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障碍(精选9篇)
儿童营养障碍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肇庆市端州区三所小学的一、二、三年级共275 名儿童,年龄为6~9 岁,其中男生149 名,女生126 名,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进行关于ADHD的基本情况调查。对符合调查条件的64 名儿童,其中男生24 名,女生40 名,实施为期1 年的膳食营养调查。
1.2 方法
1.2.1 观察工具
(1)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包括学习、品行、身心、焦虑等问题、多动指数、冲动-多动等6 个分量表。(2)膳食营养回顾表:采取为期6 个月的平均频率膳食回顾调查。
1.2.2 实践手段
对参加调查的学生进行发放问卷调查,并于发放后3 天回收。评出:品行、学习、身心、焦虑、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等6 个因子。在相关医师的专业指导下,据美国精神学会出版的第5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诊断得出结果。据不同性别、年级、年龄之间的异常情况,筛选出符合关于ADHD观察组的儿童。在控制被调查学生的精神方面为排外因素、问卷的填写者是被调查学生的监护人条件下,对符合调查条件的128 名儿童进行1 年的膳食营养回顾调查,据年龄、性别,以配对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问卷的发放时间为每个月发放1 次的频率,研究出膳食营养与学习行为障碍的相关性。
1.3 统计分析
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利用营养素计算器对食物摄入量进行换算;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2 结果
基本情况调查的275 名儿童中,可被诊断为ADHD儿童有32 名,总患病率为11.6%。不同性别、各年级之间、年龄差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据275 名儿童的学习行为障碍情况显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身心问题、焦虑各个因子合并比例占为58.723%,53.689%,47.900%,41.551%,33.723%,13.579%。
(1)两组儿童的膳食营养素含量比较: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营养素的摄入量差异。结果显示:蛋白质、钙、磷、钾、镁、锌、铜这7 类营养素的摄入量,观察组均较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222,p < 0.05;t =-1.0165,p < 0.05;t = -1.2695,P < 0.05;t = -1.3655,p < 0.05;t =-1.2715,p < 0.05;t = -0.9155,p < 0.05;t = -1.063,p < 0.05);两组间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膳食营养素的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利用营养素计算器的换算,对营养素因素摄入量进行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得出影响ADHD的因素。结果显示:蛋白质、磷、钾、钙、镁、锌、铜这7 种营养素是影响ADHD的因素,与ADHD的关系均呈负相关。
(3)营养素的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对以有统计学意义的7 种营养素进行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蛋白质、磷、钾、钙、锌、铜这6 种营养素被剔除,剩下元素镁是影响ADHD的因素,元素镁是ADHD的保护因素,与ADHD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4)比较各种食物摄入量:把调查的食物根据其性质可分类为谷物、禽类、水果等26 类,两组间儿童的食物摄入量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观察组儿童的水生蔬菜、禽类、其他牲畜类这3 类食物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蔬菜、禽类、其他牲畜的摄入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121,p < 0.05;t= -1.012,p < 0.05;t = -1.175,p < 0.05);两组间其他各类食物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把归类的26类食物摄入量,采用单因素条件分析,得出各类食物对ADHD的影响因素。实验显示:水生蔬菜、禽类这2 类食物是ADHD的保护因素,与ADHD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6)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对以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2 类食物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禽类是ADHD的保护因素,与ADHD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7)两组儿童食物摄入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观察两组间日常食物摄入量。 结果呈现:观察组儿童食物中豆浆、赤小豆、牛腩、鸡肉、奶油、这5 类食物的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儿童的食物摄入量。两组间的豆浆、赤小豆、牛腩、鸡肉、奶油这5 类食物摄入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食物的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各类食物的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把调查的食物摄入量,采用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得出影响ADHD的因素。 显示:赤小豆、牛腩、奶油、鸡肉这4 种食物是影响ADHD的因素,与ADHD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9)各类食物的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对以上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4 种食物进行多因素条件分析,得出对ADHD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赤小豆这种食物是ADHD的影响因素,是ADHD的保护因素,与ADHD呈负相关(p < 0.05)。
3 讨论与对策
3.1 讨论
本研究合并数据表明ADHD异常率男生高于女生,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也符合以往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品行问题(58.723%)、学习问题(53.689%)、冲动—多动(47.900%)、多动指数(41.551%)所占的总比例较高,身心问题(33.723%)、焦虑(13.579%)所占的总体不大。可见,品行、学习、冲动—多动、多动是ADHD症状中最常见的伴随原因,而身心与焦虑问题有可能是继发性问题。
本研究通过膳食调查进一步对ADHD的膳食营养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发现,ADHD观察组儿童的蛋白质、钙、钾、镁、磷、锌、铜的摄入量总体低于对照组儿童的摄入量。蛋白质缺乏时,会影响脑细胞的形成,使脑细胞总数减少或脑细胞变小,不仅导致机体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学习能力会下降,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涣散,容易出现疲劳、贫血,易于感染疾病且恢复缓慢的症状。锌是机体内重要的微量营养素,锌原子对含锌酶的活性起到关键的作用。缺锌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是一种必需的元素。钾不仅能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而且参与能量代谢以及支撑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作为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镁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维持机体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镁元素能够对人体的神经肌肉起到镇静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元素镁是ADHD的保护因素,镁元素缺乏与ADHD的发病有关联。镁和钾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不仅能维持正常细胞中钾的含量,而且起到保护钾元素的作用。铜元素缺乏可导致神经元减少,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脑萎缩等症状。膳食中的营养是多方面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禽类和赤小豆是ADHD的保护因素,究竟哪一个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2 对策
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营养状况是保证实现遗传所决定的生长潜力能否实现的基础。由于必须由食物外源性获得天然食物较为缺乏的微量营养素,这使得它来源受限;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和消化功能不成熟导致对食物的偏爱程度不同甚至挑食,这是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重要原因。
食结构不合理,可能是影响学龄前儿童骨骼、智力的发育,应被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应下达指令要求学校重点引导学生对健康营养知识与不良饮食行为的转化,通过家长会议、发放宣传资料、校园短信群等形式,向学生家长传授食品安全、营养科普内容,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为一体、自上而下共同关注、关心学生膳食营养均衡工作的良好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真正有助于生长发育的健康饮食习惯。
摘要:本研究项目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和膳食营养回顾表进行调查,在2014年9月份开始对肇庆市三所小学一、二、三年级儿童进行调查,探讨儿童膳食营养与学习行为障碍相关性,为今后的儿童膳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
关键词:膳食,膳食营养,学习行为障碍
参考文献
[1]Todd RD,Neum an RJ Gene-envionment intera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bined type ADHD:evidence for a synapse-based model[J].American Joum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B(Neuropsychiatry Genetics),2007,144B:971-975.
