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课堂

2024-05-10

第一、二、三课堂(精选6篇)

第一、二、三课堂 篇1

一、注重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好比电视剧的序幕, 运动会的开幕式, 它关乎一节课的成败及有效性, 好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顺利进入课堂程序, 焕发其青春的朝气, 点燃其求知的激情。在教授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采用这样的课件引入课题:一只蜥蜴在草丛中穿梭爬行, 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利用动画效果, 并配以轻音乐, 将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我不失时机的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一种什么动物?你从画面上又观察到了什么?此时, 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学生们会争先恐后的回答出它的俗名, 接下来, 我再明确:这种小动物学名叫变色龙, 今天, 我们就共同走进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一文中。这种新颖、直观、有趣的导入, 会使学生精神振奋, 很想了解文章的内容, 一睹为快。

二、注意学生的表现

教学效果的检验一般通过作业或考试的途径, 然后进行查缺补漏, 这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但是有没有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发现学生的接受效果呢?当然有, 注意学生表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老师所讲内容台阶过大, 跨度太大时, 学生将表现出呆滞、迷茫、不知所措的神情;当老师所讲知识台阶过小, 过于详细时, 学生将表现出漫不经心、若有所思的神态。前者属于曲高和寡, 无人附和;后者属于轻车熟路, 敷衍了事。两者的共同点就是没有因材施教, 没有成效。当注意到学生神情时, 应马上调整讲课节奏, 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关键问题不怕慢, 就怕漏, 千方百计要讲透。

三、注意内容的取舍

课堂内容的处理要特别注意, 详讲如泼墨, 略讲似惜金。详略得当, 详略结合。因此, 注意内容的取舍十分必要。“取舍”分为意料中的和意料外的两种情况。意料中的取舍是指在备课过程中就想到的教学内容取舍问题, 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意料外的取舍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的节外生枝, 或通过观察学生神情发现的新问题。这时, 教师应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 有效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 因地制宜, 对症下药, 大胆取舍。当然, 这时更要注意凡事有个度, 教师对详讲问题不能无限度发挥, 海阔天空, 口若悬河, 一泻千里, 过犹不及。

四、注重课堂互动

点燃学生的激情, 只是做到了第一步, 然后教师就应该运用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 实现教学的最佳授课效果。

多元互动是指善于从多个角度, 采取多种形式, 利用多种资源, 进行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多种整合、互动, 从而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互动有三种方式, 一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探究性学习, 来获得新知识。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教师的调动和启发下, 学生主动获得独有的新知识;第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互相研讨, 互相补充, 从而更加广泛深入的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促进个体发展。

以上三种互动, 相互结合,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它以兴趣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有利。

五、注重课堂尾声

长期以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只注重新课的导入而往往忽视课堂的总结和归纳, 即使有总结也大多流于形式而不讲究方法策略, 最终导致课堂效果不太理想。

一般情况下, 在课堂尾声学生的注意力往往由集中变得分散, 心态也由重视变得放松, 精力由旺盛变得疲惫。这时许多学生对前面的教学内容有些已经忘却, 即使没有忘却各知识点也是支离破碎, 没有形成内在联系。这对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不利的。因此, 重视课堂总结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古人云,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艺术性的课堂结尾更加耐人寻味,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讲授《春》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 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我是这样进行课堂总结的:春天像一位美丽的姑娘, 在我们急切的盼望中, 终于来临了 (盼春) ,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她绒绒的绿装 (春草图) , 渐渐看清了她衣裙上美丽的花纹 (春花图) , 春姑娘走近了, 我们感觉到了她轻柔的触摸, 闻到了她芳香的气息, 听到了她悦耳的歌声 (春风图) , 感受到了她绵绵的情感 (春雨图) , 所有的人心里都充满了希望 (迎春图) , 所有人都对春天充满了赞美之情 (赞春) 。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总结, 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陶冶学生的心灵。

