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二课堂

2024-09-10

英语二课堂(精选12篇)

英语二课堂 篇1

课题名称:Shape and activity

教学内容:词汇circle square triangle rectangle redyellow purple blue left right hand foot

句型What color is it? What shape is it? What do youhave?

What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a shape on the paper?

What do we need? What’s in your left/right hand/foot?

Do you have a …?

教学重、难点:创设自然、轻松、实用的语言情景,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用英语表达颜色、形状等内容, 并最终脱离课堂内容, 生生之间自如地交流。

虽然本课内容是较传统的知识点, 但是授课老师想利用纯美式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各种真实或者是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 利用真实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参与, 主动学习、主动表达。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 Class rules

No Chinese.Listen to the teacher.No running.

No yelling.No fighting.

2. Choose your seat.

提问英语课五条课堂常规, 并回答教师的日常小问题, 回答正确者按照次序选择自己的座位。

Step 2: Presentation

1. Free talk:

T: I have some pieces of colorful paper. Look at this one.What color is it?

教师展示四张不同颜色的实物卡纸, 让学生认知这不同的四种颜色。

2. Learn the new words: square, triangle, circle, rectangle

T: What shape is it? It’s a ….

What shape can you see? I can see a ….

Is it a …? Yes, it is. No, it isn’t.

拿出不同颜色的四种图形卡纸, 通过丰富的问答形式让学生掌握四种不同图形的英文表达方式, 同时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礼物——一张彩色卡纸。

3.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you see on your paper?

What shape do you have?

4. Practice:

Students can make different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E.g. Ihave a ….

I can see a ….

通过各种常用句型的输出, 不拘泥于一两句的核心句型, 而是大容量的语言输出, 虽然没有华丽的修饰和道具, 但是朴实、大容量、实用的语言点操练, 为之后的活动部分打好基础。

Step 3: Activity

1. Free talk:

T: Everyone has a piece of paper. On this paper you can see ashape. Now we can cut out the shape. What do we need?

We need scissors.

课堂动手活动的导入, 提出问题:“我们需要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

2. Ask and answer:

T: What do you need?

Ss: I need …

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熟练所需掌握的核心词汇, 采取奖励措施, 当学生回答正确后, 教师给予学生下一步所需的工具。

3. Do the handcraft:

T: Now you can cut out the shape. Pay attention to yourfingers. Be careful.

Then students can cut out the shapes by themselves.

动手环节,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剪图形。

Step 4: Sing a song

T: Today, we learned many shapes. Now we can sing a songabout shapes. Ok?

最后再次突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Shapes”, 通过歌曲的方法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把美式英语课堂带入到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来, 整节课没有任何的多媒体手段, 而是让学生贴近老师, 完全使用的都是实物式的道具。

先以彩色的卡片导入四种不同的颜色, 再展示不同的图形, 老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没有固定操练几个核心句型, 而是把本节课可以使用到的句型、以前所涉及到的句型和学生有可能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句型都进行反复操练和运用。

在学习完核心语言点知识后, 老师让学生动手制作, 自己来剪图形, 自己来贴图形。以往我们的英语课堂都是对话操练、问答训练、小组表演、歌曲演唱、诗歌吟诵, 形式过于固定, 真的把动手制作环节引入课堂中, 实在是少之又少, 学生对于动手制作的兴趣毋庸置疑是浓厚的。为了秉承素质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的可以在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做到自己动手制作, 学习美式模式, 不光嘴动手也能用, 所以在这节课上老师不吝啬时间, 设计了动手制作的环节。

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 这个游戏考验学生的合作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甚至于身体的协调能力。在游戏过程中, 每组同学通力合作, 展现集体的力量, 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孩子树立在集体中的信心,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的获得快乐。

英语二课堂 篇2

T: Let’s study a new lesson----Lesson6(1). (Blackboard Writing)

(Ss look at the computer about the content of L6(1))

T: (T puts some kinds of balls on the wall and points to them)

Look there, what’s that ?

Ss: It’s a volleyball.

Girls: It’s a basketball.

Boys: It’s a football.(table-tennis)

( Girls ask and boys answer .)

T: (T puts 3 cards on the blackboard and points to one of them, asks…)

Now, look, what’s that ?

S: Bat.

T: Good. (Blackboard writing—Bat.)

Read after me, “bat”.

( Read it one by one.)

Together, please spell it .

Ss: B-A-T, bat.

(Learn another 2 words “baseball glove” in the same way. )

T: (T takes two gloves)

OK. Look at me, “one glove” “two gloves”

Girls: Gloves.

Boys: Gloves.

T: What are these? ( Waving two gloves )

They’re gloves. ( Blackboard writing )

[评:新知传授环节,教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全过程及学习的知识,使其能灵活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四、操练

T: (T takes two books or pens of Ss)

What are they ?

Ss: They’re books.

S1: What are they ?

S2: They’re pens.

Boys: What are they ?

Girls: They’re desks.

( Ss practice the sentences in pairs)

[评:教师使用学生日常学习用品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操练,以旧带新,以新温旧,一举两得。]

五、复习巩固

T: (T puts a card on S1’s head and let him/ her guess.)

Ss: What are they ?

S1: They’re…

Ss: Yes.Yes.Yes. / No.No.No

T: (T takes some things)

What’s this?

Ss: It’s a bat

It’s a baseball

T: What are they ?

Ss: They’re gloves.

T: Can you play baseball ? ( Blackboard writing.)

S1: Yes, I can.

S2: Yes, I can.

T: Wonderful! Please show us how to play baseball?

( S1 and S2 do the action)

T: Please look at the computer screen, let’s guess “what’s that?”

S1: (S1points to a corner of a kind of balls in the computer

and ask.

What’s that ?

S2: It’s a … (baseball/football/volleyball/basketball).

Ss: Can you play …?

S2: Yes, I can . ( And then do the action )

T: Can you play ____ball ?

六、听音跟读

T: Now, open your book to P74 “Listen and Speak ”

七、结束

T: We’ve learned so many kinds of balls, so shall we play after class?

Ss: OK!

