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殇

2024-07-29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殇(共7篇)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殇 篇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对于国计民生均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但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却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并引发人们对于产业泡沫的担忧。事实上, 一些事实和数据已经表明, 文化创意产业的泡沫已经开始显现, 潜在的风险正在积聚, 如不加以扭转, 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风起云涌的圈地运动

从“文化创意产业”这个名词诞生的那天起, 我们就赋予了这个产业过多的经济色彩, 加之媒体的吹捧, 文化创意产业沦为争相热炒的概念和政绩工程追逐的新目标。长期以来单纯依赖GDP增长的发展模式让我们的官员对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有一种天生的喜好,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样不能例外。在很多人看来, 要把“文化创意”这个“隐性”产业演变为“显性”产业的最直接的途径, 就是建造规模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并吸引企业入驻。于是, 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纷纷上马, 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演变成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

目前,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量惊人, 官方承认的是1300个, 但实际上可能远远不止这些。最近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时表示, 全国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数量已逾万家, 其中, 仅上海市市级的文化产业园区就有100多个, 北京市市级的有30个, 区级至少上百个。另据报道, 山东有40余处省级产业基地, 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下30个, 深圳已建、在建和规划待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不下54个。在这上万个文化产业园区中, “真正能称得上是‘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只有不到5%”。园区占地面积不小 (一些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 往往以平方公里为单位进行跑马圈地) , 入驻的文化企业却寥寥无几, 投入与产出形成鲜明的反差。据悉, 上海目前授牌的、未授牌的文化产业园区总共约有300家, 数量不少, 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产值上却只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十分之一还不到。

伤不起的地产化

由于过分偏重硬件建设和短期利益, 文化创意产业地产化的趋势正在加剧。这集中体现在各种“以文化之名行地产之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以及“文化地产”的崛起。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 缺乏高质量的创意企业和创意产品, 文化产业园区就有可能变成一个“空壳”, 甚至沦落为一个看似漂亮的房地产项目。“文化+地产”模式是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 实际上就是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名义, 进行地产开发, 并以地产或物业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这种模式促成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双赢”, 因而在全国被不断复制。但与此同时也带来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 住宅用地获批难度越来越大, 而以国家扶持产业的名义申报用地, 获批的几率则要大得多。当前,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不少地产商将目光聚焦到这一待开垦的处女地……于是, 新一波的文化地产投资浪潮开始涌现, 形形色色的“文化地产”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太多的地产商以文化创意产业之名进行创意地产开发, 好一点的可能会把创意进行到销售结束, 差一点的就直接把售楼处挂上创意园区的牌子。用文化圈地, 已成为地产商新的生存法则。2009年4月, 曾有媒体爆出“北岸1292”以“文化创意产业”名义租用集体建设用地, 进行房地产开发, 就是一例。投资“文化地产”本身没有错, 但如果假借文化之名, 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或是进行其它商业活动, 那跟“文化”还有多大关系呢?

缺乏引擎的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创意人才和文化积累是其核心资源。创意人才好比文化创意产业的引擎, 没有这个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就转不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传统产业, 不能以工业化的思维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必须将创意人才的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去对待。

长期以来, 由于中国文化产业缺乏市场化的发展环境, 加上特殊的意识形态化的文化人才与从业的教育与培育机制, 真正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比较稀缺。目前尽管各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 但是在短期内人才短缺与产业发展的矛盾依然会很突出。据统计, 我国仅影视、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就达到15万人和10万人左右, 而目前我国的动漫人才不到1万人, 创意型高端人才更为紧缺。再以软件人才为例, 据调查, 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 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15年将扩大到42.5万人左右。综合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软件人才严重不足。创意人才的缺乏, 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瓶颈。

投机带来的资产泡沫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好的创意内容和创意产品, 同时也需要规范、有序的交易和市场环境。否则就有可能陷入资产泡沫。近几年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 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各门类艺术品交投活跃, 但与此同时, 艺术品炒作、假拍、做局、欺诈等乱象丛生, 资产泡沫不断涌现, 严重困扰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赝品横行是艺术品市场的一大乱象。比如, 2008年, 藏家苏敏罗花200多万元买下“吴冠中作品”《池塘》, 后经吴冠中先生亲自鉴定为伪作;再如, 2010年以7280万元天价拍卖成交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 后来被指是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研修班学生的习作。价格炒作导致艺术品价格虚高, 这是第二大乱象。由于楼市受到调控, 股市低迷, 大量热钱涌入艺术品市场, 加上艺术品机构的推波助澜, 艺术品价格不断创造新高, 有的成交价格已经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拍卖已成为很多艺术集团、资本和个人的炒作平台, 一副底价几万元的作品, 可能被炒至几十上百万元。请“托手”做局抬价, 这是艺术品市场的第三大乱象, 即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 假装举牌竞拍制造抢购假象。比如曾经有业内人士透露, 一幅底价为18000元的画作, 拍卖公司为了抬高价格, 请“托手”不停往上叫价, 直至炒到32万元还不肯罢手。一些拍卖机构甚至跑到纽约等国际著名拍卖行去“天价做局”。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何去何从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产业, 而在我国却变成了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产业运动, 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加以反思的。要厘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 必须首先明确创意产业的内涵, 回归创意产业本来的面目。创意产业的概念来源于英国, 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界定, 认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 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创造力”和“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性。事实上, 英国、美国这两个世界上公认的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其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紧紧围绕创造力的发挥和知识产权的开发这一主线而进行的。

英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动, 但政府的作用不是去大力建设所谓的创意产业园区, 而是从国家层面塑造和提升创意产业形象和挖掘创意产业潜力, 从地方层面与艺术机构合作成立各种非营利性的专业组织, 对创意企业在创业、融资、经营、人员培训等环节进行指导。为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 这些研究包括: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创意产业教育培训、创意产业个人扶持及创意生活提倡。同时, 政府为企业和个人搭建资金支持和服务平台, 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 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其服务平台主要通过非政府性的CI DA (创意产业发展局) 整合社会资源, 搭配相关产业链, 推动、协调创意产业发展。为保护企业或个人的知识产权, 英国专利局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并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网站, 提供使用者和创作者关于版权、商标、专利及设计等信息促进资讯的自由流通。

创意产业在美国被称为“版权产业”。美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于英国, 它更重视自由和市场, 政府更多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从一开始就采取自由竞争政策, 刺激创意产业发展。首先, 营造完善的金融投资环境, 联邦政府在政策上采取了“杠杆方式”, 以“资金匹配”来要求和鼓励多方主体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 使得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局面, 地方政府、企业、文化团体、外商投资、私人捐赠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其次, 美国重视应用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文化管理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学科, 全美有30所大学开办了文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专业, 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文化管理人才。再次, 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美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略显迟缓, 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2002年以后, 台湾当局的“文建会”、“经济部”、“台北故宫”和“工业局”等部门针对不同类型之文化创意产业, 就人才培育、研究发展、信息整合、财务资助、空间提供、产学合作接口、营销推广、租税减免等, 陆续推出了整合机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扶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台湾也仿照过去科学园区的成功模式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让相关产业工作者在其中交流资源与信息。与内地有所不同的是,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不多, 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 其重点是为民间和各个企业或者创新型人才搭建平台, 对推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纵观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无一例外都将创意内容的挖掘和创意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因为这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源。与此同时, 政府在其中, 更多的是扮演政策引导者和资源整合平台搭建者的角色。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样需要正本清源, 抓住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质, 理清政府和企业、个人的关系, 创新产业制度环境, 只有这样,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才会更有希望。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殇 篇2