看来, 语文教学过程中三注重二注意, 体现了以人为本, 和谐教育的指导思想, 遵循了课堂教学及学生认知的自然规律, 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一、二、三课堂 篇2

班级 姓名 得分

1、直接写出得数 4分

130×2= 82-16= 420-60= 70-7×9= 690÷3= 5400÷9= 54+27= 8+8÷2=

2、用竖式计算 8分

753÷5 841÷4 980÷7

109×6 6040-2367 782÷9

782÷6 402÷4 256×5

5、用递等式计算

(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656×7-560÷8 963÷(25-16)240+60×4

39×125×4×2 88×125 125-25×4 875-175+225

37×125×4×2 23+52+172+47 44×25×2

六、应用题 25分

1、少年宫的舞蹈队有48人 乐器队有27人

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和乐器队的总数多10人 合唱队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了40朵红花 还做了4束黄花 每束2朵

红花和黄花共做多少朵?

3、操场上有26人在跳高

跑步的人数比跳高的3倍多10人 跑步的有多少人?

4、织布车间原计划8小时织布216米 实际提前2小时织完 实际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5、一段铁丝长90厘米

做了一个边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后 还剩多少厘米?

6、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出 经过9时到达乙地 火车每小时行7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一条路长750米 修路工人修了5天 还有250米没有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8、自行车每小时行18千米 轿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快96千米 轿车9小时行多少千米?

9、有红金鱼380条

花金鱼的条数是红金鱼的3倍 求花金鱼比红金鱼多多少条?

10、学校买来5箱练习本 每箱102本 每班分给6本

第一、二、三课堂 篇3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看拼音,写词语:(17分)

二、 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浆( )塔( )洒( )愉( )绵( )

桨( )搭( )酒( )偷( )棉( )

经( )泊( )烧( )铃( )掩( )

径( )伯( )浇( )岭( )淹( )

三、 把词语补充完整:(9分)

惊( )拍( )根( )本( )叶落( )( )

一( )如( )层层( )( )心( )神( )

曲径( )( )目不( )( )万( )争流

四、 按原文填空:(11分)

1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 ),海面( )着美丽的( ),四周( )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 )在水中,迎面吹来了( )的风。

2(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夜深()一灯明。

3小河( ),如同一条透明的( ),静静地( )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 )水游过来,( )一样的水面顿时( )了一道道( )。

4有( )山顶的白云( ),( )的天空显得越发( );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 )的天空显得更加( )。

五、默写古诗:(8分)

六、 照样子,写词语:(10分)

1. 明白 明明白白 

2. 写出带有颜色的词语: 

3. 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课内阅读:(7分)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了。

1. 这段选自课文《 》。这段讲了 的西湖的美丽景色。(2分)

2.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句中把比做。(3分)

3. 用“宛如”造句: 。(2分)

课外阅读:(12分)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 )着瓜溜走了。

1选择( )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表示。(2分)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1分)

3根据短文填空。(4分)

刺猬的头( ),眼睛和耳朵( ),牙齿( ),门牙( )。 它们四肢( ),跑起来很快。爪子( )、( )。浑身长满了()。

4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 )里打“√”。(1分)

(1) 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 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仔细读读短文,说说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2分)

  

6有很多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你能试着找一种动物写写吗?(2分)

八、作文:(16分)

请你读下面童话故事的开头,展开大胆的想象,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习作。

老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去野外找食吃,一只小黑鸡很贪玩,它悄悄地离开了大家,自个儿去玩了。小黑鸡玩累了,也饿极了,它走到一棵大树旁,看见一条小青虫在小草上爬来爬去,就……突然……

“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篇4

一、“三练”与“一小结”的价值体现

“三练”与“一小结”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校教学常规, 倡导、落实了新课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三练”即三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练习, “一”就是课末的一小结, “三练”的概念是模糊的, 也可理解为多练, 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从教学设计上来看, “三练”与“一小结”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融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是游离于外。因此, 在教案中就应该有相应的、充分的体现,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应当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做好准备。这样, 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了良好的开端, 又有课堂中间的衔接, 还有课末的小结,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教师和学生来讲, “三练”与“一小结”教学模式合理分配了师生课堂活动的时间比例, 实现了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目的。对青年教师来讲,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业务上能得到迅速成长。

二、“三练”与“一小结”及其操作

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三练”与“一小结”呢?

