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2024-09-24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共12篇)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1

一、财务管理业务化的定义与理解

财务管理业务化是指财务管理要与具体的经营业务进行融合和对接, 财务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包括采购、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以及产品情况、市场情况等, 并实现业务数据信息化及时进行共享。财务人员只有熟悉了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才能制定相应的财务流程并对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支持、服务与管控, 即财务人员应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对企业经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管控和监督。

二、财务管理业务化的应用价值

(一) 有助于财务管理职能的强化

首先, 财务管理业务化思想能够帮助企业构建规范化的财务管理系统, 降低财务核算成本。其次, 财务管理业务化有助于资金的运作效率的提高, 它加强了资金链的运转与业务进度的融合, 使得资金的运用恰到好处。再次, 以资金的运用状况来检测企业的业务完成效果, 既可以改进企业绩效, 又能促进企业的业务系统建设。最后, 财务管理业务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业务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财务成果的取得是与企业的业务绩效息息相关的, 从而增强员工的业务履职能力、强化员工的工作态度。

(二) 提供全方位服务, 提升管理效率

现代会计核算借助电算化, 采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 运用现代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功能实现企业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绑定融合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将企业的业务信息植入计算机系统, 特别是E R P系统的运用, 其作用不可低估:首先, 业务信息的及时性有助于财务人员了解企业经营动态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提升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 财务管理业务化的核心由会计核算转移到财务管理, 即重视过程管理。再次, 加强了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和互动, 注重业务对财务的影响的同时也加强了财务对业务的控制, 从而使得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财务系统发展成为全面而系统的财务管理。最后, 财务管理业务化融合了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I T技术等, 同时也加强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财务人员从单纯的记账做账, 变成全方位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本身也是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人员都应该从思想上乃至行动上积极进取, 从而符合新的企业经营形势的要求和变革, 这对于有志于从事财务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有助于企业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财务人员综合掌握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 取得较为对称的各项信息, 是有助于企业经营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的。首先:单纯看财务数据, 无法判断业务流程及市场情况;单纯看业务数据, 与财务数字难以形成对应关系, 因此在掌握业务数据的情况下形成的财务数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使得企业对于全部信息的运用相当精准, 能够给企业决策层提供依据。其次, 在企业管理模式上, 由于财务管理业务化促使许多原先需要人工处理的工作大多直接由信息管理系统完成, 使得企业管理更加规范, 企业的决策也更加客观。再次, 企业的操作流程将更加趋于柔性化和扁平化。财务管理实现业务化后, 组织的层级大幅减少, 组织的操作流程也大大简化, 组织信息能够快速传递, 从而迅速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最后, 企业经营情况的业务成果由财务数据反映出来, 能够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避免出现诸如销售越多亏损越多的情况, 便于企业及时作出经营策略的调整,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财务管理业务化体系的建设

财务管理业务化体系的建设绝非企业一朝一夕就能做得到的, 它需要做好大量的基础工作, 这些基础工作既包括企业领导的支持、财务人员的勤力, 更在于企业本身要做好基础的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的建设。一切以业务发展为依归, 以财务核算为核心, 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逐步建立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一) 准确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准确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在财务管理思想下, 财务管理系统不仅需要掌握整个企业的成本信息, 还要能够对成本与收益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系统控制。其次, 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理念应当服务于企业整体发展需要。再次, 先进的财务管理不能仅满足于经营业绩的计量和反映, 更需要深入业务发展的过程和前端, 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紧密融合, 在企业运营中做好“调度中枢”和“专业大脑”的角色。只有做好业务发展的指引和企业运营的调度, 才能保证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效益。

企业的财务管理统筹业务发展和财务安排, 通过计划管理、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等各种管理工具的组合运用, 按照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和目标, 引导、控制和促进各项业务向着发展战略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真正实现从业务中来, 到业务中去, 将发展战略分解落到实处。

(二) 严格的风险防范

企业经营的风险可以分为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 财务因素的风险包括采购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以及存货变现风险等;非财务因素包括生产风险以及产品风险等等, 财务管理业务化主要表现通过事前和事中控制, 全面分析企业经营现状, 将以上的风险减少到最低。财务管理业务化由于实现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紧密联系而达到了控制企业业务运转和财务配置的效果, 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种实时监控能够使企业决策者快速掌握企业运转信息, 在企业出现危机或者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做出有效的决策, 从而使企业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三) 融合的财务流程

财务管理业务化之所以能够达到对企业财务的控制, 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财务管理业务化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融合, 增强了财务与业务的关联性, 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二是财务管理业务化实现了财务信息化, 使得财务信息的获取准确、快捷、高效率, 这使得财务管理与快速运转的业务同步成为可能;三是财务管理促使了企业的管理思想的转变, 不仅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更加规范, 而且使得企业决策者以及员工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大大增强, 他们将不再仅仅把财务管理看成是企业预算控制和会计核算, 而是将他们所做的决策或从事的工作与企业的财务绩效联合起来, 从而既起到了激励员工、优化决策的作用, 又起到了促进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的转型与升级的效果。

(四) 准确的业务信息

准确的业务信息是实现企业决策和财务管理业务化控制的基础, 如果没有准确的业务信息, 企业的决策和财务控制将成无源之水, 难以为继。财务管理业务化使得企业的信息更加可靠、更加快捷, 信息的运用更加高效和充分。首先, 应当充分加快企业业务管理系统的构建, 促进业务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使得企业的财务部门能够快速精准的掌握业务完成情况。其次, 应当加快构建与业务系统对接的财务系统, 使得财务信息完成与业务信息的对接, 增强他们的关联性和针对性。再次, 加快财务管理业务化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 加快管理思想和模式的落实, 真正使财务管理业务化由理论构想转变为现实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财务管理业务化的作用、功能以及体系构建策略, 主要是对这一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尝试性探究。本文提出了这一概念, 并运用现有的理论和事实, 对其进行了描述和论证, 由于本文的研究在于探究, 所以旨在为广大同仁和财务管理实践工作者提供借鉴。本文认为, 财务管理业务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财务管理职能的强化, 提供全方位服务, 提升管理效率以及有助于企业经营健康有序发展这三大方面。同时本文认为在财务管理业务化的系统构建上, 应当从准确的成本核算、严格的风险防范、融合的财务流程、准确的业务信息这四大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陈素侠.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2) .

[2]谭维庆.如何提升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8 (11) .

[3]崔莉莉.财务管理业务化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究[J].中外企业家, 2015 (5) .

[4]张兆国.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业务化管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6) .

[5]温玉清.浅探广电行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2) .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2

当前,随着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出现所学知识和岗位要求不匹配等不良情况,进而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直线下降,对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的有效推荐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进行研讨,以期为切实提高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一、岗位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特点

在傳统企业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容易导致企业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适应不了工作。而与传统企业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不同,岗位化教学模式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有效地将企业财务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对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具体来说,其优势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岗位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当不同角色,充分体验企业财务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主动进行学习的兴趣。其次,岗位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依据岗位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安排,将理论知识传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后,在岗位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间促使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途径

(一)重塑课程内容的新构架。在岗位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重塑企业财务会应当根据计课程内容的新构架是最关键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来开展课程内容的传授,充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并注重知识体系的衔接性,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于一体,而在教学环节应当坚持理论讲授以实际够用的原则,并进行分岗位教学,提高学生处理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防止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此外,在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岗位实训、单项实训以及综合实训等方式,通过有点到线,再有线到面的实训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完成教室向职场的顺利转变。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岗位化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企业财务会计岗位为依托,模拟能够代表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职场场景,并以企业财务会计岗位需求为中心点,来开展知识传授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教学活动,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分析案例、分组探讨、角色转换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的引进,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将企业财务会计流程及岗位工作内容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出来,使教学过程更逼真、更生动,从而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目的,这与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谋而合。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按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来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应当选用合适的教材,一般而言,教材内容要和企业财务会计岗位需求紧密相连,依据企业不同财务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来确定学习任务,将岗位要求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企业财务进行仿真,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财务处理过程中明确未来的工作性质,从而充分把握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牵制关系,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四)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其应用过程中注意教育活动的培养质量,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企业工作实际的需要,注重学校以及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并充分提升信息的共享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应社会所需,和市场接轨,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的教育理念,对促进学校和企业能达到“共赢”局面有积极的影响,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因此,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应当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通过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提前见真账、做真账,达到学习和工作的“零距离”,从而为他们毕业后直接进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3

关键词:企业集团;精益化;企业财务管理

具体地说,精益化理念的精髓就是“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高质量。“益”——多生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更加精益求精。简而言之,精益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效益。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实施精益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做法:财务预算精益化、成本管理精益化、财务流程精益化和财务部门工作精益化。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预算“精益化”

“精益化”的财务预算则是建立在运营规划基础之上的,运营规划完成之后,企业便掌握了与预期销售额、生产、改进和新产品相关的诸多有用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以及对企业相关成本的理解,企业便可快速完成财务预算。“精益化”的财务预算不再强调预算数据本身的精确,它要求预算管理工作做细,要求把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考虑齐全,从而能够在洞悉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同时,客观评价对企业的影响,为企业经营者做出经营决策,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实现既定目标提供财务专业支持和服务。

