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共8篇)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篇1
乳腺肿块是当今女性多发的一种疾病, 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 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目前, 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为最常见的检查方法[1]。 这是一种操作简单同时又没有放射性影响的技术。 通过得出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鉴别患者的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2]。 为探究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鉴别肿瘤良恶性方面的准确性, 整群选取于2014 年7 月—2015 年6 月入住该院的乳腺肿块患者97 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于2014 年7 月—2015 年6 月入住该院的乳腺肿块患者97 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24~69 岁, 平均年龄 (42.8±4.6) 岁。 其中, 乳腺癌患者33例, 乳腺纤维瘤患者31 例, 乳腺增生患者33 例。 即分为了3 组患者即乳腺癌组、 乳腺纤维瘤组、 乳腺增生组。 乳腺增生组且3 组患者在年龄大小、文化程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所有患者均经本院病理检查证实, 术前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
1.2 仪器与方法
1.2.1 选用型号为GE LOGIQ-P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
1.2.2 方法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情况。 使用Alder半定量血流分析法分析血流级别。0 级:病灶内没有血流;I级:病灶有1~2 处点状血流;Ⅱ级:病灶约有3~4 处点状血流或者1 条管壁清晰可见, 血管半径接近肿块半径;Ⅲ级:病灶有4 处及以上的点状血流或者2 条以上的管壁清晰的血管, 血管半径接近肿块半径[4]。
二维超声叠加彩色血流影像, 发现其中血流颜色最鲜艳处, 切换成多普勒, 得到患者的多普勒频谱, 观察血流频谱形态, 冻存。 测量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加速时间、减速时间、射血时间等参数并记录[5]。将采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法测得的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相对比, 得出结论。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
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增生: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为低回声且回声均匀或者无回声, 后方回声衰减病例较少, 纵横比为<1, 少数肿块可见微块化。 乳腺癌等恶性肿块患者: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出现低回声且回声分布不均匀。 后方回声衰减明显, 纵横比为>1, 可见微钙化现象。 良恶性肿块声像图特征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
收缩峰时段:乳腺癌组与乳腺纤维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3, P<0.05) , 乳腺癌组与乳腺增生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11, P<0.05) ;乳腺纤维瘤组和乳腺增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87, P<0.05) 。
舒张期末期血流: 乳腺癌组和乳腺纤维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53, P<0.05) ;乳腺癌组与乳腺增生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89, P<0.05) ;乳腺纤维瘤组和乳腺增生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27, P<0.05) 。
3 结论
乳腺良性肿块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诊断, 也会发展成恶性, 严重影响了患者为的生活质量。 对于乳腺肿块的检查变得至关重要[6]。 该院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是在二维超声诊断。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良性肿块多为0~I级, 恶性肿块多为Ⅱ~Ⅲ级。乳腺癌患者的多普勒频谱表现, 66.67%的患者为收缩期峰值前移, 75.76%的患者舒张期末期为反向血流或者无血流。 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增生患者的多普勒频谱比较相近, 两组的收缩期峰值时段和舒张期末期血流分别进行比较后, P值均大于0.05, 没有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肿瘤的良恶性肿块由于生长方式不同, 必然会发生血管的异常病变, 这一点导致高频多普勒超声结果差异较大, 是鉴别良恶性肿块的基础。 同以往实验[7]相比, 优点在于该次实验的应用更加精密的仪器, 将二维超声检查部分更加细化, 所有数据均做了记录, 对于低血流区域寻找更加细致精确。 将二维超声检查与高频多普勒超声进行衔接时, 必须严格按照血流情况进行确定, 没有模糊或者要求不高即认可的现象。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时, 图谱的分析更加准确, 经多人反复确认, 最后得出结论, 结果更有参考价值。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今后对于乳腺肿块的影像检验工作中, 尽可能引进更加先进的检测仪器, 检测时, 最好是经过多名专业人员的反复确认,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不贻误病情也不误诊, 结合临床表现再次进行判断, 以防因为肿块太小而未能诊断, 放任患者导致病情恶化, 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8]。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于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住该院的乳腺肿块患者97例, 按病理结果分为乳腺癌患者33例, 乳腺纤维瘤患者31例, 乳腺增生患者33例, 对各组高频彩色多普勒图谱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收缩期峰值前移22例 (66.67%) , 舒张期末期为反向血流或者无血流25例 (75.76%) ;乳腺纤维瘤组收缩期峰值居中26例 (83.87%) , 舒张期末期为同向血流23例 (74.19%) ;乳腺增生组收缩期峰值居中27例 (81.82%) , 舒张期末期为同向血流24例 (72.73%) 。3组的收缩期峰值时段、舒张期末期血流分别比较, P<0.05, 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
参考文献
[1]黄丽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3) :41-43.
[2]蒋倩.彩超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30 (3) :411-412.
[3]石小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3) :411.
[4]黄振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 2014, 25 (9) :1370-1371.
[5]仝春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 2013, 10 (8) :115.
[6]张乃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4) :34-35.
[7]彭鑫, 洪涛, 曹海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 4 (3) :131-134.