1.“三练”中的“课前练”, 其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

这个练习应该不仅体现上节课所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 它对本节课新学习的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因此, 练习的设置应该是经过充分挑选的, 且能适当渗透新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看学生练习完成的情况, 对那些带有争议性的、不够准确的答案 (往往是新课堂利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 , 教师拿出来供学生讨论, 这样, 就顺理成章地引领学生进入到新的知识领域。

课前练, 其目的在于新课的导入。如初三上学期“分式的乘除法”一课的学习, 是在掌握约分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如果教师问什么叫约分, 势必泛泛, 学生缺乏深入的感受, 并且无法纠正上次学习中遗留的问题, 甚至会“祸”及新课的学习。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的展示, 纠正典型错误以及错误的根源, 既复习巩固了前次基础知识, 也强化了基本技能, 并通过对优秀答案的展示, 起到了欣赏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 更为学生学习“分式的乘除法”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维立体的复习收到了较高的效益。

2.“三练”中的“课中练”, 其作用是及时巩固, 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对问题的设置应来源于教材, 其难度不能过大。通过这个环节,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作进一步调整。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或投影, 让更多学生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这种方式,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师生互动, 体现主体与主导作用。

3.“三练”中的“课末练”, 其作用是评价与诊断。

课末练不仅是对学生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因而最好采用限时练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提高或降低题目的难度, 最后将学生中做得好的练习投影出来让大家学习 (这样可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在这一环节, 还可以挑选容易出错的题目及时讲解。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很快就可以了解本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一小结”就是最后的课堂小结, 其作用就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

通过课末练, 教师已经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再通过有目的的小结, 整堂课就显得非常完整了。精心设计课堂小结, 既是对“教”的一种回顾, 又是对“学”的一种深化。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形成体系, 便于记忆和运用, 还可培养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小结的方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如果课堂效果好, 就让学生自己总结, 学生相互补充, 然后教师完善;如果课堂效果不够理想, 学生会“哑口无言”, 就只有教师自己唱“独角戏”了,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方式展示。当然, 在课堂上, 我们要尽量避免后一种情况的出现。

三、“二导”及其作用

“二导”就是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 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在第六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活动的大会上,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先生说:“情景不是外衣, 重在促进理解。”会上, 顾先生谈到, 现在的课堂上, 为数很多的教师对情景创设理解不够, 在课堂导入部分设计不够合理, 甚至出现情景创设与课堂内容脱节的现象。这样的情景创设, 其实是与课堂所授知识本身是无关的, 也就是无用的情景创设。这样的课堂导入, 就是浪费时间, 因为它增加了教学成本, 降低了课堂效益。好的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 应该是和课堂所授知识融为一体, 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只局限于课堂所传授知识, 而且还在把握课堂全局的基础上, 对于所传授知识相关的内容也非常熟悉, 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当中, 突出课堂知识本身, 课堂导入与新知导入起到促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作用。

笔者认为, 从校本研修的角度看, 教学模式应该以校为本、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只要是符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能够产生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 就是好的教学模式。

摘要:“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 (简称“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 初步形成, 其内涵是:“三”指的是“三练”, 即课前练、课中练、课尾练, 每“练”用时约五分钟;“二”指的是“二导”, 即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一”指的是“一结”, 即课末的小结。“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 其可操作性强;“二导”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 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 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二、三课堂 篇5

