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2024-06-04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精选12篇)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1

1 旅游线路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旅游线路同质性强

旅行社多数是中小旅行社, 旅游产品缺乏创新, 众多旅行社做的是同样的旅游产品, 竞争的是同样的顾客群体。

1.2 主题旅游线路较少

主题旅游是旅游潮流中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主题旅游是旅行社根据旅游特定旅游需求而推出的旅游产品。目前主题旅游总地来说主要包括观光度假型、娱乐消遣型、文化知识型、商务会议型、探亲访友型、修学旅游型、医疗保健型等类型。目前这样突出主题的旅游线路较少。

1.3 行程安排不尽合理

很多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上缺少变换, 交通工具单一, 旅游景点缺少特色, 时间空间安排缺少精心的设计, 没能充分发挥旅游景点的功能。

2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2.1 细分市场需求

旅行社市场细分应改变传统的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细分的单一细分元素, 转为从消费者与竞争者两个方面进行。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细分;从竞争者的角度进行细分。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细分或是从竞争者的角度进行细分都不是孤立地进行的, 应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2.2 突出主题色彩

在产品设计上应尽量突出主题, 注重自身的特色, 唯有如此, 才能具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 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 占26%, 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 占到了56.7%。鉴于此, 我国旅行社可以针对来华的美国旅游者设计以“文化”、“民俗”、“中国生活方式体验”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以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差异化的生活方式吸引着目标市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达到创新旅游线路设计的目的。

2.3 巧妙配置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的选择应以方便、迅速、安全、舒适为基本标准。具体安排上, 长途一般乘坐飞机。不同的交通工具合理搭配使用。尤其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都应考虑其安全性能。线路设计中尽可能避免夜间行车;雨雪天, 尽可能避免乘汽车在盘山道上行驶。在长线旅游中, 尽可能组合安排各种交通工具, 使游客一次体验飞机、高铁、动车、旅游大巴的乐趣, 时间较长, 可以适当安排游客乘坐晚间卧铺, 可免去住宿, 节省费用。沿途风光景致优美道路畅通, 时间短暂可以采用旅游大巴作为交通工具。

2.4 灵活配置旅游景点

旅行社在设计旅游线路时, 应慎重选择构成旅游线路的各个旅游点, 并对其进行科学的优化组合。

第一, 突出特色景点。在选择景点时, 突出美、古、名、特、奇等特色, 突出最大、最高、最久、最奇等最字特色的旅游景点。

第二, 增加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在保留老景点的基础上, 增加新开发的旅游景点。

第三, 择点适量。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 择点过多, 容易造成游客的疲劳, 达不到休息和娱乐的目的, 也不利于旅行社产品的销售, 致使旅游回头客少。

第四, 顺序科学。顺序, 包括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计调部在制定行程时, 考虑空间顺序时要进行一线多点式的操作, 注意顺道而行, 交通便利, 始终给人新的感受, 避免给客人造成疲惫和出现衔接故障。

第五, 不同质量的景点结构合理。旅行社在设计旅游线路时, 可以把质量、品位高的景区 (点) 和相对较差的景区 (点) 间隔搭配、串联组合。将一般性的景点安排在前面, 景点质量、品位较高的景点安排在行程的后面。这样可以提高旅游者的游览兴趣。

2.5 突出旅游景点功能的时间安排

第一, 整个行程的时间安排: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再到出发地的时间安排, 做到松紧适当, 合理有序。

第二, 旅游景点游览的时间安排:可以根据旅游景点自身的构景特征、观赏时间不同, 以及旅游者人体生物节律性等来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第三, 合理分配娱乐、购物等活动的时间。

第四, 合理安排餐饮和住宿时间。保证游客有充分的餐饮和睡眠时间。

第五, 要考虑为导游执行旅行社的安排留有余地, 允许导游根据某些特殊情况, 如:堵车等, 在征得旅游者同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时间。

除以上五个方面的时间安排外, 最应该突出和注意的是发挥旅游景点功能的时间安排。

时间上考虑旅游景点旅游功能的发挥。如果旅游路线上有天然水域浴场之类的景点, 做旅游路线设计时, 就应当尽量将游人旅游该景点的时间安排在下午为妥。如果欣赏日出, 最好在早晨。如休闲娱乐的旅游线路则出发时间安排在周五下午或晚上出发, 周日下午或晚上行程结束, 既有利于游客的放松又不耽误上班时间。

3 合理安排住宿与餐饮

在各家社旅游行程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在住宿和餐饮上有所创新。在住宿的选择上同样的星级酒店标准, 选择地理位置优越, 服务质量高, 卫生环境好, 基础设施新的酒店去安排。选择用餐点要干净、卫生, 有特色, 能充分体现当地风土人情, 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餐等。

摘要:旅游线路是旅行社根据市场要求, 结合旅游资源和接待服务的实际情况, 为旅游者设计的, 包括整个旅游过程中全部旅游项目和服务内容的旅行游览计划。本研究就本省的各条旅游线路, 常规路线比较多, 景点搭配不合理, 缺乏新意等问题进行分析, 使旅游线路要求新出奇, 花样翻新, 引人入胜, 保正服务质量。

关键词: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启跃.旅游线路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楚义芳.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 1992, (07) .

[3]史晓明.旅游产品设计与经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2

我国学生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学生旅游及学生旅游市场的.特点对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continuous development)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分析了学生旅游的特点及消费倾向,认为发展学生旅游正是其时,并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 者:李秀斌 赵新元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旅游管理系,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社会科学家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TIST 年,卷(期): 15(4) 分类号:F590 关键词:学生旅游   朝阳旅游   持续发展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3

[关键词] 按揭旅游旅游消费消费风险对策

随着我国传统住房制度的打破和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按揭制度开始在我国大陆流行起来。现在,在几年前曾经被提出但很快就偃旗息鼓的按揭旅游近几个月内被重新推出。对按揭旅游可能带来的消费风险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按揭旅游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

1.按揭旅游的内涵

目前在旅游市场上出现的按揭旅游,实际上是由旅行社、旅游者和相关银行三方共同参加的以实现旅游活动为目的,以分期付款为主要特征,以“先旅游,后付款、分期付款”为主要运作方式的营销活动和融资活动。其具体做法为:旅行社为迅速强占和扩大市场份额,向市场推出旅游产品;旅游者向旅行社订购,交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一般不超过总团款的30%)之后,实施旅游活动,旅游结束后按时分期缴纳含利息的款项直至缴纳完毕。

2.按揭旅游的法律特征

从法律角度分析按揭旅游的法律特征,是分析消费风险、建立防范机制的前提。根据上述定义,笔者认为,按揭旅游行为最显著的法律特征主要为: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具体就是:其一,两个合同即购买旅游产品和按揭付款合同,二者的关系是购买合同是按揭合同的前提,没有购买合同就没有按揭合同;按揭合同是购买合同的补充,没有按揭合同购买合同就没有办法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其中任何一个合同的违约均可能导致另外一个合同的不可履行或没有必要;其二,三方当事人即旅游者、旅行社、银行,在这三方关系里,截至目前,银行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风险并不大,因而主要存在的关系是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的旅游产品买卖关系与旅游按揭实施与款项回收关系。

从理论上讲,作为我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旅游消费方式,它在旅游者、旅行社、银行三方之间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利益结合点,既能帮助旅行社尤其是大中型旅行社继续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实现旅游规模效益,又能够帮助旅游者缓解一次性支付旅游团费从而实现旅游消费的实际困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者尽早实现旅游消费,为旅行社扩大再生產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按揭旅游过程中的旅游消费风险分析

其实,旅游者在整个按揭旅游过程中,“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里,一旦发现违约情况,就十分可能发生旅游消费风险,进而损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具体表现在:

1.产生于旅行社的风险

(1)旅行社的欺诈宣传。如就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零首付”、“免利息”、“先旅游后付款”的宣传来说,就极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旅行社确实可以通过扩大游客量来取得更多的价格优惠和规模效益,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实施按揭旅游活动中,也必然会发生较多的运营成本和产生一些实际风险,一旦预计可能会出现利润过低甚至入不敷出的情况,他们就可能会在实际操作中增加隐性收费,变相的抬高旅游费用。实际操作中,旅行社一般采用的就是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所谓的手续费或相对抬高旅游报价来实现该目的的。如以“英国+瑞士8日游”为例,团费为16000元。如果选择零首付无息12个月分期付款,加上旅行社收取的6%的手续费,消费者每个月只需支付1413.3元(16000元+16000元×6%服务费)/12个月=1413.3元,那么旅游者全年总计支付16959.6元,一年下来,整整比实际价格多出959.6元!

(2)旅游活动的质量仍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表面看来,按揭旅游的确改变了传统旅游“先交费,后旅游”的模式,使得旅游完成后部分游客仍有相当数额的费用没有支付,消费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但是,由于按揭旅游本身就是在旅游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的背景下旅行社所进行的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不排除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延续一些以往就存在的宰客行为发生的可能。

(3)旅行社高估了目前老百姓的超前消费习惯,提供的产品不能为更多的旅游者所接受,导致按揭旅游活动不能如期举行,因而浪费按揭旅游者较多的时间和经历。

2.旅游者自身的风险

(1)受旅行社的概念与媒体攻势影响,很容易误入冲动消费的陷阱,从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严重影响自己的财务支出计划,造成 “快活旅游了七天,辛苦还债了一年”的局面。

(2)经济状况严重恶化或发生其他足以影响其偿债能力的变故,使旅游者无力继续履行按揭还款协议。

(3)道德风险。一旦旅游价格下降较快的时候,按揭旅游者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平衡,而此时如果出现相关协议对约束力不强或抵押物执行比较困难的情况,按揭旅游者会产生赖账的想法。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旅游者的道德形象。

3.其他风险

(1)旅游降格变化巨大时容易引发旅游消费风险。在某一旅游线路价格节节攀升的时候,旅游者受“买涨不买跌”效应的影响,提前进行按揭旅游。一旦出现旅游价格迅速下跌,按揭旅游者就将面对资金被“套牢”的现实。

(2)利率变化过大时容易引发旅游消费风险。在连续多次降息、按揭成本下降的情况下,旅游者的按揭消费的“胆量”可能越来越大,一旦利率上升且上升幅度增大,势必使按揭旅游者还款压力增加。

(3)抵押物的价值变化也可能引发旅游消费风险。部分行业的价格调整,可能是按揭旅游合同中的抵押物价格产生变化。一旦出现无力还债而抵押物价格上升的情况,按揭旅游者也将蒙受一定的损失。

(4)其他诸如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成熟、信用体系不健全、国家产业调整、不可抗因素等的存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旅游消费风险。

三、化解按揭旅游所带来的消费风险的方法与对策

按揭旅游的按揭期限虽然比较短,所涉及的金额虽然也不是很大,但是,事先对各种可能产生的消费风险进行有效的法律防范,既是壮大按揭旅游的需要,也是保障按揭旅游者的权益的需要。下面,笔者将从风险转移、风险化解、风险预防等角度入手,提出规避按揭旅游中旅游消费风险的对策。