★ 牛津英语教学计划

★ 牛津英语8b说课稿

★ 牛津英语7BUnit2复习题

★ 牛津英语6b说课稿

★ 牛津8b英语说课稿

★ 牛津小学英语说课稿

★ 牛津8b英语教学计划

★ 初中课文陋室铭课堂实录

★ 看小学英语课堂实录后心得体会

英语二课堂 篇3

[关键词]二次开发职高英语

一、引言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operational curriculum”(操作的课程)概念,它是由教师真正讲授的内容和传递给学生的内容组成,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信念和态度而解释了的课程。它既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重构,又取决于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我国专家俞红珍教授也认为,教材“二次开发”不仅包括教师对既有教材的灵活运用,还包括教材与其它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师自主开发教材资源。显然,两位专家所持的观点是一致的。而教材所依据的新课标也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内外教学活动。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课堂实践

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使用教材。职业高中是按专业分班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有不同的需求,认知水平也大不相同。以下是笔者以第一册第五单元What’s your hobby?第一课时为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班级学生的需求在两个不同专业进行的教材“二次开发”。

1.教材分析。本单元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较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教材提供了正确而恰当的语言使用范例,旨在通过语境创设、图片展示、不同层次活动设计等方式,使英语学习循序渐进。本单元共四课时,本案例选取了第一课时。

2.学情分析。①汽修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比较差、口语差,但对图文并茂的东西和游戏比较感兴趣。如果内容难度不高、且活动设计合理,该班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互动。本单元语言知识对汽修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就此课而言,该班学生对其他内容的替换有所要求。②国贸专业学生认知水平。英语基础较好,上课活跃,对英语兴趣浓厚,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本单元语言知识对他们而言没有很大挑战。就此课而言,该班学生对教材之外的知识有所要求,所在专业要求他们具备更高的英语水平。

课堂实例1(汽修班)

Step1Lead-in

1.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4 and tell them the competition rules.

2.Show them pictures and ask “What does he like?”“What is his hobby?”

3.Ask them to think out some hobbies related to “car”.

【设计意图】增加教学活动。结合汽修班学生的专业特色,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笔者选取修车和洗车的图片作为导入并引入头脑风暴游戏,询问他们跟汽车有关的爱好。目的是激发其学习兴趣,激活原有知识,锻炼发散性思维。

Step2Listening

1.Matching.Ask them to stick the right answer on the blackboard.(Group competition)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Group competition)

3.Listen to the other dialogue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①Tick the picture:

②What does Zhang Wei like?

【設计意图】删减教学活动。笔者如下操作:先做活动1,省略活动2,再上活动3,然后按序做活动4,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回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并进行强化。活动1是为活动3做了充分的热身准备。笔者把活动1改为贴纸游戏是因为该班学生很活跃,贴纸游戏是他们比较热衷的课堂活动形式,这是比较适合它们记忆的方式。笔者把活动2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涵盖在刚才的活动里,所以省略活动2。

Step3Speaking

1.Chant.

A:What’s your hobby,dear…?

B:I like…What about you?

A:My hobby is…

2.Dialogue making.(Group competition)

【设计意图】调整教学活动。将活动5和活动6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根据笔者对该班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生特点的充分了解,笔者认为这样更符合他们的认知和记忆习惯。笔者在chant里添加了跟专业有关的爱好,旨在通过学生间问答的形式,填补他们之间的信息差,增加他们对职业的充分认识。

Step 4Consolidation& homework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how to combine their hobby with their future job.

【设计意图】增加教学内容。笔者添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在思维、视野、观念得到启迪和发展,从而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与需求相结合。

课堂实例2(国贸班)

Step1lead-in

1.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4 and tell them the competition rules.

2.Ask them “What do you like?”“What do you love?” “What is your hobby?” and write down their answers.

3.Ask them to tick out the hobbies related to their major.

【设计意图】增加教学环节。结合国贸班学生的专业特色,根据该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以free talk的形式导入课题。抛出这个话题引出他们已有的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指出哪些爱好是跟专业息息相关的。

Step2Listening

1.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Group competition)

2.Check the matching.

3.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questions in the book.

4.Memory quiz.(Group competition)

【设计意图】调整教学活动,删减教学内容。笔者操作过程如下:跳过活动1,省略活动2,直接上活动3。听完听力并完成活动3以后再回到活动1。把活动4和5并成一个活动。笔者把活动2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涵盖在刚才的活动里所以省略活动2。笔者以九宫格文字消失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上述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瞬间记忆和培养小组团队协作精神。

Step3Speaking

1.Chant.

A:What’s your hobby, dear…?

B:I like…What about you?

A:My hobby is…

2.Dialogue making.(Group competition)

【设计意图】调整教学活动。将活动5和活动6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笔者在chant里面添加了跟专业有关的爱好,增加他们对职业的充分认识。

Step4Consolidation& homework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which hobbies are good for their future job.

【设计意图】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哪些爱好跟专业有关。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和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在思维、视野、观念等方面得到启迪和发展,从而拓宽英语学习渠道。

三、教材“二次开发”的反思

1.教材内容“二次开发”。本套教材知识涵盖面广,活动设计比较丰富。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对教材做正确理解和合理利用。教材的取舍或调整,可以在宏观层次上对教材的总体结构和内容进行取舍或调整,也可以在微观层次上对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局部内容进行具体的调整。具体操作时,可以对内容作适度增减,对结构顺序作适当调整,对教学活动作合理安排,对教学方法作适当调整。笔者结合两个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内外教学活动。

2.教学过程“二次开发”。两个班无论是学习兴趣、态度,还是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表现都有差异。针对不同班级,二次开发的侧重点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开了不同的药,用不同的药引子。”汽修班以图片结合头脑风暴引入课题,而国贸班则以free talk引入课题。笔者认为,要做好最基本的语音识别再进入到事实信息识别,为学生做口语活动中扫清障碍。本套教材听力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笔者融入了个人对教材内容的感悟和理解,将“预设”的、“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成的、动态的内容,从而实现教学个性化和情境化。对教学过程也进行了二次开发(如案例中省略了两个词汇听力练习直接进入到对话的听力练习)。结合汽修和国贸这两个专业,对教材内容、结构顺序做了相应调整。在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中,教师没有根据教材按部就班,而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案例中对话的处理和chant的操练)将课堂各环节自然衔接,从而摆脱了教材本身各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四、結束语

没有最理想的教材,只有最合适的教材。无论教材如何尽善尽美,其整齐划一的样式蕴涵着教育的统一需求,但无法满足教育情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笔者认为,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师生的教和学的在行为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型;教师则以教材为“圣经”转变为“活用教材来教”。中职学生今后走向职场将面临诸多挑战,更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也为中职英语开辟一条光辉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2]俞红珍.重新定位英语教材的功能[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2).

