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2024-10-22

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共8篇)

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篇1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活动的六大基本要素, 前四项是基础要素, 由于游客在吃、住、行、游上的花费一般比较稳定, 这四项旅游要素产生的收入相对固定, 弹性较小;而娱乐和购物是旅游者自主选择的旅游开支, 弹性空间大, 尤其是购物在增加旅游收入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在旅游业发展初期, 旅游者消费能力有限, 对购物需求十分有限, 基础要素所产生的收入在旅游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游客收入水平提高, 游客购物消费的行为越来越普遍, 购物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广西购物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 广西旅游业取得快速发展, 已形成桂林山水、北部湾浪漫滨海、中越神秘边关、东巴凤长寿养生、刘三姐民族风情等五大旅游品牌;旅游的人数和收入快速增长, 2012年广西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2.08亿人次, 同比增长18.4%, 旅游总收入1, 628亿元, 同比增长27.4%, 旅游业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但是, 广西的旅游购物收入一直是“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最弱的环节, 广西的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徘徊在17%至18%左右, 低于全国的20%和国外的40%的平均水平。广西购物旅游及旅游商品的开发滞后已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极不相称, 已成为旅游六要素中的一条短板。目前广西购物旅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经营意识落后, 对购物旅游不够重视。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许多旅游经营者对购物没有足够重视, 只把购物当作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 没有认真把购物当作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来对待。一些有条件、有潜力的地方, 也没有把购物资源开发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目前广西多数旅游经营者对旅游业的理解还处于“吃喝玩乐”的阶段, 缺乏综合开发的意识, 只注重景区门票收入, 没有把购物旅游的开发列入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来落实, 致使对旅游资源配置不合理, 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在道路、酒楼、饭店等硬件建设及景区的包装和开发上, 没有集中精力抓好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和生产。许多旅游景点、景区乃至整个旅游行业几乎完全不注重与自己相关的旅游商品开发。最突出的例证是, 目前广西主要景区的收入中, 门票收入比例多在80%以上, 某些热门景区在景点的规划和设计上, 没有考虑如何开发购物旅游资源, 造成购物类旅游资源开发、生产出现失调、自生自灭等现象, 由于购物旅游资源开发不理想,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只能一饱眼福, 但延伸性购物消费却很少, 导致旅游收入增长的空间有限。

(二) 对旅游商品的设计和开发滞后。

旅游商品是购物旅游的主要客体, 是购物游的核心, 其开发成功与否是购物旅游发展的关键。例如香港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 成功地成为亚洲的购物天堂之一, 日本以其高质量的现代化工业产品而闻名, 而广西对旅游商品设计和开发重视不够, 导致市面上旅游商品少, 花色品种单调, 更新慢, 新产品开发不力, 缺少拳头产品, 没有地方特色, 致使游客有钱花不出去。例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连办多届, 送给客人的纪念品都是绣球、铜鼓、壮锦, 被人们戏称之为“老三件”。广西境内大多数旅游商品制造工艺粗糙, 质量差, 艺术水平低下, 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 缺乏市场竞争力, 许多游客不愿意买, 买了也不会满意。另外, 旅游商品的品牌意识较差;漓江、资江和柳江的奇石市场前景很好, 却未能像南京雨花石、长江三峡石作为一个品牌开发出来;蜡染、扎染等传统民族工艺也没有像苏绣、粤绣、蜀绣、湘绣那样得到进一步开发。

(三) 购物旅游市场上竞争无序, 价格混乱。

购物旅游商店间竞争激烈, 为争夺客源, 购物商店给旅行社、导游、司机等旅游从业人员高额的购物回扣和各种名目的佣金, 扰乱了整个旅游市场的合理秩序, 导致旅游商品价格混乱, 同一种旅游商品在不同市场上价格相差甚远, 甚至同一商品在同一景区的价格也大相径庭, 价格的极度混乱使游客无法放心购买旅游商品。广西购物旅游市场常出现宣传虚假旅游广告, 以低价格为陷阱诱使消费者参加旅游, 巧立名目加收费用, 导游缺乏责任心, 服务态度差;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欺客宰客现象严重;旅游商品销售中存在的假、乱、差问题得不到彻底治理;旅游者在购物时, 旅游商品销售商为了销售商品向游客承诺了保证商品的质量可靠、价格优惠, 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但保证措施往往缺乏可操作性;维修服务难、退货难、投诉难等, 长期以来都是不争的事实, 购物旅游者消费权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四) 购物环境与网点布局不尽人意。

广西许多景区的购物旅游设施相当简陋, 缺乏设施现代化、目标大、知名度高的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和购物一条街, 几乎未考虑购物环境的营造, 缺少休息区、饮水机、自动取款机、自动刷卡设施等符合现代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设施。目前大部分购物商店的地理位置布局不合理, 而且购物网点少, 面积小, 没有形成规模, 制约了购物旅游发展。游客购物很多时候是随性的, 游客在游山玩水时, 常会因为融入景中而由感自发, 想要带回一些地域特色比较显著的纪念品, 但在景区中常常找不到规范的购物商店。

二、开发广西购物旅游的对策分析

(一) 加强对旅游商品生产经营的管理和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设立专门的旅游商品管理部门, 对旅游商品的生产、营销进行集中领导。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 改变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的状况, 形成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集群。对全区旅游商品的生产规模、研制标准和方向、市场销售网点设置等, 进行综合管理, 重点发展已有一定名气和市场的旅游商品生产厂家, 建立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的生产系统, 严格执行质量目标和技术标准。对民间手工艺品和少数民族刺绣, 采取集中培训辅导, 统一设计模式、图案及制作要求, 再分散到户加工, 最后统一收购。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鼓励企业开发生产旅游商品, 积极培育、扶持广西名牌旅游商品。对专门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实施银行贷款、税收扣除、税收豁免和提供贴息财政资金等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例如, 安徽省专门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 现有14家国家级和171家省级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省里每年安排100万旅游商品贴息基金, 扶持旅游商品定点厂家, 而且每年还对旅游商品进行展销评比。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旅游商品生产积极性。目前该省已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研制、生产、销售体系。

(二) 加强对购物旅游者消费权益的保护。

为保障旅游者权益, 要加强旅游商品交易行为的管理, 将其纳入法制轨道, 打击不正之风, 严格整顿, 净化行业队伍。做到有市不出场, 有货不强卖, 文明经商, 优质服务, 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私自设摊、围客兜售等不文明经商现象。广西区内许多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沿街摆买、随意拉客兜售, 以及“游击战术”式出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的现象层出不穷, 严重损害了景区形象。为此要把旅游区内杂乱分散经营的摊点引进正规旅游购物市场, 改善了购物环境, 让广大游客放心购物。要像香港特区那样建立品质保证制度, 要求所有旅行社会员均承诺参与《百分百退款计划》, 其主要内容有:游客在旅行团安排的购物活动中消费, 如果购货后感到不满, 可先通过导游处理, 或于购货之日起6个月内向香港旅游业议会或消费者委员会投诉, 并将货品完整退回, 并办理全额退款手续;被投诉的商铺在一年内不可在更名后于原址经营;并在互联网上发布被扣分或被投诉的店铺及旅行社的资料等。