[8]黄金梅, 田露, 杨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31) :27-28.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篇2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血流指标 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51-01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 肾脏损害是DM严重并发症之一,而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往往会进行性发展为肾衰竭。因此早期诊断DN,对制定防治措施、延缓病情进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血流的测定是评价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无创检测手段,能早期评价肾功能。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102例,其中男56例,女46例;年龄20岁~74岁,平均(51.9±15.3)岁。均符合WHODN
I、Ⅱ期诊断标准。DN组经l临床随机选择I型DIM 62例,Ⅱ型DIM 148例,共计210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肾病(Ⅲ期)诊断标准,其中男115例,女95例;年龄22岁~79岁,平均(49.5±9.4)岁;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3~202/ug/min。
2 方法
2.1 实验室检查 常规测定血糖(Bs)、肌酐(Scr)、尿素氮(BUN),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h混合尿白蛋白(Alb)浓度及血、新鲜尿液 一MG浓度。同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和UAER。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测定 采用PHILIPS公司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5-2超宽频探头,频率范围2.0~5.0MHz,取样容积2mm,滤波100Hz,血流声束夹角<30。受检者分别取左、右侧卧位,显示肾脏长轴及肾内血管床的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分别取样肾窦段动脉(SRA)中段和肾锥体两侧的叶间动脉(IRA)中段,嘱患者吸气后屏气获得清晰脉冲多普勒频谱,计算机自动勾划频谱的包络线,并自动显示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最低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段动脉和叶间动脉分别取3支血管的平均值,所有参数均取左右肾内动脉的平均值。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 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1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1 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DN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年龄、BUN、Scr、Ccr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测定结果 DN早期肾损害的患者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舒张期末最低流速(Vd)减低,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讨论
肾脏是一个血供极为丰富的实质性脏器,肾小球是一个特殊的毛细血管网,其灌注状况直接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DN肾损害的主要病理改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逐渐增厚以及毛细血管和肾小球的堵塞[1]。虽然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但是在这些实验室检查出现明显异常之前,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改变已经存在[2]。随之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血流前向阻力增加正常。肾血管床的特点是低阻力血流导致舒张期连续前向血流,阻力增高产生舒张期血流较收缩期相对地降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无创伤性地获得反映血流变化的多普勒频谱,可更好的了解糖尿病肾血管的病变[3]。
本组DN病人资料观察发现在肾内早期损害时。肾内段动脉、叶问动脉的阻力正常,但出现了叶问动脉Vd减低,血流峰速明显延长,说明肾血管的顺应性减低,这可能与DN早期肾血管的自动调节异常有关。伴随DN病情发展,肾小球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损伤和增生,以致形成血栓和局部官腔闭塞肾小球硬化。此时,当实验室检查发现。肾脏早期损害时,超声多普勒测得。肾内小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血管阻力RI明显增高,本组资料由血、尿蛋白、UAER与肾血流参数关系,可证实叶问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增高与肾功能的早期损害密切相关。观察显示叶问动脉Vd、RI是反应DN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平均RI>0.65可以考虑诊断,与国外Platt所提结果相近[4]。
综上所述,肾内小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肾功能相关,并且在早期。肾功能实验室检查尚未出现并常前已可见到,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血流测定是诊断和预测DN早期。肾损害的简便易行、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闫素英,张莲静,韩育植,等.糖尿病。片病早期诊断的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1992,8(1):21.
[2]董现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代治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8.
