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期护理(共12篇)
分娩期护理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产妇, 更要求在一种和睦、自然、亲情的环境中分娩。临床研究表明:分娩能否顺利进行, 除了与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因素有关外, 还与产妇自身心理状态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在分娩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 对产妇减轻分娩疼痛, 促进产程, 稳定心率、血压, 减少产后出血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为第一产程。历时较长, 且产妇体力消耗较大。首先要了解产妇对分娩知识掌握的程度, 并给予补充。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性的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的宣教, 加深与产妇间的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 及时解决其提出的问题和需求, 增加医患之间的感情, 以消除产妇的顾虑, 增强信心。为了减轻痛苦, 根据产妇需要变换体位, 握着她们的手, 也可以给她们按摩腰骶部, 使产妇感觉到医务人员对她的关心、照顾, 在心理上增强了对疼痛的耐受性。对吵闹不安者, 要更加热情, 细心耐心的照顾与安慰, 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保持其精神愉悦, 情绪稳定, 为即将出现的第二产程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指导她们每次宫缩时可做缓慢的深呼吸动作, 这样既可以增加氧气的吸入, 提高产妇血液内氧的含量, 有利于胎儿在子宫内需要的氧气和消除子宫肌肉的疲劳, 又可以使产妇转移注意力, 保持镇静, 使宫缩协调进行。另外还要鼓励产妇进食 (以清淡而具有丰富营养的半流质饮食为宜) , 以储备热量, 增强体力, 注意睡眠, 对于不能进食又呕吐者, 应静脉输液补充能量, 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医务人员密切配合。
2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称第二产程。此期最为关键, 历时较短, 但宫缩持续时间长, 间歇时间短, 此时应做好精神鼓励和技术指导。心理护理人员更加要和颜悦色, 忙而不乱, 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稳与解释, 给产妇安全的感觉, 缓解紧张和恐惧心理, 鼓励进食、休息, 这样才能避免因宫缩乏力而导致难产。同时指导产妇配合宫缩屏气用力, 正确使用腹压 (让产妇双足蹬在产床, 两手握产床把手, 宫缩时深吸气屏住, 然后如排便样向下屏气以增加腹压, 于宫缩间歇时, 产妇呼气并使全身肌肉放松;宫缩时再做屏气动作, 以加速产程进展) 。第二产程由于产妇体力的消耗, 体质弱或宫缩持续时间短, 强度不够等原因所致腹压不足, 除应用药物加强宫缩外, 还应及时给予产妇肯定和鼓励, 并注意进行情感交流。如微笑的表情, 目光的接触及身体的姿势等。将产程的进展及胎儿情况随时告知产妇及家属, 使他们在知情无顾虑情况下分娩。给产妇信心, 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赖, 以取得密切配合, 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3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称第三产程。当胎儿娩出后, 多数产妇已精疲力尽, 此时可嘱产妇休息。同时注意产妇血压、脉搏、阴道流血量及软产道撕裂伤情况。如新生儿有异常情况, 应及时处理, 但要避开产妇, 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通过谈话, 对产妇进行针对性安慰, 避免产妇情绪波动, 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要在30 min内给予母婴接触, 清洗乳头, 及时开展母乳喂养, 让产妇享受阵痛后的喜悦。嘱产妇注意休息和营养, 以利于尽快恢复体力。
4小结
心理护理可降低孕产妇的心理应激程度, 维持分娩过程中生理指标的稳定, 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缩短产程, 减少出血量, 利于顺利分娩和产后恢复, 提高围生期保健的质量。护理人员加强并正确给予产时的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可促使产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的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增加孕产妇对顺利分娩的信心, 使她们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关键词:产妇,分娩期,心理护理
分娩期护理 篇2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的不同形态,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以枕左前位为例分娩机制包括:
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或者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2.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
3.俯屈 当胎头下降到骨盆底时,由枕额径变为枕下前囱径,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内旋转胎头为适应骨盆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于中骨盆的出口前后各径相一致。
5.仰伸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
6.复位及外旋转胎头娩出后,先复位,后外旋转,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7.?儿娩出胎头完成外旋转后,前肩从耻骨弓下,后肩从会阴前缘娩出,胎体随之娩出。
(二)先兆临产
1.?假临产孕妇在分娩前常出现假临产。
2.?胎儿下降感多数初孕妇感到上腹部较前舒适。
3.?见红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阴道排出少量血性分泌物。
(三)临产的诊断
1.?规律性子宫收缩
2.?子宫颈口开大
3.?胎先露下降
(四)产程分期
1.总产程从规律性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临床上分为三个产程
2.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从规律性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初产妇平均需要11~12小时,经产妇平均需要6~8小时。
3.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也有长达1小时者。
4.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
