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生态

2024-09-02

滨江生态(共9篇)

滨江生态 篇1

0 引 言

长期以来,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等刚性材料凭借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强、机械化施工程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河道堤岸护坡工程中,人们多注重的是工程本身行洪、泄洪和抗冲刷等能力的发挥,而往往忽视工程对生态环境及景观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堤岸护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愈来愈被重视,传统的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工程正在逐步被弃用,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河道整治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融现代水利学、环境学、生物学、生态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生态护岸技术,它在确保河道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特殊材质的选择、高异质生境空间的培育及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群落营造,从而构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瑞士、德国就提出了“自然型护岸”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把长达50年公路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于城镇河道建设而提出“亲水”观念,并推出了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同时,美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也分别采用不同的生态技术,营造优美的堤岸生态景观。尽管我国相关研究相对较晚,但近年在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无论在生态护坡理论研究,还是工程应用上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包括周跃、陈明曦等对坡面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探索[1,2],鄢俊等对各种植草护坡种草的关键技术研究[3],卢志灵,季永兴等针对不同河道特点的生态型护坡结构形式研究[4],何江华对生态格网工艺[5]、郭忠义等对生态砖[6]、陈海波对网格反滤生物组合[7]以及胡海泓[8]、刘娜娜[9]、林发永[10]等对不同护坡形式及技术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以上诸多研究主要针对不同护坡的结构进行设计研究,也有部分是对护坡植物选择的研究,但是,对于护坡植物的跟踪调查研究较少,尤其从能反映群落稳定性的生物多样性角度,对护坡植被跟踪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对镇江滨江堤岸不同生态混凝土类型及植被方案进行介绍,并于工程实施3年后对生长期间的植物进行群落调查,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从而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镇江市位于长江之滨,N32°15′、E119°28′,属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近20年气象资料表明,全年气温幅度-12~40.9℃,年均气温15.4℃,无霜期241d左右,年均降雨总量1 740 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均蒸发量1 276.7 mm。本工程为镇江著名旅游景点北固山脚下的滨江带,该区水文季节变化明显,一般7-9月份为丰水期, 4-6月份和10-11月份为平水期,而1-3月份和12月份为枯水期。同时,该区为长江的感潮河段,潮汐为非正规半日潮,潮面月涨落差可达80 cm。长期以来,受长江水流和潮汐的共同影响,堤岸尤其是水陆交替约2.5 m高程范围内的堤岸侵蚀极为严重,且岸边杂草丛生,既威胁着防洪的安全,又破坏了与之相连的北固山旅游景点的景观美感。为此,镇江市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着力打造优美的滨江风光,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和观光为一体“亲水”场所。其中,滨江堤岸护坡采用日本成熟的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2 滨江堤岸生态护坡设计

2.1 生态混凝土类型的选择

本工程于2005年初的枯水期开始施工,工程采用日本成熟的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技术。有别于常规混凝土,该生态混凝土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难溶性肥料和表层土组成,除具有常规混凝土的强度高、抗侵蚀等特点外,还具有与土壤孔隙率相近、内部连通性好、透水、透气等性能,因而适于植物的生长。在生态混凝土的选择上,本工程分别采用格状、仿石状和半球状3类砌块(如图1),各砌块单元主要以预埋于砌块中的钢筋扣将其连接起来,然后铺在平整后的岸坡上,再在空隙内填充营养土,栽植选择的植物。

2.2 生态混凝土砌块的铺设

在滨江河岸整治过程中,实施生态混凝土护坡区域为高程落差为2.5 m的水陆交替、侵蚀严重的区域。护坡按坡降与坡长1∶5的设计进行混凝土砌块铺设,因此,坡长为12.5 m。铺设前,土坡按设计坡降比平整压实成型,然后铺设细砂和碎石形成反滤层,再在反滤层上铺设各类型砌块,用钢筋连接件将各砌块单元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2.3 植被构建方案

尽管生态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但其主要组成材料仍是水泥和碎石,因而结构碱性较强,难以为许多植物前期生长提供较好的酸碱环境,因此,本项目采用由江苏大学研究复配的醋糟酸性基质材料,布设于混凝土各空隙之中,通过有效的酸碱中和,为多种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为适宜的环境。

植物的筛选以本土化、美化为原则,选取虉草、黑麦草、高羊茅、三叶草4种植物,其中虉草为禾本科根茎禾草,耐性强,适应性广,为镇江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群之一;而三叶草、黑麦草和高羊茅均为常见的草坪植物,观赏性较强,尤其以三叶草更佳。栽培时,均以4种植物幼苗带状相间栽培,同时对部分砌块基质覆盖后不栽培植物,以作对照。栽培时间为2005年3月,并于5月底全面淹水前对植被状况作跟踪调查。由调查结果(表1)可知,在实施植被栽培的各类混凝土砌块中,无论是群落内物种数,还是群落盖度均较低,且相互间差异极小,这主要是栽培时间较短,砌块差异的影响效应尚未显现的缘故。而未栽培植物的空白砌块,极低的物种数和盖度表明已有少许原有岸边植物随机性地侵入。

3 不同设计方案植被效应分析

在护坡工程实施3年后,通过调查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植被群落,分析各自植被效应的差异。群落调查同样在全面淹水前的5月底进行。

3.1 群落调查的方法

调查采用样方法,于每个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样方数5个,样方面积1 m×1 m,小区3次重复,记录样方内物种的种类、均高、盖度、密度,并收获地上部分,烘干至恒重,称其干重,作生物量分析。

3.2 多样性分析的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程度和稳定性大小的指标,它由物种丰度(R)、生态优势度(SN)、群落均匀度(E)及物种多样性指数(H′)等系列参数组成。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是物种丰度和群落均匀度的综合反映,而群落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是一对互为负相关的参数。当群落内物种数越多,均匀度越大,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就越高,群落也就越复杂和越稳定。因此,本研究采用植被生物多样性指标进行植被效应评判。为了能更准确反映草本植物的群落特征,在多样性参数测算时采用相对重要值(IV)指标,且IV=(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相对频度)/4。多样性各参数计算公式分别为:

undefined

式中:S为每个样方内的物种数;ni为第i个种的重要值;N为群落里所有种重要值之和,其中pi=ni/N。

3.3 不同设计方案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差异

通过调查和测算,不同设计方案植被生物多样性指标及其他群落指标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不同类型的砌块中,以半球状砌块内物种数、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仿石状砌块内植被次之,而格状砌块最低,这主要是砌块结构不同引起的。其中,半球状砌块为碎小的石子混凝土构成,空隙较大,且底部有孔达泥沙层,这样植物根茎不仅能在其内部伸展且能直接延伸到下部的泥沙层;而仿石状砌块尽管底部有孔直达泥沙层,但其仿石的大块状结构中通透性相对较差;而格状砌块虽然砌块结构和半球状相同,通透性较好,但其底部无孔与泥沙层直接相通,且格状的槽体较浅,容纳的基质土壤较少。因此,植被外貌上,半球状砌块内植被分布均匀、浓密、高大、且物种数和生物量最高;仿石状砌块内植被丛生特征明显,表现为大块的仿石体上无植物生长,植被高度、密度、生物量明显低于半球状砌块内植被;而格状砌块内植被物种尽管比较均匀,但植株相对矮小枯黄,密度较低,有一定的缺肥性状,这主要是其难以从底部泥沙层吸收到足够营养所致。另外,原先栽培的4种植物,经过2005-2007年3个丰水期的江水阶段性淹没,黑麦

草和狗牙根已经消失,说明二者难以适应镇江滨江的水文环境。而虉草和三叶草长势较好,并一起构成混凝土植被的优势种群。然而护坡上的虉草较湿地中虉草高度普遍降低,最大高度仅有120 cm左右,远远低于湿地中165 cm左右的高度,说明护坡生境的适宜性低于湿地环境。三叶草生长浓密,增加了护坡的景观美感。贴地生长的三叶草和挺立的虉草,互补立体性地利用着生境空间,辅之于其他本地野生植物,构成了优美的滨江护坡植被景观。

而未栽培植物的各砌块内,植物物种数、盖度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低,因而群落的稳定性差、环境功能低。从群落的外貌上看,三类砌块内植被优势种均为大巢菜,优势度高,而其他物种极少,只是间或少量地生长其间,群落单一。不同砌块间比较发现,半球状砌块植被生长较好,仿石状砌块次之,格状砌块最差,其原因同样是由于不同砌块间的结构差异所致。

4 结 语

通过对不同生态混凝土设计方案实施3年后的植被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栽培筛选出的4种植物,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仍有差异。其中,半球状砌块区域内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说明该系统的稳定性更强,更能适应环境多变的堤岸水陆交错区域。而其他两种砌块区域内也保持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说明对应的植被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不栽培植物的区域,尽管有一些当地物种侵入并繁育,但总体上物种数少、多样性低、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均低,很难发挥环境美化和去污功能,即使相对较好的半球状砌块,其间的一系列群落参数均远远对于种植植被的不同砌块植被,因此,在镇江滨江堤岸实施生态护坡工程,必须采取植被栽植方案与混凝土类型选择方案相结合的措施,其中,以栽植虉草和三叶草构建护坡植被的优势种群、同时选择半球状生态混凝土砌块效果最好,从而得到护坡植被构建、环境美化和水体净化等多重功能。

参考文献

[1]周跃.植被与侵蚀控制:坡面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探索[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2):297-300.

