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2024-10-13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精选11篇)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篇1

从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趋势来看, 通信网络的整体要求由先前承载单个业务项目的独立网络朝着能够承载多项业务项目的网络,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NGN网络的方向发展。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容量上看传统的电路信息交换法都不能满足现今通信的发展需求, 接口兼容的软交换、多信息共融、大储存空间方式才是符合时代需求的产物。

1 下一代网络的软交换技术

传统的电信网络交换技术是以程控交换机构成的网络为基础, 但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构成的信息交换平台为基础。其中, 软交换技术是上下两代网络的承接枢纽, 以固定网络智能化技术为基础, 实现有机融合多用户的存储平台、呼叫控制平台、传送承载平台、业务供应平台和多样化的兼容形式, 符合运营商的经济操作需求, 有效满足商家的在业务发展方面的需求, 通过软交换技术的运用, 能够充分利用起网络资源, 保护并增加已有的投入价值, 成为PSTN网络向下一代网络过渡的中转站。因此, 人们越来越看好将软交换技术作为核心技术的网络发展前景, 它们也逐步成为通信网络的重点发展内容。

新研发出来的NDN技术充分发挥了网络通信的作用, 在改变传统呼叫控制和网络业务相连局面的基础上隔离了与承载方式的联系空间, 使得网络业务实现了从所未有的高独立性和散发性。这种的独立性业务能够依据客户需求制定相关业务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内容中承载网络类型的局限性, 推动了网络业务在灵活性方面的发展。以SOFT SWITCH为网络核心基础的软交换网络体系极大的拓展了网络业务的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向, 充分体现出了静态网络和动态网络的有机融合, 同时也顺应了现今社会网络发展的趋势。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通信便捷化、个性化、稳定化、移动化的要求日益提高, 而下一代网络所提供的语言通话、数据交换、视频的播放与缓存等多媒体服务都能很好的满足此类发展要求, 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出网络发展的时代化、多元化和全面化, 是促进网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软交换在通信网络运用中的优点

2.1 运营费用低

软交换技术在相对于以往的设备交换在功率的耗损和集成度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在耗能方面省去了对供电的需求, 在节约能量的同时也省却了机房的占地面积。因软交换的控制与承载介质是以相分离的状态存在, 因此采用集中管理和集中放置的方式来作为软交换通信的核心, 从运营维护的成本方面达到减少网络成本的最终目的。

2.2 建设成本低

以往的网络交换在构架上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 与现今的软交换技术所拥有的开放性相比在交换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新型的软交换技术在核心控制方面也作出了一些改变, 通过运用开放端口和通用协议, 说明了网络里的全部用户就是软交换得以进行的对象。其间, 网络构架也从以往的高成本演变为低成本投入, 从以往的封闭式走向现今的开放式, 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业务部署和发展的速度。软交换通过PSTN向NGN技术的转换, 推动了IMS与2G等网络间的兼容。软交换技术的传输介质一般是帧, 它能在有效的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入成本。软交换技术网络模式里的设置与管理模式都较为集中, 相对于传统的业务覆盖区域来说也更大, 减少网络侧位置更新的次数和局部切换是改善网络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 实施对软交换设置与模式的集中管理, 能够有效简化网络管理过程。

3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1 有效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运营商通常会将智能网发展作为业务拓展的标准之一。CDMA和TDMA是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中运用的借口技术, 分别拥有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基本特性。软交换虽处于迅速的发展时期, 但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原则。因此, 不同厂家间的技术交流还不能有效实现。在实践过程中, 要在资源共享的有力基础上实现网络的有效共享才能搭建起不同软交换的桥梁, 减少网络交流里的技术阻碍。

3.2 运用分布式交换减少回程费用

使用传统的通信手段, 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都较高, 其电路交换主要是运用MSC在PSTN和RAN之间集中以此完成语音交换的目的。在企业网络里, 集中的MSC作为大型设备, 要在PSTN与RAN之间构建不同的话音回程电路。在进行整体呼叫时, 很大一部分的本地呼叫会让电路加倍, 同时也增加了很大一部分的建设投入成本, 从RAN到MSC再到PSTN, 整个通信过程的电路都是围绕着本地运转。但在软交换的技术里, MSC是其结构体系中由服务器和媒体网关组成的一个中转站, 而控制各种呼叫控制就是最大发挥出呼叫控制网关和媒体网关设立在一起的价值。

摘要:本文从NGN技术与IP网络平台的技术原理上进行分析, 初步探讨它们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软交换通信技术,技术原理,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晓波.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23) :619-619.[1]刘晓波.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23) :619-619.

[2]陈玉喜.浅析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软交换技术[J].科技与企业, 2013 (1) :108.[2]陈玉喜.浅析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软交换技术[J].科技与企业, 2013 (1) :108.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篇2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是我们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因此学好这门课很有必要。这学期的这门课程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环节,使得我们真真正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们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我们小组最终找出了原因所在,这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与我们之前经常做的验证性的物理实验不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在设计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小组的成员的团结协作下,终于将问题逐一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我们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除了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经验欠缺之外,另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导致成员之间在团队合作一环节表现的不是很完美,实验开始后,尤其是在验证结束后进行设计这一环节,小组成员有些我行我素,缺少沟通,过分相信自己的个人实力,缺乏团队意识,在起初有人已经提出方案之时,仍存在自己一意孤行不予理睬,忘记了这是一次团队合作,可能是之前很少进行过类似的活动。但从这次实验中,从这一点上,我们也确实发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好,现实生活中也好,很多事情都是要有合作的,人多力量大,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质量上同样适用。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3

关键词:通信原理多角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78-01

1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因材施教,是说学生素质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课程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涉及到的前期知识几乎涵盖了通信专业的所有课程,并和通信网以及移动通信、交换理论等课程紧密相连,因此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通信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由于这门课以理论分析为主,同时也联系实际,如何在熟悉课程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教好这门课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信原理”[1]课程是一门公式及推导较多的学科,相对较乏味,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同时又能接触到通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就成为本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并与其他教师讨论发现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程理论性强,前两章的概念非常抽象,后面章节的原理又很复杂,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望题生叹”;(2)对前期准备要求高,而这些课程的理论性也很强,如果教师授课时没有准备,学生可能很糊涂;(3)承上启下,中流砥柱。后续课程迫切需要“通信原理”课程坚实的基础作为后盾,作为一门主要的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4)学生厌学情绪强,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容易就掉队,一旦一个环节没有跟上,就很难听得懂,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抵制心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改革,务必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这门课。

2 多角度教学改革

2.1 精选教学内容

学生选课是根据培养计划进行的,但是学习效果却和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大关系。如果选课只是为了学分,就很难有所斩获,即便不得不学,也很难在学习时兴趣盎然。常言说强扭的瓜不甜,作为教师就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而不仅仅是毕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取。对于通信专业学生,通信原理是一门必修课,因此对于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要交代清楚,在授课时,前面的数学基础部分要剖析明确。同时要增强信息论的内容。这样可使学生对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理解更透彻。

