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归分析

2024-08-04

转归分析(精选10篇)

转归分析 篇1

摘要:目的:采用超声对胎儿肾积水程度进行检测, 并指导临床采取适当治疗措施。方法:对进行孕期体检的妊娠期妇女, 均采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产前超声检查, 共检出胎儿肾积水37例43只胎肾, 并对胎儿肾积水的初发时间、积水程度、有无伴发其他器官畸形等进行实时记录;同时测量14~40孕周正常胎儿肾脏各径线值和皮质数据。对肾积水胎儿随访6个月至3.5年。结果:37例胎儿43只肾积水中, 0级0例, Ⅰ级18例 (占48.6%) , Ⅱ级12例 (占32.4%) , Ⅲ级5例 (占13.5%) , Ⅳ级2例 (占5.4%) , V级0例。有6例选择终止妊娠, 5例选择手术治疗, 23例肾积水在随访1年内完全消失, 8例在随访3年内逐渐消失, 1例失去随访。结论:胎儿肾积水多属于生理性, 可随着身体发育而消失;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或终止妊娠, 因此做好孕期超声检测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胎儿,肾积水,超声检查

胎儿肾积水是指母体在14~40孕周中, 胎儿的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出现异常, 致使肾盂里过滤的尿液不能及时顺畅排出体外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中, 胎儿肾积水是较常见的一种征象, 其发病率占胎儿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总发病率的80%~87%[1]。近年来, 胎儿超声扫描与采样技术的应用与提高, 以及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实验的观察研究, 从而对胎儿尿路梗阻的病理生理过程加深认识, 使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得到发展。本文采用超声技术观察胎儿肾积水及出生后的变化, 进行跟踪随访, 以进一步明确各级肾积水的发展、变化、转归, 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正确的治疗和处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7例肾积水患儿, 均为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门诊行孕期超声检查并诊断的病例, 并均在我院娩出。检出37例胎儿43只肾积水 (单侧31例, 双侧6例) ;初产妇33例, 经产妇4例;年龄22~39岁;孕妇无腹痛、阴道出血等阳性体征, 无近亲结婚和遗传病史;胎儿性别男21例, 女16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GE VOLUSON730型超声仪, 变频凸阵探头, 探头频率3.5~5MHz。检查时, 以胎儿脊柱为轴, 寻找胎儿双肾, 清晰显示横、纵切面。测量肾盂分离的大小及肾皮质厚度并记录数值。首次检查后, 间隔1.5~2h进行重复检查, 以免因胎儿膀胱充盈而致误诊。注意胎儿膀胱充盈的情况, 观察输尿管有无扩张, 注意胎儿有无合并其他发育异常[2]。产前每隔2~4周进行超声检查1次, 以观察肾脏变化, 并测量肾盂分离数据, 准确记录以供临床对比分析, 直至胎儿出生。全部病例在出生后的24h内及时行超声检查, 认真观察肾盂积水情况, 并于胎儿勉出后,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检查, 对随访检查中出现肾积水明显加重的患儿应记录, 并相应缩短随访检查的间隔时间。根据胎儿肾积水程度分为V级, 其中0级0例;Ⅰ级18例 (占48.6%) ;Ⅱ级12例 (占32.4%) ;Ⅲ级5例 (占13.5%) ;Ⅳ级2例 (占5.4%) 。同时随访检查中认真观察有无输尿管扩张及其程度。随访时间6个月至3.5年, 并对新生儿进行肾脏超声检查, 观察肾盂积水的变化情况, 并认真记录分析。

1.3 诊断标准

1986年Grignon 依照肾积水的严重程度提出了5 级分类系统 ( 适合妊娠20周以上) 。I级:肾盂扩张<10mm;II级:肾盂扩张10~15mm;III级:肾盂扩张>15mm, 肾盏轻度扩张;IV级:肾盂扩张>15mm, 肾盏中度扩张;V级:肾盂扩张>15mm, 肾盏重度扩张, 肾实质变薄[3]。

2 结果

胎儿肾积水37例43只胎肾, 其中0级0例;Ⅰ级18例 (占48.6%) , 22只肾, 肾盂分离>5.0mm。其中10只肾积水在孕晚期时肾积水吸收, 4只肾积水在出生1周后消失, 3只肾脏积水在出生6个月时消失, 5只肾在随访1.5年后积水消失;肾皮质厚度<4mm者13只肾, <5mm者9只肾;Ⅱ级12例 (占32.4%) , 14只肾, 肾盂分离>13.5mm, 其中6只肾在胎儿出生后1年内积水消失, 2只肾在随访1.5年后积水消失, 1只肾随访3年后积水消失, 5只肾于随访中发现积水加重, 肾皮质厚度<6mm, 肾脏略增大, 肾实质变薄, 行手术治疗;Ⅲ级5例 (占13.5%) , 5只肾, 肾盂分离>15mm, 5只肾随访1年后发现肾脏显著增大, 有明显液性暗区, 积水呈进行性加重, 肾盏扩张, 选择中止妊娠。1只肾失去随访;Ⅳ级2例 (占5.4%) , 2只肾, 肾盂扩张>15mm, 肾盏中度扩张;肾盂、肾盏结构消失, 肾实质变薄, 选择终止妊娠;V级0例。胎儿肾积水分级及转归情况详见表1。

3讨论

正常胎儿肾脏在孕10周时即可产生尿液, 15周时尿液便是羊水的重要组成成分, 在维持羊水体内平衡中起重要作用[4]。国内外诊断胎儿肾积水都是采用超声测量肾盂内液性暗区的前后径。按Grignon 1986年将肾积水分为5级。肾集合系统分离值在10~14mm与15mm以上有临床意义。因此, 做好孕期检测工作, 加强随访, 对防止不必要的终止妊娠或手术, 避免肾功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注:0级0例, III级1例失去随访。

参考文献

[1]BLYTH B, SNYDER HM, DUCKETT JW.Antenatal diag-nosis and subsequent management of hydronephrosis[J].JUrol, 1993, 149 (4) :693-698.

