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方法

2024-08-18

化解方法(共12篇)

化解方法 篇1

一、国际大背景下正确看待产能过剩

从国际大的背景来看, 世界制造业转移有一个可循的规律。产业的转移带来了产能, 世界制造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经历了四大过程:

一是世界制造业基地在欧洲, 以英国、法国、 德国为主要的国家, 这些都是近代革命工业化的国家。当时的德国, 制造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全球的30%, 但是, 由于德国的生态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消耗以及部分产能过剩, 世界制造业的第二轮转移到美国。

二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美国二战之后, 制造业的产值曾经长期占了世界制造业产值的50%, 成为了二战以来第一大制造业国家, 这个称号一直保持到2011年, 被中国打破。

三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当时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 也出现了四次严重的产能过剩, 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了化解, 还通过产业的转移把很多的产业转移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当时, 亚洲的制造业产值最高峰的时候占到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6%。

四是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发生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和一批发展中国家, 以中国为代表,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已经成为了第一制造业大国。2011年, 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占到了全球的19.8%, 超过了美国, 美国是19.4%。所以, 中国成为承接世界产业转移, 成为了世界上制造业排在第一位的国家。

因此, 认识中国产能如何形成、为什么突然从2000年以后产能过剩就成了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世界制造业发展与重组的历史来看, 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事实上, 中国很大一部分产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即在世界四轮产业转移中的第四次产业转移中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结果。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基础材料等产业也出现了严重过剩。 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化解, 也通过产业链重组, 把产业链的下游、中游转移到中国, 转移到亚洲。当时形成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型模式。笔者想说的第一个观点, 即中国的产能的形成、产业的形成、产业体系的形成, 是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产能。

二、对于过剩产能要进行有效分类

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可以优胜劣汰, 使社会平均利用率发挥作用, 这样才能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所以, 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是, 过度过剩、绝对过剩、行政性过剩就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了, 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是行政过度干预的产物。现在出现的产能过剩在有些行业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 现在这种产能过剩是由很多关系交织在一起的, 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一) 周期性产能过剩

伴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的周期、 经济发展的需要, 产能不断地增长。朱镕基总理在任时称为“遏制产能过剩”, 那时钢铁的总量是2.5亿吨, 经过2002年、2005年、2009年、2010年、 2013年若干轮的宏观调控抑制产能, 但是钢铁总量却从2.5亿吨涨到了10亿吨, 产能10.5亿吨。所以, 这其中就有周期性的产能过剩问题, 是伴随着经济周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产能增长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 产能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这就是周期性的产能过剩。

(二) 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仍以钢铁为例, 虽然钢铁总量产能10.5亿吨, 产量7亿吨, 仍然属于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总量过剩, 但是结构性过剩更为严重。因为现在生产的钢铁大部分是粗钢或者说是一般钢材, 建五星级用的建筑钢材需要进口, 现在军事原材料 (包括舰载机、“神十”、大飞机制造用的钢板、人心脏里的支架) 等这些高端的特性钢需要进口。我国一方面大量出口粗钢, 而同时又大量进口特种钢、异型钢或高端钢, 这种过剩是结构性产能过剩, 粗放的、低价格、低质量那一部分是过剩的, 而高端的部分则不足。

(三) 体制性产能过剩

这种产能是在地方利益驱动下为GDP导向下产生的巨大的产能过剩。而且这种产能过剩是最难治疗的, 因为很大程度上是招商引资、落户大项目、 行政性干预造成的结果。比如到地方调研, 地方报纸往往将“要把能否引进大项目作为考核干部的第一标准”作为大标题, 市委书记也经常在会议上强调指出, 今后考核干部不看别的, 就看能不能引来大项目。这不是一个项目, 而是体制性的产能过剩。 现在制造业的结构, 重化工已经占了71%, 原来服装、箱包、鞋帽、纺织、玩具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下降29%。这种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 特别是重化工的超前发展, 沿江、沿河、沿海将近3万家重化工企业, 均是体制性产能过剩的表现。

(四) 绝对性产能过剩

做过贸易问题的研究, 原来纺织品的贸易额占全球的30% 以上。全球平均每个人要穿中国的3米布、2件服装和2双鞋。这是绝对过剩的数量。 不仅用国内需求视角来看产能过剩的问题, 而应该在全球范围内看待产能过剩问题。如现在我国的光伏产业、高端的生化制药产业, 可能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足够全球消费。而事实上, 我们有若干个工厂和若干个园区生产绝对的产能过剩。 对于这些过剩的产能, 要分类、分级、分别进行处置。

三、化解产能要采用智慧的办法

化解产能要采用智慧的办法, 要立足长远、抓住当前、有序推进、有条不紊。因为产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 包括建国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一五”时期至“七五”时期建成的初步的工业体系;包括改革开放, 在第四轮国际产业转移、 国际要素重组中, 吸纳了国际产业的转移,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 重化工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产能,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巨大的产能。总体来看, 制造业的产能和体系体现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是总体竞争力的重要表现。2001年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 2012年制造业产值占世界的20% 以上。目前, 发达国家认为来自中国的威胁:制造业占比超大比总量超过他们还要可怕, 制造业的威胁是最大的威胁。现在要化解过剩产能, 一方面要分类、分级、分业分别的进行处置;另一方面, 在处理的方法上要更加有智慧, 既要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及在全世界已形成的巨大优势, 又要把弊端和长期积累的问题, 特别是严重的过剩产能化解掉, 这样中国才能更强, 才能真正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经济强国首先制造业要强。因此, 提出处理过剩产能、消化过剩产能建议。根据整个国家大的战略布局, 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 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产业布局紧密结合

力求通过创新驱动、高端产业的带动, 从产业布局、产业升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崇低成本化解产能过剩, 要更多地采用市场的手段, 用倒逼机制化解产能过剩。如, 日本曾经采取过产业政策, 规定产业的标准, 使产业进入门槛提高。

提高准入门槛, 控制增量。增量的总量确实不能突破, 但是结构可以调整。如钢铁总量是过剩的, 是绝对的过剩, 但位于国际最前沿的如新材料的研发属于我们国家的短板等。这些应该鼓励, 而不是退出。不能按照行业分类全都戴上产能过剩帽子, 不管先进和落后都是过剩, 土地、金融等等全部卡死, 不利于结构调整, 这一个行业是总的产能过剩, 但是现在行业没有落后的行业, 只有这种落后的结构, 比如钢铁也有先进和落后, 作为先进的国家从财政和各方面还给予支持, 占领世界前沿阵地的一流水平的, 国家应该鼓励。但确实造成环境污染和很多社会问题, 就需要退出, 所以退出的标准应该尽快明确。当然, 国务院文件中, 各个行业标准应该进一步明确, 而且行业标准要和国际标准应该有一个比对系数。有些可以完全按照国际标准, 有些可以按照国内标准, 有些可以按照行业标准。在处理产能过程中, 门槛很重要, 即退出这个门槛很重要。退出和进入门槛应该是一样的, 进入是这个门槛, 退出也应该是这个门槛。

通过政府作为, 政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而市场要发挥市场的作用。特别是在落后产能尽快退出的问题上。现在产能的退出都不是一厢情愿的, 地方政府不会一厢情愿, 企业也不会一厢情愿。在这种情况下, 退出要靠三个方面的推动, 要制定标准, 制定高标准:一是环保标准。这个标准应该作为第一标准。现在生态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 100多个城市雾霾, 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退出的标准也要以环保标准作为第一标准。二是技术标准。 三是相关行业的通行标准。要用标准形成倒逼机制, 使企业加快退出。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可以有一个退出的时间要求, 给这些企业有一个缓冲期可以选择, 如果到这个时点上不退出, 不符合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的, 可以无条件的拆除。现在的产业, 除了重化工和传统消费工业品严重失衡之外, 产业布局也严重失衡, 主要产业集中在东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建议, 就是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所以, 从产业结构上通过创新和推动, 通过产业的转移, 在转移中升级并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布局。

(二) 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区域布局相结合

要再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引擎, 要寻求重大突破。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在转移中实现升级, 实际上就优化了区域布局。前段时间到库尔勒参加专家研讨会, 考察的其中一个企业是纺织企业, 从中国东部的浙江转移到了库尔勒, 转移过程中纺织做的是短融, 纺织品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 而且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 在浙江的时候可能是一二百万锭, 在库尔勒形成了1000万锭。朱镕基总理在纺织纱锭的时候, 全国就有9500万锭, 当时300万人民币化解1万纺织纱锭, 当时用了3年时间化解了906万锭。浙江一个民营企业从东部向西部转移过程中就形成了1000万锭的产业能力。即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升级, 形成面向国际市场的一流生产能力。

