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人才论文

2024-10-22

国际会计人才论文(精选12篇)

国际会计人才论文 篇1

一、建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一) 开展中外交流活动, 提升双语教师的国际会计专业知识水平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更多人愿意参与到以教育为载体的文化交流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校可以加大对国外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度, 学习国外高校先进的教学模式, 逐步融入国际环境中。高校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人才引进渠道, 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到国内高校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 进行合作研究、合作举行国际学术会议或专题研讨会, 将国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等引入高校。这将有助于双语教师获得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 吸收到前沿性专业知识, 并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引入到双语课程教学中来, 更新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 以适应双语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 为更多双语教师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随着双语教育的兴起, 双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是, 有相当一部分双语教师并没有赴境外学习的经历。赴境外学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英语培训, 赴境外学习能够实现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并且能够与国际前沿理念交流。通过学习和交流, 双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视野都能够得到提升。经过境外学习的双语教师可以把国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会计专业前沿动态带回高校的课堂, 使国际会计教学摆脱“两层皮”的窘境, 真正实现课堂与现实相融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 通过建立有国外师资参加的教学团队, 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近些年来, 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方式, 在各大高校兴起。合作办学加深了高校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互助互利、相互渗透和资源共享。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走入中国课堂, 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外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会计人才。因此, 高校要吸引优秀的外籍教师加入本校的教学团队。通过开展会计业务交流与学术研讨会等形式, 改善本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切实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

(四) 建立健全激励和竞争机制, 促使双语师资队伍向高层次发展

高校应构建出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 既考虑双语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又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给双语教师创造发展空间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激励他们钻研双语教学相关理论和方法, 潜心科研, 爱岗敬业,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人尽其才。同时, 也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奖惩分明, 通过考核评价达到激励的目的。

二、推进双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尤其是专业外语的水平

(一) 加大英语基础课程投入,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同时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英语, 尤其是专业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基础英语课程, 加大教学投入, 进一步提高国际会计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如规定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通过提升英语水平确保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 提高学生阅读原版教材的能力, 用国际认可的ACCA、CGA等资格考试课程替代原专业课

真正的双语教学都应该采用英文的原版教材。只有使用原版教材, 双语授课才具有独特的教学氛围。根据实际情况, 在选取教材时可以考虑以:ACCA、CGA等资格考试教材。ACCA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成立于1904 年,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及最有影响力的专业会计师组织之一, 也是在运作上通向国际化及发展最快的会计师专业团体。ACCA课程全面、完善及先进兼备, 现已被联合国采用作为全球会计课程的蓝本。CGA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 是经加拿大国会批准成立的会计专业团体, 是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 (IASC) 、泛美会计学会 (IAA) 、亚太会计师联合会 (CAPA) 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四个国际性会计师组织的活跃成员。CGA享有极高的国际公信力, 协会会员可在加拿大执业, 独立签署审计报告或在世界各地从事高级财务及企业管理等工作。

选择国际认可的资格考试课程作为专业课, 能够极大开拓国际会计专业学生的国际视角, 更好地培养国际思维。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 要求国际会计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 这也正是选取资格考试教材的原因所在, 资格考试教材的变动可以反映出国际会计最前沿的动态, 也是国际会计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开展以国际认可的资格考试课程为中心的双语教学, 甚至是全英文教学, 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 使之更好地接受双语教学内容。资格考试教材的学习, 也为今后通过资格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与外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国际会计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合作”, 主要针对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

(一) 与跨国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将学校与跨国企业相结合, 也就是将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理论学习的国际会计专业学生安排在跨国企业会计助理岗位, 实行“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使理论和实践、实训环节高度融合, 避免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在跨国企业实习, 不仅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而且能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 熟悉国际会计与国内会计的不同, 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以下3 个方面:

1.学生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实习。具体办法是根据跨国企业财务部门的实际情况, 把优秀的学生以会计助理的身份安排到财务部门进行专业实习。由于工作经验对于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 提供实习机会给高校学生是十分必要的。走进跨国企业, 让学生在国际化的环境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包括英语水平以及会计实务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 一方面可以缓解跨国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另一方面又为国际会计专业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实习的平台。

2.企业优秀的财务管理者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 跨国企业高级财务管理者走入课堂为学生授课, 同时, 高校国际会计教师给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相互支持, 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习经验, 既是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过程, 也是帮助企业财务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的过程。

3.采取“定向”式培养。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 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 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会计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 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 培训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 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

(二) 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校企合作

1.在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实习基地, 高校可选派优秀的国际会计专业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具体的实习指导。

2.校内与校外实施双向师资合作, 从事务所选派优秀的培训师、合伙人到学校担任实践课程的兼职授课教师及实习导师。有计划的派遣国际会计专业教师到事务所挂职锻炼, 增加国际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经验。

3.在财务管理、审计与资产评估等多个领域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由会计学院承担科研课题,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必要帮助, 辅助课题研究的开展。

4.提供培训服务,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开设网络培训课程。

四、总结

在当今经济、教育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 国际会计专业备受青睐, 国际会计人才培养也备受瞩目。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人才, 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难题。面对众说纷纭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恰当合适的培养途径。国际会计师资队伍是国际会计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只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保障, 高校的会计专业才能够真正地走入国际化。对于理论脱离实际的“两层皮”问题, 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避免。与外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最大好处是为国际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实习环境, 将理论与实际最大限度融合。对于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还远不止这些, 希望本文阐述的观点能为高校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新思路、新方法。

摘要: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与教育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一个崭新的问题呈现在高校面前: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会计人才?因此, 针对国际会计人才培养途径展开探讨, 并详述了3方面内容: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推进双语教学和进行与跨国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 从而提出加强国际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庄学敏.建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10) .

[2]杜剑.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西部, 2011, (9) .

[3]刘瑾.试论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本科会计教育[J].财会通讯, 2010, (10) .

[4]姚美娟, 柳翔.高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13, (9) .

[5]许蔚君.高职院校“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 2012, (9) .

国际会计人才论文 篇2

学号:学院:班级:姓名:

调研背景: 当前,对于我国的会计群体来说,传统的财务会计人才已经相对过剩,而能与岗位相适应的高级人才却处于奇缺状态。这些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主要来自高等院校。虽然会计工作的需求量很大,但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每年增长量超过了社会需求量,因此还是存在“择业难”的问题。面对企业用人难、学生择业难的尴尬局面,进行一次市场调研很有必要。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树立正确的方向以及择业观与就业观,为走出校门未雨绸缪。调研目的:

立足实际,调整方向,拓宽就业。具体来说,调研一定要从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调研总结的结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等,以便培养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高级人才。

调研内容

1、财会(领域)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会计专业行业供给:

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人,失业人数约93万人,占总人数的27.5%,可以看出每年约有30%的毕业生累计失业,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失业人数逐年增长,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人数更是激增。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会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下表是2005~2008年毕业生情况:

2005~2008年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数(单位: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2008年我国高等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8年的毕业生人数已经是2005年的2.68倍。在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当中,专科生人占较大比重,且较快增长。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1、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普通会计技能的专业人员已开始无法适应快捷的企业发展,而具有“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却属于极度紧缺的人才行列。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要有过硬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会计工作是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2、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

一直以来,在热门职业排行榜里很难找到会计的踪影,难道企业真的不需要会计了吗?新增企业数是越来越多,国家的总体投资规模是越来越大,可是各媒体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就这么几个?其实深入观察不难发现,初级会计人员太多了,连年饱和。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再加上一般会计人员企业一般通过内部员工推荐,所以人才市招聘的数量就更少了。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

3、在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单位中,私营企业需求最大。在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中,大多数企业需求的是会计基本核算单位。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要求较高,上述岗位基本上都是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可以完成,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从事上述工作。

4、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基本素质、专业技能);

(一)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相应的,应注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自然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具体方法,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光靠输血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造血的功能。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这些已经十分明确的显示出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的变化,它将社会活动能力纳人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衡协调能力,这是由其职业在现代社会或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其与社会、企业其他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微妙关系所决定的。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5、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会计专业方向分析

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就业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银行业、饮食业、酒店宾馆业等归纳这些行业的会计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盈利性企业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企业会计;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非盈利性单位)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三是盈利

性企业对外经营性的银行会计。会计专业这三个专门化方向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在会计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两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业务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企业会计主要是内部管理方面的核算,银行会计主要是对外经营业务方面的核算,资产评估师要求执业人员既具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又具有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这些共同点所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依据,而其不同点将成为专门化方向课程的依据。

(2)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银行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项目主要有:出纳、审计、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银行柜面出纳、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等,这些工作项目形成会计专业对应的基本职业岗位群。在这些岗位群中,有些只适合高校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审计、总账、报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