[2]韩东红, 朱玲艳, 谢红仙, 等.超声诊断胎儿肾积水的临床转归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2011, 10, 16 (5) :376-377.

[3]黄倩.超声诊断48例胎儿肾积水及预后评估[J].右江医学, 2011, 39 (4) :477-478.

[4]GRANUM PA.The genitourinary tract[M].Chicago:YearBook Medical, 1990:433, 491.

转归分析 篇2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瞳孔散大 转归

资料与方法

我院1995年1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患者330例,男255例,女75例;年龄6~63岁,平均35岁,车祸伤290例,坠落伤33例,锐器伤7例。

临床表现:GCS评分在8以下,189例单侧肢体病理反射阳性27例,双侧肢体病理反射阳性,114例未引出病理反射,经头颅CT诊断并经手术后证实硬膜外血肿183例,硬膜下血肿105例,脑挫裂伤423例,其中继发脑内血肿15例。123例入院后出现单侧瞳孔散大,其中63例患者快速应用甘露醇速尿脱水后瞳孔恢复正常等大状态,均在1小时内手术。126例一侧瞳孔散大后由外院转入我院,伤后3小时手术,81例双侧瞳孔散大后手术,其中21例快速反应甘路醇速尿脱水后一侧瞳孔缩小,双侧瞳孔散大持续时间在1~1.5小时,术后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氧饱和度的监测,控制氧饱和度在95%以上,甘露醇速尿加入地塞米松脱水,行亚低温治疗、抗感染等综合性减轻脑水肿治疗。

数据分析:受伤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预后,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状态和死亡。

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去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123例单侧瞳孔散大患者在1小时内手术,无1例死亡,且生存质量好;126例患者一侧瞳孔散大,由外院转入我院,在3小时内手术者预后良好仅20例,中残40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8例;81例双侧瞳孔散大后手术,其中21例快速应用甘露醇速尿脱水后一侧瞳孔缩小,双侧瞳孔散大持续时间在1~1.5小时,中残1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51例。经统计学处理,以上3组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硬膜外血肿组与硬膜下血肿组、脑挫裂伤组患者成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硬膜下血肿组与脑挫裂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瞳孔散大,是病情发展危重阶段,形成双侧瞳孔散大后死亡率极高,且时间愈长预后愈差。

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瞳孔散大是颅脑损伤危重的显著性标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脑损伤口,颅内血肿,各种原因延误治疗时机及各种并发症,发展到双侧瞳孔散大死亡率高达60%~100%。由于我院近11年来不断完善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病人的治疗方案,降低了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实践证明,重型颅脑损伤致颅内高压,双侧瞳孔散大持续1.5小时是接近意识恢复不可逆的时间极限,双侧瞳孔散大持续3小时是接近呼吸功能恢复不可逆的时间极限,重型颅脑损伤控制比较复杂,损伤导致的全身并发症更为危重,因此预后就更加危险。

但是少数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持续时间短,或快速应用甘露醇速尿激素脱水后一侧瞳孔缩小,去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及时,采用综合降颅压治疗措施,患者仍可能存活。因此,在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应做到:①要争取病人清醒时开颅;②要立争在患者昏迷早期或脑疝初期进行手术;③如无上述条件,必须争取在呼吸停止前手术,即使呼吸停止也要快速气管插管,呼吸复苏后进行手术,硬膜外血肿引起瞳孔散大手术后效果较好,与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者相比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因此,硬膜外血肿引起脑疝瞳孔散大,无论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均应手术清除血肿,尽快降低颅内压力,多能挽回生命并恢复意识。及时检查、诊断、手术治疗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的关键。当脑疝早期[1],颅内压增高后,由于颅内各腔室压力不均衡,以推压某部分的脑组织向靠近的解剖间隙移位,移位的脑组织致使脚间池、环池、大脑大静脉池受压,闭塞了脑脊液循环,导致大脑大静脉扭曲乃至完全阻断,中脑随着疝发展而受压、移位和变形,并使整个脑干向下方和对方移位。首先由患侧脚间凹至海绵窦的动眼神经受到牵拉和大脑后动脉的嵌压而出现麻痹,出现患侧瞳孔散大,继而中脑受压,使大脑脚锥体束纤维和中脑、桥脑交界处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受损,病人出现双侧瞳孔散大,进行性意识障碍变化。如果没有采用及时有效的措施,迅速解除脑疝,不仅疝出的脑组织发生瘀血、坏死,严重受压变形的脑干也将因穿支动脉的破裂、闭塞而引起继发性脑干实质出血、水肿和梗死,中枢系统衰竭而导致呼吸循环多个器官系统的衰竭,因此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病人的抢救要快速及时。

本组结果说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必须早诊断早治疗,对GCS记分低、CT显示有明显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环池封闭者,须急诊手术;并发脑疝患者,应抢在双侧瞳孔散大之前,及时采用综合性降颅压措施及尽快手术减压治疗,打断脑肿胀、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提高生存率,减少其病残率。如手术时脑肿胀严重[2],应去除大骨瓣充分减压,骨窗范围超过1个脑叶、跨越2块颅骨或6cm×6cm以上,可将患侧对侧打开,使其脑组织充分减压,如脑挫裂伤清除失活挫灭的脑组织,达到内外减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86-287.

