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任重道远(共3篇)
深化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篇1
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致辞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两大引擎———市场与政府。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足仍是短板,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注重发挥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政府的财政行为具有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应以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法制性为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明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和要义: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要以改进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为重点,建立法制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的现代财政制度。
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实现公共财政的价值目标,需要有相应的会计体系对政府履职过程中耗费的资源、取得的成效,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有效的政府会计体系是提供信息的控制系统,能够界定政府的公共受托治理责任、诱导政府的公共选择,是政府高效治理、廉政透明和实现相应政治效应与经济效率的基石。
建立现代预算制度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体系。现代预算制度包括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这些迫切需要从会计角度夯实标准基础,科学完整的预算编制、规范有效的预算执行、公开透明的预算信息,均以政府会计准则和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作为支撑;需要夯实信息基础,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就影响财政年度预算控制、预算编制、执行与绩效评价;需要夯实会计监管基础,如果监管失之于散、失之于粗,财经纪律、监督问责将难以落实。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体系。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合理划分中央事权、地方事权和共同事权,与会计工作息息相关。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与预算、税收、会计信息质量和涉税鉴证质量直接相关,特别是涉及共同事权和共同支出责任时,会计工作的基础支持作用更加凸显。
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担当着深化改革、助力经济转型的重任。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基础,继修订企业会计准则之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已拉开帷幕。日前,财政部已公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步伐。
中国经济行稳至远,会计行业的责任和使命负重致远,会计改革和发展如影随形,将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突破,担当起深化改革、助力经济转型赋予的重任。
深化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篇2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全面推行改企建制,成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江设计院共有职工5230余人。其中在职职工312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700余人,各类注册工程师400余人,勘察大师3人、设计大师2人),离退休人员2100余人(其中离休91人)。根据国务院、水利部和长江委有关勘测设计体制改革的要求,长江设计院目前正在向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份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目标开展改革工作。
一、改革进展
由过去的委、院合一体制到委、院分开,合并组建成立新的长江设计院后,经过一年多的摸索、调研、酝酿,体制改革方案和机构设置方案相继得到了水利部和长江委的批复,近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框架已基本形成。其基本思路和目标是:根据专业化和地域化相结合、技术与劳务相分离的原则,按岩土工程、专业测量、综合勘测等公司进行重组。同时按国际通行的工程咨询设计公司的模式进行改造。最终形成以咨询设计为龙头,集投融资、项目(产品)开发、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管理及施工等于一体,为工程建设全过程提供服务的国际型大型企业集团。力争用不长的时间,使长江设计院逐步建设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形成以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和岩土工程为主业、测绘及空间信息、水电科技产品开发、建筑、交通、水环境、服务型实业等专业化公司相协调的多元化产业格局的集团公司。
(一)实现了委院分开、勘设合并。200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已将勘测与设计资质转移至长江设计院,并经过一系列工作,妥善地解决了与委内相关单位间的业务关系,为长江设计院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2002年4月至8月间,院领导班子和技术领导层相继被任命到位,成为长江设计院正式组建的标志。
(二)体制改革方案和机构改革方案获部、委批复。2003年7月,水利部正式批复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组建的长江设计院整体转制为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水规总院和新华公司三家股东分别持有65%、23%和12%的股份。
2003年9月,长江水利委员会分别批复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机构设置方案》。根据各专业目前在市场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相应设立专业处、分公司和子公司,通过体制调整达到强化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推动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专业,支持和放活有独立市场的专业。
院机构设置方案有:
8个职能管理机构: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党委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经营计划部、财务资产部、技术质量部、监察审计部、企业发展部。现部门管理人员基本到位。
7个院直属单位:规划设计处、枢纽设计处、施工设计处、机电设计处、库区规划设计处、水利水电病险工程治理中心和工程数字仿真中心。