市属有关单位、各区、县(市)、在杭有关高校:

根据杭州文博会组委会议精神,现将《2010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策划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切实抓好各项筹办工作。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

2010年9月16日

主题词:文博会策划方案通知

抄报: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协党组书记,省委宣传部 抄送: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

2010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策划方案

第一部分 前言

已经举办了三届的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是继中国国际动漫节之后,杭州最大的文创类会展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文博会与动漫节一起逐渐形成了“上半年动漫展,下半年文博会”的城市文创展示格局。

在成功举办三届的基础上,2010杭州文博会将进一步创新办展模式,强化城市创意氛围,从专业化、国际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等方面继续寻求突破,力争使之成为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重要平台,成为杭州经济转型和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二部分 办展理念

从本届文博会开始,组委会将以三年为一个规划周期,从项目定位、举办目标和举办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一、项目定位 杭州文博会的定位:

1、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的主题展;

2、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的主体展;

3、促进国内外文创产业交流与发展,集文化创意理念、作品、技术、开发和应用等产业链环节于一体的品牌展。

二、举办目标

从项目的运作角度来讲,杭州文博会在今后的三年中应实现如下的转变和提升:

从组合式活动自然转变到主题性活动; 从内向型活动有效过渡至开放型活动; 从政府节庆活动逐步提升为品牌产业活动。

根据上述的总体发展方向,我们设定了2010杭州文博会的具体办展目标:

1、规模目标:整体展示面积十五万平方米,其中主会场展示及活动面积三万平方米;

2、受众目标:参展商500家,参观人数300000人,其中专业观众80000人;

3、产业目标:文博会期间,文化创意产业成交额和项目落地资金力争突破30亿;

三、举办模式

2010杭州文博会持续探索和创新举办模式,在前三届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新的思路和举措:

1、推出“首届杭州创意生活节”概念,举办系列旨在营造社会氛围的创意设计赛事活动,并在杭州八城区部分园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卖场等地安排设置一批“文化创意体验点”,以体验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扩大文博会的社会影响力;

2、延续前三届“主会场结合分会场、主题论坛结合产业洽谈会、专业活动结合造势活动”的举办模式,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价值;

3、着力于培育专业领域的展区,逐步形成具有专业水准的独立展览,同时,整合其它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专业展览,丰富文博会的专业深度;

4、“走出去,引进来”,既到各地宣传推介;更重点引进国际高水平的文创展会项目,形成精品展示区域;

5、进一步整合政府、学院、媒体和企业的力量,加强专业观众的组织和推广力度,建立产业交易的有效渠道和方式,强化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和深度。

第三部分 项目概要

一、项目要素:

1、项目名称:2010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暨首届杭州创意生活节

2、项目构成:(1)主体项目板块:

2010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项目时间:2010年10月15日-18日(开幕式:10月16日)

项目地点:主会场——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

分会场——有相关活动的园区、院校、街区、企业及公共场所等 共享项目:2010中国杭州第五届印文化博览会 展示规模:3万平方米,1000个标准展位 辅助项目:专业论坛、产业洽谈会、专业活动(2)创新项目版块: 首届杭州创意生活节

项目时间:2010年6月—12月底 项目地点:杭州城区内各活动点

活动内容:世界电子竞技大赛等10项活动

3、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

协办单位:文化部中国展览(集团)中心、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浙江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浙江省广告协会、《浙商》杂志社

承办单位: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杭州市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 支持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香港设计中心、台湾科技美学发展协会、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执行机构:杭州西湖国际博览有限公司 战略伙伴: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

合作媒体: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当代设计》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官网:“创意天堂”网()文博会官网:http://ccie.xh-expo.com

4、组委会成员:

顾问: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浙江大学、中国美院主要领导担任顾问;

主任:叶明(市委副书记、市文创委主任)

副主任:翁卫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创委副主任)陈小平(副市长、市文创委副主任)吴朝晖(浙江大学副校长)宋建明(中国美院副院长)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文创办)、市西博办、市文明办、市经委、市建委、市旅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文广新局、市信息办、市贸促会、市台办、市文联、市公安局、市消防局、市卫生局、市电力局、市交警局、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西泠印社集团、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各区、县(市)及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高校。

二、主题特色

1、主题: 创新城市创意生活

2、主题诠释:

立足杭州的文博会,必须根植于杭州城市个性,必须符合杭州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掘城市创意,努力把杭州打造城已文化为重心的创新型城?。

所以,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吸收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用进取的精神探索未来的力量;我们应该用低碳的环境塑造发展的氛围;我们应该用全民的互动展示美好的生活。

本届文博会通过加强国际国内间的文化交流及合作,集聚不同业界的创意力量,通过整个城市的参与,创造杭州生活特色,以打造“生态型、学习型和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的未来目标。

三、亮点打造

国际交流——为了进一步凸显杭州文博会的国际性,本届文博会专设国际创新馆,其中先锋的力量展区,力邀亚太地区以及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知名设计师、作品以及成型的文创类展会亮相文博会。另外,与台湾展贸协会以及台湾的知名院校等机构紧密合作,成两岸三地展区,届时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设计机构和企业共同策划,以理念交流和作品交流等方式参与文博会。

全国辐射——2010文博会不仅将在提高国际性上下足功夫,更将把视角和精力投放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上。我们将利用世博会的大平台,通过西博会管理世博会杭州馆的契机,以及在政府机构、权威部门和行业协会等渠道组织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企业、机构及其作品前来参展。为全国各地城市之间文化创意产业的互相交流、互补长短、共同发展提供机会,真正体现杭州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的地位。

地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涵盖的行业范围非常广泛,2010文博会将以杭州的文化特点、城市背景和产业特色为举办基础,提出“创意生活节”概念,在展区的划分和布局上,既体现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又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同时,兼顾主会场和分会场的不同特点,设置一批“文化创意体验点”,用互动和参与 的形式,突出杭州本身文化创意的包容性,更展现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趋势。

专业深化——2010文博会将努力深化专业资源的落实,按照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分布情况,有重点地邀请具有前瞻性和引领价值的作品、机构和个人加盟,通过展示、互动、演讲、研讨等各种形式,形成理论碰撞,留下对于产业发展以及杭州城市创新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充分体现文博会的专业化程度。同时,有意识地培育专业的展区和项目,通过大平台的演练和扶持,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专业深度和成熟运作模式的专业展览。

产业对接——2010文博会将在筹备阶段,就把重点放在把握产业的契机,创造和开拓新的商机上面,用各种方式帮助创意产品(作品)与企业(市场)实现产业对接。我们将组织多场投融资洽谈会,多项商贸对接活动以及多种项目考察活动,使参展企业与意向客户和专业观众有效沟通与交流,深入商榷和洽谈,促进交易和贸易的实现,从而真正实现文博会的产业化突破。

主题鲜明——2010文博会的展示布局,将围绕“主题鲜明、点面结合”的布局原则,按照展馆的空间结构,划分成4个主题展馆、18个展区,每个展馆采用统一的色彩和视觉元素,便于识别和记忆;每个展馆中的各个展区,在尊重参展单位特装要求的基础上,也进行相对统一的规划,以追求展示的逻辑性和艺术感,使展示效果最优化。

全民参与——本届文博会期间将推出“创意生活节”计划,通过举办体验点活动、创意生活音乐节、“意杭州”市民创意设计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创意大赛、西湖创意市集等互动性、参与性较强的活动,鼓励与引导杭城市民特别是大学生、青少年群体积极参与支持文创产业发展,形成“全民参与,各界支持”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

第四部分 主体项目版块(文博会版块)