转归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延期、过期妊娠126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孕41~41+6周者82例, 孕周≥42周者44例, 以同期正常妊娠 (孕37~40+6) 156例为对照组。孕妇年龄18~41岁, 平素月经规律, 定期产前检查, 未发现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心脏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影响胎盘功能的疾病。

1.2 方法

孕妇入院后首先核实孕周, 产前检查了解头盆关系, 先露部高低, 宫颈Bishop氏评分[1], 胎儿估重,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如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凝血相、肝肾功能、B超检查了解胎儿发育及羊水量, 脐带、胎盘成熟度情况, 胎儿电子监护, 行无激惹试验 (NST) 或宫缩激惹试验 (OCT) , 对无胎儿窘迫, 明显头盆不称, 胎位异常等禁忌者予缩宫素引产, 各产程严密观察胎心、羊水性状及产程进展情况。

1.3 诊断标准

羊水过少的诊断标准[2]: (1) B超诊断标准:测量四个象限内最大羊水暗区深度之和即为羊水指数 (AFI) AFI≤8cm, 为羊水过少临界值, ≤5为羊水过少的绝对值。 (2) 产时或手术中极少流出。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延期妊娠组并发羊水过少12例 (占14.6%) ;羊水Ⅱ°-Ⅲ°污染11例 (占13%) ;胎儿窘迫8例 (占9.7%) :剖宫产分娩14例 (占17%) :新生儿Apgar评分≥8分者77例 (占93.9%) ;4~7分3例 (占3.6%) ;<4分者未发生。与孕37~40+6周正常对照组相对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0.05) 。

2.2 过期妊娠组并发羊水过少18例 (占40.9%) ;羊水Ⅱ°-Ⅲ°污染16例 (占36.3%) ;胎儿窘迫19例 (占43.1%) ;剖宫产分娩15例 (占34.1%) ;新生儿Apgar评分≥8分者36例 (占81.8%) ;4~7分7例 (占15.9%) ;<4分者1例 (占5%) 。与延期妊娠比较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延期及过期妊娠发生的原因分析患者入院时情况, 常存在胎儿较大, 骨盆狭窄, 脐带缠绕等影响胎先露衔接、下降及宫颈成熟度等因素, 积极处理可能导致难产的因素, 在发生延期妊娠时, 选择正确分娩方式, 尽量不过渡到过期妊娠, 以确保母儿安全。

3.2 过期妊娠胎盘形态学变化的研究发现[2], 过期妊娠时胎盘重量逐减, 功能逐降新生儿低评分发生率逐渐增高, 绒毛合体细胞结节增多, 细胞滋养细胞增生, 基底膜增厚, 纤维素样坏死, 血管合体细胞形成, 绒毛直径、周长、面积、胎盘床螺旋动脉管壁增厚, 并有红细胞渗入现象, 这些形态学改变均属于缺血缺氧的退行性改变, 导致胎盘供血不足, 最终使胎儿宫内缺血缺氧。

3.3 过期妊娠时羊水过少发生率大于延期妊娠, 羊水过少多见于胎盘功能减退, 因胎盘灌注量不足, 羊水形成过少, 大多数学者认为, 当过期妊娠发生时, 如合并羊水过少, 在除外胎儿畸形后, 宜选用剖宫产[3]。

3.4 过期妊娠对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延期妊娠, 过期妊娠时胎盘功能进一步退化, 胎盘组织的梗塞及纤维蛋白的沉着, 致胎盘局部无功能或功能不全, 从而使胎儿窘迫率高达43.1%, 而延期妊娠时发生率为17%, 因此在发生延期妊娠时积极处理能有效降低胎儿窘迫发生从而改善围生儿预后。

3.5 延期妊娠与过期妊娠的处理, 首先应准确核实孕周, 对月经不规则, 哺乳期受孕、末次月经记不清的孕妇, 可根据基础体温提示的排卵期推算预产期, 若排卵期后≥280d仍未分娩者为过期分娩, 或根据性交日期确定预产期, 防止对妊娠41周前引产发生医源性早产, 对宫颈成熟度低 (Bishop评分<7者) , 宜进行促宫颈成熟, 但临床应用中并没有专门促宫颈成熟的药物存在, 我们选用水囊或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 水囊以机械性扩张宫颈为主[5], 对宫颈局部的生化变化带来的改善较少, 诱发的宫缩少, 大部分 (90%) 孕妇需要在水囊使用后静滴缩宫素使其临产, 对宫颈评分较高 (≥7) 的孕妇使用缩宫素效果比较明显, 很容易自然临产。可给于小剂量缩宫素促进宫颈成熟, 宫颈成熟度<7者, 在密切监护下破膜和行缩宫素引产, 也有学者认为[4], 对延期妊娠孕妇, 如孕周刚满41周, 宫颈条件并不成熟, 又无迫切原因需要终止妊娠, 可严密观察下等待2~3d如果达孕41+3周仍未临产者, 应促宫颈成熟, 如果出现胎儿窘迫, 羊水粪染, 短时间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应行剖宫产术。本组病例显示过期妊娠时羊水过少、羊水Ⅱ°-Ⅲ°污染、新生儿低Apgar评分、胎儿窘迫、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加。我院本组44例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发生率40.9%, 羊水Ⅱ°~Ⅲ°发生率36.3%, 新生儿Apgaar评分<7分者占18%, 胎儿窘迫占43.1%, 剖宫产占34.1%。明显高于延期妊娠组, 本研究提示在发生延期妊娠时及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 避免过渡到过期妊娠, 可以大大减少母婴并发症, 明显改善妊娠分娩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延期妊娠与过期妊娠的结局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延期、过期妊娠1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过期妊娠组发生羊水过少、羊水Ⅱ°~Ⅲ°污染、胎儿窘迫、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低APgar评分率, 明显高于延期妊娠组及正常对照组。结论 在发生延期妊娠时胎盘功能开始逐渐降低, 应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 及时终止妊娠, 减少过期妊娠的发生, 可大大降低母婴并发症, 明显改善妊娠分娩结局。

关键词:延期妊娠,过期妊娠,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38-140.

[2]尹利荣, 刘映, 马鸿达, 等.过期妊娠与延期妊娠胎盘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 7:415.

[3]朱相志, 郝亚华.关于过期妊娠处理的商榷[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7, 3 (2) :107.

[4]李培莉.延期妊娠的妊娠结局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36 (1) :97-99.