而对于其他专业学生来说,能够从整体上认识通信系统的结构更重要,因此可以侧重讲解不同的通信系统的特点,应用的场合等。我们根据通信发展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将模拟通信的内容进行精简,保留模拟通信调制解调技术,让学生了解通信演变过程,同时加深对数字通信特点和原理的理解。

2.2 提高教学效率

讲课内容必须提炼,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传授更多有用信息,提高上课效率,比如在讲授数字调制时可以看成模拟线性调制和角度调制的特殊情况。另外,在讲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如给出不同调制方式的异同点,又如在讲模拟调制时,让学生通过信号时域表达式及波形、功率谱密度、调制与解调原理及占用的带宽等比较,来理解、掌握几种调制方式产生过程、调制解调原理以及抗噪声性能等,这样既精炼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得学生容易掌握这几种调制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同样,对于二进制数字调制,也可以通过它们的带宽,误码率,对信道的敏感度,设备的复杂度等性能对比来将提炼课堂内容。

2.3 提高学生的互动性

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的听讲,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在绪论里我们将通信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与随处可见各种电信产品的发展紧密相连,如电话的产生,无线电波的发明等,通过法拉第,贝尔,赫兹等人物的介绍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认同感。其次作为一门以数学手段为工具来教学的专业课,“通信原理”课程很难像语文课那样生动多彩,如果能够在讲课时候多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不再是公式推导这样枯燥了。比如将信号统计值与实际的物理量相对应以使那些简单的数学符号生动起来。另外随着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的数字通信技术也不断涌现,在教学中可将现在的物联网,三维电视,4G手机时代等等这些概念与原理相对应,拓宽学生的视野。

2.4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教育作为人类的立身之本,古而有之,教育方法更是层出不穷。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习兴趣浓厚。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通过板书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现代的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课件,用幻灯片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表面看来现代教学方法更有利一些,尤其对于“通信原理”课程来说,公式推导不少,有人认为教师如果将时间用于大串的公式的推导上,不但效率低下且重点、效果不突出,而实际上学习是一个过程,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习就只看老师讲解,效果反不如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的推导好,书写有利于思路的整理。因此,可以将两者相结合,效果会更好。另外,如果用幻灯片将调制解调的过程用图片来描述的话,就会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易懂。

2.5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很重要,但是实践却是人最好的老师,否则就和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可安排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如学过眼图原理,就在实验当中验证,这样同学积极性较高。其次,让学生选修“通信系统仿真”课程,通过仿真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编程实现,如16QAM调制,解调的仿真等,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增强学生设计与动手能力。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在毕业设计时进一步設计实现,为以后工作学习打基础。

3 结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我们在了解课程本身的特点基础上,通过多角度的课程改革,使得学生能够创新性学习,不拘泥于书本,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独立思考,为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篇4

1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的基本原理分析

1.1 扩频载波通信技术

扩频载波通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可在民用通信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是将所发送的信息展宽到一个比信息带宽得多的频带上, 然后通过接收端的接收再将其恢复到信息带宽的一项技术。扩频通信技术是利用伪随机编码来调制待传送的信息数据, 从而实现对频谱扩散后的传输, 然后在接收端采用同样的编码对其进行解调和相关的处理。

根据相关的科学理论, 如果将频带的宽度适当地增加, 就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情况下, 用相同的信息率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进行传输信息。这说明, 频谱扩展技术可以很好地对信号进行隐蔽, 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能够适应低压电力网络中的复杂的各种噪音的干扰。

1.2 正交频分复用原理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主要是利用相互重叠的子信通道和应用并行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来实现对信息的传输, 它一种利用多载波的调制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将所要传输的信息分为多个子信号, 然后利用这多个子信号分别对多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进行调制, 随后再同时发送, 最后在接收端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 从而达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并行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提高多个信号的扩散效率来有效抵抗脉冲干扰噪声的影响。

在具体的发送过程中, 首先对所发送的串行数据信号进行串并转换, 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 然后进行相应的调制, 同时在码元之间插入循环前缀, 再将之前的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 经过滤波以后, 这些数据被耦合到低压电力线进行信号传播。在接收端, 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的相应处理, 再通过相应的变换就可以恢复到初始传播的信号。

同扩频载波通信技术一样, 多载波的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也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另外, 还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 而且它还灵活地将信息分配到不同的载波频宽, 因而可以很好地克服窄带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而且它还可以通过与前向纠错码结合来实现对脉冲噪音的干扰。因此,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在低压电力配电网上实现高速数字的传输的理想选择, 它与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的结合能够达到可靠和有效的通信效果。

2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的关键技术分析

2.1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在发射端利用高速率的扩散序列将信号频谱扩散出去, 在接受段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对信号进行扩散, 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来的信号。这种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十分强大, 而且不易对其他的信号产生影响, 也不易被其他接受装置截获, 应用十分可靠。

2.2 多载波码分复用技术

这项技术的就是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直接应用于载波码分复用技术上。它是首先将每个信号进行扩频, 再将扩频后的每个芯片调制到一个载波上, 再通过信道进行传输。而在接收以后, 需要进行正交频分复用的解调、解扩以及进行并行和串行之间的变换, 从而实现对原始信号的检测和恢复。多载波码分复用技术的抗干扰能力也相当强大, 而且还具有极高的频带利用率, 能够有效将由于时延扩展而出现的负作用避免, 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比较, 其克服子载波的衰落作用更加明显。

另外, 链码自适用调制技术可以保证对信息的发送成功, 因为在信息发送不成功的情况下, 利用该技术可以尝试重新发送, 直到发送成功为止。自动中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中继信号的质量, 降低误码率。

3 总结

当前国内外对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通信领域已经十分广泛, 同时通信技术也逐渐渗透到了更多行业的发展中, 在市场上占有巨大的应用地位和发展潜力。然而由于我国电力应用场所的特殊性和应用环境的恶劣, 都对通信信道的建立设置了障碍。经过技术研究, 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参考模型以及使用相应的技术对这种严峻的自然环境进行克服。通过对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多载波码分复用技术、链码自适用调制技术、自动中继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应用有效实现对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

摘要:在电子信息科技作为主要应用科技的二十一世纪, 通信成为了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高新科技。现代化的社会中, 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是高速进行的, 步伐之大, 节奏之快, 都为人们所惊叹, 这些都依赖于通信技术, 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海量信息迅速为人们所知。因此, 对这种通信技术的原理的了解和其关键性技术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让掌握其核心科技的群体获得科技中的主动权,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获得优先发展的优势。本文就将主要介绍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的基本原理, 及其关键性的技术, 以将这种技术推而广之, 推动整个社会对高新科技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低压电力载波,通信,原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凤, 郑文刚, 申长军, 周平, 吴文彪.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 (22) :188-193.