本届文博会的主体版块由主会场的“2010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展项目)和“2010中国杭州第五届印文化博览会”(共享项目)、分会场的各类活动,以及若干专业的论坛和活动组成,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一、“2010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内的行业分类、发展方向、不同地域及不同功能,共分为4个主题展馆一个配套馆和18个展区:

1、展馆一层——城市精神(1)城市创新馆

展现本届文博会的主题意义和杭州文化创意成果。此馆分为以下三个展区: “主题演绎”展区——此展区向参观者展示一段富有象征意味的环幕影片,用艺术和创意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对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理解。

“城市创意”展区——此展区将展示杭州各城区及产业园区的文创产业发展状况。

同时,重点推出一个城市“会展创新”单元,展示杭州接轨上海世博会,创新城市会展产业发展模式的实践和成果,并对于2011年的世界休闲博览会进行宣传。

“设计生活”展区——此展区主要展示与城市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意广告、家具装饰、茶具茶席、园林景观、休闲旅游等的设计与产品及其优秀作品,综合展示创意和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媒体”展区——此展区展示现代传媒业、广电机构、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等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示国内外高科技数码互动娱乐技术和主流产品。

(2)文化传承馆

此馆主要呈现杭州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分为三个展区:

“印文化博览”展区——即2010中国杭州第五届印文化博览会。此展区由西泠印社集团组织,主要展现各地具有文化特色的印石,以及全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的优秀工美作品。

“工美创新”展区——此展区以各类工艺美术作品的展示交易为主,旨在促进区域、企业与个人在工艺美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此展区通过技艺展示和作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反映浙江省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2、展馆二层——创新实践(1)国际创新馆

此馆展示国际不同门类的设计作品,开拓视野,为国内设计界和企业界搭建合作的平台。

“两岸三地”展区——此展区以两岸三地的创意设计机构以及独立设计师的创意设计作品组成,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先锋力量”展区——此展区展示意大利、爱沙尼亚、巴基斯坦、日本等国的各类创意设计作品(产品),是前瞻性创意理念的展示平台。

(2)设计创新馆

此展馆汇集国内外院校、行业机构、企业和个人的创意作品(产品),共同展示其在产业实践中的创新运用。

“院校设计”展区——此展区由杭州各大知名高校及其艺术设计学院构成,有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等,共同探寻文化创意学术前端意识。

“工业设计”展区——此展区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由德国IF设计奖获奖作品、“2010年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工业设计周”优秀参展作品,以及2010“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所组成。

(3)配套服务区

此馆主要通过讲座和互动方式,深化展示主题,强化展示内容。

“现场讲座”专区——在现场设置两个半开放式会场,每天举办各种不同主题的讲座,以交流的方式深化展示。

“青少年机器人创意大赛”专区——青少年的创意技能比拼舞台,以机器人大赛的作品为主,以互动的方式丰富现场气氛。

3、主会场广场(1)西湖创意市集

西湖创意市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由杭州酷迪动漫制作有限公司策办,以市集的方式,集中展示在杭高校及国内大学生创意团队原创的作品,并开展相应的交流及产业合作活动,该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余届。

(2)舞台互动区域

广场中心舞台将安排五天不间断的各类表演活动,包括创意音乐、创意调酒、创意签售等各种活动。

(3)低碳艺术装置大赛

以“低碳城市”为主题,在广场上将辟专区,开展“台港杭”设计师广场创意装置对抗赛活动,邀请大学生及爱好者现场参与,形成互动。

二、2010中国杭州第五届印文化博览会

该展览是文博会主会场的重要共享项目,即主会场一层“文化传承馆”内的“印文化博览”展区,由西泠印社集团组织的大型文化类专业展览。

该展览与主展项目空间共享,但拥有独立的展会品牌和运作模式,包括招展和专业观众邀请,但开幕式以及宣传等方面与文博会共享资源。

三、分会场及部分园区活动

分会场是文博会主会场活动重要的延伸与拓展,地点主要设在各区县(市)的文创产业园区、街区和企业。每个分会场以其各自的特色、用展示、演出、论坛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展示杭州创意产业的生命与活力。

本届文博会计划设立三个分会场:

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凤凰国际分会场:重点举办全国设计师作品与产品展示、创意艺术展、名人名家作品展、专业论坛讲座、杭州创意生活·热波音乐节等活动。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浙窑陶艺公园分会场:重点举办陶瓷设计艺术精品展、设计艺术论坛等活动。

古墩路天亿家居文化创意产业园分会场:重点举办中国(杭州)古墩路“创意家居、时尚生活”体验展、天亿之星—2010杭州室内设计大赛颁奖典礼、鼎级家居产品体验展、民居建筑绘画联展、设计师作品展等活动。

此外,下沙和达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电子商务园、乐富智汇园二期、长城F317创意产业园等文创产业园区也将在文博会期间相继?园。

各分会场具体活动内容由各区县市自行策划实施,上报文博会组委会确认后,统一纳入整体管理和宣传范围之中。

四、专业论坛及活动(赛事)

本届文博会的主体项目还包括众多具有相当理论和专业高度的论坛和活动。

1、专业论坛:

(1)2010首届国际纹样创意设计论坛

此活动由杭州市政府和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依托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邀请全球从事各界创意设计的总监、职业设计师、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工作室),国际设计专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参与,重点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纹样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并确定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

(2)中国(杭州)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大展 此活动由中国文联、省委宣传部、杭州市人民政府、西泠印社主办,是中国非国有艺术品收藏领域内最权威和专业的论坛,并作为主题论坛,吸引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各界专家、收藏家和爱好者参会,以开放的形式讨论中国艺术品收藏和鉴赏产业的发展之道。

(3)第三届中国城市会展业高峰论坛暨政府主导型展会创新发展论坛 本届论坛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发展会展业协调办公室、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及杭州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承办。

本届论坛将紧紧围绕世博会这一平台,通过专家演讲、高端对话、案例点评、业界研讨等多种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世博会进行解读并吸收“营养”,着眼于“后世博时代”中国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推动杭州会展业以及中国当代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4)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高峰论坛

此论坛由光明日报社、省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和市文创办承办,邀请国内外著名文创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与国内各文创产业园区共同探讨园区建设的未来模式,突破瓶颈,寻求发展。

(5)“创意香港•品牌中国”杭州研讨会

此研讨会拟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主办,杭州市贸促会和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共同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台港澳司作为支持单位,旨在引导企业申请专利和境外商标注册,帮助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届时,由香港贸发局邀请有关品牌打造、专利授权、专业设计的国际专家作为演讲嘉宾与杭州企业分享经验。

(6)2010中国创意市集首届年会

由文博会组委会举办,针对全国不断涌现的“创意市集”现象,邀请各地相关政府部门、创意市集的掌门人、媒体、专家等,共商创意市集的发展方向,制定规范运作的标准,以促进和扶持民间创意力量的不断壮大。

2、产业洽谈:

(1)2010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

组委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企业与文创项目共聚一堂,通过项目推介、答疑交流、现场签约等形式,实现资本与项目的对接,同时,附设大学生创业投资配对会,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投资选择,促进产业发展。

(2)数字博物馆(展示馆)技术发布会

此发布会由科技局、园文局、规划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邀请国内在该领域内领先的企业进行新技术发布和新产品的交流推广,并组织业内企业、各相关博物馆和展示馆的负责人参会。

(3)工业设计创新系列专题交流会

此洽谈会主要有杭州市经委牵头组织,会议通过工业企业、设计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系列交流座谈,促进工业设计与工业企业的对接,提升产业品质,推动行业发展。

