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

2024-10-26

广西旅游(精选12篇)

广西旅游 篇1

一、旅游区位商

旅游经济是县域重要产业或主导产业, 旅游收入占地方G D P的比重应高于广西总的旅游收入占总G D P的比重, 即其县域旅游区位商大于1, 说明县域旅游竞争优势较强, 发展程度较高, 也意味具有比较优势;若是低于广西总的旅游收入占总G D P的比重, 即县域旅游区位商小于1, 则说明其旅游竞争力较弱, 旅游经济发展较差。

区位商简化计算公式为:Qi= (ei/en) / (Ei/En)

式中:Qi为区域i产业的区位商;ei为区域i产业经济水平;en为该区域所有产业总的经济水平;Ei为整个地区i产业的经济水平;En为整个地区所有产业总的经济水平。通过县旅游收入与该县总G D P的比值除以广西总旅游收入与广西总G D P的比值计算县域旅游区位商。

二、旅游产业贡献率

产业贡献率综合反映某产业在区域内的比较优势、经济地位和贡献大小。

产业贡献率计算公式为:Gi=Qi*Fi

式中:Gi为i产业贡献率, Qi、Fi分别为该产业的区位商和产值百分比。一般认为, i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 某产业的产业贡献率Gi越大, 该产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大。

三、广西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评价分析

在旅游区位商统计中, 东兴数值最高, 为4.23, 其次是阳朔、凭祥, 分别为3.6、3.5, 说明这些县具有较强的旅游竞争优势;其他各县的旅游区位商均在1以下。

从实际旅游经济发展来看, 东兴、阳朔、凭祥不仅拥有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 而且旅游发展程度较高, 旅游收入、产业比重等经济指标在广西县域旅游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旅游产业在整个区域中具有比较优势;第二层次的龙胜、桂平、兴安、金秀的旅游区位商接近1, 处于旅游业发展期,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他7个县, 由旅游区位商及其变化来看, 旅游经济发展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较弱。

产业贡献率数据分析, 旅游业对当地GDP贡献最大的是东兴, 达137.5%;其次是阳朔 (99.6%) 、凭祥 (93.3%) 。说明东兴、阳朔、凭祥的旅游业在地方经济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余的各个县 (市) 旅游业贡献率偏低, 但从发展势头和增长值来看, 在将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县域旅游区位商临界点特征分析

以旅游区位商等于1为临界点来分析, 当Qi>1或贸易比率 (Qi-1) 为正数时, 表明东兴、阳朔、凭祥的旅游业供给能力、旅游市场能够满足本区需求而剩余, 可对外提供产品 (大于1部分意味着对区外市场的占领部分是出入境、接待外国游客增加外汇收入的部分) , 说明它们的旅游经济和旅游接待游客不仅是面向国内市场, 还面向国外市场。

在实际旅游业发展当中, 东兴、凭祥两个边境县 (县级市) , 依托边境边关特殊的地理位置, 主要发展边境观光游和出入境旅游;阳朔的旅游主要体现为国内游与入境游双向发展, 国外游客、旅游外汇收入已成为阳朔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阳朔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贸易比率 (Qi-1) 值为负数的县, 说明当地县旅游接待的是国内/区内游客, 面向的是区域市场, 客源地主要集中在局域范围内。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地旅游知名度和旅游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见图1) 。

六、总结

区位商法与产业贡献率法的综合应用, 能够评价和反应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 并得出竞争优势评价结果, 对县域地区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 为县域将来的旅游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广西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2]、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8

[3]、刘婷婷、韩玉启、李新.关于层次分析法 (AHP) 的应用.机械管理开发, 2006, 5, 68-70

[4]、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广西旅游 篇2

推荐指数:五颗星

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桂林市区首家国家5A级景区,以桂林“众山之王”独秀峰为中心,明代靖江藩王府地为范围的精品旅游景区。景区内自然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可谓“景中城,城中景”,更是桂林这座世界著名的山水历史文化名城的载体。流传于世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千古名句即源于独秀峰石壁。自古以来,王城景区被奉为桂林的风水宝地,更是整个桂林城市的发祥地。因此形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阅尽王城知桂林”的名句,被世人广为流传。

TOP2、桂林山水

推荐指数:五颗星

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

桂林作为一个旅游名城比起其他城市来说及其微小,城市人口不过70万。最主要的街道是中山路和解放路,最繁华的是中山路的一段--中山中路,仅仅从中山中路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不用30分钟。晚上7点以后中山中路有一半的街道会成为步行街,让人感觉很热闹。

总体来说桂林最佳的旅游季节是每年的4月-10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旅游旺季(总体的旅游价格比平时不会高很多,或者说没有差别)。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期间是旅游高峰期,各个景点都是人满为患,城市的道路显得非常的拥挤。

TOP3、永福岩

推荐指数:五颗星

永福岩是一个呈立体空间结构、水陆兼备,岩洞内高低错落有致,空气流通,是目前已开发的大桂林溶洞中钟乳石品种最齐全的岩洞。洞中前段由大小不同的石花水潭汇集而成,潭水纯净清澈,形成如梦幻的水境倒影,独特的水下结晶形成的“福”、“寿”文字和硕大的灵芝,在10000平方米形似山水的钟乳石大厅,形态各异、雄伟、巨大、精美的各种钟乳石,玲珑满目尽收眼里,仿佛置身于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稍坐停留,听一首优美纯朴的山歌,人与自然的结合,让原本浮动的心得以平静,随后带着愉悦的心情继续前行,一同见证地壳运动走过的足迹,探索比萨斜塔的奥秘,最后与雄伟高大的钟乳石石林景观近距离接触,想像几百年后那些正在生长的钟乳石发生的变化……

TOP4、德天瀑布

推荐指数:五颗星

德天大瀑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山区,靠近中越边境的大新县境内.德天大瀑布发源于归春河的上游,自北南流的归春河被峙在江心的浦汤岛所阻挡,使河水激石咆哮,夺路而下,形成高达50余米的瀑布。远望德天瀑布,只闻水声轰鸣,响如滚雷。巨大的跌水分成数股飞泻直下,水花四溅,烟雾溟蒙,在阳光下,色彩缤纷,蔚为壮观。瀑布景观随河水流量的多寡而变化,河水有季节变化,瀑布亦因而有四季景色。春天来临,崖草泛青,山花吐蕊,木棉花盛开,归春河两岸一片红霞,不是秋色,胜似秋色。在红花万朵丛中,德天瀑布犹如一匹银色素洁的白练,轻盈欢快地舞蹈着,夏季,则山洪始发,洪流滚滚,水声隆隆,如万马奔腾,鸣金击鼓,震撼山谷。此时,若解衣脱鞋,跃入水中游玩,看眼前之飞舞银龙,喷吐着水珠云雾在自己体上头顶,不仅消暑避炎,而且若置仙境之中,其乐无穷。

TOP5、龙胜梯田

推荐指数:五颗星

龙胜县龙胜梯田群规模宏大,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其规模磅礴壮观。是桂林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间、在蜿延曲折的山路上、在炊烟袅袅的山寨里,偶见瑶女壮妹身背竹篓,款款而行;在流泉飞瀑下,溪水潺潺中,时有红瑶妇女洗梳长发,玩水嬉戏,不时飘来几缕悠扬纯朴的山歌声,令人陶醉其间。

TOP6、漓江

推荐指数:五颗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旅行社组织的桂林两日游,一般是第一天游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岩和芦笛岩;第二天起由漓江去阳朔。

TOP7银滩

推荐指数:五颗星

北海银滩被列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中国的35个“王牌景点”之一,享有“天下第一滩”的美誉。她东西绵延24公里,以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无污染的特点称奇于世。

银滩位于北海南部海滨,距市区8公里。银滩长24公里,一年中可有9个月时间下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以滩平、沙白、水净、浪柔等特点,被喻为“中国第一滩”。银滩景区主要分为银滩公园和海滩公园。

这里空气清新自然,负氧离子含量是内陆城市的50-100倍,年平均气温22.6摄氏度,是康复休养的好环境。北海银滩公园依据自身的旅游特点和旅游优势,推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大型海滨浴场、精彩刺激的海上摩托快艇、一教就会的安全卡丁车、沙滩摩托车、痛快淋漓的沙滩足球、浪漫欢乐的异国民族风情歌舞......

TOP8、乐满地

推荐指数:五颗星

孩子们的天堂,在这里到处可见孩子们及家长的欢声笑语,家庭、朋友们的之间的感情可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乐溶溶。乐满地主题乐园是一个类似于美国迪士尼乐园的大型娱乐场所。包括有美国西部区、中国城、梦幻世界、海盗村、南太平洋区等特色游乐景观区。能够为到桂林旅游的朋友提供完善、多样的娱乐空间。整个园区可观、可闻、可游、可赏、可疯狂、可闲逸……是一个诞生在桂林这个山水千年不变的旅游王国的欢乐世界。

TOP9、象鼻山

推荐指数:五颗星

象山公园地处广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面积11.88公顷,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洞、岛、亭、台、坪、径、文物、古迹相映成画,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TOP10、大明山

推荐指数:五颗星

位于武鸣县东北部约38公里的大明山,是我国南方较大的山脉之一,横跨上林、马山、宾阳、武鸣四县,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龙头山海拔1785米,是桂中南最高峰。它的山高坡陡,沟谷幽深,溪流纵横,林木茂盛。这时气候凉爽多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左右。由于地势和气候的特殊条件,使这里保留有大面积的天然生态系统,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各种珍奇动物,植物1800多种,其中有长苞铁衫、白豆杉、穗花杉、三尖杉等珍贵树种。野生动物80多种,其中黑叶猴、懒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明山的主要游览景点有:奇峰幽谷。以甘南大河谷最为壮观,烟雾缭绕,难以见底,两岸奇峰陡峭。高山草坪。大明山主脉群峰之顶有六片天然大草坪,草坪四周古木环绕,中间则长草不长树,甚为奇特,人称天坪仙圩。深山飞瀑。瀑布连冲三级,最大一级高约60米,如龙尾摆动,称“三滩龙尾瀑布”。大明山还有一非常罕见的一景,就是“照仙境”。

1.广西旅游景点大全

2.2016广西秋天旅游景点推荐

3.赤峰旅游景点攻略

4.福州旅游景点路线攻略

5.西安旅游景点攻略

6.保定旅游景点大全攻略

7.墨尔本旅游景点攻略

8.帕劳旅游景点攻略

9.苏州市旅游景点攻略

广西旅游 篇3

【关键词】旅游强区 高职 旅游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66-02

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广西区政府于2010年颁发《关于加强广西旅游强区的决定》,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广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的历史性跨越。2013又颁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把广西建成旅游强区,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要建成旅游强区,旅游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当下的旅游活动已经由传统的大众旅游向体验化、休闲化和学习型的旅游态势转化,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对旅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势必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发挥地域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是地方旅游院校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广西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培养规模小、层次低,不能满足广西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据国家旅游局对广西旅游人才摸底调查得知,广西的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中,有较多所院校开设了旅游类专业,然而人才培养规模仍较小,能够为广西旅游业服务的人才更少。据近期一项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去向的调查显示,只有30%的学生毕业后的第一就业单位在广西,约70%的学生在广西区外的单位就业。按此比例推算,每年只有不到2000名旅游专业学生补充到旅游人才队伍中,远远不能满足人才队伍的需求。

