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2024-09-28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精选12篇)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篇1

近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 截止2009年底,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突破6.5万km。高速公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不仅显著提高了运输能力, 降低了运输成本, 增强了运输安全性, 而且在改善投资环境, 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资源开发利用, 提高国家经济的机动性, 增强国家竞争力, 以及国防安全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也逐步深入, 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加强。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为适应财税体制改革必须走的一步, 其目标是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1 传统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存在着多种模式, 这种多轨制的管理造成了机构的分散及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养护管理和养护作业合一的管理方式, 形成了高速公路长期封闭运行的特殊模式, 严重阻碍了养护生产力的发展。养护管理模式跟不上高速公路养护的需要, 这就使得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即哪里出现病害就去哪里修补, 表面上看养护目的很明确, 但事实上, 该养护管理模式是被路面的破损状况牵着鼻子走, 是一种毫无计划的模式, 最终导致养护资金得不得充分利用。

2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内涵及本质

所谓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是指使市场机制在高速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即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及激励机制, 实现高速公路养护人员、资金、生产设备的合理配置, 保证养护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养护效率, 进而推动高速公路事业持续、快速、规范的发展。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行业管理职能, 节省资金;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 体现高速公路的商品属性, 促进高速公路的滚动发展;能够改变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 逐步走向机械化养护作业和养护科学化;能使管、养工作同时得到加强, 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监管制约机制, 提高养护企业素质和养护水平等。

3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

3.1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 高速公路作为一项产业, 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 公路养护体制的改革, 也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逐步走向市场化, 并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经济规律来办事, 逐步将公路养护部门培养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实体。

3.2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是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高速公路产业化涉及到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经营、养护以及服务整改系统的产业化, 要将市场机制贯穿于高速公路建设、经营、养护以及服务等全过程, 通过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来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 确保国家经济命脉的畅通无阻。

3.3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是高速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收费还贷型, 还是收费经营型高速公路, 性质上都属于收费公路。达到收费年限之后, 收费公路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即使存在也只是为了收取维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状态所需的养护费用, 性质将发生变化。但是, 在这种情况下, 收费的停止并不意味着高速公路养护的市场化也随之结束, 而是要继续发展下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是解决现有高速公路养护缺陷的需要

在现有的高速公路养护体制中, 仍旧还存在养护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 管养一体、效益不高, 养护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养护缺陷, 唯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养护机制, 把公路养护推向市场化, 通过市场竞争实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4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基本方法

4.1 组建具有相关资质的养护公司

参与市场竞争的养护公司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独立经济核算, 相关的人员、设备应能满足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具体需求。考虑到养护机械设备的适用性, 可以将原管理单位的机械设备租借给养护公司, 并逐步出售、转让, 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不再拥有自己的养护生产人员和机械设备, 只保留少数养护管理人员。

4.2 推行养护招投标制

推行高速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可以利用市场中的竞争机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护工程造价, 提高养护资金适用效益;通过“管、养分离”的改革, 促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改进管理办法、管理手段, 有助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养护企业为能使自己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不断改进机械设备等养护手段, 努力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有效地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促进养护质量稳步提高。

4.3 实行合同管理

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高速公路养护单位之后, 管理者与养护公司之间应采取合同管理的方式来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养护合同可以采取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及成本加酬金合同等多种合同方式。

5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具体实践

辽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一直以来沿用的是事业单位统筹管理, 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宏观调控, 制定大的养护管理方针政策, 其所辖的各管理处在省局的统一领导下, 根据自身管段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此养护管理模式, 在沿袭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的同时, 由于管养未分离, 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科学、持续发展。

为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 辽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一直在探索、尝试适合辽宁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的管养方式。2008年, 全省高速公路管理进行区域性整合, 使得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力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始于2009年的丹大高速公路, 试点成功之后, 2010年通过全国招投标的方式在全省高速公路全面实行养护市场化, 真正意义上使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迎合市场经济要求。目前辽宁省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共分为五个合同段, 每个合同期为5年,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的5家中标单位都具备公路工程施工一级资质。

在全面开展养护市场化之前, 根据试点路段的管养经验, 辽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先对全省高速公路所有基础数据进行全面采集, 然后根据路面状况预测模型、路面大中修工程历史、交通量等资料, 确定养护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 据此作为确定养护资金数量的依据。为确保养护质量的整体水平, 管理部门将养护分为小修保养与大中修两部分, 目前养护公司承担的养护任务主要为高速公路小修保养, 而规模较大的大中修仍需要通过立项, 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专项维修。市场化养护单位的主要养护内容包括:高速公路主线、匝道、外连接线、收费广场和服务区等范围内的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绿化、交通安全设施的小修保养及缺陷修复;小型水毁的修复;交通肇事现场的清理及恢复;参与管理处的防汛、除雪防滑等灾害预防工作;养护期间内发生的其他道路维修工程。

目前这种养护市场化模式非常适合辽宁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 即充分利用与延续了原有的管理资源与经验, 又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节约了养护成本, 提升了养护质量。管理单位原有的养护工人在人事管理上已完全过渡给养护公司, 机械设备通过租赁方式直接为养护公司所用。这种过渡与租用的方式, 即保证了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正常运转, 又使得原有的养护资源得到再次利用, 是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鲜明体现。

6 结束语

高速公路管理的主旨是“以人为本, 为用路人服务”, 作为特殊“商品”的高速公路, 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经济时代, 唯有实现管理体制的有效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 实现养护市场化, 才能使得高速公路的服务达到最优化。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作为高速公路管理者, 对此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更应该不断地去尝试与探索, 在真正意义上经营好高速公路这份特殊“商品”。

摘要:分析了传统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 论述了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必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参考文献

[1]郑耀武.试论高速公路养护及市场化运行机制[J].2000, (12) .

[2]裴安.领略西班牙公路管理风采[J].中国公路, 2003, (23) :50-53.

[3]吴五星.瑞典国家公路的养护和管理[J].湖南交通科技, 2003, 29 (1) .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篇2

(征求意见稿)

为深化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提高公路养护效益,根据《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和规范公路养护市场的重要性 公路养护是保证公路存量资产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公路交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础。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养护管理与养护生产分离,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养护作业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为促进养护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公路养护理念滞后,现代养护体系亟需加快构建;养护领域政府和市场分工不清晰,管理机构与市场主体关系不顺畅;养护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养护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等问题也日渐凸显,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和规范公路养护市场,创新公路养护服务供给模式,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路养护服务供给体系,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经济的公路交通

服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路交通服务为导向,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边界,推进政企、政事、事企分开,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公路养护市场,改革公路养护服务供给模式,打破地方保护壁垒,逐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供给有效、机制完善的现代公路养护市场体系。

(二)基本原则。

——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立足公路养护公益性服务属性,从各地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公路养护发展水平和市场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路养护服务供给,切实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合力改善公路养护服务的格局。

——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尊重不同区域养护发展实际,针对不同类型养护作业特点,在遵循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分类施策,除日常类、应急类等纯公益性养护作业外,其他养护逐步引入以公开招标、购买服务为主的市场机制。通过分类精准施策,促进公路养护服务持续优化,有效供给水平稳步提升。

——需求导向,优化结构。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引

导从业单位力量与市场规模保持相对均衡,促进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的市场基础。提升公路养护市场监管能力,加强监督检查和科学评估,强化对守信主体的奖励激励和对失信主体的约束惩戒,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节机制。

