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际化教育(通用9篇)
会计国际化教育 篇1
一、人才的市场需求与会计教育目标的整合
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同时需要教师和学生、教学和科研、学校和用人单位、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相互支撑。特别是通过会计人员自身的反馈信息, 及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情况, 进行调查与分析, 得到一些关于会计人才培养的有益启示, 会计教育目标应与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进行有机整合。
1.会计人才的培养首先应满足当前我国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
我国的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 占到我国企业个数的95%以上, 资金运动相对集中、机制灵活,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知识全面、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需求十分强烈。但是,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人才却不容乐观。如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理论足, 实践经验少, 已在岗的文化层次与综合素质往往达不到, 因此造成低层次的会计人才相对过剩。而5%的大型上市企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
会计专科 (高职) 教育处于我国会计教育体系的第一个层次, 根据其教育对象的特点, 我认为其会计教育的目标可以定位为: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有更新会计知识的能力, 具有敬业精神的中级实用性人才, 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本科教育是处于专科与研究生教育中间的一个层次, 本科教育自身又可以分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个层次。而对于大众教育, 就可以培养成具有组织、决策、管理和领导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将来就业方向可以面向大中型企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区分应用型教育和研究型教育两个层次, 对于应用型人才应作为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将来就业方向可以面向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
2.部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满足科研的需求
对于本科中的精英教育, 要为他们继续深造创造一定条件, 如果能考取研究生可以培养成研究型人才。
硕士研究生中, 如果有潜力继续深造的可以作为研究型人才培养, 让他们考取博士研究生或从事高校教育、科研工作, 把教学目标定位为研究型教育人才培养;否则, 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也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
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培养研究型人才。目前, 尽管我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呈上升趋势, 但毕竟还是占较低的比例, 对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目标问题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在借鉴国外教育实践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来看, 我觉得, 培养博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或会计教育工作, 也许是其最好的目标。因此, 我们在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中要注重他们研究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当然, 还要注重他们研究方法多样性的培养。
3.还应培养一些适应国际经济形式的高级会计人才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会计行业迫切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精于业务、熟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领军人才。财政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培养, 自2005年开始, 财政部希望通过打造会计领军人才队伍, 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 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适应这一经济形势, 首先高校会计教育目标上要走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力求从高校中培养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懂外语和计算机、具有较广泛的商业知识的国际会计人才。其次, 要重视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一是近期内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我国现有1 200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也要加快高级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应该注意到, 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各个时期的目标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教育更应如此。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 依据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各教育层次的会计教育目标, 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为职业界输送适当的人才。只有按照各教育层次会计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意识, 我们的会计教育才能蓬勃发展。
二、会计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 高校会计教育模式创新
1.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导向。
要求会计教材、教育组织形式等应适当面向国际化。当前一些高校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很好的尝试, 已经开始采用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等, 这一工作应当继续加强。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一些名牌财经类高校或专业应当把国际会计准则当成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蓝本。当然会计教学的国际化, 并不是简单地重述会计准则条文, 而应当主要分析国际会计准则背后所包含的原理和理念, 这些原理和理念应当成为今天会计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而不应当局限于特定条文的含义。比如说, 我们已经发布了39条会计准则, 仅准则概念的内涵就可以讲不少内容, 但这种纯理论的讲述不易理解, 应当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解释这些准则背后隐含的基本理念。即在现代财务报告的重点已由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已经成为第一报表。而资产负债表至上, 实际上是资产至上, 也就是未来至上。因为资产反映的是企业控制的未来的经济利益, 负债是企业未来要流出的经济利益, 所以当期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经济走向, 它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预测企业的未来提供了依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当期资产负债表既能了解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 又能分析预测企业的未来趋势。
2.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调整。
会计准则或制度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常有调整。特别是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而我们会计方面的教材内容却跟不上这一新形势的需要, 高校会计教师不但要把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融入教材, 还要尽可能地开展双语教学, 多增加一些西方会计的内容, 把考国内会计资格证与考取国际会计职业资格证LCCI的内容融进课堂, 甚至把考国内注册会计师CPA与考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的内容融进课堂, 还要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想办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专升本、考研的辅导等。教学内容的变化决定了课程设置的不断调整, 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面过窄, 数学和计算机知识不足等问题。为此, 应增加数学课的课时, 加强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开课量, 以满足信息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另外根据各地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需要还要增设交际方面、诚信教育与职业道德、财会法规、银行会计学、商业会计学和涉外会计学等课程以及信息化方面的课程。
3.高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及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因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不同而多种多样。正所谓“教学有法, 却无定法”。笔者通过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体会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不应该是单纯的“黑板或多媒体会计学”, 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或结合运用。在教学手段上逐步实现信息化, 广泛地开展多媒体教学。
4.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融入诚信教育
国外先进国家高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这与他们的教育体制有关。而我国是应试教育体制, 大多数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问题。高校教育想改变这一现状,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特别是会计课操作性比较强, 应加重校内实验课内容和实验课时, 同时还要多联系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应尽可能地增加一些外资企业。加强校外实习的分量, 以提高实践技能。
这一客观要求与当前的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相脱节, 我们的高校教师大部分是理论较充分, 缺乏实地工作经验。要改进这一状况, 高校会计专业应每年分批分期地外派青年教师到具一定规模的企业挂职担任会计, 或到企业经常调研以获取第一手的会计案例资料;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级会计师来校兼职任教等, 以期把会计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队伍, 适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
同时会计教学要融入诚信教育。《会计法》赋予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高校会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 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技能知识, 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 在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创新
1.继续教育应强化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业务不断出现, 国家财经法规也相对滞后, 那么会计职业判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会计职业判断, 一般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 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 运用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对存在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所做出的判断。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减少判断的偏误。以前会计遇到问题, 很少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解决, 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准则的大量出台, 会计会碰到许多诸如企业合并、分立、资产重组、关联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等新问题。而会计准则告诉人们的只是处理会计事项的原则和方法, 不是某具体事项的具体处理方法,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 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并给予充分的披露,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 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是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2.重视会计公共关系, 以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俗话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会计工作也是如此。从某种角度来讲, 企业与投资者、政府、工商、税务以及银行等部门的关系, 与其他企业和相关单位之间的公共关系, 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 需要会计与之沟通与协调。会计专业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协调能力, 才能了解对方并进行良好的沟通, 才能做好会计工作。新时期要求会计不仅要善于取得他人的支持, 更要以良好的心态去与他人协作, 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会计人员对内要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要具有谈判、联络、交际的能力, 能为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 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 公共关系能力较强, 能善于沟通社会的方方面面, 能很好地处理与各方面的关系, 是新时期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
3.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充实完善的知识结构的培养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 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行为已成为法制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会计如何面临逐步健全的法制化社会, 已成为会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现阶段的经济主体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法律诉讼成为每个主体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因此,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作为经济主体中的会计人员,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 必须加强法律意识, 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经济主体的自身权益, 以免其受到侵害。另外,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会计国际化趋势的加强, 会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 这都需要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以及拥有充实完善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 新时期要求会计专业人才不但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要熟知国家的经济政策, 熟知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税务、法律、市场营销和外语等相关知识, 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不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4.及时更新知识,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人的一生分成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学习, 后大部分不是完全的工作, 而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只有不断地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 新技术的传授与培训, 才能使他们在工作中很顺利地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正规的学历教育, 最多只能传授或培养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终身所需知识只能靠后续教育得以补给。今天,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知识不断更新, 学校常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 每一位会计工作者, 要想保持竞争力, 就必须使其知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好的办法便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学习,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得到更新, 将学习作为终身的挑战。因此, 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5.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当代经济的灵魂, 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 给会计带来多方面的冲击, 这就要求会计面对新变化和新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即会计人员要具有创新能力。一方面, 创新是会计的内在本质, 没有创新, 会计就会墨守成规, 失去生机;另一方面,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 企业要走出国门, 进入国际市场, 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的会计必然要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 我国是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国家, 经济状况有其特殊性, 面对会计国际化的进一步加强, 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具备广博的知识, 还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 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 才能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摘要:会计教育的“产品”是人才, 如果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这一教育“产品”就找不到销路。当前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面临着结构性过剩, 就业压力较大。与市场对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要改变这一现状, 会计教育就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就要进行市场需求与会计教育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市场需求,会计教育目标,会计教育模式,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阎达五,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B/OL].http://www.studa.com/newpaper, 2006.
[2]陈赛珍, 贾明月.会计国际趋同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影响[J].前沿, 2007, (10) 104-106.
[3]罗勇.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会计人才[J].2006, (6) 94-95.
[4]欧阳电平, 罗林.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6, (5) 119-121.
[5]黄丽霞.高等会计教育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6, (6) 120-122.
