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听力障碍

2024-10-03

突破听力障碍(共9篇)

突破听力障碍 篇1

美国教育专家指出, 讲话自身不能构成交际, 人们学习语言的唯一方法是理解输入, 英语学习的途径离不开听, 在交际过程中, 交际的参与者首先要听懂别人在说什么。随着涉外工作的不断推广, 商务英语、涉外文秘英语、涉外酒店英语及国际旅游英语等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成了热门学科, 而能顺利从事这些工作必定要求学习者有很强的交际能力, 故听力教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听力是被中国学生忽视的一个环节, 也是因为对学生而言存在太多无法逾越的障碍:语言输入不够;与听内容相关的常识和背景专业知识的不足;综合分析能力的欠缺;心理因素。

一、学生角度

语言输入不够, 具体而言是学生对语音、语调、词汇量的掌握不够牢固, 进而构成听力上的极大障碍。这些障碍建议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一) 语言输入不够

1.语音知识掌握不足是学生听力障碍的最大问题, 有些语音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区分的, 例如doze/dose, sheep/ship等;而很多清辅音会被省略或吞掉, 如exactly中的/t/。这就需要学生从上下文的理解来判断词汇, 例如:We will go there by ship.虽然发音相同, 但从句意可以判断不会是sheep这个词。除了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还可以从同义词、反义词、结合后面的例证等来猜测。

2.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 并且对词汇的含义有较全面而不是狭隘地掌握和理解是突破该障碍的保障。当然, 生词在谈话中并不十分重要, 错过它们也不见得导致对句子的不理解。具备一定的句法知识, 能搞清句子的语法逻辑关系也会有助于听力的理解。

3.学生对音节、重读、连读、意群、节奏及语调等方面的错误解读, 也会造成对所听信息的错误理解。一般而言, 重读部分就是说者要表达的重要信息, 所以我们不见得要把每个字都听得明明白白, 而是要获取相关信息, 如果听的目的是了解事情的原因就把注意力放到原因的表达方法上, 如:because, because of, for, as a result of, cause等短语或相关的事情上。有选择性地听, 也可根据说者的语调口气判断重点。

(二) 与听内容相关的常识和背景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

听的过程是选择、整理、分析并且获取新的信息的过程。当听者听到fire一词时, 自动就会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 帮助判定将要听到内容的话语和意义, 形成一连串的体系:time, place, what happened, policeman, wounded, injured, dead, num-ber等, 听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预测对内容进行验证整合。如:He is fish-blooded.如果知道fish在英语中是指bad things (不好的人或事) , 是贬义这个文化背景, 至少知道这句话不是在夸奖这个人。相对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词汇, 理解起来就会很吃力。

(三) 综合分析能力的欠缺

综合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训练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运用各种认知策略进行积极自发地分析所听材料。培养其区分单词语音的能力, 对不熟悉单词词义的推断能力, 对内容模糊、信息不足的处理能力, 对所听到内容的预测能力。如:Why do you think you can handle the job?Introduce yourself.由此可以判断, 该对话可能是面试的一个场景、问话人和回答者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对话内容由此可以锁定在这个范围内。当然这样的分析是一定要在瞬间完成而且不是凭空产生的, 是听到某一话语后在大脑中马上激活一系列相关经验和背景知识通过分析来理解话语的意义。这里的综合分析也是一个推理过程, 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四) 心理因素

在听的过程中我们也是被动地接受说者的内容, 遇到难度大、速度快、语音语调和节奏不熟悉的状况, 难免使听者心里产生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考试的时候,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思维变得愚钝, 无法发挥主动性, 加大了听者对所听材料的加工处理难度。这时候, 听者只能马上调整状态, 放轻松些, 不要过分地给自己压力;如果发生在口语交际中就大方地请对方再慢慢说一次, 克服腼腆怕错的心理。所以学习的重点还是把前面的基础功夫做好, 然后放松心态从容面对就对了。

二、教师角度

(一) 听前阶段

听前教师要明确:

1.所听材料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接受水平, 难度水平是否适中。

材料过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太容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所选材料略高于学生实际水平, 比较有挑战性也利用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2. 是否需要补充相关语言和背景知识的介绍。

有些材料中涉及到的词汇很多很难, 教师应提前给学生作简单的解释, 有利于听力的理解。Galvin把听的目的分为以下几种:参与社会活动;交流信息;对他人施加影响;分享感情和娱乐。听力材料内容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如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知识不匹配, 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 在训练前教师就应给予简要的介绍说明。

总之, 利用简短的时间, 教师在听前阶段应采取各种活动 (如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介绍难点词汇、背景知识;讨论提问等) 使学生熟悉题目所涉及的背景, 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 有准备、有目的性地听。

(二) 听中阶段

这是整个听力教学的核心部分, 培养学生从听到的内容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给学生进行一些有趣丰富的听力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培养学生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 从而抓住主要内容。

教师可适当地将精听和泛听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先听大意, 然后用简短的话概括总结重要信息, 即自上而下的方法, 注重材料的整体理解;再精听, 注重词和句子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围绕某一个主题, 找几个不同的听力材料进行训练。这个方法可以克服学生词汇量不足的障碍, 因为经过反复多次地接触某个主题, 使学生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中猜出生词的意思, 逐渐扩大词汇量, 不断地吸收新词汇和新知识。

当然, 课堂活动的设置也要考虑实际操作性。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需要系统的培养过程, 毕竟我国学生的听力能力培养占总体课程比例有限, 是很薄弱的, 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听力技能教学技术, 设计出符合各自学生的听力教学方案。