(4)西冷印社“金石”艺术拍卖会

2010中国杭州第五届印文化博览会配套项目,将通过展示、交流、拍卖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印文化博览会办展档次及运作水平,打响西泠印社品牌。

(5)杭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交流会

由杭州市政府主办,市台办、市文创办、市动漫办承办。邀请100家台湾企业及台商来杭,共同交流发展文创产业方面的成功经验,推介产业合作项目,进行产业合作签约。

(6)创意力量大讲堂

创意力量大讲堂由市文创办、杭州日报、拱墅区委宣传部、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主办,创意力量中国网承办。创意力量大讲堂旨在网聚创意经济领域的研究专家、成功企业家、新锐创业者和优秀创意人,面向广大创意阶层搭建的一个“名家开讲、人人参与”的互动交流平台,为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营造良

好的信息交流与人才培养环境,为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持和载体支撑。

3、专业活动

(1)2010首届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及颁奖典礼

此活动由杭州市政府和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以“传统再生、多元共荣、无界设计、创意生活”为主题,吸引全球从事各界创意设计的总监、职业设计师、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工作室)、国际设计专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艺术门类的设计作品参加,具有深厚的专业性和浓郁时尚感。

(2)2010年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工业设计周

此活动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主办,杭州市经委、市文创办、市科技局和市工业设计协会具体承办,通过组织开展论坛、展览、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广设计理念,强化设计意识,营造设计氛围,展示设计成果,发现设计人才,扩大杭州设计的影响力,努力打造“杭州设计”品牌,推动杭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3)2010杭州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由杭州市知识产权局牵头,联合杭州市工商局、杭州市版权局以及知名的律师事务所,组成法学专家团,实施“2010杭州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从专利、版权和商标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包括知识产权投诉受理、普及咨询、专题讲座、现场维权及援助等服务,并推出《知识产权保护实用手册》,进一步提升参展商信心,有效地保障文博会的健康发展。

第五部分 创意生活节版块

2010年首次推出的创意生活节版块,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创意氛围,提高大众的参与性。其形式包括在全市范围设置39个“创意生活体验点”,并整合各类与创意生活密切相关的赛事活动,力求形成“全民参与、互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1、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EM)

主办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韩国中央日报 承办单位:市体育局等

主要内容: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orldEsportsMASTERS)创办于2000年,是一个全球性的电子竞技赛事。大赛一直以“beyondthegame”为口号,以推动电子竞技和动漫游戏业发展为目标,促进人们在网络时代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促进人类生活的和谐与愉快。届时将有来自荷兰、瑞典、韩国、中国等世界级精英战队和大师选手参赛,预计全球将有1亿观众将收看赛事网上直播。

活动时间:2010年10月26日—11月2日

2、金荷奖·第二届中国杭州青年数字电影大赛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 承办单位:杭州电影电视家协会等

主要内容:针对日趋潮流的数字电影以及电影产业中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推动国内电影工业革新及数字电影业发展,大赛将通过专家评选和公众参与两种方式,评选出优秀的青年数字电影作品,培育青年艺术人才。

活动时间:2010年6月中旬—11月底

3、杭州创意生活体验活动 主办单位:市文创办、市西博办 承办单位:杭州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

主要内容:安排推出39个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较强的“创意生活体验点”,引导市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生、青少年群体积极参与各体验点的互动活动,通过活动使市民群众更为贴近创意、参与创意,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活动时间:2010年9月20日—10月18日

4、杭州创意生活热波音乐节

主、承办单位:杭州西湖国际博览有限公司、杭州酷迪动漫制作有限公司、北京热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

主要内容:以创意为主题,以设计作品展示交流为载体,以音乐为元素,以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平台,创新推出的首届创意生活热波音乐节将参照欧美及台湾、香港等地“乐活”生活节举办模式,成为规模较大,专业性、互动性较强的文化创意体验活动。

活动时间:2010年10月2日—10月4日

5、中国(杭州)古墩路“创意家居、时尚生活”体验展开幕式暨天亿之星—2010杭州室内设计大赛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中共西湖区委、区政府,市文创办、中国室内设计学会杭州分会 承办单位:三墩镇人民政府、西湖区文创办、浙江天亿集团

主要内容:通过举办中国(杭州)古墩路“创意家居、时尚生活”体验展、天亿之星—2010杭州室内设计大??鼎级家居产品体验展、夏克梁、汪梅老师民居建筑绘画联展、设计师作品展等活动,展示杭城家居设计、室内设计作品与设计团队实力,引导市民参与家居设计体验,交流研讨行业发展趋势,推动杭州室内设计业和家居设计产业发展。

活动时间:2010年10月17日——10月24日

6、杭州青少年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主、承办单位:市文创办、市教育局、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主要内容:发动全市中小学现有60余支智能机器人创意团队参赛,通过设计、编程、项目竞赛等,激发全市青少年的创意热情,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青少年的创意素质。

活动时间:2010年8月—10月

7、杭州中小学生创意市集

主、承办单位: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主要内容:发动全市中小学现有创意团队,集中展示交流青少年创意作品,创新推出青少年创意体验活动,引导青少年群体广泛参与。

活动时间:2010年8月—12月

8、“意·杭州”创意设计大赛

主、承办单位:杭州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

主要内容:设置创意主题,充分发动市民群众特别是在杭高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意设计大赛,采取征集、评选、展示、宣传等手段,发掘本土民间的草根创意力量,营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

活动时间:2010年6月—10月中旬

9、“创意生活”低碳艺术装置大赛 主、承办单位:杭州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

主要内容:以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生活为主题,组织邀请香港、台湾有关高校及中国美院等在杭高校的大学生各10名,在文博会主会场现场举办艺术装置大赛,同时邀请设计师现场指导市民参与设计装置活动,提升市民参与创意的积极性。

活动时间:2010年10月15日—10月18日

10、西湖创意市集及市民“乐创”活动 主办单位:市文创办、西湖区 承办单位:杭州酷迪动漫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以市集的方式,集中展示在杭高校及国内大学生创意团队原创的作品,开展相应的交流及产业合作活动。通过落地中北路创意街区的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交流中心——创意堂,组织国内外文化界、设计界名人开办讲座,组织市民参与交流活动,每周推出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乐创”体验实践活动,安排设计师指导市民参与创意设计。

活动时间:2010年6月—12月底 第六部分宣传推广

2010文博会将进一步加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仅充?考虑整体的文化创意氛围营造,还将在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宣传重点、宣传形式和宣传媒介,使文博会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详细方案另附)。

第七部分 观众组织

博览会观众的组织和邀请将关系到2010文博会的产业含量,力求为展商寻找到可以合作和交易的对象,为前来参观的观众打造一个兼具国际性和专业性的文化创意博览盛会。

1、对已有的专业观众的维护和邀请

实施对以往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客户维护计划;设立了专业观众预登记,进行新客户调研,了解需求,作出郑重邀请。

2、企业、投资商和风投公司的定向组织

通过浙商协会等机构,组织以浙江省、长三角地区为主的民营企业、民间投资者参与文博会。

3、通过媒体宣传和推广邀请

通过行业内专业网站、杂志、报纸等发布博览会信息,通过发布户外广告、车体广告、车载广告、海报、直邮、电视、报纸等广告形式全方位宣传推广文博会以吸引观众参观。

4、相关省市专业部门及协会协助邀请

通过省级文创管理部门邀请全省范围的专业机构和企业;通过组委会成员单位,组织行业内专业观众参观和参与文博会。

5、国际合作机构协助邀请

通过与我们合作的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以及台湾和香港等地的海外专业协会,组织海外专业观展团赴现场参观、采购。