[6]张素云.信息环境下实现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国际趋同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会计版) , 2007, (7) .84-85
会计国际化教育 篇2
会计学专业《国际贸易》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垂直型国际分工 2生产要素 3以毛作净 4贸易术语 5普惠制 6非歧视待遇原则 7汇票 8不可撤销信用证 9对外贸易依存度 10进口附加税 11滞期费 12跟单托收(二)判断题:
[正确的在括号内填“是”,错误的填“非”即可] 1.在一定条件下,贸易条件的变化,是反映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2.一国实行何种贸易政策与其经济实力是密切相关的,当其经济实力较强时,多倾向于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当其经济实力下降时,又多倾向于实行保护贸易政策。()3.关税是一种间接税,税负最终转嫁给买方或消费者。()
4.自由贸易区内的外国商品转运入所在国的国内市场销售时不必办理报关手续,也不用缴纳进口税。()5.为了争取国外客户,便于达成交易,应尽量选择质量最好的样品请对方确认。().6.交货数量超出或低于买卖合同约定的具体数量,但符合合同规定数量机动幅度范围的,一般是按合同价格结算多装或少装部分的货款。()7.CFR与CFR LANDED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要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的风险外,CFR LANDED条件下,卖方还要承担卸货费用。()8.FCA、CIP、CPT三种贸易术语,就卖方承担的风险而言FCA最小,CPT其次,CIP最大。()9.“每公吨58美元CIF上海”这个出口报价是正确的。()10.班轮运输的运费包括装卸费,但不计速遣、滞期费。()11.在进出口业务中,“交货”等于“装运”。()12.采用汇付方式,有关单据一般不通过银行转递,而由出口人自行寄交进口人,所以出口人采用汇付方式,一般不会有什么风险。()13.分期付款与延期付款都是利用外资的方式。()14.在订立买卖合同的仲裁条款时,我方应首先力争仲裁地点在我国。().15.接受通知送达发盘人时已超过发盘规定的有效期,如发盘人立即予以确认,合同仍可成立。()16.国际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而国际贸易量是以数量表示的。()
17.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作用在早期的国际分工中显得较弱,随着科技的发展,其作用在日益加强。()18.李斯特在其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中提出对某些工业品可以实行禁止输入,或规定的税率事实上等于全部或至少部分地禁止输入;同时,对凡是在专门技术与机器制造方面还没有获得高度发展的国家,对于一切复杂机器的输入应当允许免税,或只征收轻微的进口税。()19.在进口配额制下,一旦受限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超过了规定的限额,则禁止其超过部分的进口。()20.我国的出口商品,还接受国外买方指定的商标或牌号,但在商标或牌号下均须标明“中国制造”字样。()21.FAS与FOB UNDER TACKLE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风险划分界线都是装运港船边。()22.贸易术语变形只涉及买卖双方费用划分,不涉及风险划分。()23.按收货人的抬头分类,提单主要有记名提单(straight B/L)和指示提单(Order B/L),我出口业务中常用的是指示提单。()24.按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如已投保了一切险,就毋须另行投保任何附加险别。()..25.在D/P方式下,银行交单以进口人付款为条件,如进口人不付款,货物所有权仍在出口人手中,所以D/P对出口人没有什么风险。()26.信用证是银行根据进口人申请开立的,进口人承担信用证中第一付款人的责任。()27.在票汇情况下,买方购买银行汇票寄交卖方,因采用的是银行汇票,故这种付款方式属于银行信用。()28.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直接的法律后果不一定是解除合同。()29.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受盘人在对发盘表示接受的同时,对发盘的内容作了任何添加或变更,均是对发盘的拒绝,并构成还盘。()30.荷兰式拍卖是一种最常见的拍卖方式。是由拍卖人叫出最低价,然后由买主竞相加价,最后由拍卖人把商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31.进出口贸易是指将外国生产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或将本国生产的商品输入外国市场销售。()
32.不与进口配额相结合的许可证制度比与配额相结合的许可证制度有更大的限制进口的作用。()33.在品质机动幅度和品质公差范围内,交货品质如有上下,一般不另行计算增减价。〈 34.FAS与FOB UNDER TACKLE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风险划分界线都是装运港船边。()35.我方按CFR贸易术语进口一批货物,在国内投保了一切险。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发生损失,因该损失属于仓至仓条款规定的保险公司责任起迄范围,故保险公司应予赔偿。()36.本票一般可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本票大都是远期的。()37.仲裁裁决是终局性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因而若任何一方当事人拒不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仲裁机构申请强制执行。()38.接受通知送达发盘人时已超过发盘规定的有效期,如发盘人立即予以确认,合同仍可成立。()39.清洁提单是指没有任何批注的提单。()40.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信用证修改书有多项内容时,受益人可以接受一部分,拒绝另一部分。()41.国际贸易中,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是询盘、发盘、还盘(再还盘)、接受。其中还盘和接受是合同成立必不可少的环节。
42.目前各国征收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43.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战不仅表现为保护本国市场,也表现为迫使对方开放市场。()44.为了防止在市价波动时,享有溢短装权利的一方故意多装或少装货物,可以在合同中规定按装船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溢装或短装部分的价格。()
45.补偿贸易中除了可用产品补偿进口的设备和技术外,还可采用劳务进行补偿。()(三)填空题: [本题答在空格内] 1. 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2.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 理论研究对外贸易如何带来财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学派代表————— 和————— 探讨了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和分工的依据,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20世纪以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按照——————进行国际分工的学说。
3.选择税是对于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订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在征税时选择其税额较 ____________的一种征税。
4.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把————作为保护国内产业的唯一手段,但同时又规定缔约国各国必须不断地降低————,以逐渐降低关税壁垒。
5.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1)————;(2)——————。
6.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除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外,主要还有——————————————和—————————————————。7.信用证业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1)————————————————————;
(2)————————————————————;(3)————————————————————。
8.解决国际贸易争议的方式主要有——、————、——————和————————。9.绝对利益说的代表人物是—————,其代表作是————— ;比较利益说的代表人物是—————,其代表作是—————。
10.市场准入是指一国允许外国的————、————与————参与国内市场的程度。11.商品运输包装上的标志主要包括————、————、————、——————。12.国际贸易中的单价通常由四项内容组成,即————、————、——和——。
13.跟单托收按交单条件的不同可分为 ——————————和———————————。14.按委托人授权的大小,销售代理人可以分为一一
一、————、————三种形式。15.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标准的贸易叫—————— 贸易;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标准的贸易叫—————— 贸易。
16.有效关税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_______________部分的从价税率。17.根据我国商检法的规定,我国商检机构的主要任务是:(1)——————————;(2)——————————————;(3)————————————————————。18.国际贸易术语中,FAS、DDP、DEQ三种术语的中文译名分别为——、——、——。
19被保险货物在海洋运输中,因遭受海上风险而引起的损失,按损失性质可分为共同海损 和————按损失程度可分为全部损失和——————。
20.汇付方式可分为———————一
一、—————————-和一一———————三种。
21.构成不可抗力事件,应具备的条件为:
(1)——————————;(2)——————————;(3)————————————。22.信用证业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1)————————————————————;
(2)————————————————————;(3)————————————————————。
(四)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贸易顺差是()。① 商品进口大于商品出口。② 商品出口大于商品进口。③ 国际收入大于国际支出。④ 国际支出大于国际收入。
2.提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为重要”的是()。① 汉密尔顿 ② 凯恩斯
③ 大卫·李嘉图, ④ 李斯特
3.世界贸易组织于()宣告成立,并正式采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WTO”这个名字。
①1947年10月23日 ②1948年1月1日 ③1994年4月12日
④1995年1月1日
4.在买卖合同的商检条款中,关于检验时间和地点的规定有几种方法,在我国外贸实际业务中,使用最多的是()。①出口国检验 ②进口国检验
③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
④进口国检验,出口国复验 5.DAF贸易术语()①只适合用于公路运输 ②只适合用于铁路运输
③只适合用于铁路和公路运输
④可适合于陆地边界交货的各种运输方式 6.必须经过背书方可转让的提单是()①记名提单 ②不记名提单
③指示提单
④以上三种都可以
7.构成不清洁提单的批注为()。① “箱体破裂”
② “发货人装箱、点数并铅封” ③ “旧桶装” ④ 以上三种都是
8.买卖双方以D/P T/R条件成交签约,货到目的港后,买方凭T/R向代收行借单提货,事后收不回货款,应该()。① 代收行偿付
② 由卖方自行负担货物损失 ③ 由卖方与代收行协商共同负担损失 ④ 托收行偿付 9.假远期信用证实际上是套用了()。① 卖方资金
② 贴现市场或银行的资金 ③ 买方资金 ④ 上述三种资金
10.我某公司与德商按CIF条件成交某商品1000打,允许卖方有5%溢短装幅度,我实际装1000打(提单也载明1000打),货抵目的港后,买方即来函反映仅收到948打,并已取得船公司短少证明,向我方索赔,我方正确答复是()。① 同意补装52打。② 同意退款。
③ 请与船公司和保险公司或其代理联系。④ 与我方无关,我方不负任何责任。
11.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地提高,其基本原因是:()
① 经济资源匮乏
② 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扩大 ③ 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④ 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12.通过下列哪一种分析,可以了解一国的生产能力和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实力地位及贸易效益。()① 出口商品结构 ② 进口商品结构 ③ 出口商品数量
④ 进口商品数量
13.一国关境与其国境相比()。①关境可以小于国境 ②关境可以大于国境 ③关境可以等于国境 ④以上都对
14.出口羊毛、生丝、棉纱等经济价值较大而水份含量极不稳定的商品时,计量方法经常采用()。
① “以毛作净” ② 净重
③ 理论重量 ④ 公量
15.在国际贸易中,运输标志的式样和文字一般由()。① 买方提供 ② 卖方提供
③ 运输部门设计并刷制 ④ 生产经营单位
16.采用CFR贸易术语,应由()。①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和保险 ②卖方负责租船订舱和保险
③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卖方负责保险 ④由卖方负责租船订舱,买方负责保险
17.在采用FOB贸易术语,货物由程租船运输时,如果买方不愿意承担装货费用,应选用()。
①FOB LINER TERMS ②FOB UNDER TACKLE ③FOB TRIMMED ④FOB GROSS TERMS 18.汇票有即期和远期之分,在承兑交单业务中,()①只使用远期汇票,不使用即期汇票
②只使用即期汇票,不使用远期汇票
③可使用即期汇票,也可使用远期汇票,由双方事先约定
④由出票人自定
19.我某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与美国田纳西州某公司签订进口美国小麦合同,数量为100万公吨。麦收前田纳西州暴雨成灾,到10月份卖方应交货时小麦价格上涨,美方未能交货。合同订有不可抗力条款,天灾属于该条款的范围,美方据此要求免责。此时,我方()①视构成不可抗力,予以免责,解除合同
②视未构成不可抗力,坚持美方按合同规定交货
③视构成不可抗力,但不要求损害赔偿,并不解除合同,而要求推迟到下年度交货 ④视未构成不可抗力,并要求损害赔偿
20.在来料、来件加工业务中,料、件与成品的所有权,()。①料、件属于供应方,成品属于加工方 ②成品属于供应方,料、件属于加工方 ③料、件与成品都属于供应方 ④要根据合同的规定确定归属
21.超保护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是()。① 李斯特 ② 凯恩斯 ③ 罗斯托 ④ 弗里德曼
22.凡货、样无法做到完全一致的商品,一般都不适宜采用()。① 凭规格买卖 ② 凭等级买卖 ③ 凭标准买卖
④ 凭样品买卖
23.就卖方承担的货物风险而言,()。①E组术语最小,F组其次,最大是C组和D组 ②D组术语最小,F组和C组其次,E组术语最大 ③D组术语最大,E组术语其次,F组和C组最小 ④E组术语最小,F组和C组其次,D组最大
24.某出口商品每件净重30千克,毛重34千克,体积每件为45厘米×35厘米×22厘米,如班轮运价运费计算标准为W/M级,船公司计算运费时()。①按净重计收运费;②将由托运人自由选定立合 ③按体积计收运费, ④将由承运人自由选定
25.海运提单和航空运单()①均为物权凭证; ②都不作为物权凭证;
③均为“可转让”的物权凭证;
④前者是物权凭证;后者不可转让,不作为物权凭证 26.采用CFR贸易术语,应由()。①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和保险 ②卖方负责租船订舱和保险
③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卖方负责保险 ④由卖方负责租船订舱,买方负责保险
27.珠宝、首饰等商品具有独特性质,在确定其品质时()。①最好用样品磋商 ②最好用文字说明
③应该既用样品,又用文字说明 ④只能看货洽谈成交
28.独家代理和包销两种贸易方式,()。①前者是委托代理关系,后者是买卖关系 ②前者是买卖关系,后者是委托代理关系 ③都是委托代理关系
④都是买卖关系
29.在国际贸易中,海运提单的签发日期是表示()①货物开始装船的日期
②货物已经装船完毕的日期 ③装载船只到达装运港的日期 ④装载船只驶离装运港的日期
30.必须经过背书方可转让的提单是()①记名提单 ②不记名提单 ③指示提单
④以上三种都可以
(五)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部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没有选全的均不给分] 1.贸易条件改善是指()。
① 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② 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③ 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④ 进口价格指数下降,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⑤ 进出口价格指数同时下降
2.下列不属于国民待遇条款适用范围的是()①沿海航行权 ②购买土地权 ③领海捕鱼权 ④国内捐税
⑤船舶在港口的待遇
3.CIF贸易术语与DES贸易术语的区别主要有()①交货地点不同 ②风险转移界限不同
③费用构成不同
④前者是装运合同,后者是到达合同
⑤进口清关手续,前者由买方承担,后者由卖方承担 4.从价税的主要优点在于()。①完税价格的确定比较简单 ②税负较为公平
③随物价涨跌而涨跌,能起到保护作用 ④物价下跌时,更能起到保护作用
⑤物价上涨,仅能起到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
5.在征收从价税时,各国所采用的完税价格标准很不一致,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几种,即()。①C.I.F.价 ②C.F.R.价 ③F.0.B.价 ④法定价格
⑤国际市场上的平均价
6.在国际贸易中,若卖方交货数量多于合同规定的数量,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买方可以()
①只接受合同规定的数量,而拒绝超出部分 ②接受合同规定数量以及超出合同规定数量的一部分 ③拒收全部货物 ④接受全部货物 ⑤只能接受全部货物
7.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品质()①可以用文字说明表示 ②可以用样品表示
③可以用样品和文字说明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表示 ④就卖方而言,应尽可能地用两种或多种方式表示
⑤只能用文字说明、或者以样品表示,两者择其一
8.识别标志也称运输标志,俗称“唛头”其组成主要包括()①收货人名称的缩写或代号 ②目的港(地)③箱号或件号 ④生产厂家名称 ④ 磅码、产地标志
9.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受盘人表示接受的方式有:()①口头通知发盘人 ②书面通知发盘人 ③卖方发运货物 ④买方主动预支货款订金或买方开立信用证 ⑤缄默或不行动
(六)简答题:
1. 超保护贸易理论有哪些主要特点? 2. 简述海运提单的性质和作用。
3.在出口业务中采用托收方式收取货款应注意哪些问题? 4.对外贸易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5.什么是出口信贷? 它有哪些主要形式? 6.为什么说《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F组和C组术语订立的合同都是“装运合同”,而D组术语则是“到达合同”? 7.什么叫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8.什么是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9.简述海运提单的性质和作用。(七)计算题: [要求写出计算公式] 1.我公司出口到海湾国家A国商品100箱,每箱体积40厘米×30厘米×20厘米,毛重为30千克。经查该商品货物分级表规定计算标准为W/M,等级为10级;又查“中国一海湾地区等级费率表”规定10级运费率为222美元,另外加收港口附加费10%。问:我应付船公司运费多少? 2.某外贸公司按CIF价格条件出口一批冷冻食品,合同总金额为10000美元,加一成投保平安险,保险费率为0.8%,问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各为多少? 3.我公司向美某公司出口布鞋25000双,每双售价FOB上海2.75美元,美进口关税最惠国税率为15%,但美按其国内售价5.25美元计税,则该批布鞋比原先多征税多少?
(八)案例题:
会计国际化教育 篇3
一、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