(三) 听后阶段

听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延伸, 一方面, 教师检查学生听力后的效果, 让学生弄懂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反思整个过程中存在的得失, 积累经验, 吸取教训, 并适当地扩展听力材料的主题, 注重听与说的结合, 与读的结合, 与写的结合, 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听力活动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创造有趣活泼的课堂气氛,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总之, 听是一个对所听内容的处理理解过程, 听的人将所听对话、语篇进行分析、研究、推测、识别以此来理解构建信息的意义;这个接受性技能也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听者根据语言材料提供的线索及自身背景知识创造性地构建意义;听者根据自己理解调整自己的语言内容来表达自己的说话内容, 进而与对方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赖铮.国际视野下的英语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4]唐桂民, 杨丽.新编交际英语听说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解决听力障碍,提升听力水平 篇2

一、 初中英语常见听力障碍

1. 语音、语速障碍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语音障碍主要是语调、语音、朗读等障碍。如不少学生单词读音不准确,读音相似的单词容易混淆。如horse与house; mouth与mouse等。在语速障碍上,学生的理解速度难以跟上听力放音速度。在英语教学中,课文配套磁带,其语速通常较慢,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语速也不快,于是,学生逐渐形成习惯。而当碰到语速稍快的录音材料,学生一下难以适应,若再碰到各种语音、语调变化,如重音转移、连读、重读等,则感到手足无措。

2. 语法、词汇障碍

在听音过程中,听音者自身的词汇量储备状况,对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同音多义、一词多义的掌握等,均给听力理解带来了困难。学生在听音时,不但要辨音,还要对连贯语进行领悟。若在连贯语中有生词,则会给听力理解造成障碍。而语法是学生理解听音材料的重要条件,可帮助他们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的虚拟与事实、动作承受者或者执行者等。若学生语法基础差,则会给听力理解带来障碍。

3. 不良习惯与心理障碍

在听音时,有些同学没有用英语思维,当听到某段信息后,往往先以中文翻译,也就是心译。但是,英语与汉语在词序、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造成听力障碍。而听力又是心理活动过程,若学生情绪焦虑、紧张,则会影响听音效果。如遇到生词时,还未放音便会出现畏难心理。

二、 初中英语听力障碍的解决对策

1. 加强词汇教学,奠定听力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扫除学生的听力障碍,提升听力水平,则需加强词汇教学,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知识,奠定听力基础。

(1) 把握词汇基础——音标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对音标的把握程度影响了学生的语调语音。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同时纠正发音错误;讲解语音知识,如字母组合、闭音节、开音节等。比如: chair与child中的ch常读作[t?]; cock与clock中的ck常读作[k]; teacher, tea, bee中的ea与ee一般读作[i:]。

(2) 指导单词记忆,扩大学生词汇量

语言是由词汇组合而成。而听音过程中,需要以语言为前提。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记忆单词,为提高听力作好铺垫。如依据语音规则,学生可边学边记。一般来说,会读的词汇自然会拼写,而按照语音记忆的词汇也能延长记忆。如分类记忆:将易于混淆的单词进行归类对比。如now-snow; worn-warn; chip-cheap等。也可按交通工具、食物、人物等分类记忆。

2. 营造听力氛围,培养听力习惯

初中学生,对新鲜的事物较为好奇,有兴趣,但他们又缺乏耐心,兴趣持续不长。当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比较好奇,感觉新鲜,有学习热情,但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则会出现畏难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对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听是得到纯正英语语音语调以及英语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是学校。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当学生有了一定听的能力后,才可听清与听懂英语,从而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听课文及其对话,并加以模仿。亦或录下同学的课文复述、口头作文,让大家认真聆听,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及时改正。实际上,听说是紧密联系的,在某人听时则是其他人说的过程。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听力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用英语交流、表达,以说促听,让学生有良好的听音习惯。

3. 教授听的技巧,提升听力水平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想解决学生的听力障碍,还需教给学生一些听的技巧,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有方法地听。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加强听力技巧训练,包括理解技巧与语音技巧。其中,语音技巧,主要指句子重音、失去爆破、弱读、连读、划分意群、长短音等。以连读为例:“辅音 + 元音”型,如I will be back in half an hour. (back与in, half与an, an与hour均可连读);如“元音 + 元音”型:若前一个词以元音[u]结尾,而下一个词以元音开头,则在[u]后面加辅音[w]; 若前一个词以元音[i]结尾,而下一个词是以元音开头,则在[i]后面加辅音[y]。 而理解技巧,主要是根据所听内容,加以预测、检索、取舍等。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话者思路,抓住关键字词;区分主次信息。另外,还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与归纳能力。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精听与泛听,以逐渐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此外,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教师还需结合所听内容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宗教文化、风俗人情、历史趣闻等。同时,注意多样化的听音方式,如抢答式听力,看看谁反应最快、最准确,从而调动学生听的兴趣,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听力内容,消除因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听力障碍。

浅谈英语听力障碍的突破 篇3

黄河治理的四个目标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如今要实现这四个目标正在被边建设边应用的“数字黄河”系统逐渐解开。“数字黄河”就是借助现代化的数据采集、传输手段, 将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各种要素, 构建起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 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字模型对黄河治理, 可以使人在电脑上看到一条完整而真实的黄河。

