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解析

2024-09-09

特征解析(共12篇)

特征解析 篇1

对新的竞赛系统下, 不同运动项目年度训练周期的特征进行研究, 对于丰富训练周期理论和更有效地指导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实践很有必要的。本文以田径耐力性项目运动为例, 对其训练周期特征进行解析。

一、时间上的特征

1. 田径耐力性项目运动训练周期的分期特征

运动项目训练年度分期为单周期、双周期和多周期, 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选择, 耐力性项目以双周期模式为主, 其他形式并存的特征。田径耐力性项目等体能主导类的耐力性项目, 比赛相对较少, 比赛时间间隔较长, 体能类项群年度采用单或双大周期模式的训练安排较宜。

2. 田径耐力性项目运动训练的周期的时间特征

田径耐力性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大多数教练员把全年运动训练划分为两个周期, 在每个大周期中比赛次数少、竞赛期短, 正常情况下, 教练员会把运动员的最佳状态放在比赛期, 也就是说把每个大周期的结束部分比赛安排时间相吻合。因此, 每个大周期都有较长的准备期和较短的竞赛期。第一个大周期准备期首先要把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运动素质进行逐步提高, 需要时间较长, 第一个大周期准备期太短, 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不能得到足够的适应性改造, 体能水平就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恢复与提高, 在竞赛期运动员就表现不出良好的竞技状态。第二个大周期的准备期时间较前一个大周期的准备时间短, 竞赛期时间相对较长, 前一个大周期的准备期打下良好的体能储备基础, 随后的大周期准备期持续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因为, 这一时期的任务主要是保持运动员在前一大周期已获得的机能水平, 并通过训练与比赛使其竞技状态得到保持和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第二大周期的竞赛时间还是小于准备期的时间。

二、空间上的特征

1. 田径耐力性项目训练内容安排特征

田径耐力性项目训练内容年度安排从一般训练过渡到专项训练再过渡到比赛训练。一般训练的任务首先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和心肺功能, 其次, 在提高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同时进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阶段在体能发展到一定程度转为专项内容的集中训练, 此阶段并非就是单独的专项训练, 也会有一般训练内容和比赛训练内容的参与, 只是他们不会被放在运动员身体状态较好和理想的时间段进行训练。比赛训练的任务是让运动员竞技状态达到较高水准, 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训练的内容以完整训练为主, 体能和技能相互促进, 达到最佳状态。田径耐力性项目由于不存在与对手直接的对抗, 竞技水平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科学训练, 该类项目运动员年度专项训练的内容, 专项训练占据年度训练内容的主导地位, 其专项训练内容的比例相对要远远大于速度类项目和力量性项目。田径耐力性项目与其他体能类项项目相比较, 其年度比赛性训练内容所占比例非常小, 且随着比赛距离的延长, 比赛性训练内容的比例在缩小。随着竞赛期的临近一般训练内容比例在减少, 专项训练内容的比例还在增加。过渡期专项训练内容比例较小, 一般训练内容的比例较大。

2. 田径耐力性项目年度运动负荷安排特征

田径耐力性项目年度训练有氧负荷和无氧负荷并存, 根据具体项目的距离不同, 训练时有氧负荷和无氧负荷的比例会发生变化。田径耐力性项目随着比赛距离及比赛时间的增加, 年度训练中有氧训练的比例在逐步提高。年度运动负荷量与强度会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呈波浪型变化, 波动幅度较大。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 田径耐力性项目年度周期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总量有下降的趋势, 而专项负荷强度的量却在逐步提高。为了获得运动负荷的累积效应, 通常采用集中负荷的方法, 在一段时间连续用大负荷对运动员有机体进行刺激, 造成运动员有机体深度的疲劳累积, 然后, 通过训练的调整, 使运动员获得更大程度的超量恢复。

年度周期训练抓住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特征, 针对项目本身的特点, 在时间上保证训练的时期与比赛时间的完美衔接, 在空间上, 训练内容、负荷的安排与项目自身运动规律相符合。

摘要:本文对田径耐力性项目运动训练年周期特征进行解析, 得出年周期在时间上的特征是以双周期为主, 单周期和多周期共存, 在空间上训练内容中专项训练的比例远远大于一般训练和竞赛训练。

关键词:田径,耐力项目,周期特征

参考文献

[1]延峰, 陆峰.对训练分期问题研究的认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 1 ) .

[2]吕季东, 等.周期训练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中的若干新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 1 ) .

特征解析 篇2

敢于承认错误

自己犯错误时立即承认并且大方道歉,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尽量不要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否则,只会徒增别人的不满和猜疑。坦诚而适宜地表达心声,往往能够获得别人的原谅。

勿太过于谦虚

当他人赞美自己时,只要自己当之无愧,不妨大方地回以微笑,表示谢意。这种适度的谦虚,使自己显得更值得尊敬而不娇揉造作。

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那些到处游荡、道人短长的人,势必被快速变动的社会所淘汰。现代人不应只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也要珍惜别人的时间。

不要过分牺牲自己去讨好别人

青春题材电影传播特征解析 篇3

关键词:青春题材;致青春;传播特征;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153-02

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讲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在大学校园里面的青春故事。影片上映后取得了7.1亿元票房的传播效果,并掀起了国内青春题材电影的流行潮。即使在当下,探讨此类电影,《致青春》依然具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致青春”——校园文化风潮

青春题材电影毫无疑问地将故事的发生地和人物角色的设置等放置于校园生活中,“青春+校园”成为此类电影主要的传播背景。电影《致青春》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青春校园型影视文化作品,赵薇在这里意图重构并再现一个逼真的、具有年代感的、能够引发观众集体共鸣的青春校园生活场景。

《致青春》几乎是“复制”了上个世纪90时代南京的京南理工大学的一切,《新白娘子传奇》、游戏机、午夜广播“知心姐姐”、《红日》、阮玲玉海报等,无不带有那个年代南京大学生活的主要特征。在那段青春中,男生写过情书、耍过帅、打飞机、看毛片,女生在小回廊里喂蚊子等自己喜欢的男生……朋友们在伤心时一起哭泣,在高兴时一起欢笑,朋友难堪时想尽办法为她解围,朋友离别时在心底默默地为其祝福,最后的毕业聚餐时“泪如雨下”和慷慨激昂。

与《致青春》相似的校园故事是青春题材电影的核心所在,如2014年上映的电影《同桌的你》,令人倾羡初中、高中到大学时代校园的纯真感情,那时的感情可以不参杂半点的杂质。在现如今物质生活高度发达,这样的感情在成年人的世界显得那么难能可贵,这样青涩而热烈的校园情感生活,又是多么地令人向往与追忆。2015年上映的电影《何以笙箫默》,主要讲述的也是校园爱情故事,大部分情节采取回忆倒叙的方式,男主角由一张照片回忆起大学时代的赵默笙,在黄埔大学校园中对法学院法律系的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然后用非常与众不同的方式吸引以琛的目光,于是一段纯纯的校园爱情悄悄滋生。有人赞许这部电影中所表达出来的“不将就的爱情”理念,有人喜欢男女主角对爱情7年的执着追求,但也有人喜欢由大学校园里滋生的经受时间与距离考验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局。在2016年4月上映的最新电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样都属于校园青春型电影。在电影中,大学校园的兄弟情谊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的,岁月可以逝去,但是兄弟情谊,那种在大学里为了室友兄弟两肋插刀的感情是在生命中所无法抹去的。

二、“致青春”——清新与残酷并存

电影《致青春》的成功在于它并没有完全沿袭《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中》中所表露出的“那些年体”的小清新格调,相反的,赵薇让该片上演了一出“残酷青春物语”。故事虽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青春校园,但在语言表达上带有着现代风格。影片在前半部分风格清新,仿佛构筑了一个童话世界。一次偶然的误会使郑微与老张室友陈孝正结为死敌,在一次次冲突与交往中,郑微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于是对陈孝正开始了一段死缠烂打的追逐战,而陈孝正也终于在她的强攻之下缴械投降,欢喜冤家终成甜蜜恋人。而在后半段,导演却打破了我们的种种预想:“以一种更为理性冷峻的笔触去摹写现实的种种苍凉与无奈。”陈孝正得到了曾毓让给他的公派出国留学名额,却迟迟不敢告诉郑微,感觉再次被欺骗的郑微只能选择痛苦地离开……多年后,郑微已蜕变为职场上的白领丽人,竟再次品尝命运的无常,带着悔意和爱意的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回到她的生活里,她面临着残酷的抉择与内心挣扎。这种前后的反差更将青春的残酷表露无遗。当郑微终于了解到青春的意义后,她选择对往昔时光放手。而在青春中陪她一起走过的人们,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彼此验证着那句关于青春的领悟: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在青春题材电影中,这样清新与残酷的并存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同桌的你》中,男主角林一同学回忆与恋人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就为我们演绎出一种迎面扑来的“小清新”气息,初中时的他可以为了女主角打架挨揍,为了能够与女主角在一起共享高中时光,硬是从理科班转入文科班。看到女主受伤,每天接送她上学与放学,为了能够与女主上同一所大学,在冲刺时拼命努力的那种劲儿,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女主为了男主角放弃了北大,放弃了心中的梦想“斯坦福大学”,这种曾经为了爱情“不惜一切”的“小清新”触动到观众青涩时光里那最柔软的地方。然而尾声部分,女主角却将另嫁他人,他对男主角说:“我们,最后还是输给了现实。”男女主角最后各自并非因为爱情而结婚的残酷现实又揪痛了多少人的内心。可以说,在这类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青春恣意挥霍的莽撞、情感激荡的炽烈、怀疑背叛的煎熬、时间终结的残酷,可以看到纯真,甚至当年我们自己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类电影既有着台湾小清新电影青春叙事风格,又兼具着日韩残酷青春电影的创作手法。

