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学习障碍(共12篇)
听力学习障碍 篇1
1 问题的提出
在外语学习者需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 听力是最为重要的, 据美国语言专家统计, 在成人的沟通过程中, 45%的时间用于听, 30%用于说, 16%用于读, 而仅有9%的时间用于写[1]。英语四级考试大幅度提高了听力的比重, 由此可见, 专家学者希望以考试为手段来引起外语学习者对听力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 学习者往往以一种“饥不择食”的态度, 大量听各种各样的听力材料, 以期通过熟能生巧的方式提高听力水平,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影响提高听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 如:心理障碍因素、文化障碍因素、缺乏听力技巧因素等。可是, 很长时间以来被专家学者所提出的语音因素却一直未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语音对口语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 语音因素对外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Jenkins对日本人和欧洲人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时出现的听力错误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发现, 70%的错误源于他们薄弱的语音知识, 20%的错误源于不熟悉的词汇, 10%的错误源于语法[2]。绍春在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上也提到, 我们认为听力的本质是外部语音信号刺激听觉神经后经过大脑对语言信息进行处理, 在处理前, 大脑中早已存储信息作为处理外部语音信号的原码。在处理过程中, 大脑根据已有的信息代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处理, 大脑的处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码和输出的过程, 解码过程需要与之相联系、相对应的信息。如果学习者没占有必要的原码信息, 大脑就会出现处理延时、拥堵, 丢失信息, 甚至会出现无法处理的状态[3]。
遗憾的是, 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几乎没有进行过语音学习, 这是应试教育的恶果之一:大学之前没有口语考试, 外语教师自然不会花费精力去完善学习者的语音。其实, 同为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中小学教师对教授语音知识也没有什么信心。高校外语教学中, 只有语言专业的学生才会接受较为系统的语音知识教学, 大部分高校的其他专业学生虽被要求重视听说能力, 但除了课堂上教师只言片语的语音纠正, 很难得到较为系统的语音讲解和训练。
2 语音和听力的内在关系
语音和听力相辅相成,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音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听力的手段来实现的。语音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别的知识的学习, 仅凭对相关知识的阅读是绝对无法获得语音知识的, 只有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反复听与模仿, 才能掌握正确的语音与地道的语调。与此同时, 在交流中, 语音是语言的载体, 没有语音, 语言是无法表达的, 听力则更无从谈起。语言学家认为: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心理词典。在心理词典中, 语音、语法和语义信息分别储存在大脑中。当语音输入大脑时, 自动化程序分别检索语音、词法、语义信息, 然后加以分析、判断和综合, 从而确定词义, 帮助语言学习者在快速语言交流中辨别词的音位, 进而辨别句义和语句的意义。而听力理解的障碍首先体现在辨音的困难上, 英语初学者对听力理解感到困难, 是因为他们的心理词典缺乏音位辨别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如果学习者语音不准, 又不能掌握正确的语调, 就会失去一定的辨音能力, 从而影响整体的听力理解程度[4]。由此可见, 脱离语音知识来提高听力水平, 将是“事倍而功半”的。
3 产生语音错误的原因
既然语音和听力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经过长期的听力训练, 为什么外语学习者仍无法掌握正确的语音, 反而阻碍了听力水平的提高?学习者产生语音障碍的根本原因在于母语和外语在文化和体系上的巨大差异。以汉语和英语为例:中国文化讲究整体, 重视和谐和平衡, 重视集体利益, 强调“从多而一”的思维。这种思想体现在汉语的语音体系中, 表现为音节结构、声母、韵母与字调的整合, 如汉语的音位时长相等;没有长音, 音节的结构平衡对等, 一个音节就是一个词, 一个词就是一个音节等。而英语语言的发音体现了多样性和不规整性, 表现出词的多音节性, 重音的不规则和语流音变等特征, 如英语的音位时长不等, 有长音, 有短音;音节结构复杂;重音位置不固定;在连续语流中, 常常发生音变, 语调调型丰富, 没有限制;节奏呈不规律性等。
4 语音错误对听力的影响
由于文化和语言体系上的差异, 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在语音方面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元音、辅音错误对听力的影响
元音和辅音是语音中的基本要素, 若是不能正确掌握元音或辅音, 就会对听力理解产生影响。
元音方面, 以英语为例, 部分外语学习者区分不清[ei]、[e等;有的外语学习者单独看这些音标时, 发音也相对准确, 可是一旦这些音标放到具体的单词中, 又会混淆不清了, 这会对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如:plan[plaen]若发音为[plein]则变成了plane;The floor is wet, don’t sleep/slip on the floor.[5]这句中无论是用sleep还是slip都是讲得通的, 因此, 若是对语音中的长短音不了解的话, 是很难通过上下文来判断句意的。另外, 近年来美式英语似乎比英式英语更受欢迎一些, 可是很大一部分英语学习者并没有系统了解两种英语发音的不同, 只是将很多元音都儿化音了, 反而弄巧成拙, 似邯郸学步, 学得不伦不类。这就造成了语音输入的错误, 在听力理解辨音时会引起一定的滞后甚至是缺失。
辅音方面, 外语学习者主要的表现为:清辅音、浊辅音含混不清;汉语中没有的发音, 如:[v]、[θ]等, 外语学习者容易出现混淆 (把[θ]发成[s]) 或发音不到位 ([v]不咬下唇) 等现象, 于是就出现把think听成了sink;部分外语学习者对清音浊化不了解, 对于像sport, sky这样简单的词还好, 像spectacular这样较长的词, 学习者往往花了很大的工夫, 却记住了一个错误的单词。
4.2 语流音变对听力的影响
语音变化是自然口语的一大特征, 它在使语音发音更加便利和省力的同时, 也使口语语音变化多端, 很难识别, 因此, 若不了解相关知识势必会对听力理解造成障碍。语流音变包括语音相似、同化、连读、弱化、吞音等。对这些语音知识, 大多数外语学习者知之甚少, 这对其听力理解也有很大影响, 以笔者近日教学中的一个听力理解题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egarded as Chinese ill-mannered practice?
A.Offering name cards with both hands to strangers.
B.Addressing a person with high status by his given name.
C.Handing with a slight bow.
D.Accepting the advice of elders.