“精益化”的财务预算是动态的,这样可以使全面预算管理达到精、细、全的标准,从而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减少无效、重复的支出,确保利润的不断增长;能更好得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加强单项预算间的銜接;能根据生产实际修订成本定额,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能综合分析各单位预算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各单位预算的协调和平衡。

在预算管理流程设计方面,公司应制定一套完整的预算工作流程,包括预算编制、跟踪控制、考核分析、调整等各个环节,通过这套流程,使得企业整个预算管理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公司也可以通过这套流程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中的职责,理顺各部门的相互关系,保证权与责的一致。

公司的预算跟踪分析工作应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财务部专人对各月度的预算数据于快报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差异的分析和对未来经济环境的判断,形成较为详细的月度预算完成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可以作为经营管理者顺利完成年度经营计划,适度调整经营策略,把握重点收入,成为成本项目动态的重要参考文件加以利用。

财务预算要切实做到上述“精益化”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固定的财务预算编制流程和参与者的积极配合;对预算的相关环节和每个部门的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等。

2.成本管理“精益化”

精益化成本管理是构建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前提之上的,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精益化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化成本管理。精益化成本管理包括以下要素:

2.1成本规划

成本规划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也叫新产品目标成本的控制。国外资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产品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的。但传统成本管理工作却并未将其作为重点,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产品的性能指标,不关心成本的多少、售价的高低。成本规划工作要贯穿产品规划的全过程,大体上要遵循以下程序:一是确定新产品开发任务的同时规定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二是目标成本按照产品结构分解落实到产品的各个总成本和零件上;三是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对目标成本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四是根据分析对比发现问题,通过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方法,研究采用降低成本的措施,保证不突破目标成本。

2.2成本抑减

“成本抑减”一词来源于西方国家,其意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对企业成本形成的环境进行改造,以消除和减少无效成本的管理活动,它包括检查成本花费的目的,以及通过各种方法消除或减少花费的需求。它是企业运用计划或预算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从消除浪费、挖掘潜力、增加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以有效支出代替无效支出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2.3成本改善

精益化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四个过程做了改进,将把成本降低到实际水平以下的活动称之为成本改善。成本改善是在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是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级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活动。一级浪费是指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要素,如过多的人、设备和库存,它引发出过多的工资、折旧和利息支出;二级浪费是指产品制造过多或任务完成时间过早(精益生产不提倡超额完成任务,而强调适时适量);三级浪费是指制成品过多;四级浪费是指多余的搬运、仓库管理、质量维持等。这四级中每一级都比下一级更加综合、更加重要。控制住第二级生产过多或过早就可以减少第三级、第四级的浪费。

精益生产成本的改善有下列几种方法:一是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二是开展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在确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三是依赖精益生产,消除一切浪费,实现精益生产成本管理。精益生产方式的成功实现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支持。团队活动和全体员工的自觉化是精益生产方式很重要的特征;四是采用作业成本管理。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下,通过作业对资源的消耗过程、产品对作业和资源消耗过程的成本动因分析,判别作业和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效率,识别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消除无效的或不增值的作业,使成本控制从产品级精细到作业级,在一定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精益成本管理思想。

3.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精益化”

3.1“精益化”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再造的原则

一是战略的原则,要从战略的高度理解和实施财务流程再造。二是顾客价值原则,明确“精益化”财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顾客价值。企业的使命就是了解市场和市场上顾客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经济地提供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的增值。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力和积极性,强调合作精神使流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3.2“精益化”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再造的目标

一是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决策支持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内部协调系统,形成科学投资的决策系统,提高投资的效率。二是建立健全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适应国际、国内多变的市场环境。三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激励和保护,形成专业的管理团队,严格贯彻执行财务流程再造。公务员之家

3.3“精益化”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再造的内容

一是“精益化”财务流程的分析。通过对内因、外因及作业流程的效率分析寻找出需要再造的关键流程,锁定再造目标。二是“精益化”财务流程的再造(包括优化及重构)。财务流程的系统优化实际上是在分析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消除或减少非增值作业,从而创建出新流程。财务流程的重构则是着眼于企业运营的创新考虑,对财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一般而言,系统优化用于短期绩效改进,风险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绩效的改进程度会逐渐降低,因此,企业财务流程的优化应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4.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精益化”

4.1关注外部客户

现代企业的财务部门应采用一种有效的机制,即让公司外部的客户成为重要的被咨询的对象,向外部客户了解公司的哪些行为创造了价值,哪些行为造成了浪费。以一家制造公司为例,销售部门认为客户对催款单都很敏感,担心因催收账款而得罪客户,因此一般不大愿意让财务部门接触重要客户。但事实上,客户对公司急于收回款项非常理解,甚至会感激财务部门在收款过程中帮助他们找出了流程中存在的导致拖延付款的问题。如果财务与销售两个部门能达成一致意见,让财务部门向所有客户提供服务,并对大部分应收账款负责,销售部门只对几个关键客户的一部分应收账款负责,并定期更新财务部门负责联系的客户名单。这样不仅能提高财务部门工作的精益程度,而且事实也证明财务部门与外部客户进行直接沟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会更为有效。

4.2分析连锁反应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4

Jeffrey K.Liker (2004) 通过对丰田公司20年的研究中, 归纳出了精益制造的14项原则, 构建出丰田生产方式在全球各地工厂实施的基础。在《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一书中, 建构了丰田模式的4P, 将14项原则区分成立4大类——理念 (philosophy) 、流程 (process) 、员工/事业伙伴 (people partner) 、解决问题 (problem solving) 如图。

精益化管理理念是对精益化生产方式的总结与衍生, 因此, 精益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也应该建立在精益化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一般来说, 精益化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精益化的战略理念为基础

企业都应有一个优先于任何短期决策的理念和目标, 并作为其他原则建立的前提, 这是企业的战略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作为实行精益化管理的企业, 更应积极主动的将精益化的理念充分灌输于企业的员工, 并以此作为员工努力的方向, 和评估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

2. 设计高效的管理流程

实施精益化的企业, 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流程。高效的管理流程也不仅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的投入, 更要从思想上出发, 努力将各项管理工作计划中, 闲置或是等候他人工作的时间减少到零。

3.“拉动式”的管理

精益生产采用的是一种“拉式”系统, 其核心是准时生产制JIT (Just in Time) 。在精益化管理中, 这种“拉动式”的管理应当表现为:根据组织管理的目的确定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 以确保在适当的时间提供恰到好处的管理成果。

4. 以人为本的管理

精益化管理崇尚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强调一专多能, 使员工置身于一种企业主人而非雇佣者的环境中, 变过去那种上下等级森严, 彼此相处紧张的人际关系为上下互通、互相协作的人文气氛,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 全面质量管理

高效率、无废品、零库存、低成本, 以及良好的人际氛围是精益化管理的目标。持续改善是精益生产方式的一大支柱, 因此, 在精益管理中, 对于质量的管理也应该追求全方位的考量, 生产、经营、组织等各方面的运行都应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 不断发现问题, 改进问题, 已达到对管理的全面控制。

二、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意义

根据前述对财务管理理论和精益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笔者将从财务管理通用理论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意义进行论述。

1. 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 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会进行各种方式的融资以保证其资金链的持续。但是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缺失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难以掌控的, 2008年, 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生死存亡, 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其资金链发生了断裂。而精益化的财务管理, 在资金管理中的一大目标, 就是以企业生产管理目标为依据, 合理的确定其资金需求量, 并良好的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为其资金的良性运作奠定基础。

(2) 资金运用管理。成本领先战略, 是很多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常使用的战略, 但并非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将成本领先战略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方面, 很多企业只是注重在成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 但在成本的控制与核算中又缺乏经验和有效措施, 从而使成本信息不详细, 给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带来困难。而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宗旨为减少一切不合理的支出, 精益化的成本管理理念, 将成本的控制范围跳脱简单的生产流程, 而对企业的一切财产物资资源, 都纳入成本控制的范畴, 确定合理的使用量, 全面减少浪费。

(3) 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目前, 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 依然是企业的利润, 而要使企业收益的增大, 除了控制生产成本的支出之外, 另一方面, 将是收入的提高。企业收益的来源中, 很大一部分是其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精益化的生产管理, 能有效的控制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 那么在营销模式上的, 精益化管理理念的运用, 也应该建立在消除改变不必要或是低效的营销手段, 使得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能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降低了营销成本, 也降低了市场风险。在另一种角度上看来, 也是提高产品或服务收益的一大方式。

2. 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 无论是从宏观环境的必要性分析, 还是从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精益化的财务管理改进, 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1)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深化。企业ERP系统的建立, 对实现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对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供应链各方面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益化提供了畅通的信息平台。

(2) 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促使企业的企业以财务管理创新为基点进行改革。除了ERP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加强, 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 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的管理、会计核算方式等财务管理领域的深入探索改进, 使企业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 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 如构建快速反应机制、预警机制这些都已经逐步的被企业财务人员所认识。

(3) 精益化理念的不断深入。从生产到销售到管理, 从领导到员工, 精益管理的思想已经慢慢为企业所认知和接受。业务流程再造、企业组织机构扁平化, 物流管理的流畅性强化, 都是精益思想在企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典型, 尽管在很多企业, 这些改变都是细微而不成系统的, 但是思想上的转变, 将为进一步的企业精益化改制奠定良好基础。