[2]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河道生态岸堤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84-87.

[3]鄢俊.植草护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水运工程,2000,(5):29-31.

[4]季永兴,刘水芹,张勇.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1,8(4):25-28.

[5]何江华.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生态格网工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9):110-111.

[6]郭忠义,鲍卫锋,赵微,等.生态砖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88-93.

[7]陈海波.网格反滤生物组合护坡技术在引滦入唐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8):47-48.

[8]胡海泓.生态型护岸及其应用前景[J].广西水利水电,1999,(4):57-59.

[9]刘娜娜,杨德全,张书宽.生态河道中护岸形式的探索及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0):97-99.

[10]林发永,金卫民,翁明华.上海市南汇五灶港绿化混凝土生态护坡试验[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122-124.

滨江生态 篇2

石泉人有座石泉城,石泉城有一条滨江大道。有人说滨江大道是水上长城,因为它与汉江河畔连在一起。一到汛期,就会在汉江河面出现大雨落幽燕白浪涛天的壮观场面。这样一来,滨江大道不但成为石泉城一道防洪堤,而且也是石泉人早中晚,上上下下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了。

滨江大道的东面城区和西面城区,都有休闲公园相衬托。园内一年四季花草树木景色各异,但色彩纷呈大部分沿着滨江大道盘旋在了亭台廊柱上。人们在抬腿迈步时,虽然自己的一双脚踩在滨江大道上漫步行走,但一双双眼睛总是首先停留在了花草树木上或者高楼大厦上。在此刻间,一股股别有一番风味的感觉顿时袭上心来,让人不得不兴奋愉悦起来。

滨江大道是石泉城一条美丽的金光大道。它不但成为石泉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更像是汉江河畔一只春天的小鸟。它轻盈奔放而又落落大方,让人追慕而又想往,让人停下脚步而又要坚持不懈一直走下去。人们在不同的时间里,一阵阵脚步声虽然留在了滨江大道,但结果自然也就念念不忘地留在了人们的心头上了。

一块块土壤在滨江大道上,在人们手中牵连不断的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排排高楼大厦沿着滨江大道,一部分是商业区,有酒店餐馆茶馆会所等。一部分是生活区,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活动场所等。两种场所无论摆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市场经济中的销费载体和生命载体。行走在滨江大道上的人们,望不掉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浮盖在上面的不光是花砖石料,而且也不断地集中反映了社会经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停在滨江大道上一辆辆私家小汽车比过去多了,接着人也多起来了。在他们中间来往于那些酒店餐馆茶馆会所等商业区和生活区的人们,进进出出有坐车的,有走路的,一个个有说有笑满面春光神采飞扬,可以看出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欢乐与热爱。

从滨江大道东面走过来的人群有书记副书记、县长副县长、正科副科、公务员、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从滨江大道西面走过来的人群有科学家、作家、诗人、书法家、人民艺术家、歌唱家、摄影学家、演员、编导、记者、编辑等。人群中间在滨江大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主要有农民、商贩、老板、服务员、打工仔等。偶尔间在滨江大道上也有非洲黑人、欧洲白人、美国人、意大利人、俄罗斯人等。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世界上的客人来到滨江大道上,看重的是汉江的水,汉江的山,汉江的人乃至全中国,最后还是要停下脚步,穿梭于古老县城的街街道道游览观光丰富人生。走在滨江大道上的中国人,他们看重的不是今天明天,也不是未来而是一种希望。一位家长手牵着男孩在滨江大道上行走,故意放慢脚步,数着步伐,口中念念有词地仗量着滨江大道的长度;一群头发斑白的老人,摇着手中拐杖,坐在廊亭上,用口头交流的方式,想念想念当年过去滨江大道的养肠小路;有两位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从滨江大道的西面,他们脚踩滑滑板,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左穿插右穿插在行人之间,迅速向滨江大道东面飞奔而去;一对青年恋人勾肩搭背走在滨江大道上,一边唱着流行歌曲一边谈笑着婚姻是殿堂还是天堂;人群中还有不少返乡青年大学生,他们考上了公务员,在滨江大道上随时都可以听到他们有这样一种声音,要把第一个月工资交到父母亲手中,以报养育之恩,孝敬之礼。行走在滨江大道上的人们啊!他们各自放飞着理想与追求,用真情书写人生,用历史沉淀未来。

当一双脚真正踩在滨江大道上,一定会感觉到从脚尖到人的头顶显得那么凝重而又深远。一寸土壤它是一座城市的心灵,一块土地它成就了人们的思想与智慧,一株株小草在滨江大道上生长,它张扬了城市的个性,一树鲜花在滨江大道上时开时放,它一步步点缀了城市的美丽,一棵棵大树在滨江大道根深叶茂,它代表了城市的崇高与骄傲。漫步在滨江大道,远处有山,山啊好壮美;近处有水,水啊好迷人。头顶蓝天万里无云,环顾四野人海茫茫,一阵阵轻飘飘的微风荡来,滨江大道上的草啊花啊树啊,仿佛都在一阵美妙的.旋律声中轻歌曼舞,可爱至极。

如果滨江大道有多长没有仗量,如果滨江大道有多宽没有仗量,因为有小草在蔓延,有鲜花在照亮,有大树在展现。在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里,滨江大道人丁兴旺络绎不绝。人们步行在看小草,一张笑脸又在鲜花旁摄影留念,手握大树时又回到了童年的世界。一群游客激情高涨,一边走一边望着盛开的花朵在大树上生长,便笑逐颜开指指点点。他们中间有人隔着滨江大道,指着汉江水说道,水中有鱼儿在翻滚跳跃,也有鸟儿调皮戏水,还有男人女人在游泳;又有人指着远处的山脉说道,那一座山峰像骏马,那一座低山像绵羊,那一条深谷像深渊,那一条山间公路缠缠绵绵像是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还有人更为神奇的说道,从东山能够看到西山的森林,从南山坡更能看到北山坡的花朵。于是,有人总结说道,高低不同的山脉山峰低谷,是大自然给予人类专门留下的最为丰富的表情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已。游客中有人笑着离开了滨江大道,有人隔着滨江大道遥望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水,不知道游客在想些什么,最后还是沿着滨江大道慢慢朝前走去。

走在滨江大道上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走法。有人从滨江大道走了东面还要走西面,对滨江大道两面路程都不肯放过。一个人一旦走着走着,就走出了心情走出了景致。一个人在蓦然回首的时候,忽然汉江河面上的风吹过来了,一股股蔓延过来的微风,轻轻地飘荡到了滨江大道的护栏杆上。在这个时候,有人不免心情激动起来,注目仔细观察到了装裱在滨江大道护栏杆上的歌赋诗词,山水人物画。那些山水人物画,工笔有简略,镌刻有力度,飞舞有神彩,艺术有生活。画山是石泉的山,画水是石泉的水,画人是石泉中的石泉人,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一首首歌赋诗词,他有婉约派的,也有豪放派的。高歌激荡和细腻凄婉的内容与形式,大约统统把人们的思绪一阵阵带入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广阔时代。

滨江大道上的每一首词就是一种社会生活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人们的真实呼唤;每一首诗就是一种历史的沉淀,一种社会生活波澜壮阔的见证物。站在滨江大道行走的人们,看到了这些歌赋诗词,似乎仿佛走进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画廊,是投入还是狂想,只有本人才能知道这一切。难怪有人在滨江大道上走了东面还要走西面。走走停停慢慢去看,却看到了汉江大桥一头连接了巍峨的群山,一头连接到了美丽的县城。停停走走慢慢去走,却走到了汉江沿岸,有一座电站连接到了汉江两岸。桥和电站遥相呼应,他们都横跨在汉江河面。桥和电站高大形象,像是挂在滨江大道上的两支彩笔,那两支彩笔在不断地书写着一座美丽县城的真诚和厚意,而且还高高地举起了手臂,潇洒地画出了汉江河畔的神秘。