调研结论及建议

作为高校学生的一员,我深知就业成功与否不是就业后找工作一刹那的表现使然,而是在校的各方面素质的积累和综合因素决定的。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爱好及条件,有意识的从自身出发做好准备。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是自己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毕业后推介自己做好准备。在以后的择业过程中,我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从自身出发,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给自己的青春一份美丽的答案。

参考文献:

王东清:《论会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财会通讯》,2011.8上

刘洪、段宗志:《会计专业毕业生供需差异分析》,《财会通讯》2011.3上

高丽、何卫红:《会计专业市场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启示》,《价值工程》,2006年

国际会计人才论文 篇3

2005年,谭先生曾接受过本刊一次简短的专访,并成为本刊当年第12期的封面人物。一年多以来,本刊曾接到许多读者的来电来函表示对这位传奇人物颇感兴趣,希望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谭学林先生及其所推动的AIA国际会计认证考试和“求职王”语文比赛。最近,我刊笑雪总编在花园酒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绅士、国际会计师公会总会会长谭学林先生就目前中国会计人才的现状、如何通过AIA国际会计资格认证考试以及“求职王”语文比赛等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访谈。

笑雪:作为国际会计师公会首位华人会长,您如何评价中国会计专业人才的现状?

谭学林:非常高兴再次接受贵刊的专访,同时也感谢贵刊读者对我的关心。根据国内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中国会计人员及会计师,主要从事记账和算账工作,包括出纳、税务专员等在内,全国共有会计人员约1200万。这个并不少,但在1200万会计大军中,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人才约有6万多,注册会计师也不到7万人,中、高级会计师的比例少之又少,很难满足企业需求。因此,中国会计业界有句俗话:“会计遍地都是,但高级会计却打着灯笼也难找”。资料显示,中国有近14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数十万家国有企业、近50万家外资企业、300多万家民营企业都需要专业的审计和会计服务,高级会计师尤其是熟知国际会计准则的人才供不应求。据有关机构预测,国内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未来一段时间内,高层次财会人员和国际注册会计师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中国急需能与国际沟通、熟练掌握国际财会游戏规则的高级人才。

与会计师的紧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低端人才市场中,财会人员“荣登”过剩人员排行榜前列。在上海市劳动部门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中,财会人员被列为最为供过于求的人员,一个岗位有多人竞争。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国家人事部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财会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近年来不断下滑,2006年财会专业需求不到3万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时刻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亲眼目睹了中国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并朝着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在为这一切深感欣慰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得速度越快,与国际交往的频率就越大,加上中国刚刚入世,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尤其是担负着“经济警察”使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安危。而中国目前只有6万多名的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且有85%以上不被国际认可。作为一名国际会计师,我深知事态的严重性,也更清楚地意识到快速培养中国外向型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中国会计界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上千万在职会计失业威胁以及数十万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良方。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国内有关部门及业界人士已经意识到这一事态的严重性。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一再指出,中国培养高层次、国际型会计人才的工作已刻不容缓。2005年6月出台的《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用5-10年的时间,着力培养能够承担国际业务、符合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才。

笑雪:对于大量初中级会计人员以及刚刚毕业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应通过什么途径使自己从过剩走向紧俏呢?

谭学林:“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于市场上大量处于中低端的财会人员来说,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飞跃是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个转变,必须着重从三个方面努力:(1)提升专业技能;(2)锻炼外语能力;(3)了解国际财务准则。目前市场上熟知国际财务并持有国际财务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寥寥无几。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充电,了解国际通用的财务准则,获取国际会计证书,使自身职业资本得到大幅度提升,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AIA强调应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中国的教学方式和西方教学模式相结合,中文教学和英文教学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让每位学员既能充分掌握 AIA 世界领先的专业知识,又能顺利通过 AIA 全球统一考试,轻松获取国际权威证书。AIA 的执业资格证书不仅是迈向事业巅峰的国际通行证,更是对会计人员分析能力,计划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国际认证。因此,参加AIA国际会计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是我国各层次会计人员以及高校会计专业在读学生提升其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笑雪:目前已经有多家国际会计资格认证机构进驻国内市场,与其他国际会计认证相比,AIA具有哪些优势呢?

谭学林:以英国为基地的国际会计师公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会计团体。自1928年成立以来,AIA已经促进和支持了在英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会计专业的发展。AIA是为了向专业会计师提供世界性的组织而特别成立的。在1989年的公司法案下,AIA专业会计资格也就是公认的公司审计师资格团体(RQB)。这是英国的会计团体可获得的最高认可,而且意味着持有审计资格的AIA成员可以在经认可的监督团体的控制下在英国从事注册审计师的工作。AIA资格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板块、拥有约4.5亿人口、25个成员国的欧盟也得到认可。AIA于1997年成功进入中国大陆,2000年第一批AIA学员顺利毕业。AIA毕业生代表着具备高级管理资格的新一代,填补了中国会计和金融业,以英语教育的专业人员的空白。目前,AIA继续在上海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已经在北京及其他省市拓展业务。

与其他国际会计资格认证相比,AIA具有以下十大优势:

优势之一:世界领先的课程体系

AIA课程共16门,全部必须在10年内通过。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阶段认证证书。AIA资格认证考试科目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有财务会计、经济学、成本会计、商务法、审计和税法、统计与数据处理等6门课;专业第一阶段有审计学、公司法、管理信息、商务管理、财务会计II、管理会计等6门课;专业第二阶段有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高级审计、税法和税务计划等4门课。

AIA 课程大纲涵盖了会计科目的广义基础,注重会计理论、会计实践以及两者的结合,并注重同全球各国各地区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衔接。AIA课程内容完全和国际化财务的运作模式接轨,非常实用,是一个Knowledge(知识)、Skills(技能)和Ability(能力)相结合的“KSA体系”。联合国的环球会计课程大部分采用AIA的课程。AIA课程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课程体系,例如许多需花费数十万元的MBA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仅仅是AIA初级课程中的部分内容。

优势之二:轻松入门、宽进严出

AIA的传统课程设置了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托福580分或雅思6分以上的高门槛,将很大一部分中国学员拒之门外。为此,AIA专门为中国设计国家差别化课程,取消了对申请培训的学员学历和英语的要求,降低了入学门槛,高中毕业以上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学习和考试,学员注册后即可被吸纳为AIA的学生会员。基础课程采用中英文教学,消除了语言不通的障碍,同时让学员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英语水平。入门虽轻松,但须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试,确保AIA国际会计认证的含金量。

优势之三:投入时间短、费用低,产出高

很多国际会计认证考试难度大、学习时间长、成本高,而AIA在中国实行一年四考、考试通过后付费的政策使学员缩短学习时间,降低学习费用,能够轻松获取AIA这张国际通行证。AIA目前的培训费用为1200元/门,另外教材费180元/门,考试费25英镑/门(只有通过了考试才交考试费),完成全部课程的培训和考试共需3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费用,而其他国际会计认证的培训和考试费用均在四五万元以上。

通过AIA认证考试后,可以很容易地获得高薪工作。上海AIA毕业生80%以上在外企从事中高级财务管理工作,他们其中绝大部分月薪过万元。据上海人才市场统计,持有国际会计证书的人才起薪为每月1万元,年薪平均在40万元左右,最高年薪已逾百万元。过硬的专业认证,悬殊的投入产出,将快速实现会计人员就任高职、获取高薪、改变命运的梦想。

优势之四:课程豁免、快速获证

AIA设立的课程豁免制度,可让不同层次的学员选读不同级别的课程,更快地获取AIA资格证书。AIA为中国学生提供的免试政策如下:①具备大学英语六级(CET-6)、托福580分、雅思6分、伦敦工商会商务英语二级(LCCIEFB2)、剑桥商务英语二级(BEC)等英语证书之一者豁免英语入学考试;②中国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可免考基础阶段的第2、4、6门课程,与AIA签订有合作协议的大学(目前已签约的有北方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大学、立信会计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汕头大学等)则可享受更多门次的课程豁免;③LCCI会计群体毕业生可免考基础阶段的第1、3、6门课程;④AIA将1-12门课程浓缩为6门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与AIA的转轨课程,CPA会员参加此6门课程的学习,通过评估(听课考勤40分,作业30分,论文30分)即可免试获得AIA的专业一级证书,同时取得AMIA会员资格,此为差别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惜时如金的CPA会员们轻松获取AIA的资格证书,有效推动中国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⑤国际MBA毕业生可免考基础阶段的全部课程。

