单数量, 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出所需设备和线缆的实际数量。根据图纸点位带领施工队到现场进行核对, 找出不符合要求或设计不合理、不到位的地方, 比如摄像机前端有没有物体遮挡, 所监控的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存在死角等。

(3) 工程进场前, 项目工程师要与所负责弱电系统的分包单位签署施工及安全协议。明确宿舍、库房和材料管理制度、处罚措施等, 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一定要本人亲自填写) , 认真填写劳务人员花名册、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用火作业审批表并备案等工程中所必须填写的表格, 这既是对自己工作负责, 也是对施工人员负责。

(4) 工程师根据现场施工情况, 需提前认真填写设备材料供货申请单, 并给予采购部充足的采购时间。最忌没有计划性, 在需要时才后补申请, 最终将影响施工进度。每次填写的供货申请单要从设备点位表和清单中加以注明, 以便最终统计成本和实际用量。项目工程师还要经常与采购部沟通, 保证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到货, 货到现场后, 还要组织甲方、监理、设计等人员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拒绝不合格材料进场或使用。合格的材料设备由工程师会同材料员、施工队负责人办理入库手续, 并由三方签字后交付施工队代管, 并明确责任, 代管期间所发生的损坏、丢失均由保管单位负责。

(5)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执行"方案先行, 样板引路, 奉献精品"的原则。大面积施工前要先做好一个样板, 在保证实用的情况下力求美观, 项目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从而避免后期不必要的整改。

(6) 工程师每天至少巡查两次现场, 上午到现场检查昨天工程完成进度情况, 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要求, 特别是布线时线缆预留长度、配管是否横平竖直、吊杆、卡子、H86盒及盖板是否有少、松、漏的情况, 是否做好标识, 绑扎是否美观, 施工人员有没有违章操作及需要改进的行为等;下午下班前检查当天的进度情况, 同时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

(7) 实行施工队负责人报到制度。施工队负责人除填写班组安全讲话记录外, 每天早晨上班前, 各施工队负责人到项目部签字报到, 填写当日的工作内容, 人员安排、注意事项等, 以便于工程师检查。

(8) 实行项目部例会制度:项目部每周定期召开项目部例会, 参加人员为项目部全体人员和各施工队负责人, 会议内容包括:施工队汇报上周工程完成情况, 本周工作计划、需要项目部协调解决的问题;系统工程师补充施工队的计划, 有无需要改进部分, 施工队有无违章行为及罚款等。资料员做好例会记录。项目部开会的目的就是协调及解决问题, 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9) 所有设备材料安装后要及时与成保人员办理移交签字手续, 如因为施工队未能及时办理所造成丢失, 由施工队负责赔偿, 同时对分管的系统工程师进行相应的处罚。工程进行到一定阶段, 成保人员开始进场, 及时办理设备移交, 能有效地避免损失, 单凭自己的施工人员是不可能完全看管好自己的设备。

(10) 建立项目合同、任务书、变更跟踪表。表格包括序号、合同任务书名称、收到日期、要求完成日期、公司编号、移交日期、工程造价、已收款、未付款、施工费用等, 及时做好汇总和标识。

(11) 工程师根据现场设计变更洽商情况, 及时修改工程图纸, 管理好工程过程资料, 为最终竣工结算做准备。尽量避免工程完工后再做竣工资料, 一是时间来不及, 二是还可能漏掉一些必要的东西。

(12) 系统通电调试前做好检查工作, 重点检查有无短路、断路、接地情况, 接线有无错误, 检查合格方可进行通电调试, 避免烧损设备、火灾及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及时总结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3) 系统调试完毕, 设备清单报采购部核对无误后报甲方、监理、物业进行系统验收, 验收表格包括竣工验收书、竣工移交单、工程量结算单、设备移交单共四项。各方签字后原件交公司合约部, 复印件项目部存档。

(14) 竣工资料移交包括竣工资料移交目录、报验资料、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纸、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光盘及其他需要移交的资料等。

(15) 竣工验收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对使用单位 (物业公司) 进行培训, 同时要填写培训人员签到表和培训内容表。

(16) 工程完工后, 剩余材料设备及时与公司采购部办理退转库手续, 以降低项目成本。

(17) 根据项目实际使用的设备材料与采购部进行对账, 协助合约办理结算和催款工作。协助施工队办理结算工作。

3 结语

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探讨 篇8

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化发展的产物, 综合运用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种管理技术, 再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可以帮助实现对某机构或部门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维护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发明以来, 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程施工中, 由于项目繁杂, 事物琐碎, 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导致施工难以顺利进行。而通过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避免资源浪费, 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大大提高。