1 数字化防汛及系统需求分析

“数字防汛”就是借助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定位、光纤传输等现代科技手段, 将黄河的雨情、水情、工情及气象信息等集中起来, 构成一个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 从而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各种实时资料。“数字防汛”设计应符合“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集成化、业务智能化、政务电子化”的总体要求, 要立足于黄河无线宽带通信网络系统, 以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依托, 以工情、险情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防洪工程安全监测、监视系统为基础, 综合数据库为纽带, 为抗洪抢险和防汛指挥调度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

系统可以以图形化的方式通过电子地图直观的看到相关信息, 实现汛期各级防汛指挥中心实时监测、以便对黄河防汛工作进行决策、指挥。按照“统一监控, 分级管理”的原则, 作为一个覆盖全河的多层次测控系统, 实现险情信息的远程自动化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和上报。存储丰富的历史资料, 供极有价值的分析资料, 应有效地提供预测信息。实现防洪物料调度、最佳路径分析、防汛部署指挥、洪水预报作业等功能。

2 系统结构设计及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系统采用B/S结构,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 它实际上是把应用在Internet上的技术和运行环境应用到LAN、WAN的环境上。Map Info Xtreme for Windows向客户端提供数据和地图信息, 客户端采用浏览器, 提供远程流量和视频监控, 以堤坝工程为主线, 按照流量和险情分类, 提供相应的包括人员、物料、撤退方案等防守预案, 当洪水达到一定警戒线时服务器自动启动相应地点和流量的防守预案。

系统的数据采集、人机通信、监测功能和系统通信的实时性技术指标:模拟量采集周期<1s。时间顺序记录分辨率≤5ms、实时数据库更新周期<2s、控制命令回答响应时间<1s、接受执行命令到执行控制的响应时间<1s;人机通信响应时间, 从管理人员发出一个新的图像调用命令开始, 到100%画面显示在显示器上为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s, 在已显示画面上动态数据更新周期不超过2s;监测系统及其设备能够适应本工程的工作环境, 具有足够高的抗干扰性能, 系统设备的MTBF参数, 现地站监控计算机 (含硬盘) >16000h、现地监控设备>18000h;可维护性:现场监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便于维护、测试和检修,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MTTR) :诊断 (或检查) 及更换故障插板时间在30min以内;CPU负载率:监控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留有充分的裕度, 能力储备在50%以上;可扩充性:监控计算机存储器容量有40%以上裕度, 留有扩充现地控制单元、外围设备或系统通信的接口;情险情信息采集和实时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水位传感器:输入恒流DC24V/4m A, 输出DCO-5V, 分辨率:1cm, 误差:≤1%;根石位移传感器:供电:AC220V, 采集误差≤1%;监测图像清晰, 每幅图像刷新时间<1s。

3 系统主要功能

“数字防汛”系统是一个覆盖全河的多层次、分布式测控系统, 各监控中心通过黄河无线宽带网络系统与前端监控站连接, 从而实现险情监控, 系统建立完整的防洪工程资料库, 全天候实测纪录个管辖地区内所有防洪工程数据, 并及时发出险情报警。资料数据与图形资料具有切换功能, 可通过电子地图查看所属区域的数字信息及对应的图形信息, 实现地理信息和工程数据的相互切换;系统具有快捷的防洪工程查询功能, 通过系统可以实现对防洪工程的详细数据浏览查询;对黄河的九大险情的判断、预估, 当出现出险时系统还可进行受灾预估分析和统计, 计算出各种险情出险时抢险用工、用料、投资、出险坝次等, 并给出各种险情的防守措施, 险工可以具体到坝、垛、护岸, 平工则可以具体到公里桩号;还可以以手机短信息的形势将险情的具体情况发送到各责任段负责人的手机上, 现场工作人员也可通过手持计算机设备或手机使用无线网络连接查看现场相关数据、汇报现场数据等。

另外系统是否有完备的数据备份、还原功能是衡量一个软件工程成败的关键, 本系统可以实现远程、定时、指定等数据、图形备份功能, 可将数据或图形备份到本地的计算机上, 也可以将数据或图形备份到指定的专门用来进行数据保存的计算机上。还刻录设备结合, 将数据保存到如光盘等存储介质中。在防洪工作管理上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需求定义不同的使用人员的权限。软件工程师可以通过互连网来进行简单的系统维护, 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四大障碍待突破 篇4

应用不足

成最大障碍

物联网当前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行业应用缺失。比如,与物联网最相关的物流应用,多年来年始终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快速发展。

对此,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虽然有了一些基础应用,但目前国内“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所以,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参与和投入的热情。“从电信运营商的视角和实践来看,我们深知没有需求的市场,光靠技术主导,推动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靳东滨说,“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社会和行业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在这方面,美国和欧洲国家工业化时间长,信息化起步早,很容易选择物联网发展的行业切入点,并知道如何去操作。而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因而,要想推进物联网的发展绝非易事。”

“只有通过规模化的行业应用,才能推动产业的形成、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化。”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成都九洲总经理张兵表示。而深圳远望谷公司总经理陈长安也认为,物联网要“感知”的对象种类繁多,性质和状态各异,如何把这些对象纳入一个“泛在”的网络,把概念转化为实践,是今后整个IT产业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要发展物联网,应用必须注意两点。”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指出,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只有5万辆汽车装了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 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核心技术缺位

物联网发展的第二个瓶颈问题,是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低,不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要复杂得多。仅以传感器为例,同样功能的产品要适应不同环境应用的特点,比如环境污染监测的传感器,在东北要面对摄氏零下40~50度的严寒,而在海南则要能在湿热的环境中正常工作。所以,针对个性化需求生产的器件和产品也会有所不同。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涉及传感器等识别技术、互联互通的网络技术和包括云计算在内的计算技术三大层面,因此,所组成的系统也就千变万化。