(三) 加强旅游产品的整合, 促进购物旅游开发。

所谓旅游产品整合就是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顾客价值为核心, 在充分发挥各要素资源优势的前提下, 通过相互之间的不同融合、重新组合, 推出新的旅游产品, 使其发挥整合效应, 最终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香港的经验值得借鉴, 最早以”购物旅游”起家的香港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新元素, 赋予香港购物游以新的魅力。香港在购物节期间轮流举行了美食节和其他大型娱乐活动来配合购物节的活动, 香港的“魅力香港·万象之都”计划, 将香港豪华舒适的宾馆、完善的通讯网络、先进的会议展览设施、中西节庆、缤纷璀璨的夜生活等林林总总的社会元素和购物旅游进行系统的融合, 赋予了购物旅游全新的色彩。广西可以把购物旅游与南宁的中国-东盟国际博览会、广西国际民歌节和桂林的“印象刘三姐”等广西特色元素有机整合起来, 赋予广西购物旅游以东盟特色和民俗、民族特色, 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融合东盟异国风情和广西传统文化和艺术内涵, 使广西购物旅游带有独具一格的本地色彩, 既提高了游客的购物兴趣, 又提高购物旅游的档次, 增强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购物旅游开发中整合当地文化和特色元素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 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设立旅游商品开发专项基金和开发奖, 举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 把广西的一些著名旅游城市和景区 (点) 作为设计大赛的主题, 面向全国征集作品。鼓励企业和个人设计开发旅游新产品, 遵循旅游者购物心理的原则, 即小、土、巧、古、异的特点来设计开发旅游商品, 使旅游商品设计做到精美, 小巧, 讲究科学, 又古香古色, 具有民族性, 艺术性;做到就地取材, 既能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 又满足旅游者寻求异乡情趣的心理。设置和培养开发旅游商品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人才。在有条件的院校开设“旅游商品开发”专业或专业方向, 为广西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旅游工艺品系列为基础, 成立全区旅游商品设计研究所, 负责对全区旅游商品资源的开发、设计和制作, 对全区旅游商品生产信息和技术方面进行指导, 引导各企业进行规模化、上档次的旅游商品生产。

摘要:购物旅游是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 也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最具潜力的领域,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广西购物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从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管理、开发设计, 旅游产品的整合及旅游者消费权益的保护方面提出一些促进广西购物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购物旅游,旅游商品,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 .骆高远.义乌市购物旅游发展潜力研究[J].经济地理, 2013

[2] .李伟丽.旅游购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南阳市为例[J].农业与技术, 2011

[3] .郭满女.梧州旅游购物市场发展策略探讨[J].江苏商论, 2012

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篇2

关键词:广西;旅游业;SWOT;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021-02

1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广西按照“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五大旅游特色、六大旅游品牌、八大旅游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总体旅游框架发展,来桂旅游人数稳步提升。据统计,2008年广西旅游总收入达533.7亿元,占广西GDP的7.5%,国内旅游人数9687.4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01.02万人次。2009年是广西全面启动建设过千亿元旅游产业的第一年,预期目标为接待入境旅游者20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36亿美元,国内游客人数1.0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5亿元,旅游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18.0%。力争到2010年,广西全区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全区GDP的10%左右。

2广西旅游业的SWOT分析

2.1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①区域地缘优势。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东连广东省、香港、澳门,西靠云南省,东北紧邻湖南省,南邻北部湾,遥望海南省,大陆海岸线1595km,西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陆地边境线1020km。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陆地通道和海上通道,并通过中南半岛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具有出入境便捷的地缘优势。

②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广西地处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丰富的雨水为广西的地表水景观和地下水景观资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证。其次,广西独具内陆省份欠缺的海上水域风光资源。再次,广西总体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程度较轻,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③水域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广西各风景河段两岸均发育奇峰怪石,并有良好的植被,与碧水、蓝天、飞禽、渔夫、古寺等组成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如漓江、南流江河段……在众多河流旁的山上常有古寺、古树,并有清泉相伴。瀑布、绝壁、怪石、古树有机结合,湖泊、青山、碧水、奇花异草构成美丽画卷,再加上人工建筑的亭台楼阁等旅游设施,和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休闲度假。

2.2广西旅游业的劣势

①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广西的旅游业区域布局不和理,具体表现在桂林市一枝独秀,接待海外游客和旅游创汇均占全区的80%左右。而在产品结构上,旅游产品结构单调、资源老化、吸引力不高。以喀斯特山水地貌景观为主体的观光旅游项目无法提供多样的旅游消费、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人均停留时间仅为1.43t)和重游度。

②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两年来旅游黄金周暴露出来的行路难、住宿难、游览难等问题,实际上是基础设施短缺所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

旅游交通运输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国内航线尚未形成联网运输;区内尚无旅游专列,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尚未形成省内环线旅游通道;区内景区(点)之间交通方式单一(仅以公路为主),而水运和海运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的数量、档次、功能比例失衡。目前我区拥有星级饭店384家,但高档饭店不多,且集中在桂林和南宁。饭店硬件中的设计、装潢、设备及配套设施,转件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客人的需要。

旅游购物设施不完善。除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没有像样的旅游购物设施。

③各地缺乏互助协作的观念。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缺乏联合、互动发展的观念,缺乏“大区域,大旅游”协作经营和宣传促销的观念。如广西某县的岩溶山水景观非常丰富,原本可以创建一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地质公园,但这些景点分别被几个私人老板把持,各干各的,无法合作,直接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④旅游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培育出旅游精品和标志性的王牌产品,缺乏推陈出新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收入结构、文化结构的创新产品,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不足。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桂林漓江、兴安乐满地这样中国一流的产品才称得上具有国际竞争力。

2.3广西旅游业的机会

①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西部大开发。广西享有很多国家给予的政策上的优惠。如国家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沿海开发政策、边境开发政策等。此外,广西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畴,国家旅游局已确定21世纪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方针,这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

②“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使得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闲暇时间增加。近年来农村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公路下乡),交通畅通。农民旅游在今后的旅游经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③中国入世和2008北京奥运会。旅游业是天然开放型行业,加入WTO,有利于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营机制、扩大广西入境旅游市场,增加国际客源。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量增大,广西也受到了辐射效益。

④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是中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召开,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4广西旅游业的威胁

①景区污染和破坏性开发。在各个旅游景点,可以看到游客留下的垃圾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一些地区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使自然景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桂林象鼻山背脊上的高级住宅小区、漓江兴坪码头的宾馆建筑、漓江边上的希望小学、阳朔糖厂、福利采石场等,都是漓江风景带上的败笔,使景观得完整性与完美性受到难以恢复的破坏,降低了漓江景观带的使用潜质。②区域竞争和国外同行挑战。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和民族风情资源与周边云南、贵州相似,滨海资源与海南、广东相同,旅游客源市场相近,区域竞争激烈。其次,国内兄弟省份旅行社的“做大做强”对广西旅游企业也是很大的威胁。再次,国外同行先进的管理、高新的科技、优质的服务、雄厚的资金、气吞山河的战略也给广西的旅游带来了严重的挑战。③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旅游业是脆弱的行业,抵抗不可抗力因素的能力较弱,对国内外形势和安全因素依赖性很强。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禽流感、雪灾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都使广西旅游业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大部分景点和宾馆在几个月内经营惨淡。

3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根据模型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但不利因素也同时存在。要做大做强广西旅游业,必须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关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3.1景区治理战略

①实施交通大网络。旅游开发,交通先行。应尽快打通省级公路和区内的二级公路,努力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环境与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广西通往越南,走向东盟各国的国际公路;开通至国内主要城市和广西重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增开旅游专列。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信息网络平台、旅游安全保障、大型商贸物流设施、会展商务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重点旅游市县和旅游区设旅游购物中心和特色旅游商业街;建立全区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促进旅游产品流通。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使各类人才供给在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适应区域旅游竞争、国内旅游竞争和国际旅游竞争的需要。

3.2区域联动战略

没有规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要切实加大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力度,走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道路。政府部门应科学管理,对区内各旅游企业加以正确引导,加强互助合作;大力推进企业改革进程,组建新的企业集团,优化企业结构。此外,应该注意与周边地区和东盟的合作,充分发挥广西桥头堡的作用。

3.3产品营销战略

①抓好旅游教育,提高文化素质。让每一个广西人都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意识。让每个游客在广西都能感受到广西人民的文明和友好,达到间接营销的目的。②利用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应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广西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博览会把广西推荐给国外游客。③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旅游部门要制定科学详细的营销方案,敢于走出去。如积极参加旅游洽谈会和旅游交易会等。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善于利用现代化通讯和网络手段,如电子商务,实现低成本高收入的营销模式。

3.4特色品牌战略

任何现代人工的摸拟,都只能是赝品,都不具备高档次的旅游资源价值。所以,广西应该开创自己独特的品牌。为此,应该注意一下两点。

①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有强烈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和旅游线。②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首先应拓展消费层面,实现广西旅游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其次,应着力改造提高现有的山水景观项目内涵,挖掘民族风情文化,开发一批生态型、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 叶贾宏.旅游规划的SWOT战略分析法探讨[J].湖南财经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2]伍少金.广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5,(10).