很多学生因为不了解语音弱化, 因此即便Chinese和manner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但在没有听清ill的情况下, 学生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经过笔者讲解后, 学生才恍然大悟。
4.3 节奏对听力的影响
由于汉语是以音节计时, 因此说话时间的长短是和句子的长短成正比的, 但是有些语言如英语就不是这样, 是以重音计时的, 如读'Tell the boy to'put the book'down.和'Tell the other boy to'put all the book on the'table.两个句子的时间长度是基本相当的, 这对于已经适应了课堂记汉语笔记的中国学生是极其不适应的。面对较长的英语句子听写, 他们往往是刚记下几个单词, 整个句子就读完了。因此, 教师在平时读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尽量多训练外语学习者通过重音掌握句子朗读的节奏和速度, 这样学习者既可以读出较为优美的韵律, 也有助于他们适应较长句子的听写。
5 通过系统语音教学来提高外语学习者听力水平的实验
5.1 实验目的和对象
外语学习者的语音知识是否扎实、发音是否准确能够影响其听力理解的水平。为了证明这一点, 笔者选取了中国医科大学97期五年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两个班 (共43人) 和预防医学专业两个班 (共48人) 的英语学习者进行教学实验。
5.2 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选取临床药学专业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 预防医学专业的两个班作为控制班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开始前, 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2010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 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从测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实验正式开始前, 实验班和控制班听力平均成绩基本相同, 因为两个班的样本数量较大 (每班大于30人) , 故采用Z检验方法进行统计测试,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听力的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实验开始前两个班学生的听力水平相当。
实验前听力测试结束后, 开始教学实验, 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语音教学, 对控制班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结束后, 对两个班进行实验后测试, 测试内容为2011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 实验后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
从表2中体现的实验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教学实验, 实验班学生的听力平均成绩高出控制班学生的平均成绩2.83分。但要确定教学实验的方法是否确实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还需做进一步分析。通过F检验, F值=1.25<1.65=F0.05 (42, 47) , 说明实验后两个班的听力成绩总体方差齐性, 同时两个班数据为独立大样本, 故采用Z检验统计决断规则进行检测, 得出结论:教学实验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成绩。
6 结语
通过理论假设和实验证明, 外语学习者在语音上的障碍能阻碍其听力理解。因此, 为了有效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除了多听多练、消除心理和文化障碍、积累听力技巧等手段外, 还需向其传授相应的语音知识。
参考文献
[1]Rivers, Temperley.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Jenkins J.Variation in phonological Error in Interlanguage Talk[D].Queen Mary:University of London, 1995.
[3]绍春.语音分析:二语学习者英语听力失误类型研究[C].北京:中国语文杂志社, 2008.
[4]国伟秋.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5]郭瑞芝.语言学:语音与听力玄机透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3) :56-58
听力学习障碍 篇2
1语言障碍
英语听力水平是多种语言能力和技能的综合产物 , 它涉及到语音、语调、语法结构和词汇量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英语在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与汉语有很大差异 ,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单词发音错误 , 对于各种语法规则运用得不熟练 , 以及对句子重音、各种语调表意功能的不理解等等 , 均会造成言语听辨和话语理解上的障碍 , 其中语音和词汇是制约学生听力的主要语言障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听力普遍较差 , 主要问题是在语音方面 , 如强读和弱读、失去爆破、同化、省略、连续、重音、语调及语速等。他们把主要精力花费在阅读上 , 靠分析语法、词汇来理解语言材料 , 而不重视听力和口语能力 , 不重视言语技能 , 导致听不懂、讲不出 , 患了语言上的“聋哑症”。此外 , 学习单词、课文时 ,习惯于按词典注音力求“准确”地读 , 一音不漏 , 久而久之 ,习惯成自然 , 而在听到英、美人正常连贯的讲话、语音发生某些变化时 , 反应迟钝 , 一筹莫展。对一篇简单的对话或短文 , 一看就懂 , 可一听就懵。具体情况如下例句所述:
111同化现象
(1)I thought you would come.按字典注音去读这句英语是 [ait ju wud km] ,而在连贯的讲话中读成了 [ai’tu wud’km]。
(2)I haven’t seen him these years.按字典注音读作 [ai’h*vnt sin himiz jz] ,连贯讲话时读作
[ai’h*vnt’sin him’iz]。
112失去爆破现象
(1)She took good care of the children.[i’tu(k)’gu(d)’krv’tildrn]。
(2)We heard David sing last night.[wi’h(d)’deivi(d)’silas(t)’nait]。
113连续现象
(1)Take a look at it.(2)I’ll be back in half an hour.单词在书写时是由一个个有固定形状的字母组成 , 易于辨认 , 而在语流中 , 单词的元音和辅音都会发生读音变化 , 产生同化、连续、省音等现象 , 没有这方面的基本技能 , 自然会产生听力上的障碍。如
education [edju’kein] , 在语流中产生同化现象 , 读成 [edu’kein 这就增加了学生听力过程中的困难 , 加上学生受各自方言的影响 , 很容易在听的过程中造成听辨失误。
制约听力的另一个语言障碍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 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和主要单位 , 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1972)一书中指出: 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 , 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 , 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既是构成话语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基础 , 没有词汇也就不能进行交际。那么 , 要通过顺畅地接收和理解言语信号就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 , 而英语中的同音异义词 ,近音异义词非常多 , 一词多义的现象也很多 , 词组的构成也很复杂 , 于是在听辨过程中 , 如果对词义的理解太狭窄 , 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 如果只知道free 的意思是“自由的”, 不知道还可以作为“免费的”解 , 那么 , 听到“The wind mill costs money of course , but the wind itself isfree.”时就会不理解。“free”若作“自由”解 , 这句译出来即为:“虽然造风车要花钱 , 但风本身是自由的。”这样的理解自然不通顺 , 与上下文的意思不衔接。但若把“free”解释成“免费的”, 这句译出来即为“虽然建造风车要花钱 , 但风本身是免费的”, 就很好理解了。在另一句中“Dr.Koope has called for a smoke-free America by theyear 2000”,“free”则应理解成“无 „„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 年以前建立一个无人抽烟的美国。”
此外 , 基本的语法知识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听的过程中 , 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做后盾 ,即使掌握了语音、词汇 , 也犹如听天书。从哪个词到哪个词一句 , 必须根据有关的语法知识断句、理解 , 否则也会形成障碍 , 造成听辨失误。