(五)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1.?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宫缩于间歇交替出现,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短,约30秒,间歇时间长约5~6分钟。
(2)宫口扩张:当宫缩逐渐增强,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开全时,直径达10cm。
(3)胎头下降胎头下降程度是决定能否经阴道娩出的重要观察项目。
胎膜破裂常发生于第一产程末,破膜后,前羊水流出约100ml。
30例肝炎孕妇分娩期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 肝炎孕妇;分娩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14-01
病毒性肝炎是在多种肝炎病毒的作用下而出现的一种传染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食欲消退,该疾病可通过哺乳方式、分娩方式将病情传染给婴儿,会对婴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肝炎孕妇分娩期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0例肝炎孕妇,在分娩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0例肝炎孕妇,年龄为26~36岁,平均年龄为(31±1.1)岁,均为已婚,孕次为1~2次,孕周为36~40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确诊合并肝炎。Apgar评分均为9分,产后24h内均出现出血情况,检查可见软产道裂伤。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针对产妇在分娩出现的出血情况,立即给予产妇同型血实施输血治疗,或输血治疗效果不佳,给予患者必要的止血药物治疗,及时缝合裂伤的软产道,同时给予患者必要宫缩、感染治疗后。在分娩期给予产妇必要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治疗,产妇均在8天左右母婴健康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乙肝为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主要是由乙肝病毒引发的,主要表现为肝脏炎性病变,同时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尤其是肝炎孕妇,乙肝疾病会对母婴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加重了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心理压力。本次研究中30例产妇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惧、害怕,担心乙肝会传染给婴儿,心理上承受较大的压力。产妇在入院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负担,医护人员针对产妇的这种心态,应认真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告知产妇在分娩后,可对新生儿实施治疗,安慰鼓励产妇,并告知一些成功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案例,增强产妇成功治疗的信心,缓解其不良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利于顺利进行分娩,保证母婴生命健康。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耐心认真,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适当给予鼓励安慰,对于成功治疗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
2.2 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护理 在对产妇实施护理过程中,应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减少刺激性、不健康食物的摄入,多给予产妇一些维生素丰富、容易消化、高蛋白以及高热量的食物。如有必要,可给予产妇留置针补液治疗,防止产妇接受反复穿刺治疗,若在实施穿刺治疗时,疤痕以及皮损位置应尽量远离穿刺处。还应做好产妇必要的口腔护理,良好的口腔环境,有利于增强产妇食欲,并做好产妇的卫生清洁工作,定期对患者换洗衣物以及床单等进行清洗。并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工作,清洁会阴处,保持患者会阴部位的干爽清洁。注意观察患者血液、呼吸、脉搏、体温的变化,引导患者自体生活[2]。
2.3 必要的专科护理
2.3.1 强化护理工作,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以及胎心情况 若患者身体允许,应实施阴道分娩的方式,在产时应做好必要的清洁消毒工作,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所选取的抗生素应保证减少对肝脏的损伤。若检查患者有出血倾向,静脉给予患者止血芳酸和维生素K药物治疗,若有必要,应给予患者新鲜血液输血治疗。在分娩过程中所选用的物品,应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并按照肝炎的隔离要求实施严格的隔离处理。针对重症肝炎患者,应同时结合内科监护对患者实施治疗,同时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分娩后,对母婴进行检查无母乳喂养的禁忌症,可实施早接触,保证新生儿的早接触,尽量保证新生儿生下就能吸入30min母亲乳头,有利于子宫受到刺激收缩,可有效防止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针对软产道受损的产妇,应采取及时有效的缝合止血措施治疗,产后产妇先呆在产房,观察2h后阴道无出血发生,由医护人员护送到病房,并准确记录24h内的出血量,防止出血大出血,并及时纠正患者病情[3]。
2.3.2 做好必要的隔离保护措施 肝炎产妇在产时产后,应将其隔离在待产室,产后将其单独隔离在单人病房,并定期开窗通风,做好必要的病房空气消毒工作,对探视情况进行严格限制。手术操作中,术者应小心谨慎,防止患者皮肤受损而出现的感染。并对患者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手术切口无感染出现。在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均应注意,保持患者外阴部位的清洁,每天对外阴进行消毒清洁,并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指导产妇喂奶。
2.3.3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肝炎疾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血液,因此在实施输液、肌注时,应尽量保证医务人员皮肤不能受损。在与患者接触后,必须采用消毒液洗手。手术中所采用的器械、设备等,均应采用消毒液进行清洗,门窗应做好必要的通风阳光照射。
参考文献
[1]苏春蓉.高危孕产妇心理健康及护理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12,40(3):424-425.
[2]李佳.循证护理对妊娠合并乙肝分娩期的运用探究[J].当代医学,2013,34(12):458-459.