[2]杨润芳, 李海曦, 王蓉.浅谈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J].企业技术开发, 2012, 31 (31) :48-50.

[3]孙海翠, 张金波.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J].电测与仪表, 2006, 43 (488) :54-57.

[4]张志宏.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及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 2011, 15 (13) :202-203.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篇5

基于MATLAB-Simulink的2PSK仿真

摘要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

本文主要是以simulink为基础平台,对2PSK信号的仿真。首先有关通信的绪论,然后文章第一章是课程设计的要求。第二章是对2PSK信号调制及解调原理的详细说明;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也是这个课题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2PSK信号的仿真部分,调制和解调都是simulink建模的的方法及参数设置。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simulink的熟悉和对数字通信理论的更加深化和理解。关键词:2PSK;调制与解调;simulink;

I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通信技术背景........................................................................................................................................1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1 1.3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1 1.4 MATLAB/Simulink的简介..................................................................................................................2 第二章 2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3 2.1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3 2.2二进制相移键控....................................................................................................................................3 第三章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7 3.1调制部分................................................................................................................................................7 3.1.1 Simulink中2PSK调制的模块框图........................................................................................7 3.1.2 各模块参数的设置...................................................................................................................7 3.1.3 调制系统中各模块的波形.......................................................................................................8 3.1.4结果分析....................................................................................................................................8 3.2解调部分................................................................................................................................................9 3.2.1解调模块框图............................................................................................................................9 3.2.2 各模块参数设置.......................................................................................................................9 3.2.3 各模块的波形.............................................................................10 3.2.4结果分析...................................................................................................................................11 3.3加入高斯白噪声的调制与解调...........................................................................................................11 3.3.1系统框图3-3-1........................................................................................................................11 3.3.2 各模块参数的设置..................................................................................................................11 3.3.3 示波器得到的波形.................................................................................................................13 3.3.4结果分析..................................................................................................................................14 第四章 结束语.................................................................................................................................................15 参考文献.............................................................................................................................................................16

II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 绪论

1.1通信技术背景

通信就是克服距离上的障碍,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消息。消息是信息源所产生的,是信息的物理表现,例如,语音、文字、数据、图形和图像等都是消息(Message)。消息有模拟消息(如语音、图像等)以及数字消息(如数据、文字等)之分。所有消息必须在转换成电信号(通常简称为信号)后才能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所以,信号(Signal)是传输消息的手段,信号是消息的物质载体。

现代通信系统要求通信距离远、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的调制解调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最早的模拟调幅调频技术的日臻完善,到现在数字调制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的传输更为有效和可靠。

数字通信系统较模拟通信系统而言,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易于实现集成化、便于与计算机连接等优点。因而,数字通信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近二十年来,数字通信发展十分迅速,在整个通信领域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在大多数通信系统中已代替模拟通信,成为当代通信系统的主流。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宽带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技术会不断地应用于通信领域,各种新的通信业务将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到那时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离不开通信。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方向的一门骨干的专业课,是通信方向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掌握通信原理课程的知识可使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可提高处理通信系统问题能力和素质。由于通信原理理论深、实践性强,做好课程设计,对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提高其基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通信原理知识理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利用通信原理知识处理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比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字通信系统及有关设备的分析、开发等基本技能,受到必要工程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训练,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本通信专业的新发展。

1.3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掌握通信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能够分析简单通信系统的性能。使学生掌握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进行设计简单的通信电路系统。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与运用学过的MATLAB基本知识,熟悉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的使用。

课程设计中必须遵循下列要求:

利用通信原理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在Simulik仿真平台中设计出各种调制系统,并按题目要求运行、检测系统仿真结果。构建调制电路,并用示波器观察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用频谱分析模块观察调制前后信号频谱的变化。再以调制信号为输入,构建解调电路,用示波器观察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用频谱分析模块观察调制前后信号频谱的变化。在调制与解调电路间加上噪声源,模拟信号在不同信道中的传输:用高斯白噪声模拟有线信道,并且分析高斯噪声对信号的影响。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论文,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和实验结果。

1.4 MATLAB/Simulink的简介

Simulink提供了一套预定义模块,加以组合即可创建详细的系统框图。Simulink 库浏览器包含系统建模常用的模块库。其中包括:连续和离散动态模块,如积分和单位延迟;算法模块,如 Sum(加法)、Product(乘法)和 Lookup Table(查找表)等;结构模块,如 Mux、Switch 和 Bus Selector 等,无论是使用这些模块,还是将手写 MATLAB、C、Fortran 或 Ada 代码融合到模型时,均可构建自定义函数。借助于 Simulink 附加产品,可以加入航空、通信、PID 控制、控制逻辑、信号处理、视频和图像处理以及其他应用的专业化组件。有了附加产品,还可以利用机械、电气和液压组件来构建物理系统模型。Simulink 编辑器可用于全面控制模型中的内容和操作。

Simulik是MATLAB软件的扩展,它与MATLAB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与用户交互接口是基于Windows的模型化图形输入,其结果是使得用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系统模型的构建,而非语言的编程上。所谓模型化图形输入是指Simulik提供了一些按功能分类的基本的系统模块,用户只需要知道这些模块的输入输出及模块的功能,而不必考察模块内部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块的调用,再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所需要的系统模型,进而进行仿真与分析。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二章 2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

2.1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

在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为了使数字基带信号能够在信道中传输,要求信道应具有低通形式的传输特性。然而,在实际信道中,大多数信道具有带通传输特性,数字基带信号不能直接在这种带通传输特性的信道中传输。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各种已调数字信号。

图 2-1 数字调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原理是相同的,一般可以采用模拟调制的方法实现数字调制。但是,数字基带信号具有与模拟基带信号不同的特点,其取值是有限的离散状态。这样,可以用载波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示数字基带信号的离散状态。基本的三种数字调制方式是: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和移相键控(PSK 或DPSK)。

2.2二进制相移键控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信号.通常用已调信号载波的 0°和 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 1 和 0.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e2PSK(t)= g(t-nTs)]cosωct(公式2-2-1)其中, an与2ASK和2FSK时的不同,在2PSK调制中,an应选择双极性,即

(公式2-2-2)

(公式2-2-3)

若g(t)是脉宽为Ts, 高度为1的矩形脉冲时,则有e2PSK(t)=cosωct, 发送概率为P-cosωct, 发送概率为1-P由式(2-2-3)可看出,当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已调信号e2PSK(t)取0°相位,发送二进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制符号0时,e2PSK(t)取180°相位.若用φn表示第n个符号的绝对相位,则有φn= 0°, 发送 1 符号180°, 发送 0 符号。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移相方式.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的典型时间波形如图2-2所示。

图 2 – 2 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时间波形

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调制原理图如图 25所示.当恢复的相干载波产生180°倒相时,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是相反,解调器输出数字基带信号全部出错.(a)