6、发动参展商自行邀请

通过向参展商赠送一定量的专业观众邀请函、门票及论坛票等,来鼓励参展商邀请其自己的客户来积极参与文博会。

第八部分 考核评价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挑战 篇3

本刊记者在报道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多方意见,形成了以下几个观点,希望能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挑战和困难提出一些预见。

区域规划亟待加强

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单纯的硬性产品制造行业,其具有媒体属性,所以如果发展得好对其他经济部门有巨大的“溢出效果”,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对其他经济部门有投资的意外收益。因其行业的真正本质在于“创意”,也就是要有创造性和革新的属性。这种特点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绝对不会被领导人的意志所决定,因为这个产业的命脉在于原创思想和对原创思想的应用。

但是原创思想必须在庞大的多元的艺术人才的聚集区域才会形成,至少在一个地区才会真正形成为艺术和创意产品服务的“创意人才市场”。英国的经验已经表明,在英国有超过10个城市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但是只有格拉斯哥(Glasgow)和盖茨赫德(Gateshead)真正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回报。文化创意产业如果规划同质化,不仅不会带来收益,还可能导致区域内的竞争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看一下中国目前的发展就知道同质化规划有多么严重:以文化交流中心、主题公园、文化商业街区、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区、艺术家村等为业态的文化产业园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从这些文化产业园的业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基本是招商型聚集区而不是平台型聚集区。它们大多只是建筑形态的延伸,主要的目的是将投资商、销售商、游客等吸引到园区中。由于没有专业性的各种工作室,也缺乏产业链,缺乏艺术家的经纪服务,缺乏产业集聚的规模效益,所以它们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园。再比如几乎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动漫和网游,一时间全国各地“群雄纷起”,纷纷建起动漫网游基地,但实际情况却是国内有竞争力的动漫和网游企业屈指可数。这样的同质化导致了资源利用的分散与浪费。所以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应让本地特色不断显现,在具体发展路径和发展理念上也应出现一定的区分。

知识产权保护亟需强化

知识产权体系是决定文化创意产业成败的关键。

即使在英国,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依然面临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的难题。以音乐行业为例,有超过80%的音乐下载没有付费,10%的网络用户使用Bitorrent等软件进行内容的盗版链接和下载。英国互动娱乐协会UKIE负责人接受BBC采访时表示,英国游戏业每年因盗版损失至少14.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51亿),英国正版游戏与盗版游戏之间的比例约为1:4(即每卖出一份正版游戏,同时就有4份盗版游戏被卖出)。英国下议院曾以189票对47票通过的Digital Economy Bill(数字经济法),赋予英国当局封锁盗版网站的权力。2011年英国甚至宣布计划将所谓的格式转移立法,作为对国家版权法全面检查的一部分,以使之适应数字技术和反盗版战争。

反观中国,盗版的猛烈程度令人揪心:软件方面,中国紧跟美国之后,盗版损害金额全球排名第三,高达77亿美元(美国为95亿美元)。在设计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寨”产品(廉价仿造品)生产和集散地。路透社曾经指出,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日益猖獗,并逐步向价值链上游和高科技领域蔓延,从最初的图书、DVD发展到游戏、软件、工艺设计等。

为了应对版权保护的难题,同时为了保护尚在起步中的文化创意产业,2012年底,国家版权局将《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送审稿正式呈报国务院,这表明国家在著作权立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2012年7月至10月底,国家版权局、公安部等开展了第八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 2012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1次会议通过《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是这些问题都回到中国法律的一个原点:“执行难”。其中的原因诸如地方保护主义蔓延、司法不独立、公民的法治意识淡薄等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这些问题至今仍无法根治。

2013年3月22日,《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发布。该计划明确了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和84条具体措施。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司长黄庆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是当前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中国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希望政府能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强化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布局、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做出具体实效。

受实体经济波动影响大

的确,在新经济领域中,文化创意产业因其自身的创意特色被各行业所关注。但正因为很多创意需要和实体经济对接,因此与实体经济的协作和资源整合成为这个行业特有的合作模式。即使在英国,行业观察家也发现了在一些部门,如广告、设计和建筑设计,特别是软件业的周期性波动都非常大。

相关研究者通过对比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明显波动不是单纯由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决定的,而是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属性有关。比如在英国,设计业占整个英国制造业的41%。在行业初始阶段,设计业尚且可以获得大量订单,但是由于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围攻下不断转移,英国的整个设计业也就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并且直接导致了设计业的萎靡。

相比之下,现在的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2012年末,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中国经济仍面临加速下滑风险。企业库存继续攀升至 2004 年4 月有汇丰 PMI 数据以来的历史高点,就业指数也为三年多来低点,企业经营压力仍在加大。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制造业已经从中国大陆向东南亚、印度等国家转移;而由于西方国家整体经济的下滑,中国的加工制造业一方面订单减少,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在扶持自己国家进行制造业的升级以改变原来那种行业分包的形式。这些新的特点迫使中国也必须进行制造业的升级。

nlc202309022226

而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过程中,汇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数控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3D打印和柔性电子技术方面的新技术趋势对整个制造业的影响巨大。与设计业相关性非常大的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电子制造、玩具、服装等都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变化。另外在企业责任、产业协作、节能环保和用户体验等具体行业要求下,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是设计行业面临的行业压力都会更大。虽然文化创意行业包含的板块众多,但其行业的融合特性却应该让行业内人士特别关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部波动也可能比英国更为剧烈。

文化和技术的集成亟待重视

集成创新不仅是一种创新方法,也是各种技术转移类型所必不可少的工具。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分类:一是以历史文化、王府文化、饮食文化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资源,二是以移动多媒体、小剧场、微电影为代表的新兴文化资源,三是以动漫游戏城,文化街等为代表的创意文化资源、还有一些城市具有以外国使领馆、外资企业与机构、外国留学生和游客为代表的外国文化资源。

从文化资源的利用势能来分析,新兴文化资源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一方面是因为新兴文化资源较好地利用了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在电商和传统媒体的包装下,可以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快速传播,建立品牌和口碑效应。其他资源属于在地资源,影响的范围和辐射的产业都较小,所以,未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方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的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规划首次将数字内容动漫游戏服务纳入重点支持领域,并首次由文化部负责向国家发改委推荐重点项目。这项规划主要针对的就是文化和技术的集成,特别是目前中国数字内容产业亟需推动发展。而由文化部来进行推荐项目,那么文化创意产业中一些特别需要技术集成的核心业务,比如网络服务产业、数字游戏产业、电脑动画产业、移动内容产业、数字影音应用产业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和科技支撑体系都会得到完善。

但是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在文化和技术的集成方面还在探索之中,一些企业也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使高新科技向文化领域选择性地切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领域在接受新兴科技成果的过程中颇为保守,一些地区刻意地保留“原始”的文化形态,而不愿意让新技术对文化成果等产生形态颠覆和新的伦理建构。要让传统的文化焕发产业的“自生能力”,目前特别需要在文化领域提升其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并在发展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

而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的统计,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特别需要对六大科技潮流进行有效的对接和集成。这包括:信息和通讯技术,主要是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计算机技术,目的是提高文化价值生产、文化资源供应、文化消费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视听表达技术,目的是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综合处理,建立新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仿真技术,即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构成三维信息人工环境,逼真地模拟现实和超现实的环境;新材料技术,目的是研制生产体积更小、更智能、多功能、环保型以及可定制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节能环保技术,包括节电技术、节煤技术、节油技术、节水技术、节气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等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中的有效运用。

