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系统

2024-08-17

社会保障系统(精选12篇)

社会保障系统 篇1

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而将档案电子化,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人民进行服务。

1 建立人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以往使用的纸质档案不仅书写的字迹、格式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而且纸质的档案,也存在容易损坏、容易丢失等弊端,对人社档案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将档案电子化,既能保证档案的格式统一,同时还能实现异地联网,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因为社会保障是与民众的利益切身相关的,对于社会经济更是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人社档案都是群众办理社保与其他保障项目时所上交的个人相关信息而形成的,档案数量极为庞大,而且,由于现在民众对于社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民众的参保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增加了人社档案的数量,这就使得整个档案管理系统整体极为庞大、复杂,单纯使用人工的操作方式,很难完成档案的管理工作。正是因为这一情况,档案管理部门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既能将管理工作清晰化、规范化,而且还可以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

2 电子档案管理建议

2.1 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

人社电子档案的管理流程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2.1.1 档案收集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要将参保人员的信息统一收集起来,并按照一定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其次,按照电脑中对档案编辑的号码打印出条形码并将其粘贴到文件上。

2.1.2 档案整理

在完成文件的收集分类之后,档案管理人员既要对档案进行接收,双方经办人(档案管理人员以及业务办理人员)都要在交接文件上签字确认,运用扫描仪、高拍仪等电子设备,将参保信息、提交资料、个人签名等原始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再按照分类目录保存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

2.1.3 档案保管

档案管理室接受电子档案之后,就要将其输入到档案信息资源库。在日常的资料管理中,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保护纸质与电子档案不出现受损、丢失的情况;一方面要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盘查。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通过盘查能够及时发现档案是否有损坏和丢失的情况,一旦出现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二,就是为了定期对档案的价值进行确认,对于一些没有价值的档案要对其进行销毁,同时要对档案目录等相关文件进行修改。

2.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水平

作为档案电子化的主要推动者,档案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的发展,因此对整体管理团队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1)要让档案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又正确的认识,使员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对于工作的自豪感,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对待每天的工作;(2)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举办专业技能大比武等形式来激发工作人员学习热情,从而切实提升职工的档案管理能力;(3)要定期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养培养和心理疏导。在心理疏导方面,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枯燥和繁琐,长期的工作难免会让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情绪,会对他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档案管理机构要对员工予以足够的关注,一旦员工出现情绪较为低落等问题,就要及时对员工进行询问;在综合素养方面,因为人社档案的性质比较特殊,每一份都有参保人员的详细资料,因此需要极高的保密性,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等不良情况,会对参保人员造成直接的损失。因此要加强对员工道德方面的培训,避免档案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

2.3 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措施

电子档案的推广虽然为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在网络安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档案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电子档案的安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

2.3.1 制定档案管理制度

要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正规化、规范化,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从而减少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电子档案保管不善的问题发生。

2.3.2 聘请专业网络安全技术人员

各人社机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对档案管理使用的计算机的安全防御系统进行升级,并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并将基础的使用方法教授给档案管理人员,从而有效控制非法入侵和病毒植入的机率,提升电子档案的安全系数。

2.3.3 购买质量优良的储存载体

电子档案基本都会存储在软磁盘或光盘之上,相关单位在购买载体时要选择质量较好、性价比较好的产品,从而延长档案储存的时间。

3 结语

总而言之,人社档案电子化的推动对于社会保障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社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要正确认识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人社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摘要:社会保险档案主要含有劳动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和保险费用缴纳明细以及待遇福利等相关的信息,它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会直接影响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对参保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人社机构一直在积极对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并在大力推广档案电子化,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信息化。

关键词:人社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永生,苏焕宁,杨茜茜,等.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安全保障[J].档案学研究,2015(40):29-40.

[2]丁静.社会保障电子档案管理研究[J].科技视界,2014(27):192,350.

[3]彭超.加强社保档案管理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J].兰台世界,2011(18):48-49.

[4]姜云鹤.论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导刊,2016(3):153-154.

[5]张锐.社会保障档案管理问题摭谈[J].商业经济,2005(9):43-44.

社会保障系统 篇2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调节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人社系统社会保障主要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

一、我区社会保险稳步推进的基本情况

我区坚持以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日趋完善,医疗保险稳步实施,失业保险逐步规范,工伤、生育保险顺利运行,基本形成了参保对象多领域、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险体系,为促进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1年10月,全区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5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04万人、0.87万人、2.08万人、0.67万人、0.94万人,1-10月4项社保费共计征缴14391万元(工伤保险费在市),支出10565万元,社保基金累计结余24858万元。

二、我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尚有空间,统筹基金征收不足。随着经济发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部分企业和农民工对社

会保险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参保单位漏报、瞒报、少报工资金额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稽查力度不大,而被查单位普遍存在抵触情绪,稽查工作难以到位。

三是劳动关系不稳定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劳动关系、工伤认定、拖欠工资等引起的劳动纠纷呈上升趋势,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隐患。

四是工作力量薄弱,人员编制过少。我区人社部门专职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只有3人(其中1人兼办公室、财务工作),却要负责对区近千户企业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疲于应付。

五是工作经费不足且缺少必要的装备。近年来,社会保障工作日显重要,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相关工作经费却严重不足,装备也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加快推进我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按照政府主导、统筹城乡,各方联动、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增添工作措施,全力推进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

(二)贯彻城乡统筹原则,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覆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制度、失业保险等人民群众极为关心的问题,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和一体化。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稳定的社保资金来源一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大数法则,统筹互济,如果没有覆盖全社会的“面”,没有包容所有劳动者的“群”,就无法达到这个基本要求。只有扩大覆盖面,才能增加基金收入总量,才能降低抚养比,才能互助互济,平衡不同企业的负担。要根据经济成份多元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实际情况,确定扩面方向和重点,及时把外商投资企业、新兴行业、多种经济成份企业、民营企业纳入覆盖范围,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的全覆盖。二是依法加强基金征缴。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对拖欠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分清原因,属恶意欠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建立用人单位缴费目标责任制度,用人单位与政府签定缴费目标责任书,年终完不成缴费的,追究用人单位经济责任。协调税务、工商、卫生、工会等部门,加强与社会保障部门的配合,共同建立社会保险征缴联动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具有稳定的来源。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机制。扩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比重。

(四)完善监督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工作有序运行。一是监管社保基金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情报告制度,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开展基金安全教育活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挥行政监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协同作用,形成人人关心基金安全、重视基金安全、维护基金安全的社会氛围。二是监督企事业为职工“买保险”。要加大宣传,广泛动员公民参加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沉到底层”,密切关注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投保”情况,切实保证职工的社会保障落到实处。

盾构维修保障专家系统 篇3

关键词:盾构;维修保障;专家系统

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改善交通的方式就是修建隧道,通过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方便人们出行。隧道建成投入使用后会面临管理维修的问题,但是当前我国盾构维修保障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部门一定要重点研究,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完善盾构维修保障专家体系,保障实时交流和指导,为我国现代交通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一、当前我国盾构维修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一,相关设备性能落后。虽然盾构方法已经有近百年的使用经验,相关的技术也不断完善,尤其是气压平衡技术、水和泥平衡技术和土地压力平衡技术等,但是我国现代交通建设发展比较晚,我国选用的相关设备比较落后,主要就是不适用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的现状,尤其是复杂的地下土层结构,当前的设备难以正确运行。第二,运用盾构维修方法的时候难以兼顾自然环境。隧道的盾构结构容易受到地面建筑的影响,这个过程中会发生破坏电路、供水渠道等,也会影响地下水压等问题,在施工的时候难以兼顾保护自然环境的职责,往往会破坏低下结构,或是改变低下水循环通道,不利于自然链的正常运转[1]。另外,破坏自然环境可能会造成隧道坍塌等事故,严重危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第三,隧道施工位置的复杂性不利于盾构维修,正如上一点提到的内容,我国地理结构复杂,土地资源和河流资源面积比较广,运用盾构维修方法有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复杂地形和水下的隧道管理。

二、维修保障方法的主要内容

(一)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障

接卸设备出现问题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但是还是从小问题开始,逐渐变成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工作时的效果,甚至不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不能保障隧道的安全性。针对这种情况,维修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在明确设备性能的前提下,认真分析预定使用寿命,然后进行日常维修工作,尤其是到机器损耗到一定数值的时候,注意更换相应的零件[2]。当然,维修工作也包括保养的工作,这里要规范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注意定期汇报维修工作总结。