优势之五:灵活选择、分级考证

AIA的传统考证与其他国际会计认证机构的考证方式一样,需要花费5-8年时间通过最后一门课程的考试才能拿到资格证书。很多学员因时间、精力及费用的客观制约因素而中途放弃,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为此,在保证含金量不变的情况下,AIA推出了与众不同、富于人性化的分级考证改革方案,让所有学员在完成各个阶段课程的前提下逐级考取证书,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考取相应的证书,并可持不同级别的证书寻求相应的工作。具备条件后,学员可再攻读更高层次的课程。面对权威的国际会计认证考试,学员再也不会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了。

通过基础阶段的认证即可获得国际会计技术员证书,证明其已拥有或已获得从事一般国际会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仅能从事国内的普通会计工作,还能从事有关国际会计的实际工作。担任外资企业的一般财会职务,比一般的中级会计师薪水更高。

通过了专业一级的考试即拥有了专业一级证书,这意味着你具备了进入大型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从事专业会计工作或是中高级管理工作的资格,同时也可以进入各行各业成为一名外向型、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其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如果你要成为一名有签字资格的执业会计师,就必须攻读最后四门课。因此,目前有许多学员考取了专业一级证书后,采用边工作边继续深造的方式,攻考最后的四门课程。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也可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保证顺利通过考试,获取AIA的最高证书。

优势之六:获取英国大学学位

AIA凭借其国际权威和影响,与英国波尔顿及诺桑比亚大学进行战略合作,学员通过相应课程的考试后,可以附加条件地获取英国波顿大学的相应学位,学员不出国门就可获取一个英国学位,这也是AIA给全球会员们赠送的一个超值礼物。同时,AIA与其他大学的合作项目仍在继续筹划中。

优势之七:快速提高专业英文沟通能力

英语的提高在于不断地运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注重实践是AIA的特点之一,AIA在培训的过程中增加相应学时的英语课程以及学员听懂课程讲解,通过初级阶段的英语强化学习后,再经实践过程中反复地使用,进一步巩固学员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最终可达到听说读写应用自如的境界,真正成为一名具有国际语言交流和专业交流能力的高端国际财会人才。

优势之八: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AIA将职业教育引入学历教育中。高中毕业生可学习AIA:一个中国高中毕业生,从本科到硕士毕业,一般要花七年时间,如攻读AIA最快有可能在2-3年时间内获得AIA的专业一级证书,相当于拿到中国211重点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对于名落孙山或只考取了一般大学的高中毕业生而言,参加AIA国家差别化课程的学习,在学习时间和费用投入上都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在短时间内考取高含金量的国际资格证书,获取比硕士更高的薪酬,成为各大公司争相抢夺的人才。

优势之九:具有多项助学政策

AIA上海培训机构信都商务培训学院从事AIA教学和考试八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也不断推出对新老学员的优惠助学政策:①2006年起新生报名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考试通不过可以免费重学;②老生继续报读AIA课程可获得价格优惠;③在校大学生就读AIA团体报名可获得优惠;④对一些专业公司员工报名就读AIA可获得相应优惠;⑤信都为AIA在校大学生学员提供有偿实习机会;⑥信都为所有AIA学员免费推荐就业职业。

优势之十:隆重庄严的毕业典礼

AIA在全球各地都定期为通过全部考试获得AIA毕业证书的学员举行隆重庄严的毕业典礼,由AIA主席为他们颁发证书,并接受来自AIA英国总部的祝贺。AIA进入中国七年来,已举办过七届毕业典礼,三百多名毕业生享受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毕业典礼上还将有众多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进行专门报道,可有效提升会员的国际知名度,这将成为让学员终生难忘、受益无穷的毕业典礼。

笑雪: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4月1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的第6届“求职王语文大赛” 被香港特区政府批准为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之一,您能介绍一下此次比赛的盛况及前5届的简要情况吗?

谭学林:好的。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沟通技巧成为商业社会的成功要素之一,因而普通话和英文的应用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AIA“求职王”语文比赛的目的就是鼓励即将进入求职市场的大学生加强英语及普通话能力,令他们求职更有优势。AIA“求职王”语文比赛始于2002年,今年是第六届。本会三年前在北京举办总决赛时就将今年的比赛锁定在香港,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今年4月1日,来自清华、北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及内地其他城市的多所大学的最佳选手芸集香港浸会大学。此次决赛的一大特色是香港及澳门的各所大学都可派一名代表参加决赛,从而有机会与内地的精英们同台竞争,学习交流。

AIA“求职王”语文比赛是双语比赛,分为初赛及决赛。初赛于各参赛大学内举行,参赛者须就预先给予的题目(英语及普通话题目各一)进行演讲比赛。表现最佳的一位同学可参加全国总决赛。决赛约有三十位精英大学生参与,参赛同学须就预先提供的不同英语及普通话题目进行演讲决赛,同时每位参赛者亦须即时回答评判一条相关的问题。决赛表现最佳及得分最高者将成为AIA“求职王”语文比赛冠军。冠军可获10000港币奖金以及钻石赞助机构大福证券集团的聘用合约。

2002年,经AIA总会的同意,本人筹备了双语演讲比赛——AIA“求职王”语文比赛,并担任组委会主席至今。2003年,比赛组委会邀请了北京和上海的拔尖学生来香港,和本地优等生一比高下。当时正逢“非典”(SARS),但组委会听从医学专家的指引,做好预防,最后顺利举办了比赛,此次双语比赛,为内地及港澳的大型盛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AIA“求职王”语文比赛的决赛在北京举行。香港和澳门选拔了前三名参赛,内地主要省市的多所一流大学都派来代表。比赛得到当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崔建民的鼎立支持,为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经过上午和下午的中、英文两轮激烈角逐,来自香港大学的朱梓橦和刘正同学包揽了冠、亚军,东北财经大学的李志军同学荣获亚军。参赛者的水平得到评委和嘉宾的一致好评。中央一台在主要时段用16分钟播报赛事,《中国财经报》、《财经时报》、《新京报》、雅虎、网易、新浪等国内知名媒体对比赛做了全程跟踪报道,传达出提高专业英语及普通话水平之重要性这一信息。

2005年,决赛移师上海,选点于同济大学的逸夫演讲厅。此厅之前只用于重要国际会议,如法国及德国总理的演说及签约仪式,可见有关方面对这一全国性比赛的重视。23所大学的精英经过激烈角逐后,北京大学的范亭亭摘得桂冠,亚军和季军分别由南京财经大学的王丽娜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谭琳琳获得。

2006年,决赛在南京财经大学的图书馆举行,这是此馆首次为公共活动开放。中山大学的邓文慧,华中科技大学的乔捷和清华大学的田叶分别夺得冠、亚、季军,而香港学生首次无缘前三名。

2008年,乘着奥运会的东风,决赛将在北京大学举行,我相信届时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赛事也将更精彩。

笑雪:您极力推动的“求职王”语文大赛与AIA国际会计资格认证有关系吗?

谭学林:当然有,而且关系很密切。作为一名国际会计人才,用英语这一国际语言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随着CEFA的签订,内地与香港的商业交流越来越多,香港会计人员与大陆的客户或用人单位进行普通话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推动“求职王”语文大赛,鼓励大学生加强英语及普通话能力,可为顺利通过AIA国际会计资格考试奠定基础,为未来的工作增添优势。

笑雪:听说您还创办了慈善教育基金,专门资助国内贫困大学生,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谭学林:是啊,年轻一代是祖国的财富,我们应帮助他们把握机遇,规划好人生。因此,我于2004年成立了国际会计师公会慈善及教育基金,并任基金主席,资助中港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的会计专业学生。2005年向清华和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颁发了助学金。目前,此基金已扩展到上海、南京、广州和汕头等地的大学,受到广大学生及捐助者的肯定和欢迎。

笑雪:今天谭会长给我们分析了中国会计专业人才的现状,指出了会计专业人才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向广大读者详细介绍了AIA国际会计认证、“求职王”语文大赛的情况,我们的读者一定会受益匪浅。谢谢谭会长再一次接受我们的采访。

国际会计人才论文 篇4

一、传统会计教学的弊端

(1) 传统的会计教学中, 教学理念显得陈旧。对学生而言, 动手能力强是会计专业竞争的主要优势, 也是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立身之本。但是, 在会计教育的教育思想中, 重视理论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主导, 都明显地体现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例如, 教学内容上, 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 会计理论知识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尽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片面性理解。

(2) 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比较滞后。为了满足学生会计实验、实习的需要, 多数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 但是, 由于实验经费短缺, 就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情况来看, 比较滞后, 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因此学生实习教学环境差, 无法保证实习实训的需求, 效果不理想。