转归分析 篇4

Donahoc等对]997-2006年11项独立心肌梗死溶栓(TIMI)研究组临床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分析共纳入62036例患者资料,其中46577例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5459例罹患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10613例(17.1%)患有糖尿病。主要转归指标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发生ACS后30天及1年死亡率。

结果显示,UA/NSTEMI患者中,有糖尿病者的30天死亡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者(比例为2.l%:1.1%),STEMI患者中也是如此(比例为8.5%:5.4%)。

血铁+血糖+BMI预测透析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危险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医院的Rasic-Milutinovic等研究发现,血清铁水平联合葡萄糖水平和体重指数(BMI)两个独立预测因子,可以预测长期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性。

该研究纳入了22例营养状况良好和20例中度营养不良的稳定期ESRD患者,接受透析时间的中位数为48个月。研究者根据患者是否患有MS将其分为MS组和正常组,测定了所有患者的营养状态、身体组成以及各项血清营养指标。

结果表明,血清铁水平、转铁蛋白饱和程度、BMI占MS成困的62%。血清葡萄糖水平、铁、腰围和总脂肪含量占MS成因的68%。BMI和血清铁水平是独立变量,占胰岛素抵抗成因的29%。BMI和葡萄糖水平都是MS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提示:长期接受透析的ESRD患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和MS,这将增加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胰岛素分泌细胞是如何维持血糖敏感性的?

瑞典研究人员最近揭示了胰岛素分泌细胞是如何在其表面维持适当数量的ATP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从而解释了人体如何将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避免发生糖尿病。

三磷酸腺昔敏感性钾(K-ATP)通道位于胰岛素分泌细胞表面,可以感知血糖浓度并调控血糖刺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胰岛B细胞依赖K-ATP通道通过跨膜电位的变化来启动和终止血糖刺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此通道也可能作为细胞分泌机制的组成部分,独立于电位功能介导胰岛素的释放。

研究者发现,在B细胞膜内,血糖通过增加K-ATP通道的数量来增强K-ATP电流,这种作用可以被蛋白激酶A(PKA)抑制以及细胞外或细胞内的Ca2+耗竭而阻断。葡萄糖会促进钾内向整流入细胞膜,及K-ATP通道定位于含有嗜铬粒蛋白且不含有胰岛素的致密核心粒中。

这一全新的通路保证了胰岛素分泌细胞能够维持其表面适当的K-ATP通道数量,将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不致发生糖尿病。

我国学者发现调控胆固醇代谢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宋保亮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小组,新近鉴定出一个新的结合蛋白,该结合蛋白可加速胆固醇合成代谢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降解,进而增强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转归分析 篇5

亚临床甲亢病例, 在临床诊断, 亚临床甲亢是指在排除其他能够抑制TSH水平的疾病的前提下,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 但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的一种特殊类型甲亢, 临床表现隐匿, 其危害是增加骨质疏松和心房颤动的发生。本文对确诊为亚临床甲亢的患者随访3年, 探讨其转归, 为临床是否需要治疗提供临床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1998~2004年我院内分泌住院及门诊经检查FT3、FT4、S-TSH确诊为亚临床甲亢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性99例, 男性20例, 年龄在18~81岁。确诊前已排除其他能抑制TSH的疾病如甲亢恢复期, 胺碘酮等药物影响及下丘脑垂体疾病等。同时作为临床回顾性研究, 所选对象均已完成3年随访。

1.2 方法

确诊亚临床甲亢后按随访时间分为4段:半年 (6月以上~12月以内) 、1年 (12月以上~24月以内) 、2年 (24月以上~36月以内) 、3年 (36月以上~48月以内) , 每次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FT3、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 (S-TSH) 测定。FT3、TF4、S-TSH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正常参考范围:FT33.2~9.2 pmol/L, FT49.1~27.3 pmol/L, S-TSH:0.3~5 mIu/L。诊断标准:①临床甲亢:有甲状性毒症、甲状腺肿、眼征等表现, FT3>9.2 pmol/L和 (或) FT4>27.3 pmol/L, S-TSH<0.3 mIu/L;②亚临床甲亢:有或无临床症状或体征S-TSH<0.3 mIu/L、FT3、FT4均在正常范围;③甲状腺功能正常:FT3、FT4、S-TSH均在正常范围;④亚临床甲减:有或无临床症状或体征, S-TSH>5 mIuL、 FT3、FT4均在正常范围;⑤临床甲减:有怕冷, 体质量增加黏液性水肿等临床表现, FT4<9.1 pmo1/L、S-TSH>5 mIu/L。按随访时间分别统计各段的临床甲亢、亚临床甲亢、甲状腺功能正常、亚临床甲减、临床甲减患者例数。

2 结果

根据不同时间段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对临床甲亢、亚临床甲亢、甲状腺功能正常范围、亚临床甲减、临床甲减。患者例数统计情况见表1。

注:括号内为该组病例数占随访时间段总例数的百分率

3 讨论

虽然亚临床甲亢的临床症状较隐匿, 但随着超灵敏促甲状腺素测定方法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亚临床甲亢病例在临床被诊断, 其患病率高达2%~16%[1]。妇女、老年人和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发病率较高[2]。Smallridge等调查了25862个受试者, 其患病率为2.1%[3]。其病因包括GD、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 也可能是许多引起甲亢的疾病在早期或恢复期的表现, 包括甲状腺炎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其中GD与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同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utommune thyroid diseases, AITD) , 其发病均与自身免疫有关。以上病变在临床上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可表现为临床甲亢、亚临床甲亢、甲状腺功能正常、亚临床甲减及临床甲减五种形式, 因而亚临床甲亢的转归在临床上也有以上五种表现形式。根据本文的观察结果, 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者1年时达52.9%, 2年时达65.5%, 3年为73.1%, 与英国Birminghan[4]地区66例及李智[5]对85例亚临床甲亢随访结果一致。发展成临床甲亢1年约5.9%, 2年约10.1%, 3年高达12.6%呈逐年增长趋势, 需在临床引起重视, 早期干预治疗以减少转归为临床甲亢。另有6.7%患者在3年随访结束时仍表现为亚临床甲亢。4.2%患者发展成临床甲减, 3.4%患者成为亚临床甲减, 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多以AITD为主, 考虑与自身免疫、TRAb、TPOAb等因素有关。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亚临床甲亢可恢复甲状腺功能正常或保持病情不变, 因而一般无需积极治疗, 可继续随访观察, 但若向临床甲亢、临床甲减发展时, 尤其在老龄、甲状腺毒症、骨质疏松等因素、房性心律失常及较大甲状腺肿等情况存在时, 应选择药物、131I、手术等方法进行干预治疗[6]。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2:729.

