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2024-08-02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精选12篇)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变化以及就业难度的大幅增加, 近三年来,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仍能够保持98%以上的高就业率和对口率, 通过对2008—2010三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的调研及分析, 更加了解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及面临的难题[1]。

一、对象

2008—2010届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共计235人:其中2008级63人, 2009级78人, 2010级94人。

二、方法

发放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问卷, 共发放235份, 收回有效问卷23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

三、结果

1. 近几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期望与实际相比过高、就业区域向大中城市涌动, 且就业心理压力过大: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增加。近年来, 各高校连年扩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高等教育从以往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 国家统一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过渡[2]。且卫生医疗相关机构需求与毕业生就业需求失衡, 大学生普遍自主创业的意愿不足, 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沟通[3,4]。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 就业区域向大中较发达的城市涌动, 且期待高薪金、高待遇、有编制的工作岗位[5]。

本次调研对2008—2010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做一统计: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在医院检验科就业的比例始终在60%以上, 其他40%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各级医院的病理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科研机构和学校、仪器试剂公司、服务社区等。 (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多选择大中城市。随着一些沿海城市近年来高速的发展, 和一些中小城镇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毕业生们都涌向“北上广深”等地, 造成了人才集中, 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近三年,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相同的比例为57.02%, 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大城市的比例为42.98%, 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小城镇的比例为0。 (4)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面对严峻的就业情况,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其实比较脆弱, 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紧张、自负自大、盲目跟从、自卑胆怯、虚荣攀比的心理, 给当前的就业造成多重压力。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多种多样, 社会、学校、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途径, 如:市政府及卫生局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政府机关人才中介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市政府卫生局网站提供的网络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自荐、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招聘、熟人介绍等。

通过调研将近三年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予以统计, 其中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各高校招聘的成功率较高。

四、讨论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继续秉承“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方针。且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求, 更加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关键性。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适当限制招生数量, 防止每届招录人数盲目上调,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毕业生素质, 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广泛的临床思维能力、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加强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相关形势教育的学习理解, 以及就业心理的指导[6]。学校要帮助毕业生抢占就业市场先机, 拓宽见习和实习基地, 搭建各方面的就业平台[7]。毕业生应该在就业中准确定位, 提倡较早抓住机会, 应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的新时代就业理念。本着“厚基础宽口径, 淡化专业”的原则实现就业。

摘要:针对我校高职2008—20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 采取问卷调查的调研方式, 对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就业,调研

参考文献

[1]李晖.浅谈提高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做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 (29) 30-31.

[2]刘玉英.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7) :12-14.

[3]曹燕, 温旺荣, 郑仕富.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9) :28-29.

[4]岩磊, 刘彦明.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2) :291-293.

[5]陈孟平.浅探高等医学院校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 2008, 28 (3) :207-208.

[6]徐松美, 张立东.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 31 (3) :344-346.

[7]王学政, 宋晓端, 秦斌, 等.医学影像专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2) :57-59.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篇2

医学检验主要对如何通过医疗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技术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进行研究,是综合运用现代化的物理、化学方法实施医学诊断的学科。作为现代化医院不可或缺的一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担负着人群健康保健的重大责任,然而由于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整体教育模式还未成熟和完善,加之近年来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笔者对我院近年来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各个因素,为教学和指导就业提供相关参考。

一、资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我校2012-2014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146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其就业情况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査问卷主要包含毕业生就业单位层次(省级、市级、县级以及乡镇)、就业岗位、就业途径等方面。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

二、结果

1.问卷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6例,回收142例(97.3%),其中无效问卷4例(2.8%)有效问卷138例,有效回收率为94.5%。

2.就业单位层次。毕业生多集中于市、县级医院,选择省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就业者较少,其中县级医院就业者最多,占50.7%,市级医院就业者占29.7%,省级医院就业者10例(7.2%),乡镇卫生院就业者11例(8%),另有6例选择医药企业就业(4.3%)。

3.就业岗位。78.3%的毕业生选择于各医院检验科就业,13.0%的毕业生选择于病理科就业,选择疾病控制中心、科研单位以及中心血站等单位就业者较少,占8.7%。

4.就业途径。54.3%通过政府或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成功就业,14.5%的毕业生通过他人介绍就业,其余通过人才交流中心、网上择业等方式就业的有31.2%。

三、讨论

1.就业单位层次。依据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绝大部分毕业生(80.4%)选择市县级单位就业,而选择省级医院就业者只有7.2%,乡镇卫生院就业者仅有8.0%。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技术的教育层次偏低。由于省级医院检测检验技术和设备较为先进,而目前高职教育是检验专业的主力军,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相对较少,三年时间的高职教育很难让检验专业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因此其较难于高层次的医院就业。此外,选择乡镇医院就业的毕业生同样较少,可能与就业环境、薪酬待遇存在一定关系。

2.就业岗位。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78.3%)的毕业生选择于各医院检验科就业,即专业对口,基本可以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13.0%的毕业生选择病理科就业,从广义上来说,病理诊断仍是医学检验的一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中,单独开设病理学诊断专业的院校较少,目前仅有泸州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少数几所院校设立该专业。而各级医院对病理学诊断专业人才均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各医学院校亟待尽快设立该专业教育,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3.就业途径。超过半数的(54.3%)毕业生通过政府或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成功就业。医学院校和相关政府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推动者,应积极推动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就业洽谈会,广泛组织国内外医疗机构参与,为毕业生就业选择打开市场,以促进毕业生广泛就业为最终目标。14.5%的毕业生通过家人或其他熟人介绍就业。而随着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毕业生了解消息的途径较多,31.2%的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前往人才交流中心选择合适的就业单位。因此,各院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积极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

现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篇3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继医学基础教育后,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加强专业培训、充实专业知识、培养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医学教育,是院校教育过渡到继续医学教育的桥梁。我国目前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一)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对初级临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种培训制度,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全面临床能力的临床医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目前实行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内容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培训、临床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一般五年为一个周期,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3年),培训对象参加本学科及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训练,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本诊断、治疗技术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同时学习有关医学理论和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成为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住院医师;第二阶段(2~3年),为专业定向培训,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定向培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学科临床专科工作的各种技能,能担负住院总医师工作,达到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主治医师的基本要求。

(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我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它是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师进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种培训制度,是培养合格全科住院医师的重要途径。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造就一支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在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能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主力军。培训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培训、业务培训和全科医学理论等培训,一般四年为一个周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个月)为理论学习;第二阶段(33个月)为医院轮转:第三阶段(12个月)为社区实践。通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全科医学专业主治医师的基本要求。

二、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经验,但由于毕业后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培训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对医学教育这一特殊的、必要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各地区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没能按照各专业学科人才的实际需要,确定统一的人才培训标准和培训内容。由于培训体制的影响,缺少行业的权威性认定,评估机制不完善,导致培训质量不统一的问题比较严重。在人事制度上,虽然设置了全科医师系列职称,但没有具体的细则,使全科医师队伍不稳定。

(二)培训对象概念模糊

由于我国医疗体制的缘故,各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医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后进入各级医院,在选择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和全科住院医师培训时还存在着盲目性。例如,一些以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模式为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住院医师,也进入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他们没有机会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住院医师训练,引起住院医师培训流于形式。

(三)实践环节不扎实

毕业后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临床能力培养的培训,部分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医院后,没有机会接受严格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例如,毕业生分配到专科医院,无法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临床相关科室轮转培训,从事全科医疗的住院医师由于本单位人员不足,医疗工作无法脱身,难有机会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临床实践培训;另一方面,虽然卫生部制订了临床基地管理办法,但对基地的管理、评估没有制度化地进行,临床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管理不规范,带教指导医师缺少严格规范的培训也影响实践培训的质量。

(四)培训经费问题

毕业后医学教育均在本专科毕业生进入单位的最初4~5年里进行,一般医疗单位没有专项经费,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卫生院,经济压力更大,而政府又难以提供全部的培训经费。经费难以落实,给毕业后医学教育带来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许多内容需要到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培训,更是矛盾的焦点。