2非语言障碍
非语言障碍是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 由于自身拥有的各种社会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所形成的阻碍。听力理解过程中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 , 在这一过程中 , 听者的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 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与他的语言知识同样重要。对于中国学生而言 ,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科技常识等等 , 是提高听力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少学生往往听懂了大部分内容却因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使理解受阻。社会文化知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所共有的知识 ,外国人只有通过学习来了解。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讲 , 缺乏社会文化知识是导致理解困难的障碍之一。如:
(1)英汉两种语言的计数进位和序数习惯不同。汉语中有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而英语中只有 hundred , thousand , million , 所以听后不能立即反应过来。
(2)不熟悉英语的人名和地名。如 Winston Churchill , Albert Einstein , Wall Street , White House ,Independent War , Thanksgiving Day等 , 这些词本身就与英美历史、社会、科技、经济、政治、风俗有关 , 如果对这些专有名词不熟悉 , 自然就形成了一种障碍。
(3)缺乏背景知识。对于不熟悉西方社会的中国学生来讲 , 即使听到一句很简单的句子 , 也会产生理解障碍。如在一篇介绍美国电话网的内容中听到这样一句话“It provides 800 telephone service.”很多学生把它理解成了“该电话网提供 800 个电话服务。”这样的理解从词汇上、语法上讲没什么错误 , 但意思完全不对。在美国 , 打不收费的长途电话(如旅馆预订等)要拨“800”三个数字。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加拨 800 是该网提供的免费电话服务。”有关调查显示 , 听力理解好的英语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很注意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 , 运用背景知识辅助理解 , 捕捉话语的真正含义。心理素质对听力理解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 一个人、一个整体做事情成功与否与其心理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心理素质的好坏与英语学习和考试 , 特别是听力的学习和考试尤其重要。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人与一个心理状态失常的人在同一时间里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有关资料表明 , 两个听力水平相同的人 , 由于心理状态不同 , 考试的结果要相差 30 %。心理素质对听力的影响既表现在对平时学习的影响又表现在对考试的影响。
心理素质差对平时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是: 思想涣散 , 注意力不集中 , 身在课堂心在外 , 脑子里全是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东西 , 过分强调困难 , 埋怨客观条件不好。这主要是学生学习动机低落。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 教师和教材再好 , 也不会有什么成效。学习动机低落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听力课不感兴趣;对听力感到特别困难 , 产生急躁情绪而丧失信心;或者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感 , 产生抵触情绪;或者是认为学好英语听力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没多大关系 , 等等。心理素质差对学生听力考试的影响表现为学生考试时所出现的情绪紧张。录音机一播放 , 就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心慌、惶惑 , 似乎除了自己的心跳什么也听不见了。造成这样心理障碍的原因是: 对听力考试心中无数 , 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或估计过低 , 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 害怕考试不过关。由于心理紧张 , 造成大脑记忆机能暂时减弱 , 考试结果自然不好。
如何防治听力障碍 篇3
那么,人们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了听力障碍呢?闫教授指出,人们若怀疑自己的听力有所下降,可通过以下的测试进行初步的判断:①你是否经常觉得别人讲话的声音小,因此要求对方“大声点”?②你的家人是否经常抱怨你看电视时声音放得过大?③是否常有人说你讲话的声音太大?④你是否经常忽略电话铃声和门铃声?⑤你是否经常听不见别人在背后叫你?⑥你是否总觉得别人讲的话口齿不清,要求对方“再说一遍”?⑦在与人交谈时,你是否经常“打岔”?如果你回答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你的听力就十分正常。如果你回答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力问题,应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听力检查,以明确诊断。
助听器的临床应用给很多耳聋患者带来了福音。聋儿在戴上助听器后,也能正常地上学。成年耳聋患者戴上助听器后,其听力可得到显著的改善。临床实践证实,听力障碍患者在双耳同时配戴助听器后,不但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楚,而且能辨别出声源的方向。此外,双耳同时配戴助听器还可以使单耳配戴助听器时不带助听器一侧的耳朵避免出现听觉灵敏度下降、功能废退等弊病。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助听器能满足大多数听力障碍患者的需要。但是,也有一些听力障碍患者不适合使用助听器。例如,有些合并中耳炎的耳聋患者在配戴助听器后可出现耳道流脓的症状,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配戴普通的助听器也无法改善听力。因此,耳聋患者在使用助听器前,应该让专科医生为自己进行听力诊断和助听器验配。
闫教授指出,除了助听器以外,临床上还有一种可有效治疗听力障碍的新型工具--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惟一方法。大部分极重度耳聋患者在采取此疗法及相应的言语训练后均可恢复说话及语言交流的能力。但目前我国的人工耳蜗主要依赖进口,费用较高,每个人工耳蜗的价格约20万左右,而且植入人工耳蜗后还需要完成一套价格较贵的听力康复教育计划。听力障碍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病情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越过听力障碍提高听力水平 篇4
一、不容忽视的原因
1. 非生理因素障碍
非生理因素障碍是语音等障碍, 不仅指语音、语调, 还包括英语学习中朗读的技巧, 如词句重音、省略和同化音、不完全爆破及连读等多方面。学生自己发音不准, 就会造成近音词之间的混淆, 如shee与shi, house与horse等。学生辨音能力不强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在听的过程中, 听者既要辨音, 又要领悟语句中出现的生词, 否则就难听懂句子的意思。有时即使是一些熟词如green, 经过固定组合后往往让他们觉得不知所云, 如green hand, green fingers等。学习语法知识也和前面讲的一样, 语法是我们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要条件, 为我们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提供必要依据, 如事件发生的时间、有哪些人物、当时的场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等。语法知识没掌握, 就会无法进行听力理解, 更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2. 听力的非智力性障碍
非智力因素一般指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等。在听力上则表现为学习情绪和注意力。这些因素并不直接介入学习, 但起着激发、调节和调动学习的作用。听力的过程既是语言交流过程, 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听音时只有情绪处于正常状态, 才会有好的效果, 不是这样会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大打折扣。在听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情要放松, 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许多学生不善于调整心理。他们常因开始听懂得不多而产生急躁情绪, 情绪不稳定, 出现连锁反应:情绪急躁→思想分散→自责抱怨→理解失败。