[2]Hanna FW Lazarus JH, Scanlon MF.BMJ, 1999, 319 (7214) :894-899.

[3]Smallridge RC.Postgrad Med, 2000, 107 (1) :143-152.

[4]Parle JV, Franklyn JA, Cross KW, et al.prevalence and follow-up of abnormal thyrotropin (TSH) concentrations in the elderly in the onited kindom.Clin End ocrinol (oxf) , 1991, 34:77-83.

[5]李智, 等.11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3, 19:99-100.

转归分析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检查的188例颈椎病患者, 诊断依据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2]。患者按年龄分青年组和老年组, 各90例。青年组年龄20~40岁, 男52例, 女38例, 平均年龄 (33.4±4.9) 岁, 病程0.5~16个月;老年组年龄40~80岁, 男62例, 女36例, 平均年龄 (63.5±13.7) 岁, 病程18~240个月。全部患者均经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会诊除外颅内占位病变及/或耳源性疾病的可能性。见表1。

1.2 方法及评价

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包括药物治疗:静脉滴注天麻素、复方丹参、激素等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 轻者可口服氟桂利嗪、倍他司汀等;物理治疗, 包括局部手法治疗 (复位、局部推拿) 、针灸、牵引治疗、超短波治疗等;对颈椎X线平片显示有寰枢椎错位的病例应首先进行复位, 再考虑进一步治疗措施。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结束后随访,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改善程度作为评定标准[3,4]:①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彩色多普勒显示基本正常;②改善为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彩色多普勒结果改善>50%;③无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明显变化, 彩色多普勒结果改善<50%。

1.3 检查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采用GE-LOGLQ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GE公司, 美国) 检测患者椎动脉 (VA) 系统颅外段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探测VA内血流方向及彩色充盈情况, 观察VA迂曲程度以及血管内是否存在狭窄、迂曲、斑块和血栓, 测量VA内径 (VAD) 。超声探查时一般选择颈3~4或颈5~6水平测量VA内径, 并将彩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该段VA管腔处, 取样容积2~4mm, 取样角度不超过60°, 选择不少于3个清晰、稳定的VA频谱, 分别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 包括:①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②舒张末期流速 (EDV) 、③血流量 (FV) 、④阻力指数 (RI) 、⑤搏动指数 (PI) 。每条血管测量3次, 取各个参数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

2 结果

2.1 青年组及老年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青年组VAD增大78例, 无变化12例。老年组VAD增大63例, 无变化35例。青年组经治疗后双侧椎动脉PSV、EDV、FV、RI、PI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P<0.01) 。老年组经治疗后双侧椎动脉PSV、FV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P<0.01) , EDV、RI、PI比治疗前均改善 (P<0.05) 。两组组内左右椎动脉治疗前后PSV、EDV、FV、RI、PI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老年组FV、RI与青年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01) 。见表2。

2.2 青年组及老年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对比

青年组显效率71.1%, 总有效率100%, 老年组显效率32.7%, 总有效率91.8%。老年组疗效比青年组略差, 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 , 见表3。

3 讨论

外伤因素在青年型颈椎病病因中多见, 常见外伤导致颈椎骨折、颈椎间盘脱出、颈部软组织损伤等[5]。此外, 青年患者因从事长期低头工作和休闲, 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前屈状态, 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 甚至由于椎动脉弯曲产生涡流, 患者就会出现眩晕、共济失调及头颈部痛和各类自植物神经症状。

老年多为退行性改变导致钩椎关节增生、颈椎稳定性降低等对椎动脉的压迫引起椎动脉狭窄。动脉硬化导致管径进一步变窄, 最终导致颅内血供减少, 患者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相关临床症状。转颈实验可造成椎动脉扭曲甚至痉挛收缩使椎动脉血流减少[6,9]。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重要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无创伤定量检测, 目前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10]。本研究显示青年组经治疗后双侧椎动脉PSV、EDV、FV、RI、PI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经治疗后的转归情况和恢复速度均优于老年组, 青年人处于生长发育期, 除采取积极合适治疗方法外, 可以通过预防外伤, 此外注意避免颈部外伤, 纠正颈部不良姿势均有利于巩固和提高疗效。老年组经治疗后双侧椎动脉PSV、FV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EDV、RI、PI比治疗前均改善。青年组和老年组各自组内左右椎动脉治疗前后PSV、EDV、FV、RI、PI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老年组FV、RI与青年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椎动脉多普勒检测中的PI和RI的反映了椎动脉的弹性、血管阻力和代偿能力, PI和RI增高说明脑动脉硬化明显、动脉弹性降低、血管阻力上升, 如本文中老年组PI、RI均较青年组增高。

本研究显示, 应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以直观地显示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管内径、有无斑块及血栓等形态学改变, 而且能从多普勒超声的角度提供了椎动脉准确、量化可比较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可以动态地观察椎动脉血流情况, 甚至可以与经颅多普勒和经颅超声技术结合为临床提供颅内椎-基底动脉、Willis动脉环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型和老年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疗效转归。方法:188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90例, 老年组98例, 两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 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比较患者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双侧椎动脉, 青年组PSV、EDV、FV、RI、PI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P<0.01) , 老年组PSV、FV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P<0.01) , EDV、RI、PI比治疗前均改善 (P<0.05) 。治疗前后老年组FV、RI与青年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01) 。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椎动脉可作为颈椎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颈椎病

参考文献

[1]胡良臣, 韩笃桃.青年型颈椎病探.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3, 8 (10) :533-534.

[2]李增春, 陈德玉, 吴德升.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 (23) :1796-1799.

[3]王琳, 孙月芳, 陈宪福, 等.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效果的评价.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0, 14 (17) :3094-3098.

[4]魏毅, 梁伟雄, 蔡业峰.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功能评定量表.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26) :219-221.

[5]庞文峰, 黄秀梅.青年与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及其意义.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 7 (3) :2-4.