(3)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从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看, 会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较多的实践经验。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到企业进行会计实践, 很难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 因此其教学内容完全来自教材, 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中的具体案例。

(4) 手工与电算化脱节。虽然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 以期两部分相互补充, 但在教学中, 会计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基本上各自为政, 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数据、教材等资源不能共享, 手工实验的结果不能为计算机实验起到基石的作用, 也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验证, 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完全被割裂。

(5) 实验实训教材不完善。实训教材的质量, 也是制约和影响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 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会计实训教材, 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大多数内容跟不上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变化, 通常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 针对性不强, 业务类型单一、模式化, 无法反映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 缺乏实用性。

二、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

(1) 必须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倾注自己的热情,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教师要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单纯的灌输式转化为启发式,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 为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 教学内容应随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不断革新。教材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随着社会的变化, 会计理论与教学方法也会随之不断发展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了解会计的最新动态, 将这些新知识新动态及时传授给学生。因此, 教师要灵活地根据需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新内容贯穿到教学中去, 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

(3) 运用启发式教学。上课提问是启发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带动学生去思考, 回忆, 去创新, 促使学生的思维紧随老师的讲解步伐, 从而更好地与老师沟通。比如, 在讲投资的概念时, 首先让学生对当前的投资热点发表意见。国家的教育投资、电力、燃气投资等投资的主体不同, 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后, 接着又提出问题:从理财角度讲, 你如果有了钱, 怎样办?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存入银行, 买股票、债券、基金、保险, 买房等。这样,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通过层层设问、循序渐进导入本节课所授内容, 深化了学生对投资的认识。

(4) 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 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强化案例教学。主要做到两点, 第一, 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和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 在案例教学中,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把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 通过思考, 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 提高了他们对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同时,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学校应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展开社会调查活动, 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会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授课时通常要前后贯穿, 并涉及众多证、账、表, 用口述、板书很难表达清楚。因此, 在会计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 教学主要定位于财务软件运用, 所以形式上采取以多媒体演示或上机实训为主、以理论讲授为辅的教学指导思想, 有效地化解这些难点, 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使其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指出会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指出会计从业人员要考取哪些证, 从会计证到会计员、助理会计、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及总会计师、会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 相当于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

总之, 在会计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观念,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不断丰富会计学课程内容,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不仅学习知识, 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样, 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培养优秀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内地香港合作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 篇5

11月1日,《金融时报》以“内地香港合作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为题,报道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十年内合作培养1500名取得香港会计师专业资格的内地注册会计师。

报道称,1月1日起,我国上市公司将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陈茂波认为,内地对通晓国际财务准则和实务的会计师需求迫切是达成此项协议的`原因之一。

国际会计人才论文 篇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的国际趋同,我国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而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前有四种模式:双学位(历)制、主辅修制、选修制和专业硕士教育制。这四种模式虽然培养的人才具有复合型,但也存在诸如学习时间短、效果差、社会不认同等问题,所以有必要通过专业化班模式来培养“法学+英语+会计学”国际化高层次会计人才。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市场经济;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国际化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3-011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的国际趋同,会计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媒介的作用,会计国际化成为会计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为此,我国高校应加强培养通晓法律、英语和会计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以满足市场需要。

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我国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 双学位(历)制。双学位(历)制是指在本科学习期间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复合型知识和能力的模式。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局限,学校要在4年时间内完成原本属于两个4年制本科的教育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学习内容,还可能由于课程安排的冲突,使学生听不了课,只能参加考试。这种模式肯定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影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最终影响的是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2. 主辅修制。主辅修制有两种具体方式,一种是在学习其他非会计专业的同时辅修会计专业,另外一种是在主修会计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非会计专业。两种方式都能使学生掌握两个专业的知识,这种模式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时间太紧张,两个专业的学习交叉同时进行。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一般是在大二、 大三两年,学生从周一到周五学本专业,业余时间学习辅修课程。神经高度紧张,考试更是应接不暇,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辅修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差于双学位学生,很多地方根本不承认辅修专业的学位证明。

3. 选修制。我国高校实行选修课的方式是让学生学习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目的是拓宽知识领域。学生选课时一方面考虑兴趣,另一方面考虑所选课程是否好通过,目的是拿学分,对选修课的内容并不重视。选修课一般是大课,逃课现象严重。学生一般参加考试即可通过,学习效果差。由于学生对选修课不重视,所以在选课时不考虑知识的复合型效果。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选茶艺课,只是兴趣所致。在四年制学分固定的情况下,学分选够了,但复合型知识结构并没有实现。

4. 专业硕士教育模式。我国有很多高校招收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这种模式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但由于选拔的学生专业层次不一样,在有限的学制中,教学内容只能是普通本科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水平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会计硕士很难满足攻读会计或管理学博士研究生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条件。这就导致专业硕士教育模式陷入尴尬境地。

二、“法学+英语+会计学”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般来说,研究型高校应以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为主,应强化精英教育理念,应采用专业化班模式,而教学型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学以致用,主要采用双学位(历)制和选修课模式。我国高校会计学院目前每年招生量很大,分为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电算化等专业。目前这两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能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目标,但还远远不能适应会计国际化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培养模式,建立“法学+英语+会计学”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要。这种模式可通过建立国际化班来实现。

国际化班是在新生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本着学生自愿,符合培养要求的双向原则,专门制定培养计划。国际化班对学生的某些课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英语、数学都要求在120分以上。成功的案例:南开大学的“经管法”试点班71%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武汉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数理金融实验班、WTO实验班等都非常有效,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这种模式尊重学生的意愿,有目的的制定教学计划,组织不同专业层次较高的教师任教,注重实训实习,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明确,职业层级较高。

1. 国际化班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班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国际化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会计学、审计、法学、外语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财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国际惯例,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会计、法学、审计、税务鉴证等技能,适应外资、合资企业、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国际型综合人才。

2. 国际化班的培养特点。“法学+英语+会计学”国际化班是法学与英语、会计学多学科结合的新兴专业,同时涉及法学、英语、会计、审计、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特点如下:是法学、会计、语言等思维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又是多学科交叉,是适应我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兴复合型专业方向;又具有创新性特点,是我国高校在现有专业基础上的创新,仍处于试验阶段。

3. 国际化班的培养要求。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第一,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法学、英语、会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接受法学、会计以及两者结合部分的实务训练,掌握会计的基本分析方法;熟悉国内外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相关国际惯例,具有运用法学、会计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备会计、审计、税务、、鉴证等职业技能。第二,掌握文献检索、信息搜集、资料查询以及法律、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计算机能力达到非计算机专业二级考试水平。第三,能熟练运用英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考试水平。第四,体育达标,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普通话达到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标准二级乙等。

4. 国际化班的主要课程。国际化班的主要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法务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造假甄别、经济法、战略风险管理、证据法学、经济犯罪调查、法理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税法、合同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英语等。

5. 学制与年限。本科基本学制4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3~6年。

6. 学位。建立国际化会计班是为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我国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层次。我们不仅要严谨的设计教学培养方案,还要严格审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国际化班配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保证国际化班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劲松,梁红英.经济学+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浙江金融,2009,(3):62-63.

[2]陈乐.当前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探讨[J].时代报告,2012,(6):22-23.

[3]隋英杰,夏鑫.会计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体系架构研究[J].财会通讯,2007,(8):124-126.

[4]马廷奇.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进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9,(4):87-92.

[5]刘永泽,孙光国.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81.