“当面对复杂的需求环境时你就会发现,我们在纳米技术、芯片技术、敏感器件等底层和高精度技术方面,和国际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靳东滨说。而纵观现在物联网的技术创新,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通过增加新功能,使物具备了物联网特性。“但这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原生态创新,所以也很难形成核心技术”。

对此,张兵认为,物联网的实现,面临着ID标识、自动感知、体系结构、网络传输、中间件、数据管理与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IPV6/IPV8可以解决编码规整问题,RFID可以解决标识问题,网络传输单从单项技术来讲手段已很丰富,关键是要解决异构组网问题。“但中国在通信基础技术、基础条件和RFID产业发展等方面相对落后,研发资源分散,将成为制约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不利因素。”

“技术的成熟度决定了应用的价值和发展速度。”陈长安告诉记者,应用无法规模化导致我国难以形成物联网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缺乏又导致物联网数据采集环节的传感器、电子标签的成本过高。而居高不下的成本将拖累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侯自强和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孙利民还表示,物联网的泛在性特征,要求物联网需要是一个开放的结构,而物联网的智能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又给安全、隐私、数据保护、资源管理、物体标识、体系架构、通信和网络等带来诸多技术层面的挑战。

“未来,传感器相关的信息都要连接起来,那么语义如何定义; 标识如何做到兼容; 智能应该在网络中间还是边缘; IT系统如何支持分布式的体系结构; IT技术与建筑、生产制造技术如何融合; 加密认证该怎么进行?”专家们指出,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全部都要仔细考虑解决,才能让物联网顺畅地运转起来。

对此,中国电子科技标准化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林表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国内很多基础设施和基础技术都很薄弱,还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而国内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也没有保障。

着手标准化

“物联网对于系统化、流程化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有一个标准体系,否则以后的融合成本会非常高。”中国银联产品创新部副总经理徐晋耀表示。

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一个大网,这里面既有传感器、计算机,又有通信网络,需要把所有这些系统都联在一起,因而,所有的接口、通信协议都需要有国家标准来指引。“否则,不同企业之间各成体系,未来将很难做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而且还会面临大量改造的问题,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靳东滨指出,物联网标准必须加快制定。

除了标准接口,孙利民还指出,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和语义上的标准化也至关重要。“不同的网络差距非常大,从信息的产生和信息的使用上,需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特别是一个物体会有多个感知,或者是物体在移动的过程中,是断裂的通信,而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将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完整性。”

对此,据高林介绍,标准所已经开始了RFID、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等多种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我们会立足于首先制定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标准,再根据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按照顶层规划设计,逐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目前,国内RFID标准制定取得了初步进展,国家已下达了24项国家标准计划和10项行业标准计划,各项标准制定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积极推进。“而在世界范围内来说,因为物联网还刚刚起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算是走在前列的了。”高林表示。

打造完整产业链

参考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物联网产业要继续发展,相关企业要生存,不能只靠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市场。因此,物联网需要突破的最后一道瓶颈,就是找到商业模式,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产业链条的界定和分工还不明确,一些重要的环节尚未发展起来,比如物联网的系统设计、公共信息平台、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还处于缺位状态。”陈长安告诉记者,现在物联网尚无清晰的商业模式,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传递和产生有什么机制、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怎样创造价值,以及在市场上体现出该价值、这些价值最终如何得到物联网使用者的认同等问题,还在思考中。

和陈长安一样,徐晋耀也在思考物联网的产业链。他认为,物联网的产业链结构应该是分应用主题的,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产业链组成体系。在物联网这个大的主题下,会有很多应用的领域,形成各自产业链集群的特点。

同样作为设备供应商的成都九洲则认为,物联网产业链将包含物品标识(如RFID)、传感器网络(含传感器和短距离的传感网、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和编码处理)、传输网(广域网,完成信息传输)、中间件和组成各种应用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等。

而靳东滨则从另一个角度,将物联网的产业链归结为: 决策层、标准层、应用层、网络层和设备层5个层次。此外,靳东滨还指出,在构建物联网产业链时,最需要突破的是行业壁垒问题。“传统工业模式是纵向体制、纵向思维,而现在智慧地球、物联网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这就意味着要破除这种行业的纵向壁垒,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而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RFID中国网总编徐东英则认为,相比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所涉及的范畴庞大而复杂,涉及到整个社会多环节、多部门的协同运作。所以,从国家层面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加快制定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技术研发、突破核心技术难题等,都是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所必须的要素。

突破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策略 篇5

一、认真教好音标, 严格把好音标关

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 学好音标对未来的英语学习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 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的语音、语调。初中教师应认真抓好音标教学, 使初中生人人都能通过音标关, 教好音标, 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重视培养学生听力技巧, 提高听的能力

听力技巧训练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谓听力技巧, 包括语言的发音技巧和对语言的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音的长度、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要教会学生在听音时联系上下文全面理解讲话人的思路, 捕捉其中关键词语, 善于区别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抱住西瓜, 再捡芝麻”。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 以提高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三、创设英语环境, 培养听的习惯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用英语教学, 并由浅入深反复训练,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多感受英语语言信息的刺激。同时, 应尽量提供能够表示所学内容的直观形象, 使听力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用英语直接进行思维的能力, 以排除母语的干扰。