(b)

图 2-3 2PSK信号的调制原理图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图 2-4 2PSK信号的解调原理图

图 2-

52PSK信号相干解调各点时间波形

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倒π”现象.由于在2PSK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180°的相位模糊,所以2PSK信号的相干解调存在随机的“倒π”现象,从而使得2PSK方式在实际中很少采用.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图2-6过零检测法原理图和各点波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三章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3.1调制部分

3.1.1 Simulink中2PSK调制的模块框图

图3-1-1

利用巴克码(取值为+1或-1)和基本的正弦信号相乘得到2psk的调制波

3.1.2 各模块参数的设置

图3-1-2 正弦载波的参数设置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图3-1-3 码长为2,取样时间为0.00001s的巴克码设置

3.1.3 调制系统中各模块的波形

图3-1-4 巴克码波形

图3-1-5 幅度为2频率为1M的正弦波

图3-1-6 通过相乘器调制后的波形

3.1.4结果分析

利用巴克码与正弦载波相乘得到了调制的波形如图3-1-6所示。巴克码的取值为1时,调制波为初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相为0开始的正弦波。巴克码值为-1时,调制波为倒向的正弦波。这样,通过巴克码与正弦波得到了调制波。

3.2解调部分

3.2.1解调模块框图

图3-2-1 2psk的解调模块

3.2.2 各模块参数设置

图3-2-2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图3-2-3 3.2.3 各模块的波形

图3-2-4 原巴克码波形

图3-2-5 调制后的波形

图3-2-6 调制波与原始载波相乘后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图3-2-7 通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波形

图3-2-8 解调恢复出的波形

3.2.4结果分析

利用3.1得到的调制波作为输入,与基本原始载波相乘得到如图3-2-6的波形。此波形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得到低通信号图3-2-7,取样判决器先取样再进行门限判决,得到恢复的信号图3-2-8即为解调信号。

3.3加入高斯白噪声的调制与解调

3.3.1系统框图3-3-1

图3-3-1

3.3.2 各模块参数的设置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图3-3-2 高斯白噪声参数

图3-3-3 带通滤波器参数设置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图3-3-4 误码率计算器设置

3.3.3 示波器得到的波形

(a)

(b)

(c)

(d)

(e)

(f)

图3-3-5 scope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a)

(b)

(c)

图3-3-6 scope 其余模块的参数设置与前面相同模块一样。3.3.4结果分析

加入高斯白噪声的调制波的解调需要在与载波相乘前先用带通滤波器滤去部分噪声。通过带通滤波器后的波形如图3-3-5中的(c)图所示,可以看出相对于没有加噪声的调制波来说,此图还是有一定的误码。又因为通过了两个滤波器,判决出的波形显然与原巴克码的波形有一些时延,但是最终没有误码,所以误码率显示为0。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四章 结束语

半个多月的课程设计,在此就要写下结束语。回首这段时间的准备,感觉自己学到与收获的不仅仅是课程设计的完成更是通信原理知识的加深与理解。

首先自己对2PSK的调制与解调的原理更加理解了。2PSK的调制可以使用相位选择器也可以用乘法器。如果使用相位选择器需要使用两个频率相同幅值大小相同互为相反数的载波信号,巴克码输出+1或-1,选择器来选择不同载波再拼在一起就能得到调制波形。如果使用乘法器,直接把巴克码与载波相乘就好。虽然两种方法得到的调制波形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原理却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得到的波形是拼在一起的,而第二种才是平顺又载波而来的。在老师检查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进过一番讨论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2PSK的解调原理也并不困难。加入噪声后,需要把调制后的波先通过带通滤波器滤去大部分噪声。再与原来的载波相乘,得到幅值的一部分完全在横坐标上或下的正弦波。然后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得到原巴克码的大致波形,最后通过一个判决器得到完整平滑的波形即为解调波。但是问题来了,两个滤波器的参数应该怎么设置呢?

由于老师要求载波频率1Mhz、码元速率100Khz,所以采样时间最好是载波频率的100倍,但是我们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把滤波器上的采样时间设置在和载波速率一样,所以滤波器始终不能滤掉噪声。然后把带通滤波器的通频带设置在载波频率的左右,但是上下频差最好不要超过0.3Mhz这样就能滤出噪声。通过低通滤波器的波是调制波与原载波相乘后的波形,所以它的自然也减半。低通滤波器的通带0.5M,所以采样频率也低于50M。

在上述框架上加上误码率计算模块与频谱分析模块就能得到完整的调制解调与分析的系统框图。此次课程设计的原理是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MATLAB中simulink仿真过程却是这一次动手得来的。以前自己只是用simulink做过自控原理的简单反馈仿真,多数的功能都不清楚。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有同学、老师的帮助我才得以顺利完成。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参考文献

[1] 黄葆华 杨晓静 吕晶 编著,《通信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冰冰 编著,《通信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孙屹 吴磊编著, 《Simulink通信仿真开发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 邵佳 董晨辉编著,《MATLAB/Simulink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精讲》,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5] 石良臣 编著,《MATLAB/Simulink系统仿真超级学习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篇6

关键词 国际视野 教学改革 教师培养 体系优化

一、引言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中,正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通信原理》课程将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积极应对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构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发展体系。

未来社会是国际化的社会。网络正在使地球成为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在当下,面对来自国际化背景下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未来通信工程人才将面对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的教育也受到更多更严峻的现实挑战。《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发展理念、课程设置体系和人员配置机制,努力构建能反映最新国际通信学科学术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的专业发展体系。

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应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其教材的选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要有助于通信知识的探索与研究、有助于工程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应站在新的高度,紧跟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需求,形成以培养尖端通信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我校正在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以培养尖端通信人才为目标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是凸显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创造出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措施

(1)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培养

首先要探索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教学综合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进一步发挥学术带头人在课程建设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凝集一批具有学术、学科、专业优势、创新能力强以及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组成教学团队。具体做法一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加入由学术带头人领衔的学术团队,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和教学研究活动。二是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从事研修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2)优化教学体系

通信原理课程在电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需要扎实的的数学公共课基础、电子及电路专业基础课,也能和后续的专业课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有良好的课程体系设置,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合理的设置必然要靠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共同构建,作为担当“通信原理”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更需要在体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将前后课程的相关联系融入到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围绕培养未来尖端通信人才的整体目标,进一步优化专业《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具体做法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围绕整体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信息化、国际化视野下的教学方案。二是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建设体现工程应用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和优质教学资源库。