[3]王笃勤.英语基础模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McDonough,J.Shaw,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Z].2004.

[5]钟启泉.“优化教材”——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J].上海教育科研,2008,(1).

英语二课堂 篇4

一、牛津版英语教材的特点

1. 语音层面的特点

语音是语言传递的一个重要媒介, 也是我们表情达意的最重要途径, 同时, 它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内容, 是英语课堂学习的第一个层面。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小学英语教材相互衔接,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比较全面地对英语语音进行了学习, 所以在初中阶段语音被划分到“预备课程”这一部分并以复习内容的形式再现于学生的面前。初中语音学习的课时比较少, 在这一点上, 弊大于利, 很可能会给小学阶段没有学好语音的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使之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进而降低英语学习的兴趣。

2. 语言素材层面的特点

英语语言维度的建构是英语教材的核心内容, 对于牛津版英语教材来说更是如此, 从语言层面来说, 牛津版英语教材选择了比较典型的语言素材, 这些语言素材所营造的语境, 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范畴,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语言素材内容又与时代进程同步, 将英语基础知识、人文知识与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 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视角、多种层面的知识。例如, 牛津版英语教材每单元之后的总结部分是以两个卡通形象作为代言者进行知识点总结。这两个卡通形象分别是Hobo (电子狗) 和Eddie (宠物狗) , 它们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卡通形象, 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空间距离。再加上一些情境画面的添加, 学生更容易被感染, 有效地融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

3. 语法层面的特点

对于英语课堂来说, 语法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现代教育要求冲出教材的藩篱, 但这是以走进并且深入教材为前提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时候要以教材作为根本, 了解教材语法结构的安排。由于初中英语教材要与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相承接, 所以在语法的编排上略显特殊。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如多了间接引语这一知识点。在时态方面, 牛津版英语教材的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的顺序较之其他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当然, 由于小学教材已经对这两项知识有所涉及, 所以并不能对学生构成学习障碍。但是牛津版英语教材缺少过去将来时的语法内容, 这完全可以由过去完成时这一内容引出, 以便学生理解。在语态方面, 较之其他教材来说, 牛津版英语教材比较难以理解, 但是由于语法编排结构的设计, 时态的学习对语态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这就为学生排除了被动语态学习的困扰。在词类方面, 牛津版英语教材并没有对动词进行全面归纳, 这是该教材的不足,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其归纳出来, 为实义动词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二、牛津版初中课堂第二语言教学解构

解构是与建构相对的, 意味着对整体构造进行分部的拆开、剖析, 这类似于从拆卸到组装的过程。只有进行拆卸, 将整体各部分拆开, 并将所拆开的部分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来分析, 才能对整体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1. 课堂语音教学解构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可以说, 各个版本的初中英语教材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教师可以利用其他版本英语教材好的内容及学习目标, 来弥补自己所用版本的缺点, 从而使课堂教学集完美于一身, 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而言, 它将英语语音这一内容划分在“预备课程”这一部分, 仅是偏重于对英语语音的复习, 而且为其编排的课时也大大减少。这就使得一些没有扎实英语语音基础的学生陷入困难的境地。对于这一点, 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能会意识到, 但是一些教师对教材太过迷信, 认为必须依赖手中的教材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其实, 教师完全可以以学生本身的条件为依据对教材进行选择。在进行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兼顾人教版初中英语语音知识结构来进行课堂教学。以第四单元作为起始点, 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一册 (上) 每单元的最后一课都编排了英语语音练习, 教师可以以这部分作为语音教学的例子, 加强对学生单词发音、拼读技能的培养。而从第九单元起, 对学生进行国际音标训练。学习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教师还要对元音、辅音以及拼读规则进行归纳, 还要吸收人教版初中英语课程的精华, 让学生掌握单词、句子重音、连读的技巧, 从而为英语口语的学习奠定基础。

2. 课堂语言素材教学解构

通过对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的解构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该英语教材的词汇量比较大, 而且陌生词汇比较多,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 包括社会、自然、科学等。此外,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涵盖的内容、语言贴近生活, 比较典型, 例如going shopping、Eddie等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 势必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牛津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教学指导, 开拓创新,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现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构词规则的角度来对词汇的拼写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 从而扩大词汇的积累量。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以举一些或学过、或不曾学过的有规则的单词进行结构分析。通过分析, 学生可以掌握三种构词方式, 即加前缀或后缀的词、合成词、以词根作为标志的词。对于加前缀或后缀的词, 教师要进行具体的归纳, 并让学生了解词缀的意义。例如, “un”, 作为前缀, 它是对本来词义的否定, 如unlike;“ful”, 作为后缀, 可以使词的词性发生改变, 如helphelpful之间词性的转变。合成词主要是将两个词义不同的单词组合成一个具有新的意义的单词, 如“homework”是由有“家”之意的“home”以及有“工作”之意的“work”所合成的一个意为“家庭作业”的新单词。关于词根, 我们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以一个词作为中心, 可以延伸出来许多新的词汇。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一构词规则, 让学生通过联系、举一反三来了解更多的词。当然, 在词汇学习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办法, 其中阅读就是最好的词汇教学方法。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才明白用法。”教师可以让阅读篇章中的场景再现, 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将所涉及的词汇铭记在心。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于英语是第二语言, 学生对其还很陌生, 不能很好地进行长久记忆, 这就需要教师予以督促, 在进行新课之前要对学过的词汇进行提问记忆,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拼写能力,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进行长久记忆。

