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2024-06-22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精选12篇)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篇1

5月30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 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 (以下简称“厦门市科协”) 和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大金龙”) 携手向全市青少年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辆国内首创的青少年“流动科学工作室”专用车。该车用于厦门市青少年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需求, 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供硬件支持。

当天上午, 由厦门市科协和大金龙公司联合主办的“流动科学工作室”捐赠仪式在厦门湖里实验小学举行, 厦门市领导、厦门科协相关负责人、大金龙企业负责人和湖里实验小学师生共同了参加了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 这辆青少年“流动科学工作室”专用车在车身设计上颇具特色。车身颜色采用清新明亮的蓝色为基调, 象征科学技术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国际会展中心等厦门市标志性建筑和火箭、星球等科普元素组成的车身图案, 富含现代科技感和城市特色, 充分体现了科普教育专用车的特点。据介绍, 这辆专用车总价值60万元人民币, 是大金龙专业技术团队根据厦门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功能需求, 对传统旅游大巴进行改造而成的。该车长度为9米, 车上配备了微型机车床, 百变创意套材, 科学模具、展板等价值10多万元的科技活动器材, 车内设置24个座位和6张操作台, 后排有一个专门的科学器材储物柜, 车下经过空间拓展, 可容纳200名左右的青少年同时进行机械组装、模型制作等活动器材设备, 可满足在户外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需要。

厦门市科协副主席郑颖聪告诉记者, 作为厦门市为儿童办实事项目之一, 从2005年至今, 厦门市科协先后在思明、湖里、集美等六区的主要社区建立了15个固定的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由于这些科学工作室场所相对固定, 无法确保该市科普教育工作实现全面覆盖。为此, 在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的关心重视下, 今年3月, 厦门市科协和大金龙就打造一辆科普教育专用车进行了协调, 并达成合作意向。4月, 大金龙召集资深技术人员, 就车辆的开发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经过双方的多次沟通, 设计方案几易其稿, 才确定最终方案, 从而成功打造出这辆国内首创的青少年“流动科学工作室”专用车。

据了解, 这辆青少年“流动科学工作室”专用车的正式启用, 将有效弥补厦门市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空间分布不均的缺陷, 让广大青少年又多了一个走进科技、学习科技、了解科技的场所。厦门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定期将车辆开进岛内外偏远地区的学校、农村等地, 举行相关科普教育活动, 让青少年在玩乐中提高动手能力, 让他们接受科学、喜欢科学、运用科学, 从而有效推动该市基础科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也为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建设和跨越式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后备人才和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篇2

我校围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大力推动了我校科学教育的发展,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内外科普教育活动,使我校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保证以后更顺利的开展工作,现将近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司其职,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工作的成效

(一)把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作为了全面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努力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1、进一步加强了科学教育,广泛开展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

2、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科学教育教师、科技辅导员,确保了学校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推进了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

1、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上足了科学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课程等。

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中设计安排了科学教育专题,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确保了在校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不少于50%。

3、教务处落实了科学实验教学。按有关规定开足开全了所有科学实验课并分组安排实验。

(三)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教育活动

1、利用班、团、队活动,广泛开展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节能减排全民科普行动、废物再利用、心理生理卫生等健康知识、安全避险知识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各种科普知识。建立科技兴趣小组,并正常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网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平台,加大科普方面的知识宣传,在校园里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了中学生科技竞赛及“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活动。

2、由政教处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普活动月”、“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系列活动。

3、由团委利用乡村少年宫为载体,开展了各种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的活动。

(四)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

充分利用了“校校通”网络平台和“班班通”设备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由政教处组织开展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充分发挥了家长学校的作用,普遍提高学生家长的科学素质,将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把家长对子女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成效作为“和谐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职工”评比的重要标准。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篇3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教育项目;科技场馆;青少年;促进

1 科学教育在国外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科学教育在西方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历史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造成一些强国的崛起:如蒸汽机和纺织业之于英国;有机化工和内燃机之于德国和电力、铁

路和钢铁业之于美国。西方国家由此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基础上,西方国家将科学教育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冲破了被教会控制的经院教育,实行了科学教育,即在中小学中传播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在我国,科学教育进入课堂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1901年, 清政府决定将旧式诵读经书的学校改革为现代化的学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全国普遍实行。这是科学教育进入学校的开始;民国初期, 中国政府在小学课程中设置了科学教育的内容,自然课和常识课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和国民希望强国的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先后公布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重新编制了小学《自然》课的大纲和教材以及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小学科学教育八套教材的审定。这说明我国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着力把科学教育提高到与传统的语数英物化课程并重的高度上来。

2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20世纪以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20世纪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当代的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国家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把科学教育当作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许多国家将科学和语文、数学一样确立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世界经合组织(OECD)举办的国际学生评测项目(PISA)对15岁的青少年进行素质评

测,以前只评测语文和数学,自本世纪以来增加了对科学素质的

评测。2008年,PISA把科学素质的评测列为重点,给予很大的重视。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在早期建立的科学概念,掌握的探索技能以及确立的对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其成年后所具有的科学素质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2.2 科学教育是脑科学、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发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结果都表明:

2.2.1 青少年早期的经历对其认知能力、社会情绪能力、健康、以及脑的组织结构等具有独特而强大的影响。早期青少年脑的可塑性最好,是功能发展的最佳时期,却也是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

2.2.2 脑的发育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既和基因有关,又和外界的刺激有关 。在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中,给青少年创造优良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2.2.3 早期发展对青少年气质和社会情绪能力具有重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他们一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对社会来说也是和谐和稳定的基础。

2.2.4 早期发展对于感知和认知能力,对于身体健康,对于预防不良发展倾向等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总之,青少年的早期发展状况会影响他们后来的学习、工作,以至成年后的发展,从整体上说,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就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实力;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即使某些方面后来可能做些弥补,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3 在科技场馆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

根据我国科技部科普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1735个,其中含科技馆364个,科学技术博物馆632个,青少年科技馆(站)739个。青少年是科技馆教育活动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受众,科技场馆是开展校外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硬件设施急剧扩张的同时,科技馆要吸引公众、尤其是让青少年“走进来”,并且“留得住”,就要在软件,尤其是科学教育项目的研发上下功夫。科学教育项目研发也是解决目前科技场馆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

4 科学教育项目在福建省科技馆的开展情况

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始创于2012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等四家主办单位希望通过展评活动,向社会、中小学校和科技场馆推介这些教育项目,提高人们对科技场馆非正规教育价值的认知。同时,主办单位还希望活动能传播创新的科学教育方法和理念,激励更多的科技场馆研发创新性的科学教育资源。

在2014年第二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中,福建省科技馆推荐了两个项目:“神奇的国石——寿山石探秘活动”和“闽江口湿地观鸟活动”。这两个项目都极具当地特色,深受参与青少年的喜爱。

4.1 “神奇的国石——寿山石探秘活动”

寿山石是四大国石之首,其色泽瑰丽雅致,品种丰富多样,目前有160多种,在石间世界可谓倾国倾城。其中“田黄”价比黄金,几乎是历代皇帝刻制 “御玺”的专用石料。“神奇的国石——寿山石探秘活动”旨在以福州本地特色自然资源——寿山石为依托,让孩子从欣赏、体验、实验探索、刻制、交流等方面经历对寿山石全方位、深层次的探究。