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创造 篇4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政府转型,经营城市,新农村建设

1 政府转型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世界各国政府都对这一产业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目前,英国政府的创意产业政策是国际上产业结构最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英国的文化创意企业不希望政府干预太多,只希望政府协助建立优质健康的环境,帮助产业的未来发展[1]。

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小组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两次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下了定义,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从2006年起,北京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2]。2007年,北京市政府认定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资金规模5亿元,分三年投入,用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公共设施工程。

认定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企业,鼓励重点文化创意企业承担本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北京市政府在“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3]。

在北京设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重大经济效益的文化创意企业总部,对其境外管理服务、研究开发、投资和资产处置所获得收益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财政资金予以支持。在规划新城内选址建设的,政府在土地供应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2 经营城市

在当代,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标志之一,创意城市正在获得广泛地认同,上海市政府提出未来几年“要建立支柱产业、新型产业和都市产业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创意产业不仅是新型产业,更是都市产业,它完全可以成为大城市的支柱产业。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及趋势,如上海市已有18个创意产业基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北京已认定了“中关村软件园”等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集聚区以其灵活的运作机制、强大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多样化的经营等特色成为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亮点。

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城市的方式一般有四类。

1)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特殊的基础设施,其中,高校、研发机构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依托高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改造旧厂房及仓库,创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创业者大多数年纪较轻,他们往往把城市中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作为创业的基地,并将其改造成充满个性的创意基地,为城市的老厂房、老仓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政府要鼓励盘活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可利用的传统四合院区域、传统商业街和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存量房地资源转型兴办文化创意产业。如北京市政府规定:凡符合国家规定,属于北京市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的,经认定,原产权单位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保持不变,政府可暂不对划拨土地的经营行为征收土地收益[3]。

3)依靠传统布局,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北京市大兴区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

4)开辟新区,创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北京市怀柔区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以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完善村庄布局,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辐射和带动周边村镇的发展,保护艺术家生活工作的原生环境,避免破坏性建设。

2)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导地位,提高产业层次、效益与水平,促进企业转型,扩大与第三产业的联系,逐渐形成产业链,使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要考虑节约土地,合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3)结合新城规划,以高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及市政配套,增强村庄发展潜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既要考虑近期具有可实施性,以村庄整治与发展引导相结合;也要考虑远期具有可控制性,以发展与卫星城市建设相结合,为村庄远景发展预留空间,使功能和布局得以持续完善。

4)形成相应的功能区域。一般来说,功能区有工业区、文化产业区、生态文化园区、居住区、商业区等。在功能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实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互动。

4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文化创意产业是用文化来提升科技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既能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又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有利于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品牌经济强国的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民族强盛的大事。文化创意产业的蜂起成为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是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其特征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在互相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的前提下,优化创新、快速发展。文化内容通过创新手段,直接转化为具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产品,注重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注重文化的原创与创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西方国家的制造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创意产业是其新的、附加值更高的就业领域。创意产业带给城市人口巨大的就业机会,“中国创造”正引领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和国民经济战略转型。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还要研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影响,更要对中国市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理论,深入分析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代杨,刘锦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英国转型[J].经济导刊,2007(11):63-66.

[2]陈治光.每年5亿元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科技潮,2006(12):23.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殇 篇5

中国文化产业基金介绍1:

中国首只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的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这只由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基金目标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60亿元。

“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应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市场活力不足,企业融资困难,投资渠道不畅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中央财政创新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种新的尝试。”财政部副部长李勇表示。

该文化产业基金从2009年即开始筹备,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筹备申请,2011年1月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国家发改委同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在深圳注册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由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三家发起人共同组建。

今年以来,国内已有8只文化产业基金宣布设立,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而据文化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募集及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超过300亿元。

中国文化产业基金介绍2:

作为唯一的一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跃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要求和最终目标的实现。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切实转变财政投入方式的积极探索;是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和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的重要手段。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实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41亿元。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负责基金运营管理和投资决策。该公司由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将本着规范管理、稳健经营的原则,为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提供市场化和专业化投资管理服务。

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等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在我国文化产业内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

3.北京中投视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内首批从事手机视频内容制作的文化传媒公司,拥有相关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牌照以及强大视听内容的制作和运营能力。

4.上海骏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具备资深运营和营销经验的新兴网页兼社交游戏公司。

5.法宝网

国内领先的线上综合法律服务提供商,拥有庞大的服务团队和强大的运营能力。

6.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数字出版和期刊数据库领军企业。7.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领先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拥有多位一线艺人及出色的制作能力。

8.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立足于喜剧舞台剧的综合性娱乐文化公司。首创贺岁舞台剧概念,全面投入综合娱乐产业,并布局全产业链,已成为民营话剧市场“第一品牌”。

9.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是国内最大的纯原创漫画网站,数千名优秀的中国原创漫画作者汇聚于此,公司拥有海量的忠诚用户,每年在平台上产生的优秀作品数以千计,力求成为中国原创动漫的源头砥柱型企业。

15.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最优秀的原创动漫公司之一,其主打动画作品《秦时明月》网络点击超过20亿次,是国内当之无愧的青少年第一动漫品牌,公司业务横跨动画制作、电影、影视剧、网络游戏,具备全产业链的运作能力。

16.大陆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最大民营纪录片企业,拥有完整的业务布局、庞大的海外合拍资源、广阔的发行渠道。公司不仅是搜狐视频、爱奇艺在国内最大的纪录片战略合作伙伴,而且与国际顶级机构(如BBC、ABC、NHK等)合作完成了诸多国际一流纪录片,如《厨王争霸》、《野性密码》等。《末代皇帝-溥仪》获得了国际纪录片领域的多项大奖;《传奇》系列是国内发行最领先的日播剧品牌之一。

17.广州浩洋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首屈一指的专业舞台灯光制造企业,不断为市场注入新的设计理念,推出品质一流的高端产品,主要包含电脑摇头灯、LED演艺照明、LED建筑照明、LED商业照明、LED显示屏和相关控制系统。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介:

(一)公司成立时间:2013年3月16日

(二)公司注册资本:文投集团注资5000万元

(三)法人代表:王森

(四)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五)经营项目: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设立1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的折子工程任务,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通过基金、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文创企业做强做大,促进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吸收其他社会资金,按照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等行业以及重大文化项目分别设立若干子基金投资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具体包括:母基金的募集、子基金及其管理公司的设立、优质文创企业的股权投资等业务。

(六)运营情况:2013年3月公司注册成立;吸引社会资本完成母基金及11支子基金的设立,母、子基金总规模11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100亿元的总目标;完成2家文化企业的股权投资;配合市文资办、市台办和东城区政府成功举办“北京地坛文化庙会台北之旅”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效益。

面向创意文化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 篇6

而文化有很宽泛的定义,它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生产劳作中形成的生活模式。所以,它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积淀物。文化包括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文学艺术、价值观乃至人生观等。

电影产业则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生产、发行和放映电影、电影音像产品,生产电影衍生品,建立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等配套设施来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二、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存问题

中国电影产业的成熟并不是以票房的高速增长为衡量标准。在光环的阴影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一员的中国电影业并没有其表面的风光,一系列问题正亟待解决。创意、艺术、技术和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必备的要素。因此,本文根据这四大要素对中国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1、文化创意缺失,电影类型单调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元素,而中国电影业最缺失的也是创意。没有创意的支持导致电影创作模仿成风,电影作品也越多的不被观众认可,于是,中国电影陷入了高成本低收入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国产影片飞速发展,在数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一两个月就能向市场推出一部新的影片,但中低下的制作质量电影在整个电影市场占据了大量份额。这些作品陈旧的创作观念、单调的创作题材、粗劣的艺术功底都体现出了电影界创意的缺失。