[3]陆菊明. β2-MG的临床意义.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10:475.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诊治的52例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31~85岁, 平均年龄 (59.3±2.5) 岁, 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无明显差异。
1.2 检查方法
使用我院引进的现代高科技经颅多普勒检测仪, 探头频率2MHz, 把检测仪增益调到使频谱图像保持清晰, 并探测至患者大脑双侧的前、中和后动脉, 经大脑枕骨探测出大脑基底的动脉, 大脑双侧的椎动脉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时的血流速度, 平均血流速度, 还有血管的弹性[1]。
1.3 诊断标准
(1) 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管收缩期的血流降低, 降到低于正常值的下限, 其他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的范围内。 (2) 脑血管痉挛:患者脑血管收缩期的血流增高, 增高超过正常值的上限。 (3) 脑动脉硬化:可能有高阻的波形出现, 舒张末期闹序贯的血流降低, 血流频谱出现了改变。
2 结果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流频谱图像和血流速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50例患者中脑血管疾病有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和脑动脉硬化三种。
2.1 脑供血不足
在这52例高血压患者中, 20例患者可以被诊断成脑供血不足, 占38.46%。这类患者在经颅多普勒检测中的主要表现是:脑血管中多支血管或者单支血管供血量减少, 血流的速度降低, 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在脑内基底的动脉出现最多, 相当多患者还会出现脑动脉硬化。
2.2 脑血管痉挛
在这52例高血压患者中, 28例患者可以被诊断成例脑血管痉挛, 占53.85%, 在经颅多普勒检测中, 可以发现患者脑血管中多支血管或者单支血管出现高流速现象, 血管收缩期的血流峰值大大提高, 其他的指标都在正常的范围内。在患者大脑的中动脉的发生率最高, 主要是双侧的血管痉挛, 单侧比较的少见, 患者椎动脉出现痉挛的情况相当少, 其左右椎动脉在收缩期的血流峰值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情况较多, 推测这和高血压的早期病变相关。
2.3 脑动脉硬化
在这50例高血压患者中, 25例患者可以被诊断成脑动脉硬化, 占48.08%, 在经颅多普勒检测中主要表现是部分患者的脑动脉出现硬化, 而且想多患者还伴随脑供血不足, 患者脑动脉硬化经常和年龄密切相关, 患者随着年龄增大, 其发生脑动脉硬化的概率增高。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上期受累, 逐渐累积会出现相应的病变。高血压是因为患者动脉阻力和其心脏排血量之间出现平衡失调, 小动脉出现痉挛导致周围的阻力增高, 会引发高血压。目前高血压病理尚未明确, 但是因为大脑皮质出现功能紊乱, 使得皮质下的血管收缩功能失调, 会引发高血压[2]。
高血压早期患者脑小动脉会出现动脉, 主要是细动脉出现玻璃样的变性, 引发细动脉硬化, 血浆蛋白、脂质等渗入到脑内皮下的间隙, 凝固成玻璃样的物质, 原因是细动脉反复出现痉挛, 管壁缺氧和所受压力过大, 使内皮细胞出现收缩, 细胞间的连接被开放, 内皮细胞出现脱落造成的, 而且如果长时间细动脉出现反复痉挛和血压升高, 导致患者内皮细胞及其平滑肌细胞膜样物质逐渐增加, 和血浆蛋白进行融合。高血压不断发展变化, 患者内皮选玻璃样的物质积累越来越多, 管壁开始增厚, 慢慢变硬, 中膜的平滑肌萎缩, 细动脉管壁的弹性逐渐减弱, 甚至变脆。发病晚期患者动脉会不规则的增粗, 形成硬化样的斑块。血小板不断的聚集, 患者血细胞与纤维蛋白沉积形成了血栓, 血管变狭窄或者闭塞, 动脉扩张性降低, 在舒张期的顺应性出现下降, 降低了血管的弹性。患者心脏在收缩期遇到较大压力, 脑血管的血流量减少[3]。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 能够准确了解掌握患者脑血流情况与病变状况, 能够为高血压患者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帮助高血压诊断治疗和选择药物,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 要尽早和定期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 可以有效防范和延缓患者脑血管疾病病发时间, 降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脑血流情况及病变程度。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诊治的52例高血压患者做经颅多普勒检查, 根患者血流频谱来准确判断高血压患者的脑血管疾病。结果 52例高血压患者中, 脑供血不足患者20例, 占38.46%, 脑血管痉挛患者28例, 占53.85%, 脑动脉硬化25例, 占48.08%, 且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及时定期做经颅多普勒检查, 可以有效防范和延缓患者脑血管疾病病发时间, 降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经颅多普勒 (TCD) 血流频谱,脑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93.
[2]张旭静, 黄文仪, 王桂清, 等.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粥样硬化[J].国际脑血管杂志, 2006, 14 (3) :228-230.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篇4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02~2005-12检查30例38个经临床确诊并预行经尿道切除或膀胱全切的膀胱肿瘤患者。其中,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48~90岁, 平均69岁。肿瘤最大直径5.0cm, 最小0.8cm。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仪器设备 Kretz
530D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0~5.0MHz;美国GE公司LOGIQ 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2.5~4.0MHz宽频带线阵探头, 设置速度范围-14~14cm/s, 壁滤波则设为最合适。
1.3 检查方法