项目流程有:

①赏石:到“寿山国石馆”参观。

②探石:到“寿山石矿洞景区”探索寿山石挖掘的方式和形成的奥秘。

③捡石:在景区捡石区捡自己心仪的石头,辨别石头质地。

④磨石:在磨石区打磨石头,形成自己的寿山石毛坯。

⑤研石:在福建师范大学地质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岩石分类和辨别方法,对寿山石的硬度、种类、成分、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和探究,撰写探究报告。

⑥刻石:在专家指导下了解篆刻历史,学习篆刻方法,并刻制一枚自己的印章。

⑦写石:制作寿山石探索海报,表达自己的体验及收获,传播寿山石文化。

⑧谈石:邀请各界专家和孩子们一起座谈交流。

⑨挺石:进行网络签名,支持“爱我国石、爱我家乡”活动。

本项目的特色有:

4.1.1 深入、系统的探究过程

本活动从考察体验开始、到动手实验研究、到亲手磨石和篆刻,制作海报以及网络签名等,充分考虑到少年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感性认知和体验,到实验及理性分析,最后到情感升华和表达,探究过程系统、深入。相对单一的课堂授课,孩子在其中所收获到的科学知识、方法、态度、精神以及情感体验是极其深入的。

4.1.2 与学校科学课程衔接紧密

与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认识岩石》、《岩石会改变形状吗》等内容契合,很好地实现了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

4.1.3 文化和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

本活动把岩石形成、寿山石形成及成分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寿山石文化艺术体验过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极具文化内涵。

4.2 “闽江口湿地观鸟活动”

这个科学教育项目方案旨在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生态教育,使参与本项目的中小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实践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有关生态学的知识,同时启迪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认识到保护闽江口湿地生态资源的重要性,并可结合福州当地的区位优势,开展两岸科普交流活动。

这个活动的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2.1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目标

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对闽江河口湿地鸟类活动的观测,了解认识闽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初步学习鸟类活动的观测技能。

4.2.2 青少年的科学方法、能力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做和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养成勤于思考、认真探索,努力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4.2.3 青少年的科学态度、兴趣的培养目标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和法规,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等品质。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接近大自然、贴近大自然,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

自项目开展以来,参与的青少年在专家的指导下,观赏鸟类纪录片、参与观测知识讲座,并实地进行了湿地考察。在考察中中青少年们完成了观测、记录、写生、填写考察报告等多项任务。在活动中青少年们深刻感受到湿地、飞鸟、人类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体会到湿地的脆弱,大大增强了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的意识。这比任何一堂青少年只能正正经经坐在教室里,教师讲授,青少年只能被动接受的生物自然课程的效果都要好得多。而且,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参与兴趣,科技馆还组织他们进行湿地写生比赛,制作湿地水鸟书签,深受青少年们的喜爱。

5 总结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篇4

1.1 新媒体的定义与类型

新媒体是20世纪后期在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相对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型媒体形式。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 网络技术, 移动技术, 通过互联网, 无线通信网, 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根据新媒体的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式不同, 可分为互联网、手机和数字电视三种主要形态。其中互联网新媒体包括网站、网络社区、博客微博自媒体、个人网络通信软件等。以手机终端的媒体形式包括手机短信、手机视频、手机彩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等;电视基础上的新媒体包括移动电视、楼宇电视, IPTV等。

微博, 是微型博客的简称, 是一种允许用户即时更新的简短文本, 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 具有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等特点。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多平台浏览发布, 所发信息实时传达, 并可一键转发。

1.2 新媒体信息传播特征

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 海量性与共享性, 多媒体与超文本, 个性化与社群化。具体如下。

1.2.1 传播主体多元化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普及之前,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权利大多被官方媒体所控制, 传播主体十分单一。信息的传播需要经过官方认定的把关人层层审核过滤后, 再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从业机构统一发布。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在于, 它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消息传递的束缚。当前社会处于改革攻坚期和转型关键期, 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我国公众的信息传播权利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保障。微博、微信、QQ, 任何信息, 任何时间地点, 只要连接互联网, 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公众的角色由受者亦转变为传者。新媒体环境中, 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1.2.2. 传播速度即时性

新媒体的即时性表现在传播的过程中, 信息传播过程和公众的接受过程几乎感觉不到时间间隔。这加快了信息的流动, 减少了信息流通的成本。第一时间、第一速度, 新媒体环境下, 公众及时了解热点事件的进展状况。“薄熙来案件”的微博直播正是个很好的例子, 它成为了中国司法审批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1.2.3 传播内容交互性

注重互动与反馈, 这是社交媒体走红的最重要原因。新媒体环境下, 随着传者与受众身份的一体化, 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趋于频繁。传播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受众的反馈, 及时的交互和反馈不仅有利于传播过程的深入, 也有利于调动受众参与性, 成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

2 青少年与科学素养

2.1 科学素养

2.1.1 科学素养的内涵

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对公民科学素质进行了最新定义是:“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树立科学思想, 崇尚科学精神, 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可见, 科学素养的层次可分为四个: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2.1.2 科学素养养成的传统渠道

当前青少年获取科学信息的前三个途径是:课堂教学;报刊杂志;广播电台与电视。除正规教育外, 大众传播媒体是学生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影响他们科学素养变化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者认为, “在拓展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途径时, 一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二要适应个性发展;三要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 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1) 媒体对青少年的冲击更是大有超越学校这个第一课堂的趋势, 正如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 媒体已经超越物件本身, 而成为生活环境。

2.2 青少年

2.2.1 青少年的群体特征与认知发展规律

青少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年龄群体, 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青少年的头脑灵活, 好奇心和自我意识都很强。因而, 他们会比社会上其他人群更为关注我们生活变化中的世界, 也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另一方面,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心智发展还不成熟, 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十分有限。因此, 青少年阶段是培养起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 亟需通过正确的途径进行引导。

2.2.2 青少年的媒介使用习惯

截至2012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 其中19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26.6%, 成为仅次于20-29岁年龄段的第二大群体。对于青少年而言, 他们正处于成长期, 并日渐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作为“数字原住民”, 他们使用网络更加深入、接触内容更加丰富、使用过程更加自主。根据最新发布的《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报告显示, 82.9%的青少年每天使用上网, 10.6%的学生趋于过度用网。56.9%的学生课外知识主要来源于互联网, 72.2%的学生认为网络可以获取学习资源, 77.8%的学生认为网络可以扩大知识面。可见, 青少年主要利用网络来扩大知识面和获取学习资源。

因此, 将新媒体作为科学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既符合当前信息时代的潮流, 迎合青少年的媒介使用习惯, 又能便捷高效地推广科普知识, 这对于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3 善用新媒体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科学微博对青少年科学态度养成的影响

基于以上假设, 本研究聚焦新媒体中颇为流行的社交媒体, 选取其最流行的应用之一:微博, 进行深入探讨。在青少年科学素养的维度, 结合微博平台的自身传播特点, 重点关注传统渠道难以评估的科学态度层面。运用质性的研究方法, 将研究主题逐步缩小为:科学微博对青少年科学态度养成的影响。研究框架如图1。

