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学生

2024-05-14

边疆学生(精选12篇)

边疆学生 篇1

我国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奋斗, 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也正在极大地丰富起来。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日新日异的大好形势,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务必解放思想,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首先,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 形势非常严峻, 以往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中学生思想的状况, 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思想发展。正确了解当今中学生的思想状况, 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和教育新方法, 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其次,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在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明确指出:我们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所以时代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有适应性、功能性、针对性, 还要有前瞻性。

我是一位生活、工作在边疆地区的中学教师, 下面就边疆地区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教育对策提出一点自己的意见。

一、边疆地区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边疆地区中学生的思想也和其他地区青少年的思想一样, 发生了很大变化, 思想上既有蓬勃向上的积极一面, 又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一面, 具有双重性。

1.积极的方面。

原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同志把当代青少年的时代特征概括为:对邓小平理论高度认同, 具有共同的理想和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普遍追求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统一, 具有积极向上、务实进取的人生态度;普遍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 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普遍增强;学习热情普遍高涨, 视野更加开阔;追求健康有益、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追求时尚也创造着时尚。

周强同志概括出的当代青少年的时代特征, 有的方面在边疆地区中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1) 改革开放以来, 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是青少年听到或感受到的, 使他们深深体会到人民富裕靠的是党的好政策, 从而坚定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的决心; (2) 对反腐败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治理问题很关注; (3) 由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 他们讲求实际的务实精神, 竞争意识较强; (4) 性格开朗、爱美求乐、对生活充满信心。

2.消极的方面。

(1) 在部分中学生中, 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 他们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觉性不足,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

(2) 在开放环境中, 他们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缺乏深刻认识, 思想上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消极思想、思潮的影响, 不自觉地接受了一些落后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中, 腐朽的拜金主义思想尤为突出, 一些学生攀比心理较重, 重利忘义, 从而导致缺乏远大的思想, 贪图安逸, 厌学思想滋长。其次, 集体主义精神减弱, 他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一些学生处处以“我”为中心, 认为只要自己的利益得到保全, 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也无所谓。再次, 自律意识和能力较弱, 缺乏恪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例如, 常常违反校规、校纪, 考试作弊、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

总之, 边疆地区多数中学生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进行正确的疏导。

二、教育对策

1.结合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 我们要紧紧抓正面教育, 上好各门课程, 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 特别要上好思想品德课, 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其他有关的社会科学常识, 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辩证观点和社会主义国家观念、民主法制观点、道德观点,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可见,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有着独到的功能, 担负着特殊的任务。

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3.学校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重大节日 (“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 , 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

4.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是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因此, 要抓好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5.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结合, 教育部门要与文化、司法, 以及工、青、妇等有关方面加强联系, 相互协调配合, 宣传先进, 打击违法, 造就一个良好的育人社会环境, 通过环境去影响学生, 促使他们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培养德才兼备的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 对边疆地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只要我们以当地学生的状况为依据, 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样, 教育具有连续性, 并且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规律, 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 是一定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

边疆学生 篇2

(元阳县黄茅岭中学王春霞)

摘要:阅读与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语文考试成败的关键,而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是对中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全面的考查。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边疆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不高,如何有效提高边疆地区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笔者从边疆中学生阅读现状,如何训练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创设有利阅读的环境等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边疆地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一、前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播信息,更在于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1】《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里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引。

二、边疆地区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是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到城里去买书,长久以来接触的只是电视,阅读缺乏自主性,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广,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二是边疆地区农村学校图书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些旧书,思想陈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学生无课外书可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三是学校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们下课后去教室看书的人很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差,去图书室借阅的学生更少,阅读氛围很差;四是没有热爱读书的家庭环境【2】。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文化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重视子女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父母更不会有意识的引导其子女阅读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只是一味宠着孩子,让孩子养成了“周末就应该用来玩”这样一种心理;五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由于现在实行学业水平测试,学生所需考试科目增多,课外阅读时间减少,加上许多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没有形成体制。以上这些因素使得边疆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不高,长久以来便形成阅读量小,信息闭塞,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的情况,导致了他们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针对边疆地区农村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特别注意发挥阅读理解练习题和阅读理解测试题的作用,在不断的联系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由于学生在小学老师教授学生做题方法时大多只是一味的要求照抄照搬原文材料来答题,而不加以理解。以至于在初中阅读材料变长、变难的时候心理产生了畏惧感,对阅读理解题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我先从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入手。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答题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针对各种特定问题去进行解答。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3】。

对于这一知识点,如在《观舞记》中,讲解课文第一句的作用时,便有意地让学生记住,首段或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开宗明义,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起到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的作用。中间某段的问题,一般是过渡句或过渡段,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与前面首尾呼应等。

2、寻找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

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文首文尾;出现在文中的时候文章通常是前面只提出问题,文中的主旨由随之陈述的细节或合乎逻辑的引申在文中导出, 而后又作进一步的解释, 支撑或发展。也有为突出主题, 作者先提出主旨, 结尾时再次点出主旨这种首尾呼应式的文章,通常, 前后表述主旨的句子不是简单的重复, 后面的表述往往有进一步的引申或发展的意味。为了提升学生做题的能力,每个星期都会让学生完成带有课外阅读的试卷,刚开始只是让其练习,而不是作为考试,这样慢慢的通过练习来减少学生的不适应感。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选取了难度处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一些材料。在练习了《一碗混沌》、《藏羚羊的跪拜》等文章后,学生找主旨句的能力也提高了。

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我告诉学生可以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里就可以抓住“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这样一些句子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流露出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可爱的人》、《我爱故乡的杨梅》等。还可以依据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法。

三、多加鼓励,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最高一层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学生在阅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时候,我总会对其加以鼓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一些同学的进步,这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在学生们自己多次经历了成功的体验后,就会增加其阅读的兴趣,在遇到阅读题的时候,就会主动的开动脑筋,主动跟同学、老师进行讨论。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提高了。

四、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扩宽学生的视野

1、推荐好书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多读好书,才能熏陶学生的情感,丰盈学生的精神家园,提高他们的精神修养。对于边疆农村学生来说,学校图书室的图书有限,而且学生也没有形成去借阅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我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为学生借阅提供方便,还会把一些过期的报纸拿去教室让学生们阅读。其次,是经常向学生介绍好的读物,推荐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如《鲁滨孙漂流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等,推荐优秀杂志如《读者》、《故事会》、《意林》、《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等。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此外,我会充分利用好班级宣传栏,经常寻找一些优美的文章、语文小知识等打印了贴在宣传栏里,让同学们课余时间去看。作为语文老师我也会要求自己广泛涉猎,浏览群书,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更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把平时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4】:

①摘录的方法

就是把书中重要的内容,主要的观点,或者精采的段落、名言、章节、警句等抄录下来。此外,还可以摘抄激发人上进的事例,如居里夫人为了研究事业,不幕名利、金钱等这样一些事例。

②写提纲的方法

写提纲,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思路,弄清各段意思和相互的联系,弄清文章的主干是什么,全文怎样表现中心思想,写成结构提纲。

③写心得

就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写心得笔记,一要注意联系实际,一般是联系是自己的思想、学习的实际所得到的一些收获,或详或略、或长或短,形式与篇幅都不拘;二要有真情实感,做到有感而发,不做无病呻吟,尽量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2】。此外,还让同学们在阅读的同时做到“勤想”,就是主张“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思、善思”,在阅读之余能有自己的想法。让同学们思考如果让其自己来写这样的内容,该如何去写?在指导学生的时候我也会进行检查,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这样不断的积累,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当然,教与学都无定法。提高边疆地区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也是很多的,老师们也许有更好的办法,这里仅仅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探索。只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探索出提高边疆地区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M]

[2]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2011:1~4

[3]中学生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边疆学生 篇3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思想工作

一、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云南省怒江州是我国多个边境口岸地州之一,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下辖四个县,总人口54万余人,主体民族为傈僳族、独龙族、普米族,占90%以上人口。当地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连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都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已经流失大半,云南省泸水县第一中学是泸水县唯一的一所12年制完全中学,因此其生源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就显得尤为明显,全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山区,成绩相差很大,性格、思想意识、学习目标等也存在着各自的差异,通过对学生的综合分析,总的来说,学生基本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的影响、社会的同化,导致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纪律性比较弱;(2)很多学生在进入新的学校后和同学关系比较紧张,甚至和老师的关系也不容乐观,伴随而来的是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容易情绪化、主观化,有时候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去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3)利益方面则表现为讲义气、想法单纯单一等特点。

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准则和方法

(一)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准则

1.平等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人格和社会地位诸多方面,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而在现实中的经验也表明学生更喜欢和老师之间实现平等的对话,渴望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因此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老师要抛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让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为可能。

2.公平原则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是在出现矛盾或者出现问题后才进行的,而这多数与同学之间或者老师之间的关系有关,这时候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公正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各种原因,要明确矛盾各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使矛盾更加激化,从而关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大门,做思想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3.适度原则

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班主任要适度地去挖掘、分析、处理矛盾,找出问题的根源,不能随意夸大问题的性质,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把自己错误的观点和看法随意地去强加给学生。

(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

1.首先找出问题的根源

要做思想工作就必须要找出症结所在,而要达到这一个目标,主要的手段就是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出内在的真实想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倾听者的角色,不能随意干扰学生。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透露最多的信息。另一方面,结合其他学生、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反馈综合分析,找出症结所在。

2.鼓励和同情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学生所表达的内心想法,原则上要表示鼓励和同情,当然对于那些不合理的错误的想法要加以劝导和纠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他,就会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和老师慢慢地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依托感。这是老师工作顺利与否的保证。

3.多方联动,共同教育

在找出问题的根源后要利用手中的各种资源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一般问题则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得以解决,对于一些涉及学生长远发展的问题,则要通过老师、家长、学生多方合作的方式进行,只有将家庭教育、老师开导、学生自我感悟结合起来,甚至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律的警示教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想法和意识。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的背后则是人们道德和思想意识的滞后和畸形发展,对于正在處于学习发展黄金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一方面渴望自由和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则是对新事物的迷茫和无助,也正因为如此,中学生出现思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而作为奋战在中学教学一线尤其是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们所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复杂,我们必须结合当代中学生的特点,运用新的教育思维谨慎地处理学生的各种矛盾,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中学老师的要求。

边疆学生 篇4

一重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动手习惯

好的习惯往往使所做之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语文亦是如此。对刚跨入中学大门的少数民族学生, 在引导他们积极地认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和不同要求的同时, 通过介绍名人逸事、文字趣事等方式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在方法上加强学法指导, 在操作上提出明确要求, 并进行严格训练。有关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求学生认真去完成。要做好这一系列的工作, 老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 非常辛苦, 但只要坚持下来, 数月后, 就会发现学生身上出现让人欣喜的变化,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再有抗拒的表现。

二重视培养学生动口多说的习惯

1. 立足课堂, 重视训练

教师的教学要抓住学好语文学科要“多读、多写、多说”中多说的方法特点, 要坚守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引导学生认真领悟、表述课文中极具暗示和内涵的语言, 认真落实课文中表达交流部分的教学的要求, 对教材中设计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中心主题进行表达交流训练, 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 积累口语交流的经验。表达交流和一般的说话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表达交流是一种在特别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重视语言表达的、围绕一定的中心话题进行有条理表达的语言活动;而一般的说话相对要随意, 可以没有话题、中心, 可以不带着目的。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表达交流最好的“特定环境”, 可以借助课堂来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帮助学生有效地落实好每一次交际训练的活动。只有这样才会消除师生、学生间的隔阂, 拉近距离才容易使学生有熟悉、似曾相识的感觉, 才能让他们不拘谨, 放松心情, 才能活跃他们的思维, 才能对交流的话题深入思考。

2. 立足生活, 注重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可采取很多灵活的训练方法。如在教学中, 我会通过播放课文的诵读录音材料给他们听, 借此让他们发现各自的读音问题;每节课的前5分钟通过讲成语故事、解读警句名言、读书交流等活动, 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 结合课文中主人公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表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见解。通过长期不懈的有效训练, 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重视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是课堂的有效延伸, 它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营造读书的氛围, 给学生开出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单, 结合课本中的名著导读向学生介绍中外名著, 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每两周我安排一节课作为学生读书交流活动课, 要么安排学生交流对某本书的阅读心得, 要么安排学生讲述文人墨客的逸事, 要么结合课本的名著导读向他们介绍相关的作品, 指导他们去读这些作品。此外, 每周安排一节课阅读报纸杂志或好的文学作品, 并鼓励他们写下有感触的笔记, 积累觉得有用的东西。一学期下来, 每位学生至少读了几部中外名著和一些较好的报纸杂志, 这样既让学生从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认识社会, 开阔视野, 又可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如在2012届时有这样一位来自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 刚入学时, 汉语都不能说利索, 虽然刻苦学习, 但考试没及格过。她非常困惑和痛苦, 经过几次交流, 我帮她找到了重视阅读、注重生活实践、多写、多积累的学习方法, 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 她是班上读书较多的学生之一。经过三年不懈的坚持阅读, 高考取得了125分的成绩。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 背诵的过程实际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特别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 背诵的过程即是在进行各种语言素材的积累。同时通过背诵这些美文, 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积累大量的优美语言词汇, 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也逐渐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四培养学生多写多练的习惯