从滨江大道各街入道口行人中有一边走一边溜狗的。狗的面孔在滨江大道上奇形怪状,大小不一。像老虎的脸却又有了老鼠般的身材,像狮子的头颅却有了野狗般的狼性,有了人的面孔却又带来了绵羊般的肥胖等等。牵在主人手中的狗在滨江大道上,狗比猫多。猫比狗少,大约狗是看门的最重要,反而猫是防鼠的就不重要了。猫主内而狗主外,它们的权利行为主要是靠主人最终来裁决。它们相同点是猫和狗在滨江大道上行走,很不能自由自在,它们总是被主人在勃颈上系上一根细铁链,只好围着主人漫步而行。它们不同点猫和狗跟着主人在滨江大道上行走,那些抱着猫的主人有时要把一只猫放在一棵大树上,一溜烟就到了树顶,也有狗的主人在此时要把一条小狗放在一棵树的枝丫上,狗的主人希望小狗和猫一样一口气爬上树顶,但还没有等小狗伸直了腰杆,小狗就从一棵树的枝丫上,重重地摔到了地面。狗的主人看到这一幕脸色有些发白,而猫的主人望着猫顺利地从树的顶端来到怀抱,当然主人一看到怀里的那只猫那样胆大心细精明干练,当着众人的面就立刻出现了一脸的笑容。

围观的群众看到这一切,都鼓起了掌声。爱狗溜狗喜欢猫是人们伸向动物世界一双和谐之手。爱狗不论年龄大小,溜狗无论老少皆有。在滨江大道上溜狗人群中,老少同等都一样爱好,但凡人的数量并不多。人们深知动物是我们世界之中的一份子,共守和谐家园,世界才充满爱,这是全人类共同遵守的法则。

沿着滨江大道有几处叉道口,在叉道口的尽头人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走一走看一看连接到了汉江河畔沙滩上的一块绿洲。这块汉江河畔上面积不大的绿洲,它不但连接了滨江大道的河堤,而且也成为古老县城汉江两岸人们的休闲乐园。汉江水满时,这块沙滩上的绿洲就成为人们有时看不见的水下乐园了。在这个时候,好奇的人们只有打着雨伞,弯弯曲曲站在滨江大道上,排在滨江大道上众多的人群,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观赏着汹涌澎湃的汉江洪流。汉江洪流在人们眼皮低下场面波澜壮阔,翻滚的浪花打在滨江大道河堤上声如洪钟,那些飞奔的浪花,到了高空落下那一瞬间,点点滴滴斜着方向,又似乎回过头来扑向了人们的怀抱。等到风平浪尽时,沙滩上的那块绿洲就慢慢浮出了水面,人们就从滨江大道叉道口一前一后纷纷走进绿洲,开始在绿洲的周围走上走下快乐愉悦起来。

从此以后,人们在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里大家不但不约而同地走进了绿洲的上上下下,而且也沿着汉江河畔走进了非常神秘的红石包。人们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里不但走进了滨江大道的前前后后,而且人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在滨江大道上就这样想到,热爱这座城市,创造这座城市,才是一个人的执着追求和美好心灵的再现。

滨江生态 篇3

自生态旅游的概念[1]提出以来, 湿地一直出现在生态旅游研究中, 但并未成为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2]。Christopoulou等[3]曾提出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应发展湿地生态旅游, 因为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以及拥有最好的环境教育功能和社区参与功能。湿地生态旅游追求旅游经济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发展, 逐渐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湿地周边社区的关注。国外研究者认为, 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 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 还可对旅游者进行生动的环境教育,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西凉湖是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的第五大湖, 为典型的浅水草型通江湖泊, 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 其中多种水产品已列入国家农业部优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名录。但近20年来的过度渔业开发, 多种野生鱼类面临枯竭, 水生生物多样性锐减, 湿地生态环境面临压力, 传统的经济开发模式严重影响了西凉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西凉湖为例, 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开发潜力及规划方案进行了分析, 以寻找最适合湖泊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方式和途径, 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2 旅游资源环境概况

西凉湖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境内, 长江中游南岸, 跨嘉鱼、赤壁、咸安市区交界处, 界于114°00′—114°10′E、29°51′—30°01′N。西凉湖是湖北省的第五大湖泊, 属长江中游浅水草型湖泊, 现有水域面积80km2。西凉湖东侧距咸宁市中心城区8km, 京珠高速、107国道均从湖区边缘通过, 与湖北省境内公路相连接。

西凉湖区现有鱼类57种、浮游动物68种、底栖动物19种。据资料记载证实, 西凉湖有鸟类110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15种;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浮游植物和高等水生植物;浮游藻类90种, 其中以绿藻门最多, 共43种;水生高等植物49种, 隶属于29科[4]。在众多的动植物中, 历史上有国家二级保护鱼类1种 (胭脂鱼) 、湖北省重点保护类鱼3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6种 (黑鹳、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白鹤、丹顶鹤) , 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种 (白额雁、大天鹅、灰鹤、鸳鸯) 。西凉湖高等植物有70种[5], 按植物生活类型分, 湿生和水生植物39种、漂浮植物8种、浮叶植物9种、沉水植物14种。丰富的物种资源加上西凉湖是长江中游一个理化环境良好的中型浅水湖泊, 其养殖条件优越。在西凉湖实施水生生物的保护, 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3.1 评价指标

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需要选取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6,7,8,9]。本文以有关研究成果为参照, 并结合本地实际共选取了20个指标 (表1) 。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构成。在所选指标中, 将水环境质量列为重要指标, 水域面积作为评价指标。湿地是敏感的资源环境, 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生态安全性如何, 监控措施的有效性与否被选作评价指标。在旅游价值中, 物种珍稀度也是个重要的评判标准。Blangy和Wood的研究将资源的观赏价值作为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社区特点将影响人们对生态旅游、社会变化和对旅游业保护工作的态度。在当地社区中, 区位和经济条件、人口素质和服务设施在Ecotourism Working Group、Pearce等的研究中也将其作为旅游业的发展背景。文化独特性将决定今后开发是否可作为依托的资源, 社会开放程度将影响社区社会是否接受外来文化和游客。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 当地执法力度是保障游客安全的因素, 因此将其和社会开发程度一起列入评价指标。在旅游条件中, 科普教育是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在旅游发展潜力中, 旅游经济占当地比重和旅游发展潜力也是重要的指标。

3.2 指标权重

表2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改进了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10], 并结合专家经验确定各级指标权重。首先, 根据各层次指标相互隶属关系,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然后, 请专家对各层指标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在汇总各专家评判意见后, 得到各层级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 再通过矩阵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表2) 。

3.3 评价指标的聚合

本文所运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 一个主要的技术问题是将单项指标合成为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及其权重只反映了湿地旅游资源质量的某一个方面, 要了解湿地旅游资源的整体综合情况就必须将单项指标值进行综合。确定综合指数常用的数学方法有指数加和法、指数乘积法、指数加乘混合法等。本文拟选用加法模型对各评价系统的指标进行聚合:undefined。式中, yj为第j个子系统评价指标的综合值, wundefined为第j个子系统的第i个指标的权重, xji为第j个子系统的第i个指标的标准值。

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指标原始值的获得是根据20位专家、旅游管理者、社区居民、利益相关者采用1—10分制打分, 1表示级别最低, 10分表示级别最高。依次将得出的评价结果导入模型中计算, 得到最后结果 (表3) 。从评价结果来看, 西凉湖生态环境得分较高 (8.03) , 说明西凉湖自然旅游资源质量好, 可为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这主要得益于西凉湖宽广的水域和良好的水质, 以及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相较而言, 社区环境一般, 得分为6.67。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较低, 社会服务设施落后, 但交通条件较好, 可进入性好, 加之地域文化特色, 使社区环境总体上可满足旅游开发的要求。旅游开发得分最低 (3.12) , 说明旅游发展尚处在刚起步的阶段。主要原因是旅游基础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几乎为空白, 只有零散分布的码头和餐饮服务。但如果有外部资金投入建设, 旅游发展潜力将很高。总体来看, 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不高, 为5.39分, 旅游发展处在萌芽阶段, 没有正式成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 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支持和外部资金的大力投入。

4 旅游客源市场潜力

4.1 市场预测模型

作为咸宁市最大的湖泊, 西凉湖成为咸宁市独自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 其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必然成为全市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凉湖湿地旅游市场依赖于咸宁市整体旅游客源市场, 全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必然带动其发展, 因此湖泊湿地生态旅游市场可根据所在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动态变化来进行预测。目前, 旅游客源市场预测可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 主要有引力模型、指数曲线模型、环境容量模型和经验期望值阶段增长模型等[11]。咸宁市旅游业目前仍属于新兴产业, 具有初期阶段增长较缓、近期快速发展的特点, 符合典型旅游地不同市场发展阶段增长率显著变化的规律。

2009年前咸宁市客源数量呈直线变化, 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计算得到平均年增长率为24.4%。 2010年客源数达到1155.95万人, 年际增长率高达61.5%。可以预见, 随着旅游规划的完善、新项目的投入运营以及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 2010年后咸宁市旅游市场已进入了一个腾飞期。但由于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 此后将进入一个平稳期。因此, 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规律适应逻辑斯蒂方程:undefined。式中, Nt为t时间客源人数, K为环境容量, r为增长率, t为时间, a为参数, 其值取决于N0。环境容量K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11]:K日=A/B×D;K年=K日×T×C。式中, K日、K年分别为日环境容量和年环境容量, A为区域面积, B为人均指标 (取0.1km2) , D为日周转率 (取2d) , T为全年可旅游天数 (取180d) , C为游人系数 (取0.6) 。根据上述公式经过计算, 得到咸宁市旅游环境容量为2131.704万人, 最终得到咸宁市旅游客源市场预测模型为:undefined。