[3]丰江红,傅中平,严哲.广西水域风光资源特征、评价、及开发建议[J].资源论坛,2006,(10).

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篇3

一、广西民俗旅游的必要性

(一) 广西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丰富

1、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 自古就有丰富的节庆文化。壮族的蚂拐节、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京族的唱哈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有较高的开发和旅游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史文化节、阳朔的渔火节和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 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这些现代节庆活动, 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 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2、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

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着自己的劳动, 用多姿的舞蹈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广西是歌舞的海洋, 歌仙刘三姐的歌声随着各种媒体的传播和推广也树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南宁的国际民歌节让广西的山歌走向了国际的舞台, 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 自2006年, 由我国张艺谋等著名导演在阳朔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更是让山水与歌舞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成为广西的又一旅游新亮点。

3、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

广西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壮族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 女子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上衣, 下穿绣花滚边宽脚襟子或青布蜡染的褶裙, 腰束绣花围腰, 脚穿绣花鞋, 头缠各式花巾, 还有瑶族的五彩斑斓的服装, 象征瑶王的五个手指印的各种图案等等。众多的民族服饰, 魅力奇异, 构成了各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古今往来, 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饮食也充满了亮点。打油茶是桂北少数民族侗、壮各族的一个特有的饮食习俗。“有客到我家, 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族的规矩。广西的酒文化也是非常有内涵的: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彝族的“秆秆酒”无一不承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此外, 广西各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应有尽有: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丝粉、梧州的艇仔粥等等, 都颇具特色。建筑风格独树一帜。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目前, 这些文化世俗也逐步被人们所挖掘, 出现在一些民族风情园中, 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认同, 收到了理想的效益。

(二) 广西民俗旅游开发是大势所趋

1、开发民俗旅游是由广西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广西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且品位高。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其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侗、仫佬族、毛南、回、京等12个民族。其中全国90%的壮族人口居分布在广西。长期以来, 各族人民生息和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 创造了广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构成了一个完整博大的民俗社会。而且广西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 其民俗风情古朴原始, 传统文化完整。可以说, 广西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缩影, 它融合了西南十几个少数民俗的文化精华, 对于开发民俗旅游有着极大的优势, 广西发展民俗旅游是时代的要求, 必须与时俱进, 抓住时机发展。

2、广西发展民俗旅游前景广阔。

俗话说, “越是民俗的, 就越是世界的”。广西的民俗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多彩, 在我国是少有的, 只要好好开发利用, 必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成为广西旅游发展的又一亮点。另一方面, 民俗旅游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开发项目。只要合理开发利用, 从实际出发, 利用本身所特有的优势, 如建筑、服饰、风味食品、民族歌舞, 只要稍加整理、修饰就能保持古朴的民风、特有的风情, 就可以以此招揽游客。而且通过旅游, 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 特别是对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 可以帮助这些地区摘掉贫困的帽子,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二、广西民俗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一) 民俗文化处于浅层次开发被同化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大都仍处于浅层次开发, 没能充分体现广西民俗旅游文化的精华, 没有发掘其文化内涵, 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民俗文化被同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 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由于与外界接触少, 其民俗文化能世世代代继承下来。

然而, 随着国家的开放, 异地、异国文化介入, 使旅游地的民俗文化被冲淡和同化。如广西在未开发之前保留着大量淳朴的民风和民情, 然而, 当国外旅游者进入后, 取而代之的是衬衣、西装和各种流行的长短裙, 穿民族服装的人少了, 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被柏油马路和水泥建筑取而代之, 当地的传统与文化逐渐消逝。

(二) 民俗旅游项目庸俗化、艺术化、舞台化

民俗旅游项目有庸俗化、艺术化、舞台化的趋向, 以致一些民俗的本色与乡土气息也一一退化;民俗旅游魅力无穷, 并非说明民俗旅游资源就可以信手拈来, 随心所欲地开发。民俗旅游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于其深厚文化内涵, 而不是那种随意照搬、盲目建设、重经济轻文化。如在桂林有些地方, 以民俗风情表演为幌子进行强制“捐献”, 结果游客大呼上当, 于是对它敬而远之。还有些地方在优美的旅游胜地人为建造《西游记》、《封神榜》等所谓文学名著景点, 不仅工艺粗糙, 而且用封建迷信甚至恐怖的东西来招揽游客, 最终也落得“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境地。

(三) 开发重点不突出, 民俗旅游产品雷同化

开发重点不突出, 民俗旅游品雷同化, 过度开发, 将一些现代建筑材料盲目地渗透到古街民宅中, 降低了民俗风情的纯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旅游业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 保持少数民族的异地文化的原汁原味, 以及先进文化的合理渗透, 已成为克不容缓的问题, 也是能使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得以保持的关键所在。因此, 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三、广西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

(一) 因地制宜, 挖掘、开发和建设各具特色的新景观、新产品

民俗旅游资源散存在各地各处。开发, 就是要使这些散落在民间或各地的民俗资源具有招揽游客前来观光的能力。既包括对新开辟的旅游区中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也包括对原有的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俗语说“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要依靠当地所拥有的固有资源, 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地从当地的资源特点出发, 利用本身所特有的优势, 如建筑、服饰、风味食品、民族歌舞等等, 保持古朴的民风、特有的风情, 同时又要让现代生活中新的民俗脱颖而出。

如仡佬族民俗村可建造罗城仡佬族, 与宜州市下岘河的刘三姐壮乡民族风情游相结合, 成为一个旅游区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旅游的效率和提升其吸引力, 同时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防止各种追求片面效益, 置传统道德于不顾的行为的发生, 做到民俗不俗, 俗中有雅, 这样才能符合广西的区情和合理开发的要求, 以确保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保护。

(二) 要注意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

现代的旅游业已不仅仅只满足于单纯的游玩,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它的发展前景是空前广阔的, 广西作为一个旅游大省, 要在旅游业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强调良性的发展, 而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研究人才的培养和相关学科。

我们要下大力度对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广西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高校, 如广西大学、广西师大、桂林工学院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这些高校已积累了雄厚的民俗文化和旅游人才的培养经验, 特别是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增加了艺术表演、会展旅游等专业, 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桂林旅游学院筹备正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做法, 必将大大有利于广西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 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旅游

要坚持有的放矢供需对应。多开发有市场需求的项目, 成立专门的专家部门, 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因素分析。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对民俗风情进行宣传和推广, 还可以借助一些展览和博览会将相关信息展现给大众。

广西在民俗旅游的宣传、推广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 多次参加国内外举行的旅游说明会, 参加各种各样的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 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广西民俗旅游进行了有效的宣传, 在以后还需要继续不断地加强。

(四)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民俗旅游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一旦过度开发, 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科学合理地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和发扬, 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方面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民俗旅游资源环境进行评估, 科学规划旅游的接待量, 制订年民俗文化环境保护规划, 把民俗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

另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和媒体的力量, 向公众传播有关的保护民俗资源的意识, 加强民族意识, 使少数民族群众能辨证地对待自身传统和生活方式, 防止民俗被庸俗地同化。

摘要:广西旅游资源丰富, 区位优势明显, 旅游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的建设, 广西旅游业正日益显示其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前来广西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整合现有资源,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国政府各部门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经济布局。因地制宜, 开发新景点、新产品, 培养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人才, 从而建设成为特色鲜明, 设备完善, 服务一流, 驰名中外的旅游强区。

关键词:广西民族,民俗旅游,对策

参考文献

[1]、吴忠军.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M].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1.