3. 课堂语法知识教学解构

语法是英语的一个重要元素, 如果说词汇和短语是作为珍珠的形象出现, 那么语法便是一根线, 将那些琐碎的词汇、短语有规律地串连起来, 使之成为一串璀璨的珠链来有效地表情达意。所以教师更不能忽视对语法知识的教学。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主要是以一个个话题而不是词汇或语法作为线索来展开的, 在一篇英语文章中还可能涉及多种语法知识, 但这些语法知识的编排并不是繁乱错杂的, 而是循环往复的, 并且每个单元还设置了相关的语法板块, 辅以一定题量的练习。这样一来, 既便于教师的归纳和讲解, 又便于学生的学。但是一味地讲和练会让学生感到厌烦, 所以在语法教学中, 教师要在讲和练的前提下, 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每道语法练习题的做法和原因。通过练和说, 再加上教师的指导更正, 学生就会加深对语法知识的掌握, 为以后的练习奠定基础。

三、总结

英语二课堂 篇5

11月20日,我去华林小学参加“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华林小学等协作校英语课堂教学联研活动”。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通过这五节课学习,让我近距离领略到他们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教学功底,虽然这五个老师的教学特色,风格都各不相同,但每一节课都能给予我借鉴和帮助。听课回来后,我深刻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

一、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面对这五节精彩的英语课,我深知她们背后肯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研讨时,当许燕珊老师在评课时表扬实小的林玉霞老师的课上得非常精彩。实小老师也是半开玩笑地说她也是“滚车轮”滚出来的,在教案上她们也是修修改改,最后才确定的。还有从事教学工作这一年多来,这是第二次听华林的王淑宝老师课,在印象中她的课可以用活力四射来形容,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她每次做教学反思时,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她的团队,听到这句话我相信听到的人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老师个人素质要高,团队合作同样也是至关重要。

二、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1.单词

在研讨时,实小的洪娟娟老师教授单词教学这个环节也给了我门很深的启发,单词教授方法要多样性,可以从单词的音形义这三面着手,如Eg: this.这个单词在th上读音相对小孩子会稍微有困难,可以加上图片的发音嘴型,让孩子一目了然,起到模仿;形式:分组、男女分读、大小声读单词等等。

2.句型

语文课堂有效说之一二 篇6

语文课堂,常常是小问题不断,大问题成串。新课标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的分析”似乎是少了,但代之而起的却是教师的串串问题,领着学生不着边际地漫天回答。究其实,是“教师的分析”的一种另类表现。那串串问题拼凑起来的回答,尤其是以指向教师既定“标准答案”为准的回答,比“教师的分析”来得更为糟糕。

直面文本,同文本对话,关键的关键,就是读书。而现在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却没有安排能够读完全文甚至读完一个完整段落的时间。整堂课都在频繁的“四人小组”活动中,进行没完没了,不知所云的“探讨”!他们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简单化地异化为形式上的“小组活动”。

语文教学的一种新时尚:教师不是让学生读书、感知,而是千方百计地孤立地让学生在文中寻美点、找美句。似乎阅读就只是在做一种寻章摘句的工作。于是,语文课就成了一种把它们一一拎出来的游戏。学生面对文本,不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是将书前翻后翻,上看下看,左顾右盼,你找了一,我就找二,他再找三,如此等等。

语文教学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不在于它的排场与热闹、喧嚣与沸腾。它是实实在在的,它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三十年前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目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到今天,三十多年过去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的语文教学仍旧有这般“低效”的影子,改观迫在眉睫。

二、概念的厘清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一门学科的成长,总是与‘自身到底是什么的争论相伴随。在人文科学中,哲学、文艺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哪个门类不是至今还在讨论定位问题的?特别是在一门学科面临突破性进展的时候,更要对自身的性质进行深入的反思。”(《弘扬人文,改革弊端》于漪)语文也是如此,我们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汉民族语文教育,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经学和科举的工具、附庸,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二十世纪初,《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的相继颁布、实施。“语文”始从读经中剥离,成为在全国推行的学科意义上的学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叶圣陶先生的论述是:“平时说的话是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

另外,林林总总的各家各派的“语文说”“素养论”“人文说”“绿色语文说”“新语文教育”等等,归向哪里,其实还不都是“语文”。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为任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就像“红学”“三国学”“水浒学”等等,学派林立,阐释各异,而九九归一,不都要归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我们取的这一瓢是什么?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地教学生读书识字、教学生阅读写作。由语文而起,旁及的话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自然、人生,道德、理想、情操,等等,都是由此衍生。教育的精髓,育人的要义,也只是潜移默化其中而已。如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亦当如是。

语文终究是语文。识字读书,表达思想,塑造人格。

那么,何为有效以及何为有效教学?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进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说的那样:“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还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等)的发展。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三、“有效”的建议

明确以上几个概念,结合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精神以及语文教学,进一步探讨有效的关注点、提高点。

1.“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但是,目前学校教育的最大弊端是过分突出教育的选拔功能,不正常的升学竞争扭曲了整个基础教育。我们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儿童(学生)对社会的普适为目标的。从小学直到高中的教育都世俗化了,功利化了,成人化了。

我们经常说,学生不喜欢“语文”。反躬自问,是不喜欢语文课程,还是不喜欢语文教材?是不喜欢语文教师,还是不喜欢语文教学?可能兼而有之。但最根本的,笔者以为是学生不喜欢“语文”的那种脱离他们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的状况,是“语文”把他们逼到了远离他们自己的多少带有一点虚伪或虚幻的成年人的世界。这可能还不仅仅只是语文的悲哀。

回归学生,以学生为本,《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我们奠定了这样一个“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价值观的基础。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着想的时候。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从“工具性”到“人文性”的历程可谓艰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都做了这样明确的界定。这个义务教育基本功能和性质的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世纪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传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的生动体现。尤其是语文学科,一旦抽掉人文,它不就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纯“知识”躯壳?因此,我们应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高度整合。而这之中,人(或者说学生)是第一位的。