此外,广西旅游人才队伍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占大多数,具有本科学历的较少,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更少,大专层次是旅游人才的绝对主力。可见,当前广西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偏少、面向东盟客源国小语种导游紧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容乐观。旅游人才偏少、层次低、空间结构分布不均等问题已经阻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需要。目前广西旅游虽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就业规模,但是旅游教育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旅游学科处于其他学科的附属地位,大多研究不是基于旅游学,而是基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因此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从旅游产业发展阶段看,我国旅游业进入休闲度假的发展新阶段,近年来,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而目前广西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针对旅行社、酒店和景区三大传统旅游人才,新兴的会展旅游人才、邮轮旅游人才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在部分学校刚刚开始,且招生规模不大,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邮轮旅游人才为例,目前广西仅有为数不多的院校设置邮轮乘务专业,且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较少,还不能满足北海邮轮码头公司的邮轮乘务人员需求。可见,新兴旅游人才严重短缺。

(三)专业知识学习脱离行业需求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由于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对行业人才的理论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对旅游学科建设在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的结合上提出了挑战。目前出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旅游企事业单位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局面。有研究表明,历年来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就业率一般在10%~20%,两年后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不到20%。究其原因还是学生专业知识脱离行业需求,学校对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学校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岗位能力培养,因此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性。另外,旅游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若是沿用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二、广西旅游经济发展对广西旅游人才的需求类型

目前,广西已经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进行培育,而旅游产业发展的迅猛态势使得广西旅游管理人才、旅游高级技能人才和旅游新业态人才更显不足。

(一)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必须依托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将对当地旅游起到加速器作用。根据近期的广西旅游人才普查,广西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数量仍较少,而硕士以上学历比例则更小。广西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加强对旅游高等教育产业的投入和再培训体系的建设才能满足需求。

(二)旅游高技能人才。据了解,广西旅游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状态与全国水平相比,相对较低。随着国务院《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关于加快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意见》文件的出台,广西的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呈现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涉及酒店、餐饮、康乐服务、景区设计施工、设备维护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

(三)会展、邮轮等旅游新业态人才。当前,广西正大力发展会展商务旅游。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会展商务旅游在广西旅游中已有一定的市场比重,会展旅游人才需求势必增加。《北部湾旅游规划纲要》决定把海洋度假旅游产品、海洋旅游产品和邮轮游艇旅游产品等打造为北部湾的王牌产品。目前,北海邮轮码头主体工程已完工,将形成集客运、旅游和航运服务功能为主的现代化临港国际客运和商务中心;防城港西湾旅游码头已经启用,邮轮旅游人才需求旺盛。

三、建设旅游强区背景下广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为本土的高等旅游院校,应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出发,既要培养出大批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职业人,又要着重培养出社会紧缺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基于此,应从以下方面加快旅游人才培养。

(一)围绕旅游强区旅游服务业人才需求调整或整合现有专业。广西旅游教育发展较早,现已经形成了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三级教育体系。但从专业设置来看,专业还是较单一,传统的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仍是高等院校开展的多数专业,中等学校主要开设的专业是饭店服务与管理以及烹饪等。结合广西旅游业发展态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调整专业:一是继续开办传统专业。传统的旅游管理等专业比较成熟,具备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应有较高的要求,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行业中的高级管理人才,面向旅游的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等。二是新增现代服务业旅游新业态的旅游专业,比如航空服务、空乘服务、高铁动车服务、会展服务和乡村旅游服务等方面专业。

(二)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旅游学科体系不健全,在国家规范的学科分类中,旅游管理置于管理学中,旅游经济置于运用经济学中,事实上旅游专业的强职业化更应让它置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外部机遇下,学校若抓好教学改革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把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目的,必将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双赢”。基于此,学校可以在时间、空间、内涵和师资四个方面做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1.时间融合。指很好地衔接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时间,尽量缩短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操作的过程,增加学生课外实习的频率。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和在企业实习、实践的时间最好能达到1∶1。另外,也应注重学生课外实习时间的频率,传统的两年半学校学习、半年的校外实践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积累和提高,若能在每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后立即走入企业,则能缩短提高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技能。

2.空间融合。学生学习的场所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可以让某些课程的教学直接进入企业,或者让企业家走进教室。学生兼有双重身份——“员工”与学生,在两个学习场所分别进行实践和学习,学生可以先利用校内的实习设施进行仿真学习,后到企业中进行真实环境的实践。

3.内涵融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程开发方面应从单一学习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结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推进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兼顾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兼顾学历标准与行业要求,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的“无缝”衔接。

4.师资融合。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点,派出专任老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聘请企业行业的员工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任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的第一线兼职教师结合,组成新的师资队伍组织模式。

综上所述,在旅游强区建设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广西旅游人才培养仍存在较多问题,对此,应根据广西旅游经济发展对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高技能人才、旅游新业态人才等的需求情况,发挥地域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枬.竞争与整合:中国旅游教育发展与广西的对策[J].旅游学科,2004(7)

[2]汪剑明.面对旅游企业人才“饥渴”高等院校何去何从[N].中国旅游报,2004-05-21.

[3]黎红米.广西旅游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J].管理科学,2008(2)

[4]杨艺,陈炜.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广西高校旅游管理学科发展探析[J].市场论坛,2009(7)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立项项目(2011JGZ067)

【作者简介】鲍青青(1982- ),女,湖北宜昌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交通运营与服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广西智慧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篇4

关键词:智慧旅游,广西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营销,旅行社

一、引言

2008年1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 “智慧城市”概念由此衍生。IBM认为, 智慧城市得实质是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地球要求城市能做到智慧化, 城市智慧化是城市发展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地球的一个衍生组成部分也融进了此次浪潮之中, 成为继互联网与旅游业结合之后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1]。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通过游客手上的移动终端上网设备, 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对大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提取出其中有用的信息, 从而使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更加及时、准确、智能地了解各种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2011年7月11日, 邵伟奇在全国旅游局长班上指出, 我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 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 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 使我国旅游产业能基本上完成智慧旅游的建设。至此拉开了全国智慧旅游研究与建设的热潮。

二、广西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广西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以民族风情、沿海风光、自然山水、边关奇险、红色景点等方面为主要特色。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西旅游资源包括“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七大旅游发展区”。

目前, 广西共有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拥有隆安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等29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有7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另有220处自治区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有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即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广西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 广西旅游行业也发展迅速。表1所列的是1995年-2013年广西主要年份旅游人数及收入统计表。从表1可见, 1995年-2013年广西旅游业逐年增长, 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星级酒店从原来的41个变为2013年的477个, 增长近10倍。

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广西统计年鉴整理。

截至2015年2月28日, 广西开通运营的高铁有湘桂高铁 (其中南宁至北京直达的动车已于去年年底通车) 、广西沿海高铁、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西至长江三角洲高铁, 广西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1600公里, 约占全国高铁总里程的14%左右。高铁的开通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广西也将因此而对其旅游业进行重新定位, 一是依托高铁路网建设, 打造大桂林和北部湾两大旅游圈, 建设多个旅游集聚区, 打造多条高铁旅游线路;二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和沿线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 构建跨区域旅游线路;三是加强重要旅游产品开发, 满足旅游市场需求。同时广西高铁的开通, 拉近广西与华北、华中、华东及东盟国家的距离, 这将吸引来北方与边境国家大量的游客, 给广西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三、广西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2010年自治区旅游局开始搭建360°全景旅游体验系统。2011年10月, 非营利性组织"美在广西"旅游联盟正式成立。“美在广西”旅游联盟成立后, 向游客推出“广西旅游卡”和“旅游手机支付”两大项目, 游客可以告别携带大量现金和银行卡的困扰, 用手机支付即可轻松玩遍全国。

2012年3月广西旅游局携手中国移动推动“智慧旅游”。自治区旅游局与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运用无线城市技术打造旅游手机门户网站, 为游客们提供信息查询、手机支付等服务, 携手促进广西旅游信息化。

2013年广西联通与广西旅游局、广西旅游协会、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上海积分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智慧旅游-广西旅游全积兑"项目服务平台于7月初在桂林正式上线运营。

2013年, 桂林市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工程第四期已全面启动。通过“天眼”工程的视频监控系统, 市旅游部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景区实时的人流和车辆状况, 做好沟通协调服务工作, 并能准确核实游客投诉情况, 提升桂林旅游服务质量。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智慧城市年会上, 桂林市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工程成为全国旅游业唯一个获得“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的工程。

“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广西开年暨南宁月月旅游节启动仪式于2014年1月1日在广西科技馆广场举行。南宁、桂林、柳州三市作为广西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接受自治区旅游局颁发的广西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牌匾。同时旅游局也推出了智慧旅游积分充值卡。

桂林市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协议, 整合主要酒店和景区景点资源实施整体营销, 推行门票食宿电子化。开展四维航拍摄影摄像等智慧旅游项目信息采集工作, 推进无障碍自助游。在主要景区覆盖视频监控点, 对景区的人流、车流实时监控, 开展防止拥堵、救援协调等工作安排。

柳州市依托柳州旅游在线、城市旅游网搭建智慧旅游平台, 推出20多条特色旅游线路, 满足散客天天游市场。还推出了集景区门票卡、电话卡、信用卡为一体的“风情柳州旅游卡”, 游客凭卡在柳州旅游可获得积分, 抵用旅游消费。目前, 已有上万名游客获得此卡。

但与发达地区比较, 广西智慧旅游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智慧旅游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广西智慧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1. 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我国2014年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 其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共有19个, 包括山东、海南、陕西、内蒙古、重庆、湖北、吉林、宁夏、黑龙江、西藏、广西、湖南、四川、河南、甘肃、安徽、云南、贵州和江西, 大部分为中部和西部地区较不发达省份。广西网民数量1848万人, 普及率为39.4%, 增长率为4.2%, 普及率在全国的排名为第23名。通过对比2010年-2014各年增长率, 广西网络普及率的增长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网络作为智慧旅游发展最基础的依托技术平台, 在智慧旅游的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广西的网络发展还是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广西智慧的建设。

2. 信息资源共享度低、整合力度不强

广西大部分旅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还持较为保守的态度, 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和智慧旅游建设的意识不强。各旅游企业产生的大量的旅游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搜集和整理, 不能很好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造成信息壁垒, 导致信息利用效率低下, 信息资源重复投入, 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企业各部门与各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使得旅游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地区共享存在困难, 产生了信息孤岛, 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3. 电子商务有待进一步发展

电子商务在智慧旅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 如电子票务、酒店预订、纪念品购买、旅游信息的查询等。2013年, 广西的工业、建筑、批零、住宿和餐饮、服务业等企业只有2.9%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远低于全国7.3%的平均水平。其中,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20.5%, 排名第一;住宿餐饮企业为12.8%排名第二。而建筑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程度最低, 仅为0.7%。从中可以看出广西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4. 缺乏智慧旅游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智慧旅游的发展涉及到旅游网站的建设、旅游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就要求智慧旅游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电子商务知识。由于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概念是在近几年才提出并得以发展的, 专门从事智慧旅游方面研究的人才较少。现在从事智慧旅游建设与研究的人大多是以前从事计算机研究或者从事旅游方面研究的, 而且实施政府颁布的智慧旅游政策的人大多没有专门学习智慧旅游知识的背景。因此缺乏精通智慧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对广西智慧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5.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3年广西联通与广西旅游协会联合打造推出了“智慧旅游-广西旅游全积兑”公共服务平台, 2014年广西又推出“广西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平台”。两个平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还是缺少一个能整合各种服务平台的多功能服务平台。目前推出的两个服务平台都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服务平台, 并不能涵盖整个广西智慧旅游需要的功能。

