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共5篇)
去美元化 篇1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恢复相对稳定。如何选择适当的时机退出这种非常时期非常之策, 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为此, 有必要基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角度, 分析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安排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一种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思路, 核心是去美元化, 并作为有关部门决策的储备性方案。
一、退出非常时期非常之策的必要性
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分水岭, 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8年9月之前, 呈稳步小幅单边升值趋势, 累计升值超过20%;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 人民币重新回到汇改前的盯住美元, 对美元汇率维持在6.82~6.85之间, 造成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事实上的中断。
尽管危机时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 对于稳出口、保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这种安排也存在诸多弊端, 并给经济管理带来一些难题, 有必要择机退出。
第一, 可能造成新的失衡。2008年下半年, 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呈双边振荡状态, 同时远期汇率升水、贴水交替出现, 尤其是进入12月份以后, 还一度出现贬值压力。从以上市场表现来看, 人民币汇率已基本接近均衡水平。2009年, 我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阴影, 并实现了较快增长。从经济基本面来看, 好于美国, 人民币理应走强。然而,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没有变化, 有可能造成新的失衡。从外汇市场运行情况来看, 2009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重新出现一定程度的升值预期。
第二, 有效汇率变得不稳定。大多数人过多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 而忽视了反映人民币汇率整体状况的有效汇率。事实上, 就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而言, 有效汇率更重要。危机爆发后国际外汇市场动荡不定, 美元汇率跌宕起伏, 使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波幅加大。在汇改前3年的时间里,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大致保持在100~105之间, 呈双边震荡态势, 累计升值幅度不超过5%。2008年下半年以来, 人民币有效汇率则大升大贬。在2008年6月到2009年3月的10个月时间里, 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达13.6%。随后,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又步入贬值通道, 截止2010年2月, 贬值近6%。有效汇率的不稳定不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 被动贬值引发国际压力。2009年尤其是后9个月, 美元对主要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 人民币也跟着美元被动贬值, 名义有效汇率贬值5.4%, 实际有效汇率贬值6.11%, 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这引起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不满, 无视此前人民币随美元的大幅升值的事实, 开始把矛头指向人民币汇率。此外, 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通过《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 强调未来的世界经济要实现一种平衡增长, 顺差国减少顺差, 逆差国减少逆差, 汇率要反映经济基本面。与美元保持相对稳定, 等同于授人以柄。
第四, 淡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大多数外贸企业在选择贸易结算货币中, 表现出对美元的青睐。2009年进出口出现较大降幅, 很多外贸企业业务规模萎缩, 但盈利状况不弱于2008年, 这主要是得益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同时, 银行远期结算汇业务量的持续缩小,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薄弱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成熟。这是因为企业在风险套期保值的过程中, 普遍存在“向后看”的特点, 人民币对美元的稳定导致企业安于现状, 防范汇率风险的动力不强。
二、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评价
自2005年7月21日直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指导下,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初步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改革整体上是成功的, 在确保经济金融稳定的基础上, 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实现了向均衡水平调整的目标。然而,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具体安排和实际运行中, 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问题。
第一, 小幅升值没有达到试错的效果。2005年汇改启动时一次性升值了2%而不是更多, 一个原因是担心调整过度, 因为理论上均衡汇率是可以计算的, 但很难在实践中应用, 因此管理者希望用试错法找到均衡汇率, 通过小幅稳步升值让市场力量实现向均衡的调整。但是, 那一时期的汇率整体呈现单边升值态势, 汇率一直没有出现双边波动。究其原因, 只有汇率接近均衡水平, 才能通过小幅的上下调整以验证是否达到均衡, 并找出均衡点, 发挥试错功能, 远离均衡水平的调整难以发挥作用。