三、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

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中,法制和行政手段是核心,对毕业后医学教育运行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具有强制和约束力量。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要运用法制和行政手段,以保证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实施;同时,加强对培训的过程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使培训的每个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后医学教育应该与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相结合,实行培训、考核和使用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明确界定培训对象,营造教育支持环境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参加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每个住院医师应有的权利,也是必须经过的教育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分别是对从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住院医师和从事其他临床二级学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根据所从事的二级学科不同,分别进行严格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其他二级学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此同时,必须建立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外部支持环境,例如,要建立全科医师专业设置和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的具体条例,使进入不同培训的住院医师有奋斗目标,可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三)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科学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医疗模式的毕业后医学教育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及相关学科整合的综合教育,因此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必须根据医学教育规律,结合我国现行医疗服务模式,加强科学调研,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高等医学院校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业后医学教育不仅在医疗实践方面,而且在理论方面都需要进行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才能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同时,要围绕培训标准的制定、相关政策、培训基地的标准与认定、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进行研究,为制定政策、计划和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要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对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社区全科医师实习基地的带教指导老师进行统一培训。使他们熟悉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格要求培训对象,完成培养计划。

(五)增加投入,保证经费

国家要设置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建设培训基地、支持毕业后医学教育各项培训项目,住院医师个人及所在单位也要承担一定的培训经费。同时,要制定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工作报酬、工资待遇的相关政策,并加大力度监督其实施过程。只有合理地解决好住院医师参加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待遇问题,才能保证住院医师安心学习。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篇4

2005年我院重新组建为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独立开办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高等护理等医学专业。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满足市场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成了决定职业院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进一步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找出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我院于2009年6月~2010年7月经过前期准备、正式调查、资料汇总三个阶段的工作, 顺利完成了医学类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方法与内容

1.调查方法我院2004~2008届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四个专业42个班级的毕业生共计2041人,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23个班级共计1108名学生为样本, 其中736人通过信访、电话访问、毕业生座谈等形式收集资料, 372人通过QQ群访收集资料。

2.调查内容毕业生问卷调查表分别以信访和QQ群访两种形式发出, 内容涉及工作状况、在校学习状况、就业相关状况等三大项共46个封闭式问题和2个开放式问题。电话访问内容涉及就业单位情况、月薪、更换工作次数、对学院的课程设置建议、能力训练建议、就业指导建议等问题。座谈内容涉及就业相关情况、对学院教学质量的评价及建议、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评价和建议。

调查结果

发出问卷调查表902人, 其中信访形式530份, 回收有效问卷116份, 应答率21.9%, QQ群访形式372人, 有效应答102人, 应答率27.4%;电话访问174人, 有效应答85人, 应答率48.9%, 座谈32人;合计调查人数1108人, 有效应答335人, 合计应答率30.2%。其中, 不同形式调查中内容相同的部分归并。

(一) 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资料有效应答共335人, 分别来自信访116人、QQ群访102人、电话访问85人、毕业生访谈32人。

从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看, 就业单位以二级及三级医院 (包括厂矿医院) 为主。进一步分析其专业构成发现, 在这两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 98%是护理专业毕业生, 这与当前社会各级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及要求基本吻合, 显示出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而口腔、临床专业就业去向以个体诊所、社区乡镇卫生院为主, 药学专业以营销、药店、药厂为主 (图1) 。

(二) 毕业生工作状况调查

资料有效应答共218人, 分别来自问卷调查的信访116人、QQ群访102人。

从毕业生工作状况自评结果看出 (图2) , 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能体现热忱为患者服务, 具有爱心, 工作态度端正、勤奋认真、责任心强, 身体健康、心态良好。在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工作胜任情况及人际沟通方面, 评价一般。调查中还得知, 94.8%的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非常对口或对口, 68.9%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单位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三) 在校学习状况的评价

资料有效应答共218人, 分别来自问卷调查的信访116人、QQ群访102人。 (图3、图4、图5)

对在校学习状况的评价涉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等方面问题。其中, 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属于满意范围, 不满意、很不满意属于不满意范围[1]。调查结果显示:

1.毕业生对在校学习阶段的教学工作总体评价满意度高, 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 (图3) 。

2.大多数学生认为, 我院有一定的社会声誉, 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有序, 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方面令人满意, 满意度达到96%以上。

3.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教学条件设施、毕业实习安排上毕业生的不满意度在4.6%~8.7%之间, 但是实践教学方面学生的不满意度高达18% (图4) , 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4.在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为实习和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主动学习能力 (图5) , 与麦可思研究报告基本一致[2]。

5.在课程设置方面, 药学专业建议增加高等数学、办公软件、市场营销课程, 临床、口腔、高护专业建议增加有关人际沟通、卫生法规等人文课程。

(四) 就业相关情况调查

资料有效应答共218人, 分别来自问卷调查的信访116人、QQ群访102人。调查涉及就业意向、就业渠道、单位用人时考虑因素、职业规划、对学院人才培养建议、就业指导的建议等方面问题, 调查结果反映:

1.62.1%的毕业生就业第一意向是市县的公立医院, 20.4%的毕业生表示暂时或从不考虑到基层就业。

2.51.7%的毕业生认为获得就业信息的有效渠道是学校的就业信息公告、校园招聘会、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为通过报纸、广播、网站获得的就业信息可信度低。

3.36.2%的毕业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29.3%的毕业生有模糊的规划, 34.5%的毕业生没有职业规划。

4.就业中最欠缺的素质调查中, 34.5%的毕业生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17.2%的毕业生是相关工作和实习经验, 15.5%的毕业生是沟通协调能力。

5.64.6%的毕业生就业选择时注重专业对口、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稳定性, 而注重薪资、福利待遇的占16.3%。

6.在毕业生认为单位用人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调查中:39.7%的毕业生认为是执业资格, 29.3%的毕业生认为是性格因素和交往能力, 20.7%的毕业生认为是学习成绩。

7.55.2%的毕业生认为学院应加强学生在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方面的训练, 27.6%的毕业生认为应加强专业能力训练。

8.在毕业生对学院的就业指导建议中, 希望学院多渠道收集和发布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 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并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信息, 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切实做好桥梁作用。

调查结果的启示与思考

本次调查的毕业生采用了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性。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审视回顾学习及就业相关情况, 从认识的角度上看, 更加客观而深入, 为深化我院教学改革和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分析调查的结果, 我们有以下方面的启示与思考:

(一) 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 就业市场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 使得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课程改革, 以此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课程改革的趋势是面向专业群和职业生涯, 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综合能力。正如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一样, 通过我院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 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从自身的工作实际需要出发, 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 也突出显示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当然, 不同的专业各有其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因此也有侧重点, 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

1.实行“双证书”教育及综合能力的训练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 我院一直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陕南乃至全省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人才。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 职业院校要继续生存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在此次调查中发现, 第一, 毕业生具有就业竞争力不仅是专业技能, 被用人单位看重的还有执业资格证书和个人的综合能力。据统计, 近五年间我院执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护理专业在85%~90%, 就业成功率高;而临床、口腔、药学专业由于行业准入制的原因, 毕业一年后才可参加执业资格考试,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因此, 在教学内容上, 必须贴近执业资格考试, 加强“双证书”教育。第二, 来自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表明, 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集中表现在欠缺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另外, 作为基本工作能力, 理解他人、服务他人、积极学习能力也不可或缺[3]。诚然,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 但职业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而是与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互融合的集合体, 这三方面的集合是以良好的应对心态、理性的思辨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娴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坚韧的奋斗精神等综合人文素养为特征表现的。所以, 高职人才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 不能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发展, 这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更是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

