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方法(共12篇)
计提方法 篇1
一、问题引出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首先实施。为了广大财务人员更好地学习掌握新准则,财政部先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然后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写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4章第14条规定:“企业应当对所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中,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第4章第17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第4章第19条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5章第3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讲到: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选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四种折旧方法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1.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
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
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
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除工作量法外,其他三种方法都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有关,并且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那么我们可以推出如下结论,年折旧额等于月折旧额之和(12个月),并且各月折旧额相等。但是上述结论显然对双倍余额递减法不适用。这是由于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给出的公式是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由于企业每月计提折旧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断的下降,账面净值也不断下降,那么根据公式计提的各月折旧额也就不断下降,而公式当中的月折旧率是年折旧率的1/12,那么月折旧额也应是年折旧额的1/12,否则在此种方法下年折旧额不会等于月折旧额合计数,显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当中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计算出的年折旧额不等于年中各月折旧额之和。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当中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存在错误。
三、几种完善方法
1. 在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前提下,各月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原公式相比,只是存在一点差别,月折旧额的计算公式由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改为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这里每年年初指的是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每使用满1年,为下一年年初,而非会计年度的年初,下同)乘以月折旧率,由于变化后的计算公式,月折旧额以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计提基数,因此,各月折旧额相等,各月折旧额之和等于年折旧额。
2. 在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前提下,各月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本年尚可使用月份÷本年各月份总和×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该方法是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各月折旧率不等,折旧计提基数相同,各月折旧率之和等于年折旧率,因此各月折旧额合计等于年折旧额合计。与第一种方法比较优点是,年内各月也是加速折旧的,缺点是计算各月折旧额较复杂。
3. 在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前提下,各月也可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该方法也是对《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的直接改进,由于各月也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折旧计提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不可能计提折旧数额等于应计折旧总额),可每年最后两个月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方法优点是各月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缺点是须事先算出年折旧额才能得出最后两个月的月折旧额。
摘要: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用上越来越广泛,计提折旧公式存在的缺陷也将日益显现。所以,对《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进行完善非常必要。
关键词: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财政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张瑞君.计算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陈玉媛.论新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科目的变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计提方法 篇2
浅谈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方法
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一)余额百分比法
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 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2007年发生坏账4 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 000元。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3 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 000元本又收回。该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 000元。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2006年初余额为0。
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2006年应提坏账准备=800 000×0.4%=3 20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3 200
贷:坏账准备 3 200
2007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4 000
贷:应收账款4 000
更多会计知识,百度搜索“仁和会计” 长沙星沙仁和会计培训学校友情提供,详情咨询http://hn.whrhkj.com/
(2)2007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4 000
-3 200=800(借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980 000×0.4%=3 920(元),则2007年应提坏账准备=3 920+800=4 720(元)(贷方)。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4 720
贷:坏账准备4 720
(3)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3 000
贷:应收账款3 000
2008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2 000
贷:坏账准备2 000
借:银行存款2 000
贷:应收账款 2 000
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的金额为-800+4 720-3 000
+2 000=2 920(元)(贷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600 000×0.4%=2 400(元)(贷方),则应冲销坏账准备2 920-2 400=520(元),即2008年应提坏账准备-52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52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20
(二)账龄分析法
更多会计知识,百度搜索“仁和会计” 长沙星沙仁和会计培训学校友情提供,详情咨询http://hn.whrhkj.com/
这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通常而言,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为此,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进行分组,分别确定不同的计提百分比估算坏账损失,使坏账损失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客观情况。
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甲公司坏账准备核算采用账龄分析法,对未到期、逾期半年内和逾期半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分别按1%、5%、10%估计坏账损失。该公司2007年12月31日有关应收款项账户的年末余额如下。按照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将这些应收款项划分为若干组合,具体情况如下:
若甲公司“坏账准备”账户2007年年初贷方余额为60 000元,2007年确认的坏账损失为120 000元,则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为多少?
分析:(1)题目中给出了各个明细账的情况,则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和预收账款明细账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再加上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计提。
(2)预收账款的借方余额具有应收账款的性质,要计提坏账准备。
(3)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4)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期末应考虑计提坏账准备。
综合以上分析,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2 000 000×5%+300 000×10%
+1 000 000×1%+400 000×10%+120 000-60 000=240 000(元)。
账龄分析法和余额百分比法一样在计提坏账准备时,考虑到了该账户原有的余额再做出调整。这两种方法都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观点来估计坏账,注重的是期末坏账准备应有的余额,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能更合理地按变现价值评价。但是,期末的应收账款并不都是本期的赊销产生的,可能含有以往销售产生的账款,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坏账费用就不能完全于本期的销售收入配合,在实务上,账龄分析法也使得账务处理的成本有所提高。