1.旅游者应深刻认识旅游按揭,进行理性消费,提高消费风险的抵御能力

(1)深刻认识旅游按揭,即不能认为仅仅因为按揭贷款这一技术性的手段就能提高自己的旅游购买能力;或者说按揭只能帮助那些具有潜在旅游购买能力的人提前完成心愿而不能使那些无旅游购买能力的人具有旅游购买能力。

(2)进行理性消费,这主要包括:①根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与对未来的预期来具体确定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数额,合理的选择旅游线路,进行按揭旅游。因为按揭是刚性的和不可逆转的,而个人收入是会受各种影响而变化的。②合理支配个人收入,坚持消费原则,严防“消费陷阱”。人的需求是多元的,消费需要是多样的,个人在面对种种消费诱惑的时候,要避免盲目决策、冲动消费。③选择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声誉较好的旅行社进行旅游按揭,订立较为完善的旅游合同,避免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也为日后解决争议提供法律依据。④跟踪金融政策,了解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培养一定的理财能力,科学消费,科学理财。

2.建立全面的信用监督体系,开辟律师业务与个人按揭业务的契合点,确立风险预防与过程监控机制

由于按揭活动的突出特点是信用行为,而对于信用程度的认定往往需要有专业法律技能,而在旅行社和银行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甚至是专职律师的前提下,按揭旅游者聘请律师就显得尤为必要:

(1)协助订立合同,明确旅行社进行虚假宣传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要求把宣传广告的内容写入合同以防止旅行社欺诈行为的发生。

(2)发挥信用监督作用,协助纠纷的处理和解决。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惠及全社会的风险转移机制

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除了有完善的制度预防和减低消费风险外,在风险成为现实以后,还应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那些不幸受损的消费者得到救济。为此,建议尽快建立和健全产品质量保险等担保制度,一旦权益被侵害,可以有效地转移风险。

获得公平、等价的消费是消费者的权利。在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今天,净化消费环境,让经营者履行义务、恪守商业道德,以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是各级各部门不可推卸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秦凤伟:简论个人住房按揭中银行风险的防范[C].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

[2]杨冬成叶天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武汉金融

[3]佚名:开发商在银行按揭贷款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长沙律师网,房地产论文

[4]廖文婷:武汉“零首付”旅游横空出世 费用像按揭贷款一样.[N].武汉财经,消费生活栏目

[5]尚军辉:我国旅行社实施按揭旅游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消费导刊,2007年3月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4

对于建筑电气配电线路来说,如果不能保证其科学合理性,同时也没有做好防火处理工作,就很容易出现火灾隐患,这样也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生命财产损伤。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就必须要认识到做好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监管的力度与效果,为人们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做好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设计,完善防火措施。

1 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设计

为了有效掌握我国配电线路的配电设计,那么必须要充分对我国的建筑配电负荷状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且对于建筑物来说,在电负荷的实际需求上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建筑物来说,对电量的需求也相对较大,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一等级负荷,对于该等级的配单设计主要是以10k V为主。第二,针对一些小规模的建筑来看,利用380V或是200V低压配电的方式,这样将有效满足实际用电的需求,但是每种电路都要进行防火处理。这样才能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可以将电路出现火灾的概率控制在最低[1]。

2 建筑电气配电线路配电方法的注意事项

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对配电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前要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来明确相关的配电线路原材料,保证其合理性。若是采用的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就会遗留下安全隐患。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从多个层面上来进行分析。

2.1 掌握好材料的燃烧特性

现今来看,我国出现的建筑火灾事故中,多数都是由于电能造成的火灾,因此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火处理,避免发生事故。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做好电能应用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也就开始对火灾的管理与控制投入了一定的关注度。因此,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保证将防火工作落实到实际中去,这样才能减少火灾隐患的发生。但是从实际上来说,由于电能自身存在特殊性,这样导致一些电能火灾问题无法有效避免,尤其是针对一些环境较为复杂的建筑来说,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预防电能火灾的出现,要针对一些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选择一些耐火性高的材料,并且要求材料在进行燃烧的过程中能够不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以此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以免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出影响。所以说也就需要设计人员要选择好材料,以此来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2]。

2.2 对电线以及电缆等进行科学的选择

对于传统的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选择来说,主要是考虑线路是否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标准,并没有站在安全的角度上进行思考。这样也就没有认识到电线与电缆的防火性能。在这种配电线路设计的影响下,必然会遗留下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认识到做好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从电线与电缆的防火与耐火性能等方面来进行考量。另外,在选择中也要选择一些绝缘外表,并且能够阻燃的电线,以此来进行配电线路的设计,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一些科研机构中开始加大了科研的力度,这样也就增加了许多的具有阻燃性能的电线与电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阻燃型的电缆来说,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不容易着火,或是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蔓延等现象,在远离火源以后也会自动的熄灭。我国现阶段中所生产的阻燃电缆已经满足的国际上一些同类产品的相关要求,并与先进技术与水平至今的距离更加接近了。

2.3 对电缆桥架进行选择

对于电缆桥架来说,主要依靠四种类型:第一,托盘式。第二,曹式。第三,梯级式。第四,组合式。且对于材料来说,基本都是采用了一些质量较高的冷轧钢板,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通过静电喷涂以及烤漆等。对于铝合金的抗腐蚀桥架来说,虽然其使用的寿命相对较长,不用进行维护,但是从类型上来说,却只有托盘式、曹式以及梯级式三种。对于一些在10k V以下的控制电缆、电力以及隧道电缆等来说,在进行架设的过程中还是主要以电缆桥架为主[3]。

3 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防火对策

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防火措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防火性能,因此,就要落实防火措施,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防火的效果,从而来避免出现火灾事故,避免出现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等现象的发生。

3.1 采取有效的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电能火灾的危害性较大,主要是在发生火灾时,火势很容易出现蔓延的状况,并且火灾变化的形势较为复杂,很多区域无法预测,最终也就很容易出现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建筑配电线路的防火工作来说,就要先从火灾蔓延上进行控制,以此来避免火灾出现蔓延等现象。一般来说,设计人员常常会选择设施封闭的金属线槽来对火灾进行控制,同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要避免出现线路短路等现象。所以在实际中就要认识到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选择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3.2 层间防火

对于一些建筑规模相对较大以及人员分布比较密集的建筑工程来说,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从层与层之间来进行考虑,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功能分区来进行防护处理。一些超高层的建筑中,人员比较密集,所以在发生火灾以后,往往会出现顺着楼层进行蔓延的现象,这样也就使得后果十分的严重。因此,就要做好层间的防火处理工作。在实际中就可以建立出防火墙,或是设计出防火隔层,以此来保证家住工程的防火效果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3.3 防火技术与材料

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防火效果,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运用好防火材料,同时还要在结合防火技术的基础上来完善防火设计工作。对于配电线路中的一些很容易被引燃的物质来说,就可以在其表面涂抹出防火材料,将其作为防火层,从而避免在出现火灾事故后引燃物品以及造成火灾蔓延等现象的发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于建筑配电线路的防火处理工作投入可高度的关注,同时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关于防火技能,掌握先进的防火材料以及防火措施,将其运用到建筑电气的设计中,从而来保证设计的有效性,避免发生电气火灾,不断提升建筑电气工程配电线路的防火性能。

4 结束语

对于电气设计来说,是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上入手,控制好火灾发生的概率,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防火性能,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郑桂城.小议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及防火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0):117-118.

[2]景尚.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及防火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34-35.

黄冈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篇5

2010-01-06 20:40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31

1[摘 要] 黄冈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价值较高,在全国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的浪潮中,黄冈红色旅游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黄冈红色旅游开发较晚,因此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对于促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推动黄冈第三产业的发展,造福老区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黄冈 红色旅游 对策

红色旅游起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红卫兵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它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999年江西省先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红色旅游很快被社会认同,2004年1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由江西发起,上海.北京.福建.河北.广东.陕西六省市共同参与,签订了《七省市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2004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标志着发展红色旅游正式成为国家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2007年,全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3年来红色旅游游客累计超过4亿人次,目前,全国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7万人,间接就业人数143万人,红色旅游正越来越大的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黄冈红色旅游开发的现状

黄冈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40多万黄冈人民为革命牺牲了生命。土地革命时期,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建立了革命政权,成为当的重要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方面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在此成立,解放战争时期,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由守到攻的序幕,留下了以红安七里坪,刘邓大军高堂铺战斗指挥所为代表的一大批珍贵的革命遗址和遗迹,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潭秋、董必武、包惠僧三位中共一大代表,诞生了200多名开国将帅,其中红安有“两百个将军一个故乡”的美称,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了33位军事家中,黄冈就有林彪,王树声和李先念三人。

在2005年确立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黄冈就有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英山县英山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入选,黄冈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线,黄冈就有麻城和红安名列其中。

由于黄冈经济较为落后,全市现有五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红色旅游,将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将红色资源与黄冈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环境,宗教资源,民俗结合起来进行旅游开发,对于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带动黄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井冈山,延安,韶山等革命圣地而言,黄冈红色旅游的开发起步较晚,2004年10月,时任湖北省省长的罗清泉同志在罗田县主持召开大别山旅游开发现场办公会,至此,黄冈红色旅游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

黄冈红色旅游开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习和借鉴了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的经验,先后和安徽、河南以及延安、广安开展了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和横向交流,加强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结合,编制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黄冈大别山旅游事业发展专

项规划》,努力建设中国旅游先进城市,在《黄冈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对红色旅游的线路的改造,景点的开发,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的建设,旅游商品和旅游文化的扩展,以及红色旅游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必将为黄冈打造红色旅游名牌,实现红色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但由于黄冈红色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对红色旅游的认识不足,同时黄冈经济较为落后,红色旅游资源知名度相对于延安,西柏坡等地较低,因此在红色旅游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对于促进黄冈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带动黄冈经济发展,造福老区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黄冈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景区建设落后

由于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景观为对象的旅游活动,红色景观是红色旅游的价值体现,其目的是为了使游客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从而身心受到愉悦和感染,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奋发努力的工作和学习,因此,红色旅游景区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对于红色旅游效果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黄冈经济比较落后,视野不够开阔,对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认识不足,加之各相关部门缺少配合,因此出现了景区乱收费,陈列方式落后,缺少互动和体现型产品,解说枯燥,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缺少住宿和特色产品的诸多问题,长此发展下去,必将影响游客数量和消费意愿,必将导致景区的影响力下降,威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缺少协调合作

黄冈红色旅游开发缺少协调合作,主要是指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资源缺少联系,本地区和相关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缺少整合,黄冈所辖各县市红色旅游资源缺少合作,红色旅游各相关部门缺少共同服务的意识,由于黄冈红色旅游资源知名度不是太高,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发展经验和商业运作不成熟,加之黄冈红色旅游与安徽,河南同属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与武汉,新县,信阳同属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客观上要求加强区域合作,如果各自为政,则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和资源的重复浪费,由于黄冈红色旅游景点分布在其所辖的各个县市,而且红色旅游是一个综合各个方面的旅游活动,因此必须加强各县市合作,加强同武汉城市圈合作,加强各政府部门的合作。但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加之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阻挠,以及怎样建立领导机制还未确定,因此仍存在各部门不配合,各县市不合作,各省不通消息甚至抢夺资源的状况,如黄冈罗田和安徽金寨就在争夺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归属,不加强区域合作,将会形成服务不周到,景区之间恶性竞争,资源重复,单调,最终是每个景区都会受到损失。