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篇4

刘敦荣(2001)将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及旅游消耗品纳入旅游购物商品中,并将旅游购物商品定义为“旅游者为实现其旅游目的或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其包含了两个因素“其一必须是旅游者购买的,其二必须是有形的商品”。本文所涉及的旅游购物商品应具有“纪念性、民族性、地方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等特征。正是这五个特征,使得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的“购”元素,成为固化旅游者的体验和记忆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购物”既是游客旅游体验之一,也是延续旅游效应的必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活动发展迅速,在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许多家庭生活需要,但由于旅游购物商品开发较慢,直到2007年,我国包含了旅游纪念品的旅游购物商品销售收入比例仍在25%,而早在2005年,发达国家旅游购物商品的收入占整个旅游业收入的40%~60%。我国的旅游收入还集中在景点门票收入上,旅游购物商品在整个旅游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较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商品对促进我国各旅游地旅游经济发展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2 广西旅游购物商品开发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区内各少数民族具有各自的语言、服饰、建筑物、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喜庆节日、民间艺术、工艺特产、烹调技术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当地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多种元素。目前,广西旅游购物商品主要由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等构成,如壮锦、桂林三花酒、罗汉果、北部湾的海珍品等。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广西旅游购物商品市场现状如下:

(1)广西旅游经济良好发展为广西旅游购物商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以壮族为主,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区域内集、山水文化、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亚热带海滨、宗教及历史古迹等多种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至2008年,旅游入境人数由2000年的1240265人次增长到2010225人次,增长率为162%。旅游收入也由2000年的217841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417889万元,增长率为191.83%。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广西旅游购物商品带来了大量需求。

(2)不同旅游者对旅游购物商品具有多样需求。

为了解旅游者对旅游购物商品的需求状况,桂林航专“利用五倍子树干制作‘牛角号’旅游商品的开发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广西南宁、桂林、北海、柳州等四个重要旅游城市主要景区(点)的游客进行街头拦截调查,在227份调查问卷中,无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216份,调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对旅游购物商品需求不同,我们将不同国籍的游客分为欧美、东南亚、中国的港澳台及中国的大陆游客。(如表1、表2)。

由表1、2所示,尽管具有特色的纪念品或工艺品的需求在不同文化背景或年龄、性别中的需求程度不同,但总体来说,均占有较大的需求。

(3)旅游购物商品欠缺规模及品牌,商品价值不高。

上述调查同时表明,旅游者对旅游购物商品质量存在较大疑虑,究其原因旅游购物商品目前没有形成品牌,旅游者必须靠自己现有的知识判断商品的好坏、档次。因此购买风险较大,且潜在维权成本较高。因此在旅游购物中,一般选择价值并不太高或是自己较为熟悉常见的商品购买。

3 体验营销背景下旅游纪念品开发要求

当旅游者外出旅游时,谢彦君提出这是个人开始一段经验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即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旅游体验,……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方式实现的一个序时过程”。旅游企业要做的就是强化以追求旅游愉悦为目标的旅游体验。而旅游购物消费,构成了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固化旅游者的体验和记忆一个重要因素,在体验经济发展的今天,旅游购物商品的设计必须要符合体验经济的要求。

(1)旅游购物商品需有主题。

体验经济要求旅游企业以游客为中心,丰富和强化旅游者的愉悦体验,而对购物过程及旅游商品本身进行事件、情景的安排,让旅游者在对所购买的旅游购物商品及购买过程产生美好的体验记忆,形成了旅游购物商品鲜明的主题,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如四川宜宾借助丰富的竹子资源,在长宁、江安县形成了许多以竹子为原料的工艺品,特别是借助竹根而雕成的各种工艺品,精美的制作工艺、古朴厚重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让人爱不释手,充分体现了“竹文化”这一主题。提高了以竹为原料的工艺品的档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旅游购物环境应增强旅游者参与体验。

实践证明,亲身体验的方式往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于迅速改变消费者态度有着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刘宇翔,2007年)。这是改变旅游者态度的“参与改变”方法,对于旅游购物商品来说,应加强购买甚至制作过程的“参与”。例如杭州的西湖龙井茶销售,开设一家茶馆,小二拿着长长的茶壶为入店的旅游者筛上一杯清茶,同时配以店门口的现场炒茶器具,无形中为旅游者提供了制茶、炒茶、品茶的氛围,提高了茶的消费参与性。

(3)旅游购物商品设计符合当地旅游体验主题。

通过购买旅游商品,旅游者能固化美好的旅游体验,物化游客的美好回忆,是旅游体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旅游购物商品的主题必须符合旅游地的旅游产品体验,否则就会在二者间形成强烈冲突。如在乡村就应该提供一些反映当地乡村生活主题的旅游购物商品,如果提供一些类似水晶、电子小玩具等,与当地所塑造的乡村文化体验主题将极不融合,旅游购物商品销售效果也不好,还容易引起旅游者对当地旅游购物商品市场的贬低。

4 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购物商品开发建议

广西作为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购物商品进行开发时,除了要遵从上述三个要求外,还应努力做到:

(1)结合全区旅游线路产品特征,开发旅游购物商品。

广西全区目前主要打造了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中越边关探秘游、北部湾休闲度假跨国游、少数民族风情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身游、桂东祈福感恩游等六条精品线路,每条线路都各具独特的风情主题。在对该线路上的旅游购物商品进行设计开发时,就应紧紧抓住线路产品的主题特征,开发旅游购物商品。如北部外休闲度假跨国游,就可以对北部湾海产品、珍珠等资源进行商品的深入开发,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这一线路,可以结合柳州奇石文化节的特点,开发奇石旅游购物商品,也可根据桂林乡村特点,开发一些树木资源旅游产品等。

(2)创造条件,提升广西旅游购物商品品牌文化。

美国西北大学菲利浦·科特勒指出品牌是以产品为物质载体,超越产品的具体形态形成一个集合概念,在本质上代表着卖方交付给买方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包括属性、利益、价值、个性和用户等几个方面的含义。可以意识到,要克服旅游者购买旅游购物商品遇到的风险障碍,必须给予旅游者一定的承诺,而旅游购物商品品牌恰恰能兑现这一承诺。因此,品牌的建设是旅游购物商品绕不过去的桥。同时,莫小平(2010年)强调,“将文化内涵融入品牌,形成品牌文化上差异,能极大地提升品牌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使品牌形象独具特色、长盛不衰”,可见,旅游购物商品品牌文化的建立和提升,是旅游购物商品经济利益的有力保障。

(3)利用本土资源,实现旅游商品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

近年来,人们自身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日益关注,身居豪华喧嚣都市的人开始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对各种绿色产品日渐青睐。旅游购物商品的发展也必须紧紧跟随这一潮流,顺应自然、社会及时代的发展规律,步入生态化进程。在合理利用基础上,通过对树木、山石及其他再生资源制作一些体现广西少数民族风情的工艺品(艺术品),必然会获得旅游者的欢迎。

摘要:旅游购物商品既是游客旅游体验之一, 也是延续旅游效应的必然, 成为固化旅游者的体验和记忆一个重要因素。广西旅游发展迅速, 独有的地缘优势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也为旅游购物商品的开发创造了条件。本文在分析广西旅游购物商品开发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购物商品开发的要求, 最后对广西旅游购物商品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广西,旅游购物商品,体验经济,商品开发

参考文献

[1]蒋华冰.河南安阳旅游上片的开发现状及其战略选择[J].价格月刊, 2008, (8) :40~41.

[2]李学江.杜岩体验经济给我国旅游商品开发的启示[J].商业研究, 2006, (1) :183-185.

[3]刘宇翔, 徐睿.以体验式旅游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可持续发展——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 2007, (9) :178-180.

[4]莫小平.论企业品牌文化的塑造策略[J].商业时代, 2010, (20) :143-144.