取耻骨上方扫查, 首先用灰阶超声重点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后方有无声影, 改变体位可否移动。随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内和周围血流分布情况、用脉冲多普勒对血流进行测定, 反复测量搏动性血流的阻力指数 (RI) 和最大流速 (Vmax) , 调整θ≤60°, 以病灶内所测及的最高血流速度的一组数据作为统计资料。选取清晰的血管切面后注射造影剂, 当膀胱壁血管显示信号时, 主要观察肿瘤血管分布, 并对增强后的所选血管进行脉冲多普勒取样和测定。将动态成像资料及静态图像储存于仪器内置硬盘中。分析时将动、静态图像反复回放, 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根据膀胱肿瘤内血流分布特点评价肿瘤的分级, 当出现异议时, 需经讨论达成共识。同时记录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内血流开始增强时间、增强达到峰值时间、增强总持续时间。
造影剂选用Bracco SonoVue, 每瓶为25mg无菌、无热原的白色冻干粉末。用法为SonoVue 25mg中加入5ml生理盐水, 用力晃动30s后用20G注射器抽取2.4ml混悬液, 注射入肘部浅静脉, 注射时间30 s, 每1ml混悬液中含8μl的六氟化硫 (SF6) 微泡。
1.4 病理分期、分级标准
依据国际联合抗癌协会 (UICC) 拟订TNM膀胱肿瘤标准进行病理分期: T1期: 侵犯黏膜固有层;T2期: 侵犯浅肌层;T3期: 侵犯深肌层;T4期: 侵犯到膀胱壁周围脂肪组织, 有盆腔转移;病理分级依据肿瘤细胞分化恶性程度由低到高分为Ⅰ、Ⅱ、Ⅲ级。
1.5 肿瘤内血管分级标准
造影剂注射前后根据膀胱肿瘤内血流丰富程度和分布特点将肿瘤血管分为四级: 0级: 无信号型, 肿瘤内部未检测到血流信号;Ⅰ级: 肿瘤内局限型, 病灶内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Ⅱ级: 肿瘤内部长线状血流信号;Ⅲ级: 肿瘤内部分支状血流信号[5]。
2结果
29例37个病灶为移行上皮癌, 其中病理分级Ⅰ级9个癌灶, Ⅱ级17个, Ⅲ级11个。肿瘤分期: T1期有27个癌灶, T2 期7个, T3期3个 (表1) 。另外1例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 未做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 病理证实为间叶性肉瘤。
2.1 造影剂注射前后膀胱肿瘤的血流显像比较
注射造影剂前, 10个病灶未检测到血流信号, 其余27个病灶中12个为Ⅰ级血流信号, 10个Ⅱ级血流信号, 5个Ⅲ级血流信号。注射造影剂后, 所有病灶均探及血流信号, 其中Ⅲ级血流信号22个病灶 (图1, 2) , Ⅱ级10个 (图3, 4) , Ⅰ级5个, 其中2个彩色多普勒亦呈I级, 造影后血流显示更清晰 (图5, 6) 。另1例病理证实为膀胱间叶性肉瘤的CDFI表现为内部少许短线状血流信号, 测量一动脉呈高速高阻型, 实时动态灰阶造影11s开始显像, 清晰显示大量造影增强信号由基底快速进入肿瘤, 局部壁全层受侵, 瘤体不均匀增强并多发小的未充盈低回声灶 (图7, 8) 。
2.2 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表现
2.2.1 造影剂注射前后膀胱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期及血流分级变化
注射造影剂后, 肿瘤1.0cm以下组血流分级明显<1.0cm以上组。而注射造影剂前, 肿瘤的大小与血流分级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 。肿瘤病理分级高的癌灶存在有较高血流分级现象,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T3 和T2 期肿瘤中也具有血流分级相对较高、T1期血流分级相对较低现象, 但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2.2 不同大小肿瘤频谱Doppler血流参数比较
肿瘤越大血流速度越高, 而阻力指数RI则越低, 但三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表2) 。
2.2.3 膀胱肿瘤不同病理分期及分级造影增强过程中时相变化的比较
超声造影过程病理分期 (T2、T3) 高的肿瘤增强开始时间、达峰时间较病理分期 (T1) 低的为早, 而增强持续时间短, 二者之间的三个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1;表3) ;肿瘤病理分级高的 (Ⅱ、Ⅲ级) 增强开始、达峰时间存在较早现象, 但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但增强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分级低者 (P<0.01;表3) 。
3讨论
3.1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的作用
程天江等[6]研究表明,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对于显示膀胱肿瘤内的血供和判断恶性程度具有重要价值。但当膀胱癌肿块直径<30mm时, 基底部未能检出血流, 提示异常血流检出与肿瘤大小有关系, 即由于病灶小, 血管增生和血流增加不明显, 彩色血流及血流频谱检出困难。
超声造影剂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不足。目前, 经周围静脉超声造影的新技术有多种, 如实时动态灰阶成像、反向脉冲谐频成像、间歇延迟成像等, 可以用于脏器实质的灰阶对比增强, 观察病变内微循环的变化, 但上述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有特殊的造影软件的支持,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声造影检查的普及。本研究在利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 应用造影剂SonoVue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 分析膀胱肿瘤的血流分布特征及造影增强过程中时相的变化, 进而评价其在膀胱肿瘤的分期和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2 注射造影剂后膀胱肿瘤的血流显像
造影前10个病灶未显示血流信号, 注射造影剂后, 病灶内彩色多普勒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膀胱肿瘤血流显示率100%。提示: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能反映膀胱肿瘤内的血供情况。
3.3 注射造影剂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及肿瘤大小的血流分级变化