3. 母语干扰的障碍
许多学生听到一段语音后, 常受母语干扰, 习惯上用中文逐字翻译出来, 而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这样多了个中间环节, 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同时由于汉语句子结构、语序与英语存在很大差异, 用汉语思维很容易造成理解错误, 更谈不上捕捉言外之意。
二、不难采取的对策
1. 落实说读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
学习语言如果语音语调不准, 就会失去一定的辨音能力, 这势必影响整体的听力理解。因此教师要指导、示范、帮助初学者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对于相似音素要加以区别, 选择适当的、一定量的教学材料进行练习, 如跟读材料、听写练习等, 培养对语流的连读、同化、不完全爆破音的辨别力, 培养对弱读、重读、升降调等一些语音、语调变化的适应性, 过好语音关。由于听力水平的高低与听者的英语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句型和口语中的习惯表达, 熟练掌握有关的语法知识, 了解英语语法结构的规律性, 过好词汇、语法关。
2. 点拨听的技巧, 发展语言思维
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对听力较差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指导。什么是“听力技巧”呢?它是指语音技巧、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含失去爆破、音的长度、连读、弱读、意群划分等多项内容。理解技巧则包括对所听内容的筛选、感悟、综合等技巧。
(1) 利用大题开始前的指令时间, 确定听音重点, 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2) 预测上下文内容。虽然学生不能预知听力考题内容, 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一味被动地去听。要要求学生积极运用考前的知识储备变被动为主动, 去推测对话人所使用的词语和想交流的内容。学生可先浏览问题或选项快速找出关键词, 联想与其相关的词语和内容, 将预期和对话相对照选出正确答案。
(3) 善于捕捉重要信息, 切忌主次不分, 顾此失彼。要跟上讲话人的思维展开, 通过“5个W” (即who, what, why, when, where) 和“一个h” (how) 捕捉意群, 迅速抓住大意。理解话语中的前因后果, 不能只注意只言片语。
(4) 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正确有效的听音习惯是听力理解的保证, 要求学生应试时不想与考试无关的事件, 也不要受环境的干扰, 注意力高度集中, 但精神不能紧张。要求学生边听边记下要点以便检查答案。对于时间、地点、人物身份、职业以及涉及的各种数字应作简要记载。
3. 注重听力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考生在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 篇5
1.有些词句感到听不清。
问题主要出现在英语口语中的连读、失去爆破、变音及口语化的缩略形式等。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考生自己没有掌握正确的语音,在听标准英语时碰到跟自己发音不一样的词,当然会反应不过来。这固然跟考生自身的语言模仿能力和接触标准英语的多少有关,但重要的是,教师尤其应该拥有良好的语音面貌,才会在教学和辅导中指出学生的错误,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2.似乎每个词都听清楚了,但合在一起的意思却不甚了了。
这类问题相当普遍,反映了考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对语篇的理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和训练。在听力理解时,既能理解全文的大意,又能抓住重要的细节,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点在考研英语的应试中尤为重要,因为题目中的填表格和简答题既涵盖了大意,又要求能把握细节。
3.听力理解时中间反应的环节过多
听力理解障碍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听力 障碍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76-02
1 听力理解障碍因素
1.1 语音障碍
语音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辨音、省音、连读、缩合、同化、重读、节奏、语调。学生对语音的障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音素与单词的发音。学生没有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或已习惯于某些错误发音,这就导致了在听音的过程难以辨音。
(2)英音、美音的语音差异。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发音。二者在音素、单词发音、词语重读、语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我国英语教学的的内容是标准的英国英语发音,学生在收听美国英语时一定对其中的美国发音产生偏差,失误不可避免。
(3)连贯语流中的语音变化。重读与弱读、连读、同化、失去爆破,这些都是连贯语流中的语音变化现象。
1.2 词汇和短语障碍
掌握大量的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词汇量不足可以严重影响听力理解。生单词对于听力的干扰作用比对阅读理解大很多。在听的过程中,大脑对生单词是无法做出正确反应的,尽管少量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其意义,但是这种推测过程会影响学生对整个句子意义的理解。要扫清听力理解中的词汇障碍,学生必须尽量多地掌握词汇,并且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活动,促成词汇的真正积累。
1.3 语法障碍
听力理解与语法知识密不可分,熟练掌握时态、语态、句型、句式是听力理解的关键。在听力试题的选择中,许多题型是对原句的解释。例如对虚拟语气的理解、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在听力过程中,对信息词的捕捉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
1.4 文化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的同时,多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文化包括知识文化、交际文化、和词汇文化。深层文化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学生缺乏或不熟悉这方面的知识,必然造成听力理解的重大障碍。所以,教师在放音前,要把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扫清听音中的文化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深层次含义。
1.5 心理障碍
听力理解中的心理障碍包括情绪、兴趣、心理素质。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积极情绪有利于发挥机体的潜力,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消极情绪容易使人陷入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现象。因此,培养乐观、积极的健康情绪,有利于提高听力的效率。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主动愉快地学习。同时,克服心理素质差,要从培养和激发积极情绪入手,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例如在听音之前,讲解相关内容,扫清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并伴随一定的朗读练习。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的被动局面,逐步地树立信心。
2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
2.1 通过多种途径打下扎实基础
听力基础包括听音、辨音、会意、形成英语思维。这些听力技能必须依靠大量的听力实践才能取得。除了课堂训练外,学生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创造良好的学习外语的氛围。比如收听英语广播、看英语原版电影等等。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能对语音、词汇、句型形成自动的条件反射,建立外语思维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实用英语,使学生在泛听中潜移默化地逐渐建立起对语言信息的习惯性反应,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2.2 注重文化差异、加强文化导入
学生在打好听力基础的同时,还要扩大知识面,注意各学科的积累和。平时多阅读一些英美文化类丛书,了解异域风情。不同文化的不同特色形成了文化差异。因此,要想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不仅要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还要研究英语不同于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在听力理解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就越少,就能较快地提高听力水平。