[2]苏林雁,李雪荣,黄春香.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1.9(4):241-243.
[3]王改青,杨期东,刘尊敬.铅镁及智商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9):782-783.
儿童营养障碍 篇2
定 义
儿童学习障碍,也称学习困难。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正常范围,其智力测验分数(IQ)大于70,但在学校的学习中却有严重困难。具体说,即在一门或几门主要课程(语文、数学等)的学习中有特殊障碍,常常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及格要求。
学习困难的具体表现为: 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成绩差;
对读、写、算等方面的记忆差; 写字时看一笔写一笔,做作业的时间拖得太长;
写字常多一画,少一笔,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
阅读时常出现增字、漏字、跳行等现象,或者有速度太快、太慢、停顿次数太多的问题;
擅长朗读或背诵,但读后对内容一知半解; 对数学应用题理解困难;
计算过程中常忘记进位和错位,忽略小数点或不理解运算符号; 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不足。
产生原因
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如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和外部因素(如学校、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两方面。事实上,在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这些因素可单独作用,也可能相互作用。
生理因素
一些儿童学习困难可能与脑损伤、脑发育不良、遗传、感染或营养不良有关。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的组合都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心理认知因素 儿童认知能力上的缺陷、学习动机、动力方面的问题及个性因素等也是形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许多儿童的学习困难是由于认知能力的不足造成的。所谓认知能力指的是个体了解与认识世界的一整套心理能力,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社会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认知能力与学习有密切关系,任何一种认知能力的失调都可以引起学习困难。认知能力是在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差异,即有的能力发展得好,发展得快,而另一些能力发展缓慢,甚至出现缺陷。例如,一个一年级的6岁儿童,他的口头语言达到6岁水平,但在知觉—动作技能上的发展可能只达到3岁水平,不良的知觉—动作发展影响了他的学习,因为与语文、数学学习有关的识字、认数等学习技能的发展与知觉—动作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除了认知能力与基本学习技能的失调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学习成绩。环境因素
儿童生活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对儿童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睦,常常使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而造成学习困难。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焦虑或反抗情绪,而过分的放任则会使儿童责任心不足,行为放纵,影响学业。老师的期望过高以及不合适的学校教育也会限制某些学生的发展。
如何帮助
对儿童学习障碍的研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习障碍儿童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矫治学习障碍的关键在于早诊断(在专门机构测试)、早预防、早干预。具体治疗宜采取综合方法、医疗与教育的协同十分必要。
学习能力训练
学习能力训练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基础上,从注意力、记忆力、运动能力、口语表达、阅读写作、数学计算、概念理解、逻辑推理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等项目入手,通过专业教师耐心指导,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还包括了对语言发育障碍(发音错误、口语表达明显低于实际年龄、语言了解困难)、孤独症(社交、语言能力异常,伴随刻板的重复活动)等儿童的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
学习困难儿童常伴有感觉统合失调,可以通过感觉统合功能训练来进行矫治。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特殊研制的器材,以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和脑力活动强化训练,使大脑能将训练中接受的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决策,提高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组织能力等。
心理咨询
学习困难儿童中大多数对学习无兴趣、求知欲低,经历失败的机会较多,容易形成自卑、自信心不足等不良的自我意识。因此,心理支持非常重要。通过心理咨询可调整他们的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改善自信和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性格。此外,这类儿童的家长也可能存在焦虑情绪,并采取不合适的教养方法。
家长要改进处理家庭问题的方法,创造民主、祥和、欢乐的家庭氛围,改进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并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同时,老师要了解并尊重学习困难儿童,帮助他们发展正向的自我观念。
国内国际研究动态
学习障碍现象,早在19世纪末即被西方一些医学界人士注意到,并试图从医学角度进行治疗。随着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找到行为训练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感觉统合训练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到了80年代,教育、心理、医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成为解决学习障碍问题的法宝。在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克服学习障碍训练班遍及每一所学校,成为正常教育的一个分支。那些在集体中无法正常学习的孩子会被送到这里由专门的老师进行认知能力训练,目标是使他们能返回主流社会,成为正常群体中的一员。我国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并不很长,真正将学习障碍的儿童作为专门的教育研究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从早期的单纯教育研究逐步过渡到教育、心理以及医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研究的重点从探讨儿童学习困难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干预措施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