(二)对电液的维修保障

不同于机械设备,电液发生故障有着不确定性,没有固定可遵循的规律,所以这个方面的维修工作要严格落实。除了日常的维修工作外,还要逐一排查相关零件,一旦发现问题,哪怕是细小的问题都要注意认真解决。对电压的维修保障工作要注意时效性,与生产厂家配合,做好相关的工作。

三、盾构维修保障专家体系主要的技术手段

(一)专家系统和盾构维修保障专家体系

所谓专家系统,就是当下最流行的专家在线咨询系统,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完成,这个系统是快速比较困难、复杂性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解决问题时效性的关键。将专家系统与盾构维修保障维修结合起来,是解决工程维修任务量大、规模庞大、工作复杂的重要途径。盾构维修保障专家体系是指运用智能手段,实现对工程维修的实时监控和解决,出现问题自动预警,这样可以减少人的因素的不良影响。

(二)盾构维修保障专家体系的主要技术手段

1、三维立体和动画模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工程图纸映射到计算机中,运用动画软件、三维立体系统等,实现对整个工程的模拟,这个数据模型比较具体,各部分都包括其中,同时也包括对技术的模拟,便于发现不足从而改进,也便于模拟突发现象,研究解决对策。关键的技术环节就是机械设备和电液零件的仿真,实现模拟操作,通过不断完善,建立相应的系统,完善相关的数据。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要将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措施、后续工作等数据都录入其中,完善信息资料库,保证模拟操作的真实性。另外,提高各项设备之间的关联,保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为盾构维修保障工作做好首要工作环节。

2、实时监控和管理。实时监控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实现实时监控依靠“套接字”的技术,就是网络上的两个程序之间用一个双向的通信连接交换数据。因为这种编程方式数据的准确性高,也相对于标准,所以与普通的电脑硬件不同。“套接字”的服务器两端可以实现同时传输,两端的系统之间交叉性强,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如管理、监控、维修、解答疑问等,但是两端的系统依靠同一个对话程序,从而缩短数据传输之间的时间差;第二,实时管理系统,因为盾构这种方式专业要求高,相关的程序比较复杂,面对庞大的规模实现实时管理,是做好维修保障工作的关键。所以,运用专家系统,实现实时管理,尤其是控制这个工作内容;第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环节都统一起来,不同的窗口管理不同的工作,这样在发生突发事故的时候,计算机自动预警,便于维修人员及时前往事故地点维修,减少排查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

3、网络信息平台。盾构维修保障专家体系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网络信息平台。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是实现上面两种技术方法有效性的保障,这个平台的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要建立一个整体的网络平台,技术人员不断更新,根据与其他工程各环节人员的配合,将系统不断完善;其次,在整体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做好分支功能,主要就是盾构各个环节的信息录入和监管,将这些支线与总线连接起来;最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这个平台的合法性。

四、结论

总之,研究盾构维修保障专家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重点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内容外,各相关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促进盾构维修保障专家体系方法不断创新,为我国其他领域专家系统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崔建.浅析盾构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掘进控制及维修管理[J].科技视界,2014,36:121+178.

社会保障系统 篇4

关键词:社会保障,管理,金保工程

“一个人从他开始工作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都和社保有关”, 而且这些数据还需要政府各部门间共享, 核实人口生存信息需要与公安、民政、卫生部门联网;了解人口、企业普查的资料需要与统计局联网;医保需要与医院、药店、医保单位联网。我市原先各险种已经统一合并到社会保障局进行管理, 但单位合并了工作并没有并起来做, 各险种分在不同的业务部门, 各自都有各自的数据库, 这样单位参保必须到各部门办理重复的手续, 数据不能共享, 很容易产生漏洞。

我市的管理模式有其特殊的方式, 我市的社会保险有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监督, 地税部门征收, 劳动部门负责参保单位、人员管理及社保费的核定。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 但负责征收的地税部门无法了解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的具体情况, 这对双方进一步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要解决以上问题, 市劳动局、市地税局必须建设一套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使我市的社会保险工作能与省金保工程顺利接轨, 以实现:能将地税部门的到账数据快速、准确地反映在金保工程系统中;能够按月做到进行个人账户分解, 能在数据库的建设上做到“同人、同城、同库”, 为下一步完善个人账户的管理做好准备。

1 根据以上分析, 我市金保工程系统应

划分成地税部门的社会保险征收系统、劳动部门的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劳动部门和地税、银行、医院等外联单位的数据交换平台三个部分。该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 劳动部门以金保工程系统为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 建立我市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统一数据库, 实现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不同险种的信息共享;组建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 建设市到县的主干网络。

(2) 根据业务需求, 通过业务优化和业务流程重建, 建立基础信息统一、征集核定统一, 基金征缴、支付统一, 个人账户管理统一, 财务管理核算统一, 社会化管理服务统一, 有关的对外接口统一, 各险种的征集、待遇支付及待遇审核分开管理的新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系统。

(3) 地税部门根据劳动部门的征集核定征收社会保险费, 地税部门必须按月足额征收, 并能通过地税和劳动部门的数据库接口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

(4) 数据交换平台负责处理社保部门地税和、银行、医院、药店、财政等部门之间参保单位数据、个人数据、缴费数据、就诊数据等的同步、共享和交换, 实现与外部门的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

(5) 系统设计的处理能力应满足未来5年业务发展的需要, 同时建设数据备份系统和容灾系统, 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

按照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建成我市金保工程, 需要完成以下项目:网络系统、主机和存储系统、安全系统、备份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应用开发平台、五险统一管理系统、外部门环境。

2 系统的技术路线

整个系统采用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3层架构进行设计开发。

(1) 数据中心包括所有险种的参保单位、个人的参保信息、缴费信息、退休金及就诊等待遇信息, 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库, 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2) 应用服务器端, 根据业务特点划分:县市社保部门应用服务器, 医院、药店、税务、银行、财政、物价等部门执行五险业务的应用服务器。

业务逻辑层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 实现标准的业务逻辑功能, 提供给前端的应用调用, 同时也实现和后端的数据交互。这些组件由中间件管理, 实现核心业务逻辑服务并将这些服务按名字广播, 管理并接受的服务请求, 向资源管理器提交数据操作, 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请求者。

(3) 客户端部署在客户机上, 主要实现项目相关业务及人机交互工作。该平台上的软件全部采用直观和图形化的界面实现业务开展和数据的管理, 是实现用户交互和数据表示的平台, 该平台为下一步的处理收集数据, 并向业务逻辑层请求调用核心服务处理, 并在客户端显示处理结果。

3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为规范各应用系统的建设, 实现信息系统内数据的充分共享和无障碍采集,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中各类数据库及其所管理的指标构成、信息分类、指标编码、数据库和字段的命名规则等遵循劳动保障部的统一规定。

(1) 业务数据库 (表) 名称的命名规则。

数据库 (表) 名称的编码采用三层四位字符形式表示。第一层表示业务类别, 用1位字母表示, 按A-Z顺序排列;第二层表示信息主体类型, 用一位字母表示, 其中A为政策参数, B为单位, C为个人, D为其他主体, E为辅助性指标;第三层是由两位数字组成的顺序号, 取值范围为01-99, 例如单位基本信息库AB01, 个人基本信息库AC01。

(2) 业务类指标编码规则。

业务指标编码用4层6位字符形式表示。第一层表示指标定义级别, 用1位字母表示, 其中:A为部级, B为省级, C为市级, D为县级。第二层表示业务类别, 用1位字母表示, 按A-Z顺序排列。第三层表示信息主体类型或政策参数标识, 用1位字母表示。第四层是由3位数字组成的顺序号, 取值范围为001-999.例如:单位代码AAB001, 个人姓名AAC003, 身份证号AAC002。

(3) 指标分类代码编码原则。

指标分类代码是指当指标具有不同属性特征时, 需根据其属性属性特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 并对每一类属性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编码, 形成指标分类代码。对指标分类代码的定义包括:指标分类名称、代码值和解释。代码值优先采用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在省劳社厅苏北五市统一应用软件建设的大力推动下, 我市按以上思路于2008年在苏北五市中率先启动金保工程, 市、县同步, 统一数据库, 统一征缴,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险合一”。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社会保障卡发行注册流程等4项工作流程的通知劳社信息函[2003]14号

[2]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的通知劳社信息函[2000]13号

[3]关于印发社会保障 (个人) 卡规范和安全要求的通知劳社厅函[2000]76号

[4]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金保工程, 统一建设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意见》的通知 (劳社部函[2003]174号)

社会保障系统 篇5

各科室、下属单位: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群众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展示人力社保部门的良好形象,为推动人力社保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环境,特制订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14年宣传工作方案。