三、“致青春”——追忆美好时光

《致青春》不仅引发了观影狂潮,更促使了80一代对自己青春的集体追忆。“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代名词。青春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电影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因为青春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字,却表征着人们那段曾经最美好的时光,最快乐无忧的日子,最率真单纯的生活。不过纵使再美好的青春终将会逝去,成为曾经的最美。有人曾说再美也不过是曾经,有人却说就是因为最美的曾经才会成为每一个人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对于“青春”而言,每个人的解读方式是不同的。而在电影中,导演将青春故事的不同侧放大,使得观影者追忆着千差万别的青春滋味。纵观这几年风靡国内的青春片,不乏打动我们的佳作。2011年台湾作家九把刀执导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可以说是红遍大江南北,他将自己的青春爱情故事搬上了荧幕,用青春淡淡的味道,混着台湾电影独特的“清新”味道,俘获了大批受众的心。电影顿时炙手可热,产生了“那些年体”的流行,同样引发了当年的集体怀旧热潮。至今,“那些年”依旧成为人们不断提及的以回忆青春为主题的话题。该片不仅风靡台湾,甚至敲开了内地关于青春记忆的闸门。从此,在内地关于追忆青春的爱情电影犹如龙卷风一般向我们袭来。从2013年上映的电影《致青春》、《青春派》到2014年上映的电影《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再到2015年上映的《何以笙萧默》、《栀子花开》、《左耳》等,无一不会让人们去追忆人生那一段最宝贵的时光。它们或追忆青春年代的美好爱情,或缅怀当初校园中的青葱岁月,或怀恋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的匆匆那年。尤其是电影《致青春》,在影片前半部分“清新”风格与后半部分“残酷”风格的强烈对比中,凸显出了追忆青春情怀的必要。而电影《同桌的你》\《何以笙萧默》,影片文本中直接采用追忆青春的方式,由一个相爱时的“信物”开启了有关青春的记忆闸门。

四、“致青春”——流行文化传播

电影《致青春》使得全国掀起了“怀旧”的流行文化思潮。《致青春》“通过现在叙事时空中主人公对现实生活和情感的无力来衬托过去时空中校园青春的美好,不禁让观众带着强烈的怀旧情绪缅怀过去的美好时光和成长经历,与当下相比,青春才是永垂不朽和最值得珍惜的。”2010年以后的青春题材影片,是流行校园青春文化的传播主场。从《山楂树之恋》、《杜拉拉升职记》到《人在囧途之泰囧》,再到《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等,都在中国曾掀起过观影热潮。这些电影让全国人很愿意跟随着这样有关青春的流行文化去追寻些什么:有人在《山楂树之恋》中追寻那“最干净的爱情”,追寻那现在几乎“濒临绝种”的无关性爱的平凡中却带着令人感动于肺腑的爱情;有人在《杜拉拉升职记》中看到了一个女孩子从找工作的不易到刚进入职场中的种种“辛酸”再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变成“职场白骨精”这一“蜕变”过程,从而引发自己的回忆。在这里,我们在“忙里抽闲”中消费着“回忆”,消费着“青春”,消费着“爱情”。

说起“爱情”,相信许多人最难忘却的莫过于初恋这件事儿,《致青春》讲述的正是青葱岁月里的那段初恋时光。很多人都看过泰国影片《初恋这件小事》,这部影片曾让不少少男少女们潸然泪下,也迅速让国内许多人一起开始回忆起自己美好的初恋,初恋这两个字在当年一下子就成为了 “红透半边天”的词语和话题。《致青春》,让初恋这个词再一次令人“刻骨铭心”,回忆“初恋”这一主题的流行文化。伴随《致青春》流行起来的还有“山羊皮乐队”的《so young》。这首歌甚至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阮莞刚出场时,就是响起了这首《so young》,与全校男孩子的起哄呐喊声一起,让观众对这个长发飘飘、面带微笑的娴静美女产生深刻印象。而阮莞也是要圆青春时想去听这个乐队的演唱会的梦想而香消玉殒了。所以当这部电影在国内票房大卖时,这首歌也在全国流行开来。流行音乐文化由青春电影而传播开来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随着电影《何以笙箫默》的播出后,那英的《默》流行开来,成为了一种时尚文化。而电影《何以笙箫默》主题曲《My Sunshine》,听起来诚如影片中男配角应晖所说——给人一种“初恋般的感觉”。同样,电影《同桌的你》让1995年老狼演唱的歌曲《同桌的你》再次流行起来。

辛夷乌曾说过:“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这就是《致青春》留给的我青春寄语。”同样,这也是青春题材电影以其独有的传播特征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

注 释:

聂楠.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主题与表达[D].西南交通大学,2014.

绍杰.新世纪以来内地青春校园电影的叙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辛夷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M].朝华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韦小波.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审美与叙事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何巍.青春不老,电影不散——产业体系下的新青春电影述评[J].电影新作,2014,(05).

体育田径竞赛特征解析 篇4

竞赛特征指的是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赛制特点的征象和标志。它主要包括了赛制的一般特征, 以及赛制对运动员有所影响的技能 (技战术) 特征、体能特征和心理特征。由此, 我们可以将田径赛事特征定义为: 在田径比赛中表现出的田径赛制特点的征象和标志。

1.1、目的和时序的异同

田径竞赛和训练的最终目的都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但是, 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而竞技的直接目的则是使运动员通过训练将竞技能力得以表现并转化为运动成绩。从时序上看, 训练和竞赛是人们为达到获取优异运动成绩这一目的所形成的两个不同阶段。一般来说, 训练阶段在前, 竞赛阶段在后, 这两个阶段后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一个周期的结束同时就是新的周期的开始。

1.2、竞赛过程及结果的随机

田径竞赛的全过程充满着动态变化, 而且这些变化常常是事先难以预料的, 尤其是双方同时出场的田径项目, 如长跑比赛中, 运动员会根据场上的具体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战术策略抑制或打乱对手的比赛节奏, 而这些战术的运用是否有效, 也是难以确定, 给比赛的结果增加了很大的悬念, 使比赛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

1.3、对抗的激烈性

田径竞赛是运动成绩评定和比较的方式。运动成绩是比赛的结果。造成现代田径竞赛对抗激烈的原因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情报收集的完善, 任何提高成绩的方法都难以成为秘密, 先进的训练方法都会很快得到推广, 这都是信息化时代的推广造成的;其次是科学训练的程度有了质的变化, 有些项目中, 过去被称为人类“极限”的成绩接连被打破, 如100m比赛, 在连续打破纪录之后, 博尔特在2009年德国田径锦标赛上将此项纪录逼进了9秒58, 实为惊叹;第三, 现代运动竞赛的社会功能所带来的效益巨大;运动员, 教练员如果竞赛中获胜, 可望获得丰厚的物质待遇和殊荣, 如我们所熟知的“翔飞人”刘翔和他的师傅孙海平就是典型的例子。

2、田径竞赛项目特征

在深入了解田径竞赛特征之前, 我们需要对田径比赛的内容进行考究, 将其作为参照, 科学地进行归纳。

田径竞赛运动项目, 分为竞走, 跑, 跳跃, 投掷以及由跑, 跳, 投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5类。作为古老而又现代的体育项目, 田径比赛一直深受广大体育群众关注, 主要是因为田径比赛有别于其他各类比赛, 表现出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 场面盛大, 竞技观赏性强。

2.1、径赛类

走, 跑类田径项目是以时间计量的径赛项目, 是在田径比赛规则限定的范围内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比赛取得名次和成绩。包括场地竞走, 公路竞走, 短距离跑, 中距离跑, 长距离跑, 超长距离跑。这些项目的特征有

(1) 运动的周期性。

竞走与普通走一样, 同样是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进行的周期性运动。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 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 蹬与摆相结合的周期性运动。无论是短跑, 跨栏跑, 还是中距离跑, 长距离跑, 超长距离跑, 跑的项目运动形式单一, 整个过程中一直重复相同的的动作, 也是属于周期性运动。

(2) 体能极限性。

走、跑所有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的距离内, 充分或极限地动用自身的能量, 以最快的速度, 最短的时间走, 跑完全程。无论是短跑类项目, 还是长距离项目, 其对体能的要求十分高。如100M, 200M, 400M, 跨栏项目及中短距离等项目, 在比赛过程中, 这些项目对身体运动素质的要求极高, 有别于田径以外的其他运动类项目。而那些长距离走, 奔跑的项目更是需要运动员承受高负荷的量长时间维持耐力运动, 对心血管机能, 体能的要求更大, 需要这方面的机能摄氧, 利用氧, 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2.2、投掷类

投类项目是以距离计量确定比赛成绩的田赛类项目, 是在规则限定的范围内, 以器械投掷的远度来衡量成绩。主要包括铅球, 铁饼, 链球, 标枪项目。这类田径项目的特征有与田径以外其他项目不同, 这类项目是快速力量与技巧的结合运动。根据物理学定律, 物体被抛出去后, 只受自身重力及运动轨迹的影响。只有获得适宜的水平速度和出手角度, 物体运动的水平距离才会更远。由于人的能力有限, 运动员只有在最后用力前通过各种运动方式增加运动距离。所以, 我们在观看投掷项目的时候总可以看到, 运动员为了增加器械的出手速度和角度, 采用各种旋转或助跑加速等方式。

2.3、跳跃类

(1) 跳远。

顾名思义, 跳远是以人体腾越的最大水平距离计量运动成绩的田径比赛, 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