——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坚持与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推进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着力解决公路养护质量效益不高、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及时总结改革实践经验,创新和完善养护组织模式,加快发展和规范公路养护市场,构建公共服务提供新机制。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交通运输管理职能相匹配,与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路养护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公路养护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面形成适应公路养护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求的市场发展环境和管理体系,为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三、改革公路养护服务供给模式

(一)分类选择服务供给方式。

1.公路基本公共服务。公路日常维护、灾毁抢修、应急保通等基本公共服务,可由公路管理机构、运营单位直接提供或委托实施,但应制定经费分配及定额标准,严格实施计量支付管理,确保资金投入、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的持续稳定供给。

鼓励基本公共服务类养护向社会购买服务。

2.公路养护工程。加大养护工程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购买方式应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要求,由购买主体根据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力量实际等因素,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等方法确定承接主体。

3.购买服务承接主体。购买服务承接主体应是具备相应养护作业能力,依法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二)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竞争机制。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通过市场机制,把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养护服务事项按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根据承担的服务数量和质量付费。要充分考虑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特点,考虑东、中、西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分类别、分情况、分区域逐步推进养护市场化,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对于养护市场发育相对完善的地区,要积极研究规范养护市场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规则和办法;对于养护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的地区,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育市场,广泛开展试点进行探索,逐步

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

(三)探索综合养护承包方式。推进公路养护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各种综合养护承包方式,通过将养护技术咨询和设计、养护设计和施工等业务统一发包,将一定规模的路网在一定周期年限内的各类养护作业统一发包,或实施建设、管理、养护一体化等方式,培育和引导养护作业单位整合技术资源,提升技术实力,提高公路养护生产效率,实现公路全寿命周期内养护效益最大化。

四、培育具有综合实力的公路养护市场主体

(一)引导养护作业单位逐步转制改企。鼓励通过扶持养护作业基地建设、专业设备购置、完善用工制度等配套政策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引导符合市场属性的养护作业单位逐步转制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转制过程中,要完善用工制度,通过设置过渡期等方法,逐步完成人员身份置换,保证人员稳定和改革平稳推进。

(二)提高养护作业单位市场竞争力。

1.积极培育专业化的日常养护队伍。通过建设养护站点、购置机械设备提供使用或委托代管等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公路日常养护专业化、机械化水平,积极培育专业化程度较高,熟悉区域环境、地形地貌、地质状况、公路沿线情况,能长期稳定作业的专业化区域性日常养护队伍。

2.积极发展市场化的综合养护企业。通过综合打包购买服务、签订周期性服务合同等方式,逐步培育能够全面承担公路技术状况检测、养护规划、设计、施工等全链条服务,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养护咨询、施工一体化企业。

3.加大养护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完善养护市场结构和功能,鼓励和引导专业化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养护市场竞争,协同加大养护市场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促进养护服务承接主体发育、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升。

(三)规范公路养护市场。

1.加快推进养护作业单位许可制度。制定统一的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许可标准,加快推动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落地,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

2.加强养护市场准入管理。促进养护市场从业单位数量和质量与市场需求合理匹配,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的养护市场。推进公路养护作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和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的统一规范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逐步实施对养护作业单位和关键岗位人员的信用管理。

(四)创造良好养护市场环境。优化市场环境,逐步构建信用评价监管体系,制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标准。稳步推进

互联共享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与信用等级挂钩的奖惩机制,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激励措施,在采购服务、招标投标、人员招聘等方面优先选择信用好的养护作业单位和人员。建立健养护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对失信主体进行约束和惩戒,使失信者在市场上受到制约。

五、强化养护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

(一)落实养护监管责任。

1.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作业的监督管理责任,明确负责部门和岗位监管职责,将管理重点逐步由对养护生产管理转变为对养护过程监管,以及对养护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和考核。针对不同性质养护作业特点,在预算管理、市场监管、质量控制、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

2.健全监管标准。加快建立养护管理监管考核制度,将养护质量、效率、效益和服务状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逐步构建监管考核结果与养护资金、市场准入挂钩的奖惩机制。收费公路实行与高效服务相适应的养护服务标准,并作为对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考核指标。

(二)加强养护项目管理。

1.科学管理公路养护项目。以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为

指导,以公路技术状况监测数据为依据,进行养护科学决策和投资优化,合理制订中长期规划、年度养护计划,并认真监督实施。实行养护工程项目链条式管理,建立适用于公路养护的项目审批规则,优化审批流程,确保养护作业的及时性和实效性。

2.建立公路养护效果评价机制。积极推行社会监督,建立公路养护质量评价、养护绩效和路况状态监督举报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对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的监控与管理,为开展路况实时监督、加强对养护从业单位的管理提供补充。建立健全养护质量长效考评机制,开展公路养护效果后评估,通过将作业实施后的路况水平与其养护质量进行关联评价,实现对公路养护质量的持续监督。

(三)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结合公路网规模、结构、地域特点构建应急抢险保通队伍,按照“平急结合、资源整合、专兼结合”的原则,统筹基层养护站点和应急处置网点的布设,提高机械设备配置水平,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有条件的地区可打造集日常维护、便民服务、应急保障“三位一体”的公路保障中心。

2.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市场化较充分的地区,可采取与公路养护企业签订应急处置协议的方式承担应急任务,并给予合 理的费用补偿和政策支持,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公路应急工作的积极性。

3.关心基层站点生产生活。加强对基层养护站点、应急处置网点职工的人文关怀,对边远山区、高寒高原地区、离城镇较远的基层养护站点、应急处置网点,应配备需要的生产生活保障和安全防护设施。

六、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确保相关改革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发展和规范公路养护市场、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面广、政策性强,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总体设计,做好统筹协调,注重推进落实。要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并客观考虑综合政策环境,积极选择典型地区开展试点,探索经验,确保相关工作平稳推进。

(二)加强顶层设计。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公路养护行业逐步引进市场机制的必然趋势,按照国家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有关部署,做好改革顶层设计。特别是对其中涉及的队伍及人员问题,要周密筹划,有序实施,提前调整,确保稳定。对现有公路养护管理单位,要按照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收益状况,合理划分承担行政职能、公益服务、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类别和性质。对承担公路

管理及市场监管职能的公路管理机构,要强化其路网监测、投资管理、合同管理和规则管理等行政职能。

(三)加强政策制定。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研究细化养护市场准入、市场规则、市场运行、信用管理等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交通运输部将根据公路养护市场发育状况,在总结各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公路养护市场准入、信用评价管理、养护作业招标投标、质量考核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推动公路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高速公路的养护体会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U4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082-01

随着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逐渐形成,高速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已经分离,改变了原有的养护和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不论是检测手段还是机械设备,对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工作人员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非常熟悉,而且具备较高素质。新的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已经开始在各地开展,形成了高速公路的又一产业。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高速公路的养护作业问题。和同行们商榷。

1 高速公路养护的涵义

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作业的特点。由于管理体制的改变,高速公路养护公司成为高速公路的又一产物,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日常养护除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具体概念是指通过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道路、桥梁评价预测系统,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来完成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保证以最经济的方式,以科学高效的手段维护养护对象,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使其保持路面平整、畅通,各种设施完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提高耐久性和抗灾能力。

