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突破

2024-05-22

新的突破(共8篇)

新的突破 篇1

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教研员是一支非常独特的专业队伍, 他们在组织和开展区域性教学改革, 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发挥着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方面,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研员应是教师研究现代技术操作方式的引领者

在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中, 教研员要以自己所掌握的研究技巧结合校本教研的特点, 除对理论指导下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引领外, 还要以问题咨询、课例指导等方式, 通过一次次与教师的近距离接触和直接对话, 在交流中提供教研本身的基本要素、具体操作方式以及组织实施等技术层面的引领和直接的具体指导, 将理念融于实践, 帮助教师构建新的认知途径和知识结构, 从而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

二、解决现代技术教研操作层面认识上的误区

以教研工作基本要素之一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例, 旧式的教学,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 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独揽天下”, 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 没有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能力, 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 看来是无可厚非的。如今, 在我们教师队伍中, 还存在着这种现象:有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占用了教学时间, 影响了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驾驭水平还偏低;有的教师虽然会使用现代技术, 但不会处理它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就要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 努力转变教育思想理念。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 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艺术性

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 正是如火如荼之时:开创校园网站、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网上教学、多媒体课件等等, 多种形式齐头并进。这种探索过程, 也清楚地让我们看到: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身一个质的突破。

2. 创设教学情境, 注重教学的情感性、民主性

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 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 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例如政治课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 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 去触及学生的灵魂, 激励他们的心灵, 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 才谈得上转变学生的信念。

作为教研员, 在工作中就必须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才能进行有效的专业指导, 也才能对信息技术等先进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和推广。

新的突破 篇2

那天,太阳把大地烤熟了,在户外活动的人汗流浃背,大地上到处弥漫着热气。花草树木都无精打采垂下了头。大黄狗在树阴底下,张着嘴,不停的吐着舌头,喘着粗气。而在这一天,我即将与父亲去爬以陡出名的泰山。

我们来到泰山门前,那是近乎垂直的山,我环视山腰上,看到的都是参天大树、参差不齐的草丛和杂乱的石头。四面苍峰翠岳,两旁岗峦耸立,陡峭无比。父亲对我说:“这次,你需要一个人爬上山顶,我会在山顶等着你,加油吧,勇士!”话还未说完,我惊呆了!让我一个人爬上山顶?这不可能,我做不到,如此陡峭、危险的山峰,我怎么爬得上去?我正想抗议,但一想到父亲那严厉的话语,我还是不得不缴械投降。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踏上了第一层台阶,一步比一步沉重。我一直在思索着:我究竟能行吗?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我真的可以吗?我迈着一步又一步,踩了一块又一块的岩石,一步一步地攀向山顶,途中几次还差点摔了,幸好我用手抓住了一块较凹起的石头,才得以获救。

时间匆匆地走过,太阳渐渐地没在了西边,在暮色中,月亮出现在了天空。我以为我就这么简单就能登上山顶的,没想到,我错了。前方还有一个拦路虎—垂直的陡坡。我起先还想起试试的,但是恐惧把我的决心和毅力打碎了。我近乎绝望了。

这股绝望,这绝望的感觉是如此熟悉。那年,父亲让我去学吉他,我信心满满地答应了。但一天过后,我就想打退堂鼓了,真的太难学了,练到手又很疼,而且内容还不怎么听得懂。接连几日几乎都是这种痛苦的经历。我的信心几乎破碎了,“坚持不懈”谈何容易?最后,在谩骂声中,我将吉他搁置起来。

一些时日以后,当我看到别人在舞台上,弹出动感十足的旋律,绽放属于他自己的光彩时,我又羡慕又悔恨。为什么我总是这样?为什么?不,我不能再退却了。我开始向前移动了一下,用脚感受着岩石,我抓着一枝小树干,慢慢地向上爬,就这样,一次一步。终于,到最后一步时,我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了那“荣耀的巅峰”,我在那大喊着:“我成功了!我登上来了!”心中充满了伴着些许疲惫的骄傲与兴奋,我也看见了一旁的父亲和蔼亲切的笑容。

环顾四周,山间云雾缭绕,水汽弥漫,山在虚无缥缈间,云山雾罩,恍如隔世,仿佛羽化登仙,遨游于仙境。

人工智能研究需要新的理论突破 篇3

关键词:人工智能;认知;能量感知;缺陷设计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117-02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Needs New Theories Breakthrough-The Theories Model that the Stro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rries Out