4.2 预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该公式计算2011年以后咸宁市各年旅游人数, 见图1。由图1可见, 2010年是咸宁市旅游市场腾飞的拐点, 5年将达到一个新的拐点, 2015年咸宁市客源市场人数为2051.71万人, 此后将缓慢平稳增长。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 根据咸宁市政府提出的“一江两湖”发展战略, 目前西凉湖已纳入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为将来逐步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下基础。由此看来, 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西凉湖作为咸宁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将共享咸宁市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客源市场, 全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增长将会成为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未来的潜在客源。

5 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根据咸宁市政府提出的“保护‘南山北水’的自然生态格局, 建成拥江抱湖、城林相间、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城市”的区域定位, 西凉湖作为湿地生态旅游在整个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凸显出来。根据西凉湖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周边自然景观结构和土地利用状况, 本研究制定了以下发展规划方案。

5.1 旅游项目设计

生态渔业观光旅游:生态渔业主要有水生生态模式 (鱼—莲藕—水禽) 、畜—沼—渔模式 (猪—沼—鱼) 、特种养殖 (包括精养鱼池, 品种有甲鱼、乌龟、虾、蟹、野鸭) 等。西凉湖湖区周边是低丘岗地, 把果林蔬菜种植、家禽家畜养殖与渔业相综合发展生态渔业具有天然优势。渔业观光旅游是观光农业的一种, 把渔业生产和捕捞过程作为一种观赏物进行利用和开发。我国渔业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长江中游水产资源丰富、渔业发达, 通过建设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并提供对外旅游观光服务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观光渔业辅以游览路线与憩息亭, 可形成别具风格的观光旅游产品系列, 通过规划和合理安排形成规模, 必然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来参观游览。

休闲渔业—休闲乡居:休闲渔业是渔业的一种新形式, 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是实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同时, 休闲渔业也是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通过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 有助于渔业产业的扩展、渔民收入的提高、渔区经济的繁荣, 对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垂钓爱好者大部分是经济较宽裕的人士, 他们对垂钓的钟爱而不计成本, 在享受垂钓过程中愿意花钱买快乐。休闲垂钓主要花费包括渔获物支付费、水路运输费、住宿费、生活消费、渔获物加工费等。即休闲垂钓需要多种服务, 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休闲垂钓一旦形成规模, 每一项服务都会带来大量工作岗位, 渔民收入将大大提高。除了垂钓还有休闲居住、渔家生活体验。这部分群体不仅是观赏者, 也是参与者, 他们关注整个湖区包括水域和周边的林地、农田、果园和村舍。因此, 他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驻留时间长、消费较高, 但人数相对要少。如按5000人/a、人均消费5000元计算, 可带来2500万元的效益。把渔业生产从过去单纯的产品生产 (养殖与捕捞) 与旅游、度假、游钓、观光、美食结合起来, 对振兴渔区经济, 引导渔民致富, 美化渔村自然环境, 减少天然水域中资源捕捞的压力, 促进城乡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展销—水产品鲜: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对原生态和绿色食品需求的增长, 野生鱼类和虾蟹贝类已成为城市居民喜爱的食物。西凉湖水产品品质优良、种类丰富, 其中鳜鱼和黄颡鱼已列入国家农业部优质水产品保护名录。选择交通便利的湖区乡镇作为水产品展销区和餐饮服务区, 每年定期 (10月份) 举办水产品品鲜节推动水产品销售, 坚持多年就可形成品牌效应。同时, 通过对特色水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工作, 即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运输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 将带来永久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研教学—科普教育:在湖区选择适当的自然景观地点, 设计湖泊湿地科学考察路线, 为候鸟常规统计、水生生态学和水禽环志科学研究提供便利。同时, 建设两座观测保护站, 为水生生物专业科技人员的学术会议和实地考察, 有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习与科研提供必备的场所。此外, 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在湖区可观赏到几十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 候鸟的周期性迁徙为观鸟活动提供了固定的时空。可通过建设沿湖嘹望台 (塔) 、草洲观赏平台, 辅以高倍望远镜吸引大批鸟类摄影爱好者来拍摄和欣赏鸟类飞行、取食、起舞、嬉戏等有趣的生活习性场景。

5.2 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区划

根据西凉湖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特征, 在原有自然保护区功能规划的基础上, 本研究制定了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规划, 规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湖岸生态旅游区4类功能区。其中, 湖岸生态旅游区又制定了4类小区, 主要包括生态渔业观光区、水产品品鲜商业区、湖岸休闲居住区、休闲垂钓区和科普教育区 (图2) 。

所有功能区的面积分别为:湖岸区2330hm2、核心区2000hm2、缓冲区1800hm2、实验区4059hm2。其中, 核心区作为保护区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能进行任何人类活动;缓冲区作为过渡区, 生态环境较敏感, 开发利用价值较小;生态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实验区和湖岸区。在实验区可利用来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活动, 以生态渔业养殖和观光旅游为主, 通过修建码头和渔港, 让游客坐船观赏西凉湖的美景和鸟类。此外, 当地还可以开发众多水上游乐项目。在湖岸区主要进行生态旅游开发, 建立水产品鲜区、休闲垂钓区、休闲居住区、科普教育区等生态旅游区, 通过招商引资的方法, 在旅游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实施合理建设。

6 讨论

西凉湖具有独特的湿地风景资源, 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区位条件, 具有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虽然目前西凉湖尚处于待开发阶段, 但随着咸宁市作为旅游城市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 西凉湖在区域旅游业中的地位已经引起了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关注。西凉湖作为典型的通江滨江湖泊,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是其必然选择, 也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佳途径。 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将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福利, 并带来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由此看来, 本研究对于同类型滨江湖泊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Lindberg K, Hawkins DE.Ecotourism, A Guide for Planners and Managers[Z].North Benningeon, Vermont:The Ecotourism Society, 1993.

[2]王立龙, 陆林.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 (6) ∶1517-1524.

[3]Christopoulou OG, Tsachalidis E.Conservation Policies for Protected Areas (Wetland) in Greece:A Survey ofLocal Residen′ts,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J].Focus, 2004, (4) ∶445-457.

[4]粱彦龄, 刘伙泉.草型湖泊生态、资源环境与渔业生态学管理 (一)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5]彭映辉, 简永兴, 倪乐意, 等.西凉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J].广西植物, 2003, 23 (3) ∶211-216.

[6]Wallace G N, Pierce S M, An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in Amazonas, Brazil[J].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1996, 23 (4) ∶843-873.

[7]Lindberg K, et al.Ecotourism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Issues and Out-look[M].Ecotourism Society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Forestry Policy and Planning Division, Rome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 and Pa-cific, Bangkok, 1998∶53-54.

[8]李占海, 柯贤坤, 周旅复, 等.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J].自然资源学报, 2000, 15 (1) ∶229-235.

[9]徐菲菲, 杨达源, 黄震方, 等.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湿地生态旅游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 2005, 25 (5) ∶707-711.

[10]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21-322.

美丽的滨江长廊 篇4

人们都说:滨江长廊是一块灿烂的明珠。我步行在这条长廊上,来观赏滨江长廊。

早晨,滨江长廊起了一场白色的雾,景色蒙蒙胧胧,昨天仰首的滨江长廊,今天变成了害羞的小姑娘,静静地躲在雾的怀抱里。霎时间,一丝阳光从天的一角透出来。渐渐地,淡淡地散去了。最后,雾终于离开了,不露一点痕迹。

中午,榕树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闪闪发光,江水也变得热烈了。滨江长廊充满了热烈的气息。

夜,终于来了。滨江长廊俩边的灯亮了,像条个长长的白龙。我边走边看,那边有在发烟花。走进一看。那是烟花灯。我上了阁楼,极目远眺,看到了对面的韩江大桥,韩江大桥的灯真美啊。远远望去,绿色的灯光向上照着榕树,像人间仙境;蓝蓝的灯光照着墙,使滨江长廊添上了美丽的灯光;这些灯照应在水面上。真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滨江生态 篇5

当前, 由于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 大多数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 仅仅是将美景、美食、滨江路、三峡、红岩、陪都、码头等因素简单地叠加或联系起来, 这样的发展模式并不能为重庆的都市旅游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 重庆的滨江都市旅游——这一为重庆量身订做的都市旅游产品, 要如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都市旅游中占有一席之地, 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刻不容缓, 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创意也尤为重要。