2.3 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精听指学生不仅能听懂文章的大概意思,还应达到对文章中词汇、句型等熟练掌握的要求。精听可通过听写、复述、答题等方法训练。精听是训练初学者的主要方法。听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反复多听几遍,遇到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泛听是对精听的补充。泛听并不要求听懂每一个单词和细节,而是培养整体的信息捕捉能力。在听音过程中,可适当做些笔记,快速记录关键词。只有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学生才能实际提高听力理解能力。2.4 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心态
在平时训练和听力考试时,学生都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听音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不能过于紧张。在平时听力训练时,学生一定要明确目标,听音时间适度,提高效率。实践表明,每天听音时间一小时效果最佳,以免疲劳过度。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定会挺高,听力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
3 教学措施
3.1 合理安排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要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安排差异化的教学步骤。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分为:(1)音素辨别与意义辨别教学步骤。(2)语调理解与语意理解的教学步骤。这两种教学步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前者是听力训练的基础和起点,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1)我们要阐明教学目标。(2)利用多媒体呈现音素的材料,让学生做听音练习并做出判断。(3)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分析他们对听力内容掌握的真实情况。(4)根据学生出错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再次呈现内容,让学生反复练习。(5)进行课堂测验,进一步评价总结。
3.2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除了课上的听力练习外,教师还要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泛听作业。例如英语广播和新闻、英文电影、故事、对话。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水平的英语读物,大量增加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拓宽知识面。
3.3 加强文化导入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文化色彩比较浓厚的文学作品,相关英语国家风土人情一类的材料给学生听,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影响听力理解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3.4 听力技巧的训练
(1)记笔记法。边听边记下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并记录。
(2)预测法。借助标题、选项,对文章谈论的主要话题、下文即将出现的内容做出预测。
(3)发挥联想。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生活常识、从文中得到的相关信息来理解文章。
(4)合理推测。借助说话者的语气语调、态度、背景声音等非语言信息来判断谈话发生的地点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
4 结论
如何突破听力障碍 篇7
听力是被中国学生忽视的一个环节, 也是因为对学生而言存在太多无法逾越的障碍:语言输入不够;与听内容相关的常识和背景专业知识的不足;综合分析能力的欠缺;心理因素。
一、学生角度
语言输入不够, 具体而言是学生对语音、语调、词汇量的掌握不够牢固, 进而构成听力上的极大障碍。这些障碍建议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一) 语言输入不够
1.语音知识掌握不足是学生听力障碍的最大问题, 有些语音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区分的, 例如doze/dose, sheep/ship等;而很多清辅音会被省略或吞掉, 如exactly中的/t/。这就需要学生从上下文的理解来判断词汇, 例如:We will go there by ship.虽然发音相同, 但从句意可以判断不会是sheep这个词。除了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还可以从同义词、反义词、结合后面的例证等来猜测。
2.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 并且对词汇的含义有较全面而不是狭隘地掌握和理解是突破该障碍的保障。当然, 生词在谈话中并不十分重要, 错过它们也不见得导致对句子的不理解。具备一定的句法知识, 能搞清句子的语法逻辑关系也会有助于听力的理解。
3.学生对音节、重读、连读、意群、节奏及语调等方面的错误解读, 也会造成对所听信息的错误理解。一般而言, 重读部分就是说者要表达的重要信息, 所以我们不见得要把每个字都听得明明白白, 而是要获取相关信息, 如果听的目的是了解事情的原因就把注意力放到原因的表达方法上, 如:because, because of, for, as a result of, cause等短语或相关的事情上。有选择性地听, 也可根据说者的语调口气判断重点。
(二) 与听内容相关的常识和背景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
听的过程是选择、整理、分析并且获取新的信息的过程。当听者听到fire一词时, 自动就会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 帮助判定将要听到内容的话语和意义, 形成一连串的体系:time, place, what happened, policeman, wounded, injured, dead, num-ber等, 听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预测对内容进行验证整合。如:He is fish-blooded.如果知道fish在英语中是指bad things (不好的人或事) , 是贬义这个文化背景, 至少知道这句话不是在夸奖这个人。相对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词汇, 理解起来就会很吃力。
(三) 综合分析能力的欠缺
综合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训练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运用各种认知策略进行积极自发地分析所听材料。培养其区分单词语音的能力, 对不熟悉单词词义的推断能力, 对内容模糊、信息不足的处理能力, 对所听到内容的预测能力。如:Why do you think you can handle the job?Introduce yourself.由此可以判断, 该对话可能是面试的一个场景、问话人和回答者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对话内容由此可以锁定在这个范围内。当然这样的分析是一定要在瞬间完成而且不是凭空产生的, 是听到某一话语后在大脑中马上激活一系列相关经验和背景知识通过分析来理解话语的意义。这里的综合分析也是一个推理过程, 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四) 心理因素
在听的过程中我们也是被动地接受说者的内容, 遇到难度大、速度快、语音语调和节奏不熟悉的状况, 难免使听者心里产生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考试的时候,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思维变得愚钝, 无法发挥主动性, 加大了听者对所听材料的加工处理难度。这时候, 听者只能马上调整状态, 放轻松些, 不要过分地给自己压力;如果发生在口语交际中就大方地请对方再慢慢说一次, 克服腼腆怕错的心理。所以学习的重点还是把前面的基础功夫做好, 然后放松心态从容面对就对了。
二、教师角度
(一) 听前阶段
听前教师要明确:
1.所听材料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接受水平, 难度水平是否适中。
材料过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太容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所选材料略高于学生实际水平, 比较有挑战性也利用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2. 是否需要补充相关语言和背景知识的介绍。
有些材料中涉及到的词汇很多很难, 教师应提前给学生作简单的解释, 有利于听力的理解。Galvin把听的目的分为以下几种:参与社会活动;交流信息;对他人施加影响;分享感情和娱乐。听力材料内容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如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知识不匹配, 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 在训练前教师就应给予简要的介绍说明。