ZHAO Jing-ming

(Training Centre of Peking BUCC,Beijing 102218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obtaining achiev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bou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s reviewed briefly.. Analyze existent proble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udying present based of introduc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arious cognize concepts, Putting forward people should knows the new theories breakthrough and practice project from the energy and the energy feeling and designs from the innovation and the faultiness design etc. and put forward the theories model of stro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carry out on what

Key words: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gnition;energy feeling;faultiness design

1 引言

1956年夏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在美国的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举行,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人工智能”英文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写ai,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的,而且一直都处于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它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研究人员为之奉献才智,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到ibm公司,到日本的本田、sony等公司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等,全世界的实验室都在进行着ai技术的实验。经过漫长的50年不懈的努力,人类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从“旅居者”(1997年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的“旅居者”机器人完成了它到火星长达1290万公里的旅行),到“会跳舞的机器人”(日本2007年最新产品),人类正用我们的智慧,在人工智能的领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年,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理论得以充分实践,人工智能学科及其“智能制品”的重要作用已为人们普遍共识。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作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和前沿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情况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科技实力的一个标志。人工智能科技新成果必将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造福于人类。

近些年,我国人工智能科学发展迅速,在这一领域已形成自主研究重大科学前沿的能力,并在一些重要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是一批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令人鼓舞。2005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洪炳熔教授推出的机器人足球竞赛系统在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中国队选拔赛上,夺得全自主型、类人型、编队型、追捕型4个项目比赛的冠军和全自主型项目比赛的亚军。2007年4月新华网消息,一种专门应用于反恐领域的“爬壁机器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诞生,它可以携带侦查设备悄无声息地沿壁面爬到便于侦查的位置,为反恐人员准确判断形势、做出决断提供现场依据。这种爬壁机器人采用负压吸附、单吸盘、四轮移动结构方式,具有移动快、吸附可靠、适应多种墙壁表面、噪声低、结构紧凑、控制方便灵活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反恐侦查领域。虽然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仍不能回避目前人工智能理论以及技术上存在的局限性,这些问题制约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理论发展到现在,它的突破是首先我们研究人工智能不可回避问题。

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以硬件与软件为基础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智能界,发现了两件重要的事情:数理逻辑和关于计算的新思想。以维纳(Wiener)、弗雷治、罗素等为代表对发展数理逻辑学科的贡献及丘奇(Church)、图灵和其它一些人关于计算本质的思想,为人工智能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6年夏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在美国的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举行,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1969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I, IJCAI),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

1970年《人工智能》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I)创刊。这些对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学术活动和交流、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世纪70~80年代,知识工程的提出与专家系统的成功应用,确定了知识在人工智能中的地位。

近十多年来,机器学习、计算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等和行为主义的研究深入开展,形成高潮。同时,不同人工智能学派间的争论也非常热烈。这些都推动人工智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起步较晚。纳入国家计划的“智能模拟”研究始于1978年;至今已有10来部国内编著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专著和教材公开出版。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许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成果。其中,尤以吴文俊院士关于几何定理证明的“吴氏方法”最为突出,已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现在,我国已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和大学师生从事不同层次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学习。人工智能研究已在我国深入开展,它必将为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3 人工智能研究理论存在的问题

人类的智能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全方位、极其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过程。在人工智能领域,人们的意图是希望用机器模仿人类智能,然而,我们人类对于自身的智能过程的了解并不完全,且不同的人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也不同。这就造成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各家说法。而所有的说法都是基于对人类的智能过程简化的基础之上的。以下是传统理论对人类认知活动和计算机的比较:

图1 人类认知活动与计算机的比较

令T表示时间变量,x表示认知操作,x的变化△x为当时机体状态S(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及脑子里的记忆等)和外界刺激R和函数。当外界刺激作用到某一特定状态的机体时便发生变化,用函数表示

为:

△x=f(S,R)T→T+1(3.1)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成功的比较,因为它使得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成为可能。长时间以来,人们并不怀疑这一比较,因为这一比较的基础之上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基于此比较基础上的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有下列3家:

(1)符号主义(Symbolicism),又称为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符号主义 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符号主义仍然是人工智能的主流派。这个学派的代表有纽厄尔、肖、西蒙和尼尔逊(Nilsson)等。

