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偏差

2024-08-27

校正偏差(精选3篇)

校正偏差 篇1

DR系统中, X线直接投射到平板探测器, 一般平板探测器大于23×23英寸, 而X光照射野由所选投照部位而定, 所以X射线照射野、实际X射线束和平板探测器如存在偏差, 就会造成平板探测器接收的X线信号出现偏差, 影响影像质量。在操作中经常出现投照位置左右不对称, 投照位置上下偏移, 被照肢体解剖位置变形, 尤其在一些特殊位置、特殊方式的投照上, 如头颅或切线位照射, 经常出现问题。在反复的工作和实践中我们发现, 要想解决偏差问题, 实际上就是解决X射线束、X射线照射野、平板探测器三者之间的关系, 既解决光野指示与X射线区域的偏差柆正、X射线束与平板探测器的垂直调整、X射线照射野和图像接收组件中心调整。

1 光野指示与X射线区域的偏差柆正

把旋转U型臂转到垂直位置, 确保X射线管及限束器组件已经与探测器组件对准。使用水平仪校准两组件。把SID调整为1m, 把限束器检验工具放在探测器上表面, 打开限束器视野灯, 把限束器检验工具放在视野灯投影轴的中心, 调整视野灯的光野, 使之照射在限束器检验工具的矩形框内。在曝光后采集的图像上, 检查光野与X射线束区域是否重合, 并加以调整。不要移动限束器检验工具, 保持原始位置。通过移动限束器单元, 或者视野灯, 实现光野调整。重复上面的曝光及调整流程, 直到结果满意为准。允许的最大偏差为2% (SID为1m时, 允许偏差2cm) 。

2 X射线束与平板探测器的垂直调整

把U型臂旋转到垂直位置, 确保X射线管及限束器组件已经与探测器组件对准。使用水平仪校准两组件纵向位置。把SID调整为1m, 把限束器检验工具放在探测器上表面。打开限束器视野灯, 把限束器检验工具放在视野灯投影轴的中心。把X射线束准直检验工具放在限束器检验工具上, 仔细观察X射线束准直检验。工具按相同的比例投射在上面。检查所采集的图像, 把上部的球形标记调整到中心位置。在X射线束准直检验工具周围的影子也可以帮助第一步校正重复上面的曝光和调整过程, 直到结果满意为止。

3 X射线照射野和图像接收组件中心调整

X射线照射野中心与平板探测器中心的偏差不得超过SID的2%。对于SID为1m的情况下, 允许偏差是2cm。如果偏差大于SID的2%, 则必须进行以下调整, 显示所获取的图像, 检查X射线照射野与平板探测器中心的偏差。调整X射线管-限束器组件中心, 注意仅在需要时才进行调整。重复进行曝光操作, 检查获取的图像, 直到两组件的中心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把系统移动到胸片位置, 重复上面的步骤。由于探测器本身的质量、X射线管的质量, 可能会造成U型臂有一定程度的弯曲。因而在胸片位置和床下位置时, 不能保证同时达到中心对准。这时, 需要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权衡, 即调整到在两种情况下都有一定的偏差, 但分别都能够满足偏差要求, 同时, 还要把限束器视野灯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摘要:X射线照射野、实际X射线束和平板探测器如存在偏差, 就会造成平板探测器接收的X线信号出现偏差, 影响影像质量。本文重点讨论X射线束、X射线照射野、平板探测器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决光野指示与X射线区域的偏差柆正、X射线束与平板探测器的垂直调整、X射线照射野和图像接收组件中心调整。

关键词:数字X线射影装置 (DR) ,偏差,校正

校正偏差 篇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农村金融经历三次大型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改革绩效不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间的矛盾,农村金融改革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变化。