总之, 利用简短的时间, 教师在听前阶段应采取各种活动 (如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介绍难点词汇、背景知识;讨论提问等) 使学生熟悉题目所涉及的背景, 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 有准备、有目的性地听。
(二) 听中阶段
这是整个听力教学的核心部分, 培养学生从听到的内容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给学生进行一些有趣丰富的听力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培养学生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 从而抓住主要内容。
教师可适当地将精听和泛听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先听大意, 然后用简短的话概括总结重要信息, 即自上而下的方法, 注重材料的整体理解;再精听, 注重词和句子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围绕某一个主题, 找几个不同的听力材料进行训练。这个方法可以克服学生词汇量不足的障碍, 因为经过反复多次地接触某个主题, 使学生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中猜出生词的意思, 逐渐扩大词汇量, 不断地吸收新词汇和新知识。
当然, 课堂活动的设置也要考虑实际操作性。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需要系统的培养过程, 毕竟我国学生的听力能力培养占总体课程比例有限, 是很薄弱的, 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听力技能教学技术, 设计出符合各自学生的听力教学方案。
(三) 听后阶段
听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延伸, 一方面, 教师检查学生听力后的效果, 让学生弄懂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反思整个过程中存在的得失, 积累经验, 吸取教训, 并适当地扩展听力材料的主题, 注重听与说的结合, 与读的结合, 与写的结合, 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听力活动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创造有趣活泼的课堂气氛,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总之, 听是一个对所听内容的处理理解过程, 听的人将所听对话、语篇进行分析、研究、推测、识别以此来理解构建信息的意义;这个接受性技能也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听者根据语言材料提供的线索及自身背景知识创造性地构建意义;听者根据自己理解调整自己的语言内容来表达自己的说话内容, 进而与对方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赖铮.国际视野下的英语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分析 篇8
一、语音知识不扎实
自身准确地道的英语发音虽不能让你在听力上无往不利, 但不准确的发音绝对有碍于听力理解。扎实的语音知识是听写的基础。由于种种原因, 不少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未得到正确且充分的语音练习, 虽然记住了数千个或上万单词和大量语法知识, 能顺利阅读英语书面文章, 但听不懂用词量只有1500余个的慢速英语广播。
根据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学生语音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为两点。
1. 读音不正确。
不少人记住的只是字母拼写而无正确的与之相应的声音印象, 若直接看单词, 能确定是否认得, 但听到单词的正确发音, 由于与印象中不正确发音不一致, 就以为是生词。特别是重音问题, 许多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单词的重音, 事实上重音正确与否对于听力的影响极大, 例如由动词转化为名词或者形容词时, 重音从词根的音节转移到词缀所在的音节。
如:con謖tract v.收缩—謖contract n.契约;per謖fect v.使完美—謖perfect a.完美无暇的
还有些词是由于英美读音的微小差别给学生带来的困扰, 当字母r出现在单词的元音字母组合中时, 北美英语会出现独特的卷舌音。如:bird, here, hair, door。因此, 教师要督促学生多进行语音方面的纠正和练习。
2. 虽能正确发音但不纯熟。
一定要达到听后能立即反应的地步, 才能跟上听写速度。如果听后需要反复思索才明白其含义, 就会感到应接不暇而听不懂。部分学生不适应外国人地道的连读, 常把两个词误以为一个词, 例如把a special way听成especial way等。有时也会把一个词误听成几个词, 因而听不懂。还有部分学生写句子不完整的原因是听不出介词、冠词、连词、助动词等。这是听写中的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只能是多听、多练, 最初可通过句法结构来判断, 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一旦能听出这些词, 就说明已适应这些词的弱读了, 听力水平也在渐渐提高。
二、语法知识不扎实
刚才说到在多次听写过程中, 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如不能自行纠正差错, 说明学生的基本语法知识欠缺。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对于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一段录音不是听一次就能完成的, 前几遍的听写记录一般会有不少空白和差错, 需要反复听才能发现和纠正。但若语法知识不扎实, 往往写错了也发现不了。或即使把一句话全部正确写出来, 也搞不清文法关系, 分不出主句和从句, 因而搞不懂原意。因此, 在听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锻炼根据内容和语感进行分段、断句和加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不能根据录音进行正确的分段、断句和加注标点符号, 是英语水平的一个方面。水平较低的人写出的记录, 往往不分句、不分段, 严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 可以在听写后请人帮助检查, 看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 要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可找一些自己没听过的录音带来听, 先不看文字记录, 听写完毕以后再与记录对比, 看看自己分段、断句和加标点符号的正确性如何。还可上网下载相应的内容, 然后与自己的听写记录对比, 逐渐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三、词汇问题
实际上, 词汇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到单词本身认得, 也能正确拼读, 但由于对词义理解狭隘而造成对不同上下文中的词误解或听不懂。如ball (舞会, 球) , drill (操练, 钻孔) , book (书, 预订) , fire (火, 解雇) 等。
2.看到单个词认得, 能正确拼读, 词义也明白, 但与其他词构成短语后就不懂了。如短语live up to, 三个单词都很熟悉, 但组合在一起就不知它的意思有:符合, 不辜负 (期望) ;遵守, 实践 (诺言、原则) 等。
3.对不规则变化动词和名词不熟悉, 听到了不知是从哪个词变来的, 误以为是“生词”而听不懂。如:听到过去分词stolen, 有些人不能很快地反应出动词原型是steal。
4.确有生词听不懂。由于学生英语词汇不够, 听写过程中不时会碰到一些生词, 因而听不懂。
根据笔者对所带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 在听写英语碰到的“生词”中, 由于前三个原因引起的约占82%, 真正由于生词而听不懂的只有18%。由此可见, 学生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各种内容和风格的英语材料, 加强对英语词义的理解。
四、缺乏背景知识
英语广播稿的撰写人大都是地道的欧美人, 他们熟知西方的风俗习惯和各种文化、历史背景, 在写文章时, 对于一些他们认为是人人皆知的背景知识就不会再费笔墨了。此类隐含在文章里的背景知识, 对于不熟悉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人来说, 听后不一定理解。
听写英语新闻时, 会碰到大量涉及新闻事件背景的词语。这些词语, 就其表面含义而言, 不难理解, 但是若不知道它们在新闻报导中的特定含义, 往往会成为理解整条新闻的障碍。不常听广播和看英语报纸的人, 碰到这些词, 就会感到很生疏。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平日多听英语广播和多看英语报纸, 不断积累关于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
当然除上述原因外, 还有一些其他可能导致听不懂的原因, 例如对专有名词不熟悉、对不同区域发音不习惯等。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更新内容, 改进方法, 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提高其听力理解水平,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力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萧春麟, 杨扬.实用听力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2]张晶.大学英语听力教材分析[J].外语教研, 2008, (15) :549.