据调查:学习障碍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一般说有13%的学生在某一项或多项功课学习上存在困难,按比例推算,我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大约有6290万学习障碍儿童。
油菜营养障碍及补救措施 篇3
缺氮症氮是油菜生长发育期需求量最多的一种元素。缺氮时, 植株生长瘦弱, 叶片少而小, 叶片呈黄绿色或黄色, 有的茎下部叶片边缘发红并逐渐扩大到叶脉, 有效分枝数、角果数都大为减少, 千粒重也相应减轻, 产量显著降低。
补救措施:苗期缺氮, 可每667平方米用15~25千克碳铵开沟追施, 或者用~千克人粪尿兑水浇施;后期缺氮, 可用1%~2%尿素溶液叶面喷施。
缺磷症油菜是喜磷作物, 需磷量比禾谷类作物高l倍多。缺磷时, 油菜植株矮小, 生长缓慢, 出叶延迟, 叶面积小, 叶色暗绿缺乏光泽, 叶缘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 叶柄和叶背面的叶脉变为紫红色;根系发育差, 角果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 出油率降低。另据水培试验, 若油菜在真叶出现后开始缺磷, 则植株叶少、叶小, 仅能抽薹, 不能结实, 颗粒无收;五叶期开始缺磷, 则产量降低, 仅为磷素营养正常供应的0.44%;十叶期开始缺磷, 产量明显下降, 为磷素营养正常供应的27.8%。
补救措施:苗期缺磷, 可每667平方米用25~30千克过磷酸钙开沟追施或兑水浇施, 追施越早, 效果越好;后期缺磷, 可用1%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
缺钾症钾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和品质都丌丌丌丌有明显影响。缺钾时, 植株趋向萎蔫, 幼苗呈匍匐状, 叶脉间部分向上凸, 使叶片弯曲呈弓状;叶色变深, 通常呈深蓝绿色, 叶缘或脉间失绿, 最初往往出现针头大小的斑点, 最后发生斑块坏死, 严重缺钾时叶片完全枯死, 但不脱落。据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观察, 油菜在极度缺钾的条件下, 与正常供钾的油菜比较, 出苗后到十叶期要推迟7天左右, 蕾薹期的出现会推迟20天左右;极端缺钾的植株到花期即开始死亡。
补救措施:前期缺钾, 可每667平方米用7~10千克氯化钾或75~100千克草木灰开沟追施;后期缺钾, 可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缺镁症油菜缺镁时, 叶面出现黄、紫色与绿、紫色相间的花斑。
补救措施:发现缺镁, 及时用l%~2%硫酸镁溶液叶面喷施。
缺硫症油菜缺硫时, 植株矮小, 呈淡绿色, 与缺氮症相似, 叶缘出现较大的缺刻并皱缩成杯状, 叶背面、叶脉和茎等部位变成紫红色。
补救措施:结合中耕, 可每667平方米撒施硫磺粉1~2千克或石膏粉50千克。另外, 适当增施硫酸铵等含硫肥料, 亦有良好效果。
缺硼症油菜是喜硼作物, 其干物质中硼的含量比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高32.5~36倍。田间如有较多植株出现缺硼症状时, 至少会减产2成, 严重时几乎无收成。其症状因缺硼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重者苗期即萎缩死亡, 轻者在开花后才出现病状。病株根系发育不良, 须根不长, 表皮变褐色, 有的根茎膨大, 皮层龟裂。叶片最初变为暗绿色, 叶形变小, 叶质增厚、变脆, 叶端反卷, 皱缩不平, 其后从靠下方的中部叶片边缘开始变成紫色, 并向内部发展, 继而变成蓝紫色, 叶脉及其附近组织变黄, 结果形成一块块蓝紫斑。最后, 部分叶缘枯死, 整个叶片变黄, 提早脱落。抽薹后生长点萎缩或死亡, 胚茎裂开, 输导系统和受精作用受到破坏, 碳水化合物滞留于叶片, 开花缓慢, 花序缩短, 小分枝丛生, 开花不结实 (俗称“花而不实”) 或籽粒不饱满, 成熟时角果短如萝卜角。角果皮和茎秆表皮变为紫红色或蓝紫色, 茎秆中、下部皮层出现纵向裂口, 上部出现裂斑。
补救措施: (1) 对缺硼严重的地块, 整地时可每667平方米施0.5~l千克硼砂作基肥。 (2) 育苗移栽的油菜, 在移栽前可每667平方米施15~25千克硼镁肥, 效果良好。 (3) 在油菜苗期、抽薹前、初花期或发现植株缺硼时, 可用0.1%~0.2%硼砂溶液叶面喷施。
缺锰症油菜缺锰时, 植株矮小, 出现失绿症状, 幼叶黄白, 叶脉绿色, 茎生长衰弱, 黄绿色, 多木质, 开花及结果数减少。
补救措施:发现缺锰, 及时用0.1%~0.2%硫酸锰溶液叶面喷施。
缺锌症油菜缺锌时, 先从叶缘开始, 叶色褪绿, 变为灰白色, 随后向中间发展, 叶肉呈黄色斑块。病叶叶缘不皱缩, 中下部白化较重的叶片向外翻卷, 叶尖披垂。667
补救措施: (1) 苗期每平方米用0.5~0.75千克硫酸锌开沟追施。 (2) 植株出现缺锌症状时, 用0.2%硫酸锌溶液叶面喷施。
缺钼症油菜缺钼时, 叶片凋萎或焦枯, 通常呈螺旋状扭曲, 老叶变厚, 植株丛生。
儿童营养食谱 篇4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对肉食的喜爱胜过蔬菜,这的确是件让人很揪心的事情,小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营养是很重要的,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营养价值,下面就介绍一款菠萝船古老肉的做法,保证他会喜欢。
菠萝船古老肉
辅料:菠萝(1个)柿子椒(1个)鸡蛋(1个),红椒,生菜。
调料:色拉油,葱,亨氏番茄酱,白糖,食盐,姜,白醋,生粉。
做法:1.将所有重要食材准备好,肉切0.4公分的厚片,切点葱和姜用凉水泡着,葱姜水备用,菠萝切开挖芯儿,青红椒切三角块,挖出的菠萝也切三角块,葱姜水泡十多分钟,肉片放少许盐抓抓,然后一点点地往里打葱姜水
鸡蛋打散,生粉装盘,再来一个空盘备用,然后肉先沾蛋液,再沾生粉。生菜切细丝,红椒切细丝码好,把挖好的菠萝船放进去,坐油到八成热下上完粉的肉炸。
3.锅坐少许油,不用等油热,下蕃茄沙司小火炒出香味和红油,然后下白醋、白糖、盐,勾芡,然后放一些干净油,让芡变亮下炸好的肉和焯过水的青红椒和菠萝,炒开让汁均匀地裹在原料上
营养缺乏与羊繁殖障碍的关系 篇5
1 营养缺乏对羊在不同繁殖阶段的影响
羊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尽相同。羊在生长、发育及泌乳等阶段对营养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需要, 尤其是处于繁殖阶段的母羊对营养要求更严格一些。营养缺乏时, 繁殖首先受到影响。对维持正常的繁殖功能来说, 母羊的营养需要较公羊更为严格。通常情况下,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过量或比例失调, 均能够导致母羊出现延迟初情期、降低排卵率和受胎率、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产后乏情期延长等症状。
1.1 初情期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会使羊的初情期延迟。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初情的年龄呈正相关, 在草质不好的草场上放牧或过量饲喂粗饲料, 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初情期延迟。
1.2 排卵率
营养缺乏对羊排卵率的影响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通常情况下成年母羊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实践证明, 提高绵羊的蛋白质摄入量能够有效提高排卵率。
1.3 妊娠