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篇5

1 广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1.1 广西旅游资源概况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 风景秀丽。目前, 广西已经形成了以桂林旅游为龙头, 桂林、南宁两大旅游集散中心, 大桂林、北部湾、红水河流域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 桂林山水、长寿养生、北部湾滨海休闲、刘三姐民族民俗文化四大旅游品牌, 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中越边关探秘游、北部湾休闲度假跨国游、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桂东祈福感恩游六大精品旅游线路产品体系。这些旅游产品主题特色鲜明、规模大、档次高, 市场竞争力强, 推动广西旅游由单一观光型逐步向多元化综合型转变。

1.2 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广西正日益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优秀旅游目的地。据统计, 2010年, 广西共接待入境游客250.24万人次, 同比增长19.2%;旅游外汇收入8.07亿美元, 同比增长25.5%;接待国内游客14073.5万人次, 同比增长19.2%;接待游客总人数1.4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98.10亿元, 同比增长36.7%;实现旅游总收入952.95亿元, 同比增长36.0%。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二位。

1.3 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的产业, 在销售旅游产品过程中, 基本可以不涉及电子商务的“三流”中最难以实现、复杂费力的物流配送问题。而旅游业需要的信息发布、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客户服务、意见征询等各项功能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来完成。因此, 电子商务和旅游业之间具有天然的结合力, 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则为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2 广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2.1 广西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广西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先后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旅游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 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政府积极参与和推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早在1998年, 广西华光旅游咨讯公司就创建了“大华光旅游网”并在200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中文旅游网站”, 2003年, 该公司与广西旅游局合作, 开通了“广西旅游网”, 同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政府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DMS) ;2004年, 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南博网”创建, 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有影响力的的电子商务平台;2010年, 中国运通旅游联盟广西区域旅游总站正式开业, 在线预定B2B电子商务平台进入广西。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积累, 广西已经有一批具有一定资讯实力的旅游网站, 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旅游电子商务模式:

2.1.1 具有政府背景的网站

此类网站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 如广西旅游局网站以及广西14地市政府旅游网站和3个县级旅游网站。这类网站建设较为完善, 功能较齐全。广西旅游局网站将政务网和资讯网分离, 政务网主要用于发布广西各地旅游行业新闻;政府发布的公告公示、法规标准、审批招标、行业培训、行业管理等信息;提供各种政务管理系统接口, 如DMS系统接口、导游考试报名及查分系统接口、旅行社统计系统、广西旅游项目库接口等。资讯网则为广西旅游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 如景区, 旅游线路、酒店、购物, 目前这个平台还只留在发布信息的层面, 不能实现支付和预订功能, 与企业网站没有实现连接。

2.1.2 大型网站旗下的广西旅游频道

全国性的旅游网如携程网、遨游网、中国旅游信息网等网站的广西旅游频道;综合性门户网站中的广西旅游频道, 如新浪旅游、网易旅游、搜狐旅游及腾讯旅游等。这类网站的频道仅是提供旅游资讯、景点、线路介绍, 还不能实现预定和支付功能。

2.1.3 商业旅游网站

此类网站是由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公司创建, 专业从事旅游信息发布、代理或销售其他旅游产品的B2C和B2B复合型网站。这类网站除提供旅游资讯外, 部分可以提供预订和支付功能, 如广西票务网、广西旅游网等, 但有的也只能提供资讯, 如走遍广西网。

2.1.4 传统旅游企业主办的企业旅游网站

此类网站是由传统的旅行社、景区、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企业开办的宣传和开展其网上业务的网站。如巴马佳讯网、广西康辉旅行社网等。这些网站主要提供本企业的业务信息, 基本不能实现预定和支付功能。

2.2 广西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广西旅游业信息化的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与发达地区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相比, 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2.2.1 消费者旅游消费观有待更新

由于广西地处西部地区, 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 广西的域名数和网站数均列全国第21位, 可以看出, 广西电子消费观念保守, 对旅游电子商务缺乏认同感, 网上消费意识淡薄。

2.2.2 网站质量有待提高, 电子商务环境有待改善

广西大部分旅游网站还处于电子商务的初级应用阶段, 网站仅是用于发布信息, 大部份网站内容雷同;有的网站信息陈旧, 更新不及时;多数企业只是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网上, 网站特色不强, 大同小异。同时, 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期投入大, 投资收益周期长, 对中小企业来说, 存在资金不足和风险成本高的问题, 所以中小企业在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方面还有很大的困难。我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东部地区落后, 多数网站预订功能和网上支付功能还不能实现, 没有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

2.2.3 各行业间尚未形成联盟, 信息资源共享性有待提高

旅游业是一个多部门多行业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的区域性经济行为, 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人文景观以及各种各样的商业, 这就更需要各行业协同合作, 信息资源的共享就更为重要了。但目前, 我区各行业各自为政, 各旅游企业间信息资源也互不相通, 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机制, 各部门, 各旅游企业对信息化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 除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信息互通以外, 旅游企业间信息难以实现有效的共享, 网络优势无法发挥, 严重阻碍我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2.2.4 政府推进旅游电子商务的力度还有待加大

广西区政府在建设旅游电子商务, 推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但从我区目前旅游网站的现状看, 无论是从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政策法规、技术扶持以及资金投入上, 政府的行政推动力仍然显得不足, 除广西旅游政务网设置有B2B接口外, 14个地市局的旅游政务网还只能实现信息资讯的更新, 更谈不上支付和预定功能。

2.2.5 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目前广西大部分旅游网站都是请专业网站建设公司制作的, 这些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计算机专业人才, 对商务知识和旅游产品设计和营销知识不甚了解。而旅游公司的旅游专业人才又不具备全面的电子商务知识, 在信息技术面前有些显得力不从心。既熟悉旅游业务流程, 又精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极其匮乏。

3 促进广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成为电子商务运作的组织者, 从各方面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予支持。加大对网络基础环境建设的速度, 建立健全的相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改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政府管理部门还应牵头建设区域性的旅游产业数据库系统, 使得整个旅游产业各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 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 减少信息失真, 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政府更要从长远发展上来引导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观念, 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从政策上和资金上对这一新兴行业给予倾斜和支持。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旅游电子商务的宣传工作, 运用多种方式, 大力宣传电子商务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引导人们新的消费观念, 培育网上消费的新模式。

3.2 建设特色网站, 提供增值服务

旅游网站是旅游企业对消费者服务的窗口和平台, 因此, 建设有特色的旅游网站十分重要。目前, 旅游网站的区域化、个性化和国际化应该成为广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首先, 广西旅游网站要宣传的是广西的旅游资源, 在网站内容风格的设计上要体现出区为游客提供充分、详细、方便、快捷的旅游信息。其次, 要从挖掘广西旅游资源着手, 依托各自旅游手段, 创新设计各种旅游产品, 以达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要的目的。在网站建设上, 要突显个性化服务, 将增值内容如手机短信、移动支付等功能和商务平台紧密集成,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方面的优势。

3.3 加快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化进程, 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

广西处于西部地区, 信息化水平较低, 尤其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的起步阶段, 更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而在现阶段, 有限的电子商务交易还不足以带来真实可见的效益, 还不能调动旅游企业对旅游电子商务作进一步投资的兴趣。作为企业管理者, 要改变观念, 充分认识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力度。政府部门也要为企业拓宽电子商务融资渠道, 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便利。

3.4 重视品牌建设, 打造旅游电子商务新品牌

广西旅游网站要树立创品牌的新理念, 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品牌网站。广西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旅游网站, 但还没有出现象携程 (Ctrip) 、亿龙 (E-long) 、去哪儿 (Qunar.com) 等这样的旅游品牌网站, 人们需要预定机票、酒店、寻找旅游线路只会想到以上的网站, 而不会想到如广西票务网等广西自己的旅游网。因此, 要发展广西旅游电子商务就必须重视品牌的建设, 一方面, 广西的旅游网站要积极创新, 突出特色和个性化, 不要盲目的克隆模仿;另一方面要挖掘广西本土的文化内涵, 提高网站的品位。同时, 网站还要加强宣传和推介, 借助各种媒体和宣传资料宣传和推介旅游网站, 以引起社会和大众的主动关注。

3.5 加快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系统性工程, 人才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决定性的因素。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过程中, 需要既精通电子商务又熟悉旅游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的人才。一方面, 广西高校要结合广西旅游电子商务的新形势, 调整培养目标, 开设旅游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 培养市场需要的旅游人才。另一方面, 旅游企业要保证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 制定在职人员培训计划, 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文化素质, 使员工能够在传统旅游营销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旅游电子商务业务。

4 结语

目前, 广西旅游网站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质量优质、独具特色、访问量大、产生效益的网站并不多。随着入世后我国开放旅游业的各项承诺的逐步兑现, 国外旅游公司必将越来越多的进入我国旅游市场, 他们必将会运用闲熟的电子商务技术与我国旅游企业竞争。我国东部电子商务发达地区也正在借助于电子商务技术进入广西旅游产业, 如广西旅游网 (http://www.okgx.com) 的酒店预定就是与北京亿龙旅行网合作开展的, 而广西旅游网自己仅能提供服务资讯。因此, 广西旅游企业必须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步伐, 在与国内外同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丽.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关键因素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9 (7) .