当然, 在产能转移中首先还是要考虑国内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在国内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其次, 产业布局要有一个梯度。如, 和周边国家形成互动、互补的产业布局, 而大部分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零部件和产业链的高端应该是在国内, 带动周边国家发展, 通过产业链的重构带动国家周边制造业的发展, 形成我国和周边更好的经济交流, 这样才能促进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实现。

(三) 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贸易布局相结合

李克强总理指出, 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腾挪的最大空间。所以, 制造业在国内要梯度转移, 向中西部转移, 是重中之重。另外, 随着贸易流向、贸易生成地、主要的贸易伙伴所需要的贸易可以最小成本的物流路径, 来设计制造业新的布局。比如,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广西建成面向中南、西南的战略支点。面向中南、西南的这种战略支点就要有制造业的基础, 首先要成为面向中南、 西南制造业的基地。中南、西南这些国家的制造业, 可以采用日本当年的模式——新雁型模式。即制造业高端、研发基地、核心零部件、关键零部件在广西, 面向东盟、面向中南、西南形成新的布局, 将加工基地、组装车间、零部件转移到这些国家, 形成我国新的产业布局。比如延边战略, 我国在延边设置了10多个跨境经济合作区, 这些跨境经济合作区就是中国制造业带动周边制造业共同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载体。制造业就可以因此有成套的产业链, 政府规划、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都可以向这些地方转移。

(四) 化解过剩产能要将制造业优势与贸易优势相结合

中国目前是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是79个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 5年前这个数字是美国拥有的数字, 5年之后, 正好我们和美国的数字倒了一下, 制造业和贸易也和美国倒了一下。所以, 在制造业和贸易布局的结合上要寻求突破。事实上, 中国腾挪的空间很大, 虽然美国的“一体两翼”气势汹汹, 但是在贸易伙伴上, 全世界有202个国家, 我国占了120多个, 如果再加上70多个, 中国位列前茅。所以, 制造业优势和贸易优势要结合, 要寻求重大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六大任务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包括一些重要战略通道, 其实贸易通道也是我们将来制造业产业重新布局的重要通道。如,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方面需要和中亚一直到欧洲这些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交流;另一方面从欧洲进汽车整车, 工艺品到欧洲。其实这个更大程度是一个贸易的大通道。制造业转移实际上是有重点的, 向国外的转移有几种类型。一是像李克强总理访欧之后到其他国家推销的中国高铁。中国的制造能力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 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产能。这类产能不是转移落后产能, 也不是转移过剩产能, 是使中国的产能在世界上复制, 能够使产能放大化, 要把这些产业能力变成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际上, 在高铁产业转移过程中, 不仅是产业输出, 其实也是产能输出。将中国制造业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放大到整个全球, 不单单只是在东盟和欧洲总理去过的这些地方, 二是这应该成为一种发展模式, 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能在全球市场放大的模式。

(五) 化解过剩产能和形成新的市场布局相结合

中国要发挥目前已经形成的市场优势。市场优势的形成在中国来说是难得的, 也是难以复制的。 在全球范围内, 也是中国独有的优势。比如, 前些年在做义乌国际综合改革试点的研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起草了关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方案, 在讨论、修改过程中, 认为市场优势非常大。当时, 我国有4300个交易过亿元的城市, 现在这种规模的批发市场已经接近了8000个, 而且外向度越来越高, 像义乌这样的市场外向程度, 国际贸易占交易额程度已经接近70%, 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市场。义乌指数成为全世界小商品的风向标, 义乌现在拥有的小商品种类170万, 占联合国贸发组织小商品品种种类的85% 以上。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 商品匮乏, 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 全中国商品品种种类相加大概是8万到12万种。现在, 一个大市场就是170万种。由此可见, 中国市场的优势还是相当大的。应该把这样的优势更多地复制到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 使流通成为带动制造业转移、带动制造业重组、集聚, 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引导性力量。有些产能可以向需求国转移, 有些我国是他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需要进口量非常大的这些产能, 可以直接转移到需求国, 因为那里有我们的产能市场。化解产能过剩最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寻求市场需求, 把这些产能, 原来在国内没有需求的作为过剩, 有可能找到新的市场需求, 这种过剩就变成了有用。

四、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需要预防的隐患和风险

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 还要预防一些隐患和风险。化解产能过剩确实需要吸收以前几轮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 也要吸收化解产能过剩的教训。

一是防止过度生硬的行政手段。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或任务化解到各个政府, 政府确实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可以设计一些方法, 形成市场对这些过剩产能特别是落后产能、绝对性过剩产能的倒逼机制, 加快退出。

二是在化解产能的过程中要严密关注金融风险。有些地方大的产能, 特别是一些大项目, 企业投资的同时, 相当一部分政府也投了资, 而且有些还是政府财力主要的来源, 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在这个过程中, 有些融资平台也给了这些企业在上产能时的巨大支持, 包括资本的支持。所以, 产能化解过程中可能有一些资金链会断裂, 也有可能是银行贷款会变成坏帐, 政府的财政投资可能会化为乌有。对于金融财政上的风险要有预估, 到底化解了多少产能, 四类产能如何进行化解, 化解当中付出的代价, 这些代价哪些是应该投资者自己承担的, 哪些是应该市场化解的, 哪些应该是政府承担的, 哪些是银行要负责的。对于化解过剩的产能确实要有成本的分析、财务分析和金融分析。

三是要防范失业的风险, 特别是那些吸纳劳动力特别多的企业, 其产能在化解的过程中, 这些劳动力怎么安置?怎样才能既化解过剩产能, 又不引起社会动荡, 这是一门学问, 其实也是政府要发挥作用的地方。要注意在产业转移中退出。中央经济会议上关于转移, 向国外转移也好, 向中西部转移也好, 不是搬家, 而是转型升级, 在转移中的转型升级, 转变生产方式。比如整个产业的转移, 过去是单体企业转移, 现在政府可以规划若干个转移的承接带, 在这个承接带里可以在新一轮的转移中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在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 既符合产业方向, 又符合产业目录, 这样的企业要给其一定的转移成本。如税收上的优惠、金融政策上的优惠等。总之, 要加快退出需要靠市场力量, 同时政府要进行有序的规划, 对于转移升级付出的成本给予政策支持。

总之, 要采用两分法, 一方面要认识到产能制造业的能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 要认识到过剩产能特别是严重过剩产能、绝对性过剩产能对整个经济基体的危害, 需要抓紧化解。要注重不要形成像日本、美国、欧洲那样的产业空心化。日本1.3亿人, 美国3亿人, 中国13亿人, 中国劳动力8亿人, 中国的就业力, 不可能再回到农村, 农村还在向城市转移, 所以, 就业问题、产业空心化问题, 这是一个特别需要防范的风险。向国外转移, 一定要适度的转移, 向周边国家转移, 要把高端、核心的东西留在国内, 不能消移国内的产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玲.现代流通基础理论原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谭雅玲.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过剩[J].西部丛刊, 2006 (5) .

[3]陈文玲.把争取国际经贸中的正当权益作为国家战略[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2011-09-29.

[4]陈文玲.世界经济四大风险分析[J].中国市场, 2013 (7) .

化解方法 篇2

1、在获得晋升后被原来的同级甚至是职场好友疏远。

化解方法:理解别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地接受这个过程,重新看待“职场好友”这个问题,降低期望,不要急于解决你们之间的关系问题。

2、新员工很难融入老员工的圈子。

化解方法:接纳是一个自然现象――多给自己和别人一些时间,自己需要有一些主动性,而不是一味被动地等待和哀怨。

3、因为被老板赋予明显的信任,因此被其他员工疏离,别人担心被打小报告。

化解方法:沟通。对老板表述自己的为难之处,请老板不要太明显地“厚待”自己。可以私下为同事提供帮助,渐渐打消同事对自己的对立戒备心理。

压力:来自上司的压力

1、不愿意加入上司的利益小团体而被排挤。

化解方法:坚持自己的原则,接纳被排挤的现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上司太信任、喜欢你,从而告诉你很多公司内幕操作和个人隐私问题。其中涉及到违规操作,透露和不透露出去都有压力。