羊在配种前及排卵前后的营养水平对胚胎生存起着关键的作用, 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妨碍胚胎的生存和生长。在限制母羊的能量摄入时, 体况差的青年及老年母羊受到的危害最大, 能够延缓胚胎的发育;如果妊娠早期营养水平过高, 则会引起血浆孕酮浓度下降, 也会影响胚胎的发育, 甚至引起胚胎死亡。给妊娠母羊注射外源性孕酮可以消除这种影响。
1.4 产后繁殖
母羊产后卵巢功能的恢复, 其营养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母羊产后为了泌乳、子宫恢复、维持体况以及重新恢复生殖机能, 对营养的需求较为迫切。如果这一阶段供给的营养不足, 则往往会引起不育, 产后至配种间隔时间延长, 出现营养性乏情。
2 各种营养物质缺乏对繁殖的影响
2.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的主要成分。在母羊发情前后如果日粮能量水平高, 可增加排卵率, 对妊娠早期胚胎的存活没有不良影响。但是, 如果母羊增重过快或消耗的能量过多, 都会使受胎间隔延长。为了提高繁殖性能, 给产后母羊供应较高的能量, 以避免失重过多。但是摄入的能量应该是逐渐增加的, 否则易引起母羊肥胖。
2.2 蛋白质
蛋白质缺乏能引起母羊初情期排卵延迟, 空怀期延长。但是蛋白质水平过高, 对生育力也有不良影响。此外, 饲喂高蛋白饲料会使瘤胃中氨的含量增高, 对胚胎产生毒害作用, 还可能对生育力有其他不良影响。
2.3 维生素
羊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 即从日粮中摄入、组织合成各种维生素和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导致羊体内缺乏维生素, 一方面是由于饲料贮存时间过长而使其中的维生素丧失殆尽, 另一方面是长期舍饲或羊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使其组织合成的维生素减少。
(1) 维生素A。维生素A对于动物上皮细胞的正常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缺乏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育。主要表现为公、母羊的初情期延迟, 母羊流产或少产, 新生羔羊失明或共济失调, 胎衣不下, 发病率高, 胎盘发生角质化变性, 子宫炎的发病率升高, 公羊性欲降低, 睾丸萎缩, 曲精细管中精子的数量减少, 母羊的卵巢机能减退。
(2) β-胡萝卜素。有人发现, 母羊在缺乏β-胡萝卜素而维生素A充足的情况下可引起肝酮含量下降, 排卵延迟, 发情强度降低, 卵巢囊肿发病率上升, 子宫复旧延迟, 产后卵巢恢复机能的时间延长, 早期胚胎死亡率升高。
(3) 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胚胎发情延迟。
(4) 维生素E。维生素E和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剂, 但其在繁殖中的作用机理还不明了, 有报道说维生素E缺乏会引起羔羊先天性畸形。
2.4 矿物质缺乏或失衡
矿物质缺乏或失衡将会起羊不育。钙间接影响繁殖, 磷参与能量代谢及骨骼的发育和产乳, 与繁殖的关系密切。硒缺乏主要引起生育力降低, 碘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通过甲状腺素的合成影响羊的繁殖。
3 营养性不育的诊断及防治
饲料喂量不足和营养不良时, 母羊往往瘦弱, 其生殖机能受到抑制。母羊有时也能发情, 但可能不排卵, 往往出现多卵泡发育、卵泡交替发育或者卵泡发育到某种程度就停下来, 最后被吸收或形成囊肿。
过肥的母羊不宜受孕。肥胖能引起脂肪组织在卵巢上沉积, 使卵巢发生脂肪变性, 临床上表现不发情。查明营养性不育的原因, 必须调查其饲养管理制度, 分析饲料的成分及来源。瘦弱或肥胖引起不育时, 母羊往往在发生生殖机能紊乱之前就已表现出全身变化, 因此不难做出诊断。
饲养不当引起的不育, 只要为时不长, 在消除不育的原因之后病羊的繁殖机能一般都能够恢复正常。如果长期饲养不当, 特别是在母羊发育期间由于饲料不足、营养不良而使生殖器官受到影响, 改善饲养管理措施也往往难以使其生殖机能恢复正常。
对病羊应当迅速供给足够的饲料, 进行放牧并增加日照时间。饲料的种类要多样化, 供给足够数量的可消化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 应补饲苜蓿、胡萝卜以及新鲜的优质青贮饲料。如果补饲大麦芽则效果更好, 对于卵泡在发育中途停顿或已经发育成熟但久不排卵的母羊均有作用。
长期单纯饲喂青贮饲料, 能导致瘤胃内p H值降低, 不利于瘤胃微生物的活动, 从而导致蛋白质不足和维生素缺乏。因此在饲喂以青贮饲料为主的羊场, 日粮中青干草的比例不应少于1/3, 以维持瘤胃微生物的动态平衡。
对于过肥引起的不育, 应多饲喂多汁饲料, 减少精饲料喂量, 适当增加运动量。对卵泡已经成熟而久不排卵的母羊, 采用激素疗法能收到较好效果。
紫花地丁治兔病
★常向阳
紫花地丁又名地丁草、老鼠布袋,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7~14cm, 无地上茎, 地下茎很短, 主根较粗;叶基生, 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 边缘具圆齿, 叶柄具狭翅, 托叶钻状三角形, 有睫毛;花有卡柄, 萼片卵状披针形, 花瓣紫堇色, 距细管状, 直或稍上弯;花期为4~5月, 紫色小花, 秋后茎叶仍青绿如初;花旁伴有针状小果, 直至冬初地上部分才枯萎, 因此是极好的地表植物。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拔毒、消肿、抗菌消炎作用, 可与其他中药合用治疗家兔多种疾病。
(1) 家兔患流感、喉炎、肺炎、肠炎或腹泻等疾病, 可让兔自由采食紫花地丁, 或取干品6~9g, 煎水内服, 每只兔每日服2次, 连服3天。
(2) 母兔患乳房炎, 取金银花、连翘各9g, 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 水煎服, 每日服2次, 每只每次服15~20m L。也可采摘鲜蒲公英、紫花地丁和剪刀草各适量, 共捣汁敷患处, 每日换药1次。
(3) 兔脚脓肿, 取紫花地丁草30g, 夏枯草20g, 金银花、甘草各10g, 加水200m L, 煎成20%的药液, 每只每次服15m L, 每日3次。
营养物质缺乏对羊繁殖障碍的影响 篇6
碳水化合物。它是动物口粮的主要成分。在母羊发情前后如果日粮能量水平高,可增加排卵率,对妊娠早期胚胎的存活没有不良影响。但是,如果母羊增重过快或消耗能量过多都会使受胎间隔延长。为了提高繁殖性能,对产后母羊应供应较高的能量,以避免失重过多,但摄入的能量应该是逐渐增加的,否则会引起肥胖。
蛋白质。蛋白质缺乏可以引起母羊初情期排卵延迟,空怀期延长。而蛋白质水平过高,对生育力也有不良影响。此外,饲喂高蛋白饲料而使瘤胃中氨的含量增高,会对胚胎产生毒害作用,还可能对生育力有其他不良影响。
维生素。羊体所需维生素主要来源有三方面:一是从日粮中摄入,二是组织合成各种维生素,三是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导致维生素缺乏的情况:一是由于饲料贮存时间过长而使其中的维生素丧失殆尽,二是长期舍饲或羊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其组织合成的维生素减少。例如:维生素A对于动物上皮细胞的正常发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则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繁殖力,主要表现为公母羊初情期延迟,母羊流产或少产,新生羔羊失明或共济失调,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胎盘发生角化变性,子宫炎的发病率升高,公羊性欲降低,睾丸萎缩,曲精细管中精子的数量减少,母羊的卵巢机能减退;对于β-胡萝卜素,有人发现在缺乏β-胡萝卜素而维生素A充足的情况下可引起肝酮含量下降,排卵延迟,发情强度降低,卵巢囊肿,发病率上升,子宫复旧延迟,产后卵巢恢复机能的时间延长,早期胚胎死亡率升高;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发情延迟;维生素E和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剂,但其在繁殖中的作用机理还不明了,有报道说维生素E缺乏会引起羔羊先天性畸形。