第二, 非对称地单向参考一篮子货币。众所周知, 在人民币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 美元占有最大的比重, 甚至超过一半。理论上, 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应该有这样的特点, 与篮子中最主要货币如美元走势相反, 而且波幅要小得多:如果美元对篮子中其他货币贬值,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如果美元对篮子中其他货币升值,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然而, 实际观察到的是单边升值, 美元在国际市场贬的时候人民币升, 美元升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不动, 表明人民币不是对称而是单向参考一篮子进行调节。这样做的好处是实现汇率向均衡调整, 但是带来了升值预期不断强化的问题。
第三, 引发升值惯性。升值惯性是滋生泡沫的温床。从日本的教训来看, 升值不可怕, 可怕的是升值预期。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经济泡沫, 日元升值预期是重要原因。在这一时期, 人民币汇率除了小幅稳步升值外, 还有升值不断加快的特点。2006年人民币升值3.35%, 2007年人民币升值6.9%, 2008年上半年就升值6.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小幅稳步升值, 造成升值预期不断强化, 持续推升人民币。因为尽管政府试图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汇率向均衡调整, 但市场很清楚汇率调整的速度和节奏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说了算, 市场对汇率的预期受政府的左右。由于政府慎言, 市场无法观测到政府对未来汇率走势所释放的政策信号, 作为次优选择, 市场则依据过去的汇率行为对未来做出预期, 因为过去的汇率行为反映了政府的意图, 预期具有向后看的特点。结果, 升值成了未来进一步升值的信号, 升值加快成了未来升值进一步加快的信号。
第四, 给进出口企业价格谈判带来困难。一方面, 我国缺乏对商品的定价权, 只能被动接受外国出口商依据升值预期调整后的价格;另一方面, 我国出口商品在对外定价的谈判时亦难占上风, 出口价格的调整表现出滞后的特征。进口价格调整超前, 出口价格调整滞后, 使得企业不仅不能以人民币升值为理由来要求提高出口价格, 反而要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购买力上升为进口支付更高的价格。
第五, 市场博弈导致利益的再分配。在该机制下, 政府在汇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市场对汇率的预期受政府的左右, 这体现在市场与政府经常处于博弈之中。在市场与政府的双方较量中, 市场的揣测与政府的真实意图之间也会存在判断偏差, 从而产生收入的重新分配问题。2006年央行官员在讲话中暗示当年人民币升值不超过3%, 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此为升值上限与企业开展远期结汇业务, 但事实证明2006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超出此上限, 使得银行在业务结算中陷入亏损, 2007年官方的信息显示升值不会超过5%, 结果又是大大超过, 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再次出现损失。进入2008年, 银行大幅提高升值预期水平, 一度高达15%。这种做法使得利用远期结售汇避险的企业赔了, 而银行赚了, 从而引发了企业的不满。
三、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路径设计
考虑到我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特点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 放眼一个较长的时间段, 有必要转向对称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即借用一篮子货币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并实现汇率向均衡水平的调整, 最终走向真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基于过去的实践, 这里提出一个分阶段的重启方案。
(一) 快速调整阶段
汇率向均衡的调整应当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从过去的经验看时间不宜过长, 以避免引起的种种问题。另外,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即使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 也不很严重, 也就是说升值幅度不会很大, 快速调整不会存在太大的冲击。
首先, 重新构造一个只包括美元和欧元的货币篮子, 篮子货币的权重按照贸易重要性的原则来重新确定。根据2009年我国的贸易情况来看, 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为48.41%, 欧元的权重为51.59%。其次, 单向参考该货币篮子以实现汇率较快地调整, 即欧元对美元升值,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欧元对美元贬值, 人民币对美元稳定。根据此种方法, 用2009年10月19日至2010年1月19日的数据进行测算, 在一个季度的时间内, 人民币对美元可以升值7.1%。政府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自身对汇率的判断, 确定可接受的汇率水平, 以及需要调整的时间。
在启动调整之前或同时, 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幅限制扩大至0.8%或者1%的水平, 以容纳更大幅度的波动, 同时可以弱化美元在人民币汇率决定的作用。
(二) 相对稳定阶段
快速调整阶段过后, 再用1~2个月的时间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以便继续推进下一步改革。一定时期的汇率稳定是必要的, 稳定汇率的作用就在于打消来自市场的升值预期, 防止过度升值, 同时起到阻隔热钱的效果。
(三) 双向参考—篮子货币阶段
扩充货币篮子的币种, 实行双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参考一篮子货币的重要作用是保持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 以避免汇率的变动对贸易的负面影响, 因此, 篮子货币的发行国家 (地区) 与我国的贸易额应占到我国贸易总额75%以上。为了便于观察, 我们模拟一个货币篮子。根据2009年的贸易数据, 以下16个国家 (地区) 和我国的贸易额与我国贸易总额之比均超过1%, 且总和达77.44%, 分别是欧盟 (除英国) 、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巴西、英国、俄罗斯、泰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在确定这16种货币以后, 再根据贸易确定权重, 即分别赋予出口和进口各50%的权重 (见表1) 。
初期, 为了解决可能存在的第一阶段调整的不到位或过度, 应允许人民币阶段性升值或贬值。在汇率正常化之后, 取消人民币汇率的日波幅限制。