[6]Nemati M, Bavil AS, Taheri N.Comparison of normal values of Duplex indices of vertebral arteries in young and elderly adults.Cardiovasc Ultrasound, 2009, 7 (2) :1-3.

[7]Seidel E, Eicke B M, Tettenborn B, et al.Reference values for vertebral artery flow volumeby duplex sonography in young and elderly adults.Stroke, 1999, 30 (12) :2692-2696.

[8]方传勤, 李敬诚, 高长越, 等.椎动脉迂曲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 29 (9) :712-714.

[9]Škoda O, Kalvach P, Procházka B, et al.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proximal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using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and CT angiography.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14, 41 (5) :336-341.

转归分析 篇7

1 材料与方法

2002~2008年沈阳市13个县(市、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季度报表及年报表,核实准确无误后,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规定的统一化疗方案:初治涂阳患者—2H3R3Z3S3/4H3R3,复治涂阳患者—2H3R3Z3E3S3/6H3R3E3,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实施“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DOTS)”管理,患者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或培训家庭人员直接面视下进行。农村由村医或家庭人员完成,城区由监化室护士或家庭人员完成。

用队列分析法,以年度内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为对象,分析一年后的转归结果,包括治愈、完成疗程、死亡、丢失、迁出等情况。

2 结果

(1)2002~2008年全市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阳肺结核患者逐年提高,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和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由2002年的31.0/10万、12.9/10万上升到2008年的61.3/10万、25.0/10万;可疑者就诊率也逐年提高,平均就诊率达到了301.8/10万。(表1)

(2)六年来共登记新涂阳肺结核患者7 853例,治愈7 648例,平均治愈率达97.4%,达到并超过了项目指标的90%水平。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也逐年提高,项目的实施达到了 高发现、高治愈的预期目标。(表 2)

( 3 ) 6 年 来 共 登 记 复 治 涂 阳 肺 结 核 患 者 1 217 例 , 治 愈 1 152 例,平均治愈率 94 . 6 % ,达到并 超过 了项 目指 标的 80 % 水平。(表 3)

3 讨论

发现和治愈涂阳肺结核患者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在保证患者获得较高治愈率的前提下,要加大患者发现的力度[1]。几年来,沈阳市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各级财政部门投入了大量结核病防治经费,加强了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多途径加大结核病宣传、培训,积极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落实患者治疗管理措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新登记率由2002年的31.0/10万上升到2008年的61.3/10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登记率由2002年的12.9/10万上升到2008年的25.0/10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治愈率为97.4%,与广东省报告的97%以上[2]一致。

采用队列分析法评估结核病传染源控制效果能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传染源控制情况[3]。沈阳市通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和全球基金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为契机,促进了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整体的发展,积极推行DOTS技术策略,严格督导,大力宣传国家对结核病控制的有关免费政策,对所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同时摄胸部X线片及痰涂片检查,可疑者就诊率和查痰率逐年提高。建立医防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发现肺结核患者。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初级卫生保健网,有效地落实了患者治疗过程的DOTS策略,使绝大多数患者能获得成功治疗,保证了项目实施的效果。

由于结核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现有的抗结核药物疗法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少部分病人不能坚持完成整个疗程,这是耐多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不间断地规律治疗,即坚持全程治疗对结核病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快速阴转、传染性大大降低,同时又可防止耐药结核的产生、特别是遏制耐多药结核病。市里通过严格执行涂阳患者治疗管理中的DOTS策略,不但获得了较高的治愈率,而且使传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

沈阳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未来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在取得现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结核病防治工作机制,健全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工作质量,才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降低结核病疫情。

参考文献

[1]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2002,19.

[2]陈启亮,钟球,黄桂清,等.广东省结核病疫情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3,25(3):156-159.

转归分析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新罗区2 0 0 9~2 0 1 1年上报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年报表。

1.2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新罗区2 0 0 9~2 0 1 1年上报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年报表中的结核病登记情况, 患者来源, 新涂阳患者性别、年龄、分组情况及转归队列分析表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结核病登记情况

2 0 0 9~2 0 1 1年共登记结核病9 9 2例, 其中新涂阳4 4 5例, 复治7 1例, 涂阴4 0 9例, 结核性胸膜炎6 7例。见表1。

2.2 肺结核患者来源

患者以非结防机构转诊到结防机构就诊为主, 其次为结防机构追踪到位, 第三是主动到结防机构就诊, 其它就诊 (包括因症推荐、接触者筛查和健康体检等) 所占比例不大。见表2。

2.3 新涂阳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三年中全区登记的新涂阳患者中男性占7 8.7%, 女性占21.3%;年龄主要集中在15~5 4岁5个群体, 占总数的7 3.4%, 总体是高年龄组别为3 5~4 4岁, 男、女最高年龄组别分别为3 5~4 4岁和15~24岁。

2.4 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满一年转归情况

三年全区治疗满一年的新发涂阳患者4 8 6例, 治愈4 5 7例, 治愈率94%;死亡占1.9%, 失败仅1例, 不良反应占2%, 其它原因占2%。见表3。

3 讨论

3.1 肺结核患者的发现评价

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是提高患者发现率的前提和保证[2]。我区自1999年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D O T S) 以来,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设立结防门诊;建立医防协作机制;及时核查综合医院对肺结核患者和可疑者的转诊情况;重视乡镇卫生院、村医等不同层次的业务技术培训, 使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熟练掌握了结核病防控措施。及时发放转诊和督导费用, 极大的调动了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力度。我区结防机构根据网络直报系统对未到结防门诊的患者进行追踪;对与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 最大限度地发现肺结核患者。三年间肺结核患者登记情况总体成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5 9.6%下降到2011年的4 8.7%;新涂阳登记率由2005年的3 0.1%下降到2011年的24.3%。患者来源主要以非结防机构转诊到结防机构就诊、结防机构追踪到位、主动到结防机构就诊三种方式为主, 分别占4 6%、23.5%、20.7%。

3.2 性别

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3.7∶1, 表明肺结核对男性的危害明显大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交往较密切, 社会活动范围广, 以及男性有吸烟、饮酒嗜好及免疫机制等因素有关[3]。