(一)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加强、跨国经营业务的日渐增多, 客观上推动我国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 在制定会计政策、遵循会计惯例和处理会计事务中, 逐步与其他国家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趋同。会计教育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随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而会计国际化最重要的方面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 标志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2010年财政部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下一步会计准则改革的方向和持续趋同的目标, 这既是响应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 (FSB) 有关倡议、顺应会计国际趋同新形势的需要, 又对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及其持续国际趋同做出了重要规划和部署。以上历次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 都对会计教育国际化体系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近年来,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在世界各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世界上已经有包括欧盟各成员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或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早自2005年, 欧盟、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就开始采用国际准则。自2008年开始, 美国、加拿大、印度、韩国、日本等国相继宣布采用国际准则或发布与之趋同的计划。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我国也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会计准则改革, 并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早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制定过程中,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于2005年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了联合声明, 承认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2007年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 宣布内地企业会计、审计准则分别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审计准则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等效。2008年中美两国也一致同意将两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2008年欧盟委员会就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发布规则, 决定自2009年起至2011年底的过渡期内, 欧盟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进入欧盟市场时采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由此可见, 我国会计国际化程度在逐步提高, 并将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继续保持与国际趋同的趋势, 这必然对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未来趋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会计教育国际化的界定和现状
(一) 会计教育国际化的界定
会计教育国际化的界定源自对会计国际化的界定。梁珩和张兴国 (2001) 认为, 会计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 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主要指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沈志蓉等 (2010) 认为, 会计教育国际化包括会计课程体系国际化、会计教学方法及内容国际化、会计师资国际化;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实现取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正确定位、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完善以及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张素云 (2008) 认为, 高校会计教育目标上要走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力求从高校中培养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懂外语和计算机、具有较广泛的商业知识的国际会计人才。可见, 会计教育国际化是随着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包括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保障机制等多方面的国际化, 旨在培养出既通晓国际会计惯例又能解决我国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外语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
(二) 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将近40%的高校办有会计学本科专业, 在开设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排名第6, 会计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占所有在校本科生的10%左右, 反映了会计教育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在规模发展中, 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国际化途径主要是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鼓励国内大学与国外名牌大学合作办学, 互派教师和互换留学生, 建立国际间的校际联系,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人才;扩大与国外会计组织 (如ACCA、CGA) 的合作, 将其先进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引人到我们的教学方案中来, 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院校办有ACCA或者CGA班;鼓励国内大学与外国政府、国际著名企业建立联合研究机构, 合作培训会计人才, 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科研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海外上市, 国外大公司也纷纷将制造基地和市场目标定位于中国, 这种背景下, 会计人员必须能按国际标准编制会计报告和进行财务管理, 才能参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同时, 众多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成立, 我国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 开拓海外市场, 这些都促进了会计环境、会计市场和会计人员流动的国际化。多数院校反映, 国际化会计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就业率可达到100%, 大多数ACCA (或CGA) 班的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率均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 有ACCA和CGA教育背景的员工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强一些。高就业率的背后其实是培养模式, ACCA (或CGA) 班的学生接受的是国际职业资格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下, 学生的专业课程、作业和考试全用英语, 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独立思考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都明显提高。同时, 将国际化职业教育融于学历教育, 还使学生能够进行职业经验的前期积累, 提高职业上的竞争力, 也为部分学生的进一步出国深造创造了条件。
三、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有益经验及面临的问题
(一) 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有益经验
为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院校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许多学校坚持特色办学, 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1) 教育理念国际化。通过开放办学下的教学改革、学生管理、人事创新等方式, 把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与国内教育管理范式结合起来, 既坚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又强调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既坚持教育管理的制度化, 又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既坚持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等。 (2) 培养模式国际化。在培养目标方面, 致力于培养既懂国际惯例、又具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使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符合国际标准;在培养环节上, 加强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和社会人文教育, 提高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在教学模式上, 全面引进国外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 培养既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在教学层次上, 实行分层教学, 目标化培养;在实践环节上, 与国外学校拟定详细的计划, 通过面试遴选的方式选拔一些学生到境内外企或境外企业实习, 保证培养质量。 (3) 师资配备国际化。由于全面引进国外的课程体系和教材, 单凭某一个二级学院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要求, 因此很多学校本着“不一定为我所有, 但可为我所用”的原则, 通过国外合作院校选派、校内调配、校外选聘等方式来配备双语师资和提高专业师资配备的层次。 (4) 互动交流常态化。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改革新举措, 需要双方经常性的互访和交流, 这种交流不是单向交流, 而是双向互动交流。通过老师的相互交流, 如授课、开设讲座、科研合作等方式, 可以了解彼此不同的国情和校情, 使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国内教育情境能有机结合, 从而创建适应我国实际需要的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 如学生出国访问、境内境外实习等方式, 可以使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延伸到环境适应环节, 为学生进一步的留学深造甚至是国际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 会计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会计教育国际化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何深化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如何在教学体系改革上进一步与国际趋同?会计教育国际化下如何保持学校的办学特色等。在国际会计教育中, 应具有全球化和开放性的战略眼光, 把培养国际型会计人才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 注重培养会计人才的全球意识, 调整会计人才知识结构, 改变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 国际文化交流成为大学新职能, 为了实现这一职能, 就需要准确理解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义, 譬如会计教育国际化要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 不能一蹴而就, 急于求成, 应开展改革试点;应加强我国在会计教育国际化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原则, 既要引进国外先进模式, 也要传播我国成功经验;在教育对象上, 不仅要输送学生到国外留学, 也要积极吸引海外优秀留学生来我国攻读学位, 提升留学生层次, 扩大留学生规模;会计国际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仅包括教学改革的国际化, 也包括科研管理、人事政策、后勤保障等诸多体制配套在内的国际化等。
四、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培养模式
(一) 课程体系设置
在基础课程上要使学生了解跨国公司所在国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熟悉WTO规则等国际惯例;具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税收和外语、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 使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具有国际视野。因此, 应增加开设专业基础课程, 如金融工程、数理统计、组织行为学、国际贸易与结算、民商法学 (尤其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物权法等) 、新制度经济学、风险管理、博弈论等。也应以通识教育为着眼点, 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的经济管理学科以外的其他人文社科类课程, 如宗教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同时, 为了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要求, 除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外, 也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数量的理工学科课程, 如建筑工程、生物工程、产品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等, 开阔学生眼界, 培养其沟通和适应能力 (田冠军、张志恒, 2009) 。特别是在理工科院校, 尤其应注意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的特色化, 以突破人文环境缺陷、充分凝练教育特色和发挥培养优势。在专业课程上, 教学内容应进一步国际化, 对各国与我国的会计准则应作比较研究;增加一些我们平时所忽视的课程, 重视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理论和前沿领域会计制度的建立, 以从容应对会计环境动态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专业课程是以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为主线, 辅之以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会计模拟实验、毕业论文等课程。我们认为, 对一些课程 (如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 可以整合, 内容的增加以增加课时量的方式完成。专业实践环节、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也不一定千篇一律, 可以采取调研、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数据分析、实地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在课程安排上, 合理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构, 给学生预留更多的选择空间, 以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针对一些补充性的专业知识, 及时开设一些选修课程, 或开设专题讲座, 或举办学生学术论坛、讲坛, 以提高学生接触新事物、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并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差异化的培养。
(二) 会计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的重点除了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还应在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甚至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教学方式上,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 提高课堂效率, 也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 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 对客观事实和问题提出见解并做出判断,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现场教学。会计现场教学就是把课堂从校内搬到校外, 带领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 让学生了解各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劳务提供过程、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的设置和职责, 以及如何办理纳税申报、与银行开展业务往来等具体业务活动, 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 (3)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会计教学法包括“示范启发式、类推启发式、相互启发式、案例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比较启发式、激励启发式等” (李艳, 2007) , 这些启发式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4) 交叉教学。随着经济和管理学科的迅猛发展, 会计学领域逐步形成一系列分支学科;另一方面, 会计学和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甚至是社会学、伦理学等的交叉研究更加普遍,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融合各学科或分支学科的知识特点, 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 (5) 互换教学。即由学生讲授会计课程, 通过角色互换, 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样, 在会计双语的教学中, 角色互换也可以破除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听力、观察、反应和自我创新等综合能力。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热点讨论、境外体验等方式。另外, 课程考核方式和考题类型也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也应强调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人文素质及心理素质教育, 大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使课外活动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载体。