3.不重视红色旅游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红色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促进老区经济发展,为老区人民造福,红色旅游当地的人民是红色旅游的推动力,也是红色旅游发展的目的,但是在黄冈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由于领导干部急功近利,缺乏以人为本的意识,法制不健全,没有长远规划等原因,不重视让当地人民参与到红色旅游中去,对当地人民缺少红色文化的宣传,很少给予他们在红色旅游中就业的机会,不注意提高他们对发展红色旅游的服务意识,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又破坏了当地的文化,造成环境污染,有的甚至由于扩建红色旅游区而与当地居民就征地补偿款造成纠纷,有的则由于红色旅游游客的增加造成当地物价和房价的上涨引起居民的不满,导致居民对红色旅游冷漠甚至发展对抗,这首先不合乎红色旅游的宗旨,不利于培养红色旅游的氛围和发展的源泉,不利于红色旅游的长久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4.红色旅游融资困难

红色旅游的开发是以资金为基础,虽然红色旅游追求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但只有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好,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发挥其社会效益,而红色

旅游的目的之一也是在开发中保护,而这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黄冈经济比较落后,加之红色旅游景点是事业编制,门票价格遵循薄利的原则,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拨款,缺乏红色旅游商业化运作经验,红色旅游开发时间较短,所以造成景区建设落后,旅游村次低,宣传手段单一,知名度低,如果不解决资金困难这一基础性的问题,那么黄冈红色旅游将会在全国红色旅游竞争激烈的今天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5.黄冈红色旅游缺少品牌和营销策略

品牌是红色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在红色旅游景区间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由之路。而营销则是如何发现,创造需求,如何推介自己,并使自己获得利润的学问。由于黄冈人才较少,红色旅游起步较晚,没有对红色旅游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实际的调研,墨守成规,不进行创新,加之资金不足,因此只是用书籍,新闻简单进行介绍,而没有专门的红色旅游网站和利用电视剧、电影进行宣传,没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没有聘请专业的营销团队和专家学者进行红色旅游景点的营销和品牌的策划,这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黄冈红色旅游无法形成固定的客源,无法形成低投入高利润的格局,无法在全国红色旅游中分的一席之地。

总之,黄冈红色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由于其没有把红色旅游当成一个系统的工程,没有坚持红色旅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没有正确认识红色旅游的作用,目的,意义,没有深入分析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红色旅游发展缺乏监督和法律保障,没有集思广益,以及受客观原因如经济较为落后,红色旅游起步较晚等原因造成的。只有找准了问题和困难的原因,才能为科学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三、解决黄冈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的问题的对策

黄冈开发红色旅游,要遵循社会效益优先,同时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要遵循以人为本,坚持法制的原则;要遵循长远规划,坚持创新的原则;要遵循发展是为了保护,保护促进发展的原则,这样才能促进黄冈红色旅游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资金不足的对策

资金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资金不足将严重制约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要将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引进旅游公司经营红色旅游景区,建立联合招商投资的资本平台,同时认真进行市场细分,利用重大节日进行营销,以此来提高红色旅游收入。吸收国有,集体,社会资本进入,在税收,利润,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给予补助,贴息,小额贷款等金融支持。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高等级旅行社和旅游饭店,建立旅游文化娱乐公司,由此来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景区进行重要文物的修缮,要挖掘当地特色和文化,打造自己的品牌,来留住游客,达到提高收入,缓解资金不足的目的。

2.加强协调合作

在黄冈市内,对于各县市红色旅游资源缺乏联系的情况,可以建立黄冈市红色旅游协调小组,通过召集各有关县市的领导通过定期开会协商的办法解决,对于各部门缺乏联系,则可以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的办法,通过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和目标来加以解决,对于跨省的合作,则要通过省级联席会议和专线电话的方式解决,对于各种旅游资源缺乏整合,要求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黄冈孕育了三代中国佛教禅宗祖师和毕,李时珍,李四光三位大科学家,是熊十力、黄侃、闻一多、胡风、王亚南等的故乡,黄州的赤壁由于苏东坡的“两赋一词”而被称为东坡赤壁,成为天下文人向往之地,黄冈特产有罗田板栗、英山茶叶、麻城老米酒、武穴酥糖、罗田茯苓、,麻城肉糕、福田河白菊,有各种各样独特的民俗,因此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用特产吸引游客,用民俗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这样即提高了旅游的层次,体现了服务的特色,满足

了不同游客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其就业

3.加强红色旅游品牌和营销

发展红色旅游,人才是保障,要在高校中建立旅游系,和高校开展合作,引进专门人才从事、品牌建设和营削策划,引进人才有利于开阔视野,促进红色旅游科学,跨越式的发展,要搞好人才的待遇,使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的开展工作,奉献自己的智慧。

进行品牌建设要吸收发展红色旅游成功地区的经验,要以服务为着力点,要做好导游的培训,开展星级导游评选活动,要注意景点建设的细节,注意使红色旅游景区和其定位相适应,要大力开发体验型产品,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使战争场景再现,还可以开展听红军歌,走红军路,吃红军饭,请革命当事人现场说法,以增强红色旅游的感染力和趣味性。要抓住各种机会对外推介,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剧,电影,书籍,广播等媒介,树立“千里跃进,将军之乡”的品牌,吸引游客

4.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红色旅游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就前提。要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通过人大立法的方式进行红色旅游的规划,同时对破坏红色旅游设施,文物依照法律给予惩罚,禁止对旅游企业和旅行社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要加强法制和监督,保证红色旅游发展的各项规划落实,要注意社会的和谐,坚决避免和减少红色旅游给当地文化,社会和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尽可能多的让当地居民参与到红色旅游中去,让他们支持红色旅游并能为红色旅游服务,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从红色旅游中获利,避免政府换届导致红色旅游发展不连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2004年~2010年国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12月

[2]《黄冈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黄冈市人民政府

[3]姚卿善: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8期

[4]陈晓强:论江西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特区经济,2006年11期

[5]杨安宁 杨玉秀 杨志平: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为例.市场论坛,2006年10期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6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64-02

在全域旅游的推进与发展时期,旅游人才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旅游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立了旅游专业,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人才输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旅游教育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教育体系。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也逐渐完善。随着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逐渐增多,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国旅游教育由于开设时间较短,教育经验欠缺,在与教育相关的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笔者针对现阶段我国旅游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在全域旅游发展时期对旅游教育有所帮助。

一、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分析

(一)全域旅游产生的背景

2015年国家旅游局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即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模式。

(二)现阶段我国旅游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旅游教育从1949年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即萌芽期、创建和成长期以及飞速发展期。总的来说,我国的旅游教育特点为起步晚、发展快。现阶段我国旅游专业教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旅游导游类、经济管理类、综合与师范类、专业技术类;在学科建设上,开设了旅游学理论、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社会学等。

二、我国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对旅游教育定位认识不够深刻

旅游教育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职业教育色彩,实践性强是旅游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旅游教育中,应该将教育重点放在实践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并重,让每一位旅游专业的学生都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现阶段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旅游行业。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教育并没有到达这一层次,更多的院校都将旅游教育当成办学创收的重要途径,对旅游教育专业的性质和办学理念、教育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刻。通过对现阶段旅游专业教育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旅游教育专业层次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中、高职和本科层面上,一些旅游专业高层次设置还比较少。从旅游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教育缺乏个性,教育并没有面向地区、面向市场,课程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真正适应市场需求。

(二)旅游专业教学手段严重落后

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教育专业以继承为主,严重缺乏创新。在教育思想上,我国旅游教育延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填鸭式教育。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好地把握旅游市场的动向,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都是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严重缺乏。很多高校的旅游教育实践课程都是将一些简单的技能训练拿出来让学生们练习,实践课时严重不足。这导致了技能型人才的缺失,制约了我国现阶段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教育专业发展严重不平衡。首先是地域方面。现阶段我国各省都有院校开设了旅游专业,但其分布不平衡,旅游热点地区的院校旅游专业开设得比较多;而一些旅游规模较小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院校旅游专业开设得较少。这种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的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严重遏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专业教育涉及的饭店、景点景区、旅行社专业中,饭店专业起步较早,其实践的机会也最多,因此其专业教育的发展较为完善。但旅行社和景点景区专业的发展相对来说较为薄弱,人才的培养相对不足。其次是高层次专业人才方面。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司资料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正规旅游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有30万,而博士生和研究生分别为115名和1317名,对比可以看出,其旅游高层次人才基数极小。

(四)旅游专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我国现阶段旅游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教育规模不断增大,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成为影响我国旅游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教育专业大多是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在专业的任课教师中,有一部分教师并不是旅游专业毕业的,这导致了旅游专业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科研成果不多,学术水平不高。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还存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研究,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这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另外,中职学校过于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研究。这两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均不能够满足旅游市场多样的需求。

(五)专业教育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作为一门职业性学科,旅游教育应该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旅游行业市场对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紧密地联系起来,积极的开展合作。然而现阶段专业教育与行业之间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上,院校的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需求,行业也不能充分地利用高校的资源。

三、全域旅游时期我国旅游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定位旅游教育,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首先,根据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从思想、业务和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其中,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重点。其次,发展旅游教育特色,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旅游教育当中。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地方区域设置一些选修课程,也可以针对地方的风俗、文化等开设课程,将突出地域文化真正列入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凸显地域特色。教师可以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当中,将与地域文化和旅游相关的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含有地域特点的特色课程,发挥地域优势。

(二)积极创新旅游教育方法

现阶段我国旅游教育要凸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和实践并重上。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景点景区考察、社会调查以及毕业设计等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旅游路线选择、旅游规划、旅游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实践练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一些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现代旅游行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当前全域行业前沿知识、热点问题的介绍,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全域旅游的走向。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优化教师队伍

为给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人才,可以通过建立认证制度来保证旅游教育教师的职业化。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其一是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从优秀的旅行社、旅游企业等吸引一些优秀的人才进入校园,填充我国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其二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例如有计划地让教师到一些具有办学特色、实践教学优秀的学校甚至是国外的优秀学校中去学习深造,以提高学校教师的能力。其三是增设兼职岗位,将一些优秀的旅游行业培训教师引进到学校之中,提高教育的专业水平;或定期地邀请一些业内优秀人士到校内开展讲座,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四)整合旅游院校资源,培养高端人才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高、尖、新”的旅游人才,而旅游院校担负着资源整合的重任。应增加旅游专业硕、博研究型和应用型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增设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及方向,改革硕博招生及学习模式,扩大旅游“塔尖”的人才培养规模。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全域旅游的发展时期,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我们仍缺乏综合能力强的旅游业人才。旅游教育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仍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要想培养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人才,只有积极调整培养策略,吸收复合型人才,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旅游人才。提高中国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是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 严俊俊.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2] 袁媛. 中国旅游人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3] 李丽娜.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反思与重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4] 郭福生,张国庆,姜伏伟,姜勇彪,叶张煌. 我国旅游地学及其学科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1(6):94-100.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7