英语听力障碍及其训练策略 篇9
听力与词汇量。多听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是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单词和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词汇,便无法将发音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词代表的事物、意义。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着听力理解的程度。
听读相关性。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程度低于阅读水平,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的特点有关。当然,听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一些。
听力与记忆。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里语言过程。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而人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辨认语言信号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
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在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听,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真正的听。语言形式的操练往往注重音素和音素群的区别和辨认,注重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解码,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无论听什么,只有注意其说话内容才能有效把握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从此意义来说,听力教学的本意应是使学习者获得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即交际意义上的听。正因如此,听力教学应在训练语句成分听辨的基础之上,训练语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听速和难度上达到一定指标。
可尝试如下的训练对策:
一、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
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他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讲求听力技巧,提高记忆速度和效果
由于背景不同、地域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思维方式必定会有很大差别,因此,了解必要的历史和民族背景以及文化知识,并在听力过程中运用这些知识排除干扰,必将提高听力理解和记忆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把握听力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提高听力水平。
三、听是主动的解码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是积极的认知构建而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
听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我们的听觉器官首先对所听到的连续音流进行感知和区分,并将其与前后的其他片段进行连续,经过辨认和联系形成高度简缩的意义并将其储存,然后把信号以文字形式反映出来,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所听语言材料的感知和分析以及辨认能力的培养。
摘要: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他技能的提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浅析听力障碍学生的作文教学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不是一件难事, 然而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对听力障碍的学生而言, 直观、形象的事物, 对他们的大脑记忆和储存词汇很有帮助, 使他们记忆更加深刻和容易接受信息。也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 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教师要把学生带出课堂, 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要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 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为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
二、学会观察, 积累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关键, 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 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 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特校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引导听障学生深入生活, 联系实际进行观察, 鼓励听障学生多参与活动, 着重加强方法的指导。如, 观察什么, 按什么顺序观察;怎样活动, 步骤怎样, 有何感受等等。这种观察最初以学生最为熟知的生活事物或场景为最佳。然后一定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情况用口语 (或手语) 说给其他同伴, 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 形成语言能力, 哪怕能说上一两句, 对他们的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时, 常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 把带来的小猫,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 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颜色和大小,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亲身实践, 还让学生仔细看一看、玩一玩, 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态、习性等方面的特点, 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此外,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教师可以把一些好的观察方法、经验介绍给学生, 同时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摘抄笔记本, 把一些优美的字词、佳句、精彩片段进行摘抄, 从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词汇量。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在写作时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作为听障学生来说, 接受外界语言受到一定限制, 为此我培养他们每天写一句话, 逐次增加语句进行训练。通过长期的坚持训练, 学生可以从一个词、一句话, 逐步写成一段话、一篇短文。
三、鼓励实践, 拓宽思路
在社会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了听障学生的认知渠道。加上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牧区。可以说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人或事的认识处于最原始状态。这就制约了他们写作文的创作思维及思路。因此, 在特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课外活动”就成了听障学生作文的重要素材源泉。为此, 我适时选择教材中的精彩故事或片段, 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演示 (表演) , 逐步形成“文章—表演—作文”的教学模式, 时常鼓励学生多参与, 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活动内容, 写作文并不是很困难的道理。
1.开展丰富的活动
在班级授课时, 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 教师也参与其中, 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和谐的同时,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讲故事, 我先给学生讲“狼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有些学生听 (看) 得津津有味, 甚至热泪盈眶, 同时让学生给老师打分。随后, 让学生按老师的模式进行表述, 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 也愿意开口说 (或打手语) 了, 学生的口语 (手语) 表达也就有了明显提高, 为笔述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
课堂上, 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 要求听障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 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在习作指导中, 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开拓学生写作思路, 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 我认为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在作文课中, 我经常创设一些情景, 如:购物、看病、饭馆点菜、问路等听障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要求学生尽量多用口语表达, 锻炼学生在外界与正常人的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活动结束后, 布置相应的作业, 把口述的内容用笔写下来。
3.搭建信息平台
鼓励听障学生多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开展通信活动, 为听障学生广交朋友、扩大社交、开阔视野提供便利。我还要求学生定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好友写信或短信送祝福等, 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文水平的提高打基础。我班聋哑学生拉姆次仁, 在母亲节写给母亲的信, 虽然语句有些颠倒, 但这位曾经不知如何跟女儿沟通的母亲, 看了信后, 激动地和她拥抱起来。此后, 这对母女就开始了用通信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该生也从过去写作只会写一些对话, 逐渐转变为能较为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总之, 特校聋教育各年级的语文教师都要特别注意听障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实践, 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 培养他们的听 (看) 、说、读、写能力, 这样听障学生的作文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