化解方法:学会在最初的时候委婉地拒绝或者回避。在第一时间里对上司做出提醒建议,清楚地表达你自己的原则。

3、因为上司有自己的人选想要安排进自己部门,所以以种种理由被排挤。

中学政治课课堂矛盾化解方法 篇3

一、巧妙地把偶发事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是难免的。因为存在太多的不可预测因素,而且学生的个体不同,他们的性格、学习态度都不同。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教学上来,要求教师有冷静的自制力和灵活机智的应变力,巧妙地把课堂上某些偶发事件和课堂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而使其变成有效的教学典例。比如,有一次在讲“事物发展的状态”时,请一位学生举例说明“坚持适度原则的重要性”,他回答完问题后刚要坐下,却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我知道那是学生之间开了个玩笑,但我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当场严厉批评那位搞恶作剧的同学。我冷静诙谐地说:“?菖?菖?菖同学刚才回答问题很对,可能太激动了,以至身体失去了重心,可见凡事要适度呀。不然,会引起质变,好事变坏事。”说完后我用目光对视了一下那位搞恶作剧的学生,传递了我的批评。这样做,结合教学内容,机智地化解了课堂矛盾,既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造成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对立。

二、课堂矛盾课后处理

中学政治课堂上出现学生故意“捣乱”的情况一般是很少的。但是个别同学对任课教师有意见,或者对教师的批评不满意,课堂上故意“挑衅”,刁难老师的情况也是有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千万要冷静,不能在课堂上大声训斥,或者把学生轰出教室。因为师生之间本来就存在矛盾,学生是有备而来的,如果教师当时不冷静,只能火上浇油,造成事态的恶性发展。这时教师要掌握一个原则:永远不要和同学正面冲突。对于学生的故意“捣乱”,教师最好是加以劝说,在课后再找学生谈心、交心。谈心中教师要主动找出自己做得不对之处,以自己的主动来换取学生的信任。如果谈心无效,还可以请班主任来。在班主任的主持下与学生进行交谈。这两种方法教师都要做到平等待人,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友好的气氛,从而促进矛盾化解。

三、用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中学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有些同学觉得“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持怀疑态度;少数同学对政治不感兴趣,甚至不愿上政治课。这些情况就导致课堂上常常出现做小动作、看小说、折小纸牌、传纸条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教师切不可来个敲山震虎,抓一个典型杀鸡给猴看,而要想办法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用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个知识点时,本来要先讲一些道理,但是在学生热情不高的情况下,教师应改弦易辙,改变原先的教学构思,以鲜明有趣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向和尚推销梳子》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我是营销人员,如何做到向和尚推销更多的梳子,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

四、善待学生的“插嘴”

中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乐于探求,再加上政治课上教师总会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尤其是焦点问题、敏感事件,这就很容易造成课堂上学生随意的插嘴和提问。出现这种情况无疑会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课堂矛盾。教师要善待学生的“插嘴”,以积极的姿态,给予正面回应。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功底,还要有随机应变的变通力和灵活机敏的解惑力。比如,教师在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时,有同学插嘴提问说:“现在有些当官的那么腐败,他们做官就是为自己发财,怎么能代表人民的利益?”此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否定甚至批评学生的提问,而是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可以运用“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个原理来为学生答疑解惑。(作者单位:万年县第三中学)

浅谈化解劳资矛盾的方法 篇4

一、劳资矛盾产生的原因

劳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免, 因为劳方和资方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 劳方通过劳动, 从资方处获得金钱或者其他补偿, 这其中就涉及一个等价交换的关系, 如果资方付给劳方的报酬劳方觉得不满意的话, 劳方必然会对资方的报酬额产生质疑, 如果资方认为劳方的行为时无理取闹的话, 矛盾也就因此产生, 所以说, 劳资矛盾客观存在, 但是其存在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们漠视其存在和发展, 并最终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如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 还有很短的时间里面大量企业接连停工的事件, 都是属于劳资矛盾不断变大, 最后酿成了严重恶果的例子。

近年来, 我国劳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 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 其中大量的霸王条款, 还有就是虽然有合同, 却无人履行合同, 根据全国人大2005年的数据调查显示, 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 个体经济组织的签订率更低。近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 责令补签劳动合同的数量达到千万份。很多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条文的要求和劳动者签订合同, 导致了之后大量的劳资矛盾。

第二, 劳动者的报酬不高, 而且近年来增长远低于通货膨胀的速度, 导致了劳动者购买力的下降, 劳动者普遍认为, 报酬和他所付出的劳动不能够相互匹配。如很多企业都普遍存在的拖欠工资现象, 其中大量去大城市打工的餐饮业劳动者以及建筑工地上工作的农民工, 更是这个现象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前几年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报道频频见报, 不久前更是有几十个农民工因为工资被拖欠三年, 索要无果的情况之下, 选择了集体拜河神的方法, 让人在感到可笑的同时, 也觉得可怜和可恨。

第三, 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很大, 很多人都处在医学上被称之为亚健康的状态, 有一部分企业要求员工在8小时没有完成工作的情况下, 无论如何都必须加班, 根据一项针对北京、广东、青海农民工的数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劳动者的一天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12小时。而在休息时间方面, 没有一天休息时间的有114人, 占22.1%, 每周能够保证有一天休息时间的有232人, 占45.1%。有的企业为了避免支付加班费, 或者迫于法律舆论的压力, 在规定时间内强制加大劳动强度, 以补上不能延长时间的损失。种种此类的现象都是对于劳动者身心的巨大摧残。

第四, 企业的保险保障制度不健全, 劳动者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在这个问题上, 最明显的就是医疗保险问题, 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 为员工上保险, 或者只上了很少的不足额保险, 导致员工在面临问题的时候, 经济上窘迫困难, 劳资矛盾也因此而产生。

以上就是劳资矛盾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而究其真正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相关法律不健全, 或者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虽然有《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权利, 但是相关的司法机构在处理问题时并没有真正照顾到劳动者的权益, 导致了无良企业有恃无恐;二是我国的行政制度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上有所欠缺, 很多时候劳动者需要保障, 却找不到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 职能与资方当面对质, 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三是劳动力和职位供给的不平衡, 很多职位都是僧多粥少的局面, 资方不担心找不到人做事, 自然就不在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也因此激起了劳资矛盾;四是政策倾斜上的不平衡性, 由于现在市场经济格局下, 政府官员的政绩主要看GDP, 因此很多地方政府都比较照顾企业, 造成了企业只要不是犯下非常严重的错误, 一般问题就不会被追究的现象, 因此, 劳动者的权益往往没有保障, 产生了劳资矛盾。以上就是劳资矛盾的真正原因,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需要有劳资双方的参与, 政府机构的参与也必不可少, 否则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二、化解劳资矛盾的方法

因为劳资矛盾已经在我国产生, 而且影响到了我国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所以有必要将其化解, 化解劳资矛盾, 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一步。如何化解劳资矛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 建立企业和劳动者利益共享的机制。劳动者和企业其实是一条船上的人, 如果企业发展良好, 按道理对劳动者与企业来说都是有利的, 所以劳动者一般情况下, 是不愿意和企业产生矛盾的。所以可以建立企业和劳动者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机制, 具体来说, 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分到一块蛋糕, 如对国企来说, 就可以对企业决策层实行购股期权制, 对管理层实行虚拟股份制, 对普通职工实行单元股份制。

第二, 完善有关于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行政制度。加强政府和普通劳动者之间的沟通。例如, 可以加大对于企业的监察力度, 开通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的沟通的窗口, 调整好政府的定位, 应当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而不是和普通劳动者完全脱节的政府。

第三, 完善保障体系, 处理好职工福利问题企业应当首先与员工签一份有效且真实合理的合同, 在这份合同上必须详细列出可以保障员工切实利益的条款, 而且要认真执行, 不能以任何理由拖欠员工的工资。否则的话, 虽然现在可能因为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而产生企业主导的劳动力市场, 但一旦形势改变的话, 用工荒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四, 完善劳动纠纷的争议处理制度。建立裁定和审议、裁审分离的争议处理体制, 在法律问题上, 应当明确界定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 对不同的争议必须采取不同的处理程序;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可以适当设立一些劳动法庭专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简化诉讼程序, 以使诉讼成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最终和有效的法律屏障, 这样不仅方便了劳动者, 强化了他们的保障, 也使政府工作容易进行, 同时还强化了对于企业的监督。

第五, 强化工会的作用。工会应当是一个保护企业员工利益的组织, 而现在很多地方的工会却在面对劳动者利益受损时, 无动于衷, 根本不愿意也不敢和企业的管理者相抵触, 导致工会形同虚设。这种现象必须要彻底改观, 也就是说, 要强化工会的作用, 同时必须要确保工会能真正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 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强化工人在工会中的管理, 并通过工会将工人联合起来, 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 保障自身利益。

三、结论

总体来说,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 各种问题都有可能发生, 劳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不能忽视, 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分析了劳资矛盾产生的原因, 并简单提出了几种解决之道, 如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劳动者内部团结、建立劳资双方风险共担机制等, 但说到底, 还是要真正地正视这个问题, 既不要将其当作不可阻挡的洪水猛兽, 也不要认为只是一阵微风, 认真对待, 避免富士康的惨剧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陆燕春.当前劳资矛盾及其化解途径浅析[J].科教文汇, 2010 (7) .