为反映经济基本面的不断变化, 要对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区间定期进行评估, 如新加坡每3个月评估一次, 以保证所设置的汇率目标趋同于均衡汇率或者官方可接受的汇率水平, 使升值或贬值压力得以释放。
上述方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去美元化, 摆脱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的依赖。在新的货币篮子中, 欧元的权重最高, 为18.68%, 美元的权重位居第二, 为16.61%。相对于美元, 欧元在新篮子中的占比较大, 因此,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欧元而不是美元的作用更大, 这和过去完全不同。
与之对应, 上述方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有助于遏制美元霸权,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公平、公正、有序的方向发展。美元霸权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严重缺陷。亚洲美元本位, 包括人民币对美元的事实盯住, 间接地形成了对美元霸权地位的支撑。人民币与美元脱钩, 会带动其他亚洲货币与美元脱钩。同时, 人民币汇率和欧元的联动性加强, 这两种强势货币的结合能最大限度地约束美元霸权。 (摘自:价值中国网丁志杰专栏2010年5月5日编辑:王露)
与美元保持相对稳定, 等同于授人以柄。
初期, 为了解决可能存在的第一阶段调整的不到位或过度, 应允许人民币阶段性升值或贬值。
摘要:尽管危机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相对稳定, 对于稳出口、保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这种安排也存在诸多弊端, 并给经济管理带来一些难题, 有必要择机退出。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去美元化,机制改革
主业走出去 产业多元化 篇2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是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卡通动漫、网络出版为一体,涉及创意产业、纸业贸易、印务、发行、广告、旅游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大型国有出版文化企业。经过转变体制、创新机制,通过实施主业的“走出去”战略和产业的“多元化”战略,勃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近日,本刊记者就重庆出版集团“走出去”的近期成果和未来发展等问题,采访了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
出版广角:今年的BIBF,各出版机构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重庆出版集团今年在展会上主推了哪些版权图书?重点突出哪些特色?
罗小卫: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明显地感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出版商向我们购买版权的数量大幅下降。为此,我们在博览会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并针对集团图书情况,重点突出了四大类图书:一是“重述神话”国际合作出版项目的第二部书、阿来的《格萨尔王》,在BIBF期间举办了盛大的新书首发仪式,影响很好,成为今年博览会上的亮点之一。二是有关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图书,如徐崇温老师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民主社会主义评析》和由俞可平教授担纲的《当代中国著名学者论丛》等理论专著。三是以超级畅销图书《藏地密码》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文学作品。四是以《中国情》系列(5部)为代表的反映当代中国儿童风貌的少儿图书。
出版广角:说到图书版权贸易,尤其是版权对外输出,集团近年来的成绩可圈可点,硕果累累,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罗小卫:集团自2006年以来,对外图书版权输出确实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比如“重述神话”系列国际合作出版项目,开创了一种新的版权输出方式和渠道,锻炼了我们的版权工作者队伍,扩大了我们在国际出版界的知名度。再比如《当代中国著名学者论丛》,这是一套全面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丛书,在国际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并已很快重印满足各国读者的需求,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主流意识形态推出去非常不容易,也很重要,一定要坚持下去。
但上述的成绩也只是同过去的情况相比较而言的,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我们还任重道远。我们的体会是:集团重视是先决条件,图书主业发展是根本基础,熟悉业务、善于创新的版贸人才是发展的保障。这三条缺一不可。
出版广角:“重述神话”系列是集团在对外输出图书版权方面的经典成功案例之一,在此,想请您结合既往的经验,谈谈打造外向型中国题材图书的本土化策略。
罗小卫:版权输出的扩大是以集团出版业务综合实力的提高为前提的。近几年,集团图书主业发展迅猛,大量高品质的图书和畅销书的出版为版权输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我们主要根据外国出版商的需求,采取国际合作出版、版本合作等方式实现版权输出,如《发现中国》(2卷)、《当代中国著名学者论丛》(7卷)和《重庆系列》(4卷),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同外国出版商共同合作完成的。所谓“打造”,实质上是一个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的问题,即在内容、文字、翻译、设计等方方面面实现国际化,以满足外国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出版广角:图书对外推广的主要方式有:实物出口、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及域外出版。您如何看待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罗小卫:图书对外推广必须因地自宜、因人而异,不必一味求全。比如实物出口,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运费相对高昂,就没有沿海地区的价格优势。又如域外出版,没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精通国际出版的经营管理人才,是难以成功的。重庆出版集团采取的是以版权贸易为主,适度开发国际合作出版项目,兼顾文化服务输出和图书实物输出的方针。
出版广角:在“走出去”的战略落实中,您认为重庆出版集团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弱项在哪里?