跳远的关键环节在于起跳, 起跳技术涉及到助跑速度和腾起角度。实践证明, 跳远成绩与助跑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助跑速度直接影响着起跳腾空后的速度, 由于腾空后人体只受重力的作用, 其运动轨迹呈抛物线, 腾空后起跳速度的水平分量和腾起角度决定了跳远的成绩;三级跳远整个过程中单足跳, 跨步跳及跳跃这三个阶段均为抛物线运动, 其运动轨迹, 跳跃距离除了受助跑速度和腾起角度的影响, 还受三跳的水平速度、角度分量影响。

(2) 跳高。

跳高项目是通过曲线加速助跑, 获得一定的离心力, 同时增加垂直起跳速度摆脱地球引力纵向起跳过杆, 跳跃中的垂直速度在起跳中获得的。在起跳脚着地支撑后, 给地面以巨大的压力, 这时身体重心在支撑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 同时适宜弯曲髋, 膝, 踝等关节形成压缩弹簧似的缓冲结构。在缓冲中充分利用保持下来的水平速度, 并在不断变化着的支撑反作用力的作用下, 使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持续地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 水平速度有所减小, 垂直速度逐渐增大, 其在跳高成绩影响因素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3、田径竞赛规则特征

3.1、国际化

这里的国际化是指田径场地、器材以及相关配套的硬件设施与竞赛的组织、规则、裁判工作方针、工作程序等软件条件均应达到国际水准, 符合举办大型田径比赛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并且对竞赛各项目中硬件设施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3.2、现代化

对裁判工作中使用的仪器、器械而言。公正、准确、迅速, 既是对裁判员和裁判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评价田径竞赛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规则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规定在不同类别的竞赛中需采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3.3、场地的现代化

场地的现代化是以塑胶跑道代替煤渣跑道为标志, 它减少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干扰。田径场的设计、场地的布局等方面的合理化, 既为比赛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又利于裁判工作的正常、便利进行, 大大提高了比赛的效率。

3.4、规范化

规范化是指整个裁判工作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符合一定的规范。我们认为, 裁判工作的规范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裁判服装、标志和进出场程序规范;二是裁判员配备规范;三是裁判员工作程序规范;四是兴奋剂检查和资格审查规范。现在规则对其都有一定的要求。规则的发展、运动技术的发展、新增比赛项目数、观众观看比赛的需要层次会越来越高, 这对裁判员的适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田径运动教程.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6.

[2]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5.

特征解析 篇5

论文关键词:彝族漆器视觉艺术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彝族漆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老漆器工艺的特殊见证。本文从造型、纹样、色彩等三方面解析了彝族漆器的视觉艺术,得出了其造型特点和纹样在装饰中的特殊规律,揭示了其包含的民族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

彝族漆器艺术历史久远。相传,彝族漆技是一个叫狄一伙甫的人发明的,距今有58代左右,约1700多年。1.现今能够考察的漆器工艺世家为吉伍世家。吉伍家源于罗洪家支,血统为“诺伙”(即黑彝,贵族)。其祖先尼格吉史与白彝通婚而降为“曲伙”(即被占有阶级)。吉伍家既能获得贵族文化感染,又不失劳动者本色,从而发展了彝族漆器艺术。2漆彩绘在漆器中占绝大多数,本文便以凉山地区的彝族彩绘漆器为实证,从造型、纹饰、色彩三方面来解析其视觉艺术和文化特征。

一、彝族漆器的种类

(一)按材质分类

这里所指的材质是指漆器的底胎。按其胎骨分可以分为木胎、皮胎、角胎、竹胎四种,后期发展了竹木、皮木的混合胎。其中碗、盘、盒、钵、杯、勺等餐具以木胎居多,也有皮胎的碗。兵器(如盔甲、箭筒、护肘等)皮胎居多。牛羊角制的一般用于储放火药、种子或者做酒具。弓矢、箭筒、口弦筒、针线筒等,多用竹编织成胎骨。竹与木粘合制成的胎骨,如酒杯箭筒、毕摩用具等。用皮包木翘成的胎骨,如马鞍、盾牌等。

(二)按用途分类

彝族漆器按用途分主要有餐具、酒具、兵器、马具、毕摩用具等。此外还有茶筒、花瓶等日常生活用具,精致的法器也有着漆的。

由于饮食具一类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得以很完好的保留,本文主要以彝族餐饮漆器为主要对象。彝族漆器中餐具主要餐桌、木盘(申品)、木盔(库祖)、木钵(库不)、木碗(朱窄)、木勺(义尺)、饭盆(梯梯)等7种;彝族漆器中的饮具主要是酒器,主要有圆形酒壶(撒勒博)、扁圆酒壶(莫耶)、木酒杯(罢珠)、斑鸠酒壶(黑沙)、酒舀子、酒碗、牛(羊)角酒杯、猪脚杯、鹰爪杯等9种。(参见表1)

二、彝族漆器的造型特点

笔者归纳云南彝族漆器造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实用性

彝族曾经历了漫长的游牧生活,经常迁徙,所以彝族的先民选择了轻巧而且不易碎的木质生活用品。虽然彝族漆器的胎骨发展至今已有6种之多,不过用杜鹃花木制作的漆器还是占了大多数。这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也和凉山地区木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有密切关系。

随着生产的发展,彝族漆器的造型不断改进为了放置稳当和方便移动而添足置底,为了方便提携举拿而添耳附柄,漆器的造型都是与其用途相适应的。彝族的漆制餐具除平底碗外,都保持了古代“豆”的造型特点,带有圈足。这与彝族一直保持的席地而坐的进食习俗有关,也是实用为本。

(二)民族性

彝族漆器中的某些器型为彝族仅有,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其中“莫耶”(扁圆酒壶)和“撒勒博”(圆形酒壶)堪称彝族漆器中的珍品。两者结构精致,原理相同,前者前后两半成子母扣合。后者上下两部分成子母扣合。两者腹腔都成密封状态,酒不易蒸发失味。腹侧都斜插一细管作吸口(出酒管),酒能基本吸净下有高圈足,酒从足心孔(进酒口)倒人。进酒口有一竖管直通腹腔上部,装酒后液面低于竖管,滴酒不漏。这种独特的造型和巧妙的构造与彝族先民颠簸的游牧生活相适应。当凉山彝族从事农耕,农田散布山脊奋地,离住房较远,耕种收割,爬坡下坎,酒壶的适应性和优越性同样体现出来,故得以继承。彝族的很多酒具结构都同此原理,这无不是民族特色在器物造型上的反映。

(三)宗教性

彝族的漆器造型还带有一定的宗教性。彝族漆器中造型风格特别突出的是鹰爪杯。彝族先民对鹰十分崇拜,他们把鹰视为神的化身,传说支格阿龙(彝族史诗中的射日英雄)就是鹰血和人的结合体。至今彝族毕摩的法器中也有鹰爪,是神力的象征。因此鹰爪的象征意义是源于彝族的原始崇拜,鹰爪酒杯就带有了浓郁的图腾、宗教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的产生,鹰爪酒杯逐渐被统治者所占有,成为土司、奴隶主高贵、权势显赫的标志。1鹰爪酒杯在制作时,还会把鹰爪固定在四个正方位,这也是彝族宗教观的体现。彝族的酒壶上有三节小塔造型,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参见图1)这也是彝族宗教观念的表征。

(四)原始审美性

牛角杯和野猪蹄杯等是彝族常见的饮酒器皿,彝族先民用牛角、猪蹄做酒杯并非信手拈来,这些粗犷的造型下蕴藏着原始的审美情趣。这个审美情趣一方面来自彝族先民和这些动物的亲密和依托关系。另一方面,这种原始审美情趣还来自对猛兽的敬畏。彝族先民认为取猛兽身体的某些部分带在身上能起到镇邪的作用,而这些战利品,更是勇敢和灵巧的标志,因此先民们也以此为美。综上,彝族漆器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其造型历经漫长岁月继承至今,是彝族文化不容置疑的表征。

三、彝族漆器的纹饰

彝族漆器既是彝族传统的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在凉山彝族的漆器上,彝族先民摄取山河日月,花草鸟兽以及生产生活用品为素材,通过直接摹拟,再加以提炼、概括并表现出来,形成了众多的纹饰。

(一)漆器纹饰的种类和特征

彝族漆器纹样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生产工具纹样和其他生活纹样等。

1.自然纹样

彝族一直崇拜山和日月星辰,至今都有祭祀山神和祭星等活动。这种崇拜反映在漆器上便是出现许多以日月星辰的原型为纹饰的图案。

2.动物纹样

彝族的动物纹样里,有很多图腾信仰与原始崇拜的图案。例如蛙是原始生殖信仰的`表现。虎纹是源于彝族对虎的崇拜。还有些支系以熊、羊、等为姓氏,这些动物也反映在了漆器的纹饰中。这些动物纹饰反映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3.植物纹样

彝族的图形具有象形的特征。植物纹样大多是通过对身边常见的事物的模拟加以抽象形成的由于彝族长期游牧的关系,后从事农耕,所以动物纹样居首,植物纹样次之。

4.生产工具和其他纹样

开始农耕生活后的彝族,使用到了更多的生产用具,并开始一些纺织活动。这些农具也反映在了漆器的纹饰里。

彝族纹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象形性,如果两种事物在某些程度上有些相似,就可能产生一形多义的现象,如鱼和蕨的符号。彝族纹样的象形性是通过一些抽象和打散重构来实现的。比如鸡冠、鸡肠等就是鸡的抽象符号。在彝族人看来,这些符号和一只完整的鸡是同等的概念,因此,会出现一义多形的情况。_l纠同一种纹饰在不同的漆器上也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原点型的图案在酒器上是星星的符号,在木钵上代表苏麻,让人产生食欲,而在其他漆器上可能会代表菜籽,寓意后代繁盛。

