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结算

2024-12-01

银行卡结算(共12篇)

银行卡结算 篇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支付观念的不断转变,医院病人费用结算方式打破了以往现金结算的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式,其中银行卡结算正已迅猛的速度代替着传统的纸币交易。这种新型的结算方式,既有它的便利性,同时也给财务运行和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加强银行卡结算方式下的账务管理,成为了每所医院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一、银行卡结算方式在医院财务运行管理中的优点

1.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医院的财务收费,尤其是门诊收费项目种类多, 单笔金额小,以往大多数采用现金结算, 负责收费的财务人员每天必须要备足零钱。随着门诊人次的不断增加,在补钱找零的过程中,自然减慢了财务人员的收费速度,给病人就诊、治疗等造成了影响。而使用银行卡结算,则不存在这种找零的情况,可以大大提高收费的效率。

2.降低现金安全风险。使用银行卡结算,对于病人及家属来说,可以降低携带大量现金可能出现的被盗风险;对于医院而言,可以避免收取到一些难以鉴别的假币,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

3.减少财务工作差错。据调查,一所三甲医院每天的门诊和住院收费可达到500万元以上,如果全部都使用现金结算,财务收费人员在高速运转下,难免不会在收费、退费过程中出现差错,而事实上,有90%以上的人都出现过钱账不符的情况。使用银行卡结算,不存在收取和退还现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差错。

二、银行卡结算方式下存在的财务风险

1.刷卡交易风险。医院在进行刷卡收费时,有部分收费人员对刷卡机使用不熟练,误操作而致使刷卡机出现故障,导致病人在刷卡时系统没有得到响应造成刷卡失败。同时,由于网络信号、线路等原因造成刷卡系统的响应速度相对滞后,给人以死机、交易未成功的错觉,极易造成医院对病人进行重复刷卡收费, 给病人及医院的收费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2.套现风险。大部分的医院为了控制人力成本,存在着“一岗多职”、“一人多岗”现象,一个收费人员既能办理现金业务,又能处理银行卡结算业务,这样就无法对银行卡刷卡业务所涉及的流程进行有效控制,致使个别收费人员钻“空子”, 当出现“现金”与“银行卡支付”两种收款方式互串时,擅自单方确认,自行调整, 违反国家关于金融业务特许经营的法律规定和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套取现金, 给医院财务管理埋下不稳定因素。

3.盗刷风险。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盗取别人的信用卡、银行卡信息并制做克隆卡,非法侵占他人财产。而绝大多数医院收费窗口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辨别信用卡、银行卡真伪的技能和专业工具,无法准确识别克隆卡,一旦出现盗刷情况,医院将可能面临担责风险。

4.往来账管理风险。由于银行卡结算流程有严格规定,银联公司对医院基本户的回款往往要滞后实际交易日2- 3个工作日,这使得医院财务应收pos机刷卡账与银行实际回款账存在着差异,如不及时对账,查找原因进行备注,时间一长,账目一多,很难厘清账款之间的差异,导致医院往来款管理风险加大。

三、应对银行卡结算方式下财务风险的对策

1. 开展财务收费人员的业务素养提升。定期邀请银行专业人士到医院,对门诊、住院等收费窗口工作人员开展银行卡相关知识讲座,重点学习各种银行卡的真假识别、刷卡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典型的错误使用案例以及出现没有响应等突发情况的处置方法,不断提高财务收费人员使用银行卡机结算的运用能力和水平,减少人为失误操作给病人和医院带来的财产损失。

2. 严把刷卡环节的控制关和票据的稽核关。按银联要求进行规范刷卡操作, 是有效防范刷卡风险的至关重要的关口。因此,在病人或家属进行刷卡消费时,收费人员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必须认真核查银行卡的有效期限,并要求持卡人在签购单上签字,同时核实签购单上所签姓名与银行卡的签名是否相符,在核对无误后,收回pos单商户联。专门稽核员每天必须对收费员上交的pos刷卡单进行复核,重点复查单据总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有持卡人签名,票据张数是否一致。因为pos机刷卡为授权支付,持卡人可以对没有签名的pos机消费单向银联提出刷卡消费疑义,届时医院将无法免除责任。

3.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制度。 (1)健全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pos机刷卡业务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规定:pos机刷卡消费的执行与撤销工作必须分离,不能由一人完成,杜绝“一岗多职”、“一人多岗”现象;承担pos机刷卡业务的收费室工作人员、负责银行存款业务的出纳员不能作为pos机刷卡票据存根联的保管员,且不能承担任pos机刷卡票据稽核工作,等等,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机制。(2)执行授权审批制度。 规定:收费人员只能进行pos机刷卡消费操作,如需撤销刷卡消费操作和调整支付方式,必须由收费室股长确认;当出现 “现金”与“银行卡支付”两种方式互串时,收费当事人必须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写明原因,经收费室股长签字后,及时在当日收费日报表中予以调整,并将原表、调整说明一起上交医院财务科。(3) 严格退费制度。根据退费发生的时间不同,进一步完善病人退费审批流程,若退费发生在缴费当日,收费室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签字后便可直接退费;如退费发生在缴费日后,必须由病人或家属填写“退费申请单”,列清退费项目、金额和原因,经相关医疗科室负责人、收费室负责人、财务科负责人签字,才可办理退费,并且对单张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退费,无论是否发生在当日,必须经财务科负责人审批签字。同时,严格遵循“从哪里来到哪里支”的原则,对于银行卡刷卡消费后的退费,必须按银联公司关于pos机刷卡结算后退费管理有关规定,将退款全部返回到支付时所用银行卡,严禁采取现金退款,从源头上杜绝套现风险。 (4)建立与银联的对账制度。通过pos机刷出的消费单与银联提供的商户交易已收清单进行对账来控制,银联提供的商户交易已收清单上有每笔刷卡消费或消费撤销的卡号、金额、刷卡时间、刷卡次数、入账金额等明细信息。因此,必须安排专门的财务稽核人员根据银联提供的pos交易清单,逐笔核实,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确保每笔刷卡款项都能及时转入医院银行账户,大大增强医院资金安全的可控性。

银行卡结算 篇2

中转银行:INTERMEDIARY BANK

REMITTING BANK汇出行在托收中称托收行/委托行

PAYING BANK付款行信用证结算方式中开证行在信用证中指定的另一家银行

REIMBURSING BANK偿付行信用证结算方式中信用证内指定代开证行向议付行或付款行清偿垫款的银行

COLLECTING BANK代收行 托收中向债务人收款的银行不知道算不算是收款银行:P

REMITTING ROUTE汇款路径

其他还有

ISSUING BANK开证行

ADVISING BANK/TRANSMITTING BANK 通知行/传递行

NEGOTIATING BANK议付行

CONFIRMING BANK保兑行

ACCEPTING BANK承兑行

银行会计结算的风险及防范 篇3

关键词: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类型;成因;防范措施

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银行会计是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肩负着核算银行业务、反映银行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与银行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案件频发,涉案金额触目惊心,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银行的信誉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强化对会计结算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银行结算风险已成为银行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已成为银行管理层的共识。

一、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类型

商业银行是信用创造和资金结算的主要渠道,在其中发挥着支付结算中介人的作用,无论对外办理支付结算业务,还是内部办理资金调拨,其处理过程主要都是在会计部门进行的。因此,会计结算岗位就当然地成为了风险多发的岗位。

(一)账户管理风险

单位或个人在商业银行开立结算账户,根据规定必须提供有关证明资料,比如营业执照(原件)或上级有关部门的开户证明、法人代表的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法人代码证。这个时候商业银行就要对开户人的合法身份和资料进行必要的审核,如果确认资料无误,那么就批准开户申请,编列账号,然后进行开户登记,并存入资金。但如果个人用虚假身份证或单位用虚假验资报告骗取假的营业执照,然后到商业银行开立账户,并进行相关业务的操作,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危险。

(二)结算操作风险

具体表现为:一是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未加以严格审查,就为其签发无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二是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置换资产、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资产,对于无力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企业,继续为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由企业用贴现资金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三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章不循,随意放大银行信用,超规定限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三)联行结算风险

联行结算风险多数来自银行的经办人员,近年来,金融系统个别基层机构由于风险意识淡薄、管理疏忽,经办员在汇划结算资金或银行系统内调拨资金时,出于私利盗窃联行结算资金,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损失,也损害了银行形象。