6. 智慧旅游的营销工作有待提高

营销工作是宣传和发展智慧旅游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广西的一系列的智慧旅游方案都还是很到位的, 但是到了宣传和落实方面就欠缺了一点。民众们并不是很能了解智慧旅游的概念, 而且对于一些智慧旅游相关设备的使用都不是很了解。这有碍于智慧旅游工作在群众中的展开, 制约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7. 旅行社智慧旅游工作相对落后

调查显示, 广西旅行社网站专业性差。虽然旅行社网站逐年增加, 但是旅游网站的功能还基本停留在简单旅游资讯的公布上, 旅游电子商务的功能总体水平偏低。同时广西的旅行社对智慧旅游的建设重视程度不一, 各旅行社的发展缺乏统一性与协调性, 这使得旅游信息难以实现有效的共享。各旅行社的合作意识相对单薄, 各旅行社不能建立一个共享信息、整合信息、运用信息的高效平台。这些都制约了旅行社业实现智慧旅游的进程。

8. 政府在智慧旅游建设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政府对于智慧旅游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引导智慧旅游工作的落实于进行。但是广西政府对于智慧旅游建设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少, 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但在实施阶段未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五、广西智慧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

1. 加大智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要提高区内网络的普及率, 乡村网络普及的重点放在宽带网络的覆盖上, 城镇网络普及的重点放在无线网络的覆盖上, 同时要做到旅游景区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是加强旅游门户网站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使得信息化成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再次是加强智慧旅游顶层设计和基层的构建, 只有顶层和基层得到了建设才能促进智慧旅游又好又快的发展。然后是提高各景区、汽车站、火车站、机场视频监控网络的建设, 实现景区、游客实时动态监控。最后是加快"广西旅游一卡通"的建设, 做到便民利民。

2. 加强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首先各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建立自己的信息部门, 专门负责旅游信息的整理与分析。然后是建立统一的分享机制, 使得各部门与各企业之间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杜绝信息壁垒与信息孤岛的产生。

3. 加强电子商务的发展

首先应当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促进电子商务稳步发展。然后是完善电子商务交易体系。各旅游企业应当完善自己电子商务的交易体系, 使游客能更加安全便捷地进行网上交易。最后是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监管。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强大的支撑体系, 要做到完善电子商务监管服务体系, 制定和推广电子商务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规范。

4. 重视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要大力培养既精通计算机知识, 又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 并且能够将这三方面知识融会贯通的人才。同时大力引进该方面人才, 并将其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地与高校展开合作培养人才的计划, 合力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5. 加快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

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应当以服务游客为核心, 以政府服务为主导, 以企业服务为推力, 搭建政府、企业、游客之间互联互通的现代技术应用的桥梁纽带和网络平台, 实现政府、企业、游客三者共存共赢。平台要以旅游产业数据库、旅游网站和旅游APP为主, 做到能使游客在广西顺利实现查询、预订、支付、点评、分享等一站式服务, 满足游客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在平台的推广之中要加大政府的推导作用, 以政府宣传为主导, 并辅以网络营销推广。

6. 重视广西智慧旅游的营销工作

首先是要搭建好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在智慧旅游时代, 计算机技术在营销中也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与各旅游企业要通过计算机搭建好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其次是借用网络及手机APP平台渠道策略。仅靠自己建立平台发展, 发展比较缓慢, 而且投入比较大, 应利用现有的网络上的资源, 加强与一些旅游网站的合作, 借用他们的平台更快的发展广西智慧旅游。然后是做好“微”营销。“微”营销就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时尚前沿的通讯工具进行营销工作, 运用其传播性和扩散性, 达到低成本并快速宣传智慧旅游的效果。最后是传统媒体营销策略。针对广西的旅游市场特点和客源市场的分布情况, 建议在传统媒体上开展以“遍行天下心仪广西”的广西旅游主题宣传, 可利用桂林等景区的知名度, 再着重宣传, 然后提升整个广西的旅游的知名度与广西整体的旅游形象, 带动广西其他景点。

7. 提高旅行社智慧旅游工作

首先改变旅行社经营模式。在体验经济下, 游客消费需求更加侧重于精神上的需求, 更在意体验性旅游, 消费趋于个性化、人性化。旅行社应创造个性化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获得好口碑。其次是做好人才提升与转型工作。要培养更优秀的导游、培养与发掘智慧旅游人才。最后是加强旅行社与其他公司的合作。旅行社可加强和同行其他旅行社的合作, 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做到旅游资源的共享, 打消恶性竞争。同时旅行社还能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推出针对旅游消费的金融产品, 全力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8. 积极发挥政府在智慧旅游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要做到积极制定引导发展政策、大力促进基础设施完善、努力培养和引进专项技术高素质人才、构建智慧旅游建设运营保证体系。其中构建智慧旅游建设运营保证体系包括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创新智慧旅游建设投资融资机制、构建智慧旅游标准规范与绩效评估机制。

六、结语

本文分析广西旅游行业和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找出广西智慧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面对智慧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广西应当紧密结合区内的实际情况, 全面建设广西旅游信息化, 加强电子商务的发展, 推动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 以增强广西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轶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 (上) [J].中国旅游报, 2011 (11) :1~2.

[2]陈涛, 徐晓琳.智慧旅游--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17~19.

[3]南国早报.广西旅游资源丰富[EB/OL].http://sub.ngzb.com.cn/staticpages/20081125/newgx492c0aa2-1637233.shtml

[4]中国新闻网.高铁开通为广西旅游业发展创造新机[EB/OL].http://f 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2-28/5674857.shtml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5, 01.

广西旅游导游词 篇5

涠洲岛与北海银滩隔海相望,为人山喷发堆凝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最年青的火山岛,涠洲岛海蚀、海积及溶岩景观奇特,其沿海海水碧蓝见底,海底活珊瑚、名贵海产瑰丽神奇,种类繁多;南部海蚀火山港湾奇特优美,沙滩迷人,边漫步边拾海螺、捡贝壳。其龟累拱碧、滴水丹屏为北海景中二景。岛上浓荫蔽日,四季飘香。三婆庙、圣母庙和天主等建删葬特色。岛民热情好客,勤劳淳朴,古风可撷。

在高空鸟瞰,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涠洲岛犹如一枚翡翠漂浮于湛蓝的大海中。踏上这座火山岛,撞入眼帘的是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与火山熔岩景观——猪仔岭憨态可掬,鳄鱼石栩栩如生,滴水岩泉水叮咚,红色火山岩好象刚刚喷发过……

位于盛堂村的法国天主教堂,更是在19世纪末就落户岛上,材料全部取于岛上的珊 瑚、岩石,历经百年岁月,依然坚固如初。四百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游览该岛,写下“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的诗句。

广西漓江导游词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欢迎大家乘船游览美丽的漓江。

漓江属于珠江水系,发源地在桂林北面兴安县境内的猫儿山。猫儿山是史称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海拔2238米,号称中南最高峰,漓江由猫儿山下的涓涓细流汇集而成兴安县境内至今还保留着秦始皇时期修建的“灵渠”,它是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史称“兴安灵渠”,它把漓江的水和湘江的水连接起来。湘江在湖南境内,属于长江水系。大自然赋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无水不东流”是因为地球西部地形高,东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漓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谓“湘漓分流”、“相离而去”,漓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另外漓江的“漓”字,在字典里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漓江名称最佳的含义。漓江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作用,灵渠开凿之后,它沟通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对秦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以及对桂林乃至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有深刻的影响。

竹江景区

(群龙戏水)

在前面右侧临水的山壁,有几根悬垂倒挂的钟乳石柱,它们形态嵯峨,形神兼备,仿佛像几条饮江的巨龙,它们的身子,隐藏在山壁内,只有龙头向着水面。第当春夏水涨,龙头便会吐出雨露。传说这几条龙是天帝派它们到漓江边来采集桂花香精的。很久以前这些山坡上长满了桂花,那冲天的香气直贯天宫,引得嫦娥也想偷偷下凡,天帝为之震怒,于是派来了这几条神龙,要把这桂花的香气全部吸尽带回了天宫。谁知道神龙到了这时原形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它们不仅没有带走人间的桂花,反而引来了天庭的雨露,它们把雨露倾注在崖壁下的潭里,从此这个潭就叫沉香潭。沉香潭的水灌溉了漓江两崖的四方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的桂花树枝叶长得更加繁茂了,漓江八月两岸到处都是桂花香,怪不得人们都把这片地方叫桂林呢!

草坪景区

(锣鼓鸳鸯滩)

弯弯曲曲的漓江,有一个湾就有一个滩,有人数了一下,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水程,共360.5个滩。滩头滩尾水比较浅,漓江从滩头上流过,发出淙淙的响声,这响声仿佛是天宫中的仙乐,听了叫人飘飘欲仙。其实这哪里是仙乐,这是漓江的音乐,请大家看,左岸边有两块大石头,一个像圆鼓,一个像金锣,当地的村民们都叫它们锣鼓石。右岸边两座拔秀的小山柱,仿佛是一对锣锤和鼓棍,大家仔细听,仿佛还有一对鸳鸯在唱歌呢。

广西桂平西山导游词 ·桂林导游词 ·星岛湖导游词 ·广西漓江导游词

杨堤景区

(八仙游江)

右前方,山到了这里突兀而起,云到了这里虚无缥缈,给人以幻境的感觉。这一带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前面一组8个山头,很像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个仙人,靠近江边头光光的是铁拐李,旁边的是曹国舅,下面戴帽子的是河仙姑,接下来的是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蓝采和、钟汉离,正好8个。据说有一天,8位仙人各显神通,飘洋过海,结伴而行,他们来到了漓江边上,看到了美丽的漓江风光,这里碧水青峰,田园似锦,于是他们决定留下来,这个景点取名叫“八仙游江”。

兴坪景区

(溯江鲤鱼)

前边有一个山峰又长又大,横亘在漓江边,整个山形很像鲤鱼,鱼头朝右,鱼尾朝左,鱼嘴跟右边的这座山峰相连,在高高的鱼背上有一组小山峰构成了鱼鳍,真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大鲤鱼,那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条鲤鱼,谁也没有办法称它的重量。那鳍鱼又像一只小哈巴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狮子狗,它的头部、眼睛、四肢都很清楚,真是可爱极了。

桂林山水有四大特点: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么漓江除此之外还有瀑布、流泉、险滩、竹林四绝。有人说:漓江不仅仅有这睦,而且还有怪、迷、奇、绝四大特点,那就是古榕之怪,画山之奇,冠岩之迷,半边渡之绝。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阳塑景区

(“带”字石刻)

碧莲峰上碑文石刻很多,特别是山腰石壁上刻有清代光绪年间一个草书“带”子更是令碧莲生逃。其字形结构意味深长,人称一字诗,竟包含了“一带山河,少年努力”八个字的韵味和笔意。从欣赏这个“带”字,最后我们应该总结漓江的精神就是一个“妙”字,漓江风景的自然美,妙不可言。