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篇6

1 涠洲岛旅游简介

涠洲岛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北部湾海域中的最大岛屿,也是中国面积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位于北部湾北部、北海市正南方,南望海南岛、东邻雷州半岛、西近越南广宁省。涠洲岛中心经纬度为109.101°E、21.041°N,总面积约24.98km2,海岸线总长26.6km,距北海市37km,岛上居民16 000余人,目前为乡镇建制,岛上设有县级建制的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

涠洲岛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怡人、富含负氧离子;拥有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火山遗址及特有的海岛风光,主要景点有鳄鱼山火山口、地质公园、天主教堂、三婆古庙、石螺口海滩、滴水丹屏、芝麻滩、嘉庆古炮台、海洋灯塔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发展海岛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1999年涠洲岛被批准成立省级旅游度假区;2002年成为省级地质公园;2004 年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获批;2005年涠洲岛名列《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丽的10大海岛”第2名;2010年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鳄鱼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实施《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涠洲岛天主教堂被评为广西AAA级乡村旅游景区;2013年涠洲岛荣膺中国旅游电视协会主办的第四届 “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称号,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复同意建立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2015年涠洲岛名列国家海洋局评选的“美丽海岛”第6名。随着《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实施,涠洲岛海岛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 涠洲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制约涠洲岛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有限的岛上接待能力。涠洲岛是一座原生态岛屿,自然风光秀丽瑰奇,但岛上缺少高档次的酒店宾馆,多为小型私人旅社或“农家乐”等接待方式,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配套设备还不够完善。目前赴涠洲岛旅游的游客主要是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游客和散客,受旅行社日程安排和涠洲岛接待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团体游客大多选择 “涠洲岛一日游”,即乘坐早上第一班船从北海出发,乘坐下午航班从涠洲岛返回,在涠洲岛过夜游客比例较小。现有旅游产品较单一,大部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式旅游发展缓慢。

涠洲岛旅游旺季为2 月的春节寒假旅游、4—5月的春季旅游、7—8 月的暑假旅游、10 月的国庆黄金周旅游和11月的老人团冬季旅游。旅游传统客源地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西南地区,随着北海旅游业的发展和涠洲岛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来自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地区的游客数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涠洲岛旅游人数增长迅速(图1)。2010—2014年,涠洲岛分别接待游客约47万人次、58万人次、71万人次、80万人次和91万人次[4],游客人数逐年上升,近5年保持平均20%左右的增长率。随着滨海旅游、海岛旅游的兴起,涠洲岛之旅成了游客到北海旅游的必选项目。

2012年以来,北海市开始推动包括海景精品酒店项目、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海滩景区建设项目、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和绿化工程、灯光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在内的涠洲岛十大基础建设项目。上述基础建设项目的完成,将极大地改善岛上休闲度假的软硬条件,使涠洲岛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 涠洲岛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

3.1 因天气原因北海至涠洲航线停航

北部湾地区冬季受大陆冷空气影响,常会出现伴随寒潮而来的强北风和西北季风;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时有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等热带气旋产生。北海至涠洲岛旅游航线高速客船因海面阵风、台风和多雾等天气原因年平均停航40d左右[4];2014年7月下旬在北海登陆的超强台风“威马逊”对北海及涠洲岛基础设施造成较大损害,导致涠洲岛景区临时关闭11d。

3.2 海岛生态资源系统脆弱、城镇规划滞后、基础设施较差

涠洲岛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力不强,抵抗外来干扰能力较弱;远离大陆,四周被海水环绕,淡水资源相对缺乏,土层浅薄,岛上林木一旦毁坏将难以恢复。涠洲岛在开发初期对巨大的生态旅游价值认识不足,相关城镇规划实施滞后,以致岛民违规建成500余家家庭旅馆,对岛上原生态风貌造成极大破坏,使海岛价值大打折扣。

此外涠洲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海岛旅游业起步较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海岛旅游业基础设施存在大投入、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点[5],岛上电力、交通和淡水使用成本高于陆地,亟须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3.3 各种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近年来涠洲岛旅游发展较快,但旅游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威胁:涠洲岛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带来超负荷的污染,如游船泄露油污、游客遗弃垃圾、对珊瑚肆意攫取和破坏等。此外,工业的发展也对岛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中海油油气终端分离厂建成投产以来,大量消耗岛上淡水;岛西北侧建成的30万t原油码头,增加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限制涠洲岛旅游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3.4 旅游淡旺季区分明显,中高端海岛旅游项目滞后

涠洲岛旅游旺季为2 月、4—5 月、7—8 月、10月和11月,平时游客较少。现有旅游产品较单一,大部分为观光一日游,休闲度假深度体验式旅游发展缓慢。

3.5 上岛人数限制

2014年6月,北海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涠洲岛旅游区上岛游客人数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规定涠洲岛旅游区单日上岛游客人数不超过7 000人(不含涠洲岛居民、驻岛官兵及驻岛各部门工作人员),《方案》的出台将引导游客合理安排行程、错峰出游,熨平涠洲岛旅游的波峰波谷,解决旅游高峰期景区人满为患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

4 涠洲岛旅游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涠洲岛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海岛旅游产业链存在纵向不完善、横向不丰富的特点,整体没有进行充分的拓展和延伸,缺少海岛旅游的升级和创新。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应充分认识其发展机理,认清系统的运行规律,按照规律进行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措施,以实现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6]。根据涠洲岛海岛旅游业发展现状,为实现涠洲岛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海岛开发统一规划和管理工作

加强海岛开发活动的科学规划和管理结合,根据岛上具体情况做好海岛开发的统一规划,加强海岛资源开发管理,确保海岛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产生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机构,进一步规范海岛开发秩序,贯彻优先保护海岛环境的原则,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2 加强航运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高抗风能力客船及中高端客船数量,改善北海-涠洲岛旅游航线运力结构,以保证在风浪较大天气条件下北海至涠洲旅游航线的稳定运营,满足中高端游客的需求。进一步改善涠洲岛交通,加快环岛道路建设,建立电车、公交车、出租车、旅游包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相结合的交通系统。加快海岛精品酒店建设,逐步增加中高端旅游消费场所,提升涠洲岛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

4.3 开发中高端海岛旅游项目,倡导低碳、生态海岛旅游

深刻认识涠洲岛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趋势,提供秀美风光、独特美食、便利交通、舒适行程、内涵文化、便捷购物、丰富娱乐等在内的全方位休闲体验项目,加大涠洲岛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开发力度,充分开发中高端海岛旅游项目。在执行《方案》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各季度运送游客数量趋于均衡,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特点。对上岛游客宣传低碳、生态旅游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对涠洲岛环境的破坏,实现涠洲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涠洲岛生态环境、海岛资源保护工作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涠洲岛海岛旅游业发展中,加大对海岛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力度。严格控制居民、游客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船舶、港口、石油平台含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建立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发过程中要珍惜和保护海岛独特资源,坚决贯彻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针和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做好海岛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朱坚真.海洋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肖建红,于庆东,刘康,等.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估:以舟山群岛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6):842-852.

[3]王圣,孙吉亭.山东海岛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1):91-95.

[4]北部湾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招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R].2014.

[5]杨洁,李悦铮.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38-43.