关键词:影视旅游,导视系统,导视系统

本文依据《影视旅游中导视系统设计的应用现状调查报告——以横店影视城为例》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以供探讨。横店影视城的形象建设不仅反映在旅游景观、配套服务的品质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识别度与城市印象方面,其指示系统,不仅仅是交通部门的形象载体,更重要的是传达横店影视城的影视拍摄脉络、景区风貌和城镇性格。通过调查研究横店影视城的导视系统,其图形、文字、色彩、材料、结构方等方面的设计还需要改进。为了满足游客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安全需要等游玩过程中的需求,来达到实现设计中对自然环境、景区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怀,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功能性

横店影视城导视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来参观的各路游客,首先注重的就是导视系统的指引功能,传达正确的导向信息。使游客在能够在导向牌上找到所有需要的信息。横店影视城导视系统的设计初衷在于为景区提供良好的环境秩序。拥有一套连贯、正确、完整、醒目的标识系统,是人们在城市中行动有序的保证。在设计时应该遵循功能第一的原则,确保影视城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可读性。在具体的设计上,如交通、指示牌等空间载体进行科学规划安排。比如在交叉路口应该出现怎样的导向标识;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应该如何表现地名等等。字体、尺寸、图形符号、色彩在多远的距离内如何清晰而准确的被识别,符合行动中的人的视野。这些都是基于功能性的设计要素索要考虑的内容,最大程度的为乘客带来的视觉识别感受和出行舒适感。

二、安全性

横店影视城景区众多、复杂,而游客人群范围广,有老人、小孩、残障人士等,所以导向牌要有安全意识的体现。景区危险区域全部需要设立安全性标牌。导视系统需要及时的后期维护,损坏的导向牌可能造成错误的指引,或在行走过程形成障碍绊倒游客。导视系统的除了保证游客的安全性,也要保证景区内植物与动物的安全性。在珍贵植物旁边,动物生活区域设立安全性标牌。另外景区有梦幻谷等青少年娱乐景区,危险、刺激的项目层出不穷,关于安全规范的指示系统不容有失。景区演艺节目众多,其中有诸如广香街《大话飞鸿》《海盗船》节目需要烟火等危险物品,指示系统中的安全警戒部分可以设置在更危险眼的位置,并且使用易于识别的红橙色等方式方法来增加安全性。

三、稳固性

每年来影视城游玩的游客已经超过了1500万人次,景区为了增加品牌拥护度,指示牌等的材质也会根据时间的延续而沉淀。但是诸如明清宫苑使用了写真附在雪佛板凳材质上,使用寿命仅仅在5年左右,更换的周期短,长久来看还是浪费了成本;而最新建立的圆明新园景区则采用了金属材质,保存的日期就久远很多了。因此导视系统应着重考虑导向牌的稳固性。运用坚固的材质和稳定的结构,可减少景区导视系统的周期更换。另一方面,稳固性的也是安全性的体现,只有稳固的导视系统,才能在行路过程中不对游人造成安全隐患。

四、文化性

横店影视城所展示的文化特色不是城市文化的延续,更代表的是横店品牌的建设,是现代生活对影视文化的再认识的需求。横店影视城自身历史并不悠久,不是什么文化遗产,也不是什么历史古迹,但是它所演示的是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其导视系统的设计应按照景区的历史脉络来进行字体设计。在此基础上,遵循人视觉美的感受,使导向牌看起来赏必悦目,让游客愉悦的游玩时,感受到横店影视拍摄的历史厚重感。横店影视城景区众多复杂,它的设计需要文化脉络的梳理是不言而喻的,这就需要文化性,并且使之规范。在影视剧的拍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该影视剧所处的时代进行规范设计,这样就能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对图形符号的统一认知。这种文化内涵所表现的不仅是图形、图像的创新,也是材料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它通过图形的创意、色彩的对比配置、字体的选用、指示形态的独特样式呈现出来。当然,这种文化元素的运用,绝非一味的滥用,要保持一定的合理性、趣味性,这样才能让人们在视觉识别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愉悦。

五、系统性

视城导视系统的设计规划需要整体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在系统内部的设计风格与设计形式是否需要统一、色彩是否统一、使用材料和规格是否统一等。它更需要的是系统性。因为横店影视城导视系统所具有的指引功能,说明功能,警示功能。这些功能不能同时体现在一块标牌之上,所以需要将导向牌就功能进行分类,大致分为指向性标牌,警示性标牌,说明性标牌等,并结合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送个完整的体系还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化,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在设计中就不要系统的来考量,每种导向牌要是在一个系列里,要有统一性,完整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性设计和整体性规划,力求最终的视觉系统效果能够呈现清晰的脉络性和秩序感。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好每一个环节,确保指示形态的系统性,色彩运用的规范性,字体使用的统一性,图形的标准性、通用性,版式的严格性、连贯性,布局的合理性、规范性等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导视系统。

六、结语

影视城导视系统作为影视旅游的窗口,直接展示横店的品牌形象、性格和文化发展水平。通过对空间、色彩以及影视旅游环境中的各种视觉符号进行整合设计,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特色鲜明的导视系统,使其兼具功能性、安全性、稳固性、文化性和系统性,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让人领略到横店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城市的文化个性,从而促进横店旅游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园,张亚萍,刘超,柳建华.苏州古城水路交通指示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年第11期.

[2]杜玉.明清宫殿建筑群旅游导视系统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8

一、互联网思维的含义和特点

(一) 互联网思维的含义

所谓互联网思维, 可以视为一种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规则、方法和技术来处理常规事务的一种思维方式。由于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传播点对点, 而且点与点之间民主化, 没有中心, 企业应用这种特点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 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克服传统点对点服务成本高的缺点, 实行针对性服务, 包括吸引客户参与到产品设计、提供个性化产品等。

应用这种思维, 企业可以通过渠道扁平化来缩短与客户距离, 原本落后的企业可以逆势而上, 甚至超越行业原有的领先者。微信对通信行业的撼动、小米逆袭手机制造业、天弘利用余额宝“草鸡变凤凰”, 无不是应用互联网思维的成功案例。

从互联网思维的运用来看, 互联网思维不仅仅应用于通常意义上的信息产业或者互联网行业, 通过运用这种思维对行业价值链的重构, 可以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商业思维, 应用于更多貌似无关互联网的传统行业。[1]

(二)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1. 用户至上

在传统商业模式中也有用户至上、顾客是上帝等理念, 但大多是企业的商业道德或口号式的标榜。应用互联网思维, 可以大幅降低与用户对接的成本, 真正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接触、随时随地服务于每一个用户。比如小米手机利用互联网与自己用户“米粉”进行互动交流, 形成了口碑。这会使得产品提供者不断根据用户需求改进产品或服务, 增强体验, 并吸引用户、传播品牌和产品, 增大用户规模, 形成良性循环。

2. 获取用户形成规模, 创造增值业务形成盈利

互联网思维下, 需要巨大的用户流量, 而最容易吸引流量的就是低成本乃至免费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价出售的小米手机、零门槛的“余额宝”都是如此, 由此形成了庞大的用户群。只要有了足够规模的用户, 通过提供增值业务, 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链。所以, 互联网思维首先强调的不是获利, 而是如何获取用户形成规模, 并创造增值业务, 这对传统行业来说是个重要的启示。

3. 全民参与、渠道扁平化

在传统制造业或服务业中, 由于供需双方存在着天然距离, 信息的获得需要付出大量成本, 而应用互联网技术, 信息的传输速度和传输量大大增强, 这就打破了传统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隔阂。对于企业的营销、服务, 乃至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创新, 都可以无限制地贴近客户, 这样就使得全民参与, 而各种中间环节的取消, 使得供应链更加高效、营销更加互动、渠道更加扁平。[1]

4. 重视长尾

传统的商业模式遵循“二八理论”, 即企业的利润是由80%的客户带来的, 这些客户主要是购买20%的主流商品。互联网思维要求重视被忽略的80%的客户, 即被忽视的长尾。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极其分散, 市场也充分细分化, 使得企业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有机会寻找到适合的客户, 这样, 原本被忽视的长尾, 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增长点。[2]

二、旅游业融合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

(一) 减少信息不对称, 为旅游服务供需双方构建互动桥梁的需要

传统旅游中, 信息不对称是个普遍的现象,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利用移动互联网或无线客户终端设备可使游客更加快捷、便利地获知相关的旅游信息。目前, 去哪儿、携程、艺龙、淘宝旅行等在线旅游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 去哪儿网早在2009年即开始发展无线业务, 其无线客户端早已超过1200万用户的激活量。[3]

这种借助移动客户端的商业模式, 极大便利了游客, 为其机票、酒店、景点门票乃至餐饮团购等提供了全方位搜索、预订与支付的服务。因为技术的发展, 甚至改变了游客的习惯, 比如扬州瘦西湖等景点开通了免费的无线网络, 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之中, 随时可以利用手机、Pad等客户终端将旅游的图文信息发至网络, 与好友分享。

(二) 扩展旅游企业产业链, 开拓更多业务类型的需要

传统的互联网更多的是提供信息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互联网走向了生活体验类的服务。过去的旅游服务消费和体验几乎是发生在同一个时空中, 而互联网思维使得二者分开, 也就是O2O (Online to Offline, 线上至线下) 。O2O是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简称, 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颠覆, 也是对整个产业链的重新打造再升级。与旅游相关的企业可以借助O2O为用户提供更加移动、自主、互动、实时的服务, 并通过移动营销增加客源。

(三) 满足游客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现实中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 既要求旅游目的地能满足其食宿游购的需求, 也希望能够摆脱传统旅游“赶鸭子”式的旅游方式。应对这种趋势更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 通过互联网, 旅游景点、旅行社、酒店等相关企业都可以搜集、掌握和分析不同游客的需求, 并尽力满足各类细分化的需求。

三、扬州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 旅游资源与地方产业融合度不高, 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旅游产业是关联性极强的产业, 除了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作为保障之外, 可以带动关联的餐饮、住宿、沐浴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 甚至促进第一产业中农林渔和第二产业中的工艺品制造等。

从目前情况来看, 扬州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 与之相配套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制约了扬州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以住宿为例, 近年来扬州市星级酒店建设步伐加快, 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扬州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在数量、结构、时间、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严重影响扬州旅游业的声誉。扬州地处苏北, 目前尚未开通高铁,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游客的选择。从娱乐配套来看, 与苏南相比, 互动项目少, 规模小, 也很难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个性化需求。在旅游购物方面, 存在着营销水平低、监管不力的现象, 如牛皮糖、酱菜、包子等地方食品存在着口味地域性强的不足, 而漆器、剪纸等旅游工艺品销售又缺乏市场监管。