(2)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又称为仿生学派(Bionicsism)或生理学派(Physiologism),其原理主要为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联结主义 认为人工智能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

(3)行为主义(Actionism),又称进化主义(Evolutionism)或控制论学派(Cyberneticsism),其原理为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行为主义 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控制论。这一学派的代表作首推布鲁克斯(Brooks)的六足行走机器人,它被看做新一代的“控制论动物”,是一个基于感知-动作模式的模拟昆虫行为的控制系统。

无论是哪一种理论,其研究的方向始终没有脱离一个集中的点,即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三大学派从人类的对知识的认知过程的不同角度进行理论研究,试图实现机器的“人化”,侧重于“人化”的可行性。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学派的理论,都忽略了人类的一些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前人对人类对与知识的认知过程的简化过于简单,从而造成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以下基本问题不容忽视:

(1)能量以及能量感知问题,人类智能的能量基础是食物。人类通过摄取食物,并通过复杂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转化为能量,供人类智能与体能消耗。人类的能量蓄积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中,无论哪一部分发生刺激或是空气流动、温度变化和光线强弱变化,不管他(或她)的眼睛是否看到,在那里都会发生“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可以先大脑一步避开危险和伤害或是适应,这里我们称为能量感知问题。现阶段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中,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当然的将电能作为人工智能的能源问题,将“芯片”作为机器人的“大脑”全权处理一切问题和指令。在这种模式下,机器人只能依靠“眼睛”去识别外界条件的变化和刺激的发生,这种识别是不全面的而且是滞后的,它必须是经过“大脑”才能发生的。而电能也将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的障碍,试想,如果机器人登上了一个遥远的星球或来到一个渺无人烟的荒漠执行任务,那么当它储存的电能将要用尽时,它将不得不返回出发地,而不管它的任务是否已经圆满完成。目前,太阳能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将会使得人们将其作为人工智能的替代能源。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将会使人工智能制品的能源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我们可以不必再担心电能耗尽带来的诸多不便。然而,将太阳能能量转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让机器人具有能量感知功能,即令它的每一组成部分都具有全方位立体即时感知和条件反射功能,这个过程的研究和实现还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2)自创新问题,人类历经世世代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才有今天的面貌,机器如果只是依据设计好的程序存储、搜索、推理、执行相应的逻辑或条件,其反映出的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复制与模拟,尽管有时它甚至可以超过人类,如“博弈”。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学者将人工智能划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能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类: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维一样。非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推理方式。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目前的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并且一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可观的成就。强人工智能的研究则出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下。这里的强人工智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机器的自创新问题。那么,如何解决机器的自创新问题即成为强人工智能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中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首先,强人工智能是可能的。下面是人类创新过程与机器创新过程的比较。

从图2与图3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如果能够使计算机进行逻辑组合并实现完全自存储功能,那么具有自主意识的强人工智能机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图2 人类对知识的认知与创新过程的简单模型

图3 计算机对知识的认知与创新过程的简单模型

其次,强人工智能机器需要解决如何自动无限接收外界信息与能量感知问题,如何进行信息自动分拣、归类、逻辑推理、如何进行完全自存储以及逻辑整合与组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应作为未来强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3)忠诚问题,人类一旦创造出可以自创新的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也就是说机器人一旦拥有了自己的意识,那么如何控制“它” 使“它”忠诚于人类,将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又一难题。弱人工智能机器只是按照人类设计好的程序和指令执行某一方面的特定任务,比如,“会跳舞的机器人”只会跳舞,“它”可以伴随音乐节奏与人合作跳各种舞蹈,但“它”却不能创造新的舞蹈。对于弱人工智能机器,我们不必担心“它“的忠诚问题,因为“它“不会摆脱程序的控制。由于自创新机器人,或者说“强智能机器人”存在意识,“它”可能会拒绝人类的建议和改变并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身完成改变,“它”甚至有可能变成人类的敌人。要解决机器人

的忠诚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进行“缺陷设计”。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缺陷是“遗忘”和“生老病死”,这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强人工智能机器人如果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完善自己,那么人类赋予机器的缺陷应该是机器人自身难以实现的。

4 结束语

21世纪是信息化在全球普遍开展的时代,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精髓,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情况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科技实力的一个标志。我国人工智能研究已经从学习国外为主的时期进入自主研究为主的时期,形成了自主研究重大科学前沿和转化科技成果的新局面。但是,我们仍不能回避目前人工智能理论以及技术上存在的局限性,而要解决如何自动无限接收外界信息与能量感知问题,如何进行信息自动分拣、归类、逻辑推理、如何进行完全自存储以及逻辑整合与组合等问题,赋予机器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这些问题的研究应将是未来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自兴, 徐光祐.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华灿. CAAI-7全国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D].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1992,4.