膀胱肿瘤内血流丰富程度也许与肿瘤生长速度和恶性程度有关[5]。膀胱肿瘤的血流形态主要有点状或短棒状、长线状 (Ⅱ级血流信号) 和分支状 (Ⅲ级血流信号) 三种类型。其中, 后两种类型均可显示出血流源于肿瘤基底部的膀胱壁内[7]。而观测肿瘤血管在膀胱壁的分布范围能客观地反应出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 这要比二维超声更直观、更敏感, 同样也有助于浅表肿瘤分期判断的准确性[8]。基础研究也表明肿瘤组织中的血管数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血管数高于浅表性肿瘤[9]。采用二维图像特征与血流分布特点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进行肿瘤超声分期, 且肿瘤越大, 准确性越高[10]。本组彩色多普勒造影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高的癌灶存在有血流分级增高的趋势, 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单诗山等[11]的研究显示: 经直肠腔内法<1.0cm的肿瘤中央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肿瘤基底部血流信号不明显, >1.0cm的肿瘤基底部和肿瘤内均可见血流信号, 呈迂曲树枝状。本组资料显示, 注射造影剂后, 肿瘤在>1.0cm组血流分级明显提高, 肿瘤的大小与其血流分级在<1.0cm组与>1.0cm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4 造影后不同大小肿瘤频谱Doppler血流参数比较
本组所有的肿瘤均记录到多普勒频谱, RI受角度影响较小。结果显示较大的肿瘤RI值相对较低, 较小的肿瘤相对较高。可能与较大肿瘤的高血流分级相对较高, 肿瘤血管呈多分支状, 末梢血液循环相对丰富有关。
3.5 膀胱肿瘤不同病理分期及分级造影增强过程中时相的变化
本组结果显示病理分期、分级高的肿瘤增强开始、达峰时间早, 增强持续时间短。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癌病灶内血流增强达峰的时间较肝良性病变为早, 增强持续时间短的表现相似[12]。因此, 膀胱肿瘤不同病理分期及分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导致超声造影的时相变化, 这是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所不能表现的特征, 可为超声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分级提供新的依据。
3.6 膀胱肿瘤灰阶造影的应用及观察时机选择
本组对1例病理证实为膀胱间叶性肉瘤病灶行实时动态灰阶造影检查, 清晰显示局部壁全层增强受侵, 瘤体不均匀增强并小的低回声坏死灶。实时灰阶造影是利用膀胱癌的强化程度来区分和判断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范围, 从而对膀胱癌进行分期, 它判断膀胱癌浸润程度的准确性为93.75%, 使超声造影发挥了与CT、MRI强化扫描的相同作用[13]。然而, 相对于灰阶造影, 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不需要有特殊的造影软件的支持, 因此较易普及, 但造影后的“开花状”伪像和闪烁伪像可能影响对血流的观察。针对这一不足, 在峰值增强期后的下降期, “开花状”伪像有所减弱, 宜作为最佳的观察时机。
总之,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显著提高了膀胱肿瘤的血流显示率, 但其血流分布特征尚不能预计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由于本研究病例较少, 没有良性膀胱肿块做对照, 没有对超声造影在膀胱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进行研究。因此, 超声造影过程中时相变化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分级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的血流分布特征, 探讨其在膀胱肿瘤的分期和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38个临床确诊并预行经尿道切除或膀胱全切的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前后肿瘤血流显示强度的变化, 分析肿瘤的血流分布特点以及造影增强过程中时相变化与病理分期、分级和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注射造影剂后, 膀胱肿瘤血流显示率为100%;肿瘤<1.0 cm组与>1.0 cm组其血流分级有明显差异 (P<0.01) 。肿瘤病理分级与分期与血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病理分期高的T2、T3期肿瘤开始增强、达峰时间较T1期为早, 而且增强持续时间短, 二者之间三个参数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肿瘤病理分级高的 (Ⅱ、Ⅲ级) 开始增强、达峰时间存在较早现象,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增强持续时间短, 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显著提高膀胱肿瘤的血流显示率, 但其血流分布特征尚不能预计膀胱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笔者搜集的近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 年龄跨度25~56岁, 肿瘤位于左侧50例, 右侧46例, 其中乳头内陷13例, 乳腺呈橘皮样外观14例, 乳头溢液18例, 伴有淋巴结肿大15例。
1.2 仪器与方法
SSD1700, GEViVi7, 频率6~12MHz。患者取平卧位, 双上肢上举, 充分暴露双乳, 探头与肋骨相垂直, 从外至内横向移动, 由乳腺上缘至下缘, 循环往复扫查, 然后调整探头与肋骨相平行, 从下至上纵向移动, 由乳腺外侧至内侧。循环往复扫查, 再以乳头为中心, 沿乳腺导管长轴扫查, 双侧腋下同时行常规检查。观察乳腺内有无肿块、恶性钙化及其他异常征象, 腋下有无异常肿大的淋巴结。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单向有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计量数据以 (χ—±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 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
2 结果
2.1
对临床触诊明显的1.0cm以上肿块, 超声检查可以清楚的显示肿块的轮廓、形态、大小及位置、单发或多发, 通过超声图像分析, 大多数可见到肿块内的钙化斑点和斑块, 约90%以上可以分析出肿瘤的良、恶性。