HIV产妇分娩期的护理 篇4
关键词:HIV产妇,分娩期,护理,职业防护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住院顺产分娩产妇20例,第1胎12例,第2胎及多胎8例;年龄19~34岁。孕期产检HIV抗体阳性,均无AIDS临床症状。
2 护理
2.1 产前护理
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特别是担心胎儿被感染,对其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和体贴她们,多与其谈心,人为关怀,取得她们的信任,了解其心中所想及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争取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产程发动口服奈韦拉平200 mg,垫上产妇卫生巾防止阴道分泌物及羊水污染待产床。笔者所在医院设立专门的病门、产房,专人进行产程陪护,让产妇安心待产。
2.2 产时护理
2.2.1 接生者及助手准备
准备专用HIV接生包,配戴防护镜,套上脚套,穿两件一次性隔离衣裳,戴双层手套,手套严密压住袖口,必要时用橡皮筋或缝线扎住。用容器配置含氯消毒剂溶液(含有效氯1 g/L),用于浸泡器械。
2.2.2 产妇的准备
会阴常规备皮、消毒、臀下多垫、消毒卫生纸,以防血液及羊水渗出污染产床。
2.2.3 接生者操作
尽量避免人工破膜及会阴侧切,胎儿娩出时,不要急于娩出胎肩,而应先充分挤出口鼻腔内母血和羊水,在距离脐根部3~5 cm处远距离断脐,交助手处理新生儿,如会阴裂伤及侧切缝合时,严格操作规范,用镊子出针,禁用手触摸缝针,避免利器伤。
2.2.4 新生儿放置复苏台上保暖,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
用吸耳球清理呼吸道,如果羊水及分泌物过多,必须吸痰管时,动作应轻柔,压力适中,防止黏膜损伤。清除完分泌物后,用流动的温水清洗新生儿,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新生儿脐部采用消剪消的原则处理,体重≥2500 g,接种乙肝疫苗。
2.2.5 器械物品处理
器械按消毒——清洗——消毒的原则,所用器械均放入1 g/L的含氯消毒剂,30min后清洗送高压消毒。一次性物品、污染的卫生纸加入2.5 g/L的含氯消毒剂,充分混合放置1~2 h后倒入垃圾处理室交环卫站处理。胎盘、脐带用优氯净粉密封消毒后焚烧。
2.3 产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观察产后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特别是产后2 h,防产后大出血。指导产妇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增进食欲,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及会阴清洁,每日用消毒液清洗外阴。
2.3.2 乳房护理由于HIV母乳中可以检测到HIV病毒,检测率高达58%。HIV病毒可以经母乳垂直传播给婴儿,到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HIV产妇分娩后都采用人工喂养方法。产后用芒硝和大黄混匀敷于双侧乳房回乳。
2.3.3 健康教育为产妇更换产垫处理污物时戴一次性手套,洗手后用含氯消毒液泡手。
2.3.4 新生儿按母亲孕期服药方案,服用抗病毒药物。
3 结果
20例HIV产妇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母婴平安出院,全院医务人员未发生HIV感染。
4 讨论
分娩过程的心理护理 篇5
1。心理分析
由于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的不同。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
1.l恐惧、紧张心理
不论是初产妇或经产妇均存在。初产妇来自亲朋好友之传说。以及目睹其她产妇的表现,经产妇则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敏感多虑,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另外一种初产妇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由于官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始料未及,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以至于大吵大闹。
1.2忧虑、烦躁心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阵痛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否生一个理想的孩子。感到忧心重重和烦躁不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此次住院以初产妇自居,隐瞒其婚前作过人流甚至是多次人流手术病史者。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
2。心理护理
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首先,医务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尊重产妇,热情接待。以礼相待,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保持整洁、舒适的环境。
2.1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助产人员与产妇密切接触。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通俗易懂地向她们讲述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及时解决她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这样可以加深双方的感情。使产妇感到亲切信赖。消除对分娩的恐惧紧张情绪。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以造成良好的心理因素。对吵闹不安者。要更加热情,细心、耐心的照护与安慰。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指导作深呼吸,指导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防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促进产程。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2.2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在第二产程中,助产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官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作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赖,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3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当产妇知道自己所生孩子无论理想与否,均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此期,一方面给予它缩剂加强宫缩。预防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
分娩期护理 篇6
【关键词】舒适护理;分娩期;产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0-02
产妇在分娩期由于过度紧张和焦虑,不利于母婴健康。通过实施舒适护理,可确保产妇身心愉悦,在良好状态下进行分娩,增强分娩信心,缓解分娩疼痛,减少剖宫产率和改善妊娠结局[1]。笔者观察了舒适护理在50例分娩期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100例分娩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舒适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为头位单胎,无妊娠高危因素。对照组,初产妇、经产妇分别28例和22例;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6.23±1.56)岁;孕周38~42周,平均(39.56±1.57)周;舒适组产妇50例,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28例和22例,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56±1.35)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89±1.53)周;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如:讲解分娩过程、注意事项;分娩后鼓励母乳喂养等;舒适组产妇以舒适护理开展护理工作内容包括:①产前舒适护理 产妇入院后,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组成,使其熟悉待产室和产房环境,消除焦虑感,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评估产妇心理状态,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并对产妇和家属说明分娩相关知识,使其加强对分娩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2]。②产中舒适护理 对产前腹痛产妇,可指导其深呼吸,并给予腹部按摩等,各项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护理带来的应激,有效缓解产妇疼痛。可指导产妇在产前进行适度运动,如放松头部、放松四肢等,并根据其喜好播放轻音乐,每次训练半小时,以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紧张和疼痛感为主。初产妇宫口开大3cm,经产妇开大2cm时给予一对一助产士陪护,并教授减痛技巧,给予情感支持,促进产妇放松。宫口开全后,指导和鼓励产妇进行产力合理应用、正确呼吸和屏气,避免出现胎儿宫内窘迫。③产后舒适护理 产后说明分娩过程顺利,使产妇精神放松,并加强产妇生命体征监测,做好产后饮食、卫生、母乳喂养的指导,指导产妇在产后2h内自行排尿,并为其按摩子宫;指导正确哺乳方法,确保新生儿及早吸吮母乳[3]。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不良妊娠事件、产程时间、产妇满意评分。产妇满意度评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共15项,主要内容:护士仪容仪表、护士初次服务、护士工作责任心、整体护理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不良妊娠率比较 舒适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程时间、满意度比较 舒适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基于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心舒适度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在各项护理操作中注意细节问题和影响因素,有效消除对患者的不良应激,以促进患者身心舒适[4]。
对于分娩期产妇来说,舒适护理贯穿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产前,通过医院环境介绍、分娩知识宣教、心理干预等使产妇充分放松并感到舒适;产中,通过生理和心理综合舒适护理,提高产妇分娩应对能力,有效减轻分娩疼痛感,促进产程顺利进行,缩短产程时间,减轻产妇痛苦,确保母婴安全;产后,通过给予基础监测和母乳喂养技巧等方面的护理,使产妇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促进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5]。
本研究表明,舒适护理在分娩期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妊娠结局,缩短产程时间,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余霞.舒适护理在分娩期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419-1420.