2.以校企合作为契机,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教育重在技能的培养。以校企合作为契机, 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 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开展工学结合, 重视实践教学, 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4]。对毕业生在校学习阶段评价的调查中发现, 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实践实习教学环节, 建议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与麦可思研究报告一致[5]。事实证明, 实践教学对于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工作实际, 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工作的适应期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应该大力加强。但由于各种原因, 学院的实践教学条件还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学科发展的需求。所以, 在学院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下, 加强与社会医疗机构等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 聘请医疗机构富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务人员进行带教, 使得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整合, 一方面增加了见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机会, 另一方面又开拓了实践教学的场所和基地, 走“校企合作”之路, 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同时, 改进实践技能考核对加强实践教学有促进作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不能完全由传统的考试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和方法应该革新。这就是, 基于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鉴于基础课“必需”和“够用”的特点, 可以采取试卷笔试的方法;基于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技能课实践性强的特点, 一方面提高实践技能在考核中所占的分值, 另一方面设置细化的考核标准, 采取现场“练兵”、现场“作业”的方法进行评价, 避免实践考核流于形式, 其中有些专业技能课的评价还可以从实习的报告中形成基本结论。

(二) 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实行全程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在调查中发现,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成熟、自身定位及应对社会的能力不够。反映在:首先, 62.1%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意向是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 少有人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 显示出就业观念的不成熟。在当今巨大的就业压力形势下, 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早已将某些专业需求的人才层次定位于本科生, 在这样的竞争中, 高职生如果不转变择业观, 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 高职毕业生应有自身准确的定位, 基层医院应该是合适的选择。其次, 在就业岗位中, 63.8%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或根本没有职业规划。而高职医学生要想发挥自身“专业有优势、上岗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潜力”的特殊优势, 就应该提早做好职业规划, 找准定位、脚踏实地、明确目标, 才能在岗位上不断攀高[6]。所以, 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 应该树立从入学时讲就业, 到毕业时就好业的理念[7]。一年级新生, 应着重让他们认识大学的意义, 认识专业的特点及将来适应的职业, 确定奋斗目标;二年级学生应分析自我特点, 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调适, 培养和发展与目标相适应的各方面能力, 确认就业目标;三年级学生应着重于就业形势、就业信息、求职技巧、心理调适和人生观、价值观等择业的指导。通过三年系统性指导使毕业生择业时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 为今后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奠定基础, 为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本次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 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对检验我院在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就业指导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此次调查对于了解社会就业形势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探索毕业生质量形成的诸多因素和相互关系, 寻求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途径等方面, 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3][5]麦克思研究院编著.王伯庆主审.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4]程欣.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8) .

[6]吕家将.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5

光阴荏苒,转眼间,三年的专升本学习即将结束。我要感谢我的第二母校DD福建医科大学,给了我这次再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回首参加专升本函授学习的这三年,它将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因为通过再次系统全面的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全面地提高,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主要从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专业技能方面总结如下: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作为一名党员,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更为重要的是,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训的教导下,我进一步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了严谨的学风,并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我将牢记着医学生的誓词: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在学习上。三年来,我不断地充实自己,挑战自我,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圆满地完成了全部课程,系统地掌握了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同时,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在临床课的学习中,我对《内科学》、《外科学》、《医学统计学》、《检体诊断学》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重点掌握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且对于《人体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设备学》等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努力,对一些常见病的影像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掌握,为以后更好地运用到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三年的函授自学经历,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让我逐渐学会了该如何面对新知识进行自学,然后对其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运用,在边工作边学习中,我合理安排空闲时间,认真研读教材,然后整理有关要点、重点做好笔记;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想这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将会使我受益终生。

三年的函授学习,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虽短,但本人觉得受益还是很大的。特别是通过学习《大学英语》(1―4册),本人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提升了许多,能看懂专业外语期刊,这为以后更快更直接地学习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时,本人也会不由自主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

函授本科文凭不应该是我追求的终点,而是我走向新生活寻求更高发展的新起点,我将努力向更高的医学知识高峰继续攀登,并以此作为回报社会的资本和依据,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做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 数字控制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总结

★ 大学生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 材料专业实习报告

★ 专业实习报告

★ 技术服务部实习报告

★ 通讯技术专业实习工作报告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报告总结

★ 中专医学影像实践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篇6

摘 要 本文从造成我国医学专业毕业生①就业困境的三点体制原因分析,给出了医疗体制需要完善和改革的方向。本文的特点是撇开费用成本,单纯从医疗服务的供需角度对中美两国进行比较,由现象看本质地讨论如何改善我们国家对医疗这种特殊商品的供给。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就业困境 医疗体制 就医观念 垄断

一、引言

我们国家学习医学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一个困境,医学学生就业率下降是“就业难”最直接的体现。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麦可思公司日前发布“2009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本科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3个。中医学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半年后有30%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传统就业较好的口腔医学就业率也不尽如人意,失业率达29%。临床医学的失业率也有24%。这种局面是否正常呢?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更深入的考察。

二、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并非供大于求

综合来看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另一个原因就是岗位供需的差距。但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可以从其他专业当中挑出来,医学院毕业生供大于求是一个“伪命题”。至于为什么说第二个原因不能用来解释医学毕业生就业困境要用下文的一组数据在说明,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如何来否定第一个原因。

(一)从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分析

医学院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来说,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是随着居民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而且是一种近似正比例的增加。但社会对其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却不是随着人口增加正比例增加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比如说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增加了,但不一定成比例的反映到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上去。因为汽车厂可以用前期的库存来满足这部分增加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人口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近似正比例的增加,因为医疗服务没有那么多的可替代途径,它不能被库存也不能通过进口。也就是说,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好的原因中应该不包含这种经济波动的系统性影响因素。

(二)与美国比较分析

然后我们再考察一下第二个原因为什么不成立。这里主要通过我们国家和美国之间的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给出数据之前也很有必要对美国公民的医疗状况做一个介绍。

美国的医疗机构中,州及以下政府所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仅占医院总数10%,民间非营利性医院占60%,民间营利性医院占30%,而私人诊所遍布全国所有社区,几乎都是营利性的机构。美国始终不是全民公费医疗,美国医疗保险体制是一种“雇主主导制”。即没有一个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保险都是由各家公司去买,鼓励各家公司买保单,不需要政府插手,美国的医疗体制是全世界作的最市场化的。但它所受到的批评也不少,由于美国保险主要是由私人保险机构提供,美国的医疗服务主要是由私人医院提供,增加了成本但是没有增加价值。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下,每个利益团体各有其经济利益的考量,全面性的体制改革将难以实现,而且成本控制仍将是首要课题。

医疗体制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公民患病可医!总体地看美国的医疗体制,只能说它的运行成本偏高或者过高,从医疗服务在供给是否能满足需求的角度上看,它基本不存在问题。而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是否产生了巨大的运行成本,而是如何提供足够的、公民所需的医疗服务。因此,在对下面一组数据进行对比时,我们只着眼于对供求数量的考量,对于体制运行的成本问题先暂时不予以讨论。下面将给出一组中美两国2008年的一组数据: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算两组数据:平均每万总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2.7,美国为1.3,平均每万农村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5.0,美国为6.4。这两组数据可以说明,我们的毕业生数量平均后和美国的差距并不大。可能前一组数据还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那么后面一组按照农村人口作为标准的数据更加实际和具有说服力。因为农村医保制度缺位、生活条件相对低要低、保健设施和保健的观念更缺乏,因此他们才是医疗服务应该重视的群体。另外假设我们能够剔除教改扩招的外部影响的话,医学人才供过于求的论断就更不会成立了。

三、造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民就医习惯

在我们国家,普通公众的就医观念就是:需要治的病就大治,无论是什么程度的疾病,小医院根本不值得相信,只要去大医院才能治好病。但根据相关统计,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不会上大医院就诊,社区全科医生会及时发现需要转诊去大医院的病人。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我们国家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它们只发挥了药房的作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疗水平越低,公众就越依赖大医院。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醫院。这种资源调配的错误思路在我们国家的改革过程中并不少见。比如说第一阶段的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只放在了高等教育层面上。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应该是类似于金字塔式的、有层次的配置。县级以下医院应该有对一般疾病的治疗能力,当超出其医疗能力时应该及时的建议病人转向高一级的医院。这样,金字塔底部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从事对常见病的处理。由于我们国家和美国的行政划分不太一样,而且国情也不一样,所以在美国没有很明显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划分。但美国医疗体系中有一股相类似的力量——私人医生。首先美国医疗保险覆盖了大部分私人诊所,老百姓患一般的疾病必须首先看私人医生,经诊治如果认为有必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则通过私人医生联系相应的医院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在医院发生的费用才能通过保险公司支付。与我国相反,美国技术好的医生在私人诊所较多,因此私人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也比较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其实,新的医改应该学习新教改,吸引人力资源的流动,建立起这种医患的信任关系。另外,在保证和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些高档次的医院,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二)政府对医疗服务的垄断