(三) 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互联网与通讯科技的快速进步, 必然带来会计职能的变迁, 进而带来会计教育模式的变革 (田冠军、张志恒, 2009) , 信息技术也必然会成为会计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因此,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搭建专业课程教学的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可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或进行网络互动式教学, 学生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其知识结构;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课堂开展在线讨论, 教师利用在线测试控制平台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掌握其学习进度;境外实习可能受到经费等的限制, 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情境教学, 达到境外实习的效果;在合作办学中, 如由于受地域的限制, 那么怎样突破地域界限引进更多的国外专家学者, 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也是近来的重点 (姚蕾蕾, 2008) , 这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国际远程教学的“异步教学”, 把老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分离, 通过时空界限的突破,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五、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保障体制
(一) 专业教材建设
应结合学校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具体情况, 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配套教材建设。目前会计教材的选用一是自编教材和参考资料;二是选用国内优秀教材;三是直接引入国外原版教材。对于采取中文教学的专业教材, 建议自行开发适合学校和学生现实需要的系列教材, 而以国内其他高校的优秀教材作为补充和参考;对于双语教学的教材, 建议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 因为原版教材能够反应国外教育的编写和思维方式, 且语言地道, 既能使学生学到国际会计专业知识, 又能提高英语水平。但即便是双语教材, 也存在配套教辅资料缺乏、与我国理论和实际缺乏分类比较等问题。因此, 需要重视教辅资料的建设, 特别要关注教辅资料编排的内容体系、难易程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附列框架图示、穿插用于开阔视野和启迪思维的“小贴士”等。
(二) 师资保证
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必然需要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教师。为了适应国际化办学的总体战略, 必须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进一步引进具有海外学习背景或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选派部分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外进修留学;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原则, 把师资应分为侧重于理论和侧重于实务两部分, 侧重于理论的教师应精通本学科理论的国际研究前沿, 侧重于实务的教师应鼓励在内资或外资企业中兼职, 两类教师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加强对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的教师的引进, 同时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重视现有教师的知识更新, 完善其知识架构, 使之具有国际会计课程的教学水准。
(三) 管理保障
应完善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制度, 在人事配置、经费预算上予以保障。应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等相关培训, 培养中外合作办学的专门管理人才, 增强政策的领悟程度和合作谈判的针对性。鼓励各二级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鼓励教师通过论文合作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国外院校教师的合作研究。不仅可以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 还可促使教师对于专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并将研究心得体现于学生培养和课程教学当中。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发展现状和原因, 总结了现有经验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对其培养模式和保障体制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方式、教材建设、师资保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经验,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 《会计研究》2008年第8期。
[2]沈志蓉、吴君民、王秀萍:《基于会计教育国际化目标的会计学专业建设》, 《财会通讯》2010年第4期。
会计国际化教育 篇4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 姓 名: 李娇 专 业: 会计电算化平级: 12级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论文提纲
一、序论
1、中心论题: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写作意图: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二、本论
(一)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经济转九时期我国会计的问题
2、中国现阶段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
1、提高认识
2、完善教育
三、结论
做会计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的理念,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必须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和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就重点对于中国会计当今的国际化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国际会计发展现状,确定我国会计国际化这一趋势的必然性,并了解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会计从与国际准则协调到趋同的概况。同时从宏观的角度对该课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关键词]会计 国际化 会计准则 趋同
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信息提供方式,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了充分的共享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加剧,世界范围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引起的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必然要求会计准则推行国际化。我们应深刻理解会计国家性与国际化的辨证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加快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已然是放在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研究课题,如何能准确地理解会计国际化,妥善处理当前国际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所谓会计的国际化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商业语言”而为国际社会所普遍适用。它要求通过比较、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的差异,寻求处理国际经济业务对双方都能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包括国际企业会计、国际比较会计、国际社会会计、国际审计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且正在各国积极转化为实际行动,会计国际趋同的现象也备受瞩目。
(一)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国际经济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融入国际经济的潮流,想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脱离国际贸易市场和世界资本市场是难以实现的。而会计作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会计事务处理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化,使全球的经济情况能公允地 体现出来,方便合作与对比。
(二)会计国际化是跨国筹资、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的需要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企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大。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国际间的贸易交往逐渐频繁,倘若没有相对一致的国际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国家会计报告制度的差异,将导致企业进入跨国市场筹资的困难,增加其依据不同资本市场规定调整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作业和上市成本,不同准则的存在也必将给他们带来评价公司风险和收益的困难,因此国际间的合作迫切需要各国公司基于一致会计准则带来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目前关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社会上各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会计将成为各待业中的人下热门专业,其社会地位和收入也会慢慢地提高。
经过调查研究,70%会计类法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就业,30%选择继续深造学习。站在70%的毕业生 看,他们认为即使再继续深造是后还是需面积毕业在就业困难的状况,不如早早的勇敢对社会,在社会生活中 果经验和社会交际圈,而且对于会计这一职业,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专业经验必定是在社会上立足的最好筹码。
造成这些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能把理信纸和时间相结合,工作实践较少的会计是一门靠经验生存的行业,现今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去真正的实践,因此在以后的就业中没有做好铺垫。
2、大部分大学生的“天之骄子”观念根深蒂固,自身以认识错误,导致自身丧失进取心,妨碍综合素质的提高。
3、现今大学生普遍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职业观念淡薄。
4、现今大学生认为寒窗十余载,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因为 了,没有了奋斗拼搏的劲头。
5、缺少系弘化、专化化、个怀化的就业指导。目前,人才市场上出现“有人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现象。
三、社会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各项需求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在伦理道德、职业判断、沟通与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当面具备较高的职业教养,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查找,了解到目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下:
1、管理人才:精通财务知识,懂得管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融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资本运作程序,需求与学历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
2、一般会计人员:熟悉掌握会计电算化、各软件的使用,责任心强,认真仔细,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会计相关业务。
3、经账员、保管员等:业务熟练,责任心强,一般由企业自己培训。以上是笼统的介绍了,目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而会计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也是与日俱增。
(一)招聘会计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个企业侧重于实务,因此对于会计人员公司更侧重于工作经验的人员。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
1实际经验不足,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以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实务经验不足,没有职业规划以及能力与职业的定位。
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我地加以解决而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意见和见解。
(二)专业需求中,中高的会计人员解决目前初级跨级人员实在太多,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烽中中高级职称以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少。目前在初级会计人员已经 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给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 4 争的对象,就目前的供需比例看,中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企业对财和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需求的情况 :
1、业务素质: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就必须不断深化业务素质。
(1)巩固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要有广喾的知识面(3)掌握会计电算化(4)较强的实践能力(5)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四、中国现阶段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历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面对市场运作的国际化和经营的全球化,学习国外先进的会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国际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已不可逆转。2000年至今,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协调的领域也在不断日益扩大,趋同工作的每一步都是在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又充分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适当的解决方法。在整个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我们逐步由被动状态转入主动状态。
(二)对于中国会计国际化“急于求成”的错误认识即很多人一味的追求、完全贴合欧美的会计制度准则,强调会计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会计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反映着一定社会环境的要求,同时又受一定的社会环境所制约。由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各国会计实务一些处理方式的种种不同。会计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及教育等。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中,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残余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进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和考 5 证,其中如何协调也需要我们在摸索中前进。
(三)在现实中对一些更新过后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其实际操作很多企业却并未按照条款要求的实施到位,仍然保留着惯有的处理方式,这明显是态度的不端正导致的,因此,我们要加紧对新准则的宣传学习,对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则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
五、正确对待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的策略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中国会计的国际性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在这一渐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会计的中国特色为前提,掌握一定的原则:
一是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必须既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交往,又有利于维护我国自身的利益。在大方向上维护我国经济等方面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的方面,与国际化贴合,以求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
二是必须与国际会计协调的总体进程基本一致、并且做到循序渐进。我国应当走出去听取他国在会计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尽可能的少走弯路。