[3]朱淼良, 潘云鹤.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八届全国人工智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D].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

[4]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人工智能进展[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5]郑守淇, 钱德沛, 曾明.`98人工智能进展——第五届中国人工智能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D].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6]何新贵.人工智能新进展——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新的突破 篇4

一、学习起源于思考, 思考由质疑开始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 质疑指的就是学生依然遵循已有的认识程序, 从资料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然后对自己所质疑的常识, 或者对某一个论点重新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究, 并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这不仅是研究知识该有的态度, 还是研究知识所必备的能力。说到底, 历史终究是人类创造的。数不胜数的历史事件筑起了一道历史的长堤, 每一个台阶上面都记录着历史的痕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质疑, 主要包括历史人物、事件和图片等方面。

1. 对历史中的人物评价进行质疑

有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才能构成人类文明历史中的内容。我们必须能够对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这也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某个历史人物所影响的范围, 起作用的领域, 其成就的大小和性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促使学生对任务的准确分类。然后, 能够准确把握对人物的评价, 在心里形成评价的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

如, 对于历史中能够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学生就应对其人物定性评价进行质疑。再如, 在项羽过乌江的历史事件中, 可以对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质疑, 思考他是否应该过乌江。让学生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 去质疑历史中提高的内容, 然后再求证。

2. 对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质疑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事件涉及的领域、其文献的价值、对历史的影响来进行分类, 并引导学生在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骨架和要素的基础上, 对历史事件进行质疑。质疑的焦点可以是事件的发生地、事件的结果、发生的时间等方面。

3. 对历史图片相关信息进行质疑

图片在古代存在“左图右史”之说, 现代有“图片包围文字”之说。图片上丰富多彩的信息是历史知识载体, 形象地再现了历史。历史图片包括历史文物, 一些历史遗迹的照片, 历史事件的图片, 历史战争中的形势图, 历史不同时期的经济或者政治图, 或者是历史人物的推想图等。学生要学会看图, 分析图, 质疑图片所显示出的信息, 对于学习历史来说, 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二、问题引入情境, 培养联想品质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 通过教师或他人的帮助, 对必要的学习资源进行利用, 通过主动的构建来获得知识。所以教学中, 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 并设置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非常有效的。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 由于其特殊的背景, 加上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学生脑海中, 难免会形成不同的联想, 如接近、类似或因果联想等。从这一规律出发,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特点, 进行特定的情境创设, 通过精心的设计, 展望和联想, 尽量来还原和再现历史中人们的生活情境。这样, 就能把学生的联想能力激活, 并且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能够, 并且善于以问题为载体, 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来进行教学。

(1) 通过利用历史资料中的想象图, 来还原其生活场景。通过生活场景展现出来的信息, 来引导学生推测图中人物、建筑和事件的有关历史问题。

(2) 设置一些疑难情境, 对某些历史中的特定生活模式进行再现。对历史事件等进行联想, 并且提出疑问。

三、历史由证据显现, 求证引导结论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的求证是一种较强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可以分为几个等级, 即对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提出新问题并能够进行解决的能力;创造文化并且能够服务于所属文化的能力。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 其基本原则就是史论结合。一方面, 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 并且收集相关的证据, 然后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一来, 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 学生的求证能力也在求证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 阿房宫的消失。杜牧《阿房宫赋》中“楚人一炬”致“可怜焦土”, 使人觉得好像阿房宫被火烧是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 理所当然的, 项羽也就成了罪人。阿房宫是否被烧?经过科学院考古队两年多的勘探, 却得出了阿房宫没有被烧的结论, 而阿房宫是项羽所烧也无从考证。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合理推断, 但是, 必须尊重历史, 尊重事实, 尊重证据。做到“史由证来, 论从史出”。可见, 阿房宫史实到底如何, 我们只能等待历史和考古学家研究考证的结果了。

小结

历史的教学离不开情感的运用和趣味性, 它们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魅力。情感、哲理和趣味堪称历史教学的三大要素。质疑、联想和求证, 需要教师巧妙设疑, 并且做到教学中对情感和语言精雕细琢。在质疑、联想和求证过程中, 丰富学生知识, 拓展思维, 培养其精神层次, 洗涤心灵。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教学目标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引导, 对课堂建设的思考, 成为教学中新的突破点。本文尝试从质疑、联想和求证这几方面来阐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突破

参考文献

[1]闵尊华.利用质疑进行物理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 2009 (6) .