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处境非常艰难,一直困扰私立医院的三大问题——国民待遇不平等、市场竞争实力悬殊、公私税收两条线。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市场就已经引入市场机制,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民间力量似乎“有负众望”。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总数中,私立医院部分仅占医院总数的9.5%。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行业,国家居于垄断地位。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垄断行业,要么政府对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实行限价或者引入竞争者来打破垄断,提高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要垄断就监管,不垄断就竞争。反观我们国家,一方面国家没有完全开放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权限,另一方面有鼓励医疗行业走市场化,让公立医院转为私立医院,自负盈亏。这其实是个矛盾。国家的垄断力量使得医疗行业的规模过小,而且医疗成本偏高。在美国申办医疗机构比较自由。政府审查所办医疗机构资质的合法性,只要符合规定的办医标准和行医者的执业资格即可。因此,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在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美国政府采取的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然而在立法和监督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任何市场行为都不能超越其法律框架之外。因此,我们国家的医改应该在做好立法和监督的前提下放开私人资本参与医疗行业的通道,将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市场没动力解决的或者没能力解决的才交给政府。政府应该创造更适合私人资本运作医疗机构的环境,释放更多的医疗服务岗位。

(三)医疗保险体制

医疗保险也具有保险的两大职能: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即把个体身上的由疾病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所有受同样风险威胁的成员,用集中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虽然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但它仍然也要受到价格信号的刺激,这和其他商品或者服务市场是一样的。而医疗保险体制的健全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医疗服务市场的价格信号是否合理。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巨大的医疗成不使得患者不得不消极治疗,特别是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医保资金划拨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公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在医保资金的来源方面应该发挥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加医保资金在大型国企和矿产资源中的持股和分红比例。让全民共享国家福利。总之,医疗价格偏高就打消了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了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我国医疗保险体制仍然不健全是造成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四、结论

本文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察我们国家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而是借助这个角度来审视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面和需求面的问题所在,透过这个表象来看本质。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仅是数据上可以說明,如果综合考虑到我们国家居民的饮食饮水卫生、生活环境、保健水平和相对庞大的农村以及城市低保人口等因素,医疗服务供给的缺口就显得更大了。医疗体制改革已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而是关乎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的竞争力,乃至是一个国家对人性的关怀。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跟健康连在一起。就像本文说过的一样,医疗体系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公民患病可医!

注释:

①本文所述医学专业是指包含临床、牙医、骨科等所有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专业.

②美国教育部统计的学生数是按骨科、牙医等细分后的数量,表中数字已被作者合并.

参考文献:

[1]陈伟,叶俊,沈绍武.对美国医疗服务体制的考察与思考.北京悬壶平衡针灸研究院.2005.

[2]丁林.公私结合——普通移民眼中的美国医疗制度.新华网.2005.9.22.

[3]刘北辰.美国医疗制度的几个特点.新思路.2008(5):55.

[4]李凤桃.私立医院投资难题有望解决 "新医改没有忘记我们".中国经济周刊.2009.5.5.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篇7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课程改革调研指导思想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学院“一中心、两要素、三融合”的总体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 构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校外实训基地的认知实践、校内仿真生产性实训、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阶梯递进式工学融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突出职业特色, 增加引领、辐射能力。

本次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旨在通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 对未来若干年福建省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状况有一个更新的了解, 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2 调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针对我院2005~2009届检验大专 (高职) 5个班级毕业生的调查主要采用电子表格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共收集到153名高职毕业生信息。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包括全省各个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检验科、输血科、独立医学实验室、仪器公司等50家单位。调研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 截止2010年4月1日, 收回调查表45份, 回收率达90%.被调研医疗机构级别和地区分布, 见表1、表2.

2.2 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 (1) 就业地与生源地; (2) 就业单位分布、级别状况; (3) 工作岗位分布; (4) 参加职业资格 (职称) 考试通过情况; (5) 用人单位对我院历届高职毕业生的评价情况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结果

通过对我院近5年 (2005~2009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岗位分布及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 共有153名大专 (高职) 毕业生接受了调查, 结果如下:

毕业生就业状况:生源地与就业地调查:生源地与就业地相一致有65人, 占42%;生源地与就业地不相一致有88人, 占58%;其中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有76人, 占50%.见表3、图1.

工作单位调查:被调查的153位毕业生中, 在医院工作的有123人, 占80.4%;在公司从事销售和技术服务的有13人, 占8.5%;在体检中心的有5人, 占3.3%;在血液中心的有1人, 占0.6%;在疾病控制中心的有2人, 占1.3%;在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有5人, 占3.3%;在卫生监督所的有1人, 占0.6%;从事个体经营的有3人, 占2%.见表4.

在医院工作的123人中, 在三甲医院有35人, 占22.9%;在三乙医院工作的共有45人, 占29.4%;在二甲医院工作的共有9人, 占5.9%;在二乙医院工作的共有12人, 占7.8%;社区医院工作的有22人, 占14.4%.见图2.

在医院从事的工作岗位类别调查:毕业后在医院 (含社区医院) 工作的毕业生123人中, 在检验科工作的有112人, 占91%;在输血科工作的有6人, 占5%;在病理科工作的有4人, 占3%;在院感科有1人, 占1%.见表5、图3.

就业单位更换次数调查:在被调查的153位毕业生中, 一次性就业有102人, 占66.7%;更换1次就业单位有36人, 占23.5%;更换2次就业单位有12人, 占7.8%;更换多次就业单位有3人, 占2%.见表6、图4.

毕业生质量状况:我院毕业生参加初级 (检验) 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情况调查:参加过考试的101人中, 一次考试通过人数为90人, 占89.1%;2次考试通过人数为1人, 占0.9%;多次考试通过人数为2人, 占1.98%;考试尚未通过的人数为8人, 占7.92%.另有未参加过考试的52人, 绝大部分是2009届刚毕业不到1年还没有机会参加考试的学生和2008届毕业后考入本科继续学习深造的部分学生。见表7.

用人单位对我院高职毕业生的评价情况见表8.

用人单位对我院历届高职毕业生的评价中, 认为“好”的比例最高的评价指标是“工作态度”, 其次是“人才素质”;认为“好”和“较好”的两项之和比例最高的评价指标是“人才素质”, 达77.8%, 其次是“适应能力”, 达75.5%, “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 均达73.3%;认为“好”和“较好”比例最低的是“英语能力”, 只有42.2%.

在对用人单位172位检验人员就检验专业专科层次毕业生能否胜任检验工作选项中, 认为完全能够胜任占43.02%, 认为基本能胜任占51.16%, 认为需要进行培训占12.21%, 认为不能胜任的占0.58%.结果见表9.