3.1 研究对象

微博用户。以传播“科学知识”, 提高个科学素养为主题的微博用户, 并且通过新浪微博的官方认证, 加V。粉丝数量超过10000人。微博内容。选取关于科学传播内容有关的微博, 10条, 评论数大于20, 转发数大于50。

3.2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 本研究参考了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一书, 阅读并撷取其中方法论的部分。得知:阐释学或阐释学的方法, 适用于某一现象的意义研究;民族志的方法, 研究问题的发生过程和具体细节;象征互动的方法可以了解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常人方法学观察被研究者行为过程, 了解其认知方式;实践性很强的行动研究, 用于改变现存的社会现象;女性主义的方法, 适合探讨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关系, 特别是性别、种族、社会阶层带来的差异;话语分析的方法, 主要针对于对话或文字分析的资料;个体生态学的方法, 能够帮助形成对一个个体的整体性了解。因而, 本研究运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青少年的行为过程, 来了解他们的认识方式。

3.3 研究过程

选取5个加V的科学微博账号, 选取有代表性的微博内容10条, 分析其粉丝或其他微博用户对其的评论内容。

3.3.1 微博账号

中国科普博览:官方微博, 中国科学院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粉丝11147, 关注168, 微博2056条。

酷炫脑科学:私人账号, 原创专业脑科学科普微博。粉丝34688, 关注1827, 微博458条。

瘦驼:私人账号, 科普作家。粉丝538079, 关注660, 微博15819。

科学松鼠会:官方账号, 民间科普组织松鼠会。粉丝929082, 关注370, 微博7215。

3.3.2 微博内容

关于自闭症:评论23条, 转发106条。

关于二手烟:评论156条, 转发1470条。

关于放射线:评论56条, 转发460条。

关于环境污染:评论10条, 转发24条。

有关孩子的科普知识;评论75条, 转发501条。

3.4 研究结论

3.4.1 微博内容的呈现

本研究旨在寻求微博对科学态度形成的关系, 故选取微博的内容全部涉及科学知识。统计分析数据后, 可大致将科普微博的内容分为以下几类:基础科学知识、生活常识小贴士、佳节假日相关微博、通知通告招募类。微博发布者试图在求新、求变的主旨上, 迎合粉丝的喜好, 发布能够吸引粉丝眼球的微博内容。微博虽以科普为主题, 但其内容的趣味性、时效性、贴近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3.4.2 受众对内容的反馈——科学态度的养成

微博内容对公众科学态度的养成有何影响?研究以“自闭症主题”的微博为例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 探究粉丝的科学态度的改变状况。

如图11所呈现, 在所有23条微博评论中, 绝大多数的微博用户流露出个人态度的变化。譬如, 微博账号“端端的后院”发表感慨:“那我也自闭好了”, 涉及到个人的行为改变。“孤独的仪式”认为:“可以装作迟钝以保命, 可以屏蔽个人感受”, 这是对一条科学微博的观点的评价, 一方面显现出对此微博内容的认可, 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个人态度的显著变化。“逢冬草木”对此内容表示认同, 并提出自己的以为:“那么多动症呢?”这是因一条微博而产生的相关其他思考, 属于知识迁移范畴, 调动起其运用知识的积极性, 所以在科学态度方面属于积极的。“李湘林”点评, 以为“《长安乱》里的情景与此条自闭症的内容相仿”, 联想到其他作品中的人物与行为, 加深了其对此条微博内容的理解。“酷炫脑科学”, 作为同类微博的认证用户, 对自闭症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补充理解分析, 属于内容传播叠加的互动形式, 评论并转发, 于是有更多的受众可以获得关于自闭症的新的知识。相关账号还涉及到“北京朝阳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 试图引起相关部门从医学的专业化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从以上分析可知, 一条科学微博的内容能够引起其粉丝的关注于讨论, 这是调动其科学态度积极性的重大表现。而科学态度的形成, 不仅在科学知识的积淀中提高, 也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中。微博强大的互动性特征, 最大程度上扩大了内容传播范围, 提高了其影响力, 并调动了微博粉丝的个人体验、相关知识迁移能力、人际传播分享的过程。因而, 科普微博对于公众科学态度的养成, 具有很明显的正面影响。

青少年科学素养知识竞赛 篇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长2.2万多公里,海岸线长__________。

A、1.6万多公里

B、1.8万多公里

C、2.1万多公里

2.他从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直到1955年才回到祖国。他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后来,他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是_________。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3.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_________当选为主席。科协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A、李四光

B、朱光亚

C、周培源

4.1959年9月,中国成功发现并开发_______油田,证实了我国学者提出的“陆相地层生油”理论。

A、胜利

B、中原

C、大庆

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其中“两弹一星”指的是________。

A、原子弹、中子弹、遥感卫星

B、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6._________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对当时美国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A、1957年

B、1964年

C、1965年

7.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__________。

A、结晶体牛胰岛素

B、非结晶体牛胰岛素

C、新生儿胰岛素

8.1966年,我国数学家__________取得歌德巴赫猜想“1+2”定理领先世界的成果。

A、苏步青

B、陈景润

C、华罗庚

9.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零3个月,而新中国用了________。

A、3年零8个月

B、3年零3个月

C、2年零8个月

10.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_______被送入太空。

A、“东方一号”

B、“长征一号”

C、“东方红一号”

11.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信息技术专家王选领导科研集体研制成功___________系统,促进了该产业的形成,取代了已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A、激光照排

B、汉字激光照排

C、中文报纸编排

12.1975年,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___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A、3 B、4 C、5

13.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全面复苏,那次会议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科学的春天”。会上,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1988年9月,邓小平又提出_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发展才是硬道理

14.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_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A、3 B、4 C、5

15.1979年11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这就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____________为活动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2010年7月底,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在广州举行。

A、邓小平

B、钱学森

C、周光召

16.1980年5月,我国向_________预定海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17.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_个能够从潜艇水平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A、3 B、4 C、5

18.1983年,我省科学家王永民研究并发明了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成为我国汉字输入技术的里程碑,该技术简称为__________。

A、简码

B、王码

C、智能码

19.我国的“863计划”从1986年3月开始实施,执行多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国防和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计划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科教兴国计划

B、科技发展计划

C、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20.1988年3月,我国首例_____________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了接生手术。

A、代孕婴儿

B、试管婴儿

C、双胞胎婴儿

21.1988年10月,我国高能物理研究装置_________建成并首次对撞成功。

A、长沙正负离子对撞机

B、北京正负离子对撞机

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22.1988年9月,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核潜艇___________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

A、水下

B、浅水

C、深水

23.1991年12月,我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___________核电站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青少年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青少年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A、大亚湾

B、岭澳

C、秦山

24.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________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A、教育

B、科技

C、经济

25.1997年,_________ 巨型机的研制成功, 使我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A、“银河-1”

B、“银河-Ⅱ

C、“银河-Ⅲ

26.1996年6月,在洪国潘研究员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了高分辨的__________。

A、水稻基因组物理图

B、水稻基因组测序图

C、水稻基因组序列图

27.1996年8月,由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和高能所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并鉴别出新核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镅-233 B、镅-236 C、镅-235

28.2002年,我国首批本土克隆牛_______________在山东省曹县五里墩诞生。

A、“福福”和“多多”

B、“银银”和“金金”

C、“星星”和“银龙”