2 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定义及目标

在当今信息化的年代,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 仅靠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来实现管理是不现实的, 当然也并不是简单购买一些计算机系统、信息管理软件和数据库产品等软件和计算机等硬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仅仅是提供一个信息集成框架及其对应的项目管理工具, 为了更好的实现与施工项目的对接, 必须拥有高效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同时还要专门针对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起一个实用的直接服务于本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 可以将施工项目的相关设计、测算、模拟等结果在计算机上进行实现, 并直接应用到项目施工中。

通过施工项目信息系统的实施, 实现以最小的代价保障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 充分发挥该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确保施工的各项工作在确保安全、稳定和规范的前提下, 可以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通过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到施工项目管理中, 帮助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树立起牢固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强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 提高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3 我国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主要难点及对策

3.1 施工项目的数据标准和规划标准尚未确立, 缺乏标准

当前, 我国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对数据标准和规划标准较为模糊, 数据格式不尽相同, 给数据共享和交换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设计方、监理方、承包方、业主、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大量数据信息无法交换和共享, 企业间数据和项目数据不能共享和交换, 这些现象都是由于数据标准体系的缺失所造成的。另外, 由于规划标准和数据标准的缺失, 国内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水平低下、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导致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各子系统缺乏联系, 集成度低, 不利于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而发达国家在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领域, 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 能够有效的引导、规范、整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 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2 相关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根据我国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施工项目从业人员中, 既熟悉施工项目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技术骨干严重缺乏, 人才素质严重单一。人才的缺乏导致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实施有着较大的难度。要确保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 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且相对稳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这些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知识, 还应掌握施工项目的管理知识, 能够在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处理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保证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然而, 当前, 这类人才的依然大量缺乏, 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

3.3 各方面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一方面缺乏资金的投入。施工企业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网站建设及网络安全设备等方面由于缺乏经费, 往往导致投入不足, 并且使得施工企业中缺乏相应的全员技术培训, 使得企业员工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如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来解决项目管理问题, 不能够熟悉掌握整个系统的基本运行情况, 更不懂得如何维护去系统, 从而严重阻碍了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缺乏人员的投入。企业中往往只是IT部门的员工在参与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 而未调动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进行参与, 使得各个部分员工不能紧密合作, 使得整个项目推进非常困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并且未能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却要求取得高效率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也给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增加了困难。

4 强化我国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对策分析

4.1 标准化建设

由于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及数据标准, 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研究机构、项目建设单位、软件开发企业等, 针对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软件规范。标准应该包括系统平台选择、软件配置、数据的采集、处理, 信息编码、流程等。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模板, 为了方便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将数据进行分类, 并安排专人进行及时地核对检查, 以确保采集数据的过程准确、高效, 同时、信息系统能够快速总结出出有效结论;系统平台选择、软件配置、信息编码、流程等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施工项目管理理念系统的实施。

4.2 人才和培养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一套在计算机上建立的软件系统, 而是一个服务于人的系统。因此, 人是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专业人才缺乏, 施工项目企业更应当大力加强这方面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研究制定科学的人才教育和培养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 为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实施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为企业培养一批既能掌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又熟悉施工项目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4.3 集成化

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众多模块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含成本控制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进度控制系统、投资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 每个信息系统都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 施工项目企业在开展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时, 首先要对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完整性必须要有个整体的认识, 保证管理信息系统完整性, 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子系统, 认真做好每个子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以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 确保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企业的高层领导也应当参与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并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 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5 结束语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日新月异的变革, 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市场上的存亡, 也是关系着企业是否抢占战略高点的关键一步。因此, 需要对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各方面要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佘如春, 刘红全.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浅析[J].现代企业文化, 2008 (12) .