(二)彝族漆器纹饰的结构

彝族漆器的纹饰结构很讲究章法。器物的单方块图案上,多以一个圆为中心,由中心向四周延伸。若两方连续图案,则等距离勾绘,给人以美感。   从彝族图案的布局中,总结出如下绘制章法:

1.单一纹样根据器皿部位需要,以单个纹样为单位进行连接和组合,形成带纹或中心图案。带纹用来装饰器皿边沿或做色块、图案的间隔。一般水纹、鸡冠纹、火镰纹都可以形成带纹。

2.二方连续图案主要用于横贯器皿腹部分。如木盔、木盘和木钵的鼓腹,常用牛眼的二方连续作装饰。

3.单元纹样由中心图案和周边点缀的辅助纹样形成。多见于碗内或盘心的装饰。一般组合常以太阳纹或钱纹为中心,周边加尖角,或者是南瓜子、花蕾纹样的四方连续。

彝族纹饰的布局还和器型有关。漆器的表面涂饰都是先分割漆面,再勾勒纹样,最后点缀,填面。因此,筒状的器形一般是横向纹饰,鼓腹器形多有横向的分层和分带,且纹样集中在鼓腹部。器物大小也影响纹饰布局,小型器物纹饰精致饱满大型器物纹饰多间隙,显得更简洁。有些器物还有固定的纹饰,木钵圆腹上会有山形纹样,木盔圆腹会有鸡肠纹等。“申品”上会出现指甲纹,让你联想到用手抓肉。不过这个指甲不是一般人的指甲而是“老神婆”的指甲。

彝族漆器的匠人经过长期的时间,根据各种器具的用途和需要,应用不同纹饰,根据不同器物的造型特点做对应布局,使漆器的图案与器物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四、彝族漆器的色彩

彝族漆器装饰有黑、红、黄三色,由于其色彩极具特色,被称作彝族“三色文化”。漆器上用黑红、黄三种颜色有其文化渊源。

(一)彝族尚黑

川、滇凉山彝族全自称“诺苏”,云南彝族还有“纳苏”、“尼苏”、“涅苏”等自称。这里“诺”“纳”、“尼”、“涅”都是黑的意思,故彝族自称都是黑族。彝族中也以“黑彝”为贵,“白彝”为卑。哀牢山一个彝族聚居的小山岗名“纳罗山”,意为黑虎所居的山。金沙江和雅砻江彝族称作“诺矣”意为黑水。彝族自称黑族,所崇虎为黑虎,所居山为黑山,所居水为黑水,凡此标明,彝族尚黑。漆器上使用黑色一方面是因为原料的本色,另一方面也是彝族尚黑的表现。漆器上使用黑色,表明器物高雅与庄重。

(二)彝族对“红”的狂热

彝族也喜“红”色,视红色为生命之色。彝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对红色最原始的概念应该是来自野兽的鲜血和火。笔者更愿意把彝族喜欢红色归结于他们狂热的火文化。至今彝族民居中,火塘上方都是最尊贵的地方。每年彝族盛大的火把节,是非常隆重的祭火仪式。红色与火的紧密联系,让彝族人相信对红色的敬重就是对火的敬重。红色还与彝族的宗教观念有关,红色既是火的象征,也是血的颜色。凉山彝族地区认为红色中有人的灵魂在,凉山彝族男子出征前要包红头帕,或在英雄结上缠红布,以表达勇敢、成功的含义。鲜血还象征着丰收的预兆,凉山彝族以梦见血色为喜。

漆器上使用红色象征着勇敢与热烈。

(三)彝族对黄色的偏爱

在彝族人的心中,黄色象征着太阳和光明,总是与一些美好的事物相联系,如春天开满油菜花的田地,秋收时候黄灿灿的景象等。因此,在彝族人的意识中,黄色是吉祥、美丽、幸福、光明、繁荣等象征。至今的彝族选美中,彝族姑娘都会手持黄色的油纸伞。黄色用在漆器上象征着吉庆。彝族漆器黑、红、黄三种色彩错综搭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亮丽。漆器着色均匀,给人光华亮丽的感觉。

四、结语

本文从造型、色彩、纹样等三方面解析了彝族漆器的视觉艺术,归纳出了彝族漆器在造型上的实用性、民族性、宗教性和原始审美性。探讨了漆器的纹样在装饰中的特殊规律和色彩寓意,从中揭示了其包含的民族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

漆器曾是许多民族使用过的一种生活用具,但许多民族的漆器制作工艺早已失传,彝族漆器为此提供了特殊的见证。然而这一彝族的共同的文化遗产在各地保护和应用都不一样,目前四川大凉山地区的现代漆器无论在工艺和应用方面都比传统漆器好很多,云南小凉山地区漆器用品正大量衰减,希望通过更多学者的研究,能为保护和继承彝族的漆器提供实证。

参考文献:

[1][5][8][9][I6][17][I8]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编绘.凉山彝族文物图谱(漆器)[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P1—40.

[2]唐楚臣.彝族漆器工艺[J].民族艺术,1992,(2):203—209.

[3][4][12][15]陈理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集粹[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4.

[6]李艺主编.人类学家的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民族文物藏品选[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P16—25.

[7]云南省群众艺术馆主编.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P191—193.

[1O]冯敏.凉山彝族漆器的装饰艺术[J].贵州民族研究,1990,(5):150—156.

[11][14][19]左玉堂,陶学良编.毕摩文化论[M].马飞.浅析凉山彝族漆器的美学价值.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P798—809.

[13]宋来福.凉山彝族装饰艺术符号系统解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解析

随着新课改教学标准的颁布,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同时引起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在小学整体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已经成为总体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反应能力。从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并且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课程安排的差异,根据学习内容的主题不同,优质课堂的建构模式也随之而不同,优质课堂存在的主要意义在于对学生不同时期的课堂教学精髓深入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教师要针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跟随时代的发展,把握好时机对课程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自身素养。

一、在优质课堂教学中强调轻松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时,要注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于学习来说,积极正面的态度可以让人将自身能力不断地提升,而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使优质的教学课程深入学生的脑海并且根深蒂固。所以,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是整体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受到新课改的教学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气氛,这对于优质课堂来说是最基本的构建条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的信任和互动在优质课堂中被尽可能地扩大化,与此同时,教师想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首先要针对班级学生自身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将数学学科的特点与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融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在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实施辅助教学,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内在潜力,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新课程的教学中。

二、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

随着小学教学标准的不断进步,经过教师多年的悉心研究和聚集各种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创造出了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始终保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教学态度,将课堂的理论讲解时间尽量缩短,把剩余课堂时间用来让学生独立思考,交给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由此,扭转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思想观念,在实际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严肃不苟的形象。在优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和感受,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进行施教,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日后对学生优质课堂的形成继续完善,使小学数学优质课堂与学生的学习一同成长。

在认识“年、月、日”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对单位的理解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需要在课程的编排上突出教学重点,将课程内容讲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根据所收集的相关素材进行施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列举大家熟知的节日,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的共性,并且要求学生思考时间单位,年、月、日在时间中的意义。剩余的时间学生可以思考并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小组讨论,并且,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关时间单位的信息,进行举例说明,教师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在课堂知识拓展的同时形成基本的时间观念,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课程教学,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中找出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共性。近些年,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模式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并且在优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在综合素质上的发展,而不仅是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在教学内容上紧扣课堂教学主题,并且在教学方式和手法的表现上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优质课堂中更好地吸收课程知识,并且在无形中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加之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上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小学数学优質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想目标。

审计本质特征的理论解析 篇7

关键词:审计,本质特征,理论,解析

审计本质特征问题,是审计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近些年,“银广厦事件”、“ 安然事件” 及 “ 科龙- 德勤事件” 等事件频繁爆发, 给公司利益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还危及到了职业审计人的生存问题。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对什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理论体系,至今还没有完整而全面的预算体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目前还没有适合当前实际的审计理论制度,因此,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切实地做好审计工作,努力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就目前来看,只有建立了有效的审计理论制度,才有望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审计理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一、审计内涵及特色

(一)审计理论内涵

审计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衍生,在国家产生初期,已经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随着市场经济的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出现, 审计的本质特征逐渐被人们掌握,在此基础上得以发挥,此时的审计不再只是单纯的监督行为,更是成为了全面发挥审计功能的独立的监督系统,也就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体系。

国家审计, 由微观审计发展而来,是微观审计发展逐步向宏观审计发展的成果。为保证政府干预经济的各项政策的顺利实现,国家审计更注重审计国计民生企业及政府投资的基础产业。 社会审计,是由单个委托事项发展而来,是委托事项的单一化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的成果。在设计过程中,有些事务所,会出现一些欺诈行为。 在这样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并更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 在双方经济责任出现问题时,注册会计师也会极力避免自己的法律责任。 这样很好地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审计业务的发展。

(二)审计理论发展与特色

审计理论研究,是做好审计工作很重要的一步。 在审计过程中,无论是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 还是落实审计的规划纲要,都需要审计理论的指引。

我国现在运用的审计理论, 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 是几代人经过辛苦努力得出的成果。 在理论构建过程中,实践研究学生将自身的智慧融入其中,在这个基础上,又吸收借鉴了相关理论的精华。因此,我国现在拥有理论体系,将研究和实践、学习和超越、发展和继承、广博和精深等六方面内容紧密地联合在了一起。既要总结未来,更要看重未来的发展,在审计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以此为主要线索, 始终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并及时进行解决。 除此之外,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发展状况,再深入研究和比较国外审计工作问题与我国的不同之处, 对我国现有的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较为有效的整改建议,希冀能为审计事业日后的发展,提供有相应的参考理论。