罗小卫:在这块,我们的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的外部条件较差。重庆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对外交往不便,信息、人才、机遇都远远少于东部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这一弱势在短期内很难解决。二是自身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里所说的发展水平包括重庆地区的整体文化发展水平和集团本身的发展水平,而后者的发展与当地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重庆出版集团近几年的大发展,也是在重庆直辖后大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的,但是由于我们原来的体量较小、底子不厚,加上外部条件的限制,发展之路就走得难一些,成绩的取得就不易了。
我们采取了“做强主业,做大产业,产业反哺主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方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重庆出版集团的腾飞。
出版广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集团“走出去”战略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
罗小卫:“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立四年来,对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国家文化输出的影响力,使各级地方政府、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提高了对文化输出的总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图书对外输出的进程。二是通过网站、杂志、国际书展等手段为出版社做宣传、搭平台,通过摊位费和翻译费资助等形式帮助我们减轻经济压力,积极走向世界。
出版广角:今年是建国60周年,“走出去”工作肩负着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介绍出版的光荣使命,结合这个题材,集团是否有计划推出相关主题的版权图书?
罗小卫:集团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做了精心而大量的准备工作,已经和即将推出一系列重点图书有:掀起阅读风暴的《读点经典》系列,反映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行走在西气东输的大地上》,理论专著《论邓小平实践真理观》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电视文学《解放大西南》,历史小说《大风歌》,东方荷马史诗《格萨尔王》和少儿图书《中国情》丛书,等等。这些图书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理论深刻,故事感人,语言生动,插图精美,也都具备版权输出的条件。
出版广角:图书“走出去”,从全国的战略高度来讲,是项文化任务;从集团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发展契机,“走出去”战略对集团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罗小卫: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之前,集团已经制定了自己的“走出去”发展战略,走向世界已经成为集团领导和员工的共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对集团的“走出去”战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促进,不仅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出去”的决心和信心,也使我们意识到“走出去”不仅仅是集团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出版广角: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集团对今年的展会有何部署?