二、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成因

银行会计结算风险与银行其他风险相比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和更大的危害性等特点,其风险形成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认识不充分,综合素质亟需提高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迅速发展,新设机构网点不断增多,原有网点不断扩张,但是人员编制却受限,使得会计结算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达到要求。商业银行员工受教育程度不高或接受的培训不足,有的网点甚至基本上都是新员工,缺乏实际经验,操作技能低,业务不熟悉,无法很好地完成岗位职责的要求;有的员工法制观念淡薄,没有原则屈从领导,甚至在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驱使下,人为规避结算原则或故意违反会计结算规章制度,掩盖结算风险,促使违规事实发生;有的员工以权谋私、内外勾结、徇私舞弊、腐化堕落等,这些都使得商业银行的产生结算风险。

另外,银行会计结算岗位作为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员工对此并没有很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有些员工认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有些员工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简单汇总,对内控是环环相扣的动态机制和业务运行过程的认识不够,而且制定会计风险防范措施的人员缺乏在一线工作经验,制定的措施无法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从而无法达到预期防范的目的。

(二)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近几年内控制度的建设得到了各商业银行的重视,但是各商业银行却没有对内控制度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其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内控制度存在刚性,缺乏适应性。

首先,银行结算的内部控制制度散见于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信贷业务内控制度、会计结算内控制度、资金内控制度,缺乏有机的结合,这样一来,既缺乏了制度本身所必备的完整性,也弱化了制度的重要性。

其次,会计核算工作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处理,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抵触,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严重削弱了会计结算内部控制的力度。

再次,现行的会计结算内部控制建设往往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得会计结算业务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权责不明,产生技术人员权限过大、内控乏力等一系列新的风险。

(三)科技手段滞后

目前商业银行防涂改技术基本在低水平徘徊,防伪技术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肉眼辨认的水平上。而不法分子伪造预留银行签章、伪造防伪标志和变造票据和结算凭证的技术达到能以假乱真的地步,有些伪造的签章,连公安部门鉴定也感到为难。

(四)岗位制度管理不严密

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主要由会计部门完成,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准确、及时、安全,商业银行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但往往有些商业银行设置岗位时因为人手和业务量方面的原因,会计检查辅导由坐班主任兼任,而坐班主任由于日常业务缠身,许多常规监督检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由于内部检查的频率和覆盖面均未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就无法及时发现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的一人身兼数职,既管凭证,又管复核,这种名为岗位设置健全,实为无设防无内控的机构,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五)对内控机制运行弱化监督, 缺乏评价指标

银行业务多年来一直较侧重于事后监督,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原有的监督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现有的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相互牵制弱化。

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应放在银行风险的防范上,而实际工作中往往监督重心偏离,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正所取代,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

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监督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三、银行会计结算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加强作风建设,端正风险认识

在日常业务和培训中,要注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银行文化,培育银行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精神,增强银行人的责任感、归属感及凝聚力,提高会计结算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要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这是搞好内部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

其次要让结算业务人员熟悉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定的操作规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守法、诚信、公正、协作。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会计结算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第三要对会计人员的进行持续教育制度,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经常对员工进行结算风险防范的教育,让银行员工及时了解掌握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金融风险的表现、特征和最新动态,时时警惕工作中可能

遇到的各种假单据、假印鉴、假签名,增强员工识假防诈的能力。

(二)健全内控体系,促进风险防范

建立全面、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对所有拟开发的新业务都要预先制订有关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等新业务试运行后,再不断完善制度。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进行整合、优化,同时积极引进兄弟行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先进经验,力图使内控制度具备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内部控制人员加强专业教育,对内部控制的职能和流程加以规范和统一,使内部控制机制渗透到每项业务活动中,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风险控制体系平台。

(三)运用先进技术,提高防范手段

加快银行结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尽快建立电子化资金清算中心和现代化结算网络,用以全面规范结算业务操作规程,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险。

1.采用电子签章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通过人工肉眼对票据的签章与客户预留的签章进行核对,即使再认真,也难免会产生偏差,而且不法分子的仿真技术日趋高明,人工辨认的困难也愈发增加。而采用“电子签章”的方法,可以先把客户在商业银行的预留签章输入电子设备,核对时再由设备核对,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工辨认的误差,也可以避免出现内部作案分子掉换单位预留印鉴卡片而带来的验印风险。

2.开发风险预警监督程序

通过开发出快捷、高效的结算风险预警监督程序,渗透到每个环节和细节,对银行会计结算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对存在严重疑问的预警信息,还要向其上级业务主管反映,对查复有疑问或者发现被查网点、机构对重大差错隐患查证、落实不及时、不明确的,要直接向所辖主管行长、行长反映,直至彻底解决预警信息问题,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合理配置人员,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人员,实施岗位责任制,规范岗位设置,按照风险预测量的大小配备足够的风险监控人员;遵循岗位职责划分和风险隔离的操作规程,在人员配置上,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和交易环节的控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改变原有的只对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做到事先、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

(五)完善、强化会计结算监控

对会计结算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银行内部会计结算监督和银行外部会计结算监督要同时开展,不仅要对会计核算所反映的银行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还要对会计核算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结算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银行是信用创造和资金结算的主要渠道, 控制住银行结算风险,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得力措施。

四、结语

面对各种挑战给整个金融监管体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冲击,必然对我国现行的内部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打牢内控基础,不仅从管理上、制度上堵截金融犯罪。近几年商业银行违规违法案件频繁发生, 大案、要案不断,大多与执行会计结算制度不严、事后监督乏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防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和新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新的结算风险必然不断产生。因此,加强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防范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晓勇,王铁英,洪承旭.商业银行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唐宴春.金融企业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岳一民.浅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及对策[J].时代金融,2007,(12).

[4]杨娟英.谈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山西财税,2005,(7).

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及其防范分析 篇4

关键词:银行,会计结算,存在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银行的各项工作需要不断地提升才能与之适应,而银行会计结算作为银行的基础性工作,可有效的反映出银行的经营成果,以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合理的预测。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银行会计结算的风险就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规避银行中会计结算的风险,我们就必需了解与认识会计结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有效的规避银行会计结算中的风险,进而有效的促进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银行会计结算中的会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会计内部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会计结算工作作为银行发展中的基础性工作,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多重的管理职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会计的结算业务以及降低了银行的自身有效发展。随着现代银行的不断发展与转型,现代的会计结算工作已逐渐向多个领域发展,包括业务拓展以及营销方面,已不再是传统的业务管理职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银行处理市场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难度,进而就增加了银行会计结算中的管理风险。第二,会计人员作为银行中的管理者以及执行者,其业务素质的低下以及专业素质低等原因都会给会计结算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会计人员素质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银行培训工作的不到位以及会计人员缺少较为先进的管理意识等。因此,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欠缺也会为会计的结算工作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

(二)信用风险

信用是一个银行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而信用风险就是指由于借款人的私人违约行为或借款人信用等级的下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债权人的本金与利息的下降,甚至不能及时的收回,而存在的风险。因此,信用风险也是银行会计结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其中,信用风险主要有两个特征:风险的量和风险的质这两个明显的特征。风险的量主要是指违约人所违约相应的贷款金额,而风险的质主要是指相应借款人所发生违约行为的可能性,而由于违约事件属于一个不确定性事件,因此,信用风险又可分为三种,即违约风险、敞口风险和追偿风险等。

(三)操作风险

倘若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应的会计操作时,若存在行为的不规范以及在操作的过程中不符合相应银行制定的要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的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操作风险。而会计人员作为银行业务的执行者,其在银行业务执行过程中行为的规范与否,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而一旦会计人员在执行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主观的恶意或者对银行的业务随意的执行,这就大大加大了会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可能性,这样也就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操作风险。其中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领导为了满足客户的个别要求,而有意的要求会计人员忽略银行业务执行过程中的一些特别程序,进而就给会计核算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银行中的会计人员在执行一定的银行业务时,往往以自己所认为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会计核算带来了风险。

(四)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是银行会计核算风险中的一种特别表现形式。欺诈风险的构成主要是由第三方人员引起的。欺诈风险主要是由一些不法人员通过伪造银行中相关的会计凭证以及变更会计凭证而造成的欺诈风险。在现代存在的欺诈风险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犯罪分子对重要银行票据的篡改,进而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此外利用银行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的薄弱,进而骗取银行的资金,从而就大大加大了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欺诈风险。