△词语搭配

蒙蒙的细雨 蓝蓝的天空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增添生机 谱成赞歌 一阵清香 一朵荷花 一幅画

一片花瓣 一首歌曲 一身羽毛 一眼清泉 一对翅膀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展开花瓣 露出莲蓬 闻到清香

△词语积累

1、带有“春”的词语: 春风化雨 春风得意 春华秋实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满面春风 阳春白雪 雨后春笋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2、带有“花”的词语: 花容月貌 鸟语花香 花团锦簇 百花齐放

昙花一现 落花流水 奇花异草 火树银花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近义词

俊俏——俏丽 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 掠过——横过

光景——风景 等闲——平常 清香——芳香 破裂——分裂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 裁 —— 剪 似 —— 像

△反义词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 机灵——笨拙

快乐——痛苦 微风——狂风 细 —— 粗 新 —— 旧

△词语搭配

橄榄色的头巾 翠绿色的.花纹 浅绿色的外衣 赤褐色的衬衫

舒适的列车 特殊的客人 冻僵的燕子 美丽的村庄

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 各式各样的工具

应有尽有的家具 鸣声清脆 羽毛美丽 眼睛透亮

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遇到麻烦 濒临死亡寻找燕子 冒着春寒 盯着大雪 踏着山路

△词语积累

1、带有“鸟”的词语: 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鸟枪换炮 惊弓之鸟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一石二鸟 笼中之鸟 百鸟朝凤

2、形容天气情况的词语:风和日丽 秋高气爽 阳光明媚 天寒地冻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天高云淡 雨过天晴 一叶知秋 鹅毛大雪

3、带有“雨”的词语: 暴风骤雨 倾盆大雨 春雨如油 大雨滂沱

风吹雨打 风雨交加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疾风暴雨 春雨绵绵

△近义词

鲜艳——艳丽 灵活——灵巧 逃脱——逃跑 注视——凝视

透亮——光亮 摇晃——摇动 特殊——特别 疲劳——疲倦

寻找——搜寻 湛蓝——深蓝 锋利——锐利 裸露——暴露

△反义词

灵活——迟钝 喜欢——厌恶 鲜艳——暗淡 容易——困难

陡峭——平缓 舒适——难受 坚硬——柔软 特殊——普通

第一、二、三课堂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番禺区 14 所小学在校二、三年级学生共5 632 名。其中二年级学生2 754名, 三年级学生2 878 名。

1. 2方法以班级为单位, 对所调查学生的第一恒磨牙状况[3]和口腔健康行为进行调查。问卷由被调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填写, 由调查员统一回收, 当场检查调查表的填写情况, 并及时更正补充; 然后由专业检查人员进行第一恒磨牙的发育和患龋状况检查。

负责检查的3位人员均为从事临床工作2 a以上的口腔全科医生, 经统一培训, 并通过龋病标准一致性检验, Kappa值均在0.85以上。每位检查者配备记录员1名。

1. 3第一恒磨牙检查标准恒磨牙检查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 ( 第4版) [4], 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检查标准[5]进行。检查人员在统一光源下, 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 使用平面口镜、CPI号探针等依次检查16, 26, 36, 46。计算患龋率、龋均和充填率。

相关定义[6]: ( 1) 未完全萌出。牙冠边缘未完全萌出于牙龈, 牙龈全部或部分覆盖牙冠远中边缘嵴。 ( 2) 无龋齿。牙冠健康, 无充填物, 也无龋坏迹象的完整牙冠; 龋洞形成前阶段及其他类似早期龋的情况, 诊断不确定的按无龋齿计算。 ( 3) 龋齿。点隙窝沟或光滑面有明显龋洞、釉质下破坏、可探及底部发软或洞壁的病损; 牙齿上有暂时充填物, 窝沟封闭同时伴有龋者, 已充填龋、牙冠有永久充填材料者, 但有继发龋者或其他部位患龋都按有龋牙计算。 ( 4) 已充填无龋。牙冠有永久充填材料且无任何部位龋坏。 ( 5) 失牙。因龋拔出的牙, 因先天或因正畸、牙周病、外伤等丧失的牙齿除外。