3.3 新涂阳患者中青壮年所占比例大

年龄主要集中在15~5 4岁5个群体, 占总数的7 3.4%, 总体是高年龄组别为3 5~4 4岁, 男、女最高年龄组别分别为3 5~4 4岁和15~24岁。说明我区的结核病高峰是在青壮年, 可能与青壮年外出活动多、流动性大、接触传染源机会多有关。

3.4 新涂阳患者的治疗管理效果

项目期间, 为了提高涂阳患者的治疗管理质量, 我区卫生局将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考核项目中, 并把涂阳结核患者管理纳入到每年工作考核中。三年间我区新涂阳患者系统管理率从2009的96.7%上升到2011年的99.2%, 治愈率从2009年的90.6%上升到2011年的98.5%, 达到并超过了项目要求的8 5%治愈率的技术要求。

虽然我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患者防病意识薄弱、人力资源不足、流动人增加、目前为止不能开展结核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都影响了结核病的防治效果,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摘要:分析龙岩市新罗区肺结核患者发现与转归情况,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罗区20092011年结核病信息管理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新罗区20092011年共登记结核病992例, 其中涂阳516例;患者来源以非结防机构转诊到结防机构就诊为主;新涂阳患者中男性占78.7%, 女性占21.3%;年龄主要集中在1554岁5个群体, 占总数的73.4%, 新涂阳患者系统管理率从2009的96.7%上升到2011年的99.2%, 治愈率从2009年的90.6%上升到2011年的98.5%。结论 新罗区结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肺结核,患者发现,转归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控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S].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2008.

[2]刘传玉, 焦晓磊.河南省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四年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1999, 21 (1) :7-9.

转归分析 篇9

【关键词】EV71;手足口病;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86-02

手足口病(HFM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指由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引起,通过多途径传播引发的以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及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感染疾病[1]。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大部分可自行痊愈,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脑炎等,一旦出现则会对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分析探讨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对于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为了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及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2例重症EV71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共收治重症EV71感染患儿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为4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2±0.3)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卫生部2011年制定颁发的《肠道病毒71(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

1.2临床表现

发热:52例(100%),体温为38-40.3℃;皮疹:手足口和臀部均出现皮疹35例(67.31%),手足皮疹3例(5.77%),皮疹的消退时间为5-11天;体征与神经系统症状:嗜睡或精神差47例(90.38%),易惊38例(73.77%),肢体抖动36例(69.24%),四肢肌张力下降6例(11.54%);其他表现:恶心呕吐11例(21.15%),呼吸急促5例(9.62%),心动过速6例(11.54%)。

1.3胸部X线检查

对所有患儿以0.7U163CS-36移动式X线机进行检查,取仰卧制动前后位。焦片距1.2m,3.2-4.5mAS,70-85kV,以铅皮过覆盖非检查部位。检查完成后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对图像进行分析。

1.4治疗方法

52例患儿与PICU收治患儿进行治疗,给予利巴韦林剂量为10mg/kg.d,喜炎平,剂量为5-10mg/kg.d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患儿发生细菌感染,根据病情选用敏感抗菌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体温高于38.5℃及出现嗜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以布洛芬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呼吸、心率及肺部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处理。

1.5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

小儿重症EV71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疹、持续发热、易惊、嗜睡等,具体分布见下表。

2.2胸部X线表现

52例患儿的胸部X线有:肺间质性38例,主要表现有肺门影模糊、增大,肺纹理紊乱、增粗,呈线样及网格样改变,这多见于患病初期与恢复期,患儿呼吸系统症状较轻,多伴随流涕、食欲不振、咳嗽等反应,肺部听诊大致正常;肺实质性9例,表现为范围不等的片状阴影,其中5例为局限性单侧肺叶或者肺段,4例为双肺弥漫性分布,密度均匀,边界模糊;混合型5例,即有实质改变也有肺间质改变,其中2例伴肺不张,2例伴胸腔积液。

临床表现分布(n/%)

临床症状例数比例

发热 52 100%

皮疹 38 73.08%

嗜睡或精神差 47 90.38%

易惊 38 73.08%

肢體抖动 36 69.24%

四肢肌张力下降 611.54%

恶心、呕吐 11 21.15%

呼吸急促59.62%

心动过速6 11.54%

2.3治疗转归

52例重症EV71感染患儿经过治疗后,2例死于肺水肿,1例死于脑干脑炎,其中小于3岁2例;2例出现单侧肢体瘫痪,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未见不良反应及后遗症。

3讨论

手足口病为儿童常见性多发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有:手足口与臀部出现疱疹[5][6]。部分患儿由于不出现皮疹,主要表现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从而对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7]。

本组52例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提示由EV71感染导致发热,应该为中枢性发热,热程长,热峰高,是手足口病重症的重要诊断标准。本组患儿的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有嗜睡、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等,提示手足口病出疹期会侵犯神经系统,其他系统之后才会出现相应表现。

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表现主要有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炎,X线的表现多样,和病情程度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52例患儿在经过针对性治疗后,2例死于肺水肿,1例死于脑干脑炎,其余均痊愈出院。

总之,小儿重症EV71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双肺下叶中内带有结节、片状影等各种表现。根据两种表现进行联合诊断,能够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早期进行相应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杨文升.104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7):1722-1727

[2]陈明东,吕顽,莫鸿忠.小儿重症手足口病32例的胸部X线表现分析[J].广西医学,2013,05(15):78-79.