儿童营养障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选择:病例来源于内蒙古通辽市医院1998年9月至2008年8月期间就诊住院的153例MODSE患者, 均符合MODSE诊断标准[1]。对照组按照1∶3配比, 选取非MOFE患者459例。配比条件为同性别、同年龄 (±5岁) 、同居住地、同时间就诊 (±1个月) 。
1.2 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统一调查表, 调查内容主要有:一般情况、原患疾病种类、常见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检测等, 由经专门培训的医师逐一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体检后填写。
1.3 研究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 确定肠道营养障碍研究因素 (变量) , 对其先进行赋值, 之后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分析方法
均衡性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 定性资料采用检验, 当P值接近0.05时, 用Fisher确切概率法;RR值及其95%CI的计算采用COX回归分析;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 (95%CI) 的计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病例组与对照组共612例。男497例 (81.2%) , 女115例 (18.79%) ;男最小年龄60岁, 最大年龄为94岁;女最小年龄为60岁, 最大年龄为86岁;男平均年龄为79.2岁, 女平均年龄为70.7岁。
2.2 配比变量的均衡性比较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居住地、就诊时间等因素间均衡性良好, 性别配比稍有差异 (表1) 。
2.3 MODSE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肠道营养障碍 (X) 因素与MODSE的发生有明显的关联 (P<0.001) (表2) 。
2.4 MODSE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最终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肠道营养障碍 (X) 因素, 其OR (95%CI) 为5.34 (1.47~19.41) , 此因素为MODSE发生的有明显关联的重要危险因素 (P=0.011) (表3) 。
注: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5 MODSE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4。
注:多因素分析结果为采用cox回归逐步筛选变量法的RR值
为进一步探讨MODSE死亡与危险因素 (诱因) 关联程度, 同时控制混杂因素, 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再进行多因素分析, 最终进入多因素COX模型的变量为:肠道营养摄入障碍。其RR及95%CI为:1.92 (1.248~2.95) , 此因素与MODSE死亡有明显关联的重要危险因素。
3 讨论
肠道营养障碍:发病危险因素, 本组153例MOFE中占66.7%。而对照组仅占3.1%, 其OR (95%CI) 为5.34 (1.47~19.41) , 研究表明, 该因素是MODSE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死亡危险因素, 其RR及95%CI为:1.92 (1.248~2.95) , 此因素是MODSE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肠道是脓毒症和MODS发生的始动器官。肠道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和保护肠道屏障。肠道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 优于全肠外营养 (TPN) 。TPN和饥饿可使肠黏膜萎缩, 肠壁变薄, 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 肠道细菌移位加剧[2]。
生理机能完整的肠黏膜正常情况下对肠道中的细菌和内毒素构成屏障作用, 在感染和创伤等应激情况下, 肠道屏障功能受到削弱或损害, 细菌和内毒素经门静脉和肠系膜淋巴系统大量的侵入体循环, 造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 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全身各器官的损害, 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激发连锁反应。
早期进食肠道营养是保护肠黏膜屏障的重要措施, 不仅能降低细菌移位的数量, 而且能增加机体清除细菌的能力, 故MOFE若能早期给予胃肠道营养支持, 可阻滞细菌移位及肠源性感染, 有助于MOFE逆转。
老年MODS患者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 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 比如:脑梗死、脑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手术、外伤等, 意识障碍或吞咽功能障碍, 经过口腔无法进食, 在传统的静脉营养中, 不能很好利用大量营养底物而出现高血糖等代谢并发症。另外, MODS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机体器官功能和免疫力下降。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热卡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 随着对机体代谢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各种营养底物代谢途径的了解, 人们发现各种营养底物在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与给予方式, 对疾病的预后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后期营养支持可加速组织修复, 促进患者康复[3]。
摘要:目的 探讨肠道营养障碍与MODSE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OR值及其95%CI的计算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RR值及其95%CI的计算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MODS患者153例, 依配比条件选取对照459例。发病危险因素, 经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肠道营养障碍, 其OR (95%CI) 为5.34 (1.4719.41) , 此因素为MOD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P=0.011) 。死亡危险因素, 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营养障碍, 其RR (95%CI) 为1.92 (1.2482.95) , 此因素为MODS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有上述因素的老年人群应视为MODS高危对象, 重点防范, 并控制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士雯.重视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J].实用老年医学, 2004, 18 (5) :227.
