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维

2024-06-23

管理思维(共12篇)

管理思维 篇1

绝大多数学校在制定管理细则和实践管理细则时, 都是从应然状态出发, 尽量顺应教育管理的各种规律。然而, 有些时候, 明明很好的规章制度, 具体落实时, 却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这是什么原因?

比如, 学校规定非走读生不得在校外租房, 这本是既可以规范学生的违纪行为, 又可以保证学生安全的两全好事。但偏偏是无论学校怎样重视和怎样强调, 在外租房的人就是不会减少。

再如, 学校抓学生的胸卡佩戴。因为此举既可以有效控制非本校学生身份的人进入校园, 又有利于约束学生在校园内的日常言行。为了抓好这项工作, 学校常常是把胸卡佩戴和班级量化管理紧密结合, 对不戴胸卡的学生, 只要发现, 就立刻扣分。但尽管如此, 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愿意佩戴胸卡。

又如, 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办公效率, 要求教师严格坐班。有些学校还要在坐班过程中, 由值班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在岗情况数次。结果, 教师确实是都坐在了办公室内, 但有人看杂志, 有人聊八卦, 本来想备课的, 也因为他人干扰而无法集中精力。

诸如此类的管理怪圈之所以形成, 很多时候在于管理者只是依照自己的思维路径来划定管理规则, 没能在规则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变换思维角度。其实, 要想学校管理更为科学化人性化, 只要在逆向思维上多下工夫, 很多难点就都容易攻克。

依旧针对上面三个例子来分析, 看逆向思维在管理中会形成什么样的效应。

第一, 租房问题。当我们将思维转换到学生角度:宿舍管理有严格作息时间, 在外租房没有此限制;住宿舍需要出早操, 租房可以多睡半小时;住宿舍因为人多, 难免嘈杂, 租房一个人可以快速入睡。有了这三个优点, 学生自然愿意租房。

再将思维转换到班主任角度:无论是早操出勤, 还是宿舍卫生、晚熄灯后入睡等量化项目, 每多一个住宿生, 就多了一个扣分点, 班级住宿生越多, 班主任承担的风险就越大。班主任自然不愿学生住校。

这样逆向思考, 就可以发现, 要解决租房问题, 仅靠命令肯定不解决任何问题。要想真正解决, 就必须做好两条。首先, 将班主任的津贴从住校生管理中剔除开去, 让住校生多的班主任由此获益;其次, 加强宿舍管理, 适时延长熄灯时间, 条件允许时, 减少宿舍内人数。这样双管齐下, 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第二, 胸卡问题。看看我们为学生设计的胸卡吧, 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牌子, 用个长长的带子穿起来, 挂在胸前。低头, 则胸卡长垂胸前, 绳索束缚脖颈;行走, 则胸卡胡乱飘动, 有风时甚至打在脸上。这样的胸卡, 我们的校长和主任愿意整日里佩戴吗?

那么, 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 站到学生的立场上去想想, 问问, 调查调查, 我们是不是就可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呢?

第三, 坐班问题。换个角度思考就可以发现, 教师工作, 原本就具有极强的时间弹性。很多老师都有晚间工作的习惯, 也有老师对备课的环境要求极高。这些, 决定了他们的工作, 并不适宜在很多人集中的环境下展开。如此, 为何还要将人强制约束在办公室内呢?与其框在一起无所事事, 不如放松要求, 发挥个性。有报道介绍, 巴西的一家私营公司中, 老板为了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开始推行一种让员工自由决定上下班时间的超弹性工作模式。这位老板说, 只有当职工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 工作才会发挥应有效率。工业化模式下的私家老板尚且懂得的道理, 教育管理者更应该懂得了。

由此三例, 便可见逆向思维对科学管理的重要价值了。

其实, 多一点逆向思维, 对管理而言, 就是更换了一种管理观念。

很多时候, 我们的学校管理总是局限在规章制度的条分缕析上。我们的管理者, 总是试图通过量化数据和一定量的经济奖惩来实现自己的治校方略。然而, 在知识分子集中的校园, 真正为了数据和金钱而工作的人, 实在是少而又少。所以, 我们的管理者便时常陷入一种困顿中, 总感觉自己的决策还有什么不够完善的地方, 否则为什么还是不能最大限度调动起全体的工作热情呢。

管理的难以到位, 其实并不是由于教师的懈怠, 很多时候, 恰恰是因为我们管理者自身的人生态度定位错误。

多一点逆向思维, 对管理而言, 又是展示了一种无上的内在修养和情操。

管理思维 篇2

一、作业成本法对变动成本法的否定

变动成本法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短期决策的需要,是建立在成本性态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方法下,产品成本只包含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当作期间费用。在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条件下,变动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企业,变动成本比重低于10%,而作业成本法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成本库并按多样化的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从而使制造费用的可归属性加强。实现了管理会计上的又一次飞跃即完成成本法的再度兴起。

二、作业成本法运用于企业管理

1.促进企业新经营目标――企业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作业成本管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于20世纪创立“科学管理学说”以来,在企业管理上又一新的重大突破。它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起点,可视为企业管理上的一次重大的革命性变革。

其把企业看作为满足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资源,而作业产出又形成一定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客户,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并不是所有作业客户都愿意为此支付价值,如按照客户的要求,在产品生产中形成客户所需使用价值所进行的作业称为可增加价值作业,反而为不增加价值的作业。不可增加价值作业对产品性能没有任何损害,而从满足客户需要看可视为一种浪费。由于成本和价格是企业获利的同等重要因素,因而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有助于追根究底,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作业,对于可增加价值作业,也尽可能减少完成某一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同时,尽可能提高从客户收回的价值,以此贯穿始终,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促使浪费、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促使企业实现新经营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

2.改善生产经营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和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动态追踪反映。成本是作业引起的,形成作业的必要性可追踪到产品的设计环节。如某些产品功能过剩从而导致其成本上升。当客户不需要这些功能时,他也不愿意为此支付价格,那么厂家的耗费得不到补偿。如果厂家盲目生产而没有市场调查,则继续生产可能导致更大的亏损。如果厂家删减这些不必要功能的作业,则相应降低产品成本。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工程相结合,尽可能满足客户所需的功能同时降低成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增加价值的作业,他们导致产品成本不必要的增加。如各种形式的与生活有关的作业,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而进行的加工、改制;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损失;产供销各个环节形成的等待和延误损失。企业可把作业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适时生产系统相结合,尽可能提高可增加价值作业效率。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作业成本管理正是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具体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把企业活动看成一系列作业。尽量消除不增加价值作业,对可增加价值作业,在不影响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选用低成本以优化资源配置。

3.优化企业决策

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

企业由于采用作业成本法精确计算产品成本,可以帮助管理者作出生产决策,可避免在传统成本核算下选择生产非盈利产品而放弃盈利产品的错误决策。企业为了增加盈利,必定千方百计降低产品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企业可采用可替代的资源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资源优化。同时由于产品价格制定是建立在产品成本基础之上,如成本导向定价(传统的成本加成),由于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为其拓宽了思路。

作业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适时对信息作业进行追踪动态反映,因而能为持续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适时的数据。企业可对成本耗费进行控制。同时企业可以根据作业所耗费成本,进行企业业绩评价。由于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下,对共同费用采用同一的分配标准,而不论各部门实际耗费,从而极大地损伤了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而在作业成本管理下采用“谁受益谁承担”原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总之,实施作业成本的过程,会使企业更深入地了解成本过程。其目标不仅在于提供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而且通过成本管理会提高管理报告、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水平。从这些信息中企业管理者可以找到创立企业竞争的钥匙。

三、采用作业成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在生产高度自动化的环境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作业成本管理有其自身的.优势。

1)便于找出问题所在,易于管理者发现效率低下原因所在,减少资源耗费。

2)直接与财务相挂钩,确保成品成本核算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由于作业驱动因素说明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极好地说明了作业与成本的关系。