(3)以科学的体系评价教学

探索适应培养未来尖端通信人才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做法一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因材施教活动,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典型案例为抓手,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二是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三是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以外,辅以开卷、论文撰写与答辩、课堂参与等评价方式,使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4)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培养具有专业功底扎实、创新意识浓厚、实践能力突出、应用技能娴熟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具备成长为尖端通信人才潜质的高素质学生。他们专业基础扎实,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国际教育视野,具有整合信息技术与通信原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基础科研能力。具体做法一是在课程教学中选用尝试国际一流原版教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精神。二是在教学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必须提供能够担当此责任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通信专业的基本知识外,更应该熟悉通信行业具体的设计工作流程,最好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这样就能和具体岗位和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或者实施校内导师与校外工程师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负责学业指导和职业远景规划,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校外工程师负责指导多阶段的见习、实习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活动。

(5)打造先进的教学平台

打造教育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工程应用特色更加鲜明的《通信原理》教学平台,在校内相关专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面向信息化、国际化社会挑战,构建教育理念先进、教材体系完备、教学水平领先的《通信原理》课程平台,凸显工程应用特色,为培养具有学科底蕴、创新精神、应用专长的高素质、拔尖型的尖端通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是一个,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应该蕴涵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进程中。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中,加快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步伐,使我们的教学跟上实际应用的步伐,不止拘泥与课本的教学,更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寻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应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手段深入教学研究,才能得到更好的课程教学研究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宋铁成.“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95-97.

[2]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张水英.“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12-14.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篇7

1.1扩频通信技术的概念

扩频通信技术即SSC, 是英文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的简写形式, 其具体是指用来传输信息的射频信号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一种通信方式。举个简单例子说明一下, 某二进制的数据流, 其传输速率为64kb/s, 也就是说该数据流的基础带宽仅为64kHz, 而借助扩频技术进行传输时, 它的带宽则可被扩展为4MHz、26MHz, 最大时甚至可以扩展至120MHz或更多。SSC的基本特征如下:利用比发送信息数据的速率高出多倍的伪随机码将载有信息数据的基础带宽信号的频谱进行相应地扩展, 使其形成宽带的低功率频谱密度的信号来发射, 其信道容量的公式为C=Wlog2 (1+P/N) , 该公式指出当信息传输速率C不变时, 带宽W与信噪比P/N是能够互相转换的, 即通过增加带宽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前提下以相同的信息传输速率进行可靠的信息传输, 还有可能在信号被彻底淹没的条件下借助增强信号带宽来实现可靠通信, 这就是SSC的基本理论依据。

1.2扩频通信的特点

扩频信号本身属于一种不可预测的伪随机带宽信号, 它的带宽要比欲传输数据信息的带宽大很多, 并且接收机中必须带有与该带宽载波同步的副本, 正因如此, 使得扩频通信技术具有了以下特点:其一, 超强的抗干扰性。因为扩频信号本身具有的不可预见性, 从而使得干扰者很难利用观察来进行有效地干扰, 通常只能够使用发射与被干扰信号不匹配的干扰技术, 而这种做法所能起到的干扰效果并不大。由于扩频通信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对信号本身的带宽进行了扩展, 故此, 在信噪比很低的前提条件下, 仍可以保证高质量的通信, 这使其具备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其二, 良好的保密性。在发射功率一定的前提下, 因扩频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 无线信道当中有用的信号功率谱密度非常低, 这样一来信号便可以在极强的噪声背景下进行可靠通信, 想要截获这样的信息非常困难, 为此, 其能够实现隐蔽通信, 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其三, 可实现码分多址。在通信系统当中, 可借助扩频调制中使用的扩频码序列间较好的相关性进行解扩, 这样系统便能够区分出不同用户的信号, 多用户同时通话便不会发生互相干扰的情况。

二、扩频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

在上个世纪80年代, 扩频通信技术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当中, 随着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该技术也日趋完善, 并在诸多领域当中获得了推广应用, 其应用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扩频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2.1扩频通信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军事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 在军事领域当中有着大量需要保密的信息, 正因如此, 使得扩频通信技术成为军事通信反对抗当中最为重要技术手段, 该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信息系统、武器系统以及系统当中。在海、陆、空战术的通信当中, 常采用扩频通信技术来增强通信电台的抗干扰能力, 提高战术电台的抗干扰性和数字化程度将是其未来一段时期的主流发展趋势。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 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大量使用了带有扩频技术的GPS定位导航系统、定位报告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布系统以及单信道机载系统等等。经过实践应用表明, 扩频通信技术在军事通信领域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扩频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属于民用通信领域的范畴, 它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目前, 新一代的数字蜂房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这使得频谱利用率获得显著提高, 同时共信道干扰的影响也大幅度减小。通过扩频通信技术的码分多址系统, 可以给每个移动台都分配一个特有的随机码序列, 并且各个台之间均不相关, 这样便能够非常方便地区分开各个移动台的不同信号, 从而使得在一个信道当中可以同时容纳更多的用户, 频谱利用效率较传统的频分多址增强了将近20倍左右。以往的移动通信中多径效应产生出来的衰落相对比较严重, 而通过扩频技术能够有效地克服多径效应对移动通信质量的影响。

2.3扩频通信技术在民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目前, 扩频通信技术已经在军事卫星通信领域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因扩频码分多址系统具有组网灵活性高、承受过载能力强等特点, 从而使其在民用卫星通信中也获得了一定的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民用卫星通信当中采用扩频码分多址技术以及伪随机序列扩展频谱的方法, 能有效地实现能量扩散, 进而达到减少卫星系统干扰的目的。

2.4扩频通信技术在测距定位中的应用

GPS属于多星共用两个载波频率发送定位信号的卫星定位系统, 因而它需要采用扩频码分多址的方式来对各个卫星的地址进行区分。每一颗卫星都可以分配到一个特定的伪随机序列码型, 码片的宽度越窄测距的精确程度就越高。此外, 借助直接序列扩频还能增强测距过程的抗干扰能力, 加之其采用的是无源定位的方式, 故此系统所能够容纳的用户数量没有上限。现阶段, 我国军事领域以及民用部门都将GPS作为接收设备在使用, 很多定位工作也都是通过GPS来予以实现的。

三、扩频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常情况下, 研究扩频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都是就直接序列扩频而言的, 所谓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是以直接扩频的方式构成的一种通信系统, 简称为DS系统, 这是最为典型的扩频通信系统, 它的发射机机与接收机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A为输入数据信息, 其经过信息调制后变成宽度为B1的调频信号, 然后再借助伪随机扩频序列调制成带宽为B2的信号后进行发射。当接收机接收到发射信号以后, 通过对伪随机扩频序列相位的准确捕捉, 便可以产生出与发送来的相位一直的PN码, 该码可作为解扩本地信号之用, 以便恢复成为窄带信号, 并对发送来的A数据信息进行估计, 这样整个接收过程便完成。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容易产生编码信号、载波频率仅有一个、频率合成器简单、用户之间不需要同步、接收机能够实现相干解调等等。

四、结论

总而言之,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推动下, 扩频通信技术随之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该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为超宽带技术、多载波调制技术以及软件无线电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的实现将会使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