[2]谢燕,吕春华.水中分娩及舒适护理对焦虑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24):2243-2245.
[3]李新爱.舒适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医疗装备,2015,25(6):134-135.
[4]林翠红.舒适护理在产科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53(7):956-957.
[5]吴陆萍.舒适护理在分娩期产妇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11(19):209-210.
孕妇分娩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篇7
分娩期的心理特征
恐惧、紧张:分娩过程中, 由于存在持久而强烈的宫缩疼痛, 孕妇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的情绪。初产妇和高危产妇常见, 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经验, 对即将到来的分娩感到紧张恐惧, 相当数量的初产妇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关分娩的负面影响。对待产室陌生, 孤独噪杂的环境, 看到其他产妇临产阵痛的表情, 以及由阵痛造成的痛苦及心理负担, 怕自己不能坚持, 怕痛, 怕出血, 怕发生难产, 怕胎儿畸形, 怕有生命危险, 致使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对于有难产史及以往有过妊娠致畸因素的产妇, 唯恐发生意外, 心理更加紧张。
焦虑:在分娩过程中, 焦虑是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 由于产妇不能充分地认识分娩, 面对医院的陌生环境会感到局促不安。另一方面, 进入产程后随着阵痛的开始, 担心胎儿的健康状况、产程不能顺利地进行等, 常常表现为听不进去医护人员的解释, 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特别是对有不规律宫缩以及宫缩乏力, 产程进展缓慢的产妇, 焦虑心理更为突出。
担忧:有的孕妇过度注重胎儿的性别, 特别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农村孕妇或丈夫是独生子的孕妇, 担心婴儿性别不符合家人期盼, 因而心理压力很大。城市孕妇都过多顾虑会不会出现难产或危险等。
缺乏耐心: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孕妇都是独生女, 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 一旦怀孕更成为了家中的重点保护对象。随着预产期的到来, 生活角色的改变, 没有信心, 到预产期仍无产兆时, 有的孕妇则失去耐心等待临产, 而选择剖宫产。有的孕妇害怕妊娠过期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渴求心理:对异常分娩时的孕妇, 此次妊娠心情格外紧张, 无论做任何治疗时, 都先为孩子着想, 知识层次越高的孕妇, 对下一代的期望越高, 担心分娩过程中胎儿是否安全。
家庭情绪的影响:家庭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孕妇的情绪, 家属喜悦情绪能直接减轻孕妇的恐惧心理。
心理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保持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 在孕妇入院后, 向她们介绍自己, 详细地介绍入院须知及注意事项, 帮助她们熟悉医院的环境, 应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帮助孕妇消除对分娩的紧张恐惧, 向她们详细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及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 使得产妇懂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产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消极的负面心理因素可导致产程的延缓, 甚至可能造成胎儿窘迫。鼓励产妇调整好心态, 使产妇能够自我的树立正确和积极的态度, 树立信心, 从而能够保证产程的顺利进展。医护人员的一些言谈举止也会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 加重她们不良的心理因素, 此时应该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如对待产妇应该保持微笑, 详细询问孕期情况。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练就精湛的专业技能, 做好基础护理, 尽量满足产妇的心理、生理需求, 帮助产妇擦汗, 按摩腹部, 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妇的疼痛。
做好知识宣传工作:向产妇讲解有关正常分娩的知识, 在产检中以和蔼的态度向产妇讲解与分娩有关的知识, 帮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 教会孕妇掌握分娩时必要的放松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 以减轻产妇紧张恐惧心理。在宫缩时, 医护人员应该耐心指导产妇如何配合呼吸及按摩腹部或腰骶部, 从而减轻分娩时的疼痛, 以及分娩时要与助产士密切配合。妊高症患者如出现头痛眼花等异常情况, 应该及时通知医生, 给予相应的处理。
理解体贴产妇:医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真正理解体贴产妇。护理人员要从各方面关心产妇, 为产妇着想, 并让有经验的产科护理人员用切身体会讲解分娩经验, 让产妇从中得到支持与鼓励, 帮助她们度过心理障碍。
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力与个人的痛阈相关, 更重要是其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影响, 且在其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如果在分娩过程中, 产妇出现不良情绪, 对疼痛难以忍受, 宫缩时就大喊大叫, 认为这样疼痛就能减轻, 实际与此相反, 这样只能消耗体力和精力, 不利于宫缩的进行, 出现宫缩乏力, 最终造成难产。所以此时, 应该鼓励产妇, 安抚她们的情绪, 引导产妇调整呼吸, 放松精神, 正确运用腹压, 经常巡视, 消除产妇对分娩的忧虑和怕痛的心理。对于疼痛耐受性差的产妇,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安慰, 嘱咐产妇如出现不适时, 应该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帮助她们改善不适感, 有时可以采用一些肢体语言, 如轻轻触摸产妇腹部, 对产妇的情绪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鼓励产妇休息和饮食:护理人员应该对产妇要保持耐心, 安慰和鼓励她们, 告之无宫缩时应该多休息。夜间保持安静, 增加睡眠, 鼓励孕妇多进食保证营养, 鼓励多排便, 足够的热量才能保证足够的产力, 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分娩, 缩短产程, 减轻痛苦。
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在观察产程过程中, 操作者认真对待, 细心观察。操作时应该使用正确的轻柔的手法, 同时记录结果。如必要时, 可以和产妇进行交流, 告之结果, 让她们感受到亲切、尊重和重视感, 有利于帮助她们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 树立信心, 增强意志, 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总之, 妊娠虽然是孕龄妇女的一种普遍现象, 但对她们来说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 也可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一系列的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和健康, 因此, 必须关注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医护人员要做好妊娠生产方面的宣传知识, 指导其消除不良的情绪, 给予鼓励, 树立信心, 使其顺利度过分娩期。
参考文献