2.2 乳腺癌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超声影像的主要表现为:二维声像图特征不规则肿块边缘呈明显锯齿状改变, 肿块内部回声多呈低回声, 部分点状增强回声和高低不均的混合回声, 见图1可知, 结果的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类型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相继问世, 与其相匹配的中心频率为7.5~10MHz高频探头对正常乳腺组织的结构、病变形态、大小及位置都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加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的应用更提高了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因此, 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备诸多方面的优势。
乳腺癌近年来各国家都呈现上升、高发的趋势。一般而言, 乳腺癌的发现很少是在早期阶段, 一般都是女性到医院进行超声筛查发现病变, 而其实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和乳腺癌的最后预后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能在早期就诊断出, 其治愈率大约可以是69%, 而且发现阶段与复发之间也是呈反比的。
本组乳腺癌声像图主要表现: (1) 诊断发现组织内呈现不规则的形态, 周围的边界也不清晰, 而且凹凸不平。 (2) 乳房内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且发生奇特的形状与周围脱离。 (3) 声像发现乳房内部回声不均匀, 而且又多个回声点。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存在高阻的血流信号, 主要是在组织周边, 而且一般来说高阻信号以2~3级为主, 在癌细胞的判断中, 一般而言, 患者乳房内部的肿块越大血流越丰富, 从而血流特征也越明显。
多普勒超声已成为乳腺病检查的重要手段, 由于乳房位于体表, 前后径较薄, 应用高分辨的高频探头进行检查, 能良好显示乳腺组织的细微结构, 甚至对直径3~5mm临床扪不到的微小肿瘤亦能良好显示。一旦二维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肿块, 特别位于乳房外上象限且具以下特点:形态不规则, 边界粗糙、不整, 侧影罕见内部回声强弱、分布不均匀, 无包膜, 后方有回声衰减, 应首先考虑乳腺癌。应用彩色多普勒对肿块的血流信号进行观察, 更有利于提高对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性。乳腺癌病变周围的血流常明显增多, 流向不规则, 病变周围和内部常可见粗大的条状血流, 肿块内的血管走行弯曲, 可从肿瘤外周插入肿块。血流分级程度≥Ⅱ级和血流速度≥12cm/s, 尤其肿块直径在<20mm时, 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量化指标。
摘要: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血流特征的超声诊断。方法 用SSD-1700, GE-ViVi7, 频率6~12MHz的仪器进行检查, 观察乳腺内有无肿块、恶性钙化及其他异常征象, 腋下有无异常肿大的淋巴结。结果 血流动力学发现收缩期最大流速 (cm/s) 为 (0.21±0.09) , 阻力指数 (RI) 为 (0.73±0.12) , P<0.01。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高频彩色超声是诊断乳腺的基础辅之肿块血流信号的反馈信息, 能有效提高肿瘤的恶性诊断率。
关键词:血流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李孟达, 李玉洁, 黄永文等.影响上皮性卵巢癌远期疗效的因素分析[J].癌症, 2004, 23 (11) :1306-1310.
[2]罗福成, 施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24-25.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用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为研究组,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30-65(44.28±8.20)岁,病程5.61±3.22年;对照组26例为正常成年人,男16例,女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别(P>0.05)。入选标准:①根据WHO(1999年)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参考Mogensen分型的第Ⅲ期标准,尿白蛋白排泄量20-300mg/24h。③所有患者均无慢性肾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阴道炎、酮症酸中毒、发热及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史。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常规测定血糖、肾功能、血脂、尿液分析,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h混合尿白蛋白量。
1.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测定
采用东芝SSA-35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3.5MHz凸阵探头测定肾血流。患者平卧位,在肾脏的冠状切面上显示肾门及肾窦图像,后用彩色血流显示肾内的血管走向,依次在肾门的一级段动脉(SRA1),肾窦中部的二级动脉(SRA2),肾实质中部的叶间动脉(IRA)内取样。选用血管分析软件测定收缩期最大流速(Vsmax,),舒张末期最低流速(Vdmin),搏动指数PI[PI=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RI[RI=(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最大流速]。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计量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肾脏多普勒彩色血流图象表现
正常对照组肾脏血供丰富,肾内血流信号分布从主肾动脉至弓形动脉逐级分支呈现“树枝状”彩色血流图象。研究组血供基本正常,肾主动脉、段动脉血流信号清晰可见,部分叶间动脉粗细不等,弓形动脉部分血流信号减少,血供不如正常组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呈非典型“树枝状”分布。
2.2 肾脏动脉血流频谱参数改变
正常对照组与研究组左右肾动脉间的RI,Vsmax,Vdmin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各级动脉血流PI显著增高(P<0.01),Vsmax在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见表1.