(五)联行业务风险

资金速度的高效运转可有效的促进银行快速而稳定的发展。因此,有些银行为了加快资金的运转速度,就在资金的运转过程中,采用多样的资金运转形式,大量的投入人力以及物力,通过实现一定的电子联行,进而有效的对资金进行汇转,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联行业务风险。此外,在对银行资金的清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倘若银行会计人员在对联行业务的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以及对有关银行数据出现错发或者漏发的情况,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自己的运转时间,还加大了不法分子的犯罪率。

二、诱发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原因

(一)认识不充分,理解有偏差

银行中会计人员对于银行中有关事务认识的不充分,以及对银行相应业务的理解存在偏差等都会诱发银行会计结算风险。首先,会计人员在思想上就缺乏一定的偏差意识,对于银行有关事务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误区,将银行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偏差的认为整章制度,进而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够全面,且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而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制约机制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这样也就加大了银行会计结算的风险。此外,由于会计人员对于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认识不深刻,把互相牵制作为内部控制的全部,进而就导致对会计核算风险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能正常的发挥功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银行会计结算的风险。

(二)会计结算制度体系不够成熟

虽然有关银行对于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银行内部还没有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银行的会计结算工作形如一盘散沙,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核算体系,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与银行的紧密度,还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针对当前的银行而言,其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制度具有较高的原则性。一些商业银行对于银行内部制度往往设置较高的原则性,这样不仅没有完善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反而使内部控制制度的操作性变低。第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还没有建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控制体系,这样就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保密性和严谨性。第三,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与时俱进。虽然我国的银行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还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创新。此外,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性以及不完整性都为会计的结算工作带来了风险。

(三)银行会计结算程序的约束较薄弱

无论是传统的银行会计结算工作,还是现代的会计结算工作,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结算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双线核算”原则,即在对会计工作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要运用交叉复核的方式。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银行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但是银行内部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性就会在一定成都上导致会计核算的不及时性,进而就不能对银行的结算工作进行有效的复核。此外,会计人员在执行相应的会计工作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流程,但是,有些银行所制定的操作流程还不够成熟,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此外,也大大降低了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刚性的约束力,进而就给银行的结算工作带来了风险。

(四)银行会计结算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银行会计结算人员作为银行业务的控制者以及执行者,对促进银行的有效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银行会计结算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银行效益的好坏。但随着近些年来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有些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往往与其他银行采取较为恶性的竞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样就导致银行中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就加大了会计结算的风险。而一个综合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往往会减低会计业务执行效率,进而就加大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风险。此外,有些会计人员为了获取较高的利益,就会在执行相关银行业务的工作时,忽略相应的会计准则,违背银行内部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有些会计人员所出现的结算风险进行掩盖,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结算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三、防范会计结算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结算风险的正确认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中所出现的新理念以及新原理等也不断的出现在银行中。因此,银行应及时的将风险管理中的新理念、新原理传递给员工,进而让会计人员对所出现的新原理以及新理念有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只有当会计人员对银行业务中的新理念与新原理有较深的认识,才能够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态度,针对业务流程与工作结果进行细致检查,进而才能有效的避免会计结算中出现的风险。此外,银行不仅应促进会计人员了解会计结算的新原理以及新理念,而且还应加强员工对于风险防范措施的学习,让员工在工作中具备应对风险并加以控制的能力。为了促进银行的长期发展,银行应定期的对员工进行一定的会计结算风险的教育活动,让员工对会计结算风险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在工作中进行合理控制,如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得到真正提升,从而有效的避免会计结算风险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结算的制度和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立完善的会计结算制度与体系对于有效防范会计结算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通过完善一定的电子支付会计结算管理制度以及相应法规的制定流程,来不断的规范会计结算制度。此外,我们还可设置一定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一旦会计结算中出现一定的风险,风险预警机制就会立即启动,进而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风险预警与处理的效率,为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与损失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会计结算人员,我们应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对于工作中操作规范,遵守业务流程的员工,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同时针对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甚至违规违纪的情况,也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并且可以将业务与薪酬挂钩,将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与工作业绩结合到一起,以此来增强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进而可有效的保证会计人员能够严格的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的结算风险。

(三)加强银行会计结算的执行力度

只有不断的提高结算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银行会计结算的执行力度。因此,银行应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的对会计人员宣传银行相应的制度工作,使员工的制度意识得到增强,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员工在制度上的学习,可以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让员工对相关制度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应不断的加强控制银行中操作岗位的自控力和自律力,确保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具备规范的操作水平,避免违规违纪现象出现。同时还要严格的对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职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把关,使其监督与管理得到规范的同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有效的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提高会计结算队伍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在银行会计结算工作中扮演者较为重要的角色,会计计算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会计结算风险的控制水平。因此,为了降低会计结算工作中的风险,我们就应不断加强会计结算队伍建设,使会计结算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我们应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进而促使会计人员有一个较为负责的态度,以此来不断的降低会计结算工作中的风险。此外,我们还应不断的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而才能有效的确保会计人员对于相应的法律法规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从而才能避免会计人员在会计结算工作中出现风险。对于会计人员进行相关风险的培训以及相关会计工作的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风险的敏感度,进而有效的减少会计结算工作中出现的风险。

结束语

随着银行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银行中会计结算所出现的风险成为当前银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不断的分析与研究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对于促进银行的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认识与了解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而了解到诱发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对于银行会计制度认识不充分,理解有偏差,会计结算制度体系不够成熟,银行会计结算程序的约束较薄弱以及银行会计结算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从而从加强对会计结算风险的正确认识,不断完善会计结算的制度和体系,加强银行会计结算的执行力度以及提高会计结算队伍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来有效的对会计结算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进而促进银行的快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商业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及风险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8(3):92-93

[2]康跃一.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7(3):186-187

银行结算方式 篇5

目前可以选择使用的票据结算工具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等,以及可以选择使用的结算方式主要包括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三种结算方式,还包括信用卡。另外还有一种国际贸易间采用的结算方式--信用证结算方式。企业采用的支付结算方式不同,其处理手续及有关会计核算也有所不同

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是由企业单位或个人将款项交存开户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持往异地采购商品时办理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本票

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汇兑

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委托收款

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

托收承付

托收承付是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

试论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管理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一、银行会计操作的地位

银行会计风险对我国各类的银行而言都是必然存在的,银行会计操作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独特特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1、银行会计风险在银行中具有基础地位。我国各类银行的资金、运作、产品与服务等基本事务,离开了会计操作都无法实现。银行中每日巨额的资金流量、复杂的资金往来以及大量的业务操作,在人为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由于操作上形成的失误,风险就不可避免。因此,银行会计操作不仅是银行进行经营的基础,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了银行会计操作风险产生的基础。

2、银行会计在银行经营中具有主导核心地位。银行会计的责任主要是收支、结算、核算业务,反映的是银行的资金和资本运动的信息,银行会计可以具体地体现银行的经营成果,并为银行的运营提供决策信息。因此,好的银行会计操作可以实现银行安全、稳健的经营,是银行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如果银行会计操作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造成银行各项业务地难以开展,这样就会危及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工作。由此可见,银行会计操作在银行经营中处于主导核心地位。

二、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1、相关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虽然至我国有银行以来,各个银行都十分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会计基础管理工作,银行的相关部门也积极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每个银行都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关于设置密码、现金、联行业务、对账、等重要业务环节的规定,但是,这些制度在具体地执行和运用的过程中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出现了违规操作的现象,造成会计操作风险。

2、银行工作人员对防范的防范意识不强。

银行会计发生操作的风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这些人员首先涉及到的是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很多风险发生于高管自身职业操守不强和职业道德意识不高。我国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传达的是一种最高领导层可以指挥全部的现象,重视业务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偏重于业务操作的灵活、方便、实用,对业务系统的风险防范未做到未雨绸缪从而导致了很强的操作风险。而且近几年来银行会计操作出现问题的关键是高层管理人员一味地注重经营业绩,而轻视了人员管理,这样的结果是造成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进一步产生。