一、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中的问题

目前, 重庆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 产品结构不合理, 趋同性较大

据调查显示, 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观光旅游者仍占8 0%, 旅游产品中大部分都属于观光休闲层次, 体验参与类较少, 而专项旅游、特色旅游和会展旅游等较高层次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较少。此外, 目前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大多已餐饮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为主, 各滨江路几乎都发展或规划了趋同性较强的这些产品。如南滨路洋人街、嘉滨路的红崖洞风貌区、北滨路的美食街和沙滨路磁器口古镇。它们虽然发展规模较大, 旅游功能较完善, 但几乎都是以美食街、民俗风情街和酒吧街为载体, 都是相互复制和照搬。如此趋同性强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 即使短时间能吸引较多的游客量, 但长期看来, 缺乏其自身特色和优势, 仅仅注重形式, 产品文化内涵薄弱。

2. 沿线旅游景点较少, 单打独斗较多

滨江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数量偏少, 除了南滨路的美心长江风情区, 北滨路的方特科环公园, 长滨路的重庆湖广会馆, 嘉滨路的红崖洞民俗风貌区和沙滨路的磁器口古镇以外, 各滨江路沿线少有能连接成线的旅游景点, 且基本上都是各自单独发展。即使有如巴渝民俗风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老重庆旅游、抗战文化等的都市旅游精品, 滨江旅游只是将这些分散的点串起来, 或作为其中的中转站, 甚至终点, 没有一条囊括所在滨江路沿线的众多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精品滨江都市旅游线路推出。此外, 滨江路沿线旅游景点, 更缺乏与整个滨江旅游带发展的衔接和配合, 其优势还待发挥。

3. 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低, 缺乏人性化

首先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只有旅游基础设施, 而无完备的旅游服务设施和相关政策法规支持, 如配套建设的观景平台, 开设水上游览娱乐项目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 难以满足长远方向的大都市旅游发展需要。其次是公共服务设施偏少。只重视商业价值和交通功能, 少有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三是旅游交通不够完善。借助于基础交通设施上的都市旅游交通, 交通堵塞和都市旅游客流的新增非但不能使之缓解, 反而激化了交通与旅游的矛盾。

4. 滨江餐饮和房产的过度开发尤为突出

两江滨江都市旅游目前在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上, 多以商业性的营利为目的, 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据市政府有关统计表明, “目前主城区滨江路房地产开发用地占七成以上, 而临街餐饮又占了大部分。”重庆主城目前江景房面积达7 0 0万平方米以上, 到2009年, 整个重庆将新增加滨江物业8 0 0万平方米以上。南滨路、北滨路、长滨路、嘉滨路、沙滨路上, 大大小小房地产项目数百家, 大型房地产项目已达3 0多家。这样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 虽然为房地产业创造了可观收益, 但是影响了滨江都市旅游的整体形象和良性发展。更严重的是:市政府参事唐永智谈到, “两江四岸, 举目四望, 绿地越来越少, 甚至消失, 这样发展下去, 重庆的城市形象很成问题”。

5. 形象定位不明确, 产品品牌化程度低

在滨江都市旅游的目标定位和形象定位上, 各条滨江路的发展更是雷同, 少有结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定位。就滨江带的城市规划设计而言, 大多局限于部分段落, 缺乏整体性。虽然主城各区滨江旅游发展均已经有着各自响亮的口号, 也初步实现各自提出的旅游形象定位, 各区单纯孤立打造的滨江旅游产品也出现成绩。但目前只有北滨路, 在2005年通过有奖征集方案的形式, 评选并公布并注册了“动感北滨”的浪花翻腾标志和北滨路吉祥物滨滨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从全市的范围看, 各区滨江旅游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开发, 旅游产品缺乏定位, 缺乏合作和整合优化, 滨江都市旅游景区尚未形成, 使滨江都市旅游的整体形象尚未形成, 品牌战略不到位。

6. 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属于重庆都市旅游产品的范畴, 因此, 对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 应归于重庆都市旅游产品的整体宣传和促销之列。重庆直辖以来, 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办节办会等多种方式宣传重庆的都市旅游产品, 树立重庆旅游形象, 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旅游企业规模小且分散, 难以形成合力, 加之营销经费投入有限, 使宣传促销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应有的声势。在影响大的中央级甚至国际级宣传媒体上, 较少看到重庆旅游整体形象的广泛宣传, 这也就是重庆都市旅游品牌化缺失的原因之一。

二、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良性发展的对策

1. 从旅游产品的组合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对策

旅游产品的组合管理, 要求旅游产品的深度和广度的开发, 扩大产品组合的广度, 增加产品的深度, 使产品有较多或较少的一致性。总的来说, 旅游产品的组合管理, 就是要提高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程度。

促进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化的对策如下:

(1) 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应该是一个复合型旅游产品。不应把精力只放在观光游览产品的开发上, 最好是观光、度假、专项旅游相结合, 同时也是人文、自然、社会三大类资源的结合。要因地制宜, 开发出高品质的、有独特“卖点”的、设计富有创意、包装凸现品牌形象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 尽可能避免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 实现滨江都市旅游产品与滨江特色的融入。应该努力实现滨江区域内饮食、居住、交通、游览、购物和休憩娱乐六方面的合理化。

(2) 调整产品组合结构, 提高主城区各条滨江旅游产品的优化整合优势。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开发, 要结合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 更应该在针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兴趣、旅游行为层次和旅游习惯方面, 在团体与散客, 全包价、半包价、小包价、零包价和单项委托, 经济型、标准型和豪华型等方面的选择上慎重考虑, 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适合深度与广度的旅游产品组合, 大力发展龙头产品。

与目前单纯的分散的美食产品、巴渝风情旅游产品和两江夜游旅游产品相比, 整合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尤为必要, 更使旅游产品的价值增大。重庆市各区在打造滨江都市旅游过程中, 只要能打破目前相对孤立的局面, 在当前“两江四岸”的发展框架下, 加强区域合作和联合开发, 构筑大滨江都市旅游网络, 共同打造重庆滨江都市旅游品牌, 形成核心竞争力, 才能扩大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市场。

(3) 加强滨江都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今后应强化滨江旅游交通建设与景观、艺术功能齐头并进, 建设滨江地区旅游今后应体现独特性、参与性和艺术性, 增加标志性建筑和特色型建筑为观光游览资源, 公共绿地和休闲场为旅游配套设施, 创造良好的声誉和品牌保证。生态、环境、卫生组合方面, 要树立“先保护后开发”的观念, 做好都市旅游垃圾的处理工作, 注重改善江边环境, 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规划,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法规, 以科学发展观和长远的可持续的眼光, 让自然、人文、社会和旅游各方面协调发展。要考虑其生态承载力, 不能过度开发、超量接纳游客。其中, 历史文化资源要合理利用, 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 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作用。同时, 我市规划建设快速交通、便捷服务为主体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体系, 合理布置住宿、交通等服务, 让游客更加方便。

2. 从旅游产品的战略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对策

(1) 目标市场选择和产品定位。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应突出特色性, 兼顾综合性的功能定位;以中低端市场为主, 兼顾高档市场的市场定位;针对本地居民、过境游客和外地游客, 开发滨江都市“一日游”、“两日游”产品。

就五大滨江路而言, 南滨路都市旅游的发展与创新, 应该侧重适合老中轻游客的大众型的集居住、商贸、休闲、美食和都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公共型城市风貌展示区;北滨路则主要针对年轻时尚的游客和商务会议游客开发出中高档娱乐、休闲、购物型都市旅游产品;嘉滨路则针对本地和外地游客推出巴渝民俗风情、移民文化为特色的商贸、文化型的C B D的核心旅游区;长滨路则主要针对外地来渝或经渝游客, 以码头文化、山城夜景为背景、两江游为主要形式或起点的都市滨江旅游;沙滨路则可以抓住本地区的文化脉络 (包括高校文化、抗战文化和古镇民俗文化) , 推出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体现文脉延续的滨江旅游产品。

(2) 旅游产品的形象定位。滨江路的都市旅游开发, 全市应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各条滨江路的特点, 先明确各自功能和定位, 再进行资源整合, 优势互补, 突出滨江路旅游综合功能的开发, 避免重复建设, 雷同发展。

对主城区五大滨江路都市旅游形象可定位如下:南滨路——开放的南滨路, 让你体验历史与今天的碰撞, 东方与西方的交融;长滨路——美丽的长滨路, 带你赏尽重庆夜景, 为你开启三峡旅游的大门;嘉滨路——静谧的嘉滨路, 让你在祥和中细品热情、豪爽的巴渝风情, 感受重庆的静美与精致;北滨路——时尚的北滨路, 带你感受重庆的动感与时尚, 干练与成熟的魅力;沙滨路——文明的沙滨路, 让你书香墨浓中体验重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教文化的交融。

(3) 旅游产品的营销。在产品的选择上, 应重点放在促进休闲娱乐购物比重的提高方面, 加强滨江都市娱乐项目的创新。要形成以独具重庆滨江都市魅力与巴渝特色相结合的旅游系列商品为主, 主要为民间传统工艺纪念品, 以旅游食品为辅, 兼顾娱乐的开发格局和销售网络, 同时加强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