2 高速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具有高车速、重交通、大流量的特点,公路养护管理是保证高速公路良好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一般包括三方面:第一是通过高科技手段科学检测,及时发现高速公路不同区域的损坏,然后有效评估,根据路面破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修复,通过专业的维护和养护,保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状态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是为建设期间的巨大投资负责,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养护的具体操作,向行人车辆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优美的行车环境,有利于树立高速公路的对外形象,最终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是弥补,也就是通过养护的实施发现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非施工因素导致的使用缺陷。比如排水问题、边坡防护问题,另外一方面是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通道设置、标牌处置、建筑物使用功能等出现的使用问题。第三是预防,通过维护监测,及早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防患于未然或亡羊补牢,避免出现大事故和大问题,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防止微小病害酿成大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来完成,并逐步形成高速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使高速公路经常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和标准。

3 高速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公路里程的巨量增加,使得公路的养護工作也越来越艰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养护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重建轻养

长期以来,公路部门都是把道路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而对于养护工作的认识则显得不到位,认识的缺失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养护作业,难以保证高速公路的畅、洁、绿、美。具体工作人员也对养护技术缺乏研究和了解,应付、对付的工作态度影响到了具体的工作实施。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主管部门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缺乏指导,工作中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具体的技术规范以及质量评定标准等,养护工作没有相应的作业依据,养护标准标准不一致。重上到下的养护意识淡薄导致养护工作上不去。

3.2 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在养护管理方面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仍然有一部分养护部门没有区别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模式,依旧实行着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主要靠上级拨款,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这种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人员端着铁饭碗,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员工之间和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护工作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3.3 养护机械和养护科技落后

高炉公路的养护工作,需要先进的设备支持和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做基础。目前一些地区的养护设备单一、落后、不配套,制约了养护效率的提高。一些养护部门虽然引进了国外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由于技术原因,造成适应能力差,机械性能没有得到全部开发,效能发挥不大,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科学技术支持不够也是养护工作的一大障碍,养护施工中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明显不足,缺少大规模推广使用。

4 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的措施

4.1 成立养护工程公司

成立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其所有制形式要合理,建立一个完全公司法意义上的法人主体,公司的资产结构、股权设立要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国有的资产所占的比例可以大于50%,民营资产也可以控股,职工也可以是股东。合作伙伴的选择很关键,要选择有远见顾大局的战略合作伙伴。高速公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国外把高速公路确定为公益事业,所以公司的生产目标是服务整个社会,保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

4.2 加强养护公司的经营管理

公司成立后需要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实行ISO9000-2001、环保ISO14000、安全18000的质量运行体系。企业建立一套符合国际的质量、环保、安全体系;按企业管理模式,完善用人制度完,引入聘任制,择优聘用;建立完善的养路职工培训制度,提高职工的素质,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培训内容包括新形势、新知识、新技能;将工资与养护工程的数量、质量挂钩,按劳计酬,建立相应的分配制度相支持。

参考文献

[1]雷炜,王智华.浅谈公路养护策略[J].山西建筑,2010年36期.

[2]余富兵,祝宝靖.浅析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

[3]张挺.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8期.

[4]金斯汗·托合塔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原因与防护.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与实践 篇4

1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发展的深入, 高速公路养护的良好发展也需要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因此, 我们要积极进行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 具体的改革策略如下所述。

1.1 适应市场完善管理

要想实现市场化改革, 那么, 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必要的。首先, 定额管理的实行。“为了使养护管理工作在人员配置、工作量计算、机械配置及使用上有一个量化标准”, 进行合理的量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实现方式, 即对材料的使用量、人员素质、经费需求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而定额管理的实现是需要根据高速公路养护的特征, 对公路养护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员配置、机械使用、材料费用等进行整合, 从而确定出具体的报价单, 并通过科学方法编制出具体的养护定额。其次, 加强合同管理。由于有些基层公路维护部门并没有足够的条件向社会公开招标, 只能通过委托的方式来寻找承包商, 所以, 这就需要在养护管理部门同养护实施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因此,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质量, 我们一定要在合同中对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和责任进行明晰, 同时, 还要把费用、期限等内容囊括进去。通过这种合同管理方式不但能够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能够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意识, 确保养护工作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

1.2 实行招投标制度

对于条件允许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通过招投标方式优化选择合作伙伴, 以改变原有的委托、明令的方式。这种招投标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所有工程类行业都积极实行的一种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实现成本控制的方式, 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标志, 它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 向社会公开招标, 有意向的合作伙伴会通过投标书的方式向管理单位申请, 管理单位可以通过中介机构, 也可以自己组织专家队伍寻找最佳的合作方。因此, 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就要积极实行招投标制度。

1.3 逐步实现市场化

市场化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对于市场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应该尽量的引进社会力量进入当地市场, 推动高速公路养护业进入市场的竞争机制中, 建立一种良性发展方向。比如, 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来鼓励当地高速公路养护单位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和改革, 并积极参与到养护项目的竞争当中, 并积极扩大自身的养护范围,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当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实现做出一份贡献。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一定要明确其自身的地位, 政府在高速公路养护的市场化模式发展中是管理者, 并不是参与者, 政府部门主要是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来监督和约束高速公路养护单位的市场行为。

1.4 规范市场规则

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 市场规则的规范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的参与行为进行规范。对市场行为相应的进行规范, 目的在于防止不正当市场竞争的出现, 影响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而市场行为的规范基础是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 对于不同地区而言肯定会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 各个地区要以国家规定为依据, 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比如, 我国交通部就制定了很多对市场行为、招投标机制、工程实施行为、监督行为、评价行为等进行规定的法律法规, 如, “《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机制》”等。正因为这些规定的存在, 高速公路维护的是市场准入、工程投资、招投标工作以及工程质量监督和评价等工作就受到了相关规范和原则的约束。这样在各地区的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 公路改造、大中型维修项目等就拥有了一个明确的参照规范, 对于小型的高速公路维修养护项目来说, 还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 结合相关的市场化原则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 从而规范“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1.5 积极发展高速公路养护中介机构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这种中介结构模式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并在实践中得以证明这种中介机构发展模式的实际效果是比较好的, 为此, 既然在市场经济模式下, 高速公路养护的市场化改革也需要借助于中介机构。因此, 要“逐步建立和整合包括高速公路养护咨询公司、养护承包企业和养护监理公司等在内的中介机构, 形成专业齐全、竞争充分的中介市场。”中介机构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因此其具有独立的利益关系, 同时不同类型的中介机构功能不同, 对于高速公路养护来说, 如果培养出了专业化的中介机构, 高速公路养护单位就会具有明显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特点, 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独立发展的高速公路养护主体。但是, 高速公路养护中介机构的发展并不是单独进行的, 其需要同养护机构、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等进行协调工作, 积极为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提供有效的公路调查、评价监督、预警等服务功能, 给管理部门的决策工作和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基础, 共同推动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结论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虽然已经不是一项最新的研究内容, 但是, 其在改革中仍然有很多地方做的并不是很到位, 主要问题表现为改革过于机械性, 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本文主要是对市场化改革所必须进行的工作做了简要的总结, 在实际的改革工作中, 为了保证当地高速公路市场化改革的质量, 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策略的选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黎凯.关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思考[J].交通标准化, 2011 (20) .

[2]吴廷录.公路养护市场化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 2010 (2) .