三、企业财务的精益化管理体系

1. 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筹集, 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对多种渠道筹措与集中资金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资金筹集的精益化改进, 主要包括全面预算概念的确定, 筹资方式的多元化选择等。

(1)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资金需求量确定的基础就是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 对预算管理进行精益化改进。预算管理的精益化, 要求全面考虑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 客观评价企业, 为经营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企业应该制定一整套预算工作流程, 包括预算的编制、跟踪监控, 分析, 以及调整等各个环节。可以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项的指标, 由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指标, 最后根据各部门指标确定总体预算, 如此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反复循环修改, 不断完善企业预算体系。

(2) 筹资方式的选择。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很多企业的外来投资急剧减少, 加上银行信贷的复杂要求, 使很多企业越是遇到严重的危机越无法有效保证其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因此, 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形, 选择正确的预测方法, 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限, 以及应收账款占用比例。同时, 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就必须努力增强信用意识, 同时规范自己的开户行为, 实行基本帐户结算制度。使存款、贷款、结算, 以及经营活动都置于银行监督之下。精益化的筹资管理, 是应该柔性化的运用各种筹资手段, 并全方位的处理好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为企业筹资渠道构建良好的环境。

2. 资金运用管理

资金运用, 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与经营目标的实现, 对生产经营中及时而有效的运用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活动, 精益化资金运用管理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成本的控制和持续降低;资金柔性化运用以及存货的合理控制。

(1) 成本控制与持续降低。精益化管理要求减少浪费, 这在成本管理中主要体现在成本的控制和成本的持续降低。而要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首先应做到成本管理制度的精益化,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在成本的会计核算方式上, “应当尽可能不重复地将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本按照价值流进行分配, 应当尽可能将提供共同服务的只能部门的成本按照显著属性划分并直接计入各个价值流中;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 应当对诸如废次品、返工情况等进行跟踪, 应当持续有效的控制存货。”而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 应该以整个价值流为核算对象, “核算内容是整个价值流中的所有耗费, 而且所有成本都是直接成本, 价值流之外的成本则不包含在其中, 其目的就是为管理者提供相关的、准确的、易懂的成本信息, 以管理和改善所控制的价值流活动”。

(2) 资金运用柔性化。精益化的资金运作强调资金运作的柔性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 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 防止过多的分流到工资福利, 非生产投资等方面, 财务部门在资金使用上, 应使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有效配合;再次, 应准确预测资金收回与支付时间, 降低付款时间差距引起对现金大量占用的风险, 使收支平衡, 资金充足。

(3) 存货的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资金周转率指标相关, 而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存货资金占用量是比较大的, 这部分资金占用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企业还必须承担必要的储存费用及承担可能的降价风险, 因此压缩存货资金占用能较大的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压缩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占用, 在生产中积极引入“准时生产制” (JIT) , 准确计算生产周期, 缩短备料周期, 各种零件的加工进度要同步进行, 防止过多的不配套零件长时间地堆放在车间而占用了资金。企业也应及时清仓查库, 减少库存。

3. 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

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是指企业对有效的回收资金, 以及对资金合理分配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包括销售管理, 以及利润和资金回收的分配。

(1) 销售管理。James.P.Womack和Daniel.T.Jones在《精益思想》中指出:精益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拉动原则。”而拉动的本意是按需定产。在销售上, 则可以理解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销售手段”, 因此, 企业的营销手段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 及时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改变其营销方式, 并根据市场细分原则, 设计精确的销售物流设施布局决策, 然后再决定具体的运作方式。

(2) 财务管理流程精益化。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效率一直都是财务部门面临的紧迫问题。然而, 纵观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况, 大量财务报告被束之高搁, 预测分析报告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最近一项对消费品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最富有效率的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是最差财务部门的9倍, 而且财务报告的编制时间也相差甚远。例如, “欧洲大公司制作年报平均需要100天, 最快的公司只需55天, 而最慢的则需要200天左右”。在我国的很多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中, 由于财务部门的职责不明确, 专业化程度不足。复杂的财务运算流程造成低下的财务效率, 是我国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遭遇的“瓶颈”, 而精益化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部门的正确应用, 使财务部门的各个层面上减少组织内部的各种浪费得到系统性的解决。

四、小结

本文以财务管理的本质为起点, 概括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并结合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有关原则和特点, 认为,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益化发展将是一种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另外, 又从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改善的必然性, 以及可行性方面, 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 提出, 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 将是可行的, 更是必然的。最后, 依据财务管理理论中对财务管理通用业务的内容划分, 以资金的筹集为起点, 到资金利润的分配, 以及整个财务工作流程的改进, 分别提出其精益化改进的策略建议, 探寻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精益化改进的大致方向。

参考文献

[1]Jeffrey.K.Liker.丰田企业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2004

[2]白胜.论精益管理会计[J].财会通讯, 2007 (05) :21—22

[3]J.P.Womac, Daniel Jones.精益思想[M].1996.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修订版)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5

一、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

区委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网格建设,在去年疫情防控之初,深刻总结基层治理存在问题,指出“基层治理体系是软的、组织架构是散的、干部队伍是弱的、服务层次是浅的。疫情防控之所以疲于应对,本质上是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书记办公会等十余次,推动网格划分、人员待遇、运行体系等工作落实落地。20XX年,区委主要领导将网格化建设列为自己的主推改革任务,成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的工作专班,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情况、部署推动,明确了“两个保障、两个到位、六项重点措施”的工作方向(工资保障、场所保障;网格长情况掌握到位、网格内各类资源要素融入到位;区划、队伍、场所、机制、架构、技术等六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实现群众诉求解决更快、党群干群关系更好、群众参与度更广、综合管理水平更高”的工作目标,得到市委高度认可,被确定为全市网格化建设试点区。

二是优化网格设置。

针对街道、社区行政区划交叉混杂的现状,重新调整街道、社区行政区划,使区划设置更科学、边界设置更清晰,为网格建设奠定了基础。统一网格设置,以党建网格为基础,将社区网格从XX个调整为XX个,网格经费得到统筹使用,由原来的每个网格XX元提高至XX元。近期,充分考虑管理幅度、服务人数、空间布局等因素将网格增加至XX个,每个网格平均XX户、XX人;以XX个自然屯为基本单元划分农村网格(不包含城中村),从实践看,乡村两级管理体系是完善的、人员是齐备的、设置是科学的、经费是充足的,只需将网格化管理职能融入到屯组工作即可。同时,依托一体化党建,划分大型企业、开发区、大专院校、商圈市场等专属网格XX个,真正做到了服务管理不留空白、不留盲区。克服权力平衡、人员化解等诸多困难,将XX个户籍派出所调整至8个,调整后派出所称谓、管辖区域与XX个街镇完全一致,更有利于发挥辖区下沉力量,特别是稀缺警力的作用。我区网格+警格工作经验在全省佳木斯现场会上做了典型介绍。

三是搭建网格队伍。

人员待遇过低,无法保障人员质量是制约网格发挥作用的核心。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的选用,前期是通过对网格精简,择优选用而实现的。实践看,每月最多XX元的薪酬难以招录到胜任工作的人员。我们采取社区社工选任一批、劳动保障员调职一批、政府购买服务招录一批的方式,重新组建年富力强的网格长队伍,并按社工工资XX元的标准统一补贴待遇。为解决区级资金少的难题,减轻财政压力,我们通过统筹使用党建服务群众经费,积极争取民政、人社等专项资金支持,区级财政兜底的方式,着力保障网格长待遇。为切实加强网格力量,按照“职能进网格、人员进社区”的方式,将城管、市场、司法等部门人员下沉至街镇,配合街镇综合执法队开展综合执法,服务网格工作;同时,积极动员优秀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热心群众担任网格员。

四是加强场所保障。

缺少固定服务场所是制约网格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过向域内单位借、网格长自家提供、街道社区解决、专门改造建设等方式,分批分期、逐步解决网格服务场所问题,最终实现一网格一场所。目前,按照统一标识、简洁鲜明、规范实用、便于工作的原则,已建成网格服务站XX处,相关设备及剩余场所选定正在逐步落实。

五是完善运行架构。

规范三级管理体系,区级层面设立网格化服务中心,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体运行,负责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工作;街道(镇)层面由政法委员负责网格建设工作;社区(村)层面由社区书记(村书记)统领网格长直接负责。健全四级运行机制,网格长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将大多数问题矛盾化解在网格内;社区(村)负责辖区网格日常管理,发挥自治功能解决问题;街道(镇)充分发挥综合执法队职能和各方力量解决少数疑难问题,区级层面统筹解决特殊复杂问题,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六是健全制度规范。

立足务实管用,建立网格管理制度、网格长工作制度、网格员服务制度、网格党支部建设制度等4项制度,健全工作例会、分类培训、领导干部“走流程”等一系列配套机制。明确了网格长5项职责(党建引领服务、信息采集上报、定期巡查排查、便民利民服务、矛盾纠纷调处),规范网格运行。突出分级分类评价考核,将办件量、下沉人员履职、群众满意度等列入重点考核范围,倒逼履职尽责。正在研究制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警调、访调、诉调等调处化解方式有机融入网格。这些制度机制均无成熟经验可循,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完善。