29.华裔诺贝尔奖科学奖得主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琪。其中有一位出生在河南的获奖者,在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获奖,他是____________。

A、朱棣文

B、崔琪

C、李政道

30.1998年,湖南医科大学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了____________,并在国际学术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上公布。

A、耳聋疾病基因

B、噪声性耳聋疾病基因

C、神经性耳聋疾病基因

31.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北票地区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1998年11月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同时在封面上刊登了这株_______________的化石照片。

A、“世界最早的花”

B、“世界最早的果”

C、“世界最早的树”

32.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成功注册参与_____________,被简称为“1%项目”。

A、国际人类基因组图计划

B、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C、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

33.1999年11月,我国第一艘无人航天试验飞船_____________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三号”

3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____________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A、14 B、16 C、18 35.“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2000年,他第一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被誉为“水稻之父”。他是______________。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36.2000年11月,_____________通过国家验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文化工程。

A、夏商周断代工程

B、先秦历史断代工程

C、古代纪年断代工程

37.2001年,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联合宣布,我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破译___________。

A、水稻遗传基因

B、水稻遗传密码

C、水稻遗传数据

38.______________是黄河干流上一座集减淤、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这项工程于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

A、三峡工程

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39.2002年9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新闻,宣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款高性能通用CPU__________研制成功,中国信息产业“无芯”时代宣告结束。

A、龙芯1号

B、龙芯2号

C、龙芯2E

40.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_________工程,经过近50年的动议和论证,其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正式开工。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北水南调

41.2003年9月,我国首例远程医疗外科机器人临床立体定向手术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与沈阳医院成功完成。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北京遥控远600公里以外沈阳医院的________,为沈阳的一名脑出血患者实施了脑外科手术。

A、机器人“黎元”

B、机器人“凯文”

C、机器人“丽芙”

42.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这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里程碑,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3 B、4 C、5

4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44.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博士许为刚耗费10年心血培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已成为我国优质小麦种植第一品牌,获得2004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2006年连续四年收获面积居我国当前小麦品种面积第________位,是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现货贸易、期货贸易和出口贸易的主导品种。

A、一

B、二

C、三

45.洛玻集团的“超薄浮法玻璃”项目获2006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在工业领域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________成国产手机显示屏用洛玻玻璃。

A、5 B、6 C、8

46.,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这是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A、2005年1月1日

B、2006年7月1日

C、2007年7月1日

47._________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很强的超视距空战、近距格斗、空对地攻击能力及空中对接加油能力。2007年2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青少年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文章青少年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A、歼8战斗机

B、歼9战斗机

C、歼10战斗机

48.他是一位河南农民,他发明的“利用大豆饼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技术于2007年获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发明被国际纺织界称为“第八大人造纤维”,他被誉为“大豆纤维之父”,他是___________。

A、堵纯信

B、张发林

C、李官奇

49.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获得清晰月面图像,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在___________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A、太空探测

B、航空探测

C、深空探测

50.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大会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_________ 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A、和谐型

B、创新型

C、学习型

51.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浙赣、胶济、武

九、广深线等现有干线实施的________公里速度级的提速,部分区段列车时速将达到250公里。

A、每小时150公里

B、每小时200公里

C、每小时240公里

52.由河南省科技人员历时18年培育的“高产稳定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获得2007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累计推广________亩,增产145.5亿公斤,增收140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A、1.5亿

B、2.5亿

C、2.6亿

53.2008年4月,我国国产时速350公里的CRH3“和谐号”动车组在__________________下线。

A、西门子公司

B、南车集团株机公司

C、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54.2008年5月,我国自主设计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北京奥运会圣火火炬成功登上。

A、珠穆朗玛峰

B、天山

C、昆仑山

5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个全新理念,一个是绿色奥运,一个是人文奥运,还有一个是_______。

A、环保奥运

B、科技奥运

C、文化奥运

56.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圆满成功。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科学实验。

A、空间漫游活动

B、空间行走活动

C、空间出舱活动

57.2008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已达4200万,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正在脱颖而出。2008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达82.8万件,世界排名第三;SCI论文9.48万篇,世界排名第________________。

A、一

B、二

C、三

58.河南不仅用占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而且还成为全国经济大省。2008年河南省GDP位居全国第______________位,中部第一位。

A、5 B、6 C、7

59.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______至_______ 举行,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A、1月1日、5月31日

B、3月1日、8月31日

C、5月1日、10月31日

60.二、提高科学素质,开创美好未来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并将未成年人列为首要重点人群,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让我们不断提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了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近几年的工作主题确定为:“_________、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

A、节约能源资源

B、促进科技创新

C、提升综合素质

61.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太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很少,必须树立节约意识和危机意识。例如,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______大能源消费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A、一

B、二

C、三

62.我国是缺水国家,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__。

A、1/2 B、1/3 C、1/4

63.土地在我国是十分珍贵的。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只有________________。

A.、1亩左右

B、1.5亩左右

C、2.5亩左右

6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___________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A、1988 B、1998 C、2008

65.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于6月14日至20日举行,活动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

A、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

B、节约能源

从我做起

C、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

66.2006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以“节能”、“节水”、“节纸”、“节粮”为主题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2009年的活动主题是_______。

A、节粮在我身边

B、节水在我身边

C、节纸在我身边

67.节约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节约成为时尚。例如,拔下电源插头的电视机、电脑、音响、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比已关机但未拔下插头节约电量约为

_____________。

A、5% B、15% C、25%

68.夏季空调温度每提高1℃,可以节约空调耗电5%—8%,为节约用电,夏季空调温度宜设置在__________℃以上。

A、26 B、20 C、22

69.科学家公认,_____________是未来人类最合适,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的替代能源。

A、原子能

B、太阳能

C、风能

70.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将

____________定为“世界环境日”。

A、3月22日

B、7月1日

C、6月5日

7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同样要从身边做起,让环保成为美德。例如,选择________洗涤用品就会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洗洁精

B、肥皂

C、洗衣粉

72.羊绒衫多是山羊绒制成的。一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______ 只绵羊,穿羊绒衫的生活行为不利于环保。

A、10只

B、20只

C、30只

73.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食品是虾和贝类,而且更容易富积在虾的______________。

A、尾巴

B、头部

C、身体

74.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________。

A、12315 B、148 C、12369

75._____________可以对大气污染起指示作用。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76.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式电池可污染____________。

A.、1立方米水

B、1000立方米水

C、6万立方米水

77.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_________ 污染源。

A、铬

B、铅

C、锌

78.普及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知识,是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内容。以下____________所含致癌物质最多。

A、水煮鱼

B、烤羊肉串

C、炒面

79.买回来的蔬菜最好在清水中浸泡

_____________,这样可除掉大部分残留农药。【青少年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知识竞赛http://。

A、1-5分钟

B、10-20分钟

C、30分钟以上

80.喝水时,应提倡选择经济健康的_________________。

A、白开水

B、纯净水

C、蒸馏水

81.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在某些洋快餐中有一种致癌物质存在于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等煎炸食品中,它是________________。

A、苏丹红

B、丙烯酰胺

C、苯并芘

82.手足口病是由_______引起的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以及在手部、足部、臀部、口腔出现疱疹等。主要靠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人口数量越大,流动性越强,病毒就越容易扩散。