3、银行会计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风险。

近几年来,我国的银行电子化不断增强,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建设,银行卡业务及跨区域跨行支付结算系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银行会计方面,很多新型的自动化设备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这些新的设备借网络优势,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但是,新型的操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不可逆转性,一旦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或违规操作,资金就会立刻进入到错误的人手中,为避免这样的隐患,就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发出的每笔业务指令准确无误。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柜员的大意疏忽,或者是对业务的不熟悉,就会造成的资金风险的发生,致使形成经济损失。

三、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机制

1、严格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督促制度落到实处。

在银行会计操作日益进入网络化时代,抓好制定、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工作,积极地解决现有的规章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地方,及时弥补存在的空白,是今后银行解决会计风险的重点工作。制度规章建设应该具体到各项会计基本规章、柜面业务操作规程等等。首先应该建立严密的人手制度,针对每一个银行会计岗位,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明确的岗位职责考核标准。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在学习规章制度后,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实现业务流程制度化。银行人事部门应该切实解决一人多岗或随意顶岗的现象,减少因为此类客观原因造成的工作失误现象。

2、加强对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监控系统建设。

对于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发生,银行应该通过建立覆盖业务全过程的预警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防患于未然。这样的监管体系应该是覆盖银行各个运营环节的,比如可以反映大额存取款的过程、可以反映存折存单挂失、账户信息修改、柜员信息变更、库存及重要凭证保管等方面的信息,逐级实行会计主管人员或者是会计工作人员对预警信息的监督。监督的主要工作是对所辖的部门以及岗位业务的考核管理,对信息进行及时的、真实的、准确的分析和核对。建立完善的银行会计操作监控系统,主要是可以对违规的或者是疏忽的银行业务操作起进行警示,及时的预警可以避免资金的损失。

3、增加高科技产品的运用、强化技术保障。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与网络技术不断引进到银行会计操作中,银行会计操作工作人员可以熟练而准确的运用高科技产品,对于减小操作风险很有必要。在银行会计操作系统中建立控制管理体系,推动风险管理的进入信息化时代。借助银行先进的网络优势和平台,针对数据集中的特点,运用技术手段防范操作风险。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让其可以熟练的运用信息化的操作体系,从而不会因为操作失误或者是违规操作造成经济损失。

如何化解和防范 会计 操作风险,实现商业银行安全、稳健 发展 ,是摆在 现代 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课题。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为它是反映商业银行资金或资本运动的基础和核心环节,还因为它在资金和资本运动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充斥着各种风险因素。因此,强化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建立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是摆在现代商业银行面前的十分重要的深题。

参考文献:

[1] 支春红. 商业银行会计结算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S2)

资金结算业务商业银行的未来 篇7

1. 结算业务市场广阔、发展迅速

2008年, 央行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金额1131.04万亿元, 是当年GDP的37.62倍;2009年, 该金额升至1208万亿元, 为当年GDP的36倍;而受存贷比与准备金比例约束, 自1998年后的10年间, 贷款余额/GDP比例一直在100%-117%之间, 2009年也只为166.59%。

2. 随着金融企业会计准则与巴塞尔协定的广泛实施, 经济资本已成为约束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瓶颈之一

占用资本较少, 较少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日益受到商业银行重视;而在利率市场化与融资方式“脱媒”日趋成为现实的情况下, 同业竞争也将从依托信贷业务的资源型竞争转为依靠结算服务的渠道型竞争, 谁抢占了企业的结算业务, 谁就有更多的机会提供产品与服务。

3. 结算类产品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产品类型

国际结算与人民币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 现金管理业务以结算为基础, 贸易融资、票据、供应链金融等无不从结算衍生而来, 而存款更是与结算息息相关。

4. 客户结算行为对商业银行营销至关重要

由于企业的日常资金结算行为与其行业、形态、规模有着紧密的联系, 掌握了企业的结算信息, 对商业银行信贷营销与贷后风险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算服务是提高大多数企业满意度的首要因素

根据East&Partners公司对亚洲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家公司的调查, 流动性管理重要度排名被调查的产品的第一位, 账户与交易便利性和代收付, 贸易融资等结算相关产品也在前十位重要产品之列。

瑞士信贷集团的汉斯·乌里希·德瑞克在其《全能银行-未来的银行类型》中提到, 未来专注型全能银行的机会和优势之一, 即在于:“在拥有自身‘网络’的组织内进行产品多样化组合, 在变革的节奏和相互依存方面保持灵活性, 产品特性的趋同和关联”。显然, 结算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品牌的象征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结算市场其他竞争方分析

与受国家法规严格保护的存贷款市场不同, 从主要竞争者商业银行角度来看, 支付结算市场相关各方大多存在渗透抢夺市场份额的实力与愿望, 这使得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复杂:

2009年末, 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启动, 以实现网银跨行互联, 支撑新兴电子支付业务处理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 实现本外币交易的对等支付 (PVP) 结算。此外, 如恒生电子、用友软件、甲骨文等公司也开始涉足资金结算领域, 通过为企业量身打造现金管理系统, 成为企业选择银行现金管理产品时的代理人。

企业是资金结算业务的需求方。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企业财务架构改革和财务功能外包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 企业成立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 统一结算、集中融资, 大幅降低了存贷款水平与手续费支出, 对商业银行存贷息差为主的收益结构造成了相当的冲击;另一方面, 企业更广泛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功能外包也初现端倪, 如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账务管理、现金流预测等, 又为商业银行提高了新的业务机会。

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与金融物流公司是资金结算市场的潜在竞争者。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支付结算职能与之高度重合, 一旦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与电子货币管理办法发布, 拥有支付清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势必在非现金电子支付领域夺取商业银行的份额。

如相关法规放开, 物流企业也极有可能借助供应链金融服务进入结算市场。由于物流企业通过运输、仓储始终控制着有效资产, 从而为其向金融服务的延伸提供了自然的资产担保。以UPS Capital (联合包裹资本) 为例, 业务领域即包括增强现金流产品, 国际贸易与贸易风险管理, 小额商业信贷等。

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形势, 各家商业银行必须放眼整个支付结算体系, 以全新的姿态和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和推动结算及现金管理业务发展。

三、商业银行开展资金结算业务的挑战

1. 组织架构

尽管国内几家主要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资金结算业务的主管部门, 但联系紧密的存款、本外币结算、供应链融资、网络银行与电子商务等业务往往分别散布在公司业务部门、国际业务部门以及电子银行部门, 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结算服务时需要跨部门团队的运作, 但在层级式的组织结构下, 搭建的临时性团队在强势的分行与部门间, 往往缺乏必要的资源与权威来完成这项任务。

2. 专业人才

资金结算业务对IT技术要求较高, 个性化特质较强, 难以像贷款等标准化业务一样简单移植。实践经验丰富且精通银行产品知识, 能够完成营销方案的制定、系统搭建实施的人才在商业银行中非常缺乏, 而人力资源与薪酬体制的限制又使得从企业中招募司库或财务经理可能性不大。

四、商业银行资金结算业务未来的发展

1. 加快统一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

结算是商业银行继续保持金融市场信息和资金枢纽地位的关键所在, 通过央行与行内各类支付系统, 商业银行连接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多个金融市场, 是央行“大支付”理念的最佳体现。未来, 商业银行应当将内部不同产品线与币种的业务运行统一在同一IT平台上运行, 以满足多语言、多时区、多币种、多监管的要求。

2. 与非金融支付服务商开展合作

FT中文网及央行2009年支付体系报告指出, 央行已对从事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的非金融机构进行了登记, 近期开始选择部分银行建立清算银行间在线支付的平台。此举意味着明确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商的定位仍需时日, 商业银行可籍此机会积极选择资质较高, 可能在未来获颁牌照的非金融支付服务商开展电子商务合作。

3. 借助客户基础与信贷资源发力

目前, 商业银行资金结算业务同质化较高, 信贷支持力度、服务收费价格、与企业的物理距离仍然是公司客户决定结算银行的主要因素。事实上, 信贷危机充分突出了一家既能提供日常清算又能支持企业流动性的银行的重要性, 借助现有客户基础和信贷资源, 商业银行将一家公司从基础的账户管理与信息报告、到流动性乃至融资安排业务全部囊括将极大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粘性。

4. 参与资金结算业务全球竞争

目前, 国内海外净投资额进一步增长, 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为国内银行开展全球资金管理提供了契机。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海外分行网络和对总部的资金支持, 提升跨境统一支持的技术实力, 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境外资金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引自《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