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篇7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 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372万。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 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 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 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柳州市区青山环绕, 水抱城流, 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誉。山、水、城浑然一体, 自然景观与人类文明精妙结合, 这在中国城市中极为罕见。“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壮歌、瑶舞、苗节、侗楼”简约地概括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的风情魅力所在。在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公里半径范围内, 集中了广西80%的四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柳州有“世界上最大的江上浮动舞台”、“世界上最大的升降浮音乐喷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工瀑布群-蟠龙山人工瀑布群”, 规模最大、最壮观的“江上喷泉综合水景”。其中, 蟠龙山人工瀑布群 (建成于2007年2月) 和柳江大型音乐喷泉综合水景 (建成于2009年9月) 在2010年同时入选上海基尼斯世界纪录。

截止2012年底, 柳州市将以建设“旅游名城”为目标的十大重点旅游项目基本完成, 这十大重点旅游项目是:柳州水上娱乐运动世界、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及环江带旅游开发、马鹿山奇石休闲公园、鹿寨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及景区升级改造、柳州市区沿江景观改造、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保护开发及丹洲景区升级改造、凤凰河生态休闲度假区、君武森林公园片区旅游开发、龙潭景区升级改造、“红花谷”旅游景区开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柳州市打造市区旅游集散中心, 走柳州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打下了基础, 基本实现柳州旅游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促进柳州“经济升级, 城市转型”。

2 柳州市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的举措

2010年以来, 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旅游名城”建设的决定》精神, 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制定全市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 加快十大旅游工程项目建设,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加强行业管理, 积极应对强降雨汛期的影响, 各项工作保持良好态势。2011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287万人次, 同比增长23%;接待入境旅游者8.1万人次, 同比增长25%;国内旅游收入87亿元, 同比增长36%;外汇旅游收入2643万美元, 同比增长10%。具体的措施在下面几个方面:

(1) 以推进“十大重点旅游工程”为抓手, 完善规划布局和配套政策, 增强产品吸引力和旅游配套服务能力。2010年以来, 以推进“十大重点旅游工程”为抓手, 完善规划布局, 增强产品吸引力和旅游配套服务能力, 加大项目策划和招商力度。在柳州市区完成柳州水上娱乐运动世界、三门江森林公园及环江带旅游开发、马鹿山奇石休闲公园、文庙、窑埠古镇、西来古寺、旅游码头、君武森林公园片区旅游开发、龙潭景区升级项目、刘三姐演艺大剧院、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园、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金太阳”生态农业示范区、碧芙蓉片区开发, 抓好A级景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

(2) 强化市场宣传推广, 提高柳州旅游知名度。借助外部平台, 结合我市优势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节庆。依托百里柳江资源优势, 策划举办以刘三姐文化及水上娱乐运动、旅游形象大使大赛为主题的风情旅游节, 提升柳州生态宜居都市形象;进一步加大中国 (柳州·三江) 侗族多耶节宣传力度, 大力发展乡村旅馆、提升服务接待水平。指导融水举办中国融水芦笙斗马节, 丰富节庆内容, 扩大宣传力度, 提高节庆知名度。

(3) 围绕“百里柳江”都市休闲旅游, 重力打造柳州“中国水上娱乐运动之都”品牌。

2009年开始, 以柳州水上娱乐运动世界项目为核心, 整合沿江度假、游艇俱乐部等旅游资源, 精心设计和建设水上旅游项目, 将柳州打造成为中国水上娱乐运动之都, 树立柳州的城市新形象。发挥柳州工业优势, 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依托柳工、上汽通用五菱、柳钢、两面针、金嗓子、烟厂等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工业博物馆组织工业旅游线路。经过三年的建设, 完成柳江水上旅游、柳州风情港、城市景观瀑布、大型江上喷泉、酒吧街、窑埠古镇、文庙、东门城楼、凤凰河休闲度假区、“红花谷”旅游景区建设工作, 柳州已经成为知名的内陆滨江旅游城市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3 柳州市目前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柳州旅游业发展成绩显著, 但柳州旅游业整体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旅游体系还不健全, 旅游特色不够鲜明, 集中体现在旅游产品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广大游客的需求, 柳州旅游发展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 产业融合低, 资源整合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近年来, 柳州旅游加强了资源整合力度, 产业融合得到发展, 但是“大旅游”的发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还没有通过资源的整合打造出国内外知名的柳州旅游精品线路, 没有通过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柳州旅游业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转变。

第二方面, 旅游缺乏核心产品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尽管柳州旅游资源丰富, 但许多旅游资源至今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一些景区景点开发工作虽已起步, 然而开发的力度和深度挖掘不够, 特色不强, 产品策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较为落后, 景区规模不大、层次不高, 没有形成拳头产品, 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第三方面, 市场发育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旅游市场化程度低, 市场主体融入市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足;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机制还不完善, 旅游开发和营销宏观调控能力弱, 投资引导不足;旅游六要素配置不足, 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还不高, 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方面, 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尤其在县域一些具有开发潜力景区 (景点) 不同程度的存在的可进入性较差的问题, 许多资源无法开发利用。以游客为中心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跟不上, 旅游住宿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较低, 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第五方面,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于旅游市场化程度低, 对外交流不足, 特别是缺乏国际知名旅游品牌的进入, 柳州旅游引入人才不够, 面临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及布局不合理、专业及创新人才短缺、高层次领军人物匮乏的局面, 制约了旅游快速升级。

4 柳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积极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宣传力度, 促进区域合作, 拓宽旅游市场

为了提高柳州市旅游的高效发展, 必须积极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 搭建网络公共平台, 实施旅游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 实施“旅游信息化工程”, 对旅游有关的实体资源、信息资源、生产要素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配、组合、加工、传播、销售, 完善旅游电子政务体系建设, 加快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 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建设, 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 提高服务效率, 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在旅游企业内大力推进信息化, 加快旅游企业与成熟的旅游专业电子商务网站合作, 提高经营效率。在具体是措施方面, 建立GIS智能平台、实景漫游系统、酒店实时预订系统、网上旅行社预订及企业主页平台等, 提供各方面的预定信息, 将柳州旅游在线打造成一个具有旅游信息中介性质的旅游品牌。

4.2 加强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按照“规范、监督、指导、服务”的要求,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 加强行业监管

旅游业的持续、高效、健康发展离不开统一的、畅通而有效的体制, 为了确保柳州市旅游业的有序平稳的发展, 要重点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加快建立更加合理和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加强旅游监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统筹旅游生产要素协调发展的能力, 加快行业管理法制化和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提高监管力度和监管水平。首先, 要建立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 以标准化引导和规范旅游经营行为, 加强对旅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其次, 建立完善旅游执法监督体系, 坚持依法行政, 规范执法行为, 加大各种违法案件的公开透明程度, 形成良好的旅游执法监督环境;再次, 加强旅游诚信教育, 建立完善旅游诚信经营体系, 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和特殊作用, 努力实现旅游行业严格自律、旅游企业恪守诚信、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服务水平提高的工作目标, 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4.3 借助本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和丰富的物产, 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推进旅游商品产销进程

旅游产品开发是根据市场需求, 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人力资源及旅游景点等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的活动。由于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客观存在, 为保持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有处于成熟期的一代旅游产品, 也有处于成长阶段的一代产品, 同时还有正在开发当中的一代产品,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企业应该未雨绸缪, 及时分析外部环境, 预测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具有前瞻性地适时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柳州市旅游产业要借助本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和丰富的物产, 深入挖掘研发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提高旅游商品文化创意水平。鼓励具有地域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升级, 对新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给予贴息扶持。对于旅游特色商品加工企业, 予以优惠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和原产地域保护, 培育地方优势品牌。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旅游商品专柜、旅游购物商店、特色旅游商品街区和专业购物市场, 鼓励销售有柳州特色旅游商品, 改善购物环境, 顺畅旅游商品销售渠道, 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对一些生产特色民族旅游购物品的企业, 特别是手工艺品制作企业, 可采用产、供、销、游一体化的模式, 即把这些小作坊式企业作为一个小的旅游点, 让游客对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点进行参观游览的同时, 实现购物, 还可以让游客自己参与到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制作中来, 激发旅游者的参与热情和购买欲望。

4.4 整合、聚集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培育壮大旅游企业, 打造品牌, 形成一批旅游亿元企业, 促进柳州“旅游名城”的建设

目前, 柳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迅猛, 要抓住机会, 把握机遇, 鼓励各类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 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旅游企业。通过资本扩张、品牌输出、特许经营等手段, 推动旅游企业联合经营, 促进旅游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促进中小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 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知名品牌, 积极发展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旅行社。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 实行跨地区连锁经营。利用高新技术创新旅游开发和管理模式, 提高旅游企业的科技含量。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 整合资源, 组建一批以旅游为主业的综合性旅游亿元企业集团。