四、诱发兴趣, 增强听的效果

一个人兴趣的培养, 就等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老师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 消除学生因紧张、沮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要结合听力材料的内容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习俗、趣闻等, 这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排除跨文化引起的障碍。另外, 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听音形式, 如在听力训练时, 可采用抢答方式, 比比谁的反应迅速、准确, 以激发学生的听音兴趣, 调动他们的听音积极性。

五、注意学生良好习惯心理素质的培养

保持良好的状态, 自觉的养成好习惯, 对于听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初中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比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他们又有心理可塑性较强的特点。从听力训练的角度来说, 应该加强心理方面的培训力度, 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怕英语的胆怯思想。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 学好听力是学习好英语的重要途径, 要加以重视,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 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在课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看到学生点滴的进步也要适时给予表扬。

六、加强训练, 提高听力能力, 减少听力障碍

1. 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

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这是听力训练的出发点, 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在教学中, 利用英语组织教学, 学生会身临其境, 激发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其次, 在课时安排上, 可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或每节的复习时间, 让学生听之认知有关材料, 作为热身运动, 或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安排听力训练。第三, 告知学生放弃者永不成功。应该加强英语教学的规范性, 即听、说、写教学顺序。第四, 要用好英语教材中的同步听力练习内容, 让学生即听即练即学即巩固。

2. 加强阅读

加强阅读是让学生听力得到提高的关键环节。首先, 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 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将学到语法知识在阅读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其次, 阅读久了, 就可以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力。最后, 通过阅读活动, 学生可以了解和熟悉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 消除由于文化障碍而造成的听力中的各种困难和误解。

3. 让学生多听英语

听力是听的练习培养起来的。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听力的训练, 让学生多听英语, 所谓多听, 指教师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少用汉语进行教学, 此外, 在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利用录音机和录音磁带, 在没有现成的录音磁带时, 也应由学校或本地区语音较好的教师自制磁带, 供学校使用, 使学生多听美、英人的声音, 以及学校里其他英语教师的声音, 使学生习惯于听比较地道, 比较标准的英语语音, 另外也要让学生注意听同班同学的声音, 以提高辨音能力。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 其他学生都要用心听。还要鼓励学生课后收听适合程度的英语广播, 收看英语教学节目, 在有条件的学校要放映英语教学电影片, 以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听力训练要有目的、有要求、有检查、注意实效、不走形式。只有有意识地注意听的训练,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

总之, 多年来, 英语学习存在偏重于语言知识功能的掌握, 而忽视听力说能力的锻炼。不少人感知“耳不灵, 口难开”, 不同程度地有英语学习的“聋哑症”。解除听力障碍, 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对每一个学英语的人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新编英语语法》 (修订本) .章振邦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

突破听力障碍 篇6

一、创设有效情境, 克服听力障碍

英语听力的提高与障碍的突破, 需要适当的听力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 要尽量用英语与学生进行沟通, 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语言。在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不能让学生面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英语听力材料, 组织学生进行听力练习。精听与泛听是英语听力练习的两种方法, 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 教师要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还要时常给学生传授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知识。

教师在开展听力教学时, 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创造一个特定的情 境。比如在讲 解“Welcometosunshinetown”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本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阳光庄园中的常住者, 一些人扮演客人。学生运用课本中出现的新的英语语句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听对方说的话, 掌握对方所传递的重要信息。在角色扮演的特定情境中, 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压力会大大减小。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发现自己可以听懂对方所说的英语了。特定的教学氛围, 可以化英语听力为平常, 在促进学生英语听力障碍消除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兴趣。

二、掌握听力方法, 克服听力障碍

初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突破, 不仅需要进行听力练习, 还需要其他方面能力提高的支持。学生的英语听力练习, 需要学生的各个感官进行配合。只有掌握听力方法, 初中生的听力能力才能快速提高。在初中英语听力学习中, 大多数的听力内容都有对应的问题, 学生需要在听力练习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 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回答。为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听力方法, 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

针对听力问题中所给的信息, 让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大致内容进行预测, 运用想像力将仅有的听力信息进行组合。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标题进行猜测。其次, 利用各问题以及选项, 对听力材料进行补充, 争取对听力材料的框架进行组织与建立。最后, 在听听力材料的过程中, 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到专心致志。在听的过程中, 要学会抓住听力材料的重点信息, 将前后内容进行有效联系。在第一次听的时候, 要了解听力材料的大概内容。在第二次听的时候, 要注意细节信息。但无论听多少次, 都不可以掉以轻心。教师要引导初中生利用多个感官听听力。学生不仅要听, 还要进行有效的记录。记录时, 最好利用一些简便的符号, 只要自己可以看得懂就好。在多次听力练习之后, 学生对听力活动有了正确的认识, 就能掌握听力方法, 这对于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以及未来的英语学习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语音训练, 克服听力障碍

听力练习过程就是学生听取与辨别英语语音的一个过程。因此, 初中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英语语音素质, 才能具有较高的英语听力水平。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语音技巧的重视, 正确掌握英语语音的连读与弱读等。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 笔者发现, 许多学生本来可以看得懂的英语材料作为听力材料, 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存在困难。这是因为在听的过程中, 学生不能对英语语音的连读与弱化等现象进行辨别。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 在辨别英语学习中的弱读时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同一听力材料进行反复听, 对其发音进行模仿与练习。在最初的练习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听力材料进行阅读, 再将自己的读音与听力语音材料中的读音进行对比, 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不同。

比如在学习“Findingyourway”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独立进行课文的阅读。之后, 让学生将课本合上, 为学生放一次录音, 每放一句停一下, 找一位学生说出他听到的句子。学生不能听出的单词的发音很有可能与学生自己的发音不同。利用这样的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语音进行反思, 多进行英语的朗读与听力练习。将朗读与阅读结合, 是学生矫正英语语音的有效方法, 也有利于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消除。

巧用听力策略克服英语听力障碍 篇7

一、听前预测, 明确听力目的

很多学习者在听力开始播放前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在听力播放前毫无准备, 以至于听力开始后一时无法进入状态, 抓不到重点, 造成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困难。因而, 在听力开始前, 进行预测是很有必要的, 预测有助于听者在听力开始前对听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并有所准备, 明确其听力目的, 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1.通过题目预测。听力练习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来检查我们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各个选项中的文字给我们的猜测提供了依据, 让我们对听力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例如, 某听力选择题的选项如下:

A.The lecture are boring.