更多会计知识,百度搜索“仁和会计” 长沙星沙仁和会计培训学校友情提供,详情咨询http://hn.whrhkj.com/
(三)销货百分比法
这是根据企业销售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百分比按本企业以往实际发生的坏账与销售总额的关系结合生产经营与销售政策变动情况测定。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可以按赊销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
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销售总额(或赊销额)×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例:丙公司2006年赊销金额为20 000元,根据以往资料和经验,估计坏账损失率为1%,2006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贷方200元。计算2006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和2006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解:丙公司2006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0 000×1%=2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200
贷:坏账准备 200
2006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200+200=400元。
可以看出,采用销货百分比法,在决定各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时,并不需要考虑坏账准备账户上已有的余额。从利润表的观点看,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期利润表上的销货收入数字来估计当期的坏账损失,因此坏账费用与销货收入能较好地配合,比较符合配比概念。但是由于计提坏账时没有考虑到坏账准备账户以往原有的余额,如果以往出现坏账损失估计错误的情况就不能自动更正,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净额也就不一定能正确的反映其变现价值。因此,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还应该定期地评估坏账准备是否适当,及时做出调整,以便能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个别认定法
这是针对每项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分别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例如公司是根据应收单位账款的5%来计算坏账,但是有一企业有明显的迹象还款困难,就可以对这一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金按10%或其他。
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账款应从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剔除。
个别认定法区别于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的主要特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坏账准备计提的依据不再是销货总额或赊销总额,而是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二是计提坏账准备的比率不再是所有的欠款客户都用一个相同的比例,而是信用状况不同其适用的比率也不同。只要调查清楚了每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再据此确定每个客户的计提比率和欠款数额,就能核算坏账准备。
加速计提折旧费用对企业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计提折旧;通货膨胀;影响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概述与其会计处理
1.双倍余额递减法概述
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影响,以固定资产的期初余额为基础,以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为其折旧率计提折旧,在折旧率不变的情况下,折旧额随着年数的增加而减少。对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折旧计提问题,为了防止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与预计净残值不等,一般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会计处理
由于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是企业成本费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按月将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进行归集和反映,按固定资产提供服务的部门,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例如,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做如下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生产部门所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做如下分录: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归集生产成本时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假设公司购入一台设备,原价50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0,预计使用寿命5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折现率为10%。
(1)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表一
年次年初账面净值折旧率折旧额累计折旧额期末账面净值
150000040%200000200000300000
230000040%120000320000180000
318000040%72000392000108000
4108000——5400044600054000
554000——540005000000
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表二
年次折旧额税负减少额税负减少额净值
12000005000045454.55
21200003000024793.39
3720001800013523.67
4540001600010928.22
554000160009934.74
五年累计税负减少额净值为:45454.55+24793.39+13523.67+10928.22+9934.74=104634.57
(2)采取直线法对企业所得税额的影响
表三
年次折旧额税负减少额税负减少额净值累计税负减少额净值
11000002500022727.2722727.27
21000002500020661.1643388.43
31000002500018782.8762171.3
41000002500017075.3479246.64
51000002500015523.0394769.67
通过表二和表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使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升高,进而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增加,更多的现金流出企业,企业自身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通过计算以上两种折旧方法,会发现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额前期多,使得应纳所得税额减少,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节税效应,在企业前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现金流,使得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运行,发展。
三、采用加速计提折旧的方法对成本费用的影响
由于固定资产的各项支出费用占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极大的比重,生产成本的高低又对企业利润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费用。由表二、表三可以看出,相比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前期提的折旧额较多,使得企业折旧费用增加,但后期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少,由折旧产生的费用减少。
同时在科技发展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更应重视科技发展的因素带来的无形损耗给资产带来的影响,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尽早的收回固定资产成本,从而减小通货膨胀给固定资产成本的收回带来的风险,加速固定资产更新的速度。
四、采取加速计提折旧的方法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来编制的,利润表项目由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项目组成。构成固定资产折旧要计入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的折旧,从主营业务成本或费用上直接冲抵主营业务收入,从而影响本期利润,利润表的营业利润,使利润减少。采用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相比,在企业生产经营采取直线法计提折旧前期利润较高,而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后期利润较高。
由表2、表3可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节税的净现值最大,节税效果最好。而净现值这一指标评判着企业投资活动的获利能力的绝对指标,能够决定投资方案的实施与否。如果企业某一会计期间折旧额越多,当期利润减少,相应地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减少,当期现金流出量减少,留存在企业中可用于投资的自有资金增加,有利于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在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的今天,采用加速计提折旧的方法可以尽快收回固定资产的成本,加速固定资产更新速度,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收回固定资产成本的影响。
五、结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采取加速计提折旧的方法不仅能尽早收回固定资产的成本减少通货膨胀对固定资产成本收回的影响,而且能起到节税的作用,使企业节税额的净现值增加,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于加速折旧法,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生产经营的性质,结合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税法的差异,来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身的计提折旧的方法。并且利用根据企业自身性质选择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的效果,增加企业可用于投资的自有资金,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盖地,赵书和.中级财务会计[J].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李洋.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9(08).
[3] 梁玉珠.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06).