语文,具有频率最高的运用功能,具有滋润灵魂的涵养功能和提高人生质量、升华生命境界的发展功能。它对个体一生精神的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就像人须臾不能离开的水、空气和阳光。

3.创新空间拓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接受美学”认为(接受美学在文学的“生活”“作家”“作品”三要素外,又引进了第四要素,即“读者”),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而创造的过程最终是由读者来完成的。语文课堂上,所谓“读者”,就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一个“读者群”,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读者群”。我们强调在文本解读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强调共同参与的双边及多边的互动交流,强调在互动交流中创新精神火花的碰撞。而文本结构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更提供了创新的更广阔空间。在后现代解释学里,更注重本体论“对话”,强调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解释而增殖的“新的意义”。比如,列子寓言《愚公移山》新解读:不计成本不可取、自然规律不可移、“移”害他人不可学……都是现代语境下的新视点,应该是对“愚公移山”的理性思考。又如,“玛蒂尔德如果当初知道丢失的不是钻石项链”及“项链的故事如果再往下发展”“周朴园为什么要原样保留侍萍的房间”,等等,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以求对文学形象的个性化把握和对情节的独到理解。同时,要尽量摆脱千篇一律的公式和套话,要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本的解读。不要指望解读有标准的答案,不要指望解读有固定的模式,不要指望通过“捷径”来求得文本解读的“正解”。一切都产生于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4.“生态”课堂构建。“生态”课堂,它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的自在、自为状态,是对语文教学良性“生态”的憧憬。这样的一种“生态”课堂,它是生长着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它更是灵动的、生活的、生命的……这样的一种课堂,是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这几者之间的互惠促进,是这几者之间生长与发展状态的最优化,是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内容选择、环境契合的充分体现。

一个好问题,一个真正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可以直接导引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文本,并引发、实现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对话。对话的前提是平等,以实现一种无等级、无障碍的交流、沟通。

教师是“生态”课堂构建的引领者。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但是要有价值有意义的提问,浅显的形式化的浮于文本表层的提问是低效没有价值的。

5.课堂资源的整合。教学空间是很有限的,我们要做到最优化课堂,低耗高产。这就涉及到教师对教材的取舍选择以及组织安排。语文教材与其他课程教材的不同之处是,后者的教学内容相对确定,知识点是明确的,教者无需取舍也不要选择。语文的教学内容是一篇篇的文章和作品,是一种物质化、静态化了的语言经验,它不是知识的呈现形式,而是知识的运用形式。它需要教师的个性化理解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甄别与取舍,这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我们说,不管怎样的课堂教学,都应该有一个教学结构,无论是严密的,还是松散的;是预设的,还是随机的。它是教学内容的有组织有顺序的呈现方式。如果对教学内容的取舍、选择决定教(学)什么,不教(学)什么,详教(学)什么,略教(学)什么,那么,对教材内容的组织安排就是决定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中间又怎样去过渡、衔接。有时,语文教师对课程的组织还要突破原有课文内容的局限,激发学生对课文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课程内容的新质,使课程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经验”,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87-2005)理论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石义堂.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英语二课堂 篇7

一、PPT导入

1. 图片导入。

对口单招英语教材第二册Unit1阅读部分第二篇文章The Grand Canyon描述了美国的大峡谷。我刚好在暑假里去了美国的大峡谷, 亲身领略了那里壮丽的自然景观, 并带回来详细的旅游图和拍摄的很多图片。九月份上The Grand Canyon.这篇文章时, 我把这些资料精挑细选制成ppt, 作为课堂的导入内容, 使学生对美国大峡谷里的青葱树木, 羊肠小道, 可爱动物, 巨大石块, 绵延的科罗拉多河, 有了比较亲近的认识, 弥补了课文中对于大峡谷的描绘需要靠人凭空想象的缺憾。由于Unit 1的标题是Going places, 我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他们假期里游玩的地方, 然后叫2个学生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游玩经历, 再引出我的游程。

2. 视频导入。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的视频资料, 以其直观、形象、丰富等优点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口单招英语教材第二册Unit 13有篇阅读文章The old town of Lijiang (丽江古镇) 。对于我目前任教的两个单招班级, 大多数的学生来自农村, 除了春游秋游去过邻近城市, 远的地方没人去过, 更不用说是遥远的云南了。所以我采用视频导入以增加他们对这堂课的兴趣:Have you been to Lijiang in Yunnan?It is an ancient city.It has wonderful natural views.Do you want to go there?I'll take you there today.Let's enjoy a short video about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二、小测试导入

中职英语第二册Unit 16 Job hunting, 阅读部分第一篇文章是“A letter to you”, 是一封给即将毕业离校的求职者的信, 内容是关于找工作和面试的一些建议。我先问学生你们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生活准备得怎么样?学生自己心里没底, 因此回答不知道的占了多数。然后我用小测试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准备情况。学生表现得非常感兴趣。下面是我这节课的导入过程:

How are you prepared for the working and social life?Let's have a small quiz.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onestly with'YES'or'NO'Then you will know whether you are prepared for the working and social life or not.

1.Are you confident in finding yourself a suitable job?

2.Will you depend on and take care of yourself from now on?

3.Will you look on yourself as a grown up?

……

小测试问题共10个, 每答一个“是”就得1分, 总分在8~10分, 说明准备得很好, 总分在6~7分, 说明做过准备, 但需要进一步准备。然后通过小测试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还需要进一步的准备”导入这节课——关于找工作和面试的一些建议的“A letter to you”。

三、音乐导入

对于一堂英语课来说, 教师如何组织导入, 将会直接影响这堂课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效果。导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导入前的设计。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又能使人振奋, 催人上进。所以, 几分钟的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别对于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课更有效。

中职英语第二册Unit 12 Great men and women中第一篇阅读课文A little man with great ideas, 介绍了外国友人眼中的邓小平。在中国, 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就是歌颂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政策。在上课前, 我利用课间时间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用这首歌歌唱的是谁来导入今天的上课内容。适当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起学生的情绪, 激活学生的记忆, 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埋下伏笔, 使整堂课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英国语言学家H.G.Widdowson说:“教师只有协调好日常教学活动, 才能使教和学的双方同时取得可观的实际效果”。因此, 教师要充分扮演好这一角色, 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 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迪他们的心智, 使学生重塑自信, 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 产生兴趣, 减少焦虑,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阐述了英语课堂趣味性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总结了对口单招二年级英语课堂趣味性导入的几种方式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趣味性导入,PPT导入,小测试导入,音乐导入

参考文献

[1]孙曼丽.高中阅读课导入与小结的创新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9) .