广西旅游 篇6

关键词:生态旅游;民族地区;问题;对策;广西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91-02

民族村寨发展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民族村寨参与旅游其主要目的在于“旅游扶贫”,即以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旅游業对于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性强,建设美丽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大有作为。然而少数民族村寨大多数位于边远山区,其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可谓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民族特色村寨既是保护对象,又是发展资源。因此,根据广西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制订对策,成为当前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研究对象描述

龙脊梯田位于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距龙胜县城27km,距桂林市80km。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是广西21个一级景点之一。龙脊梯田景区面积共71平方千米,其中最精华的梯田景区201平方千米。景区内梯田一般分布在海拔300m-1100m之间,坡度大多在 26°- 35°,最大坡度达50°。

龙脊梯田的旅游开发始于1992年,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在开发之前已经有零散的外国游客前去,龙脊景区经历了一个并不短暂的探查期和参与期,但是开发后经过几年的不稳定期之后在1999年就很快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接待数量以两位数猛增,目前仍然处于稳定快速的增长期。龙脊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集中体现在文化遗产上。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有规模宏大的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梯田景观和壮族干栏式建筑群及建筑单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有节庆风俗文化、歌舞文化、民族信仰文化以及民族自治制度“寨老制”文化等。梯田和民族建筑等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始终是游客认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者来龙脊的目的所在。

平安村是龙脊景区的核心景区,是游客来龙脊的必游之地。全寨共有180户,797 人。其中壮族占98%以上,90%以上都为廖姓壮族。这些壮族同胞自祖先于元朝开始,便世代居住在这高山上,是中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该寨高耸在龙脊梯田的山梁上,是一大型壮寨,村寨保持传统的麻栏式木楼,全杉木结构,是桂北地区典型的高脚干栏型建筑,“之”字型的石板道把全寨各户相连。

二、民族村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没有实现互动

民族村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通过对龙脊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调查及案例分析,可以看到,这种互动还没有真正的实现。从宏观上来讲,对于全区的民族村寨资源虽然我们大致了解有什么,但结合旅游的开发从民族文化资本化的角度去分析民族村寨的研究还很欠缺,即怎么实现民族文化和旅游的互动有待深入挖掘和探讨。从微观上来讲,对于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还停留在狭窄的开发内容上,不外乎民族歌舞表演、服饰表演、特色饮食等,并且是各民族都津津乐道于此,从而造成旅游项目雷同,形成恶性竞争,反而降低了民族文化的价值,也不利于实现其经济价值。另外一方面,在实现旅游的经济价值的时候用于民族文化的保护资金不能到位,使二者的互动不能对等。

(二)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

利益问题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焦点。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政府、民族村寨、当地居民、开发商、旅游者、规划者。在桂林龙胜龙脊景区,这两年出现的当地居民、政府部门和旅游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导致景区关闭的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这种利益协调机制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原因在于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是不同的。尤其是当地居民的利益保障问题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显得尤为突出。随着旅游业的规模、数量、增长幅度和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以及社会参与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民族村寨旅游所牵涉到的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复杂化、矛盾化和冲突化。

(三)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突出

虽然,旅游的发展给民族村寨带来了环境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为了迎合旅游的开发而破坏民族文化或生态环境的现象更让人触目惊心。

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民族村寨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破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游客涌入,环境承载量有限,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是现代思潮的侵入,当地居民原有的敬畏自然的环保意识淡化。任何一个区域的环境承载量都是有限的,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中,应有效控制旅游人数,特别是生态较为脆弱的地方。民族村寨生态环境的破坏最重要的根源在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行为上,随着现代思潮的侵入,人们片面追求现代物质利益,无视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一些村寨为发展旅游业,大兴土木,不仅将村寨周边的树木砍伐,而且修建许多贴有瓷砖的“洋房”,破坏了原有的田园风光。

2.旅游文化资源只求开发,不求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然而在旅游发展中,片面追求利益,很少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开发以来,龙脊梯田景区保水田的面积逐年减少,旱田的面积却在逐年增加。近两年保水田的面积只有将近10%,现在的平安梯田只有在春耕灌溉的那两个月能有梯田的壮美景观,其他季节绝大部分梯田都处于“有梯无田”的状态,保水田面积的减少对梯田景观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于保水田的重要性,村民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是耕作保水田比耕作旱田用工少;二是保水田不易塌方,能维持水田面积。龙脊梯田坡度大,几百年来依然基本维持原貌不能不说是保水田的功劳。然而,据常年耕作的村民反映,平均1亩梯田会有1至2分田塌方,有时甚至是反复塌方,但是及时恢复好,并不会影响日后的耕种。但是旅游开发以后,对梯田塌方的维护大不如从前,导致塌方现象愈演愈烈,部分梯田由于反复塌方又无人维护,已经成为荒坡。旱田的面积也在逐年扩大,2007年景区内有20至30亩的梯田改为种植红薯了。

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梯田与旅游用水冲突严重、生活污水对梯田的影响以及梯田维护程度的下降这三个方面。

三、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摸清家底,对广西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

广西民族村寨旅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如今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是与邻近的民族文化大省云南、贵州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纵观民族村寨的发展历程,云南在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民族村寨的普查,对全省的民族村寨进行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的调查,并形成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为民族村寨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贵州在民族村寨调查方面更是走在了前面,在80年代中期就印发了《关于调查民族村寨的通知》,并在随后《贵州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中规定“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历史比较悠久、建筑具有特点、民俗具有特色的典型村寨,根据其科学研究价值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不同级别的民族保护村寨。”在此前后,贵州省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民族村寨调查和“民族保护村寨”申报活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调查研究、认真论证的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了一批典型的民族村寨。

因此,开展从全区的范围内对广西的民族村寨进行调查和普查,为民族文化的保护提供保障,对于实现广西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二)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浅淡广西桑蚕生态旅游开发 篇7

1 广西开发桑蚕生态旅游的重大意义

1.1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展桑蚕生态旅游, 可盘活现有资产, 带动交通、建筑、娱乐、饮食、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桑蚕产业的良性循环, 为桑蚕产业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而带动全区桑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方针。景观景点优美、生活环境卫生整洁是对旅游点的基本要求, 也是吸引游客的基本要素。发展桑蚕生态旅游, 有助于改善蚕区养蚕环境,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也能通过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1.3 有利于安排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不仅需要管理人员, 还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 开发桑蚕生态旅游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制作丝绸工艺品, 出售桑蚕产品, 直接为游客服务等,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渠道, 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4 有利于传播蚕丝文化

蚕丝文化是桑蚕生态旅游的灵魂和支柱, 而桑蚕生态旅游又是蚕丝文化发展的依托, 两者有机结合, 既可为蚕丝文化的传播提供新途径, 又可丰富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2 广西开发桑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 桑蚕业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分析

桑蚕产业除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外, 还具有景观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 是典型的绿色产业,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旅游价值。我国的蚕丝文化源远流长, 内涵丰富, 渗透于古今农业、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给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1]。

2.2 广西桑蚕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2.2.1 自然条件优越。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发展桑蚕业生态旅游最有利的条件。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 非常适宜发展桑蚕生产。因此广西宜桑面积广, 养蚕期长, 每年适合养蚕的时间多达8个月, 远高于国内其他省区。桑树生长期和养蚕期的延长都给桑蚕生态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2.2 人力资源丰富。广西属人多、山多、地少的地区, 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农民收入途径单一, 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 这些剩余劳动力将为桑蚕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2.2.3 政策支持。

首先是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给广西桑蚕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次, 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桑蚕业的发展, 给予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自治区政府把桑蚕产业列为广西重点加快发展的11大新兴农业优势产业之首。区农业厅把桑蚕业列为优势特色产业, 加大扶持力度;自治区发改委、工信、科技等部门也纷纷采取措施支持桑蚕产业的发展。

2.2.4 桑蚕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初具雏形。

广西努力探索桑蚕业生态循环开发利用模式,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发展。各级蚕业部门要因地制宜, 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桑蚕综合利用技术和生态蚕业模式, 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宜州, 以桑枝生产食用菌和蚕沙无害化处治理等为重点的桑蚕循环经济正沿着“蚕—丝—绸—肥—菇”的思路逐步发展;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正规化建设集丝绸展示、蚕丝文化传播、科技普及于一体的丝绸贸易城, 同时推广种植果叶两用型桑树优良品种, 提高果桑资源开发利用率, 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为蚕农增收开辟一条新的渠道;横县极力打造集赏千亩桑蚕文化园美景、蚕业科技示范、体验桑蚕农家乐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示范村建设项目[2];象州县正着手丝绸文化创意园的规划建设。广西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 让桑蚕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桑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2.3 广西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2.3.1 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 北横贯中部, 南临北部湾, 是大西南的出海通道, 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 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沿江、沿海、沿边的优势, 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交通枢纽地区, 区位优势明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构成了广西便捷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机遇也给广西带来丰富的旅游客源。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客源丰富, 是广西开发桑蚕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基础。

2.3.2 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 它的丰度直接影响着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广西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景色宜人,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是我国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享有诗境家园之美誉;聚居着12个少数民族, 民族风情浓郁, 歌海如潮;海岸线延绵曲折, 拥有“中国第一滩”北海银滩;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林区, 林区内还有许多壮观的瀑布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发展桑蚕生态旅游非常有利, 我们应该将桑蚕生态旅游纳入广西整体旅游线路之内, 扩大宣传, 加强引导, 吸引游客观光。

2.3.3 多重发展机遇。

目前, 广西旅游业正处在多重机遇叠加的大好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北部湾经济区启动、泛北部湾旅游圈规划实施、西江黄金水道开发等成为广西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广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广西目前休闲农业开发正如火如荼, 在国内外已具有较大影响力, 这样的背景是发展桑蚕生态旅游非常好的时机, 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开发桑蚕生态旅游是英明的决策。

2.3.4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经过多年努力, 广西实施了一大批通村公路、通乡公路、国土整理、集镇建设等项目, 乡镇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出入快捷, 生活方便。乡镇靠近景区部分群众的住房、居住环境大都具备接待外来游客的条件。同时, 村民大都待人热情、民风淳朴、性格开明, 容易与外来客人沟通融洽感情。民族多样, 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其独特的饮食、服饰、文化也别具吸引力。

3 广西开发桑蚕生态旅游的对策

3.1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为发展做好规划

广西有关桑蚕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应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区桑蚕生态旅游进行理论研究, 并且逐步拓宽、深化。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1 政府、专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旅游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旅游理论的研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和扶持, 需要不同机构、不同学科的专家及专业人员的研究, 更需要旅游工作者及社会各界提供资料和提出建议。桑蚕生态旅游理论研究队伍应具备专业与业余相结合、跨行业、跨学科的特点。

3.1.2 正确把握桑蚕生态旅游的性质和特点。

在研究中始终把握旅游业及桑蚕业各自的性质和特点, 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两者优势, 最终达到桑蚕生态旅游所涉及的各环节、各行业和谐统一, 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3.1.3 实行理论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桑蚕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不仅要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更要为旅游组织及企业提供经营方向和发展策略, 为生态旅游市场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做到切实可行, 行之有效。

3.2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科学规划, 加大设施建设, 健全管理体制

3.2.1 科学规划, 整体发展。

本着“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三换”思路,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避免开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桑蚕生态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