[2]引自《银行业分析框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3]引自《汇丰2009年亚太区资金及供应链与财资管理指南》PPP Company Limited

[4]引自央行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正式启动》与《人民银行正式加入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 (CPSS) 》

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问题探析 篇8

在我国, 支付体系服务已经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组织格局, 其主体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主体主要是票据和银行卡, 又辅之以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为主干,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支付体统为主体, 以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外汇结算系统等作为组成部分的系统型框架。而支付结算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出现在运用结算工具进行货币活动以及资金清算的过程中。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 与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 高额的利息招揽存款、接受贿赂违规贷款、违规对外担保、违规办理信用卡透支是支付结算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之后, 随着经济市场的转型以及发展, 支付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 支付结算风险逐渐从资产业务领域转向票据贴现业务领域, 从发放贷款逐渐转向降低不良贷款率。这也就导致了有关信贷业务和票据业务的风险事件的产生。

(二) 范围广、风险高

从我国以往的支付结算案件来看, 大多数的案件范围都较广。有很多的支付结算案件是由内部工作人或者外部不法分子, 或者是外界分子合同内部员工共同犯案, 而主要的犯案手段包括诈骗、盗窃、挪用以及贪污等等。由此可见, 支付结算的犯案范围之广、欺诈风险之高。支付结算风险可能时刻发生, 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 无论是城镇还是在乡村, 都可能存在支付结算风险。

(三) 内部作案为主

根据对以往犯罪案件的分析, 可以发现, 大多数案件都是由内部人员所造成的。涉案人员既有银行内部的基层人员, 也包括银行的高管, 可谓是涉及银行内部的各个职务层次。此外, 大多数的支付结算案件的作案手法都具有加强的专业性、隐蔽性。作案分子通常是高智商、高水平的知识分子。这就为案件的解决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二、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成因

(一) 过度强调目标的实现与控制

内部控制软弱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过度地强调目标的实现与控制, 忽视内部控制模式建设, 缺乏整体的控制思想和控制框架, 内容控制的模式存在着严重缺乏业务执行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的现象, 管理标准也多以规章制度为主, 缺乏控制标准, 而且内部控制程序也因缺乏要素控制的要求表现出明显的不规范。

(二) 风险意识淡化

国内银行业没有经过类似于国外重大风险事件的冲击, 即使有些机构已惨遭市场风险酿成的损失, 也没有引起多少重视, 风险意识普遍较低。

(三) 经营管理不善

很多金融机构都处于经营亏损、经营困难的状态, 不少银行没有真实反映其经营状况, 如果真实反映其经营情况、经营实绩, 可能问题更多、情况更糟。在这样的情况下, 银行的高层, 不是想着如何去适应市场竞争, 加强金融管理, 转变经营理念, 提高经营和服务水平, 而想着通打擦边球等手段提高经济效益, 导致风险提高。不良资产比例上升, 流动性出现严重问题。

(四) 科技技术落后

各银行大多数高端软硬件设备都是进口的, 把软件开发大多是外包给第三方, 往往造成项目管理服务不到位,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随着金融网上业务的拓展, 电子欺骗、网络攻击、病毒入侵对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五) 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

健全完善的支付结算法律法规是支付结算正常有序进行的根本保证。有的法规措施可操作性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执行到位;有的法规条款与其他的法律法规相冲突, 还有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需要, 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至今尚有一些支付结算中的风险点及新兴业务仍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对其加以约束, 如对大额支付、电子支付工具及网上支付业务的监控等。

三、银行支付风险的控制策略

第一, 要建立健全与支付结算相关的法律体系。对于银行来说, 要想有效的规避支付结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就必须尽快落实支付结算的管理对策。特别要加强对于支付结算系统的准入条件、退出条件以及组织形式。第二, 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对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必须严格依照《商业银行内控指引》的准则进行。要加强业务流程的规范性, 重点加强对于新业务风险点的控制和管理。此外还必须注重权利制约机制的完善, 以及对于银行内部重要部门人员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内部稽核等制度, 不仅有利于加强银行自身的信息科技手段, 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并追踪犯罪行为, 还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结合, 使银行整个的内部控制模式层次化, 进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效果。第三, 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控制支付结算风险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加强对于银行内部员工团队的建设。只有把好用人关, 进一步加强银行内部职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 还可以加大对于银行内部员工的警示教育, 通过定期组织一些人员进行经验交流, 来加深银行内部员工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

四、总结

支付结算作为银行的一个重要业务, 无论对其自身企业的发展, 还是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支付结算风险的控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所以要求金融企业与政府必须同时开展对于支付结算风险控制的管理与建设。将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放在首位, 利用科技手段作为武器, 以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建立其对于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摘要:银行支付结算主要指的是对多种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资金清算, 并将资金从一方当事人转移到另一方当事人的转移行为。而结算方式主要有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银行卡和汇总等等。建立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能够有效提升金融企业的服务水平, 此外, 从宏观上讲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于货币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 还有助于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

关键词: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艳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03)

银行卡结算 篇9

1 常见支付结算工具分类及其特点

所谓支付结算是指单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银行卡、票据和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进行资金清算及其货币给付的行为。常见支付结算品种特点及其优缺点如表1所示。

2 支付结算工具选择不当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

由于支付结算工具种类繁多, 支付结算风险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化,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2.1 伪造变造票据

票据的伪造有2种情况:一是票据本身的伪造, 也叫狭义上的票据伪造;另一种即广义的票据伪造, 是指假冒他人名义而为的各种票据行为, 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等票据行为的伪造。

票据的变造, 是指无更改权的人不法变更票据上签章之外的事项的行为, 例如持票人擅自改写到期日等。

由于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承载着银行信用, 收款安全性很高, 并可背书转让, 流动性较强, 市场上比较容易出现一些伪造、变造票据。

2.2 信用风险

支票这种结算方式承载着付款人的商业信用, 能否收到款项要看出票人账户是否有足够的资金, 特别是在交易双方彼此不熟悉时, 收款单位又无法通过合适的程序查证出票人信用, 能否收款完全依赖出票人的信用。

在汇兑这种结算方式下, 购货单位在银行办理汇款后, 将回单传真至销货单位, 要求销货单位据此发货, 很多企业的经办人员误认为款项已通过银行汇出, 遂按对方要求将货物发出。而按照《支付结算办法》规定, 汇款人对汇出银行尚未汇出的款项可以申请撤销;汇款回单只能作为汇出银行受理汇款的依据, 不能作为该笔汇款已转入收款人账户的证据。因此, 采用汇总的方式收款没有保证, 对信用较差或缺乏了解的购货单位草率发货, 最终可能钱货两空, 造成惨重损失。

2.3 财会人员自身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

某些企业单位对有关结算制度、政策研究不够, 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票据风险防范措施和内控制约机制, 或业务人员由于缺乏对票据业务有关制度规定的深入了解, 特别是对票据的风险性认识不足, 票据管理和操作不当, 票据行为不规范, 致使一些不法分子钻管理和制度上的空子, 实施票据诈骗等金融犯罪活动, 形成风险。而现在诈骗分子伪造、变造票据的手段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高科技化, 也对企业财务人员对于票据防伪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适宜支付结算工具的选择方法

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工具按照不同的使用对象、用途、资金到账时间要求、使用地点等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收款人所在地点, 可以分为同城结算工具、国内结算工具、国际结算工具;按照付款时间, 可以划分为资金实时结算工具、远期资金结算工具;按照付款的方式, 可以划分为现金结算工具、信用结算工具等。

根据企业资金结算的管理要求和可能面临的风险来看, 如何选择一种适合的支付结算工具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下面就按照不同需求下如何选择支付结算工具作一简单的介绍。

3.1 使用区域

从使用区域角度来说, 支票可以在同城范围内或通过支票影像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目前限额50万元) , 银行本票必须在同城范围或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使用, 其他各种支付方式同城、异地均可使用[2]。

3.2 企业资金支付的时间要求

从企业资金支付的时间要求来看, 运用汇兑、支票等方式进行货币结算, 手续简便, 方便灵活。与上述支付方式相比, 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支付结算方式手续相对复杂一些。