B.The course is poorly designed.

C.She prefers Philosophy to English.

D.She enjoys literature more.

我们可以根据四个选项推测出对话可能在谈论某人对某个课程的看法。

2.根据信号词猜测。在听力过程中, 听者可根据已听信息猜测, 比如一些关键词、连接词、句型结构和逻辑关系来调整预测, 预测下文。例如, 某听力考试中的题:

When students graduate from college, many of them do not know how they want to spend their working lives.And they some times move from job to job until they find something that suits them and, of equal importance, to which they are suited. Others never find a job in which they are really happy.They remain all their lives pegs in round holes.

篇章中标注的词都是听力中需要注意的信号词, 从句连接词表明句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对篇章的整体结构和出题思路有所了解。

3.根据背景知识预测。我们的头脑里储存了各式各样的信息, 包括一些生活常识或者某一学科的知识等, 这些日常积累都会在听力过程中有所帮助。例如:我们都购买过商品, 对此类场景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当听力中出现以购物为背景的对话时, 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判断出来, 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和理解听力内容。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At a clinic.B.In a supermarket.

C. At a restaurant.D. In an ice cream shop.

二、做笔记, 保持注意力, 加深理解

在听力过程中, 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许多听者常常觉得自己听懂了, 但问到具体某个细节就没什么印象或者记忆模糊,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人脑瞬时记忆力有限, 用笔记辅助脑记可以让我们听得更全面, 对文章理解更透彻, 甚至在听完后, 能帮助回忆遗漏的细节。

当然做笔记也有一定的技巧, 许多听者觉得边听边记很困难, 而且常常顾此失彼, 分散了注意力, 反而影响听力理解效果。其实我们做笔记时, 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力求完整, 只需记录最重要的信息便可。如:时间、地点、数字。为了提高效率, 我们可以用一些缩写或符号来代替单词和句子, 例如, 用wd代替word, 用wk代替work.这些缩写和符号没有统一标准, 以个人为主, 只要是你能够辨认并且记录快速就可行。

三、寻听, 略听相结合, 克服生词恐惧

所谓寻听, 是带有目的去听, 听者确定所需信息, 结合上下文, 及时捕捉, 完成听力任务。而略听则是跳过那些与主要内容无关的内容, 通过预测手段筛选主要信息, 不要在无用信息上过多纠结。在听力过程中, 听者要学会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手段, 提高听力理解效率。

生词是听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许多听者遇到生词就十分紧张, 影响接下来的听力。其实生词远没有那么可怕,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生词不会影响我们的理解, 可以将其忽略。如果对听力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也可以暂时保留, 在听完上下文后, 根据上下文, 利用所学知识, 推测其意。

论英语听力突破 篇8

1.1 语音的辨别能力低

现在的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把大部分的精力主要用在了笔试的上面, 对发音不是很重视。同时, 由于许多地区在高考的时候没有听力这项考试内容, 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去练习听力了。在平时的教学中, 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一个情况:一个单词如果只是单纯地读出来, 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么单词, 可是等在纸上写出这个单词的时候, 他们会恍然大悟, 原来是他们认识的单词。为什么不能靠声音分别出单词呢主要就是自己读那个单词的语音同别人的有点不一样。

1.2 词汇量不够大

每次在听力的过程中, 总有学生说我一个单词都听不懂。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 其实只是在抱怨很多单词都不会, 他们的词汇量太少了。词汇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速度。在听力训练中, 词汇量也起着同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占有大量的词汇量的同时, 在听力资料中也肯定会出现一定数量大家所不会的单词, 那么就要求大家在扩大词汇量的同时, 在听力培养训练中, 要会根据所听资料内容, 根据上下文、背景、说话人的语气、语调上来猜测一些生词的意思。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1.3 主要内容抓不住

在听的过程中, 要每个词都听懂,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只要听懂中心内容, 就能理解领会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会去找关键词。有些学生力求听懂每个单词, 实际上在真正的应用中, 这种方法不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些技巧。在听力中, 首先学会的就是抓关键词。但部分学生不善于在听时抓主要内容。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 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间的联系, 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 得出错误的结论。

1.4 没有听到重要细节

听力不仅要求学生听懂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而且要求学生听懂能说明主题的重要细节。重要内容和关键词固然重要, 但是在每年的考试中, 除了主旨大意题, 还有一些细节题。对于那些影响整篇材料的重要细节更必须弄清楚, 因为它们有助于对整篇材料的理解。例如: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以上重要细节的记忆与分辨, 结果对与重大细节有关的选择题难以下手。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着问题, 听力水平提不高。

1.5 缺乏正确的听力习惯

有些学生觉得听力就是用耳朵听东西的问题。他们习惯于在听的过程中只用耳朵, 不喜欢去做一些小笔记, 也不喜欢在听之前看看选项或是猜猜话题什么的。实际上听力是眼, 耳, 手三者都要全身心投入地一个操作过程。同时还要学会强记。