七是强化信息支撑。

信息系统不贯通,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是制约网格发挥作用的瓶颈。我区投入XX余万元,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了集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督、应急管理、民生服务、环境保护等六大板块为一体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目前正在建设当中。启用“政务微信平台”,通过街道、社区、网格工作人员,联通全区XX个网格微信群、XX万余户群众。结合12345、吹哨报到等专项平台,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交办体系和自下而上的问题反馈体系,及时收集问题、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着力打造服务群众工作闭环。

二、存在问题

主要是两方面问题,一是区级财力有限,人员经费缺乏长期稳定的保障;二是信息系统不统一,功能交叉、重复录入。

三、意见建议

社交化业务模式 篇6

社交化业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各类社交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增长。社交化业务拥有三个核心特点:分享、协作和选择,其高度满足了人类分享的需求,推动了跨时间和空间的协作,提高了消费者选择的效率并降低了选择的成本。正因为社交化业务的这些核心特点,促使各类社交化业务快速增长,广泛覆盖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而且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了深度影响。各行各业的企业也在积极思考和尝试如何利用社交化业务对其运营进行全面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

变化中的机遇

互联网社交化的澎湃发展深度改变了消费者行为,也深刻改变了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企业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变化,思考其对业务和运营方面的启示:

第一,互联网社交化发展促进了自组织模式的发展。互联网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的平台,消费者根据自己需求、能力及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自组织的协作。通过社交类业务,消费者按照兴趣和自我需求组成不同协作团体。通过广泛高效的分享了解协作团体能力、资源情况和协作进展,进而更高效地选择协作对象和优化协作过程,最终使自组织更加高效地运行。

第二,社交类业务使得散落“小众需求”进一步聚集,从而小众聚集的“长尾”也成为有利可图的市场。消费者持续追求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消费者更方便表达自己个性化需求。而通过社交化业务,个性化需求能够更有效地聚集,形成众多“小众”市场,并且通过好友和群体间分享,这些“小众”需求也能够更有效地传播,推动了下一轮的需求聚集,这样“小众”迅速聚集,形成了有规模的“长尾”市场。

第三,互联网社交化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融合。互联网社交化的发展促进消费者之间及消费者和各类组织间的协作。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市场调研显示,消费者有很强的意愿参与到产品和服务的共同创造过程中。同时,企业也很希望将消费者引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以此增强和消费者的亲密程度,开发并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创新,并降低生产和服务成本。

第四,互联网社交化促进价值链向价值平台演进。互联网社交化发展帮助企业建立价值交付平台。以企业自己为主完成的价值交付过程转变为由企业和协作各方(包括消费者和各类组织)共同创新和协作完成。在这个平台上,企业通过兴趣氛围和清晰业务模式吸引多方参与,通过社交化环境促进各方更直接和更高效交流、分享和协作,充分借助各方的力量为市场和客户提供更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社交化业务模式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发展社交化业务模式来把握互联网社交化的机遇。社交化业务模式由四个参与方和一个业务交付平台构成。这四个参与方分别是:消费者和企业客户参与方,企业内部产品和服务价值交付方,外部企业、组织和社区价值交付方,企业内部平台管理方。业务交付平台是通过四方共同参与进行产品和服务交付的场所。业务交付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产品、服务或创新建议等。

社交化业务模式运作的原理是以自组织模式为基础,参与方向业务交付平台提出业务交付需求,在价值交付平台的规则指引下,企业内部和外部价值交付参与方根据自己能力按照自组织原则组成动态价值交付链,完成价值交付。价值交付完毕后,各个价值交付资源被释放。

社交化业务模式运作的主要基础条件包括对价值链进行重新认识和解构,充分开放价值链,使得参与各方能够在公平和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参与进来。为了充分参与解构价值交付过程,内外部的价值交付参与方应把自己的交付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模型形成不同的能力中心,以便在价值交付过程中更灵活地进行资源组合和配置。最后,社交化业务模式还需要共赢的商业模式吸引各方广泛参与,对社交化协作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

业务交付平台是社交化业务模式的核心。业务交付平台聚集了消费者及各方资源,产生丰富的需求和创意。企业需要设计明确的共赢的商业模式,吸引消费者和各方积极参与,提供良好的开放协作环境和有效的平台管理能力。

社交化业务模式的价值

搭建社交化业务模式将为企业的业务发展和运营带来飞跃性的发展。具体从四个方面的价值来体现:

第一,深化客户关系。通过社交化业务模式,消费者和企业全面融合,企业营销销售变“推”为积极聆听、借势而为,与消费者共同营造消费需求,建立更加信任的关系。社交化业务模式帮助企业深化消费者洞察:通过社交化媒体广泛地与消费者、客户和企业员工进行互动,不仅可以进一步贴近消费者,积累海量客户数据,而且通过消费者孕育更多创新能力。社交化业务模式能有效提高品牌影响力:在社交化业务模式下企业营销和品牌建设更倚重社交化媒体,通过消费者主动自愿的参与、评论、分享来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进一步,社交化业务模式有效促进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归宿感和拥有感:在社交化业务模式中,消费者和企业内部相互融合,消费者成为创新、决策、生产者的一部分,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和拥有感。最后,社交化业务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成为企业和品牌的最有效的宣传者。

第二,提高创新效率。社交化业务模式将消费者、合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引入创新,为创新提供丰厚的土壤,大大提高创新效率。在清晰的规则指引下,在有效的管理和良好的协作氛围下,有众多背景和海量参与者的社交化创新平台将帮助企业得到更多的创意,进而筛选出更具变革性的创意。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广泛地接触创新人才,甚至是成本更低的人才。在这样的创新平台上,企业将有效地提高创新速度和降低创新成本。

第三,提高交付效率。价值交付由链状向平面演进,参与方也根据业务交付平台的标准,形成不同能力中心,根据交付任务的不同,以“自组织”方式为基础,组成动态价值链进行价值交付。社交化业务模式的交付方式,有利于信息充分分享,便于分析和改进,推动获得更灵活、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交付能力,而且使资源和能力得到更优化的配置;通过开放和吸引众多的参与者,达到价值交付资源优胜劣汰的目的;通过将消费者引入价值交付,也提高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交付能力。

第四,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社交化业务模式充分将社交化特征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革命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它可帮助企业进行动态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各类型人才社区,更容易寻找和接触各类型人才,并根据业务需要迅速招募或组成临时业务团队;可以帮助企业增强内外部协作,通过建立社区化的协作分享环境,促进与消费者或客户间的、合作伙伴间的、供应商间的各类协作;可以帮助企业升级知识管理,通过基于社交关系的知识管理,提高知识搜索的速度和效率;可帮助企业培育创新协作文化,利用社交化的多种形式主动改变员工行为,鼓励大规模协作,让参与者享受和更加主动参与创新。

很多互联网公司和非以互联网为起点的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尝试社交化业务模式,为社交化业务模式的建设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IBM认为,社交化业务模式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社交化业务模式的转型需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考虑四个业务价值实现的优先级。同时,需要制定明确的赢利模式吸引广泛参与方。此外,企业还需要为参与方提供良好的社交化用户体验及协作环境以提高参与的黏度和交付效率。在实施社交化业务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还应该提升管理能力并进行变革管理,为新模式的建立提供适当的氛围和环境。

(甘绮翠: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进一步的问题或探讨请登陆http://ganqicui.cmmo.cn)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7

一、精益化管理概述

精益化管理,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本田公司的精益生产, 从此,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精益化管理的革命。精益化财务管理是以精益化管理的理念作为出发点, 在筹资、运营资本以及投资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将精益化的思想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 从而进行的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

具体说来, 精益化管理中的“精”是指争取少的投入以及少的时间与资源消耗, 特别是不必要的投入与浪费要进行适当的控制;“益”是指更多的经济效益的产生, 讲求精益求精。将精益化管理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就是将财务管理置于各项指标的价值流中, 从而可以及时的发现其中的问题, 这样可以迅速的将其反馈给管理者, 从而保证价值流的改进与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引入精益化管理, 可以更好的监控医院的财务管理状况, 从而保证财务管理更加灵活、有效, 更好地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采用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筹集

资金筹集是财务管理中很重要的环节, 财务管理精益化就是将资金筹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很重要的目标, 以医院的生产经营为依据, 合理的确定医院的日常经营中资金的需求量, 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从而为资金的良性运行奠定基础。

2、有利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的资金运用

资金的运用关系着医院的正常经营与今后的发展, 因此, 资金的合理运用是财务管理中很重要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精益化, 可以将医院资金的合理运用进行完善, 减少不合理的支出, 从而将成本控制在利于医院经营发展的范围内, 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 为医院的经营管理作出保障。

3、有利于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资金分配

财务管理的精益化管理, 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成本管理, 或是在经营过程中进行良好的资金分配, 这样可以保证资金合理的分配到需要的地方, 合理的配置, 避免资金的浪费与闲置更好地保障医院的经营效益与效果。

三、医院财务管理中精益化管理的运用

财务的精益化管理, 能够通过财务预算、销售以及运营等方式, 更为灵活、有效地了解医院的情况, 从而有利于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1、加强预算管理, 实现医院的财务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要求财务管理的精确与细致, 要求将影响医院财务管理的因素周全考虑, 从而客观的作出评价, 为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预算分析、预算编制以及预算的跟踪控制等的各个环节, 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等有很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 可以保证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 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提高财务精益化管理。