1.农村金融改革思路回顾

第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恢复重构。1978年至1992年,我国农村开始了第一轮金融改革,1979年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随后1984年国务院又批转了 《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该阶段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特点:其一,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上活力增强,存贷业务有了明显改善;其二,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凸显,金融支农弱化。农业银行将大量农信社资金转移到城市,农村金融出现资金短缺困境;其三,民间非正规金融迅速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业务在全国开展。

第二轮农村金融改革:“三位一体”农村金融体系调整。1993年至2002 年,我国农村进行了第二轮金融改革。1993年,国务院 《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要建立以合作金融为基础,以商业性、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为目标的 “三位一体”农村金融体系,标志着农村第二轮金融改革的开始。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重新赋予了农村信用社 “民办合作金融”性质,成立县联社法人。1996年出台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9年全国统一撤并农村合作基金会。2000 与2001 年分别组建了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和农村商业银行。该阶段主要调整了农村信用社的隶属关系,成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第三轮农村金融改革: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2003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有了新变化。此阶段的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有三个:一是政府支持下的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票据置换1718亿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能力,产权上增资扩股,管理体制下放到省级政府。二是启动邮政储蓄改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经营业务改革也有了新突破。三是引导各类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条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突起。

2.农村金融改革成效

(1)在改革思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一是从 “合作制”向 “股份制”转化,在2000年之前,农村金融改革以合作制为目标,把回归合作视为改革的重点;2000年之后,经过不断探索发现股份制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然方向。事实证明,股份制改革使得农村金融的活力和效率都有所提升。二是从 “政府主导”向 “政府引导”转化。在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中,农户和农村金融需求往往被忽视,实施引导功能后,政府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激励者,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推进,从而达到服务农村的目的。三是从 “机构观”向 “功能观”转化。“机构观”主要以恢复、发展和改革农村金融机构为主要目标,这种改革无法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困境。“功能观”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取向,以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为目的,从金融机构数量、环境、激励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化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有了进一步提升。四是监管思路从 “高门槛,严监管”到 “低门槛,严监管”转变,给予了农村金融机构更多灵活性,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和服务障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2)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增加,金融服务 “三农”能力增强。截至2010年末,农业商业银行有85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村信用合作社2646家。粗略计算, 在2010 年底,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共有3349家法人机构,占全部银行机构数量的89%,营业网点75856个,其中大部分位于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在经营方面,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收益也不断提高,服务 “三农”能力大幅提升。2010 年,银行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2.6万亿元,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新增涉农贷款7825亿元,其中,农村贷款余额3.5亿元,比2007年末增长了85.9%。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 “量”上扩张迅速,截至2012年初,全国共有村镇银行635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6家,贷款公司10家。合计贷款金额达1316亿元,截至2013年5月,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达6555 家,贷款余额升至6357.27 亿元。〔1〕由此可见,农村金融改革改善了农村基本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域,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有所好转,农村金融机构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3)农村金融改革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 年到2010 年增长了43 倍,由133.57元增至5919.0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近37 倍,由1055 亿元增长到39724.25 亿元,〔2〕这与农村金融改革密不可分。

3.我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评价

进入以工补农发展阶段以来,增加对 “三农”金融资源投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农村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农村资金要素的帕累托改进,增进农村资金配置效率,而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绩效。

(1)评价方法和模型选择。以往的研究表明,评价资金配置效率比较成熟、最常用的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EA评价的依据选定一系列决策单元,根据研究内容指定一组投入指标和一组产出指标数据,投入指标是决策单元在经济活动中需要消耗的经济量,产出指标是决策单元在投入变量要素组合下,经济活动所得的结果。DEA的第一个模型是C2R,也是最成熟的一个,诸多学者在研究有关资金配置效率评价时也大多选用此模型,本文借鉴以往学者相关经验,也选取了该模型。