[2]黄立健.如何引导学生质疑[J].广东教育, 2002 (2) .

[3]王胜海.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质疑的策略[J].生物学教学, 2008 (9) .

新的突破 篇5

广西马山县马山中学语文组 黄大达

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喜欢学语文,已是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事实。作者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找到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其观点新颖,其理论充足,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感 新的突破口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愈来愈得不到学生的喜欢了,特别是在一些普通中学或是一些山区中学。学生的具体表现就是学语文的兴趣不高,上课不那么投入,课后不主动复习,认为学不学语文都无所谓。许许多多的学生都几乎精力和兴趣转到数理化等科目了。总之,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已大不如从前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导致这种后果的因素有许多,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就是我们升学率的大拼比,逼得我们的语文教师把一篇篇原本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声有色的趣味无穷的文章肢解成一条条枯燥无味的考试题目灌输给学生,把本应教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教得七零八落、教得索然无味、教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已经没有一点儿语文的情趣与味道了。这,怎能不让学生厌烦?!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基本功夫不扎实,教学艺术不高超,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投入不够等因素造成的。

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制度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些教师能左右的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从我们自身抓起,多找一些方法来拯救自己,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磨难。我想,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也讲究一些美学的问题,大家都来探讨一些语文课的美感问题,尽可能把我们的语文课教得更加生动一些,更有乐趣一些,更有美感一些,是为美感语文。

那么,什么是美感语文呢?笔者私下认为,所谓的美感语文,就是探讨、研究语文课的美学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美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体验、感悟语文美感的同时,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知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不把所谓的语文知识强加给学生,就是不把语文知识都化成太多太多的语文习题猛灌给学生,就是不把学生培养成语文的考试工具,就是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的庸才,而是让学生在体验语文课美感的同时,既能体验到语文课的独特美感,也能学到许许多多的关于人生的、关于社会的、关于真善美丑恶等等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能真真正正地派上用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总之,就是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学会做人,学得知识,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能致用。那么,美感语文的教学研究应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呢?

一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音韵美。所谓的音韵美就是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语文课听觉上的美感。比如是苏东坡之词的豪迈激昂之情,比如是柳永之词的缠绵欲绝之情,比如是李清照之词的凄凉孤寂之情,比如是余秋雨之散文的至情至理的阐释与反思……总之,我们通过满足学生听觉神经对音韵美感的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最后完成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还要使学生体验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不同阶级、不同层次、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不同形式的种种文章的音韵美,尽量满足他们听觉神经对美感的需求,从而使我们的许许多多教学目标在他们体验音韵美的同时得到实现。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听到一篇充满情感充满激情的朗读文章时,我们总是对其印象极深,理解极易,理解也较深,许多东西都不言自明。音韵美的教学研究就是遵循这么一个实用的生活经验的。

二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塑造美。语文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塑造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怎么去做一个正直的、善良的、勤劳的、诚实的、俭朴的、勇敢的、爱家爱国的……社会有用之才。可是要达到这个塑造人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枯燥地传教,而是要通过阅读的潜移默化,而是要通过对其人物、事件等等的分析、鉴赏、识别、研究、理解、反思、模仿、对比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在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认识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爱,什么是恨,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规范、完善自己的行为、语言、心态、思想、态度等等。比如学了《水浒传》就要教会他们在不同的时代,英雄豪杰有不同的要求和概念:比如学了《离骚》,通过对主人公屈原的鉴赏分析,就要学会该怎么去爱国,怎么去面对挫折;再比如学了史铁生的《地坛》,就要学会应该怎么去面对人生,如何去理解母爱……总之,要让学生在体验文章的人和事的喜怒哀乐的快感的同时,学会怎么去做一个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的……合乎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三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认识美。语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但这种认识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公式化的,而是充满美感和智慧的,而是活跃而多变的,而是复杂与有机的。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心灵感应等各种方法与途径去感受生活,去认识社会,去了解世界,去走向世界,要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这认识过程的快感与美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学了《诗经》,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如何去认识那个年代的文化、经济、政治、民俗民风等情况;比如学了《复活》这本外国小说,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应该怎么去认识理解西方世界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宗教观念、阶级状况等等;比如学习《罗米欧与朱丽叶》,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学会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阴谋,什么是勇敢……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这个窗口去教会学生一些认识生活、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在认识的过程体验到种种进步、成功的快感和美感,使他们知道这认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体验美的过程。