A、炭疽菌

B、肝炎病毒

C、肠道病毒

83.__________________的烹饪方式,在食物中最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A、微波炉加热

B、蒸

C、油炸

84._________________一定要烧熟煮透,一般烹调时先将该食物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为妥,否则极易引起食物中毒。

A、四季豆

B、花生

C、山药

85.大量运动之后,应该______________来恢复体力,补充水分。

A、适当地补充淡盐水

B、大量饮水

C、喝糖水

86.___________________在短时间内可以同食。

A、菠菜与豆腐

B、红薯与猪肉

C、海鲜与啤酒

87.食品的保质期是指它的__________________。

A、生产日期

B、最终食用期

C、最佳食用期

88.生豆角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为防止吃豆角时发生食物中毒,最好采用__________烹饪。

A、低温短时间

B、低温长时间

C、高温长时间

89.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食用。

A、变红的汤圆

B、发芽的土豆

C、变绿的豆芽

90.过度使用激素催生瓜果蔬菜的后果是__________。

A、使它们的营养价值更高

B、使它们口感更好

C、会给人类发育带来异常

91.亚硝酸盐属剧毒类化学物质,又叫工业用盐,如酸菜中就含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吃酸菜时最好吃一些____________,可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

A、绿色食品

B、新鲜蔬菜

C、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92.当虾肉与富含

____________的食物共同食用时会产生有剧毒的三价砷,三价砷即为砒霜。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93.世界公认的在食品中可产生的三大致癌物质是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和硝胺,其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A、发霉的玉米、大米、黄豆、花生等

B、炸糊了的薯条

C、过了保质期的牛奶

94.2009年4月墨西哥发现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感染病例,其后短短的几天全球陆续发现大量的此病患者,这说明甲型H1N1流感有很强的传染性。我国四川发现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后,马上隔离被感染者,这种做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9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87.5万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意外伤害。我国一些地区调查资料显示,导致儿童死亡的___________伤害为前两位,约占总死亡的66%。

A、溺水和交通

B、火灾和交通

C、触电和溺水

96.电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辐射最强。

A、正面

B、侧面

C、背面

97.复印机在复印过程中会产生__________从而损害人体健康。

A、臭氧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98.在我国死亡率最高的前三位疾病均与吸烟有关,这三种疾病是______________。

A、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传染病

B、呼吸系统病、癌症、心脑血管病

C、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地方病

99.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__。

A、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B、性传播,消化道和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100.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____________。

A、10分钟

B、半个小时

C、1个小时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篇6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负荷 科学安排

疲劳产生首先是出于大强度或者大负荷运动,因此尽量在训练初期减少大强度运动训练安排。中后期随着心肺功能增强,随着偿还氧债能力的增强,可以适当安排大强度运动,科学地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制定出严密的生理指标监测方案,这样训练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呢?笔者正常采用的方法是心率监测法和直观观察法监测运动员的训练状况,通过比对研究,两种监测方法对于保证训练质量切实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1.业余训练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解决练什么的问题

首先,教练员要分析训练项目是什么性质的运动,是属于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是大强度运动还是速度耐力性运动,以及大运动量的内容,以足球训练为例,足球运动首先是大强度运动,讲究速度耐力,所以训练中要突出速度、力量、耐力素质训练。同时因为足球训练体现速度耐力,所以在训练中要关注训练时间安排问题,一趟训练课至少要保证90分钟的训练时间。

其次,教练员要制订学年学期训练计划和每月每周训练计划,计划是灵活的,存在可变系数,因客观条件或者其他原因要随时调整训练计划,在训练中教练员主要根据心率监测法和直观观察法调整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确保运动员达到超量恢复,因为运动员属于不同的个体,那么计划制订应该针对每个学生。

2.业余训练的重点是解决怎么练的问题

2.1定期测试运动员的基础心率

基础心率一定要把握准确,以一周时间为测试周期,测定七天晨起时的心率数值,挑选数据最集中的心率数值作为学生的基础心率,用于比对研究。因为大中小强度的项目强度是针对运动员来说的,不同个体对应同一个项目可能是不同强度的内容,100米跑三组可能对于其中一个运动员已经是超大强度训练,但是对于另一位运动员可能正好是最佳超量恢复期。

2.2要厘清运动负荷运动量运动强度三者之间关系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肌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候的速度和力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MIN,而慢跑一分钟即刻心率可以达到130次以上。运动负荷等于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的乘积,一般对于个体来说,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和运动量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过大或者过小都是不行的,运动量大小与练习组数、次数及练习时间有关系,而以培养运动员为目标的运动训练则应该将重点放在增大运动强度上面。运动量的控制是教练员关注的重点,练习过量容易造成运动员疲劳损伤问题,训练量不足则达不到训练效果,达不到超量恢复的效果。这就要求训练初期安排低强度的运动负荷,加大运动量达到训练效果。在一定训练期间内,个体承受的运动负荷是恒定的,如果对于运动强度小的项目可以在运动时间上适当延长一些,通过调整练习组数和增加练习次数提高练习强度,如果对于强度大的项目,可以缩短运动时间组数次数控制运动负荷。训练中后期则以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为重点,加大运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力量和速度素质方面,通过增加练习组数和次数增大运动强度。运动量的控制是通过练习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控制调整。

3.业余训练中的关键是运动量的控制的问题

3.1直观观察法监测运动负荷

直观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身体反映和体表状况,如果运动员锻炼后大汗淋漓,个体活力十足,精神非常亢奋,运动后食欲很好,正常的营养餐比平时摄入稍增,则说明此时运动强度较适宜。相反如果运动时候稍出汗或者运动活力不足,动作肌肉僵硬变形,运动后营养餐摄入较平时不足,则说明此运动负荷不足或者过量。

3.2问询法结合生理指标测定法来监测运动负荷

一个人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机体做出的最真实的反应。只有学生才最了解自己的运动负荷,当教师询问学生运动的感觉时候,有的学生回答很累,有的学生回答不太累,有的学生回答刚刚好,通过对这些学生个体心率监测发现,他们的回答和心率监测呈正相关关系,这样教练员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直观判断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运动后可以通过问询大强度训练24小时候的肌肉感觉考量此运动量和强度是否适宜此个体,如果24小时后肌肉有酸肿发胀的感觉,那说明运动量明显超量,强度过大,此时应该针对此个体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参考文献:

[1]尹运贵.浅析恢复过程的实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1989.3:56-58.