2、艺术质量良莠不齐,社会反响冷热参半

中国电影在创作方面出现的三足鼎立格局多少影响到了电影的艺术质量。目前公认的中国电影有三大版图:主旋律、商业和艺术。虽然不少主旋律电影在试图与市场接轨,希望突破原有创作模式化、表面化和概念化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但是成效并不显著。比如《云水谣》和《建国大业》的成功证明了主旋律影片是可以与市场接轨,能够被观众所认可的。但是在抢占市场时仍不及商业电影如鱼得水。同样遭遇尴尬局面的还有艺术电影。艺术电影是国际电影艺术节的宠儿,它们能从国外捧回来大量奖杯和荣誉,但是在国内放映时仍受到冷落,票房照样不给力。如何改变现状,是中国电影人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3、技术水平滞后,配套设施受制

中国电影的技术落后导致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后劲不足。电影需要高技术水平的支撑,它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落后直接制约着电影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中国电影将视角转向了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但与国外成熟技术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业界人士为了获得较好的电影特技和画面质量,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引进或者借助外国专业人员的操作,在技术获取渠道上的观念转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电影能否可持续发展。

4、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待调整

中国电影产业链节点不完整以致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前端产品与后续产品在时间上衔接的不够紧凑。国外成熟的电影产业链普遍采用的是“三三”制,而中国电影收入基本来自票房。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是最具商业价值的但也是中国电影的薄弱环节,中国电影一直就忽视电影后产品经营和国际市场份额直到《英雄》出现。为什么中国电影这么晚才重视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原因主要是因为国产电影的影响力不够,后产品的开发推广较为困难。而后产品开发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业界对此没有丰富的经验,形式、手段、创意等都是问题,所以后产品开发一直被忽视。

三、对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在创意经济风卷全球的时候,电影业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下、逐步发展壮大,取决于是否能够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增加创意所占比重,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1、创意为王,从源头抓起

转变创作理念、激发电影创作人员的原创性思维有利于电影业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中站稳脚跟。创意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灵魂,电影产业链的起点与核心也应当是具有创意的电影创作。所以,将电影作为创意产业的一员,从文化入手进行理念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电影的价值空间。电影文化创意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将电影和文化创意进行融合。在电影领域,创意不应该是被动、偶然的因素,它应该是积极主动、贯穿于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元素。

2、提高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改变生产观念,推进数字化进程。科技在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引擎。对于技术薄弱的电影业来说,引进数字技术无疑是很好的选择。数字技术对电影业的存在形式和发展价值都有着深刻影响。所以,推进电影业的数字化进程不仅在开辟市场方面能利用到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而且在影片资源利用率上也是十分有效的。数字技术不仅能促进电影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让电影文化创意产业朝着横向和纵向深入发展。

二、加强产业软硬件建设,切实提高技术实力。中国电影业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合作,派送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信息化管理经验,在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的同时加强中国电影的信息化管理。

3、改善产业结构,打造优质产业链

大片战略是改善电影产业结构的手段之一。集中精力做好主流商业大片和优质艺术片,以带动电影业的发展。对于在整个电影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商业片和中低成本电影采取压缩成本的方式让其逐步缩小与其他类型电影的差距。部分主旋律电影也要逐步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只有在差距中寻求共同之处,这样才能打造出属于中国电影的公共文化空间。

[1]坦利•罗森.狼逼门前:1994--200年的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市场(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1

[2]沈芸.中国电影产业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饶曙光.改革三十年中国电影市场演变及其发展[J].艺术评论,2008.1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殇 篇7

摘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制造业依赖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类似,都得益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入展开。同样,这种发展模式也造就出了众多的“文化富士康”们。因而,它们在试图沿着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着相似的低端锁定困局。然而,文章发现文化创意產业中强大的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将为该产业铺就一条内生的突破低端锁定的升级道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低端锁定,本土市场效应

一、 问题提出

创意与创新、创造等的含义都不相同,与后两者相比,创意更多的是指思想、观点、设计等人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创新活动。体现在经济生产领域,创意需要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或具体形式表达出来,例如新颖的产品造型,独特的文化内涵、特有的产品表现形式等。其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文化和娱乐需求,提供的乃是一种文化体验。所以,创意经常和文化相联系。当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企业、人员、机构等达到一定规模,采用工业化大企业的组织和生产模式时,就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该产业因其无污染、附加值高、难以被模仿、运用广泛等特有属性可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然而,正如一些学者观察到的,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分工体系下,作为后发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可能也需要升级。当然,文化创意产业本身也可能因为其特有属性而具有独特的升级道路。例如王缉慈等(2008)、通过对我国动漫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案例研究发现缺乏互补资产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关键原因之一,因而,升级道路就是大力完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互补资产。然而,完善互补资产仅是构建完整产业生态系统的必然要求,并不能保证该产业生态系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从一些案例来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有进一步提高产业地位的趋势,例如电影业的2D转3D产业,一些企业正在从从低层次接包方向总接包方的转变。这种地位的提高是以本土电影制片企业发包为前提的,一些核心的技术仍未能有效掌控。但无论如何,正是由于中国电影转制企业很早就参与到了国际分工体系中,对这一体系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成功地担任总接包方的角色。从这一点看,只有先加入到国级分工的产业链中,才有可能进一步向上游发展的机会。此外,依赖本土市场效应是一个有效的提高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的战略,这一战略虽然不是以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创新能力为前提,但确实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品牌价值和扩张能力,不失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突破低端锁定困局的一条可参考的路径。

二、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低端锁定困局

1.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价值链低端锁定。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新形态。按照蒲华林、张捷(2006)的观点,产品内分工是比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更高级的一种国际分工模式。相比于后两种国际分工生产模式,产品内分工主要是指针对某一具体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例如,Tempest(1996)详细描述了“芭比娃娃”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和价值链分布情况:在“芭比娃娃”的生产流程中,美国公司提供产品模板,并承担最终的彩绘和市场销售业务。印尼、马来西亚、中国等地区的企业承担原材料采购和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芭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约为10美元,其中美国公司获得了8美元的价值,而由中国劳动力所产生的增加值仅有0.35美元。中国等地的企业尽管所获得利润十分有限,但也有机会借助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来提高技术水平和改善分工地位。中国的汽车、计算机、机电产品、设备制造、甚至是服装等产业,都曾走过由零部件加工、组装到原始设备制造,再到自主品牌制造的路径。当然,这一变化过程不可能是自然而然、一帆风顺的,处于产业链上端的国际垄断企业不可能将赖以获得高额利润的产业地位拱手相让,如果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失误,则很可能导致产业长期陷入低端价值链环节。Lall等(2005)的研究结果显示,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由于过度依赖纺织品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停留在低端环节,相比东亚、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其国际分工地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发包企业的角度来看,产品内国际分工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产品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地理布局的决策问题。该决策过程中遵循的核心原则是工序的要素密集度与区域的要素禀赋结构匹配。张纪(2013)在制造业中观察到的球价值链地理布局规律体现了这一原则: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技术能力和邻近主流市场的优势,占据最终产品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销售等关键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则凭借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承担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产品的组装等低端环节。一些文化创意产业也具有明显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特点,例如动漫、电影等产业,也可能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局。