1.6 背景知识太狭窄

听力材料内容广泛, 涉及天文、地理、人物、历史、科技、文艺、教育、医学、体育等诸多领域。由于学生知识面太狭窄, 缺乏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的了解, 所以往往听完一篇材料后对其内容一知半解, 甚至不知所云, 结果影响了理解。

1.7 听力技巧缺乏

由于学生在大学的学习阶段中, 没有什么专门的听力课, 因而涉及到听力解题技巧的知识很少。有时候有些习题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做起来就不会那么难了。

1.8 语法方面的知识缺少

在日常学习中, 我们也要注意对语法项目的学习。只有熟练地掌握语法知识, 才能在听力理解时快速反应各个不同的语法内容。在听力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虚拟语气, 比较级, 情态动词的推测性用法等一些关于语法方面的考题。比如说if only 和only if 这两个词组中, 如果出现虚拟语气, 那么就是与现在的情况相反, 可是能听懂这样的句子, 就是不会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主要是因为语法知识的欠缺。

2 听力理解的三阶段

(1) 感知阶段。

指声音信号进入感觉记忆 (信息保存的感觉记忆时间约为1/4秒) , 然后经筛选, 其中一部分进入短时记忆并被加工处理。在感知过程中, 听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口头话语, 而口头话语是稍纵即逝的, 加之人的注意力有限, 因而听者所听到的声音只能暂时保存在形声记忆中, 如果此时听者还不采用相应的策略, 旧的信息很快就会被新的信息所取代。

(2) 分析阶段。

指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重组, 编码后, 形成有意义的命题, 听者要对连续性的语流进行切分。切分的主要线索是意义, 意义体现在句法、语音、语义三个层面上。在分析过程中, 听者以意义暗示或结构特征为基础对口头话语进行解析, 而意义暗示和结构特征则是由单词和信息构成的。

(3) 应用阶段。

是指将形成的命题与长时记忆中的已知信息相联系, 确定命题的意义, 当新输入的信息与已知信息相匹配时就产生理解。在应用阶段, 当形成的命题与长时记忆中的已知信息相联系时, 大脑便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分析, 合成, 归纳, 使其成为连贯的语言材料, 从而实现意义的重构。然后将重构的意义而非原有形式在长时记忆中保留。

3 听力的学习策略

听力策略就是在听音过程中, 听者为获得、保留和解析新信息而被激发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听力过程中经常体现和运用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调控策略。

在听一篇课文时, 学习者会在听音中出现注意力瞬间终止的现象,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 听力好的学习者会立刻意识到其注意力的不集中, 并很快自觉地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听力材料上;而听力差的学习者则只顾前不顾后, 一遇生词, 就会停止听音, 无法使自己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所听的材料上。

(2) 切分策略。

实验表明, 听者对不同长度的信号在反应时间上并无明显的区别, 一个意群被感知的速度不会低于音素被感知的速度。听力好的学习者依据讲话者的语调和停顿, 能把口头话语划分成尽可能长的意群, 如果听者的切分能与讲话者停顿相吻合, 就会大大地减少听者对语言符号反应的时间, 使听者更有效而准确地理解语篇。听力差的学习者总是以单词为单位, 期望听清每个单词, 最终却只能记住支离破碎的几个词或句子, 对整个语篇不能形成整体的理解。

(3) 记忆策略。

一般来说, 听者如不采取一定的策略, 极难记住长段的内容和全部细节, 这会影响听者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听力好的学习者, 一般在听音过程中善于利用英语特有的停顿、节奏等, 抓住有利时机快速记下有用信息, 在必要时, 通过笔记等立刻激起已有记忆, 使音、义、形快速联系, 从而对语篇作出正确的理解;而听力差的学习者不善于作笔记, 不知道该记什么, 而且抓不住作笔记的有利时机, 听时不能写, 写时不能听, 有时由于速度过慢而顾此失彼, 两头不能兼顾。

(4) 预测和选择策略。

听语篇时, 听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整个单词或单句都听得很清楚。听力好的学习者在听语篇时善于通过预测选择要点, 往往能根据选择项推知材料的大致内容, 善于捕捉段首句、主题句和过渡性词语等了解段落内容、中心思想, 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完整理解整个语篇;听力差的学习者则往往抓不住要点, 跳不出单词或句子的圈子, 常把注意力集中到词和句子的具体细节上, 抓不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4 学习的训练方法

长期以来, 听力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通过对学习者大量的练习输入提高听力水平。这种教学模式将听力理解过程理解为一个被动的接受性过程, 从而忽视了学习者在理解听力材料、处理信息和激活已有知识上所采取的策略。由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所以要针对每一个学习者进行策略训练, 确实不容易。但教师可以通过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作周全、详尽的考虑, 寻求满足不同个体需要的训练方法, 努力培养学习者的策略意识。

(1) 预览听力内容, 训练自我监控能力。

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 表现在:遇到听音障碍时就放弃, 并把注意力集中到获取新信息上, 在做听力练习和测试时, 为了帮助听者克服难点, 督促其注意力集中, 提高听力理解的效率, 可进行听前预览, 预测要听到的句子、对话或短文的内容。另外, 预览可以事先对许多不熟悉的词进行熟悉, 尤其是生词, 还可以事先掌握一些数字和人名之类的特别信息。尤其是听力材料中有许多人名, 在不预览的情况下, 这些人名可能对听者起到极大的干扰作用, 预览后则可以避免这种中断干扰。