3.2.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加大财政导向性投入, 建立桑蚕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桑蚕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2.3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采用政府主导, 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指导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是桑蚕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3.3 完善桑蚕旅游产品建设, 延伸产业链条

3.3.1 桑、蚕产品开发。

蚕、桑具有食用、药用价值。桑叶具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驻颜乌发的功效, 桑枝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的作用, 桑果能清热解渴、养阴润燥和补血的作用, 桑树所有的有益元素都易渗入菜中;蚕蛹营养丰富,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蚕蛾含有较多的生理活性物质, 如细胞色素C、拟胰岛素、前列腺素及环腺苷酸 (CAMP) 等, 具有益阳固肾等功能, 可开发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果饮料、蚕蛹、蚕蛾食品, 可结合生态桑园养畜禽, 桑基鱼塘养殖水产品等, 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桑蚕宴。

3.3.2 蚕丝文化、科普教育产品。

建设开发桑蚕文化旅游资源, 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 开展形式多样, 独具特色的桑蚕民俗旅游活动, 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相关旅游业, 既可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和旅游业蓬勃兴起的趋势, 又能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景区内建立桑蚕文化展示区,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展示茧丝绸历史文化、诗赋、神话传说、养生保健、蚕丝文化美学、丝绸之路, 古老和现代的生物养蚕技术, 桑、蚕、丝、绸的利用等, 在适当的时机开展以桑蚕为主题的书画大赛、诗文活动、民俗活动、桑果文化节、丝绸艺术表演和服装表演等, 向游人展示桑蚕文化历史沿革, 展示文化内涵, 营造桑蚕文化旅游氛围, 促进茧丝绸、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桑蚕科技产品展示中心, 展示引进的桑、蚕、茧、丝、绸、衣服等深加工产业, 在中心内分别开设缫丝坊、丝绣坊、丝绵被加工坊、桑茶制作坊、桑果加工坊, 向游客展示桑、蚕、茧、丝系列产品的各种生产模式, 让游客见识人们是如何用科技的力量将桑蚕资源开发得如此全面。同时也可建立开心农场, 游客可自己体验采摘桑果、桑叶, 亲自喂养蚕宝宝的过程, 体验原始乡村风情。

3.3.3 丝绸旅游产品。

开发丝绸旅游商品是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主要创汇产品。我国丝绸商品品种繁多, 类别齐全, 主要有:丝绸服装和配饰类如丝绸时装、丝巾、披肩、睡衣等;工艺品类如以“四大名绣”为代表的丝绸刺绣、绢扇、工艺画等;床上用品类如蚕丝被、枕、床单等;保健产品类、化妆品类、美容产品等[3]。悠久的中华丝绸文化是我国丝绸旅游商品开发的坚实基础, 而传统丝绸织造工艺则为丝绸产品增添了神秘、高贵的色彩。游客对丝绸旅游商品的购买包含了对中国丝绸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追求。丝绸旅游商品开发要体现传统文化内涵, 在内容、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反映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高丝绸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在品种、技术、材料等方面则要不断创新, 即在设计中既要反映我国丝绸文化承载的历史、民族风俗、艺术风格、审美观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又要注重丝绸商品的品种、制造技术和原材料如何结合现代科技的运用, 推陈出新, 顺应国际时尚潮流节拍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完善丝绸旅游商品建设, 突出丝绸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质, 优化购物环境、提升丝绸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注重名牌效应和市场营销等是增强丝绸旅游商品市场竞争力, 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效策略。

3.4 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 探索最佳的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

3.4.1 农家乐模式。

这是以单个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 为游客提供吃、住、娱乐及购物等体验农家风情的休闲旅游形式。一般以农民投资的个体经营为主。这种模式依托本村镇或相邻村镇著名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开展的, 在已有的农家乐发展基础上把桑蚕元素加进去, 丰富旅游的内容。一般在旅游比较成熟的景区适用。如可以考虑在宜州、横县、象州、阳朔、巴马等较成熟的旅游景区推广桑蚕特色旅游。

3.4.2 生态旅游示范村模式。

这些村庄经济较发达, 生态环境较好, 村容村貌整洁卫生, 整个村庄趋向城镇化, 旅游接待设施较完备, 游客可在示范村观光、休闲、娱乐, 亦可与农民同吃同住。一般以合作社或公司+农户这两种经营模式较为合理。在宜州市刘三姐乡下枧河畔的马山塘屯、横县云表镇旺庄屯、象州县大乐镇庙鸡村等种桑养蚕规模较大的村 (屯) 可采用这种经营模式。

3.4.3 高科技生态园模式。

这类旅游区 (点) 的农业生产过程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 农产品非常独特新奇, 整个园区现代感非常突出,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观赏性。一般与科研院所合作, 以公司形式经营。比如广西区蚕业科学研究院、玉林市蚕种场、柳州市蚕种场等有一定综合开发基础、资金雄厚的单位可以借鉴江西桑蚕茶叶研究所、广东宝桑园的成功经验开发高科技生态园。这些园区可开辟集连片桑园、果桑采摘、蚕的发育科普展示、丝绸加工作坊、丝绸歌舞表演、丝绸服装发布展示、丝绸博物馆、购物商店等为一体的特色购物街, 甚至可以让游客学习、参加缫丝、织绸、印染、刺绣、裁剪等制作过程, 使旅游观光、购物与欢乐体验和谐地融为一体, 使旅游购物成为其美好旅游经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严力蛟, 黄凌霞, 周国良, 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发桑蚕产业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对策[J].桑蚕通报, 2007, 38 (3) :1-4.

[2]佚名.横县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品牌生态旅游农业[EB/OL].广西横县政务信息网, 2009-05-06.http://www.gxhx.gov.cn/wxdt/wxdt/200905/wxdt_20090506083904.htm.

广西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作为旅游的一个分支,体育旅游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广西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广西体育旅游资源,促进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本文结合广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广西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整体分析和研究。

一、广西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广西背靠大西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是我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腹地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东北门户,地理区位优越。同时,广西又位于中国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处于横贯中国东部、南部、西部的泛珠江三角区域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和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唯一有陆地和大海相连的省区,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交通方面,广西拥有公路、铁路、水路、港口及150多条国内外航线,已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广西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优越的政策环境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求旅游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等,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体育旅游产品。同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每年秋季在广西首府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加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海洋战略及兴边富民行动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出台,广西成为国家战略的交汇地,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广西体育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三)丰富的客源优势

根据官方统计资料,2012年,广西全区接待游客2.11亿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旅游总收入1659.7亿元,同比增长29.9%。国内外客源分布比较集中,境外游客主要来自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法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英国和德国。充足客源的存在为广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只要积极发展和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客源优势,即可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二、广西体育旅游资源分析

(一)自然体育旅游资源

广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南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8%,位居全国第四位。“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广西地貌形态的形象概括,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广西总面积76%,自然风光优美,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一年四季适宜旅游。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特色突出,等级和品位高,是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为代表、遍及广西各地的自然山水体育旅游资源;南临北部湾,海岸线长1595公里,天然良港众多,有以“天下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为代表的环北部湾沿岸滨海风光和休闲度假胜地体育旅游资源;有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中越边境高山漂流群等探险性体育旅游资源。

(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

约70万年前,现今广西区域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版图,分属桂林郡和象郡。广西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发历史较早,其中不少地方在汉、唐时期就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如桂林靖江王城、靖江王陵、甑皮岩,柳州白莲洞、都乐岩,崇左石林、宁明花山崖壁画、桂平西山、兴安灵渠、昭平黄姚古镇、凭祥友谊关、桂平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梧州骑楼城、容县真武阁、陆川谢鲁山庄、北海海上古丝绸之路、胡志明足迹之旅、邓小平足迹之旅等,都是广西人文体育旅游资源的精萃。

(三)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广西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水、回、彝、仡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全区。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广西各少数民族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也是广大体育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据有关资料统计,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共有传统体育项目478项,其中以壮族最多,达194项;其次是瑶族,有87项。如壮族打扁担、打榔、唱春牛、舞狮、舞龙、群龙争珠、打铜鼓、射弩、赛龙舟、蚂拐节、枪击滚石、爬芭蕉树、背篓球等;瑶族打猴鼓、打泥脚、打箕圈、瑶拳、盘瑶拳、跳围塘、拉排带等;苗族打泥脚、打草球、跳芦笙、赛马、苗拳等;侗族踩石轮、骑木马;仫佬族群龙抢珠;京族拉吊、抓活鸭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和独特魅力,依托这些项目开展体育旅游,让旅游者参与其中,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领悟当地的民族民俗风情。

三、广西体育旅游的开发构想

(一)休闲观光体育旅游的开发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是广西山水文化的典型代表。结合广西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深度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可以极大地提高休闲观光体育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和观赏性。如利用漓江、柳江、西江、兴安灵渠、红水河、阳朔遇龙河的精华段开展沿岸徒步、竹筏漂流、划船、垂钓等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利用“百里漓江、十里画廊”、“百里柳江”开展自行车、高尔夫、定向越野、农家乐烧烤等项目;利用龙胜龙脊梯田、资源资江-八角寨、程阳风雨桥等开展民族民俗风情考察、体验体育旅游;重点建设和完善桂林山水、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大新德天跨国大瀑布、靖西通灵-古龙山生态峡谷群、南宁环大明山、贺州姑婆山、昭平桂江、柳州大龙潭-都乐岩、百里柳江、鹿寨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武宣百崖大峡谷、玉林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六万大山森林公园、容县天堂山、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金秀莲花山和圣堂山、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钦州八寨沟、龙州弄岗等旅游景区的休闲观光体育旅游开发。

(二)康体养生体育旅游的开发

在体育旅游过程中,将体育与旅游紧密结合,既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秀景美色,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观;又可以置身于大自然中,缓解和消除身心疲劳,强身健体,使身心得以和谐发展。依托广西良好的山水环境,大力发展康体养生体育旅游,建设一批滨海型、山水型、森林型等养生休闲、疗养康复基地。以巴马为重点,以长寿养生为主题打造盘阳河流域长寿养生带;以大明山、姑婆山、十万大山、大容山、六万大山、天堂山、大瑶山等山体为依托发展生态康体养生旅游产品;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重点发展滨海长寿养生、康体运动旅游产品;依托传统的中医文化、壮医和瑶药文化,发展医疗保健、康体养生体育旅游产品;以桂东南休闲养生温泉带、贺州温泉群、龙胜温泉、象州温泉、嘉和城温泉谷、九曲湾温泉为基地,发展温泉疗养、康体养生体育旅游产品。

(三)滨海度假体育旅游的开发

广西沿海地区南濒北部湾,海岸线长1595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020公里,岛屿近100座,岛屿岸线461公里,形成了丰富的滨海体育旅游资源。既有优美的亚热带、热带滨海风光,又有浓郁的海洋文化和民族风情,同时,拥有许多优质的水体和沙滩,其中最具有开发价值或潜在价值的沙滩有北海银滩、东兴金滩、天堂滩-蝴蝶岛沙滩、大平坡沙滩,三娘湾沙滩、涠洲岛南湾沙滩。利用这些体育旅游资源特点可以开发高质量的海水浴场和各种水上休闲度假旅游,如潜水、垂钓、帆船、帆板、冲浪、伞降、划板、游艇、摩托艇、沙滩球类项目。北部湾海域内岛屿众多,主要岛屿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优越,部分岛屿特色鲜明,如涠洲岛旅游区、防城港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还可以开展海岛生存、海底探秘、水上素质拓展训练等体育旅游项目。最终形成以北海涠洲岛-斜阳岛旅游区、钦州三娘湾海滨生态度假区为重点,进一步带动北部湾海洋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保护中心、海洋湿地公园等区域滨海度假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户外探险体育旅游的开发