(二)正确对待国际性,要求我们应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引进并且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从而尽可能地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理论和实务时,必须对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都进行研究,必须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糟粕取精华的认真态度,视需要和优劣而选择借鉴对象。
(三)通过争取国际会计界话语权,反被动为而主动。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姿态、以各种形式、真正地作为成员、作为主人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从中学习其制定的背景、实质意义,同时针对情况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更实际的可以我国会计准则与缩小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四)不断改进和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加强国际性的双向会计交流。教育是未 6 来发展的奠基石,提及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必然仍存在着差距,在此笔者提议在财经类高等学校中可以设置一系列介绍国外会计、国际会计的相关课程,如西方会计、经贸外语等,使每一个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能熟练掌握国际会计知识,并能将其中与中国不同的处理方式区别开来,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协调。同时,有条件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这将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的人才储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经济合作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断加强,加上随着各国自身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会计准则不断地加以修订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当正确理解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辨证统一关系,避免极端化。在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保护我国民 族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利于我国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国际会计实务协调一致。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会计的国际化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应当服从经济建设的需要。相信我们只要对会计国家性和国际化之间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以务实的态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差异,一定能在稳健的发展中取得最大程度的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会计国际化教育 篇5
(一)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实施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一体化与全球金融监管合作的深入,会计职业也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我国《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及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这给我国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要求与发展方向。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近年来在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上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创新。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常见路径有三种:使用国外教材或借鉴国外课程体系;中外合作办学;在学历教育中融合国外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如ACCA,CIMA,ACA,CGA,AICPA,CMA等。其中融合了国外职业资格考试课程的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有助于将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理念导入我国的会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会计教育与实务需求之间的关联度,成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首选方式。虽然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将会计国际化的实质内容渗透至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中,以应试为目标的会计国际合作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与抵消了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融入。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进程尚处于初始阶段,会计教育国际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陈春华,2013)。本文以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为基础,以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改革思路与实施框架,并对我国高校会计国际化项目的教学改革提出具体建议。
(二)国际会计教育准则
会计教育国际化是伴随会计审计准则趋同、会计职业国际化应运而生的,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与形式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与统一的标准。Karreman(2007)指出,会计教育国际化应当关注以下五个主要方面:会计教育全球协调、准则与规制、全球化与趋同、课程开发、专业会计能力教育。会计教育全球协调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IAESB)在会计教育国际协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AESB通过发布一系列的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IES,下文简称会计国际教育准则),为会计教育以及专业会计师培训提供了国际标准。迄今为止,IAESB共发布了8个IES,分别是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准入条件(IES1)、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IES2)、职业技能(IES3)、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IES4)、实务经验要求(IES5)、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评估(IES6)、职业后续发展(IES7)以及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IES8)。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系列自发布以来一直不断更新与改进,以体现职业界对会计职业及会计师能力的最新需求。值得提出的是,会计国际教育准则虽然是针对职业会计师的教育准则,但该准则系列对大学会计专业教育,尤其是会计国际化项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实施框架
(一)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会计教育国际化作为深化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有效手段,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如何推进会计教育国际化建设上,现有研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建议。杨政等(2012)认为会计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在国际会计教育合作中需要消除应试教育的短视目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会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体系。魏亚平和高雪敏提出在课程体系中应强化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的设置,着力于培养具有战略思维、较高专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国际会计管理人才(2011)。Needles(2005)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会计教育中应当着重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会计课程中过于强调簿记技巧与内容;第二,会计教育者对国际准则与实务了解较少;第三,会计高等教育缺少充足的资源;第四,会计职业道德并未作为独立的学科或者课程进行教学。上述研究虽提出了众多中肯且有建设性的意见,但这些建议相对具体或微观,并没有在全局与整体上对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在构建会计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时,IFAC发布的会计教育国际准则无疑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国际标准。本文依据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结合会计国际化培养目标,设计出我国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框架。
(二)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框架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围绕“专业胜任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从国际化视角明确了职业会计师的知识体系、技能要求、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在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公告框架中,专业胜任能力被定义为具有在工作场所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三个方面。根据胜任能力界定的三个领域,国际会计教育具体准则对职业会计师培养提出了全球化的标准与指南,涵盖了基本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工作经历要求、能力评估方法等多个内容。国际会计教育准则涵盖的这些内容也正是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培养目标设定、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教学评价方法选择等。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与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在目标与内容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在会计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中的适用性,因此可以将会计国际化项目课程改革具体内容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具体准则相关联,构建出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会计国际化项目课程改革实施框架,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在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体系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国际教育公告框架》明确了会计国际化项目专业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IES2-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指出职业会计师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可作为会计国际化项目的课程设置的一个参考基准;《IE3-职业会计师专业技能》对会计职业能力做了详细分解,为会计国际化项目专业能力培养描绘了具体目标;《IES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为会计国际化项目的伦理教育模块设计了完整的实施方案;《IES5-实务经验要求》可指导会计国际化项目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IES6-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评估》对会计国际化项目的教学效果测评方法的选择也提供了具体方案;《IES8-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要求》专门对审计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做出了说明。值得强调的是,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与会计学历教育的连接点是具有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确保了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对会计学历教育的指导作用。
三、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设计
(一)基于IES2的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专业课程设置
会计课程体系改革的另一关键要素是专业课程的设置,Karreman等(2007)指出发展中国家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亟需改进的领域有:第一,在高等院校会计课程设置上,应当涵盖一般的商业课程,如公司治理、国际贸易、战略规划、组织发展、市场、信息与沟通技术等;第二,会计、审计等核心课程内容过时,没有提供关于最新国际准则发展的内容;第三,缺乏现代教学工具以及技术。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究竟包括哪些课程、如何设计教学计划,是我国当前会计国际化项目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IAESB发布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第二号—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IES2)为包括我国会计教育国际项目的课程体系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国际化标准。IES2将职业会计师基本知识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组织与企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每个模块下又提出了具体的课程设置建议,如图2所示。我国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与IES2设计的标准模块仍有差距。比如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与职业判断等课程的安排上尚存在空缺甚至空白;而组织和企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课程在会计学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仍需加强。因此在会计国际化项目课程体系设计时,应当将IES2作为基准比较的一个标杆,通过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将IES2确定的基本知识结构包括在培养方案中。
(二)基于IES3的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技能培养目标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第三号———职业会计师专业技能》(IES3)将会计国际教育准则提出的胜任能力又分解为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交流和交际技能及组织和商业管理技能五个技能领域。每个技能领域需要掌握的具体技能如图3所示,其中“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属于专业硬技能培养,而“个人技能”、“交流和交际技能”、“组织和商业管理技能”侧重的是软能力培养。这些硬技能与软能力体现了市场对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核心要求,也当然是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人才培养目标。
(三)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职业道德教育设计
我国传统的大学会计课程体系中职业道德教育严重缺失,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而仅仅通过审计学课程予以简单介绍(李宗彦,2014)。《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第四号—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IES4)强调教育机构和职业组织应当对学员进行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的教育,以培养其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能力并改进伦理行为。IES4还建议职业道德应当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进行教学,并且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不同的专业课程中。除了对教学内容做出要求,IES4还对职业道德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建议。IES4倡议采用参与式的职业道德教学模式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包括:案例研究、角色扮演、针对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料的讨论、道德困境分析与辩论等。我国会计国际化项目应当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嵌入与课程设计,可遵循IES4的建议,在会计课程体系中设置独立的职业道德课程,并在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对职业道德原则的具体运用。
四、结论