2、加强成本控制, 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是争取以少的投入以及少的时间与资源消耗, 特别是不必要的投入与浪费要进行适当的控制, 这就要求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体现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 首先要做到财务成本的精益化管理, 依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 依靠监督与制度节省开支, 避免成本控制的随意性, 从而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比如从药品采购或是医疗设备的配置上进行成本的控制, 从而尽快的实现财务精益化管理。除此之外, 医院还要营造成本控制的良好的氛围, 管理者带动医院员工共同遵守成本控制制度, 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更好的将财务精益化管理落到实处。

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益化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 因此, 医院的财务管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财务管理精益化的水平。医院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积极进行财务精益化管理, 引进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 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逐渐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技术, 监控经营中的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集成与共享, 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精益化。除此之外, 还要从财务管理的薄弱处入手, 建立起良好的财务信息交流与沟通系统, 从整体上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益化管理。

四、总结

医院的财务管理引入精益化管理, 使得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而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芝, 周红涛, 顾明运, 刘芳.浅议精益化管理理念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医疗装备, 2011 (07)

[2]刘志学.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1)

[3]王玉.浅析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8)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8

关键词:法治,财务信息,评价,常态管理

一、引言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给财务信息拓展了容量和空间,由于软硬件环境的逐渐健全,信息披露的模式日益多样化,信息传递的途径也逐步拓宽,利益相关群体均追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庞大的信息群内,有效挑选对管理层及信息使用者有价值的信息, 需在法治框架内对财务信息质量进行合理评价,使法律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常态化,避免会计领域信息失真现象发生,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实现法治经济一体化格局,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二、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动因

(一)主观驱动。 会计本身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整合成系统资料,形成会计语言的过程即是财务信息的形成过程,财务信息作为单位财务状况、治理成效的货币化反映,是评价公司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潘俊等,2014),财务信息披露虽然数目繁多,但对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报表使用者需求的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是需求大于供给,许多公司、企业不愿意公开其重要的会计信息, 如公司发生重大的亏损、 资不抵债、公司受到财税部门重大处罚等信息会有损公司形象,另一类信息不愿公开是为了规避风险, 防止上市公司股价大跌、防止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二)法律约束。 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应遵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引领,票据法、经济法、税法、证券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形成了强制约束力,内化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质和内涵,但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时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有些企业需要业绩时粉饰报表,上缴税款时抱有避税动机,导致两种情态下,财务报表披露结果差异较大,违反了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规范的客观性原则。会计法也明文规定各单位不得隐匿会计凭证、账簿;谎报财务报告及相关情况。因此,对财务信息实施常态化评价管理凸显重要。

三、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依据

(一)会计准则要求。 我国1992 年11 月30 日依法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1993 年7 月1 日起,我国所有企业均采用借贷记账法。 该方法本身是一个会计行为操作规则,是一个使会计信息生成和定位的框架。借贷记账法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全面、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任何一个经济业务的发生, 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中平行登记,两个科目相互制衡,双轨运行,据此,在会计信息评价过程中,要以会计法规、准则为参照标准,理清会计科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勾稽关系。

(二)税务管理需要。 在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中,有些公司设两套账,一套对内,一套对外应对税务局。 人为割裂二者之间的信息对称取向,在信息传导过程中割裂数据来源到决策过程的整体价值链条,违背信息披露原则,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 税务部门为了收缴税款需要,按照税法要求,依从税务系统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对一些存在疑义的会计指标进行探究、排查,最后锁定模糊指标,进行信息反馈,或进行稽核、或约谈、查账。 这些税务反馈信息也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和参考。

(三)投资管理。 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是迫切的,企业的经营业绩、基本面都会在企业发布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 精明的投资人会从财务指标及其变动中寻找与自己投资方向相关的信息。一旦会计指标出现异动,会从股票价格反映出来。因此,应按照证券法、票据法的要求,对会计信息评价进行常态化管理, 在信息层面给投资者提供心理支撑。

(四) 媒体披露。 有关媒体经常报道上市公司经济行为, 增加信息披露和曝光程度可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公司的财务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若突破了法律底线,难免不被曝光和追查。 因此,媒体曝光程度也可作为财务信息核实的线索和参考,使用会计信息以媒体评价为先导尤为重要。

四、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方法

(一)系统整合。 会计信息是产品,其价值的高低有别于一般商品质量的测量方法,会计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一定层面上约束了会计披露行为, 使会计信息的评价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优质会计信息评价模型和系统,使会计信息传递建立在数据标准化的加工、 整理和标记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对比、追踪和自动复核,借助会计软件分析系统,做到评价过程与披露过程相对接;评估结果与标准信息质量相吻合,把财务信息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取财务信息,综合评价各项指标。 互联网时代,系统整合使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 具有智能导向的信息系统(杨雄胜等,2013)。 由于软硬件环境的逐渐健全,很多传统环境下无法提取或者提取成本较高的信息都将变得简单易得,会计信息可以多个维度和形式保存和传播,交叉复核的一致性可以推测信息的真实性(沈弋等,2014)。打开财经网站,或在股票菜单栏板块中挑选任意一家上市公司,都可以任意浏览其财务会计报表及财务指标的变动状况。 选择适合本企业内控需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作为信息评价原则,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变现能力、营运能力等会计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和分析,强化信用约束和程序约束,以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改善市场的信息环境,提升会计信息评价的质量。

(三)选取权重指标。 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多维的、立体的,会计信息从一定层面反映了会计主体、客户、报表使用人、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及银行、税务、工商等多部门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的经营及管理状况,在会计信息评价过程中选取在会计核算领域中处于显著位置的一些指标,并以此为突破口,牵一发动全身,把财务核算和监督纳入法治视野,实施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四)过程评价。 实际工作中,产品结构、资金运动交叉运行。 虽然成本核算软件会使核算工作大大简化,减小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有的会计人员为达到个人目的或由于疏忽等原因,在原始凭证录入过程初始阶段就出现差错,导致软件运算结果不准确,某一运算环节出现差错,会带动整个信息链条出现错误。 如产量记录、各项费用资料归集不准确,会导致各车间各项单位成本和半成品成本、 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若企业直接人工成本核算不准确,工资表横竖总计不平,导致套取现金行为时有发生;成本计算不准确,会导致利润、所有者权益、资产核算出现错误,资产信息失真。 目前,国企改革、制造业2025、工业4.0、个性化生产、 差别化服务等新生事物都对财务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企业可能存在多个车间, 每一车间生产多种个性化产品,成本费用不尽相同,结构在不断变化,这些都需会计人员对各环节进行缜密跟踪分析、加工整理,把评价工作贯穿于会计核算过程的始终。 在会计领域中对繁冗复杂、难辨真假的信息在法治框架下进行合理评价,依法治企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程评价会计信息,实行常态化管理,突显重要。

五、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内容

对财务指标的内容评价从以下两例进行分析、逻辑论证。

表1 是根据中国电建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形成的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的指标列表。

表1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财报, 从表间数据可以看出,各指标数值从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除流动比率略有下降,其他各项指标2015 年二季度均比一季度有所增长,流动比率虽然略有下降,但速动比率提高了。从市场反馈信息看,中国电建从2015 年3 月初股票价格一路上扬,直到2015 年6 月初。 在此期间,我们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结点,2015 年3 月31 日:开盘价8.00 元,收盘价9.89 元,比较2 月末上涨1.79 元,月涨幅22.10%;4 月30 日:开盘价9.91 元,收盘价18.28 元,本月上涨8.39 元,月涨幅84.83%。 本例假设上市公司以会计法规为行为底线,公开财务报表以真实、可靠为出发点,所认同的上市公司公开财报的真实性给投资人提供心理支撑,因而确立自己的投资方向。 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各指标上涨前提下,引领股价上涨并与财务指标变动正相关,上涨动因从表1 财务指标的数据上涨情况可清楚地分析、判断出来。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15 年10 月27 日晚, 阿里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阿里云营业收入6.49亿元, 同比增长128%,超越亚马逊和微软,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服务商,财报内容见上页图1、图2.