在价格方面, 可针对不同滨江都市旅游线路, 运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灵活的价格策略, 制定档次不同的旅游价格。在平时与周末和节假日, 实行不同的价格组合促销策略。同时, 还应考虑在滨江都市旅游发展过程中, 产品在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经济前景的变化, 及时调整价格促销组合。

在促销方式上, 可整合媒体广告、公共关系营销、营销推广等多种手段的优势, 加大促销力度, 关键是要树立良好形象。在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方面, 应充分利用航空和饭店部门、餐饮和交通部门、娱乐和休闲度假部门、其他经营商、代理商和专业媒介者这四级分销系统。

三、结语

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 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和区位优势, 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向纵深方向发展, 同时也面临较大的挑战。重庆滨江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将不再是低价的、行程匆忙劳累的走马观花式产品, 取而代之的应是休闲度假型的高品质旅游产品。因此, 在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 找准目标市场, 做好旅游产品的形象定位以及做好发展规划是关键, 综合运用旅游产品组合管理和旅游产品战略管理策略, 才能使重庆滨江都市旅游在重庆的, 甚至全国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优势突出, 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逸民:试论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关于重庆旅游精品建设的思考.重庆改革, 2001 (5) :41~42

[2]江燕玲张果:“1小时经济圈”与重庆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83~84

浅析杭州滨江地区线损管理趋势 篇6

1 坚持高起点规划, 有效实施技术降损

1.1 建设坚强的滨江电网

一直以来, 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技术线损管理一直是我局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成立的市区供电局, 又位于滨江高新技术开发区, 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外资企业落户, 加快供电设施的建设改造, 完善网架结构, 建设灵活、可靠的配网网架, 使滨江电网真正做到“受得进、供得出、用得上”, 并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

1.2 加强线损理论计算

技术线损的理论计算是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过线损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的分布规律, 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为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使降损工作抓住关键和重点, 提高降损节能的效果, 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1.3 强化生产运行管理

以滨江局2008年、2009年这两年1~12月的线损情况来看, 每个月的配网线损电量占全局线损电量的80%~90%, 因此, 配网降损工作是滨江局降损工作的重点。

针对这一情况, 滨江局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例如变电所10k V线路分流, 低压台区增量布点改造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有力促进了滨江地区技术降损工作的持续推进。2009年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1) 全面完成35k V浦沿变电所主变的分流工作:从110k V新生变新出两条10k V线路至10k V安校站, 浦沿变的浦高629线、沿教628线的负荷改接至新生变的青学8369线、长岛8368线, 估计各分流110A左右;从110k V新生变新出两条10k V线路至10k V浦农站, 再接至浦水630线、浦联621线, 估计各分流300A左右。分流工作完成后, 滨江浦沿地区的供电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2) 减小10k V供电线路半径。根据负荷情况, 从35k V浦沿变新出诸家624线对联庄623线进行分流。220k V兴南变新出10k V西贸、协同线与迎春线、风情线形成两变电所之间手拉手联络, 以提高供电可靠。110k V江一变新出10k V江消9003、滨防9005线, 与110k V西兴变滨花8103线、江豪8092线联络, 解决瑞立中央花城等11个开关站、6个住宅小区线路转供能力较差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 10k V供电半径缩短为3.72k M, 比去年相比供电半径缩短了0.85k M,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压合格率。

(3) 减小0.4k V供电半径, 有效解决滨江长河、浦沿地区的低电压问题。2009年我局新增公变23台/4215k VA, 新布点29台/11260k VA, 减小了0.4k V供电半径, 提高了我局综合电压合格率。

上述工作的完成, 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滨江地区用电需求矛盾, 提高了供电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2 强化需求侧管理促进节能减排

滨江局秉承“服务高新、发展电力”的服务理念, 在为滨江区各电力客户调荷节电、促进节能减排的服务环节上应用了电力需求侧管理 (DSM) , 采取了节能指导、节能宣传、错避峰、负荷控制等几项措施, 以促进节能减排。

截至2009年12月底, 滨江区工业客户中用电量占总比大约为65%, 且绝大多数是制造业, 在整个滨江区的用电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而居民生活与非工业用电合计占总比约30%。对工业客户如杭州之江水泥厂等大客户, 其用电设备主要以风机、水泵、压缩机为主, 针对其设备特点及生产工艺特点, 滨江局采用不同的节电措施, 制订一系列电动机及其拖动系统和调速系统的节能标准、政策、投资计划等。通过各方的配合和滨江局的努力, 用电紧张得到了缓解, 能源的利用率高了。

3 切实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1) 建立健全线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线损管理网络,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 实行线损全过程管理。在总结历年线损管理的经验基础上, 完善线损管理制度, 努力实现线损的可控在控。

(2) 开展线损分析活动。线损分析活动是通过线损的现状分析及与过去线损完成情况的比较进行综合性分析的活动。通过线损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降损措施, 以控制线损的升高或波动, 实现最好的降损效果。

(3) 加强线损考核制度。对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明确职责、明确指标、明确任务。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 严格考核兑现, 确保线损管理有章可循。

4 推行线损动态管理, 实现线损可控在控

纵观2008年、2009两年分月线损率情况, 扣除线损率控制因素, 滨江局线损率高点主要集中在7月和12月。线损率负点为2月、9月以及4月、10月。2008年月度线损率变化更趋于平缓。各月线损率变化的基本原因如下。

(1) 受降温、保温负荷影响, 7月、12月线损率最高。

(2) 受春节影响及1、2月供售电量天数不对应的因素, 春节所在月线损率为负值、3月份线损率为一高点。

(3) 受居民双月抄表后降温负荷的隔月影响, 10、11月线损率可能出现负值。

从这两年来看, 滨江区块的供电量、售电量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且增长率都在1 0%以上。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一季度的供售电量均出现负增长, 但二季度开始, 滨江区块的电量又呈现较强的上升趋势, 并持续保持到2009年年底。根据滨江区块的用电结构来分析, 同时考虑到2010年滨江地区电化、龙化、油化三家35k V用户搬迁, 在今后的几年里滨江地区总的供售电量总量将会下降, 但10k V及以下的供售电量将在一定范围内平稳增长。

5 结语

作为城区供电企业, 在加强企业管理, 推进各项专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要积极探索线损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采取有效措施, 抓好管理和技术降损工作, 加强线损分析, 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降损措施, 就“技术线损合理、管理线损最小、综合线损可控、在控”的原则, 因网因地制宜, 细化、深化线损管理, 不断延伸线损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虞忠年, 陈星莺, 刘昊.电力网电能损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谈滨江兽医站建设和管理 篇7

1 加强班子建设, 注重“四种”能力提升

实话说, 火车跑得快, 全靠龙头带, 加强站领导班子建设, 努力塑造清正廉洁、团结民主、管理有方、公道正派、敬业奉献的站领导班子形象, 不断提高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该站注重“四种”能力培养提升, 一是计划安排能力, 根据兽医站的工作职能, 每月每季每年都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考核, 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二是组织领导能力, 管好兽医站的人, 合理分工, 做到人尽才, 不搞亲疏关系, 全站一盘棋, 管理一个尺度, 管好兽医站的财务, 反对铺张浪费, 厉行勤俭节约, 先理财后报账, 做到不借钱出去, 不人为浪费钱, 不私设“小金库”,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管好兽医站的物资、做到保值增值不流失, 登记备案, 责任到人, 定期清查。三是统筹协调能力, 站内部的协调, 站领导班子与职工的关系。工作上支持, 生活上关心, 家庭特殊困难予以照顾, 职工与职工之间团结信任, 相互帮助, 和衷共济。加强与外部协调关系, 与地方政府, 主动向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动物防检工作, 落实防检措施, 解决防疫经费, 解除工作矛盾和问题, 与养殖户按要求做好动物防检工作, 推广各种新技术, 按政策和规定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 做好畜禽保险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等, 多做群众所需、所盼、所急的事。协调好与村委两会的关系, 坦诚相见, 互动信息, 作用不能低估, 跟两委会的关系, 该站一直都非常重视。协调与镇有关部门的关系, 本着友好、合作、互信、共赢来相处。四是监督管理能力, 加强监督检查, 实行过程控制,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严格执行泰兴市乡镇兽医人员操行管理规定和站制定的各项制度进行考核, 不打和牌, 从严管理。同时他们还在文字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上下功夫, 求实效。

2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提高“三种”素质

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技术精湛的优良团队, 该站具体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提高思想素质, 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活动, 每季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开展心得体会交流, 学身边人、身边事, 该站职工凡宝娣参加泰兴市十佳兽医人员事迹报告会, 她的事迹先后被泰兴电视台、泰兴日报等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她是十佳人员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通过三年来的努力, 防检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得到明显的提升;工作效能和责任心得到明显增强。二是业务素质, 站上每组织一次集中业务学习, 进行业务辅导、业务交流, 鼓励有条件的职工参加学历提升教育, 积极参加各类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 一名同志获得本科学历, 一名同志获得大专学历, 两名同志参加大专学习, 站内职工先后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十多篇, 学习的风气日益浓厚。三是能力提升, 站领导分四个片进行各项工作的指导, 摸清情况, 解决问题, 针对共性存在的问题, 量身定做, 压担子, 下任务, 限时间, 促其转化, 不让问题成堆, 对自身难以解决。站领导班子积极配合解决, 使其工作不掉队、不落伍, 不滞后。