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篇7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研究提出中小学科学学科素养,更新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修订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标准,明确对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修订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促进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互动衔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组织开展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课程改革,推进高校科学基础课建设。加强科学史等科学素质类视频公开课建设。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推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大力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提供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渠道、平台。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的科技教育资源,开展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求真科学营等活动。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技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展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工作,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推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全覆盖。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篇8

一、加强青少年科学锻炼的必要性

1. 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 需要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

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 要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 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 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 提高运动能力, 达到体质健康标准。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必须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并用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和运动健身方法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 使体育锻炼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使学生在有限的体育锻炼时间内可以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2. 面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激发的锻炼热情, 需要加强科学引导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各国体育健儿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给广大青少年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和从事体育工作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 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 引导他们科学健身, 并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3. 针对“全民健身日”的设立, 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科学健身的引导

“全民健身日”的设立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比较集中地开展体育活动, 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指导全民科学锻炼;有利于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基础, “全民健身日”的设立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因此, 各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 针对广大青少年学生, 加强科学锻炼的知识、方法的传授, 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充分利用大课间, 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1. 加强对青少年科学锻炼的教育

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进, 各地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在新的形势下, 各地学校不仅可以利用体育课加强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讲授, 更应该充分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加强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引导, 如, 加强对学生在学习与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科学选择运动项目与时间、科学制订运动量方案、掌握运动伤害事故的基本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真正提高青少年学生科学参与锻炼的能力。

2. 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 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

学校可以结合大课间活动项目, 加强科学锻炼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如, 在大课间活动中, 融入体育锻炼辅导讲座、体质健康测试活动等, 进一步普及科学锻炼的知识, 增强学生参与锻炼、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科学性,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 在此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骨干学生的作用。

3. 科学安排运动量, 合理补充营养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篇9

1 体操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方面

1.1 选材的形态方面

体操项目是用器械或者徒手进行的运动, 需要运动员根据要求进行跳跃、旋转等动作, 根据体力学的原理, 可以知道身材的矮小对快速地旋转和翻腾有特别大的帮助, 在使用相同的力量下, 身材矮小的运动员可以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目前, 世界级体操比赛赛场上的男子选手的身高大部分都不到170cm, 就是考虑到形态对运动员的影响, 所以形态方面的选材是体操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选材的心理方面

心理主要是指体操运动员的表现欲以及稳定的心态, 强烈的表现欲可以让体操运动员有信心和欲望去完成高难度的体操表演项目, 体操项目本身就是以完美表演高难度项目为标准的竞技项目, 具有强烈表现欲的体操运动员才能做出令人吃惊的表演。而稳定的心态是体操运动员能高水平地发挥出自己体操水平的保证, 在各类体操比赛中, 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排名差距往往就是那么零点几分, 稳定的心态, 能使体操运动员在表演各种高难度的体操项目时心态平和, 以达到完美的表演, 同样, 对于国际性的赛事、激烈的竞争, 稳定的心态能保证体操运动员不怯场, 心理不存在任何压力或者杂念, 才能保证体操运动员正常或者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实力。

1.3 选材的生理方面

生理机能的选材包括:安静时心跳、安静时血压、登阶测验。另外, 体操运动要求运动员的视听觉反应迅速、空间、时间感觉能力强, 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 特别是视觉、本体及位觉感受器。依据体操运动的发展趋势, 比赛越来越激烈, 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 认为心肺功能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将是保证长时间工作能力的基础。而心肺功能在较大的程序上受遗传影响, 其中如心率、呼吸频率、最大吸气量、肺通气量、脉搏等指标从11岁起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因此, 可以根据11岁时所测得的心肺功能指针, 来预测成人后的最后水平。

2 体操运动选材的特性

2.1 选材过程的动态性

体操项目的发展是以体操竞技规则为导向的, 体操竞技规则不仅调整体操技术的发展方向, 也促进了体操项目的不断发展。所以, 优秀运动员的选材标准也应当随着体操运动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据研究调查表明, 超过半数的教练都考虑到体操竞技规则和体操发展方向对运动员的要求, 而进行选材的。根据体操竞技规则选材是体操项目的一大特点。由于人的成长发育不是永远静止的, 人的体型、心理、人体机能等方面无时无刻在发生变化, 体操运动员的选材不能仅仅靠一次的全面检查来确定, 而应该在日后的训练过程中, 不断地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观察分析, 才能使得运动员的选材更加准确。国内外目前的经验表明, 经过长时间训练过后选择的体操运动员更能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所以, 体操竞技项目的选材应该结合人体的发展规律,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2 选材方法的层次性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表明, 在体操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 三线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 教练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选材, 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操项目的锻炼中来, 从而使体操项目得到普及;二线体操运动员的选材, 大部分教练靠的是将经验与测试指标结合起来的方法;而一线优秀的体操运动员的选材方法则是靠教练的经验、测试的数据以及比赛的成绩来综合评定的。在三线体操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 由于测试指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所以教练基本都根据自身经验来进行选择的。而随着体操运动员体操能力的发展, 对选材的要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那些属于后天的或者可控的体操运动员, 仅仅依靠教练的经验是很难确定的,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相应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 包括测试的数据和比赛的成绩。对于特别优秀的一线体操运动员, 比赛成绩是对他们进行评估的重要途径。

2.3 选材的倾向性

根据第八届和第九届全运会的体操统计资料来看, 全运会前十名的体操运动员基本都来自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及西南地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当地人民有关, 由于当地的社会状况、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原因;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们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结构等方面具有区域性, 国家体委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民族的青少年之间也存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 比如陕西省儿童的身体素质就和全国的选择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保持我国体操项目的优势, 我国在体操运动员的选择上应该着重放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

2.4 选材的多样性

目前, 我国体操运动员的选材细分为初级选材、中级选材和高级选材。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心态指标和综合素质指标等方面都是选材的重要指标。但是在选材时, 对运动员的知识选材和战术选材这两方面基本未涉及到, 但是战术和知识对体操运动员有极大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体操的关注越来越高, 体操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对运动员的战术选材和知识选材更加重视。

3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的选材

3.1 形态选材

由上面所阐述的身高对体操运动员的影响, 我们可以知道, 对于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形态方面的选材, 最重要的就是对他们的身高进行预测, 要预测青少年男子的身高不能超过170cm。预测身高主要是根据青少年男子父母的身高, 按照通用的计算公式:男子身高=[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 /2]×110%来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低于170cm则符合标准。

3.2 生理指标选材

生理指标主要反应出体操运动员的神经反应速度, 并且他们的肌肉结构能直接关系到表演中力量、耐力、爆发力和弹跳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在进行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生理指标选材时, 应选择肌肉长度长、白肌比例高的, 肌肉的长度直接影响到肌肉的力量增加, 白肌对于速度和爆发力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都是由青少年的遗传基因决定的。除此之外, 青少年运动员的灵活性、柔韧性等方面的素质也非常重要, 应当运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测量方法对这些生理指标进行科学地测试。

3.3 心理方面的选材

结合各类体操赛事的经验, 心态的好坏对体操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能否正常地发挥自身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对于青少年男子运动员的心理方面的选材越来越被重视。经过对多名体操运动员的调查研究表明, 运动员的反应、个性以及气质受到先天遗传的很大影响。对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进行心理选材主要是针对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运动员, 观察他们在训练中的表现, 结合仪器的测量结果, 再结合专业的心理测试题目, 专业的心理分析人员对青少年男子进行评估, 最后由教练进行综合评定。

4 结语

虽然有明文规定低于16岁的体操运动员不得参加比赛, 但是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国外, 对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年龄都越来越小。这现象表明及早的、科学的对体操运动员进行选材, 有利于为我国体操事业培养出能保持我国体操项目强国的人才, 能促进我国体操项目的发展, 甚至能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前进。

摘要:体操是我国的优势竞技项目, 为今后继续保持我国体操强国的地位, 科学地对青少年男子运动员体操项目进行选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体操选材的特性:动态性、层次性、地域性以及多样性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介绍了青少年男子运动员体操选材的几个重要方面, 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办法, 保证了选材指标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青少年男子,体操,选材

参考文献

[1]冯永.我国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J].山西体育科技, 2009 (2) :14.