[2]凌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肠道保护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0, 20 (1) :60-62.
儿童营养障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喉癌术后病人78例,男75例,女3例;年龄24岁~78岁(55.6岁±6.8岁);喉部分切除术51例,全喉切除术27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肿瘤;②无糖尿病、肝肾等严重病变及其他严重代谢性疾病;③无其他精神病史及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④无认知障碍,自愿参加调查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78例喉癌术后病人拔除鼻饲管试行饮食后1周分别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进行问卷调查。
NRS2002量表是由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于2002年推出的一种营养风险筛查方法,主要涉及体重指数、近期体重减轻、饮食摄入量减少和疾病严重程度4个评估内容。营养风险评分包括3个方面,总分0分~7分:①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分~3分);②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分~3分);③年龄评分,病人年龄≥70岁者加1分。营养风险总评分≥3分表示病人存在营养风险,应为病人制订营养支持计划。评分<3分者评定为无营养风险。
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由日本学者才藤荣一在1999年设计提出,该评价法将障碍程度分为7级,级别越高表示吞咽障碍越轻,分级标准明确清晰,为指导各级病人的康复提供依据。7级:正常范围,摄食咽下无困难;6级:轻度问题,摄食时有必要改变食物形态,口腔残留食物少,不误咽;5级:口腔问题,吞咽时口腔有中度或重度障碍,需改变咀嚼形态,吃饭时间延长,口腔残留食物增加,不误咽;4级:机会误咽,一般的方法摄食吞咽有误咽,经过调整姿势或每口的量,可以充分防止误咽;3级:水的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不能控制,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效果,吃饭只能咽下食物,但摄食的能量不充分;2级:食物误咽,改变食物形态没有效果,水和营养基本由静脉供给;1级:唾液误咽,连唾液也产生误咽,有必要进行持续静脉营养。
1.2.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组间秩和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喉癌术后病人营养风险发生情况
78例喉癌术后病人营养风险得分为3.2分±1.1分。其中营养风险总评分≥3 分,即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共55例,占70.5%,其中男53例,女2例。营养风险总评分<3 分,即存在无营养风险的病人共23例,占29.5%,其中男22例,女1例。
2.2 吞咽障碍评价结果
存在不同程度吞咽障碍(1级~6级)47例,占60.3%,其中水误咽(3级)11例,机会误咽(4级)22例,口腔问题(5级)和轻度问题(6级)各7例;存在误咽(1级~4级)33例,不误咽但仍存在进食障碍(5级、6级)14例。33例误咽病例中机会误咽22例,占66.7%。营养风险组存在吞咽功能障碍39例(70.9%),无营养风险组存在吞咽障碍8例(34.8%),营养风险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详见表1。将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分别赋值为0分、1分,行组间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吞咽障碍分级差异显著(Z=3.204,P<0.01),营养风险组的吞咽障碍分级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即营养风险组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将78例病人的营养风险得分与其吞咽障碍分级结果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吞咽障碍分级和营养风险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550,P<0.01),吞咽障碍分级越低,营养风险评分越高,即吞咽障碍程度越严重,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
例
3 讨论
3.1 喉癌病人术后营养风险状态
营养风险是指对病人结局(感染有关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发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当评分≥3分时,表明病人存在因疾病或手术造成的急性或潜在营养代谢受损。头颈部肿瘤病人是公认的发生营养不良危险最高的人群之一[1]。喉癌病人术后为防止出血、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病人短期内不能经口进食,通常需鼻饲进食7 d~10 d;同时手术治疗破坏了喉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喉的括约保护作用部分或全部丧失,造成进食呛咳、误咽、吞咽困难,这些均导致病人术后较长时间内营养供给缺乏,营养风险发生率增高。申萍等[2]等采用NRS2002对1 200例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发现,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6%~72%。陈薇等[3]用相同研究工具对471例住院肿瘤病人的营养风险调查显示,51.6%的病人存在营养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喉癌术后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0.5%,与申萍等[2]研究结果相符合。另有研究对76例喉癌住院病人采用NRS2002 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显示营养风险发生率入院48 h为48.21%,术后1周增加到85.71%[4]。本研究数据低于该报道,主要考虑与病例年龄结构、评价时间段不同等有关。
3.2 喉癌病人术后吞咽障碍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60.3%(47/78)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吞咽障碍,其中42.3(33/78)%的病人存在误咽;喉切除术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主要与手术方式、喉切除部位及大小、神经损伤、年龄、口腔疼痛、咀嚼困难、精神因素等有关。误咽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单纯声带切除、垂直半喉切除、改良Arslan术、声门上水平喉切除及水平垂直半喉切除术。喉体切除部位越多,术后误咽越重,误咽程度与喉被切除的多少成正比[5]。术中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受损可影响吞咽功能。高龄病人较低龄病人更容易发生误咽[6]。术后病人气管切开、长时间禁食,口腔自洁功能下降;口腔pH值升高,酸性环境下,容易出现白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加之长期联合应用大量抗生素致口腔菌群失调,病人很容易出现口腔感染和溃疡[7],进而影响吞咽进食。同一术式的不同病人术后误咽情况相差很大。部分病人害怕疼痛、误咽,不敢经口进食,对进食产生恐惧感。本研究中有17.9%(14/78)的病人虽不误咽但因口腔溃疡、咀嚼困难、食欲差、精神紧张等因素造成进食吞咽障碍。