计提方法 篇4
(一)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障各项决策科学、有效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单位购进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上升或下降, 而固定资产从购进到报废, 其价值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下降的, 一旦出现类似的情况, 就会使得单位所记的账与实际不符,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完整、真实、可靠。当实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 行政事业单位所进行的每一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都需要进行规范化会计核算, 从而将准确的掌握每项活动的实际情况, 所以购进固定资产时也要进行会计核算, 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反映在账面上, 保证财务人员所记的账与实际情况相符, 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能够更加直观了了解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从而为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各项决策提高充足的数据依据, 保障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计提折旧时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 而这些工作的目标就是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使得固定资产能够准确的体现其资产的数量、质量、市面价值和使用情况等, 从而使得固定资产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总量和净资产的价值, 有效的规避一些员工利用自身权利为自己谋取利益情况的出现, 例如非法占用或是擅自挪用和处置单位固定资产等行为, 使得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 从而最终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 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保障固定资产和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合理配置固定资产这一项资源, 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 不断发展公益事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由于其所具有的公益属性,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供公共服务, 而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能够培养单位员工勤劳、节约的做事风格, 加强对固定资产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从而使得各员工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和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 不断加强对固定资产和国有资产的管理, 使其单位的国有资产能够保值或不断增值, 帮助单位更好的实现其经营目标, 更好的履行其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最终使得单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实现会计政策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推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发展
前几年, 我国只针对企业实行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而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没有推行, 使得我国经济市场上的不同主体之间无法进行政策比较, 也无法进行信息的交流等, 所以不利于经济市场的发展。而现在, 我国推行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使得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的政策能够进行比较, 而通过会计政策的比较, 总结出更加丰富的经验, 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发展, 更加有利于我国整体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进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不是直接计入将固定资产的成本, 而是计入单位所有的净资产中的非流动资金, 这样的方法称为虚提固定资产折旧法, 这种方式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基础上为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更加充足的数据, 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使用情况, 从而更加有利于单位实施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
(一) 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 也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 其又称为平均法和直线法, 顾名思义就是将固定资产折旧的金额分摊到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中, 并且每一个折旧年限的折旧金额相同, 这种计提折旧方法比较适合固定资产在所有时期的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情况。而行政事业单位在明确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时需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来划分, 例如电子设备类为3年、运输工具类为4年、生产经营类为5年、设备生产类为10年、建筑类为20年。固定资产的月折旧率等于年折旧率的12分之一, 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等于1减去预计净残值率的差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再乘以100%, 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等于年折旧额的12分之一, 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成本值减去净残值的差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的商, 如果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具体一定相对额度时, 应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的净残值额, 如果净残值数额较小或在处置时基本上没有价值, 不会影响处置时损益的, 可以不考虑净残值, 也就是可以确定为0。
(二) 双倍余额递减法
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允许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其指的是通过计提双倍年限平均法的使用率和每年年初固定资产的净值来折旧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每一个折旧年限的折旧金额不同。固定资产的月折旧率等于年折旧率的12分之一, 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等于2除以预计使用年限的商再乘以100%, 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等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的净值乘以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成本值减去前一年的折旧金额的差值再乘以10%。
(三)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指的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时长和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方法, 折旧额为固定资产的总工作时长的平均值, 这种计提折旧方法比较适合固定资产在每个时期的使用情况有较大差异, 为行政事业单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同的情况。工作量法的折旧金额需根据不同的计算单位而定, 如果是以台班来计提折旧, 则每台班折旧金额等于固定资产成本值除以总的工作台班数的商;如果是以工作小时来计提折旧, 则每工作小时折旧金额等于固定资产成本值除以总的工作时长的商;如果是以行驶里程来计提折旧, 则单位里程的折旧金额等于固定资产成本值除以总的行驶里程的商。
三、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方法
(一) 明确责任主体, 规范化计提折旧相关工作的展开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通过明确划分权责, 并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制,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中每个环节的责任人, 使得每个责任人能够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同时单位需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分离开来, 并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从而增强该岗位员工的责任意识, 将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的员工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知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 使其能够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 规范化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相关工作。
(二)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 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中不同的环节制度不同的管理制度, 例如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转让制度、固定资产使用制度等, 从而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同时,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固定资产的原价值和每个使用时期的价值, 从而针对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科学、合理的划分其使用年限。
(三)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提高计提折旧工作质量和效率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 而且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很高, 再加上其他资产所组成的国有资产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造成了更重的工作压力, 手工操作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单位的需求, 而且在庞大的数据下, 手工形式很容易出现错误。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 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财务工作人员只需在前期的时候讲固定资产相关数据输入系统中, 系统就会自动的进行计提折旧计算, 从而大大的提升计提折旧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避免计算错误的产生, 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节约人力资源, 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栋一, 杨华.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 2013, 03:20-22.
[2]周世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 0, 03:43-44.
计提方法 篇5
另外,一些上市公司在利润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开始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趁目前较佳的经营背景予以清算,让潜在风险在2003年集中释放。
上海汽车:计提与预提双管齐下
上海汽车在2003年年报中不仅100%提取了对南方证券3.96亿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还对两家合营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公司和上海万众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固定资产残值率和折旧年限进行了调整,这两家合营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分别使合并报表净利润减少4599.7万元和106万元。此外,2003年预提费用还从年初的1.91亿元上升至4.84亿元,净增加2.93亿元,原因是公司在2003年计提的技术开发费达到了4.11亿元,比2002年预提的技术开发费增加了2.70亿元。目前除上海汽车之外,广州控股、穗恒运、振华港机等公司2003年的预提费用也分别在1.34亿元、1.19亿元和1.21亿元左右。
华菱管线:高龄应收帐款一次提清
2003年,华菱管线实现净利润7.59亿元,比上年增长42%,经济效益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公司从2003年1月1日起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由原“账龄在一年以内的计提5%,1-2年的计提10%,2-3年的计提15%,3-4年的计提20%,4-5年的计提25%,5年以上的计提30%”调整为“账龄在一年以内的计提5%,1-2年的计提15%,2-3年的计提25%,3-4年的计提35%,4-5年的计提50%,5年以上的计提100%”。变更后,公司计提的坏帐准备金额大幅增加,如公司原来对7646.59万元的5年以上应收帐款仅计提了2293.98万元的坏帐准备,而2003年公司对1.03亿元的5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了坏帐准备。此项会计变更减少了华菱管线2003年度利润8125.4万元。
东方锅炉:调节利息收入
2003年,东方锅炉每股收益达到了0.79元,较上年大幅增长878%。在业绩巨额增长的同时,公司核销了发生在1994年的应收贵州电力工程承包公司的应收账款4074万元,在扣除该项应收款项此前已经计提的坏账准备后,减少了东方锅炉2003年利润2362.64万元。此外,公司还将包括行业组团出国费用在内的686万元款项也在2003年进行了核销。
有意思的是,截至2003年3月31日,东方锅炉预收帐款8.84亿元;截至2003年6月30日,公司预收帐款12.38亿元;截至2003年9月30日,公司预收帐款22.30亿元;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公司的预收帐款已经上升至36.63亿元。然而,在公司货币资金达21.90亿元,其中银行存款达20.51亿元的情况下,公司2003年的利息收入却仅有723万元。数十亿的银行存款仅取得723万元的利息收入,这是让人难以置信的,那么这是不是又是公司隐藏利润的一种手段呢?