[2]许晓音.谈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选材[J].少年体育训练, 2006 (4) :23.

[3]周曰智, 王芹.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选材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49-51.

[4]戴元星.AHP方法在艺术体操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8 (S1) :117-119.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篇10

一影响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的主客观因素

1. 功利性需求异化了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衡量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研究机构做过调查, 在理性上, 有43%的学生是盲目地怀疑, 或者是盲从专家和他人的观点, 对事物较少有自己的看法。当前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再关注青少年学生个体对科学精神的体验与内在发展, 而更多地受外在社会功利的制约, 其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带有功利的色彩。功利主义使得青少年缺少远见, 依赖性强。在科学精神养成上, 青少年缺乏实验探索精神, 重逻辑思维, 轻价值情感体验。在科学精神探索上, 青少年的科学价值观被金钱等物质需求所异化。

2. 应试教育遮蔽了科学教育

纵观我国的学校教育, 无论是中小学教育, 还是大学教育都被应试教育的阴影所“笼罩”, 学校科学教育逐步演化为对科学知识的灌输, 学生成为接受教条的“容器”。科学教育轻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导致青少年————————————————————————缺乏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而实际上, 创造力和想象力正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当前教育体制上的欠缺使科学教育变成机械地接受科学知识, 青少年科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变得尤为脆弱。

3. 缺乏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 仅有2%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 有26%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 高达65%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 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可见, 青少年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缺少必要的手段或者技能。一方面, 青少年对科学教科书、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理解较好, 但是对于科技前沿领域研究和发展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更谈不上对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了解。另一方面, 青少年对于科技语言和科学现象只是“听过”、“见过”, 但是不理解其真正的本质, 说明青少年还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 还跟不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节奏。

二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效能的策略

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青少年科学教育, 应力求做到从学生自己生命世界出发, 提倡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 全方位调动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科学现象、了解科学知识、探究科学问题、形成科学品质, 学校教育要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育提供有意义的生活, 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 在发展中生活。从学校设置到师资配备, 从课程安排到考题出法, 都应形成与应试教育模式下有本质区别的新观念, 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能力。

2. 营造科学素养氛围, 完善科学教育方法

优良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对中学生上好科学素养教育活动课起着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 积极乐观、探索创新、实践求知的教育氛围是科学教育客观环境的体现。良好的班风、扎实的学风和求实的校风不但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 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和求真的价值观。学校在改革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同时, 要改进科学教育方法和途径, 积极探索“发现式教学”, 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最终找到科学途径和解决方法, 使科学教育充满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利用大众媒体, 提升科学素养认识水平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 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素养的培育途径主要是利用大众媒体 (包括电视、手机、互联网等) 来开展。具体做法是, 学校、家庭和公共教育机构通过专职科普教师, 结合互联网、新媒体等开展科技素养的养成教育。专职科普教师可以发动共青团、学生会等科普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实践与创新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科普教育方式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品质。青少年也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科学人格的重要意义。

三青少年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构建

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 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建构。主要评价指标: (1) 情感与价值观。这主要来自于青少年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学校的学习生活, 与科技知识的学习和体验度密切相关。评价内容一方面是个人情景体验, 主要包括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群体的生活及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指价值观养成, 即社会情境, 包括社会团体、跨地域生活情境。 (2) 知识与技能。该指标主要考察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主要包括对理工科科学 (数学、物理和化学) 、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信息科学五大模块。其中理工科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新课标中的主要内容模块是一致的。 (3) 探索与体验。包括探索科学命题、分析科学事件、解释科学现象、养成科学品质、解决科技问题五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子层次。 (4) 方法与品质。包括对科学命题或结论的个人兴趣、对科学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以及科学价值观及科学品质三个方面。同时涵盖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和体验, 即对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和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指标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逐步递进和深化的联系, 既不是并列关系, 也不是平行关系。第一, 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素养评价命题所依据的素材信息, 它是评价青少年利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在不同层面解决问题提供的背景信息, 不是对情境本身的测评和评价。不同的情境体现了青少年对科学情感和科技知识的评价, 而且在特定的情景下, 要求青少年具备一定科学素养能力来解决与科学有关的命题。第二, 知识与技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一方面, 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科学技能、养成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 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能够促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 良好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提升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和科学品质是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估体系的主线与核心。

本研究构建的科学素养评价体系理论模型的主要特色体现在:第一, 首次将数学纳入科学知识测评的范围;其次, “探索与体验”的三个二级指标所涵盖的指标是依次递进的能力水平, 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的内容不完全一样, 其他研究所反映的评价内容之间没有递进关系;此外, 方法与品质评价指标包含的几个方面与相关研究也有所不同, 主要考察和评价青少年是否具有科学方法和科技技能, 以及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理解以及科学价值观, 这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新课标中的评价指标和内容是一致的。因此, 该研究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吸纳了相关科学素养测评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内容, 又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新课标的目标和内容相融合, 符合当前国内青少年科学教育评价的目标和要求, 对开展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邢金龙、张静.重视与加强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0) :86~87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篇11

关键词:科普场馆 科技探索馆 青少年科学教育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探索馆是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新型科技探索馆,展项注重“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促进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探索馆借助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资源优势,长年组织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活动,探索尝试将科技馆资源与学校的科学课程、实践活动和研究型学习等创新结合起来,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科学知识,学习养成科学探索的方法,实践更多的科技探索,广泛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一、挖掘展项内涵,实践科学教育

良好的科学教育应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作为出发点,力图通过青少年发展的最佳方式,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个人生存能力,并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的合格公民。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习惯采用“读科学、讲科学”的方式,孩子往往感到科学课的内容过于抽象,离生活实际过于遥远,或学到的知识无法运用于实践,以致其对科学知识失去热情。探索馆的展项丰富,能让青少年置身于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以趣味性、参与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消除科学技术的神秘感。

1. 倡导“生活实践取向”, 培养从事个人生活决策和对待公共生活的科学意识和能力

探索馆注重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主题,提供真实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技术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和设计活动中理解、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形成科学意识、思想和技术设计能力,并将之进一步融入生活、提升生活。

探索馆设置了“探索起航”、“探索之路”、“探索寻梦”3个展厅58个展项。在幻影成像小短片“蚂蚁救火”里,蚂蚁们在遭到燃烧的烟头突袭后,先是惊慌失措、死伤过半,后来有了“抗灾经验”,开始分工有序地进行救火。当火灾第3次来临的时候,蚂蚁们沉着应对,结果无一死伤。通过观察思考这一过程,学生很快了解到“生物能通过学习来形成适应性的行为变化”。

2. 倡导“趣味探究取向”,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科学教育应该唤起儿童的新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应该把儿童的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因此,探索馆的各个展项都从“关注青少年兴趣”和“体验科学方法”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融于妙趣横生的情境之中。场馆展项灵活、直观、可操作性强,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可通过对直观教具的操作,通过不断地试误来获取成功的喜悦。

蚂蚁遇到“火灾”会以怎样的聪明行为作出反应?蜜蜂用何种舞蹈语汇向同伴指示花粉的位置?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放风筝来收集“天电”?通过这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生动而有趣的探索思考,让青少年浸润于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环境中,缩短了现代科学技术与青少年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了解,同时学生还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体会到了科技王国的无限魅力。