3.2 毕业生就业岗位及质量调研结果分析与讨论

3.2.1 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学生生源地与就业地调查显示, 仅不到半数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 (占42%) , 而生源地与就业地不相一致的学生占58%, 其中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占50%.说明还要在就业观念上加强引导, 鼓励学生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 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 促进和引导学生积极返回家乡, 面向基层各类医疗机构就业,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中发挥作用[1]。

毕业生工作单位调查显示, 尽管目前医学检验就业岗位趋向多元化, 但我院近5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仍以在医院工作为主要岗位 (占80.4%) , 而就业于其他岗位的则以检验仪器公司从事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居多 (占8.5%) , 说明从事医学检验仪器销售和技术服务将成为今后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去向。在医院中,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尽管仍以检验科为主, 但调查显示输血科、病理科、院感科也需要一定数量检验专业的毕业生。

从近几届毕业生进入各级医院的比例看, 尽管三级医院就业人数仍居多, 但进入社区医院的比例已有明显增加, 由此可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 “小病进社区, 大病到医院”将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的主要办法。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将是高职检验毕业生重要的就业岗位。

毕业生就业单位更换次数调查结果显示, 一次性就业的毕业生达66.7%, 说明我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较高, 且专业对口率较高[2];被调查毕业生更换一次就业单位的占23.5%, 应该说, 总体上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较高。

3.2.2 毕业生质量状况分析

我校近5届毕业生参加初级 (检验) 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情况调查显示, 参加过考试的毕业生中, 一次考试即通过的人数接近90%, 而有10%的毕业生因准备不充分而未能一次通过考试。另有未参加过考试的52人, 绝大部分是2009届刚毕业不到1年还没有机会参加考试的学生和2008届毕业后考入本科继续学习深造的部分学生。总体上看毕业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职称考试不够重视。

用人单位对我院历届高职毕业生的评价中, 对“工作态度”和“人才素质”评价最高, 其次是对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质量”的肯定。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检验专业专科层次毕业生对检验工作“完全能够胜任”和“基本能胜任”的达到94.2%.本次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质量调研的结果为我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了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进一步转变, 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医学检验职业岗位和任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毅, 陈建中, 等.促进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法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 28 (4) :27-29.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篇8

医学检验专业是基于临床医学、实验室科学的交叉型专业, 日后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实验室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门类中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1]。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主修专业课程主要是实验室检验相关课程, 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等。该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医疗单位的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实验中心等医技部门, 为疾病的诊断、疗效及病程的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数据。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方向现在愈趋多元化, 除医院外之外毕业生还可选择到各地的疾控中心对传染病的病原体的检验, 疫苗注射相关检验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等工作[2]。同样可选择到日趋发展壮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就业, 如广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艾迪康医学检验集团等。

2 医学检验行业就业情况

随着近年来医学院校的相继扩招, 造成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 毕业生的人数也日趋增多。大学生就业难情况日益显著, 前些年就业较好的医学类专业同样存在就业难问题。从之前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变成目前“欢迎博士、挑挑硕士、少要本科”的局面。近年来, 医学各专业的就业率呈现降低的趋势。医学检验作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 开办该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显著增加从而造成医学检验毕业生人数的累加以及该专业的人才愈趋饱和, 同时医院对医学检验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如以往, 特别是现在许多大医院更趋向对该专业研究生的招收。同时毕业生对自身就业期望过高, 缺乏到基层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造成现在大城市大医院的医学类毕业生供大于求, 而小城市的基层医院则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3]。为了解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对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166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并探讨解决措施。

3 调查与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对象: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2014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 回收问卷168份, 其中有效问卷166份, 有效回收率97.6%。将问卷资料录入问卷星调查网站,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

3.1 影响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因素

本问题旨在了解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 更为看重哪些因素, 学生对影响选择就业单位的因素按最高分 (10分) 到最低分 (1分) 进行评分。结果显示, 影响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影响因素得分从高到底依次是:工资和福利待遇高低 (8.87分) , 单位发展潜力 (7.41分) , 是否有编制 (7.37分) , 晋升机会 (7.08分) , 单位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6.63分) , 单位是公立还是民营 (6.18分) , 单位所在城市的发达情况 (5.86分) , 单位所在地是否是家乡 (5.43分) , 能否解决住宿问题 (4.85分) , 能否解决户口 (4.29分) 。从结果可以明显看出, 工资福利待遇高低明显高于其他因素, 表明目前普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选择工作单位主要看中的是工资福利待遇, 这也是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大学生就业对薪酬考虑得较为实际, 对理想薪酬有较高的期望, 造成许多本科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比较局限, 较多选择大城市大医院, 对基层小医院基本无人问津。学生在择业时对自身情况要有良好的认识, 适时降低择业标准, 扩大择业范围,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小医院就业。就业单位的其他情况如单位所在的城市、医院发展潜力、单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 大部分毕业生仍是比较倾向去大中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或者是发展潜力较好的医院。结果还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愿意选择到公立医院多过到私立医院工作, 这与传统认为公立医院在工作性质上属于国营、稳定性高于私立的医院、以及公立医院的社会地位更高的观念有关。这也与目前许多人认为前期高等教育的高额投入需要在就业时获得较高的回报有关, 说明除了资薪高以外, 一份工作带来的荣誉感、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因素都是毕业生在择业时要考虑的问题。本次调查还发现多数应届毕业生不愿选择回到家乡工作, 折射出年轻人心气高, 希望有机会在外面闯一闯的心态。而且调查显示多数应届毕业生不在意单位能否解决住宿和户口问题, 说明目前住宿已经基本市场化, 单位即便不提供住宿对毕业时影响也不大, 可通过租赁房屋的形式解决住宿问题, 而户口问题目前也可通过人才市场代理的方式予以解决, 不再成为困扰学生就业主要影响因素。

3.2 影响就业单位选择学生的因素

本问题旨在了解根据毕业生自身的求职经历, 对影响就业单位选择学生的因素按最高分 (14分) 到最低分 (1分) 进行评分。结果显示, 影响就业单位选择学生的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 毕业院校名气 (11.12分) , 性别 (9.96分) , 文体特长 (9.43分) , 科研特长 (8.97分) , 当地户口 (8.61分) , 英语四六级证书 (8.46分) , 身高相貌 (7.8分) , 奖学金证书 (7.28分) , 大学成绩 (7.01分) , 各种先进个人证书 (6.78分) , 简历制作 (6.23分) , 担任干部的经历 (5.91分) , 计算机等级证书 (3.52分) 。从结果可以看出, 影响就业最重要是毕业院校的名气,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 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逐渐变成大众教育, 本科生供大于求, 招聘单位逐渐看重毕业生学校的名气, 这与目前招聘单位普遍认为985、211等名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出高徒, 掌握的技能更全面、学习能力更强、综合素质较高有关。影响就业因素得分第二的是性别,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下, 需要毕业生能够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在工作中, 还有值夜班的工作需求, 而工作后女性可能会很快结婚生子, 尤其是怀孕后的孕期、产假、哺乳期间, 妇女的工作时间比男性大大减少, 同时女性将比男性早退休5年, 使得用人单位出现用人紧张及增加的劳动成本, 从而不愿招收女大学生, 甚至出现了“宁要武大郎, 不要穆桂英”的比喻, 使女性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处于劣势。同时本调查还观察到, 在影响因素中文体特长和科研特长得分较高, 而学习成绩则得分较低, 说明现在招聘单位更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 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高低, 也从侧面反映目前社会需要的是多元人才。这也为在校的大学生提示应在大学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文体和科研能力。文体特长与科研技能比较而言, 一般文体特长需要在大学入学前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 难以在大学期间一蹴而就。而科研技能则不同,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少有机会培训科研技能, 科研技能的培养基本上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的。许多用人单位希望招收具有一定科研技能的毕业生, 许多医疗单位除了临床医疗的功能外, 还但担负有医学研究的职能, 医院科研水平的高低甚至会影响其评级, 对此最好的方案是招收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 但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一般不愿选择评级较低及地区相对偏远的医院, 因此招聘具有科研能力的本科毕业生即可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同时还可以协助医院进行科研工作, 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4]。同时本调查还观察到拥有当地户口对就业的影响也较大, 这说明目前仍有许多地方有地方保护制度, 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 会优先考虑有当地户口的毕业生而造成因地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本调查还显示英语四六级证书在就业的影响因素中得分也较高, 说明目前招聘单位仍是非常注重应聘者的英语能力, 目前在许多大城市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未通过的[5]。在调查中身高相貌得分为7.8分, 说明现在招聘单位较为注重应聘者的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也是企业形象的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在条件相仿的情况下会优先聘用形象较好的毕业生, 这也提示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和应聘过程中要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