3 防检工作富有成效, 做到“三个”加强

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确保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防疫网络体系建设, 镇政府专门成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领导小组和小分队, 完善防控应急预案, 镇政府跟各村签订防控目标责任状, 防控工作纳入全年的百分赛考核, 各村跟农业主任签订责任状, 并明确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 负责本村日常监管。兽医站跟每个防疫员签订责任状, 还跟畜禽规模场签订责任状, 实行从镇到兽医站到村到养殖户的四位一体的防控责任体系。二是强化三大集中防控行动, 在做好常年防疫的基础之上, 春、夏、秋、冬季集中防疫, 制定防疫计划, 完善实施方案, 召开各类会议, 成立后勤小分队, 坚持24h值班, 全站十名同志奔赴一线集中防疫, 按程序做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规定重大疫病的防疫, 坚持做到防疫密度达100%。牲畜挂标率达100%, 抗体检测合格率达85%以上, 坚持做到免疫耳标、免疫记录、免疫台账、免疫卡四相符。三是加强动物检疫工作, 强化产地检疫, 严格执行十六字方针, 实行报检制, 设2个报检点, 滨江镇现有2个生猪屠宰场和1个生猪交易市场, 检疫员定岗, 规范各种检疫流程, 严格做好宰前检疫, 宰后检疫, 杜绝不合格的产品上市。

4 围绕“五有五化”注重两个建设

一是软件建设。兽医站内有学习站长、副站长、报账员、检疫员、报检、应急物资储备、化验室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站内有防检工作流程、公示牌、服务承诺、监管网络、有疫苗、检疫票证领发记录、日常督查记录、报表等基础台账;加工、经营、规模场实行备案, 对动物防疫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电子档案、每月更新, 各项记录、任务和要求分解到人, 各负其责, 规范日常记录, 及时掌握防检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二是硬件建设。兽医站投入近160万元新建了四间四层的业务楼, 站内设有报检室、应急物资储备室、站长、副站长办公室、财务室、防检员办公室、化验室、档案室、值班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

5 管理不断创新、思路更新清晰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根据自身实际, 制定并推行了“二到”、“三严”、“四勤”、“五必须”、“六注意”工作法, 二到:即到千家万户开展防疫, 到村组干部办公地落实防疫;三严:即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好免疫接种;严格做好消毒和防护, 严格在工作期间不随便离岗、脱岗以及私自外出, 不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工作纪律和要求;四勤:即手勤、腿勤、嘴勤、脑勤;五必须:即必须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二必须做到不打飞针、空针及按规定量打针;三必须做到免疫耳标、免疫卡、免疫记录和免疫台账四相符;四必须妥善保管和使用好疫苗、冷藏箱、注射器等医用器械及票证;五必须确保防疫密度及免疫抗体检测均达标。六注意:即注意工作方法, 防止简单粗暴, 造成不良影响;二注意交通安全, 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三注意劳逸结合, 统筹兼顾;四注意防疫反应, 及时做好急救;五注意个人言行, 维护单位和自身形象;六注意查漏补缺、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同时还制定了十个一工作要点:即在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应防重大动物疫病病种做到一个不漏;在免疫、检疫规定应填资料的内容上做到一项不少;在进村入户进行防疫、消毒、惠农项目落实上做到一户不缺;在规范防疫、检疫程序上做到一丝不苟;在规模场 (户) 监管、疫病监测上做到一步到位;在为农服务上做到一视同仁;在组织安排和要求上做到一切服从, 在遵章守纪上做到一律执行;在市场督查上做到一着不让;在防检工作和目标任务上做到逐一落实。

贺州滨江区乡土景观设计 篇8

贺州是广西东端的旅游城市,滨江区位于贺州市南部,本项目位于贺江的中游河段南岸。该段长3公里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50公顷。

二、设计目标

根据滨江的地理位置,设计的主题思想定为"山—情—水"。根据该主题思想,贺州滨江区的绿化设计在传承贺州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在具体设计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空间设计,融合贺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贺州独特的民风民俗。

三、设计方法

以崇尚自然设计、绿色设计,在原创基础上、不矫揉造作、不夸大事物本身地保持乡土真、纯本色的设计思想。对原材料充分利用,对地方文化充分尊重。不加粉饰地运用现有资源,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不经二次加工,最大限度地体现其原创的特点。朴素的设计不单单是形状、色彩、肌理等外在形态上简单的朴素,重要的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独具个性化、风格化的意念朴素。

1. 乡土“物”的形态表现,凸显时代感

注重活的材料运用与提升。植物、石材、木、砖、等地方传统材料。赋予乡土大地的衷情、历史的沧桑、时间的轨迹、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关怀,是许多现代技术材料无法企及的。设计中,地方传统材料是首选,它们产自当地的气候及地理环境下。是对地方特征的诠释,使用起来有助于地方特色的保护,同时充分尊重贺州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靠材料本身的颜色和质感来体现景观的特点.采用素雅的基调色,再巧妙地运用补色关系。把各种色彩有组织地结合在起,黑白相间、红绿相映、单纯中显丰富。对比中求和谐,体现鲜明的民俗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利用对比的美学效应,借助各民族色彩差异.有目的地安排能起对比烘托作用的景观元素,使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产生对比、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产生对比,使主题景观得到加强,从而突出景观的独特性。

细部装饰及其肌理的表现,利用当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了民间乡土的艺术美。采用点题的手法,纳入地域元素和符号,将乡土主题景观进行重点刻画。用图象、借助文字信息及场景来点明环境主题。借助景墙、文字、图片和石刻来告诉人们场地过去的功能和特性,显得更形象具体,使人印象深刻。

2. 乡土“事”的表达,彰显地域文化风

传统文化的复原与演义:从自然的角度去认识乡土文化,对原有场地特性进行保全或进行适当的改造,维护场所的自然发展过程,保持其地域的自然性。从人本身出发,从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好动的本性出发。身体力行,借助活动让游人自己去体验,去认识乡土的器物、感受乡土活动过程、身临其境。聆听乡土的故事和声音、感悟乡土的意境。设计中放置的人力水车、复杂的构件、简易的操作。供人自己去体验去实践,行为促使意识认识和感知乡土的存在。

本土文化的延续:基于人的认知意识考虑,通过接近、分离、连结、围合等方式,使景观在空间、时间或同时在两者中显示出一定的连续性。

多元文化的共存:壮族与汉族方文化、瑶族文化与客家文化等多元文化,通过“吸引一调和一适应一共存一互补一创造”环节,由点到面,自浅入深,逐步融合,形成有别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现代文化新形态.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风。

四、景观构成

1. 休闲文化广场区

入口休闲文化广场担任着纳宾、展示主题的作用,广场用浮雕照壁、影墙、雕塑来描述贺州的沧桑岁月,快速的把游人引入贺州的文化氛围之中。

2. 草本植物园区

草本植物园位于场地南岸的休闲文化广场东边,植物园保留了场地原有平面和肌理,在其基础上加以丰富,用于展示乡土草本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根据原有场地带状肌理,原来基底的场地上,种植草块及成排的乔木,形成许多灵活宜人的小空间。场地周边种植了大量乡土植物松树、榕树、香樟等,以达到林木繁茂的景观效果。在植物园内还设置了休憩的设施,供人们赏花观草、休息。

3. 松涛植物园区

松涛园区位于大钟山西面,松涛园内保留了原有植物肌理的同时充分利用乡土树种松树形成了遮天蔽日、直插云天的壮丽景观。充分体现乐观主义的精神文化和贺州人不忧郁和不畏惧的风格。园区内还种植了大量的乡土灌木海桐、红花继木、黄树梅等乡土树种,以达到层次、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园内设置了竹屋、竹椅和竹桌设施,供人们赏玩和休息。

4. 桃源仙境植物园区

桃源仙境区位于大钟山的北面,园内主要运用乡土植物桃树来营造具有乡土气息世外桃源,步如桃源有如踏入幽雅神境,恰似步入仙境的感觉。

5. 柳堤春晓植物园区

柳堤春晓区位于滨江的南岸灵峰大桥与八步大桥之间,柳堤春晓区在保留原有的植被的基础上种植了大量的乡土柳树,柳树姿态婆娑,清丽潇洒,配植于岸边,间植花桃,有绿丝婀娜,红枝招展的春景特色。

6. 集古村庄

基于滨江区尖峰山下存在杂乱无章的民居,运用简约的设计构图手法,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搭配适量的流畅园路、体现民族文化的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和花架、木凳等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居住环境以外还提供休闲散步的地方,使人在闲暇之于养神蓄目、绿林醉心。简洁的空间形式,符合现代信息快捷、高效的特点,同时蕴含了中国传统空间的含蓄、宁静。

7. 沿江线节点设置

滨江的沿线设置了亲水平台的廊道、椅子、竹屋和线型沿江游览步道等,这些都充分运用了贺州本地素材竹子、木材、石头、砖、瓦及植物够成沿江的旅游线。

贺州滨江乡土景观设计,以贺州传统乡土建筑文化为基调,以贺州少数民族村落文化与环境景观为对象,进一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结合贺州乡村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扬弃传传统乡土景观园林与环境文化,探索现代环境设计中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将传统的乡土文化在现代环境景观的建设中得以继承与宏扬,为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乡土景观、改变当今新建景观的平庸无味、千景一色的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分析贺州地区典型乡土景观的基础上,对贺州滨江区景观进行了设计。针对滨江区景观现状提出了设计目标及设计对策,以期营造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公共空间。

关键词:乡土景观,设计,滨水区,贺州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04).