目前扬州旅游业经营性收入来源仍以门票收入为主, 实际上游客在游览之余, 吃、住、购物等开销远比门票支出大, 如果旅游配套得力, 更能吸引游客, 经济效益会远高于门票收入, 也能有效拉动地方消费。杭州西湖虽然免费开放, 每年的间接效益却达数百亿。即便扬州多为收费景点, 但由于配套设施滞后, 根据统计, 2012年国内来扬州游客人均消费1042元, 仍然低于全省1254元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

(二) 旅游季节性特征明显造成很大制约

扬州旅游季节性特征过于明显。由于瘦西湖等景点多是观光为主, 本身季节性强, 古人“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更加深了人们的印象。再加上扬州旅游的对外宣传也大多围绕瘦西湖为主的著名景点, 而对大明寺、汉陵苑等季节性不强的景点宣传力度不够, 也加剧了扬州旅游景点游客不均、淡季过淡的状况。这种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给扬州旅游业发展带来很大制约。因此, 与苏南相比, 扬州旅游业无论从经济总量、人均消费能力还是经济辐射能力来讲, 都有较明显的差距。[4]

(三) 缺乏整体规划, 旅游营销推广薄弱

近年来扬州市加大了对各类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力度, 但由于缺乏大旅游的观念, 没有形成一体化开发旅游资源的共识, 缺乏整体规划, 因而没有形成整体优势。虽先后推出了双东历史街区、宋夹城等新景点,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但这些景点大都归属不同部门, 甚至有的视景点资源为“部门所有”。再由于旅游企业小而散, 使得整个旅游产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产业化、集群化的综合体系, 未能打造成整体优势和旅游品牌, 使得扬州旅游的综合竞争力不强。[5]

扬州旅游的营销推广力度不大, 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 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营销推广费用上, 2012年仅投入400万元, 低于泰州的900万元, 更远低于苏州、无锡等苏南城市。扬州的旅游推介缺少整体组织, 往往都是景点或旅行社独立进行。虽然扬州在历史上名气很大, 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城市整体营销, 导致扬州旅游市场覆盖范围相对狭小, 目前来扬州的游客主要以江苏为主, 辅之以安徽、上海、浙江等周边省市, 华南、东北、西部地区的游客则很少。

四、应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扬州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 构建扬州旅游生态系统

目前扬州的旅游基础设施还要进一步完善, 政府在宣传推介扬州旅游业时, 应加快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来挖掘扬州的旅游资源, 构建扬州旅游“吃喝游玩购”的生态系统, 打造出一条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链。

2014年是中国“智慧旅游年”, 扬州作为全国20个“智慧城市”试点之一, 在城市智慧化、旅游信息化方面有充足的资源和条件。应通过建立“扬州旅游”在线电商平台和APP整合主要景点、酒店、特色餐饮、租车、地方特色商品等旅游业态加盟, 建立扬州旅游的生态系统, 实现旅游企业的在线转型经营。可以借鉴诸如携程、去哪儿、艺龙等国内知名的旅游电商的经验, 甚至可以将扬州旅游平台交由其运营管理, 以提高扬州旅游在线平台的游客体验和对外影响。

(二) 重视游客体验, 提供差异化服务

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看, “去公务化”和“散客化”将是未来趋势, 越来越多的游客将选择自助游。自助散客时代的旅游信息化, 要求游客随时随地都可以很方便地获得与旅游有关的信息和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旅游营销, 就需要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 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超越用户预期, 力图做到每个“长尾”游客都能“私人定制”。

比如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基于位置服务) 是根据移动客户端定位用户地理位置, 并为其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业务类型。通过对移动终端的定位, 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对于外地游客, 根据其所在位置和所处时间, 可以为其提供景点、餐饮、住宿等的推荐服务;对外地车辆和步行游客, 可以为其提供地图导航服务;根据游客以往历史和需求, 为其推荐相同爱好的游客, 增加其互动性;当游客需要紧急救援时, 能第一时间提供救助。[3]

此外, 提供星级饭店、主要景区的无线网络全覆盖, 鼓励景点、餐饮、住宿等行业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为游客提供便捷等, 这些措施都可以满足游客差异化的需求, 从而大幅增加用户来扬州旅游的体验。

(三) 拓展旅游营销模式, 创新旅游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

为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对商业模式的积极影响, 旅游企业要开拓思路, 积极拓展营销模式。无论是自建平台或借助第三方平台, 都应积极利用多种方式扩宽客源, 吸引散客, 特别要重视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因为用户 (游客) 的口碑在互联网思维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户 (游客) 的好评, 可以让旅游产品提供者获得更多的关注, 比如雕爷牛腩注重用户口碑、与粉丝互动, 创造了传统餐饮的一个奇迹。同样, 一旦旅游服务出现问题, 用户 (游客) 轻轻一句差评, 可能影响的不仅是一个旅行社的信誉, 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扬州旅游的品牌。

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要深度开发扬州旅游资源, 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并高度重视现有旅游产品的包装整合, 积极推出特色旅游产品。比如针对旅游淡季, 可将公园之外的景点融入历史、人文、养生等各种元素来吸引游客。

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除了常规业务之外, 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向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 将联系资源变为掌握资源。比如针对景点运营成本过高和降低景点门票的矛盾, 景点、旅行社等可积极寻求上下游资源的整合, 通过消化酒店客房和航空机位获得返佣。景点、旅行社等可以增加与餐饮、酒店等的联系, 签订互惠协议, 甚至可以入股乃至自建, 实行一条龙服务, 在降低游客旅游成本的同时, 企业自身也将实现转型升级。[6]

参考文献

[1]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 2014, (2) :70-71.

[2]黄俐.长尾理论——LBS的商业模式[J].企业研究, 2011 (7) :19-21.

[3]马卫, 李俊楼.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思考[J].电子商务, 2013 (5) :22-23, 25.

[4]扬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整合旅游资源, 建设旅游强市——关于扬州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http://zx.yangzhou.gov.cn/yzzx/syysjyxc/201312/719e2f5b62c84915b5328ceea0512858.shtml, 2013-07-23/2014-08-01.

[5]王明宏.扬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模式及对策分析[D].扬州大学, 2013.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9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创建于1985年, 目前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西重点学科, 每年在全国招收120人左右的学生, 在大三分为酒店、景区、旅行社三个专业方向。其旅游管理专业在2006年改为应用型本科, 课程体系与原来相比有一定调整, 各课程也以应用性为诉求进行了教学改革与调整, 《旅行社管理》课程的调整改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一、《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开展“旅游线路设计与模拟营销”比赛的实施过程

1.旅游线路产品设计。

全班35人分为7组, 自由组合, 每组5人。各组针对本组选取的省 (区、市、特别行政区) , 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不允许超出所选行政区范围) 。参加比赛的7条旅游线路设计好以后, 挂在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网上公开展示。

2.模拟营销。

营销对象为旅游学院全体同学 (以下称消费者) , 参赛的7组同学将以各种方法对本组旅游线路作营销推广。我们假设旅游学院每位有5000元消费额度, 每组旅游线路都有最终报价, 当35位同学之一对消费者营销推广时, 消费者可以: (1) 不消费; (2) 出价为“最终报价±20%” (这是为了锻炼35位参赛同学的议价能力) 。各小组的本环节得分为本组旅游线路所获得的模拟消费总额 (消费额最高的小组得100分, 其余各组按模拟消费总额的比例得分) 。消费者进行模拟消费后应签字确认, 并写明班级、宿舍, 方便查证。

3.模拟同业推介。

以上两个环节结束后, 各小组在课堂模拟向旅行社同行 (本班级同学) 讲解与演示本组旅游线路, 接受同学与教师质询与评分, 教师与全体同学的评分各占同业推介得分的一半权重。

4.比赛计分。

最后得分=模拟营销得分×70%+模拟同业推介得分×30%;本得分为《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平时成绩。

整个比赛, 共占用10课时, 对《旅行社管理》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配合效果。以下从学生、教师、教学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效果分析。

二、成效分析

1.就学生角度而言, 本次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强学生间的协作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旅行社管理》课程与社会、行业发展联系紧密, 实用性强, 本次比赛既有现实的旅游线路设计, 又有贴近社会和行业实际模拟销售与模拟同业推介, 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程比赛后的调查中, 90%的同学认可这一教学方式, 认为自己兴趣大为提高。在本次比赛中, 教师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典型任务, 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操作要求,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旅游信息设计旅游线路,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进行发散创造,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亲身实践,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习过程的自主化。比赛后的调查显示:9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市场推广能力大幅提高。

2.就教师而言, 教师从传授知识变成了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评价者, 在比赛过程中, 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 不断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这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据本人学期末的统计, 在2012年4~6月本人任教的《旅行社管理》课程期间, 课外时间学生共主动联系我20次, 其中15次是在本次比赛期间。

3.就教学效果而言, 达到了“以赛促教”目的。通过本次比赛, 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从学习兴趣、行业需要出发, 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 比赛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性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多赢。本次比赛对《旅行社管理》课程中产品设计、定价策略、销售渠道、促销等章节均有较大的辅助教学效果, 实现了组织比赛前的“以赛促教”的预期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1.个别同学在小组中基本不参与工作, 滥竽充数。本次比赛小组成员数为5人, 本意为锻炼同学的协作沟通能力, 但在这次比赛实践中出现了能者多劳甚至全劳, 而不能者少劳甚至不劳的现象, 一些小组能力突出的成员承担了多数产品设计和模拟营销的工作, 而个别成员则滥竽充数, 坐享其成。针对这一现象, 作者提出的改进措施有: (1) 缩小比赛小组成员人数, 把5人改为3人, 减小不劳者坐享其成的可能性。 (2) 在模拟同业推介进行演示介绍时, 要求各小组以可以量化的形式报告每个成员所承担的工作, 并由同学与教师对其质询以判断其工作质量, 计入其个人平时成绩。

2.在模拟销售阶段, 由于目标市场群体并非实际消费金钱, 存在“人情消费”的现象。本次比赛的目标市场群体限制在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其他年级专业的同学, 本意为方便比赛宣传及促进旅游学院同学的知识面。但个别小组不对目标群体进行任何本小组旅游线路的宣讲, 仅依靠人情关系要求对方签字认可消费额度, 这样就是不可接受的了。对这样的问题, 作者进行的改进为: (1) 强调必须产品联系消费, 依靠中立的学生社团进行调查核实, 凡各小组提交的消费者确认名单须经校旅游协会向签字者进行该旅游线路问答, 确定该消费者对相关旅游线路有所认识才有效; (2) 重罚。凡提交的签字名单中, 经检查有10%对相关旅游线路的了解不足的, 则扣除一半消费额度。