二、经济责任关系和经济责任审计

(一)经济责任关系内涵

经济责任,是指社会团体与社会之间或社会团体与个人之间,在经济方面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经济责任制原则是在各个经济责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交易过程中,两方之间,形成经济权利和义务关系。 以此为基础,之后只要和双方有关系的经济活动,都存在这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经济责任。也就是说,只有双方彻底解除关系,否则经济责任关系是不会停止的。 因而,经济责任关系, 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关系是必然存在的。

(二)经济责任审计内涵

经济责任审计, 是一种审计形式,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和审计组织又经济责任关系的主体应该承担的相应的经济责任,对这样一种经济责任进行鉴证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 指行政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乡镇领导干部的审计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这四个方面。

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指的是,对近些年特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领导人的经营管理责任,进行深入调查审计的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会把审计重点,放在被审计单位中,最主要的两个领导任期期间,审计他们对所在单位应付的直接和间接的责任。任何一项责任都离不开经济的制约,因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包括了其它审计的内容。可以这么说,只要有经济关系的发生,就有经济责任审计的约束。

三、审计监督特征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需要改变国家所有制, 这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市场经济时期,要运用以多种所有制形式为主体,混合型所有制结构。

(一)审计监督的双向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通过审计的形式,可以了解经营双方的经济责任的真实情况。 在对重点单位审计时,会运用国家审计,审计过程中,既要掌握企业管理人员的经济行为是不是符合规范,还要检查财务收支状况;而在社会审计中,社会审计得出的验资报告中,既要能够满足委托方审计的要求,还要能够反应验资单位本身的资产状况。 这是审计监督的双向性,有着明显的市场公平交易和互相受益的成分。

(二)审计监督的多层次性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若市场经济作用得不到发货, 商品经济也不发达,那么社会生产水平,只能停留在初级再生产阶段。 在这样的情况,国家可以用直接控制和管理的方法,来组织和管控平常的生产活动。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社会和管理的分工也不再向原来那么简单了,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直接控制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管理的需要了,因而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在这种的情况下,开始出现了间接控制这样的管理方式,而这样的管理方式运用在审计监督方面,就展现了审计监督的多层次性。

(三)审计监督的公开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状况下,审计活动公开化才是最可取的方式,将社会公开审计情况的报告展现在公众的目光下,才能更好的保证监督的公正。在民族和法制进一步发展和改善的环境下, 纵观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公开审理审计案件,审计机构有权向社会披露和曝光审计结果。这也就意味着, 树立审计权威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审计监督的公开性。

四、完善审计工作的对策

第一点, 规范被审计单位财政行为,深化财政审计工作。要着力于建设完善的改进情况反馈机制,并且加大整改跟踪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看到财政审计之后整改的成效。

第二点,强化过程监管,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和政府投资的审计工作。完善资源环境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格局,关注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深化资源环境审计考评、指标体系研究,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是的审计体系。

第三点,围绕监督权力运行,落实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努力完善审计工作的协作配合机制, 拓展审计的结果,促进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整改。

第四点,努力推进当前审计方式的创新,可以实施审计绩效统计的方式。 这要求我们,在审计工作进行之前,要努力加强宣传力度,转变被审计单位的用钱理念, 让他们意识到用对钱比用好钱更重要。

第五点,增强工作实效,强化审计管理与审计整改工作。 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成果的应用,通过报告、信息、结果公式等展示形式,努力切实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效。 以促进审计工作进一步整改,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06).

[2]牛鸿斌,崔胜辉,赵景柱.政府环境责任审计本质与特征的探讨[J].审计研究,2011(02).

广告英语特征解析及其作用 篇8

关键词:专业英语,语法,修辞,文体

0 引言

广告作为信息的载体,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广告英语丰富多彩, 新鲜活泼,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广告语言则不拘一格, 运用各类语言形式来体现其语言的新颖、多样、生动和形象。广告英语作为广告信息编码的一种应用文体, 已逐渐从普通英语语言家族中脱颖而出, 发展为一种具有创新、精练、生动、活泼等风格的非规范化的专用语言。广告英语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语法, 在用词及句法结构上均与普通英语有所不同, 研究广告英语特有的语法, 对正确运用和理解英语广告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广告的定义

“广告”二字, 从中文字面上理解是“广而告之”, 在西方“广告”一词则源于拉丁语 (Advertere) , 作“诱导”“注意”解, 后演化成为英语口语中的Advertising (广告活动) 和Advertisement (广告宣传品或广告物)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 广告指法人、公民和其他经济组织, 为推销商品、服务或观念, 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向公众发布的有关信息。根据这一定义, 广告应具备传递信息的信息功能, 诱使读者在获得信息后做出广告所期望的反应的诱导功能。大众传播媒介刊播的经济信息和各种服务信息, 凡收取费用或报酬的, 均视为广告。

2 广告英语的特殊性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广告几乎是无孔不入, 它的传播介质多种多样, 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广告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即说服顾客进行购买, 这种目的性决定了其语言的特色性风格。

2.1 文字新颖醒目, 刺激记忆, 传递商品或服务信息, 促进销售

借助于广告信息, 消费者可以对品牌或企业作认知评价, 以形成关于品牌或企业的印象或态度, 从而达到广告预期的效果。

2.2 借助于英语语言, 广告效果才得以持久

广告大师雷蒙·罗比凯曾说过:“上乘广告的最好标志是, 它不仅能使观众争相购买它的产品, 而且能使观众和广告界都把它作为一种可钦可佩的杰作而长久不忘。”它说明了好的广告语在维持广告传播效果中的作用。

2.3 学习广告英语有利于了解国外文化

英语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 因此对它掌握如何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研究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这项研究, 可以扩大知识面, 熟悉新单词,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3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3.1 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

(1) 多用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运用动感性动词是广告英语词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因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购买其商品, 所以在词语的使用方面以动感性强的词语来产生更好的感觉。另外, 为了推销产品, 描述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对产品进行美化和粉饰广告中经常大量使用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褒义色彩浓厚的评价性形容词或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以突出推销的产品优越于同类的或以往的商品。

(2) 常用新的复合词

复合词在广告英语中不仅应用广泛, 而且其组词方法不受英语语法在词序排列上的限制。比较灵活, 能充分体现广告创作的创新精神, 使用起来更加轻松活泼,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Take-it-easy terry, very comfortable priced. (疏松的毛织物, 价格使人倍感舒适) 。复合形容词take-it-easy用以修饰terry.从组词的各个部分来判断, 不难理解为“疏松的”毛织物。浅显易懂, 是再好不过的广告用语。

(3) 妙用人称代词。为了缩短广告商与消费者的距离, 联络彼此的感情, 给消费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增加广告的信誉度和消费者的参与感, 广告英语中经常使用许多人称代词。通常第一人称指广告商, 第二人称指消费者, 第三人称指读者熟悉、敬仰或者喜欢的人或物。

(4) 重复关键词。为了突出某一产品和信息, 通过有意识地重复某个关键词语或相同句子结构, 强化语义, 突出主题, 展现情感, 使广告的主要信息得到充分强调, 增加力度。广告语言句式简单, 口语性强, 利用重复可以帮助受众解决“认识广度局限性”的难题, 便于受众记忆。再者, 广告英语充分运用语言的呼应原则帮助受众注意广告信息内容, 因而获得广告的记忆价值。

3.2 广告英语的句法特点

(1) 祈使句

祈使句本身含有请求、号召人们做某事的意思, 能有效地迎合消费者心理, 实现广告的目的, 因此, 祈使句在广告中被巧妙及时的大量采用。如:Have a little fruit after dinner. (请吃点水果) 。这一则果汁饮料广告, 以提议的方式, 委婉地鼓励读者购买其产品。

(2) 简单句

广告用语必须以最少的版面, 最精炼的语言, 传递出最多的信息, 最有效地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因而广告英语尽量采用简单句, 而避免使用复杂的复合句, 让人一目了然。优秀的商品广告无不以简短洗练而著称。如:Fresh up with Seven-Up. (君饮七喜, 提神醒脑) 。寥寥数词, 道出了饮料Seven-Up对人的好处, 鼓动读者购买。

(3) 疑问句

疑问句形式各异, 但共同的特点是口语色彩浓厚、浅显、简练, 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从而突出商品的某些特征, 引起听众的注意。

(4) 省略句和感叹句

省略句结构简单, 使语言果断、有力, 使广告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加强广告的传播效果。感叹句的使用, 旨在便于理解, 加深记忆, 引起强烈的感叹和惊喜的效果。

(5) 条件句

目的是把条件视为事实, 加以主观设想和劝说, 语气婉转, 以增加宣传和劝说的量。

3.3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1) 头韵:所谓头韵, 是指连续的词语中出现的开头相同的字母或语音, 例如:在sing a song of sixpence或在as thick as thieves中。英语的头韵较难在汉语中再现。头韵更多出现在英语广告中, 来达到逼真或号召的效果。

(2) 拟人

It’s for your lifetime. (你人生的伴侣) 。将手表写成人, 且与你朝夕相伴, 仿佛是你的情人。

It handles the road as easily as it handles Mother Nature. (福特汽车广告) , 用“对付道路”这一短语赋予汽车以人的特点、本领, 读来倍感形象生动。

(3) 拟声词:英语中有些词是通过声音的模仿构成的。例如:buzz, cuckoo, thud, hum等。在广告英语中, 有时也利用拟声词来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Time marches on…Tick, Tock, Tick, Tock, Sniff, Tock, Tick, Tock, …Sniff, Tick, Tock, …Sniff, Sniff, …Tick, Tock, …Still no sign of cat box odor, introducing tidy cat long lasting odor control.”广告商利用拟声词“tick tock”来象征时间的飞逝。