山西焦化:另类应收款项计提
2003年年报显示,山西焦化在净利润比2002年增长103.83%的同时,计提了多项资产减值准备,其中包括计提两项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共计1005.48万元,以及因担保产生的300万元或有负债等。而对公司利润影响最大的是公司加大了应收款项的计提比例,此变更使得公司2003年度净利润减少了约6954.5万元,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这其中,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产生的计提占到了其中的大部分。
在山西焦化2003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大股东加快了对公司的资金占用。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公司大股东山焦集团占用公司的资金大幅增加至2.94亿元元,较上年同期增了2.39亿元,对此公司以大股东财务状况不佳,现金流量不足等为由,对大股东的欠款计提了高达4410.78万元的坏帐准备,虽然该部分欠款的时间在一年以内,但公司对此计提的坏帐准备比例高达15%,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计提比例,有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之嫌。
八一钢铁:多管齐下加速计提
计提方法 篇6
一、新形势下实行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二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提取折旧,而是提取修购基金,且除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比照固定资产折旧办法提取修购基金外,大都依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以收入为依据计提修购基金并不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这种核算方式存在着以下弊端:一是价值背离。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账面价值与现时净值会逐渐背离。二是虚增净资产。三是成本不完整。
1.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是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大弊病,不仅无法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现实,也不符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
在现行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的方法下,账面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是购建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往往与现时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相差甚远,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严重不实。这与新一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的目标格格不入。
2.医院固定资产在其使用上具有明显的经济特性,而其会计核算却是非经济特性,这就违背了现代会计关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会计主体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依据。事实也告诉我们,同时购入和使用的某种固定资产,因使用环境不同,其用于不同事业单位实际环境下的固定资产的损耗,也是完全不同的。在现行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下,同时购入和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显微镜,不论用于卫生事业单位(医院)环境,还是用于科学技术事业单位(科研所)环境,其经济损耗 都是一致,即账面价值都一样。这实际上违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二、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本思路
1.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应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上明确下列内容:
(1)修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将“修购基金”改为“折旧基金”,并明确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从事业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固定资产折旧额,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
(2)修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七章资产管理的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
将第二十八条的内容改为:“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单位事业发展服务或能提供劳务、出租等收入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③单价在2000元以上。④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将第二十九条的内容改为:“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购建、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单位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可以先征询中介机构、有关专家的意见,然后报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固定资产折旧办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说明理由,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2.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后,工作实务操作如下
(1)应当取消修购基金提取的会计核算内容,将“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期初余额转入“事业基金”。在账务处理上,参照工业企业方法。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帐和总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实际总资产及净资产,便于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有关信息,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仍为原始价值,“累计折旧”帐户余额为已提折旧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的下方,二者相抵后的余额应为固定资产净值。此方法优点是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金额,“固定资产净值”项目金额与“固定资产原价”项目金额比较,可以获得医院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使用状况,便于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相关决策。
(2)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计提时,借: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会计报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净值减项,以期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保证会计报表提供数据准确,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其价值的得以恢复,应当按其已恢复的价值予以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得超过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各项准备的计提 篇7
一、计提各项准备的意义
1. 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更为客观。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资产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 体现了客观性原则。当企业某项资产由于市价持续下跌, 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 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的价值, 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中抵销, 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体现会计核算的稳健原则。
企业要稳定、持续发展, 在竞争中求生存, 在竞争中求发展, 就需要按照稳健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准确合理计提准备虽使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减少, 但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避免由于资产虚增、利润超额分配而造成的企业账面资产和财务实力的严重背离, 同时也提高了经营者的风险意识, 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
3. 体现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动向。