化解新老员工冲突的5大方法 篇5

在一个高效的组织里面,组织内部人员的流动就像血液流动一样,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好,不断的新生力量有利于去帮助组织去更好的成长和创新发展。但是就像输血会发生排异反应一样,新来的员工会在组织内部有一个适应过程,新来员工的比例越大,也就意味着组织的容纳度和老员工的适应力需要更加加强,其中,不可能避免的会出现新老员工的冲突和对立,当触及到老员工利益时,老员工更容易抱团来解决问题,最终可能会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对企业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避免这种不必要却又一定存在的隔阂、冲突和企业内耗呢?

新老员工的冲突在哪里?

新员工入职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公司未来的期许、薪酬的提升、职业通道上的提升、专业、兴趣等各个方面,而每名老员工在入职时其实的关注点和新员工差不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员工的各方面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都会出现一定的改变,因此会与新员工有所有差异,常常有老员工感叹:“想当年,我们和你们一样,现实是残酷的……”。当这种对公司的不同认知带来的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起人员的不满,尤其涉及到利益上的差别时,就会形成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的冲突。因此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新老员工对于公司的各个方面的观念差异在哪里?

如下所示,新老员工在价值观、工作认知、职业发展、物质需求、工作行为上都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是基于新老员工在公司环境中所处的时间长短和与企业文化融合程度的高低形成的,因此不存在严格

更为深入,能够将工作的兴趣转化为工作志趣,工作的稳定性更为长久。这种客观性的差异也会导致新老员工在做事方式上存在冲突,但并非利益冲突,可以通过企业的一些措施进行引导和规避。

最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机制上是否能够支持新老员工的合理相处。一般而言,大的企业机制比较健全,但同时新员工的比例相对较小,因此新老员工的矛盾冲突较小,比如健全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薪酬制度可以帮助新员工和老员工在物质需求上取得平衡,但是对于高成长的企业,尤其是度过了生存期的企业,老员工的忠诚度和荣誉感较强,但是同时,为了快速发展会引进相当比例的新员工,这个时候的企业往往会陷入秩序危机,如果不尽快完善和完备相关的管理机制,新老员工的冲突增多或者升级,将会对企业的高成长速度造成严重影响和留下后续隐患。

解决新老员工冲突的出路在哪里?

1、从根源上去预防新老对立关系的形成

制度是建立组织并且保证组织顺利运转的有效基石,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共同的组织目标面前,开宗明义的说明公司的原则和底线,对于新老员工都是平等的。因此在根源上就要杜绝“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制度不和谐性做法。

不管是管理制度或者是业务流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当统一的制度规定了新老员工在工作上的方方面面,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在新老员工工作中的人为干预,继而减轻不公平感觉。比如新人的提升和提拔,如前所述的例子,公司在岗位晋升上有没有公开竞聘的制度,在提拔之后有没有公示,有没有量化的业绩去考核提拔后的人员的能 的想法。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司龄工资和工龄工资,并保持相对固定的比例,一方面体现公司对于员工忠诚度的鼓励,同时也对老员工的历史贡献予以肯定,通过工龄工资一定程度去弥补老员工,降低因新员工的薪酬过高或者绩效突出来带了的老员工的失落感。

此外,利益的平衡还体现在岗位晋升上,一般而言,岗位的晋升一定会得到明确的依据,不排除新员工的能力突出而突击升职领导老员工的情况,在这一点上,要事先和老员工做深入的沟通,引导老员工对于自我能力提升和自我发展空间的关注上,降低不公平感。在机制上,通过流程上的公正性,比如公示、宣传等方式,帮助新员工适应升职后的岗位并获得老员工

3、打造双赢的人才激励机制,变对立为统一关系

如前表所述,新老员工在针对工作中的不同事情在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上都有所差异,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对于工作成就感的获得上,新老员工都是需要达成的,而获得工作成就感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因此培养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于促进组织创新,激励员工奋进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帮助减少新老员工冲突,同时鼓励新老员工通过共同的相互促进学习形成融洽的、良性的和谐的工作关系。

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在公司层面提出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要求,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岗位和不同人员的进取要求和学习方向;其次,提倡互帮互助,在学习中,需要明确讲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鼓励老员工通过工作培训、业余辅导、一对一沟通等方式进行员工的技能提升,集中在某个部门或者临时组织中,在相互共事中,更多的看到对方的优点,而不是靠猜忌去了解他人,这样可以发挥互补优势,促进员工发展。

第三、从人员招聘的角度而言,注重应聘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力的考察,尽量去性格更为开放、活泼、宽容度高的应聘者,在新员工入职时,指定一位老员工作为导师,并且不定期的组织新老员工的活动,加强相互的互动。

第四、从人员考核评价的角度而言,对于同一岗位的价值贡献尽量用统一标准、指标去衡量,对于指标要量化清晰,防止出现相互推诿和互相扯皮的情况,尤其是新员工表现出色,而老员工业绩平平时,要及时进行绩效的沟通反馈,找出绩效不佳的真正原因。对于部门绩效不佳的原因要从多个角度找原因,切忌怪罪在某个员工身上或者某个员工群体身上。

第五、从人员的职业规划和提升发展而言,对于新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的设定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在于跟老员工的沟通和发展,了解老员工的发展情况和个人的志趣,帮助老员工调整职业规划之路,使老员工在公司整体中感受到温暖和推动力,从而更忠诚于企业,也给新员工以良好的示范作用。

5、构建宽容、开放、平等的企业文化,促进新老员工的良性沟通和互动

化解危机大师 篇6

拜科技之赐,美国近年来冒出不少华裔亿万富豪,来自台湾的邱强却是极少数不靠科技而晋身这一系列的华人之一。他致富的秘密武器十分独特,那就是分析风险与化解危机。他开的危机处理公司有1000多名各种领域的精英专家,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从事此行业的公司。

至今为止,邱强的公司已处理过世界上1600多个危机,从美国三哩岛核能事故、海湾战争、俄罗斯核能外泄到土耳其大地震,都是这位蜚声国际危机博士的代表作。此外,邱强更是美国许多跨国企业集团如微软、家庭仓库等遇到危机时首先想到的救世主。

核能危机显身手

1978年,美国三哩岛发生核能外泄,美国政府紧急成立调查小组,身为著名的燃烧工程公司核能设计师的邱强,被聘请为首席调查员,带领16个核能专家,全面展开工作。年仅27岁的邱强,表现出非常出色的危机处理能力,很快便查出事故原委且制定出一整套预防化解措施。

邱强的优异表现,遭到许多白人的妒忌,在公司被排挤。35岁那年,已当上资深经理的他跳槽至南加大电力公司出任总裁。当时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危机重重,但高层始终没找到症结所在。邱强上任后,立即成立危机诊断及化解小组,对症下药。7个月后,公司营运明显改善。

微软找他号脉

两次成功处理危机的经验,使邱强意识到,成立一家专门解决危机的公司很有必要,全球惟一的危机及风险管理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公司成立后,不少跨国企业找上门来。全美第二大石油公司Texano,碰到生产成本过高、销售速度太慢,导致竞争力薄弱的问题。但公司领导阶层只知道有危机,却不知根源所在,只好请邱强帮忙把脉。邱强花了5个月时间,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一针见血指出最大的问题出在管理制度,令Texano公司云里雾里的头头们恍然大悟。

家庭仓库(Home Depot)家具连锁店也来了。当时正碰上美国经济不景气,家庭仓库存货过多,问题十分棘手,邱强足足花了2年时间,提升了该公司45%的业绩成长率。

1986年,微软公司第四号人物科技执行长席思麦,也亲自登门求诊。微软的“病”跟一般公司不同,它的软件虽然称霸全世界,却有本土语言翻译的障碍,也就是如何让“产品当地化并被接受”,而且要比竞争对手快。但这个难倒软件老大的问题在邱强眼里却是小菜一碟,他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微软的“速度危机”,令人不得不佩服。

“沙漠风暴”送我上青天

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名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在这场著名的战争中,邱强同样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1990年9月,邱强接到白宫首席安全顾问约翰·史勒辛格的紧急电话,五角大楼要他负责“沙漠风暴”行动的“危机数据分析及破解”。邱强接到任务后,立即召集危机处理及数据分析的博士精英,成立秘密7人小组,花了4个月时间,研拟出伊拉克可能对邻国或美国发动战争的128种状况,并针对每一种状况找出化解之道。此后,危机小组又研拟出发动突袭后导致危机的5种情况,并提出化解方案。

邱强的表现,使美国政府相当满意,并付给他一笔丰厚的酬劳,邱强和他的公司也因此在国际上名声大振。多年来,邱强奔忙于世界各地处理各种危机,俄罗斯核能外泄事件、土耳其大地震等国际危机的化解,都有他的一份功劳。

从最后一名到第一名

今年49岁的邱强,从没想过自己的一生会与各种危机联系在一起。

上高中时,他玩到连教科书都扔掉了,直到高考前3个月,才重新买书苦读,结果以最后一名考上台湾清华大学核能工程系。但在大学毕业时,他的成绩却是全班第一。

之后,邱强申请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核能工程研究所录取,并获得惟一一个奖学金名额。第一天报到时,他大胆地问系主任:“为何会选中我?”系主任笑着回答:“不是你特别优秀,也不是别的学生比较差,最主要的原因是你虽然最后一名考进清华,却是第一名毕业,我们认为你有潜力!”