英语二课堂 篇8

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本着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目的, 我院为2005级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增开了口语课。课堂上, 教师借助任务型教学法,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语言活动联系起来, 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现以《大学英语考试能力口语突破》的口教材中第二方面话题的第一单元“Life On Campus”为例, 来实践新型教学模式。所需时间为2课时 (50分钟/课时)

1. 前任务:教师精心设计任务, 根据教材内容、学习者的需要、兴趣以及语言水平设计不同任务。明确任务的目的, 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任务的合作性和交流性以及任务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除此之外, 还应注意任务难易适中。接着, 课前教师对全班进行合理分组。此次活动形式为辩论, 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全班分为4组, 两组为正方, 另两组为反方。教师将任务指令卡发给学生。辩题为:大学生不应该在校学习期间兼职工作。学生所用口语教材对于话题提供了相关的词汇、短语。每位学生除运用所给提示, 还会为本方观点的辩论查阅搜集其他相关资料, 并提前用英语组织好, 以便更出色完成实践辩论任务。

2. 任务环:在此环节中,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当不同的角色。如:示范者、观察者、指导者、管理者, 并注意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的互动, 对学生的调控和激励。首先, 教师对学生的大学生活进行30分钟的即兴采访。由于教师和学生间存在信息差, 或者教师故意卖关子, 使对话更有趣, 更机智。接着, 给学生20分钟时间, 交流总结本方观点, 推举组内负责人对其记录, 并在课后上交报告。然后, 每组选两位组员作为评委会委员,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对每组任务完成情况填表打分, 进行评价。并让持相同观点的二组内的负责人依次陈述本方观点, 之后进入辩论阶段, 每位组员都有权发言, 活动时间30分钟。

3.任务后:最后,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结束活动。评委会根据如下方面进行评估:语音、整体表现、语法词汇、话语运用、话语连贯性, 辩论是否有针对性, 是否坚持一个立场, 是否使用肢体语言感染说服听众。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评价, 进一步激励学生有机会再次表现, 并在具体细节上提出改进建议。改变传统教学中只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他们相应的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与此同时, 学生做自评, 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 以促进今后的学习, 所需时间20分钟。

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1.为适应各高校的具体情况, 有的大学实行分课型授课, 即把原来的大学英语一门课程分成大学英语综合、大学英语口语和大学英语听力课程, 对这三种课分别授课。Willis认为应将语言知识的学习置于任务过程之后, 使任务成为学习的基础。与精读课相比, 口语课并不强调语言知识, 但教师可以从任务中发现学生语言使用情况, 把握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因此, 分课型授课的口语课教材与精读课的教材要相互配套, 势必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在教师使用《大学英语考试能力口语突破》的口语教材给一年级学生授课时, 可对其中的40个单元的口语话题的顺序进行相应调整。例如:上精读课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1》第一单元“College Life”时, 可选择口语教材中第二个话题“Education and School Life”中的“Unit 1”“Life On Campus”实施任务设计和任务布置。

2. 文化差异会造成误解甚至交际失败, 基于这一点, 寓文化知识于任务型口语课堂教学应是切合实际的、有用的尝试。教师可在课堂上适合的时机, 提醒学生。如:在此次任务型课堂中, 教师即兴采访学生的大学生活时, 有学生提到他很喜欢吃兰州的羊杂, 这时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下西方人并不喜欢吃动物内脏的文化。即便他们在说“It is very unusual and interesting.”之类的话, 并不等于他们喜欢, 实际是一种委婉表示他们不明白的事情或不喜欢的东西。这对于学生与外国留学生的交往不无益处。

3. 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合理融入冗余现象的语用练习, 有助于学生提高交际技巧。在语言交际过程中, 语言表达能力有差异的学生会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交际策略:重复、迂说、宕词以及应酬语, 而这些都是冗余现象的体现。据调查, 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倾向于使用重复策略, 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者比较喜欢使用“迂说”即“宕词”。作为教师, 为了使学生领悟并学会语言运用策略, 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多使用宕词, 如:well, you know, hmn, uh, you see, let me think, kind of, sort of.或使用应酬语, 如:How are you?A cold day, isn’t it?Well, it is really a fun.We should have a lunch some day.”或者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冗余现象的任务, 设计脑筋急转弯题或猜谜题, 比如:英语课上, 小李因病未来上课, 给老师带来了假条, 并在宿舍给老师打了告假电话。为什么他对上课的具体内容非常清楚?答案是:录了音。使学生对于交际策略有更深的印象, 从而有助于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上的任务。

总之, 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甚多, 任务型口语教学充分发挥口语交互性强的特点,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机会, 教师应相信, 任务型教学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出更能适应实际需要并具有较强口语能力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8.