3.在比赛中存在意气之争。由于比赛存在竞争, 一些同学把日常矛盾带入比赛, 在模拟同业推介环节中, 把正常的质询当作发泄不满的机会, 导致偏离主题, 课堂时间拖延, 影响教学质量。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对教师的要求就有所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已不再是主导地位, 教师应当将舞台让给学生, 而教师只是本场演出的主持人和引导人。学生在讨论中冷场的时候, 教师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跑题的时候, 教师对话题加以纠正, 学生在讨论中过于繁琐, 节奏过慢时, 教师对时间加以控制。总之, 教师的作用就是保证整个模拟同业推介按照原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摘要:《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但由于旅行社行业的业务特点, 观摩、演示等手段较难让学生加深理解。本文通过对在课程中开展“旅游线路设计与模拟营销”比赛这一做法的分析, 探索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关键词:旅行社管理,课程,比赛

参考文献

[1]李中晶, 张健, 华国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 2012, (11) .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10

目前, 国内对房车旅游研究较少, 对房车旅游的概念界定还处于探索阶段, 万展强将其定义为旅游者借助房车离开他们的惯常居住地, 前往其他地方开展休闲、娱乐、度假、朝拜等游憩活动[4]。廖军华则将其范围缩小, 特指借助于房车暂时性地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地到郊外进行的游憩活动[5]。

房车旅游的具体特点为:①灵活便捷性。房车旅游是将“房"与“车"完美的结合, 使旅游者在旅行中能灵活变更出行线路, 选择游览景点, 不必为订房、订票、找餐厅烦恼, 摆脱传统旅游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②丰富多样性。建立在房车基础上的房车旅游, 将垂钓、野营、划船、拓展训练、户外探险和游览观光等活动融为一体, 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度假活动, 丰富游客的活动内容。③经济实用性。游客作为房车旅游的导演, 可自行安排旅途中的各项开支, 通过房车体验, 解决旅途中的吃、住、行问题, 免去住宿、餐饮等费用, 从而达到费用开支的最小化。④独立自主性。房车旅游极好地突显游客的个性, 不论是在房车自身的布置上, 或是在旅游路线和内容的选择上, 还是在出游人数的组合规模上, 都充分尊重游客的个人意愿。由此, 结合旅游学相关理论和房车旅游的特点, 我们将房车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以房车为旅行交通和住宿工具, 前往房车营地或其他地方开展休闲、娱乐、度假和探险等游憩活动, 以享受亲近自然、新颖刺激或自由灵活的生活为目的的新型旅游方式。

1 房车旅游发展概况分析

房车旅游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 现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甚至生活中的一部分, 房车露营产业甚至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6]。在欧美发达国家, 购买房车的费用比购买固定房屋低廉, 因为其经济适用和便利而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从世界主要国家房车行业相关数据可见 (表1) , 发达国家在生产商、经销商、房车营地和房车拥有者四方都有很大的发展, 形成了一条房车旅游产业链。

房车旅游在我国还是新兴事物, 处于起步阶段[7]。在2000年中天高科生产出第一辆房车并成立第一家专门经营房车旅游的俱乐部之前, 我国房车旅游市场还属于空白。中青旅总社在2002年将“兴城”作为房车旅游的第一个试点, 独家推出了兴城房车“三日游”, 获得很大的反响, 房车旅游终于走向我国旅游市场。截至2010年底, 我国已有房车4500余辆, 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普通家庭10%的房车拥有率还有很大差距。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房车露营联盟, 截止到2010年。

国内房车旅游呈现以下特点:①起步晚、底子薄。目前我国房车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 房车保有量少, 营地建设落后, 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房车旅游产业链。大多数城市和旅游景点都没有达到建设国际露营宿营地的标准, 正式挂牌的营地数量远不能满足房车旅游发展的需要。②设施差、隐患多。交通、路况和气象信息发布不及时, 路标和加油站指示、汽车维修服务等不完善, 公路交通的主要网点缺乏相应的急救车、救护站、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等急救救援设施的配套设置。③成本高、限制多。在我国租赁房车旅游所需费用对一般的消费者来说显得过高, 尤其是押金过高, 只能在高端游客中寻找市场, 难以普及到大众游客。此外, 我国房车发展的限制也很多, 如公路收费高、收费频次多, 增加了旅游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④潜力大、效益好。房车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房车旅游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据全国假日办发布的数据, 中国旅游者每年都以20%以上的数字递增, 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消费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015年, 中国旅游业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 创汇达1000亿美元以上, 将成为真正的世界旅游第一强国。

2 海南发展房车旅游的SWOT分析

2.1 优势 (S)

国家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号) [8]指出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把房车旅游、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 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潜水、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简称《意见》) [9]。《意见》指出, 扎实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 培育发展房车、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潜水设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发布了《关于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 将重点支持海南省旅游业创新发展, 重点支持发展和旅游业相配套的特色房车游, 汽车租赁, 游艇制造、销售、租赁等特色服务类型。这将使海南省在行业准入、经营范围及用语核定上比以往有更大的灵活性, 为海南房车旅游繁荣发展带来政策优势, 也为海南发展房车旅游以及露营地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10]。

资源环境优美:海南富集海、岛、山、河, 资源丰富多样、组合度好, 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了滨海沙滩、热带雨林、珍稀动植物、火山与溶洞、地热温泉、宜人气候、洁净空气、民族风情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生态环境较好, 2009年海岛森林覆盖率达到59.2%, 天然草原面积9.5万hm2, 空气质量总体优良, 基本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82.2%的河流和88.9%湖泊水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 86.7%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国家Ⅰ、Ⅱ类标准。这些为海南房车旅游发展以及露营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体验环境。

区位条件优越:海南岛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 靠近国际海运主航道, 地处热带, 拥有沿海、沿边、岛屿等地缘优势, 地利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条件。海南良好的区位减少了旅游淡旺季的影响, 有利于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便利。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全省实行省直辖市县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赋予了特区立法权, 尤其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方面给予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为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的房车旅游提供探索发展的环境, 海南可在房车旅游以及露营地建设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旅游发展迅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政策地鼓励之下, 加之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与热带海滨风光, 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纷至沓来, 海南房车旅游业依靠如此强大的客源市场以及诸多的外部原因, 必将展现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 近六年海南旅游发展迅速, 旅游收入平均增长率达14%, 旅游人次平均增长率超过10%。

2.2 劣势 (W)

交通基础较差:海南目前重大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快速通达周边地区的出岛通道亟待完善。岛内交通网络东线较为完善, 中线地方高速公路和西线道路状况较差, 现有国道、省道技术等级较低, 农村道路交通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道路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尤其是景区内的道路交通、停车场地以及设施设备在建设初期都没有考虑房车的需求, 缺乏自驾车服务基础设施和露营地设施。

营地、停靠站建设尚未到位:对房车旅游,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营地建设, 如果没有营地支持, 房车只能变成空壳。营地不只是为了供房车停靠, 还要为其提供电力、补充水箱、排污处理等服务。好的营地通常临近旅游资源地, 依山傍海, 加上各种娱乐、运动、商务、生活等综合服务。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营地建设标准, 海南也没有制定地方性的规章制度。随着海南重视房车旅游, 营地建设也日渐红火, 目前海南建设较为成熟的露营地是海口市西部的中天行假日海滩房车露营地, 但目前海南的房车露营地数量远不能满足房车旅游发展的需求。

交通、保险等配套法规亟待出台:房车它不同于一般的汽车, 在驾驶方面自然需要更高要求。国内拖挂式房车相关的驾驶技术要求与所需驾照类别的法律法规很不明确, 如果按照现行的机动车准驾车型分类, 只有具备A2驾证的驾驶人员才能开牵引车, 拖挂式房车还不能上高速行驶, 这对房车外出旅行造成了很大困难。房车过桥费用相关规定的缺乏也制约了房车的普及。目前, 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房车设置的保险类型, 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目前海南方面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制度要求。对房车的制造以及上路行驶都有一定限制, 制约了海南房车旅游和露营地建设。

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海南境内地形复杂、高低悬殊, 不同地区气候又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低温少雨的共性基础上, 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个性地方气候和小气候特点, 这为房车旅游安全、道路建设以及露营地建设增加了难度,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房车旅游的开展。

2.3 机遇 (O)

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高度重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为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明确支持海南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发展旅游房车、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露营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 为其发展房车旅游创造了有利时机。

房车旅游成为旅游休闲的一大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及生活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旅游休闲已经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人们对休闲度假质量要求逐步提高, 房车旅游带来的深度休闲体验受到人们的喜爱。大众的关注和国家对新型旅游度假方式的日渐关注、支持, 为海南发展房车旅游以及露营地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内房车旅游市场需求巨大:2010年中国的房车露营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内房车生产制造商数量有所增加, 日趋激烈的竞争会更会促进国产房车的发展。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让国外更关注, 更多欧美房车企业希望进入中国市场, 国内房车产品价格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展。国内露营地建设虽然标准未定, 但兴起迅猛, 具有不同特色和服务标准的露营地网络日趋完善。中国房车产业终于即将步入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 房车配套设施的露营地以汽车自驾游为契机发展趋势广阔。

2.4 挑战 (T)

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儒家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其崇尚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中庸之道, 造就了国人喜安定、不喜流浪, 喜保守、不喜冒险的“根"性。因此, 海南岛发展房车旅游的突破瓶颈重点在于如何降低目前房车市场的进入门槛, 使房车旅游走进普通百姓家中, 取得广大游客的认同, 吸引更多的追随者。当前海南的房车旅游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市场, 广大群众出游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 自助游、跟团游占据了市场的主体, 拥有房车的主体大多为成功人士, 人数仅局限于小部分人群, 阻碍了房车旅游的发展。

新兴旅游业态竞争环境激烈:虽然房车的出现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 但房车旅游的发展却迟迟不见成效。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房车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业态还处在摸索阶段, 存在较多缺陷;三是因为房车处在一个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 面临着传统旅游和新兴旅游的双重竞争压力。

在新兴旅游业态与传统旅游的竞争中, 很大方面是大众的认知和接受度问题。房车旅游在我国发展不过十余年, 在国内的认知度远不如其他传统旅游业态高, 与发展较成熟的传统旅游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 房车旅游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安全保障未形成系统, 且存在较大限制因素, 如房车上牌难、驾驶不便和过路费高等。此外, 新兴旅游业态之间也存在较大竞争, 主要表现在政策倾斜力度、消费市场竞争以及企业投融资的竞争等。在政策上国家支持各种新兴旅游业态, 如[国发 (2009) 41号]文件明确指出应大力支持房车、邮轮游艇等新型旅游产业, [国发 (2009) 44号]指出培育发展房车、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潜水设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等;在旅游消费市场上, 由于新型业态存在一些共性使它们存在部分共同的消费群体, 如喜欢新颖刺激的年轻消费者, 造成市场的竞争。由于新兴旅游业都存在投资大的特点, 造成融资困难以及各业态之间的融资竞争问题。