四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实用美。我们教给学生的各种知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能真正的派上用场,使得他们因为学了这一些东西,从而能有更多的体验到进步、成功的种种喜悦和自信,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因为学了这些知识而变得更加美好起来。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到:我教的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有什么实用价值,或是我这样教能教会他们真正实用的东西吗?如果说学生学了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可是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用不上,那么肯定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当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学习、工作当中给他们带来方便、成功、进步的喜悦时,他们肯定更加热爱学习。

五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实践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在课堂上完成,还可以在课外完成;而语文课的乐趣,也不只是课堂上、书本上,还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真正地融入到大自然当中,融入到社会现实当中,让他们在实践去认识知识,让他们在实践当中得到进步的快感和美感,比如可让他们春游、秋游、冬游,可以让学编戏剧、电视、电影,也可以让他们到社会去实践等等。

六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和谐美。这里所讲的和谐主要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之美。因为语文课不同别的科目,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更加亲密一些、融洽一些、和谐一些。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的、亲切的、温馨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去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发现他们种种的长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和谐的师生系,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不能更好地完成,那更谈不上什么美感教学了。因此这一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总之,美感语文的教学研究就是要发现、挖掘、创造、研究语文教学的种种美感因素,从而使学生在体验种种美感的同时,在一种愉悦的、轻松的、充满温情的教学环境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与方法,学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效果。而要完成这一些教学目标和教学研究,我们除了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之外,还要多研究一些美学的问题,多研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多研究一些现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到我们的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我怎么设计才能给学生得到美感的体验?我这一节要给学生体验到哪一种美感?我想,这细节我们都注意到了,都精心设计过了,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将越来越得到学生的喜欢和承认,那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也肯定会水涨船高的。

参考文献:

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当代世界出版社 朴雪涛主编;

②《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广西人民出版社 唐晓杰主编;

③《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主编;

④《现代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杰主编;

新的突破 篇6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一、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间题的典型思路等纳人教学的内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间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人教学内容。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间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间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断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有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严重地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人,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明,“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任何一位学生都潜藏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的职责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既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时,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以往的许多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由于这种考试的瓶别和选拔功能被过分地强化,有时,它甚至成了决定师生命运的唯一指标,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师生都逼上应试教育的绝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峥别与选拔的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等。

新的突破 篇7

一、概貌

上海玩具进出口有限公司, 原隶属于上海市轻工集团。是我国第一批经国务院直接批准列入工贸试点, 拥有外贸经营自主权的企业之一。2004年起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划归金山区, 是金山区区属的国有企业。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5个, 其中“好玩聚”品牌2011年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荣誉称号。2012年在全体职工的努力拼搏下, 至今11月20日已实现进出口总额8599万美元, 同比增长30%。

二、坚持主业, 巩固优势, 创新发展

1、积极鼓励商品部和外销员开拓创新, 突破常规, 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 拓展外贸渠道。

寻求新的市场与客户, 从单一的玩具出口, 延伸到轻纺、文具、体育休闲、高档礼品、化工等行业;从集中的对欧美、日本市场, 逐步形成覆盖南、北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地的全方位对外贸易市场。

2、主动走访欧美、日本老客户, 积极发展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新客户。

坚持在巩固进出口规模的同时, 合理调整进出口区域和商品结构。

3、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玩具顶级、知名商品展示会, 搭

建“上海玩具”在世界贸易的展示平台, 进一步开拓市场, 结识新客户, 设计新款式, 探索新工艺, 形成新渠道。

4、学习研究兄弟外贸企业的先进经验, 召开各类外贸专题业务研讨会议。

分析研究新、老客户的需求与世界各大洲在经济危机下的贸易变化特点, 充分发掘客户和市场潜力, 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和客户的感情联络。