[3]卢国范.长余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0 (5) .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篇5

周艳芳

二O一三年四月

公路养护的机械应用及发展

周艳芳

摘要:随着公路养护里程及养护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加大了机械的投入。但是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阻碍,公路养护的机械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不断转变思想,规范公路养护机械的市场化管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公路养护 机械 应用 发展

公路养护的机械管理已成为后勤保障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公路养护的运行效率。本文将对公路养护的机械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市场化。

一、公路养护的机械应用现状

1.机械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公路养护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的应用趋向于精度高、结构复杂、控制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发展方向,若机械设备产生问题,难以凭借以往经验排除故障。但是一些单位的管理思想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以重视“事后维修”为主,再加上缺乏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没有科学全面的规章管理制度、或者虽然有制度而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造成机械管理与维修水平的低下。

2.机械维护不当

一些单位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在机械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养护”的问题,对机械的维修保养认识不足,对必要的养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在使用机械过程中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不科学使用机械,没有进行及时的维修保养,造成机械带病作业、零件磨损严重、机械故障频繁发生,减断了机械使用寿命。

3.缺乏专业的机械管理人员

目前,公路养护的机械管理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差,缺少具备专业知识的专职工作人员,再加上养护机械技术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品种繁多,给机械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扰,主要表现为:机械养护、保养不到位,机械业务资料不完整,拖保、漏保现象严重,机械不整洁,单机单车核算账不符实等问题。另外,各单位对机械设备专业人员的培训重视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机械设备养护、管理培训,造成管理人员、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始终停滞不前,没有技术水平的创新,就没有公路养护机械水平的提高。

二、公路养护的机械管理发展策略

1.转变观念,加强设备管理

首先,应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建立健全易操作、行之有效的机械管理制度,无论机械来源于单位内部资金购置,还是上级配置费用,都应统一纳入规定管理范围内。包括公路段、公路处、公路站的三级管理中,机械设备也采取统一

管理标准。其中三级管理的机械设备帐、物、卡必须三者相符,不仅成立固定资产账目,还应加强机械设备的专业档案,包括机械的出厂技术文件、交接登记、运转情况登记、维修记录、改造技术资料等;其次,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益考核与单机核算。如有关更换零件、耗费油料、日工作量、月完好率、台班成本及利润核算等,只有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发挥机械的经济效益,降低机械养护的劳动强度与工作成本,提高公路养护的效率,保证公路养护质量。

2.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公路养护中,机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公路养护的质量密切相关,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再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与操作水平。应该认识到,一支善保养、会管理、能操作的专业养护职工队伍,能有效促进机械养护的进程。因此,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养护机械操作队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加强他们对养护机械的意识,并提高对机械操作能力的考核,让机械操作骨干既满足操作、驾驶,又能胜任对机械的保养、维修等多个岗位需求。另外,专业的养护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提高责任感,并将工作质量、技术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落实经济责任。

3.管用结合,确保机械灵活调配

根据当前我国公路养护中施工作业面广泛、工作线路

长、站点多、作业量不集中、流动作业等特点,应加强“预防为主、重视保养、视实际情况修理”的原则性,做到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因时制宜的开展机械保养计划。根据机械的使用方式,也应重视日常保养,将小毛病、小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在人员数量允许的情况下,每台机械可配备专门维修工,以随时进行检修,及时发现故障并解决,既不影响工作效率,有确保机械在良好状态下工作,杜绝带病作业。通过对公路养护机械的合理使用,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技术的要求,合理调度机械的养护与工作,避免出现单一作业、大车小拉等浪费现象。另外,根据机械停置、停封的保养要求,应按期进行保养,以降低大修的次数与成本。

参考文献:

[1]汪加军.浅谈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必要性[j].科技创

高速公路隧道的养护策略探析 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策略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的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状态对于整个高速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高速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加大对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保障高速公路隧道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全面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存在明显差异,高速公路隧道往往需要经过各种水体和山体,因此高速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难度相对比较大。同时,高速公路隧道又受到运营管理、施工设计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受到各种病害,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隧道正常、安全的通行,有时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都不到位,其一,一些地区的建设部门只重视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建设,忽视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管理,没有定期对高速公路隧道进行维修养护;其二,我国没有专门的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规章制度,很多地区的高速公路隧道只是根据行政管理规范,并且没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三,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实时进行监控管理,救援、通风、防火、监控等都存在一些问题[1];其四,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建设时往往经过一些地形地貌复杂的区域,施工设计不合理,也没有对施工建设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管,使得高速公路隧道埋下很多质量隐患,在投入使用后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

二、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策略

1.健全养护管理制度

结合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现状,应健全相关养护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终止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发展的规章制度,结合相关养护管理理论知识,积极总结经验,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隧道管理。同时,根据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实际情况,完善限时病害和故障修复制度、养护责任公示牌、隧道巡查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2],在日常运营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明确各个岗位、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水平。

2.加强养护管理

(1)土建结构

土建结构是高速公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翼墙、侧墙、隧道端墙、排水、路堤、路堑、洞内衬砌、隧道拱顶以及盲沟、深埋水沟、洞顶截水沟等等,高速公路隧道的土建结构养护管理,应避免结构物衬砌断面由于变形、脱落等而产生各种裂缝。在确保高速公路隧道土建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应加强日常的养护管理,避免出现滴漏、渗水、挂冰、结冰等现象,确保高速公路隧道排水设施的正常、安全使用,防止构造物堵塞排水管道。

(2)机电设施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设计比较复杂,其内部包含各种各样的机电设施,如输电线路、配电设备、变电设备、供电设备等,在对机电设施进行养护管理时,应重点检查隧道机电设施的排烟机、机房和主机运行状况,采取有效养护措施,确保隧道通风管道通畅,并且注意检查高速公路隧道中的一氧化碳和烟雾浓度测定仪、空气温度测定仪等[3],定期对这些仪器进行保养管理,一旦出现运行故障,及时进行校正维修。同时,为了保障边窗和竖井的正常通风,应及时清理井口的垃圾和杂物,高速公路隧道中使用的各种照明设备应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潮性能,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高速公路隧道保持正常的照明亮度。另外,高速公路隧道中的各种信号灯、标线、标志等,应尽量醒目明亮,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隧道通信线路无损坏,保持良好的电话信号,实现监控中心和高速公路隧道的密切联系。

3.做好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是一种主动性的养护管理策略,高速公路隧道在长期的运营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而通过预防性养护可以将高速公路隧道的一些故障和问题扼杀在萌芽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节省很多的维护检修资金费用。相关部门应结合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从大局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利用隧道资源,一方面加强高速公路隧道的定期养护,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调整养护管理周期;另一方面加强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状态养护管理,结合实际的养护成本,及时更换和维修老化、损坏的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仔细观察机电设施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故障征兆,立即进行维护检修,保障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4.加强养护监理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的监理和监管,积极宣传运输危险物品、超载对于高速公路隧道的危害,结合不同地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的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养护责任制,加大监理力度,定期对养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责任意识和技术能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养护管理团队,不断提高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水平。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交通运输量大幅上涨,高速公路隧道受到超载货车、高速行驶车辆、外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为了保障高速公路隧道的使用性能,应仔细分析高速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养护管理策略和措施,保障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建国,谢永利.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刍议[J].交通企业管理,2011,05:52-53.

[2]马晋兵.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分析[J].广东科技,2014,16:111+89.