市政给水系统施工与管理 篇9

一、给水系统工程施工和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市供水事业也得到了快速良好的发展, 给水工程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给水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加快。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城市给水系统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管网建设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市政给水工程系统是市政工程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市政供水水厂一般都在郊外建厂, 其供水管网系统不是在农田敷设, 就是在城市核心地带建设, 所以施工难度较大;供水技术的革新、新工艺的采用、新型给水材料的应用使市政给水系统工程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前在给水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市政给水管网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市政给水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 水源地及净水工艺的技术应用

由于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 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水厂净化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净化工艺的技术要不断提高才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二) 市政管线的发展与新型供水管材的应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展, 城市用水量的逐渐增加以及城市安全供水级别的提高, 过去敷设的管材无论是质量还是管径均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安全供水埋下隐患。在这种情况下, 城市输配水管网的改造势在必行, 市政供水管网由过去单管路供水管网逐步发展成双管路供水管网, 管材由过去单一石棉水泥管、预应力混凝土管发展到现在的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玻璃钢管、UPVC管、PE管、PPR管等多种管材。

(三)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 供水生产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变频加压设备、先进仪器、仪表、供水器材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市政供水管网系统的运行操作由过去的手工操作, 逐渐发展成运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设备。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市政给水系统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原则

市政给水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时, 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内容主要有:

(一) 在设计上, 在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的同

时, 结合城市长远规划, 严格按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坚持设计理念超前、生产工艺要新、材料选用要优、工程造价要省的原则。

(二) 在工程建设程序上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三) 必须认真贯彻给水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国家现

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相关的政策, 严格施工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

(四) 科学制定施工计划, 合理编制施工进度, 严格

控制建设成本, 积极吸取现代给水工程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 有组织、有顺序、连续地、合理地、安全地进行施工。

(五) 充分利用施工机械和设备, 提高施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改善劳动条件, 提高生产效率。

四、做好给水系统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相关的措施

根据市政给水工程的实际情况, 做好给水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 做好工程设计、评审工作

在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前, 根据设计单位要求和城市供水现状, 全面细致把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城市水资源及供水现状、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向设计单位做详细介绍, 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同时进行科研编制。科研编制完成后, 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并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修改。科研编制评审通过后, 积极上报立项建设, 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组织完成初步设计、土建安装设计, 并对初步设计、土建安装设计各阶段工作组织专家进行全面评审, 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优化修改, 确保给水工程的总体设计、输配水管线设计、净水厂土建工程设计和安装设计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

(二)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依据基本建设程序, 落实法人负责制, 完成工程建设、工程监理的招标工作。施工前, 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施工工地的地形地貌, 施工地段的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构筑物、地下埋设强电弱电详细位置以及周边施工环境等, 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 组织施工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 对地上与地下障碍物现场进行标注, 以便在施工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防发生事故;合理制定施工方案, 根据调查掌握的资料制定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合同工期、施工程序合理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前图纸会审, 接受设计单位的图纸技术交底, 将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进行重点交底,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前, 做好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工作。

(三) 做好施工质量监督工作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工程的质量工作, 严格监督施工过程的质量, 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施工队伍的思想教育, 树立工程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 (2) 建立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从组织上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配备专职、兼职质检员, 做到专管成线、群管成网; (3) 设备材料采购和进场验收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安装工程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 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并有相应的合格证件; (4) 抓好施工过程中的工序管理, 认真把关, 依据施工规范与操作规程施工, 尽量做到层层落到实处, 道道把好质量关, 确保施工质量; (5) 制定检验评定制度;做好“三检”, 即自检、互检与交接检;各单项工程和隐蔽工程完工后, 按照《给排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工程验收。

(四) 做好技术保证措施

要想施工工程有质量、有效率, 需要经济实惠与科学规范的施工技术措施作为前提。要严格达到规范与规程要求的标准, 主要应采取以下的技术保证措施:

1. 确保技术力量

在选择员工时, 要挑有管道工程、电力工程和土建工程施工经验的优秀人才, 同时也要配备先进的施工设备;另外, 选派有施工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队伍参与工程施工, 以保证技术工作能进行顺利。

(1) 施工前做好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要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 认真领会设计者的意图, 检查设计图纸中是否有碰、错、漏的问题, 并及时与设计单位和业主联系, 尽快解决出现的问题。其次, 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后,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员、施工队技术员逐级进行口头及书面技术交底, 保证操作人员了解熟悉各项施工工艺以及操作要点、质量标准等。

(2) 重视测量工作

从设备和施工技术人员两大方面确保测量工作达标。具体来说, 就是组建精湛的测量队伍, 配备精密的测量仪器;在施工过程中, 对测量对象的位置、高程与几何尺寸等进行控制, 以此来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 挑选技术水平高、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负责测量工作, 主要负责控制测量、放线定位测量和对工程进行复核、检查及其他抽查性测量工作。