(2) 评价指标与数据的选取。利用数据DEA离不开效率评价指标的选择,DEA模型是一种基于投入与产出变量的效率评价模型。从本文研究的对象看,农村资金配置绩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是农户、农村企业投入产出的绩效考察;另一方面是农村资金配置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考察。再根据基本的生产函数模型。本文在投入指标方面选择了国家财政支出、金融机构农业贷款额以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三个指标,在产出指标方面,选择了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三个指标,其中恩格尔系数是反向指标,我们采取1减去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进行衡量,具体指标与说明如表1所示。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为了真实测度中国农村资金配置绩效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反映中国农村资金配置整体绩效及农村金融改革的可持续性等问题,笔者选择了时间序列数据,由于1978年至1989年数据不全,故选取了1990至2013共24年的数据。

(3)农村资金配置绩效评价结果及分析。将农村资金配置的一系列年份作为DEA的决策单元,通过设定的投入与产出指标,采用专门的DEA软件DEAP2.1进行研究。在计算时,为考察农村金融改革的阶段性成效, 又根据GolanyandRoll(1998)提出的使用DEA的经验法则:决策单元的个数不能少于投入与产出指标总数的2倍,在时间划分上,将2002划分到第三轮农村金融改革(2003至今)中,1 以满足模型的使用规则。通过对第二轮农村金融改革与第三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农村资金配置效率进行计算,再将两个阶段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可得到1990~2013年间中国农村资金各年份配置效率(如表2所示)。

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资金整体配置比较显著,DEA有效的年份为14 年, 占总样本年份的58.33%,非DEA有效的年份为10 年, 占比41.77%。从农村金融改革不同阶段来看,1990~2001年,DEA有效年份为7年,占比58.33%,非DEA有效年份为5年,占比41.77%,2002~2013年间,DEA有效年份为9年,占比75%,非DEA有效年份为3年,占比25%。这样看来,农村金融改革是朝着可持续方面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金融改革效率是逐渐提高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两个阶段放在一起计算,会发现结果有所不同,2001年与2004年原本是DEA有效,但是整体计算会发现变成非DEA有效,这是由于对比的基数发生了变化。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农村经济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农民收入有了一定改善。但农村金融改革在资金配置绩效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从非DEA有效发生的原因来看,一方面,资本投入还有待提升,资本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国家财政涉农支出不足和农业贷款短缺,不能够满足农村和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发挥投入资本的效率,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或浪费现象,资金分配不合理,造成农村资金配置效率不高。

二、农村金融改革偏差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农村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村金融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资金供给与需求存在偏差

中国农村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资金的流动,任国强等〔3〕指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革新尽管对农村金融发展有一定作用,但依然无法适应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金融的需求。一方面,我国 “三农”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我国农村资金又大量流出农村地区,流向非农领域,农村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缺口逐渐扩大,不利于我国农村整体快速发展。宗杰等〔4〕分别对1998~2011年14年间的金融需求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1998年我国农村金融理论与实际融资量差额为2591亿元,2009年达到39314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近14倍,2009至2011年有所下降,2011年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差距比率为51.73%,与发达国家农村金融相对缺口指标相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依然较差。

2.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落后

首先,基本金融服务落后。农户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是金融机构提供给农户的存取、结算等基本服务,可是目前这项基本服务在农村很多地方并没有得到满足,还存在一定金融空缺,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偏离农村现象较为严重。LeyshonA〔5〕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储蓄等基本金融服务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常常被忽视。据2014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启动时(2009年10月)的2945个减少到1570个,尽管五年来减少了近1400家,但仍有上千个地区需要普及和组建农村金融服务系统,2近几年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初具规模,但其布局也不足以填补金融服务空白,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更准确的表示应该为普惠农村的基本存取等金融服务。其次,金融贷款供给存在较大缺口。金融机构“惜贷”、“恐贷”现象比较普遍,农村信贷机制制约明显,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不足。第三,投资理财满足度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其理财意识也不断增强,对理财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农户对理财和增加收入的渴望比较强烈。章俏慧等〔6〕调查显示在温州有27% 的农户和34%的农村企业需要购买基金和国债,还有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村种养大户等为有效锁定风险和降低成本,对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信号有着强烈需求,可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证券、期货等网站和产品存在巨大缺口。