邱强念了一年就拿到硕士学位,接着就攻读机械工程博士。他的博士学位拿得更是出奇顺利,只花了8个月时间就完成博士论文和实验,并通过论文答辩,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8个月就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当时他才24岁。之后,邱强进入燃烧工程公司,运用自创的“邱氏定律”,帮公司大幅提升核能发电的功率,第二年立刻被破格提拔为经理。正是邱强的出色表现,使他获聘为美国政府三哩岛核能外泄首席调查员,为他成为“危机大师”铺平了道路。

婚姻“转危为安”

在全球拥有4家危机处理公司,手下精英1000多名的邱强,由于终年环游世界处理各地的危机,疏忽了自己家庭的危机,妻子提出了离婚。危机专家面临自己的危机,虽十分震惊,但处理起来快刀斩乱麻,毫不拖泥带水。

此次危机解决后,一次偶然的邂逅,又为他带来婚姻的转机。有一次,邱强在新奥尔良开会,偶遇一位金发美女,两人相见恨晚,不久后便决定结婚。而最富戏剧性的是,邱强在婚后才知道妻子是芝加哥数一数二犹太富商的独生女,也是身价亿万计的女富豪,而妻子也发现她嫁了一个闻名国际的“危机大师”。(郑盈涌)

化解方法 篇7

一、文物保护和旅游资源发展直接的基本关系

作为祖国文化的重要凝结,文物不但具有较多的现实价值,更具有极高的未来文化研究价值。根据文物的现实价值分析,以文物为基础推动旅游的发展仅仅是对其部分价值的利用,因此,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不能仅仅通过文物具有的旅游价值分析其自身的真正价值,通过文物的未来价值分析,文物具有的旅游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提升。

作为基础性的旅游资源,文化是进行人文旅游发展的基础,在文物中全面地囊括了民俗歌舞以及旅游商品等多种资源,因此,文物已经成为了人文旅游发展的最佳载体。在文物旅游发展过程中,文物以及旅游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于文物是基础,而旅游则是以此为基础的衍生品。

对当前的世界旅游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便是以文物旅游为基础的人文主义旅游或者文化旅游。随着社会受众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人们在实际旅游过程中对于文化品位和情趣的追求不断提升,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的过程中,游客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这已经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旅游形式来说,文物旅游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在当前世界上较为著名的旅游国家,通常都是以文物旅游为基础的,在此过程中对于文物的保护极为重视,当然其也通过文物保护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而在我国当前的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文物资源的利用还十分有限,而提升其利用效率的基础是提升社会大众对于文物价值的认识,明晰对于文物的保护其实是对不可再生文化资源的保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文物自身具有的根本价值在于其自身所凝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文物为基础形成的文物旅游必须具有完整准确的文物历史文化内涵。基于此,在当前的世界文物保护过程中都要求不改变文物的原有状态,而对于损坏的文物则应当遵循依照原样修复的原则进行,只有按照该种原则才能确保游客对文物进行鉴赏和研究的同时,获得大量历史文化信息,通过不断熏陶和学习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文物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或者目的对其进行修改和改变以及损坏都是对于历史文化的破坏,更会造成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的错误。罗马作为一座最具代表的历史文化城市,其中的断壁残垣和残破的斗兽场以及被岁月侵蚀留下的古遗迹都始终保存着原有的模样,并未对其进行任何修改和改变,并已经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更对全球游客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进行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在本质上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这是因为以文物为基础推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文物自身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基本原则,对于需要保护的文物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逐步开展,对于部分文物的修复工作则只能够由相关文物保护部门操作进行。基于此,在文物的实际保护过程中必须对文物进行妥善处置和有效管理。

二、推动文物法规的宣传和推广

根据我国针对文物保护形成的相关法律体系,并且正式颁布了《文物保护法》以此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依据。但是对于文物保护来说,其并不仅仅属于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倘若广大社会受众对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够了解,不能真正明晰文物保护的基本价值和实际意义,那么文物管理部门在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也会受到较大阻碍。基于此,在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首先完成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能够真正了解文物保护的实际意义和该项工作具有的危机感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相关责任。在此过程中,相关领导和关联部门应当进入景区进行大力宣传,确保广大群众认识到文物保护的严肃性和巨大价值,自觉遵守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从而才能够确保文物部门对文物进行有效管理。

三、妥善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推动两者的共同进步

虽然在文物保护和推动旅游事业快速发展直接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不能调和的。实现两者完美结合,共同发展的基础便是坚持文物的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理念,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文物保护法中已经明确说明,在社会经济建设和旅游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即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保证能够做到依法行政,在社会中树立文物执法的基本权威。只有自身综合素养较高的执法团队才能够提升文物管理的效率,适应当前文物旅游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情况。二是必须建立起多部门统一行动的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对文物旅游景区的管理力度,提升文物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威性。

四、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妥善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于文物资源自身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一旦损坏将无法修复。在漫长的岁月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文物经历了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摧残,能够保存下来的文物已经极为珍贵,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妥善保护。一是对于现存文物资源的保护应当从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规以及实际意义出发,使广大群众完全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意义,只有采取该种方式,才能够保证旅游事业的长久稳固发展。二是对于文物的保护应当以环境为基础。在文物资源保护过程中必须具有特定的环境作为支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渐趋于成熟,而在大量高楼中间孤单地矗立一座古寺庙或者古迹,那么周围环境将会对传统建筑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多种多样的现代化建筑物是正常现象,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其自身对于文物资源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为文物资源的发展存留空间,最终实现自然环境和文物之间的充分协调和发展。

五、及时转变工作思维模式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受到外来文化的直接影响,在文物管理过程中也必须及时转变思维模式,顺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在此过程中应当针对文物管理的体系和方式以及手段进行较大修改。另外,根据党和国家的相关精神指示得知,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应当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文物管理部门来说,应当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趋势,充分推动文物保护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文物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其实,在后期的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及时转变工作模式,不能被动进行管理,而应积极主动进行服务,通过宣传使文物开发单位认识到文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价值,从而主动接受文物管理。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发展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两者是不能分割的,这是因为文物不但属于重要的旅游资源,更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当前来说,旅游事业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依然存在大量矛盾,部分矛盾依然难以调和,但是只要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活动,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开发和合理利用,最终实现文物保护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双赢局面。

六、结语

在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确保该产业的健康稳固发展,必须将其与文物保护充分结合在一起,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文物保护过程中,应当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只有相关管理部门提升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辅以相关旅游负责部门的努力和坚持,同时加上全社会群众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文物保护和旅游产业一定能够和谐稳定发展。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旅游事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文物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重要因素。在此过程中不能人为地将文物和旅游发展割裂开来,倘若仅仅将两者单独区分开来,就都不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因此,必须在对文物进行妥善保存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以历史文物为基础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发展,矛盾解决

参考文献

[1]郑欢.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2]李秀丽.东昌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3]岳士.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试论新乡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对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4]孔丽.文物保护与承德旅游发展的关系[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5]庞肖霞.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2).

[6]刘洪.以科学发展观协调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03).

[7]岳永芳.对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攀登,2005(02)

[8]梁雨华.文物旅游: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J].文史杂志,2004(04).