2. 做好施工保证措施

(1) 合理有序地组织施工

首先, 科学安排好施工的顺序, 根据施工条件尽可能地开展平行作业, 控制好流水作业, 利用好施工队伍的长处和特点, 安排好工程施工的交叉作业;其次, 要合理利用施工机械与机具, 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保证工程按计划、有序进行。

(2) 重视管理施工队伍

为使广大职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施工规程、规范和标准, 要做到施工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 加强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 保证准确操作, 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后要总结经验和评优活动。

(3) 注意施工中的协调配合

在施工全过程, 要教育所有施工人员相互尊重, 文明施工, 服从现场监理工程师与质量检查者的指导和监督, 积极提供相应的服务。监理和建设单位要协调合作, 共同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把好工程质量关。

(4) 建立内部的监理制度

任用专职的质量检查工程师, 让其行使内部监理工程师的责任, 同时, 内部监理工程师行使质量否决权并形成制度。每个班组要配置相关的质量管理者。各级质量检查人员要在内部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与要求下, 按规范检查与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

(5) 按照质量控制程序来严格进行施工操作

单项工程的操作要认真依据质量控制程序的框图顺序来实行, 要在质量上保证创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砖工程以及室内、外抹灰等工程的质量程序控制更是要严格依据顺序来施工操作。

五、结语

弱电系统施工项目管理 篇10

1.1 施工单位

系统的建设需要具有专业技术要求的单位来进行施工, 有的施工单位并不具备相关的资质, 出现资质单一只是系统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资质的现象, 缺乏安全施工的条件。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是由很多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对于系统整体的建设就需要很高的要求。但是有的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 施工人员对整个系统缺乏了解, 施工过程中不考虑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只是简单地对各单项系统进行简单的堆积排列。还有一方面就是施工人员对系统线路连接的不了解, 所完成的连线端口出现短路断路的现象, 这些都在系统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设计图纸误差过大

设计图纸是系统建设的基础, 存在的误差过大就会严重影响整个施工过程。设计图纸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弱电设计与建筑本身设计不相符, 比如设备预留空间与土建尺寸不合, 导致消防安全监控出现死角, 后期还需要进行整改。另外还包括网络连接点的遗漏, 比如紧急报警器与消防控制的接口缺失, 导致事故发生时不能有效及时的作出反应。

1.3 设备材料的质量

整个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来支持, 但是很多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安全说明, 产品合格证等。实施运用的设备、材料没有相关的实验证明, 不能保证材料的正常使用。施工方不按照正常渠道选购施工材料, 进口设备材料没有相应的具体证明, 甚至选用淘汰的产品来以次充好。另一方面整个系统的建设需要多个子系统的相互协调, 有的材料设备不具备整个系统的实施条件, 只是占据一个或者几个单项子系统的运作能力, 不能与其他子系统兼容, 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后期正常使用。

1.4 施工过程前后不协调

整个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建设, 需要不同专业不同方面的施工人员来进行建设, 整个系统的建设不是同一时期进行的, 分为不同的时间段空间段。施工人员不同, 施工时间不同, 就会出现混乱的现象, 前期施工人员占据有利位置, 甚至是占用其他系统施工的位置, 以致后期施工工作的困难, 各项子系统难以协调。

1.5 整个系统的验证

系统建设完成后, 还需要进行整体的运作验证, 以确保其的安全使用性。但是现在存在项目建设完成后缺少相关专业部门对整个系统正常运行检测验证, 比如消防安全、网路安全等。设备安放位置设计不合理, 高度宽度超过设计要求或者规范化。建筑里面预埋箱盒安装位置不合理不牢固。无基本电路连接口测试的记录, 插座面板位置设置不合理, 高低不同, 安装之中存在过大的缺口, 以超过正常的偏差范围。整个系统各个线路的接线错位, 混乱使用。

2 系统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对承包商的审查力度。

在选择弱电系统施工方的时候, 一定要核定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 一旦发现不符合的必须严谨阻止对建设项目的承包。承包时期一定要认真审查承包商以及施工方的资质证书, 或者也可以对该承包商、施工方已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严谨的考察, 具体看承包商施工方是否具有建设弱电系统的整体实力。对系统集成的施工方面, 要求施工方必须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2.2 加强对图纸的管理。