3.农村资金配置绩效偏差

(1)国家财政支农比例普遍偏低。有关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3年国家总的财政支出增加趋势明显。从2003年开始,国家财政总支出额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与之对应的国家涉农财政支出也呈逐年上涨趋势,但是增长幅度并不是很大,与国家财政总支出增长幅度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从国家涉农财政支出所占比例来看,基本在10%上下浮动,超过10%的年份不多,共有4年,而且集中在第二轮农村金融改革之中。从1999年至2006年,国家涉农财政支出比例呈下降趋势,2003年最低,仅占7.12%。2005~2008 年所占比例有所回调,2009年以后回调幅度逐渐减小,逐渐向10%靠近。总之,国家财政支农比例普遍偏低。

(2)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配置结构不合理。从中国金融年鉴统计数据可知,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从1990至2013年间额度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农业贷款所占比例不足, 仅有6% 左右,2005-2009年仅有5.8%,并且涉农贷款整体资金配置比例分配不均衡,2012年农林牧渔业贷款总额27261亿,占涉农贷款额的4.1%,农用物质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占2.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占比3.3%,农产品加工贷款占1.7%,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占比0.9%,农田基本建设贷款占比0.3%,农业科技贷款仅占0.1%。2013年与2012年各种比例十分接近,农业生产资料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以及农业科技贷款额度占比分别为:0.8%、0.3%、0.1%,这些项目的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贷款配置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农业科技贷款方面,更显得非常薄弱,农村资金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

(3)农村资金配置用途存在偏差。从农村资金在配置中的转化率来看,国家财政涉农支出与农业贷款资金转化为农村投资比例偏低,大量农村资金被偷偷转移到其他地区行业或被挥霍浪费,没有真正进入到农村需求者手中。从农村资金配置领域或对象来看,农户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比如子女上学、建房等,并且农户用于消费性支出的贷款需求额度有逐年上升趋势。用于消费性支出的贷款并不能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在农村资金本身短缺背景下,农村资金投向领域偏差也导致了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不足。

(4)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象存在偏差。传统农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局限性,收益率普遍偏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普遍较高,故常常会避而远之,更愿意将贷款投向盈利水平比较高的大企业,更有金融机构通过投资将资金投向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房地产等高收益行业,对风险相对较大的农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村中小企业设置较为严格的贷款门槛,真正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与表面上投放的资金存在偏差。

三、农村金融改革路径校正:社区银行设置、农村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应该基于内生机制为契合点

1.基于内生机制为契合点的新时期农村金融改革方向

农村金融改革新范式的首要特征就是需求,“三农”的需求导向是对功能范式的继承,并指出新范式下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元假设、静态、微观需求,而是强调农业与非农业、微观与宏观下的短期与长期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以及农村城镇化的演变,农村经济主体出现了新特征,经济主体的变化也必然会引起农村资金需求的变化。所以,农村金融改革应该以适应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为方向,以农村资金配置效率为基础,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调整农村资金偏配置机制为手段,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目的,为 “三农”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当前,农村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已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农村经济发展急需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据农村市场对金融具体需求细分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1)继续普及我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2009年金融改革以来,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明显减少,但仍显不足,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依然要继续普惠农村基本的存取需求。从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来看,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信息比较封闭、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往往不能满足金融机构正常的营业所需,再加上这些地区大多是贫困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金融机构经营成本较高,影响金融机构的可持续经营。并且,农业经营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约束,可控性低,导致农村地区贷款违约率较高,农民还款不确定性大,限制了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设置金融营业网点的意愿。因此,解决农村金融空白乡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承担纾解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农村金融机构的选择,可从现有机构切入。能够承担普及农村空白乡镇的机构并不多,首先这种金融机构应该是银行类,而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可大致分为4类:政策性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金融机构、合作性质金融机构与新型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针对个人提供金融服务,所以不具备承担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条件。中国农业银行因县域营业网点大量撤并,也不合适扎根农村乡镇。那么可以选择的只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与村镇银行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 “大众型零售银行”,分布广泛,相对容易在农村开展业务,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其企业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所以村镇银行也很难普及到农村贫困地区。由此可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可以满足农村基本金融需求。政府应发挥导向作用,在贷款利率优惠、政府担保、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方面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基本投资经营环境,提高投资收益率,改变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收益水平才是解决农村金融空白的根本之道。