1. 4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计算采用自制的百分制表, 内容除年级、姓名、联系方式等一般项目外,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 错误的刷牙方法和频率不但不能有效清洁牙齿, 而且对牙齿有害; ( 2)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龋齿发生[7]; ( 3) 窝沟封闭是有效的防龋方式; ( 4) 合理使用氟化物可以降低龋齿发生率; ( 5) 口腔疾患的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所以应定期口腔检查。将总分相加, ≥90分为非常了解, 60 ~89分为较了解, 30 ~59分为熟悉, <30分为不熟悉; 以非常了解和较了解之和为知晓, 计算知晓率。

1. 5口腔卫生习惯评价为百分制自制表,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 刷牙行为和习惯[8]; ( 2) 使用牙线; ( 3) 良好的饮食习惯[9,10]; ( 4)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11]。将总分相加, ≥90分为良好, 60 ~89分为较好, 30 ~59分为一般, <30分为差。

1. 6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6. 0 进行 χ2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第一恒磨牙患龋状况共有1 508名 ( 26. 8% ) 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 包括二年级学生604名 ( 21.9% ) , 三年级学生904名 ( 31. 4% ) ; 其中只有292名 ( 19.3%) 患龋学生进行龋补治疗。学生第一恒磨牙的龋均为0.617, 二年级学生为0. 479, 三年级学生为0. 749; 充填率仅为17. 1% , 二年级学生为11. 7% , 三年级学生为19.5%。见表1 ~2。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2. 2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与口腔卫生习惯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整体不高, 口腔卫生习惯也不好。其中无龋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持有率均高于有龋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见表3 ~4。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目前, 龋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第三重点防治的非传染性疾病 ( 癌症、心血管病、龋病) [12]。近年来, 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恒牙患龋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3], 因此做好龋病的三级预防极为重要。窝沟封闭 ( pit and fissure sealants, PFS) 自1967年被推荐使用[14], 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如今已成为世界公认预防恒磨牙窝沟龋最有效方法之一[15]。本研究对二、三年级学生第一恒磨牙的发育健康状况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中发现, 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就已达26.8% , 龋均高达0. 617。提示小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患龋率和龋均较高的主要原因。

本调查显示, 学生口腔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 但无龋学生的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患龋学生。有调查表明, 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并让他们获得口腔健康的正确相关知识, 可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率[16,17]。

口腔健康行为主要包括刷牙、牙线使用在内的口腔卫生行为, 自我诊断、预防及治疗在内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 使用含氟牙膏的预防保健行为以及定期体检或就医的口腔医疗服务行为[18,19]。本调查显示, 无龋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形成率明显高于有龋学生。因此, 在政府推广窝沟封闭的同时, 应进行有效的口腔健康宣教, 指导儿童青少年学会并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养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习惯。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 对不健康行为进行早期干预, 为保持终生的口腔保健打下牢固的基础[20,21]。

值得注意的是, 1 508名患龋学生中仅有292名接受过治疗, 龋均达0.617, 而充填率仅17.1%。可能是由于学生、家长及教师对第一恒磨牙重要性认识不够。提示必须大力宣传龋病的危害性以及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口腔保健意识, 促进口腔乃至全身健康。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和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22], 与许多因素相关, 应通过各种途径, 尽早完成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 保护口腔健康。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二、三年级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齿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 为小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番禺区14所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共5 632名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 并对第一恒磨牙的发育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二、三年级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26.8%, 龋均达0.167, 充填率仅为17.1%。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整体不好, 且无龋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持有率均明显高于有龋学生 (P值均<0.05) 。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二、三年级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齿情况较严重。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口腔健康宣教, 指导学生养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习惯。

上一篇:交易技术与风险控制下一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