3 海南发展房车旅游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房车旅游管理和运行机制

房车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具有产业链长、乘数效应大的优点, 涉及的产业有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 在发展与推广中, 难免会遇到各方面困难, 需要政府部门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 积极引导相关行业之间相互配合、创新发展, 共同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房车旅游的发展。首先, 在房车旅游的培育和发展中应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国发44号]文件指导下, 建立房车旅游的相关政策法规, 简化房车营地建设审批手续, 建立房车相关交通法规, 在配套设施和交通等的建设方面给予优先优惠, 同时加强安全管理, 引导房车旅游健康发展。其次, 加强相关行业的协作, 房车生产商、房车租赁公司、房车协会、房车俱乐部、旅行社、房车营地和景区景点等行业应相互协作, 在行业协会和政府的规范和指导下, 共同为市场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如通过行业协作在有条件的景区建立一定规模的房车营地, 并形成连锁, 以统一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将房车营地贯穿一体, 为游客提供深层次的休闲旅游服务, 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第三, 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从产品设计、生产、宣传到产品的营销都进行创新发展。房车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 缺乏消费基础和影响力, 更需要把重心回到产品上, 先从产品的市场化设计做起, 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滨房车度假产品。如提出房车半自助游产品, 旅游者可驾驶出租房车或自己的房车来到房车宿营地, 旅游者可获得景区门票、定制行程单、往返大交通票务、销售业务和提供房车相关的VIP服务等, 以此增加市场竞争力。

3.2 加强房车旅游多元化营销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 信息交流日益频繁, 国外一些新兴项目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而我国作为第四大旅游消费国, 已有一大批具有尝试一些新颖旅游产品实力的旅游者。据《中国旅游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 在1199份有效问卷中, 8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房车旅游, 公众表现出对房车旅游的热情。目前国内拥有房车的群体主要有房车租赁公司、房车营地、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 对房车旅游感兴趣的多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旅游者、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士和国外游客等。前者不但具备较高的购买能力, 而且拥有大量的时间, 出游频率较高;后者则充满激情与挑战自我, 喜欢寻求刺激和追求自由灵活的旅游方式。因此, 我们要通过多种营销手段, 紧抓这一主要目标消费市场, 运用网络平台进行便捷的网络营销, 建立房车旅游相关网站为游客提供快捷、全面、安全、周到的旅游服务。在各大网站建立微博, 时刻更新房车旅游信息, 创立最直接、最便捷的房车微博行销, 也可通过业内协会、人士举办各种房车博览会、展会向潜在消费者介绍、推荐房车旅游方式。然而, 房车旅游在我国还刚刚起步, 旅游消费主要还集中在高端客源市场。国内对房车以及房车旅游的概念还有多数消费者不了解, 房车旅游的理念甚至在大城市中认知度都很低[1]。中华民族具有喜欢定居、群居, 崇尚保守、安定, 不鼓励冒险的传统, 对房车生活被认为是“无根漂泊"、“流浪"生活。因此, 需要通过政府、协会以及企业加大宣传力度, 弘扬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和“深度游"新理念, 企业休假制度的多元化改革以及对亲近自然游、远足旅游等的宣传和推广, 使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休闲度假观念, 接受房车旅游的新方式。

3.3 建立衔接国际标准的服务体系

海南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应借助“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 积极开展国际房车旅游合作与交流活动, 借鉴国际房车旅游发展经验, 包括产品研发、营地建设、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经验。我们应以国际化改造为手段, 建立衔接国际标准的房车旅游服务体系, 在房车生产、旅游交通、房车营地建设、旅行社服务和旅游服务等领域和环节, 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如建立房车电子商务平台, 为游客提供快捷、全面、安全、周到的旅游服务。同时, 引入国外“自由"和“环保"的房车旅游理念, 在房车的开发中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力度, 占领技术制高点;在营地建设中注意与周边环境协调, 保护环境并进行个性化设置;在旅游过程中提倡“绿色房车旅游"。

3.4 推进房车旅游信息系统建设

国家旅游局指出, 在线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房车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正在快速发展, 要满足这部分新兴旅游需求离不开自身的现代化, 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智慧旅游"。现代旅游业同金融业、互联网业、通讯业结合越来越紧密, 通过互相借力达到共同发展。海南房车旅游发展应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 推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面提升房车营地、房车度假区、房车旅游金融卡、景区和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其中, 功能齐全的房车内部应具有倒车影像系统、雷达测速警报系统、冷暖气系统、电影院音响系统、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这些必须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 才能实现全方位智能化控制。同时, 鼓励房车旅游企业与金融业沟通合作争取多种形式的融资信贷指支持, 拓宽房车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 探索开发新型的旅游金融产品, 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 发展海南智慧旅游。

参考文献

[1]魏翔, 王绍喜.房车旅游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及其战略相互性分析[J].旅游学刊, 2005, (5) ∶81-86.

[2]于秋阳, 杨斯涵.房车旅游发展条件评估分析与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 2012, (4) ∶72-77.

[3]李婧.房车旅游:露营基地应对新挑战[N].中国文化报, 2012-08-20.

[4]万展强, 张绍文.房车露营地与房车企业多角化经营[J].旅游经济, 2010, 9 (3) ∶10-11.

[5]廖军华.关于我国房车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 2009, (9) ∶141-142.

[6]杨振之.法国露营旅游发展历程、数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 2009-12-14.

[7]钱学礼.我国房车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对策[J].商业现代化, 2006, (9) ∶243-244.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Z].2009.

[9]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

铁路旅游专列运营分析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铁路旅游专列;特点;运营;发展趋势

一、引言

铁路旅游专列是为游客出行量身订制的特色旅游产品,全列卧铺编组,全程固定席位,一般600人规模以上,具有一线多游、夜行日玩、快捷方便、安全舒适、影响广泛等特点,现已成为铁路旅行社经营的主导产品。根据我国旅游专列的开行和发展以及我省旅游专列的运营情况分析,提出旅游专列运营、现阶段存在问题质量提升对策和未来展望。

二、我国旅游专列的开行和发展

1985年10月1日,铁道部中国铁路对外服务公司技术服务处组织开行了我国首趟全列软卧车辆编组、以英国等欧洲外宾为主客源的“乌鲁木齐—吐鲁番、敦煌、嘉峪关、兰州、西安”丝绸之路旅游专列,至今,已经运营28年。起初,每年只开1-2趟,全部为欧洲外宾,走丝绸线,有“东方快车”美誉。1990起,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东南亚等地成为我国旅游专列的新型客源市场,旅游专列同时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每年开行数量逐步攀升,直至2005年3月广铁(集团)公司羊城铁路事业发展总公司运营了全国首趟由旅行社管理开行的“佛山—坪石游”17/18次“大瑶山号”旅游专列,首开为国内游客量身打造的旅游专列先河。当年5月20日,上海铁路局直属旅行社借助刚刚兴起的假日经济开出全国首次冠名为“假日列车”的“上海—杭州”旅游专列,之后铁路旅游专列在全路兴起,但真正进入大规模发展期,是1997年4月1日我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之后,延续至今。据铁道部客运营销主管部门统计,2011年全路开出各种旅游专列1400余列,发送游客百万人次,并预言2012年将超过2000列。

三、山东省旅游专列的运营

1997年5月1日,由现在的山东中铁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前身—济南铁路局旅游总公司运营开行了我省“济南—黄山、九华山、千岛湖”首趟旅游专列。自此到今年4月,我省已累计开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旅游专列430余列(1997年—2000年约50列,2001年—2012年4月 382列)发送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其中不乏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专列。特别值得阐述的是2002年,曾是我省旅游专列新模式运营最成功的一年,借力当时的“三峡原貌游”热点,中铁国旅联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大三峡国旅,作为其山东组团总代理,营销了省内各级老龄组织、同业旅行社及大客户单位共同推出了“乘齐鲁快车旅游专列万人游三峡”活动,并对该产品进行了组合包装,让游客在畅游三峡和神农溪漂流后,继续到张家界游览,享受一线多游的超值服务。该年开出“三峡、张家界”旅游专列11列,这是调整经营思路,发挥整体优势、规模优势、网络优势,实现共赢的旅行社经营理念的大升华和营销方式的大转折。同年,还成功运作了具有相当轰动效应的“新汶号矿业”全国首趟矿工劳模赴三峡考察专列、平原县农民赴温州招商引资专列。2003年,中铁国旅的“齐鲁快车旅游专列”品牌参加了“中国旅游报.2002年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获“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称号,在山东省旅行社业中独获殊荣。

对本省产生较大影响的专列还有:1、经典线路专列。1997年香港回归后运营的“港澳”专列;1999年昆明世博会引爆的“贵昆”专列;老年人带热的“海南桂林”专列。2、政府品牌专列。2004年6月、2005年8月协助省政府两次开行的“山东名牌产品万里行”专列,北上天津、沈阳、哈尔滨,西进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宣传山东经济做出了一定贡献。2003年8月、2006年7月协助省旅游局两次开行的“山东之旅号”专列,南下上海、广州及江、浙、沪等,为树立良好的山东旅游形象做出了一定成绩。2004年7月,联合省音乐家协会开行的山东音乐家云贵采风专列,在傣、白、苗、彝、侗、佤、撒尼、纳西等少数民族的村寨、部落引起强烈反响。

每年暑期有“师生观光专列”,日常有“周末假日专列”,真正经久不衰、深受青睐的是“夕阳红休闲专列”。2003年3月,与省老龄办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共推“夕阳红海南、桂林”“齐鲁快车”旅游专列,市场反应异常火爆,掀起了我省老年人乘专列旅游小高潮,至今开出“夕阳红”旅游专列上百列。铁路旅游专列在倡导我省老年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已经连续多年被省市老龄机构授予“涉老先进模范单位”。今天,有钱有闲的老年人,已经成为旅游专列市场的最主要客源,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旅游需求成为铁路旅游专列下一步运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四、提升旅游专列运行质量的对策

旅游专列是铁路旅游企业的“看家”产品,是具有独特优势的品牌。铁路运输业和铁路旅游企业要密切配合,研究市场,共同把旅游专列运营好,开成铁路运输业和铁路旅游企业共有的“品牌”和“精品”,积极为我省旅游业发展做贡献。

一是加强调研组织。通过对旅游客流市场的调研、分析、预测,掌握旅游客流的流量流向和时限,确定旅游线路,科学安排运力,根据客流实际需要,开行图定旅游专列。对于季节性、特殊性的旅游客流,可开行临时旅游专列。要深入研究老年旅游市场,精心设计适合老年特点的夕阳红专列产品,抢抓我国老年游良好机遇,做大老年游蛋糕。

二是加强运力支持。铁路运输主管部门对旅游企业申请开行的旅游专列,要及时受理安排,准备好车底,确保车辆性能良好,卧具整洁舒适,保证冷热水供应,提高旅游专列的硬件档次。列车乘务人员要提供优质服务,维护旅游专列良好品牌。

三是开发新的专列线路。在选择具有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的同时,要开发新的旅游目的地热点,丰富旅游专列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四是积极探索开行豪华旅游专列、星级旅游专列和各类主题专列,拓展旅游专列的特色产品,并积极承揽大型企业集体出游和各级政府赴外地招商开行专列,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