计提准备, 使企业的会计政策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在国际会计准则中,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资产计量和确认不可缺少的内容, 虽然各国会计准则对资产的期末计价、减值的处理和价值恢复的处理等各有不同的规定、不同的处理方法, 但准则中有关减值准备的计提都体现了资产计价的稳健和科学。
二、计提各项准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它是指企业在处理某项会计业务时, 应看该项业务的实质, 而不应只看其表面现象。如企业的一项固定资产, 从表面看仍完好无损, 且尚能使用, 但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 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2. 一贯性原则。
企业计提准备, 其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 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 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 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3. 谨慎性原则。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 不得多计提或少计提各项准备, 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 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 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4. 重要性原则。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 对交易或事项区别其重要程度, 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或不处理。
三、计提各项准备的基本账务处理
1. 资产项目期末计价方法。
除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外, 其余各项减值准备均采用“孰低法”。其中, 短期投资和存货跌价准备在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数额是企业根据有关制度、规定, 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主要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2. 计提和冲销。
当各种需计提准备的情况发生时, 便贷记“xx准备”科目, 借记损益类科目。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的价值回升时, 需冲减已经计提的各项准备, 同时作相反分录, 但所冲减的数额应在已计提准备的范围之内。在会计实务中, 如果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资本公积准备项目时, 则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先冲减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不足冲减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而并非全额计入投资收益。当长期投资的价值得以恢复, 则应先计入投资收益, 差额部分恢复原冲抵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3. 各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
在除坏账准备以外的其他准备账户中, 当市价高于成本或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或可收回金额高于本金时, 准备账户余额均为零。对于应收账款, 当其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时, 只要存在应收账款或赊销净额, 则坏账准备账户期末必有贷方余额;而当采用账龄分析法时, 若应收账款未到期且计提的损失比例为零, 则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零。
四、计提各项准备对会计信息及会计报告的影响
1.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通过计提各项准备, 将企业资产中“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扣减出去, 不在“资产负债表”有关资产项目上反映, 使企业会计信息较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2.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解决了长期以来大量呆、坏账挂账, 妨碍资金周转, 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的现象, 使会计信息更加客观。
3. 增加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或损失予以充分估计和披露, 减少了会计信息的风险。
4. 对当期资产、利润及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
由于计提各项准备, 导致利润总额减少, 资产总额减少。但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计提的“准备”不得税前扣除, 需要做纳税调整, 使得应纳税所得额不变, 这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问题浅析 篇8
一、可变现净值确定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六条规定:“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 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因此, 在确定可变现净值时应该取得的确凿证据应当有存货的市场售价或同一时期类似产品售价、存货的采购成本以及加工成本方面的资料;对不同目的的存货应当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 如表1所示。从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其计算可看出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存货的市场售价、至完工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三方面。
一是市场售价确定方面的问题。从计算方法中, 可以看到“估计”二字, 由于存货的销售是将来发生的, 在没有销售合同规定的售价时, 则需要对其进行估计。因此存货市场售价的确定往往具有较大的主观成分与可操作性, 使市价的确定缺乏足够的可信性。而且, 影响市价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其他各单位的交易动机以及各单位的背景不同,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价格;另外各单独企业存货的售价是市场售价的决定因素, 而各自售价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存货的成本与一定的预期利润, 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的目标利润所影响的市场售价来计算本企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并且与本企业的存货成本进行比较会缺乏相关性, 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准确。二是至完工发生的成本的确定问题。当企业持有的存货不是用于直接销售而是用于继续加工时, 则需要确定其继续加工的成本来计算可变现净值。然而准则没有明确成本的确定方法, 到底是根据本年度的平均成本抑或是近几个月的平均成本又或者是预计的下年度成本, 企业具有灵活的选择性, 从而达到多提或少提跌价准备的目的。
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三种计价方法的分析
存货在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时, 有三种计算方法:单项比较法, 即按存货的每一项目逐项比较其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的方法;分类比较法, 即按存货的每一大类逐类比较其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的方法总额比较法, 即按全部存货比较其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择其较低者为存货价值的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八条规定:“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 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 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采取不同的方法, 产生不同的计价结果与损益。
注:表中“单位净值”=库存商品单位售价-估计得单位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注:表中“单位净值”=库存商品单位售价-估计得单位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