化解方法 篇8

1 村级债务的构成现状

资料由海游镇村财办提供

据对海游镇14个村的调查, 其中2个没有债务3个债务不到1万元的村后, 发现有这么一个特点:凡是负债高的往往是因基建公用设施而形成的, 而负债低的除了历史上的前任拖欠外就是收入不够抵消管理费支出而形成的。另外9个村的债务情况如下:

2007年底9个村的债务总额788.5万元, 负债最多的是城北村530万元, 全村家庭331户, 人口数949人。实地走访调查发现, 该村所属的一块地被征用开发成三门西客站, 该村利用此机会在该被征用的土地边上开发经营项目建设, 和利用收到的土地出让款大力发展村基础设施 (如村水泥路和村前与西客站连通的大桥) 和村里的公益事业, 因与三门西区建设指挥部没有算清土地征用补偿款, 所以收到指挥部的土地款暂时以负债形式挂账。负债最少的是丹峰村1.8万元, 有家庭260户, 人口数567人, 除了欠一家电脑公司的一台电脑款5000元外, 其余的均为欠个人的小额债务。

2 各村的收入支出情况

这里的收入指经营收入或发包收入、补助收入和土地征用款等其他收入, 支出仅包括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和基建支出。收入的来源主要有水果市场、青蟹市场、副食品市场、停车场、菜市场等场地租金收入、房产租金收入、建材市场、土地承包款收入、水库及塘出租收入等。

在调查的各村里有个特点:收入好的村其债务规模往往都不高, 即使其某个年度债务总额大幅度提高, 但其偿债能力也很强, 也能大幅度的下降其债务。村经济收入的高低决定了各村的公积公益金的多少, 使其走上了良性的发展道路, 收入越好, 越有底气搞创收项目谋更好发展, 短时期的账面负债会多些, 而村经济收入低的往往负债也相对较低, 村固定资产少, 公积公益金也少。但在调查的各个村里, 村干部的报酬开支并没有随着村经济收入的比例相应浮动, 而是基本上没有很大差距。

从表2可以得知, 9个村除新港村在4年里收入略低于支出外, 其他8个村的收入均大于支出, 从中可以说明这8个村都努力创收集体经济收入并利用村集体积余资金与举债资金积极兴建公共设施。在调查的各村里城东村占有的专业市场最多, 所以其村经济收入最高;丹峰村虽然只有菜市场、房产出租二个收入来源, 但其收入非常可观而排第二;城关的另外几个村在闹市区均有房屋出租或其他市场;善岙蒋村利用该村的水库及塘出租获得收入, 善岙杨村把以前兴建的乡村小学自从学生并入城关就学后对外出租。

3 村级债务的构成

海游镇被调查的各村里, 其构成的特点是:在这一轮新农村建设中, 债务的形成主要原因皆由修村道路、桥、饮水、防洪工程造成的, 凡是哪个村涉及村基建项目, 哪个村负债就高的情况, 所以欠施工企业或工程项目承包人的债务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1) 按债务构成分:截至2010年底, 9个村共负债232万元, 其中欠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财政部门借款、合作基金会均无;企业167万元, 占71.98%;有关单位26万元, 占11.21%;个人18万元, 占7.78%;其他应付款21万元, 9.03% (图2) 。

按债务用途分:生产性支出41万元, 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29万元, 公益性支出13万元, 除了农村义务教育、替农户垫交税费以外的其他原因支出49万元 (图3) 。

4 债务化解情况分析及其化解方法

4.1 债务化解情况分析

海游镇9个村截至2010年底债务总额为232万元, 较2009年底债务总额1194.8万元化解债务962.8万元, 占债务总额的80.6%, 其中用调整账务科目化解500万元, 用经营收入或上交承包款化解456.5万元, 用回收债权化解4.9万元, 用债权债务相抵1.4万元。债务化解情况见图4。

4.2 债务化解的方法

以下的几条债务化解路径可以说是海游镇被调查对象能在2008年的大幅度消减债务的经验, 笔者在此稍加以总结。

(1) 发展集体经济化债。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各地优势, 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有条件的村可探索社区股分合作制, 实行资本运营, 增加集体经济实力, 提高村集体化债能力, 这是治本之策。城东村、丹峰村利用占据城关集体土地的优势条件, 兴办各种市场, 获得巨额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为村积累了雄厚的公积公益金。

(2) 盘活存量资产化债。对村集体拥有的闲置房屋, 设备设施等, 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 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 盘活闲置资产, 筹集资金用于还债。城关的几个村集体都有闲置的房屋因地理位置均处于闹市, 房租收入非常稳定且可观;善岙杨村把以前兴建的乡村小学自从学生并入城关就学后对外出租, 取得可观的租金收入。

(3) 实行土地流转化债。活化土地使用权和利用开发资源, 对村集体所有的耕地, 水面、山林“四荒”等依法进行招标拍卖和承包, 增加村级还债资金。善岙蒋村利用该村承包到期的的水库及塘承包实行市场化公开竞价发包出租获得比上届承包更多的村集体收入。

(4) 清理债务, 搞好债务转换。在债务的清理过程中,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细心、准确、高效地做好统计工作, 挤掉债务水分。因政策水平和工作原因, 把本来不是债务的而搞成债务, 如城北村原来的债务余额530万元, 其中500万元属西区指挥部支付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一直挂账为应付款, 在2008年把应付款转化为公积公益金入账。对村与村、村与组、村与单位、村与户之间发生的三角债和多角债, 在协商同意的基础上, 办理调账手续, 冲减债务。凡村欠农户款、农户欠村款, 在征得农户同意后办理冲账手续, 实现村与农户之间债务冲减债务。

摘要:乡、村级的负债经营已经成为基层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包袱, 在全国整体严峻形势的情况下, 就三门县海游镇10多个村截至2010年的收入、支出、债务总额情况进行调查, 并总结了各村的具体债务化解方法, 点出了村级负债的根源。

关键词:村级债务,调查分析,债务化解

参考文献

[1]姜辉, 乡村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4.

[2]段平、张德才, 乡村债务现状、成因及化解对策[J].当代经济, 2006, 18.

[3]易旭东, 消化乡村债务的几点设想[J].现代审计, 2003.1.

生意难,巧化解 篇9

难点 1销售期短, 卖点太少

支招:抓住流行趋势, 倾听大众声音, 制造新卖点, 引导消费, 延长销售期。

实战:“人造”狂吃节, 月饼卖断货

中国的节日不算少, 节日经济也已经成为商家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但商家们还是希望节日越长越多越好, 否则雷同的商品很容易造成积压。例如卖月饼的小张, 在中秋节之后又造出“狂吃节” (10月10日, 一般紧随中秋节, 因为发音同“食食”, 意思就是多吃。而且十一假期过后, 多吃点也好补补长假里疲惫的身体) 。为了营造新节日的气氛, 小张还设计了“狂吃节”的包装盒来包装月饼, 结果每年均会积压的现象没有出现, 月饼全部卖断货, 狂吃节前后赚了足足2万元。什么叫创造市场?这就是一个典型。

除此之外, 网友还造出8月3日男人节 (因为妇女节是3月8日, 倒过来就是男人节) , 9月9日舅舅节 (因为发音相似) ……聪明的商家应该密切关注这些“人造”节日, 积极筹备相关的营销手段。按照以往的经验, 至少能让商家多赚一时。比如流行多年的11月11日光棍节, 对娱乐、餐饮的拉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难点2 消费不便, 顾客难揽

支招:利用互联网的贴近和直观提高便利性。

实战:傻瓜装修网, 赚钱很聪明

在武汉装修公司做过8年设计师的张欣发现, 很多老百姓在装修时会奔走于各大建材市场, 比价格、选品类, 辛苦不说还不一定选好。她投资10万元注册了一家网上装修公司, 如今月利润已达到3万元以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傻瓜式装修服务, 让消费者感受到, 原来装修可以这么便利。傻瓜式装修就是将目前市面上的装修产品的图片放到网上, 消费者只要动动鼠标, 将产品移动到虚拟的房间之中, 就能直观地看到装修后的效果。与开心网的一款买房子的游戏类似。选择满意后, 可以在网站上直接下订单购买, 在家等着就可以了, 免去了东奔西跑的劳累, 价格也便宜。张欣借此不仅能赚到消费者的钱, 还赚取了建材商的返利。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 商家想赚快钱, 大部分消费者也想快消费。而便利就是促成快消费的重要手段。于是, 不用排队的订票公司火了, 快餐店火了, 快递火了……

难点 3产品老, 销售难

支招:新包装改头换面, 开辟新市场。

实战:以“礼”卖菜刀, 滞销货一扫空

王敏工作的菜刀厂大量滞销, 工资都用菜刀代替。拿到街上卖, 没人掏钱买。她央求一位大嫂:“行行好, 就买一把吧!你可以当作礼品送人呀。”但大婶却冷笑道:“送礼送刀, 是不是‘一刀两断’、‘两面三刀’、‘笑里藏刀’呀?亏你想得出!”突然间, 灵光在王敏的脑中一闪:这些不吉利的话, 能不能换过来变成好词呢?随后王敏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厂里所有的滞销菜刀, 用高档礼盒重新包装, 全都印上“送礼极品”、“馈赠佳品”等字样, 还配上一两句话, 诸如“抽刀断水水更流, 友情天长又地久”, “为朋友两肋插刀, 观友谊流水知音”、“上刀山、下火海, 肝胆相照;刀子嘴、豆腐心, 心比日月”等字样。还将礼盒设计成长方形, 刀柄部位的空隙处, 附带了一块磨刀石。经此改装, 销路大开。不到3个月, 所有积压品销售一空, 还净赚了5万元。王敏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由此可见, 产品的消费功能往往都不是单一的, 除了最基础的使用功能以外, 还具有更深层的心理功能。菜刀能当礼品卖, 那么是不是花卉能当健康卖, 食品能当爱情卖, 衣服能当亲情卖呢?