4 对策研究措施

4.1 学校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招聘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现象。学生在校期间不应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 应利用课余时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培养科研技能, 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 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为此学校可以开设多种兴趣课程及培训活动, 培养学生在文体、科研方面的能力, 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4.2 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大部分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能在医院检验科、病理科或者血库工作, 但是随着检验科人员的逐年饱和, 就业压力也会逐年增加。所以在校期间, 学校可以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及加大宣传力度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鼓励学生到其他相关岗位就业, 拓宽自己就业道路, 如试剂公司, 第三方医学检验集团, 医疗器械公司等。此外应引导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 而不应仅仅看重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 还应从单位的发展潜力, 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及对自身发展的帮助等方面深思熟虑。

4.3 加强女性毕业生就业前的培训

毕业生在就业单位面前的自我推销在帮助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应在毕业生参加招聘会之前对各项求职技能加以培训, 以锻炼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技巧。特别是对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培训, 因为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以女性居多, 而女性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又会受到性别歧视, 所以学校应注重对女性毕业生的指导, 如对学习成绩较好并愿意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可鼓励其考研提升就业潜力, 缓解目前相对困难的本科生就业现状。而想直接就业的女大学生则可帮助她们分析自身的优劣势, 扬长避短, 增加其就业竞争力。同时, 女性毕业生自身也应该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能在日后就业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早日做准备, 从容应对将来日愈激烈的就业市场。

4.4 学校积极和用人单位积极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经常邀请各类用人单位到校开设讲座, 让在校学生提前知道就业单位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看重哪些方面的素质, 对毕业时有哪些要求等, 使得大学生早作准备, 变被动为主动。学校也可以经常到各个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既和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又能起到了解就业动态、推销本校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璞, 马宁, 王雪, 等.浅谈医学检验专业[J].科技信息, 2011 (23) :211.

[2]刘健, 李帧玉, 曹琦, 等.浅谈基层疾控中心临床医学检验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22 (3) :623-624.

[3]辛勤.医改政策下医学本科生就业调查及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29) :265-266.

[4]李江滨, 余涌珠, 黄国滨, 等.科研创新能力对本科医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视界, 2013 (30) :27-28.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篇9

1 选题要恰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3]。

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选题前召开师生座谈会以及与题目相关的学术报告会,相互交流想法,使学员和教师双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把握好课题难易程度。根据学员个人能力不同针对性选题,把握好课题难易程度,以适合不同程度学员的要求。使学员既能够顺利完成课题,又能够提高自己。避免选题太简单,不能培养学员的能力;选题太难,使学员无法完成课题,挫败了其学习热情。

课题要具有创新性。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体现创新思维,而不是重复已做过的试验。

课题应结合专业。课题应使得学员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通过毕业设计起到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与弥补作用。

2 课题实施阶段的监控管理

毕业设计从开题到答辩结束为止,历时数月。毕业设计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均可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及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指导教师应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导师负责制。采取一名导师指导一名学员的方式,且由有一定专业背景、科研能力、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学员的毕业课题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使其有目标和方向,能够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进程。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尽可能早确定好课题,尽早着手,收集资料,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开题后及时总结,及时和学员沟通,避免无谓的错误而浪费时间,给论文书写留有充足的时间。

课题进程检查。由科主任牵头,教学组长督导,以及相关教员组成课题组,对各实施阶段进行检查和考核。开题前举行开题报告,以论证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中期检查学员对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的理解、毕业设计的进度、投入的时间、指导教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包括试验日志的填写、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计划、前期工作小结等等[4]。并进行中期汇报,及时纠正课题中存在的的问题。

3 毕业论文书写的指导

毕业论文是整个毕业设计思路、内容、方法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严把撰写关。

撰写论文要规范化。必须包括: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标题、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等。论文的正文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观点鲜明;必须具备文献综述、方案论证、过程论述、数据分析、结论和总结等要素。首先,要求学生按照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以及自己的思路形成沦文框架,完成初稿。然后指导教师从文章结构、用词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论文结构层次分明。思路理清,对文章结构有整体的把握和安排。重点突出,有的学员花大的篇幅叙述理论,自己做的工作反而不够突出;有的学员把结果、结论混淆,令人产生混乱繁杂的感觉。

背景交待清楚。对本课题产生的缘由、必要性及前期工作要充分了解。如我科医电系一毕业设计“探讨床位变化对SPECT/CT(SymbiaT2)同机图像融合质量的影响”,就是基于“SPECT/CT设备可分别进行SPECT和CT同机采集,通过硬件配准进行同机图像融合,克服了异机图像融合的许多缺点。但是,由于SPECT和CT采集的过程及方式不同,硬件配准等因素会影响同机图像融合质量”。这样一个背景下,课题设计不同负荷状态下,检查床不同位置的图像配准是否偏差以及偏差对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是否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要求学员查阅大量文献以了解国内外相关进展。在毕业论文中列出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中文文献7-8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5篇以上,最好是近两年内文献)。

4 毕业设计答辩的质量控制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怎样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历时3个月的工作向专家、同学阐述清楚,是对学生的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以及PPT的制作水平等综合能力的考验。

答辩幻灯的制作。首先明确幻灯的主线,做到主体突出,逻辑慎密、层次分明、结论明确,最终达到说明一件事情的目的。其次对幻灯做相应的美化技巧,如一张幻灯中文字不能太多,应配相应的图片说明,最好能添加动画效果增强幻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毕业设计预答辩。毕业答辩前举行预答辩是非常必要的。可组织教学组长、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听预答辩,主要目的是对幻灯思路、幻灯效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再进行二次预答辩,此次预答辩主要针对语言的组织,时间的掌控等细节进行改进。经过两次预答辩后,所有学员的水平,包括幻灯思路、效果、语言技巧均明显提高,为最后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奠定了良好基础。

毕业设计做为教学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员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员多种能力的一个途径。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不仅要引导学员熟悉问题的求解过程,如何应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员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毕业设计历时数月,涉及环节诸多,指导教师应与学员及时沟通与探讨,不断总结,对以后的教学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启发一些新的思路,逐渐探索出如何更好指导生物医学工程人才毕业设计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长勤,马敏,王维涛,等.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6,3(6):245-247.

[2]王成华,江爱华.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1(25):103-105.

[3]李霞.指导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7.10(上旬刊):61-62.

医学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 篇10

关键词:医学高职,就业状况

国内对医学生生涯规划或就业对策研究的文献有许多, 多是较偏重于就业选择的科别、地点、职位方面, 较少针对影响因素做探讨, 尤其是公共管理方面研究欠缺。

以往文献研究, 医学生对未来生涯的规划, 以地点而言, 大城市、大医院仍是首选, 而就业形态则是以医院为主, 但随着城市医疗人才已经饱和, 基层医疗机构医学卫生人才匮乏, 国家对部分基层就业的服务项目和政策趋于成熟, 2003年后, 国家连续组织了一系列的服务项目, 包括:“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进村、进社区公益活动计划”、“选调生计划”、“十万大学生村官培养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基层就业空间, 鼓励高校毕业生入基层, 到祖国发展需要的地方去。因此, 高等医院专科的毕业生向基层转移趋势增加。以专业的选择而言, 传统大科 (内、外、妇、儿等科) 最受欢迎, 一些以前不受青睐的临床专科也有提高, 如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一、我国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市场经济体制下, 每年大规模的扩招, 医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 随之也带来了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 河北省高职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有以下五种特点类型:

二、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一) 护理类就业人数虽然逐年上升, 但前景也不乐观, 临床类就业困难

护理类就业人数虽然逐年上升, 但因护理工作的工作性质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依然选择不就业或者不做护理工作等, 造成无法就业的现象;另外近几年护理的大量需求使得学校大量扩招, 当供需达到平衡时扩招的学生如何就业是就业工作应该提前考虑的问题。相比于护理专业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一般, 如预防、影像、麻醉、检验等学科虽然需求相对旺盛, 毕业生也少, 但岗位更少, 一个医院需要几个这样的人才呢。在高职医学院校中最难就业的就是临床类毕业生了, 各大医院对临床专业学历的要求是一年更比一年高, 专科学历的临床学生举步维艰。