根据上例数据可知:若采用单项比较法则存货的期末价值为32600, 有C、D、E三项库存商品计提跌价准备, 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为34800-32600=2200;在采用分类比较法时, 存货的期末计价为33900, 类别1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跌价损失发生在类别2上为34800-33900=900;若采用总额比较法, 则存货的期末价值为其成本34800, 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据此作出以下分析: (1) 一般情况下, 企业确定选用那种方法, 应前后保持一致, 不得随意变更。但准则并未作出此规定, 只是对企业在选择方法时给予了模糊的确定标准。如准则中的“通常情况”则是模糊的说明, 另外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 可以对“数量繁多、单价较低”有不同的解释。这些都可以是企业钻准则的空子来操作成本的手段。 (2) 无论企业选用哪种方法, 都需要计算出单项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无疑提高了计算过程的复杂性, 不免融入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 为人为调节跌价准备提供了条件。另外, 都需要计算单项可变现净值的情况下, 利用分类法与总额法则显得缺乏必要性。 (3) 实务操作中, 在对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进行出售或其他处理时, 需要冲减已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然而对于分类比较和总额比较两种方法来说, 对某项存货的处理, 则比较难以确定其应冲减的跌价准备数额, 这为人为的调节提供了条件。
另外,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七条规定:“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 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但准则并未规定, 对于同一种存货, 合同中所订数量的存货与超出部分的存货在单独计算可变现净值的基础上是否应当单独与成本进行比较。此疏漏会为计提跌价准备提供操纵空间。如例2所示:
[例2]甲企业的一份不可撤销合同中, 某客户订购甲企业A产品12台, 每台不含税价格30万元, 客户于下年1月20日取货。本年末, 甲企业结存A产品14台, 账面单位成本为28万元, 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27万元, 估计每台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为0.1万元。要求确定该产品年末是否计提跌价准备。
[解]有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年末计价:有销售合同的A产品年末可变现净值=12× (30-0.1) =358.8 (万元) ;无销售合同的A产品年末可变现净值=2× (27-0.1) =53.8 (万元) ;有销售合同的A产品年末账面成本=12×28=336 (万元) ;无销售合同的A产品年末账面成本=2×28=56 (万元) 。
[分析]若分别比较, 则有销售合同的12台A产品的年末可变现净值358.8万元大于账面成本336万元, 选其成本价进行计价, 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销售合同的2台A产品的年末可变现净值53.8万元小于其账面成本56万元, 选其可变现净值计价, 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6-53.8=2.2 (万元) 。若有销售合同的与无销售合同的A产品合计进行比较则A产品的年末可变现净值=358.8+53.8=412.6万元, 账面成本=336+56=392 (万元) 。其可变现净值大于账面成本, 选择账面成本进行年末计价, 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三、改进建议与设想
首先, 应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使其客观公正的对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等做出判断;其次, 完善会计准则规定, 减少会计准则中模糊性的语言和概念, 或对“数量繁多、单价较低”“通常情况”等词做出明确的界定, 使会计人员在选择三种计提方法时有明确的依据, 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再次, 对至完工发生的成本的确定, 可以明确规定采用本年度11、12月的平均成本从而去除可操控性;最后, 存货跌价准备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通货膨胀时期的失灵, 可以考虑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朱学义:《中级财务会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巧用公式法计提坏账准备 篇9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备抵法的一种,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应重点掌握的方法。此法是根据企业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估计的坏账率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会计期末,企业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按其差额提取,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坏账准备。
例如,A公司从2011年开始计提坏账准备,其2011年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00元,估计坏账率为4‰,2012年发生了坏账9000元,其中甲企业坏账5000元,乙企业坏账4000元,201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200000元。2013年收回已核销的甲企业账款5000元,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元。
常见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11年提取坏账准备为2000000×4‰=8000(元)。会计分录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8000
贷:坏账准备
(2)2012年发生坏账损失9000元,要核销坏账。会计分录是
借:坏账准备90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5000
——乙企业4000
(3)2012年末坏账准备余额应为2200000×4‰=8800(元),由于在期末提取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有借方余额1000元(8000-9000),为了确保“坏账准备”账户2012年年末贷方余额为8800元,需要提取坏账准备8800+1000=9800(元)。会计分录是
(4)2013年收回已核销的甲企业账款5000元。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甲企业5000
贷:坏账准备5000
同时,借:银行存款5000
(5)2013年末坏账准备余额应为1300000×4‰=5200(元),由于在期末提取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贷方余额13800元(8800+5000=13800),比其期末应有余额5200元超出了8600元,属于多提的坏账准备,须冲回。会计分录是
借:坏账准备8600
以上方法的优点是分析过程清晰,充分体现了“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概念中阐述的特点,缺点是每年年末坏账准备的提取(或冲回)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初学者难掌握,而且由于用该种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前要先算“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所以即使是已经掌握该法的财会人员运用该种方法计提坏账准备也觉得麻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特点,我归纳出以下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每年末提取坏账准备=当年应收账款余额×提取比率+当年发生坏账损失–当年收回已核销坏账–“坏账准备”账户的期初余额
结果为正则是本年提取的坏账准备,结果为负则为本年要冲回的坏账准备。其中:
“坏账准备”账户的期初余额=上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提取比率
如上例用公式法提取坏账准备如下:
2011年末提取坏账准备=2000000×4‰=8000(元)
2012年末提取坏账准备=2200000×4‰+9000-2000000×4‰=8800+9000-8000=9800(元)
2013年末提取坏账准备=1300000×4‰-5000-2200000×4‰=5200-5000-8800=-8600(元)
结果是2011年末和2012年末分别要提取8000元、9800元坏账准备,2013年末要冲回8600元坏账准备,前后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两个平行班做了一个实验:一个班学生用第一种方法授课两课时,另一个班学生用公式法授课两课时,结果如下:
运用第一种方法,17人没有掌握,占总人数34%;30人掌握程度一般,占总人数60%;3人熟练掌握,占总人数6%。
运用公式法,无一人没有掌握,28人掌握程度一般,占总人数56%;22人熟练掌握,占总人数44%。
由此可见公式法分析过程清晰,简单易掌握,既继承了第一种方法的优点又克服了第一种方法的缺点。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15版.
关于建筑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研究 篇10
一、建筑企业坏账准备产生的影响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以谨慎性原则为指导, 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予以计提的一种损失准备, 其中坏账是指企业可能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建筑企业需结合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状况针对于坏账需做好计提准备, 其涉及到的会计分录如下:
(一) 计提坏账准备时
(二) 发生坏账时
(三) 冲销的应收账款又收回时
二、建筑企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确定
现行建筑企业应着眼于应收账款的账龄、金额等多个角度, 通过综合运用应收余额百分比法及账龄分析法实现应收账款坏账率的确定, 具体内容如下:
(一) 应收账款的账龄