5、充分发挥“上海玩具”在报关、质检、保险、物流和

贸易融资 (国际信用证) 等一系列软服务实力, 为客户提供便捷、满意的服务。以满意的服务站稳脚跟, 以优质的服务拓展经营规模, 以优良的服务取胜, 获取效益。

6、形成激励和淘汰机制。

公司董事会与经营决策层, 应对金融风暴和经济下行的态势, 及时制定出台《鼓励拓展进出口业务的“八条措施”》, 引导和鼓励商品部与外销员, 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拓展市场;并结合业务量实施“奖勤罚懒”。外销员不留底薪, 进出口业务与个人薪酬、办公经费、业务费用全额挂钩, 多销多得。公司管理和后勤部门, 全力以赴为进出口业务做好服务。

三、面向市场, 拓展内贸, 转型发展

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上海玩具”原在国内玩具销售市场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能力, 要沿续这一好的传统和市场, 公司明确提出“打造品牌, 积累经验, 培育队伍, 扩大销售”的内、外贸联动的目标要求, 力求通过拉动和促进内贸, 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新拓展。以投资玩具连锁店为销售平台, 以玩具、儿童用品及相关产品为经营范围, 以自营和寻求有市场、有品牌的企业合作为主要经营方式, 积极发展内贸。

四、把握机遇, 资产 (本) 运作, 稳步发展

1、投资建设商务楼

上海市灵山路1号, 原是上海市玩具一厂动迁补偿地块。

2005年公司紧紧抓住浦东改革开放的机遇, 果断决定, 规划自身建造办公大楼。2009年, 投资4500万元, 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的天鑫大楼全面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公司办公条件, 树立了外贸公司的良好形象。并成功地引进从事金融、证券等业务的机构入驻, 努力建设成为具有良好效益的商务楼。

2、建设创意产业园区

原凉城路1315号, 是上海市玩具八厂近1万平方米的闲置

厂房。房屋陈旧, 租金偏低。借鉴市区老厂房改造的经验的模式, 投资约420万元, 对原闲置厂房进行有效改造, 完善了基础设施, 优化了办公及绿化环境, 创建“1315创意产业园”。引进保险、婚纱摄影、会展会务、装饰设计、餐饮及世界500强的UPS物流公司进驻。

3、积极提升物业水平

对其他闲置的老厂房, 按照和市场接轨的要求, 通过建立“天鑫物业公司”, 运用物业管理形式, 健全物业管理工作的服务体系, 提升物业管理的能级。坚持以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环境, 引进客商,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物业收入。

4、建立一批出口生产基地

前后投资、参股建立了三个出口商品生产基地:金山区毛绒玩具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江苏泰兴乐器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南通体育用品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最近还将以公司所属的“国家级玩具检测中心”的牌誉, 与中国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上海市检验检测公司合作, 建设“中检集团华东化工及消费品检测中心”, 积极地建设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高技术服务平台, 融入和服务金山先进制造业发展。

五、立足市区, 服务金山, 创业金山

玩具公司是金山区在上海市区的对外贸易服务的重要口, 也是金山区直接参与上海市“服务全国, 走向世界”重大战略的主要阵地。因此公司经营层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始终做好立足市区, 服务金山, 创业金山。

“十二五”期间, 将根据区委、区府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布局要求, 主动融入金山发展的大局, 积极参与金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在张堰投资的上海天浩玩具有限公司的出口商品生产、经营基地建设;结合公司拓展内贸市场的规划, 积极参与金山社区商业服务中心投资建设, 开设玩具礼品专卖店;根据企业自身条件, 盘活和变换存量资源, 寻找合作机遇, 积极投入金山区“1158”城镇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利用公司在市区所处的良好地理位置, 主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为创业金山做出积极的努力。

新的突破 篇8

岭宏健康家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石芽岭地区, 总用地面积90787.7m2, 总建筑面积42.42万m2。西南侧一路之隔即为石芽岭生态公园, 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具有突出的景观优势。基地依山而立, 顺势而成, 环境资源优越。场地内为平整土地, 无任何建筑物, 无拆迁工作。场地呈较规则长方形状, 地势南高北低, 整个场地呈现西南角向东北角逐步下降的趋势, 整体形成一个斜坡, 西南侧香叶东路道路标高由西到东从68.86米到63.94米, 南角到北角从74.00米到64.61米, 高差约9.39米。