摘要: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推动了与之相关各个领域的发展, 通信技术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的交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扩频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输方式, 其以自身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可实现码分多址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通信领域当中。基于此点, 本文就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与系统工作原理进行浅谈。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篇8

1 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及使用范围

1.1 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 (DTE) 有分组型终端和非分组型终端两大类。分组性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用户分组装拆设备、用户分组交换及、专用电话交换及、可视图文接入设备、局域网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 (DCE) 组成, 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 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 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 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 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别外, 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

1.2 各种交换方式使用范围

(1) 电路交换方式通常应用户公用电话网、公用电报网以及电路交换的公用数据网 (CSPDN) 等通信网络中。前两种电路交换方式系传统方式;后一种方式与公用电话网基本相似, 但是它是用四线或二线方式连接用户, 适用于较高速率的数据交换。

(2) 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实现不同速率、不同协议、不同代码终端的终端间或一点对多点的同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通信。由于这种方式, 网络传输时延大, 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内存与外存空间, 因而不适用于要求系统安全性高、网络时延小的数据通信。

(3) 分组交换是在存储_转发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它兼有电路交换及报文交换的优点。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 如数据库检索、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 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 并可在不同速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不适宜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

2 数据通信

2.1 有线数据通信

(1) 数字数据网 (DDN) 。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

(2)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PSPDN) 采用存储_转发方式, 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有一定长度的数据段, 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 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 在网上传输。

(3) 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罗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三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

2.2 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 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 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输来传送数据的, 因而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组网灵活、通信容里大、通信线路质量稳定可靠、机动性能优越等优点, 是其他通信技术无法比拟的。然而,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通信已进入高速、宽带、大容量、多媒体、多业务、可移动及个性化时代。

3 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

3.1 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 数字数据电路 (DDN) 的应用范围有:

▲组建公用数字数据通信网。

▲可为公用数据交换网、各种专用网、无线寻呼系统、可视图文系统、高速数据传输、会议电视、ISDN、邮政储汇计算机网络等提供中继或数据信道。

▲为帧中继、虚拟专用网、LAN, 以及不同类型网络提供网间连接。

▲利用DDN实现大用户局域联网;如我区各专业银行、教育、科研、自治区 (省) 公安厅与城市公安局、以及大型单位内部多个分支单位的局域网互联等。

(2) 分组交换网的应用。

分组交换网能提供永久虚电路 (PVC) 及交换虚电路 (SVC) 等多种业务。利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台, 还可以开发与提供一些增值数据业务:电子信箱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传真存储转发业务、可视图文业务等。

(3) 帧中继技术的应用。

帧中继技术适用于对广域网数据访问和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也是一种ISDN承载业务, 主要用于局域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口, 是向未来宽带ATM交换过度的手段之一。

3.2 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为移动数据通信。它的业务范围很广, 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移动数据通信业务, 通常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两种:基本数据业务的应用有电子信箱、传真、信息广播、局域网 (LAN) 接入等。专用业务的应用有个人移动通信、计算机辅助调度、车船、舰队管理、GPS汽车卫星定位、远程数据接入等。

(2) 移动数据通信在工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移动数据通信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三种类型。

4 结语

展望未来, 通信网络将向着综合业务数字网发展, 数据、语音、图像等各种数据通信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得到综合利用。数据通信在军队系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数字数据网 (DDN) 开始在军队专用信息网中应用, 促进了军队专用信息通信网的快速发展, 并逐步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方向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将通过数字体系 (SDH) 等大量光纤、多媒体技术, 把电话、传真、数据、动态图像等各种通信业务综合在一起, 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 应用ATM技术, 以交互方式快速传递, 把全国各地数据通信网连接起来, 使各类信息在不同层次上相互交流,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摘要:数据通信已经渗入到我们的日常办公、生活中, 文章从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入手, 分别介绍了数据通信的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等几种交换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对有线数据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作了对比和介绍;对数据通信所用到的网络协议作了介绍;对数据通信的现实应用作了说明, 并展望未来美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数据通信,构成原理,适用范围,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辛化梅, 李忠.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04) .

[2]杨明达.4G通信技术热点及前景[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解读扩频通信技术原理 篇9

扩频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新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 频谱利用率高。扩频通信是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发展方向, 是扩频技术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扩频通信的强抗干扰性、低截获性、良好的抗多路径干扰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使它的应用迅速从军用扩展到民用通信中, 它的易于实现码分多址的特点, 使它能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完美结合, 不但完善了中国移动的在3G竞争上的核心技术的不足, 也为扩频技术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更广泛的领域, 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与技术特点

1.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

在发端输入的信息先调制形成数字信号, 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 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 变频至中频, 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 再经信息解调, 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可见, 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3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 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 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 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 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扩频通信应具备如下特征: (1) 数字传输方式; (2) 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被传信息带宽; (3) 带宽的展宽, 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 (扩频函数) 对被传信息的信元重新进行调制实现的; (4) 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函数进行相关解调 (解扩) , 求解出被传信息的数据。用扩频函数 (也称伪随机码) 调制和对信号相关处理是扩频通信有别于其他通信的两大特点。

2.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 其带宽远大于要传输的数据 (信息) 带宽, 同时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扩频系统的特点也成为其优势所在。

第一, 抗干扰性强。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 使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 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 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 仍能不受干扰、高质量地进行通信, 扩展的频谱越宽, 其抗干扰性越强。

第二, 低截获性。扩频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上, 传输信号的功率密度很低, 侦察接收机很难监测到, 因此扩频通信系统截获概率很低。

第三, 抗多路径干扰性能好。

第四, 保密性好。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 扩频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 无线信道中有用信号功率谱密度极低, 这样信号可以在强噪声背景下, 甚至在有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进行可靠通信, 使外界很难截获传送的信息, 要想进一步检测出信号的特征参数就更难了, 所以扩频系统可实现隐蔽通信。同时, 对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码, 旁人无法窃听通信, 因而扩频系统具有高保密性。

第五, 易于实现码分多址。在通信系统中, 可充分利用在扩频调制中使用的扩频码序列之间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 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 在分配给不同用户不同码型的情况下, 系统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 这样同一频带上许多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通信业中扩频技术的应用

通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气象万千, 市场中存在的挑战和竞争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然而, 任何通信业新技术的诞生, 无论是创新性的, 还是取代性的, 或多或少的依靠或借鉴原有科技技术和理论。比如, 2G的GSM向3G的WCDMA发展过程, 就是充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在汲取原有的技术、网络和业务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演进和平滑过渡。其中扩频技术在3G网络的应用, 是市场通信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现阶段,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中国的通信市场上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3G业务的竞争中, 三大运营商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据近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止到2009年8月底, 中国移动累计用户总数达到了5.03亿;中国联通累计使用者达到1.41亿万户;中国电信累计CDMA用户总数升至4381万户。但据专家预计年底国内3G用户最多达到750万户-1000万户。