语文教学中的“写”, 包括两方面, 即“书写”和“作文”。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使用, 学生的书写能力整体呈下降的趋势, 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写好字的能力, 部分学生的书写能力甚至还不如初一学生的书写能力, 标点符号乱用, 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

作为高中生, 应“能写出规范、工整、具有一定美感的行楷字”。所以从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天开始, 我就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首先, 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偏旁的书写和组合特点, 帮助学生分析他们书写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书写的标准和要求。其次, 高一阶段引导重视选择较好的、规范的临帖, 指导和要求他们每天坚持练10分钟的字。再次, 要严格抓学生作文中的不规范字, 要求学生认真改正。最后, 规范的书写包括规范、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只要老师坚持抓下去, 学生的书写会有很大的改善。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的重点之一, 也是语文学习的难点所在, 被称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然而, 现实是学生对写作文非常害怕, 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提升写作能力, 老师费尽了心机, 但学生依然不知怎么写, 这样的情形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究其原因, 或许是因为我们老师未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平时不写或少写, 缺乏系统有效的训练, 不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和反思。针对这种情况, 我要求学生从入学开始, 就坚持每天写读书笔记、单周写随笔、双周写作文, 而且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让他们有感而发。另外, 还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作文素材笔记本, 每天坚持积累一些好的语文素材 (好的词句) , 每天读3000字左右的读物, 做好读后感的书写。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既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做到写作时有素材供自己使用, 同时因为有东西可写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又掌握了行文的技巧, 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课内阅读的内容, 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进行写作训练。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地提升。

五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 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的教学活动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 而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的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具备必要的探究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 不愿主动地参与到探讨式的教学活动中, 更不愿意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这种情形,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让学生愿意接近你, 愿意和你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其次在教学中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拘谨, 能够畅所欲言;最后, 教师在探讨交流过程中, 不仅要对学生的表述正确评价, 还要注意维护学生积极探讨和表达的积极性。探究式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常规, 不要拘泥于权威和老师, 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 突破固有的思想束缚, 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同学生一起探究,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 让他们去思考、合作、探讨, 最后得出结果。这样既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同时也获得了更加直观的体验。

总之, 语文是一门长期性、积累性、人文性、实用性的基础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留给学生的是一辈子受用的东西, 应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然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 只有长期不懈的坚持、师生的通力合作才能养成。但只要我们抓住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的特点, 利用生活这个最有利的环境, 就总能找到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 就是要养成应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韩永昌主编, 杨治良主审.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心系祖国支援边疆 篇5

大家下午好,我是2013级高起班的于晓杉,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优秀兵团人物事迹。

在这个寒假里,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去访谈了石河子大学教授周祖钊老师。我曾经听过周老师的讲课,我个人对他很钦佩。于是在假期里,通过32社区房阿姨联系到了周老师。并在同年一月,去周老师家中拜访他。在他的家里,我感受到了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热情的邀请我去他的书房交谈,并与我合影留念。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得知周老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专生,因当时的政乱原因,他未能上大学,但他的学习之心并未因此泯灭。虽然参加工作后政治环境仍然动荡不安,但他还是坚持学习。他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一名普通检验士,到高校实验师,副教授,教授,再到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担任硕士及研究生导师。他的一路,经历了坎坷,艰辛。他知道,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再讲完人生经历后,热情的给我拿出一本书。那就是他的《戈壁红柳》。在书的首页,看见了他年轻时英姿飒爽的一面,在书的尾页,看见他为5.12大地震所写的诗《一双双手》,讲述当时他沉重的心情,为祈福汶川,为祈福中国而著。我仔细的读了这首诗。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周老师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之心和关切之情。看

那是一双纤细的手,当她被救援者发现时,已经冰凉。

听到的是怀里婴儿微弱的呼吸

看那是一双坚韧的手,当她被救援者发现时,已经僵直

看到的是怀下四张惊恐的面容

看那是一双纹丝不动的手,当她被情绪失控者咬伤时,流着鲜血

他阻止了一起新的灾难

看那时一双手术者的手,当他一来到这里,就没有停止,拉回了一条一条又一条的生命

看那是一双公仆的手,他在第一时间赶到,顾不上喘气

紧握主人的手,情系灾民的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周祖钊老师所著的《戈壁红柳》,再六年前就开始起草,2009年开始收集,采访,并敲击了第一个字,用为期两年的时间改编成了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戈壁红柳》这是原“九·二五”起义将士为核心人物,包含了屯垦艰辛和奇特婚配的创业史,诉说了文革时期震惊全国的特大冤案,讴歌了老军垦二次创业的感人故事。这本书于2011年5月由兵团出版社出版,在军垦博物馆举行了首发仪式,并与小说中主人公合影留念。除了《戈壁红柳》,周教授还主编了《临床检验科研方法及质控方法》,《铁营养及其检测》诸如此类关于医学的书。

边疆学生 篇6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数学教学;教学现状概述;解决对策探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分布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相比我国中心地带的汉族教育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地域性和文化教育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我们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与汉族学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实施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教育。

在目前边疆少数民族的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其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少数民族的孩子与汉族孩子的差异性,仍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兴趣不高。

一、边疆少数民族孩子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

边疆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理解困难,而这正是决定孩子们数学学习成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对学生学习成就产生直接影响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少数民族孩子学习数学的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以此来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诸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另外,孩子们的学前教育并不是很理想,与此同时,与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不重视也有直接关系。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求仅仅局限于9年义务教育。其次,由于少数民族的孩子在信仰和生活习惯方面的特点,造成了少数民族孩子在思维习惯,意志品质以及思维灵活性方面有不同之处。我们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孩子们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对此有着一个清醒的认识,少数民族的学生思维灵活性以及文化知识的底蕴不足,对于数学的学习也存在着认识不清和不得其法的困难局面。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孩子们优秀的内在品质,同时给予正确的疏导和学习方法的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学有其法,学有所成。

另外,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有一定问题,这与其生活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边疆少数民族多半是游牧民族,其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这也导致我们的孩子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仍要以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为首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再结合学生们优秀的内在品质,相信我们少数民族的孩子必定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有所建树。

二、解决对策的深入性探析

1.提高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也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他们能够奋发图强、迎头赶上。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对于他们的深刻意义。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即便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游牧文化也在向着高科技和高文明的方向发展,文化知识的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其本民族传统的发展,对于民族意识极强的少数民族孩子,这个认识的扭转必定能够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2.多元化教学,尊重文化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边疆少数民族的孩子在数学学习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学习方法并不能完全照搬汉族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学到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适合少数民族孩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尊重孩子们的精神需求、生活方式以及学习的习惯,将我们的教学方法及时地根据孩子们的实际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保持住,并不断地增进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够在适当的教学方法之下逐渐将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需要充分维护好。同时,由于其自身知识体系的成型,其学习的自信心也能够充分地建立起来,其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也能够达到一个较为明确的地步,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将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之路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其数学学习的成功。