应收账款的账龄是指应收账款在账面上存在的时间。目前, 我国建筑企业应收账款主要存在六种账龄形态:一年内、一年以上二年以内、二年以上三年以内、三年以上四年以内、四年以上五年以内、五年以上。建筑企业通过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不仅有助于降低坏账损失, 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而且还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准确的把握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
(二) 应收账款的金额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 与追收金额大的应收账款相比, 因追收金额小的应收账款所产生的的费用支出占应收账款的比例相对较大。此形势下, 需要建筑企业将坏账率确定为5%~25%之间为最佳。基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和金额的大小共同决定着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坏账率, 因此需要建筑企业致力于应收账款金额和账龄基础之上确定应收账款坏账率。应收账款的金额作为影响建筑企业应收账龄坏账率的核心因素, 其金额越大, 应收账款的坏账率越低;反之亦然。而应收账款的账龄作为影响建筑企业应收账龄坏账率的基础因素, 其年限越短, 应收账款的坏账率越低;反之亦然。
建筑企业确定坏账准备率时, 除考虑上述因素之外, 对方单位的资信度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上可知, 建筑企业依据应收账龄账龄确定坏账准备率, 依据应收账款金额确定坏账准备率, 二者共同作用综合得出综合坏账率。随着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坏账处理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建筑企业的坏账处理需求, 进一步加剧了现行建筑企业资金风险。因此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及相关部门加大坏账处理方法创新力度, 适当提高企业应收账龄的坏账准备率, 以推进建筑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三、建筑企业计提坏账的区间变动备抵法
目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具体方法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而在现实工作中, 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多采用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如中国建筑、中国铁建、西部建设、中天建设等几家建筑大企业的2011年年报公告中, 中国建筑等采用账龄分析法, 而中天建设采用的是余额百分比法。
事实上,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制度健全规范且具备相当规模的建筑企业, 当其坏账准备计提累积达到一定规模时, 其应收账款中合同欠款所占数额较大, 未逾期, 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较低。
区间变动备抵法是建筑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重要方法, 该方法是指以资产负债表为指导, 结合某一会计记账时点数, 通过与区间内的增减后的计提坏账准备数额相对比, 准确揭示各项目实际发生的减值损失。基于区间变动备抵法充分体现出会计准则中的稳健性原则, 符合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特征, 能够实现对坏账损失风险的转移, 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企业风险的预期目标。总结来说, 区间变动备抵法主要下述优点:一是能够准确反映出建筑企业坏账准备计提状况;二是能够遏制建筑企业资金流失、浪费现象的发展;三是减轻了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践显示, 目前, 区间变动备抵法在建筑企业计提坏账准备过程中未能够充分发挥其成效, 为规避这一不良现状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落实以下工作:首先, 加强应收账款监督管理执行力度, 定期对建筑企业应收账款进行审核, 及时发现坏账、呆账现象;其次, 加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使其熟知各项政策、法规、制度, 并能够正确认识建筑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从而及时做好计提比例区间划分与坏账准备数额计算工作。对于负债压力较大的债务单位而言, 建筑企业结合使用区间变动备抵法和个别认定法予以计提坏账准备, 以此尽可能降低建筑企业的坏账、呆账风险。
四、建筑企业计提坏账会计处理
建筑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是通过“坏账准备”账户进行核算的, 企业在年度终了时, 应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 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 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其账务处理如下:
(1) 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 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1) 如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的, 应当按其差额计提, 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2) 如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 应按其差额作相反会计分录, 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
(2)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处理, 转销应收款项, 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账户。
(3) 已确认坏账损失并转销的应收款项, 以后又全部或部分收回时, 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应收账款”等账户。
(4) 建筑企业已计提的坏账准备数额与应收账款数额呈现一一对应关系, 此时需要建筑企业选用逆向反推的方法实现计提比率的确定。建筑企业采用余额百分比法将计提坏账准备增减到一定数额, 之后依据增减后的计提坏账准备数额占据应收账款项目余额的比率确定区间下限比率, 然后建筑企业在每个会计期末依据坏账准备在应收账款项目余额估算比率予以计提, 以此执行直至达到上述确定的区间下限比率。
计提方法 篇11
摘要: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影响。本文以深圳市场742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为基础,分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关键词:存货跌价准备;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一、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分析
742家样本中,2008年存在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公司494家,占比66.58%,248家公司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占比33.42%。大部分公司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402家公司08年存货跌价准备金额高于07年存货跌价准备金额;146家公司07、08年均未计提跌价准备;1家(000952广济药业)07、08跌价准备金额均为O,本期计提与本期转销金额相等,为7123679.56元;40家存货跌价准备期初期末金额相等(其中002097山河智能,本期计提与其他原因转出金额相等。其余企业本期未计提也未转回、转销跌价准备)。
2008年,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总额为190.40亿元,08年期末存货跌价准备较07年有大幅提高,增长金额为154.36亿元,增长比例为159.43%(其中包括合并范围变化带来的存货跌价准备增加)。
其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最多的十家公司分别为鞍钢股份、云南铜业、万科A、太钢不锈、韶钢松山、中集集团、本钢板材、铜陵有色、锌业股份以及威孚高科。首位的鞍钢股份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亿元,吞噬利润67.05%。十家公司中,有八家属于金属、非金属行业,一家属于房地产行业,另一家为机械、设备、仪表业。
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原因分析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几乎各行业都面临原材料及产品的价格下跌。如果存货的价格下跌到成本线以下,公司则需对该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从而反映其真实价值。金融海啸蔓延全球,引发经济全面衰退,中国的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随着经济低谷期的到来,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以及房地产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跌幅。资源能源及房地产等价格的下跌,使得前期相关企业前期积累的存货成本与市场价的差额逐步增大,进而使得其存货跌价准备也在逐步增加,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点:
第一,存货陈旧、过时、毁损、过期、无使用和转让价值,积压、滞销、存在质量问题等导致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增加。