[3]李伟.高速公路桥梁与隧道养护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3:238-239.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篇7

关键词:公路养护,市场化,转型策略建议

0概述

我省,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 交通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 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改革开放年以来, 甘肃的交通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面对日趋庞大的路网体系, 怎么样更好的生存发展适应市场化进程?同时, 如何保证在新形势下, 完美转行, 实现可持续发展, 都对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如何改变以往的传统的养护方式, 而采用新技术新手段适应市场化需求, 也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课题。

1必须牢固树立行业优势地位

养护行业应该说不是资产或技术密集型行业, 作为服务性行业, 一般来说很难依靠现行的资产或技术来确立明显的优势, 目前有很多自主养护企业的崛起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传统养护行业部门目前还是公路养护的生力军, 几十年形成的管养体系也有先人为主的优势, 但如果不思改进, 这些优势将逐渐消失殆尽。传统养护部门在市场化进程下, 一般都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需要克服:

1.1体制限制

几十年传统体系的惯性对众多养护部门在市场化运做上的影响, 暂时难以做到完全的消除, 甚至严重阻碍了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个人认为, 就是在这大家都在探索的阶段, 才是树立行业优势的最佳时机。激流行舟, 奋力者进, 懈怠者一落千丈, 这比平稳行舟更易拉开距离, 同样道理, 谁能做到尽量减少传统体制的影响, 在养护体制改革上作出正确的先行一步, 谁就能取得竞争上重要的先手。先手把握住机会确立的优势, 跟进者往往难以达到。所以, 在现阶段, 积极改进和坐等观望两种管理心态导致的后果是不一样的。目前的养护体制改革还没有出台一个统一的范本, 诸多问题貌似难以解决。规模限制:专业的商业养护需要一定要求的人员和设备投人, 在市场化生存中存在一个的盈亏平衡点。目前养护基本按行政区划分块进行, 很多从业单位实际并不存在单独生存的足够空间, 所以联合、兼并、整合市场势在必行。目前大部分地区可能条件还不够成熟, 但先行的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1.2养护的特殊性

(1) 养护工程不仅有建造业要求严格的特点, 还有服务业要求及时性完善性的特点, 特别现阶段对公路环境与美化要求的提高, 使公路日常养护成本递增。养护从业单位需要在工程质量、服务水平、单位效益三者之间做出很好的平衡。盲目得投人与盲目的追求效益都应予以避免。

(2) 养护工程施工断面较长, 工程量小而散, 很不利于施工管理。从业单位必须要有相当高效和灵活的生产机制, 否则就会被高额管理费用或过高的养护成本所淘汰。

(3) 季节性较强, 受外界影响较大, 工程量存在不确定性;这会使单位人员与设备处于较高的空置率上, 对单位效益影响很大。如果提前做好计划与安排, 通过旺季租人与闲季租出, 并拓宽其他市场, 是可以降低很多空置率的。

(4) 工程项目繁多, 要求养护技术的全面性。养护牵涉到路基路面技术、绿化、安全等, 范围较广, 且技术重在养护, 与建造技术有一定的区别, 很多单位对此重视度不够, 养护技术发展与应用迟缓, 很多单位还在沿用几十年前养护的老路子, 跟不上商业化生产的需求。科学就是生产力, 所有养护从业人员都必须高度重视养护技术的学习与可行性研究。

2重视营销策略

酒香也怕巷子深, 纵然你再有优势, 能做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 找不到市场还是空谈。营销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必须要让业主知道, 在一定领域内, 除了你他别无选择。传统公路养护单位在营销能力上普遍较薄弱, 我认为, 养护范围内的营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首先要做得出好的养护产品, 一般情况下, 这比任何办法都有效。好的产品, 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即在提供同样服务功能的前提下, 消耗的资源最少。同样的经费, 养护的效果明显较别人好, 这是单位实力的最佳体现。

(2) 培养寻找市场的能力。积极参与现行的养护招投标是一个方面, 属于市场竞争范畴。但一般情况下, 发现市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业行为。在买卖双方都有利可谋情况下, 很多市场是存在的, 只要你去挖掘。

(3) 向用户推荐合理的评价与计费体系。在目前养护评价体系与养护计费体系不够成熟的情况下, 养护从业单位一定要重视该体系的建立, 并向用户积极推荐其使用的合理性, 这关系到商业化操作的基础与自身合理利益的保护, 草率或模糊的协议很可能导致自身陷人全面被动的局面。

3改革制约公路养护管理的因素

3.1完善养护管理体制

目前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数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 部分管理部门对养护重视不够, 认为“养不如建”, 并存在“重建设, 轻养护”的落后思想, 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 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缺乏责任意识和开拓精神, 并且具体责任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必须完善“分级管理, 分级养护, 管养分离”的指导方针, 做好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才能更好的保障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3.2加强养路队伍技术力量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 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 所以养护工人相对文化水平不高。养护管理部门中技术人员不够, 因此, 即使有新技术, 新方法, 先进经验的出现, 在养护队伍中推广和学习也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只有加强技术力量, 才能不断提高养护的水平。

3.3确立预防性养护方针

很多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和个人认为养护就是在公路发生病害或损毁后进行修复, 重建;这种“以补为养”的滞后养护政策, 不但养护费用高, 并且在资金不到位情况下, 公路病害损毁的态势在行车压力和雨水天气作用下, 会迅速扩张, 不但给过往车辆造成不便, 且造成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并且造成养护资金的大量浪费。只有树立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思想理念, 才能更好的扩张养护市场。

4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的公路养护在管理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 制定或采取相应的改革政策, 务必把养护工作做到实处, 让人民群众走平安路。

4.1养护责任分级落实体系

按照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的原则, 建立养护责任体系, 这样既能实现近距离养护管理, 并能够提高养护效率,

4.2组织技术培训, 提高养护人员素质

要加强对现有人员培训和学习, 提高养护人员业务素质。要着力改变养护职工养护技能不够高的问题, 加大一线养护职工技能培训力度, 掀起“学业务、学技术、学技能”的热潮, 努力打造一专多能、素质过硬的养护队伍。通过合理办法激发潜力, 人尽其才, 建设一支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更好的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4.3切实提高养护资金的保障水平

拓宽渠道, 健全资金保障长效机制。突破现有体制, 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提高和加大养护资金的标准和投入力度。

4.4采用预防性养护, 减少资金浪费

公路的预防性养护的一种新的理念, 公路养护部门要在损毁发生初期, 即对其进行养护, 延缓公路病害、损毁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 从而达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持公路完好率、大大降低公路养护资金的浪费。

传统养护行业部门在目前的改型期间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点, 如何率先克服难点, 争取领跑地位, 是目前养护从业部门决策者们都在思索的问题, 我仅提出自己一些看法, 与大家探讨, 如有不妥, 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篇8

1 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简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级公路路网就己基本形成, 公路工作的重点自然转为管理和养护, 而且相继完成了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即“各国都将公路养护业完全推向市场, 建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全面推行了养护业务市场化, 养护生产任务由具有独立法人主体的养护公司承包经营, 整个合作完全依靠市场规则进行”。因此, 他们现在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1.1 英国

英国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实行三级管理体制, 第一级:运输部的公路管理养护局, 负责全国公路的养护, 同时编写统一养护合同文件范本, 便于养护代理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招标和评标的具体工作。第二级:直属于运输部的区公路局, 负责本区的公路养护管理, 协调与地方养护代理关系。第三级:与区公路局签订合同协议, 作为辖区干线公路养护代理的当地政府, 负责辖区内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