难点 4名气小, 顾客少

支招:服务细节挖特色, 培养回头客。

实战:咖啡馆练“细”功, 三招巧揽顾客

何秀英在武汉经营咖啡店, 名气很小, 顾客稀少, 还留不住。一个主要原因, 80、90后年轻人聚集, 咖啡消费意愿不高。对此, 何秀英从细节上对咖啡馆经营进行了改进。第一, 倡导当前流行的低碳生活。灯光靠蜡, 果汁靠榨, 磨咖啡靠手工, 煮咖啡靠木柴, 告别一切不必要的塑料制品。第二, 充分利用经营场地民初传教士公寓的古色古香, 以简单而快乐的特色, 承办婚礼、聚会、会议。第三, 时常组织自助外出旅游, 拉近与顾客的关系。此番改造之后, 朋友般的顾客多了, 不少人还主动到网上帮着宣传。店里经常人多得没地方坐, 有的甚至坐在门口喝咖啡。一些顾客感慨, “在这喝咖啡很轻松, 就像在自家一样。”何秀英说, 做餐饮服务要长久经营, 一定要有值得别人回味的地方, 所以细节很重要。如今何秀英的咖啡馆年利润达到35万元。

商业发达的今天, 已经很少能找到没有对手的生意, 拼的就是特色。想做出特色就要在细节上下工夫了。相比之下, 服务细节的挖掘要比产品技术细节的改进容易些。

难点 5竞争大, 空间小

支招:整合各种生意资源, 新模式盘活老生意。

实战:整合宠物市场, 获得新盈利

宠物生意竞争越来越激烈, 很多区域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还想干该怎么做呢?整合。比如爱狗网, 它是将卖菜狗的、卖京巴的、卖萨摩的等等整合在一起, 这些狗商单干的话很难干好, 放在一起以后, 顾客挑选的余地大了, 关注度高了, 很容易就销售出去了。爱狗网凭借CKU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犬业协会) 和CSV (中国牧羊犬俱乐部) 两大协会背景, 按照整合的思路发展个人会员、收编宠物用品店、控股收购经销商, 然后与上游供货商谈判, 既解决上游商家库存, 又让宠物主人们得到最大实惠。

无独有偶, 宠物用品连锁品牌“酷迪宠物”做的则是线下工夫。由于自己的加盟实体店已经较多, 再开新店难度大, 他们便以实体店为核心整合周边的资源。于是, 一家中心店带动社区店、街边店、超市店的模式开创出来, 在没有增加加盟店的情况下, 让一家店的业务覆盖范围从3平方公里左右扩大到大约10平方公里。

怎样化解品牌危机 篇10

品牌危机的特征

品牌危机, 是指因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失误, 给产品或服务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并在短期内涉及公众的利益, 进而严重削弱品牌资产, 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的不利状态。品牌危机的特征是:

1. 突发性

发生品牌危机具有不可预测性, 一旦发生会立即对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也会急剧下降, 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2.蔓延性

由于市场的参与主体在各种利益关联下, 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发生危机事件会迅速蔓延, 影响利益相关者。

3.破坏性

发生品牌危机会破坏企业形象、降低企业信誉, 致使企业的经营恶化。

4.被动性

发生品牌危机后, 沟通系统会失灵, 信息难以传递, 消费者会失去对可得信息的判断力, 如道听途说、夸大危害性, 而企业的危机管理者往往只能被动地应对这些信息。

品牌危机的类型

按照品牌危机产生的形态, 可分为两类:

1. 突发性品牌危机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突然发生了品牌危机, 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立即下降, 产品销量迅速减少, 企业受到直接威胁。

2.渐进型品牌危机

这种品牌危机是在循序渐进中积累的, 一旦爆发就会产生毁灭性作用, 主要表现为制定和执行品牌战略失误。

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

1. 企业外部原因

(1) 恶意伤害。这种情况多数来自直接或间接竞争对手的污蔑或陷害, 其目的是使企业品牌声誉受损, 产生经营困难, 最终让出市场份额。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来自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污蔑, 但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于外部原因, 大多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外部公关有关。

(2) 非恶意伤害。这是一种因媒体或相关组织对信息的错误判读, 对企业品牌管理产生不良影响的状况, 媒体或相关组织并无诋毁或污蔑品牌的直接意愿。

(3) 宏观因素引起的伤害。受不可抗力的影响, 整个经济或行业遭受严重的冲击, 如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 战争、金融危机等人为灾害, 这些宏观上不可抗的危机, 会对企业经营产生根本性影响。

2. 企业内部原因

因企业成员的不当行为或违法行为, 而给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造成不利的影响, 主要包括:

(1) 错误决策。造成企业品牌危机最严重的内部原因是来自领导层的错误决策。由于错误决策出自管理层, 因此往往涉及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经营方案、战略发展方向、投资策略等, 都会在企业内部形成深刻的影响, 往往会使企业经营“元气大伤”。

(2) 管理水平低下。机构臃肿、制度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 生产车间脏、乱、差, 经营网点小、散、乱, 售后服务不完善, 安全事故频发, 产品质量低下, 任人唯亲等。

(3) 生产性错误。不遵守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 使得产品质量、技术和服务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4) 广告宣传不当。虽然广告宣传对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独特的作用, 但是如果不当运用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广告内容与受众宗教文化相冲突、对青少年的不良诱导等。

怎样化解品牌危机

发生品牌危机, 虽然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暂时的不利影响, 但是如果企业能适当化解, 可转“危”为“机”。

1.化解品牌危机的原则

化解品牌危机需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 而机制的运行应建立在六项基本原则之上。

(1) 快速反应原则。危机发生后, 企业应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 在24小时内公布处理结果, 否则就会形成信息真空, 引起外界的误判和猜疑, 进一步恶化事态。

(2) 统一性原则。在处理危机过程中, 企业内部必须一致对外, 统一口径, 协调指挥, 宣传解释, 行动保持一致。任何失控行为都会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3) 全员参与原则。危机发生后, 应尽快做好内部公关工作, 争取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群策群力, 维护企业稳定, 减轻企业的压力。

(4) 真诚原则。危机发生后, 应及时、真诚地向公众表示歉意, 如实解答公众的质询, 以获得公众的谅解, 切不可言行不一, 挑战公众的情绪。

(5) 主动性原则。危机发生后, 应主动与媒体联系, 发布相关信息,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事态恶化。

(6) 承担责任原则。对于因购买本企业产品而受到伤害的消费者, 企业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予以赔偿, 不能推卸责任, 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谅解。

2. 化解品牌危机的策略

(1) 善于发现企业潜在危机, 及时解决。对于潜在的危机事件, 企业应及时处理, 严防事态扩大。应建立健全危机预防机制, 制定相关预案, 做好随时应对危机事件的准备。

(2) 迅速成立危机应对工作组。危机爆发后, 企业应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预警机制, 从各部门抽调骨干人员建立危机应对小组, 统一协调对内对外的工作, 共同化解危机。

(3) 任命专门新闻发言人, 统一内外口径。危机发生后, 社会公众必定关注事态走向, 会向企业质询相关问题。为了避免因信息混乱而引起事态恶化, 企业应立即任命专门新闻发言人, 负责与媒体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 统一企业对内对外的口径。

(4) 以实相告, 坦诚面对。危机发生后, 如果是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应公布原因, 并做出改进承诺和具体行动, 及时召回问题产品;如果问题产品对消费者已产生危害, 应主动承担责任, 及时赔偿消费者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如果问题产品因虚假宣传而引起, 应通过第三方查清真相并予以公布, 并作出改善的承诺。