另外,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孩子们数学学习成果的一个客观评价,同时也是对孩子们数学学习努力的一个肯定,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之间的差异,要对我们的孩子给予最为客观、最为贴切的评价,让孩子们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正确的道路。

总而言之,在少数民族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对目前边疆少数民族数学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出自己的教学思考,并将这个思考实际反映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之中,为边疆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去挖掘边疆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方面的潜能,就一定能得到满意的成果,达到与中华文化同步前进的预期效果。

边疆学生 篇7

因此, 本文以“初中教学模式创新适应边疆学生特点的探讨”为题, 其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 在措施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目前边疆学生在初中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

对目前边疆学生在初中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考查, 初衷就在于:任何有关适应性的教学模式创新, 都需要在现实的客观环境中来实施.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本质上来说, 都体现为教与学的双向关系.因此, 这里就分别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方面进行问题的探讨.

(一) 教学中教师所反映出的问题

不可否认,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双向激励的过程.具体理解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的产生, 又激励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然而, 将视线转移到边疆初中的教学中, 这种双相激励似乎没有形成的可能性.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单向反馈为主, 通过引入概念、推导公式、进行计算练习等, 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这自然就割舍掉了, 形成双向激励的可能.

(二) 教学中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

现阶段边疆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不理想, 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该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这两个方面.因此, 这就在客观上加大了实现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的难度.在学习能力方面, 由于受到学生以往知识掌握程度的制约, 在初中阶段对有关知识的继续学习过程中, 常常出现难以理解的状态.这种态势形成一种挫折感, 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有关课程的学习态度.可见, 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是有必然联系的.

因此, 问题的真正解决还在于:通过引入赏识教育方法, 着重培养边疆初中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体性”.

二、赏识教育方法的内在要求

赏识教育目前被推崇为世界六大教育方法之一, 其创建者是我国教育专家周弘.他在提出赏识教育时强调:赏识教育并不是人们所通常理解的, 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而是在承认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前提下, 对他们的学习过程作出积极的评价, 并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努力引导学生改善自身学习方面的不足.

在我国初中数学教育阶段, 各中学历来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 一般由各阶段的测试成绩来显示.这种单方面的评价指标, 并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掌握.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可知:学生学习效果的形成, 除了受到智力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心理等方面的要件构成.

因此, 边疆地区的初中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应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努力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 在和谐的氛围里引导他们形成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三、学生主体性培养中教学氛围的营造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目标, 可以定义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意识、自觉的完成知识的习得.由此可见, 激发出边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就成为了问题解决的关键因此, 本文提出:应通过“赏识教育”的方法, 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非功利化的教学环境.从而, 帮助边疆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具体开展.

(一) 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

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或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都过于功利化.以分数为指挥棒的评价指标, 在学生群体间形成了“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心理隔阂.教师通常在实施表扬上也倾向于所谓的优等生, 进而就在那些“差等生”内心形成固化的习惯思维:我就是比别人差.这种观念将成为一种精神枷锁, 严重抑制了那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赏识教育强调为生的学习, 营造出一种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的营造关键在于三个方面: (1) 承认生在对学习的能力上存在差异性; (2) 注重对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与鼓励; (3) 激励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 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 并对教学产生了优化的效果.

(二) 尊重、激励、宽容的教育手段

尊重体现为:承认学生的能力将在不同方面展现, 以一种包涵的教育心态来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激励将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机制, 有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 从为考试而学, 转变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上来.宽容是赏识教育的重要特征, 区别于功利性教育的方面就在于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 不以嘲讽或漠视的态度对待他们.

四、边疆学生主体性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笔者结合教学经历阐述一下自身在这方面的体会.

例如:初中数学教材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内容为例.笔者设计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A, B两地相距100千米, 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 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 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 (千米) 都是骑车时间t (时) 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使学生能根据在生活中的经验主动去思考上述问题;同时, 针对数学的抽象运算也附加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在具体、生动的条件下, 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分组进行讨论.然后, 各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小组委派自己的代表, 就问题的解答进行表述.注意:要求每组代表在回答完毕后, 全班同学都应以掌声给予鼓励然后, 教师再对每组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 并给出合理的解题思路.

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 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的表示数学内容, 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其中,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尤为重要.现阶段, 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与其他理化科目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即:初中数学教学, 建立在物理、化学等具体知识的基础上.这样一来, 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然而, 若要做到真正的形象化, 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片及视频播放功能来再现.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 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 只有在一种宽松、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中, 边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而这个能力的获得, 也是初中教学模式创新适应边疆学生特点的最终要求.

参考文献

[1]寿业青.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2) .

[2]黄树彬.论家庭教育的理智与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2) .

边疆学生 篇8

一、壮族学生写作难的主要原因

1. 壮语与汉语的差异是造成壮族学生作文时误用字词的重要原因

汉语与壮语的读音大相径庭, 以下的例子可以看出, 汉语的“火”壮语读作“fei31”, “狗”字读成“ma24”, “厚”字读成“na24”, “黑”字读为“dan”。壮汉语的差异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发音问题, 汉语有爆破音与非爆破音、卷舌音与非卷舌音之分, 壮语则没有。此外, 壮族儿童在读汉语时, 很难区分以下几组声母:b与p、d与t、j与q、z与zh、c与ch、s与sh等。另外, q与c、ch, j与z、zh, x与s、sh等几组的读音则是含混不清, 尤其难以清晰发出r音。例如“我家”读成“wǒzā”, “坐下”读成“juòsà”, “学校”读成“suóxiào”等误读现象屡见不鲜。正是语音上的差异, 壮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 常找不到对应的字词, 作文时误用别字的发生率比汉族学生高于40%以上。

从语法结构上看, 壮汉语在词序、语序上有些是相同的, 如主谓宾句式, “我吃饭”壮语读成“ku55tin24khau22”, 表达顺序是一样的。但有些表达习惯是相反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在联合词里词序是相反的, 如汉语中的“姓名”壮语直译是“名姓”;其次, 对于数量词的组合, 表示“一”以内的数量, 数词“一”要后置, 如“一棵树”壮语读成“ko11fai42deu41 (棵树一) ”。表示“二”以上的数量, 表达方式与汉语一样;第三, 从偏正短语的结构看, 汉语一般是中心词在后, 修饰词在前 (即前偏后正) , 壮语恰好相反, 中心词在前, 修饰词在后 (即前正后偏) , 如“黑鸡”壮语读成“kai35dam24 (鸡黑) ”。第四, 有指示代词的偏正词组, 指示代词要后置, 如“这棵树”壮语读成“ko322fai42nei41“ (棵树这) ”。