一、宣传要点

(一)宣传形势任务

1、大力宣传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及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突出宣传在解决重大民生问题上的优惠政策和重要举措。

2、大力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采取的有力措施和整改成效,及时总结和宣传新经验、新做法,充分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3、大力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2014工作的亮点特色和取得的新经验、新成就,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鼓舞斗志,增强合力。

4、大力宣传2014年我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解决民生问题的部署安排,着重宣传促进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工作目标任务,充分认清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积极服务大局,推动今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宣传政策法规

1、积极做好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利用我县开展的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每月劳务集市等活动,优化招聘求职网功能,深入宣传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着力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等方面的宣传报道,有力推进各项就业政策全面贯彻落实。

2、积极做好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法》的宣传贯彻,提高公众的知法程度和扩大公民的知法范围。突出宣传我县优化各类社保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为重点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措施。以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成果提高续保率为重点,积极开展送政策、送宣传、送服务到农村活动,努力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深入千家万户,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个个耳熟能详。

3、积极做好和谐劳动关系的宣传。深入宣传《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的工作成果特别是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取得的成效。积极宣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和劳动保障监察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经验。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典型事例和案件进行曝光。

4、积极做好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以来的宣传活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三)宣传各类专项活动

1、围绕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进一步加强我县稳定和扩大就业活动的宣传报道。着力宣传2014年全县就业目标任务实施和完成情况,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就业,统筹重点人群和城乡就业。多角度、多方面宣传报道我县的创业典型,2、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县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的宣传报道。2014年,我县将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各类人群参保率。通过宣传引导,推动非公经济企业以及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

3、围绕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有关活动的宣传报道。采取多种形式,着力宣传好的人才环境和引才举措,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龙创业创新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引才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加快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市级专家工作站等人才工作载体建设的宣传,充分运用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激励群众,振奋精神,凝聚力量。

4、围绕公务员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宣传报道。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务员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着力加强完善公务员奖惩制度建设和加强公务员培训体系建设方面的宣传,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能力的经验和做法。着力宣传公务员招录工作的公平、公正,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宣传工作上下联动机制,成立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专兼职人员队伍,每个科室、单位和基层所至少明确一名在职在编人员担任信息员,负责本科室、单位或所的稿件撰写、报送和沟通联络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平台、服务窗口、经办机构的作用,努力把宣传触角向基层延伸,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的组织协

调和联系沟通,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做到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扩大声势,增强宣传工作的影响力。

2、加强分析研究。切实加强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的总结分析,准确把握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找准切入点,认真搞好宣传工作策划,积极主动与业务工作同步安排、同步组织、同步落实,组织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的宣传报道,既要注重事实报道,又要开展观点宣传,加强对重点问题的解读和点评。

3、加强沟通协调。与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和友好合作,力争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主流媒体上刊登一二篇有深度、有影响的重点报道。在发挥好报纸、刊物等平面媒体作用的基础上,下大力气组织开展好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传媒的宣传,按规定向县“两办”和市局网站报送信息,不断拓展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的内涵效应。

4、加强督查考核。建立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考核办法,实行综合考核与单项考核相结合:一是将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列入各科室、下属单位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对录用稿件和信息严格按照《 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宣传工作量化考核办法(试行)》确定的办法和标准进行奖励;三是作为集体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国外社会—生态系统弹性研究述评 篇6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危机频发,影响社会—生态系统,威胁人类的生产与发展。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危机,维持和提升社会—生态系统的弹性,成为国外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总结国外许多学科、学者和机构在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研究对象和度量方法等三个领域,其中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城市、社区、群体和行业,度量方法主要是基于问卷调查的李克特量表法、基于指标体系的各种数学模型。最后,从宽度、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提出社会—生态系统弹性的可能研究方向。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弹性;弹性城市;弹性社区;社会弹性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气候变暖日益加剧,地球逐渐迈进危机时代,各类危机具有越来越高的易发性,包括地区之间的战争、武装冲突、恐怖袭击等社会事件;甘肃泥石流、尼泊尔地震、日本福岛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带来的洪涝、干旱;环境污染导致的雾霾、沙尘暴等。这些危机事件都将影响甚至破坏社会-生态系统,从而对人类社会的生产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因此,社会—生态系统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危机,并保持自身的发展活力,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弹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20世纪70年代应运而生,并得到国外越来越多学科、学者和机构的重视,逐渐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学术热点。相比而言,我国弹性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非常少。截止2015年8月27日,以“社会—生态系统”和“弹性”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中仅检索到15篇,且多为相关概念辨析、在旅游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初步研究。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将从概念界定、研究对象、度量方法等方面,对国外社会—生态系统弹性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国内学术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 弹性的概念界定

弹性是英文单词resilience的通常翻译,它有时也被翻译为恢复力、韧性,源自拉丁文的“resilio”(即跳回)。弹性首先被物理学家和机械学家用来表示弹簧的特性,即发生弹性形变后可以恢复至原来的状态的一种性质。1973年,理论生态学家霍林(Holling)创造性地将弹性的概念引入生态系统,将其定义为“系统所拥有的应对外来冲击,并在危机出现时仍能维持其主要结构和功能运转的能力”(Holling,1973)。随后,国际上不同的学科、学者和机构开始介入,将研究领域逐步扩展至社会系统(即社会人及其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构成的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即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复杂适应系统),并从不同角度界定弹性。譬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弹性是“描述一个系统能够吸收干扰,同时维持同样基础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也是自组织、适应压力和变化的能力”(IPCC,2007),聯合国国际减灾署(UNISDR)认为“弹性是一个系统、社区或社会暴露于危险中时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方式抵抗、吸收、适应并且从其影响中恢复的能力,包括保护和恢复其必要基础设施和功能”(UNISDR,2009)。

近年来,国外社会-生态系统弹性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研究维度逐步丰富。譬如,Bruneau等(2003)认为弹性由技术弹性、组织弹性、社会弹性和经济弹性组成;Cutter等(2008)将弹性分为生态弹性、社会弹性、经济弹性、制度弹性、基础设施弹性、社区能力弹性等六个方面;Joerin等(2012)将弹性分为物理弹性、经济弹性和社会弹性等三个方面;Kusumastuti等(2014)认为弹性具有社会、经济、社区能力、制度和基础设施等五个维度,其中技术弹性、基础设施弹性和物理弹性类似,侧重上水、下水、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对灾难的应对和恢复能力;组织弹性和制度弹性类似,主要是考量社区管理部门和相关政府机构在灾难发生时和发生后的管制能力;经济弹性强调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率、经济多样性以及自给自足的能力,这些指标与经济弹性成正比;社会弹性着重分析社会网络、社会嵌入、社区凝聚力等社会因素在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以保持运转并快速恢复的能力,突出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人口学特征因素的影响。

三、 弹性的研究对象

1. 城市层面。城市是人口、财富、信息、科技等高度集中地地区,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强大的同时,越来越脆弱和多病,也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包括极端气候导致的洪涝和干旱、重大自然灾害导致的地震和海啸、恐怖袭击导致的社会恐慌、大罢工导致的交通瘫痪,等等。因此,许多学者积极开展弹性城市(Resilient City)、城市弹性(Urban Resilience)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譬如,Newman 等(2009)描述了未来弹性城市的前景,提出10项面向弹性城市的规划策略;Kusumastuti等(2014)评估印度尼西亚的芝拉扎市和巴东市应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弹性水平,发现这两个城市的预备量(Preparedness)超过脆弱性(Vulnerability),均具有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Sellberg等(2015)评估瑞典埃斯基尔斯蒂纳市应对讶异(Surprise)的弹性,发现该市的弹性较高,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佼佼者,而且弹性评估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此外,许多国际组织也非常关注弹性城市的议题,如UNISDR于2010年发起了一项名为“让城市具备弹性”的专项行动,欧洲环境协会(EEA)发布于2012年发布“欧洲气候变化的城市适应”研究报告,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2014年启动100座最具弹性城市世纪挑战赛。