责任编辑、校对:秦学诗

Abstract: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our need for high-level accounting personnel is increasingly urgent.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ed by colleges can not meet the market demand. There are four modes of college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hich include dual degree (calendar) system, the major and minor system, elective system and master's education system. Although people trained by these four models possess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but there exists many problems, such as study time tight, effect poor, society disagree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high-level accounting personnel with "Law+English+Accounting" through specialization courses models.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人才的培养 篇7

一、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最为会计领域的重大变革, 对传统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对会计职能产生影响。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企业的各项业务都能够自动从企业内部或者外部搜集的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 并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核算只能淡化, 会计监督显得更为重要。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 就是会计信息化产生之后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能。

2.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报告产生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报告产生的影响可以XBRL为例。XBRL——可扩展性商业报告, 作为会计信息化的最新发展, 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使用效率。它使得数据可以如结构化数据那样被操作。数据使用者能够非常方便、非常便捷地检索和读取数据, 从而分析数据。除此之外, XBRL还优化了财务报告供应链。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这些都是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3.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组织产生影响。

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企业网和外界网络的互联。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自动采集数据, 按照之前设定的流程, 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以及登帐, 从而生产会计报表。会计信息化强化了网络管理、结算管理等等。会计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会计领域的革新, 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职业道德操守。

1. 会计信息化需要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学科, 因而操作人员不仅需要精通会计学又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熟习国际会计准则和商务惯例。同时, 在互联网中, 80%以上的信息都是以英文形式发布的, 因而除了需要计算机知识、会计知识, 扎实的英文功底也是非常需要的。

2. 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树立新的会计理念。

传统的会计业务的处理主要是手工入账的方式, 主要倾向于会计核算。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会计人员的观念应该从过去的关注会计核算向注重管理决策转变。同时, 在信息化条件下, 会计工作更多的是实时管理以及在线处理。会计人员要是适应这样的工作, 适应时代的进步。其次,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会计人员需要更高的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网络上充斥了大量的信息, 但是有很多是没有用的, 会计人员要能够在海量的信息面前, 迅速分辨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为单位经营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做参考。实现公司设定的最初目标。

3. 会计人员需要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 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时代, 会计人员要接触很多重要的数据, 这些数据直接反应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的成果。要保证这些数据不被泄露出去, 就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不仅要保证这些数据的合法性, 还要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性。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我国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却存在很多问题。

1. 教育系统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发展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和教育部门没有对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足够的重视。目前, XBRL也就是可扩展性商业语言代表着会计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各个国家都积极参与到XBRL的应用中。它对会计、审计、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的影响都非常深远。但是, 我国高校中的很多学者和老师对XBRL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部分学校培养出的会计学生与社会需求脱离。

2. 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

就目前来说, 很多从事传统会计理论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很少关注计算机及网络进入会计领域之后所带来的变化。部分学者发现了这一变化, 但是却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加以引用。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导致了对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探索和更新流于表面形式, 最终制约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步伐。

3. 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不科学。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各大高校和教育部门要随时更新相关的知识。我国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 在设置会计专业课程的同时要提供计算机的相关课程。高校应该重视电算化会计的教授和实践。会计这门课程本身就需要实践来加强理解和应用。

4. 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专业人员缺乏。

信息化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他们需要既精通财务、会计等经济管理相关知识, 又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目前, 我国中低层财会人员已经饱和甚至供过于求, 但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却供不应求。在知识经济时代, 这一类的高科技人才不仅仅是会操作财务软件就行, 而是要能够依托信息技术和财务会计知识将会计理论、会计思想等在计算机上实现。最终改善组织的运营, 增加组织的价值。实现企业的目标。

四、会计信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针对我国会计信息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各个部门、机关应该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的主管部门应该对信息化发展进行宏观的指导。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考虑会计信息化在社会范围内的交流。因而相关的专业词汇、科目编码、格式等要尽可能地精确、规范从而便于会计信息在社会范围内的交换。此外,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与软件的开发商进行交流, 鼓励他们对信息化行业投资, 引导他们重视会计信息化行业, 完善软件的兼容性。最终降低企业使用软件的成本, 促进行业和经济的发展。最后, 我国应该完善相关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法规和制度体系。对数据的输入、输出提出一致的规范、提供标准的格式, 最终实现数据共享。

2. 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

高校的会计信息化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要适应市场的要求。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首先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高校应该完善相关机制, 吸引高学历、高学识的人才队伍从事会计教师的职业。重新设置高校的会计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理论和计算机课程结合。在加强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掌握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常用方法, 并根据不同的单位的业务数据等设计出合理的模块。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会计人员不仅仅需要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诸如文档处理和电子表格的制作, 还要能够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进行财务分析等。培养复合型人才。

3. 高校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各大高校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设错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之后, 通过老师所引入的案例, 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案例中, 这样就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或者在学期的期中, 相关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实训。某些高校会计学院专业课程结束之后, 给学生四至五周的时间进行实训。这个过程中,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按照老师给的模拟公司的资料。从做原始凭证到财务报表, 从银行存款日记账到总账, 学生通过实训了解了会计流程。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 同时也熟悉了会计的工作内容。设错教学法就是指在学生经常出错但又容易疏忽的环节设置一些问题案例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鼓励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探索和分析, 从而引导他们对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并鼓励他们设计纠正错误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载体最终以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利用已学的知识, 分析问题, 完成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方法以任务为主线, 教师充当教学主导, 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这种方法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

五、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结合计算机科学和会计学科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的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计职能由过去的以会计核算为重点转变成以会计监督。信息自动处理系统对企业内外部自动生成的信息进行处理, 而会计人员的职能就是对这个系统处理过程和处理的结果进行监督。除此以为, 会计信息化还促进了财务报告的使用效率, 这主要是XBRL的功劳。会计信息化还改变了原有的会计结构。

会计信息化不仅对传统的会计产生了影响还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会计信息化是计算机科学和会计知识的结合, 因而需要精通会计和计算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会计信息化时代的会计人才不仅要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要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 为企业创造财富。会计人才除了要熟习会计知识, 还要掌握经济、税务、审计等相关知识。这些都需要会计人才树立新的会计理念。由过去的注重会计核算向注重管理决策转变。当然, 会计信息化也给会计带来的挑战, 在会计信息化时代, 会计人员接触很多重要的数据, 这些数据和企业的经营息息相关。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职业素质。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最终依赖的是会计人才。而我国目前来说, 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系统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和发展认识不足, 我国某些高校甚至是学者对会计信息化的最新发展——XBRL完全陌生。除此以外我国高校会计理论处于滞后的状态, 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都有待于改善。我国目前缺乏精通计算机和会计的高科技人才。为了跟上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促进我国会计领域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部门需高度重视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各大高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将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结合起来。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面要积极创新, 采用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在教授会计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应用相关知识的机会, 理论联系实际。同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 为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会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鸣, 朱七光.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J].财会通讯.2011, (1) .[1]彭鸣, 朱七光.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J].财会通讯.2011, (1) .

[2]吴沁红.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0, (7) .[2]吴沁红.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0, (7) .

[3]汤湘希.谈会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J].财会月刊.2002 (8) [3]汤湘希.谈会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J].财会月刊.2002 (8)

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探析 篇8

(一)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 》的颁布实施

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总体要求, 财政部会计司以及相关单位在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会计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的基础上, 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会计人才规划》) 。

财政部颁布实施《会计人才规划》, 一方面是对人才强国战略重大举措的贯彻和落实, 它有利于推动会计行业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是对我国会计人才提出的一种更高要求。当前我国会计人才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 会计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之一, 全力培养和塑造高端会计人才迫在眉睫。

(二) 我国会计人才素质面临的一些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各部门积极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的会计人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的会计人才的整体素质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知识结构单一, 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 知识老化问题。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以外的经济、 法律、 高新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知识结构的失衡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

2.观念陈旧, 缺乏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不少会计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认识不足, 且会计人员缺乏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就更谈不上创新了。会计人员创新的严重滞后造成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视野狭窄, 缺少全球化观念。

当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只是关注本企业或本地区的相关经济环境, 能对整个国家或全球经济环境了如指掌的却寥寥无几。他们大都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谙熟于心, 而熟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会计人才则凤毛麟角。

以上我国会计人才素质存在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国会计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 因此, 加快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会计人才素质刻不容缓。

二、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架构

(一) 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涵义

《会计人才规划》对现代会计人才素质做了许多概括性描述, 却没有给出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完整定义。本文根据《会计人才规划》的相关要求将现代会计人才素质定义如下:

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会计人才素质的一般定义而言的, 它是指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 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 会计人员为了准确、高效地完成在现代会计领域出现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所应具备的以国际化、信息化和应用型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综合知识和能力储备。

从对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定义来看, 它包括三层含义:

1.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定义角度有别于传统会计人才素质。传统会计人才素质的定义往往先从词源出发, 再从素质的词义拓展到会计人才素质。虽然能从本质上界定出会计人才素质的含义, 但往往缺少一种实用性。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恰恰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 对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会计人才应具备素质的一种很好诠释。

2.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是为了应对会计领域出现的新任务、新挑战而提出的。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 对我们的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使会计人员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现代会计领域出现的新任务, 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会计人才素质进行全面定义。

3.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是以国际化、信息化和应用型为基本特征的。为了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 我国迫切需要发展一批具备国际化、信息化、应用型的高端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 本文在对现代会计人才进行定义时着重突出了其国际化、信息化和应用型这些方面的特征。

(二) 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从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定义出发, 可以总结出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素质、计算机水平、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四个部分。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构建了现代会计人才素质三维框架模型图。

现代会计人才素质以会计专业素质为支撑点, 计算机水平、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仿佛是支撑点向三维方向拓展出来的三条腿, 他们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相互牵制。