正是以上语音语法的差异, 给壮族学生学习汉语带来极大的困难。在正常情况下, 一个孩子在幼儿阶段, 其母语达到相当的水平, 大都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当幼儿阶段结束后, 他已经形成了语言的习惯, 并初步形成了基本的语言思维习惯, 当再去掌握另外一种语言时, 这些早先的第一语言习惯、语言思维则干扰了新语言的学习。基于这些因素, 壮族学生在写作文时, 常出现壮音直译、误用字词等现象, 如一学生的作文写道:“早上, 我第一个来到学校, 看到学校的花草全部被女方 (霜) 嫁 (冻) 死了……我来到教室, 把书包壮 (放) 在桌子上……”

2. 环境差异是导致壮族学生写作内容局限的社会根源

文山是以壮苗为主要民族的边疆地区, 地域上形成了“汉族住街头, 壮族住水头, 苗族住山头”的分布格局, 居住环境显现出浓厚的区域特色。壮族多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偏远山区, 且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特定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文化差异, 壮族由于民间制度及现实生活形成了特定文化氛围, 人们在语言的使用环境上就形成固有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是由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固有的乡土观念为基础的, 因此, 人们喜欢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一个壮族孩子一直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 很少有机会与汉族交流, 这对他们学习第二语言极为不利, 很多壮族学生到了初中还说不出一口流利的汉语。另外, 特定的生活环境也限制着孩子们的视野。他们的生活总停留在狭小的空间里, 弯弯的小路、茂密的树林、流淌的小河成为他们玩耍的天地, 虫鸣鸟叫、鸡犬相闻是他们动听的音乐, 吆牛喝羊、割麦砍柴时他们的生活, 整天随父母过着“日出而耕, 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他们远离喧嚣的都市, 拉开了与现代文明的距离。

正是这些特定的因素, 极大地阻碍了壮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进程, 制约了认识世界的能力。虽然他们处在大自然的怀抱, 零距离地接触五彩缤纷的事物。但由于他们缺乏对汉语言的学习, 以致造成他们能用本民族语言说出事物的名称, 却难以用汉语表达出来。学生作文时, 往往是骨鲠在喉, 有物难吐。要是让学生写一篇状物写景的文章, 所写的内容肯定是不知所云。此外, 单调的生活空间, 生活阅历的浅薄, 禁锢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写作中找不到素材, 作文时, 男生都是放牛砍柴捉泥鳅、女生便是割麦洗菜找猪食之类的事罢了。

二、提高边疆壮族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壮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 对边疆壮族地区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如下对策。

1. 加强口语训练, 熟练驾驭语言

加强口语训练是壮族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首要基础。首先, 教师要营造口语训练的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讲解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吐字清晰、表述简明、抑扬顿挫。这些示范作用, 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外, 教师要实施“标准语”与学生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逐步规范学生的读音。在语言训练时, 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壮汉语的异同, 以书面形式写出本族语与汉语表达上有出入的句子, 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发音, 加强训练, 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口语训练要放眼广泛真实的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 对身边的具体生活,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感受, 要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有发表见解的愿望。

2. 放眼生活观察, 开引写作源流

壮族孩子生活在群山环抱中, 有着大自然赐予宝贵的自然资源, 春风秋雨, 朝阳晚霞, 气象万千, 金灿灿的油菜花, 黄澄澄的谷穗, 柔软软的柳条儿……如此丰富的自然美景, 然而学生不会留意, 不会抓住美好的瞬间。教师可因地制宜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 到江畔湖边, 到林中山间, 到田间地头去观察, 在大自然的课堂中感受生活, 认识事物, 积累素材。

壮族有着丰富的文化瑰宝, 有着花山壁画、壮锦民族艺术, 有着如民歌、民谣、谚语、故事等民族文学, 还有那请坛神、送瘟神、婚丧嫁娶的风俗民情, 还有三月三、祭龙节、六月六等丰富的传统节日, 望一望都会征服他们的眼睛和心灵。将学生置身于民族文化中, 促其感情的迸发, 写作之源自然倾泻而来。

3. 扩充课外阅读, 增添知识养分

壮族孩子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 课外阅读就成为了他们了解世界、接触现代文明的主要途径。因此, 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猎取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 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 学生“积之愈厚, 发之愈佳”, 行文时, 灵感便会喷泉而出。同时, 教师应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指导,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 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殿堂。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熟读、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 其作用并不在于能记诵这些名篇佳作本身, 而是通过背诵, 使学生的文字、词汇、语句甚至思想日益丰富起来。写作时, 就能做到文思泉涌, 左右逢源, 挥洒自如。

4. 重视日记写真, 提高写作技巧

壮族学生词汇贫乏、语言臃肿, 只有多练笔才会积累丰富的语言。而要保证足够的练笔次数, 最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写日记。

壮族学生最大的弱点是不能用汉语来表达身边的事物、生活中的人和事, 而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只有让学生养成写日记、记观察笔记的良好习惯, 把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实地、详细地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 学生的语言慢慢地丰富起来, 素材得到了充实, 记忆得到了强化, 作文便“有米之炊”了。

边疆学生 篇9

一、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1、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呈跃进式增长态势。

自1999年起, 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全国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据教育部统计, 2003—2007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分别为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 五年来高校毕业生年均增长率达28.23%。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达559万人。边疆民族地区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表现出总量大、增幅高的特点。

2、大学生就业供求矛盾加剧。

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 社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却呈下降趋势, 毕业生人数增加与就业岗位有限的矛盾凸显。国家人事部统计, 2006年各地区需求高校毕业生较上年已吸纳数量大幅降低, 降幅为22%, 其中专科毕业生需求降幅高达39%。来自教育部的数据则显示, 近五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约为70%,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率与全国基本持平但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学历结构上看,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供求暂时大体相当, 本科学历层次供给略大于需求, 而专科学历层次的毕业生日益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以云南为例, 2005年硕士、本科、专科 (以临时就业为主) 的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5%、91%、81.2%。从学科专业结构上分析, 与我国产业发展结合紧密的机械、电子等工科和应用性学科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而基础理论性学科则就业出现困难。毕业生就业在行业和地域选择上也存在不平衡。

二、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是根本因素。

边疆民族地区受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制约,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社会就业呈现出经济增长缓慢与劳动力需求不足并存的矛盾, 其大学生就业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缓慢过渡期, 第三产业长期明显滞后, 相比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60%的比重, 我国到2005年底才达到31.4%, 边疆民族地区平均比例则不到24%。经济发展环境和收入差距对毕业生就业流向产生直接影响, 加剧了边疆民族地区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矛盾。