课堂教学的“第二渠道” 篇9

一、开场激趣, 引人入胜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上课伊始, 教师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新课上来, 是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恰当使用体态语言, 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 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使其进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例如, 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第一堂课时, 自己在踏上讲台时, 故意不留神, 差一点要摔了一跤, 惹得学生哄堂大笑。此时, 我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 用目光环视全班同学, 学生即刻安静下来。接着我平静地说:“同学们, 在人生道路上, 难免会摔跤, 会走弯路, 会走错路。但有一种东西, 它像路标一样指引我们步入正途, 奔向康庄大道;若离开它, 就有可能使我们迷失方向, 陷入歧途, 走上不归之路。它又像盾牌一样保护我们的权益免受外来的侵害;若离开它, 我们的权益就可能得不到丝毫保障, 随时会遭到不良分子的肆意践踏。它就是——法律。”我通过故作摔跤、环视等体态语言, 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并在加以点拨的过程中,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相得益彰

毋庸讳言, 思想品德课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若教师在讲授中只是平铺直叙、呆板说教, 只能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敬而远之”, 难以打开学生的心扉, 也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 教师如能伴以适当的体态语, 以姿势助说话, 以眼神传真情, 就犹如催发感情的高效酵母, 胜似千言万语, 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应, 使学生慢慢地进入意境, 引发丰富的想象, 这样既有利于推动教师的教学, 又有利于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 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例如, 在讲述激动人心的事例时, 眼神流露激动兴奋的目光;在讲解因违法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时, 面部呈现出严肃的表情;在讲述不法分子的罪恶行径时, 配合一个充满愤恨的手势;在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时, 转换声调, 提高音量, 或者反复用手指点有关板书内容;这些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调控课堂, 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的进程, 是呈波浪式向前推进的。恰当运用体态语言, 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有效控制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堂行为, 及时变换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使学生始终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接受知识传输, 从而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上课铃声响过, 班内仍乱哄哄的, 教师站在讲台上只要用目光把全体同学扫视一遍, 就能让大家很快安静下来。授课中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 能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 调控双边教学行为。若学生眼睛紧紧盯住教师, 或轻轻颔首, 或面带微笑, 表明教师的信息输出有效, 教学可按原方案进行。反之, 若学生眼睛左顾右盼, 面露焦急之情, 甚至有学生搞小动作, 或与他人小声说话, 不妨用目光注视和扬眉, 或慢慢向他靠近, 使他集中精力听课。若提问学生, 不妨面带微笑, 侧耳倾听, 或不时投以赞许、鼓励的目光, 使学生勤于思考, 大胆回答, 有利于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率先垂范, 增加实效

中国现代教育家杨昌济认为:“教育者之行为若不违其言, 其影响于被教育者必甚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仅靠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说教, 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如果教师做出有违说教内容的行为, 则会产生甚大的负面影响。反之, 教师时时处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 则能增加实效, 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例如, 一个学生不讲文明, 没有礼貌, 苦口婆心地劝导说教, 反不如教师处处垂范, 见面一个微笑, 分别亲切摆手, 从点点滴滴着手, 朝夕濡染, 学生自会受到感染和教育。要使学生坐得正、站得直, 教师就不能弯腰驼背, 偏头耸肩;要使学生仪表从容, 教师就不能邋邋遢遢, 浓妆艳抹;要使学生衣着大方, 教师就不能标新立异, 穿奇装异服。实践证明, 教师的举止仪表如何, 都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从而左右着教学效果的优劣。

以宏观预设成就魅力课堂(二) 篇10

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的宏观预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堂教学宏观预设要求: (1) 我们的老师要做到总揽全局、高屋建瓴, 从宏观上把握和执行历史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 保证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 丰富历史知识, 知道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正视现实,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中华之崛起做出更大贡献的人生理想。 (2) 课堂教学的宏观预设, 必须做到能激发学生自觉愉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设计多样化、开放式、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课堂教学的宏观预设还要求老师能根据本地区和本学校的现有条件, 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历史课程资源。

狭义上的课堂教学宏观预设, 就是对课堂教学案的精心准备, 这个精心的预设不能是僵死的、封闭的课堂教学藩篱, 这种预设应该是灵活而灵动的, 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预设。在此前提下, 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 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应该能积极参与其中, 主动构建自己对信息的解释, 并从中做出推论。下面, 我们以几个课堂教学实例来加以说明。

一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谁是万物的创造者”这一目时, 要认真设计。首先, 根据课前布置, 让学生先组内交流, 再分组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理论信息。结果同学们竟然展示了七种之多, 远远超出课本介绍的“神创论”和“生物进化论”两种。这时学生的困惑就出来了, 为什么课本不能向我们全面介绍相关理论呢?还有同学提出, 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 达尔文就论证了“神创论”的荒谬, 为什么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 文明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 神创论还有其市场呢?如:网上说:1972年, 美国田纳西州, 进化论被禁止讲授;南加罗来纳州, 官方教科书上不准提“进化”的术语和“达尔文”的名字。这样的课堂教学预设, 一方面有效开发利用了网络这一课程资源, 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在更大范围内享受了更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热情,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 这样带有弹性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预设, 有效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自主构建问题情境和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质疑、反思和互动讨论中, 实现了学科知识和课程目标的动态生成。

二是组织以“改革与发展”为题的讨论会。老师要求学生准备相关发言材料, 范围是中外古代和近代历史上, 从梭伦改革到戊戌变法,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九次改革。因为初中时都接触过, 加上课前有充分的准备, 课堂上学生很快完成了老师的预设要求。而在预设之外, 罗斯福新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成了学生们更关注更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这三次改革的性质和重要意义, 引发了同学们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探究。还有同学总结道: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 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 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则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同样是成功的改革, 手段却截然不同, 这说明任何成功的改革都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所以中国选择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毫不夸张地说, 这样的学习讨论, 等于打通了人类历史的任督二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成了一种具有自我意志、被赋予了探究空间的活生生的力量, 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凭着自己独到思考和探究, 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当然, 凡事都有个“度”, 宏观预设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可能出现不期而至的绚丽彩虹, 当然也可能会生成糟粕, 不排除会有学生乘机搞恶作剧或者无意中把课堂教学引向歧途。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 必须及时甄别, 适时引导, 修炼宏观把控课堂的内功和智慧, 努力成就高效魅力课堂

补充阐述一点, 宏观预设下的课堂教学, 无疑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 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我们的教师必须从多角度全方面丰富和发展自己。首先, 要不断加强自己对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并根据教情和学情进行内化, 并付诸实施,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特色道路。其次, 对自己所教课程要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对相近课程以至于相关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 也要有所涉猎, 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实现微观课堂活动的放开和宏观生成方向的调控。第三, 要有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和接待课堂上“不速之客”的智慧, 要善于敏感捕捉有效的课堂生成资源, 努力化课堂风雨为课程目标的彩虹。第四, 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英语二课堂 篇11