英国实行的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中, 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是进行公路养护的技术、财务和合同管理, 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 所有养护工程的施工和专项路况检测工作, 则是通过招标委托承包商或专业技术公司完成。

1.2 美国

美国国道网由联邦政府的公路管理局进行宏观管理, 具体的养护工作委托州及地方公路部门。公路养护不划分公路等级界限, 养护管理机构和养护作业机构的设置是按地理或行政区域划分的。管理机构一般把养护工程承包给私人养护公司, 按照AASHO规定, 管理机构负责承包工程的谈判, 并监督合同执行和验收工作。养护公司的组织充分考虑到养护现场的距离及许可的时间因素, 在人员及装备配置上充分体现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全部作业机械化, 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技能涵盖了养护作业的各方面。

1.3 日本

日本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和养护工作, 是由日本道路公团负责, 具体养护工作由其设置的管理局下的管理事务所进行。养护工作分为日常养护作业和定期养护作业。养护资金按照日本《道路公团法》的规定编报养护资金计划, 经政府建设大臣批准后执行, 收入预算包括有通行费收入、财政拨款、业务收入、国家投资、社会资金收入、民间借贷和其他外债。支出的经费有建设费、养护维护费、业务管理费、灾害恢复费、本金偿还、支付利息等。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总费用中, 养护管理费占42%, 工程改善费占55%, 防灾对策费占2.6%。

2 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发达国家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 基本都具备以下这样几个特点, 值得我们借鉴:

2.1 国外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立法比较

健全大部分发达国家有较为完备的公路管理法律、法规, 以这些法律、法规为核心构建法律体系涵盖了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特许经营的各个方面, 同时还对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权力和义务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通过立法的形式, 对各级政府在路网管理中的职责、公路管理机构设置、任务和目标、管理工作制度等事宜进行明确, 减少了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而且法规十分具体,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的事权和职责十分明确, 部门之间不存在因事权不清、主体不明而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对在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主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监督和裁决, 公路管理部门只是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在法律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2.2 公路管养资金的来源渠道明确

按照国际惯例, 年度道路养护成本的标准为公路资产价值的2.5%。发达国家的公路管养所需资金根据管理权限从相应层级的政府财政解决, 干线公路与地方公路“分灶吃饭”互不干扰。

2.3 发达国家的公路管养的市场化、专业

化程度比较高任何一个行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越高, 生产成本就越低, 这是经济规律。发达国家的公路管养的市场化、专业化程度比较高, 这使得他们公路管养的生产效率很高。

3 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建议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的多元化, 养护管理体制也相应形成了多种模式, 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加之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方法依然延续计划经济公路养护体制, 因此, 高等级公路养护体制的局限性和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难以适应先进的运输生产力要求。因此, 针对我国目前高等级公路养护现状, 结合国外成熟的公路养护经验, 提出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的几点建议:

3.1 管养分离, 公路养护市场化

3.1.1 积极培育养护工程市场

首先, 积极推进养护单位企业化。将公路管理部门所属的适宜于企业化运作的生产性单位与公路管理机构分离,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 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专业化公路养护公司, 参与市场竞争。其次, 选择灵活多样的生产作业组织形式, 根据养护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自主选择生产作业组织形式, 可以采取小修与保养分离的专业化作业方式。最后, 要逐步放开养护市场。但为鼓励养护单位加快改革的步伐, 应该允许有一定的过渡保护期, 等到养护企业形成一定规模, 具有较强竞争力后再向全社会开放。

3.1.2 引进竞争机制, 推行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度

公路小修保养实行招投标承包养护和合同化管理, 承包人在契约规定期内自行组织生产, 决定分配。较大型工程要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 择优选择施工单位。通过实行养护招投标, 使公路部门的管理工作由目标管理向合同管理转变, 促使公路养护真正走向社会化、市场化, 形成国路民养的日常养护模式。

3.1.3 引进养护工程监理制。

3.2 研究用工制度改革及配套政策

人事以及福利的改革解决的好坏是关系到机制改革是否深入的关键。目前养护工主要有三种形式:固定工、合同工、农民工。这些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公路养护的作业要求, 同时他们待遇低、有些养老保险也难以落实。因此, 必须进行用工制度改革, 可探讨的办法是:对老养护工人进行工龄买断、内退、转岗分流等后, 剩余的养护工人逐步过渡到全员聘任制, 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 可雇佣季节工, 最终形成两种员工结构:一是有文化、有技术专长的聘任制工人;二是雇佣的临时工人, 从而彻底打破传统的用工界限, 实行市场化管理。

3.3 制定与公路养护市场化相配套的管理

办法及实施方案。为规范公路养护市场, 保障公路养护市场化健康发展, 需制定出台一系列相适应的管理办法:3.3.1政府应建立养护市场准入制度, 明确进入养护市场的条件, 同时制定养护市场竞争和交易规则, 保证市场主体按照统一的市场价格去获取生产要素, 真正实现公平竞争。3.3.2建立科学、规范化的养护质量检测、监督系统, 这是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3.3.3规范高速公路养护资金的来源, 保证养护资金足额投放。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列养里程的不断增加, 高速公路对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有的公路养护体制固有的局限性和弊端暴露出来。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实际, 积极探索养护体制的变革, 以便使我国高速公路养护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

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 篇9

1、高速公路早期裂缝养护的重要性

目前, 我国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与财力, 已经形成了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的庞大交通网。因为我国的经济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高速公路承担着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虽然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然而, 在高速公路的使用初期难免会有一些路面裂缝与耗损的问题。

对高速公路早期裂缝养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一是, 如果不能够对这些裂缝进行早期的处理, 逐渐就会造成更严重的病害, 例如:松散、网裂、翻浆以及沉陷等严重病害, 对词类病害的养护需要消耗更多的经费;二是, 如果对早期裂缝不进行养护, 任其发展就会造成对路面的二度伤害, 如果路面进入疲劳期后, 上诉严重的路面病害就会涌现, 此时对高速公路的养护时间就会较长, 养护费用就会大幅度的增加;三是, 高速公路早期裂缝问题在严重影响高速公路使用寿命、浪费资金与资源的同时, 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 并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总之, 对高速公路早期的裂缝问题应该进行及时的发展与养护, 进而增加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节约国家的资金与资源, 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2、高速公路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高速公路早期横向裂缝的原因

对高速公路表层的浇筑主要是沥青砼, 在阳光的照射下, 路面上沥青砼的温度与底部垫层的温度具有显著的差异。由于沥青砼的表层在高温影响下会进行收缩, 长期以往, 如果路面表层收缩到特定的程度, 高速公路的混合料之间就会由于承受不住拉伸幅度产生横向的裂缝。而且, 高速公路的底基层、路面基层一般为水泥稳定类半刚性结构层, 在其强度的影响下就会产生横向的收缩裂缝, 进而反射到沥青面层上。

高速公路一旦发生横向的裂缝, 路面在超车道以及车辆重量的压力与温度的作用下, 公路的横向裂缝会逐渐的增大, 裂缝的两侧会逐渐的形成网痕。进而形成翻浆、松散以及坑槽的问题, 阻碍了公路的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去一定的伤害。