第二,存货价格持续下跌,出现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第三,原材料价格下降使得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高于产品的销售价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四,金融危机,我国房地产暂时进入低迷阶段,地价成本较高,2008年度受整个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影响,房地产业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
第五,金融危机、产品更新换代、部分产品环保要求提高已被淘汰等因素共同影响,导致产成品及相关的在产品、原材料价值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
第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属、非金属的主要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下跌(暴跌),需求萎缩致使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期末对于存货中的各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采取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计提资产存货跌价准备。
2008年,上市公司计提了高额的存货跌价准备,这与经济危机蔓延、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三、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分析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降低了存货的账面价值,进而使公司的总资产及净资产减少,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
2008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额为190.40元,占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的74.69%,吞噬净利润28.28%。详见下表。
通过上表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大量的吞噬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资源能源及房地产等价格的下跌,使得前期相关企业前期积累的存货成本与市场价的差额逐步增大,进而使得其存货跌价准备也在逐步增加。2008年,经济大环境总体不甚理想,公司按照准则的规定计提存货减值准备,除了出于审慎的考虑,计提减值准备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存货的价值,而不会出现账高实低的虚盈现象,因此,准备的执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使公司的信息能够更加公允的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计提方法 篇12
为便于说明, 本文涉及科目编码的相应会计科目见下表:
一、自动转账凭证的特点
自动转账凭证的特点主要有: (1) 自动转账业务一般都在各个会计期间的期末进行。 (2) 自动转账凭证大多数都是会计人员自己填制的凭证。 (3) 自动转账业务大多数直接从账簿中取数, 这就要求在处理转账业务时必须将其他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 (4) 有些自动转账业务必须用到另一些转账业务产生的数据, 这就要求转账业务根据业务的特点分批按步骤进行。结转顺序发生错误, 即使所有的转账凭证模板设置正确, 转账凭证中的数据也可能是错误的。 (5) 转账凭证模板中的摘要、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的来源或计算方法也基本不变。
二、定义自动转账凭证模板
通用账务处理系统均具有自定义转账功能, 设置自动转账凭证模板, 就是将凭证的摘要、会计科目、借贷方向以及金额计算公式存入计算机的过程。其中, 如何设计金额的计算公式是设置自动转账凭证的关键。现选取企业典型的经济业务进行举例说明:
1. 按月计提短期借款利息。
借款利息=借款本金×借款利率×借款期限。借款利率和借款期限在借款发生时, 就已经确定, 可以用常数表示, 而借款本金可以从“短期借款”账户中取数, 用QM (2001, 月, 贷) 表示短期借款的期末余额。假定每笔借款都是月初借入, 月末偿还, 年利率为10%。设置过程如下:一般以账套主管身份注册进入总账系统, 在[期末]菜单选择[转账定义]中的[自定义转账]命令, 弹出“自定转账设置”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点击[增加]按钮, 弹出“转账目录”对话框 (如图1所示) , 在转账序号内输入“0001”, 在转账说明内输“计提短期借款利息”, 在凭证类别处选择“转账凭证”, 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完成以上的操作后, 再录入分录部分 (如下页图2所示) , 如摘要、科目编码、方向、金额公式, 如有辅助内容也得填写完整。 (注:以下5项内容的操作过程相同)
2. 计提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税法规定, 城市维护建设税额是企业应交的增值税额、消费税额与营业税额之和与税率的乘积。企业应交的增值税额、营业税额与消费税额可以从“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中取得, 取其当月发生净额即可, 而税率可以用常数表示, 设某企业的税率为7%。
3. 年末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
A公司2008年1月1日购入甲公司当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 票面利率为10%, 面值1 000元, 公司按1 040元的价格购入100张, 该债券每年末支付利息, 到期还本。经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为8.97%, A公司每年的应收利息为: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债券面值可用QM (152101, 月, 借) 表示, 而投资收益则按实际利率计算, 即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摊余成本可用QM (1521, 月) 表示, 包括了成本和利息调整两个明细科目。两者之差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
4. 月末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采用全月一次加权法) 。
采用全月一次加权法计算销售成本, 则商品销售成本=加权平均单价×销售数量, 销售数量每个月都不同, 不能设为常数, 可以从“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中取当月数量净额或期末数量余额, 加权平均单价可以根据“库存商品”账户的期末余额和数量计算。
5. 结转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的期间损益结转可参照) 。
月末企业都要把“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既可以取该账户余额, 也可以取该账户的当月发生净额。
6. 年末结转本年利润。
年末要把“本年利润”账户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账户, 既可以取“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即可, 也可以取“本年利润”账户的当年发生净额。因为企业在设置模板时并不知道当年的经营成果, 既可能盈利, 也可能亏损, 所以在用期末余额函数时要注意把函数中的方向省略, 即QM (4103, 年) 不能写成QM (4103, 年, 借) 或QM (4103, 年, 贷) 。用友财务软件中函数方向省略的含义是, 余额在默认方向取正数, 在相反并方向取负数, 也就是说函数QM (4103, 年) , 当本年利润的余额在贷方时, 取正数;在借方时, 取负数。模板设好后, 用了这个函数, 不管经营成果如何, 都不用调整会计科目方向。以上六项业务的凭证模板设置见右上表。
三、自动转账凭证的生成
自动转账凭证模板设置好以后, 每月月末只需要执行“转账生成”功能就可快速生成凭证。通常一个自动转账分录每月只使用一次, 有些自动转账分录要到年末才使用一次。生成凭证时, 自动转账凭证模板中的摘要、借贷方向、会计科目直接作为凭证的正文内容, 同时计算机根据金额计算公式自动从账簿中取数, 通过计算, 并将其结果存入凭证的金额栏。生成凭证时, 要严格按照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 分批按步骤进行, 否则生成的凭证金额会有错误。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在[期末]菜单选择[转账定义]中的[转账生成]命令, 弹出图3, 先选择自定义转账, 再选择结转月份和结转的凭证, 点击确定即可生成凭证。在此生成的凭证自动追加到未记账凭证库文件中。
综上所述, 设置自动转账模块, 涉及的经济业务复杂, 计算繁琐, 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在工作中, 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业务灵活设置, 切不可照搬。这些会计凭证模板一旦设置好后, 可以“一劳永逸”, 同时也规范了会计业务处理, 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摘要:会计期末业务会涉及计提利息、结转费用等“计提”和“结账”业务, 如能利用账务处理系统中的自动转账定义与生成功能, 就可以高效快捷地完成好这项工作。
关键词:自动转账,模板设置,凭证生成
参考文献
[1].王丽霞.财务软件应用教程及模拟训练.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计提方法】推荐阅读:
计提折旧方法06-15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08-15
计提教育经费会计分录06-26
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例题05-20
派遣员工的工资能否计提职工福利费05-14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09-06
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新规对保险行业的影响10-02
写作方法(叙述方法)09-14
科学方法与创新方法07-01
安全评价方法:PsA分析方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