图1、 图2 数据清晰地反映出阿里云收入及与同行业比较状况,从媒体公布的信息来看,阿里公司从2015 年以来对产品和科技的投入达到13%, 已经超过了美国科技公司,阿里“云计算”就是这一投入的产出成果,大数据、云计算减少了人为操作环节,披露结果更准确,更容易被认同。从媒体披露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判断、认同阿里财报的真实性、合法性, 与之相关联的是2015 年阿里 “双十一” 销售收入达912 亿元。 因而,阿里三季度财报数据的可靠性评价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可见,随着财务信息披露和评价工作的落实到位,投资者会依据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各指标数值, 引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行为,这对于健全市场体系、打击犯罪、避免内幕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依法治国方略背景下,会计工作中要加强内涵建设和指标管理,开发利用系统财务软件,提取经审核无误后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料,对各项指标进行比对,查看其公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分析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进行行业对比,据以评价公司资金运营、财务结构是否正常、合理;评价公司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绩效。 寻求各指标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例,速动比率,资产收益率、弹性系数等指标及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变动状况,找出内在规律,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服务。

六、结论

财务报告反映出的绩效信息将直接影响到对公司受托责任履行状况的评判结果(陈志斌等,2015)。财务信息作为公共受托责任的“生命血液”(潘俊等,2013),尤为重要,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评价有助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为提高公信度,可将会计信息进行介质储存,永续存储,以便于对会计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 进行整体、 综合评价。要在制度上堵塞原始信息不合法渠道,从源头上遏制虚假信息的归集和填录,把信息失真的风险降到最低,以改善信息披露、评价环境,提高投资、决策效益,降低信息使用成本。 把评价结果及时公布于众,对财务信息披露不实、勾稽关系不明确、比对关系异常的财务指标进行责任追踪,让出示虚假会计报表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把法条细化,使隐匿资金行为、套取现金行为、对内、对外披露不一致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要在法律层面进行约束和制衡,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把评价工作定位在法治框架内。

参考文献

[1]潘俊,李靠队,许良虎,李敬涛.环境驱动、冲突协调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4,(6):73-80.

[2]杨雄胜,陈丽花,曹洋,缪艳娟.会计理论范式革命:黎明前的彷徨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3,(3):3-12.

[3]沈弋,徐光华,王正艳.“言行一致”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J].2014,(9):29-36.

[4]陈志斌,李敬涛.政府善治目标的实现与政府会计治理效应[J].会计研究,2015,(5):13-19.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9

一、项目背景

2011年安徽电信开始实施财务集中核算, 全省核算及资金支付业务集中于省公司, 一方面, SSC面临全新的集中核算流程、16家市分公司数以万计有着不同报账习惯的员工, 每月管理近13万个操作工序, 处理逾2.5万张的报账单据、13万张附件, 日常运营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另一方面, SSC必须不断提升报账效率和信息质量。

全省集中核算流程新、单据多, 步骤复杂, 日常运营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 工作现场问题随时随处可能出现, 如果都按传统管理模式从下往上逐级汇总汇报,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不能满足公司对SSC处理时效的要求。

信息的摄入主要靠眼睛。跟耳朵相比, 眼睛以立体的方式摄取信息, 而耳朵仅能以线性的方式摄取信息。因此, 用眼睛获取的信息量远胜于任何其他方式所获得的信息量。人们也很自然地就把“看”融于管理之中。目视化管理被称为看得见的管理, 或一目了然的管理。现实生活中, 交通道路的标牌与红绿灯系统很简单地就使车辆行人令行禁止, 就是目视化管理的一个运用。目视化管理的特点是:

(一) 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 大家都能够看得见。

(二) 以公开化, 透明化为基本原则, 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看得见, 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主控制。

(三) 现场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目视的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示出来, 与领导及同事进行相互交流。

针对以上特点, 我们决定在集中运营管理中引入目视化管理, 力求用简单直接的视觉化工具一目了然呈现复杂多变的运营现场问题, 迅速快捷、集中高效地解决问题。

二、总体思路及项目实施内容

运用目视化管理解决财务集中核算运营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以提升质量和效率为目标, 通过形象直观的视觉信息来明示管理要求, 同时, 倡导员工在日常流程运营中实时记录将自己对信息质量、系统质量的评价, 为更加科学地改善运营、优化流程积累宝贵的基础数据。

SSC在财务集中核算运营管理中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一) 分类管理单据, 员工费用单据易于被操作人员识别, 保证优先处理员工费用单据。

(二) 实时监控工作池分发是否正常, 防止因工作池停止分发导致单据滞留;实时掌握每位员工的工作池关闭情况, 防止因承接工作人数太少导致单据滞留在工作池, 得不到及时处理。

(三) 准确计算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长, 并能评价各步骤处理是否及时。

(四) 具备实时收集每个操作步骤发现问题的工具, 定期汇总以便管理层分析解决问题。

(五) 关注报账单据退单情况, 提升服务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运用目视化管理原理, 将颜色管理、信号灯、提醒板、告示板、生产管理板等目视化管理工具灵活运用于集中核算流程管理, 项目实施内容如下:

1.利用颜色管理和信号灯原理, 根据轻重缓急分类标识单据,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对于需要应急处理的报账单, 表单上增加醒目的红色应急标志, 待办任务排序列第一, 这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处理的单据;对公司要求SSC的处理时限是2天的员工费用单据, 单据标上黄色, 待办任务排序列第二, 提示核算及审核人员优先处理。

2.利用提醒板原理, 上线工作池状态查询功能, 一目了然呈现生产线实时状况。

3.上线质量评价功能, 实时收集工作流中的意见和建议, 并可根据不同维度进行统计, 为提升运营管理积累数据基础。

当财务审核步骤填写“不同意”, 意味着问题的存在, 此时, 系统要求必填“质量评价内容”。在填写“同意”, 可选择填写质量评价。可根据不同维度统计查询并导出质量评价表。

“问题类型、具体问题描述、建议”在填写后, 自动带入财辅报账单的意见栏。

4.上线《集中核算基础信息表》, 记录集中运营流程中每个单据、每个步骤的接收、办理时点、办理时长、是否超时等信息, 为均衡性、及时率等运营分析提供基础信息。

5.编制完成岗位操作手册, 规范扫描、核算、审核、票据管理、档案管理各步骤的流程图及工作规范。力求简单、明了、一看就懂, 便于执行。

三、项目实施成效

(一) 报账效率提升

随着集中核算进程的推进, 集中核算业务量逐步加大, 但通过对每一工作步骤处理时长的收集、分析和优化, SSC处理单据的平均时长稳步下降, 集中核算的效率得到提升。

2011年10月, 平均报账总时长 (从员工发起报账到资金支付完毕) 为9.4个工作日, 其中SSC平均处理时长为2.01个工作日。2012年9月, 报账总时长下降到4.86个工作日, SSC平均处理时长不到1个工作日, 报账总时长和SSC处理时长均节约一半的时间。

(二) 管理效率提升

最初为掌握集中核算现场情况, 耗时较长, 延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例如要查工作池单据存量和各员工代办量, 只能逐个查阅或询问, 运用目视化工具后, 通过《工作池状态查询表》一目了然展示单据在各工作池、各核算、审核会计步骤的待处理单据量、各员工的工作池关闭状况, 避免了黑箱作业, 帮助管理者和员工实时掌握整个部门的工作流状况, 可以极其便利地发现系统故障和工作流异常。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10

一、研发费用核算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研发费用的范围难以界定

对央企而言, 其科研工作依托和服务于其主营业务, 管理模式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些将科研作为主要事业的单位有很大区别, 很多企业存在既从事研发活动又进行研发活动的部门, 由于不经常承担国家科技计划, 研发经费占其资金量比例较小, 种种原因导致企业对研发费用理解不透、重视程度不够等。而对于央企的自主研发费用, 国家也没出台核算细则, 研发费核算管理难有统一标准, 加之国家各部委如发改委、科技部、统计局、财税主管部门出台的科技名词繁多, 且没有统一口径的解释, 企业研发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对研发经费核算范围的外延和内涵的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 研发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没有相互配合, 财务部门往往不能按照科研项目预算书中研发经费的明细进行明细科目设置。

(二) 研发费用间接费的分配标准的合理确定较困难

1、一些研发设备与仪器被多个研发项目共用或者非研发设备用于研发, 其折旧费用在各项目间的分摊很难确定。

2、受制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精细水平, 如企业存在多个研发项目, 但没有研发人员明确的项目分工, 研发人员的人工支出在各项目间的分摊很难确定;还存在研发项目借用生产人员发生的人工支出是否归集入研发费等问题。根据有关部门调研, 对一般性企业, “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费用”占比较大, 分别占到企业总体研发费用的六七成。如果研发费中的人工成功无法准确核算, 将导致央企研发费用的核算有较大的失真嫌疑。

3、受制于后勤管理部门的业务精细管理水平、很多央企研发费用中的水电费等分配标准无科学依据, 绝大多数企业直接进入企业生产成本, 不在研发成本中开支。

(三) 科技项目评价通则还处试用阶段, 国企研发费用的使用评价无法实现

由于国家层面出台的科技项目评价通则还处试用阶段, 国企研发费用的使用评价无法实现, 只能凭研发管理部门报奖的结果和所获知识产权的情况进行单方面评价。而一些处于竞争领域的成熟非国有企业, 不少已将研发费用的使用作为利润中心的研发链嵌入产品线利润中心的研发矩阵, 与之相比, 央企研发费用的精益化管理还有提高的空间。

央企研发费核算还存在诸多这种粗放管理之处, 带来的后果不仅在核算管理上有不少不清晰不精确之处, 在涉税管理上, 部分企业存在研发费用没有按项目专账管理, 企业未充分了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情况。如研发人员工资薪金, 不少央企由于没有在研发费中列支, 导致不能列入可加计扣除部分;还有研发专用的仪器设备折旧等各种间接费用无法分摊, 都存在抵扣不足的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央企对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的应用、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合法税收权益, 不利于体现国家鼓励研发的的政策导向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发项目核算及财务精益化管理措施的探讨