3)简单易懂,便于协调全体员工的行动。

4)调整生产能力。如果资源少,产量大,就该加速向客户发货;如果资源过剩,就需考虑如何处理剩余劳动力和闲置设备、以及如何应付多余的原材料库存带来的额外成本。

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其建立在作业成本法基础之上,而作业成本法有其内在的缺陷。

实施作业成本法要注意成本效益原则。由于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大量的作业确认、计量和记录,增加了成本动因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工作,支付成本相应增加,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可使用成本――效益原则平衡。

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则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由于我国生产总体水平比较低,大多数企业仍是劳动密集型,自动化程度低,从而使得作业成本管理不能真正加以运用,但其带来管理上的新思维对中国企业家有借鉴作用。

重启管理新思维 探求管理新境界 篇3

本次活动由基地秘书处策划,为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高层管理者量身打造,旨在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通过模拟企业整体运营模式,使管理者领悟科学管理规律,深入挖掘和提升其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团队建设、市场缔造及资源优势等的决策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协助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高层管理者提高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通过BEST培训班提供的交流互动平台,增强各企业管理者间的沟通和学习,扬长避短,实现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和飞跃。

课程设置成培训亮点

目前,纺织行业整体运行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企业如何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管理创新和战略调整,因地制宜,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值得每一位企业管理者深思。面对当前纺织行业的发展态势,企业要做大做强,规避行业强周期性风险,在分散的竞争中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整体面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这是企业未来管理价值增值的关键。

结合纺织行业运行的背景及企业的发展需求,本次为期3天的“BEST培训班”课程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决策—管理—执行”的模式,其中进行了如何获得政府支持、外部资源协调、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创新能力及质量水平等复杂的多角度穿插,通过组成模拟“公司”,使每位学员在角色扮演与岗位轮换过程中,体验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课程涵盖了目标与战略管理、产品研发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传递了管理学背后蕴含的管理学真谛、管理者的思维模式、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及部门管理工具等内容,紧凑而丰实。

在“BEST培训班”课程中,BEST沙盘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传递的是管理学背后蕴含的管理学真谛、管理者的思维模式、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及部门管理工具等。管理知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快速积累,但优秀管理者具备的思维方式则需要永无休止的磨练。站在磨练的始点,“沙盘大战”力图通过实战演练帮助管理者开启管理思维方式的大门。

“BEST管理沙盘培训”采用分组模拟的形式,每组有5~8人,从获取市场信息开始、模拟召开经营计划、研究设计产品、确定生产栋数、进行财务预算、签订销售合同、采购物料、选择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准备、组织生产与销售、验货与财务核算、反思总结与交流等企业经营全过程,其实质就是经历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一个标准课程要经历3个经营周期,分别模拟企业创业年、发展年和战略年的经营,学员必须学会和同事们一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并贯彻实施,最终以业绩论成败。

角色扮演现智囊博弈

培训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争分夺秒的研究测算、讨论互动、合理分工,各显所长,以最精细的策划和最优质的效率搭建沙盘,与时间赛跑,同智慧比拼,展现出的是真实忙碌的现代化企业办公图景。

对于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创意总监李雷而言,之前参加过多次类似的培训,但是他却对这次的培训情有独钟。“在模拟培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会轮到属于自己的岗位。我在现实生活中是做设计工作的,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尝试了企业董事长、企业分职管理人员这些不同的角色,同自己的现实工作基本是不沾边的。刚开始,我们的团队每个成员之间都不太熟悉,所以经历了一次企业破产的过程。在破产后,这次培训课程的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和人力资源系主任杨杜教授给我们团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他经验非常丰富,这也帮助我们团队反败为胜,从破产拿到最后的第一名。3天的活动很紧凑,虽然不是工作,但是却胜似工作,每天结束都感觉筋疲力尽,因为大家都用心了。”李雷说。

陈冬良是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在培训的模拟经营过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两个职务是自己所担任的总经理与工程经理。他表示,在第二年度担任总经理角色时,没有进行统一思想,没有有效地统筹协调与合理及时安排公司每个部门的工作,造成最终不能有效完成预期目标。而对于第三年度的工程经理角色,完全是思维的突破,在做预算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完全是颠覆性的思考问题,寻求突破,最终取得出人意料的满意结果。

江阴兴吴呢绒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夏正浩也参加了此次的培训,他也向记者介绍起了培训的相关情况。“这次的课程模拟经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为创业阶段,我很荣幸担任了公司总经理兼财务的岗位,由于是刚接手的公司,我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制定好经营计划,为公司打好第一仗。在此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相对严峻的问题,我们的团队太自信了,从而对自身产能的估计不到位,在定楼盘量的时候,预期目标过高,在最后的决策时间里,我根据财务状况和实际模拟搭建时间,制定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量,减少了公司的损失,从而在第一阶段获得了第一名。”夏正浩说。

对于无锡恒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周鹏而言,这虽然是一次模拟的培训,但是过程却异常的真实。“我在3个阶段分别担任了总经理、物流、技术的角色。我们团队整体还是不错的,但是一开始也是因为不熟悉所以导致成绩不理想,熟悉之后就好了很多。杨杜教授也教了我们很多东西,培训时间欢乐却也短暂,时间怎么也不够的感觉。”周鹏表达着自己的遗憾。

在培训中反思企业管理

逼真的情境使学员们在激烈“博弈”中不断领悟,在实际演练中深刻体验,无论最终的决策成败与否,智慧的碰撞和合作的畅快激发了每位学员在培训中乃至培训后真正的有所反思,有所启发,有所体悟,有所成长。

周鹏告诉记者,此次的模拟培训对他触动很大。之前在现实管理工作中自己更注重目标的实现和流程的过程,但是这次培训让他看到了战略和全局观念的重要性。“之前自己都是埋头苦干,现在我算是懂得了思考的重要性。”他说。

夏正浩也在培训中收获了之前不曾考虑到的新思维。“通过这次学习对我个人的管理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以往的管理我比较倾向于经验主义,在一定规模的企业管理中,这是有效的。但是在这次学习中我发现了这一方式的局限性,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经验主义将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因为它存在着一个不可传承性及细节不规范的问题,这时候只有通过流程制度配合一些信息化手段才能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把控好企业每处细小环节的状况。这次Best培训不仅仅是一个沙盘游戏,它完全就是企业运营的缩小版,每一个高层的决策或每一位伙伴执行工作是否到位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命力。但是从本质来讲,这毕竟是一个游戏,无须承担失败带来的后果,所以大家的想法较为大胆,在很多细节方面并没有做的很到位,这也算是不完美吧。如果还有下次,我也会争取做到更好。”夏正浩说。

从设计出身转变到企业管理,培训对李雷的触动是他之前预想不到的。他告诉记者,培训过程中的很多东西对于他个人而言都是全新的,打破原有的观念,获取新思路,这对他今后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苏州橄榄枝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在现实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说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不同于现实中董事长的身份,在培训中,黄伟扮演的是采购经理和研发经理的角色。虽然从现实中掌控企业全局的角色变成培训中的部门经理,但是他把现实中的经验运用在培训模拟中,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启迪新思维,学习新财富。他告诉记者,通过培训,他懂得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要有全盘考虑头脑;要注重细节,并且保持连续性;各种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对于企业也非常重要;企业的分工要明确,发挥每个员工的长处,管理者要做到知人善用。

“培训非常好,但是时间太短暂,意犹未尽。参加这种培训对于企业中高层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这种培训,我们橄榄枝也愿意给予支持和赞助。”黄伟热情地说道。

管理经验分享

江阴兴吴呢绒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夏正浩:

在企业管理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必然是层出不穷的,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想称之为一门艺术,随着员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每个人都会出现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如何妥善地做到上下兼顾并解决问题便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从管理上说,我认为管理者只需要掌好舵,把握好方向,给自己团队足够的空间发挥自身价值,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以这样的方式去管理企业,没有理由不做大做强。

苏州橄榄枝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

在经营橄榄枝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注重企业形象和视觉系统管理,另一方面注重全体员工价值观的培养。为什么要注重企业形象,因为企业要给自己的供应商、客户、消费者留下一个好印象。而为什么要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因为只有价值观统一了,员工才更好管理,企业才能拧成一股绳不断前进。

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冬良:

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往往很注重细节,注重每个订单的得与失,注重实际的行动与执行力,对于公司整体方向性的目标思考不够。思想决定行为。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上月开始推行“努力可以把事做完,用心可以把事做好”。做事前进行思考,完成后进行总结提高。同时,当遇到工作中的各项问题时,我鼓励公司同事必须进行换位思考问题,提供不用的解决方案建议,一旦确定目标后坚决执行,完成后必须分析过程中的得失,从而确保共同提高。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创意总监李雷:

我国纺织行业现在很多都是家族企业,所以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往往缺乏全局考虑的观念,而且在接受外部讯息方面做得并不够。纺织行业是包含整个产业链的,纺织企业也应该在产业链中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要有全局和细分的观念,要避免单一性和单调化,多吸收来自外部的新讯息,在此基础上求得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无锡恒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周鹏:

管理的互联网思维 篇4

改变观念

人类目前普遍认可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 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包括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都只是在基本思维模式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强调“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线性的、时空的通道;“辩证思维”强调“亦此亦彼”“真假相对”的角度分析;“形象思维”强调“空间、位置关系”和“物质性质联系”的“表象”的、直感的“判断”。

而互联网思维强调的是思考、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或者说是价值观念, 它改变的不是人类基本思维模式或方法, 它改变的是商业或人际交往中的价值理念或思维观念。无论是从客户思维到用户思维的改变;还是从以“我”为中心到“去中心”的改变;也无论是从“产品价值”到“数据价值”的无限延展;或是从泾渭分明的“边界禁锢”到“众筹自决”的“跨界融合”, 互联网思维不是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思维, 而是影响了我们的商业模式、组织行为方式、社会交往甚至生活方式改变的一种价值观念的改变。

但是, 无论是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传统业务企业, 企业盈利的本质或者说互联网价值本质依然是“内容”或“产品”。互联网思维既没有那么“神秘”, 也不是万能的“救世主”, 互联网思维是人类顺应技术和现实的一种打破传统思维角度的思维模式, 因此, 一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或创意, 也只有在顺应“内容”或“产品”的价值传播和交换需要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

在众多的互联网思维“关键词”中, 我们认为“利他渡己”“众筹自决”“数据王道”, 这三个层次的概念, 应该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需要关注的内容。而在这三个概念中, 我们认为“利他渡己”是所有概念的基础, 没有这一条, 企业就没有吸引人的“内容”, 没有“内容”就很难让员工成为企业的“粉丝”, 没有“粉丝”就没有“用户”, 没有“用户”就没有数据。

利他渡己

“利他渡己”的理念是我们所有模式或管理机制设计或行为动机的出发点。如果企业经营者或者管理者首先想到“我”的利益从哪里来, “我”的位置在哪里, 那么后面的一切都很难保证符合“互联网”的生态特征。在互联网世界中, 没有明显的“中心”, 只有吸引人的“内容”;没有复杂的“层级”, 只有公开、公平的信息和规则。而是否需要获取信息、是否需要参与“游戏”, 一切都由“用户”自己做主, 从这个意义上说, 只有互联网能实现人类共同的、永恒的追求:“自由”。

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更多还是强调“管”, 在“管”的概念下, 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样的规则更满足“我”的需要, 而在互联网思维下, 应该调整为什么样的“规则”更方便员工的理解和操作、更让员工心里舒适或能让员工得到的更多;从有“利”员工的角度出发, 员工才更愿意、更珍惜在这个平台工作。

企业员工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层级、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情况会导致每个“人”的人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架构设计、激励考核机制设计以及用工管理机制设计时, 不能从“整齐划一”的简单的“利己”思路去设计, 只有一条通道、一种模式;如果把员工比作司机, 把员工的工作当作他驾驶的车辆, 那就是需要搭建通畅、安全、快捷的“通道”, 引导员工主动选择进入这条“管”道运行, 因为这条通道对他和车辆来说是性价比最高、最经济的通路。

以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为例, 从“利他渡己”的角度设计, 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共识, 企业与员工之间需要共担的风险或投入, 同时, 实现利益共赢, 对销售员工的个体来说, 甚至是个人获利>组织获利的奖励机制 (合伙人机制) ;明确的规则, 用可控的数据监控管理“难以量化衡量”的行为或过程。

众筹自决

“众筹自决”的背后反映的是人类共同的心声对“自由”的渴望, 面对已经进入职场和社会的90后, 和已经在中层发挥中坚力量的80后以及很快就会“隐退”江湖的70后、60后, 虽然互联网对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但是, 对“自由”“自主”的追求, 却是人类永恒的内心追求。互联网的技术为人类社会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分享, 释放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禁锢, 因此才能实现“众筹”, 整合“碎片”资源;才能“自决”, 让碎片资源有“当家作主”的安全感, 两者的相互依托, 才让互联网具备了“自我繁衍”的无限创造能力。

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 我们认为, 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还是让员工成为“工作”的主人,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只有站在“利他渡己”的角度, 制定明确、符合经营需要的制度和规则, 同时, 给员工最大限度的、与其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授权”, 才有可能激发员工在企业发展需要的“主动性”“创新力”“执行力”方面主动贡献“资源”, 实现“众筹”“众包”。

例如:从企业的用工模式上, 企业通常存在一些“不饱和”岗位或工作, 这种岗位收入不高, 员工的管理、流动性、招聘难度均较大, 员工的满意度较低;面对这些特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采用将这部分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 寻求“众包”。

再比如企业的培训机制, 虽然以前也会做培训需求调研, 但是这种需求调研最终的结果都是员工认为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 各种“不配合”导致人力资源部的“培训计划”总是得不到良好的满意评价。其实, 员工在工作中最需要的培训具有的显著特征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前提的需求, 这种需求需要通过内容的有效性和培训时效性两方面来实现, 也就是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而解决这样的培训需求, 需要整合各种“解决方案”、需要提供可以跨区域的检索和反馈, 需要企业通过“利他”的激励机制, 实现“解决方案”的众筹, 同时, 提供技术平台, 供员工根据工作的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和“搜索”的时间和地点。

再比如招聘, 传统的招聘思路是“发布信息”——“以人力资源部为中心、为主导的候选人进行信息收集”, 无论是等待主动投递的简历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寻访候选人, 出发点和角度都还是以“人力资源部”为“起点”的系列活动;而在“众筹自决”的思路下, 企业的招聘管理体系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功能。

多点的启动:现有的员工、客户、用户, 甚至候选人自己都可以成为“起点”, 都能有便利的方式为企业推送候选人信息;

减少生硬的“求职意愿”征询, 让潜在的候选人在职业过程出现“想法”时, 能方便的及时获得自己希望“选择”的机会, 并自主的沟通;虽然每次的沟通未必能直接带来结果, 但是, 在了解的过程中, 企业积累的是人才市场的各种信息, 为企业制定招聘策略提供数据的支持。而对于候选人来说, 信息的及时获取也有助于客观冷静的职业选择, 避免冲动或盲目的流动。

能提供候选人, 自己了解是否与机会“匹配”的初步测试, 并能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同时, 确保候选人所有初步的“沟通”具有足够的“私密”性。

而对于从事人力资源平台型服务业务的企业来说, 该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是:能否支撑对“企业”和“候选人”双方的“信用”管理。