整个系统的建设都是建立在设计图纸的基础之上, 如果图纸设计不规范不合理, 就会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监理人员按照整个弱电系统建设的技术要求、安全规范的规定以及建设单位自己的要求对整个项目的设计图纸包括的内容要求结合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严格审核, 是系统项目能够按照正常程序建设的重要基础, 因此必须对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管理。要核定房间的大小、标准的高度、设备之间的安置距离以及安全距离都在标准的规定之内。对审查的问题报给建设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之前, 电气安装人员应熟悉整个电气安装的施工图纸, 并结合土建施工人员对比双方的施工图, 对施工重叠的地方做出标识, 互相配合做出施工方案, 以免发生误差。

2.3 严格把关材料质量

对整个系统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必须做到严格把关。首先, 对所用材料一定要有生产合格证, 包括对整个材料设备的产品名字、生产规格、生产日期等这些信息的确认。其次, 认真检查设备材料的验证检查记录, 其中包括按照国家规定对包装、外观以及功能性的现场检查。如果不具备现场检查的条件, 可以要求生产工厂对设备材料进行检验然后出示检测结果, 或者要求提供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检测后的结果。最后, 检查材料设备的规格要求是否符合建设规范的要求, 检查进口商品是否具有经检测的验证记录, 另外还必须具有设备材料进行组装、安装、运行以及维护的文件说明, 以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

2.4 做好个分项系统施工时间的统一部署以及文档工作

整个系统的建设由不同子系统组成, 子系统的建设时间不同, 这就需要最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统一的部署协调。主要是按照建设施工要求设计一个具体的施工总计划, 其中包括各项子系统的建设时间、建设位置以及各项子系统相互重叠部分的施工方案, 在后期的计划修改中也要在不违背总体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修行改进。系统项目的建设是庞大复杂的, 这就需要一个整合的系统来统一记录, 对于各项子系统的负责人员、交接时间、交接人员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从而做到有条理的管理, 更便于查询, 也有利于责任的下放。

2.5 施工质量的验证

弱电系统施工范围广泛, 包含多个领域, 这就需要专业的单位或者个人来对进行最后的验证, 检测是否具有安全有效的使用功效。首先, 是对各项子系统建设完毕后的验证, 最后必须要有建立工程师的最后签字, 没有签字的决不可以继续进行下一项项目建设。其次, 对于相重叠的工程部分, 一定要仔细认真地检查, 以免出现漏掉、重复、混乱的情况。最后, 在工程建设完毕时, 对于整个弱电系统的设计, 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相关专业的具体要求对功能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验证。

3 结束语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整个系统涉及多个专业, 并且要求严格, 这样在施工过程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如何避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 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建设单位可以就施工单位、设备材料的质量以及各分项系统的相互配合这几点下手, 来提高整个系统建设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

摘要: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建设工程, 其中涉及了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 是一个由多门学科作为理论依据的服务系统。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主要对建筑的使用提供各方面服务, 这就要求必须把整个建筑包括的界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像建筑内部的机电设备界面、信息网络界面以及建筑前后期建设施工的界面。如何对这么庞大复杂的系统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 就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篇文章就怎样强化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做出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高宇, 郑建勇.综合布线弱电系统设计探讨与分析[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6 (9) .[1]高宇, 郑建勇.综合布线弱电系统设计探讨与分析[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6 (9) .

[2]范瑾琛.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中消防问题的探讨[J].安防科技, 2006 (10) .[2]范瑾琛.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中消防问题的探讨[J].安防科技, 2006 (10) .

弱电系统施工项目管理 篇1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动力。建筑工程具有耗资大、周期长的特点,这对建筑工程企业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资金管理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资金管理的整体水平,所以建筑工程企业应当给予资金管理系统应用充分的重视,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对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探索信息化解決关键点,进而研究资金管理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资金管理系统;建筑施工企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获得有效的发展,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涉及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建筑工程企业应当将资金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日常工作重视起来,通过有效实现企业资金的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企业应当从资金管理工作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构建资金管理系统,为企业有效的资金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难点

第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很多施工企业运行的资金管理制度还存在较多问题,以工程项目为单元的细化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第二,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不高。当前很多企业存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问题,进而对资金的集中管理造成了阻碍,很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第三,缺乏有效的考核、控制、监督。一些施工企业无法有效控制资金流向,缺乏有效的事前控制,事后审计流于形式,考核方式不合理都对资金集中管理造成了影响。在未系统分析工程项目资金的情况下,造成了综合资金使用上的问题。第四,三方监管账户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专款专用是我国建筑行业大型基建项目建设的主要管理方式,通常大型项目银行账户的监管由三方进行,集团职能监控和查询这些监管账户。第五,管理手段和方式陈旧。传统的口头汇报和财务报表的经营财务汇报方式还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中应用,由于会计核算随意性大且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常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尤其是一些施工企业的电子计算机财务信息监控、查询、核算、传递系统还没有建立,对于下属公司财务动态总公司很难及时了解。