(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满足农村金融贷款需求。当前,农村金融贷款需求表现出多种特征,需求主体的变化、贷款用途差别以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都对农村金融贷款产生更多要求,农村传统贷款业务已不能满足需求,如果不对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做出更详细的细分和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必然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和配置效率的下降。通过开发新型金融工具、设计新型贷款产品,填补供需缺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金融机构的不二选择。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需根据农村需求的变化而调整,针对不同需求主体创新设计不同金融产品。社会化小农、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村中小企业在贷款用途上存在很大不同,对金融贷款产品需求的期限、额度等存在很大差异,贷款模式也不相同。尤其是随着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传统小额信贷模式、简单的抵押贷款类业务、联保贷款业务等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表现出明显冲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初始投资规模偏大,所需资金额度大、期限长,因此,需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贷款产品。而撬动财政杠杆,推动资本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对农村金融需求也有着重要意义。

(3)加快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需求。一个运行良好的支付结算体系,可以规范结算秩序、减少现金结算,防止支付风险、促进市场交易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农村资金使用效率。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现有的基础设施、支付结算方式、支付结算手段以及支付工具等都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可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并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直接融入现有的金融支付结算系统,将城市支付清算系统向农村扩展延伸;第二,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农村金融系统与城镇支付结算体系对接,推动农村各项支付结算业务,满足农村居民需求;第三,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农村支付结算系统的使用效率。

(4)基于农村理财需求设计开发适宜理财产品。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逐渐有了结余和闲置资金,寻求保值增值的理财渠道。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农村却是盲点。因此,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农民理财问题,根据所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征,创新设计与之适应的金融理财产品,丰富种类,满足不同风险、收益、期限等偏好需求;另一方面,在农村普及个人理财知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派发宣传单,走访到户解答农户对理财知识的疑惑,让农户真正认识理财,了解理财,参与理财。

(5)拓展多元化支农投入渠道。在我国农村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大背景下,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多渠道引入资金,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加大政策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配置效率。国家财产涉农支出主要用于“三农”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产品的开发,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支农力度。金融机构贷款是 “三农”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资金来源渠道。创新金融机构贷款机制,有效拉动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明确农村金融机构 “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将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区责任。其三,搭建良好投资平台,引入社会资本。仅靠国家财政涉农支出与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利用市场机制,多方面,多渠道引入农业投资资金是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的出路之一。

2.资金配置的方向选择

我国农村金融资源相对匮乏,如果仅靠投入资本的增加来提高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不太现实。如何利用有限资本,达到最优的农村经济发展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农村金融资本的配置应该倾向农村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较高的需求主体。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现代农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是农村资本配置的着力点,农村资本应该向现代农业重新配置,鼓励农户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另一方面,农村金融资本应该向农村城镇化方向倾斜。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必将引起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业社会化服务兴起,第二、三产业发展等,必将引致资金需求的增加,这些也正是资金重点配置的方向。

3.培育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合作金融已有150多年发展历史,遍布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合作金融组织是世界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合作金融是基于 “人本”理念的破解农村金融供求均衡难题的有效制度设计。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主张,2015年2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请示》 获国务院批准,山东成为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唯一试点省份。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方案》指出,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为 “三农”提供最直接、最新的金融服务。按照规定,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社员不在合作社存款,可缴纳股本金,可承诺参与信用互助。社员借款时,合作社向合作托管银行发出指令,托管银行根据指令归集资金,并分配资金至贷款社员。也就是说,不设 “资金池”,并把资金交银行托管,这是 “山东版”农村合作金融的最大特点,可有效避免触碰非法集资等政策红线。“山东版”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为其他各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提供了经验,可根据其特征培育和创新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真正实现服务 “三农”的目的。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三十多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的调整和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通过DEA模型对我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多数年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偏低,农村金融改革需在资金配置总额、农村金融供需、农村资金配置方向、用途与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农村金融,改革,回顾,偏差,路径校正