数据王道

“数据”虽然并非仅仅是互联网思维的“思考”基础, 但是, 数据的价值在互联网思维体系中, 已经不是通常的数据分析, 数据的外延价值得到充分挖掘。或者说, 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的不是数据本身“创造”的, 海量数据之所以能产生价值, 是因为它暴露了潜在的“规律”, 透过规律捕捉了“需求”, 创造价值的是“需求”。

从这个层面讲, 数据思维最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特征。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过程中我们会接触或收集到数量和种类庞杂的数据。最简单直观的例子就是, 大型企业利用人员规模的优势, 形成了性别、教育、家庭成员、收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从业经历、家庭住址等不仅是数量, 同时在复杂性、多样性的数据库优势, 利用这样的数据优势, 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分类”“项目”下员工的需求偏好和行为规律, 这些偏好和规律, 与企业品牌价值作用结合, 就可以整合社会资源, 打造多样化的、多种形式的福利机制, 实现了员工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提升了企业品牌独特的专属价值, 提升了员工的货币购买能力, 提升了员工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和荣誉感、降低了企业在福利方面的直接投入成本等等。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会涉及很多种类的数据, 面对这些数据, 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保持非常高的“数据敏感性”, 在管理的每一个动作中, 注重各种数据的信息化积累, 并不断回顾和整理数据, 探寻数据背后潜藏的“秘密”。

管理思维读后感 篇5

中国式管理之父,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成功》杂志首席顾问,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被业界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被《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欢迎的十大名嘴之一。

人是观念的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态度。我们很重视管理行为、管理态度,却往往忽略了隐藏在管理行为、管理态度背后的管理思维。有什么样的管理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态度,管理思维是管理的根本。在本课程中,“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先生依据他几十年的管理经验,通过丰富的案例,独到的见解,告诉您中国式的管理思维,帮助您将管理从一种工具、一门技术升级为一种思维,轻松驾驭企业管理。

管理思维 篇6

关键词 教育教学;管理;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76-02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Medium Management Mode of Thinking of Development//Zhu Xiaoming1,2, Zheng Aifeng2

Abstract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ce constituting part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also a point of school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Now 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computer technology, 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with regards to the management method and mode. This text combines educa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have a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academics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target and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change,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thought in the management teaching, so that to explore the new thinking method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of thinking

Author’s address

1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66000

2 Shouguang Technician School, Shouguang, Shandong, China 262700

1 引言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管理思维是指向管理行为或与管理行为相伴而生的思考活动,亦即管理者在履行各项管理职能过程中的思考活动。管理思维方式,就是管理思维活动所遵循的相对稳定的程序的法则或路径,它表征着管理者思维活动的规律性。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使得管理者有可能在一定的思维定势下从事管理活动。

管理工作自然离不开“干”或“做”,但是,“干”或“做”的前提是贯穿于其中的“想”。显而易见,管理工作是不能与管理思维相分离的。“行为方式是现实化了的思维方式,是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人们为形成一定认识而进行的思维方式如何、思维活动达到何种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管理水平。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均很强的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训练和强化管理者职业技能,为将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更应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思维的培养提高,训练学生对问题加以思考、解剖、提炼其中共性规律,进而掌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方式。那么,管理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什么管理思维呢?笔者认为应结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变革,突出管理思维方式的培养,以提高其管理的能力与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

2 系统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方面,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必须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辩证地对待它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以求达到对问题做出最佳处理。

由于知识面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很多学生往往会习惯用单极思维考虑问题,不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住一点,不顾其他,结果是对理论知识的体会不深、不全面,系统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在管理学的讲授中要遵循系统思维活动的规律,将课程中相关的原理、原则及程序等进行浓缩、累加,将一门课程转换成一个架构良好的、大的知识系统;在管理学的各个知识点的讲授中,如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管理各职能的关系、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人性的基本假设、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控制系统的构成等,不仅灌输管理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关联分析及系统整理,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实例解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牢固树立全局思想,置局部于整体之中,从全局看局部;牢固树立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想。

3 开放思维方式

开放性思维从系统与环境的有机联系出发,认为一切局部性、小区域性、特殊性的规律,都服从于客观存在的环境即全局、大区域、普遍规律的支配。开放性思维要求人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应把系统看成封闭的,不能忽视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开放性思维能够帮助管理者博采众长,注重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观察和研究相关事物,重视各类系统的客观运动,尽可能避免一些简单操作。

有些学生习惯于封闭性思维,考虑问题的角度仅仅限于某一特定的、局部的、小区域的范围内,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姿态多方位、多视角、多元素、多层次地思考和探索管理问题,要强调博览群书,增加知识面,注意多学科成果的应用,突破惯性思维定势的束缚,从不同角度切入管理问题,形成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思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化路径。

4 求实思维方式

管理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不能仅仅注重纯理论和纯记忆的知识,而要重在培养综合能力,因此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应试学习方式,变教条型思维方式为求实型思维方式,要对管理理论灵活应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以及相关情况作出灵敏的反应,找到应对策略,而不是生搬硬套、缘木求鱼。

管理学教学中,可通过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研究性、探索性(如案例分析讨论、管理游戏、情景模拟、社会调查、资料查找、自编案例、管理辩论等)教学方法,来实现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管理思维的培养。同时管理学考试不仅要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而且要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考试题目、考试方法、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考试形式可闭卷、开卷相结合,考试方法采取笔试、口试、实践等多种方法;在成绩评定上,期末成绩由出勤、提问、平时测验、演讲、论文写作、社会调查、课外阅读及期末考试分数组成。通过以上多样化的考试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得高分引导到灵活掌握知识和发挥能力上来。

通过技能的掌握,积累处理管理问题的经验,不断地思考、总结管理问题中带有普遍性的原则,领悟管理的真谛,增长管理智慧,触类旁通地形成管理思维。这样又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原理,促进管理技能的习得。

5 结论

总之,在管理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多元的连续性的思维方式,培养较好的应变能力、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习惯及探求未知的兴趣。

用法治思维审视经办管理 篇7

建立法治医保经办管理体系,是依法治国大势和医保经办管理现实状况相结合的迫切要求。医疗保险领域长期存在的立法滞后,导致经办管理的法治化建设先天不足,尽管社会保险法中设立了基本医疗保险专章,但至今未能出台相关的实施条例,导致具体规定难以付诸实施。加快立法进程、实现有法可依势在必行,这是增强依法经办迫切性的理由之一。

由于立法滞后,行政思维长期主导着经办管理,导致不规范行为严重存在。例如,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阵,自我封闭运行;经办管理基础数据五花八门,对接困难;经办流程自成体系,规范化缺失;经办管理效率与质量标准化缺失,等等,无不与行政思维主导下的以言代法、长官意志相关联。笔者无意否定行政思维或行政决策,在法治长期缺失的情况下,依靠行政思维和行政决策办事,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但与法治思维相比,行政思维的随意性、多变性和地域、时空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强化法治思维理念,尽快走上依法治理轨道,是政府在医保经办管理上亟待补上的一堂必修课,也是增强依法经办迫切性的又一个重要理由。

建立法治医保经办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和基层积极性需有机结合。一方面,顶层设计的滞后状态亟待尽快改变,建立全国统一的经办管理规范,归根到底还得靠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这是地方难以为之的;另一方面,地方可以结合本地经办管理实践,审视经办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顶层设计献计献策,认真学习领会已有的法律规定,不断增强法治思维理念,为下一步贯彻实施顶层设计方案奠定思想根基。

认清思维误区加强决策管理 篇8

一、决策的概念、特性及意义

不同的学派、不同的专家对决策都有不同的定义。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现代决策越来越趋于取得共同的认识: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 进行方案选择并准备方案实施的活动, 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著名经济学家赫伯·西蒙在揭示领导的本质时曾指出:决策是领导的心脏;领导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领导就是决策。西蒙的论断听上去有些绝对, 其实非常有道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决策, 大如战略制定、组织设计, 小如人事安排、营销策划等等。因为市场动荡不安, 信息瞬息万变, 每一件事情都有成败两种可能, 都要由领导者做出决策。究其内涵, 决策具有以下特性:

1、决策是行动的基础。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预先明确此项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的。没有决策也就没有合乎理性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 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决策。

2、决策有明确的目的。

决策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 或者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明确的, 不是众说纷纭、模棱两可的。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可以定量或比较, 最终衡量和确定其结果。

3、决策有可行的方案。

决策必须面对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或可行方案。每个方案都具有以下条件: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各种影响因素都能定性和定量分析;无法控制的因素基本能预测出实现的概率。

另外, 决策要因果分析和综合评价, 要经过方案的优选过程。

古今中外的管理者都很注重管理当中的决策, 因为在很大意义上, 决策就意味着领导的成功与失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更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企业的决策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受外部条件制约外, 主要是由企业领导者的决策行为所决定的。企业领导者的决策行为, 包括判断能力、组织能力、预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偏好等。其中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偏好对其决策行为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相对而言, 一个企业的决策比管理更重要。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发明了OEC (其中“O”代表“Overal”, 意为“全面的”, “E”代表“Everyone, Everything, Every day”, 意为“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 “C”代表“Control and Clear”, 意为“控制和清理”) 管理模式, 其含义是全方位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 做到“日清日毕, 日清日高”。这种管理模式对海尔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完善作用, 但海尔真正取胜的法宝是决策, 海尔如果当初没有从德国引进技术、做出打炼海尔品牌这样正确的决策, 也许海尔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由此看来, 企业决策至关重要。只有在一个正确决策的情况下, 再加强管理, 这个企业才能好上加好。反过来说, 管理对决策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单有好的决策, 不严格加强管理, 决策实施起来, 也有很多困难;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失误了, 无论管理得多么好, 最终会导致失败。所以, 对一个企业来讲, 决策是第一位的, 管理是在一个正确的决策下, 通过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利用人、财、物、产、供、销之间的联系, 从而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以平顶山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以平简称平煤集团公司) 天成实业分公司 (以下简称天成公司) 这几年的决策与管理为例, 天成公司2000年底才成立, 经济基础很脆弱, 随着平煤集团公司政策的调整, 经营贸易竞争日趋激烈, 若不抢抓时机迅速扩大产业, 那么, 天成公司要想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要想实现快速发展, 必须大力调整经营结构, 坚定不移地走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非煤产业之路, 强力引进和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新项目, 使其尽快转化为产品投放市场,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 2003年, 天成公司确定将“发展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鼓励各单位开发新项目、研制新产品。2003年天成公司规划开发防爆电器、环保轻钢结构、螺旋瓦斯抽放管、安全监控等新项目、新产品, 新增产值上千万元, 通过产业化发展, 实现“四增加”、“两提高”, 即增加产值、增加利润、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抗风险能力和提高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2004、2005、2006年, 相继提出了“发展产业, 壮大主业, 严细管理, 巩固提高”、“产值八千万, 销售上亿元, 人均一万六, 利润翻两番”、“做精做专环保安全产业, 早日实现双亿元目标”的指导思想和“决策是根本, 人才是关键, 科技是先导, 管理是保证”的总体思路。可以说, 这些经验和作法都是结合企业实际做出来的决策, 经过三年的管理实践, 经营效果明显, 年年都超额完成年初的目标计划, 使决策得到了落实, 2006年销售收入增加到3.01亿元, 产值由不足百万元上升到2亿元。

二、认清一些决策上的思维误区

1、误区之一:

搞决策是领导的事, 与平民百姓无关。过去的社会信息缺乏, 组织大都为典型的金字塔式, 加上以权威方式作为领导风格, 因此, 所有的决策都依赖最高的领导者制定。随着组织日益复杂, 信息千变万化, 专业分工细致, 已经不是任何领导能单独胜任, 加上教育日渐普及, 信息来源多元化, 已经不是过去领导者可以独享控制。TCL采取地方分权的模式, 积极培养地区主管, 使得他们在近两年的表现极为突出。分级决策, 宏观调控, 战略统一, 这两年TCL经营业绩辉煌, 大家有目共睹。

2、误区之二:

少数必然服从多数。这是似是而非的结语, 集思广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人如果没有受过训练, 是一群乌合之众, 在一起只会想出馊主意, 并且为一些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不仅无法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即使有时成功, 也是偶然性高, 无法成为必然的成功决策模式。

3、误区之三:

决策只要正确, 管理无关紧要。同样的国企改造, 有的实行股份制救活了企业, 有的虽然也实行了股份制, 管理跟不上, 不想办法如何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即使股份制改制成功, 也可能带来失败的命运。由此可见, 决策确定以后, 再辅之以严细的管理, 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方能实现宏伟的目标。

4、误区之四:

决策的浪漫化、急躁化。曾经辉煌一时的史玉柱就因在决策时缺乏理智过于浪漫化而毁了自己的事业。1992年, 在事业之巅傲然临风的史玉柱决策建造巨人大厦, 最初计划盖38层, 大部分自用, 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这年下半年, 一位领导来巨人视察, 当他被引到巨人大厦工地参观的时候, 四周一盼顾, 便兴致十分高昂地对史玉柱说, 这座楼的位置很好, 为什么不盖得更高一点?就是这句话, 让史玉柱改变了主意, 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一下跃升到54层, 后来, 又一消息传来, 广州想盖全国最高楼, 定在63层, 便有人建议史玉柱为珠海争光, 巨人大厦设计到64层, 后来, 不知哪位细心人突然想到, “64”这个数字好像不吉利, 一来一去, 索性就定在了70层。这就是最后导致史玉柱身败名裂的巨人大厦的投资决策过程。可以说, 是史玉柱决策上的不理智导致了他的失败。

5、误区之五:

决策的模糊性。隔行不取利是商业法则之一, 但有一段时间, 有的国有企业领导过于强调商业多元化, 涉足了许多不熟悉的领域;同时, 有许多事情也是企业领导不熟悉的, 又没有熟悉这方面的人才来实施, 所以盲目决策和模糊决策时有发生。前段时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搞扩张忙着组建集团而导致企业效益下滑, 原因就在于决策模糊。

以上所列的决策误区, 许多企业领导者都可能犯。一方面是决策本身非常复杂艰难, 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领导者在决策时过于缺乏理性。一些领导者常常仅凭一些偶然的想法或言语来拍板决策, 结果铸成大错。

三、优秀的决策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了解决策的误区之后, 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呢?一位好的决策者又应该具备何种特质呢?以下探讨成功决策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1、开放的心态与包容能力。

组织想要有良好的决策品质, 需要群策群力, 作为组织的领导者或团体的一分子, 必须养成现代企业人的素质:开放与包容。有容乃大, 大海所以为大乃是能容百川, 汇集集体智慧需要自我超越, 学习用不同人的眼光看事情是很重要的修养。

2、认清目标与轻重缓急的能力。

决策者要能知道组织的目标, 在作决策之前便能够掌握最终想要的结果, 以及这些决策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选择某项方案时, 质量重于成本, 便需要在质量上把严关;有时, 时间重于一切, 因此及时反应便是关键。假如需要聘任营销经理, 经验、专长、个性、人品、敬业精神、忠诚度都是考虑因素。还要认清这些要素的轻重缓急, 才能作出最佳选择。天成公司2002年7月份经过调研, 认为上马建设型煤厂效益可观, 公司相继召开了型煤项目投资职工代表论证会、型煤项目建设协调会等专题会议, 公司领导决策立即上马型煤项目, 9月份开始筹建, 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建成投产。因为决策及时, 目标明确, 型煤产品生产和销势情况良好, 获得了市政府环保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成为我市目前惟一型煤供货厂家。2006年实现产值4800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运用科学决策工具的能力。