3.3 资金安全性

从资金安全角度, 可分为2种情况。一是如果购货单位信用程度比较高, 在选取上述结算方式的同时, 还可以考虑采用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二是如果销售企业对购货单位的信用情况不了解, 不能确定其是否能及时、足额收回销货款, 可以采取信用卡结算, 支票、汇兑款到账后发货,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银行承兑汇票, 国内信用证等结算方式[3]。

3.4 收款期限

从收款期限角度, 财会人员应尽可能要求对方支付现款, 可以在合同协议中与对方约定银行本票、支票、银行汇票、银行卡结算方式, 小额款项也可以选择使用现金。如果必须延期收款, 优先选取国内信用证和信誉好的承兑人、银行承兑汇票提供的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 以保证财产安全。

3.5 票据可否转让

从可否转让票据角度、收款人欲再次背书转让票据, 可以考虑选取汇票、本票、支票结算, 否则, 选取国内信用证、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结算方式[4]。在此需要提醒财会人员的是, 财会人员收到对方单位提交的票据后, 应认真审查票据背书是否连续, 背书人名称与所加盖印章是否相符。

3.6 可否从银行融资

按照可否从银行融资的角度, 持票人可以选取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到商业银行办理贴现或办理国内信用证的议付。对于一些大宗货品交易, 如企业自身资信情况较好, 可以与商业银行协商以部分保证金方式开立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集团内部, 上下游供应商之间可以考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货款, 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7 防伪

从防伪的角度出发, 首先是谨慎收取陌生客户提供的票据、大额票据、有明显瑕疵的票据, 其次为提防收到“克隆”票据, 发货前可以委托自己的合作银行帮助进行验票, 市场上也能找到一些公开出版银行票据的介绍材料进行自学;最后可以适当增加电子商业汇票, 国内信用证等具有高度防伪特征的结算产品的使用。

3.8 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是通过Internet或其他公用信息网, 将客户的电脑或手机终端连接至银行主机, 实现将银行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办公室、家中或出差地点的银行对公服务系统, 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商业银行的服务[5]。

很多单位财会人员排斥使用网上银行系统, 主要是基于资金安全方面的担忧。现代商业银行的网银平台, 主流是采取数字证书签名 (UKEY) +密码方式, 商业银行对客户申请网银和领取网银平台证书均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在支付一笔款项时, 财会人员首先需要插入网银UKEY, 输入网银登陆密码, 支付时还需要输入支付密码。即使黑客盗取了2项密码, 没有UKEY也是徒劳的。

部分商业银行还推出了UKEY密码保护设计, 如招商银行的企业网银UKEY即具备防复制功能。从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角度来讲, 网上银行的设计也是非常科学的, 可以根据授权支付额度自行设计经办、复核、授权角色, 部分商业银行网银系统在对外支付时可以向指定人员发送手机短信通知。有的商业银行提供的网银系统甚至可以和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对接, 方便企业灵活调度资金, 合理规划资金使用,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企业的财务决策中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既关系着企业的财务风险, 又可以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 进而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6,7]。企业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从全面和综合的角度来考虑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 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作用。

摘要:介绍了常见支付结算工具分类及其特点, 分析了支付结算工具选择不当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 总结了选择适宜支付结算工具的方法, 最后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以期为支付结算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行,支付结算工具,选择,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邢精平.结算工具选择与结算风险规避[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2 (4) :41-42.

[2]孙晓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亟需改善[J].甘肃金融, 2011 (9) :75.

[3]孙慧娟.汇票核算财务会计与银行会计比较[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11 (11) :81-83.

[4]许广平.推广单位人民币结算卡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效能[J].中外企业家, 2011 (9) :78-80.

[5]李春艳.浅析网络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优势及经营风险[J].财经界, 2011 (10) :102.

[6]沈朝明, 徐建平.企业要正确使用银行结算工具[J].企业管理, 1994 (12) :38-39.

银行卡结算 篇10

目前正是铁路大规模建设时期, 大规模建设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支持, 铁路建设和发展中的长期资金需求问题正日益凸现, 铁路投融资体制上需要形成铁路建设多元化投资、多渠道融资的新格局。而商业汇票以“门槛低、安全、灵活”的特点已成为铁路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成本的一种融资选择。

一、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优点

(一) 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较高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 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 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的一种信用票据, 其实质是银行对外信用担保的一种形式。汇票经银行承兑, 信用大大提高, 具有安全、可靠的特性。

(二) 银行承兑汇票门槛较低、方便灵活、高效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是以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及债务关系为基础, 是交易双方自愿采取的一种结算方式, 只要承兑申请人符合以下条件, 即具有法人资格、在出票行开立存款账户、以真实合法的商品、劳务交易为基础, 并在交易合同中注明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方式、信用状况良好, 就可以向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相对于贷款严格的信用审查, 限制较低。

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从债务人角度看, 可以利用银行信用远期付款, 以有限的资本购进更多物资,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营运资金的占用与需求, 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从债权人角度看, 可以按期收回货款, 防止拖欠, 另外在急需资金时, 还可以向银行申请贴现, 融通资金, 比较灵活。

(三) 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银行承兑汇票一律记名并允许背书转让,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 只要存在贸易行为, 就必然产生支付行为。在任何的商品供应链活动中, 无论处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经销商———终端消费”的哪一个环节, 都必然存在下游因购买而要向上游支付的必然。因此, 企业在商品贸易中, 无论购货或销货产生的应付、应收款项支付需求, 都可运用票据进行款项的支付或结算, 并通过票据的背书转让实现其在企业间的流转, 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四) 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是缓解资金紧张的一种有效融资方式

对铁路企业来说, 首先, 在临时需要资金周转时, 可以充分利用比贷款方式支付财务费用更低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方式融资, 达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当前票据贴现是少数可以自由浮动的金融业务品种, 贴现利率执行人民银行的利率政策, 在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浮动。从目前实际情况看, 市场贴现利率一般在2.34%左右, 远低于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基准利率5.31%。其次,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具有延期支付功能, 票据期限最长可达到六个月。采用票据支付的企业可获得延期支付的信用, 从而获得该期限内的资金融通, 有效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第三,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良好的流通性, 通过对已收取的票据及时背书转让支付应付账款的方式, 可以有效解决单位资金周转紧张的矛盾, 对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高企业信誉起到积极作用。

二、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面临的问题

(一)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具有一定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包括应付票据和应收票据, 无论哪种票据, 都具有一定风险。

1. 应付票据的风险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经单位承兑后, 其实质可看做短期贷款, 作为借款则应关注以下主要风险:

借款活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可能遭受损失、遭到处罚;借款未经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 从而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导致损失;借款决策失误, 可能造成企业资金不足、冗余或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务过高和资金调度不当, 可能导致企业不能按期偿付债务;借款过程中会计处理不正确, 可能造成债务和借款成本不真实;以及到期必须归还, 如若延期要交付罚金的风险。

2. 应收票据的风险一是诈骗风险。

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在经营过程中, 不重合同, 不守信用, 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付款, 甚至给收款人开“空头”票据, 导致持票人到期无法收回款项;出票人、持票人与银行相互勾结, 通过各种方法, 伪造、变造银行票据, 欺诈收款人资金;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法伪造、变造、克隆汇票, 影响收款人对到期资金的正常收回, 造成资金损失。二是银行违约风险。由于企业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的现象日益增多, 以及各银行之间结算标准的执行不一致, 导致银行可能发生承诺违背。三是票据安全风险。收到票据以后, 就会存在保管风险, 以防止丢失造成的损失。

(二) 供应方接受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的意愿较弱

对于那些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资金来源稳定的企业, 接受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的意愿较弱。因为接受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就意味着自有资金的冻结, 或者需要通过贴现来换取资金的流动性, 等同于承担了其他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 也加大了自身的资金成本, 导致供应方不愿接受这种结算方式。以机车牵引电费为例, 我局与供电局进行了多次协调。在充分认识到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工作所面临的困难的情况下, 我局非常重视, 专门组成了由主管处长亲自带队, 相关业务处室共同参与的工作组, 先后多次与甘肃省电力公司及其所属各供电局进行了商谈。但因上述原因, 甘肃省电力公司要求各供电局只能收取路局背书转让的银行承兑汇票, 拒收路局签发的汇票, 而未能施行。