分娩期妇女的心理护理及效果评价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9~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6例,对照组208例。实验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产妇均为第一次怀孕,骨盆各经线均在正常范围,均无高危因素,且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身高各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入院后收集资料了解分析孕妇的心理特征、了解孕妇的诊断、治疗、护理的实施情况,予以口头形式讲解、光盘示教进行分娩期知识宣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1.2.1 入院宣教
护士要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产妇,关心体贴并主动与其交流,介绍自己、主管医生医院环境和注意事项,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对产妇进行产前宣教、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分娩前的准备指导,说明分娩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分娩的疼痛是一种生理现象,要正确对待宫缩时的疼痛,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安心等待分娩。
1.2.2 分娩期妇女的心理特征分析
(1)恐惧紧张心理:初产妇对环境陌生致使疼痛加剧,甚至大喊大叫,从而消耗过多体力能量,造成宫缩乏力、产程延长;(2)忧虑烦操心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一方面期望尽快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否生个理想孩子而忧心忡忡和烦躁不安;(3)激动兴奋心理:为自己顺利娩一自己渴望的孩子而激动兴奋异常、情绪失控,致使加速血液循环,加大失血量。(4)沮丧苦闷心理:产后婴儿性别与其期盼不符而精神上备受打击,导致产后出血和产后抑郁;(5)渴望依赖心理: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渴望亲朋好友守在身旁给其鼓励和信心,盼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这是一种正常心理。
1.2.3 分娩期心理护理
针对产妇不同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采取口头讲解及发放宣传资料、辅以肢体语言示范指导。讲解时使用通俗性、鼓励性语言,避免生硬粗鲁等语言。文明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主动关心产妇的需求,以获取她们的信任。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应认真听取、耐心解释。还可以让已娩产妇讲解亲身体会给予榜样,使其对分娩产生安全感,消除她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在产程中,要不断鼓励孕妇正确理解宫缩引起的腹痛,运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指导孕妇配合助产时的工作,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让产妇想象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即将降临的幸福情景,以提高产妇对疼痛的耐受阈,使胎儿安全娩出[1]。产后产妇因妊娠期分泌紊乱和娩后新生儿畸形或性别不如意,易出现精神方面症状如,自卑失望、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失眠,若不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会发生产后大出血、产后抑郁症。应针对实际情况科学安慰产妇,向其讲述不良心理状态对自身的影响,同时对其家属也要进行宣教、指导和说服教育,共同使产妇平安度过产褥期。
2 结果
观察项目:分别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见表1。
χ2=68.83,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分娩期作为一种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应激。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应激原,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针对不同的产妇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教育,使产妇了解分娩知识并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解除产妇对分娩过程的种种疑惑,减轻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充分发挥产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缩短产程,促进产妇顺利正常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通过一对一心理护理,可以密切护士与产妇的关系,增加她们对医务人员信任和支持,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分娩期妇女进行心理护理,助产人员要有扎实良好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要有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要求助产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分娩期妇女,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分娩期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子痫前期与子痫孕妇25例, 其中子痫前期孕妇22例 (88.0%) , 子痫孕妇3例 (12.0%) 。年龄17~43岁, 孕周为24~40+3周。职业:农民19例 (76.0%) , 其他6例 (24.0%) 。产前检查次数为1~8次, 其中3例子痫孕妇中有1例产检1次, 2例产检4次。住院时间5~18天。胎盘早剥3例 (1 2.0%) , 死胎1例 (4.0%) 。
1.2 结果
25例孕妇分娩方式均采用剖宫产, 其中发生产后出血7例 (28.0%) 。子痫前期孕妇发生抽搐及昏迷3例 (12.0%) , 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20例 (80.0%) , 4~7分3例 (1 2.0%) , 0~3分1例 (4.0%) 。
2 护理
2.1 预防
2.1.1 产前检查
医护人员通过产检可及早发现孕妇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 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孕产期并发症, 同时也是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孕期保健宣教的最佳时机。我院为基层医院, 多数孕妇是农民, 孕期检查的意识淡薄, 难以定期产检。据报道, 发生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者80.2%未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1]。
2.1.2 孕期营养指导
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满足孕妇和胎儿的需要。如患妊娠高血压疾病饮食应是低热量、高蛋白、植物性脂肪以及适当限制钠盐;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者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为主。
2.1.3 教孕妇自我监测如自测胎动、血压、体重、预产期、体位采取左侧卧位等。
2.1.4 常规产检时间
早孕时以及孕20周左右各检查一次, 孕20~28周每4周检查一次, 孕28~36周每2周检查一次, 孕3 6周至分娩每周检查一次。
2.2 分娩期护理