2.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兴起与文化产业的国际分工密切相关。首先,创意文化产业是从发达国家引入的一个新兴产业。日本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1997年,英国将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植产业。时至今日,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甚至至关重要。美国的好莱坞大片、NBA职业篮球赛;日本的动漫;韩国的韩剧等等不仅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名片,而且也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据报道,美国和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农业、工业、交通和建筑等行业。相比较来说,尽管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当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市场环境和组织结构等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其次,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大规模地参与了国际文化产业分工。近年来,我国创意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我国创意服务进出口额分别从2001年的3.1亿美元、3.0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的31.7亿美元、41.4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28.2%、31.3%,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创意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创意服务进出口占全部服务进出口的比重,分别由2001年的0.8%和0.9%提高到2011年的1.4%和2.3%,对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高。(周升起、张鹏2014)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承接服务外包的文化创意公司,如灵动力量科技、幸星动画、玛雅影视、尚阳数字科技等等。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不仅能够激发一个新的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到先进的市场运作模式和经验,从而有利于提升产业地位。江小娟(2008)曾明确指出国际服务外包对于承接国来说能够产生巨大的技术外溢效应,包括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示范和学习效应、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关联产业带动效应。文化创意产业概莫能外,例如中国的一些电影和动漫制作企业,通过参与国际分工积累了大量的制作经验和储备了一批技术人才,在代工了一段时间后,开始通过自主培养立体分析师、合成师以及和院校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谋求技术能力升级,以期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位置。

3.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低端锁定困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制造企业可能被发包企业俘获,陷入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和全球技术体系的非核心领域的双重锁定局面。(康志勇,2009;时磊、田艳芳,2011)这一发展现实否定了早年Gereffi(1999)等人所断言的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沿着价值链实现“从工艺升级到产品升级到功能升级再到链的升级”的升级模式。这是因为在Gereffi等人的抽象世界中,他们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关系的处理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二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过程中的利益博弈。早在1991年,在產业内分工体系下,Grossman和Helpman基于南方和北方动态利益博弈的“质量阶梯”理论就揭示了南方和北方之间的技术差距会持续存在,最后得出后发国家将永远专业化于生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的结论。这一结论在将分工对象从产品推进到工序后更具鲁棒性,原因是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可以进一步将完整的生产技术片段化、黑箱化,从而导致后发国家企业的学习更加困难。

不仅制造业面临低端锁定困局,中国的软件业以及动漫、油画等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许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也都长期处于低端环节,陷入了产品内分工陷阱。卢峰(2007)发现,中国所承担的软件外包业务很大一部分也属于编码和测试工序流程等对员工技能要求比较简单,附加值比较低的环节。王缉慈等(2008)在动漫、油画等文化创意产业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价值链结构。该文认为,中国大量动漫企业还处于加工制作的低端环节,缺乏原创动漫产品和动漫互补性资产,这些动漫产业与其说是创意产业不如说是代加工工厂。尚涛,陶蕴芳(2011)的研究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总体上的创意服务竞争力不高,表现出量大而结构低下的特征。这一方面是由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经济发展四阶段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应该和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相匹配,而我国目前总体上还停留在投资驱动阶段。在群众消费结构较低、科技文化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要求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显然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也和发达国家的市场垄断行为密切相关。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利用TRIPS协议,在国际文化贸易中设置知识产权壁垒,不仅在进口国形成市场优势,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以此来维护其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三、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突围之路

在关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如何突破低端锁定的研究中,刘志彪和张杰(2007)等学者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给出的突破路径是:实现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内价值链的转变。路风和慕玲(2003)等学者通过对激光视频播放机等产业和企业的案例研究也给出了类似的突破路径:实现从代工向发掘和满足本土市场需求的转变。然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该结论成立的前提是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竞争中,本地企业比跨国公司等非本地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也即存在所谓的本土市场效应:贴近本土市场能带来竞争优势。从现实情况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完全可以通过这一路径实现提升产业水平的目的。

首先,中国有着规模巨大的潜在文化消费市场。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中国文化消费指数”的测算,中国内地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 026.1亿元人民币,而当前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为10 338亿元,存在超过3.6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而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为16 000亿元。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影视、歌剧、体育赛事、游戏等文化娱乐消费走入千家万户。2013年,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2 294元,比2012年增长12.8%。农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也保持了9%的增长速度。国际文化产业巨头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植入中国元素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一种流行趋势。迪斯尼、梦工厂等世界知名主题公园纷纷登陆中国市场。总之,我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居民消费转型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所有未有的发展机遇。

其次,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2009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后,一系列关于支持文化产业的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出台落实;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修订完善一系列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出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当地市场知识的粘性是发挥本土市场效应的一个重要的机制。当地市场知识是指企业在某地经营时,处理与当地政府、供应商等价值网络参与者之间关系以及对产品进行适应性创新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等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这是一种具有情境性的分散知识,其发送、传递、接收、理解与运用需要成本,因而具有粘滞性。由此造成理解、获取和利用该类知识需要在当地进行多次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有时甚至还需了解当地语言、消费习惯、风俗等情境性因素。因而,在满足本土需求的竞争中,贴近市场和具备相应情境知识的当地企业可能获取比非当地企业更多的当地市场知识。利用当地市场知识非均匀分布的特性,通过本土适应性创新,当地企业就能得到由其带来的超额准租,从而获取相对于非当地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 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后发国家的某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制造业的依赖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类似。随着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入展开,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远离主流市场,只得依赖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等要素或资源嵌入全球价值链,承担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在这种外向型的文化发展模式下,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只能积累代工服务能力,缺乏利用创意以及技术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的积累。因而,从本质上来看,具有这些能力特征的企业就是一个个“文化富士康”们。同样,与制造业中企业的命运类似,这些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文化富士康”们在升级的过程中将面临着低端锁定的困局。

第二,文化創意产业中强大的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将为该产业铺就一条内生的突破低端锁定的升级道路。如今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是一个技术知识和创意知识相互交融的产业。然而,由于创意知识的粘性更强,现实的知识流动规律必定是技术知识迁移到创意知识处,再加上创意知识的本土特性,由此导致文化创意产业中存在着强大的本土市场效应。即在通过创意满足本土市场需求的过程中,更贴近本土市场需求的当地企业相比于非当地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在满足本土市场需求的过程中,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创意能力必将获得更快的成长。也就是说,依托基于本土市场效应的升级路径是内生的。

参考文献:

[1] 郭新茹,刘冀,唐月民.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技术含量的测度[J].经济经纬,2014,(5).

[2] 江小娟.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人民出版社,2008.

[3] 康志勇.禀赋结构、适宜技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的“低端锁定”.世界经济研究,2009(1)

[4] 卢峰.当代服务外包的经济学观察: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世界经济,2007,(8).

[5]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管理世界,2003,(12).

[6] 蒲华林,张捷.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零部件贸易——理论、现状和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2010,(4).

[7] 尚涛,陶蕴芳.我国创意产业中的国际分工研究,——基于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1,(2).

[8] 时磊,田艳芳.FDI与企业技术“低端锁定”.世界经济研究,2011,(4).

[9] 王缉慈,梅丽霞,谢坤泽.企业互补性资产与深圳动漫产业集群的形成——基于深圳的经验和教训.经济地理,2008,(1).

[10] 张纪.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产品内分工动因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3,(5).

[11] 周升起,张鹏.中国创意服务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进——基于“相对复杂度”指数的考察[J].国际经贸探索,2014,(10).

[12] 郭新茹,韩顺法.文化民生: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新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4,(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14JJD790035)。

作者简介:景维民(1966-),男,汉族,河北省大名县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转型经济学、国家治理;李智永(1980-),男,汉族,河南省辉县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转型经济、产业经济。

上一篇:高中德育工作下一篇:行政综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