会计教育国际化是我国会计教育当前主要发展趋势与创新模式,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也正面临从“外延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的压力。在深化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改革的进程中,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发挥着重要的标杆与指南作用。本文构建了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会计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框架,并对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课程改革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应当依据国际会计教育公告框架对职业会计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以“专业胜任能力”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二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借鉴IES2指南,涵盖并突出“会计与财务”、“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等三个领域的专业课程;三是在技能培养上,应当以IES3为蓝本,除了重视传统的智力教育,还应当关注交流沟通、职业判断、领导力等软能力的培养;四是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应当遵循IES4的建议,设置独立的职业道德课程,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会计学各个专业课程中。当然,在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中运用国际会计教育准则时,还需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经济及会计实践发展情况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与修改。
参考文献
会计国际化教育 篇6
一、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内涵剖析
(一) 四大职教模式对职业能力的规定
CBE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 能力培养目的在于使毕业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CBE模式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同时也重视对学生沟通技巧的培训, 其目的在于使毕业生毕业时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某一职业一般设有8~12个能力领域, 每项能力领域由6~30项在某种意义上相关的单项技能组成。CBE模式规定对学生能力领域和单项技能的定义要避免使用诸如“知道会计报表之间的关联”等静态行为的描述, 而应该使用“必须能够解释会计报表之间的关联”等行为动词来描述应该掌握的技能。沟通技巧主要包括搜集文献、保管记录、准备报告、参与讨论和讲座等环节。德国的双元制明确学生是在“为未来工作而学习”, 在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一次学习向终生学习迁移的时代变迁下, 双元制要求受教育者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key competencies) 两个方面。从业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的能力, 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其中, 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具备的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环境意识、职业道德等, 比如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法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拥有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比如制定工作计划。专业能力指在专业领域, 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 例如编制会计报表等。关键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 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的关系, 能够使职业者在新的环境中重新获取未来新的职业技能与知识, 比如时间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分析与综合、联想与创造力、自信心、团队工作协调等。英国BTEC模式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注重学生生存性的核心能力培养, 将职业能力分解为通用能力 (common skills) 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被认为是未来从事一切职业必备的能力, 是继续学习的基础, 使面临就业、晋升、转岗等多样性选择的人们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因此BTEC规定无论是哪个领域、哪个级别的标准, 都强制性地包含通用能力。在充分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BTEC把通用能力归纳为7个领域18项学习成果, 如表1所示。专业能力目标实际上就是职业标准, 是国家根据对职业的功能分析和产业部门的实际需要制定的, 规定了对人们从事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或岗位的要求, 同样要求用行为动词加以描述。
澳大利亚TAFE模式中的职业能力包括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一般包括: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流思想与信息的能力, 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技术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技术手段的能力, 文化理解力等八个方面。专业能力目标则采用了CBE模式的思想和做法。
(二)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内涵界定
CBE模式将职业能力主要定义为完成某一特定职业的技能, 更多地注重学生毕业后能即刻胜任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 但是对于职业的多变性以及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并未做过多的考虑。而其他三种模式除了培养学生具备完成某项工作直接相关的专业能力外, 还要求学生具备未来从事一切职业所必备的能力 (BTEC将之称为通用能力, TAFE和双元制都将之称为关键能力, TAFE模式下的关键能力更多的是对BTEC通用能力的借鉴) , 既考虑了学生的短期求职需要, 也考虑了学生未来发展前景和持续生存需求, 将对学生培养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进行了有效的融合,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就BTEC的通用能力和双元制的关键能力比较而言, 双元制的关键能力与从业能力有交叉重叠的地方, 归类并不是很清楚, 而BTEC对通用能力的定义更为清晰, 描述更为具体和全面, 而且还明确了每项通用能力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成果, 并且在课程大纲中逐项列出, 便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操作和评估。在专业能力领域, 四种模式都要求在对工作岗位进行具体分析后, 用行为动词而非静态动词来描述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 因为行为动词比静态动词更能清晰地告诉学生能做什么而不仅仅是知道什么, 这对我国会计专业长期以来用知道、了解、掌握、熟悉、应用等词语来静态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提出了挑战。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将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定义为就读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既具备直接胜任企事业单位财会岗位群某一类或几类一线岗位的专业能力, 同时也具备未来从事一切职业必备的通用能力。其中, 对通用能力内涵的规定借鉴BTEC的做法, 并且直接在课程大纲中明确学习成果并加以考核。对专业能力的界定则如四大模式一样, 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以会计专业预算学习领域为例来说明职业能力的规定。职业教育会计专业预算学习领域对应的是企业预算专员岗位。根据弗布克管理咨询公司的调研, 预算专员岗位职责主要包括四项:协助预算主管编制企业全面经营预算, 并负责预算的跟踪管理;根据预算监控日常开支, 并定期进行反馈;按时、按质、按需提供内部管理报表, 对企业经营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时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根据上述职业分析确定专业能力目标是学生必须能够:解释预算的目的和作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方法;根据确定的预算方法编制企业全面经营预算;编制现金预算监控日常开支;撰写企业经营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在这一专业能力目标培养的过程中, 必须同时提高和锻炼BTEC所规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联系、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数字的运用、科技的应用以及设计和创新等七个领域的通用能力目标。
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一) 四大职教模式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CBE模式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模块化的学习包进行。学习包由学习包开发专家、行业专家和教师组成。其中, 学习包开发专家主要提供开发方法和程序上的指导, 行业专家的作用是在技能培训环境方面提供咨询, 教师是最终负责技能培训的实施者。学习包开发过程可分为工作程序分析、技能组合分析、学习进度计划开发和技能学习指导书开发四个阶段。其中, 技能学习指导书是学习包的核心部分, 包括的内容有对本项技能的介绍、学习途径、学习资源和评价目标等。CBE模式的学习包既有科学的开发依据, 又能为学生提供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详细地指导, 并提供了个体化学习的机会, 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该模式也存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 比如在职业分析过程中专业人士过多地关心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而出现不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双元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发挥作用, 职业院校负责理论课程教学, 企业负责实践课程教学, 每周学生在企业实践3~4天, 在学校学习理论1~2天。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包括分析职业工作过程、了解职业教育条件、确定职业行动领域、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评价选择可行动的行动领域、转化配置学习领域、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和扩展表述学习情景8个基本步骤。双元制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 考试命题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联邦16个州组成的行业协会所设的专门考试委员会制定, 考试也由其行业协会组织, 考试的核心是考核学生的自主能力, 从而以考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双元制模式下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可以实现学生真实的参与企业的工作过程, 但对这种模式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企业的积极性以及可提供的条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难题。BTEC模式对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大纲实施, 课程大纲突出对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成果的描述, 由BTEC课程专家根据全国性雇主协会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来编写。BTEC通过课业的形式来考核学生技能的获得情况, BTEC课程的课业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 更是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 所以每个课业既要有专业能力成果, 又要有通用能力成果, 而且教师进行的课业设计要结合社会和实际需要, 有真实的实践背景。BTEC模式的课程大纲以及考核方式清楚、明晰, 方便可行, 但是在给学生提供具体能力培养指导方面比较欠缺。TAFE模式对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培训包进行, 培训包的开发过程与CBE模式一致, 是从行业对人才的规格需求入手, 分析确定能力体系, 将能力体系通过教学领域分析, 进行教学内容筛选, 再根据能力标准将教学内容分解形成课程科目, 最后根据课程科目学习顺序设计出课程方案。TAFE对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水平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个部分。考核的重点强调学生能做什么, 而不是强调学生应该知道什么。TAFE模式的培训包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能力培养指导, 但是技能组合分类过于复杂, 操作起来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四种模式在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方面既有共性, 也有各自的特色, 而且也各有优劣。可以博采众长、联系实际, 形成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的5个步骤: (1) 组织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以及教育专家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进行职业分析, 包括涉及的职业领域内各项工作活动顺序、内容和要求, 为学习活动的排序和教学环境的开发提供依据。 (2) 对就业岗位群各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进行分析, 形成专业能力组合, 使大量的、分散的材料形成协调、连贯的整体, 构建课程体系。在专业能力组合的描述方面要注意使用行为动词进行动态描述。确定每门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和通用能力培养目标。需要注意的是, 可以根据各门课程的情况合理配置通用能力的7个领域, 并确保整个课程体系能覆盖所有领域。 (3) 围绕专业能力组合, 开发学习包, 重点是课程大纲和专业能力学习指导书的开发。课程大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提纲挈领式的学习指导, 让学生知道要学习什么, 获得什么以及怎样被评估。职业能力指导书则明确告诉学生为达到某项能力应该具体会做什么, 如何去获得这项能力, 以及如何被具体评估的。课程大纲开发可以参考BTEC的思路, 包括课程概述、专业能力成果、教学内容、评估每项专业能力成果的标准等必备部分。专业能力成果以及评估标准方面的描述参见表2。专业能力学习指导书的开发可以参考CBE的思路, 包括内容有本项能力的介绍、学习途径、学习资源和评价目标等。 (4) 针对某一专业能力目标, 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课堂讨论、实践学习、社会调查、实地参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课业、扮演角色、演讲、口头汇报、书面报告、自我评价、小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等。在“理解企业筹资渠道”这一目标中, 可以采取项目教学的形式, 通过小组活动开展金融机构调研, 撰写书面调研报告, 同时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 还以采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具备相关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5) 采取针对获得具体能力的开放性全过程考核, 确保考核到学生应该获得的每项专业能力, 能运用所获得的专业能力解决相应职业岗位中的实际问题, 强调的是学生能做什么, 而不仅仅是知道什么, 同时还需考核学生通用能力的发展情况。在考核手段方面, 对于技能性强的内容, 比如担任出纳员、制单员、簿记员、收银员的大部分职业能力, 可以借鉴CBE的考核手段和评估方式, 主要采用学生演示、教师观察来确定, 对学生技术能力掌握的程度分为四等六级, 如表3所示。
对于技能不突出的职业能力, 比如投融资岗位方面的职业能力, 可以借鉴BTEC的课业考核法。课业设计应严格围绕专业能力目标, 紧密结合社会实际, 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同时需提供发展通用能力的机会。学生课业等级的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三个等级:通过、良好、优秀, 具体描述如表4所示。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是在一个全新的架构中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会计基本岗位知识、技能以及从事所有社会职业活动所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将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估者, 学生也将从传统的“听课、做笔记、写作业”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 更多地需要围绕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企业实践、仿真实训, 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具有真实背景的项目式任务。因此,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邓泽民、张杨群:《现代四大职教模式 (第二版) 》,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版。
会计国际化教育 篇7
一、实现会计准则等效的重大意义
(一) 有利于降低上市成本, 实现“走出去”战略
随着中国企业的壮大, 赴海外上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虽然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 2008年全球资本市场大幅下挫, 但仍有22家中国企业登录纳斯达克。截至目前, 中国大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已达77家。实现国家之间的等效, 中国企业能够真正获得赴海外上市的便利。可以直接采用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不再需要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另外一套报表或者按照国际准则进行调整, 这将大大减少企业的报表编制成本和审计成本,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 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发展并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国企业走入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为企业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二) 有利于解决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 并逐步谋求与主要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等效,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促进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实现国家之间的等效, 将有助于促进欧美国家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 改善企业的出口环境, 促进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 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改进信息系统, 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形象。