(三) 银行手续较为繁琐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的一种票据, 对于银行来讲风险较大, 因此银行对于承兑申请人的要求较高: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良好的结算记录和结算信誉;与银行信贷关系良好, 无贷款逾期记录;能提供相应的担保, 或按要求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相应的为了达到银行的资信标准, 就要求承兑申请人准备大量资料以进行信用评级授信及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三、顺利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需采取的措施

(一) 针对风险点, 制定相关办法从制度上加以防范

1. 规避应付票据的风险

(1) 建立准入机制, 防范信用风险。应付票据的实质可看做向银行的一种短期贷款, 需要对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业务的单位进行严格的资格限制, 只有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才能办理, 企业内部单位和部门不得开展此项业务。同时还需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 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源, 以避免到期无力支付产生罚息, 影响企业信用。我局规定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 仅限于路局本级及辅业管理中心下属二级独立法人企业。辅业管理中心下属二级独立法人企业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需报辅业管理中心和局财务处审批, 从源头加强了风险防范。

(2) 纳入预算管理, 统筹各项资源。要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预算管理, 将票据结算、到期解付资金及企业承担的贴现利息等纳入相关预算, 报经预算审批程序批准。要在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结构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同时, 统筹安排单位各项资金, 并且及时筹措足额资金保证支付。同时, 还要考虑银行授信额度, 在银行授信额度内办理结算。

(3) 加强应付票据日常管理, 避免延期交付罚息。基于对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充分认识, 我局及时制定了《兰州铁路局商业汇票管理办法》, 要求建立基础台帐, 详细记录结算内容、结算金额、出票银行、出票时间、到期时间、收票单位等票据内容及批准、办理、使用和到期支付的情况。指定专人及时维护《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借款担保子系统》信息, 实时与账面核对相符, 保证系统数据真实、完整、准确。于汇票到期日前将票款足额交存其开户银行, 避免银行计收逾期罚息。

2. 规避应收票据的风险

(1) 明确应收票据结算范围, 减少票据变现风险。由于收取汇票的风险大量增加, 我局要求只有债务人因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 确实无法以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时, 才能接受对方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对于有支付能力、现金流状况较好的债务人, 不得收取其银行承兑汇票。同时, 收取银行的承兑汇票也应仅限于结算外委其他业务所取得的经营收入, 以减少到期资金的回收风险。

(2) 明确应收票据的承兑银行, 避免银行违约风险。应对收取的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银行加以限制, 比如由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信誉良好的商业银行签发承兑的汇票才能收取。

(3) 加强应收票据的管理, 保证票据真实、安全。收取汇票时, 要认真鉴定汇票的真实性。对汇票记载的各要素进行严格审查, 对不能辨别真伪, 记载要素不全、不符合要求的汇票一律不得收取。在通过背书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时, 还要认真审查汇票背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对背书不连续或背书无效及被拒绝付款、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汇票一律不得收取。

收到汇票后, 要及时将收取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背书转让用于支付应付款项, 以减少单位的资金支付。在办理票据背书转让时, 要在应收票据登记簿中详细记录背书时间、被背书人的有关信息。银行承兑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 要及时行使追索权。

对收到的汇票要加强保管。单位对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要视同现金由专人管理, 并指定保管人之外的其他人员建立“应收票据登记簿”, 逐项登记收取时间、出票单位、票据金额、到期时间、上手背书单位、贴现、承兑、退回等情况, 以实现岗位互控。单位还要加强银行汇票的盘点核对工作, 财务负责人必须于每月月初、月中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盘点稽核形成书面记录, 保证账票相符。如有不符的, 要查明情况, 及时处理。

(二) 加强与供应商的协调沟通, 争取达成共识

1. 高度重视, 积极筹备。

在与供应商的谈判工作中, 要充分认识到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工作面临的困难, 要由专人负责, 准备多种方案。在与供应商沟通的过程中, 要着重将本企业资金周转所面临的困难向供应商说明, 取得支持及谅解。

2. 大力宣传, 达成共识。

要向供应商大力宣传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好处, 比如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 收取承兑汇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缓解客户资金周转的困难和促进销售额的增长及款项回收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银行承兑信用较高, 风险较低, 对买卖双方都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争取达成共识, 顺利开展工作。

3. 采取灵活的贴现方式。

针对供应商有关资金成本的顾虑, 还可采取灵活的贴现方式, 买方部分或全部承担贴现息。由于供应方应收资金不受影响,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结算范围也会相应扩大, 而上述结算方式对于买方而言, 仍较贷款方式节约财务费用, 因而也具有一定可行性。我局辅业下属公司在采用汇票结算方式时就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 因此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该单位负责供应全局生产生活用煤, 为降低采购成本, 决定利用煤炭使用淡季、价格相对较低时提前进行储备。通过与多家煤炭企业进行商谈, 在我方承担贴现息的前提下, 供应商同意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经测算, 在我方承担票据贴现利息的情况下, 按照储备煤炭资金约需1.17亿元, 金融机构半年期4.05‰的月贷款利率, 1.95‰月贴现利率, 六个月期限测算, 预计全年可节约财务费用147.42万元, 此项业务目前已顺利开展。

(三) 多方询价, 选择最低贴现利率银行作为合作银行

为有效降低财务费用, 在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时, 要依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向多家商业银行发函询价, 邀请多家银行参与竞标, 按照规定程序选择提供最惠服务、最低贴现率的银行, 来降低资金成本。然后根据银行要求, 办理信用评级授信, 开立商业汇票结算账户等工作, 为开展商业汇票结算业务做准备。

四、结语

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信用较高、门槛较低”的优点, 因而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是缓解资金紧张的一种方便、有效的融资方式, 我局对机车牵引电费、生产生活用煤等项目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进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加快了资金周转、提高了企业信用,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但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具有一定风险,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如何加强与供货方的沟通, 扩大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范围, 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 最大限度的降低资金成本, 规避资金风险, 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还需要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积极思考, 提高管理水平, 最终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摘要:目前正是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时期, 资金流相对紧张, 为保证铁路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 降低财务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 铁路企业必须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 创新融资模式, 银行承兑汇票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围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优点, 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面临的问题, 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优点,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立金银行培训中心教材编写组.银行票据承兑与贴现实务培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银行卡结算 篇11

一、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变化趋势

商业银行业盈利模式,是指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主导结构,可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业务型两种。传统业务型简单来说就是以存贷息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非传统业务型则是指非息差收入占较大份额的盈利模式。现阶段银行非息差收入主要包括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其中中间业务占主导地位。在国际较为成熟的商业银行中,支付结算类收入一般占据了中间业务收入三分之一强的份额。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银行业均以传统盈利模式为主导。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业面临着经营环境的深度变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规避金融管制的需要以及增强同业竞争力的压力,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寻求盈利模式的调整。特别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新为银行业盈利方式创新提供了条件和手段。以美国为例,由于上世纪80年代金融管制的放松,激烈的竞争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在促成银行资本集中和垄断加强的同时,也使银行筹资成本不断提高,传统存贷业务举步维艰,迫使银行业寻求新的出路。在以上诱因下,美国银行业竞相以发展非传统业务改变盈利模式,获取更为稳健的回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美国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2011年度,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利润仅占总利润的20%左右,承兑、资金清算结算、卡基支付、网上支付等大量中间业务创造的利润占据了主导。而支付结算业务作为资金运行载体和最终清算渠道,在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银行业发展中,高储蓄率传统和存贷利差较大的政策因素促成了利差收入主导的银行盈利模式。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银行业的原始积累,并成功抵御了新的一轮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背景下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融资成本过高,过多剥夺实体经济利润形成银行业暴利以及应对宏观形势变化能力不足等。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存贷利差将进一步收窄,银行业盈利模式必须加快调整。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支付结算等非传统业务收入是提升银行业务经营和盈利稳健性的必然选择。2005年以来,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推广应用,支付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为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调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以六安市為例的支付结算业务贡献度分析

1、六安市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现状

六安市地处皖西,经济金融总体欠发达。近年来,得益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向好,六安市银行业传统存贷款业务规模扩张较快,成为盈利的主要支撑。通过在支付系统建设以及银行卡业务方面的积极努力,六安市各银行机构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增加较快,特别是地方性银行业机构在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方面超过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由于起步较晚,六安市结算品种较为单一,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占比较小,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截至2011年末,六安市各银行机构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99亿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3.78亿元,占比7.42%;支付结算收入1.10亿元,占营比2.15%。中间业务收入中,支付结算收入占比近30%(见表1)。