2.2 高速公路早期纵向裂缝的原因

如果高速公路路面上的基层质量、底基层达不到施工规定的标准时, 路面的承受能力与强度就会远远落后于大型车辆通行的标准, 经过重型车辆反复的通行, 会逐渐的加深对高速公路施工的纵向裂缝危害。此外, 如果构建高速公路路面的碎石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混合料, 其基底层中的混合料就会被水不断的吸附与冲刷, 如此一来, 高速公路的纵向裂缝就会产生。此外, 如果高速公路在进行施工过程中, 路基左右幅的材料填筑不同, 在大型车辆的反复辗压之下, 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沉降, 进而导致纵向裂缝的产生。

3、高速公路早期裂缝养护模式分析

针对高速公路早期裂缝的养护问题, 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公路裂缝路面封层式的养护方式与公路裂缝灌缝式的养护方式两种养护模式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以供所需者进行参考:

3.1 公路裂缝路面封层式的养护方式

鉴于大多数的高速公路的早期裂缝是由于干缩与冻缩造成的, 一般而言, 此种裂缝不会对路面结构以及行车造成的深层影响。因此, 对高速公路裂缝的养护, 主要依据裂缝的宽度对其进行防水封闭即可。针对路面上部分分裂以及轻微分裂的状况, 应该采用刷油的方法对其进行封面, 进而可以对路面的渗水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例如:笔者所在的单位对高速公路的早期裂缝进行养护, 对于因为土层以及基层的破坏的呢过原因造成的裂缝, 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考察, 采用挖补法对土层与基层的病害进行养护, 通过对其进行稳定与密实, 在对面层进行有效的治理, 取得了良好的养护效果, 在提高高速公路质量的同时, 也降低了企业公路养护成本, 推动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

3.2 公路裂缝灌缝式的养护方式

与路面封层式的养护方法相比, 灌缝式的养护方法难度较大, 对其进行养护之前应该保持路面的干燥。鉴于灌缝式的养护方法对天气又较高的要求, 因此, 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能够对施工范围的施工进程与质量进行随时的监督与控制。针对公路裂缝宽度较大、缝隙去限度较小的状况, 应该把烧制为高温的呈粘稠液体状的沥青砼沿公路的缝隙进行浇筑, 令其冷却凝固。与此同时, 施工队伍能够依据不同的施工季节对高速公路的裂缝现象进行处理, 结合市场化的公路养护模式, 通过管理部门对社会进行公开的招投标。可见, 灌缝式的养护方式大大的提高了高速公路裂缝养护的效率, 降低了公路养护成本, 进而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4、结论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知, 由于经济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车流量日益增多, 对高速公路的破坏也日益增加。针对高速公路早期裂缝的问题, 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养护。在对高速公路养护的过程中, 尽量做到有效、及时、保证质量以及经济, 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工艺的运用, 最大程度的提高路率。做好高速公路早期的裂缝养护工作不仅仅能够减少后期养护的次数与费用, 还能够对高速公路进行发展与改革, 进而适应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的要求。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的推进, 我国的交通运输以及汽车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作为人们运营、出行以及建设中重要的交通途径, 高速公路在社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 目前高速公路早期的裂缝问题突出, 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本文中, 笔者对高速公路早期裂缝养护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对高速公路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对高速公路早期裂缝养护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早期裂缝养护,重要性,养护模式

参考文献

[1]管翠红.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中应控制的几个要点[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0, (06) :99-100.

[2]马静.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养护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04) :63-64.

[3]王丽君.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的养护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 2010, (29) .

高速公路道路养护探析 篇10

1 高速公路养护及其重要性

所谓高速公路养护, 实际上就是在数据库、路桥评价管理系统应用基础上, 建立一套高效、优质的养护管理模式, 以最经济的管理策略来确保高速公路路面畅通无阻及其平整性, 并全面提高路面的耐久性与安全实用性, 从而使其养护与维修工作满足《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2007) 与《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H11-2004) 之标准要求。

养护管理工作是当前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保证其服务水平关键所在, 通过养护工作的落实, 能够在道路病害发展初期即采取切实有效地预防性养护措施, 确保道路技术状况良好, 并及时发现高速公路不同程度的损坏, 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有效修复, 以实现道路全寿命周期内的养护投资最小化。通过该项操作,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公路应用使用质量与服务水平, 保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快捷性以及舒适性, 而且还可以树立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形象, 从而实现其存在价值与效益。

2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迅猛, 截至2008年底,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6.03万km, 仅次于美国, 全球排名第二, 现在我国高速公路仍然保持着年通车里程3 000km~5 000km的发展势头。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猛, 但是高速公路的道路养护工作并没有同步发展, 还存在不少问题。

2.1 缺少养护意识

不少高速公路管理人员都存在着“重建轻养”, 忽视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技术规范以及施工质量评定管理规范等, 有些地区即使制定了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却没有认真落实。

2.2 养护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实践中来看, 当前国内高速公路养护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包括专业管理机构, 而且还有其他综合型管理机构;不仅有单纯管理型养护机构, 而且还有自设养护组织机构。以上养护管理机构多采用的是事业型体制, 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拨款, 实际上它就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同时是一种封闭型的管理, 管理观念陈旧, 人员机构臃肿, 缺乏创新活力, 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市场化、规范化要求, 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2.3 养护设备不足, 科技含量低

现在配备了国外进口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设备的高速公路路段还不多, 而且已配备先进综合性养护设备的地区, 对这些机械设备适应能力较差, 使用率低, 养护设备大量闲置和浪费;同时还发现部分地区所采用的养护作业方式, 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 很少引进和应用当前先进的新工艺、技术和材料。

2.4 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据调查显示, 当前国内高速公路养护人员多是高速公路建设初期, 从公路从业人员中调配过来的, 虽然有一定的公路养护经验和技能, 但高速公路与普通的公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尤其对养护特性缺乏了解。加之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比较落后, 因此难以实现当前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科学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

3 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提高高速公路的应用价值,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第一, 建养并重。首先要消除“重建轻养”这一思想方面的认识误区, 加强对养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 全面落实建设与养护并重的思想观念。同时, 还要加大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力度, 以及资金与科技投入力度, 以确保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 完善养护管理机制, 将管理与养护工作分离开来。从实践来看, 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机制似乎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完善当前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机制来保证养护机制的顺利进行。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站在高速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精简、高效以及职能明确、协调运转的现代化管理机制;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实践中, 应当与当前的管理工作有机地分离开来, 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有效的竞争、激励以及价格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将管理机构所属的养护工区与管理机构有机地分离开来, 形成具有竞争力发展、经营、约束以及自负盈亏和产权独立的现代化养护企业。

第三, 通过引进一些先进的养护设备, 以实现养护工作的现代化与机械化。高速公路养护实践中, 应当实现机械化, 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当前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在不断的加快, 流量大、车速快、昼夜不停。在这样的情况下, 若道路养护工作难以迅速、高效的完成, 则必将造成高速公路交通阻塞, 甚至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其次, 若不实行机械化操作, 对于工程量如此大的建设工程而言, 质量维护与作业安全难以保证。因此, 可引进先进养护设备, 比如清扫车、灌缝机、坑槽修补车以及洒水车, 以维护高速公路养护的实效性。

4 结论

总而言之, 高速公路养护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 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 因此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将建设、管理、养护以及监理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些, 以保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宇飞.浅析筑路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科学管理[J].北方交通, 2011 (6) .

[2]王继平.信息技术在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之友, 2011 (15) .