注: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肾脏是一个血供极为丰富的实质性脏器,肾小球是一个特殊的毛细血管网,其灌注状况直接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地膜逐渐增厚以及毛细血管和肾小球的堵塞[1]。虽然尿蛋白的排泄率及尿蛋白的排泄量及血、尿β2-MG是目前公认的早期检测肾损害的实验事检查方法[2]。但是,在这些实验室检查出现明显异常之前,糖尿病肾病损害的病理改变已存在,随之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前向阻力增加,正常肾血管床的特点是低阻力血流导致舒张期连续前向血流,阻力增高产生舒张期血流较收缩期相对地降低[3]。
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显著增高,这种高滤过状态,被认为长期高血糖使毛细血管持续性扩张,导致肾小球内的高灌注和高内压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4]。糖尿病肾病出现微量蛋白尿阶段,随着肾脏高灌注状态的恶化,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损伤和增生,以致形成血栓和血管闭塞,肾小球硬化,伴随着糖尿病的发生肾小球硬化,肾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5]。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可直接显示肾动脉血流图像,主要表现为叶间动脉粗细不均,弓形动脉血流信号部分减少,整个肾脏切面显示基本丰富的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仍可获得各级肾动脉的血流频谱,本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多普勒表现以舒张期降低为主要改变,在各级肾动脉Vdmin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Vdmin与Vsmax比值发生明显改变(P<0.01),RI增高,目前认为RI阻力指数与血管弹性和肾间质改变有关[6]。反映糖尿病肾病出现微量蛋白尿时,肾血管床阻力升高,肾脏开始损伤改变。
通过该研究,我们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肾动脉血流参数,能反映糖尿病肾病肾损伤的程度,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及监测其进展有参考价值,其中各级动脉的RI最为敏感、特异,指标稳定、客观,肾动脉RI>0.7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与国外PIatt结果相似[7]。该研究提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无创,方便,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提供了又一方法。
参考文献
[1]闫素英,张莲静,韩育植,等.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2,8(1):21.
[2]董现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8.
[3]陆菊明.β2-MG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84,10:475.
[4]Hoseher TH.Pathogensis of diabetic glomenulopahy,Hemody namic considerations[J],semin Nepdrol,1990,10:219.
[5]Arima M,Takahars S,Ihara H,et al.Predictah:Lity of renal allo-graft grognosis duriny rei ecfion crisis by ultrasomc Doppler fowtechniqhe urology,1998,19:389.
[6]Rubin-JM,Adler-RS.Power Doppler erpanols standarol color eapabi-lity piognosgtic Lmaginy[M].1998,DEC,66-68.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3例宫内残留物均为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 年龄16~45岁, 均有反复阴道流血史, 残留时间长短不一, 其中药物流产所致残留142例, 人工流产所致11例, 自然流产所致6例, 引产所致3例, 足月产所致1例。全部病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后, 再经清宫术后病理所证实。
1.2 使用仪器
采用百胜D U-6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 经腹探头频率3.5 M H z, 阴道探头频率7.5 M H z。
1.3 检查方法
患者适度充盈膀胱以覆盖子宫底为宜, 常规取平卧位, 于耻骨联合上行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扫查后嘱患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 阴道探头外套避孕套, 将探头缓慢置入阴道, 探头紧贴阴道后穹隆, 注意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及宫腔内回声情况。已有子宫内膜增生的, 同时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发现宫腔内有异常回声团块时, 应注意其所在部位、形态、大小与宫壁的关系, 用CDFI观察残留物基底部与局部宫壁组织内血流信号及分布情况, 然后用脉冲多普勒 (P W) 调整好取样容积及角度, 获取残留物基底部与局部宫壁组织内血流动力学参数, 记录阻力指数 (R I) 。
2 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出宫内残留物的163例中, 经病理证实残留物为绒毛、蜕膜或同时残留者为159例 (97.55%) , 其中153例在经阴道超声检查时见到子宫肌壁近内膜处有丰富的局灶性血流信号, 仅6例未见到血流信号;病理证实残留物为凝血块3例 (1.8 4%) ;残留物为分泌期或增殖期的子宫内膜1例 (0.6 1%) 。总体上, 假阳性率为2.4 5%。超声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详见表1。
3 讨论
3.1 残留物声像图表现及CDFI特点
宫腔内异常回声的强度、形状、大小、位置由残留物性质与检查时其坏死程度而定[1], 故二维超声表现不尽相同。微量残留时, 经阴道超声可清楚显示内膜粗糙不平, 局部局限性断续扁平状中高回声隆起;残留合并宫腔积液时, 宫腔分离, 残留物与对侧宫壁间见条带状、环状或者不规则形液性无回声;混合性残留时宫腔内见回声强弱不等的混合型回声团块及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残留物为单纯凝血块时多表现为不规则中低回声团块。当残留物时间较短时, 残留物基底与局部宫壁组织内血流信号较丰富, 血流信号多呈“密布星点状”;当残留物在宫腔内时间较长时, 血流信号稍少, 呈“稀疏星点状”或无血流信号。PW测得峰值为 (46.23±12.30) , 阻力指数为 (0.43±0.08) , 类似滋养层血流频谱。
3.2 经阴道超声对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
本组结果发现, 经阴道超声能对宫内残留物进行准确诊断, 并能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和CDFI对血流信号的检出部位, 对宫内残留物血流来源进行判断和准确定位。CDFI可见残留物附着处宫内膜及局部宫壁组织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P W呈滋养层血流频谱而获得正确诊断。宫腔内残留物合并积液或为混合性残留, 或为胎盘及附胎盘组织时, 可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和胎盘回声的特点, 经阴道超声诊断, 尤其是对于微量残留物的诊断, 因肠气、肥胖等因素的干扰, 经腹二维超声容易漏诊, 而经阴道超声探头离子宫及附件距离近, 便于采用高频探头, 超声影像质量和CDFI对残留物血流信号检测的敏感性明显提高, 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残留物完全变性、坏死、机化时, 声像图呈多样性, 但CDFI显示内无血流信号时易与宫内其他疾病相鉴别。
3.3 宫内残留物、子宫壁与C D F I的关系
宫内残留物主要见于药物流产, 本组142例;其次是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引产和足月产等, 是各种产后阴道流血和 (或) 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延长主要是由于蜕膜或绒毛组织残留所引起[2];人工流产所致残留, 多与术者技术因素有关;自然流产所致残留, 主要是流产不全所致;引产和足月产所致残留, 主要是胎盘剥离不全或副胎盘所致。当残留物未脱离子宫壁, 残留时间较短时, 血流信号丰富呈类滋养层血流信号;如果残留时间较长时, 由于残留物的变性、坏死、机化, 残留物基底部无存活的绒毛组织和血管, C D F I则难以显示血流信号。