目前看来,六安市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总体有以下特点:一是收入规模总体偏小、占比不高;二是各银行业机构间支付结算业务收入不平衡;三是业务收入增速波动小,占比有逐年扩大趋势。表明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在未来银行业盈利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尽管六安作为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基本停留在传统业务领域,但在新的信贷形势下,各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开始重视发展以支付结算为主体的中间业务获取稳定的收入,以对冲单纯利差盈利模式在经济周期变化中的波动性。

2、支付结算业务发展对银行盈利贡献度分析

调整盈利模式是银行业未来发展中决定竞争力高低的必然路径,在支付结算业务发展上优先考虑将占得先机。六安市银行业虽然在支付结算业务发展上总体水平偏低,但机构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以下以建行六安分行为例分析支付结算业务对盈利的贡献度。从图1可以看出,建行六安分行的支付结算业务收入金额与农业银行六安分行基本持平,但建行六安分行支付结算收入占本行营业收入比例却位居全市第一,达到10.30%。这与建行总行近年来面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转变经营模式与发展理念所作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探索密不可分。

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收入增速大幅下滑。虽然中国的银行业开放程度总体不高,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大面积冲击,但中国银行业也充分认识到过分依靠贷款利差的单一盈利模式所隐藏的弊端。建行六安分行在业务拓展方面,实行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增长与等级行考核相挂钩,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激励机制。与此同时,该行大力加快新结算产品的推广应用,在完善客户金融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加强了对国内信用证、现金管理系统、对公一户通、对公通兑等业务的推广,使支付结算业务不断与国际接轨、不断向纵深推进。在同行业中,建行六安分行率先建立了较为稳定客户资源,抓住了近年来部分产业资金流通量规模扩张的有利时机,支付结算收入水涨船高。2008年至2011年,建行六安分行支付结算业务收入逐年稳步增长,2011年支付结算收入总额在全市占比32.25%,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从图2、表2可以看出,2008至2009年度在金融危机下,建行六安分行利差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下降6.89%,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成为利润表中为数不多的收入不降反增的科目之一。目前,面对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发展趋势,商业银行需要更平稳、更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支付结算业务收入稳定、低风险的特性正契合了金融形势发展的要求,对维护银行整体收入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平衡和基础作用。相对成熟、服务周到的支付结算业务管理水平,成为有效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一环。

三、发展支付结算业务助推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

1、继续完善央行支付系统,强化商业银行资金清算的基础通道建设

不仅要在基础系统建设上进一步加大投入,也要根据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类产品创新提供全新的清算方案和平台支持,在支付基础设施领域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供服务和创新保障。

2、规范收费标准,为提高支付结算业务收入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

建议出台《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收费管理办法》,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及其他相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在支付结算业务收费标准的设计上,坚持收与支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原则。

3、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对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盈利模式转变方面提前作出政策设计,引导商业银行树立长期稳健经营的理念。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系统内要重视盈利的结构性调整,前瞻性设计经营风险的应对措施,加强对支付结算业务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充分调动基层行拓展支付结算业务的积极性,推动支付结算业务的良性发展。

4、深入拓展支付结算工具应用的空间,不断加强支付结算类产品创新

着力加强支付环境的改造,针对性推广创新型支付产品。大力推行新型支付结算手段如定期借记、电子商业汇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协同发展第三方支付等。积极拓展农村市场,针对农民工群体和涉农补贴发放群体,大力推行特色银行卡服务。并在提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逐步拓展银行卡的消费,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通过对农村市场的细分服务,发展稳定的客户群,为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客户保障。同时加强电子商业汇票、新版票据、银行卡、第二代支付系统暨ACS系统、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工作。

5、鼓励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类产品的市场营销上充分竞争

各商业银行要在支付结算业务的队伍建设、宣传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支付结算类产品营销,强化支付结算业务的社会认知,在形成社会需求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稳定客户群众,保障后期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要支付结算业务品种的推广、服务质量的提升、市场分配上形成充分竞争的形势,推动我国银行业支付结算业务持续发展和盈利模式的加快转型升级。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霍山县支行行长)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 篇12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状况, 可以从各大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种类以及国际结算业务量等方面来粗略描述。文章选取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为样本, 从银行各年的年报中获取2007年到2010年各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量数据并以图1显示: (单位:亿美元)

由图1知, 从2007年到2010年, 各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 而且增长比率都较高。同时, 中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据2010年年报显示, 中国银行集团国际结算量超过1.97万亿美元, 中国内地外币保函余额达562.21亿美元, 继续领先同业。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增长, 业务发生额及年末余额均较09年度翻一番。另外, 中国银行在业务种类方面也是较齐全的。到目前为止, 除了汇款、托收等传统业务外, 中国银行已经开设了保函、保理、福费廷、国内信用证等业务。其他银行也加快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步伐, 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际结算业务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2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存在的问题

图1显示各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量差距较大, 特别是2010年交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量甚至不到中国银行的1/4, 而就算是国际结算业务最强的中国银行与世界知名银行, 如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等也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有:

2.1 国内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种类少

目前为止, 各大银行所谓的国际结算业务仍然是指传统的汇款、托收、信用证等业务, 而对于保理、保函、福费廷等新型国际结算业务的应用十分有限, 甚至有的银行对这些新型业务根本就未曾启用。如工商银行提供的国际结算业务就并未包括保理保函等业务, 建设银行也只是涉及了出口国际保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 农业银行就只有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等业务。而且国内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与国外相比, 从时间上来说已经晚了一步, 现有的各类业务的应用也并未全面有效。

2.2 国内银行整体技术水平不够

对于国际结算这样一种需要高度电子化、技术化和网络化的业务来说, 国内商业银行技术条件有待提高。至今为止, 国内商业银行只有一些常规业务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处理, 但很多分支机构甚至很多银行尚未加入SWIFT系统, 大部分国际结算业务还未完全实现自动化, 国际结算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2.3 国内银行的业务人员素质不高

国内国际结算从业人员素质未达到国际结算业务多元化的要求, 严重阻碍了国际结算业务发展。而且, 对于引进的业务类别, 国内银行人员不具备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 这也大大阻碍了国内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

另外, 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素质不全面, 缺乏既有国际金融知识又精通外语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减缓了国内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操作方面的创新。

3 促进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中国经济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 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 国内银行只有加强本身的业务发展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3.1 加强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防范

国内银行之所以到现在还只是应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 而不敢尝试新型的业务种类, 风险是最大的阻碍, 因此目前最重要是加深对各类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的了解和防范, 建立健全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从整体来看, 要注意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全面风险管理,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全程信用管理。以客户信用和应收账款为核心管理对象, 从客户信息管理、客户信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拖欠账款催收四个方面的管理来全程控制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的信用风险管理。

(2) 提高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与一般企业相比, 银行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有更高的要求。经常开展风险防范的学习和教育以加强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风险防范的手段, 例如要求员工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一定要细心谨慎审查有关文件, 保持其一致性和真实性。

3.2 促进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措施

(1) 把握机遇, 积极开拓国际结算业务新品种, 普及新型国际结算方式的应用。国际保理、福费廷和银行保函都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而不可缺少并日益重要的国际结算方式, 而事实上这三种结算方式在国内商业银行, 运用较少, 甚至有些银行还并未开发。为此, 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在完善和发展传统结算方式的同时, 引入新理念, 开发新型国际结算方式, 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其多变的市场需求。

(2) 加快国际结算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建设步伐, 推动国际结算手段的现代化。首先, 人民银行应全面规划整个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 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现代化电子网络结算系统, 实现各商业银行的网络共享, 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程度, 避免商业银行盲目竞争以及垄断的出现。其次, 各商业银行以及银行业应着手完善贸易融资客户信息共享网络系统。最后, 提高SWFT系统的覆盖面, 采用EDI (电子数据交换) 进行国际结算, 实现单据的电子网络传输, 达到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黄庆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国际结算业务新趋势的策略[J].亚太经济, 2005, (5) .

[2]戴斌.工商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定位思考[J].福建金融, 2006, (2) .

[3]彭一峰.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拓展策略[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12) .

[4]王家民.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发展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10) .

上一篇:本体方法下一篇:怎样画蜡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