(一) 从会计核算角度加强央企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与精益化管理

日前, 广东省出台《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意见》规定破除了优势传统产业不能享受企业研究开发活动都可以加计扣除的限制。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是我国创新政策中优惠最大的政策工具、但享受这一政策, 对企业研发费用管理水平有很高要求, 涉及企业管理多层面的配合。央企在研发项目费用核算及财务管理中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研发费用管理办法, 以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的全成本核算体系。

1、企业的研发费用辅助核算明细账应该与研发任务书及预算有效对接, 如果简单化处理, 如将研发费明细科目设置过于简单或者未能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和费用种类分别核算, 则可能无法满足财税管理部门要求, 同时也违反了客观性原则, 这些都会使央企享受的研发费加计扣除的优惠大打折扣。

2、探索企业研发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评估办法, 建立研发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模型。

3、积极引进研发财务管理系统。研发财务系统应改进对具体研发业务的作业成本的动因分析和涉及的会计处理技能, 初步实现财务职能从报表管理向业务管理现的转变, 使财务管理贯穿研发各环节。

对于研发费中的重要组成的人工成本可考虑引入人力资源内部定价与交易系统和工时管理系统, 其中人力资源成本分直接成本 (取得、开发、使用) 和间接成本 (历史均摊法) , 采取矩阵考核和结算。精细化管理, 建立精确的研发成本核算模型, 加强了对研发成本中多因素的控制。

4、积极实行研发项目的预决算制度, 严格控制研发费用的支出。

企业应根据研发项目计划, 编制研发投入项目预算。项目预算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实施时段、项目实施内容、实施人员、以及分时段的资金投入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入额等。应根据研发投入项目预算编制研发投入项目资金计划, 包括资金需求和付款计划, 并应根据研发投入项目实施进度及付款计划拨付研发经费。

根据项目评审报告及研发投入项目预算对实施项目进行决算。期末应统计账面“研发支出 (费用) ”、“科技成本”对应项目的发生数据, 比较研发投入项目预算;复核项目验收及评审报告手续;写研发投入项目决算报告, 预估项目市场价值;结转账面“研发支出 (费用) ”、“科技成本”, 按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资本化。

(二) 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加强央企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与精益化管理

提高研发费用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有利于体现近年来国资委推行的对央企EVA考核中鼓励研发的政策导向。研发作为一种科研活动, 其投入规模和产出绩效也有利于体现央企的社会责任。提高研发费用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可从以下方面加强:

1、健全研发组织决策与管理系统。企业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研发组织体系, 避免出现研发组织界定不全的现象。

2、实现研发管理精益化, 依赖于组织系统的创新, 推行先进的研发矩阵管理模式, 实现研发管理里的产品线和资源线互相贯通整合。矩阵管理有利于发挥充分发挥职能专家作用, 便于专业人员调配整合, 建立专业人员归属感, 且避免了重复劳动或出现相似错误, 提高了跨部门协作合力, 防止各部门工作脱节, 互相扯皮, 有利于集中精力突破关键技术或产品的研发瓶颈、加快研发进度。

3、对研发项目的预决算及投入产出进行评价。对于一种研发财务管理模式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评价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 评价与绩效考核方法合理与否, 决定了很多评价工作的成败。不少市场化竞争的成熟企业采用设计了符合其业务结构的利润中心管理模式和绩效管理方法, 使研发费用评价嵌入, 有的研发团队甚至入股产品线以达到最佳激励效果。央企可借鉴该方法, 并结合自身特点, 开发出研发费用评价体系, 以更好地衡量研发费用的使用效率和后续合理的激励机制。

摘要:本文探讨了央企研发费用核算存在的问题, 并从会计核算和自身精益化管理角度提出了加强研发费用核算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以期为其更好的进行研发费用核算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研发费用,核算,精益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凯华.我国企业研发项目管理及研发经费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 (6) :56-58

[2]吕亮雯.广东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特区经济, 2012 (5) :35-37

网格化城市管理启示 篇11

“里九外七皇城四”,这是建立北京四九城的时候,对各门的叫法。

对于城市的建设管理方式,古来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四通八达。凡历史上设计良好的城市,均无死角。

对于宜昌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设计,笔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几百年前的北京城。管理这个设计方案运行的机构有一个“绝无仅有”的名字: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

不仅这个机构独一无二,宜昌对于城市的管理理念,也是独一无二的。

无死角覆盖

在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里,我们看到了宜昌市城区的所有角落。

按照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这一很有科技含量的系统核心:多重人治系统。

何为多重人治系统?该设计来源于日本的“都道府县,市町村”的双重行政设计,将行政管理范围尽量切碎,按照网格化设计,使得行政区域内在管理上没有盲点。

这其实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实际非常浩大的工程。这至少意味着,无论你在宜昌市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有任何情况出现,你都可以在五分钟之内找到一个网格管理员。而且全部网格管理员都拥有和主网络联网的终端系统,通过信息上报和实时网络监控,事故反应速度会提高到一个以往匪夷所思的地步。

而这,也是宜昌市网格系统设计的初衷之一。

宜昌市西陵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苏,是个经常一脸笑容的人。不知道这是否与他常年和民生打交道的关系。他表示,在网格系统建立之后,至少可以做到“人,物”两类信息全覆盖。

“在系统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个小区的每一栋楼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组成,是租户还是业主,家里有几口人,都是做什么的……”他说,这还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基本信息。甚至连一个网格内哪里有下水道井盖公共设施等等,都一应俱全。

那么这一套如此详尽的系统,财政在其中投入的经费是否非常巨大?张苏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在西陵区总共有541个网格,每个网格有一个网格管理员,工资每月两千出头,由市财政与区财政两级按照6:4划分支出。“其实远远低于建设一个如此密度的监控系统所要投入的经费。”他说的是实话。

而网格管理员的工作,相对于传统社区工作而言,机动性更高,反应更迅速,上报速度更快。作为“宜昌市第一批网格管理员”的王宽仁来说,大学毕业来做一个网格管理员,虽然工资不高,但“工作还是很有意思的”。

他说,根据自己工作这几年的体会,网格管理员“是一个没有可借鉴的工作”。由于这个“头衔”只在宜昌存在,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能真正用心去探索这份工作。“工作自豪感还是很强的。”

搜集人口信息,管理社区综合信息,联动化解社会矛盾……这些看似复杂却“接地气”十足的工作,让宜昌人给这些东跑西颠的网格管理员们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格格。

三种机制

在网格管理的“三种机制”中,纵向机制就是要理顺“三个中心”和社区“三个站”之间的关系,确保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原工作任务各自承接,顺利运行。主要是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部门的职能对接和信息双向反馈,确保沟通顺畅、联动共享。

所谓“横向机制”,是重点理顺街道“三个中心”之间的关系,社区“三个站”之间的关系。他表示,以社区层面威力,就是要强化“两个合作”:一是网格合作,其核心是“分片负责,分组互助”;二是“三站合作”,其核心是“三站协作、信息共享”。

说到“内部机制”,他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将是在社区网格工作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他说,要让网格管理员扮演类似《西游记》里土地爷的角色,能随时将各类信息“精确定位,准确掌握”,基于此,他们还发明了类似“带头制”即老工作人员牵头工作制度,和类似管辖区域延伸制度的“网格合作”制度,即若干名网格管理员以及社区志愿者形成互动小组,对同一个片区几个相近的网格负责,进行联合巡查走访,轮流值班休息。

他表示,“双合作机制”是他们的一种探索,现在还在完善阶段。但在其他方面,宜昌的“网格化城市”,已经是其他城市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事实了。

全民共建

宜昌对自身未来的定位,是“现代化特大城市”。宜昌市财政局局长王金建告诉记者,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根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既大又强,特优特美”这八个字。围绕这八个字的目标,我们提出了“123”的财政工作要求:坚持一个宗旨,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基层群众,服务预算单位。他表示,“123”工作要求是一个深度融合的统一体,要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从城市的综合管理角度来谈,应该是一个以政府建设为导向,集合企业、甚至全民力量的建设方式。

宜昌市财政局副局长张爱平表示,在财政购买服务的角度来说,其目的,也是为了贯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财政要分清应负责的领域”精神的一种实践。

他说,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财政一定要分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购买服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已经有其他城市以前尝试过将一些原属公立的项目交给市场运行,比如教育,医疗等,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而且效率都有显著的提升。但这种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购买服务,在全国尚属先列。

从介绍中了解到,宜昌市财政局不断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力度,包括大力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法律援助体系建设、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基础建设和完善政府服务管理功能。

张爱平说,只要方向明确了,方式对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宜昌的城市管理水平将迈上新台阶。

业务管理财务化论文 篇12

一、FCH简介

FCH是O racle的电子商务套件 (E-Business Suit, EBS) 子模块, 它提供基于财务科目的合并处理系统, 可实现企业集团直接抽取子系统科目的数据实现自行合并, 进而消除基于“报表”合并带来的不利因素。然而, FCH并不能提供完全满足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合并的实际需要。基于Oracle FCH的报表合并系统主要是利用O racle OAF (O racle A pplication Fram ework) 框架, 采用B/S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架构, 嵌入OWC (O ffice W eb Com ponent) 控件, 充分利用Excel已有的报表处理功能, 对O racle FCH进行客户化开发、扩展和改进来实现的。其特点是开发周期短, 见效较快, 充分考虑最终用户的操作习惯, 能与企业集团的O racle EBS系统实现深度无缝集成,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等。