会计专业素质 (F点) :会计专业素质作为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基础, 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作为一个会计人员, 会计专业素质是我们从事会计工作的支撑点, 没有这个稳固的地基做基础, 谈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那只能是空中楼阁。现代会计人才应该是多种知识的集合, 应该是专才与通才的结合, 既要牢固掌握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又要熟悉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领域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形成能够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立体经济知识。

计算机水平 (向量FC) : 伴随着会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在企业资源计划 (ERP) 的应用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渐渐提上议程的情况下, 原先对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已经远远跟不上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作为现代会计人才素质三条腿之一的计算机水平, 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必须关注和提高的方面。

实践能力 (向量FH) : 会计人才建设强调以用为本, 就是要求会计人才要重视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这也是现代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

国际视野 (向量FE) :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会计业务突破一国一地的界限, 呈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而且电子商务的普及, 也使得会计业务越来越多样化。一国一地的会计处理规则、准则越来越不能适应会计业务交易时空的转换和交易方式的转变, 这就要求现代会计人才要具备国际视野, 站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战略角度考虑问题, 谙熟国际规则, 对全球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在三维框架模型图里, 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四个组成部分可谓是一点三线。在现代会计从业环境下, 光有会计专业素质一点, 其作用可谓微乎其微;在会计专业素质这一点的支撑下, 再加上任何两条线都会构成一个面, 它的作用就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 但也只是停留在面的范围内;只有会计人才素质的一点三线相互交汇, 才能形成一个立体的效果, 从而把会计人才的能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提升途径

现代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它是一项全方位的素质提升工程, 需要国家和会计领域众人的共同努力。下面本文将针对如何提升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提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转思想换方法, 全面提升会计专业素质。会计专业素质作为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基石, 其作用不可忽视。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都应该自觉学习好会计专业知识, 开拓自己的视野。要想更好地提升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 思想观念要改变, 一方面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经济社会在变, 会计准则以及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都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思进取必然导致知识结构的老化, 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学会不断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要转变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要着眼长远, 把人才培养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人才, 树立现代会计人才观, 从专业特色和实际出发, 培养多学科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总之, 作为现代会计人才, 就应该转变思想、改进方法, 全面提升会计专业素质, 为现代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是重新认识和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 以应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先有计算机的发展, 后有信息的大爆炸, 以及由此带来的会计信息化问题。但当前的矛盾在于会计人才的计算机水平严重滞后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必须重新认识计算机技能对会计发展的重要作用, 会计人员必须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会计的一般知识, 还要把计算机知识与会计实务联系起来, 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 特别是会计电算化以及ERP软件的使用, 加强会计信息化运作技能的培训, 以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是加强会计实践, 增强会计实务能力。会计学科是应用型学科, 会计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迫切要求实用型会计人才。相关部门应该按照《会计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 积极推动会计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 加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推动会计研究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此外, 财政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 积极推进应用型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会计教育的实务导向。

四是熟练掌握几门外语, 为开拓国际视野打好语言基础。《会计人才规划》里强调要着力培养造就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对会计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才要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掌握一门以上外语不仅有助于消除语言隔阂, 方便交流沟通, 而且也将明显提高工作实效。

四、结论

现代会计人才素质的构建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 它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同时它也不是某个会计人员个体的事情, 它需要我们所有会计人员在《会计人才规划》的指导下, 通力合作。相信在整个会计行业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的现代会计人才会素质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 .2010.9.

国际会计人才论文 篇9

(一)《基础会计》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讲述了会计的一般基本理论,包括《基础会计》概念、会计方法、会计基本前提和质量信息要求、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的编制、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与会计核算程序等内容。

(二)《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基础会计》的总论部分花费较多时间,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初学者根本就没有一点会计知识常识,搞不懂教师究竟在讲解什么,结果导致心生畏惧,产生放弃继续学习的心理。

2.在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理论教学中,在学生未更深入掌握会计科目或账户核算的具体内容和“T”型账户的登记规则时较快进入会计分录编制,导致在主要经济业务事项教学中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应该使用的会计科目或账户名称。

3.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教学中,未进行充分的理实一体化训练,学生可能是理论高手而无法成为面临实际工作的能手。

4.财务报表的编制训练不充分,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快速准确编制符合要求的财务报表。

5.缺乏社会常识,严重缺乏会计岗位与社会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联系常识,比如刚毕业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不知道本单位如何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联系,导致延迟申报工商年检和纳税申报,最终面临罚款处罚。

二、改进《基础会计》教学对策

1.精讲基础理论,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教学互动。对于会计核算的前提和质量信息要求,由于教材一般放在绪论部分讲解。比如实质重于形式,教材一般案例为融资租赁,这对于大多数学生基本难以理解,此时学生基本没有任何关于会计的知识,应略作讲解,点到为止,不必过于深究,待会计基本业务处理之后再回头讲解,效果可能会更好。会计的基本恒等式和会计科目与账户需重点讲解,初步达到基本熟悉会计科目的程度,比如教师给出十笔经济业务事项,学生能准确答出应该使用的会计科目,以及相关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并能用“T”型账进行相互联系的登记。对于该部分教学内容可反复强化训练,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会计科目的认识。如果该部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在学习编制会计分录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会计核算部分内容时就比较容易,也能因此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在前期理论教学部分,应以对账户或会计科目的认识为主,反复强化经济业务事项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充分认识账户的性质和结构以及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类型。

2.注重实务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由于《基础会计》教学手段与会计实际工作方法的差异较大,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教学过程中的会计分录与“T”型账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同步教学,理论与实际同时进行。比如,针对给出的原始凭证,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能够将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银行转账凭证、银行承兑汇票、税收缴款凭证、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借据、收款收据、银行借款利息清单等)翻译为理论教学中案例题型,据此准确编制会计分录,并根据会计分录登记“T”型账;二是同时能够在头脑中根据理论教学中的案例题型推测在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凭证类型,以及原始凭证式样和金额记录、签字审批情况,据此快速准确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并能在相关的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上准确平行登记。这样既保证了理论教学,同时也锻炼了实务操作技能。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的关系,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等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外来原始凭证,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制作自制原始凭证,包括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收款单、领料单的填制和审核、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现金盘点表的编制,工资结算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存货销售成本结转分配表等。在该部分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可以提醒学生在本人日常生活中积极获取和保存与本人相关的款项收支的原始凭证,尝试模拟为自己几年的学习生涯建立一套账簿,核算本人的收支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运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需向学生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设置的重要性,尤其是明细科目的设置,在不违背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可以企业实际设置的会计科目向学生展示。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从企业的财务软件导出会计科目余额表1~3级用Excel电子文档保存,隐藏涉及商业秘密的敏感词语,向学生展示,也可以据此要求学生编制相关财务报表,这需要从事《基础会计》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从侧面反映了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宝贵和重要性。

3.综合部分,注重试算平衡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在教学中,调动学会计就是要学报表,报表是纲,明确报表编制的重要性。首先,要使学生能够熟练编制试算平衡表,包括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熟练快速掌握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重点需讲解试算平衡表中会计科目或账户的排列顺序,表内数据来源。理论教学中,表内数据可以直接在“T”型账户获取,实际工作中表内数据来源于总分类会计账簿。如果试算平衡表数据需列示到三级明细科目,表内数据来源于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可以从总体上推测会计核算大体正确,但试算平衡表虽然平衡,并不排除还有其他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举例说明。第二,充分了解每一个报表项目和会计科目或账户的对应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需多举案例反复训练,直至学生掌握每一个报表项目数据的填列方法,鉴于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会计能熟练的编制利润表,但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较少考虑往来账户重分类问题,人为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导致报表数据失真,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关于往来账户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重分类方法。第三,厘清会计报表数据来源,充分认识会计账簿和试算平衡表与会计报表的关系,报表数据可以以试算平衡表为基础编制,也可以直接根据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编制,在报表编制的学习过程中,还需准确把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明确利润表中净利润与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的间接关系,确保数据的逻辑关联性。第四,鉴于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向工商、税务和银行报送的财务报表是直接根据总账数据填列或直接用财务软件报表系统生成,大多数会计无法准确区分年度报表和月度报表的区别,特别是年度报表和12月的月度报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年度报表-利润表为比较财务报表的特点,并与12月利润表就报表格式进行比较和区分。

4.综合实训环节。综合实训环节涉及内容除开设账户(总账和明细账)、登记期初余额、针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和结出期末余额外,还需要使学生掌握跨月、跨年的账务处理,如果时间足够,最好最少能够练习两个月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业务时间安排在某年的12月和次年的1月,确保跨月、跨年账务处理得到训练。在综合实训环节,教师要强调注重会计凭证的编制规范性,恰当书写摘要的重要性,账簿登记的规范性要求,获得手工会计凭证和手工会计账簿整体美感。