2. 社区层面。社区是城市的组成单元,也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开展弹性社区(Resilient Community)、社区弹性(Community Resilience)、社区灾害弹性(Community Disaster Resilience)、社区的地震弹性(Seismic Resilience of Communities)。譬如,Joerin等(2012)构建了气候灾害的社区弹性度量框架,并对印度金奈两个因距离海洋较近而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社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这两个社区虽然有过被洪水侵袭的经历,但是有限的适应性能力降低了它们对未来洪水的应对能力,亟需市政当局、私人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Orencio等(2013)评价菲律宾奥罗拉省巴莱尔市沿海社区的本土化抗灾弹性,发现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可持续的生计、社会保护、规划体制是提高社会弹性的关键因素;Cutter等(2014)评估2010年美国各地的内生社会弹性,发现美国中西部的县和大平原地区的州内生社会弹性最强,西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以及东部沿着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的内生社会弹性最小;Kelly等(2015)分析意大利巴斯利卡塔地区一个小镇的社区弹性与土地退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发现薄弱的社区与当地的经济互动关系、根深蒂固的农业生产方式、大量人口的外流、缺乏自助文化等因素是该社区弹性缺乏和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3. 其他层面。近年来,国外学者非常关注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面对突发灾害时的弹性问题。譬如,Kimhi等(2012)从社会弹性角度比较了以色列舍莫纳镇老年人和中年人、青年人在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结束一年后的恢复情况;Shaw等(2014)研究了老年人群体面对沿海洪水危险的感知策略和处理机制,以反映其对提高社会弹性的作用;Hall等(2014)通过与布隆迪176名儿童的面对面采访,调查武装冲突地区儿童认知的社会资本对社会弹性的影响,发现改善社区关系可有效提高社会弹性;Rachel等(2015)调查分析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在2007年底~2008年初肯尼亚选后暴力危机中对内罗毕市科罗戈乔贫民窟老年人的保护作用,发现维持或增加当地官方的社会网络有助于减少选后暴力对老年人的影响,从而提高这一群体应对危机的弹性水平。此外,也有学者关注行业(主要是第一产业)的弹性,如Marshall(2007)研究渔业对相关政策变化的社会弹性情况,发现对政策的负面感知极大地降低渔民的社会弹性,建议通过引导渔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确保政策公平等措施来提升社会弹性;Marshall(2010)调查了澳大利亚牛养殖业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发现当地农场主的感知弹性比较高,可以通过农场主之间的协作学习、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协助、增加气候变化的意识、引入气候工具(如季节性气候预报)等进一步提高弹性。

四、 弹性的度量方法

1. 基于调查研究的度量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应用李克特量表法简单地定量评价研究对象的弹性大小。譬如,Marshall(2007)对澳大利亚5个沿海社区的100名渔民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渔民对渔业政策变化蕴含的风险感知、规划学习和再组织的能力、应对能力的感知、拥抱变化的意愿水平,进而利用李克特量表法度量渔民对相关政策变化的社会弹性;Marshall(2010)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方法,调查了澳大利亚100名养牛农场主牛养殖业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以此作为评估其社会弹性的依据;Sherrieb等(2012)通过问卷获取美国沿海118个县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校长对学校所在社区弹性的认知,并通过李克特量表法和SPSS19.0软件展开分析,从社区能力、灾害管理、社会资本、经济发展、信息和沟通等五个方面评价社区弹性;Sellberg等(2015)应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验证了国际弹性联盟(Resilience Alliance)出版的《弹性评估手册》(原定为针对生态系统)在面向弹性的区域规划中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2. 基于数学模型的度量方法。部分学者应用或建立数学模型,来定量地评价研究对象的弹性大小。譬如, Cutter等(2008)在探讨脆弱性、适应性能力和弹性等概念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位置的社区自然灾害弹性评估框架(DROP),包括生态弹性、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设施和社区能力等六大方面的29个指标,但是未给出指标权重和定量评估的具体方法;Cutter等(2014)搜集社会弹性、经济弹性、社区资本、制度弹性、住房/基础设施弹性等6大类的49个指标,通过转化、标准化、导向化处理等步骤,构建0~6分值的社区基线弹性指标;Orencio等(2013)基于德尔菲法和AHP法提出了一种局部灾难弹性指数来评估沿海地区的社会弹性水平,其综合指数是通过将所有具体指标进行线性加权平均(WLC)得到;Jaunatre等(2013)通過社区结构完整性指数、标准化社区结构完整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来测量目标社区的土地恢复成功度,并以此评估社区的弹性水平;Kusumastuti等(2014)将预备量和脆弱性的比值作为弹性值,分别选取49个预备量的二级指标、18个脆弱性的二级指标,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印度尼西亚地区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指标评估模型。

五、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世界各地突发社会事件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探究社会—生态系统如何应对这些危机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正常运转的能力迫在眉睫。自1973年霍林将这一能力定义为弹性,并率先开展弹性相关研究以来,国外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主要成果包括:

1. 概念界定方面,因学科、学者和机构差异而不尽相同,但是主要强调应对冲击、保持系统运转和快速恢复,认为弹性受生态、社会、经济、技术、组织等因素影响;

2. 研究对象方面,主要集中于城市和社区两个层面,也有少量研究成果聚焦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行业(主要是第一产业)等领域;

3. 度量方法方面,部分学者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李克特量表法,也有学者应用或构建DROP框架、社区基线弹性指标、AHP法等数学模型。

虽然国外学者已经在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方面取得了前述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研究宽度、广度和深度方面仍可加强。具体而言,在研究宽度方面,相关文献中弹性的危机主要是高温、洪水、地震和战争等外界干扰,应考虑城市、社区、群体、行业等自身发展对社会—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如环境污染、资源不均衡、不良生活习惯、产业结构失衡等;在研究广度方面,相关文献主要针对城市和社区等研究对象的生态弹性、社会弹性、工程弹性和经济弹性等方面,可进一步探讨能源、交通等子系统的弹性,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弹性的比较研究;在研究深度方面,相关文献往往对干扰的作用机理重视不够,度量方法大多比较简单,可以利用系统工程、自组织、混沌、协同学、复杂网络等相关理论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Bruneau M.,Chang M.E., S.E., Eguchi, M.E., R.T., et al.A framework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and enhance the seismic resilience of communities[J].Earthquake Spectra,2003,19(4):733-752.

[2] Cutter, S.L., Ash, K.D., Emrich, C.T.The geographies of community disaster resilience[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4,(29):65-77.

[3] Cutter, S.L., Barnes, L., Berry, M., et al.A place-based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to natural disasters[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8,18(4):598-606.

[4] Hall, B.J.,Tol, W.A.,Jordans,M.J.D., et al.Understanding resilience in armed conflict: Social resources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in Burundi[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4,(114):121-128.

[5] Holling C S.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1973,7(4):1-23.

[6] Jaunatre, R.,Buisson, E.,Muller,I.,et al.New synthetic indicators to assess community resilience and restoration succes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3,(29):468-477.

[7] Joerin, J.,Shaw, R.,Takeuchi, Y.,et al.Assess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to climate-related disaster s in Chennai, Indi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12,(1):44-54.

[8] Kelly, C.Ferrara, A.,Wilson, G.A.,et al.Community resilience and land degradation in forest and shrubland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Evidence from Gorgoglione, Basilicata, Italy[J].Land Use Policy,2015,(46):11-20.

[9] Kimhi, S., Hantman, S., Goroshit, M., et al.Elderly People Coping With the Aftermath of War: Resilience Versus Vulnerabilit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2012,20(5):391-401.

[10] Kusumastuti, R.D., Viverita, H.Z.A., Suardi, L.et al.Developing a resilience index towards natural disasters in Indone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14,(10):327-340.

[11] Marshall, N.A.Can policy perception influence social resilience to policy change? [J].Fisheries Research,2007,86(2):216-227.

[12] Marshall, N.A.Understanding social resi- lience to climate variability in primary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0,20(1):36-43.

[13] Newman P, Beatley T, Boyer H.Resilient cities: Responding to peak oil and climate change[M].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2009.