三大运营商竞争风起云涌, 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在各自优势的领域开展的一系列业务和技术科研, 为其长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电信固网业务在南方家庭市场和政企市场拥有领先优势, 全国县级以上的城市和地区全部完成3G网络升级;中国联通的WCDMA标准在技术成熟度、上网速率等方面优先于其他同行业竞争对手, 并具备了当今最成熟的产业链。而近期联通借助推出苹果i Phone手机的这股东风, 扶摇直上;中国移动拥有中国数量最多的手机用户和强大的品牌形象、雄厚的资本实力、完善的内部、外部销售渠道, 3G网络年底预计开通238个城市。但三大运营商的发展总有美中不足。中国电信领域局限大;中国联通后续发展力不足, 在核心技术方面是其发展软肋;中国移动终端数量少, 终端不够成熟。在这种复杂的通信业发展背景的催生下, 扩频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合理发展似乎成了三大运营商发展的关键技术所在。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在此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 像现在中国电信致力发展的CDMA业务 (此业务原为中国联通所有, 后被中国电信收购。10月1日, 中国电信正式运营CDMA业务。) 即是扩频通信技术在电信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具体表现。

扩频技术定位移动通信

在过去由于技术的限制, 人们一直在走增加信号功率, 减少噪声, 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 伪码技术已经出现, 但作为相关器的“码环”的钟频只能做到几千赫兹也无助于事。近几年,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 几十兆赫兹, 甚至几百兆赫兹的伪码发生器及其相关部件都已成为现实, 扩频通信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通信的发展史又到了一个转折点, 由用信噪比换带宽的年代进入了用宽带换信噪比的年代。从最佳通信系统的角度看扩频通信。最佳通信系统一最佳发射机+最佳接收机。几十年来, 最佳接收理论已经很成熟, 但最佳发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伪码扩频是一种最佳的信号形式和调制制度, 构成了最佳发射机。因此, 有了最佳通信系统一伪码扩频+相关接收这种认识, 人们就不难预测扩频通信的未来前景。从90年代无线通信开始步入扩频通信和自适应通信的年代。扩频通信的热浪已经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码分多址 (CDMA) 已开始广泛用于未来的蜂窝通信、无绳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各种无线本地环路, 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接入网是由传统的用户线、用户环路和用户接入系统, 逐步发展、演变和升级而形成的。

随着3G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 扩频通信技术更多的应用于中国的移动通信系统。由于扩频通信技术强抗干扰性、低截获性、良好的抗多路径干扰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对中国移动通信来说是如虎添翼, 为中国移动在通信市场中的竞争提供一种更有力的先进的技术保障。目前市场上中国移动推出可视电话、无线上网卡、手机上网、手机搜索、无线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邮箱、飞信、多媒体彩铃等业务基本上都应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近年来, 中国电信不断分割重组, 目前, 在三大运营商中, 中国电信算是实力相对来说比较雄厚、通信业务收入和市场占有率都居三大运营商之首的运营商。再加上, 全球移动通信需求的飞速增长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 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加快了自身的发展。在竭力发展3G业务的同时, 也在不遗余力的创建新的品牌, 积累更多的客户资本。

现代电信网络分为3部分: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由于接入网发展较晚, 往往成为电信发展的“瓶颈”, 各国都很重视接入网的发展, 因此各类接入技术和系统应运而生。由于ISM (Industry Scientific Medica1) 频段的开放性, 经营者和用户不需申请授权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频段, 而无线扩频技术所使用的频段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频段, 包括IEEE802.11协议架构的无线局域网也大部分选用此频段。在无线接入系统中, 扩频微波与常规微波相比有着3个显著的优点:抗干扰性强、频点问题容易处理、价格比较便宜。终端与业务、网络有着强关联性,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内容和形式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扩频微波接入技术相对有线接入技术来说, 有成本低、使用灵活、建设快捷的优势, 在接入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 对扩频结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中国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 在技术和业务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为其在3G业务的更广阔开展积累更多的核心技术和业务基础。

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中国移动作为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之一, 要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不至于被淘汰, 就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潜在优势、目标优势, 并作为其今后的发展重点, 集合更多的力量发展和保持这一方面的优势, 确保使之成为中国移动的长期竞争优势。中国移动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优势来强化这一能力和优势。

虽然中国移动在很多方面有所欠缺, 例如TD-SCDMA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终端数量少、终端不够成熟, 对其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但现阶段来说, 中国移动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 而且中国移动认识到自身的核心优势的所在, 在充分研发和运用扩频通信技术的基础下, 把近期的营销重点放在上网卡, 为终端研发争取时间。目前深度定制是中国移动TD手机发展的重要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终端厂商的积极性, 中国移动直接拿出6亿现金进行资金支持, 并与终端厂商联合开发生产3G手机, 希望借此推动TD-SCDMA终端走向成熟。先不说, 这种策略达到的目标有多少, 光是这份前瞻性的大企业风度, 就为中国移动赢得了更多的终端客户的支持, 弥补了其终端不成熟的弊端。为适应3G时代的竞争, 中国移动把更多的力量放到扩频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上, 这将会大力提高中国移动的盈利能力。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 篇10

关键词:通信原理,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m序列

在各高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中, 通信原理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1]。该课程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课程, 是众多专业课的先修课程, 在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 很多高校都将这门课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本课程与电路分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基础课以及高等数学、概率论等数学课程联系紧密, 课程理论性强, 抽象概念较多, 实践操作的要求又较高, 是一门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的综合性课程,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难度。

为了改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有必要将通信仿真技术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2]。目前, Matlab/Simulink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常用的仿真工具, 而随着其中通信、信号处理类函数库和工具箱的成熟, Matlab/Simulink在通信理论研究、算法设计、系统设计、建模仿真和性能分析验证等方面的应用也更为广泛[3]。Simulink可视化仿真工具能够以非常直观的方框图的方式对通信系统进行建模, 并能够将模型的仿真结果 (如波形、频谱和统计数据等) 实时地显示出来, 更有利于学生对通信系统概念和公式的直观理解, 所以近年来得到了通信工程专业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4]。

1 Matlab/Simulink在教学中的引入

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软件的仿真结果, 从而利用Matlab Simulink辅助教学, 以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较难讲解的内容、抽象的概念, 以及通信系统各个节点的波形等, 利用软件的计算和图形化显示功能, 可使其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 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中, 教师可以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引入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 从而避免实验设备、条件和学时等限制。利用软件, 我们设计出了多项仿真实验, 供学生在课程中完成。此外, 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我们还鼓励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方案的比较和优化, 这样,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对通信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计算机仿真编程的能力。

下面本文以m序列的产生与特性分析为例, 阐述了Matlab/Simulink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两方面应用: (1) 通过直接编写M文件实现m序列的产生与特性分析; (2) 利用Simulink实现m序列的产生与特性分析。