二、联动学校场馆,深化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组成部分,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探索馆注重校内外各类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了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基层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一方面通过课堂科学教育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定期将学生接到探索馆开展教学。每周有3所学校的不同年级学生来场馆进行科技实践活动。场馆方还将教育实践探索扩大到了幼儿科普教育领域。另一方面,场馆还主动将“科技馆活动”课程送进校园,并将课程排入学生拓展课课表。

1.开发“馆本课程”,规范校外科学教育

杜威曾提出“儿童、知识和社会相统一的课程观”,强调既要注意儿童的兴趣、特点和发展要求,又要注意活动课程的知识性,还要把社会要求结合到活动课程中去。探索馆自运行以来,开发研制了3套切实可行的探索馆馆本活动课程,分别为“做做试试学科学”、“叩开太空的金钥匙”和“与机器人共成长”。我们为馆本课程设计了教师用书、学生活动用书、器材和工具等资源,其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更有助于学生积累关于世界的科学知识,营造了团结合作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以“与机器人共成长”馆本课程为例,该课程以乐高教学机器人套材为教具,根据不同学龄层次的学生水平设计了由易到难、新颖有趣的活动内容。课程以实验活动为主,在每一节内容均含有3类实验:先是在认识乐高零件的同时安排一个小实验,目的是熟悉机器人材料;然后在了解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实验,主要实验具有较详细的实验介绍(如任务要求、实验原理、组装步骤、范例程序、调试方法等);还有一项拓展实验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尝试学习。

幼儿园参观团

小学生参观团

中学生参观团

科普课堂

2. 注重互补联动,推广校外科学教育

为充分发挥探索馆资源的科教作用,探索馆主动将科普活动送到学校,令场馆资源与学校的科学课程、实践活动和研究型学习等互补起来,努力创设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校教师学会利用校外科技场馆资源,解决科学课程教学困难,科技探索馆联合汽车博物馆等科普场馆,集中进校开展科技馆课程展示活动。在展示会上,探索馆“未来工程师”课程展示主题为“把阳光变成燃料氢”,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新能源的种类及特点,初步形成环保资源观;借助氢燃料电池实验教具,让学生了解到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整合多方资源,推广科学教育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一旦发生,就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课程在运行时,由于参与程度与参与性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境界。为了增强学生的课程体验,探索馆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结合社会热点科普问题,积极创设引人入胜且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大社会、小社区持续地投入到各类体现其个性特点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设计研究实验、从事科学观察、形成理论假设等典型科学探究过程。

为了充分利用探索馆资源,扩大探索馆的辐射范围,增加活动内容,探索馆在区科协的支持下,在馆内开设了“流动科技馆科普展品展示厅”,将一些新颖、高水平的互动展品展示在学生面前,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光学、电磁技术等学科知识36个新颖独特的科普展项,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现代科技的魅力,将科学知识渗入科技实践中,学生们结合互动游戏,能引发思考,从中获得创意和遐想。

四、思考与启示

科学教育的关键是将科学技术知识还原、转化,使之接近儿童当前的经验,让儿童亲近科学,喜欢科学,探究科学,反思科学。探索馆通过创设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文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诸方面存在内在联系的探究情境,可以让学生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整合于一体,形成理智与情感、自我与世界交融整合的健全人格。

人类智慧发展研究表明,一个人无论哪方面的知识都必须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才能得以很好地巩固和系统组合,以形成各人不同风格的知识体系。特别是科技的创新,更是不可能只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口耳对传”得以实现,必须要让学生有亲身的经历和实践,让他们在亲历中感受、体悟、思考、探索,从中获得更高一层的教益,以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和才干。

“听见的,会忘记;见到的,易记住;做过的,方理解。”探索馆将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学校科技教育的不足,还解决了学校和课堂教育不易解决的问题,对于拓宽青少年学生的视野,培养青少年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生活,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大批创造型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蔡铁权,陈丽华. 我国科学教育研究述评. 全球教育展望,2011,40(6):74-81

[2] 王淑娟.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STC课程计划及启示. 学科教育.2004,(4):44-49

[3] 李雁冰.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2):14-18

[4] 高凌飙. 新课程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8):2-6

[5] 史朝,孙宏安等著. 科学教育论.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浅谈如何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 篇12

近年来, 我国一直主要采用“讲授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 传授科学技术相关概念和原理、科技符号术语和公式、科技规律和规则等科学知识。这些相对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仅靠老师的讲授难以对这些知识深入理解, 导致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这种状况下, 青少年学生只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科技知识, 只能用题海战术来应对考核, 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单一的科技素质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青少年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使青少年学生丧失了获取科技知识的乐趣。

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呢?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对学生的科学教育中,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激发科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 而是唤起兴趣, 鼓舞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 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进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 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原动力。本来好奇心就是人与生俱来的, 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 到了学生从学校毕业的时候, 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反而逐渐减弱了, 对此教育工作者是有责任的。

2 优化教学方法, 使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应在保留以往“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 增添科学实验法、问题探讨法、科技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教师要使这些方法相互结合, 形成能够引导青少年学生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动手进行科技实验操作、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科技教学方法体系。进而根据现阶段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灵活选取若干种教学方法, 各种方法优势互补, 让青少年学生在科技探索与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3 科技教育渗透教育改革, 研发科技教育新模式

课堂教育是青少年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基本渠道。青少年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是不断提高的, 学校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塑造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 教育不仅要传授科技知识, 还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技术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了解科学史, 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 科技教育要渗透到新教育课程改革, 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教育改革, 鼓励科技界与教育界联合设计和实施科技教育改革方案, 充分调动科技界与教育界的力量, 广泛吸收社会资源, 共同研发学校科技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形成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4 利用现有条件开发课程资源

科学课程的实施, 离不开充足的课程资源的支持。我们首先要挖掘校内课程资源, 特别要加强科学专用教室的环境建设, 包括实验仪器、学校图书馆、校园网及其他教学设施。通过这些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积极开发的教学素材, 如教学材料、实验方案、教学论文、课件、图片、学生优秀作业和小论文等, 使之形成资源库, 在一定条件下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要敢于走出课堂, 建立校外课程资源, 包括:河流、农场、田地、各种动植物, 社区活动中心、街道、开发区、工厂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周边环境之处, 因地制宜, 开发和利用好校外课程资源, 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为学生今后真正的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 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推进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

5 正视现实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学校教师本身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到能否上好课, 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作为科学教师理应自我加压,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目前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容乐观。首先是师资紧缺, 由于教育界对科学教育的不重视, 目前专职科学老师很少。其次, 科学教师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

学校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科学教师承担的是综合教学的任务, 除了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 更需要具有广博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学等科学领域的知识。驾驭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科, 要求教师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涉及的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 并及时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信息和研究成果, 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科学教师还要特别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合理运用科学科学探究方法。只有教师自身了解和掌握常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它们, 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只有教师自身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具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 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总之,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面对突飞猛进的科技时代, 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不仅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推进未来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因此, 政府要担当起重任, 在政策、法规和财政投入上给予保障, 社会各界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为青少年广泛地创造进行科技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提供科技培训的基地和科技实践的场所, 通过有效的科普活动, 大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文化素质, 努力为本市乃至国家科技发展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再热蒸汽管道下一篇:留守儿童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