现代决策必须依靠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化这些决策的“硬”技术 (量的分析) , 同时要充分考虑管理决策的组织行为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 即必须重视决策“软”技术 (质的分析) 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所谓“硬”技术, 是指建立在严格逻辑论证和实验检查基础上的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化的系统决策方法, 简称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化。常用的决策硬技术主要有线性规则、目标规则、动态规划法;决策“软”技术主要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信息学、行为科学以及思维科学成就和系统工程方法, 充分发挥各方专家才智的决策方法, 决策“软”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有三类, 即经验思维法、逻辑思维法和直觉思维法。

4、具有系统思考能力。

有时决策从表面上看来非常正确, 可是并不符合系统思考原则, 这时决策者需要具备这样的功夫, 才能洞察决策的盲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5、预计困难的能力。

虽然管理企业要有雄心壮志, 但在热情的背后, 需要更多清晰的头脑。只想到好处, 没有看到潜在问题的可能性, 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可能导致失败。优秀的决策者会仔细评估行为所需的资源与困难点, 有较大把握时才做出最终的决策。

摘要:本文从决策的概念、特性及意义出发, 分析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必须认清并避免一些决策误区,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加强企业管理能力。

用管理会计思维开创新的管理时代 篇9

管理会计在我国业已成燎原之势

若管理会计在企业得以落地, 财务部门的角色定位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从此, 企业财务部门的定位将不再是“成本中心”, 而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利润中心”。

传统财务部门大多从事的是低价值而非显著价值增值的工作, 通过推进管理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者在企业财务转型中的领导作用将更加明显。比如, 通过“战略地图”, 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平衡计分卡, 将战略与包括财务和非财务在内的短期业绩指标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作业成本法、标杆法、完整生命周期成本计算等, 使战略思想嵌入到企业财务的方法和技巧之中;加之流程理念和行为科学导入财务领域等, 管理会计将使财务控制脱胎换骨, 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 通过管理会计, 会计工作者可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不仅是企业, 事业单位也在纷纷迎接管理会计改革。随着支付方式和补偿机制的转变, 如何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果和效率, 转变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进行精细化管理, 成为当前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少专家认为, 管理会计的学习与应用, 不失为一种有效地解决手段。

长期以来, 我国会计工作侧重于鉴证类会计和记账类会计, 管理会计发展滞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创造能力未得到充分挖掘。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是我国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生需求, 有利于推动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 提升企业效益和经济绩效;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提升政府部门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打造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管理会计重在实务应用, 因此,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就是要充分考虑各单位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等因素, 从实际出发, 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有序开展, 指导企事业单位从本单位实际出发, 建设具有单位特色的管理会计、运用管理会计帮助单位创造价值, 这也是有志于发展管理会计的业内人士的共识。

相关专家就表示, 不管什么性质的企业单位, 管理会计要创造价值、要更好发挥作用, 关键就是始终立足于业务需要, 做好顶层设计, 推进体系化管理。

因此, 围绕企业单位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从面向成本的设计到全价值链成本管理。坚持推进成本管理向“前”延伸, 突出设计源头控制成本, 向不同单位推广成功经验, 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打造基于业务、财务融合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全面预算整合相关管理会计工具, 设计出适合本单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三是实施精细化标准成本控制。通过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 不断提高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四是强调人的激励和管理评价的组织公正性。以价值管理为核心, 结合管理会计工具运用, 建立全员、全面、奖惩并举的绩效评价, 务求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全面。

另外, 单位企业还可以开展一系列提升企业价值的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比如强化预算、考核及管控, 做好分析决策, 提升企业价值;全面参与对下属投资企业的管理和资本运作工作;参与企业战略管理, 将财务部门定位为“财务专家, 业务合作伙伴”;强化核心流动资产管理, 开展价值链成本比较管理等。

服务商标的管理新思维 篇10

深化服务商标的认识

服务商标, 是指经营者为便于使自己的服务与他人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志。服务商标也称劳务标志, 在国外又称作服务标记。服务商标的范围非常广泛, 包括广告与实业、保险与金融、建筑与修理、交通、运输与贮藏、材料处理、教育与娱乐、杂务等八大类。这种标记具体表现为图形、字母、符号等形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同类型的服务业提供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服务, 或不同服务性企业提供的不同特征的服务, 均需要有不同标识把它们区分开。比如, 航空业中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德国的“汉莎”航空公司等, 都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标记;再如, 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中国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等, 都有自己特定的标志。在日常生活中, 服务商标随处可见, 如教育与文化事业部门的称谓和标志、体育俱乐部及运动会的标志等;常见的还有某些社会团体的特定标志, 如“青年志愿者”标志、“星火计划”标志、“希望工程”标志等等。这些标志本身都不直接用于实物商品, 而体现于某种服务之中。服务商标的主要功能是表明服务的品牌, 标示服务质量, 树立企业形象, 便于消费者对服务进行选择。

服务商标同商品商标一样, 自身蕴含着很高的价值, 并且能够给其拥有者带来特定的声誉及利润。服务商标与商品商标的区别在于: (1) 服务商标是将不同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相区别开来的一种标志, 用以区别服务的不同出处, 表明服务的质量和特点;商品商标是用以将商品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商品同他人的商品区别开来的一种标志, 表明商品的质量和特点。 (2) 服务商标执行自愿注册原则, 不强制注册, 服务本身不一定需要有特定的品牌;商品商标一般要进行注册, 绝大多数实物商品都有品牌。 (3) 商品商标使用在有形商品上, 而服务是无形的, 服务商标使用在无固定物质形态的服务之中。

要合法拥有和使用服务商标

服务商标的法律保护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发展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对服务商标进行保护。我国是《巴黎公约》的缔约国, 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对服务商标有关法律的认识较晚。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 把服务商标首次纳入商标法保护范围。修改后的《商标法》第4条规定:“本法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 适用于服务商标”。随着对服务商标认识的加深, 法律意识的加强, 以及我国社会生活日益与世界融合, 对过去一些随意使用他人服务商标的惯常做法作了更正, 如长期来我国医院都把“红十字”作为标志, 随着《红十字会法》的颁布, 这一侵权的做法被纠正;再如我国经常将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任意使用, 随着我国有关法规的建立与健全, 以及进入世界体育大家庭, 以前那种不用付出分文就可以对五环标志任意使用的行为得到了制止。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对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文化、体育、科学研究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所使用的名称及缩写、会徽、吉祥物等标志予以专门的法律保护。

199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制定了《关于保护服务商标若干问题的意见》, 规定在下列情形中使用服务标识与标志, 视为服务商标的使用: (1) 服务场所; (2) 服务招牌; (3) 服务工具; (4) 带有服务商标的名片、明信片、赠品等服务用品; (5) 带有服务商标的帐册、发票、合同等商业交易文书; (6) 广告及其他宣传用品; (7) 为提供服务所使用的其他物品。

相关的规定还包括:他人正常使用服务行业惯用的标志, 以及以正常方式使用商号 (字号) 、姓名、地名、服务场所名称, 表示服务特点, 对服务事项进行说明等, 不构成侵犯服务商标专用权行为, 但具有明显不正当竞争意图的除外。还明确规定下列行为属于服务商标侵权行为: (1) 相同或者类似服务上, 擅自使用与他人服务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服务商标的; (2) 在相同或者类似服务上, 擅自将与他人服务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服务名称使用, 并足以造成误认的; (3)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服务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他人服务商标标识的;利用广告、宣传媒介或者其他引导消费的手段, 擅自使用与他人服务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服务商标, 并足以造成误认的; (4) 故意为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提供场所、工具、辅助设备、服务人员、介绍客户 (消费者) 等便利条件的; (5) 或者为侵权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带有服务商标标识的物品等便利条件的。