2.2.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孕妇及家属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并对孕妇热情、耐心地讲解妊娠期的有关知识, 以及类似病例痊愈后母婴的生活状况, 使孕妇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2 密切观察胎动、胎心、宫缩、宫底高度和子宫壁张
力嘱孕妇自测胎动, 以左侧卧位, 避免增大的子宫压迫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 以保证胎盘有足够的血流灌流。听胎心、观察宫缩时医护人员要将手置于孕妇的腹部, 以便了解宫缩、宫底高度以及子宫壁张力。本组病例中1例孕妇入院诊断孕37+4周头位、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入院第二天胎心音消失, 即行剖宫产分娩, 术中发现胎盘早剥。
2.2.3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重视孕妇的主诉, 使用降压药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悸、恶心等症状要立即测血压, 测量血压时尽量使用袖带水银血压计。血压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子痫前期症状加重。
2.2.4 严密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如使用硫酸镁时密切观察尿量、呼吸及膝腱反射。
2.2.5 子痫的抢救
(1) 选用留置针头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2) 给予解痉、降压、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预防再次抽搐。 (3) 给予氧吸入, 流量为4~6L/min。 (4) 抽搐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内残留的呕吐物。 (5) 注意观察意识, 监测生命体征及胎心、宫缩, 特别是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四肢运动情况, 以便及早发现脑出血、肺水肿、肾功能不全、胎盘早剥等并发症。 (6) 留置尿管。 (7) 抽搐控制后, 终止妊娠。
2.3 康复指导
告知产妇出院后监测血压和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讲解产后子宫收缩情况、恶露的性状以及如何保持泌乳和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 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告知产妇产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保持外阴清洁, 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分娩期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住院正常足月分娩并决定在本院行产后检查的产妇268例, 年龄18~42岁, 平均28岁。孕34~41周。初产妇232例, 经产妇36例, 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如骨盆、胎位等;均无明显的高危因素与伴发疾病。将该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90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均为单胎头位, 无妊娠合并症, 并发症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产妇入院后由产科医师进行监测, 观察产妇的生理状况及各种妊娠反应, 并给予相应的护理;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模式。加强护患沟通, 通过温馨关怀的语言进行有关知识的宣教, 使他们理解妇产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规章制度, 使其懂得防微杜渐, 自觉遵守, 减少各种自身因素造成的事故。针对孕产妇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障碍问题, 尤其是产后忧郁和产后抑郁症的高发生率。开展各种形式对孕妇和家属宣传围产保健及围产期心理、生理卫生知识, 提供咨询与指导, 减少其心理障碍, 缓解产妇情绪, 防止意外的发生。病房保持安静、整洁、温馨, 开展有关孕产妇方面的活动, 使产妇的身心放松。带领产妇参观待产室、产房, 告知产妇自出现规律宫缩, 有专门的助产士全程陪伴, 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 对产妇的心理需求进行记录。
1.3 评价项目
与产妇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及问卷调查, 分析其心理特点。记录每例产妇的分娩方式 (如自然分娩、剖宫产) , 产后出血例数, 产后抑郁情况以及产妇对护理治疗的满意率。其中产后抑郁采用院采用Edinburgh艾氏产后抑郁量表 (EPDS) 来进行评分[2], 分别在产后40 d发放产妇满意度调查量表和抑郁量表。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心理特点分析
产妇的心理特征主要有①紧张、焦虑:由于产妇大多为第一次生产, 对生育知识缺乏了解, 担心自己能否顺利生产, 还有些产妇受传统重男轻女的影响;②恐惧:宫缩痛、难产、担心胎儿安危等因素都会造成产妇的恐惧心理。此外, 怀孕多胎未成活的产妇还会产生悲观心理。
2.2 两组产妇心理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剖腹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产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产妇的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 与产力、产道、胎儿都有很大的关系, 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 存在着紧张、恐惧等心理, 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产妇的结局[3]。从产妇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 护理因素贯穿始终,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 产妇分娩的成功与产妇的精神因素有更大的关系, 有时甚至起关键性的作用[4]。传统的护理模式只注重患者的生理因素, 而相对忽略的心理因素, 缺少对产妇的关心, 缺少人文关怀。本文结果表明, 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剖腹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产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能给产妇以生理与心理上的支持和慰藉, 通过相关产前、产后知识的宣教, 让其了解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 减轻她们的恐惧心理。同时, 妇产科助产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增强护理责任心, 加强产时保健服务, 提高产科的服务质量[5]。综上所述, 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对于降低剖腹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 提高产妇的满意率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68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9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患者为中心心理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儿结局。结果 产科分娩期妇女的心理特点主要有紧张、焦虑、忧虑等。观察组的剖腹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产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模式对改善产妇的的结局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解晨, 李振香, 祝筠.现代护理管理临床实务全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175.