2、高等教育改革滞后是基础性因素。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阶段性与毕业生高速增长的阶段性不匹配这一背景下, 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较国外、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明显滞后, 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就业岗位与毕业生需求之间的错位。

3、就业机制转化缓慢与社会就业观念陈旧是主要因素。

首先, 边疆民族地区就业主管单位、高校在有效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就业机制转化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与市场相协调的就业制度及保障制度尚需完善。如西部某省2003年启动的“选调生”计划由于在户口、管理、考核、回调等方面的解决难度较大而搁置。其次, 政策性障碍不同程度存在。如部分地区中小学师资的考核、选定由人事部门决定;地方人才交流市场为毕业生服务的意识淡薄;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凡进必考”政策的考核程序繁杂、考核时间滞后等等。最后, 边疆社会各界在思想认识、心理准备上没有及时更新, 从而制约了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4、毕业生总量增长是阶段性因素。

五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年增长率为28.23%, 处于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从2004-2007年, 年均增加的就业人数近1.2万人。但是, 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中高学历的人才依然很匮乏, 边疆民族地区更为突出。目前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6%, 而美国为60%, 韩国、日本为30%, 经济落后的云南则为2.0%。可以看出, 我国高层次人才稀缺,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并不是多了, 而是少了。如前所述, 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比较低, 新创造的就业岗位与经济持续的增长并不匹配, 才是导致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5、大学生择业期望值高是主观因素。

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多来自经济落后地区, 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且家庭经济困难, 社会资源占有量少, 就业竞争力不强, 而同期的社会用人思想亦不断变革更新, 社会用人条件要求也更加苛刻。然而, 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严重滞后于就业形势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他们或者不能恰当的给自己定位, 或者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 不愿到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 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充分就业。

三、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思考

1、着力强化政府的就业功能, 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统筹及引导作用。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相较其他就业人员而言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然而, 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压力却未能缓解。从深层次上分析, 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失衡, 表现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 而吸纳毕业生容量较大的第三产业比重则偏低。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宏观和微观调控, 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使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提高, 实现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新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匹配, 只有这样, 才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较大就业空间, 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岗位有限问题。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规范就业市场, 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地方政策和规范的就业市场, 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当前, 地方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作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 要加大制定、调整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力度, 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一是给予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较大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 使其能迅速反应市场需求。二是建立毕业生户口和人事档案归属地统一管理机构, 打破就业的地方保护限制, 消除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三是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 规范用人单位行为, 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以大学生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解除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和灵活就业的后顾之忧。五是建立健全人才储备制度, 加大对未就业回原籍学生的培训, 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和创业扶持政策, 形成创业激励机制。六是国家大政方针框架下出台吸纳人才的地方优惠政策, 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就业。

3、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 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 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死存亡,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 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相对偏低。因此, 必须进行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从基础层面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是要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扩大自主权, 在办学的科类、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提高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二是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创新品牌专业, 培养特色人才, 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注重教学过程管理, 着力培养思想素质好、专业技能强、心理素质优、能适应会创新的复合型大学生。四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就业指导, 提升高校的就业指导功能。五是建立大学生就业与招生指标挂钩, 与就业工作人员业绩挂钩, 与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收入挂钩的的考评机制, 形成全校一盘棋、全员思就业的良好氛围。

4、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各个行业、部门、产业应当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优势,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为人才使用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在人才引进上, 应当避免单纯追求大学生的所谓“专业”水平、“工作”经验的做法和单纯以学校品牌、专业对口的用人倾向, 而是综合考察一个人的能力, 更加关注毕业生在从业过程中的可塑性。高校应该加强对内宣传, 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 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观。政府应该加强对外宣传, 让社会更加清楚认识大学生毕业生, 营造人人关心就业, 人人支持就业, 人人参与就业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

5、注重大学生择业观念引导, 真正发挥毕业生的主体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毕业生要实现充分、顺利就业, 就必须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提高就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积极迎接新的挑战。一是树立自身素质是就业、择业的资本的理念,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以较好的竞争状态面对就业。二是转变一次性就业观念, 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是社会普通劳动者, 树立多次择业思想。三是转变狭隘的“行业”观念, 规避向优势地域、高薪岗位集中的“就业扎堆”倾向, 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四要转变“被动就业”, 树立“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思想。五是调整好就业心态, 从就业实际出发, 摆正择业的理想、期望值与现实的关系。六是树立自信心, 提高耐挫伤力, 能够自我转化不良情绪及客观评价自我, 以平常的心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 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是多元的, 既有区位、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客观因素, 也有观念、意识、管理等带来的制约。只有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形成社会合力, 才能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顺利、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摘要:当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本文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并就如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新华社, 2007.10.15.

[2]、邓小平.压倒一切的是稳定.邓小平文选 (三) [M], 1991.

[3]、曹殊.高校毕业生成为社会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18)

[4]、刘永君.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经济师.2007, (6)

[5]、杨林等.转型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

[6]、刘建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与思想素质教育[M].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7.

[7]、张雅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指导对策[J].前沿, 2007, (3)

边疆学生 篇10

1.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出自英文“Media Literature”, 也称为传媒素养或媒介认知力等, 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 媒介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 例如与印刷媒体联系在一起称为阅读素养;与图形图像、电视、电影联系在一起称为视觉素养; 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称为网络素养, 等等。

早在20世纪30年代, 英国和丹麦教育工作者就提出并主张推行青少年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以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1]。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并能建设性地利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使学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不断成长。具体来看, 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学习媒介基础知识和媒介使用技巧;二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媒介信息的能力;三是传授学生创造媒介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四是学习整合媒介信息, 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服务。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 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在新媒体信息海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可以看做是一种终身教育。

2.边疆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 学习风气不强, 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能力较差。同时, 边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信息较为闭塞, 学生对新事物的接触和适应力较欠缺。笔者通过对云南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观察、交谈和调研, 对当前边疆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作介绍。

2.1媒介素养概念和内涵认识模糊

对绝大多数边疆高职学生来说, 信息素养、网络素养、媒介素养之类的概念很模糊, 特别是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十分陌生。大多数学生将媒介素养简单地等同于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电影等, 难以举例说出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媒介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例子。因此, 边疆高职学生对于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是零散的、片面的, 学生的媒介素养几乎都是在日常接触媒介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缺乏科学系统的媒介素养理论的指导和相关训练, 因此媒介素养整体水平处于较低层次。