本小区区域构造稳定, 周围无不良水文地质现象。本小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注重生态的原则, 充分利用西南侧一路之隔石芽岭生态公园, 将南侧公园山体的绿色空间自然的引入内部庭院, 小区内大小庭院、各个建筑均能有效地产生与北面自然景观的空间视觉联系, 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本地块的景观资源。

2、项目开发模式

1.总体规划设计

(1) 规划设计指标科学、超前, 在有限面宽的限制条件下, 创造出最大的景观、日照展开面, 在满足建筑退线、视线通廊和日照的基础上, 让建筑的体量、形态充满了立体构成的趣味感。绿地率≧40%, 建筑容积率3.2, 建筑密度38.09%, 主要技术指标均具有先进性。

(2) 建筑设计具有均好性、多样性和协调性。建筑朝向大部分为南北朝向, 房间阳光充足, 通风良好, 明厅、明厨、明卫, 干湿分区, 动静结合, 在保证了用地的紧凑合理的同时兼顾了舒适度和私密性。

(3) 规划总平面构思新颖, 功能分区明确, 实行完全的人车分流。地下停车泊位3100个, 地面临时停车泊位20个。

(4) 地面景观空间远离尘嚣、嘈杂。

(5) 幼儿园和社区中心营造特有的人文社区风格。

(6) 小区集经济、文化、体育、教育、健康、安全为一体示范小区。

2.严格按照标准化工程组织实施

设计是前提, 而组织实施才是关健。严格按照标准化工程组织实施, 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精心施工, 确保地基础、框架结构行各个环节符合设计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 确保工程质量。

3.广泛采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

广泛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 全面使用中空玻璃和铝合金 (断桥) 门窗等环保节能材料, 确保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装修将提供菜单式服务, 供业主选择, 确保房屋质量完好。

4.环境建设生态化力求有新的突破

小区绿化占地面积达36315平方米, 绿地率为40%。绿化设计与环境设计紧密结合, 功能上净化与调节基地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外界噪音, 改善小气候。形式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 合理搭配树种, 与水景、小品、草坪、小径、建筑等形成优美整体的居住环境, 提供居民良好的活动、娱乐天地, 让家家户户都有良好的窗外景观。

小区内的大庭院按功能和使用要求上的不同, 合理的划分为休闲景观区和体育运动区两大区域。两区域则以水体、绿化和社区中心相分隔, 形成主题明确、使用针对性强、动静分区合理的两大活动区域。同时通过将庭院景观引入架空层, 将宅间共享大堂、连廓、公共入户空间与景观相结合, 更进一步营造出大量高品质的半室外灰空间, 形成了可供数人聚集的“泛会所”, 充分的延伸了居住空间。

通过景观的轴线转折和水景体系, 勾勒出整体景观的主空间, 定义出了个性鲜明、空间丰富、导向性明确的主景观轴。而在各二级庭院内部则强调私密的围合空间, 用自由形态的花木、灌木、藤架等, 形成亲切的人性空间尺度, 体现“无所不在的绿色体验”。

优先种植乡土植物, 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 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 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并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绿地配置合理, 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5.营造数码社区平台

智能化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极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1) 安全防范系统:采用了出入口管理、闭路电视监控、可视对讲与防盗门控、室内报警与燃所泄露监控、运用智能管理技术。

(2) 信息管理系统:采用远程抄表、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电梯运行实时监控、小区照明与灯光控制、紧急广播景音乐控制、小区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等技术。

(3) 信息网络系统:设置小区物业增值服务系统、小区宽带局或网接入综合布线系统及传输平台, 为区内居民实现信息网络服务提供了硬件基础。该项智能化系统是既具备先进性, 又兼备经济和实用性。

为确保康居工程的延续性, 物业管理将聘请著名物业公司作为管理顾问, 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整个小区还配有:不间断电源 (USP) 与防雷接地系统、电子巡更系统、设备监控系统。

3、项目拟采用的成套新技术

(见下表)

4、项目效果图

(一) 景观平面图 (见图1)

(二) 屋顶绿化示意图 (见图2)

(三) 植物净化及雨水回收利用 (见图3)

(四) 绿色停车场 (见图4)

【新的突破】推荐阅读:

突破常规05-10

突破发展05-18

突破时间05-19

突破·201406-02

重要突破06-24

突破投篮06-28

艺术突破08-11

突破内容08-12

自我突破08-28

问题突破09-02

上一篇:规范管理建议下一篇:化学复习要讲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