3.2 吞咽功能障碍对喉癌术后营养风险的影响
营养风险筛查可预测是否因营养因素而导致个体临床结局出现好或坏的可能性。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更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预后不良、病死率增加、住院日延长等。本研究显示营养风险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70.9%)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34.8%);营养风险组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亦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1),说明吞咽障碍可能对营养风险率有影响。相关分析显示,吞咽障碍分级和营养风险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吞咽障碍分级越低,营养风险得分越高,表明吞咽障碍越严重,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说明克服吞咽障碍可降低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有研究表明,经锻炼后大部分病人1个月内可以克服误咽,最长的在6个月内误咽减轻[5]。
综上所述,吞咽障碍是影响喉癌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医务人员应重视对病人进行科学的吞咽训练、饮食指导,并加强口腔护理,促进病人吞咽功能早日恢复,进而提高病人营养状况。
摘要:[目的]调查喉癌术后病人吞咽功能和营养风险,分析吞咽障碍对病人营养风险的影响。[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评估78例喉癌术后病人吞咽功能和营养风险,并比较不同营养风险病人的吞咽功能,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70.5%喉癌术后病人存在营养风险,60.3%病人伴有不同程度吞咽障碍,不同营养风险组的吞咽障碍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障碍分级和营养风险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550,P<0.01)。[结论]喉癌术后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吞咽障碍和营养风险密切相关,吞咽障碍越严重,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
关键词:喉癌,营养风险,吞咽障碍
参考文献
[1]高凤莉.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态及营养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2]申萍,邹志英,彭南海,等.1200例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和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1):43-45.
[3]陈薇,潘宏铭.471例住院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治疗的调查分析[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
[4]秦海娇.营养风险对喉癌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2.
[5]张荣强,张艳芳,杨丽君,等.功能性喉外科手术后误咽原因及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3):130-131.
[6]金斌,刘思良,董频,等.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误咽的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3(4):233-234.
儿童营养障碍 篇9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凝固粉,营养不良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 急性期发病率为51%, 吞咽障碍常导致误吸、脱水、营养不良, 严重时可导致窒息等[1]。在临床护理中, 常采用食物增稠剂, 如凝固粉等, 来改变流质食物的性状, 从而减少误吸、加强补水和增加营养等[2,3,4,5]。在实际工作中, 常主观的去判断用增稠剂调好的食物的黏稠度, 而且常常会描述和记录成粥水状、核桃露状、奶昔状、果蓉状等, 缺乏客观的指导数据, 容易导致配制的食物黏稠度不准确, 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营养状态等。本研究采用粘度计测量食物的黏稠度, 以达到更加精确的指导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的目的, 减少脱水和营养不良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入选条件: (1) 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经头颅CT或MRI确诊, 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无代谢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 (3) 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证实有吞咽障碍。本研究均选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3~4级者。⑷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意识清醒[6]。共纳入患者106例, 其中男61例, 女45例, 平均年龄 (62.1±8.0) 岁, 将10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1.2.1 材料
(1) 食物凝固粉 (Thick and Easy, 香港) , 食具选择5 ml茶匙、带刻度的水杯、量筒。 (2) 日本岩田粘度计。
1.2.2 洼田饮水试验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患者端坐, 喝下30 ml温开水, 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 (1) 1级:能顺利地一次将水咽下; (2) 2级:分2次以上, 能不呛的咽下; (3) 3级:能1次咽下, 但有呛咳; (4) 4级:分2次以上咽下, 但有呛咳; (5) 5级:频繁呛咳, 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级, 5 s之内;可疑:1级, 5 s之内以上或2级;异常:3级、4级、5级。
1.2.3 营养状态指标
(1) 血浆白蛋白:35~55 g为正常;21~35 g为中度营养不良;<21 g为重度营养不良。 (2) 肌酐身高比例:肌酐/身高指数 (CHI) 是观察蛋白消耗的指标。先测受试者24 h尿中肌酐排出量, 再根据与身高相应的理想体重及肌酐系数 (男:23 mg/kg, 女:18 mg/kg理想体重) 计算理想排泄量。肌酐身高指数 (%) =实际排泄量/理想排泄量×100%。CHI在90%~110%为正常, 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 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 低于60%为重度营养不良。本文将百分比数值转换为小数。