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对包括服务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问题日益重视。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体制中,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实施程序和补救措施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该协议有关商标的保护内容有:任何标志、或标志的组合, 只要能够将某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 均能构成商标, 均能作为商标进行注册。注册商标的所有者应享有专有权, 阻止所有第三方未经其同意在交易过程之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志。协议在明确商标保护对象的同时, 还规定保护期限不少于七年, 允许无限展期。协议对包括服务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要求各成员国应确保在其国内法中提供协议所规定的执法程序, 以有效打击任何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服务商标的管理新思维

2001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我国新的《商标法》指出, 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 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 受法律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 需取得商标专用权的, 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品商标注册;需要取得服务商标专用权的, 应当向商标局申请服务商标注册。

商标专用权包括商标使用权和商标禁止权两个方面:商标使用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商标局核准的商品上或服务项目上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商标禁止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可以禁止其他单位或个人, 未经许可擅自在与核准商品或服务项目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商标的权利。

目前绝大多数提供服务项目的企业及事业单位一般对商品商标均十分重视, 而对服务商标认识不足, 一些事业单位特别是文化教育部门对自己服务商标的创建、培育与保护缺乏应有的意识, 可以预料, 今后有关服务商标的法律纠纷案件还会不断出现。服务商标作为无形资产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已成为共识。为了维护企业自身的权益, 应该做到眼界开阔、观念更新, 在法律的规范下切实保护好服务商标。当前服务行业应该树立以下意识:

一是财富意识。服务单位的特定称谓、徽志及图案, 既是识别标志, 也是一种无形资产, 可以代表一定的财富。历史越悠久、社会与民众的认可程度越高、覆盖面越广的标识, 其价值就越高。要高度重视服务商标的身价, 并且要在不断的培植过程中使其升值。无形资产这种财富获取不容易, 但失去它却是瞬间的事。一个成功的服务商标, 外形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表现形式, 同时还能表现企业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 体现企业丰富的文化内涵, 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迷人的魅力, 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优势条件和得力武器。

二是保护意识。要长期拥有服务商标这样的财富并且不被他人非法占用, 就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律程序, 才能合法地拥有, 才能不受制于他人, 否则, 自己取的名字、开创的品牌就可能被他人轻而易举地夺走。新的《商标法》规定, 需要取得服务商标专用权的, 应当向商标局申请服务商标注册, 只有及时向国家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才能合法拥有。注册商标是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前提, 注册商标才能受到法律保护。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或者服务的依据, 要防止被别人恶意抢注, 我国采取的是“先申请原则”, 商标只授予先申请的一方, 凡未注册的只能作为一般服务标志, 法律保护的范围极其有限。

三是维权意识。一旦发现自己的服务商标被侵占, 应及时进行申诉, 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于假冒服务商标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不少人对此司空见惯, 甚至服务商标的合法拥有者也表现出无所谓或“宽宏大量”的态度, 有的经营者认为假冒或不经授权使用服务商标有利于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而对作假者听之任之, 但我们应该知道, 假冒服务商标不仅损害服务商标权利人的形象, 降低或损毁其社会声誉, 而且, 扰乱市场秩序, 造成经济生活的混乱, 因此应对这类现象表示坚决的反对。工商、司法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服务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要根据情节轻重, 追究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他人服务商标行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财务管理的新思维 篇1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企业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模式、观念、内容等都受到巨大影响与冲击。本文分析了财务管理的新思维,并对其特殊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财务管理;新思维;思考

一、财务管理新思维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形成并发展于公司财务的许多传统内容显示出不适应性,传统的财务管理示范需要转化,财务管现新思维势在必行。

1财务理论基础

当知识经济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时,其对现有会计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现行会计知识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又一次进行变革和创新的机遇。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理论基础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有机融合,即围绕企业核心力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是财务学发展的基础;管理学中的财务理论基础主要是竞争战略理论。现代微观经济学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促进财务管理的发展,随着理论基础新经济思维,交易费用财务学,制度财务学,网络财务学等新经济财务学等将会得到迅速发展。

2财务目标与对象

近年来,随着财务理论的新经济思维,一些学者结合新产权理论,提出将财务管理目标定位在“相关利益主体”立场上。这种观点与传统“股东最大化”目标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但直接将其表述为财务管理目标似乎难以体现财务管理价值运动的本质。有的提出新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应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顾客价值最大化与相关主体利益最大化实际上是一致的。倡导顾客创造价值,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符合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内存需求。现代企业正面临着几十年来最激烈的竞争,而且这种势头还会加剧。如果企业能从产品或推销观念转变到顾客和市场观念,他们将会更好地面对竞争

3财务方法与手段的新经济思维

新经济时代,人们借助于网络技术促进了筹资或融资管理职能的新经济思维。在网络环境下,网上银行具有利率低,速度快等优点,其产生使财务筹资发生了新变化,电子货币、无纸交易将对传统的财务计量方法产生冲击,改变传统筹资的时空概念。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业务信息实时转化,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省却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到会计账簿的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财务信息搜集处理的动态化也使得财务信息的发布和使用实现了动态化。信息生成后将通过财务软件实时反映到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上。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平台。通过网络,将企业的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项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会计信息的先进性带来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拉动或开拓用户的需求。

4财务内容、体系

则务学的核心是“研究资本的生产力问题”。从会计发展的历史主线看,每一次新旧经济形态的更替,都能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带动会计向前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新经济形态本身对会计提出特殊要求,成为引导会计发展的另一动因。首先必须调整和拓宽财务内容,其次,应将资本经营与风险管理纳入财务管理体系,再次,改革与深化成本管理,最后是建立竞争财务学体系,一种以顾客价值为目的,围绕企业竞争优势,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宗旨,服务于企业竞争战略的财务管理,即竞争财务管理应运而生,竞争财务正以具促进功能创新,谋求竞争优势,寻求核心竞争力的强劲动力而表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势头。适应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拓展现代财务学的创新领域,即构建竞争财务学体系,有助于不断满足顾客需求,兼顾相关主体的利益,取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对于财务管理新思维特殊性的几点思考

由于我国企业的特殊性,如国有企业占有绝对的地位,财务改革具有明显的政府导向性等,导致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的思维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企业变革的特殊性决定了财务管理思维的特殊性。我国传统企业走向新经济需要变革,从相对落后的工业经济状况来看,变革还有其特殊性。如:国有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企业组织创新受到严重的威胁,威胁均影响到财务管理的变迁,从财务角度看,现阶段存在的这些威胁、问题主要是一部分代理人利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向委托人隐瞒事实,在企业经营中采取各种方式损害所有者利益;在财务管理中,在我国企业中,经常存在因采购过量或不慎,或因接受回扣等原因,导致库存大量积压、资金占用和资产流失等情况;应收账款管理清欠最为普遍,应收账款管理还不够科学;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是“黑箱操作”;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代理人可能基于网络技术与企业外部的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企业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利益,还需要考虑基于网络联盟的其它公司的利益,使财务管理的范围扩大,经营复杂性增强。委托人如何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减少各种风险,正确开展新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已成为现代理财的新课题。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出资者在非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情况下,使一些不称职的财务经理充斥企业管理岗位,排挤了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更产生了所谓的“劣币排斥良币”现象。我国财务管理新思维的特殊性说明,为适应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新思维与发展,财务管理变迁必须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新分类。此外,在目前财务变迁中,一些体制成本与市场运行成本还客观地存在着,亟待结合政治体制改革加以完善。

第二,落后的资本市场及基础设施等制约着财务管理的新思维,新经济时代,企业要取得成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就企业的外部因素而言,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可以节约国家对不属于特殊企业的国有企业的投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改善上。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在必须适应新经济竞争规则的企业上。这就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为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思维。随着货币电子化,交易无纸化,作为金融工具的财务管理就更加显得重要,财务工程需要与金融工程配合深入展开开发新思维的活动。