基金項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130102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3YJC790067)。

作者简介:李德智(1979-),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住房保障与可持续建设;韩娱(1991-),女,汉族,江苏省如皋市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住房保障;陈艳超(1989-),女,汉族,天津市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住房保障;李启明(1963-),男,汉族,江苏省江阴市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社会保障系统 篇7

关键词:安全,系统安全,交接班安全流程

1 安全的定义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指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上的近似客观量来衡量安全的程度的。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与传统的安全定义大不相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安全和危险看作截然不同的、相互对立的概念。系统安全包含许多创新的安全新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一种模糊数学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序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

S=1-D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所以安全工作必须全方位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是可靠性高的安全装置。

2 系统安全的特点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辩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一词源于希腊语,有“共同”和“给以位置”的含义,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元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安全泛指系统中的安全性,它与系统中的可靠性等同为系统的特定性能指示。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系统安全是早在一个新系统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规划,把系统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直到系统报废为止。在新系统的构思、可行性论证、设计、制造、试运转、运转、维修直到废弃的各个阶段都要辨识、评价、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辩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

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系统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现象,称为故障或失效。系统可靠性越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完成规定功能的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目标;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前直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故障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连接点。采取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功能,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预防事故发生最适当的对策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以间接原因及基础原因为对象的对策是根本的对策。采取对策越迅速、越及时而且越确切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越小[1](图1)。

3 动力能源保障部系统安全的日常保障机制

经过多年的积累,先后制定并完善了《设备运行流程》、《设备维修流程》和《设备巡视流程》等几十项流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动力能源保障部系统安全的有效保障。但是一直缺乏一个系统安全流程,尤其是交接班的安全流程。由于每天进行交接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它是一个关键的连接点。下面是笔者创新的日常交接班安全流程,其作用是对动力能源保障部的系统安全进行日常保障。要说明的是,图2中设备是否正常主要是指危险源及其制约是否正常,环境是否整洁和清扫是指5S意义上的概念。

这个安全流程兼顾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并非个人偶然失误或者单纯设备故障形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

参考文献

[1]隋鹏程.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社会标签系统挖掘研究 篇8

标签是网站HTML代码中用于表示某种格式或命令的代码,如今标签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现在如果在谈话中听到“标签”这个词,所表示的应该是被称为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ing)的现象。社会化标签是互联网用户存储、共享、分类和搜索互联网书签的一种方式。目前已经有不少社会化标签服务提供商,例如Delicious,Digg,Technorati和Furl.net,类似的这些标签类代表网站在互联网时代已经非常广泛地被用户接受并且应用,这就是常说的Web2.0标签服务。涉及大量社交活动的这类个性化网站,通过在视频、文章、图片中定义标签,来进行用户喜爱内容的相互关联,所以这些都是当今互联网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元素。通过对个性化网站进行打分,用户还可以选择通过RSS将这个分数发送给所有订阅了该用户RSS提要的人。社会化标签的分类方式具有许多特点,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准确、灵活的内容接入方式,同时内容的质量又不乏开放和有趣。用户往往根据自身的喜好,对一系列的文件、图片、视频进行一个或多个关键词的描述。社会化标签的好处表现为:首先,超链接较为方便,通常添加过标签的页面会直接链接到网站的其他页面,方便用户查找相关信息;其次通过标签之间的关联性,用户可以非常简洁地查找出使用同样标签的文章,这对于用户扩展相似的兴趣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微博的诞生和飞速发展给互联网用户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其以新颖的表现形式出现在用户面前,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研究价值。近两年来,国内活跃微博用户的数量已达到了2.2~2.4亿。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标签自定义描述自己职业、性格特征和爱好的关键词,通过搜索标签可以发现与自己同行同好、同性格或共同经验的人。标签是微博上提供的用户描述方式,是进行微博好友推荐和微博信息推荐的基础。本文以国内最大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为例,通过对用户的微博博文数据进行处理,自动生成用户标签,揭示用户标签与博文之间的关系。

2国内社会化标签系统研究现状

目前,社会化标签系统的挖掘研究已成为互联网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社会型标签系统作为当前网络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我国学者也已开始涉足。张子柯从复杂性科学角度总结了社会化标签系统的结构、演化和功能问题,系统地总结和比较了当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和推荐算法,并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和范围。豆瓣网作为Web2.0时代用户参与度较高的网站被我们所知,我国学者吴江研究了一种基于标签的推荐算法,对网络图书中的影响因子、点度中心度等指标进行量化计算,从而分析出豆瓣网中图书标签数量以及豆瓣图书阅读人数对图书网络的影响。标签自身需要进行序列化的过程,否则可能造成标签的信息组织过程效率极其低下,而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推荐功能,确实是Web2.0时代知识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基础。王萍等人在加权网络分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化标签的特性,研究出社会性标签的聚类算法,克服了当前学术界在标签检索方面和标签浏览方面的一些弱点。

综上所述,随着文献信息环境由纸质向网络的转变,传统的标引系统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社会化系统标签作为Web2.0环境下信息组织的方式之一, 在用于管理Web资源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化标注通过掌握用户的行为需求和上网习惯,在了解用户行为研究的方面,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国内学者对于微博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文献较少,数据样本不够集中,更应该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3社会化标签系统在国外的应用

在“Web2.0”理念下,人们允许用户创造并能够彼此分享精彩内容;允许彼此之间建立广泛而持久的联系,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进行价值创造;可以添加、 选择、评价、甚至修改互联网的内容。目前国外较知名的网站有:(1)Twitter。Twitter(中文称:推特)是国外的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它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是微博客产品的典型应用。Twitter最初是计划在手机上使用,并且与电脑一样方便使用。所有的Twitter消息都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因此每一条消息都可以作为一条SMS短消息发送,这就是Twitter迷人之处的一部分。 Twitter的名字源自于一种鸟叫声,Twitter的创始人认为鸟叫声的“短、频、快”等特点,符合Twitter这个网站的内涵,也因此把它选作该网站的名称。(2)Flickr。 Flickr是一家提供免费及付费数码照片存储、分享方案的在线服务网站,也被视为博客图片的存放空间。 Flickr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创新的在线社区工具,能够将照片标注并且以此方式浏览。不仅图片上传者可以自定义tag,搜寻者也可以通过tag很快地找到想要的照片,而创作者还能很快了解相同标注下有哪些被其他人所分享的照片。Flickr被普遍认为是有效使用分众分类法的典范。(3)Delicious。Delicious于2003年年底开始提供服务,中文曾被译为美味书签,提供免费的社群性网络服务,用于交流网页书签。Delicious的使用者可以在网站储存或管理私人书签,与别人分享和交流书签等。与Flickr相似之处在于,Delicious提供了标注功能,使用者通过搜寻标注,可以找到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其他用户。国内与之类似的网站有:百度收藏、雅虎收藏、qq书签等。(4)Youtube。 Youtube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视频网站,它可以提供网民进行上传、下载、观看及分享视频短片等操作,传播效应十分惊人,至今You Tube已成为视频类型网站的业界翘楚。国内与之类似的网站有:土豆网、优酷网、我乐等。(5)Facebook。Facebook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它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扎克伯格。用户在Facebook中可以建立起高中和公司的社会化网络,同时,Facebook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措施也做得相当不错。Facebook上有大量的国际用户进行照片的分享,它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850万张照片。在所有以服务于大学生为主要社交型业务的网站中,Facebook拥有的用户数量遥遥领先:平均3400万活跃用户,包括在非大学网络中的用户以及在职工作的用户。

4结语

微博作为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兼有手机与互联网传播特征,有着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另一方面,微博的低门槛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而过于自由的表达会使信息显得杂乱无序、难以管理。

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而言,他们能在微博平台上迅速地建立起良好的新型社会网络关系,在微博平台搭建属于个人的社交平台,因此微博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效应是之前的所有社交工具都无可比拟的。伴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这个新的信息平台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也就具有深刻的意义。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微博及其在线服务进一步地发展改变,网络也将不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高端知识分子的专用技术,越来越多的大众将会参与到其中,并在信息革命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微博的影响下,标签的自动生成服务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将进一步推动更深层次信息的挖掘和共享。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基于Web2.0的社交网络工具的大量涌现,社会标签系统已成为互联网最流行的在线服务之一。标签(tag)类似于关键词,它被用户用来对发布的信息进行标注,文章对社会标签系统挖掘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社会保障系统 篇9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问题

2002年8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次提出建设金保工程以来, 历经国家发改委立项, 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批复金保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并被国家确立为十二金字号信息工程建设项目至今已经十几个年头了。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1]99号) 文件要求我们国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理应建设成为高效, 快捷的覆盖全国, 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 统筹建设, 网络共用, 信息共享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理应实现全国基础数据随要随统计, 随时可以提供可靠基础数据的信息平台。然而时至今日, 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基础数据还要靠人工统计, 有关社会保险费空账的数据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当然了社会保险费空账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 随着参保人员退休经常变化, 但是, 总需要一个靠谱的数据吧?当初18.3万亿这个天文数字的空账数据还要靠外国的机构和所谓的专家研究出来, 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从全国情况分析还存在着建设发展不平衡, 个别软件设计有缺陷, 存在BUG, 基础数据录入没有全部完成, 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 使用环境存在安全风险, 运行维护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等实际问题, 如果不采取措施, 还很难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必须加快建设步伐, 努力工作, 尽快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2 社会保险费空账问题

社会保险费空账的概念。1986年为了适应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们国家开始着手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1986年开始试点,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 国家1997年确立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混合型养老保险模式。1997年确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 2005年才开始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所谓空账指的是这个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初期统筹基金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 在加上全国社会保障机构一般均采用“混账管理”模式, 把本来没有到达法定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基金给用于支付当期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了, 造成个人账户有钱数, 没有资金, 这就是所谓的空账。曾经有所谓的专家预测到2013年, 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18.3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9%, 2013年已经过去了, 这个18.3万亿空账专家的预言被彻底粉碎了。如今在百度搜索中搜索“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依旧能够看到当初媒体炒作这个专家的所谓报告的痕迹。