3.4 CDFI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本组159例经病理证实宫内残留物为蜕膜、绒毛的患者中, 其中有153例患者CDFI检测到子宫肌壁近内膜处有丰富的局灶性血流信号,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残留组织物中绒毛的存在, 血中H C G可保持较高水平, 可使卵巢妊娠黄体囊肿不消退;且绒毛具有侵蚀肌层血管的生物特性, 宫内绒毛着床部位出现丰富的滋养层血流, 为彩色多普勒检测提供了血流动力学基础[3]。本文157例血流显示阳性者, 97.45% (153/157) 的患者病理报告残留物为绒毛或蜕膜绒毛组织, 但此种特殊显像在正常的妊娠各期均无法探查到, 只出现在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全流产及胎盘残留的患者中, 且有13.38%的患者报告残留物为蜕膜。因此, 残留的蜕膜、绒毛和胎盘在正常人体中作为异物存在, 也是可能导致残留物内部和子宫肌壁内血管增生、血流增多的原因。子宫肌壁内局灶性异常丰富血流的声像图表现, 还可见于恶性滋养细胞疾病, 如绒癌、侵蚀性葡萄胎, 其声像图显示子宫肌壁局灶性蜂窝状回声减弱区, CDFI显示蜂窝状回声为红蓝相间的五彩血流信号充填, 比较容易鉴别。
综上, 笔者认为经阴道超声结合CDFI能对各种产后所致的宫内残留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能根据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的部位进行定位,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临床疑诊宫内残留物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384.
[2]陆常佩, 陆兆龄.妇产科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0.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 其中, 男46例, 女39例;年龄46~83岁, 平均 (65.2±2.6) 岁, 糖尿病病程5~16年, 平均 (9.2±1.4) 年。同时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8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入选对象均无糖尿病史,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其中, 男43例, 女42例;平均年龄 (63.7±2.1) 岁。两组人群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检查方法
使用PHILIPS HD7及PHILIPS HD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超声探头频率为4.7~29.0 MHz, 受检者首先取平卧位, 对股动脉、胫前动脉、股浅动脉及足背动脉进行二维扫查, 然后受检者取俯卧位, 对腘动脉及胫后动脉进行二维扫查。扫查过程中注意沿着血管的走行方向进行纵、横向全面扫查, 以了解动脉管壁弹性, 观察内膜是否光滑, 同时测量各段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 检测动脉壁斑块性质、分布情况、形态、大小、回声及动脉有无狭窄及闭塞。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下肢动脉彩流充盈的情况, 频谱多普勒观察血流频谱形态, 测量峰值流速。
1.3 测量标准
内‐中膜厚度和动脉内径的测量选择动脉分支以外大约1.5 cm处连续测量3次, 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采用Course法[2]测量斑块厚度, 测量各斑块最大厚度, 然后取平均值。
1.4 评价标准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血管内壁光滑, IMT<1.0 mm, 彩流充盈良好, 血流正常, 频谱为规则的三相波者为正常。血管壁粗糙, IMT≥1.0 mm, 可见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均为病变[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MT及动脉内径测量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 观察组患者的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 而动脉内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峰值流速测量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峰值流速均低于对照组人群,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斑块、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 组间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下肢动脉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虽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但因其有创和有放射性而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4]。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直观准确地观察病变的部位、斑块的大小、性质、有无钙化、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远端血流情况等[5]。因此, 目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是糖尿病下肢动脉常见病变, 本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远端末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 检测远端动脉有无合适的流出道动脉, 频谱与彩色血流显像相结合能够对病情做正确的判断, 同时为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6]。IMT能较好地反应动脉硬化程度, 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与频谱分析可帮助确定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及程度, 同时为下肢动脉供血情况评估提供依据[7]。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健康组人群, 这能够间接提示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确诊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8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观察两组人群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 总结声像图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 而动脉内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峰值流速均低于对照组人群,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斑块、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 组间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王丽.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 (6) :1279.
[2]薛梅.彩色多普勒超声捡查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9) :2900-2901.
[3]陈敏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23) :3112-3113.
[4]梁丽华, 韦凌云, 廖国芳,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 22 (5) :429-430.
[5]刘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 (5) :234.
[6]赵伟忠.频谱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常见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2) :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