桂北和桂西都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和发育良好的岩溶峰林地貌,再加上大量的原始森林、峰峦幽谷、溪泉瀑布以及多样的溶洞和天坑,给探险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绝佳的活动场所。如阳朔因其大面积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成为“户外运动的天堂”和“攀岩胜地”,聚集了大量国内外专业攀岩运动员和爱好者。目前阳朔攀岩线路已超过600条,成为我国最好的户外攀岩场所之一。

广西洞穴众多且景观优美,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溶洞约有10万个。择其优者开展洞穴探秘和岩洞科考,在瑰丽多姿的溶洞里,石乳、石笋、石幔、石柱、石花、石莲、石林等琳琅满目,让人美不胜收。比较著名的有桂林芦笛岩、柳州都乐岩,武鸣伊岭岩、北流勾漏洞、玉林龙泉洞、荔浦丰鱼岩、灌阳龙宫、钟山碧水岩、马山金伦洞等。百色乐业县拥有以大石围天坑群为代表的28个天坑,被誉为“世界天坑博物馆”,可以开展天坑探秘、洞穴探险以及地质科考等项目。广西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已经开发的探险体育旅游有资江探险、龙谷峡探险、百色原始森林探险等,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溪谷峡流较多。

依托南宁大明山、防城港十万大山、桂林猫儿山、贺州姑婆山、玉林大容山、六万大山、容县天堂山、金秀大瑶山、河池九万大山、岑溪天龙顶、融水元宝山、百色岑王老山、贵港天平山浦北五皇山等森林公园,发展登山、探险、漂流等森林探险体育旅游产品。保护好生态环境,控制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适度建设背包露营地。整合以德天跨国大瀑布、靖西大峡谷群、龙州弄岗自然保护区、崇左石林、那坡玄武岩地质公园等为代表的喀斯特山水资源,推出中越边关探秘游。

(五)节庆赛事体育旅游的开发

广西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体育旅游节庆和赛事丰富多彩,如“桂林阳朔攀岩节”、“河池罗城攀岩节”、“五排河国际大众漂流节”、“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等,均在国内外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可以立足北海国际沙滩旅游文化节、防城港国际龙舟节、崇左国际边关旅游节、三月三歌节、盘王节、斗马节、河灯节、红衣节、抢花炮、斗鸟节、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分龙节、芦笙节以及京族哈节等地方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节庆品牌。

另一方面,加强体育与旅游的融合,积极开展野外拓展、水上竞技、汽车拉力、滑翔跳伞、溪河漂流、山地越野、高尔夫等体育旅游活动。借助和依托体育赛事活动,开发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柳州水上极速运动、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越国际龙舟赛、中越跨境自行车友谊赛、桂林国际帐篷节等特色品牌体育旅游产品。

四、结语

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研究 篇9

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模式和经济运作模式。旅游业正在加快信息化程度,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信息经济时代,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消费、管理和教育科研活动都直接受到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的深刻影响。

2乡村旅游及旅游信息化的定义

2. 1乡村旅游的定义

自1996年开始,我国部分学者针对乡村旅游所下的定义不下30种。其中马波( 1996) 、王兵( 1999) 、熊凯( 1999) 、郭焕成( 2000) 、杜江和向萍( 1999) 等学者给乡村旅游下的定义被广泛引用。总的来说,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纯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等; 广义的乡村旅游概念则是包括名山大川、小城镇旅游在内的准乡村旅游。严格意义上来说,位于城市近郊、远郊的地域范围存在的观光型农业也应该属于乡村旅游。

2. 2旅游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 Informatization) 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 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而对于旅游信息化的定义,广泛应用的是: 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整理、利用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改善旅游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旅游信息化的作用在于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领域和范围,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传输成本和效率。

3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3. 1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广西14个地市县共有各类大小乡村旅游经营实体景点2500多个,2004年至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景点达34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自治区级的农业示范点达115家。这些示范点和示范县的年接待量都达到了5万人次以上,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从2011年至今,已经评出了30家星级农家乐, 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9家。据统计测算,2012年, 广西乡村旅游业为本省提供了5万多人的就业岗位,直接服务乡村旅游产业的人口达20多万人,分布于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250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总量达2000多万人次,全年乡村旅游直接总收入超过3亿多元人民币。相对于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言,广西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却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14个地市旅游局才基本上建成了官网,但在60多个县旅游局中,只有6个县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官网,其他县份都依托广西旅游在线或者区旅游局的官网来发布获取信息。总体上看,全区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全区所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类旅游网站数量和规模都不大,除了区旅游局网站和广西旅游在线等几个网站,其他的知名度都不高,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在广西的2500多家乡村旅游农家乐景点中建有网站或网页的仅有约60家,仅占2. 4% 左右。而且在这60多家景点中,很多仅是有个网页,大部分经营者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甚至很多景点连电脑都没有,全部是传统的管理运营模式。

3. 2存在的问题分析

( 1) 广西信息化水平较弱,尚未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在这个背景下,旅游信息化统筹协调发展体制尚未形成,支撑信息化运行的多元化机制还不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不高,相关网络技术设备使用不足,信息化应用程度滞后于旅游总体发展水平。

( 2) 由于乡村旅游的相关参与者意识素质、相关硬软件的完善性及管理协调机制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相关参与人在收集、整理、利用各类乡村旅游信息资源时,无法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多层面的信息渠道,从而形成了全区的旅游网站内容单一,普遍侧重于城市或者某地区的知名景点,忽视了乡村旅游景点信息的收集与发布。

( 3) 旅游信息服务程度低,未形成全省性的旅游信息平台,网站实效性差。在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网站上,信息基本上是单向传输的,网站仅起到展示和通告的作用,而未能展示出良好的互动性,游客或者经营实体很难实现即时互动性交流。

( 4) 旅游网站和论坛缺乏长期有效的宣传推广,导致90%的网站无人问津,访问量少,起不到宣传旅游景点信息的作用。广西的14个地市60多个县所建成的相关旅游网站中,几乎是没有做网络推广的。大部分网站基本处于 “信息孤岛”的状态。在网站排名搜索引擎排名的结果逐年下滑,形成马太效应。根据世界最权威的网站排名搜索引擎alexa. com ( 世界排名第四) 的alexa web search搜索,网站( www. gxta. gov. cn) 的访问排名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据2013年9月10日的调查发现,网站www. gxta. gov. cn当日访问量全球综合排名第1144469位, 最近一月平均排名为第2266861位,而最近三个月的平均排名为第1261948位,下降趋势明显。本月访问人数10万人次,已经有676个网站和本站链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区旅游网站的知名度普遍偏低,宣传推广不到位。

( 5) 各乡村旅游景点利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仍较少。下面以淘宝网平台为主,统计全国和广西在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淘宝店铺卖家数量情况( 见下表) :

资料来源: 淘宝网: http: / /www. taobao. com/.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西网上旅游卖家的数量仅占全国卖家数量的2. 90%; 另外全国以乡村旅游为主题淘宝卖家数量仅占旅游类主题卖家的7. 50%,说明乡村旅游的网上交易量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而从广西来看,区内乡村旅游的网上卖家仅占全区旅游网上卖家总量的5. 32% ,比全国的水平还低一些。从以上相关旅游主题网络卖家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乡村旅游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广西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

4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 1加强政府规划与扶持工作

各地市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套政策和措施: 制定总体规划、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强化对市场营销指导。以新农村建设和清洁乡村为突破口,优先安排打造一批旅游村,使其成为旅游产品,借助各类强势媒体和网站大力宣传和推广本地乡村旅游。

4. 2加强网站建设与运营管理

( 1) 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以建立和推广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为切入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即时互动性的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为依托,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建设,构建本地区旅游目的地平台。在建设时,应着眼于把信息发布与即时互动交流作为建设重点,可以借鉴淘宝网所采用的淘宝旺旺即时沟通工具,也可以借鉴腾讯QQ的即时聊天工具模式,这些都是主流的即时沟通交流工具。

( 2) 网站的信息更新方面,应采用下一级政府部门定期上报指定信息模式和旅游经营实体主动与网站管理方即时互动交流信息模式。各地旅游局和网站管理方得通过有效手段,让各经营实体进入该交流平台,这才是关键点。同时,网站管理方还应根据上级所下发的活动安排及本地实际,积极配合推广和宣传本地的旅游信息。

( 3) 管理方还需要考虑网站的持续健康运营问题, 因此网站在设置板块时,应开辟一些营利性板块,获取一定的收益,保证网站的健康发展。

( 4) 网站的管理方要注意网站的安全维护及稳定性, 杜绝各类不良信息特别是各种反政府反人类的言论,在即时交流平台上,注意及时清理各类虚假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4. 3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供给结构和提升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

( 1) 各地市县的乡村旅游景点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 努力完善景点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以满足游客在 “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景点的最大赢利。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篇10

1 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 学界对文化旅游的概念尚无定论。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以及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 ( ATLAS) 对文化旅游的定义, 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因此, 文化旅游是一种活动, 不是一种产品。其关键在于文化, 旅游只是载体。

同样, 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也没有一个较完整的界定。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产业概念的认识, 我们可以把文化旅游产业理解为: 它就是以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等为内容, 以旅游为载体或依托的综合性产业, 具有综合性、载体性、体验性、创意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等特点的产业。文化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具体内容。

文化旅游产品在广义上是指一种文化旅游吸引和文化旅游服务或文化体验过程, 具有非物质性。旅游者文化旅游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要素主要包括: 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文化蕴含与主题、文化旅游设施的文化内含与风格、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文化指向、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定位等等, 其核心因素是文化旅游吸引和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产品在狭义上指一种融入“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衍生产品 ( 商品) , 具有物质性。一般是某一个旅游目的地通过挖掘自身拥有的文化元素, 用来策划或设计一款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衍生产品, 比如旅游纪念品等。

关于旅游文化的概念, 笔者比较认同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王德刚教授给出的定义, 即“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1。从本质来看, 旅游就是一种文化活动, 一切旅游文化都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形成和体现出来的。

2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 1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2. 1. 1 文旅资源丰富, “可供血充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内涵的。同样, 没有旅游的文化也是很难有市场对接的。文化和旅游具有本质的、内在的关联性, 二者和谐一体, 互补促进。广西拥有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都市文化、红色文化、节庆文化、福寿文化、海洋文化等十几类文化旅游资源。这些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血液”保障, 是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

2. 1. 2 旅游投入逐年加大, “投桃报李” 作用凸显

在旅游产业投入方面, 广西旅游投资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广西旅游总投资资金约590亿元。2012年广西实现旅游总投资约630多亿元。广西计划在2013年到2017年间投资13406. 55亿元, 建设600项自治区重点旅游项目。

近年来, 广西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 52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1209. 46亿元, 全年旅游总收入1277. 81亿元; 2012年国际旅游 ( 外汇) 收入12. 79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1578. 94亿元, 旅游总收入1659. 72亿元; 2013年广西国际旅游 ( 外汇 ) 收入15. 47亿美元, 国内旅游 收入1961. 32亿元, 旅游总收入2057. 14亿元。自2011年, 旅游产业收入超千亿元之时, 它早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 1. 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完善