参考文献

[1]周孟亮,李俊.“适应性”农村金融改革与民间资本突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2]田纪华.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任国强,刘刚,桂玉帅.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评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03).

[4]宗杰,矫江.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原因及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14,(04).

[5]Leyshon A,Thrift N.Financial exclusion and the shifting boundarie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6,(07).

校正偏差 篇3

电压稳定是电力系统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由负荷和系统两部分决定[1,2,3]。随着PMU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对部分重要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向量的测量,根据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对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进行跟踪,成为判断电压稳定的一种重要方法[4,5,6]。目前,戴维南等值参数估计方法大多采用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法以及一些智能算法[7,8,9,10,11],然而最小二乘法和曲线拟合法都可能存在参数漂移,而智能算法计算时间较长,很难满足在线实时估计,常用于离线估计。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其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电机以及负荷的模型都不断发生变化,戴维南等值参数也将随时间发生变化。文献[12]提出对戴维南等值参数进行实时跟踪;文献[13]提出了数据采集的误差对等值参数的影响,并使用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文献[14]指出了参数0/0模型的漂移问题。以上文献从不同的方面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但有些方法在速度和精度上仍不能满足在线辩识要求。文献[4]则提出了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因子K*在前一次等值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从而解决了参数漂移的问题。

本文在文献[4]的基础上,针对戴维南等值参数的在线跟踪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差量修正的迭代算法,并用一致性检验对初值进行选择。文献[4]提出使用因子K*进行变量的修正,指出K*越大,收敛速度越快,而波动也越大,然后凭经验给出K*在0.01%~0.1%之间。然而算法中将戴维南等值的电阻R忽略,在高压输电网中,输电线路的电阻相对于电抗较小,可以忽略。但对从某一负荷节点往系统看进去的戴维南等值阻抗而言,其电阻是否一定还存在可以忽略的条件,值得慎重。因为戴维南等值阻抗除了包含各种输电线路、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元件参数的影响外,还受到系统中其他负荷及各种受控电源的影响,负荷的等值电阻不可忽略。戴维南等值阻抗中同时包含了电阻较小和电阻不可忽略的成分,是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分析发现,许多情况,戴维南等值阻抗的电阻成分不一定很小,有时数值较大,甚至还有出现等值负电阻的现象。

本文首先推导出所估计参数的表达式以及参数的修正量,并根据实时变化的数据判断修正量的变化方向,进而对参数进行迭代修正,得出实时估计的参数值。文献[4]由于忽略电阻,使整个估计和修正都是标量运算,本文为了更加精确估计等值参数,仍对戴维南等值电阻估计,这样使得整个估计都在向量空间进行。另外,文献[4]将变量的初值定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但根据Emax=Vlcosθcosβ,若β初始值较大,Emax也会很大,这样便会影响到收敛速度。本文只需对初值进行一次选择,而不需对所有的采样点进行校验,节省了采样数据处理时间。因此,迭代法只需一个工频周期的采样值就能达到较好的跟踪效果,具有很好的实时价值。

1 戴维南等值参数估计的数学描述

戴维南等值电路如图1所示。由图1可得,倘若通过PMU装置,便可得到一系列实时的,然而该方程有两个未知变量,如果在戴维南等值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只需两组数据就可估计出的等值。当然,也可采用最小二乘法利用多组数据对其进行估计,但要想保持戴维南等值参数不变却很困难,尤其是在扰动的情况下,戴维南的等值参数是实时变化的。