1.2.4研究方法
(1) 食物的配制。经培训后的专科护士根据吞咽评估的结果给出建议, 该患者进食的食物形态, 如:粥水状、核桃露状、奶昔状、果蓉状。对照组食物配制人员通过记住配制好的食物性状或记录好适合该患者的流质/食物凝固粉比例, 以后便按该形态或比例配制食物。试验组则通过粘度计测量出已配制好的最适合的食物黏稠度, 以后均按此黏稠度调配食物。每次提供给患者100 ml配制好的食物, 然后测量患者进食后剩余的食物体积。 (2) 食物黏稠度的测量。岩田粘度计容积为50 ml的圆柱体, 一端开口, 一端为3.5 mm孔径的小孔, 测量黏稠度时将粘度计装满待测标本, 标本全部从小孔中流出所需的时间即为黏稠度, 单位为秒。 (3) 误吸的判断。进食时患者出现咳嗽、哽咽、呼吸困难、声音改变等, 同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2%及以上, 可判为一次误吸。 (4) 心理护理、进食安全的健康教育。吞咽障碍患者常因呛咳而害怕进食,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就耐心讲解饮水及安全进食的重要性, 并根据需要详细的进行进食、进水指导, 使患者消除顾虑, 增强信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配制的食物黏稠度和食物剩余体积及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核桃露状及奶昔状实测的食物黏稠度为均高于试验组实测的食物黏稠度,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2、-15.4, P<0.01) , 对照组核桃露状食物组和奶昔状食物组患者进食完毕后所剩余的食物体积均高于试验组所剩余的食物体积,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2、-11.5, P<0.01) , 试验组中有25例 (44.6%) 患者出现误吸, 对照组有21例 (42%) 患者出现误吸, 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与核桃露状对照组相比, P<0.01;#与奶昔状对照组相比, P<0.01
2.2 食物黏稠度 (s) 和剩余食物体积 (ml) 的关系
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食物黏稠度和剩余食物体积呈正相关 (r=0.97, P<0.01) , 见图1。
2.3 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入院10 d后营养指标与入院时营养指标比较
试验组入院10 d后血浆白蛋白及肌酐升高比例与入院时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25.2, P>0.05) 。对照组入院10 d后血浆白蛋白及肌酐升高比例明显低于入院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 P<0.05) , 见表3。
*与入院时比较, <0.01
3 讨论
3.1 食物黏稠度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的影响
吞咽障碍常见于脑卒中患者, 然而, 大部分吞咽障碍可在卒中后4周内缓解或恢复, 这时采用鼻饲管等不是十分必要, 这会使得患者遭受创伤并且失去进食的乐趣等[7]。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流质比进食固体食物更加困难, 食物增稠剂使得吞咽障碍患者口服进食变得可能。食物增稠剂主要成分是淀粉, 使流质变得黏稠而易于进食。在实际工作中, 常主观的去判断调配的黏稠程度, 如记录食物的形态为粥水状、核桃露状等, 这常导致实际调配出来的食物黏稠度有偏差, 也有固定流质/凝固粉比例的, 但如果涉及不同流质 (水、果汁、粥等) 时常会发生误差, 导致实际的黏稠度不准确。在笔者的实验中, 这个数值偏高, 原因可能为食物配制者担心配制出来的食物过于稀薄而导致患者误吸等而不可避免的主观上加大了食物增稠剂的分量。然而, 笔者发现, 两组患者中, 进食发生的误吸率无差异, 试验组未能防止误吸的发生, 原因可能为最初给出的建议食物性状不准确, 患者进食时间长而过于疲劳或采取了不正确的进食体位 (本文因样本量的关系未进一步控制相关因素) 。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食物黏稠度过高导致患者进食后剩余的食物量较多, 剩余食物的量和食物的黏稠度呈正相关。食物黏稠度的增高意味着需加入更多的增稠剂, 从而整体上增加了进食量, 剩余更多的食物也成为必然。也有研究显示, 在某些吞咽障碍患者中, 高黏稠度的食物使得吞咽肌肉需花费更大的力量完成吞咽动作, 使得患者进食疲劳而减少进食量等。
3.2 食物黏稠度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方面的影响
脑卒中本身就需要通过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来修复受损的脑细胞, 一方面过高的食物黏稠度使得患者摄入营养物质减少, 另一方面患者本身营养物质代偿不足使得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 本研究中的两个营养状态指标均提示过高的黏稠度使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 但其他因素如不同的静脉补液量、是否合并相关临床并发症等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综上所述, 目前国内多是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食物配制, 存在明显的主观性, 易导致实际的黏稠度偏高, 进而导致患者进食减少而出现营养不良等。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 需要定量食物的黏稠度, 做到客观、准确,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本研究因样本量的关系, 未能控制一些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下一步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杨锦媚, 潘惠珍, 李桂萍, 等.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6) :464-465.
[2]邝景云, 彭伟英, 潘瑞明.食物凝固粉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22) :51-52.
[3]王亚萍, 赵江丽.凝固粉在18例吞咽困难病人评估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1, 25 (5) :1256-1257.
[4]蒋桂花, 林强, 周素萍, 等.凝固粉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1) :969-971.
[5]叶惠坚, 吴玉玲, 洪莉萍.食物凝固粉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3, 27 (10) :917-918.
[6]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儿童营养障碍】推荐阅读:
儿童的营养需要06-01
儿童集体营养状况08-21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工作总结06-15
幼儿园儿童营养管理制度09-02
儿童学习障碍08-25
儿童精神障碍06-07
语言障碍儿童09-04
儿童睡眠障碍研究10-03
孤残儿童沟通障碍10-08
发育障碍儿童教育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