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延迟退休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似乎延迟退休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了。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2010年11月1日刊载一篇《“延迟退休”解决社会保险空账问题得不偿失》的文章, 对延迟退休解决社会保险空账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数据来源真实可信, 论点论据鲜明充分。从我们国家当前就业形势来看, 延迟退休尚需缓行, 当务之急是做好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上来。有人说我们国家养老保险是双轨制, 其实不是双轨制, 而是三轨制, 军队离退休干部还有一条特殊的轨道, 他们不是延迟退休, 而是提前退休、退养。如何把这些轨道并轨到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轨道上来。然后再考虑延迟退休, 或者渐进式延迟退休也不迟。

解决社保空账、延迟退休离不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讨论社保空账、延迟退休需要翔实的基础数据, 需要可靠的基础信息, 比如说我们国家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的年龄结构问题就是一个很容易统计的问题, 按照现有数据统计一下2014、2015、2016乃至以后10年、20年到底有多少参保人员到达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努力做好基础工作, 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提供可靠的宏观管理数据乃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所在。

摘要: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日益凸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通过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信息资源, 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流程中, 实现管理自动化, 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宏观管理数据精确性, 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高度重视信息化系统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的应用问题是金保工程建设、管理、运行中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努力做好的重要问题。

安全检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世界各国的信息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 提高了办公效率, 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 为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 由于其信息系统的开放性, 针对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事件也频繁发生, 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 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世界各国为了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普遍采用了检查、评估等方法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标准、规范等, 其中以美国的信息安全检查指标体系最具代表性。我国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也采取了安全检查的方法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2. 国外信息系统安全检查评估现状

美国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 (Federal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ct, FISMA) 要求联邦各机构对每一个系统实施“定期的有效性测试与评估, 考察信息安全的策略、流程与措施。评估的频率视风险而定, 但不能少于每年一次”。这种评估包括对管理、运行和技术类控制的测试。该条款不要求联邦机构实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的认证和认可指南中所需要的复杂的测试, 而是要求维护一个持续不断的风险评估过程, 以确保安全控制能将风险维持在一种可接受的级别上。该条款还强调了对各系统安全状态的了解, 以便正确地维护系统级的行动和里程碑计划 (Plan of Action and Milestone, POA&M) , 并要求在每年度准确地报告各机构IT安全项目的总体态势。

年度FISMA检查的广度和深度依赖于多种因素。

1) 可接受的风险级别以及系统或信息遭受危害的程度;

2) 系统配置和设置得到在案记录以及持续监督的范围;

3) 补丁管理的实施范围;

4) 最近一次检查的相对综合性;

5) 作为系统认证和认可的组成部分的最近一次深度测试与评估的时间。

行政管理和预算局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以下简称OMB) 在每年夏季公布上一年7月1日至下一年6月30日 (一个会计年度) 的信息安全管理实施报告指南, 要求各部门信息主管及由美国审计总署委派、总统任命、独立于各部门的监察长提交报告, OMB再根据前面两个来源的报告撰写总报告后提交国会审议。

OMB制定了一个考评准则, 满分为100分。在OMB的考评准则中, 大部分是针对广泛人群的提问调查。因此, 得分与某项信息安全工作在部门内实施的范围成正比。0分表示比例小于最低要求, 例如只有29%甚至更低比例的雇员接受过信息安全培训;不同的比例范围将被赋予不同的分数, 总分数由各单项分数汇总而成。

除OMB提交的报告外, 美国还有另外一份由国会众议院监管及政府改革委员会 (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 做出的政府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报告。监管及政府改革委员会做出的报告的基础数据来源也是各部门提交的报告, 但其评价方法是量化的。监管及政府改革委员会特地制定了一套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标体系, 评分后可以直观地了解政府各部门电子政府信息安全的基本情况。

美国众议院监管及政府改革委员会根据各部门提交的报告, 依照评分框架, 每年春季提出各部门的评分与评级结果。该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个政府各部门信息安全基本情况的排名方法:首先是依据信息安全检查评分框架对各政府部门进行评分, 然后再根据不同部门的评分或评级的高低对部门进行排序, 得出各部门之间信息安全基本情况的横向比较。

俄罗斯在保障政府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俄罗斯宪法把信息安全纳入了国家安全管理范围, 颁布了《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网络保护法》, 强调了国家在建立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化中的责任。俄罗斯联邦政府联络与情报局为俄罗斯联邦国家政权机关建立了因特网网段RGIN (Russian Government Internet Network) , 并建成了高效安全的“阿特拉斯”数据传输, 确保俄罗斯联邦各主体行政中心之间文件的网络传输。

他们还确立了《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标准》、《产品安全评估软件》等一系列完善的系统安全评估指标。同时, 建立了联邦经济信息保护中心, 负责政府网络及其他的专门网络、网络信息配套保护、国家政权机关信息技术保障等。俄罗斯十分重视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从法令、机构人员、资金、技术、管理等角度对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予以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些政府部门设有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对有关电子政务建设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例如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有6人工作小组, 专门负责《数据保护法案》和《信息自由法》两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形成制约机制, 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 他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如将机关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与其业绩和奖惩挂钩, 若有违犯有关规定的行为, 一经发现轻则由人事部门提出警告, 重则开除。

德国在内政部下建立了信息安全局, 负责促进政府、企业和个人在IT应用方面的安全工作, 保证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实施信息安全技术的合法性及相关标准的统一性等。从确立安全要求, 到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的计划、设计、实施、评估以及安全检查等, 德国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信息安全任务。但是德国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例如工作人员责任不清, 授权不明, 检查工作无认证、无标准、无评估, 缺乏经常的监控工作等。

3. 国内信息系统安全检查评估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投资占企业总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 IT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信息系统安全对电力企业意义重大, 它应该与电网安全一样被重视。

事实上, 2003年, 国家电网公司已将国家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纳入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把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纳入电力安全生产体系, 实行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报表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实践, 形成了一套电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建立了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机制, 并且根据现代电力生产管理需求, 基于风险管理的理论, 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工作。《供电企业安全检查性评价》从生产设备系统、劳动和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危险性查评诊断, 并坚持“自查、自检、自改”以及专家查评与单位班组自查相结合的原则, 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心放到一线班组, 实现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用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管理。

供电企业将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提高到电力安全生产的高度, 并借鉴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的做法, 对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常态化, 坚持“自查、自检、自改”, 并坚持安全性评价专家查评与班组自查相结合的原则。

保险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关系保险业发展全局, 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现代保险业的运转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信息化不再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而是已成为保险机构的大动脉。

中国保监会早已认识到保险业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的重要性, 在2008年奥运和2009年国庆期间, 保监会都组织了保险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大检查。保险业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以各公司自查为主, 主要围绕“内控与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两个重点开展。保监会统计信息部负责全行业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并组织检查组对部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各公司负责各自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在保险公司进行自查的基础上, 保监会组织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组, 对部分保险公司和部分地区的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在检查中采用抽查方式对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安全评测, 根据检查情况和评测结果对被检查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随着电信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 尤其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电信运营企业向综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 传统电信网络与现代通信网络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概念有了很大的不同, 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与突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下, 各省通信管理局开展了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 提高了电信网络的抗风险能力, 推动了电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电信信息系统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计算机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安全人员的配备、防病毒措施等, 采取企业自查、分组交叉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督促和检查各企业电信网络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 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电信网络安全防范和应急体系。企业以自查工作为契机和动力,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着手解决。通过分组交叉检查对电信企业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和总结, 促进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提高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随着税收信息化的快速推进, 各级税务机关对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 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税务系统信息安全检查以非涉密的网络系统和物理环境为检查对象, 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管理检查和安全技术检查两大部分。检查技术和实施方案按照安全评估和等级保护要求, 结合税务行业标准制定的完善, 确保检查的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高了税务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在检查实施过程中, 主要使用了人工检查评估和工具检查评估两种方法。所涉及的过程包括安全管理策略问卷调查、网络安全设备评估、主机系统工具扫描、主机系统人工评估、安全威胁调查、渗透性测试、现场勘察等。

税务系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 按照综合评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 在全面系统检查的同时, 对基础性的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平台设备、技术实施、运维监控和风险防范进行重点抽查, 既有全面性的问卷调查, 又有重点性的现场上机检查, 紧密围绕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保障体系建设, 持续性地进行安全加固和风险防范。