罗小卫:法兰克福书展,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窗口和平台之一。作为主宾国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集团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准备。继2006年成功推出“重述神话”系列国际合作出版项目的第一部图书《碧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之后,集团将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隆重推出该项目的第二部图书——著名作家阿来的《格萨尔王》。届时,我们将在书展现场举办讲座,由阿来先生介绍《格萨尔王》的创作和西藏文化发展,同时举办《格萨尔王》版权转让集体签约仪式。
去美元化 篇3
人的能力与智慧是有差异的, 何况学生的语文基础、阅历、情感与家庭背景等等不同, 因而不可能形成众人统一的发展模式。阅读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主体对文本解读的多样性,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搞绝对化、“一刀切”, 不可忽视阅读教学的主体 (学生) 的认知与体验的多元性, 更不可漠视阅读教学的社会功能, 即陶冶感化学生心灵, 提高真善美的思辨能力。笔者认为, 当升学考试不再成为教学的指向标, 职高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剔除应试因素, 以多元化阅读为内核尝试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笔者将这种改革尝试谓之为“去功利框架下的多元化阅读”。
所谓“去功利框架下的多元化阅读”, 就是在阅读教学中, 解读文本时,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打破教学主导者 (教师) 一言堂的做法, 摒弃将阅读演变成答题训练的方式, 充分激励学生自我解读, 将个人见解表达出来, 在论辩中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 并允许不同的观点的存在;在文本阅读时, 注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与之相关的读物, 进行比较阅读, 并形成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还可以将阅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实践中加深对文本、对生活的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一设想付诸行动,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解读文本“生本化”:阅读应该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想来
所谓“生本化”, 即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尊重阅读者 (学生) 的主体地位, 把语文课堂教学还给学生。“生本化”阅读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充分发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在相互的交流中提高阅读与分析能力, 形成正确的见解, 寓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于思想的碰撞之中。
要充分发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必须将文本阅读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想相吻合, 激起学生广泛思考和激烈讨论。例如作家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文, 小说结尾有这样一个情节: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我”爬进被拆得遍体鳞伤的汽车的驾驶室里, 回忆起出门时欢快地离开家的场景。教学完毕, 有学生感到疑惑不解:这样写, 似乎跟上文的野蛮抢夺的情节不搭调。笔者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我感悟, 并激励他们展开充分的思考、想象与争论, 提问:“你们跟小说主人公是同龄人, 你们的感觉比老师更有说服力, 请大家来说一说小说为何这样安排情节。”经过一番辩论, 不同的解读呈现出来:有的说这是倒叙手法, 故事的结尾部分其实是故事的开头, “我”刚出门时的心情就是欢快的;有的说这样处理, 好比嘴角渗血的微笑, 更有凄惨的悲剧美;有的说, 小说中“我”一贯是这样的, 即使在保护汽车和苹果的过程中被打趴下了, 也没有悲戚戚的, 结尾这样处理, 跟上文基调不矛盾;有的说, 人生之路十八岁只是开始, 遭遇什么都很正常, 遍体鳞伤又算得了什么?笑一笑, 抹去嘴角的血, 明天还会继续……不同的解读, 体现了不同的思考与感悟, 有理有据, 分析到位。其实作家原本就没有给小说人物贴上善恶美丑的标签, 荒诞的故事情节叙述, 反常理的人物个体和群像描绘, 为的就是要激发读者的思索。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 还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化为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从而形成思维的再创造, 将阅读化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感悟生活的认知活动。学校在评聘新教师时, 常常通过说课来考察该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能力, 受此启发,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应用了“学生说课”的方法, 推行由点到面的说课:从高一开始选几个学生培养其备课、说课能力, 让他们做榜样, 带头说课, 然后推广到全班, 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说课内容, 随机抽查。刚开始有点忙乱, 后来就逐步上路了, 针对不同文体, 他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 有模有样地面向全班说课。有时针对同一课题, 不同学生之间产生激烈的观点碰撞, 非常精彩。经过说课锻炼, 他们的思想与文本作者的思想有了更深的交流, 使阅读教学一改以往的苍白肤浅, 出现了生动活泼、欢快轻松的情景。