(二) 城市医疗人才饱和, 基层医院人才断层

“因为基层医院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有岗无编, 没有高年资医生带, 业务容易荒废、职称晋升机会少”。一些县医院和社区卫生院存在病人少、医院效益低, 工作人员福利小、待遇低。这样的医院本身病人就少, 对人员的需求就小, 没有多大空间接受新毕业的医学生。而且对于医学毕业生来说, 这样的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慢, 经营状况不景气, 即使高职类医学毕业生也不愿意去这样的医院。

(三) 就业工作中没有完善的体制, 社会保障也不够健全

我国的人事改革制度相对落后, 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根本改变, 国有医院没有用人权利, “指标”的存在, 限制的了大批的毕业生;而私立医院即使有人员但也没有审批进入指标的渠道。就业体制得不到完善,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得不到改善。另外劳动市场对医学毕业生就业申批手续太复杂, 一些没有顺利就业的毕业生就是因为没有办好手续。

(四) 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医学生在校期间,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了就业指导选修课和必修课, 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就业的技巧等等, 很多同学认为这些课程没有实际的意义对这些课程不够重视, 经常旷课, 在校期间没有充分掌握有关就业择业的知识, 导致到实际就业时一团浆糊, 不能理性对待就业择业问题

三、政府政策对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篇11

好名声门庭若市,无证诊所里来了个乳腺病患者

黄荣明是安徽亳州某镇医院的内科退休医生,退休以前,不少人经常来寻医问药。正式退休以后,他索性专门对外营业,居然还吸引了不少人前来看病。黄荣明一直琢磨着办个手续,可是由于条件不过关,上级迟迟没有给批准。当地卫生部门去查处,觉得都是熟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黄荣明有个儿子,叫黄传义,是广东省某医学院的高材生,其女友肖文是上海人。2007年毕业时,肖文主张一起回上海,而黄传义想回安徽帮助自己的父亲。肖文说:“你爸爸的那叫诊所,回家会有什么发展前途?”黄传义听了心里很不痛快,临走的时候,他连个招呼都没有打。黄传义的回来让一家人很高兴,都为家里出了个医学院的大学生而自豪。

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黄传义很快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华,无论是诊断还是抓药,都超乎寻常。一天,诊所里来了个特殊的患者,刚刚几个月大的婴儿,连续高烧39度以上不退,已经烧成了肺炎,孩子仍处在昏迷状态,是在其他诊所没有治愈才过来的。黄荣明主张孩子的父母给孩子再转院,黄传明一听就急了,马上说:“爸,再转院的话,小命都会丢掉,我来想办法吧。”

黄传义首先利用冰水降温法,把孩子的温度临时降下来,随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孩子的病得救了。这让病人一家感激不尽。于是人们很快都知道黄家诊所里多了个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来治病的人络绎不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传义决定把诊所做大,把外科抓起来。黄荣明不同意,那样需要花钱不说,危险性还很大,更何况是属于无证行医,一旦出了医疗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黄传义却不听。黄荣明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缠,只得同意。为了提高诊所的档次,黄荣明把这几年来挣的十几万元的辛苦钱全部砸了进去。

2008年2月10日,手术室刚落成,就来了一个年轻的乳腺病患者,患者叫李丽华,30多岁,是当地一名小学老师,黄传义通过细致地询问和观察,说:“李老师,你的病是乳腺增生,如不及时治疗,后果很是严重。不过,就你目前的情况来看,也不是什么大病,眼下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保守治疗,主要是吃药和打针,但是治疗不彻底,以后还有可能会复发;二是动手术,只要切除肿块就可以彻底治愈顽疾,保证以后不会再复发。”李丽华不无担心地说:“动手术会有危险吗?”黄传义信誓旦旦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小手术。李丽华似乎并不相信他。黄传义心中不悦,开了几副药打发她走了。见儿子不高兴,黄荣明过来安慰儿子,看到爸爸也不信任自己,他更生气了,从外面抓进一只大公鸡,拿起手术刀,迅速把鸡头给齐刷刷地剁了下来,周围人都愣住了。黄传明说:“你们都看着,我通过手术,还能救活它,你们信不信?”在大家持怀疑的目光里,他利索地拔掉附近的鸡毛,把一些食物塞进公鸡的嗉囊里,以确保公鸡的能量,然后迅速地给这只大公鸡做缝合手术,很快手术缝好了。许多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这时黄传义说:“各位,我把公鸡给固定好,五天以后,保证公鸡和以前一样,照样吃东西打鸣。”在公鸡无法吃东西期间,他不断地给公鸡注射营养,到了第五天,公鸡果然活了,下地找东西吃,大家都为他的高超的医疗技艺而折服,黄荣明也叹为观止。但为了不出问题,他还是对儿子做人体手术的事情给予否定。

2008年2月14日,李丽华再次来到他们的诊所,李丽华说:“我这几天吃了你给开的药,可管用了,可是我又担心不能治疗除根,决定动手术,我丈夫也支持我在你这里做手术”。其实,李丽华的乳腺病已经是早期的乳腺癌了,只不过为了减轻她的思想压力,黄传义故意说成是乳腺增生。为了减少她的顾虑,黄传义拿出他在大学期间在医院实习时给别人做手术的照片,还有学院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及与多名乳腺病专家教授的合影。李丽华看了这些,心里不再害怕,并决定第二天就来做手术。

听说儿子明天就要给人家动大手术了,黄荣明很是担心。他决定和儿子再认真地谈一谈。可是,当他再次把话题转到那件事上的时候,黄传义铁青着脸,理也不理他,独自做自己的事情。

大胆小子:没有金刚钻,偏揽瓷器活?

第二天,李丽华和丈夫婆婆如约而至。黄传义让她先进手术室。这时候,婆婆走了进来,担心地问:“孩子,你有足够的把握吗?她还有个吃奶的孩子哩,一家人全靠丽华的那1000多块钱的工资养活,要是不行的话,咱就别逞这个能!”

黄传义对她的问话,十分地不高兴,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李丽华的丈夫说:“娘,你就别打岔了,人家大学生喝了这么多年的墨水还能是白喝?没有那个金刚钻,他也不会揽这个瓷器活?”

这样的话,黄传义爱听。刚想给李丽华打麻药动手术,爸爸黄荣明阴着脸走了进来,他是来给儿子打下手的,他还想阻止儿子冒险,他再次跟儿子轻声地说:“儿子,还是签一个协议吧,医院动手术都是要签协议的,这样也可以少担点责任。”

黄传义装作没有听到,一句话没说。怕影响儿子的情绪,父亲不再说什么。很快,麻药注射就进入了李丽华靠近乳房的肌肤里。手术开始,谁知刚一动手,李丽华“妈”的一声叫了起来,一个劲地直喊疼。原来,黄传义仗着自己有能力,没有进行全身麻醉,而是仅仅进行了局部麻醉,由于用的剂量小,所以病人痛疼难忍。

黄荣明再次提醒说:“传义,你觉得行不行?要是不行,赶快收手。”李丽华的乳房已经被划开了一个口子,血开始汩汩地向外流,疼得她眼泪都流了出来,浑身直冒虚汗。血流得很快,卫生纸、药棉用了一把又一把,还是止不住。他想去堵漏洞,可是小诊所不同于大医院,缺乏很多医疗器械。

黄荣明明白儿子的这一刀动了李丽华的重要血管,建议抓紧时间转院。黄传义却显得十分镇定,喝斥着说:“你离远一点,别影响我动手术。”他给李丽华又打了一针麻药,李丽华这一回静了下来,像个死人一般。只是血比先前流得更多,一个人的血是有限的,如果再这样下去,人就会死在手术台上。这一点,黄传义心里最清楚不过了。他的脸上冒出汗来。他小声对父亲说:“坏了,病人需要输血。”黄荣明看在眼里,紧张得厉害,连忙把李丽华的婆婆和丈夫叫到一边。见这个小手术,还需要输血,丈夫知道妻子有麻烦了,只是不停的祈祷。还好,那个血流如注的动脉被黄传义用绳子给扎上了,清理好血迹,他很快看清楚了那长在李丽华乳房里的三个肿块,正准备做切除手术,突然,停电了,手术再也无法进行下去。黄荣明找来手电筒,手电筒的电很快用完了,万般无奈,只好用手机照明,手机的亮光绝非200瓦的电灯和医疗手电能比,密麻交错