二、我国会计准则等效工作的进展
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 财政部一直注重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国内稳步实施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等效工作, 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会计业界的国际化。
(一) 已经完成的等效工作
2007年12月6日,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和香港会计师公会在香港签署联合声明, 宣布内地企业会计、审计准则分别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审计准则实现等效。这标志着内地与香港会计实现了统一, 也为中国会计在全球的等效奠定了基础。内地与香港加强会计合作并实现会计准则等效, 有利于推动香港经济、金融、会计业的发展, 也有利于更多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 降低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成本。同时也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和会计领域等诸多方面形成合力, 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增强在国际会计审计专业规则的制定和国际趋同活动中的影响力。因此是两地企业、会计行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共赢。
(二) 正在进行中的等效工作
1. 中国与欧盟的会计合作。
欧盟从2005年开始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之后又对第三国会计准则启动等效评估。从2005年2月的第一次中欧财金对话开始, 会计等效议题就列入中欧对话内容。2005年11月, 中国与欧盟签署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双边合作联合声明。2006年5月第二次中欧财金对话中, 双方又进行深入探讨, 重申在会计审计领域加强合作探讨建立经常性合作机制的可能性。2007年7月第三次中欧财金对话会议, 中欧会计等效会谈取得实质性成果, 双方同意继续加强在政策和技术层面的合作, 讨论会计国际趋同。2008年11月14日, 欧盟表示在2011年之前, 欧盟将考虑把中国作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国家对待。如果实现等效, 一方面有利于国内企业赴欧洲投资并购以及上市, 另一方面可以确定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解决中国企业的出口反倾销问题, 改善企业出口环境。
2. 中国与美国的会计合作。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近年来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我国目前已有一些大型企业在美国上市, 包括石油、石化、金融、保险、电讯等, 实现中美会计等效将会大大降低上市成本。2007年7月底,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率团赴美国, 与美国会计领域相关代表与机构, 就中美两国在会计领域合作、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 进行了对话与沟通, 这是中美两个大国在会计领域的首次正式会谈, 双方均表示出了合作的意愿。并在首次沟通接触中表示将在工作层面建立工作组, 对下一步启动中美会计准则等效谈判的详细计划, 通过后续的交流与合作, 从技术层面解决双方会计准则等效问题。2008年4月18日,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 目标是实现中美会计准则等效, 增强两国间的合作和沟通。
3.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会计合作。
2002年, 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会计领域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 沟通三国会计准则的进展并就国际趋同中的问题和经验交换意见。2005年, 三方签署了会计合作备忘录。2007年3月, 韩国正式宣布了全面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路线图;日本也正在进行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工作。2008年10月, 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在北京举行, 交流中日韩三国在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和国际趋同方面的成果, 进一步推动亚洲-大洋洲国家或地区的会计趋同, 促进亚太各国经济的发展。澳大利亚从2005年开始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中澳在会计准则方面已经建立了联系和沟通, 中国将进一步加大与澳大利亚会计合作的力度。此外, 我们还将加强与非洲和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合作, 2005年, 财政部派出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财政部和会计准则理事会, 双方都表示了加强中俄会计合作的愿望。2006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 加大了中非合作的力度。
三、努力实现会计准则等效
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 并逐步谋求与主要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等效, 对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会计及审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 继续关注新准则实施情况, 及时解决发现的各种问题
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使中国会计驶向国际会计航道的航标, 新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实施关系到中国会计准则是否被国际接受并与之等效。在这方面我国会计界做了很多的工作, 财政部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 密切跟踪上市公司执行准则的情况, 及时研究新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依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尽可能快地提出解决意见, 以解释公告形式予以发布。对不严格遵循准则的上市公司和有关人员, 将会同有关监管部门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同时开展非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情况的调研, 全力做好中央国企等非上市公司执行准则的各项工作。
(二) 树人为本, 继续强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急需9万名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会计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着我国会计行业的专业人才正面临着拓宽国际视野和提高应对能力, 向国际化、专业化迈进的崭新挑战。目前, 我国在完成会计准则建设的基础上, 开始全面实施会计人才工程。财政部于2007年初正式发布了《中国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十年培养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强化从2005年实施的全国会计审计领军人才培训工程, 进一步通过政府引导和资助以及与国际会计组织合作, 用不太长的时间全力打造千名左右的领军型高端人才;同时, 中国财政部也要积极推动各省、各行业、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高等院校强化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就目前我国的会计队伍来讲, 当务之急是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努力向国际化标准迈进, 从根本上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三) 加强内控建设, 建立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内部制度规范上的准备。国外成熟的内控体系建设模式都有一套统一的、公认的、科学的内控标准体系作为基础和支撑, 我国内控标准体系建设应总结提炼现有成果,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以防范风险和提升管理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尽快出台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 形成一套既符合中国企业实际, 又与国际控制标准趋同的公认内控标准体系, 解决目前行业标准不统一、企业负担较重的现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原则, 在转变经营理念、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采取措施。有关部门也要加紧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并同时加大相关执法的力度, 从而营造一个好的内部控制的大环境。
(四) 深化会计国际趋同, 推进等效认可
2008年1月,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持续趋同工作机制备忘录》, 确定了持续趋同工作机制, 以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建立全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们将持续跟踪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 落实完善持续趋同机制, 参与国际准则制定 (包括公允价值计量项目) , 进一步做好我国准则的完善、实施和国际等效相关工作。既保持与之适应协调, 又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 以更加务实的态度, 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沟通、协调, 积极促进会计准则等效认可工作, 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
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实质上实现了国际趋同, 为实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贯彻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会计准则,趋同,等效
参考文献
〔1〕姚娟, 潘洪鲁.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异同〔J〕.太原城市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
〔2〕刘玉廷.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J〕.会计研究, 2007 (3) .
会计国际化教育 篇8
会计技术的发展随着国际之间经济交流的频繁化以及国际合作的多样化, 使得会计技术逐步走向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会计技术要求不仅仅要适合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还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会计国际化发展能够减少公司之间会计计算的差异, 保证企业的利益, 促进企业国际竞争。会计技术能够通过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国家的经济文化, 促进经济信息之间的交流。随着世界经济交流信息的增加, 国家之间会计技术之间差异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它不能够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利于国家之间经济的交流, 所以实现会计技术的国际化能够促进本国企业、本国经济的发展, 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
二、会计属性的含义
会计属性是反应会计本质的特性, 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特征, 它是会计内在属性的表现。长期以来, 人们都认为会计具有双重属性, 即阶级性和技术性,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对阶级观念逐步淡化, 人们又将会计属性划分为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在这样的属性观念指导下, 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
会计的社会属性就是指会计行业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社会环境, 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消失而消失。除此之外, 会计还有明显的地域色彩, 它能够反映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的地域和公司存在不同的会计方法, 拥有各自会计的特点, 但是这些差异往往会给企业对外会算带来麻烦。所以会计的发展需要制定统一的规范, 从而减少企业会计计算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提高计算效率。从会计发展的社会历史来看它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它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各国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所以会计发展不仅要适应地区和本国经济的需要, 还要逐步进行调整, 从而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会计自然属性主要指会计的方面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他们都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规律。所谓的会计技术是指在会计计算中所要遵循的操作程序以及使用的计算方法等。所以会计技术在发展中具有可修改性和可交流性。世界会计国际化一般指会计标准国际化, 比如成本核算指标、会计决策指标、记账标准和会计责任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的会计方法能够提高会计计算效率, 弥补各国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所以在会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将各国经济纳入到世界范围内, 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会独立存在, 所以世界化潮流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在使用会计计算的符号以及计算方法能够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接受和认可, 能够实现国际会计的最终目标, 所以在会计中需要引进国际标准, 遵循一致性原则, 提高会计国际化标准, 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国际化认识
既然会计存在自然属性, 也就决定了会计技术的可变性以及规范性, 所以才能够实现会计的国际化。会计国际化要求贸易双方都要了解对方的财务信息, 促进贸易之间公平竞争, 了解投资存在的风险, 从而达到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但是当前会计国际化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 在本市场全球化导致资本流动性加强, 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而在跨国公司内需要用标准的核算信息以及同一报表。在国际贸易之间, 企业还需要了解贸易信息, 维护自身企业利益, 各国之间经济状况要有一定的可比性, 才能够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我国会计国际化中要想取得一定的发言权, 就要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熟悉我国市场环境。国际化不仅需要与世界接轨, 还需要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来进行会计结算, 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利益, 不断完善我国财会制度。所以我国在发展会计国际化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完善我国会计教育, 提高会计人才专业素质。
会计国际化不仅需要相应的国际化标准, 还需要熟悉标准的专业人才, 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会计行业进步。在会计教育中要让学生理解国际会计准则和标准, 同时还要引进相应的会计理念, 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推进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 建立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保证我国会计国际化水平。
2. 提高我国会计国际化市场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进步, 但是市场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所以要想更好地实现我国会计国际化, 就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 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节。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为主题,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完善, 同时鼓励私有制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稳定运行。建立相应的资本运营机构, 实现会计国际化标准, 提高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进程。
3. 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会计国际化标准制定权。
在制定国际化会计标准的国家中一般都会以自己国家状况来进行适当调整, 这样国际会计标准就会与他们国家的会计标准相差较小, 减低他们在国际会计竞争中的风险。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需要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提高国际竞争力, 增加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化标准的研究与讨论, 维护我国的利益,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总结
会计国际化的发展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它能够提升我国在会计方面的地位。同时会计国际化标准的执行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 维护企业自身利益。通过分析会计属性, 找到会计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 要想提高我国会计国际化标准需要培养专业人才, 了解相应会计制度, 按照标准来进行会计核算。大力发展我国经济, 提高我国经济实力, 在制定会计国际化标准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从而保证我国的经济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冰.会计属性与会计国际化[J].商场现代化, 2006, 5 (08) :6-7.