(4) 明喻:明喻是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作比较, 并通过展现一种事物如何与另一事物相似来解释这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方法。它用as或like等词在文本中作为明确标志。广告英语若使用明喻, 有时会令产品更有说服力。例如:Featherwater:light as a feather (法泽瓦特眼镜:轻如鸿毛。)

(5) 暗喻:暗喻与明喻有形式上的差异, 即在暗喻里诸如like或as一类的词并不出现。暗喻也是比较两个并不相似的成分;但这种比较是隐含的而不是直接表白。由于暗喻没有给出明确的比喻信号, 因此更难以辨认, 但却更加有力。广告英语中的暗喻其喻意留给消费者去品味与理解。

(6) 矛盾修辞法:广告英语有时喜欢将听上去矛盾的词汇放在一个句中, 来达到特殊的效果, 同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Cannon printing”此广告暗示出“佳能复印机质量高的特点, 并起到吸引购买者的作用。

(7) 双关语: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条件, 让有些词语在句中造成两种意义的可能性, 从而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利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或同音异义现象产生出词的诙谐用法。广告英语有时利用双关语, 使产品听上去更加有趣并具有吸引力, 给消费者带来遐想。例如:I’m More satisfied! (我更满意摩尔牌香烟。) 再例如, 某家航空公司本的英语广告:“a better stretch for the long stretch.”“stretch”第一次出现表示“伸展身体”, 第二次出现表示“一段连续的旅程”。此广告语显示了飞行途中, 和谐美好的环境。

(8) 对偶

A contemporary classic.A timeless timepiece. (当代经典产品, 永久计时装置) 。结构对称, 且巧妙运用了修饰词与被修饰词的意义成分中的矛盾, 令人回味无穷。

Once tasted, always loved. (一旦品尝, 爱之终生) 。结构相同两组词形成鲜明的对比。

3.4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

(1) 简明扼要, 浅显易懂

广告的基本特点是让有限的篇幅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广告既要简短, 又要明白准确地体现广告内容。因此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之一是词语短小、结构简单。

(2) 生动形象, 含义深刻

广告的目的是促进消费行动, 广告语言要刺激消费者的联想, 从而扩大注意、巩固记忆。因此,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之二是借助不同的修饰格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第一, 平行对照 (Antithesis)

如:Tear out!Fill in.Fax now... (Maclean杂志征订广告) 。结构上对称, 意义上对照, 形式整齐匀称, 内容既适于重复强调又适于反衬对照, 音、形、义都富于形象感。

第二, 仿拟 (Parody)

仿拟是套用人们熟知的某个谚语、格言、名句, 使其产生一种新的意义, 从而达到标新立异, 加深印象的效果。如: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三菱汽车广告) 。这则广告套用了 (美国独立宣言) 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人平等) 。

(3) 诙谐幽默, 富于美感

广告是艺术含量很高的一种宣传手段, 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是广告的一个功能。广告的设计是按照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等原则进行的。因此, 广告英语的另一文体特色是以优美的音韵增加广告的魅力, 标新立异, 出其不意, 用特效烘托气氛。

4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4.1 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英语运用实例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篇, 它反映了社会的潮流、时尚和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借助多种多样传媒的力量, 英语广告也已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英语广告不仅在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 还提供了充足的、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和跨文化交际内涵的当代英语运用的实例。

4.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广告在语言运用上简洁、有力、生动活泼, 广告常配有图片以及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 广告宣传的主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这些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化 (internalize) 语言知识起到了其他语言学习材料所起不到的作用。

4.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广告是文化的载体, 被认为是最有“文化显著性”的语篇之一。就英语广告而言, 它反映出美、英等国家的价值观、审美品味、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英语广告中隐含的文化因素, 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5 结论

广告大师雷蒙-罗比凯曾说过:“上乘广告的最好标志是, 它不仅能使观众争相购买它的产品, 而且能使观众和广告界都把它作为一种可钦可佩的杰作而长久不忘。”广告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英语是一种独特的应用文体, 只有全面分析及掌握其语言特点, 才能在广告策划和制作中有新的创意。广告是一门应用型的艺术, 正确熟悉并合理运用其语言特点, 才能打破人们常规思维模式, 充分展现广告语言生动形象、更好地加大商品宣传力度, 促进消费者购买积极性。最终使广告这门艺术达到其始发的目的, 为商家和顾客搭起桥梁, 促进销售。

参考文献

[1][美]莱恩, 拉塞尔.广告学[M].朱学宝, 翟艳玲,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朱诗花.广告语言的诗化:意境与修辞[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

[3]戚云方.广告与广告英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4]赵静.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5]陈其功.广告英语话语基调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解析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及其技巧 篇9

1. 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

1.1 新闻采访活动具有即时性

所谓新闻, 它的核心元素是“新”, 也就是说记者必须具有新闻敏感度, 只有跑在各家媒体前面, 才能抢到第一手资料, 为社会公众提供新鲜、有效的新闻报道。最新的第一手资料是新闻媒体取得优势地位的王牌。

1.2 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是指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真实发生过的客观存在, 记者要将新闻事件不失偏颇地报道给新闻受众, 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杜绝虚假新闻, 是保障新闻媒体社会认可度的核心。

1.3 新闻报道具有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记者将新闻事件完完整整地报道给新闻受众, 不能受记者个人喜好的影响而断章取义, 记者有义务将新闻事件完完整整地展示给新闻受众。

1.4 新闻报道具有客观性

所谓客观性是指将新闻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加以评判, 相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而言,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显得更为复杂, 它具有社会属性。客观性不仅受记者本身的影响, 还受到新闻受众生活背景、价值观念的影响, 不同的新闻受众对于同一个新闻报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

2. 新闻采访活动的技巧分析

新闻采访技巧是与受访者有效沟通的前提, 是取得一手资料的基础, 因此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新闻采访技巧。

2.1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 采访之前做好人员分工。在赶赴新闻现场之前, 采访人员应该做好采访分工工作, 采访、记录、资料收集和摄像工作都应该在事前做好分工, 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才能提高采访效率, 更好更快地取得有效信息。第二, 只有事前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相关背景资料, 了解受访人的背景资料, 才能对受访人有详尽的了解, 增进与受访人的情感联络, 让受访人感受到对自己的尊重, 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受访者就更容易向采访人透露更多的新闻信息。同时, 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 记者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采访问题, 了解更多的有效信息, 提高采访效率。

2.2 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第一现场

第一时间到达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 能够取得更有时效性的第一手新闻资料, 因此优秀的新闻报道一定是在第一现场产生的, 第一手资料能够让新闻受众产生更直观的新闻感受, 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觉, 更容易对新闻报道产生认同感。如, 在某栋居民楼发生火灾时, 如果记者在火灾扑灭以后才到达事发地点, 则只能报道火灾之后的受损情况和人员伤亡情况, 对这种新闻报道受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相反如果记者在火灾发生时就赶赴火灾第一现场, 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在火灾发生时, 记者可以报道居民楼的火势蔓延情况, 可以报道消防人员的救灾情况, 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居民之间的互助情况和求生本能, 这种第一现场发布的新闻报道更能让新闻受众感受到火势无情、人间有爱, 更能让新闻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2.3 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受访对象, 记者要采用不同的采访方法,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更好的采访效果, 如果不结合实际情况, 只是一味按照条条框框的书本理论采访则很难取得全面真实的采访资料。比如, 采访时间紧张的受访者时, 记者应该开门见山, 直接抛出问题, 提高采访效率, 节省受访者的时间。同样采访性格直爽豪放、脾气暴躁的受访者时, 也应该单刀直入, 不能转弯抹角地消磨受访者的耐心。相反, 采访性格沉稳、斯文的受访对象时, 则应该做好准备功夫, 循序善诱, 慢慢地将受访者引导到所提问题上面。

2.4 充分尊重受访者

在采访过程中, 采访者应该充分尊重受访对象, 让受访者感受到采访者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 这样受访者才可以敞开心扉吐露真实的新闻资料。首先, 采访人应该在采访之前充分了解受访者的背景资料、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工作情况等, 这样记者就能够充分尊重采访对象的个性特点, 使受访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其次, 在采访过程中, 要尊重采访对象的社会地位, 不论面对的受访对象是高位者还是低位者, 采访者都应该不卑不亢。

2.5 认真倾听

新闻采访技巧不仅体现在提问上, 认真倾听也是新闻采访的重要步骤。首先, 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不能有打哈欠、走神、四处张望等不尊重对方的小动作。其次, 在采访过程中, 采访人要与受访人进行眼神交流, 让受访人感觉到采访者正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谈话。最后, 采访人在倾听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笔记, 梳理谈话内容, 以作出进一步的提问。

总结

城市空间肌理特征的参数化解析 篇10

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如何保护与传承城市(特别是历史街区)空间肌理[1,2,3]成为当前保护规划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其前提条件是要充分了解和认知研究区域的空间肌理特征。为此,本文拟以城市空间肌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肌理中隐含的各类参数,比较这些参数数值的异同,从而定量化地解析各个城市的肌理特征,探寻不同城市之间的肌理差异,为城市空间保护规划提供定量化的技术支撑,促使城市空间(特别是历史街区)的可识别性[4]、 历史性得到良好延续。

2.参数化解析方法

本文所提的城市空间肌理参数化解析主要包括: 栅格与矢量数据预处理、道路参数提取和建筑参数提取三方面,下文将对其作详细论述。

2.1栅格与矢量数据预处理

栅格、矢量数据是量化分析的基础。首先,利用全能电子地图下载器下载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和街道影像图。然后从Open Street Map网站下载对应区域的矢量地形图,并借助City Engine转换成DWG格式。其次,在Autodesk CAD中将上述三个数据对齐,并缩放到实际尺寸大小。最后,在目标区域上方绘制两个同中心点的正方形框,外框边长为1000m,内框为700m。并在内框参考遥感、街道影像和Open Street Map矢量地图勾绘道路和建筑轮廓线。本文以衢州、巴黎、上海、巴塞罗那等9个富有特色的城市区域为例,通过上述步骤,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