转归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行TCT检查的妇女3498例,排除涂片不满意,近期激素使用史,曾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的高级别病变 ( CIN≥2级)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共13例,余3485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随访。其中绝经后妇女558例, 占16. 01% ,平均( 56. 72±6. 43) 岁,未绝经妇女2927例,占83. 99% ,平均( 37. 65±6. 42) 岁。

1. 2 检测方法

1. 2. 1 TCT: 均采用脱落细胞采集刷收集宫颈转化区脱落细胞,置于装有Tin Prip保存液的容器中,经Tin Prip2000系统处理和过滤,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固定、染色后经细胞学诊断医师依据2001年国际癌症协会推荐的TBS分类标准进行阅片判读并签发细胞学报告。

1. 2. 2人乳头瘤状病毒 ( HPV ) 检测: 本实验中行HPV检测者取 得标本后 均通过聚 合酶链式 反应 ( PCR) 技术扩增标本的DNA,再通过斑点印记杂交来检测是否存在病毒基因及其分型,HPV亚型的基因分型中16种高危型 包括: 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3、HPV56、HPV58、HPV59、HPV66、HPV68和CP8304,5种低危型的HPV亚型包括HPV6、HPV11、HPV42、HPV43和HPV44[4]。

1. 2. 3阴道镜检查: 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 ~ 4 d进行检查,若病人存在生殖道急性炎症,先行对症抗炎治疗。患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暴露宫颈,依次进行宫颈形态学观察、醋酸实验、碘试验, 观察上皮及血管情况,根据改良Reid评分系统进行诊断。必要时取宫颈多点活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

1. 3随访ASCUS患者3 ~ 6月后复查TCT,随访12月,随访过程中出现ASCUS或更高级别的异常细胞学结果,则行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组织检查; 对于行阴道镜检查者,结果阴性则3 ~ 6月后复查TCT,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组织检查术。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绝经妇女与未绝经妇女 ASCUS 检出率的比较TCT结果显示ASCUS者253例,检出率为7. 26% ,其中绝经妇女为39例,检出率为6. 99% ,未绝经妇女ASCUS者214例,检出率为7. 31% ,2组间ASCUS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

2. 2 ASCUS患者中绝经妇女与未绝经妇女HPV感染情况的比较ASCUS患者行HPV分型检测结果显示,绝经组HPV感染率为20. 51% ,未绝经组 为21. 96% ,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 。绝经组和未绝经 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 别为7. 69% 和6. 54% ,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 。ASCUS绝经妇女中HPV多重感染率为7. 69% ,未绝经妇女中为5. 61% ,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见表1,2。

2. 3 ASCUS患者中绝经妇女与未绝经妇女ASCUS随访情况未绝经妇女214例,行宫颈细胞学随访共198例,随访12月出现ASCUS或更高级别细胞学异常行阴道镜检查者24例,直接行阴道镜检查65例,阴道镜检查结果阳性行宫颈活组织检查共70例。绝经妇女39例,行细胞学随访33例,随访12月出现ASCUS或更高级别细胞学异常行阴道镜检查者19例,直接行阴道镜检查8例,阴道镜检查结果阳性行宫颈活组织检查共24例。

2. 4 ASCUS患者中绝经妇女与未绝经妇女ASCUS转归情况的比较ASCUS绝经妇女病理报告宫颈良性病变( 包括宫颈炎、萎缩性改变、宫颈息肉、细胞反应性改变、CIN 1级) 占45. 5% ,宫颈高级别病变( CIN 2 ~ 3级) 占45. 4% ,宫颈鳞状细胞癌占9. 1% 。未绝经妇女良性病变占77. 8% ,高级别病变占20. 7% ,宫颈鳞状细胞癌占1. 5% 。统计学分析表明,绝经妇女与未绝经妇女2组之间ASCUS转归情况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注: 3 组比较,*P < 0. 05

2. 5 ASCUS患者中绝经妇女与未绝经妇女ASCUS转归与HPV感染的关系ASCUS绝经妇女中宫颈高级别病变者中合并HPV感染7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3例; 宫颈鳞状细胞癌3例,均为HPV高危型感染。未绝经妇女中宫颈高级别病变者合并HPV阳性5例,均为高危 型HPV感染,其中多种HPV感染者3例; 宫颈鳞状细胞癌2例,均为HPV高危型多重感染。

3 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HPV密切相关,通过宫颈细胞学筛查和HPV检测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是控制和预防宫颈癌的关键。TCT是宫颈细胞学筛查的主要检查方法,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5]。ASCUS是一组异型性比反应性或炎症引起的细胞学改变严重但数量和性质不够诊断为上皮内损害的细胞,也是TCT报告中最常见的异常结果,其诊断率为3% ~ 10%[6]。我国已步 入老龄社 会,≥60岁人群比 例已高达13. 26% 。对于绝经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 生殖道表现为萎缩性变化,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 乳酸杆菌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局部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导致生殖道处于炎症状态。同时,宫颈的萎缩性变化表现为黏液分泌少,转化区常退缩至宫颈管内,取材时取自转化区的细胞数量少,因此细胞学结果假阴性率高。目前关于绝经后妇女宫颈筛查异常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结果显示,绝经妇女与未绝经妇女宫颈细胞学ASCUS检出率无差异。

Massad等[7]曾在大样本研究中报道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老年女性组织学检查结果正常者为67% ,CIN 3级为8% ,宫颈癌为3% ,CIN 3级和宫颈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年轻女性。本研究中对于绝经后妇女ASCUS患者宫颈细胞学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ASCUS绝经妇女中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为45. 4% , 宫颈鳞状细胞癌检出率为9. 1% ,明显高于未绝经妇女。因此针对老年宫颈细胞的特点,妇科检查时仅靠诊视及宫颈细胞学筛查难以判断宫颈病变程度,因此对绝经后妇女宫颈细胞学异常者采取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非常必要。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首要致病原因已经明确,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8]。HPV感染好发于年轻女性,大多为一过性,可自行消退,只有大约30% 患者HPV感染后呈持续状态,并在一些致癌因素和免疫因素共同作用下发展为宫颈癌。本研究表明,ASCUS绝经妇女中HPV感染率为20. 51% , 未绝经妇女HPV感染率为21. 96% ,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均为合并高危型HPV感染,也验证了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Kiatpongsan等[9]研究表明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患者中,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 7% 、69. 7% 、34. 3% 、96. 4% ,提示高危型HPV对于宫颈病变的阴性预测值非常高。因此HPV检测可作为ASCUS患者的分流手段,高危型HPV阴性者进行细胞学随访,高危型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

上一篇:电子医学下一篇:喷雾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