2.2媒介接触和使用存在偏差

边疆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介是手机, 其次为互联网, 而对印刷媒介的接触越来越少, 过多使用手机的学生比例很大, 主要用于娱乐如手机上网、玩游戏、聊天和刷微博等, 加上自身缺乏控制能力, 连上课时也离不开手机, 严重影响学习。在使用网络媒介方面, 某些学生只具备简单的信息检索能力, 正确筛选和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还很欠缺。从接触媒介的动机看, 绝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娱乐, 而非获取学习信息。另外, 很多边疆高职院校学生渴望获得大众媒介相关的知识和提升媒介使用能力, 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 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公共课程, 并不能满足他们差异化的需求。

2.3媒介批判意识和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 媒介信息评判能力不高, 独立思考、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有所欠缺, 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媒介信息时, 往往缺乏独立判断与筛选的能力, 看问题偏颇甚至偏激。同时, 媒介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 容易使学生的身心易受到损害, 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而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 个别学生也因为自律意识和能力差, 媒介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淡薄, 盲目跟风, 散布不良信息, 走到触犯法律的危险边缘。

3.边疆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与本科院校或其他地区高职院校相比, 边疆高职院校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3.1边疆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相对更滞后甚至缺失

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且更新速度慢, 加上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 导致对媒介素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独特性的认识、思考和分析不足, 在学生培养体系和教育规划中未能及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进去, 在教学实践中缺少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学生往往只能从计算机文化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中学习对新媒介技术的知识和使用方法, 从思想政治课或讲座中学习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和能力, 但这些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媒介认知、使用和提升信息素养的需要。另外, 具有区域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 难以指导边疆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

3.2缺乏社会关注和政策保障

目前边疆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特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阶段, 学术界已开始向社会呼吁要关注边疆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但尚未引起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学校的足够重视, 国家目前也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些地方政府对媒介信息的监管力度还不到位, 对青少年群体的媒介接触和使用尚无具体政策的保障。

3.3专业师资匮乏

目前能够从事媒介素养教育教师大多是传播学背景、教育技术或计算机等学科背景的教师, 知识结构不合理, 教育实践针对性不强。而在边疆高职院校中, 师资队伍主要以专业技能型为主, 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师资相对其他地方更匮乏, 远远未能满足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和实践的基本需求。

4.边疆高职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4.1唤醒学生媒介素养意识

媒介素养教育重在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实现在媒介信息海洋中的自我约束和对媒介有效利用, 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使学生从观念上高度重视起来。因为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专业师资匮乏, 媒介素养课程开设困难, 所以可以请从事媒体行业的人士到学校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讲座, 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媒介的发展历史、优缺点和运作机制等, 增强他们对媒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唤醒学生的发展和增强媒介素养意识。

4.2开设高职特色的媒介素养课程

开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培养边疆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知识和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边疆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经济条件、师资力量、校园文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等方面出发, 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尝试开设媒介素养公共选修课。在教学体系上, 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优势, 以学生为本, 把媒介素养教育巧妙地引入以技术传授为主的课程中, 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能力和水平。

4.3开展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边疆高职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围绕边疆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内刊物、学生社团活动和网络中心等机构和平台, 积极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媒介实践活动, 如在举办校园科技节和文化艺术节时, 制作介绍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和边疆自然风光的校园广播节目、校园DV作品和征文比赛、网页制作大赛、计算机知识竞赛等, 在丰富学生校园活动的同时, 丰富他们对媒介的感性认识, 逐步提高他们对媒介信息的分析、鉴别、评价和使用的能力。

摘要:新媒体时代, 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媒介素养的陌生及地方高职院校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滞后甚至缺失令人担忧。本文以云南边地的高职院校为样本, 就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和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旨在为边疆高职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高职院校,边疆地区

参考文献

[1]宋海霞.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J].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7 (6) .

[2]张珺.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策略探究[J].职业教育, 2013 (9) .

[3]贾占兵, 奚立敏, 武立博.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当代电视, 2010 (8) .

边疆学生 篇11

关键词 边疆 少数民族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重道远,关键是需要大批思想品质过硬有才华的人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引进发达地区人才,但主要还要靠当地人才。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具有与一般大学生相区别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每个高校都有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形成针对性的工作,而是全部融入到整个学校的学生群体中。十八大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个论述强调了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也强调了未来要加强对边疆、农村及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决心。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因此,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战略需要。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的边疆,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相对滞后,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不可能有全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特别是政治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最终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繁荣这个重大问题。

(二)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需要。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未来的生力军,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与边疆民族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是促进本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先锋。要造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的优秀人才,使其肩负起振兴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艰巨使命,他们必须具备健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与选择成才的目标与道路,树立为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建功立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考上大学很不容易,考上大学凝聚了父母无尽的汗水,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亲人的期盼。然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很难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认清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具备竞争的实力。

三、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分析

(一)思想政治素质表现

从总体上看,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一样,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政治态度端正,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拥护党的领导和现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多数同学赞同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信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赞同正当索取,积极奉献、利己利人、义利并存的价值观,唾弃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和极端利己主义;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家乡,普遍对本民族的淳朴、直爽、忠义、孝悌、团结等传统美德感到自豪。由于长期受到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熏陶感染,因而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和本民族的文化,关注本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表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感情。

(二)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这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虽然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观方面出现了某些偏差。

1、政治意识淡薄。表现为一部分同学对政治的冷漠,不喜欢读书看报,不热衷国家大事,多数学生喜欢文艺体育活动,对演讲、辩论、征文等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活动都不热心。究其原因,其一是家庭经济的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家庭,经济、生活压力较大;其二是就业压力的影响。农村山区教育条件有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不明朗,由此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其三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中存在的贪污腐败、投机钻营、拉关系走后门等丑恶现象,对他们也造成了较恶劣影响;其四是地域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没有条件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他们上大学到城市后,感到处处不如其它学生,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自我封闭,自然就缺乏政治热情。

2、竞争意识相对较弱。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分布在文科专业和艺术体育类专业,而理工类专业和高、新、尖专业相对较少。另外,部分民族学生学习动力不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放松或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更有极少数学生还陷入吃喝玩乐之中。究其原因,其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偏远,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方式较单调;其二是少数民族性情偏于浪漫,都能歌善舞,喜欢追山打猎;其三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虽也能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但实际学习的深度与汉族学生是有差距的。一些学生几经努力都难以取得好成绩,就很容易陷入泄气中,甚至放弃努力,自甘落后。

3、道德上的困惑与迷茫。部分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美德意识逐渐开始淡化,遇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约束能力偏弱,有些学生酗酒闹事、打骂他人,不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有些学生常常感情义气用事,甩出“民族脾气”,不考虑后果是否合法合规,甚至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究其原因,其一和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关,其二和学生受教育情况有关,表明一些学生对纷繁复杂、急剧变迁的社会缺乏冷静、科学的分析,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造成了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在道德方面陷入了困惑。

四、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是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武装人、发展人。