综合上述分析, 我国的信息安全起步较晚, 在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方面开展工作的时间也不长, 在信息安全检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没有统一完善的标准和规范。我国各行业在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工作时没有统一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在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时存在各级企业或机关自定标准自行检查的情况, 这不利于对各级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的横向比较, 也不利于检查工作的持续开展。各行业应制定一套明确、全面的检查标准和规范, 建立一套清晰的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体系, 增强自身的检查评估能力, 推动信息安全建设的持续发展和深化落实。

缺乏良好的指标体系和监管机制。我国各行业信息安全检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各行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和监管机制。各企业和机关在进行自检时随意性较强, 没有规范的执行流程, 没有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上级指导机构对其没有缺乏统一的监督和管理, 没有建立公开、明确的奖惩机制。

对内部威胁的重视不够。各行业的信息安全建设和检查大多还限制在堵漏洞、做高墙、防外攻这些老路上。实际上, 企业和机关内部数据安全的危害性正在日益上升, 如未经授权的雇员对文件或数据的访问、带有涉密数据的可移动设备遗失或失窃等, 恶意员工故意破坏信息系统甚至泄漏机密等, 但这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各行业还普遍存在以是否发生安全事故作为信息安全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的现象。一些信息系统的建设时间较短, 没有发生足以引起信息安全管理机构重视的安全事件, 因此就盲目地认为当前信息安全防范工作已经足够, 这样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并对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信息安全的处理应该遵循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安全事件的防范应该以安全风险防范的方式来处理。

4. 启示

目前, 我国政府对信息系统虽然在信息安全检查方面开展了一些相应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其他行业信息安全检查情况类似, 存在着上述问题。与国外信息安全工作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 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有效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方法和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规范等, 在这方面还需要开展很多工作。通过对美、俄、英、德等国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现状的分析, 在我国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体系建设中可得到以下启示。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工作。政府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检查评估工作需要依赖已开展的信息安全基础工作, 如信息系统安全性建设、信息安全技术的实施、政府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等。

建立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国外的信息安全检查评估大多是针对信息安全标准、法规等进行符合性检查, 这需要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技术与管理并重。国外的信息安全检查很多集中在管理方面, 对技术方面涉及较少。我国在建立信息安全检查指标体系时应该管理与技术并重, 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安全检查, 来充分保障我国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

自查与监督检查的相结合。政府各部门内部的经常性、规律性的自查可以增强政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提高部门信息安全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监督检查可以在自查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监督, 节约检查时间和成本。

建立信息安全检查评估的管理机制。建立国家层面上的、权威统一的信息安全检查评估管理机制, 对相关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 避免在信息安全检查评估过程中造成检查人员责任不清、授权重叠、授权不足、检查标准降低等情况, 加强对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使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保证检查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http://www.whitehouse.gov/omb/.

[2]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http://oversight.house.gov/.

[3]樊国桢等.美国联邦政府资讯安全管理系统稽核作业与相关标准初探.

[4]刘洋海.浅谈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性检查.南方电网技术研究.2006, 2 (3) :65-67.

保障DRP系统数据准确性 篇11

下面,我们结合某服装鞋业企业的案例,同时结合其他企业DRP应用的情况,一起看看DRP系统当中的数据为什么不准确,数据不准确又造成了哪些影响,数据不准确的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保障数据准确性。

某服装鞋业企业目前在中国大陆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有30余家分公司,终端门店4000余家,销售规模与门店规模均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前列。

该企业从2004年开始使用国内某知名软件供应商的DRP系统,目前已经使用3年左右。由于系统本身仍在不断完善当中,同时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数据不准确等问题,造成目前软件整体应用情况不是很理想:一方面表现在系统应用范围小,目前仅有约1/3的分公司在使用DRP系统;另一方面表现在使用DRP系统的分公司对系统的满意度不高,而已经使用系统的分公司对系统的满意度不高,也影响了其它分公司上系统的意愿。

对系统不满意的原因中,最突出反映的问题就是系统数据不准确。我们下面就来针对DRP系统的特点,结合该企业和同行业企业在DRP使用当中的问题,剖析原因、分析解决思路。

DRP系统中的数据问题

DRP上线前的数据主要是静态数据(如基础参数设置)和期初数据,这一部分属于项目实施工作的范围,一般如果实施方富有经验、企业方又能够充分重视和配合的话,这一部分的问题不会太大。

需要重视的是DRP上线后的数据准确性,这也是本文希望重点讨论的内容。

DRP上线后,其数据准确性管理的难度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以动态数据为主,如采购和销售订单、调拨出入库等数据。这些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二是数据来源于“数以十计”的分公司或者代理商、经销商,来自以百甚至千计的门店,涉及范围广、人员多;三是DRP上线后的数据管理一般来说属于实施项目范围之外的事情,实施方不会关注,而企业方又往往重实施轻维护,把系统上线当成工作的结束,所以往往对DRP上线后保障系统数据准确性的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够。

DRP系统中最核心的数据是销售和库存数据,这两类数据也是企业通常最关心的。

一般来说,只要上了DRP系统,零售开单或者销售出库等操作都会通过系统来进行,所以销售数据的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我们看到的数据不准确主要是分支机构仓库和门店仓库的库存数据不准确。

对于库存数据而言,通常分支机构仓库或门店仓库的总数或者到商品大类(鞋/服装/配件)的数量还是比较准确的,库存数据的不准确,主要反映在库存明细数据,即到款、到色、到码的库存数据不准确。

这种差异在不同企业、不同分支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企业、有些分支机构库存数据的不准确,已经到了从门店到分支机构都基本不看系统库存数据的程度,系统对于他们只是一个用来做销售和出入库开单的工具,而库存相关的查询和报表功能基本没有发挥。

数据不准确的负面影响

数据不准确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看到企业中的多数人员,对数据不准确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那么,数据不准确造成的影响都有哪些呢?

高层决策缺乏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DRP系统提供的销售与库存数据是高层决策的重要依据,这些决策包括:期货与现货订货、分支机构间畅滞销商品调拨、销售与促销策略等。虽然目前销售数据是基本准确的,但库存数据的不准确,使高层的上述决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有些情况下,为了高层能够看到准确数据,企业在DRP系统之外,又根据手工单据及部分系统单据维护手工账,虽然通常手工账的准确程度要比系统账高一些,但因为工作量的增加往往造成手工账比实际业务和系统账时间大大延迟,所以高层看到数据的时间常常比期望的时间晚一两个星期甚至更多,时间的延迟也造成决策的有效性受到极大影响。

财务部、商品部及门店做手工账、工作量大

前面提到由于系统数据的不准确(或者说对于系统数据的不信任),为了管理层能够看到准确数据,也为了分支机构和门店自身的需要,很多分支机构和门店都在不同程度地维护系统账的同时维护一套进销存手工账。

一方面系统上的单据录入、确认、审核等工作在做,一方面还要手工维护一套进销存账簿,这使得分支机构的财务部、商品部以及门店的账务管理人员工作量增加了一倍左右。

工作量大的最直接影响是人员流动率高,这一点在分支机构的财务部和商品部反映比较集中。而人员的流动带来的过高的新人比例,又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效果,从而反过来影响到工作量,由此形成“工作量大->人员流失->新人多->效率低->工作量大”的负循环。

分支机构内部的门店间调拨、门店要货等有效性低

由于系统数据不准确,而手工账的数据又有所延迟,不论手工账还是系统账都难以反映分支机构进行门店间调拨或者门店向分支机构要货的有效性,造成在还有大量库存时却仍然在进行货品调入等情况,使得季末货品滞销、不得不降价打折损失利润或者积压占用大量资金。

流程与部门职能的非正常化

系统数据的不准确还造成流程和部门职能的非正常化,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在分支机构的商品部和财务部。

商品部作为商品流动的管理机构,负责监控和保障商品流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门店的要货进行审核。但我们在有的分支机构看到,由于掌握不到准确的库存数据,商品部难以对门店要货是否合理进行判断,同时限于前述的部门工作量大等问题,造成商品部不对要货进行审核,由门店直接向分支机构仓库要货,仓库以库存是否满足为依据直接发货,从而使商品部的商品管理职能大大削弱,也为门店货品滞销、积压等埋下引子。

同时,财务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盘盈亏审核和原因分析追查,但是由于花费大量时间维护手工账,财务的盈亏也往往以手工账为准,往往要到盘点之后次月较晚时间才能确定盈亏数字,再与门店进行盈亏的明细核对和原因的一一分析也因为时间较长而心有余而力不足。盈亏的无法追查也造成问题责任迟迟不能明确、问题原因无法细致分析、问题根源无法得到清除。