2.2道路参数提取

获取上述数据后,即可从矢量数据中提取道路肌理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路网总长度、道路平均宽度、道路交叉口数量、地块面积平均值和路段生长偏角平均值。这些参数的统计方法和含义如下: (1)道路总长度即为700m方形区域内所有城市道路长度的总和。由于各个城市的研究面积是相同的, 因此统计道路总长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城市的道路密度特征,体现路网的丰富程度;(2)道路平均宽度,是所有城市道路的宽度平均值。该值反映该区域道路的断面尺度特征,值越大则越接近现代城市,反之则近似传统古城街道;(3)交叉口数量,也是一个城市道路肌理形态的重要参数之一。 道路交叉口越多,城市道路的分支就越多,路网也就越发达;交叉口越少,道路之间也就越趋于平行; (4)多条城市道路围合形成城市地块,这些地块面积的平均值能够从另一方面反映道路的间距和密度; (5)路段生长偏角,是指相邻两条路段之间的补角, 该值越大,表明道路弯曲幅度越大,反之道路越笔直。 该参数反应了研究区域的道路曲折程度。

2.3建筑参数提取

其次,我们对城市建筑肌理特征也进行了参数提取,包括:建筑总数、建筑密度、平均首层占地面积、建筑形态、屋顶类型。其中,建筑总数是以Open Street Map中提供的建筑矢量图形作为参照依据的,以单栋建筑作为基本单位。该参数能够较直观地反映该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筑栋数的密集程度;建筑密度,主要依据遥感影像获取,与栋数无关,反映的是全局研究范围内建筑占地的密集程度;平均首层占地面积,体现单位建筑单体的面积大小,反映区域建筑的细碎度;建筑形态,含一字型、回字型、L型和U型四种,并依次按照1~4赋值,体现当地建筑的整体平面形态特征;屋顶类型, 分为平顶、双面坡、四面坡和尖顶四种,同样依次按1~4赋值,反映当地建筑的整体屋顶特征。

3.解析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方法对9个不同城市的道路元素进行参数化解析,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由表可见,这些城市道路肌理与其城市特质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且相似性和特异性并存。例如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和纽约,拥有发达的城市交通,因此在路网总长度和交叉口数量两个参数上体现绝对的优势。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宗教影响下,纽约和梵蒂冈的城市道路平均宽度最大,而苏州的道路平均宽度最小,这恰恰体现了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城市的地位和特征。 由于苏州多为里弄式街巷,交叉口数量较少(宅间小巷未作统计),因此具有最大的路段长度平均值和地块平均面积。威尼斯作为一个水城,道路随河道走势而蜿蜒曲折,因此路段生长偏角平均值最大。 衢州的城市道路经过了现代化的整治与改造,因此地块平均面积最大。

1 | 9 个城市的栅格与矢量数据预处理结果(作者自绘)

其次从建筑上进行分析,国内建筑和国外建筑有着较大的区别,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见表2)。通过对比国内古典与现代城市的代表——苏州和上海,可以发现,前者的建筑密度较大(达到40.6%),建筑层数以低层为主;后者则以多层、高层为主,建筑密度小(仅为26.4%),具有现代气氛。此外,同样是以历史性建筑为主的巴塞罗那和梵蒂冈,除了建筑体量均较大外(可以从平均首层占地面积看出),也存在着许多差异。例如巴塞罗那的建筑比较规整,建筑群大多以回型为主,梵蒂冈则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 乱中有序。威尼斯作为水城,建筑密度大(达到57.2%),建筑形体复杂多样,总体上是以坡屋顶为主。开普敦呈现出的建筑肌理是最规整的,都是以一字型为主,屋顶形式为双面坡为主,建筑层数不高。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建筑也比较规整, 以一字型为主,建筑大多是高层,层数较多,各项参数总体上与上海比较接近。

4.总结

本文围绕城市空间肌理特征,提出了针对道路、 建筑两类空间要素的参数提取方法,并对衢州等9个代表性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参数化的方式,定量化地研究城市空间肌理的特质, 发掘隐藏在空间表象背后的数字规律,为空间形态研究和空间规划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空间形态方法论研究,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对于延续我国城市(特别是历史街区) 空间的可识别性与历史性、保护与传承空间肌理特征、提高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以城市空间肌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针对道路、建筑两类空间要素的参数化解析方法,并以衢州等9个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旨在以参数化的方式,定量化地研究城市空间肌理的特质,发掘隐藏在空间表象背后的数字规律,为城市空间保护规划提供定量化的技术支撑,促使城市空间(特别是历史街区)的可识别性、历史性得到良好延续。

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特征解析 篇11

关键词: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1.白裤瑶简介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士都穿白裤而得名,又因女性上衣是前一片后一片,又称两片瑶,总人口約3万人,主要分布在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而里湖瑶乡中白裤瑶占人口总数的67%,是全国白裤瑶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因里湖怀里村自然环境比较封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少,保持着男耕女织的传统习俗[1]。在南丹的各乡的白裤瑶依然保持着男不外娶、女不外嫁,不与外族人通婚的习俗,白裤瑶的寨居文化、陀螺文化、铜鼓文是白裤瑶民族文化的代表[2]。

2.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白裤瑶族是民族文化保持的最好的少数民族之一,素有“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称,白裤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

2.1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的劳动性特征

白裤瑶聚居于广西西北部,是中低山向丘陵过渡的地带。地貌多为为石山区、洼地和阴坡,光照较少。石山区内部大多地势狭窄,山高谷深,遮蔽度大,光热条件差,农作物生育期更长。山中主要有栋科、蝶形花科、榆科、桑科、茶科、芸香科、松科、漆科等科内的一些树种,除此之外还有五倍子、五倍花、龙须草、夜交藤等中草药资源[3]。里湖瑶乡特有的哈斯特地形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动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山林里鸟的种类和数量众多,还有野猪、野鸡、飞虎、獐子等。山上的石缝或树缝里还有野蜂蜜等。桂西北红水河流域一带属喀斯特地貌,石山和岩洞较多,土地耕作面积较少,当地人素有“靠山打猎、靠水摸鱼”的生活习性。白裤瑶族也不例外,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下,劳动生产力低下,生活水平低,白裤瑶男人除了耕作外还经常上山打猎为自家增添菜肴或用猎物到集市上换取所需物品。射弩、捕鸟、夹山鼠钓蜂,打鸟和织布等传统体育项目均是传统生产方式演变而来。

2.2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的娱乐性特征

白裤瑶居民世居山地,地势崎岖,导致聚居地外部的文化很难渗透进来,封闭的村屯生产环境外加白裤瑶族人们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耕作方式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白裤瑶人特有的娱乐方式。白裤瑶人的娱乐方式明显的特征是强烈的交往性和集群性。如扭扁担和顶杠是两个人参与的项目,同时又会有很多村民在傍边加油鼓劲,每个村民都可以参与到对抗游戏当中,通过扭扁担和顶杠比赛找到对抗的乐趣,同时又能增进人们的相互交流。集群性娱乐项目则有打铜鼓、敲竹筒鼓、吹牛角、打陀螺、打手毽等。打铜鼓、打竹筒鼓和吹牛角一般是在春节、重大节日和祭祀的时候进行。在相对封闭的白裤瑶村庄里,人们的劳作之余往往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进行本民族特有的游戏,丰富生活,满足自身的英语了需求。

2.3白裤瑶传统体育活动的自发性特征

白裤瑶族体育文化具有的自发性特征,白裤瑶族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受拘束,除了耕作的时间外,白裤瑶人可以自由的支配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人们劳作完后往往会自发的聚集在村里的大树下玩陀螺、扭扁担和打手毽等,傍晚或者农闲时,白裤瑶的男子则会到山上打猎、钓蜂等。白裤瑶人的体育活动多数是在自己的意愿下进行的,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2.4白裤瑶传统体育活动的集群性特征

白裤瑶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集群性特征主要是指重大节日和特殊的日子人们有组织的聚集起来举行隆重的传统体育活动。集群性的主要特征是人数众多,如正月十五举行的打铜鼓活动,几乎全村的白裤瑶人都参与,有的打铜鼓,有的竹筒鼓,还有吹牛角和跳舞的,不参与的人们则出来看热闹,感受本民族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欢乐的节日气氛。

3.小结

白裤瑶居住地瑶乡里地处大石山区,交通不便,白裤瑶处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里,保持着古老的生产方式。白裤瑶族传统文化得到较完好的传承也是因为这个古老民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还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白裤瑶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传统的生产劳动联系紧密,这是古老的,原生态的体育活动,是可以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体育活动,如射弩、捕鸟等。白裤瑶族的体育与他们的娱乐需求也是分不开的,在封闭落后的自然村寨里,没有现代化的娱乐方式(电视、电影、电脑、文艺晚会等),白裤瑶人的娱乐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利用生活当中拥有的工具进行娱乐,如扭扁担、顶杠等,聪明勤劳的白裤瑶人还会利用木头、牛皮、竹子,牛角等制作极具民族色彩的娱乐器械(如铜鼓、牛角号、竹筒鼓等)几大的丰富的娱乐方式,满足人们对娱乐的需求。白裤瑶族白裤瑶人的体育活动大多都在农闲时进行,具有自发性和集群性特征。(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参考文献

[1]广西瑶学学会,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瑶族非物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2007/11