戴维南等值向量图如图2所示。以电流向量的方向为参考方向,将图2中的向量写成代数形式如式(1):

式(1)中,如果Eth的向量值估计出来,便可得到R和X的估计值。

由文献[4]和附录的推导可以得到式(2);式(2)由于以电流向量作为参考,则电流的向量形式可以表示为标量形式,得到式(3)。

从附录推导可知:(1)等值阻抗中,阻抗估计值偏差的相角和等值电势偏差的相角相同。(2)另外,由于PMU的采样速度很快,因此算法中假设第i次和第i-1次采样之间,戴维南的等值参数保持不变。在此情况下,当负荷阻抗的幅值Zl和估计出的戴维南等值阻抗Zth有相同的变化方向,那么等值电势幅值有减小的趋势,否则会增加。

2 戴维南参数估计的算法分析

由式(1)可知,方程中有四个未知量需要估计。在估计出Ei-1th和βi-1th、Ri-1th和Xi-1th后,若本次采样值为Vil和Iil,则定义*Rith和*Xith分别为本次的Vil和Iil以及上次的估计值Ei-1th和βi-1th通过式(2)计算出的预测值,而以阻抗预测值*Zith与上次估计值Zi-1th之间的偏差量,来预测Eith和βith的变化方向。定义三个变量:

改进算法的流程如下:

1)首先估计出E0th和β0th的初始估计值。

2)通过式(1),计算出R0th和X0th。

3)利用本次的采样值Vil和Iil以及上次的估计值Ei-1th和βi-1th,计算出等值阻抗的预测值*Rith和*Xith,并根据式(5)和式(6),计算出φ和B。

4)判断等值电势变化的方向。

如果Zil>Zi-1l,即负荷阻抗增加,那么

如果B>0,则;

如果B≤0,则。

如果Zil

如果B>0,则;

如果B≤0,则。

如果Zil=Zi-1l,即负荷阻抗增加,那么。

5)由求得的偏差量和式(7)计算出Eith和βith。

6)由式(1)计算出Rith和Xith的估计值。

7)进行下一次的数据采集,i=i+1,返回到3)。

可以看出,这种迭代法一旦开始,就可以随着PMU实时采集的数据不断进行下去,从而对戴维南参数进行跟踪估计。

其中一个问题是ε∠φ中的ε的选择,文献[4]中指出,比例因子K*在0.01%~0.1%之间,效果很明显,本文通过大量实验仿真,发现ε与K*的选择具有相似的特点,ε过大会造成等值数据波动太大,过小不能达到快速跟踪的效果,而选择ε在0.005%~0.05%之间的效果很好。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E0th和β0th初始值选择。由式(1)可知,任意两组数据便可确定Eth和βth的初始值。然而为了避免两组数据比较接近,从而产生0/0的漂移,本文采用一致性检验方法对其进行选择,首先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一组U和I。由式(1)可以得到

由于一般情况下Rth≪Xth,并且|Zl|>|Zth|,当|Zl|=|Zth|时,达到电压崩溃点。因此可得到:Zth=0时,即时,得到βmaxth =θl;|Xth|=|Zl|时,有。此时通过式(1)计算出R0th和X0th,如果计算值满足 R0th≪X0th ,那么认为是可靠的,可以继续进行实时计算。否则重新选择初始运行点。

3 算例分析

本文对IEEE14节点系统的5号母线进行仿真,并设该母线装有PMU装置进行实时检测。仿真时,系统以各节点的有功功率同比例增加的方式,得到一组连续潮流的采样值,将其作为PMU实时采样的数据,设采样的周期为工频周期。仿真中均采用标幺值,并假定采样的数据中没有噪声。得到仿真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仿真采用100组数据,采样周期为0.02 s,得到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戴维南等值参数,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4组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有功功率的增加,负荷阻抗和戴维南等值阻抗将逐渐接近,当二者相等时,线路的传输功率达到最大,达到电压崩溃点,所得结果均与文献[7]中仿真结果一致。此外,从表1中还可看出,该算法可以利用一个工频周期的采样值对戴维南等值参数实时更新,在采样时间为1.5 s附近,此时传输功率达到最大,这与连续潮流的分析结果一致[15]。