一、什么是“二、三、六”模式

所谓“二、三、六”模式,是作为教师构建互助高效学习小组的一种尝试。这里所说的“二”是指两个人为一个学习对子,即同桌;“三”是指三人为一个帮扶小组,即小结合;“六”是指六个人共同组成的互动学习小组,即大组合。例如,一个六人小组,我们可以这样排布:

3 1 6

5 2 4

学习对子:3和5、1和2、6和4

帮扶小组:1、3、5和2、4、6或1、4、6和2、3、5

讨论小组:1、2、3、4、5、6

二、如何构建“二、三、六”模式

一个学习小组构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个角度上看,学习小组的合理高效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个人对如何构建合理高效的活动小组的几点思考。

1.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男女比例等因素后精心分组。

2.学习小组的分配原则上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按“248”或“236”组合分组。

3.小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高的同学担任。

4.组内成员间,同质结对,对子间既是竞争者、合作者,也是相互监督者。

5.组间、小组成员间及组长,一般不调换,除非由于组长不力、组员矛盾大、个性不合等因素可以协调后调整。

三、如何使课堂达到高效

高效课堂,我觉得实质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也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刘雪梅校长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作为小组里的每个成员,我们应给他们一些事,这样构建的小组才会团结向上,更具合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至于如何构建,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做法。

1.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现就本学科实际需要设立具体工作,工作要有难有易。

2.以一个小组为例,教师进行分工指導,其他小组均交由组长进行工作分配,教师可以建议,但要保留组长的威信。

3.除职务外,我们最好周期性互换地分工,这样有利于团结,更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4.开展活动,定期评比先进小组和优秀组员,以此调动每个小组和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班级形成竞争,这样我们就可以使学生动起来,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动起来,也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要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老子》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可以代替学生去做,应该交给他们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动起来,不要叫他们变成知识的录音机。教育大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而我们不也是为了这个目标吗?小组的构建也许方法多变,但是不管如何变化,我们的坚持不可变,这样才可以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大放光彩。

“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篇12

一、“三练”与“一小结”的价值体现

“三练”与“一小结”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校教学常规, 倡导、落实了新课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三练”即三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练习, “一”就是课末的一小结, “三练”的概念是模糊的, 也可理解为多练, 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从教学设计上来看, “三练”与“一小结”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融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是游离于外。因此, 在教案中就应该有相应的、充分的体现,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应当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做好准备。这样, 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了良好的开端, 又有课堂中间的衔接, 还有课末的小结,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教师和学生来讲, “三练”与“一小结”教学模式合理分配了师生课堂活动的时间比例, 实现了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目的。对青年教师来讲,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业务上能得到迅速成长。

二、“三练”与“一小结”及其操作

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三练”与“一小结”呢?

1.“三练”中的“课前练”, 其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

这个练习应该不仅体现上节课所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 它对本节课新学习的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因此, 练习的设置应该是经过充分挑选的, 且能适当渗透新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看学生练习完成的情况, 对那些带有争议性的、不够准确的答案 (往往是新课堂利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 , 教师拿出来供学生讨论, 这样, 就顺理成章地引领学生进入到新的知识领域。

课前练, 其目的在于新课的导入。如初三上学期“分式的乘除法”一课的学习, 是在掌握约分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如果教师问什么叫约分, 势必泛泛, 学生缺乏深入的感受, 并且无法纠正上次学习中遗留的问题, 甚至会“祸”及新课的学习。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的展示, 纠正典型错误以及错误的根源, 既复习巩固了前次基础知识, 也强化了基本技能, 并通过对优秀答案的展示, 起到了欣赏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 更为学生学习“分式的乘除法”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维立体的复习收到了较高的效益。

2.“三练”中的“课中练”, 其作用是及时巩固, 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对问题的设置应来源于教材, 其难度不能过大。通过这个环节,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作进一步调整。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或投影, 让更多学生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这种方式,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师生互动, 体现主体与主导作用。

3.“三练”中的“课末练”, 其作用是评价与诊断。

课末练不仅是对学生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因而最好采用限时练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提高或降低题目的难度, 最后将学生中做得好的练习投影出来让大家学习 (这样可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在这一环节, 还可以挑选容易出错的题目及时讲解。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很快就可以了解本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一小结”就是最后的课堂小结, 其作用就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

通过课末练, 教师已经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再通过有目的的小结, 整堂课就显得非常完整了。精心设计课堂小结, 既是对“教”的一种回顾, 又是对“学”的一种深化。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形成体系, 便于记忆和运用, 还可培养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小结的方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如果课堂效果好, 就让学生自己总结, 学生相互补充, 然后教师完善;如果课堂效果不够理想, 学生会“哑口无言”, 就只有教师自己唱“独角戏”了,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方式展示。当然, 在课堂上, 我们要尽量避免后一种情况的出现。

三、“二导”及其作用

“二导”就是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 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在第六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活动的大会上,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先生说:“情景不是外衣, 重在促进理解。”会上, 顾先生谈到, 现在的课堂上, 为数很多的教师对情景创设理解不够, 在课堂导入部分设计不够合理, 甚至出现情景创设与课堂内容脱节的现象。这样的情景创设, 其实是与课堂所授知识本身是无关的, 也就是无用的情景创设。这样的课堂导入, 就是浪费时间, 因为它增加了教学成本, 降低了课堂效益。好的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 应该是和课堂所授知识融为一体, 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只局限于课堂所传授知识, 而且还在把握课堂全局的基础上, 对于所传授知识相关的内容也非常熟悉, 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当中, 突出课堂知识本身, 课堂导入与新知导入起到促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作用。

笔者认为, 从校本研修的角度看, 教学模式应该以校为本、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只要是符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能够产生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 就是好的教学模式。

摘要:“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 (简称“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 初步形成, 其内涵是:“三”指的是“三练”, 即课前练、课中练、课尾练, 每“练”用时约五分钟;“二”指的是“二导”, 即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一”指的是“一结”, 即课末的小结。“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 其可操作性强;“二导”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 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 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银行计算机下一篇:音乐中内心听觉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