[2]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07).

[3]黄昕珮.论乡土景观——《Discovering Vernacular Landscape》与乡土景观概念[J].中国园林,2008.

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交通发展研究 篇9

一、滨江区域现状

1. 城市道路

现状滨江两岸骨干道路网已基本形成。滨江区域内路网密度6.37公里/平方公里, 其中干道网密度3.28公里/平方公里, 与规划路网密度相差无几;但支路网密度为3.09公里/平方公里, 与规划路网密度差值较大, 较低区域主要集中在徐汇滨江、杨浦滨江、浦东塘桥、新华民生等地块, 其他区域支路网密度相对较好。

2. 轨道交通

现状滨江地区及周边区域轨道交通线路共9条, 除6号线和10号线外, 均为越江轨道, 线路较为丰富, 并且能够联系市区各个方向。滨江两岸600米步行范围内站点有13个, 600米覆盖率为33.9%。滨江地区内轨道覆盖呈现“中间密、两头疏”的特点, 内环内地区 (南浦大桥—杨浦大桥) 覆盖较高, 徐浦大桥—上中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大连路隧道区域基本没有覆盖, 浦东部分区域 (延安路隧道—龙耀路隧道) 存在一定的空白, 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呈现明显不足。

3. 常规公交

现状滨江地区内公交枢纽、首末站数量较多, 但集中在卢浦大桥—大连路隧道区段, 尤其是外滩和陆家嘴地区。区域内公交中途站点分布不均衡, 集中在卢浦大桥北侧地区, 卢浦大桥南侧世博会地区、徐汇滨江、前滩等基本处于空白;站点300米服务覆盖率仅为57.7%, 低于中心城区平均水平。

区域内部及周边公交线路共295条, 其中始发线路165条, 线路资源丰富, 区域线网密度2.47公里/平方公里 (中心城2.93公里/平方公里) 。区域依托轮渡等节点配套线路, 呈明显的“对外扇面辐射”特征, 对内服务较少。越江通道分布, 集中在南浦大桥与杨浦大桥。

4. 水上轮渡

水上轮渡方面, 滨江地区现状共20个轮渡站, 11条轮渡客运线, 日均客运量约14.3万人次, 相对地面公交客流较低。

5. 现状存在的问题

(1) 滨江公共交通配套不足, 可达性欠缺。一方面, 轨道交通站点距滨江较远, 滨江地区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较低;受区域开发和路网条件等的影响, 地面公交具有明显的“尽端式”特征。另一方面, 沿江方向缺乏有效的公共交通方式支撑滨江旅游休闲活动与各个景点的交通。

(2) 越江交通配套不足, 两岸联动有所欠缺。杨浦大桥—卢浦大桥段滨江区域隧道、桥梁等基础设施较完备, 轮渡、越江巴士等公共配套服务水平尚可。但其他区段越江基础设施较少, 相应的公共交通配套更加欠缺, 两岸联系不紧密, 出行不便。

二、交通需求分析

1. 交通发展趋势

滨江地带位于城市中心区域 (图1) , 未来将面临大规模综合开发, 逐步形成以知识和智力密集型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加强水陆联动, 开发创新旅游产品,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打造具有特色的国际大都市滨水旅游集聚带。

预计到2020年, 徐浦大桥到翔殷路隧道段滨江区域出行总量达到530万人次/日。滨江地区交通出行仍以与中心城地区联系为主, 占各组团出行量的30%~60%。滨江地区出行方式划分与滨江交通出行分布分别见表1和表2。

2020年, 滨江轨道交通及常规公交出行总量约为365万人次/日, 较现状增长50%。轨道交通及常规公交分担率由现状的25%提高至35%, 其中约1/3的出行起讫点均在滨江地区。

2020年, 滨江个体机动出行总量约为215万人次/日, 较现状增长70%。小客车出行分担率由现状的13%提高至20%。其中, 约30%的出行起讫点均在滨江地区。

2. 区域交通面临的挑战

(1) 大规模开发对有限道路交通设施的挑战。滨江区域对外通道8横7纵、30余条次干道, 高峰小时通行能力4万~5万pcu, 过境交通占通道能力的60%~80%, 剩余通道只能承担区域出行交通的20%。区域发展宜以公共交通TOD模式引导开发, 发展多层次的公交体系, 引导通勤交通。

(2) 一江两岸的全面发展对有限轨道交通的挑战。区域规划中轨道交通主要承担对外集散功能, 沿江联系服务不足, 规划轨道交通车站布设离滨江略远, 对临江区域覆盖只达到34%。为提高滨江区域的公共交通发展, 引导滨江区域开发及人员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滨江沿江宜增加中大运量骨干公交通道。

(3) 休闲旅游设施遍布对常规交通设施的挑战。滨江区域现有外滩、东方明珠 (小陆家嘴) 等老牌景点, 今后将新增北外滩、世博地区、徐汇滨江等旅游景点, 将对滨江旅游客流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同时, 应考虑在沿江旅游景点区域结合码头建设综合体, 为旅游交通提供便捷服务。

三、滨江公共空间交通规划方案

1. 规划目标

滨江两岸规划以构筑“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沿江公共交通系统为目标, 提高居民滨江可达性, 展现滨江绿色交通特点。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加强滨江区域的沟通联系, 进一步提升区域公共空间功能。

2. 规划原则

(1) 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公共交通是滨江优先发展的交通设施, 滨江地区宜打造4个层次且较全面的公交体系, 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沿江公交体系 (表3) 。

(2) 功能完善的交通枢纽。以交通枢纽为核心, 有机结合各类交通方式, 提高交通枢纽功能的多样性, 缝合滨江两岸的交通联系, 服务通勤交通的同时满足休闲观光出行的需求。

3. 规划方案

滨江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由沿江有轨电车、常规公交、水上巴士以及交通枢纽组成 (图2) 。

(1) 有轨电车。滨江有轨电车选线应沿黄浦江沿线500米半径内的主次干道建设, 应串联沿线主要景点、轨道交通站点, 站间距以800米左右为宜, 主要弥补滨江沿线的轨道服务空白, 兼顾滨江旅游景观资源。规划三期有轨电车线路 (图3) :一期为浦西南浦大桥至徐浦大桥, 线路长约13公里。二期为浦西南浦大桥至外滩, 线路长约6公里;浦东陆家嘴至徐浦大桥, 线路长约15.5公里。三期为浦西滨江北段, 长约13公里;浦东滨江北段, 长约21.6公里。预测有轨电车建成后滨江区域公交站点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 常规公交。规划在滨江两岸, 以常规公交线路形成扇形“对外辐射公交网路+内部联络短驳线路”的布局, 补充完善地面公交线网覆盖。总体规划思路为:填, 即通过新辟或调整公交线路覆盖龙腾大道, 填补公交空白;串, 即新辟滨江线路串联轨道交通站点、轮渡码头等, 接驳乘客前往滨江;延, 优化延伸外围公交线路至滨江, 增强滨江地区对外的横向公交联络。这主要包括徐汇滨江地区、世博前滩地区、新华民生地区、北外滩地区的枢纽首末站设置和线网优化。

(3) 水上巴士。充分利用黄浦江水域资源, 规划水上巴士线路, 功能总体定位为“水上公共客运通道+休闲游憩走廊”。水上巴士为滨江地区的内部公交联络服务规划了5条水上巴士线路, 见表4。白天发挥水运容量大、班次稳定的特点, 以通勤交通为主、兼顾游览功能;晚上发挥黄浦江沿岸景观特色, 以游览功能为主。

(4) 交通枢纽。为有效衔接各类交通方式, 缝合滨江两岸, 进一步打造滨江地区的水陆交通一体化, 规划两类滨江地区公交枢纽首末站:水陆交通枢纽和常规公交枢纽首末站, 见表5。

四、总结

上一篇:主题景区下一篇:空间方法