五是启动运营我省假日列车。山东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伴随着国家休假制度的不断调整完善和人们对假日出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对开行省内假日旅游专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悉,济南铁路局目前已做前期准备,计划今年暑假启动运营青岛(烟台)—枣庄、济南(鲁西南)—威海假日列车。

五、旅游专列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目前,旅游专列的发展中也面临许多客观制约因素。一是大规模出团,组团社有组团风险。铁道部现行的旅游列车管理办法要求载客辆数不得少于14辆,一般是软硬卧混编,软卧定编32-36人,硬卧定编60-66人,这样就决定了每趟旅游专列组客不能低于600人,开行只能在客源十分丰富的大型客源城市组织。二是我国铁路运力不足现状导致旅游专列运行速度无法满足现代游客“快行慢游”需求。因为旅游专列是在图定列车的空档运行的临时客车,往往要绕行、会让、待避图定班列,加之清晨到达目的地的需求,故比日常图定列车速度慢。三开发新兴旅游景区旅游专列产品受约于现行的铁道部运输局旅游列车运行图线条。因为国内旅游专列已经运营十几年,经典、成熟景区每年都开,急需补充新线路、新产品,如武夷山-福州后赴台游、沈阳-丹东后赴朝鲜游等。

2011年7月呼和浩特铁路局在内蒙古旅游局建议支持下打造的全新旅游专列产品—“草原之星”内蒙古一线多翼全境游专列完成首发,《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均做了深度报道。该专列在线路安排上本着“展示经典、覆盖全区”,从大沙漠到大草原,十分吸引客源。专列在服务设施上全部使用25G新型空调车底,被褥、餐具等客运备品设施按照一线品牌列车标准配备,随车安排医务人员,配备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对软卧卫生间进行了改造,餐车安装平板电视、KTV设备等现代化生活设施,适于旅途中消除疲劳、开展寓教于乐活动。“草原之星”现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内蒙古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窗口、展示内蒙古、和谐发展的舞台。“草原之星”旅游专列品牌的运作模式建议在全路借鉴推广,引领铁路旅游专列健康、持续发展。

六、结语

铁路与旅游是互为依托、互惠互利的“共同体”关系,只要紧密联合起来,同步规划运作,同向开发市场,就能产生规模效应。现阶段,铁路旅游专列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努力提高自身硬件和服务水平,将会有极强的生命力,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为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铁路企业管理论坛丛书编委会.2006铁路客运与旅游.中国铁道出版社

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对策 篇12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现状

1、旅游政府协作

鄂西圈8市 (州、林区) 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区域旅游协作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并在进行着区域旅游协作实践。如2009年8市共同出资组建了鄂西圈投资有限公司, 进行相关的资本运作, 扩大资本及资产规模, 增强公司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投融资能力。此外, 8市 (州、林区) 旅游局2009年正式签署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合作协议”, 建立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合作协调会议制度, 每年轮值召开联席会议, 研究决定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重大问题。

2、旅游资源协作

鄂西圈8市 (州、林区) 各自拥有互补性或相似的旅游资源, 但各自的旅游资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都不具有绝对优势, 因此只有重新整合这些资源才可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如鄂西圈内, 宜昌、荆州、襄樊等地都拥有部分三国遗址, 在未协作之前, 它们各自宣传自己的古三国遗址旅游文化, 建立协作关系后, 把三国文化旅游整合成一个拳头产品推向市场, 从而成为了一个品牌。

3、旅游市场协作

旅游市场协作主要包括各协作方互送客源、共同进行市场促销和旅游形象推广、共同建立圈域旅游协作网络信息平台等。如8市 (州、林区) 旅游局正式签署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合作协议”, 就8地旅游市场开拓与整体促销作出了明确规定;2009年, 8市 (州、林区) 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负责人共同组建促销团前往西安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在旅游协作信息平台建设方面, 启动了鄂西圈公众服务网建设项目, 进一步整合鄂西圈经济社会、资源、生态、文化旅游、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资源, 不断提高鄂西圈旅游服务水平, 扩大鄂西圈知名度和影响力。

4、旅游交通协作

自2008年湖北省政府提出构建鄂西旅游圈的政策以来, 鄂西旅游圈在交通方面进行了很大协作。如2010年武神 (武当山—神农架) 公路竣工, 不仅使武当山至神农架旅程由6小时缩短为4小时, 而且串起了鄂西旅游圈内几大知名景点, 兼具旅游走廊和交通通道双重功能;沪蓉西高速通车, 让恩施至武汉车程由12小时锐减至6小时, 让“快旅慢游”成为可能;宜万铁路通车, 宜昌由过去的旅游终端变成了旅游集散中心, 拉长了鄂西圈的旅游线路, 游客参观完三峡大坝、三峡人家, 可以经由宜万铁路, 继续到恩施旅游。

5、旅游线路协作

目前, 鄂西圈8地根据旅游市场需求, 整合了圈内协作前各自分散的一些旅游线路, 推出了一些特色鲜明, 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精品线路、主体线路。如推出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擂鼓墩曾侯乙墓—京山屈家岭—大洪山风景区—枣阳雕龙碑遗址—古隆中—襄阳古城—谷城薤山、南河风景区—神农坛景区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谒祖线;恩施鱼木寨—大水井—腾龙洞—沐抚大峡谷—唐崖土司城遗址—清江闯滩—巴土圣山—下钟家湾长阳人遗址—撒叶儿荷—清江画廊—长阳清江古城—愚人岛—宜都天龙湾—柴埠溪大峡谷清江巴土民俗风情线;襄樊隆中风景区 (三国文化园) —襄阳古城—南漳水镜庄—徐庶庙—明显陵—荆州城墙、关帝庙、关羽祠—华容大道—绣林镇—当阳长坂坡、关陵、玉泉寺—猇亭古战场三国文化线等多条旅游线在内的跨省区精品线路, 把鄂西圈内各地景点串联在一起, 整体扩大知名度, 并延长游客旅行时间。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可操作性的协作条款

鄂西圈各地都充分认识到了协作发展的重要性, 也想通过与其他地方协作来促进本地旅游经济发展, 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实实在在的协作条款, 故而影响协作成效。目前鄂西圈专门的旅游协作机构是湖北省鄂西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鄂西圈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市 (州、林区) 及其县 (市) 级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的具体衔接落实工作, 但未能在圈域范围内制定出专门的协作章程和具备可操作性的协作条款和规章制度, 以指导圈内各地更好地进行协作实践。如有些旅游资源在地理范围上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域, 因缺乏具体的协作办法和规章制度, 各地为争得资源的开发权和收益权互不相让, 影响规模收益获得。

2、协作深度不够

区域旅游协作应坚持旅游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特征, 但区域旅游资金、从业人员等要素应充分放开, 体现出市场竞争的公平与合理原则。当前, 鄂西圈内旅游协作更多地体现在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市场的联合促销及旅游线路的协作上, 而在旅游其他要素协作上表现力度不够, 如旅游资金各自筹措, 旅游企业各自为营, 旅游从业人员在圈域内未有序流动, 也未打造鄂西圈整体旅游形象, 树立鄂西圈旅游品牌等, 从而影响了鄂西圈协作发展的效果。

3、协作偏重于政府

区域旅游协作的主体由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两方面组成, 区域旅游协作需要政府介入, 没有政府的相关政策, 协作就缺乏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 企业应该是区域协作最重要的主体, 区域旅游协作最终要落实到旅游企业上, 光有政府的积极性而没有企业的积极性, 区域旅游协作是不可能持久的。现阶段鄂西圈旅游协作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政府, 旅游企业为辅助角色, 旅游协作呈现出明显的政府行为色彩。旅游企业多在旅游政府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进行协作活动, 企业定位不清晰, 角色边缘化, 导致旅游企业在旅游协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协作缺乏利益补偿机制

对于鄂西圈内各地而言, 它与圈内其他地方进行旅游协作的积极性在于这一行为能否给它带来收益, 预期收益越大, 协作意愿就越强烈。鄂西圈涵盖湖北8个市州, 旅游产业协作发展牵涉到不同行政主体和经济主体的利益, 各协作方会更多关注其现实和未来利益, 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进行决策, 如果与其他地方协作得不到任何利益甚至会损害自身利益, 那么该地就不会主动参与协作甚至拒绝协作, 从而给协作带来难度, 影响鄂西圈协作成效。

三、加快鄂西圈协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协作可执行度, 拓展合作深度

要促进圈内旅游协作发展, 必须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协作章程和协作条款, 内容包括鄂西圈旅游协作的目标及范围、协作对象、协作参与者、协作项目、协作可行性、协作的预期效果、协作方式、协作时间、协作进度、协作法律法规、协作后续利益分配等, 否则就只能流于表面或口头, 不具备可操作性。在旅游资源协作、旅游线路协作和旅游市场协作的基础上, 将圈内旅游协作的领域逐步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连锁经营、旅游行业标准、旅游信息平台、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生态环境和旅游结算、投诉体系等领域全方位地拓展, 建立统一的旅游人力资源流动和培训机制, 建立统一的旅游研发咨询和旅游求助平台, 建立统一的旅游形象和品牌等, 积极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旅游生产要素在整个区域的流动, 从而实现资源最优化的配置。

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提高市场化水平

针对很多行政办法、管理办法、法律办法缺乏内在的、自发的动力等问题, 鄂西圈的发展应以市场的利益共享为原则, 以市场为整合的力量, 冲破区域的范畴寻求优化;加快要素市场化步伐, 发挥企业的主导优势, 激发地区协作活力。让旅游企业唱主角, 旅游企业是圈内旅游协作的主要实施者, 圈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旅游要素的整合都可通过旅游企业间的协作来实现。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主体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分工及投资范围, 继续加大为生态文化旅游配套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 为旅游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创造良好的硬环境。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 鼓励各类经济成份投资鄂西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经营。

3、建立协作利益补偿机制, 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目前, 鄂西圈关于利益补偿的合作协议还是空白, 这个空缺必然造成旅游协作过程中的不合作或抵制行为。因此, 要在市场原则的指导下, 以优势资源流动为核心, 以间接调控为主,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贸易、价格、土资、社会保障等多种政策, 通过在各市区实施有差别的政策, 引导资源和企业的流动, 从而达到资源在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建立圈内利益补偿机制, 制定合理的制度, 让获利较大的地方政府, 对在合作中让渡自己权利、资源和利益的地方政府在经济、财政或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补偿, 主要方式包括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向受益多的地区征收调节税等, 以体现合理、公平, 把圈内协作建立在圈内利益互补、共赢的基础上, 从而提高圈内各地协作发展的积极性。

(注: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校基金项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YSQ10004。)

摘要: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 圈内各方在旅游政府协作、资源协作、市场协作、交通协作及线路协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着可操作性的协作条款缺乏、协作深度不够、协作偏重于政府、协作缺乏利益补偿机制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加强旅游协作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旅游协作

参考文献

[1]范春:我国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现状及对策[J].商业时代, 2005 (33) .

[2]赵丽华:环青海湖旅游圈合作发展机制探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4) .

上一篇:根本原因下一篇: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