5.在教学期末加强学生(模拟会计岗位)与外界相关部门的了解,可以适当讲解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与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以及贷款担保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事宜。比如某公司要向银行贷款,那么和银行之间如何互动,包括需提交的财务会计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料、银行贷款的发放、贷款利息的支付,与担保公司如何合作等;与工商局之间主要是工商年检、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是否抽逃事项,在账务处理中如何避免抽逃注册资本嫌疑,与税务部门之间,主要是及时申报纳税,强调每月申报时间的界定。以此让学生提前了解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除从事基本会计核算外,还要兼顾其他与会计核算工作无关的工作内容。

6.加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训练。在教学期末,应多加练习,比如以以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一科的真题为基础,准备十套练习题,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十套练习题的基本知识,那么《会计基础》这一科过关就更为容易。

三、结论

《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学生引进会计领域的大门,并初步熟悉该领域的框架结构。本着由简到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注重由浅入深进行基础理论教学,是学生既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确保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会计基础》一科顺利通过,又注重结合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内容及充分了解会计岗位和社会的联系训练,会计教学就能够培养合格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会计专业学生必定能够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充分胜任会计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淑萍.浅析《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7,(15).

[2]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3):3.

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篇10

一、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意义

(一)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与执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融合日趋加强、经济合作逐渐趋于深化,国内的外资、合资、合作企业不断增多;同时我国像海尔这样的跨国企业不断涌现,对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使其适应国际竞争下的大环境,培养国际化的会计审计人才,已经上升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目标。

(二)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满足了的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国际会计准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采用或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范围内的筹资和投资活动以及国际化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国际法律和惯例基础上进行,对开展国际会计审计业务的人员来说了解这些法律和惯例就成为一种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经济业务的实质,才能高质、高效地开展会计审计工作。而开展跨国会计审计业务或在其他国家开展会计审计业务也促使国际会计审计人员应该做到对国际会计准则既熟悉又熟练。

二、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缺乏自己的教学团队

国内很多开展国际化会计审计教学模式的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由于本校教师存在语言和从业经验的问题,往往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要么直接从国外高校或联合办学的机构以交流的形式引入教师,要么从直接聘用有国际化业务背景的社会人员来进行。不管是哪种方式引进的教师,都存在着教学人员流动性大的缺陷。“外来的和尚”在这里出现了水土不服,也不一定好念经。从国外高校或联合办学的机构以交流的形式引入的教师,由于语言不通,也不熟悉我国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一时很难上手,等师生彼此相互熟悉了,一学期也结束了,教师的任期也到了,下学期学生又要面临新的教师开始新的磨合。而有国际化业务背景的社会人员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以实践经验为背景,讲授方式常常是跳跃性的,容易忽视对基础知识的铺垫,讲课方式往往很难被学生接受。缺少自己的教学团队,也加大了学校的资金负担。

(二)国内外会计准则与制度变更频繁,导致教学滞后

目前会计审计准则变更频繁,在各国范围内也开始向单一的会计准则趋同,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其终将会成为全球统一的公认会计审计准则。就目前的国内办学来看,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偏重对准则理论的解释的现象仍然存在,缺乏实践教材总结经典案例和对学生进行的有启发性的练习。在会计审计准则趋同日益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即使出版了既总结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能使其适应国内实际教学需求的实践资料,也往往因为一本资料从编写到完成印刷所花费时间太长,致使相关内容要么过时要么过于陈旧的现象频频出现, 很难做到与国际接轨。

(三)重理论学习,缺少动手实践能力

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要在四年的时间里完成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学生教师要过语言关,学生要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对同一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和处理背景,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使得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实务教学往往关注的太少。如学生不能独自完成对外币真假的识别活动,对国内外发票无法进行真伪的分辨,金额填写不够规范,点钞验钞的训练课时不足等,这些累积效应导致学生一旦被安排在相应的岗位开展工作,就很难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而又由于过于偏重理论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往往缺乏对会计审计知识融会贯通的整合能力。

(四)教学方式仍比较传统

国内高校在会计审计教学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普遍存在。诸如对案例进行分析、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已经编入了教学计划,但却没有具体的要求和完善的标准, 老师往往根据自身经验、结果、课时进度,自主灵活安排,一旦教学时间不充裕或不够就直接删减教学内容。相对数量的教师在教学中仍以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近几年虽然在国内逐渐开始推广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由于知识点已经被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详细讲解,在相关书籍阅读方面又缺乏相应的硬性要求,学生只要完成了课下对教材的阅读,捋顺教师课堂上所讲授过的知识点,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教学方式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非常不利的,学生的知识面太窄,眼界过浅,动手能力不强、自学能力不足,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

(五)考核方式单一,重理论不重视综合素质

多数情况下我国高校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时,给出的平时成绩时习惯于考虑学生的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等,在期末总评成绩时尽管也考虑到了平时的考核,但远远达不到能引起学生重视的程度。因为教学内容多、庞杂且有一定难度,期末考试所考察的题目对具体内容的考查过于重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往往被忽视掉或压根就没考虑,教师还需要就试卷内容提供完备的标准答案,能够发挥学生自主性的空间非常之有限。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既没有足够的压力,又缺乏足够动力去主动完成学习和思考,对其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三、加强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成立会计实践教学团队与双语教学团队

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一支拥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对从事会计审计专业教学的任课教师来说,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是要具备最新会计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其应尽可能的丰富,对国内外会计审计准则到做到烂熟于心,具备某些会计审计学科方面较高的学术造诣;其二是英语表达能力流畅自然,会计审计行业的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国内外的执行环境,这对于把会计审计教育提高到国际化进程的高度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是教学能力强,尊重教学规律,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历程, 能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是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外语的运用能力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从国际化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外语并不是万能的,但不懂外语却是致命的。当然,我们也承认有些人在不懂外语的情况下,也能把国际商务做得初见成效,但这样的人并不多。另外,我们应该知道国际化人才并不是唯外语人才,二者是不能等同的,不是所有外语专业的人都能成为国际化人才或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潜在对象。实际上,高校培养的应是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国际会计审计人员,简称为“懂技术、会外语、能交流”。在此基础上,引用原版教材,要求学生直接用外文教材学习,双语教学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快速且透彻地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兴趣。如清华大学1994年就将CGA教材融入国际会计系本科教育体系,缩短学生掌握国外先进、前沿知识理论的时间。

(三)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

1.开展种类繁多的校内实训。比如: (1) 对常见的国际货币和汇率能熟练掌握,具备识别各种货币真伪的能力;(2) 能辨别各种票据的真伪,尤其是发票的真伪;(3)掌握相关税法,具备纳税筹划能力;(4)掌握五大审计循环与内部控制审计。

2.到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目前会计审计专业的实习基地还主要集中在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年末和下一年年初,事务所都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大量的岗位实习。在实习岗位上,更方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财务及审计工作的作用,更深层次的领悟专业理论知识, 对现行的会计财务管理和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从理论升华到实践,同时对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也颇多帮助。

3.毕业实习。学生毕业前,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的财务部门实习,感受真实的执业环境和操作流程,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从学校学到的会计审计理论与模拟实践的教学知识,并对自身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以实习报告或毕业实习论文的形式呈现,把理论与实际操作、实践教学与实践实习强强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四)教学为辅,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书本上的知识点全部进行深入挖掘,应将重点转而放到讲解重点、难点和专题的框架结构上。这样学生要想充分掌握这些内容,除了认真阅读了解课本内容外,必须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到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完成教师课上要求阅读的参考书目。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翻阅国内外的各种权威报纸、杂志,来拓宽专业知识的层次和结构,防止理论知识和实践脱轨。如教学时可以把学生按能力分组进行,选择热点问题或某篇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报刊报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发表各自的看法,组与组之间就各自看法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辅导课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应该是会计审计课程考试时重点关注的内容,还应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 学生的总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成绩的30%~60%,平时成绩的评定可以包括课后作业、课上随堂测验、期中小考、案例演讲、热点小论文、小组案例分析和课堂出勤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成绩评定。这些丰富的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体现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便于学生发挥其个人的创造性,培养其独立的思考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组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提高与他人沟通和社交的能力,学会对知识进行反思和重新构建。 通过完成平时作业,大量阅读最新的学科资料、报纸杂志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前沿理论,眼界开阔,所学知识不断得到更新。