二、阅读材料“多样化”:阅读应该把目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语文教材只是阅读的起点, 而非终点, 阅读教学应该从语文教材逐步过渡到更加丰富的课外阅读。如果过分强化教材, 倾力于教材内容的诠释而无视教材对于社会生活的意义, 无异于教学生脱离生活, 做“井底之蛙”。所以, 语文应当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阅读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内, 要敢于跳出课本和课堂, 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语文, 重构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盯住课文, 没有将课内的文本阅读引导到广泛的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文中去, 比如只盯住鲁迅的作品, 却舍弃了丰富多彩的林语堂、梁实秋作品;让学生背熟了一篇《六国论》, 却来不及涉猎唐宋八大家的更多散文精粹。多元化阅读教学主张学生多读书, 就要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例如教学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一文, 笔者引导学生先读课外读本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联想“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的场景;回忆初中课文刘禹锡的《陋室铭》, 体味“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的意趣;找来梁实秋的《雅舍》, 品读作者开朗脱俗、安适自乐的生活态度。这一番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的过程, 让学生思接千古, 在传统文化中完成了古今对话, 明白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有宁静致远的共性追求。有了这样的比较阅读, 就理解了作家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对远离喧嚣的宁静世界的向往之志了。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更是语文学习的拓展。例如学完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之后, 笔者就会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他的成名作《羊脂球》, 并回顾初中学过的另一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这样基本上能够帮助学生勾勒出莫泊桑小说创作的大致轮廓, 初步领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
针对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 渴望通过阅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特点, 大胆放手, 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学生拥有阅读自主权, 才有机会博览群书, 才有可能博采众长。阅读越广泛, 视野越开阔, 学生的读、写、说等语文能力也就进步越快了。当然, 考虑到他们的认识往往较为感性, 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如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开一个小小研讨会, 举办一次朗诵会等, 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 通过阅读来认识社会生活。
三、阅读途径“立体化”:阅读应该从书本读到生活的每一处
生活处处有语文, 自然界中皆学问, 倡导多途径阅读, 是多元化社会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陶行知先生曾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 都是活的知识宝库, 便是活的书。”生活和阅读相接, 阅读优化生活, 生活印证阅读, 如此, 阅读主体的阅读感悟就愈多, 阅读所激发的思维就会活, 阅读的智慧就会高, 阅读的价值观念就会新, 生命的质量就会优。比如笔者近几年在执教建筑装饰专业的语文课期间, 就将原来每月在校图书室读书看报的两节阅览课改为每月一次以“踏访山河, 问寻江湖, 悦读杭州, 怡情明志”为主题的文化采风课, 它以醇厚的杭州文化为母体, 以杭州特有的文化符号———京杭大运河、玉皇山、钱塘江和西湖为载体, 引领学生学习并汲取杭州文化的营养, 以此来促进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笔者用两年 (四个学期) 的时间带领学生品读“杭州”这部大书, 从她那里学到教科书之外、课堂之外更广阔、更有意义的知识。笔者把学生们走入杭州、亲近杭州、踏寻杭州的经历定义为“悦读杭州”, 旨在期待学生在这样美丽的城市, 遍寻美丽的轨迹, 描摹美丽的符号, 寄托美丽的梦想。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把世界变成最鲜活的阅读素材捧到学生面前———辽阔的田野、翩飞的黄蝶、夏夜的星空, 是学生无穷无尽的生活宝库, 学生身在其中, 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
多途径立体化阅读, 不仅包含着阅读对象的多元化, 如图文、雕塑、模型、电子读物、影视作品等, 也包括阅读方式的多元化:文笔菁华要精读, 文化快餐就快读;阅览报刊用泛读, 经典名著要重读;精力充沛时可以自读, 疲惫倦怠时可以听读;涉猎陌生领域, 多家电视台抢着来代读, 戏说的文史知识有百家讲坛的名嘴们在解读。无论何种方式, 只要有助于拓展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的, 都可以为我所用。笔者在阅读教学时结合职高专业特点, 把语文课堂拓宽到生活环境中, 指导学生不仅会读有字之书, 更善阅无字之书:在教学《洛阳诗韵》、《都江堰》、《胡同文化》和《世界遗产》等课文时采取对比阅读的同时, 还组织学生参观杭州城市规划, 观看钱江新城图文资料和立体模型, 又结合课文阅读到南宋官窑、丝绸博物馆、中国美院, 带领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参观、品鉴。让学生在官窑的碎瓷片里, 聆听歌曲《青花瓷》的清韵;在丝绸博物馆的蚕茧里, 寻觅中国古代服饰的底纹;在南山路上中国美院和浙江美术馆拜读大师画作, 教会学生细细品味《画里阴晴》。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 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读书看报成了课余生活的一大乐趣, 笔者现在执教的三个班级, 人人都为自己订阅了至少一份报刊。大量的阅读为他们语文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2007建装 (2) 班的同学在“悦读杭州”过程中推出了《拜谒南宋官窑》、《采风南山路》等系列专刊;2009级建装专业学生推出了一期摄影散文集《“悦读”秋天———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读写能力在阅读中积累, 在积累中提升;如今校广播站主播、校文艺表演主持人, 都由笔者执教的班级学生担纲;2009建装 (3) 班吴秀秀同学撰写并主演的校园心理剧本《迷路的纸飞机》在市级比赛中获得编剧、表演两个一等奖。让笔者感到欣喜的是, 装饰专业的老师也反映学生们在色彩的领悟力、构图的想象力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多元化阅读也帮助学生提升了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万梅.从高考作文看个性化多元化阅读.语文学习, 2003 (7) .