系统停用的风险

前面谈了很多影响,其实最大的影响,在于企业由于数据不准确、从系统中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也不能通过系统理顺业务部门间的流程、减轻各部门不必要的工作,而将责任归咎于系统本身、对系统失去信任。

这种情况下,企业对系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勉强在有限范围内使用,不能进一步推广应用,甚至停用系统或者转而使用其它系统。这不但是软件供应商和实施方的失败,更是企业自身的损失。

数据不准确的症结所在

我们说的数据不准确,实际说的是系统库存数据和实际库存数据差异较大,这种差异集中反映在每个月的系统期末数字和实盘单数据的差异,就是系统当中根据实盘单和系统期末数生成的盘盈亏数据(假设每月期末盘点,即最后一天盘点)。

实盘数是实物盘点的结果,只要盘点准确,这个数字就是准确的。我们这里以门店数据为例,重点讨论期末数字,分析哪些环节数据上可能出问题。

我们知道,期末数字=期初+进货+调入-调出-退货-销售(注:进货指从分支机构仓库发货到门店,退货指门店退货到分支机构仓库,调入和调出指门店间的调拨,销售退货可以看作红字销售,以上数字均指当期数字。)

我们看到,期末只是一个结果数字,期末和实盘数对不上,说明一定是等式右边的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期末:DRP系统中的库存数字,哪怕以前的数字怎么不准,只要上个月底的盘点数字是准确的,而我们又根据实盘数字更新了本月的期初数据,那么本月的期初数字肯定就是准确的。

我们发现在企业应用DRP的过程中,期初没有进行调整是数据不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没有做期初调整,所以很多门店和分支机构只要以前的数据不准,以后就一直不准。关于期初没有调整的原因,见图1中的分析1。

盘点前没有及时处理当月单据,或者盘点流程操作有误,从而造成期初更新不正确,是导致数据不准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关于期初更新不正确的原因,见图1中的分析5.1、5.2。

出入库及销售:出入库包括进货、调入、调出、退货,这是数据不准确的第三个重要来源。出入库方面可能的问题包括:漏单或单据延迟、重复录单或确认、单据与实物不一致以及在门店所用系统(零售系统)和分支机构所用系统(分销系统)间数据传递过程中可能的偏差。关于出入库,见图1中的分析3.1、3.2、3.3、3.4。

此外,对于没有上系统的门店来说,通过传真、电话等和分支机构进行销售和调拨数据的传递,也是可能出问题的环节,见图1中的分析。

如何保障数据准确性

问题分析清楚了,方法也就清楚了。对应上面的问题分析,可以将保障数据准确性所需要的工作归纳为两条:

数据处理:日清日结

保证各种销售、出入库单据的及时处理,不遗漏、不延迟、不重复,且单据与实物保持一致,如有差异需及时作差异处理。对于因为网络、系统、操作等原因而可能导致的上传下载不成功,需要有专人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流程操作:有始有终

最关键的是盘点流程,要确保盘点前、中、后的操作完整、准确,盘点前必须将所有未处理单据及时处理完毕,盘点之后的实盘单确认、盈亏审核等必须根据系统流程要求及时准确地处理完毕。对于盘点中发现的盈亏较大的商品,从门店到分支机构都有责任核实情况、查明原因、及时准确处理。

其实不同企业可能都已经或多或少制定了不同形式的规定或者制度,但是却缺乏有效的执行。在这个方面,解决的思路也主要有两条:

一是通过制度,一级一级明确岗位、明确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定期(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监督检查,也包括不定期的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产生的人员进行提醒、批评,直至采取罚款等奖惩措施。

二是通过系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如我们看到有企业对日常业务进行“负出库”控制,即在系统中禁止任何可能导致库存数为负的销售或调拨出库,从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控制可能的库存数量偏差和单据错误,从而最大可能地杜绝各种人为的误差。

一般来说企业在DRP上线之后都会遇到数据不准的问题。关于如何保障DRP系统的数据准确性,不同的DRP系统、不同的企业可能需要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决办法。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篇12

1 医院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与网络

1.1 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环境的形成

医院信息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结构对于系统集散数据、通信以及所能提供的信息服务和系统自我的维护、扩充能力都有很大的关系。我院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是以星型拓扑结构为基础的分层复合型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最古老的一种连接方式, 这种结构便于集中控制, 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站。由于这一特点, 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等优点。端用户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机时也不会影响其它端用户间的通信。

1.2 医院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工具和数据管理模式。当今的数据库技术, 也是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系统的设计者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与措施。医院信息系统是依靠计算机网络对医院信息实施全面的数字化管理的人机系统。该系统中, 下层是已采集、编码、分类存储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层是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各个应用数据的子系统 (程序) , 它们从数据中提取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 协调完成业务运作和业务管理;同时系统又把相关的医院管理决策支持信息送到系统高层, 实现信息系统的最终极应用, 显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库。

2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

医院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 全面接管了医院收费及医疗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统计和存储工作, 成为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业务平台。医院信息系统每日24小时连续工作, 它的任何故障都可能影响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可能给医院、患者造成经济上和身体上的损害, 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果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遭到窃取、更改或破坏, 将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医院经济利益、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 甚至会引起法律纠纷。对信息过滤、防堵和保护将是网络运行管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有时网络信息安全的不利影响甚至超过信息共享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安全问题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能用静止的观点去看待, 不仅仅是计算机硬件存在形式上的安全, 计算机软件也存在着特殊形式的安全问题, 因为运行有故障的软件同非法存取和修改数据一样对计算机的安全构成威胁。人为的有意或无意操作、计算机病毒的发作、不可预知的系统故障和运行错误, 都可能造成计算机中数据的丢失和改变。

3 建立完善的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不受偶然或者恶意原因的破坏、更改和泄露, 保障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 建立完善、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安全保障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安全系统、访问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使用杀病毒软件、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等。

3.1 设备安全系统

网络实施安全主要取决于网络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网络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网络安全, 必须有严格的施工监督和验收检测, 各种类型的设备都要有备件, 一旦发生故障能马上更换, 保持线路畅通, 事后或临时增加的线路, 同样必须严格遵守布线安全原则, 否则将引入安全隐患;终端设备是由用户直接使用的终端计算机和打印机, 这些设备最容易发生故障, 除了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机之外, 还必须记录清楚每台终端计算机的标识和配置, 一旦用户的计算机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时, 就能够很快恢复使用;所有的中央设备应设置两套, 如服务器、主交换机等, 要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依靠备用设备运行。设备安全保护还包括设备的防雷、防电磁信息泄漏、防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方面。安装系统软件时应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进行参数配置, 系统软件正常运行后不要随便改变其设置, 不能使用未经验证的软件, 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重装应用软件是排除应用软件的故障的有效方法, 重装过程中必须注意参数配置、版本编号;对于换代版本, 必须建立一个模拟环境试用, 反复试用正常后才能展开, 还要注意其对数据库、开发工具的版本要求。网络布线、网路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要定期保养, 软件和数据要定期维护, 建立数据监控制度, 补齐缺漏数据, 改正错误数据, 删除垃圾数据, 保证数据的完整、准确。

3.2 访问控制系统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 其目的是防止对网络资源进行未授权的访问。医院信息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访问权限应根据用户当今类别, 以及所使用模块的功能进行设定, 即使同一个模块, 不同的使用人员也会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用户访问权限应该经由医院的管理部门认定, 要有专人管理用户帐号, 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 及时注销调离的人员帐号, 新增用户有自己口令, 通过口令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口令定期修改,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口令。

3.3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数据安全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部分, 对数据进行加密, 使得它在网络传输和存储时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用户,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 加强数据备份工作, 每周一次数据库全备份, 对涉及数据变化的文件也同时进行备份, 设专人对备份数据进行检查, 确保备份数据完整、可靠;对不同数据库的实际情况, 大致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 分别是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其中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是指通过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可以在意外发生时有效地实现数据库的恢复;增量备份是一种可以增加备份操作速度, 从而减少备份时间的备份策略。

3.4 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健全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到职责分明, 按章办事。例如: (1) 信息网络系统出入管理制度; (2) 信息网络系统各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操作规程; (3) 信息网络系统升级、维护制度 (4) 信息网络系统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制度; (5) 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检查制度; (6) 信息网络系统应急制度; (7) 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料处理制度; (8) 信息网络系统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9) 信息网络系统工作人员循环任职制度。从各方面强化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 确保我院信息系统正常安全、运转。

摘要:医院信息系统是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对医院业务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的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需有实用性、整体性、科学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笔者在此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听力学习障碍下一篇:防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