[2]谢明学,白裤瑶风情简介[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10

《白蛇传》传播形态及特征解析 篇12

一、《白蛇传》的传播形态

《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 最初依靠口头媒介传播, 随后文人墨客把该故事写成剧本、小说、漫画等样式, 艺人则用评话、说书、弹词、戏剧表演等多种舞台形式展现该故事。到了电子媒介时代, 涌现出大批《白蛇传》或以《白蛇传》为原型的电影电视剧。

(一) 口头传播

口头媒介传播是人类早期交往的传播形式。“可以肯定的是, 口头媒介意味着至少两个主体的同时在场;没有同时在场, 口头媒介就无法保证其原初性, 无法实现人类产生、形成和繁衍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性。”[1]《白蛇传》的故事从民间流传而来, 依靠口头媒介进行传播, 即口耳相传。由于口头传播是当事人在场的话语相传, 所以除了当事人, 没有其他任何资料记载相关故事, 我们也无从得知最初的流传内容。民间劳动人民创作出来的作品和文人呈现的纸质版《白蛇传》故事是否一致, 这个问题已无文献考证。但纸质媒介的介入促进了此故事更广泛地传播。

(二) 纸质传播

对于《白蛇传》最早的文字记载, 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白蛇记》描写的是白蛇精引诱并谋害男子的故事, 《西湖三塔记》描写白蛇爱上一男子, 后几欲加害于他, 最后三妖 (白蛇一家) 被奚真人镇压在三塔下。在这些文字中, 白蛇都带有妖气, 是吃人的妖怪。明朝文学家冯梦龙著作《警世通言》里面的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白蛇传》最早的有记载的成型故事。此卷中, 白蛇多了人性, 不过仍有蛇性, 她警告许仙如果许仙变心, 她会屠城报复。在这个版本中, 故事内容开始变得丰富, 有了游湖借伞、盗库银等情节。此时的法海还略带慈善, 白娘子被捉反倒是被许仙用钵盂罩住的。随着朝代更替, 故事不断丰富, 白蛇的形象也愈加美化, 从邪魅转为人性美。“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 (看山阁本) , 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创作流传的戏曲, 他只写到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 并没有产子祭塔。后来又出现的梨园旧抄本 (可能是陈嘉言父女所作, 现存本曲谱已不全) , 是广为流传的本子, 有白蛇生子的情节。”[2]清朝乾隆年间, 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 (水竹居本) , “第一次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祭塔》等关目。”[3]

(三) 舞台传播

《白蛇传》是民间艺人喜爱的艺术题材, 它在评话、说书、弹词、戏剧中是经典剧目。“把白蛇故事写成剧本, 最早为明代陈六龙, 但已不传。清康雍年间, 黄图珌写成《雷峰塔》传奇, 从此白蛇戏在舞台上盛演不衰。”[4]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都有《白蛇传》的演出。秦腔、豫剧、粤剧、评剧, 甚至包括木偶戏、皮影戏等剧种都有该剧的演出版本。

(四) 电子传播

1926年, 上海天一电影公司出品了《义妖白蛇传》, 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白蛇传”为故事的电影。此后, 影视剧中“白蛇传”故事越来越多, 比如1939年明星公司出品了电影《白蛇传》;1962年, 由邵氏出品的林黛版电影《白蛇传》;1978年的林青霞版电影《真白蛇传》。1992年由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 基本是按照已经形成的故事建构剧情;值得一提的是, 1993年王祖贤版电影《青蛇》, 影片中许仙恋上的不止白蛇还有青蛇。

二、《白蛇传》传播中的特征解析

到目前为止, 《白蛇传》的流传经历了口头传播、纸质传播、舞台传播和电子传播。在其广泛的传播过程中, 我们有必要就其传播中的内在特征进行解析。

首先, 《白蛇传》故事流传至今, 尽管人们对其进行了多重复制和改编, 但其符号特征基本相似。这是《白蛇传》传播中不变的元素。戏剧、小说、影视,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吸引受众的特质, 所以在复制母体故事时, 不同的媒介各自加入一些适宜该媒介的表现元素, 使故事和使用的媒介更加融合。白蛇、许仙、法海在每个传播版本中都占据主要地位 (青蛇虽有一定地位, 但在绝大部分流传中只起辅助作用) 。用一句话概括白蛇传故事, 就是:白蛇与许仙相恋, 法海极力拆散他们。这三个角色都有各自的意指系统。在符号系统中, “白蛇”这个符号, 能指是修炼千年的蛇仙, 所指是主动追求爱情、心地善良的美丽女性, “法海”不分青红皂白, 极力破坏白娘子与许仙的婚姻, 看似是维护人间稳定的真正修行之人, 实际所指的是传统礼教。“许仙”在故事中具有人的弱点和劣根性, 他胆小、懦弱、优柔寡断, 反倒是一个真正的人的代表。笔者认为, 在多次传播过程中, 即便故事大纲有些许不同, 但三位主角的所指意义基本不变。由此, 故事造成的冲突基本不变。这些冲突支撑《白蛇传》传说流传下来, 即便是改编的《白蛇传》故事也都以此为内在线索。

其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形成的消费语境使得文化娱乐功能不断凸现, 《白蛇传》中的某些原有元素得到解构与重构, 原有文本在消费语境中经历了娱乐化叙事和游戏体验。正如德·曼所说, “解构, 就是在文本内部, 借助于文本中的因素来否定文本作出的判断”。[5]以影片《青蛇》为例, 我们来分析它对《白蛇传》传说进行的解构与重构。《白蛇传》故事流传了千百年, 人们也逐步认同了故事的内在机制。《青蛇》独辟蹊径, 消解了白蛇与许仙的忠贞爱情。《白蛇传》传说中白蛇与许仙是恩爱夫妻, 白蛇被镇压后, 许仙扫塔只为离娘子近一些;海法是不辨是非、盲目收妖的高僧;小青对白蛇忠心耿耿, 与法海是对头。《青蛇》消解、颠覆了以往的秩序。白蛇依旧对爱情忠贞不渝, 许仙却滑头不少;小青不再忠心不二, 甚至成为白蛇的情敌;法海不是四大皆空的高僧, 与小青之间关系暧昧。原传说人物单一的正义性和道德感被置换。重构了故事之后, 《青蛇》带给人们爱情的不可信和世道荒芜的感觉, 使《白蛇传》从正剧中解散开来, 走向一种后现代的游戏和娱乐体验。有人说:“后现代道德信奉的是完全主观随意的道德而非客观必然的道德规范;是身体的快乐的道德, 而非心灵的精神的道德;是随机的兴趣戏仿或游戏体验, 而非执着坚定的价值信仰和严肃主义的高尚或理想。”[6]这样看来, 《青蛇》完全符合后现代道德模式, 《白蛇传》传说坚守的则是传统道德。

再次, 从媒介融合的角度看, 在《白蛇传》的传播过程中, 媒介内部之间与各种媒介之间相互影响, 使《白蛇传》故事更加丰满。《白蛇传》本是在民间人民的口头传播下兴起, 口耳相传, 最初的内容我们无从得知。后来文人将此传说写成梨园抄本, 舞台演员将纸质文字幻化成视听艺术。纸质传播与舞台传播相互融合, 构成越来越成熟的《白蛇传》故事。普通大众在听/看评话、说书、弹词、戏剧等舞台艺术形式时, 接纳了故事情节, 舞台演出的内容逐渐演变为普通民众的口头传述, 这样, 口头传播、纸质传播、舞台传播相互融合, 使《白蛇传》故事丰富起来, 并且家喻户晓。电子传播兴起之后, 艺人对《白蛇传》故事添加细节、融合其他媒介版本内容, 并利用电子传播覆盖面广的特点, 对《白蛇传》进行了更广泛的传播。

三、《白蛇传》流传至今的原因

《白蛇传》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经久不衰, 自有其存在的道理。笔者认为《白蛇传》流传至今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 《白蛇传》描绘的故事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无冲突, 这是最根本原因。国家机器包括两类:一类是代表镇压性国家机器的机构如警察、军队等;另一类是代表那些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机构, 即教育的机器、宗教的机器、家庭机器、政治的机器、工会机器、传播机器、文化的机器等。《白蛇传》传说属于文化范畴, 在封建社会几千年里能传承下来, 必然不能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相抵制。《白蛇传》传说没有触及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领导权, 所以它不会遭统治阶级的封杀。同时, 它暗合了普通大众对传奇性故事的猎奇心理, 才会在传播中形成家喻户晓的效果。

其二, 《白蛇传》从最初的白蛇害人的故事发展到白蛇与人相恋的故事, 正是人们恋爱自由愿望的转述。“法海”的百般阻挠, 寓意着世间普通夫妻间的矛盾与冲突。最终雷峰塔倒掉, 真正实现了婚姻美满的愿望。

四、结语

《白蛇传》作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文化现象, 其传播形态伴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和延续。对《白蛇传》传播形态和传播中的特征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传说文化的传播趋向, 也可以使我们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将古老的文化与先进的媒介结合起来, 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白蛇传》传说的传播具有代表性。而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势必会使《白蛇传》等民间大众文化更有活力。

摘要:《白蛇传》的传说源远流长, 家喻户晓, 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传播形态随历史的变迁不断变化, 因此《白蛇传》成为文化传播的典型样本。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白蛇传》, 对其传播形态和传播过程中的内在特点及流传至今的原因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白蛇传》,传播形态,特征

参考文献

[1]孙正国.口头媒介视野下《白蛇传》的媒介传统[J].长江大学学报, 2009 (5) :11.

[2]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1161.htm?fr=ala0_1_1.

[3]吕洪年《.白蛇传》的古源与今流[A]//名家谈《白蛇传》[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26.

[4]陆炜.白蛇戏曲与故事原型的意义[A]//名家谈《白蛇传》[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161.

[5]乔纳森卡勒.论解构[M].陆阳,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13.

上一篇:对刀操作下一篇:涂装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