[2]李福娟.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1) :61-62.
[3]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81.
[4]钟银彩.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0) :12-13.
分娩期护理 篇11
【关键词】分娩期产妇;心理护理;产程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2-02
妊娠是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妊娠晚期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产妇来说是强烈、持久的应激源,不仅产生精神上的心理应激还产生生理上的应激[1],护士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妇的影响。在分娩过程中很多产妇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我们应重视产妇的心理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保证产妇能顺利度过分娩期。本文介绍我院对自然阴道分娩产妇进行系统性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0例自然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对照组,各450例,观察组年龄在23~39岁之间,平均28.5±4.7岁,初产妇290例,经产妇160例;对照组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27.6±5.1岁,初产妇280例,经产妇17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性心理护理,应用VAS评分标准对产妇产程中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抑郁自测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疼痛、产后抑郁情况。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预防性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产妇的情况,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的基础上,找到产妇心理应激源,心理干预护理才能起到有的放矢的效果。产妇入院时护士应态度亲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的语言,消除患者的惊恐,取得患者的信任,对合并妊娠并发症的产妇应表现出镇定、专注、严肃态度,避免轻浮冷漠,给患者一个稳重的形象[2],做好入院宣教,介绍住院环境、探视制度、休息制度、配餐制度,让产妇熟悉环境并有受重视的感觉。
1.2.2分娩前护理 产前告知孕妇分娩疼痛是一种自然生理,疼痛也是暂时的,绝大多数孕妇都能安全度过分娩期,使孕妇对分娩过程有所了解,对宫缩的情况有心理准备,并详细告知孕妇如何去做,消除紧张情绪。
1.2.3产程心理护理 产妇被送入产房后待产妇均被强烈的阵痛折磨的心神疲惫,保持产房安静,鼓励产妇少量进食,多食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以保证精力及体力充沛,精神上给予鼓励、心理上给予疏导,良好的精神状态度过分娩[3]。第二产程宫缩强度及频率均达到高峰,产妇在宫缩时向下屏气用力,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深吸一口气,闭嘴随子宫收缩机解大便样向下用力,同时应用语言催产,宫缩间歇期全身肌肉放松,以达到最佳身心状态等待下次工作时用力。胎儿娩出后,嘱产妇全身放松,告知新生儿一切正常,不可盲目告知产妇新生儿性别及缺陷,用安慰、亲切语言,避免诱发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0min内继发子宫再次收缩,指导产妇向下用力,轻拉脐带,脐带不回缩,可协助胎盘娩出,注意观察胎盘是否完整。
1.2.4分娩后护理 分娩后30min指导哺乳及饮食,饮食以汤类为主,增加乳汁分泌[4],适当增加水果以防止便秘,产后注意产妇心理变化,同时与家属配合,做好思想工作,避免不良情绪所导致的泌乳减少及产后出血。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值±标准差( x±s)表示,使用X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疼痛、产后抑郁情况比较见表1
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短、分娩疼痛评分低、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大部分医务工作者还是提倡顺产,经阴道自然分娩,对产妇产后恶露的排出及免疫力提高均有积极意义,对于新生儿,经历了产道的挤压、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更容易排除体内污染物,有利于新生儿肺脏的成熟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建立,此外经过产道的挤压,新生儿皮肤得到更多的抚摸[5],对神经大脑发育也有积极意义。但是大多数产妇选择剖宫产,多是担心产程疼痛及恐惧有关。在本文中介绍我院对自然分娩进行系统性心理干预,效果好。对自然阴道分娩产妇进行系统性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产妇在产程中紧张、焦虑情绪,缩短产程,顺利度過分娩过程。
参考文献
[1] 姚兰霞.心理护理在产程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117.
[2]孙华,张露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7):126-127.
[3]姚兰霞.心理护理在产程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58.
[4]Hoddinott P,Allan K,Avendl A,et吐Group interventions to iraprovehealth outcomes:aframeworkfortheirdesign and ddivmy.[J].BMC Public Health,2010,10(1):800.