二、信息化解决关键点

当前集团化管理在大型建筑企业已经广泛实现,管理模式中包含项目部、分子公司、实行集团三级,不同层级具有不同的侧重,对下级的监管和控制是集团公司管理重点;而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则是项目部和工程公司的管理重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中心的基础上,通过资金管理信息系统集中资金,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现金的目的[1]。

(一)建立资金管理职能机构

资金管理隶属公司财务管理范畴,责任机构是企业内部设立的结算中心或者资金管理中心,资金管理中心设置的岗位通常包括资金管理中心出纳岗、资金管理中心会计岗、资金管理中心主管岗。资金管理中心相当于企业内部的银行,与建筑施工企业相对应,除第三方监管无法集中的资金,资金管理中心能够集中大部分资金;资金管理中心运行模式和银行相同,下属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办理完申请业务后,资金集中单位仍保有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但在不超出集团范围时资金管理中心可调剂使用这些资金。完善的资金管理系统应当具备组织机构、岗位、相应授权,并且在系统中能够查询、经办、审批、发起业务,并且能够和总账对接。

(二)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梳理资金管理流程

单据、业务审批流程被固化是利用资金管理系统实现现金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所以企业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制定相应制度,将企业资金管理业务流程梳理出后在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中固化,推动资金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发展。同时,还应当构建相应的资金信息反馈和分析平台,保证资金管理决策的科学进行[2]。

(三)可扩展、稳定、成熟且具有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特色的资金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集中着各级资金管理中心的业务处理和业务审批内容,还包括所有项目部和分子公司业务查询、业务反馈、业务申请活动。为了实现资金管理中心资金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在银企直联系统和内部网银系统的基础上构件快速网络结算体系,该体系中包括项目部、资金管理中心、结算银行。与此同时,资金管理系统在有效衔接实物和财务等系统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财务系统和资金业务的联动。

三、资金管理系统预期目标

通过资金归集模式的合理运用,有效归集整个集团沉淀资金,并科学建立内部资金集中、手段、调剂机制,最大限度减小财务费用和融资成本;在分级分权审批业务和控制资金计划的基础上,强化资金监管水平,进而保证资金管理效率;通过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实现集团资金收益的最大化。应当满足一下目标。

(一)保证资金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在构建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应当从集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出发,通过明确的方式将各项资金业务的流程规划和操作规范固化下来,进而为集团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保障[3]。

(二)构建内部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

针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架构层级多、资金管理中心模式层级多,能够通过集成各大银行交易系统构建集团内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的现状,其应当具备的特点包括:能够实现多级结算,并实现向集团各级资金管理中心归集各级项目部和单位资金;能够实现银行多项业务的结算,通过银企直联项目部和各级单位能够进行资金结算的;能够全面监控项目部资金业务和各资金中心业务,具体包含各单位交易明细、资金头寸;支持构建集团统一的融资管理平台,具体包含处理保证金业务、票据业务、保函业务、信货证明业务、内部资金调剂业务、银行贷款业务、授信管理业务,进而为集团融资全过程提供风险预警。

(三)强化资金计划和事前审批和控制

在集团全面预算中资金预算的基础上,各企业应当基于月度资金预算细化各项业务,进而构成各企业的资金计划,为企业审批资金用款提供参照。这样不仅使企业资金掌控和预测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还避免了计划和实际不符、资金预算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实时掌握资金信息、执行情况、资金计划,将资金管理活动充分贯穿于事前计划、事后监督、事后分析这一整体过程中。

(四)强化资金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主要措施包括:集团应当强化对下属单位资金业务的监控;快速传递和执行各级资金管理中心、下属分子公司、所属分子公司之间业务的查询、反馈、执行、审批、申请,实现效率的提升;利用定义关键业务指标、资金计划、信息提醒,强化资金事前控制和快速识别,有效规避业务风险[4]。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资金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前的建筑工程资金管理活动还存在较多问题,资金集中管理水平不高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工程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资金管理系统,进而实现资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分析了当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分析了相应解决措施。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通过科学资金管理系统的建立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素.浅谈内部控制在铁路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17):196.