(2) 进行听写训练, 培养记忆和切分话语能力。

听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也是培养听力策略能力重要手段之一。听一些含有同化、强弱读、连读、失去爆破或包含否定的句子或者是听一些含有数字、人名、地名、年龄、尺码的对话和短文。听音画勾或打叉, 听音选图, 听音标号或排序, 都可以帮助听者克服听力障碍, 强化记忆力。听一些意义连贯的短小文章, 则有利于听者以意群的形式把握语段, 培养把握全文的能力。

(3) 听后表述训练, 强化语意理解能力。

“听”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在听懂的基础上将所听内容表述出来, 是对所输入的信息在加工处理后进行输出的训练, 听与说是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 在说的同时也能增强听的能力。听说训练包括听音答问、听后复述、听后解释和听后辩论等。听说训练侧重听音答问和听后复述。听音答问是就所听句子、对话或短文回答问题, 这就要求听者在听音时要根据不同句式和不同疑问词确定不同的听的重点。听对话内容时, 需听到双方的身份、说话的话题、说话的地点。听短文时听者要带着故事中的人物 (who) 、故事中的主题 (what) 、故事发生的地点 (where) 、时间 (when) , 以及how, why等问题听音, 注意捕捉文中相关信息。听音复述的主要形式是听后进行口头复述,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整体的语意理解能力。

(4) 扩充背景知识, 减少语音依赖, 提高推理策略能力。

丰富的背景知识, 会对听者的听力理解能力起到积极的效果, 实践证明, 听者对语音的依赖越大, 其推理策略能力就会越低, 理解听力内容的能力就会相应较低。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等, 常常贯穿于英语听力材料之中, 英语学习者应当博览群书,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有意识地积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努力减少听音过程中对语音的依赖, 提高推理分析能力。

摘要:听是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 也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在国际交际日益频繁和对英语听力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如何提高听力能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着重探讨了学生在听力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经验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篇9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01-02

高中数学知识涉及到较多的抽象概念和概括性较强的知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即便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年人,但是由于知识难度过高,还是有很多学生难以突破思维障碍,实现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手段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維障碍。

一、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的必要性

所谓思维障碍是指学生现有思维水平和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所需要的思维水平之间的差异。高中生的思维水平虽然已经发展到成年人的水平,甚至少数学生出现反思思维,但是在初次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大部分高中生仍然感觉很吃力,甚至有很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采取教学策略,鼓励和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的策略

高中各学科的学习和教学因为学科特点不同而各有差异,但是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还是有共性的,无论是什么科目的知识,学生想要灵活的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就必须牢固掌握知识原理和熟悉使用这些知识的技巧。

1、牢固掌握知识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的帮助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牢固掌握知识点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对定义和定理都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在错综复杂的解题过程中,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恰当的定理来解决问题。

例如《数列》一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是高中生普遍反映属于难度较低一部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部分知识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公式相对较少,而且该章节公式也不复杂,因此学生思维水平比较接近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把基础知识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本章节知识点的学习。

在等比数列的概念教学中,我在教授学生等比数列的概念时并不是直接给出具体的概念,而是通过PPT展示几组数字,通过观摩具体的等比数列,让学生在观摩过程中自己讨论总结等比数列的特点:

1 2 4 8 16,

5 15 45 135 405

3 -6 12 -36 108

225 45 9 1.8 0.36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在这些数列中,后一项和前一项的比值是个恒定值,这点和等差数列后一项和前一项的差值是恒定值的特点很相似。而且这个固定比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既可以是绝对值大于1也可以是绝对值小于1。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快就根据等差数列公式的特点自己总结出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1*qn-1.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掌握自己总结出的知识比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讲授的知识更加牢固,运用起来更加的灵活。因此在后面等比数列性质的训练中,学生很快就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量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只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基础性问题和少部分的拓展性问题,如果要进一步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他们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强调要培养学生数学思想,这是因为数学思维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简化思维途径,降低解决问题的门槛,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技巧显著提高。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就能显著提高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在这部分知识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牢固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和定理,但是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如何有效的运用这些知识。

例如在复习函数单调性与最大最小值的时候,我在PPT上给学生呈现了一道难度较高的习题:

函数f(x)=x2-2ax+a+2在[0,a]上取得最大值3,最小值2,则实数a为( )

如果学生不具备数形结合思想,想解开这道题的话会感觉十分麻烦,先求取函数最小值,在对比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否是单调函数,和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时X的取值是多少。但是如果学生具备了数形结合思想,读题之后就会开始思考,因为函数f(x)=x2-2ax+a+2, 对称轴为x=a,开口方向向上,所以f(x)在[0,a]上单调递减,其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在两个端点处取得,即f(x)max=f(0)=a+2=3,f(x)min=f(a)=-a2+a+2=2.故a=1。

经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具备数形结合思想和不具备数形结合思想的学生在处理函数问题时思考的方式和思考的有效性是有很大差别的,具备数形结合思想的学生可以在解决函数单调性和最值问题时,通过建立函数图像,利用函数在某一定义域内是否单调,来确定其在该定义域内的最值,学生可以直观的通过对函数图像进行分析来寻求解题的最佳途径,突破思维障碍的局限。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学习书写的时候会感觉学习数学很困难,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降。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在新知识的概念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对新知识进行归纳,自己总结出新知识的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在知识运用阶段,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使用数学思维辅助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能力,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突破思维障碍,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李北京,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5-07-20,期刊.

上一篇:衔接模式下一篇: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