[2]刘毅.论会计属性与会计国际化[J].山东经济, 2005, 4 (05) :29-30.
会计国际化教育 篇9
今年8月,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162所高校校长就“21世纪大学的新使命与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达成了四项共识,其中第一项内容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对应而言,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今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笔者认为,国际化会计人才将是我国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会计人才类型,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对会计人才实际需求所决定的,各类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教学工作。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对各类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具有关统计,近五年来,社会对会计类人员的需求量一直处于我国各类人才需求量的前10位。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会计专业的招生和毕业人数也在节节攀升,年均增长率达30%左右,总体就业率基本保持在约80%。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的会计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另一方面,会计人才的供求存在结构上不平衡的特点,普通会计人才的供应数量能够满足甚至超过社会实际需要,而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惯例且精通外语(主要是英语)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出现严重的短缺。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源于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具体表现在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着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及其他国际经济往来活动。这些涉外经济业务只有国际化会计人才才能胜任,可以顺利完成有关的专业性工作。因此,培养熟悉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国际惯例,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是今后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点。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让学生使用英语掌握崭新、先进的专业信息和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专业应用和交流能力。笔者所指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既包括旨在培养学生专业语言能力的专业英语教学,也包括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基础、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双语教学。前者侧重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术语、词汇和表达,后者强调以英语为工具完成会计理论与业务能力的学习。目前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同时存在以上这两类形式,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专业双语教学兼有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双向要求和目的,必将成为今后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为实现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目标的需要,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应明确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的掌握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一般涉及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语语言国家)基础性和先进性的专业理论和实务经验内容,使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成熟、前沿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达到熟悉国内外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异同,具备从事国际化会计工作的知识结构的目的。具体而言,表现为应用于会计基础工作与管理工作中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法、经济法、管理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容,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等会计实务工作规则。
(二)专业技能的应用
在学习和掌握以英语为载体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还应培养学生较强的以英语为工具的会计业务操作能力,使其胜任不同层次和要求的国际化会计工作的需要。这些专业技能包括:初级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日常会计核算、税务处理及一般财务管理等基本业务工作能力,中高级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财务分析与预测、筹资投资决策、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标准制定和计划、资本运作等领导管理性业务工作能力。
三目前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时安排少,教学内容简单
从目前我国各类高校实施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来看,所开设的不论是以培养学生专业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专业英语课程,还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专业双语课程,都存在教学课时较少的问题。会计英语作为典型的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在多数开设的院校中都是专业选修课,一般只开一学期,最多一学年,课时量通常每周2学时,内容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但深度不够。由于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很多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蜻蜓点水、味同鸡肋,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双语课程(如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在本科类院校开设比例较大,相对汉语授课的专业课而言,难度明显提高,但多数学校的课时安排和原来汉语授课时数相同。这一状况迫使教师不得不通过减少教学内容和降低教学要求来应对,从而导致不能达到预期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师资缺乏
虽然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形式,但本质上是完成专业内容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求教师应该是具有一定学历的科班出身或者具有足够胜任的专业素质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师资中身怀“双技”的教师比例很少,这一状况成为限制和阻碍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软肋。对此,很多高校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培养和改善师资力量,但在一定时期内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或相对不足的状况仍然会存在。
(三)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考核与其他汉语授课的专业教学考核基本相同,侧重于采用试卷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30%左右,通常由出勤、作业、小测试和课堂表现等情况综合考核确定。期末考试试题往往是对具体专业内容的测试,通常需要由教师事先提供较规范的标准化参考答案。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平时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而只专注为应对期末考试的“临时抱佛脚式突击学习”,学生学习的全面效果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有效合理地进行考核。
四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规划
(一)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是会计专业教学的总体目标,但由于国际化会计人才具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各高校自身定位和综合实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所以在制定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以上因素来考虑。对于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培养初、中级国际化会计人才是其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学生在涉外会计活动和工作中获取会计信息、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和熟悉一般财务管理事务、完成基本管理工作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及善于接受和运用新的知识、具有较强自学进取精神的专业发展能力。具体应涵盖以下三方面:第一,掌握会计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能够在工作中的各种环境下(口头及笔头)熟练运用;第二,能够使用英语独立及协作完成各项会计专业操作和管理工作;第三,能够对英语文献、资料及数据进行正确的理解、翻译及转化,对不断获取最新专业信息和知识充满信心和兴趣。以上具体目标在实际应用时,还需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和未来职业规划需求,有针对性地再加以细化。例如,分层次开展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院校就可以将针对较低层次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适当予以降低、缩小。因为这类学生通常本身英语水平较差,对英语没有兴趣,未来也没有意愿从事涉外会计活动和工作。倘若教学对象的条件相反,相应的教学目标则要适当提高。
(二)增加课时数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难度和教学目标要求,必须适当增加教学课时数量。对于意在培养学生专业语言能力的会计英语教学,要想学生较为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会计专业资料信息的阅读、翻译、书面及口头表达,应该在学生完成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之后不间断地进行。考虑到大多数院校会在最后一个学期主要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所以会计英语教学至少要维持三个连续的学期,并且每学期的课时不得少于2学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较全面的专业语言技能训练。在教学内容上,开始阶段主要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专业术语、概念,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一般专业交流与沟通,完成简单的账务核算和报表编制;后续阶段逐步细化、深化专业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完成各项具体的会计专业技能,如外币业务核算、进出口核算、财务分析和决策分析等。
另一类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基础、目的为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会计双语教学,由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使用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的原版教材完成学习,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难度比同类的中文课程教学要高出许多。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原版教材中先进、丰富的专业内容,需要将此类教学的课时比同类的中文专业教学增加一半以上。否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用在英文专业词汇、表达的解释说明时间必然会侵蚀、挤占随后专业知识讲解的过程,致使教师不能充分地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在会计双语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应体现其新颖、先进和丰富的特点,要将国外专业领域内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的知识结构和充分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地向学生进行介绍、传授,这些正是国内与之存在显著差距、最需要我们予以学习的地方。
(三)多渠道保证师资水平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与师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如何建立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会计专业英语师资队伍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关键。总的来看,高校的师资主要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培养方式。从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普遍性来看,通过各高校内部培养是能够解决师资缺乏的首要途径。学校首先应制定、实施有关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激发、树立专业教师从事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强烈意愿和坚定信念,使教师自己产生投入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强大动力。这样能够保证学校有足够的培养对象,利于从中择优而选。其次,学校应为专业素养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创造和提供各种提高英语水平及教学能力的机会,如派遣教师到国内各外语大学进行一段时间的英语培训、或直接去国外大学做访问交流。再次,学校要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如配备特定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及软件、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外文专业资料和文献等。
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可以从外部引进所需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吸引专业对口的海外留学人才充实会计专业英语教学队伍。据有关统计,2010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13.5万人,留学专业集中在经济管理类的占总数的59%,具有硕士学位的占一半以上。面对这一类重要的人力资源,学校可以选择该群体中既有相应国外文凭又有一定国外工作背景的“海归”作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他们不仅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英语水平,而且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较强,熟悉会计工作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一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方式之二,学校可以通过院校之间合作的方式补充所需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师。在这种方式下,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往往是帮助者的角色,在保证自身教学需要的基础上,为师资缺乏的学校提供或协助培养其师资力量。方式之三,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之间合作的方式,将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等涉外单位、组织中的会计专业人士作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师资的有力补充。这些人员一般英语应用能力强、会计专业技能实用且工作经验丰富,如果能聘请他们以兼职的身份到高校进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体现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能有效引导学生选择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要达到培养胜任涉外经济活动中各类会计工作的国际化会计人才的目标,必须注重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察。而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绝对不是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就能证明的。笔者认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考核应更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评定,加大考核的分量和难度,平时成绩应该占总成绩的一半或以上,成绩评定需采用作业、小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出勤等多种具体考核方式综合给出。灵活丰富的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在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产生足够的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保持充分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并且考核方式强调学生使用英语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系统运用和实践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另一方面,期末考试的形式虽然不宜取消,但是在考试的内容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减少标准化答案的试题比例,增加考核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非标准化答案的题目。总之,注重国际化会计人才所需专业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检验的考核方式才是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许家林.现代会计理论与会计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2]贺宏.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中外比较[J].教育与职业, 2011 (5) .
[3]杨亚西, 刘跃, 余杰.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10 (8) .
【会计国际化教育】推荐阅读:
国际化会计人才06-06
会计的国际化08-17
会计标准国际化10-03
中国会计国际化研究06-24
会计国际化标准体系07-04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战略09-07
会计的国际化研究论文07-28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05-21
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09-12
国际会计课程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