[2]卢平瑶.浅析战略管理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以中国建筑为例[J].财会通讯,2012,(25):13-14.

[3]青岚.浅析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善途径[J].中国外资,2013,(06):81-82.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研究 篇12

一、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应运而生了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将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中, 在保证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 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最终实现降低能耗、增加效率和环境保护力度等多方面的优化, 绿色施工相较于过去传统的施工方式更加清洁、环保。

推行绿色施工遭遇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制定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合理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是工程达到绿色施工标准的基础;同时, 制定合理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可以完善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实时监控评价体系, 最终形成绿色安全施工的决策体系;借助研究合理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可以制定开发商及政府关于绿色施工的实施标准, 在理论层面推进绿色施工概念和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普及, 可以为全面发展绿色施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基础和保障。

二、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科学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 完整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综合建立借助具有内在联系与制约的一系列指标项。由于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差异性, 因此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同样存在差异性。为确保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规范性及合理性, 在设置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时, 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

绿色施工过程涉及的领域广、内容复杂, 并且涵盖管理工程、社会工程、工程经济学等三大领域。因此,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要详尽、全面, 才能直观合理地反映绿色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内涵。

(二) 针对性原则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要做到针对绿色施工全过程, 因地制宜联系具体实际情况;针对具有典型性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三) 可操作性原则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是可比较且可度量的。首先, 应该将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化的指标定量化。其次,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采用统一的衡量标准, 降低可变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以保证绿色施工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四) 前瞻性原则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备前瞻性, 理论上应与绿色施工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契合;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绿色施工未来的发展方向, 指出绿色施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和重点。

(五) 动态性原则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随着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 建立定期重新评价机制, 修订和调整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 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使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与时俱进。

三、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一)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系统多变且复杂, 因此至今还未出现一个统一的绿色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评价标准体系。本文通过对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并且听取了多年致力于绿色施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有丰富施工经验企业家的建议, 建立了适合我国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有四个层次, 分别为目标层、指标层、分指标层和因素层。指标体系的最高层是目标层, 目标层是决策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指标层属于准则层, 包括影响绿色施工结果的环境、资源、管理、社会等几方面;分指标层则细化了指标层的内容;因素层属于方案层, 细化了对分指标层的内容, 因素层是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基础层, 同时也是绿色施工过程的操作层。

(二)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评价指标权重代表该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大小不同,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大小。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两种, 即主观权重赋值法和客观权重赋值法。依据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本文适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权重。权重确定步骤如下。

1.确定专家。为了增加权重确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专家组成员应该涵盖施工单位管理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房地产金融、绿色建筑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可选择10人左右。

2.专家打分。为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间的重要性差别关系, 本文选取04打分法。

(三) 指标值的计算方法

各评价指标的计量单位多数是不一样的, 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值和权重确定之后, 要将评价指标的属性值无量纲化且进行综合评价, 然后再通过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测算各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 依据得分多少对绿色施工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1.单项指标值数。单项指标值数 (Ni) 的计算方法:以该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作为参照值, 将该评价指标的现状值与标准值作比计算出单项分值。一些单项评价指标, 当指标值越大时, 反映出绿色施工在这个侧面开展得越好, 即该评价指标值越大越好, ;有些评价指标则恰恰相反, 越小越好, 。式中, Xi为评价指标的现状值, Si为评价指标的标准值。

综合评价指数。由专家评分法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单项评价指标值数, 利用综合评价指数 (q) 来评价绿色施工开展的综合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 Wj是评价指标的权重值。q值的大小反映绿色施工进展的程度, 若q≥1代表绿色施工水平大于或等于评价标准;若q<1代表绿色施工水平低于评价标准, q值越大, 代表绿色施工开展的水平越高。

四、结语

绿色施工要求在施工全过程都要具备环保意识, 从施工过程开始策划阶段到整体施工进行的阶段都要合理控制资源利用情况以及保证环境破坏度最小。此外, 还需要绿色施工的各个参与方拥有相当完善的环保意识, 为绿色施工的发展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果不加大绿色施工的投入力度, 就会影响周边环境。因此, 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绿色施工管理的运行,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绿色施工具备的特点, 探讨了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并且初步构建了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为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提供了专业支持及技术引导, 有助于全面发展绿色施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上一篇:现代设计理念下一篇:生产调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