4.5 加大旅游人才培养, 实施旅游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按照“旅游名城”建设的需要,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努力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素质高”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使旅游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相适应。首先, 要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加大导游和其它旅游产业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行专业知识、技能和柳州市情、历史、文化等知识的培训,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两种方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旅游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岗位能手来柳讲课、传授知识, 确保能为游客提供规范化服务, 打造柳州市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品牌。其次, 拓宽旅游就业人才输入渠道, 扩大旅游人才的选拔范围, 实行行业人员优胜劣汰, 滚动发展机制。具体办法是, 根据柳州实际情况, 利用若干优惠政策和生活待遇, 有目的地引进一批旅游经营管理、形象策划的高级管理人才, 提升柳州旅游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 借助柳州市现有的院校力量, 整合旅游教育资源, 加强校政合作、校企合作, 进一步完善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进行不同等级的旅游人才的培训。

5 总结

今后的两年是柳州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两年年, 也是柳州建设“旅游名城”的关键时期, 柳州旅游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柳州市旅游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推动柳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继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研究, 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召集各层面座谈研讨会、联合发改、交通、文化、园林等部门, 广泛征求意见, 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为柳州旅游未来5年发展提供指导纲领。

参考文献

[1]陈琳, 满建利.威海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 2010, (4) .

[2]柳州宣传部.柳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EB/OL].http://www.sina.com.cn.2010-12-17.

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篇8

1. 区位优势

广西地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西南与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西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枢纽。

(1)沿海优势。广西海岸线曲折,拥有大小港口21个,形成“天然港群海岸”,广西沿海港口同时具有水深、避风、浪小等自然特点,距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港口都较近,北海港距香港港425海里,钦州港距新加坡港1338海里,防城港距越南海防港151海里,距泰国曼谷港1439海里。

(2)沿边优势。广西有8个县(市)与越南接壤,陆地边镜线1020公里,现有边境口岸12个,其中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龙邦等5个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另外还有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各边境口岸和边贸点都有公路相通。

(3)沿江优势。珠江水系的西江,纵横广西境内梧州、贵港等城市,西通云南、贵州,东经广州出海,河道运输能力仅次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在广西境内有年吞吐能力万吨以上的内河港口77个。西江下游的梧州市,是广西内陆口岸一个历史悠久的商埠,下航至香港、澳门为400公里左右,梧州港为中国第六大内河港口。

2. 政策优势

(1)国家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广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个省市区之一,享有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和《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规定的五大类十九条具体优惠政策措施,尤其在产业发展上,对国务院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企业所得税均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近几年,广西相继出台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投资软环境等四个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2)边境贸易优惠政策。广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原因,享受了边境贸易的各项优惠政策.如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下换回物资的进口,享受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口税收政策;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同时享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可开展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

(3)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依照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自治权,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快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4)沿海开放优惠政策。广西作为西部省区中惟一沿海的自治区,享有国家施行的各种沿海开放优惠政策。

3. 经济优势

(1)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意味着,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私营、民营外贸流通企业的登场,外资外贸公司的大举入境,加上拥有外贸经营权的各类生产和服务型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我国外贸经营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2)广西对外贸易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顺利推进,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入,双边经贸关系进入新阶段。双边贸易投资增长迅速,贸易将提前两年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200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达到16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其中,中国自东盟进口895.3亿美元,增长19.4%;对东盟出口713.1亿美元,增长28.8%。今年1月~7月,双边贸易额达到109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其中,中国自东盟进口587.7亿美元,增长22.4%;对东盟出口510亿美元,增长34%。目前,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逐年扩大(见表)

本表数据来自:第三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回顾,http://www. caexpo.org/gb/zhuanti/3rdcaexpo/

结合以上的分析及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重点的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四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两广合作的不断深化,与西南各省市经济协作,与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推进,积极主动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广西日前推行的继续加强“百企入桂”工作,随着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加大工业技术改造的投入,以及国家西部大开放战略的稳步推进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全面铺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开工或继续实施,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态势良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二、国际商务人才队伍状况及需求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使得我国,尤其是广西,在产业技术上的优化和升级,以及各类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广西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直接引起社会职业构成的变化,在给广西国际商务人才队伍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迫使广西现存国际商务人才队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区内商务人才队伍现状对国际化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课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省、市、县级商务行政部门共有干部2345人,各地商务行政部门直属事业、社团单位共有干部1120人,全区商务领域的从业人员达8000人。这支队伍数量比较庞大,门类比较齐全,对广西外经贸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国际商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支队伍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业人员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近年来,对外经贸连年保持快速增长,对人才总量的需求急剧增长,相比之下人才供不应求;并且目前外经贸从业人员中的相当一部分属产业工人,专业知识缺乏,文化水平较低。

二是中高级涉外商务专门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总量明显不足,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不够,尤其缺乏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性思维的国际化人才。

三是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还不平衡,市场配置人才的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从人才的总体分布情况看,目前国际商务领域的优秀人才主要集中在南宁、桂林等大城市,县份的商务人才有继续向大城市转移的趋势。

四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尚跟不上社会的要求,不少企业在人力资源队伍的培养上,既培养不出优秀人才更留不住优秀人才,导致企业的中坚力量出现断层,无法支撑整个企业。

五是从人才主体方面看,党政管理人才,尤其是公务员队伍的宏观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够强,执政能力有待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改革意识、全球化意识仍比较欠缺,决策能力、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亟待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科研转化为产业和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有待提高等。

加速广西经济的发展,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广西十一五期间人才总量目标是: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人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到2010年,党政机关人才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事业单位人才数量持续增长,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快速增长,高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大幅增长。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总量由2004年的135.7万人增加到160万人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在着力推进重点产业人才开发上,要加快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熟悉国际规则,适应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高素质人才;在分类推进区域经济特色人才开发上,要紧贴与东盟经济合作相关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加强人才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鼓励广西教育培训机构到东盟国家设立人才培训基地,吸引东盟有实力、有品牌的知名教育培训机构落户广西,共同合作培养外语、东盟国家政策研究、商贸物流等紧缺人才。

三、广西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商务领域处于国际竞争的前沿,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商务人才队伍是关键。

1. 政府要构建促进国际商务人才涌现的机制

健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统计与监测体系。还须不遗余力地引进国际化专业服务,包括引进国际标准、国际会议和审计服务、国际法律服务,以及国际管理咨询服务等。为缓解我区企业国际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燃眉之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国际商务领域人才素质。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逐步研究制定符合国际商务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框架,突出国际商务人才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编制统一的系列国际商务培训教材,建设商务远程培训网,开辟远程培训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分级别、分层次的大规模培训,突出区域性和行业性特点,推动建立由点到网、到面、到立体型的全国商务领域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体制。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世贸组织知识、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走出去”战略等专业业务培训。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与各种组织和机构开展合作,扩大国(境)外培训方式和渠道,全面提升商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2. 企业要将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作为战略重点

企业应将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战略重点来抓。我区有些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也进行了投资,但效果不好。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没有系统性、没有层次性、没有针对性,临时组织、临时拼凑。三星在人才方面的未雨绸缪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借鉴。为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三星创建了“三星人力开发院”,分别进行领导人才培养、海外人才培养、外语能力培养、管理机能培训和高新技术培训,年研修经费高达6000万美元。三星还将国内学习和国外实践相结合,大胆实施“地域性专家培养制度”,每年选派一批具有5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去国外观察体验一番,力争将他们培养成为通晓异域国情民俗的行家里手,为将来在那里扎根和结果做好一切准备。所以,给国际商务人才配团队、对其协助、以做资源整合尤其重要。

3. 高校要主动培养一专多能的适合人才

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应主动适应新形式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广西的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划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专业面过窄。例如外语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仅开设语言文学类课程,而对国际商务知识、金融和相关科技知识、计算机使用等涉及力度不够。而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文科类专业的设置,一般要求学生修两个专业课程,例如规定修国际商务主专业的学生还必须选修一个外语类的副专业。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化环境中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拥有大量的涉外知识丰富、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的、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复合人才。

上一篇:智能机器人教学下一篇:构建活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