2 m序列的产生与特性

伪随机序列又称为伪随机码, 是一类有着广泛应用的码。例如, 在连续波雷达中可用作测距信号, 在遥控系统中可用作遥控信号, 在多址通信中可用作地址信号, 在数字通信中可用作群同步信号, 还可用作噪声源以及在保密通信中起加密作用等等[5,6]。m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 它是由带线性反馈的移存器产生的周期最长的序列。由于m序列的均衡性、游程分布和自相关特性与随机序列的基本性质极相似, 所以将其作为最常用的一类伪随机序列。

设α 是GF (2n) 的一个本原元, αu1 (0<u1<2n-1) 是GF (2) 上n次本原多项式fu1 (x) 的首根, G ( fu1) 为对应的周期为m=2n-1的m序列集合。设

其所对应的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如图1所示, 则

由分析可知, 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为:

其中, j表示移位数, 只取整数。 ρ ( j) 是偶函数并具备周期性, 周期也为m。由式 (2) 可知, 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只有两种取值, 所以, m序列也称为双值自相关序列。

对式 (2) 作傅里叶变换, 可以求出m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其中, T0是m序列对应的周期性连续函数的周期。

3 基于M文件的仿真

在Matlab软件中, 可以通过编写一个M文件, 计算出一个周期的m序列, 并分析其自相关系数和功率谱特性[7,8]。下面以本原多项式为f ( x) =x7+x3+1 的m序列为例, 给出仿真的部分程序:

实验中m序列的周期为m =27-1 =127 , 码元宽度取1s, 采样率取10Hz。运行程序, 相应的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a中可以看到在周期的整数倍处, 自相关系数取值为1, 其余点均取-1/m。从图2b中可以看到, 当T0和m/ T0均趋向于∞ 时, m序列的功率谱密度特性接近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特征。

4 基于Simulink的仿真

Matlab软件中Simulink可视化仿真工具能够以非常直观的方框图方式对通信系统进行建模, 并可以实时的将仿真结果显示出来, 更便于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物理概念和运行过程。所以, 可以通过编写测试模型, 实现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和功率谱特性分析[9,10]。

测试模型如图3所示, 使用了与上节相同的实验条件。采用PN Sequence Generator模块产生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 通过Scope模块显示波形, 同时采用To workspace模块输出m序列, 并计算其对应的自相关函数。另外, 通过Modified Covariance Method (修正的协方差算法) 模块实现功率谱密度的估计, 其输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通过Vector Scope模块显示, 最终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这里, 自相关函数图与图2a一致, 就不再列出。

5 结束语

在通信原理课程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 教师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模式,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较难的数学公式推导等方面理解度不够。将基于Matlab/Simulink的通信仿真技术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Matlab软件中丰富的函数库和模块库, 将晦涩难懂的通信理论、通信过程和信号波形等内容直观地显示成各类图形, 不仅可以辅助教学, 还能增强学生对通信概念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从而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樊昌信, 曹丽娜.通信原理[M].第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2]夏江涛, 孙冬娇.Matlab在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2014, 31 (1) :110-114.

[3]绍玉斌.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4]张鸣, 李白萍.Matlab仿真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11) :87-93.

[5]李白萍, 张鸣, 龙光利.数字通信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6]ProakisJohnG.数字通信[M].第四版.张力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7]徐明远, 邵玉斌.MATLAB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8]Mokhtari Mohand, Marie Michel.MATLAB与SIMULINK工程应用[M].赵彦玲, 吴淑红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9]Proakis John G, Salehi Masoud.现代通信系统:使用MATLAB[M].刘树棠译.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DDS数字通信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篇11

1DDS数字通信技术的原理分析

DDS数字通信技术是借助数字传输信号实现的通信,将模拟信号发出,将信息发送到数字终端的一门技术,在数字终端接收信号后,通过对数字信号编码的方式,运用调制解调器将所有的信号都发送到数字信道上。DDS数字通信能够防止外界的干扰,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递,而且数据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储存,在各类的网络通信都得到了应用。DDS数字通信运营了程控交换等技术, 人们借助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将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信息交换就会按照计算机编程的方式传递。程控数字交换机在处理数据的时候效率是比较高的,而且其占地面积比较小,能够储存的数据多, 在数据传递时能够借助双通道传递,灵活性强,而且还有很多辅助性的功能,在使用时结合智能化电网的建设,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地服务。现在,通信行业发展迅速,其不仅仅是支撑语音通话技术, 同时也支持数据的交换,所以,其带宽也符合要求。

2DDS数字通信技术的优点

2.1 DDS数字通信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当信号在信道上传递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在传统的模拟通信技术中,这些干扰是不能够避免的,导致信息传递的路径出现中断的问题。但是在使用DDS数字通信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在进行数字通信的时候,各个接收端都会收到识别码,识别码是由数字“0”或“1”构成的,只要干扰源不是特别大,在信息传输的时候能够分清楚有电脉冲,就不会对通信的质量造成任何的不利影响。

2.2 DDS数字通信能够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运用DDS数字通信时,不会对通信的质量产生任何的影响, 即使是远距离的通信,也不会产生大量的干扰和数据中断的问题。 模拟信号在传递的过程中,如果距离过长,信号就会逐渐减小,所以,为了能够使信息能够在较远的距离传输,就需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增音放大器。但是,增音放大器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仅仅会提高信号收集的效果,同时也会将一些干扰信号方法,这些干扰信号在放大的过程中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信号被干扰的信号阻挡,信号会出现中断的问题。DDS数字通信能够运用整理信号, 生成新的信号的方法,通过将那些受到外界干扰的信号进行整理, 找出新的电脉冲,这样,就能够将干扰源清除,不会造成信号的失真问题,即使是在远距离的通信中,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2.3 DDS数字通信能够起到防止信息泄露的效果

模拟信号在传递信息时,容易导致信息泄露的问题,而且在进行加密处理时要面临很多的问题。在运用DDS数字信息传递时, 可以生成离散的信号,能够打乱顺序,采用随机性的密码,即使在获取密码后,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破译密码。

3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

数字通信系统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及时地传达,从而能够确保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通过对数据的编码、 调制、解码等步骤,实现数据的传递。在对数据进行调制的过程中, 主要是英语条幅和调频的方式,能够将信号源进行转化,从而使信号的传播比较安全,而且能够确保信息的完整性。运用网络接口的方式,直接能够实现多媒体的连接,人们运用移动终端就能够接收信号。

4DDS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DDS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DDS数字通信技术能够在通信行业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能够克服传统的模拟通信技术的弊端。现在,电话数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而且通过编码的压缩也能够实现各类数字化的技术,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处理大量的数字信号,能够在信息业务中传递各类信号, 通过对终端的处理,使数据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带宽网络的使用是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5结语

上一篇:进行数学解题反思下一篇:数学实践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