[2]童国嘉.“生本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探析和实践模式.教学与管理 (小学版) , 2007 (2) .
去美元化 篇4
去哪儿网CEO庄辰超表示,目前去哪儿网平台上拥有约2万家旅游供应商。通过近几年对智能服务平台的探索,去哪儿网已经掌握了一套完善的智能化服务体系,希望通过开放旅游服务平台,吸引所有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旅游供应商加入去哪儿网。
据了解, 去哪儿网计划打造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可以为旅游供应商免费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以达到旅游供应商对消费者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其中包括呼叫中心智能化服务、“担保通”预订保障服务、用户预定信息一键通、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用户订单处理快速通道、投诉处理过程全程监控等功能。旅游供应商可以大幅削减其在服务上的成本,专心做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庄辰超说:“我们力图通过智能化的平台帮助更多供应商改进服务能力,这样旅游供应商只需要将精力放在提供高性价比的旅游产品上即可,无需担心用户来源、产品运营、IT系统、整体服务等问题。届时,全旅游行业的服务差异化将会缩小,整个旅游行业的效率将有大幅度提升。”
那么如何利用平台的智能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并降低成本呢?庄辰超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大量细节的工作。例如,去哪儿网通过呼叫中心智能化平台系统开发,将订单管理与售后服务打通,用户呼入时会按照订单的飞机起飞时间、酒店入住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是否多次呼叫等进行优先级排序。优先解决最紧急的需求,并且对用户的服务需求进行预测,提供自动语音服务等。这样用户体验、运营效率及售后服务的质量都将整体提升。“60人的呼叫中心加上高效的IT系统所能完成的工作,往往在其他公司需要6000人才能完成。”
去美元化 篇5
去哪儿网CEO庄辰超上周表示,今年该网站来自移动设备的预订量将达到总预订量的20%,而去年还不到15%。截至去年底,去哪儿网的移动应用下载次数已超过2500万次。
庄辰超表示,第四季度去哪儿网已超过携程,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机票零售渠道,这主要是由于通过该网站用户可以找到价格更低的机票。在核心的搜索业务面临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百度于2011年收购了去哪儿网,进军中国快速增长的旅行市场。
去哪儿网的大部分营收来自广告。庄辰超表示,该网站今年将招聘数百名软件工程师,使网站提供尽可能多的功能。他表示:“如果用户必须给我们打电话,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上月,去哪儿网每天处理最多15万次机票预订。
相对于去哪儿网,携程更多地依靠呼叫中心预订。该公司1月25日表示,将对运营进行调整,因此将裁员约500人。截至去年11月,携程的呼叫中心员工人数约为9000。携程发言人拒绝谈论与去哪儿网的营收对比情况。
庄辰超表示,由于目前中国市场只有约15%的旅行预订在网上完成,因此去哪儿网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到2014年,中国都将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航空旅行市场。
庄辰超表示,由于通过技术减少了人力成本,因此去哪儿网的机票预订业务维持了40%的利润率。该网站预计,与酒店相关的营收今年将达到总营收的40%,高于去年的约10%。其他大部分营收将来自机票预订业务。
在百度以3.06亿美元收购去哪儿网控股股权之前,该网站曾考虑过进行IPO (首次公开招股) 。庄辰超表示,去哪儿网未来仍可能进行IPO,不过他并未给出具体时间表。
【去美元化】推荐阅读:
美元价值06-25
美元霸权08-22
美元05-14
美元霸权逻辑05-10
美元贬值原因及影响09-15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问题05-22
价值2亿美元的工作态度09-29
美元期货投资分析报告10-12
一美元的爱情!故事很短,却看哭了很多人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