6个院属分公司:建筑工程设计咨询公司、交通工程设计咨询公司、环境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工程咨询公司、三峡勘测公司和重庆勘测公司。
6个院属子公司: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长江空间信息工程公司、长江工程物探与检测公司、机电设备公司、武汉实业公司和宜昌实业公司。
2个驻外代表机构:上海分院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代表处。
1个临时机构:三峡工程代表局。
院直属单位、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组建方案已经明确,并获长江水利委员会批复。目前,按照重组的要求,正在进行各公司的组建工作。
(三)进行清产核资,盘清了资产。在长江水利委员会为长江设计院界定了资产范围基础上,聘请中介机构,组织开展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大量工作,历时一年,已基本完成,待上级审核认定。
(四)积极开展参加社会保障工作。对5200多名职工的社会保障参保数据进行了清理核实。2003年4月上报湖北省社保厅,已经省社保厅有关部门进行了初步审核,现双方正就特殊工种认定具体事项进行磋商,5月份将完成。
(五)推行竞聘上岗,引入竞争机制。长江设计院职能部门的部分处级岗位干部,于2003年4月率先采取竞聘上岗的形式选拔。2003年9月,上述职能部门对17个管理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管理人员。同时,调整人员构成,通过机构改革、竞聘上岗和提供九项分流措施,机关片人员精减压缩了一半。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江设计院公开竞聘工作将自上而下不断推进,并全面推行技术岗位竞争上岗,形成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成长的环境。
二、改革工作主要成效
(一)勘测设计院经过改革,已初步适应了市场竞争环境。经过这段时间的改革,总体上,全院已从“生产车间”生产模式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一是全院的运作所受到客观制约越来越小,二是全院上下对市场竞争的意识和主动性在日益增强。比较可喜的是,一些普通职工经常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来关心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这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很重要的积极因素。
(二)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主要业务实体(设计院、综勘局和扬子江公司)逐步融合,能够形成合力的共同体。事实证明,经过一年多运行,尽管目前的状态有差距,但是一定意义上,全院在改革合并以后形成了1+1大于2的效应,主要体现在院对外竞标、内部协调以及正在建立的管理体系等方面,内部的凝聚力正在逐步提高。
(三)市场开拓卓有成效。一是从区域拓展方面来看,过去,院的业务主要是集中在与长江有关联的工程项目上。通过近年的努力,区域拓展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不错的。目前,在华南、西南、华东等区域有很大的业务量。另外,在国外市场上取得的项目也非常有成效。最近,商务部已正式把援助摩洛哥的三个水坝项目交给长江设计院。二是从专业和行业拓展的角度上来看,利用了长期承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技术优势,锻炼了一支队伍,在水资源配置的调水工程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承担了西部省区一批调水工程项目。新兴专业,包括目前在建筑、交通、水环境、病险库、岩土工程施工、项目承包、海堤工程等方面都有比较好的进展,水环境也正在启动。资本运作也比较成功的,院有效投资大约是5千万元,效益很好,如投资长江电力股份。最近正在筹划其他的资本运作方式,探索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吸收民营资本,职工持股等等,以加快产业多元化和股份多元化发展的步伐。
(四)技术发展有较大的进步。一是去年技术上保证了宏伟的三峡工程实现了蓄水、通航和发电三大目标。电子信息化建设紧紧跟上时代步伐,地下电站工程技术、以水布垭面板堆石坝为代表的当地材料坝技术、抽水蓄能电站技术、以引大济湟和穿黄工程为典型的隧洞工程技术等,技术发展进步很快。二是在竞争中稳步推进技术进步,去年有26个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勘察设计奖。
(五)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在很复杂的情况下个换版成功,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逐步健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奉献、团队、创新”的企业精神已初步形成,去年长江设计院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崇高荣誉,有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今年又有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人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三、对改革中难点问题的认识
由于历史演变、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特殊性,长江设计院的改革和发展中存在一些特殊情
况,制约着改革的推进,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合理安排改革进程。到目前为止,其他各个流域机构所属的勘察设计院已完成了公司产权登记,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长江设计院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长江设计院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其法人治理结构还未有效建立;二是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复杂,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三是受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部分工作如土地等资产划转、评估等,需要与关联单位、地方政府、咨询机构等沟通协调,也为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充分认清本单位历史欠帐和负担,争取主管部门和所在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一是离退休职工多,共有离退休职工2100余人,参加社会保险后,他们对待遇补差问题尚有疑虑;二是富余人员多,目前仅原综勘局实际下岗、待岗人员就多达三分之一,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还有数百人需分流,安置压力巨大;三是设备不足、设施陈旧,部分单位承接项目十分困难;四是辅业的依附性强,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操作难度性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三)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非常重要。相比于两年前,长江设计院在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制度建设方面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观。但是,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人才流失加快、工作效率提高有限、产品质量意识下降、生产安全堪忧、部分员工服务意识不强等等一系列问题。建立完善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任务紧迫而艰巨。