广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环境主要包括: 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旅游形象等内容。第一, 政策环境。广西重视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 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 特别是着重扶持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的旅游项目。第二, 经济环境。广西经济的发展态势呈稳定增长态势。2013年, 广西的生产总值 ( GDP) 14378. 00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2% 。第三, 基础设施环境。广西专门安排旅游发展资金2600多万元, 用于扶持提升旅游景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第四, 旅游形象。广西旅游有了较好的社会形象。广西编制了《广西旅游宣传推广总体规划》, 在中央电视台和广西卫视等主流电视媒体播放以“天下风景, 美在广西”、“遍行天下, 心仪广西”为主题的旅游形象宣传片; 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海洋旅游年”系列推广活动、2013年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和2013年广西旅游商品展。

2. 1. 4 旅游项目繁多, 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亮点

广西文化旅游项目类别包括文化旅游精品开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展等。广西已成功开发了《印象·刘三姐》《大地飞歌》等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是当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中较大的亮点, 各种节庆活动此起彼伏, 如, 三月三歌节、凭祥边关风情及北海珍珠节、梧州国际宝石节、桂林恭城月柿节、桂林永福福寿节、崇左宁明花山文化旅游节等。这些节庆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内容。

2. 2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西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发展潜力巨大。但是, 目前广西旅游的产业功能在全国仅排在第25位, 这说明广西旅游业的产业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未能很好地发挥对广西经济的拉动作用。利用广西优势, 加大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最大的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功能是发展广西经济的需要。当前两者的融合仍然不够深、不够精, 且还存在一些问题。

2. 2. 1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尚处在 “粗放低效” 阶段

广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尚处在“粗放低效”阶段。“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 即广西拥有丰富的、优秀的文化资源, 却存在开发不到位, 旅游服务落后的现象。目前,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交通、住宿、餐饮等部门, 也就是主要依赖于需求弹性较低的部门, 而需求弹性高的部门, 如购物、游览、娱乐等的优势和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这说明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存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旅游产品结构仍需完善、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缺乏市场吸引力等的问题。

2. 2. 2 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品位不高, 种类单一, 缺少文化内涵

第一, 广西很多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衍生产品都是出自一家之手, 没有开发设计自身具有特色的产品, 忽视了它的重要作用, 导致文旅产品千篇一律。第二, 旅游管理者都想要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产品树立一个优秀的品牌形象, 但往往只是打着“文化牌”的幌子, 获取更多的利益。这就造成了文化旅游产品缺少人文内涵。比如, 武鸣“三月三歌节”本意是打造成文化品牌, 但是作为旅游者去现场体验到的却是另类的“美食节”, 甚至在“美食节”上以东北内蒙古烤大串居多。这表明, 当地政府对于文旅产品的塑造缺乏对“文化”本身深度的挖掘, 形成了当地人自己“狂欢”的现象。

2. 2. 3 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管理体制较僵化

广西的旅游投资在逐年增大, 但投资的管理体制较僵化。首先, 政府的投资在旅游产业中布局较宽, 导致投资过于分散。其次, 民营资本在文化旅游产业上的投融资较易变质, 存在拿“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为幌子来开发房地产的现象。最后, 仅有的在文化旅游产业上的投资又多集中在现代商业文化旅游领域, 比如, 万达集团投资240亿元建设“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 这是迄今广西投资最大的商业文化旅游项目。但是, 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方面的投资还是相对较少, 造成区域或业内领域的投融资不平衡。

2. 2. 4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缺乏

很多文化旅游项目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 盲目上马。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文旅专业管理、策划、设计类人才的缺乏有关。广西76所高等院校中, 55% 的高等院校开设有旅游专业, 可以说广西的旅游教育还是有一定的规模, 但跟旅游产业的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专业毕业生也存在“高不成, 低不就”的就业问题, 造成了旅游专业人才的流失。除此之外, 有些高校的旅游专业在读人才找不到专业实践的机会, 而企业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又找不到专业策划人才。因此, 这些问题制约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3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针对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对广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3. 1 推进文化旅游市场建设, 打造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

广西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重要的是下盘功夫, 而不是门面的花哨。要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增长, 必须打造建设好文化旅游市场, “没有市场, 谈何产业”, 它是基础的下盘功夫。首先, 要多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比如, 广西以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对外吸引力的明显提升, 有效地推动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也为第三产业消费需求的增长注入了活力。其次, 要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并非一个独立体, 它融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消费环境中, 其满意度也受制于设施服务、旅游商品等, 具体表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 比如旅馆、农家乐、旅行社、餐馆等。旅游者对这些方面的需求弹性较高, 因此, 对其的建设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产值的增长。最后, 必须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戴着“文化牌”的帽子, 做房地产开发, 一味地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因此, 对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是必要的。

3. 2 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塑造文化旅游产品, 实现其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的关键在于文化与创意。它不是卖弄花俏, 而是要有实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设计服务又是以文化创意为内容的文化理念或文化精神创造。比如苏州园林的设计, 不是简单的“小桥流水人家”, 而是宣扬一种宁静、高雅的精神状态。它不只是有风光无限, 更有精神内涵。2014年3月14日, 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直接体现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 一切文化旅游产品无不充斥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所带来的美好。广义的文化旅游产品, 比如《印象·刘三姐》、《大地飞歌》等精品中的文化创意层层彰显。狭义的文化旅游产品, 比如南宁木朱槿花造型的国际会展中心、以瑶族传统服饰为元素的瑶族时装等都是源于设计服务的杰作。

3. 3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管理, 引导文化旅游产业合理发展

加强投融资管理是实现文化旅游投融资合理化、有效化的前提。第一, 广西应专门设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进一步集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第二, 通过制定财税、信贷、土地使用等系列优惠政策和法规, 加强政策引导。目前, 广西的文化旅游产业还比较弱, 在旅游资本的配置中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对不同类别的文化旅游产业实行差别税率或减征、免征、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 以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建设。第三, 要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或外资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开发建设以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为目标的文化旅游产业公司或园区, 以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第四, 必须加强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主体的监管, 对投资主体进行评估及优化选择。企业的经营能力对文化旅游后续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是否能够配合政府实现文化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是否愿意对目的地居民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 是否对目的地的文化资源利用得当, 这些都决定了融资的效果。

3. 4 加大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育, 深入探索 “产—政—学—研”模式

依托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或示范园区的建设, 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团队建设, 注重培养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高、精、尖的管理型、科研型和实践型专业人才。当下, 广西可以利用全国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机遇, 重点支持应用型高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 进一步开设“文化旅游产业”相关专业, 可以尝试与大型文旅集团企业在广西区内联合培养文旅产业应用型高端人才。政府还要发挥中介的作用, 做好企业与学校的牵线者, 引导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 与高校的 研发策划 两者合作 发展, 确保“产—政—学—研”模式的运行。此外, 还要鼓励文化旅游企业聘用高层次的具有人文素质的管理类、科技类人才; 增加教育培训投资力度, 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人文素质培训, 同时加强储备干部策划设计、文化创意等科研能力。积极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充分利用资源进入市场创业就业。

发展好文化旅游产业必须建立在符合地区情况的基础上, 以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为内在核心, 不能无计划而盲目地进行文化旅游项目或产品的开发。当地政府也应树立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保护的意识, 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 也要重视对文化旅游品牌的建构, 扶持推动“龙头”文旅项目的开发, 发挥其“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比如, 利用刘三姐文化和桂林山水旅游资源的融合而开发的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印象·刘三姐》就是一个较成功的文旅品牌案例, 它的成功大大激活并带动了桂林的旅游产业乃至旅馆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形成了巨大的文旅产业效应。因此, 积极地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 发展广西文化旅游产业, 对广西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要:在我国, 文化旅游的开发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广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等概念的阐释入手, 对当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细致分析, 并提出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最后围绕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为广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广西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德刚.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10 (4) .

[2]孙丽坤.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3]《广西年鉴》编辑 (编写) 组.广西年鉴﹒2011[M].南宁:广西年鉴社, 2011.

[4]黄翔.旅游节庆策划与营销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广西旅游 篇11

【关键词】广西 民族院校 旅游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3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日益密切,广西以其多民族地区独特风土人情、便利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日渐完善的服务设施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入境游客。游客的增长意味着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风俗文化决定了这些地区所需的旅游英语人才具备的知识和条件要区别于普通的旅游英语人才。旅游英语人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的国际旅游服务水平,同时也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国际旅游行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该地区在国际上的形象。民族类院校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此类院校的学生构成与其他普通院校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占相当大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教育和成长的环境背景与发达地区的学生很不一样,这要求教师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置,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旅游英语课程性质

旅游英语是英语专业旅游方向和旅游管理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旅游英语的基本语言特点,熟练掌握旅游行业及学科的术语,学习旅游管理英语词汇及旅游专业英语的特定表达方式,了解旅游业的基础知识,掌握本行业、本专业最新动向,掌握实用文体的写作,并能够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它具有两大明显的特点:一是使用者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使用者在其工作领域内必须使用英语;二是有特殊的语言内容,即专门化内容。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将本课程的特点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相结合,设计出合理的课程设置。

二、课程设置

针对广西民族院校学生以及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本文在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夯实基础,开设语音课程。大部分本科高校将旅游英语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三时开设,大学英语是其先修基础课程。民族类院校的招生按照国家政策向少数民族考生倾斜,因此这类院校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来自基础教育较为落后的的少数民族地区。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方言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强,有些学生在语音方面存在系统性的缺陷。在笔者教授的三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因受方言的影响,无法辨别和完整的发出清辅音,例如把[p]发成[b]、[t]发成[d]、[f]发成[v]。要想纠正这种系统性的语音缺陷,需要学生努力去修正,同时也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英语听说对于涉外旅游行业的实践尤为重要,因而民族院校要非常重视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同时,教师在进行基础英语阶段的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开设专门的语音课程以规范学生的发音,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水平。

(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本科院校中开设旅游英语课程的一般是英语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于旅游英语课程的学习各有利弊。英语专业一般学习过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因此在旅游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材料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旅游行业的专业知识的不足,有时候也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术语、行业运营流程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则反之,他们专业知识有系统的学习,但是跨文化的知识却非常的匮乏,这同样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多的困惑。因此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增加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这对于从事国际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材的选择

当下出版的旅游英语教材不少,但很多教授旅游英语的教师反映用得称心的教材并没有多少。有些教材过于陈旧,出版时间和所选择的文本材料都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旅游行业。另外,有不少教材片面地强调“大而全”,导致教材的内容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内容深度不足。还有些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只侧重某一方面的技能学习,很大一部分的教材没有设计听说译的内容,而仅有文本阅读的内容,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言技能。鉴于此,本文提出几个改进的措施。

(一)选用符合学生水平、地区特点的教材。广西的民族院校学生有一半以上是来自基础教育落后地区,学生的英语基础,尤其是英语听说水平相对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少数民族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很少有旅行的经历,特别是远途旅行,因此学生的视野受此局限,旅行体验、对旅游景点的认知和跨文化知识相对不足。鉴于此,选择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材对实现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极其重要。教师选择的教材应符合以下的要求:

1.教材内容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水平,不宜太难,最好不要选择原版的英文材料。

2.教材内容应涵盖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并设置相应的训练项目或习题。

3.教材要有适当的跨文化知识的补充,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少数民族学生这方面知识的不足。

(二)教研组自编补充教材。民族院校是专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机构,其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主要工作服务的地方还是民族地区,因此教材的内容最好是能与地方的旅游行业、旅游资源相关的材料。但是,现存的旅游英语教材多是面向发达地区的,这些教材未能很好地结合当前广西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很难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风格和特色。鉴于此,在未能选择到满意的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可考虑自编和改编教材。McDonough & Shaw 认为,有 5 种改编教材的方法,即增补、删减、简化、修改、重组。教师可通过网络、图书馆渠道收集整理与本地旅游行业、旅游资源相关的英文材料,并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

四、教学模式

Hutchinson & Waters 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均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而与普通英语在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Strevens 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或全部不是由普通教育的目标来决定的,而是由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所决定,因而二者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以上学者认为教学设计应围绕学习和应用的需求来进行,因此教师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教育欠发达地区,受当地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多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旅游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考虑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学生课堂展示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参与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如在教授Itinerary(旅游线路)这个单元时,笔者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论他们认为最难忘的一次旅游经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旅游线路的设计。在学生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中提供的几个成功的旅游线路设计的案例,分析旅游线路中的英语文字表述的语言特点、线路设计的成功之处。在学习课文的案例之后,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图书馆,以及实地考察等途径,亲自为本地设计一个旅游线路,并准备好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理论联系实践,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章节的内容。

(二)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实训室和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以行业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的设计。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广西的入境旅游行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这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适应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广西民族院校的旅游英语的教学也应适应发展的趋势,关注行业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材料,积极改进教学手段。此外,各高校应加大对实训设施和实训基地的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进行模拟教学、模拟训练,在实训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行业技能。笔者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是1∶1,经过近三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实践教学选择在实训室中进行模拟训练的效果非常的好。首先,这样比较接近真实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们在进入实训室之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资料查询、英语材料撰写等前期的准备工作。其次,学生在模拟训练时也更加的投入,更加的专注。由于本地的经济比较落后,民族院校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技术和当地企业的支持,这导致民族院校在实训室、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这需要学校和政府共同克服困难,从各方筹措资金用于投资,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合作平台,从而改善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落后的局面。

五、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在高等院校中教授旅游英语的教师多为外语系的普通英语教师,多数教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专业和旅游行业的知识联系并不多。而本门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外语和旅游两个专业的知识,新形势的发展也对旅游英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迫在眉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需要英语和旅游两个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派教师到企业实习,邀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到校进行培训。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

【参考文献】

[1]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McDonough,J.and Shaw, 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1993

[3]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Str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C]//in M.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广西休闲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篇12

1 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与传统的景区观光不同, 具有多样的形式, 它既包括多种自然行为, 如爬山涉水、郊游、水上运动、冒险运动、健身等, 同时它还可以被赋予娱乐、民俗、文化的元素,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不受季节、地点的限制, 老少皆宜。像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红色旅游就是休闲旅游的一大亮点,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旅游消费地, 而休闲旅游正在逐渐的成为一种趋势。虽然我国的休闲旅游经济仍处在启蒙阶段, 但各种各样的休闲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整个行业已经呈现出发展势头。而广西省在开发休闲旅游产业上已经走在了前列, 近年来, 印象刘三姐、世外桃源等已经成为了名誉中外的休闲胜地, 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 目前制约休闲旅游发展的因素

(1) 旅游本身决定了旅游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产品无法存储。而如何处理不同时间段内旅游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 成为目前制约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旅游有淡、旺季之分, 特别是在公众假期、节日休息时有很大的弹性, 由此带来了在旺季时景区、餐饮、住宿、交通多环节出现超负荷转现象, 大大超出了接待能力。供求的严重失衡导致服务质量大幅下降, 使消费者欣喜而来, 败兴而归, 长此以往, 会严重影响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淡季时却出现大量服务资源闲置, 造成资源浪费。

(2) 假日旅游带来的节奏快、人数多、消耗大等现象甚至造成了对于生态环境及公共设施的损害。据报道, 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都因受到了高强度的旅游压力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全国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其两个主峰轮流关闭进行生态植被恢复。敦煌石窟因游客过多, 游客参观所带来的光线及呼吸所吐出的二氧化碳造成壁画的变色甚至脱落, 短短二十年的开放却远超过几百年来日月侵蚀的损害, 美丽的丽江古城由原来的静谧安息之地变成了繁华的不夜城, 这样尴尬的局面长期下去将大大影响我国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休闲产品单一、缺乏创新与个性。在休闲旅游开始发展起许多产品如温泉、漂流等遍地开花, 但是却都大同小异, 没有将自身产品与当地特色相结合, 没有融入时尚的新趋势, 游客能享受到的只是单一的项目和遍地的商品购物, 这样的产品会丧失休闲旅游的循环性、持续性。

(4) 专业人员匮乏, 缺乏行业秩序及政府统一规划管理。休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差, 形式呆板, 设施不到位, 安全隐患多, 欺蒙诈骗行为严重, 专业人员匮乏, 政府监管不足都是现阶段制约休闲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

3 广西在休闲旅游上的成绩

广西的旅游业随着改革开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以桂林为龙头, 以桂南、桂北、桂西、桂东四区及桂林至柳州、南宁、北海的旅游黄金带, 广西已形成整体旅游经济模式, 而四大旅游区即各成体系又相互连网, 优势互补。近年来, 桂林市大力开发了多渠道的休闲旅游经济, 建立了城郊乡村旅游、两江四湖带、愚自乐园, 大力打造周边阳朔一系列旅游项目, 以及印象刘三姐、兴安乐满大世界、主题公园、龙胜温泉度假村等, 而事实证明, 这些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大力促进了桂林的旅游经济。桂北旅游区包括桂林、柳州, 以山水特色为主;桂南旅游区包括南宁、北海等, 以壮族文化、边塞风貌为主;桂东旅游区包括梧州、贵港, 以古迹、名胜、宗教为特色;而桂西旅游区包括河池、百色地区, 以壮文化及红色旅游为主。据2009年广西旅游局数据显示 (如表1) , 广西旅游体系的形成对促进广西旅游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4 广西发展休闲旅游的模式

休闲旅游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向城郊化、主题化、文化性、多元化和大众化等方面发展。

4.1 发展城郊化休闲旅游经济

向城市郊区发展休闲经济, 方便城市内居民的户外活动、踏青、周末散心, 可以结合的形式有多种, 如将农家乐、漂流、温泉、探险等项目进行资源整合, 让游客在一处地点能享受多种休闲项目, 内容充实丰富。同时, 要建立有规模的城郊休闲区, 加大公共设施及配套服务的投入, 规范管理秩序, 以此带动附属餐饮、交通、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 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度假区。

4.2 发展主题化休闲旅游经济

娱乐项目、游乐景点总有旅客厌倦的一天, 而基础的建设投入巨大却不能随着旅客的喜好而任意变动, 这就要给休闲经济赋予主题化, 因为主题是可以随意变更的, 能给原有的旅游项目带来生气与活力, 增加附加值。香港的迪士尼乐园占地面积不大但却经常有不同的主题花车巡游, 这样即便来过数遍的游客也会对下一次的游玩充满好奇与期待。

4.3 发展文化性休闲旅游经济

给旅游赋予文化的意义已成为现在的一种时尚, 而广西在这方面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壮文化、刘三姐、别具一格的边塞风情都是广西的地域民族特色。发展休闲旅游经济要将这些元素完美的融入到自身的产品中, 让本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产品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元素后就有了完全不同的风貌, 而印象刘三姐这样的景点更是文化休闲经济的典型, 是完全依托一个民间的人物——刘三姐而打造出的一个独立的文化景区, 弘扬民族特色、发展旅游经济的典范。

4.4 发展多元化休闲旅游经济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但再好的风光、景点独立存在都不能获得长期发展, 必须与其他产品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取长补短。同时, 现在人们对精神的追求也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 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满足多数人的口味需求, 因此, 发展集群式的休闲旅游模式是未来休闲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4.5 发展园林、度假休闲旅游经济

园林休闲产品是有效地结合了园林与文化的产品模式, 它可以有中西园林的不同风格, 可以被赋予历史的气息, 可以结合名人、广西的风土人情, 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度假休闲旅游可以结合交通较为方便的自然山川、河流、水库、森林建设, 开发漂流、温泉、攀岩、探险、海边娱乐等项目, 同时要注重度假休闲产品的功能性, 配置歌舞、桑拿、表演、游泳、健身、棋牌、疗养、高尔夫、自行车等附属休闲项目, 让游客流连忘返。

5 广西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模式的创新点

5.1 资源整合, 区域联动

将现有的景点景区进行资源重组, 形成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休闲旅游地。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加入不同的主题元素, 内容时尚新颖, 形式灵活多变, 举行节日庆典, 有丰富的主题庆祝活动, 将现有产品以不同表现形式赋予文化、民俗的含义, 充分表现广西独有的壮文化。但无论是主题活动, 还是文化展现, 都要注意游客的参与度, 只有让游客充分参与其中, 才能真正体验产品的独特之处, 使人印象深刻。如香港举办的美酒佳肴月主题节日庆典上让小朋友们在空酒瓶上画彩绘, 而大人们根据不同价格的门票可与世界多种红酒亲密接触, 使参加的各种人群都乐在其中。

5.2 政府协调, 建立机制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与指导, 要形成规模的休闲经济产业, 必须有政府参与的包括交通、道路、餐饮、住宿的总体规划, 需要建立完善的城郊休闲区也是如此。同时, 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建设、保障机制、人才培养、资金等方面做出保障, 为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5.3 增加宣传力度

再好的产品也离不开宣传, 要在全国范围内全方位地宣传广西休闲旅游区。香港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派遣专人到上海行进宣传, 他们的口号是“这一刻上海, 下一刻香港”, 这就充分利用了旅游市场资源的共享, 广西省应该充分学习借鉴, 在整个区域内宣传广西旅游。此外, 宣传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渠道, 充满创意, 组织者应根据自身产品选择最适合的促销宣传对象及方式, 不可千篇一律。除传统的标语、电视、报纸广告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 并在后期对宣传结果做出评估, 总结宣传经验及改善相关附属产业的功能性、畅通性。

5.4 选取专业人才, 让休闲经济保持活力

当传统观光资源趋于饱和时, 如何在无法开发扩建的景区发掘新潜力?如何给休闲旅游产品赋予准确的文化定位?节日庆典、主题旅游产品如何能既富有创意又能组合利用现有资源、找准市场定位?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考察、调研, 整合规划资源, 找到准确的定位, 提出主题鲜明的创意并能总结经验不断整改创新。

6 结语

休闲旅游经济是广西未来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 广西应利用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及人文特色结合休闲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整合资源、大胆创新、相互联动, 打造让游客便于行、享其食、赏其景、乐其中的休闲旅游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汪德根.章锦河假日旅游经济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03) .

[2]潘建民, 黄进.论桂林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战略选择[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8) .

[3]陆凤英, 王录仓.节庆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4]王素娟.杨凤明河北省发展休闲旅游对策初探[J].中国商贸, 2010 (16) .

上一篇:规划设计类课程下一篇:岗位能力培养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