IBM“国际人才机器” 篇11

尊重个人 追求卓越 服务客户

小托马斯·沃森说:“任何企业,为了生存并取得成功,都必须有一套健全的信念,并将其作为它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他强调:“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忠实遵守这些信念。我相信,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成功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随之而来的挑战,它就必须时刻准备着,在它的整个生命中改变自己的一切,除了这些信念之外。”

IBM也正是一个因坚守信念而具备极强“造人”能力的公司。

世界知名管理大师、《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在《中外管理》的采访中,曾这样表示:因为IBM一直是个始终如一坚守自己价值观的公司,所以,面对任何危机和转型时所能迸发的能量,将是难以想象的。

可以说,IBM不仅是“国际商业机器”(IBM的英文原意),其核心能力在于,它更是一部精密、高效的“国际人才机器”。这正是IBM难能可贵的“变革的能力”。也因为此,在1990年代IBM大变革时期,在许多人看不清IBM走势的时候,吉姆·柯林斯力排众议,准确预测IBM必然转型成功。因为在这位大师的眼中,成为“国际人才机器”的IBM,已经具备了基业长青的能力。

如今,随着IBM面临新一轮挑战:至2013年第三季度,其已连续六个季度出现业绩倒退。但诚如1990年《中外管理》试刊号中就对IBM变革基因的肯定,IBM也一定会在变革中走上一条新的转型发展之路。这正是IBM管理最值得关注之处。

当前,IBM正在启动新一轮变革,2012年年初上任的CEO罗睿兰,提出了当前IBM变革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内部称之为——“139策略”,其中强调了三个最基本的价值观:

成就客户 创新为要 诚信负责

与之相关的9条行为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再造自我”和“珍视奇思妙想”,其内部称之为要找寻所谓的“野鸭子”员工。可以看出,IBM如今的变革,正是公司始终秉持的信念,结合新形势的具体化。

而一如既往,IBM的优势——“变革能力”,也将围绕“人的转型”发挥核心作用。并在IBM这部“国际人才机器”里,围绕对环境的适应和业绩的提升,实现每个人的升华和成长。

如今,在IBM再次推动转型的历史性时刻,《中外管理》又一次走入IBM,向读者展现IBM坚守自己价值观和信念的背后,有怎样的基因和“管理配套”?传统基因和新变革会发生怎样的交融文化,和相互的促进?为读者解读一个实实在在的“国际人才机器”。

国际会计人才论文 篇12

一、会计史研究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会计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为丰富会计理论与实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且确立了中国会计史研究在世界会计史界的学术地位, 打开了国际交流的新局面。

会计史研究之所以必要, 在于它可以揭示会计发展的规律, 便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 遵循规律, 推进会计事业的发展。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2007年10月27日的“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暨杨时展先生学术思想讨论会”上讲道:“为什么要研究会计史?了解和研究会计史对会计学乃至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十分重要。研究会计史能让人系统研究会计乃至经济社会现象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可以为会计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借鉴;可以让我们窥见会计大师筚路蓝缕的艰辛和做学问的途径,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会计学, 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计史研究之所以重要, 在于它在培养新一代会计工作者的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1. 学习会计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的环境下, 高素质会计人才更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正确对待名与利, 做到廉洁自律、奉公守法, 坚持原则, 客观公正。会计史上的许多事例特别是历史人物的学术品格、立身操守均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及感化,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学习会计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一基本原则是谨慎性原则, 这一原则在学生开始学习会计的第一门基础课《会计学原理》时就会学到。谨慎性原则是一种稳健主义, 很多人认为会计稳健主义是西方对会计发展的独特贡献, 实际并非如此。旧时中国晋商会计核算中的“打厚成”和非报告货币折算, 减计资产, 多计负债, 进而少计当期利润, 实质上是一种稳健主义。由此可以说, 会计稳健主义很早就普遍地运用于中国民间会计之中。诸如此类, 会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会计的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以及前辈的智慧, 正确看待伟大祖国的现状与未来,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积极的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3. 学习会计史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

21世纪是一个大变革时期, 经济全球化, 新兴产业飞速发展, 知识技术日新月异。新兴产业的兴起和经营的多元化, 使财务风险越来越大, 注册会计师面临的信用风险也不断增加。2001年美国资本市场上惊爆的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丑闻, 安然、环球电讯和世界通信等一批著名企业相继成为丑闻主角, 由此在美国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 由于这些企业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破坏了市场秩序, 遭到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抛弃并最终走向破产, 而且还导致当时世界著名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公司的解体。这些颇具典型意义的事件必然引起学生的思考, 促进其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

二、会计环境变化下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及西藏会计人才的培养对策

2006年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这一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准则充分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趋同, 由此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凸显。财政部出台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 》中也明确指出:以打造高层次会计人才为重点, 统筹推进各类别、各级层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会计人才保障。高层次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求具有能够合理、合法地进行日常会计信息管理的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也要具有对宏观形势的预测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修养。这种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需要有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才得以塑造出。在会计教育体系中, 各门专业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及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应拓展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观察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对此, 笔者从会计史角度针对西藏会计人才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提出以下对策。

1. 转变教育理念, 深化会计史教育。

多项调查显示, 西藏会计专业人才素质集中表现出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低层次专业技术能力不强, 高层次会计人才匮乏, 开拓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差等。这些问题已被西藏高等教育等部门充分认识到, 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诸如, 提高办学规模, 实行分层次教学, 开展职业培训等后续教育。但是这些措施, 更多的是侧重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层面上, 忽视了对西藏会计专业人才关于人文素质修养及思想视野等方面的教育, 虽然也在积极倡导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改善, 但似乎也是流于形式, 而并未进行思想深处的感化。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这势必又会成为一新的问题, 因此需要我们高瞻远瞩, 从现在做起, 转变教育理念, 在提高西藏会计人才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 注重其精神文化上的教育, 思想修养的培养与能力的培养齐肩并进, 这样才能适应西藏经济发展的需求, 才能跟上会计国际化的大趋势。

2. 优化课程设置,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会计发展史是研究会计产生以及发展的历史进程, 探索其历史运行规律并将这些规律用于预测会计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 会计史学的研究始终涉及到会计学的精华, 它既是会计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部分, 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西藏会计高等教育自民主改革五十年来, 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西藏实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格局, 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整个会计学的教育体系中, 会计史却发展缓慢, 与会计教育目标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按照教育部对会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 针对西藏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实施科教兴藏和人才强区战略的目标, 西藏会计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一方面, 结合西藏地区的特点, 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服务, 培养适合西藏地区区情的会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 也要与时俱进, 顺应时代潮流, 与发达地区的会计教育水平接轨, 培养与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3.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应用专题教学法。

会计发展史是会计专业学科与史学学科交叉生成的边缘学科, 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会计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理论和历史规律, 内容比较枯燥、繁多, 实际教学学时较少。为了提高该课程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意义, 不能单纯采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灌输, 而应采用“专题教学法”。所谓“专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 确定适当的专题, 一般是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进行专题讲解或讨论的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专题教学法也包括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为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会计史》的自觉性和学习热情, 教师应广泛搜集史学资料,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 制作图文并茂的会计史学幻灯片, 实现资料、事件、现象、思想的融合和升华。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西藏会计教育体系中, 《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核心主干课程已取得巨大成就, 师资队伍日益强大, 教学成果质量不断提高, 并出版了适合民族教育的该系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但会计史方面与之相比明显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史学研究对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因此, 西藏地区在政策、经费上应对会计史的教学研究予以充分的支持, 注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强会计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 聘请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会计史专业的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注重目前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的培养, 组织他们到其他示范高校进行交流学习, 特别是参与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学术研讨会为中青年会计史研究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机会, 也提供论文发表的机会, 非常有利于会计史研究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同时也要提供一定的奖励政策, 鼓励教师多获得国家乃至国际会计史学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及时将最新的学术动态、学术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注入教学专题中。

三、结束语

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有高层次的人文修养、思想内涵, 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这是保证西藏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应立足现状, 推进改革, 充分发挥会计史在西藏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建立起适合社会发展及其西藏地区实际的教学模式, 开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各行各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不仅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管理能力, 更要具备优秀的人文素质修养。就会计发展史视角, 对西藏会计人才的素质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发展史,人文素质修养,西藏,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付磊.会计史研究三十年[J].会计研究, 2008, (12) :24-30.

[2]王军.仰望——在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暨杨时展先生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讲话[J].会计之友, 2008, (12) :83-85.

[3]付磊.会计史研究的总结与未来研究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10, (9) :88-92.

[4]程燕.会计史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于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12) :236.

[5]刘爱英.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财会教育, 2012, (10) :113-114.

上一篇:抗震性能试验下一篇:新型会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