(四)加强改革中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相当艰巨。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调整各个层次群众的利益格局,以调动积极因素,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不触动利益的改革。全院推进改企建制有阻力,职工思想表现复杂,其最主要问题仍然来自思想观念的阻力。因此,分析不同情况,抓住职工思想上的复杂问题,在原则上明辨是非,在方法上积极引导,把转变职工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贯穿到改企建制的全过程,是改企建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这项工作是难点,也是重点。
四、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一)继续加快改制工作。要积极推进资产评估和“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登记,配合水利部、长江委,推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组建及相关筹备工作。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立后,要抓紧召开院党代会、职代会、工会。这此工作涉及外部因素多,既复杂又困难,必须依法办事,迎难而上,加紧推进。
同时,必须加快二级公司的改制准备工作。对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继续深入加快改制步伐,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尽快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二)抓好二级公司的组建工作。新设或重组的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长江空间信息工程公司、武汉实业公司等,难度较大,任务较重。院的主要职责,是在各二级公司提出的改革方案基础上,批方案,定班子,明确资源,理顺资质。
其他相对稳定的二级单位如重庆勘测公司、三峡勘测公司等,也要抓住改革机遇,根据新的要求,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组织机构,改革内部运行机制,激活市场经营机制。
(三)要积极推进社保纳入工作。社保工作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湖北省大部分勘测设计单位已经办理完社保纳入工作,全院这部分工作也必须加快步伐,要求今年上半年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为切实保障纳入社保后的职工待遇问题,院将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此外,还要建立职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力争年内完成。
(四)加快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最基础的层面是与管理效益密切相关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两个中心要素:公平竞争和价值激励。围绕这两个中心要素,长江设计院要全面推进三个方面改革:一是全面推行管理、技术岗位竞争、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全面推行专业负责制为基础的项目管理制度。三是全面推行以绩效和岗位为主要要素的分配奖励制度以及相
应的晋升制度。
(五)加快研究和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从全院历史和现实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出发,注意解决好三个实际问题。一是要解决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问题。积极大力开拓市场,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市场份额,才能解决速度问题。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兼顾长远,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实现全面小康创造物质基础。二是解决院内发展不平衡问题。院内存在部分单位生产经营困难,究其原因有优良资产少、业务单
一、技术落后、市场份额小、地理位置差、历史负担重等。对这些单位(主要是外业单位),院要给予指导和帮助,逐步解决一些客观上自身无力又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创造条件,跟上全院发展的步伐。三是解决部分弱势群体就业和特困职工解困问题。改革中特别要关心部分弱势群体,如技能单
一、技术落后、年龄偏大的“4050”职工,这些职工一时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院和各单位在改革中要加强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流安置措施,有条件的是加强转岗培训,提高和增加技能,尽快适应新岗位要求。
政策性银行改革任重道远 篇3
点评:三家机构改革的获批, 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批复中, 明确三家政策性银行定位。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 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为什么会改革?首先要回顾下政策性银行“前世今生”。1994年, 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以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等。随着政策性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任务和经营条件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业、基础建设等需要政策性扶持的行业或企业的融资问题凸显, 许多原有的政策性业务实际上已经逐步成为商业竞争的目标。到2008年, 三大政策性银行改革总体方案获批, 开启改革之路, 而且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一行一策。之后, 国开行首先试水, 向商业化转型, 脱离政策性。不过业界对于国开行向商业化转型存有争议。此次深化改革最大的不同是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 定位清晰了。
对于开发性金融机构, 大家普遍比较陌生。简单地说就是既开展政策性金融业务, 又开展商业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国际上属于单独的一类机构, 有专门的立法和运行模式, 比如德国KFW、美国进出口银行和世界银行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具有自己的特点, 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模式。这也意味着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摸索之路, 任重道远。
【深化国企改革任重道远】推荐阅读: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设想06-17
深化国企效能监察工作08-22
深化国企改革的大方向08-01
深化改革06-15
深化财政改革05-12
深化公安改革09-03
深化与改革10-08
全面深化改革决定08-26
深化改革经验材料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