分娩期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入院分娩的570例产妇为观察组, 以2006年6~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568例为对照组。2组产妇一般情况相似, 年龄22~36岁, 孕周37~42周, 经产前检查均无严重合并症, 经骨盆外测量和胎儿B超检查羊水量胎儿双顶径估计胎儿体重, 可拟阴道分娩。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入院后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 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产妇入院后实施全程护理模式, 具体实施如下:
1.2.1 入院时援助与指导
产妇入院后, 为其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 有1名护士主动热情接珍, 并做该产妇的责任护士, 详细介绍分娩期全程护理模式的内容, 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观察对产妇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评估。
1.2.2 产时援助和指导
第1产程待产妇可在产科病房区域随意走动, 责任护士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她们, 解释宫缩阵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使产妇自我放松。严密观察产程, 满足临产妇生理需要。指导其用手抚摸腰骶部, 用腹式呼吸, 听轻音乐等方法, 转移注意力, 减轻疼痛。可由责任护士陪伴到已自然分娩产妇身边, 让其相互交流各自感受, 鼓励临产妇坚持自然分娩的信念。宫口开大2~3cm后由责任护士亲自送进产房, 向助产士详细交待产妇的具体情况, 包括精神状态, 心理需求, 由助产士继续实施全程剖产制度, 助产士以表扬鼓励语言指导产妇如何应对疼痛及不适, 如何使用产力, 如何配合分娩, 从而给临产妇心理支持。
1.2.3 产后援助及指导
产后2h由同1名助产士将母婴同室病房, 责任护士迎接, 并向助产士了解分娩经过, 及时对产妇的表现给予表扬, 之后由责任护士进行母婴健康指导, 教会产妇及家属母乳喂养技巧, 鼓励按需哺乳, 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鼓励产妇2h内自行排尿, 并给产妇饮食指导以防便秘。每0.5、1、2小时各按摩子宫1次, 防止宫腔积血。注意新生儿皮肤护理, 及脐部护理, 每日脐部换药1次, 有特殊情况增加换药次数, 预防脐部感染引起并发症。
2 结果
2.1 分娩期全程护理进一步体现了产时服务新模式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过程人们对生育, 健康及医疗保健需求饿变化, 妇产科护理模式势必随现代护理发展趋势作出相应调整[1]。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当代护理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整体化护理, 而对产妇实行全程护理, 即“一条龙”护理, 就是整体化护理的具体表现。当今孕妇大多数表现为生理上成熟早而心理成熟晚, 依然性强, 承受能力差。而对产妇实施全程护理, 增强护士及助产士的责任心, 对产妇一对一的服务, 使整个住院分娩期得到密切观察和处理, 为产妇提供了最佳的护理模式, 密切了护患关系, 取得了孕妇的信赖, 起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作用。
2.2 降低母婴并发症, 提高自然分娩率
分娩是一自然生理过程, 往往是一巨大的应激反应, 可导致产妇精神焦虑, 焦虑不安。而产妇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促进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加, 导致子宫肌肉收缩紊乱, 宫缩乏力, 障碍产程进度, 增加难产机会, 影响母婴健康, 而分娩期全程护理模式, 顺应了产妇的心理需求。目前,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孕产妇绝大多数是初产妇, 由于缺乏分娩的直接体验, 道听途说获得有关分娩信息, 使她们害怕分娩和疼痛, 担心发生难产, 加上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及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许多产妇对自然分娩信心不足, 当觉得疼痛难以忍受时即要求剖宫产, 导致剖宫产率上升。观察组产妇入院后, 由责任护士给予科学分娩知识理论指导, 正确认识分娩的过程, 正确面对宫缩疼痛, 保持良好的心态, 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有利于引导产妇做出最积极乐观的努力, 从而产生有效宫缩, 使产程进展顺利, 结果显示, 产后出血,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99.44%) , 母婴并发症明显下降, 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所以, 分娩期全程护理, 使产妇正确地待分娩过程, 提高自然分娩率, 降低母婴并发症。
2.3 提高母乳喂养质量
分娩期全程护理模式对产妇而言具有专一性, 护理上做到了精、细、高、严。产前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及乳房护理, 提高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水平, 为母乳喂养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产时严格执行皮肤接触, 早开奶制度, 通过新生儿有效的吸吮, 刺激了产妇的脑中释放催乳素, 促进了初乳的分泌, 使产妇从心理及生理上为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提高产时服务质量, 保证母婴安全, 是产科工作的重点, 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通过分娩期全程护理模式的实施,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使产科的质量、满意度大大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期实行全程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以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的570例产妇为观察组, 实施全程护理模式, 以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568例为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2组分娩方式, 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在降低剖宫产率, 降低分娩期母婴并发症, 提高母乳喂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分娩期实行全程护理可使剖宫产率明显下降, 促进母婴康复, 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全程护理,分娩,产妇
参考文献
【分娩期护理】推荐阅读:
分娩期的心理护理06-02
分娩期产妇的心理护理06-04
分娩护理12-10
妊娠分娩心理护理05-0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娩期护理07-04
导乐陪伴分娩护理07-19
分娩的疼痛护理干预06-09
镇痛分娩产妇观察护理08-09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09-18
分娩中心理护理的作用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