二、客户化开发需求分析

由于FCH提供的是基于财务科目的合并处理, 而D F企业集团需要一个包括财务合并及合并报表管理的集成系统, FCH仅提供标准的试算平衡表和基于多维管理分析的EPB (Enterprise Planning and Budgeting) 报表, 各种法定财务报表需要扩展开发, 需要开发一个报表系统来满足企业集团对报表管理发布的要求;D F企业集团原有的财务系统是通过100多张报表来收集财务信息, 分为月报、半年报及年报, 而这些报表中只有部分数据可以装进FCH中, 需开发客户化报表数据收集功能模块;D F企业集团都是通过报表来提交或收集信息, 原有系统无法转变为通过科目余额表的方式来填报数据, 需要扩展开发一个报表数据填报功能模块, 并将子公司上报的报表翻译成科目余额表;同时系统需要具有汇总功能、将FCH的结果回写客户化报表功能、数据验证 (包括表内验证、表间验证、历史验证、与FCH科目余额表的验证、与关联交易平台记录验证等) 功能等;企业集团客户希望建立一个关联交易平台, 而FCH本身提供了基于科目余额的内部往来匹配报表, 但无法提供基于明细信息的核对, 因此需开个一个客户化关联交易平台, 帮助企业集团用户核对往来账目。

在财务报表合并系统客户化工具的选择上需主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用户操作界面尽量与原有系统操作方式接近;二是系统应具备灵活的可配置性, 企业集团报表的现状是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报表模板变更, 因此需要提供非常灵活的报表配置功能, 以满足每年年底对报表模板进行及时调整的要求;三是开发工具需要能简便地交付给客户维护;四是开发完成的财务合并系统与EBS集成, 并提供给用户统一的系统入口和统一的界面风格。

三、报表合并系统设计

根据客户化开发需求分析, 结合Oracle FCH的特点和目前流行的开发语言及工具, 本系统在研究设计过程中采用FCH+JSP+Excel插件组合方案。其原理是通过JSP开发数据管理页面和报表模板定义页面等;通过嵌在JSP页面中的Excel插件, 用户可以从本地Excel复制报表内容并粘贴到JSP页面中的Excel插件上, 并实现数据上传;通过JSP页面中的Excel可以查看报表并修订更新其中内容;FCH中完成合并抵消计算。由于客户化的JSP和Excel插件均可以方便地集成在O racle EBS中;JSP采用O racle标准开发工具, 开发技术难度一般, 而Excel插件采用第三方提供的功能, 开发技术难度中等;用户所上传报表即所见报表, 可以方便的在JSP页面上修改报表并提交, 交互性较好, 且与D F集团三级子公司的原有报表系统操作一致, 故用户操作困难程度较低, 方便用户使用。

其一, 财务报表合并业务流程。按照业务流程管控财务业务工作是财务管理最重要的管控措施之一, 同时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信息化和研发应用软件也是当前国际上最流行、最新的趋势。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合并系统的整体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合并业务的方向是自底向上。

其二, 财务报表合并系统的合并业务步骤。DF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合并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 即关联交易平台、报表管理平台和Oracle标准模块报表合并中心 (FCH) 。各子系统的业务步骤如下。

(1) 关联交易平台子系统流程设计。首先由集团旗下的各单位在规定的扎帐日期之前核对截止上月的关联交易, 并有总部关联交易会计负责监督;其次各单位可以在关联交易平台中运行差异报告, 并根据差异报告的结果各单位调账, 并有总部关联交易会计负责监督;第三步是由总部关联交易会计或相应层级合并节点关联交易会计在关联交易平台中对单位扎帐;第四步是由总部关联交易会计或相应层级合并节点关联交易会计在关联交易平台中运行差异报告, 根据差异报告结果调整集团关联交易差异的门槛值, 锁定自动抵消的质量;第五步是由总部关联交易会计或相应层级合并节点关联交易会计在关联交易平台中提交自动抵消处理程序, 系统根据用户设定的门限值, 自动生成抵消分录;第六步是根据第四步和第五步产生的结果, 总部关联交易会计或相应层级合并节点关联交易会计在关联交易平台中手工调整各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事务处理信息, 并手工编制相关的抵消分录;第七步由总部关联交易会计或相应层级合并节点关联交易会计在关联交易平台中导出关联交易调整和抵消的汇总分录, 并提交综合会计;第八步是由合并综合会计将关联交易平台中导出的关联交易抵消信息导入到FCH中控制合并结果。

(2) 报表管理平台子系统。下属子公司填报、上报报表流程设计。首先是各单户在关联交易平台扎帐后, 登录报表管理平台填报科目余额, 完成资产负债科目余额表和损益类科目余额表;其次各单位打开需要填报的DF会计报表 (在报表管理平台中) , 通过报表的计算公式自动生成部分主表和附表;第三步是由各单位用户继续填写无法自动生成的报表, 完成所有报表的填写;第四步由下级单位的会计主管登录报表管理平台, 利用系统提供的批量验证功能对报表进行批量的校验, 并根据校验结果判定是否可以上报本单位报表, 如果报表验证失败, 但确实是由于本单位特殊情况引起的, 则要求利用报表管理平台提供的报表备注功能填写报表填报说明, 如果由于填报错误引起的校验失败, 则要求相关会计重新填报报表;第五步对通过验证或者已编写填报说明的报表, 下级单位的会计主管可以在报表管理平台中完成上报;第六步由上级单位的会计主管登录报表管理平台, 利用系统提供的报表状态查询功能, 可以查看下级单位的报表上报情况, 督促下级单位及时高质量的填报会计报表;第七步是由上级单位的会计主管登录报表管理平台, 利用系统提供的报表批量验证功能, 对报表进行批量验证, 可以通过报表状态查询功能, 查看批量验证的结果;第八步是由上级单位的会计主管在报表管理平台中, 对下级单位的单张报表进行审核, 审核后的报表将不允许下级单位撤销审核, 同时系统提供了批量审核功能, 上级单位用户可以制定某一实体下的一批报表批量审核。

本部门单位流程设计。第一步由总部合并报表会计提交程序, 将本部若干家单位核算科目同步到FCH中;第二步是由总部会计提交匹配检查报表, 找到尚未维护映射关系的科目;第三步是总部会计科目映射关系, 并创建新的映射关系版本;第四步是本部各单位会计登录财务合并中心 (FCH) , 提交程序, 将各单位的科目余额表导入到FCH中;第五步是总部合并报表会计在FCH中对DF集团公司本部 (汇总) 节点提交第一次试合并, 目的在于找到本部各单位往来余额之间的差异;第六步是由总部合并报表会计提交公司匹配报表, 发现本单位内部往来余额之间的差异;第七步是总部合并报表会计协调本部各单位调整内部往来余额的差异;第八步由筹备组各单位重新提交科目余额表;第九步是筹备组各单位登录报表管理平台填报表, 完成后上报;第十步是筹备组各单位关帐;第十一步是总部合并报表会计在收审完各子公司报表后, 在总部帐套中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分录;第十二步是总部会计登录财务合并中心, 提交科目余额传输程序, 将集团总部核算系统的科目余额导入到财务合并中心;第十三步是总部合并报表跨级继续集团合并流程, 同时总部会计编制总部报表;第十四步是等集团合并完成后, 总部关闭核算系统集团总部帐套。

(3) Oracle标准模块报表合并中心 (FCH) 子系统。集团财务合并流程设计。第一步是由总部合并报表会计登录报表管理平台, 提交验证报表程序, 并审核子公司报表, 同时, 替子公司提交科目余额表;第二步是总部会计编制长投合并调整分录;第三步是总部会计在报表管理平台编制固定调整分录, 并导入财务合并中心;第四步是总部会计在报表管理平台填写审计调整分录, 并导入财务合并中心;第五步是由总部会计从关联交易平台中导入关联交易抵消分录;第六步是由总部会计提交财务合并流程, 系统根据事先定义的自动抵消规则产生长投及本部单位往来抵消分录, 并将过入的外部抵消分录导入到汇总的科目余额表;第七步是由总部会计根据系统合并的结果, 调整合并规则和外部抵消分录, 多轮合并试算后确定合并结果。

编制并分发合并报表。第一步是由总部合并会计登录报表管理平台, 利用事先定义的取数公示生成合并报表, 包括集团合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一部分损益类附表, 同时也完成本部汇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一部分损益类附表;第二步是总部合并报表会计继续编报集团及本部的其他报表;第三步由总部合并报表会计将本部汇总及集团合并报表导出并打印, 准备向领导汇报材料;第四步是由总部合并报表会计组织向领导汇报。

四、结论

财务报表合并本身一直是财会界公认的四大难题之一, 因此财务报表合并的信息化即财务报表合并系统也存在较大难度。通过客户化财务报表合并系统的开发和实施, 结果表明本系统的实施, 对DF企业集团的财务流程进行了重组和优化, 彻底改变整个公司财务和会计业务底层次离散化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实现财务报表合并和数据管理的集成化和信息化, 显著提高财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水平, 较好地满足财务分析和内部财务控制对财务信息的必要性、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 进而满足DF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上一篇:灌溉水资源下一篇:使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