的血管一不小心,就会出乱子。果不其然,他由于紧张又把刚才的血管给弄破了。血“哗”的一下又流了出来,黄传义知道这一次完了,目前惟一能救她的只有输血了,可是小诊所的条件,哪来的血可以输,更何况不知道李丽华的血型。这时,李丽华从昏迷中醒来,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大夫救我,老公救我,我不想死。”她的身体开始变凉,瞳孔开始放大。黄传义已经不再嚣张了,黄荣明含着泪小声跟儿子说:“儿子,你是我惟一的儿子,我和你妈不能没有你,装着拿东西,你从后院跑吧,永远别回来,记住,千万不要给家里打电话!”。

儿子走后,黄荣明一屁股瘫到在了地上。李丽华的婆婆和丈夫打从一停电,就不放心,见黄传义慌慌张张地溜了出来,觉得肯定发生了意外,连忙抱着孩子闯了进来,丈夫用手一摸,妻子的手在变凉,已经不能说话,只是一只手动了动,示意要见儿子最后一面,儿子被抱过来,不懂事的儿子,趴在妈妈的身上就要找奶吃。丈夫和婆婆放声大哭起来。

黄荣明知道这次手术准备工作不足,比如输血问题,比如停电问题,比如经验问题。但是一切都晚了,擦了一把汗。他知道人是救不活了,连忙拨打了县120指挥中心的电话。一个小时后,急救车赶到,急救人员冲进黑灯瞎火的诊室,抬出病人,发现李丽华已经在半个小时前因流血过多去世。这时候,李丽华的婆婆和丈夫早已经哭得死去活来,孩子从妈妈的身边被抱走,十分的不情愿,也哇哇地大哭起来。哭了半天,李丽华的丈夫突然想到要用法律来制裁这个医疗事故的缔造者,拿起电话准备报警。黄荣明说:“还是我自己报警吧!”说着自己骑着自行车去了当地派出所自首去了。

公安机关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很快查封了这个非法行医近十年的“荣明诊所”。再去找黄传义时,他早已经不知所踪。李丽华的死,在家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这个鲜活的生命的离开,流露出诸多惋惜,更为黄传明的拙劣手术而痛恨不已。

黄传义仓皇出逃以后,他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更不想被公安机关抓去坐牢。自己刚走出校园,还没有发挥作用,就走进牢房,他心有不甘啊。这时想到了自己的女友肖文。然而就在他到上海的第14天,安徽警方就从天而降。原来,他出逃以后,警察很快打听到他所就读的医学院得知,他曾经交了一个上海女友。顺藤摸瓜,最终在他的女友那里将他抓获归案。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篇12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安医学院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挑选毕业生500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7份,剔除无效问卷外,共有45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1.6%。

2.方法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由Spielberger(1983)等人编制,由两个分量表组成,第1-20个项目为状态焦虑量表(S-AI),第21-40项目为特质焦虑量表(T-AI)。每一条目为1-4级记分,分别表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程度。中文版本经我国学者修订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结果

1.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整体状况分析

医学毕业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分别是(43.65±8.50,45.40±8.11),与中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均差异显著(t=-4.19,P=0.000;t=5.51,P=0.000)。以性别为自变量,以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医学毕业生在状态焦虑(t=0.921,P=0.358)和特质焦虑(t=-1.288,P=0.198)方面得分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1。

2.不同专业医学毕业生的择业焦虑比较

以专业作为自变量,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为因变量进行F检验,结果见表2。

不同专业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医学毕业生面临择业前的状态焦虑有差异(F=2.252,P=0.048),但通过事后检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专业之间择业前的状态焦虑没有显著区别;不同专业的医学毕业生面临择业前的特质焦虑无区别(F=1.177,P=0.320)。

3.不同生源地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比较

以生源地作为自变量,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来自城镇的毕业生状态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t=2.258,P=0.024*);而在特质焦虑方面差异不显著(t=0.782,P=0.434)。

讨论

1.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性别差异分析

彭丽丽[1]对成都市男女大学生的相关焦虑研究显示,成都市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张凤梅[2]对山东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分析后发现男女生焦虑状况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余兵兵[3]的研究发现男女生在状态焦虑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特质焦虑方面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毕业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群体,说明医学毕业生在择业期间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男、女医学毕业生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结论与康文艳[4]、谷鑫[5]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同,与康钊[6]的研究结论不同。

2.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在专业方向方面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专业方向医学毕业生择业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专业方向对医学生择业焦虑影响不大。导致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专业均在大医学学科的范围之下,专业差异不大,专业具有相对特殊性所致。

3.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来自城镇的毕业生状态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而在特质焦虑方面差异不显著。该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不尽相同:肖凌燕等人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7]。张晓琴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焦虑总分在生源上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8]。康文艳的调查结论也显示大学生的择业焦虑在生源上没有显著差异[4]。导致本研究生源地不同,状态焦虑显著差异而特质焦虑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样本选取有关,此次样本均来自西安医学院,前来学校招聘的单位大多数属于县级及以下医院;而不同生源地医学毕业生的择业期望不同有关,来自农村的医学毕业生相对更容易接受回基层就业的现状,而来自城镇的医学毕业生不太容易接受去基层就业的现状。

建议

针对西安医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言,是培养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应用型医务工作者,即培养出适应基层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当前社会浮躁气息较重,也影响到在校医学生,很多医学生不愿意、甚至排斥回乡就业。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在择业观上确立争取的价值导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为当前学校在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1.改变认知、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医学不仅是一门疾病治疗技术学科,更是一门道德教育学科。当前我国基层医疗人才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医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大医院、大城市,相比之下,基层乡镇医院几乎无人问津,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当前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许多医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盲目追随社会消极现象,忽视了职业使命。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训,强调医学生在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利益的重要性和作为一名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职业使命,鼓励医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到基层医疗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渴求,实地感受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空间,拉近与基层单位的距离。

2.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实践锻炼

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医学生就业是否成功与这些能力息息相关。但当前大多数医学生从跨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对这些能力重视不够,真正到用时,才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欠缺。因此,医学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医学伦理道德的培养。

3.形成“苍生大医”的职业风范

“志存高远”是高素质医学人才走向成功的必备主观条件之一。“大医风范”应该成为医学人才成长目标体系中医学伦理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9]。在求职时,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医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很可能会心灰意冷、产生歪曲自我认知。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知识培养,并以身作则,针对医学毕业生进行人文关怀,对他们进行安慰与支持,让毕业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帮助,有效降低毕业生的焦虑感。

摘要:目的 :以西安医学院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了解目前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现状,并提出降低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挑选2009级即将毕业的500名学生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西安医学院毕业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中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差异显著;男女性别之间没有差异;不同专业之间没有差异;是否班委没有差异;来自城镇的毕业生状态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t=2.258,P=0.024),而在特质焦虑方面差异不显著(t=0.782,P=0.434)。结论:择业期间焦虑状况在医学毕业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高校可借助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提升毕业生应对择业焦虑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彭丽丽:《成都市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焦虑的相关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

[2]张凤梅、陈建文、徐恒戬:《山东某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状况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第41卷,第13期。

[3]余兵兵、卢俊义、程绍珍:《社会支持、就业评价与大学生焦虑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1期。

[4]康文艳:《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谷鑫、李丹琳、刘永琦、汪永锋、康卓君:《兰州市5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诸因素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第22期,第124-126页。

[6]康钊:《334名大学生择业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国校医》2009年8月第23卷第4期。

[7]肖凌燕、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结构及其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第4期,第44-50页。

[8]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大学,2005。

上一篇:中级法院下一篇:加强农机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