摘要: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特殊教育学校同样不例外。听障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疾病, 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从某种意义上, 受到了很大阻碍与限制。为了让听障学生战胜自身生理原因和解决心理厌倦写作的问题,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观察生活、模仿生活、体验生活, 把所见所想的用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雅思听力应试障碍及应对措施 篇11
关键词:雅思考试 考生 应对措施
雅思英语考试即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它是一门针对出国留学、工作、定居的人们设置的英语水平考试。雅思考试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分别测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雅思听力测试分为四个部分(Section1-Section4),听力材料选自英语国家日常生活或是学术场景中的内容,第一和第三部分多为两人或多人对话,第二和第四部分多为单人独白。听力材料的口音涉及英音、美音、澳音等等。这也说明雅思考试是国际化的。而且所有的听力材料只播放一遍,考生要边听编写,双管齐下。这也对中国考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据雅思官网统计的数据,2015年中国大陆考生总分平均分为5.6分,其中雅思听力的平均分为5.8分,情况不容乐观。了解雅思听力中的应试障碍,并采取应对措施,对中国考生提升听力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一.应试障碍
1.语音障碍。
音标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是有很多学生的发音存在问题,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考生在做题时无法真正辨别所听到的单词。比如美音中会经常将data[det]发作[dɑtɑ],考生会不清楚究竟是哪个单词。
2.数字日期障碍。
雅思听力材料中经常会出现数字题或是日期题,看似很简单的题目但是对中国考生看来说却很难得分。主要的问题就在于,雅思材料中出现的是数字与字母混合的题型,例Flight No.BA207,Reference No.39754T,或其他更长的数字,中国考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缺乏数字与字母的综合练习,所以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差。
3.无法抓住解题关键词。
在作答听力题时,考生要注意找出关键词,因为在关键词前后就是和答案相关的信息,抓住关键词就抓住了答案。例如在下图中6前面的includes是关键词,在听力材料中找到include前后的内容,这道题就迎刃而解。
4.不了解英语国家具体的场景。雅思听力材料中涉及很多的生活以及学习场景,比如租房场景、旅游场景、新生入学场景、图书馆场景等。每个场景中都有许多相关的词汇。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只是注重单词的读写,而没有通过阅读新闻或观看视频、电影和电视剧来了解具体的文化,因此在做题中遇到了“拦路虎”。
三.克服障碍的主要措施
1.平时注重听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考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应该注重英语听力综合能力的陪我杨。无论是从语音、数字还是词汇的积累方面,都要下足功夫,为听力测试打好基础。
2.熟练掌握答题技巧。熟练掌握答题技巧,能够为考生节省很多时间。首先,要快速浏览题目,推测可能的出题点,看清题目要求,利用听力材料的空白时间阅读后面题目。其次,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在听材料的过程中留意关键词前后的内容,找出答案。
3.培养提炼答案的能力。雅思听力中对答案的字数都是有要求的,一般是不超过三个单词。考生要提炼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力求答案精简准确。
4.模拟考试,提高应试心理素质。在平时的雅思练习中,考生可以模仿雅思听力考试的形式,将某次练习看做是一次考试模拟,严格按照考试的标准答题,在练习中找出自己的不足,积累经验,为以后的考试打下基础。
总之,雅思听力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的英语训练方式不能适应雅思考试的要求。因此,今后的训练方向除了要注重学生综合听力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让他们接触更多的原汁原味的、范围广泛的英语材料,不论是新闻、纪录片、电影或是电视剧,只要是对学生有帮助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辅助的教学材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听力水平。
山区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其对策 篇12
一、我校学生现状分析
(一) 英语基础知识欠缺。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听者运用背景知识和听力技能输入信息的过程。他们对听力材料的反应速度和理解程度与自身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成正比。语言基础知识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四个方面。而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南部山区, 受该地区经济及初中英语教育水平的影响。方言大大影响了英语语音。语调是谈不上的。而听者的语音语调是否正确,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听力材料的接受速度。这就好比收音机调到正确的波段才能接收到同频率的广播节目, 才可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精彩节目。
(二) 语言“负迁移”现象。
母语中的一些思维方式及语言知识和英语是相通的。为此, 学习者可以将其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这在语言学上被称之为“正迁移”, 会对英语语言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反之, 如果把相异的语言现象迁移到语言学习中来, 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听力思维。从而影响他们的听力, 使之产生受挫心理。为此, 在进行强化语言基础的基本训练过程中, 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干扰。
(三) 缺乏听力技巧。
由于英语基础知识欠缺, 他们往往不能很快对接受到的语音信号, 进行复杂的加工处理, 保留在短时记忆中。具体问题表现在:抓不住关键词, 不注重推理, 听前不读问题。
(四) 心理障碍。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意志力、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对英语听力理解具有推动的作用。听力过程中, 部分学生, 由于听不懂或以往的失败经历, 而产生注意力不集中, 疲劳, 焦虑, 烦躁, 等不良情绪。
(五) 听力材料选择过于呆板单一。
在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方式中, 教师扮演播放员的角色。这种方式, 认为学生只反复听就能理解听力材料内容。但是, 这种教法的弊端在于:只是对学生的听力起到检测作用, 而谈不上英语听力的真正提高。新课标中提到听力教学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听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排除口音、背景音等因素的干扰。
二、解决策略
(一) 重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夯实。
把新课标人教版每一单元的两篇课文均作为精读课文。每单元新词的发音, 都是先让他们自己拼读, 然后教师纠正, 接着大声跟读录音带, 寻找感觉。在讲解课文时, 着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精到每一个词, 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在学生做阅读理解的过程中, 我强调:精读要精, 不能囫囵吞枣, 遇到模棱两可的短语或句子一定不要放过, 要自习分析。如自己弄不通, 可以问同学或老师。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在夯实语言基础的过程中, 我时常告诫学生遇到模棱两可的句子或结构, 一定要反复读, 直到读通。同时就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思维差异和语言现象差异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在充分得理解了课文后, 我要求班里同学模仿录音带上的发音, 前20名能声情并茂的背出课文, 其他的同学能语音语调正确的把它读下来。
(二) 加强听力技巧。
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和句型是听力理解的准备。在夯实了语言基础后, 才能谈得上听力技巧的培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为此我把听力技巧的训练落实在每周的听力课上。如果听较长的篇幅时, 我会强调他们抓大意, 抓关键词, 而不是受个别生词的影响而停下来。
(三) 重在“第二遍”。
当然有了有效的方法后, 大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要求学生每天下午利用7点到7点半的晚读时间进行套题的训练。第一遍听完后对答案。重要听第二遍, 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在重复听是, 对照听力材料, 圈出听力训练中常出现的单词, 短语和句子。并建立摘抄本, 听完一次, 查一次。做到监督有力。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调整心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听前教师可以放一首英文歌曲作为热身部分。但有信心就不会紧张, 对自身实力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一切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为此,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听力跟踪表, 上面有日期, 姓名, 内容, 得分。让他们自己记录自己的“听力成长”足迹。这张表会清晰的反映出他们的听力训练实效情况。对于进步比较大的, 教师可以奖励他们, 以此来激发更大的英语学习兴趣。这无疑对于努力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对于学习比较被动的学生是一种鞭策和督促。
(五) 听力材料多样化。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想听。所以我常选择一些具有真实语境的, 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欲望, 与学生水平相当的听力材料。以此来充分调动他们听的兴趣。为了增加学生听的兴趣, 教师常选择一些短小有趣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还可以选择一些发音清晰, 节奏舒缓的英文金曲作为听力材料;此外, 经典电影对白, 新闻播报, 名人名言, 名人演讲都可以供学生听和模仿, 周末大部分学生都不回家, 利用周末的晚自习给他们放映一些经典电影, 比如风雨哈佛路, 阿甘正传, 狮子王, 音乐之声, 功夫熊猫等。这些听力材料语言地道, 原汁原味, 将有助于学生从背景音中准确分辨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增强听的兴趣, 增强实际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有效收听和理解不同材料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演讲, 来鼓励其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优秀的一面,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三、结语
【听力学习障碍】推荐阅读:
听力学习焦虑06-08
英语听力学习08-23
英语听力学习策略10-01
突破听力障碍10-03
听力理解障碍10-08
英语听力学习策略教学10-24
初中英语听力学习方法06-07
英语听力障碍的突破07-23
高中生英语听力障碍论文05-19
初中生听力障碍及训练方法探究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