另外,考虑在系统扰动的情况下,也必须保证戴维南等值参数能够实时跟踪,并且在系统恢复稳定后,等值参数也必须恢复稳定。采用EPRI7节点系统某母线进行仿真,取2 000个数据点仿真,假设系统在第100个点处发生大扰动,仿真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

从仿真的结果可以发现,本文的改进算法能够很好地跟踪戴维南等值参数,并且在扰动情况下,也能保证实时跟踪并且快速到达稳定。另外,也能看出,选择ε在0.005%~0.05%之间时,因子ε的不同值,等值的阻抗基本相同,而等值电势略有不同,但是误差很小,能够满足等值的精度要求,因此ε在此范围内选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 结论

基于已解决参数漂移问题的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方法,本文提出了采用偏差量对变量进行修正,在修正时对方向进行判断,使得参数估计误差减小,进而能够快速有效地跟踪估计戴维南等值参数。尤其在扰动情况下,也能使估计值快速稳定,另外迭代法只需一个工频周期的采样值就能达到很好的跟踪效果,具有很好的实时性。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算法有望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附录:

根据文献[4],将所有的标量式转换成向量的形式,首先重新定义符号,表示参数估计的误差。并假设PMU采集数据的电压和电流没有误差,则有式(1)~(4)成立。

假设在两次采样时,负荷阻抗不变化,那么无法得知测量的误差,此时等值的参数保持不变,无需对等值参数修正,所以误差量也不必得到。如果负荷阻抗变化但此时保持等值的电动势的测量误差保持不变,那么可以得到阻抗的变化所造成阻抗误差的偏差量,从而根据偏差量进行修正,则有:

从式(8)可以看出,如果以电流向量作为参考方向,那么的角度与的角度是一样的,从而得到结论:(1)阻抗估计值偏差的相角和等值电势偏差的相角相同。另外,由于PMU的采样速度很快,因此算法中假设第i次和第i-1次采样之间,戴维南的等值参数保持不变。在此情况下,由式(7)可以看出,当负荷阻抗的幅值Zl增加时,为负值,如果增加,即变化方向为正方向,如图1所示,但是此时为负值,那么第i时刻的电势的变化为负方向,即会有向E1变化的趋势,也即电势幅值有下降的趋势;如果减小,那么变化方向为正方向,但是此时为负值,那么第i时刻的电势的变化为正方向,即会有向E2变化的趋势,也即电势幅值有上升的趋势。同理,当负荷减小也同样可以推出。(2)总之,当负荷阻抗的幅值Zl和估计出的戴维南等值阻抗Zth有相同的变化方向,那么等值电势幅值有减小的趋势,否则会增加。

结论(2)表明了算法中对等值参数修正的方向,当式(7)中产生误差,则可根据图1所设的正方向,得到等值电势修正的方向。

摘要:针对戴维南等值参数的在线跟踪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差量修正的迭代算法,并用一致性检验对初值进行选择。推导了估计参数的表达式及参数的修正量,根据实时变化的数据判断修正量的变化方向,并对参数进行迭代修正得出实时估计的参数值。同时计及了戴维南等值电阻的估计,使整个估计都在向量空间进行。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跟踪估计戴维南等值参数,并只需一个工频周期的采样值就能达到跟踪的效果。

【校正偏差】推荐阅读:

变形校正07-03

校正技术07-03

系统校正07-24

时间偏差05-23

模型偏差08-01

偏差问题08-12

偏差控制08-24

电压偏差09-06

执行偏差09-12

成本偏差09-18

上一篇:法治文化建设下一篇:电磁学中的微积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