第三,财务管理本身创造财务价值的特殊性,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从供应商、厂商、销售商到客户的层级化的串型模式变为基于网络层级化的并存模式。互联网还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国际化,使虚拟经营、跨国联盟成为可能,加快了全球经常一体化的步伐,并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创造价值的观念,带来了财务管理革命性变化。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并能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信息资源,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业务信息实时转化,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省却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到会计账簿的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财务信息搜集处理的动态化也使得财务信息的发布和使用实现了动态化。信息生成后将通过财务软件实时反映到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上。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会计信息的先进性带来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拉动或开拓用户的需求。如今,软件设计更成熟、更先进,性能更稳定,版本更新速度更快,功能扩充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质量更好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加快作为企业信息化核心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校教育管理者思维漫谈 篇12

我们培养学生, 要引领潮头, 做时代的弄潮儿。引领潮头需要什么?其实说不清, 毕竟没有几个人真的引领过。有关资料记载:钱塘江潮头每平方米有40吨的冲击力, 速度为每秒10米, 所到之处, 瞬间即平。由此看来, 引领潮头, 一要有力量, 引得起;二要有速度, 领得起;三要能排除干扰, 领得住。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一是要有信念, 敢担当, 以深厚的专业和思想功底, 蕴聚人生前行的冲击力, 形成一往无前之势;二是要果敢迅速, 雷厉风行, 以青年人特有的敏捷, 形成迅雷不及掩耳的做事之态;三是要坚毅执着, 以坚定的意志和敢于赴汤蹈火的品质, 构筑抗击各种干扰、诱惑的凛然和无悔。

如今在网络时代, 知识的传播、学习、积累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教育管理者的主体价值, 也需要从传播知识、约束行为转移到拓展视野、传授方法、凝练思想、健全人格等方面。好老师能把书读薄, 把课讲短, 把自己的知识浓缩、人生经历升华、生活热情提升, 化作点燃学生生命热望的火石, 让学生在激励、兴奋以及对未知的迷茫与探索中, 感受学习的魅力。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 我们跟学生要谈的不只有学习, 还有生命、成功、责任、奉献、真理等。

关于生命。人生的意义其实很简单。生命就是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不断探索未知, 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在为别人带去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乐在其中, 这便是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精彩在于过程的精彩, 没了过程, 生命便聊无意义。生活里有痛苦磨难, 但生活不是为了痛苦磨难, 享受情趣、愉悦、创造, 也是生活的有效组成。我们常鼓励学生要掌握一种核心竞争力, 掌握一种能够证明“你之所以是你”的本领, 打造品牌, 形成自己的优势, 这也是四年大学生活的重点。你的特长、爱好、兴趣, 你的形象、气质、能力, 你的闪光点、支撑点、起跑点等, 都可以是你的核心竞争力。综合自己的特点, 利用自己的优势, 打造自己的品牌, 形成自己的专属, 人人都是唯一。

关于成功。我们常强调, 不要把成功定得太遥远。既然生命在于过程, 过程是由每一天组成的, 在过程中去创造, 去享受, 充实、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便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也是生命的真谛所在。也不要把成功看得太重要。对生命而言, 不存在所谓的成功失败, 只有经历永存。在一个人生命特定的时段内, 成功失败都不过是一次经历, 所以不要怕经历, 因为那是人生的财富, 经历得越多, 收获得越多。

关于责任。人是社会的个体, 社会是一个大集体, 生活其中, 就必须为这个整体承担责任。噪声污染、废气雾霾, 可能你没有做过任何促成它的事情, 但你却必须承担这个后果, 因为你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在集体中首先要做好自己, 不要让别人为你承担责任。况且, 法律上还有无过错责任。比如, 许多学生玩着手机、打着游戏、听着耳机过马路。绿灯亮了过马路, 自然没错, 但闯红灯的车把你撞了, 你可以没有责任, 但你的伤残、你的苦痛、你的身心熬煎又能有谁来替你承担呢?你的“被责任”一定是推脱不掉的。因此不要把自己的事完全交给别人负责, 要主动承担责任。当然, 主动承担责任, 并不是你觉悟高, 因为社会就是这样运行的, 对任何人都一样。

关于奉献。在一个群体里, 任何人吃亏都是正常的, 绝不吃亏的人是混不下去的。社会、集体都不会先给人什么, 它是由每个人的贡献组成。没有大家的贡献, “社会”这个平台搭建不起来, 任何人都无法成为真正的“人”。《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共产主义“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另一个人存在的前提。只要我为人人, 就有人人为我。一个集体缺谁都行, 缺谁都不行。没有别人, 就没有你的经历, 也就没有你的人生。美丽中国首先在心上, 才会出现在地球上。我们的教室, 你扔纸、他扔瓶、我扔瓜子皮, 如果又没人主动打扫, 那这个教室就废弃了。一个集体, 你说它不好, 我嫌它差劲, 在你我的诅咒中, 这个集体只会越来越衰败。猪窝般的教室是我们自己的“杰作”, 衰败的集体由我们亲手制造。我们常常在骂不相干的人, 却不反思造成这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

关于敬畏。作为一个社会人, 敬畏感是不能缺少的。你可以不畏惧哪个人, 但要畏惧这个集体, 倘若集体没有了, 你在哪学习, 在哪展示?旅游景点人多, 你直言烦死了恨死了, 但把你一个人留在深山里, 你还有胆量欣赏风景吗?畏众之心, 人该有之。同样, 对生命也必须有敬畏感。生命不可复制。不怕死是反人类的命题。不怕死的人不是英雄是傻瓜, 怕死但在关键时刻能勇敢选择死的人才是英雄。慷慨赴死是气节, 飞蛾扑火是愚昧。

关于爱国。诋毁中国, 是西方一贯的战略。在网上流行的一些段子中, 我们的大诗人屈原被恶搞, 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被丑化, 甚至“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成了恶意作弄的对象, 对此很多人不但没有疑虑, 反而以“观点新颖”而陶醉其中。如此这般, 回首五千年, 还有谁值得我们歌颂崇拜?抛弃了历史也就等于抛弃了我们自己。民族是个大集体, 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一旦民族自豪感荡然无存, 国家也将成为飘荡在荒漠上的枯草。

关于节约。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但很多学生不以为然。毕竟以生存为前提的节约理念, 和现实生活有点两样了。一分钱不管掰几瓣还是一分钱, 不可能带来更多财富。但如果把生存节约观变作发展节约观, 从资本积累的角度谈节约, 也许接受起来会更坦然些。有人说我们民族的信仰就是能够活着, 5000年前也许是这样的, 5000年后还这样认为, 就有点小瞧我们这个民族了。

关于真理。我们告诉学生要追求真理、探索真理, 于是很多学生以为真理是至高无上的永恒。水往低处流是真理, 符合水的内在规律性。水往高处流是什么?是科学。科学可以让水流到地球上任何一个高度。如果仅仅局限于“水往低处流”的真理, 那么“水往高处流”的科学永远不能成为现实。真理是认识层面的, 只有科学才能让真理辉煌;真理会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但科学方法则可以永存。因此不能让思维受制于真理, 限制科学的发展。

关于纪律。入学教育, 我们常把重点放在纪律上, 其实纪律和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毫无关系。几点上课几点休息, 只是一个群体的生活节奏, 幼儿园里也这样。大学要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在目标的激励下自我发奋。只有纪律管死, 精神才能管活。开会要求提前到, 有人就想不通, 其实提前的不过是入场时间而已。假如去坐公交车, 准点的车你准点到, 准保赶不上车, 因为你没有给自己留下上车的时间。人应该在所有事情上都给自己留有余地。

上一篇:生活真实巧化艺术真实下一篇:茶叶会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