浅析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的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

0.概述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养护设备工作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我国高速频繁出现交通事故,也从侧面说明了,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还不健全。高速公路的养护设备一定要坚持“预防和防治相结合”的方针政策,加强养护技术,坚持科学原则。这样才能满足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需求,用高质量高标准满足广大人民。

1.我国高速公路概况

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完全建立好,总里程将超过8万km。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网中,北京至各省会城市的7条射线总里程约为1.8万km,连接着中国319个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未来中国的高速公路网首先要实现北京与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部分重要经济城市间的便捷连通。为弥补覆盖程度和连通能力上的局限性,省会城市和比较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间将考虑建立直接连通通道。除此之外,国家公路网的构建还将符合未来城市带群和重要城市空间格局的建设要求。为了体现综合运输的优势和发展战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还考虑了公路运输枢纽衔接、铁路运输中枢及主要港口,包括沿海地区和中国主要交通枢纽地区,把国家制定的公路网布局和其它运输方式的综合布局有机结合在一起,补充必要路段。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经济区等三大都市圈内部将形成城际高速公路网,东北、西北和西南的重要口岸也将考虑连通必要的对外高速通道,很多重要的国际运输通道也将被纳入国家规划,比如云南与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

2.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

对于高速养护设备的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设备的基础管理。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要及时进行客观、详细的管理和检测。针对每日的工作情况、保养内容来进行监管,做好基本的记录。这样可以方便公路的工作人员工作,要杜绝虚假的信息,确保一定的真实性。

一般为了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不影Ⅱ向正常运作,保持良好的运转状况。因此,国家公路管理中心就要建立一些机械设备的备用仓库,储备一定的零部件来作为备用材料。

一般来说,一台新的设备在前3年内需要投入的配件和维修费用不会很多,但是在使用的后续3年终就会出现很多毛病和故障,因此,检修部门要加强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制定出严格的操作设备保养。因此,要制定严格地操作保养制度,并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做定期的维护检查。

3.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的特点

3.1养护设备工作连贯性

我国高速公路一直是我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必须经常保持高速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3.2养护对象的普遍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

3.3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养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4.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达到行车安全、舒适、畅通,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认真对待现今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①目前对于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的信息比较少,设备的机械化水平不是很高。②公路上的职工素质比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其次,专业的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掌握新材料、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差,这样会直接影Ⅱ向养护的质量和水平。③缺乏对高速公路总体养护设备管理状况的研究、了解。④规范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还缺少一个比较统一完善的养护设备管理的办法、技术也需要加强规范。

5.解决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做出以下几种对策,借此改善养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养护设备管理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并在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养护机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②提高职工们的工作素质,现在我国公路上一些职工个人素质和技术能力都不高,工作时很容易产生漏洞,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员工们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定期的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同时,要尊重客观事实,把决策的依据建立在大量的养护实践数据的积累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到有章可循。③要多了解养护设备管理的知识,多总结。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好系统要求,这样才能为养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④尽快制定和完善高速公路有关养护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6.结语

高速公路本身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为社会广大群众提供服务是其最基本的功能。而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直接影响着行车的安全与舒适,影响着服务水平的高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的高低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要加强对公路养护设备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促进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和整体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协会筑路机械协会主编.公路筑养护机械机务管理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刘雅洲.公路施工与养护机械(第1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1.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策略 篇12

根据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 本文全面阐述了调研组对当今养护管理技术的一些看法和建议。高速公路的路面养护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重要, 且任务随着早期通车的高速公路已经全面进入了大修期变得越来越繁重。公路学会的有关专家与八省的公路学会进行合作, 调查研究了这些省份在告诉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促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快速增长, 养护管理工作也确定了一定的成就。总体看, 不仅养护意识有了新的提高, 技术有了新的进步, 并且市场化的进程也有了新的发展。国内外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经验, 尤其是高速公路早期损坏的教训使得我们清晰的认识到, 要想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 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面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形式多样化的新情况, 尤其要加强行业的养护管理工作。对此, 交通行业主管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 加强行业的管理力量;第二, 为了督促按期进行养护, 加大对高速公路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和民营公司的管理力度;第三, 培育养护市场以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第四, 对高管局或公路局的养护管理职责进行强化。

2 我国高速公路存在问题

高速公路得以长期有效使用的保证就是进行公路养护, 我国的高速公路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养护管理体制。但是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目前仍旧沿用传统的建设、养护和管理于一体的制度, 虽然有利于协调任务和进行零空间作业, 但是却由于管理权的过渡集中而失去了监督力度, 从而为高速公路的养护设置了障碍, 因此, 与国外成熟的社会化、法制化以及专业化的系统养护模式还具有很大的差距。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在过于责权一体化的体制下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包括:第一, 由于不完善的养护机制导致存在重建轻养的状况。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仍处于计划经济, 这就导致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缺乏活力, 从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而导致养护不及时以及质量低下等弊端。第二, 除了养护技术科技含量低、养护机械自动化水平低外, 还缺乏新型的养护设备, 因此, 我国目前还缺乏系统性较好的公路养护模式。虽然目前的公路养护部门已经开始使用新材料, 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而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第三, 由于养护队伍层次水平不足, 从而很难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 从而对养护人员很难推行管理结构的规章制度和监管力度。

3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养护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公路养护部门的职能和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为了在现代化的交通业中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 养护部门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除了将公路建设重点放在工程施工上, 还将养护理念贯穿整个养路管理始终。养护部门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以崭新的服务理念并采用有效的养护策略以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

首先, 对机构设置和制度进行规范。对高管局下设的线路管理处、专职养护处等部门进行整理, 这种设置有利于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以及更加便捷的调动和协调资源, 但是也存在责任分化以及养护成本较高等弊端。因此, 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结构设置进行规范。因此, 进一步健全与机构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责任到人, 评价有据, 并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 提高养护科技水平并增加工作的科技含量。公路养护不仅是简单的修修补补, 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作为依托, 在此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公路养护技术并引进技术设备以充实告诉公路养护器材。摆脱落后的人力养护而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养护道路是养护技术改革的最终目标。

4 加强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

随着公路养护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要求其经济业务活动能够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养护部门会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得养护部门领导深刻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 我们应当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和树立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观念。

预算管理作为行业财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实施财务预算能够指标化单位的主要考核目标, 以促使单位和所属单位自觉的勤奋工作。同时, 财务预算作为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单位经营过程中重要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省交通厅和财政厅每年年初都会发布投资方向、养护工程任务预测、总体目标以及年度总体财务预算指标意向等信息, 各分支单位根据这些信息和自身情况编制本单位年度财务预算草案并报送省交通厅和财政提进行统一审核批准后下达执行。

5 结束语

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公路的质量是现代公路养护的根本目的。因此, 建立的公路养护体系应当重点完善和优化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引入养护新技术以为预防性公路养护奠定基础, 同时为了提高公路养护的技术水平, 除了不断加大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外, 还应当遵循公路养护的基本规律和创新公路理念。另外, 在养护质量管理上注重养护质量受到技术和材料的影响, 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施工管理为提高公路的养护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学锋, 耿京芳, 张仕杰, 黄才文.新建高速公路跨既有高速公路施工管理[J].安徽建筑, 2009 (05) .

[2]陈奇虹, 林旻, 何帆, 高小婷.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7 (08) .

[3]周秀民.全深度混凝土补块养护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30) .

上一篇:在职教育硕士下一篇: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