(5) 在化解危机的同时, 为品牌增值。当品牌遭遇危机时, 应尽可能将其转化为机遇。例如, 2000年爆发禽流感时期, 肯德基及时向消费者公布原料来源, 并请农业专家对原料进行鉴定, 有效抵制了禽流感的不良影响, 消除了消费者的疑虑, 销量大幅度提升。

失败的危机管理——“巨能钙”品牌危机案例分析

2004年11月17日, 《河南商报》一篇《消费者当心——巨能钙有毒》的文章, 开始了巨能钙品牌的“危机之旅”。报道来自一位读者“巨能钙含有双氧化氢 (双氧水) 这种对人体有害化学品”的投诉。出于对消费者身体安全的考虑, 这则报道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巨能钙的销售额急剧下降, “双氧水危机”爆发。

巨能钙公司处理“双氧水危机”的过程是:第一步, 成立以企业管理层为成员的危机应对小组, 并任命董事长为第一新闻发言人。第二步, 通过《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律师声明》, 否认《河南商报》的报道, 并准备起诉对方。第三步, 11月18日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 承认巨能钙含有双氧水, 但含量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第四步, 11月23日卫生部决定对巨能钙进行检测。第五步, 公司通过媒体对消费者发布致歉信, 恳请消费者继续支持, 耐心等待卫生部门的检测结果。第六步, 12月13日卫生部出具检测报告, 确定巨能钙的双氧水含量不会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虽然最终结果证明巨能钙双氧水含量处于合理区间, 但是该产品重新上市后却鲜有人问津, 销量急速下滑。

1.巨能钙公司化解危机的可取之处

(1) 迅速反应。该公司在危机发生后, 迅速组建了应对小组, 并以董事长为首席新闻发言人, 回应公众和媒体的质疑。

(2) 诚实守信。该公司高层承认巨能钙含有双氧水的事实, 并向消费者公开道歉,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企业的形象。

(3) 与媒体合作。危机发生后, 新闻发言人多次与媒体坦承交流, 促进了正面信息的流动。

2. 巨能钙公司化解危机的失误之处

(1) 有掩盖错误之嫌。危机事件发生后, 该公司通过媒体发布声明, 声称要追究《河南商报》的责任。在事件未查清之前, 这样做容易引起媒体的反弹。

(2) 在卫生部检测报告出来之前, 恳求消费者继续支持本产品, 这会让消费者认为产品真的有问题。

(3) 未采用技术手段, 彻底从产品中去除双氧水成分, 反而强调其含量安全。但消费者已知双氧水对身体无益, 导致产品重新上市后无人问津。

虽然该公司对“双氧水危机”反应迅速, 但是因未彻底解决产品的安全隐患问题, 以及对媒体态度蛮横, 使得消费者对该产品失去信任。

百年积怨,一朝化解 篇11

2011年6月11日,红桥村赵屋东门组代表到镇维稳中心及林业站,要求处理五石村熊屋组村民砍掉本组在中心塘上面山坡已承包给外地老板种植的20亩左右林木。维稳中心受理立案后,会同林业站对此展开调查发现,该案实际源于两村之间延续了上百年的土地争议问题。

熊、赵两姓的中心塘等地的纷争起源于上世纪初。当时,熊屋村有四口鱼塘,熊屋村的鱼塘在上游,赵屋村的稻田在下游,熊屋村的鱼塘没有开排洪沟,汛期洪水直接排下赵屋稻田,造成稻田受害;枯水期赵屋村的稻田要求熊屋村放水灌溉,又遭到熊屋村的拒绝。由此,矛盾愈演愈烈,进而发展到两村因几口塘的范围寸土必争、不可调和的局面。

百年来,熊、赵两姓先后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宗族械斗流血事件。1951年,两姓拿着火统、刀剑、棍棒、锄头在争议地摆开阵势对打,各有伤亡。双方村民曾发誓:誓不让步、誓不来往、誓不通婚。这甚至成为族中的训诫,谁不遵守誓言谁就被赶出族。平日,两村村民相见如同仇敌。

近年来,由于发展农村经济,利用荒山荒坡,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两村的土地界址权属问题的纷争又进一步升级。1988年法院对此作了判决,但由于未打开双方的心结,仍存在异议,纷争仍未了结。

维稳中心受理此案后,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镇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指示由党委委员、司法所长王振辉包案,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林业站、水管所等部门成立调处小组进行调处。调处小组通过深入分析,讨论决定解决的方案。调处解决的方案定下来后,司法所牵头的调处小组召集两村村民代表进行调解,但由于两村积怨太深,召集不到一起。

时至7月中旬,维稳中心受理赵屋申诉调处已1个多月,调处小组将情况报告镇党委书记、综治委主任钟朝灶。钟朝灶在维稳中心主持召开第三次联席会议,提出“定方法解决问题,定对象做通工作,定目标解开心结”的工作思路。

钟朝灶亲自参与了此纠纷的调解。他分别找五石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熊屋村民组长及村民代表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熊屋村的群众终于同意选派代表与赵屋村协商对话,并对界址划分的方案表态有所松动。与此同时,另一工作组也到赵屋村找主要村民代表转达熊屋村的态度和意见,赵屋村也表示愿意言和。

7月28日上午,维稳中心召集双方进行协商调解,由党委委员、司法所长主持处理这宗延续了上百年的宗族山林土地纠纷。通过艰苦有效的调解,当事双方均达成共识,一致同意由镇维稳中心按照“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两村存在反复争议的山林土地界线进行全面划分。协议书签署后,双方代表站起身握手言和。签订协议后,维稳中心组织林业站、水利所等部门按协议内容实施现场测量,定点设立了永久性标志,双方均表示满意。

化解心中的“火山” 篇12

问题核心: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他的父亲和周围的部分家人潜移默化地传达着不恰当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 导致他逐渐地获得习得性的认知和行为。而进入青春期, 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 心理发育的不成熟, 内部情绪很不稳定, 另一方面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而他所处的负面的环境和心理自我受主流社会的期望与价值观的影响很小, 更加剧了他发展“边缘”同一性的坚定性, 所以攻击行为在青春期表现得日益剧烈。而且他的家庭教育方式属于溺爱放纵型———父母将感情无限制地给予, 对他不做行为的约束, 使他难以确立一个标准, 反而由于影视媒体、小团体的一些负面行为给他确立了效仿的榜样, 再加上学校对此缺乏专业的疏导方法, 造成他攻击性行为的强化, 同时, 他的淫威迫使一部分胆小懦弱的被攻击者忍气吞声和低声下气, 助长了他的气焰和他所在群体的攻击行为的蔓延, 导致了连锁的恶性循环。安平的问题与家庭系统动力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创设环境:改变由外到内

创设适宜的环境, 为他提供调节情绪方面的具体的方法。利用社团的便利, 为他提供一个通过正常渠道释放旺盛精力的平台, 渐渐地, 他学习人际互动, 努力与别人合作, 通过向好榜样的模仿, 学会了谦让、互助、合作等新社会行为, 通过强化而形成稳固的新社会模式。

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受害者所受到的伤害及其攻击者应负的责任, 然后再把攻击者置于受侵犯者的地位, 设身处地体会受害者的苦痛, 让其认识到侵犯行为的不良后果, 使其学会自我审查;让他尝试干预别人的侵犯事实, 使他学会分析和处理, 深刻地认识到侵犯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并应该帮助受欺负者维护权益;同时, 也应该对目睹侵犯行为的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现身说法教育。

标本兼治:不良自我形象的转变

我要帮助安平学会冷静面对那些他可能情绪失控的场面。失去控制的场景, 包括已经发生的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和安平一起完成列表的过程本身就具有治疗价值, 它能够提醒安平注意那些场景, 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这些场景去敏感化。每次我让安平想象一个个清单上列出的生活中可能触及的场景, 指导安平通过认知技巧让自己冷静下来, 这样他在想象层面有了保持冷静的经验。这样, 他拥有了更丰富的情绪控制上的成功体验, 并且通过情景模拟, 把所学的策略推广到实际生活中的可行性也增大了, 而且在一系列的治疗过程的操作和互动中, 积极结果的强化下, 他的家庭内部动力系统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他的父母都觉得, 他们很享受这种安静而低调、平淡的生活。

摘要:从表面上看是攻击性行为, 实际上是对情绪的控制问题, 而更深层次是生理、环境等诸因素错综复杂、积淀缠绕所引发的。干预行为最终促使多个因素发生转变, 达到了全面、快速的效果。

关键词:“火山”,环境,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智银利, 刘丽.少年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7) .

[2]蒋俊梅.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教育探索, 2002 (8) .

上一篇: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下一篇:跨流域调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