(一)要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

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背景。文化作为社会主体精神和价值导向的历史凝聚与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结构、心理模式及道德观、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如语言、文字、服饰、礼仪,习俗、道德、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都与汉民族有相当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熟悉这些差异,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

(二)要用理解的心态和眼光,了解并尊重其民族风俗习惯

在对边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情感意识,情感心理,理解其人性中的弱点,更要站在党和国家以及民族政策的高度去理解、从事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相信并鼓励他们人性中的优点,循循善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增强学生的信任感。而不是陷入狭隘的民族情感情绪之中,要能承受不被理解的委屈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正确的方向。

(三)要多为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5.1%的大学生认为,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社会、课堂和受教育者紧密地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所以受欢迎。比如,让边疆民族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重温革命历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让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去参观先进的企业,了解科技致富的道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组织民族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培养他们的活动能力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有效地让他们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长才干,锻铸品质。

(四)要在就业和勤工助学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些政策支持和照顾。

由于文化基础的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在毕业时就业竞争力不如汉族学生,他们的就业状况非常不乐观。就目前就业形势看,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不愿离家太远,多数学生还是回到生源地就业,而汉族学生都不太愿意到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因此,在报考公务员、村官、特岗教师、事业单位等方面,应给予边疆少数民族学生一些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熟悉本地情况,又能安心工作,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益处。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有很多学生无法交清学费,这给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压力。现在,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非常大,为很多贫困大学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但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性格、文化、能力等方面原因,很少有人去做勤工助学活动为自己解决一些困难。因此,学校应多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或机会,并制定出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勤工助学制度,这个问题由国家层面来做最好。

(五)要注意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少数民族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针对边疆少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意识地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少数民族教师,因为少数民族教师本身是少数民族,他们更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更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和特点,他们更容易接近少数民族学生,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自己本身就是一面旗,这会使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六)要注意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

发挥党团优势,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为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榜样。老师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为,在工作中也不可能事事了解,因此,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和干部的先进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可以为老师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很多条件和帮助。

边疆学生 篇12

1. 在组织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地位

高校承担着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任务, 是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团结稳定、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同时也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窗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组织工作成效关系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民族地区群众的人心向背。

2. 组织工作机制健全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组织工作机制比较健全, 有相对明确的建制归属, 人员编制也相对充足,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在逐年的队伍完善和加强中, 队伍成员积累了丰富的党务管理工作经验。同时也不断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培训, 使组织工作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党组织发挥了其政治核心作用。

3. 对大学生有较强吸引力

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相对落后, 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国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边疆民族地区取得长足发展。学生们都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 并从中受益良多。因此, 边疆民族地区的学生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组织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境外NGO的非法活动威胁边疆民族地区稳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经济的转型, 在西方国家的大力资助和支持下, 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开始在该地区发展和活动。这些非政府组织 (以下简称NGO) 类型繁多, 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去贫困化、生态环境保护、毒品治理、提升教育卫生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 “中国威胁论”的甚嚣尘上,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一些有西方国家支持的NGO也开始炒作中国威胁论, 甚至离间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其他成员国的关系, 严重误导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一些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与态度, 成为影响我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西方支持的境外非政府组织还打着各种幌子, 把触角延伸到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要么大力资助、鼓动活跃于中国边境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关注、插手我边疆基层工作, 灌输西方“民主”思想, 培植亲西方代理人;要么插手中国边境境内的敏感热点问题, 使我边疆民族地区面临“西化、分化”的严重威胁。

三、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1. 非政府组织向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渗透

西方支持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作为其传播和推广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 通过召开国际研讨会、资助学者海外访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期开展受助学生座谈、进行问卷调查、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吸纳师生参加活动等方式, 寻找目标, 宣扬西方价值观念, 对其进行政治洗脑。当前,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已成为防范非政府组织渗透的重要阵地。

2. 新时期高校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 他们对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辨别力还不是很强, 容易受到各方面信息的影响, 应对非政府组织渗透的意识和能力较弱。一些国家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高校自由的氛围, 影响学生价值取向的确立。国内外复杂环境易使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偏离。在学生群体中, 一定程度上存在政治观念淡化、政治敏感性差和政治立场不坚定的现象。

3. 部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淡薄

一些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缺乏高度和深度, 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不强, 仅从个人发展角度, 把入党作为大学阶段目标之一, 大局观念欠缺, 责任意识不足, 集体荣誉感弱化, 对于一些违纪表现和消极言论, 不敢旗帜鲜明地指出, 缺乏斗争性。也有部分学生党员个人能力和素质发展较全面, 但仅限于自身, 在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缺少党性锻炼, 缺乏奉献精神, 为周围同学服务的意识不强, 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有限, 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

1. 巩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要以党性教育为核心, 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作为学生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以站稳立场为根本, 突出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形式, 健全学生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 大力开展社会实践、专题调研、志愿服务, 提升学生党员持续学习、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要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方向, 高举“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伟大旗帜,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央关于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工作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教育, 增强广大学生党员开展反分裂斗争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2. 加强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学生党支部要制订发展党员年度计划, 定期研究发展党员工作, 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严格发展工作程序和纪律, 确保新发展党员的质量。要从党史、党的理论方针和边疆民族发展史等宣传入手, 深入挖掘边疆民族地区党建特色资源, 做好宣传策划、舆情研判, 主动回应学生关切, 普遍提高边疆民族生源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水平。要通过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党员成长手册、党员集中培训、党员公开承诺等方式, 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3. 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

要按照“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改善结构, 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 注意从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 不断增加党的新鲜血液。要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结合实际,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开好民主生活会, 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先进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学生党员要大力表彰;对不合格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及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并作出严肃处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还要努力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工作网络, 不断明确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思路, 将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施情况作为学院党委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 引导学生党员全面树立廉洁意识, 提升党组织在广大学生群体中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4. 提升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带动力

按照有利于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 结合学生基层党组织实际, 应将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工作制度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发展等工作具体化和定量化, 要围绕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这一目标开展活动, 要充分发挥党员在专业学习、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提升指导、帮助团支部和班委会工作的能力。

5. 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非政府组织活跃的重点区域。高校要把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作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 形成长效机制。在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中, 要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 以发挥先进性作用为主线, 重点关注, 计划培养, 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6. 强化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基本保障

要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 配备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 列入日常工作经费预算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增长机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要为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积极提供必要场所和设备。要加强党建队伍建设, 配备专职组织员, 从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 并将其党务工作记入工作量, 纳入奖励性绩效考核。

摘要:近年来, 一些西方支持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把触角延伸到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并将高校作为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的重要节点, 给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各高校可从思想、组织、作风、保障、培养等方面切实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巩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高地, 服务地方稳定和发展。

上一篇:双模糊控制器下一篇:形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